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合集下载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和写作技巧小结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和写作技巧小结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和写作技巧小结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一段时间的工作已经结束了,我们一定都积累了不少宝贵的经历,将过去的时间汇集成一份优秀小结吧。

那么什么样的小结才是好的小结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命题作文审题方法和写作技巧小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从总体来看,命题作文有以下规律:第一,绝大多数文题涉及的内容充分贴近学生生活;第二,大题、宽题大大多于小题、窄题,便于考生自由选材;第三,记叙文题大大多于说明文、议论文题;那么,我们都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呢?1.要审题上,要做到“瞻前顾后、一字不漏”对于题目应从头至尾反复领会、研读,不得忽略一处。

要审读的内容包括:①文题的大、小、宽、窄、虚、实、显、隐。

②文题中有没有点示主题的字词。

③文题中有没有点示重点的语言标志。

④文题中的的标点或其它符号及其含义。

⑤有没有副标题,其作用是什么?⑥各种写作要求、限制。

⑦能否从题目以外的语言材料中品味出一点隐含信息。

在写作中,要紧紧抓住审题得到的“信息”,步步都要紧扣文题,紧扣要求。

另外,在具体的审题过程中,对这样几种内容的题目不可掉以轻心:第一种,看似很浅显的题目如“我长大了”这个文题,是一个宽泛的中考作文题,谁也不会在取材上发生困难,看样子真是浅得不能再浅了,但实际上,这个题的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

如果在审题之中认为“长大”的含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料理自己、胆子变大了,或者能对付别人的欺负等,这种理解就很肤浅,写出来的文章在选材立意上也就上不了档次。

如果说能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出正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出人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是准确地把握了文题的含义。

第二种,看似很熟悉的题目如“美在课余”这个文题,是一个宽题。

可供取材的内容也是不少的。

其实这个题目有一个“迷惑点”,这个“迷惑点”在“美”字上。

也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也谈高考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

- u
考指 试导 4 3
许 多学 生 仍 然 以 为话 题 作 文 审 题 不 重 要 , 为 认 只要 围绕材 料的大致 意思就 可以 了, 结果 遭受 了作 文 考试 的 滑 铁 卢 其 实 话 题 作 文 不 仅 需 要 认 真 审 题 , 要 讲 究 审 题 技 巧 , 题 作 文 的 审 题 有 哪 些 技 巧 且 话

要 “ , 是 要 审 准话 题 , 准 思 路 用 一 段 提 示 语 指 明 写 作 范 围 , 发 是 启
思考 , 激活想象的一种 命题 形式 。其 本质 是鼓励 创
新 , 让 学 生 在 同 一 个 “ 话 中心 ” , 述 各 自不 同 是 谈 下 陈 角 度 、 同 立 场 的 观 点 , 联 想 到 的经 历 、 验 。 这 不 或 体 是 ・ 既 开 放 . 有 所 限 制 的 命 题 方 式 。但 无 论 如 种 义 何 , 准话 题 都 是 至 关 重 要 的 , 则 就 会 有 “ 辕 北 审 否 南 辙 ” 离 题 的 町能 。 式
呢?

写 出作文 ” 应该 是 写好 话题 作 文 的第 二境 界 了。 就 这 就 要 求 教 师 平 时 要 加 强 学 生 的 思 维 训 练 , 求 同 如 思维 , 文深刻 ; 异思 维 , 文新 颖 ; 新 思维 , 作 求 作 创 作
文 独特 。 1 求 同 思 维 , 活 切 入 点 . 审

话 题作 文 期 望 的 是 学 生 创 造 激 情 的 喷 发 , 现 涌 富于想象和创意 的佳 作。这是命 题 者 的愿 望 , 也是 命 题者的理想。但是创新不是不要现实 。有个 同学 以为作文 可以大胆想 象和联 想 , 放开 想象 就进入 一 虚幻 的世界 , 创新便超 越现 实。也有 个别 同学几 乎 是“ 批发” 出大量 虚拟 未来世界 的生活 , 想象 网络 或 世界的神 妙莫 测 , 摹写 太 空星 球大 战 的恐 怖等 。 或 这都是不 良的倾 向。 白居 易早就 提倡 “ 章合 为时 文 而著 , 歌诗合为事而作 ” 。因此 , 我们 写文 章最好 能 揭 示 深 刻 的哲 理 , 给 人 一 定 的 启 迪 。 或

静的作文审题技巧与注意事项

静的作文审题技巧与注意事项

静的作文审题技巧与注意事项一、命题作文类。

- 审题技巧:- 关键词是“静享”和“时光”。

“静享”强调一种安静、平和的享受状态,“时光”可以是一段具体的时间,如午后、黄昏等,也可以是一段较长的时期中的某些宁静片段。

- 要思考在什么样的时光里能静享,是独处阅读、漫步于自然,还是其他的活动场景。

- 注意事项:- 不能只写时光,而忽略“静享”这个状态的描写。

- 避免写成流水账式的活动叙述,要突出“静”的氛围和享受的感觉。

- 审题技巧:- 重点在“宁静”和“角落”。

“角落”可以是实际的空间角落,如房间的一隅、校园的某个偏僻角落等,也可以是抽象的角落,像心灵的某个寂静之处。

- 要思考这个角落为什么宁静,它有什么特殊之处。

- 注意事项:- 对“角落”的描写要具体,如果是抽象的角落,要合理地将其具象化。

- 要体现出“宁静”的特点,不能只是简单提及。

- 审题技巧:- 抓住“静”和“诗意”。

需要思考在安静的状态下如何产生诗意,是静谧的自然景色引发的诗兴,还是安静独处时内心的诗意感悟。

- 要理解“诗意”可以是一种美的感受、一种哲理的思考等。

- 注意事项:- 不能脱离“静”的环境去写“诗意”。

- 要对“诗意”有具体的呈现,不能过于空泛。

- 审题技巧:- 首先明确“寻找”是一个动作过程,“静土”可以是实际的安静之地,也可以是象征着宁静、和平、没有纷争的精神家园。

- 要思考为什么要寻找静土,以及寻找的途径。

- 注意事项:- 文章要有寻找的过程性描写。

- 对“静土”的定义要清晰,不能模糊不清。

- 审题技巧:- 关键词为“静”和“力量”。

要思考静能带来哪些力量,比如让人沉淀、思考,有助于克服困难等。

- 可以从个人、社会等不同层面去挖掘静的力量。

- 注意事项:- 必须阐述清楚静与力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 不能只是罗列静的表现,而忽略力量的体现。

二、材料作文类。

题目6:- 审题技巧:-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静”是修身养德、明志致远的重要条件。

话题作文审题四步

话题作文审题四步

话题作文审题四步话题作文虽然淡化了审题,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不是不要审题,审题同样是第一关,不得不审,一定要绷紧心弦,要懂得,命题中给出的文字都是必要条件,必须符合这些条件去行文,千万不能马虎!认真揣摩命题的四个方面,各有各的用处。

1.审材料(1)材料帮助理解话题的。

如“和而不同”有人就不理解,这就需要材料和提示语。

如2005年广东高考作文“纪念”话题:纪念是用一定的方式对人对事表示怀念。

/它既可以是国家、民族对已有荣誉的回忆,对过去痛苦的祭奠,也可以是家庭和个人对往事对亲朋表示的怀念。

/纪念又不同于怀念,它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它还是思想与行动的结合。

/生活中有各式各样的纪念,节日庆典是纪念,树碑立传是纪念,种一棵树或写一篇文章也是纪念……形式或许不同,但意义同样真切。

/真正的纪念是心灵的回响,是历史的回音;它坚守信念,传递勇气;它珍藏感动,分享幸福;它审视过去,启迪未来……这些材料或提示语“是什么……”“不同于……”“真正的……”在帮助你、告诉你对话题意思的理解,对话题近义词的分辩……(2)材料是可用可不用的。

常规的话题作文命题里的材料只是举一些例子,作一点提示,给一点启发……考生行文时是可用可不用的,最好不用。

如:苏格拉底让一群寻找快乐的年轻人造一条大木船,从工作中感受到了快乐。

其中有苏格拉底一句话:“快乐就是这样,它往往在你为着一个明确的目的忙得无暇顾及其他的时候突然来到。

”请以“寻找快乐”为话题……考生如果用这则材料,无论是从材料中提炼出立意,或是将材料作为议论论据,构思行文都可能会受到限制,因为材料中苏格拉底所言,只是一种为我们少见而难以论述的寻找快乐的方式,而寻找快乐是有很多常见而又易于论述的方式的。

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像以往的材料作文那样,是立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可以说,在弄准了话题之后,材料和提示语的任务基本完成。

2.审提示这几年话题作文,常有一段提示性的文字,它往往在材料的后面、“话题”的前面,用处是对话题构思行文思路的开拓,考生一定要注意这些提示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并加以巧妙地利用。

语文作文审题的方法与技巧

语文作文审题的方法与技巧

作文审题的方法与技巧一、审读题目类型1. 命题作文(1)词语型命题对于单个词语的命题,如“梦想”“温暖”等,要理解词语的内涵和外延。

内涵是其本质意义,例如“梦想”是对未来的一种期望和追求;外延则包括与这个词语相关的各种事物、现象等,像不同人的梦想可以是成为科学家、环游世界等。

(2)短语型命题偏正短语:像“美丽的瞬间”,要重点关注中心词“瞬间”,同时理解修饰语“美丽”对中心词的限定作用,作文要围绕瞬间展开,并且这个瞬间是具有美丽特质的。

动宾短语:如“品味生活”,“品味”是动作,“生活”是对象,写作时要体现出如何对生活进行品味,以及品味的过程和收获等。

(3)句子型命题例如“我想握住你的手”,要分析句子的各个成分。

这个句子中“我”是主体,“握住”是动作,“你的手”是对象,要思考“我”是谁,“你”是谁,可以是具体的人,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如友情、机遇等,并且要写出“想握住”的原因和意义。

2. 材料作文(1)单则材料要整体把握材料的主旨。

如果材料是一个故事,需要提炼出故事所传达的核心思想。

比如材料讲述一个人在困境中不断努力最终成功的故事,那么主旨可能是关于坚持、奋斗的重要性。

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语句,这些语句往往暗示了材料的主旨。

例如材料中有“只要有希望,就不要放弃”这样的话,那么这很可能就是写作的核心方向。

(2)多则材料求同法:如果多则材料有共同的主题或相似的观点,就以这个共同之处为立意点。

例如一则材料讲科学家在研究中的坚持,另一则材料讲运动员在训练中的坚持,那么“坚持”就是可以立意的方向。

求异法:当材料之间存在差异时,分析这种差异并从中挖掘出有意义的观点。

比如一则材料说城市的繁华,另一则材料说乡村的宁静,就可以从城市与乡村的不同特点出发,探讨现代社会中的多元生活方式等。

3. 话题作文明确话题范围。

例如话题是“网络”,要思考网络的各个方面,包括网络的利弊、网络对人际关系的影响、网络文化等。

注意话题的限制条件。

【话题作文审题技巧】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话题作文审题技巧】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话题作文审题技巧】话题作文如何审题【--高考祝福语】话题作文近年来一直是中高考语文作文的热门,要想写好话题作文,审题是第一步也是关键。

如何理解作文题目中所给的材料的内容?为大家整理了话题作文审题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提炼中心法这是写材料作文最为常见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写材料作文时,如果能准确地提炼出材料的中心,并以其作为文章的主旨,一定会使所写文章既切题又有深度。

所以,写材料作文时应尽量采用这种方法来立意。

【材料】一次,盖达尔旅行时,有一个小学生认出了他,抢着替他提皮箱。

小学生见皮箱十分破旧,便说:“先生是大名鼎鼎的盖达尔,为什么用的皮箱却是随随便便的呢?太不协调了。

”“不协调吗?如果皮箱是大名鼎鼎的,而我却是随随便便的,那岂不是更糟?”盖达尔笑着说。

【分析】分析这则材料,我们可以提炼出这样的中心意思:这则材料通过写大名鼎鼎的盖达尔和小学生关于皮箱破旧的对话,表达了身外之物可以随随便便,但做人却不能随随便便的道理。

据此,学生可以提炼出如下两种观点:(1)做人不应该随随便便;(2)做人要做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能徒有虚名。

二、抓关键句法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

所以,有些材料作文材料中的关键性语句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材料】一只蚌跟它附近的另一只蚌说:“我身体里有个极大的痛苦。

它是沉重的、圆圆的,我遭难了。

”另一只蚌怀着骄傲自满的情绪答道:“我赞美上天,也赞美大海,我身体里毫无痛苦,我里里外外都是健康的。

”这时,有一只螃蟹经过,听到了两只蚌的谈话。

它对那只里里外外都很健康的蚌说:“是的,你是健康的。

然而,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分析】通过分析这则材料,学生会发现这则材料中的关键句就是螃蟹所说的话——“你的邻居所承受的痛苦却是一颗异常美丽的珍珠”。

据此,学生可以立意为——成功必须经过艰辛和痛苦,成功的喜悦与创造过程的艰辛密不可分。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其实 , 四种 关系并不 是单独在 起作用 , 这 在很多
题 目中 , 可能是几 种关系 同时存在 。那 么 , 如何根据
材 料 与话 题 的 四种关 系来准 确理 解话 题 的含 义呢 ? 以上 话题 “ 位置 ” “ 、欣赏 ” “ 、春天 ” “ , 、绿” 它们 的共 同
点 : 只是 一个词 语 , 且范 围都很 宽泛 , 都 并 含义 很容
“ ” 文章的话 题写 一篇文 章。注意 : 除诗 歌 外 , 绿 为 ①
文体 不 限。( 题 目 自拟 。( 少于 8 0字 。 不 0
1 . 通过材 料与话题 的关系来 理解话 题 。
我们 知道在 话题 作文 中 ,材料与话 题 的关 系 主
要 有 四种 : () 1 材料 引 话题 。 如: 自生命 萌动之 初 , 你在 人世 间就有 了 自己的 位 置 ; 生命 终 结之 际 , 在 大地 上 仍有 自己的位 到 你 置。如果你 老是 向前 看 , 的位 置肯定在后 面; 果 你 如 你 老是 向下看 , 的位 置 必然在 上 面… …在整 个 生 你
言, 离题 万里 , 等到 回过 头来发 现跑 题 了 , 就悔 之 晚 篇 文章 , 文体不 限 , 目 自 , 题 拟 不少 于 80字。 0
矣 。所 以, 审题 的重要性 大家都清楚 。 关键 是如何解 决 这个难题 , 即如何审 题 。下 面就“ 题作文 如何 审 话 题” 谈谈 我个人 的观点 。
义和要 求 , 而确 定文 章 的体 裁 、 材范 围 、 从 选 中心思
想 及写作方 法等 。而话题作 文审题 的核心其 实就是 通 过题 目搞 清楚 写什么 和怎么写 。而“ 怎么写 ” 问 的
受“ 天” 怎样 思 考“ 天” 春 , 春 的呢 ? 你写 一篇作 文 , 请 倾 诉 自己的心 声或讲 述 “ 天” 春 的故 事 。要 求 : 作 ①

作文指导审题立意的方法

作文指导审题立意的方法

审题: (1)解题:(是什么)北人并不识菱,
却不懂装懂,百般掩饰,反而闹出了更 大的笑话。 (2)(为什么)虚荣心作怪,在错误面 前不肯坦率承认自己的无知,孰不知欲 盖弥彰,反而使自己出了丑。 (3)(怎么样)在错误面前,最有效的 处理方式是坦率承认自己的无知,实事 求是,虚心求教,才能使自己真正长见 识;掩饰只会弄巧成拙。
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楚国人到郑国出卖他的宝珠。为了衬托宝 珠的珍贵,他用名贵的木兰做了一个精美的匣 子,再把宝珠放在这瑰丽的匣子里。有个郑国 人见了十分喜爱,愿出重金,却只买那华美的 木兰匣子,不要匣子里的宝珠。楚国商人不同 意,说不能单卖匣子,要买一起买。双方僵持 不下。
请以上述材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 经历、体验、感受、看法,也可以编故事、寓 言等。所写内容必须与上述寓言有关。要求: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 字。
“曲径”即弯弯曲曲的小路,可比喻社会发展的道路、 中国革命所走过的曲折的救国之路、国家建设所走的曲 折的改革之路、家庭波折、人生所走的曲折道路。
“幽”:指风景幽美的地方,比喻取得的成就。如:社 会走向繁荣昌盛、革命取得胜利、改革取得成功、人生 功成名就,等等。 从人生角度来写:喻曲折的人生之路往往能取得成功。
根据上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 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诗歌除外,文体不 限。
审题: 这一篇材料作文,首先要看清材料, 把握材料中的主要信息。材料中的 关键词是“进”和“退”,材料告 诉我们:深刻把握好“进”和 “退”,就顺利完成工作。其实这 是一篇以“进”和“退”为话题的 作文。写作范围以“自选角度”即 可写“进”也可写“退”,还可以 写“进与退”。
选取的写作角度 1)走出困扰,乐观面对 2)打破禁锢,冲破世俗,寻求发展 3)打开沟通之门 4)法与情 5)竞争与人情 6)为法治之墙开一道人性之门 为竞争之墙开一道人情之门 为困扰之墙开一道坚强之门 为专制之墙开一道民主之门 为生命之墙开一道乐观之门 为悲观之墙开一道乐观之门 为隔膜之墙开一道沟通之门 为守旧之墙开一道创新之门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

• 练习一
• “风,有自然界的,有人类社会的; 有的可爱可亲,有的可怕可鄙……请 以‘风’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 篇文章,文体不限”。
• 根据题目的“提示语”,我们可以 马上进入发散思维:
• [角度一]自然的风:
• 思路1—描写自然界的风(如春风、 秋风、台风、飓风……)抒发情怀, 或爱或憎(如朱自清《春》所写的抒 情散文的思路)。
• 这个话题作文的材料就是寓意型的材料,这时, 我们就需要多角度审视找寓意。审视出“喜唱 者”寓“不勤恳工作,成绩面前你争我夺”, “喜静者”寓“淡泊名利,不求荣耀显达的情 怀;不善于宣传自己”,“主人”寓“不能只 看现象,不看本质;要看结果,还要看过程, 要实地考察。”通过审视寓意,我们的思路打 开了,联系生活,我们既可阐述“在生活中, 我们要做一个淡泊名利,不求荣耀显达的人” 又可阐述“在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客观地分析 问题”还可阐述“在生活中,我们勤勤恳恳地 工作,不要过于看重成绩”等。
• 这也是一个比喻型的材料,这个话题中的“水 仙花”就是一种隐喻,指的是“心灵和精神追 求”。因此,这个题目要从呼唤精神文明,呼 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的角度进 行写作。可以联想到抗“非典”英雄两院院士 钟南山的一句话: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生 活在理想中,21世纪科学技术将会以更快的速 度发展,但如果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同时, 道德却在进一步堕落,审美情趣进一步下滑, 那将是人类的灾难。
• 3、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审好一般材料。一般 材料作文,是指材料中既没有明显的比喻义也 没有深刻的寓意,因此,在审这类材料时,就 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例如:教育家夏丐尊告诫青年人:当你读错一 本书的时候,不要以为你只读错一本书,因为 你同时也失去了读一本好书的机会。1+1=?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感悟不同,在学习工 作和生活中可以得出不同的人生算式。请以 “人生算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中考作文如何审题作文审题的七个技巧

中考作文如何审题作文审题的七个技巧

中考作文如何审题作文审题的七个技巧技巧一:审题类型看到一个作文题,先要判定它是何种类型的作文题:是全命题作文还是提供话题需要再自拟题的话题作文,是选择型半命题作文还是自由填写型半命题作文,是材料作文还是用材料引题的全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是续写、扩写还是看图作文。

技巧二:析透引语绝大部分的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部分命题作文有引语或提示语。

其作用一般有三种:一是拓展写作思路,降低文题难度;二是明确写作方向,暗示写作要求;三是引起考生情感共鸣,便于调动写作素构。

审清引语的方法主要是提取关键词和切题联想。

技巧三:理清“要求”文题后面往往都有—个“要求”或“注意”,它常对写作范围、文体、篇幅等方面作一些限定,有的给出的是副标题,要求自拟题目作文,有的要求只能写成记叙文或议论文,有的特别要求写成书信体,而有些要求则隐含在引语之中。

技巧四:虚题实做有些诗意化的命题或话题较难把握,如“人人心中有朵盛开的花”“提篮春光看妈妈”“春暖”等,这类作文题一般采用了象征、比喻的方法拟题,要么可从虚、实多个角度来理解。

要审清这样的作文题应该将诗意化命题的象征义;比喻义、引申义挖掘出来,使作文立意深刻起来。

比如,以上作文题中“盛开的花”可以指爱心、幸福的记忆、快乐的事件、积极的人生目标等,“春光”则可以指关心、感恩之心、值得庆贺的好消息等。

技巧五:实题虚做对一些实物型的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我们除了写实之外,还可以将其诗意化,如命题作文“灯”,这里的“灯”既可以作为描写、说明的对象,也可以作为叙事的线索、见证或重要道具,还可以从其比喻义上下功夫,如“理想”“光明”“温暖”“指引”等。

技巧六:宽题窄做有些独词型的题目表意概括比较宽泛,有的甚至抽象朦胧,这就给审题增加了难度。

对于这类题目,只要审清已知因素,并在已知因素上采用扩展法审题,把宽题变窄,就能准确地确定写作内容,题旨就能清楚地显现出来,审题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便于把文章写真、写小、写活。

初中作文审题方法技巧

初中作文审题方法技巧

初中作文审题方法技巧1.审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句。

在材料作文、新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的材料中,有些关键词句能够揭示材料的主旨,对审题有重要的指向作用。

这些句子的位置一般处在开头或结尾,有时候也会在语段中出现。

话题作文中的关键词语,一般在材料提示部分出现。

2.审出材料中的感情倾向。

有的材料中暗含了命题人的倾向,肯定什么,否定什么,把握了这些也就审题的方向。

3.审出材料中的因果关系。

有的材料中包含了一定的因果关系。

分析导致的原因,才能弄明白命题人的意图。

4.审材料中的意象。

作为材料作文的诗歌,一般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某个意象传达特定的哲理。

因此这类作文的审题需要从意象的形象特点来确定作文的审题立意。

5.认真阅读漫画,关注漫画的各个细节。

漫画一般以讽刺、夸张的手法,抨击现实的不良现象。

看漫画时一定要认真阅读漫画,包括文字和图画。

如果是多幅漫画,一定要结合起来分析。

从细节把握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找到审题的突破口。

她在楼道中雷厉风行,她走路大摇大摆像只企鹅,她的嗓门很大响彻云霄,她便是我们学校的白骨精——殷老师白领,骨干,精英当孙悟空遇上白骨精,便掀起全面战斗。

阵地战开学第一天,大家都经她手报名,而我由于个别原因,没在她手下报名,听闻她很负责人,而且严格,我对班级充满了憧憬,却有一些小小的失落。

她在接受一个个来报名的学生,我站在原地不动,她一次又一次的看我,几次经过我,我都没说老师好。

而目光依依在莲多美身上,或许她很奇怪,之后,我选择一个离开会不长的时间出去逛街,谁承想回来果真过了时间,只见高一2班的门紧闭着。

远远地从里面吹来阵阵冷空气,见她手舞足蹈,激情澎湃。

此时我犹豫了,是否该推门进教室。

进行一段时间的挣扎。

我进去了,那一刻,时间都凝固了,那一双双别无二致的眼睛聚焦在我身上,顿时感觉背后一阵冷风。

“你叫什么?”“桑恩源”“你是咱们班第三个迟到的啊!现在我不想看见你,希望你能用以后的表现来抹去这块黑色的记忆。

作文审题技巧

作文审题技巧

再其次,弄清文题的数量限制。有些作 文题目出现数量词,审题时要明确数量上 的限制。如《初中生活二三事》,题目要 求写发生在初中生活中的事,而且至少要 写两件。如果写的事情与初中生活无关, 或者只写了一件事,就不切题意。
3、审清文章的人称 有些作文题目在人称上有规定,审题时
要明确它在人称上的限制。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命题者没有沿 用传统的“裸体”形式,而是充分吸取话题 作文的优点,在题目前面写了一段充满诗意、 哲理深邃的导语,就水和日子的变与不变做 了一番辩证的阐释,借以引出题目。可以说, 写作的指向、题目的内涵、主旨、重点都蕴 涵其中了。审题时,除了明确其主旨外,还 必须了解题目的关键词句和必须注意的细节。 如,“变的是形态”,“不会变的是晶莹”; “变的是感受”,“不会变的是真实”, “形态” 、“感受”是外在的、表面的东西, 而“晶莹”、“真实”才是内在的、本质的 东西。你只有抓住这些关键词去深入思考, 从而引发联想和想象,才能准确而深刻地立 意。而“提示与要求”,都是十分硬性的, 不能有半点违反。
话题作文的审题:
话题作文题目一般由两部分组成: 材料和要求,所以话题作文的审题主 要有以下技巧:
一是推敲“材料”。材料是引 出话题的由头,这就意味着材料与 话题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审题时 就应该仔细推敲材料,抓住材料的 中心意思。尤其要抓住材料中的关 键词句,因为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 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 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
①偏正短语题目:题眼在修饰语上。如《暑假里 的一天》,题眼是“暑假里”;再如《留在心底 的风景》,这个文题修饰语是“留在心底的”, 中心语是“风景”,文题的重心在修饰语上。也 就是说,应该强调“留在心底的”,如果只对某 些风景做大篇幅的描写,即使语言再优美也无济 于事。这个作文题可以写“借景抒情”类的文章, 通过自然风景,引出埋藏在内心的深情,这样就 与题意相吻合了。

写好话题作文的技巧

写好话题作文的技巧

写好话题作文的技巧话题作文是目前中考作文的趋势,考场作文更应注意写作技巧。

可从如下几方面把握。

一、谨慎审题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材料、审“话题”和审要求。

材料是提出“话题”的媒介,划定了写作范围和思考对象,因此,它是审题的重点,必须认真阅读,深刻理解。

既合乎材料,又合乎“话题”的文章内容才没有超出题意的范围。

如果考生仅仅局限在材料提供的内容本身来写“话题”,就束缚了表达自由;如果超出了“话题”限定的内容范围,考生写出的文章就会偏题、跑题。

审题就是在动笔之前,对作文题目做一番研究,彻底弄清题目含义。

即认真分析题目的意义和要求,从而决定文章的体裁、选材范围、中心思想及写作方法等等。

一般说来,话题作文审题障碍少,难度低,考生不致离题。

但也由于话题范围大,于是有的考生掉以轻心,忽略了审题这一关,写出离题之作。

话题作文取材的范围宽广,不等于不要明确的中心。

明确中心,是写好任何文章的前提。

话题作文所确立的中心,必须是话题范围之内的内容。

如果所确立的中心不能被话题所包含,那么这篇文章就跑题了。

中心明确了,就必须围绕主题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论据。

任何命题方式的作文都需要我们精心选择材料、精心组织材料。

其实,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虽然很明显,但也仍有一定的写作上的限制因素。

比如,在话题作文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特定的词语——“有关”,它既扩大了取材范围,同时又作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二、创新立意和选材写话题作文最忌思路闭塞,材料贫乏,人云亦云,千人一腔,东拉西扯,胡编乱造。

立意必须坚持四个原则:(1)准,切题但不跑题;(2)深,深刻而不肤浅;(3)稳,稳妥而不走险;(4)新,新颖而不俗套。

为此,力求多中选稳,稳中选优,优中选深,深中选新。

别具一格,创新求异。

要启动开放思维: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辐射思维、发散思维。

引导学生多想,沿着话题的顺向逆向侧向作发散思考;围绕话题作类(是什么)、因(为什么)、果(会怎么样)、法(怎样才能)的揣摩;对于话题进行情理的联想。

作文审题的技巧 写作文应该怎么审题

作文审题的技巧 写作文应该怎么审题

作文审题的技巧写作文应该怎么审题1、命题作文的审题(1)弄清题目的限制和要求。

命题作文常对文体、时间、地点、数量、和叙述的对象及其关系、内容等有限制,弄清这些,就好确定选材范围。

例如《我班最近发生的一件新鲜事》,“我班”限制了事情发生的空间,“最近”限制了事情发生的时间,“一件”则限制了数量,“新鲜”是指事情的性质。

(2)抓住题眼,确定中心。

题目中的关键词语,就是“题眼”,大多数情况下,是由题目中的定于或状语来充当的,如《我们的新班长》,“新”是题眼。

有时,中心词也是题眼,如《妈妈笑了》,“笑”是题眼。

(3)通过题意引申。

有些作文的题目,具有象征意义,如《路》、《荷叶》、《总有一把钥匙属于自己》,“路”可以指人生之路,“荷叶”可以象征奉献精神,而“钥匙”则可以理解为走向成功的方式方法。

2、话题作文的审题(1)看导语是否暗示了选材范围。

如:“一个细微的动作或眼神,一句温馨的鼓励或劝告,一次意外的相遇或碰撞,甚至于一滴雨水、一缕春风、一行文字、一幅画面等,于不经意间怦然波动我们年轻而敏感的心弦”,它其实为“怦然心动的感觉”这一话题指明了选材范围。

(2)看导语是否点明了立意角度。

如:“跨入青春的门槛,追求远大的理想,走进美丽的家园,享受爱心的阳光,触摸科学与时尚......生活是多么精彩!”这一话题点明了“精彩”的内涵:美丽、向上、健康等。

(3)看导语中是否出现了题眼。

如:“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诱惑可不少。

灯红酒绿、金钱美色、名誉权位......甚至赌与毒,都能让你的心灵经受考验。

面对诱惑,人怎样才能拥有一个充实的、高尚的、有意义的人生呢?”请以“战胜诱惑”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这个话题中,“战胜”是题眼,千万不要大写特写“诱惑”。

3、材料作文的审题(1)找出关键词。

如:“你不能改变容貌,但你可以展现笑容;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预知明天,但你可以把握今天;你不能样样顺利,但你可以事事尽力;你不能决定生命的长短,但你可以拓展它的宽度。

话题作文怎样审题

话题作文怎样审题

话题作文怎样审题话题作文是一种相对开放,自由的命题形式,对作文的限制大大减少,审题难度也相应降低.但是话题作文的限制虽然大大减少,但并不等于考生可以天马行空,任意发挥.事实上,每年都会有部分考生因为写的文章偏离题意而失分.话题作文的审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审明范围,确定重点审题的第一步是看话题语,明确写作的对象,范围和重点,以加深写作前的印象,做到心中有数.要审明话题作文写作的范围及重点,可用以下方法.第一是审读话题,抓住题眼.话题本身含有修饰限制成分的,其中短语的附加成分和句子的谓语部分,往往是写作的重要内容.比如2002年高考题"心灵的选择" 中的"心灵"是审题的关键点,即要求写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重大选择,而不是晚饭吃白菜还是吃萝卜这样简单的选择;话题若不含修饰限制成分,就要通过关键词语把握范围,比如1999年高考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可以"一词就限定了写作范围,写记忆不能移植的考生都偏离了题意.2003年的高考题,应特别注意话题中的"和"以及提示语中的"关系"一词,否则就可能偏题或走题.第二是审读话题,揭示关系.对于有几个概念并列出现的题目应理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并予以充分揭示,把握文章重点. 例如"牢骚与办法"今年7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发了山东曹县一中高考替考成风的报道后,四面八方的读者来电来函说,我们这里高考舞弊,替考的现象更严重.后来该报连续发了几篇对高考替考现象反思的文章.《学生:我们是替考的直接受害者》《教师:我们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专家:高考制度亟待完善》《用法律抑制考试作弊》这些文章有的是诉苦衷,发牢骚,有的是挖根源想办法.在我们的生活中,对某一问题发牢骚抨击者多,但挖根源,想办法,找对策的少,"破"者多"立"者少.请以这种现象"牢骚与办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字数在800字以上.审此话题可从牢骚与办法之间的关系分析入手,牢骚与办法的关系,说到底就是说与做的关系.只说不做,就等于是发牢骚;说了想办法解决,这才是处理问题的正确思路.如果愚公面对大山只是发牢骚,便没有愚公移山的美丽传说;如果司马迁面对腐刑只是发牢骚,便没有巨著《史记》的问世.所以牢骚解决不了问题,只有行动才有可能解决问题.第三是审读话题,理解象征或比喻意义.有些话题明显具有比喻或象征意义,如"门""窗""攀登"等话题,要审明它们在生活中的意义,揣摩它要表达的主题.又如1986年的作文题"树木·森林·气候"也是具有比喻象征意义.第四,借助提示语,拓开思路.话题中的提示语,是命题者精心构思而成的,它可以激发我们写作的灵感使我们更快更好地切入协作范围,确定协作角度.比如2003年高考作文的提示语:"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 "这个提示语,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我们可以写今天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可以写感情对事物的认知起正面促进作用的事情;可以写感情对事物的认知起反面束缚作用的事情;可对两者关系进行深刻剖析,或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写成议论文.又如2000年高考作文的提示语:"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分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 "这一提示语提示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都将导致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这几个答案虽然不同,但从不同的角度来说都是正确的.但是在高考作文中,很多同学因为没有看清这一提示,或只写了一个答案,或虽然写了几个答案却有的正确,有的不正确,偏离了题意.二.借助材料,破译隐含信息.话题中的材料在写作文时可以不用,所以不少同学在审题时就只关注话题而忽视材料,这样不仅增加了审题难度还容易跑题.其实,材料不仅能引出话题,还有阐释话题,提示写作的功能,它能够揭示话题内涵,使话题具体化,形象化,借助它,我们便能准确理解命题者的意图,破译命题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重要信息. 比如2001年高考题"诚信",虽然材料中的年轻人把诚信背囊扔掉了,但题目中隐含的信息是诚信很重要,人们应诚信.另外六个背囊也是在提醒考生,诚信比健康,美貌,才学,机敏金钱等更重要.有的话题材料隐含了限制性的暗示,比如"心灵的选择"中的材料就暗示考生在面临心灵的选择时不能选择私利,不能只顾自己.审读材料,充分利用材料中的信息,不仅能使写作变得容易,还能有效防止跑题.2003年高考题,如何认识"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 乍一看,二者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如果联系材料,就可"对号入座"."感情亲疏"就是对材料中的三个人物而言的:"富人"与"儿子"感情亲近,与"老者"感情疏远.正因为这样,面对大雨坏墙,虽然两人所提建议一样,但富人对两人的看法却不一样,觉得儿子很聪明,而邻居是贼.究其原因就是因为感情亲疏不同而分别对待.这样,借助材料我们可以初步理解话题的意思:人们对事物的认知不一定是客观的,现实生活中感情的亲疏远近往往决定着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由此,话题含义便豁然开朗了.要注意的是,话题作文的核心是话题,话题作文提供的材料不同以往的材料作文的材料,是利益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它只是命题者所作的"作文前的指导",是引发学生思考的一个"由头",是启发学生打开思路的一个"例子",所以千万不能自行提炼出提炼出某种观点并任意发挥,而要严格依据话题去作文.比如2002年高考作文"心灵的选择",有人看了材料后即把文章中心定位在"助人为乐"或"双赢双利"上;2003年有的考生认为富人怀疑老者,老者好心没好报,于是从这个角度写《好心没好报》有的考生有富人随便怀疑别人而推断他缺少人生气度,于是从"做人需要气度"这一主题说开去.审命题意图每年的高考作文都是一个热点话题,人们对高考作文的关注已远远超过它作为一道题目应承载的分量,高考作文似乎已成为每一年度的社会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等等上层建筑领域的折射抑或引领,所以高考作文题往往能透视出主旋律影子.比如1999年大力提倡科教兴国,高考就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这种科幻性题目;2000年倡导素质教育,高考题目就是"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来否定答案的唯一性,否定僵化的思维;2001年提出"以德治国",高考题就是"诚信",2002年中央提出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就是"心灵的选择".今年亦然.材料引出了一个关于"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的话题,引领考生掠去浮华,去探询现象背后的实质.从这一点看,高考的思辨性大大增强.就审题而言,考生只要抓住话题中"感情"与"认知"这两个概念进行牵线搭桥,就会走出思维的瓶颈.考生若能联系时政,联系社会大环境去分析题意,就能较容易地把握命题意图在此基础上写出的作文必能紧密切合题意.应用示范2002年高考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60分)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邦邦的东西,他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 [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练习一怎样审题审范围话题本身有定语限制,即要求写一些与出动心灵有关的重大选择,而不是晚饭吃白菜还是吃萝卜这样简单的选择;(2) 材料中的暗示性限制也很明显,考生所写内容应是选择崇高.审材料很明显,材料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就是,在面对触动心灵的两难选择时年应选择利他而不是利己,应选择崇高而不是低俗.审命题意图社会发展对人们的道德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2年中央提出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因此此题的意图就是:倡导人们选择非功利的道德和信念等,从而促进社会大环境的好转.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1)确定主题:在面对触动心灵的两难选择时年应选择利他而不是利己,应选择崇高而不是低俗.(2)使用材料(略)(3)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让"选择" 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还要注意突出选择时的心理活动,即心里的犹豫和斗争.强化训练话题一规则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同学甲:规则太得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 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合适,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练习一怎样审题审范围审材料审命题意图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确定主题使用材料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话题二补时下媒体多是进补广告,大概是由于国人求补意识较强,如补肾补脑,补铁补钙,补锌补维生素等.身体需要补充各种养分,那我们的思想,精神上是不是也该进补呢请以"补"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谈看法,写经历,也可以编写故事.练习一怎样审题审范围审材料审命题意图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确定主题使用材料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话题三变蛾,飞翔的时候,不靠眼睛寻方向,只靠身体跟射来的光线,交成一定角度,来决定自己的路线是不是正确.在很久很久以前,地球上只有日月的自然光源,那些光从千百万里外射来,都是平行线,蛾大可好好利用这些光线,准不会出岔子.等到有一天,聪明的人类开始懂得用火,开始在夜里点上了灯,蛾的悲剧就启幕了.灯火并不是从千百万里外射来,光线不再平行,四面八方,实在十分复杂,可是,蛾并不知道,依然守着祖传下来的原则,飞着飞着,甲乙丙丁不同角度射来的光线,叫蛾迷乱了,乱纷纷间,投向最近的一点光亮,投向火,纤薄双翅触火成灾,连轻唱都没有,小小身躯就烧得倦曲,该是多么令人惊悸的场面.现在,人类亮的是电灯,不再有烈火焚身的可怖,但那近乎不问情由的冲刺,撞得玻璃灯泡的有声,许多蛾就这样撞得昏死过去了.从此,"扑火灯蛾",似乎不大像句赞赏的话.我们都会笑"扑火灯蛾",但生活中我们有时也会因为思想的惰性或惯性而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改变措施,犯下和飞蛾一样可笑的错误.请根据以上材料,以"变"为话题作文.练习一怎样审题1.审范围2. 审材料3. 审命题意图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确定主题使用材料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话题四魏文王问名医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鹊答:长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再问:那为什么你最出名呢扁鹊答:我长兄是治病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能事先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的人才知道.我中兄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病于病情严重之时,所以人们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上述材料讲的是名医扁鹊对治病的见解.这种见解对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无裨益.根据你对这则故事的理解,以"事前,事中,事后"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的范围之内.练习一怎样审题1.审范围2. 审材料3. 审命题意图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确定主题使用材料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附2000年——2003年的高考作文题2000年:在一次鼓励创新的报告会上,有位学者出了一道题: 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一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形,因为圆形是惟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惟一由直线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形也正确,它是惟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个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惟一非对称性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分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你有这样的经历,体验,见闻和认识吗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2001年: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使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2003年: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注意]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试题引用的寓言材料,考生在文章中可用也可不用.2,立意自定.3,文体自选.4,题目自拟.5,不少于800字.6,不得抄袭.答案:话题一练习一怎样审题1.审范围材料里关于规则的理解有好几层意思,所以在确立主题时相对自由.只要作文中含有对规则的看法就算切题.比如,可以谈规则的重要性,也可以有打破旧规则谈改革与创新.2. 审材料材料中包含三个关于规则的观点,一是规则很重要;二是有时不守规则会沾光,守规则反而会吃亏;三是规则如不合适就得改.3. 审命题意图当今社会呼唤规则,比如我们的国家正在健全法制,规范市场,实现"以法治国"的目标,在全球化时代需要遵循国际化法则,等等.建立规则是时代的呼唤,是现代社会的鲜明特色.所以在审题时要考虑这一时代精神.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确定主题可以直接把材料中的三种观点拿出一个作为文章的主题.使用材料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规则话题二练习一怎样审题1.审范围话题本身没有任何限制,但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此题目的范围限定在思想,精神方面.2. 审材料人的思想,精神同身体一样需要进补,需要充实提高.3. 审命题意图国家发展对人们的素质提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提出了"以德治国",提出了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所以此题目的命题意图在于提醒人们,要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修养.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1.确定主题充实精神生活,提高道德修养,补思想上的空洞.2.使用材料3.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补话题三练习一怎样审题1.审范围话题本身没有明显的限制,但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文章内容应归结到对人们思想,精神,习惯等方面的思考.2. 审材料人们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灵活的处理事情,这样才能取得成功.3. 审命题意图改革开放就是要打破旧规矩,旧方法,十六大更是提出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号召.因此,这一话题的命题意图就在于提醒人们破除僵化的思想,要敢于变化才会有发展.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1.确定主题: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破除僵化的思想2.使用材料3.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改革,变革.话题四练习一怎样审题1.审范围关系型话题,"事前,事中,事后"三者的关系,不能只抓住其中一点大做文章而不及其余.提示语"这种见解对于我们处理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不无裨益"提示我们:话题中的"事"可以是显示生活中的一种弊端或一个问题,当然本题中的"事"也可以写成"好事",如事前认真论证决策,事中不断修正,事后认真总结.2. 审材料名气与对病人的实际好处恰成反比.能防患于未然的没有名气,能在事端初起时加以控制的只是小有名气,事后收拾残局的却大有名气:这是急待扭转的现象,是我们进行一切工作所要遵循的准则.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始终控制不如事前控制.3. 审命题意图防患于未然是我们一直提倡的工作作风.例如对人们关注的腐败现象,可以采取事前防患(制度制约),将腐败遏制于萌芽之中或重拳治腐,谈三者齐抓共管,确保吏治清明.在大抓经济建设的今天,如果把"事"看成一门管理的学问,则可以看出:事后控制不如事中控制,始终控制不如事前控制.练习二紧扣话题,防止跑题1.确定主题2.使用材料3.在文章开头,结尾,中间等关键处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

话题作文如何审题保定市第三中学王建文近几年话题作文增强了限制性,审题显得尤为关键,审题的过程实质上是立意的过程,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应试时应慎之又慎。

审准题意就是对作文试题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全面确切的理解文题所有涵义。

一般来说,材料起个由头作用或提供一个事实,或讲一个故事,用意在于吸引考生注意,将考生思维引入材料所提供的境界。

提示语是这个材料作解释说明,或补充介绍,帮助考生理解材料,扩展思维。

话题是由材料引出的,是在材料基础上提炼出来的作文的中心议题。

审好话题作文,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提示、限制成份大部分话题作文都有提示、限制成份,可抓住这些迅速、准确把握话题的题旨。

话题一:我们的生活、学习、思维都需要一定空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保持,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打破,有的空间需要我们扩展,有的空间需要我们开创。

请以“我与空间”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要审准此篇话题作文的题意,需抓住话题提示语中的“保持”、“打破”、“扩展”、“开创”,进行相关联想,任选其中一个角度构思。

而话题“我与空间”又起到限制作用,必须写“我与空间的关系”或“我对空间的认识”等内容。

话题二:心理研究表明,人是爱表现的动物,恩格斯说:发展和表现自己是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

于光远先生承认自己是“二表人才”,即爱表现自己和爱受表扬,他认为: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

现代社会是一个开放的社会,一个人在事业上有所作为,就要时时表现自己。

请以“表现自己”为话题写一篇800字的文章。

此话题的提示语大部分交待了表现自己的原因,而于光远先生所认为的“只要表现自己的东西是真实的,受表扬时不失自知之明,就足够了”这句话。

则交待了表现自己的原则,这恰恰是使此文写作更加深刻、严密的关键。

二、找准切入点,选择恰当的立意角度有些话题所给材料涉及多个角度,这就需要审题时找准切入点,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来立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题作文的审题技巧湖南省安化县第二中学谭文淼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而且是文章成功的关键性的一步。

审题的具体任务,就是通过对作文题目的思考和分析,了解命题者的意图,弄清写作对象、范围和重点,明确立意,并确定文章的体裁。

从信息论角度看,审题就是要求我们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能准确全面地获取和把握。

这种信息无非是两类:提示和限制。

提示,是告诉你应该写什么;限制,是告诉你不该写什么。

我们在审题阶段掌握好这两大信息,就能完成审题任务。

一、准确地获取作文题目的信息㈠正确理解概念的含义这是审题立意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这一步没有走好,很可能会“满盘皆输”。

对作文题目中的概念一定要准确地、全方位地把握。

例如1994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尝试”是指“一次有目的、有意义、带试验性质的实践活动”,它不等同于“体验”、“经历”、“实践”。

1998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中“脆弱”不等同于“怯懦”、“虚弱”、“羞怯”。

19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有不少考生用“克隆”代替“移植”,用“记忆力”代替“记忆”等等,是丢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2000年高考作文话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丰富多彩”与“多种多样”是有感情色彩上的区别,“丰富多彩”是一个褒义词。

2001年高考作文话题“诚信”,其中“信”是守“信用”的意思,不仅仅是“诚实”的问题。

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心灵”一词的理解一定要弄清楚,它是发自于内心深处的一种神圣的对待,是具有严肃意义的。

2003年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中“感情亲疏”不同于“感情冲动”、“感情用事”、“感情波动”等等;“对事物的认知”即对客观事物作出的认识判断,它也不同于一般的理智、决定。

如果考生所写只是“感情与理智”、“情感与判断”等不涉及“亲疏关系”导致“认知差异”内容的,就没有吻合题意。

“亲疏”二宇可以说是题眼。

因此,要搞清词语的真正含义,不管是基本义、引申义还是比喻义,都要对其准确把握,不能亦彼亦此,似是而非。

㈡正确对待题目的范围无论是命题作文还是话题作文,一般来说,题目都会有一定范围的限制,我们一定要辨清,不要超越这个范围。

例如有一年上海高考作文题是“我看课外阅读”,其中“课外”二字是很重要的限制成分,可是有的考生在写作中不知不觉丢掉了“课外”二字,大谈广泛阅读的重要性,大大削弱了说理的力度甚至文不对题。

又如2002年高考作文话题“心灵的选择”,“心灵”是对选择的一个限制性词语,一般来说,像穿什么衣服的选择,吃什么东西的选择等等,是很难称得上达到了“心灵”的选择这一高度的。

㈢对概念的关系要清楚弄清概念的关系是为了弄清写作重点。

例如 1998 年高考作文试题“战胜脆弱”,要弄清它是动宾短语,所以写作重点应放到“战胜”这个动词上,而不应用大量篇幅去写自己过去如何如何脆弱,现在如何如何不脆弱了等等。

应该写出战胜的过程、战胜的意义。

又如1988年上海试题“清流与活源”就是条件关系,如果误认为是承接关系或取舍关系,那么文章当然写不好甚至文不对题。

再如2003年全国高考作文话题“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实讲的就是“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会不会受感情因素的影响,会受多大的影响”的问题。

㈣正确处理“提供材料”的作用如果是文字材料作文,一定要善于通过分析修饰、限制成分来把握材料强调的意思,一定要善于通过分析材料本身的详略来领悟作文题目主要的写作意图。

如果是漫画供图作文,则首先要在观察上多下功夫,要关注漫画的题目、文字,要仔细体会漫画的超常夸张之处,从而把握漫画的寓意。

例文精选:(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杂以成其大(上海考生)“杂”的名声不好。

但仔细想想,成其大者,非杂邪?波澜壮阔的大海,如此地雄奇壮美。

成其大者,正是这声名并不佳的杂。

百川东到海,大海以它广阔的胸襟,包容的气度,接纳了各方的来客,“杂“使它积小流以成大海。

而那涓涓的细流,汩汨的泉水,因为纯,终究无法拥有大海的气魄。

那夹缝中生存着的小草,吸收着大自然的雨露、养分,因为“杂”,它的生命力是如此地顽强,它得以历尽风霜、磨难,而依然完好无损,享受着阳光。

而那室内的花朵,只喝调配的营养液,如此纯的生命,也是极容易凋零的。

杂以成其大,这道理在自然界适用,对人来说,同样如此。

郑板桥,会作诗,也会泼墨作画,还写得—手好字。

他的学问是“杂”的,杂以成其大,使他成为“千秋不变之人”。

水至清则无鱼。

人至纯,则只能囿于一个小小的角落。

杂会增加你的阅历,开阔你的胸襟,使你变得大气。

如果你试图只读文学而想成为—代文豪,那你是妄想。

如果你试图只读物理而成为物理学家,那你是徒劳。

“杂念”固然会耗费更多的时候,见效也更慢—些,但只有这样,你的头脑才会更加充实。

“厚积而薄发,博观而约取”,就是这个道理。

不仅仅求知,做人也应该如大海一样,杂一点。

这似乎是有违常理的,但确实是如此。

广交朋友,使你从不同的人那里获得不同的见解、意见,取其精华,便成就了你的大。

接受各种思想的熏陶,使你获得不同的感悟与真理,取其精华,便成就了你的大。

钱钟书、林语堂无不是“杂食”性的,杂使他们显得深厚、开阔、豁达。

大肚能容天下之事,杂一点,人生就会添上睿智、豁达的注脚。

歌德显赫过,安逸过,也流亡过,杂的人生使他为我们留下了《埃格蒙特》,也留下了伟大的思想和形象。

人至纯不可,至杂当然也不可。

无论多么杂,只要他是伟大的,总会保留着一份纯。

大海的纯在于它的雄奇与广阔,小草的纯在于它的顽强与平凡,郑板桥的纯在于他的竹一般的品格。

“杂”的名声不好,因为我们觉得它与纯对立。

但“杂”与“纯”不也是可以统一的吗?“纯”是我们的筋骨与脊梁,“杂”是我们的血肉。

只有骨架,没有人愿意接近,只有血肉,就只能匍匐在别人的脚跟前了。

“杂”与“纯”的统一,方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纯以立其身,杂以成其大。

本文主要特点有:第一,对话题“杂”的含义界定准确,非常切合题意。

正如作文题中所说,“杂”的含义很多,一般可以理解为“多种多样的”、“正项以外的或者正式的以外”、“混合在一起或搀杂”等意思。

要求考生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作文,本文作者将“杂”的含义界定为“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取其褒义,构思作文,中心突出。

第二,内容充实。

一开头,以大海、小草作类比,采用正反对比论证,从自然界存在的现象证明了“杂以成其大”的道理。

接下来,举郑板桥、钱钟书、林语堂、歌德等典型例子,从文化艺术领域角度论证观点,结合运用引用、论证等方法,充分地论证了自己的观点,文章内容翔实。

第三,结构严谨。

开头用间接式提出论点:“‘杂’的名声不好。

但仔细想想,成其大者,非杂邪?”何以见得?作者认为,大至大海,小至小草,无“杂”不能成其大。

通过“杂以成其大,这道理在自然界适用,对人来说,同样如此”这一段落的衔接,文章自然过渡到下文对人类社会中“杂以成其大”的论述,结尾以“大海的纯在于它的雄奇与广阔,小草的纯在于它的顽强与平凡,郑板桥的纯在于他的竹一般的品格”收束全文,以“纯以立其身,杂以成其大”再次强化中心,说理层次清晰,结构布局合理。

第四,语言表达富有文采。

整散结合,使文章语言错落有致,以议论为主,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形式为内容服务,有力地阐述了自己的见解。

二、全面获取作文题目的信息㈠要审清题干,不要遗漏重要信息如1990年高考大作文,要求就玫瑰园中“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自拟题目,展开议论。

这就限定了议论的指向是“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

有不少考生忽略了这种限定,写成先写对第一位小姑娘说法的看法,再写对第二位小姑娘说法的看法,二者平分秋色,成了两篇文章的拼凑。

这种偏题是忽略题干中重要信息所致。

再如2003年全国卷“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话题,在引述《韩非子》的寓言后,导语的第一句话就是“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这显然是在提示考生,不要就事论事,囿于一隅,死盯住寓言不放,而要在读懂寓言,把握寓意的基础上,把注意力投向“现实生活”,思考当今社会与此类似抑或根本不同的情况,从正反两面拓展思路。

北京卷“转折”的导语更直接,题目一上来就是“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

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

这样的导语,不仅把话题放在一个广阔的背景上,引导考生去思考与话题相关的材料和内容,而且用语亲切,可以使考生在温馨的气氛中,触发联想,抒写感受,迅速进入写作最佳状态。

而沪卷的导语则从“杂”的词义内涵和感情褒贬切入,要求考生“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来写文章。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三道题目的命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就是:要求考生关注人生,不能“一心只读高考书,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必须关心自己周围发生的重大事件,认真思考与自己与国家息息相关的各种问题。

㈡要审清方式,不要忽略方式特点例如1991年高考大作文,题干设定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

请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考生对辩论方所持观点的选择,实际上也包括了对论证方式的选择:如果选“近墨者黑”,那么显然以写立论更合文题特点;如果选“近墨者未必黑”,那么显然以写驳论更合文题特点。

㈢要审清要求,不要忽略提示和限制高考作文试题中的“注意”或“要求”,是整个试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审题时对这两部分切不可掉以轻心。

不少考生虽能正确理解话题含义,但写作时可能会因情绪紧张而茫然无措,不知如何打开思路。

不要紧,这时可查找我们“作文电脑中的快捷键”——提示语。

话题中的提示语,是命题者精心构思而成的,它可以激发我们写作的灵感,使我们更快更好地切入写作范围,确定写作角度。

再看2003年高考作文的提示语:“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

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这个提示语,可以给我们如下启示:1 .我们可以写今天现实生活中的故事;2 .可以写感情对事物的认知起了反面束缚作用的事情;3 .还可以与上述立意相反,写感情对认知起正面促进作用的事情;4 .可对两者关系进行深刻剖析,或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写成议论文,等等。

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可迅速判断出哪些内容自己有话可说,哪些内容最吻合题意,哪些是可以创新的题材。

只有准确全面获取信息,才能很好地输出信息,所以,在审题阶段确保准确全面,是成功地表情达意的先决条件。

例文精选:(2003年高考满分作文)放下感情的叶片(江苏考生)常常是一位亲人的生命如流星般陨落,我们才悲哀于死神的无情;常常是一位朋友在与疾病殊死斗争,我们才咒骂病魔的猖獗横行;常常是我们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我们才会正视社会上的毒瘤……我们往往只在意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我们的眼光常常只停留在一小部分人身上,比如父母、师长、朋友和自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