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高中地理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土地利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土地利用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土地利用
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是指对城市土地资源不同的开发利用方式,如绿化用地、交通用地。

城市地域结构是指在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上的分布于组合。

城市地域功能分区是指城市中各种经济活动之间发生空间竞争,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聚集所形成的商业区、工业区、住宅区、行政区、文化区。

1、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的边界。

住宅区是城市中最广泛的一种土地利用方式(40-60%)。

2、划分: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市政与公共服务区、工业区、交通和仓储区、风景与城市绿地、特殊功能区等
3、中心商务区(纽约的CBD--曼哈顿)特征:①中心商务区是城市经济活动最繁忙的地方②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大③建筑物高大稠密④中心商务区内部存在明显的分区(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中均存在)
三种基本城市地域功能分区
卫生防护带不同于绿化带,还可以是空地、河流,以及消防车库和仓库等。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高中地理】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分为组团状(重庆)、团块状(北京、成都、合肥、华盛顿)、放射状(延安)、条带状(兰州、洛阳、西宁、宜昌)等。

2、影响城市形态的因素存有自然条件(地形、河流等)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经济、
文化、历史等)。

例如:平原地区的城市形态多为团块状,山区和丘陵区的城市形态则多
为组团状。

3、城市中最常见的功能区主要是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各功能区之间没有明显
界线;各功能区可能兼有其它土地利用方式;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其功能区构成不同。

4、住宅区:城市最广为的土地利用方式,中高级与低级住宅区呈圆形背向发展。

5、商业区:需要便捷的交通及大量消费者;分布以市场最优或交通最优为原则;多
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大多呈点状或条状。

6、工业区:专业化程度较高,相互之间协作性弱;不断向外缘移动;原产于交通便
捷地区(紧邻公路、铁路、河流等)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最主要的因素是经济因素,如地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交
通便捷程度及距市中心远近)、各类土地利用方式的付租能力等。

8、图中a则表示工业,b则表示住宅,c则表示商业,由市中心向外缘递变最快的就
是商业,①-③中适宜发展住宅区的就是②,适宜发展工业区的就是③,适宜发展商业区
的就是①。

9、代表性的城市地域结构包括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10、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必须兼具生态、经济、社会效益。

比如:必须存有便捷的交通
条件;协同不好相互的边线关系,以增加污染;设置必要的防水拎;必要的卫星城建设等等。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聚落形成和城市区位ppt

【高中地理】高考复习聚落形成和城市区位ppt
自然因素
地形
气候
河流
自然资源 交通条件 政治 军事、宗教 科技、旅游 农业基础
社会经 济因素
1、地形 ①平原地区是城市发育的理想环境。 ②热带湿热地区,城市多分布在高原上。 (巴西利亚) ③山区的城市一般沿河谷或低地分布。 (太原、兰州、拉萨)
思考:读台湾主要城市分布示意图,分 析台湾城市分布的特点及主要原因。 台湾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其 主要原因是台湾岛的平原主要集中在 西部,西部地形平坦,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肥沃,便 于农耕,人口集中,且有利于交通联系。 台中
世界城市的分布
3、河流
※ 河流为什么成为城市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区位因素?
河流的供水、航运(军事防卫、旅游)等功能 往往决定了城市的区位。 ※河流哪些地点容易形成城市? 河流入海口。如:上海、广州等 河运起点、终点。如:赣州、济宁等。 河流的交汇处。如:宜宾、重庆、武汉、九江、 梧州。 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等。如伯尔尼、巴黎等。
从城市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 化因素来分析评价武汉市区 位特点?
武汉
平均气 温 ℃ 1月 7月 2 29
平均降 1月 47 水量 (mm) 7月 150
自然因素 1、武汉是位于江汉平原上,土壤肥沃,地形平坦。 2、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 同期。 3、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 汉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 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社会经济因素 4、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发展起钢铁工业。 5、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 时京广铁路穿过,带动了武汉的发展。 6、武汉市是湖北的政治中心。 7、有大量的高等院校和科研场所,是我国的“光谷”。 8、武汉的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日趋发达。

高中地理知识复习:为什么说上海是个有历史的城市

高中地理知识复习:为什么说上海是个有历史的城市

高中地理知识复习:为什么说上海是个有历史的城市上海是一座典型的“以商兴港、以港兴市”的城市,优越的地理位置赋予了上海无限的发展机遇。

上海地处长江三角洲前沿,东临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接长江入海口,正是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

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门。

上海市面积6 340平方千米,南北长约120千米,东西宽约100千米。

-上海滩1300多年前,就有船只载着东方的文明从这里扬帆起航,驶向世界各地。

时光荏苒,今天的上海港已跻身于世界一流的国际集装箱枢纽港之列,成为世界十大港口之一。

上海境内辖有崇明、长兴、横沙三个岛屿,其中崇明岛是我国的第三大岛屿,面积约为1 041平方千米。

上海境内除西南部有少数丘陵山脉外,全为坦荡低平的平原,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平均海拔高度为4米左右,陆地地势总体呈现由东向西低微倾斜,大金山为上海境内最高点,海拔高度103米。

-上海滩上海历史悠久,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就已在这块土地。

上休养生息了。

春秋时属吴,战国时期,楚国春申君的封邑在现上海一带。

故上海别称申;4-5世纪时,松江下游一带称雇读,所以上海简称沪。

到了晋代,上海地区主要依靠渔盐之利,经济已相当发达;唐时属华亭县;宋代开始设_七海镇,南宋咸淳年间,上海已是贸易港口;元朝至元二十八年,正式建上海县,这是上海建城的开始。

到了明代,上海地区商肆酒楼林立,这时上海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东南名邑。

鸦片战争前夕,县城内有街巷63条,商店林立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在上海被迫开埠后的100多年里,帝国主义列强纷纷侵入上海,他们在上海竟相设立租界。

整整1个多世纪上海成了外国侵略者冒险家的乐园;1927年北伐军占领上海,7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成立上海特别市市政府;1930年,上海特别市市政府改组为上海市政府;1933年,上海县迁治于北桥镇;1942年英美政府决定放弃租界,翌年I月签字;1949年5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成立,为直辖市。

高中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城市化进程知识点总结1. 城市化概念- 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迁移的过程,以及城市地区经济、社会和物质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与变化。

2. 城市化过程- 城市化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初级城市化、中级城市化和高级城市化。

- 初级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低,经济以农业为主导。

- 中级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经济结构开始多元化,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快速。

- 高级城市化阶段:城市人口比重持续增加,现代化产业快速发展,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提高。

3. 城市化原因- 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劳动力闲置,求职机会增加等。

-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城市地区的出生率相对较高,人口自然增长导致城市化。

- 国际移民:国际间人员流动导致城市化程度加深。

4.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人口密度增加:城市人口增多导致人口密度加大,社会资源压力增加。

- 环境污染:工业发展和交通增加带来污染问题,空气质量下降。

- 社会问题: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包括贫富差距扩大、民生问题增加等。

5.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 经济增长: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劳动力资源利用效率。

- 增加消费能力:城市化过程中人均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加。

- 市场扩大:城市化带动商品和服务市场的扩大,推动经济的发展。

总结:城市化是人口向城市地区迁移的过程,经济、社会和物质文化等方面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城市化过程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原因包括农村人口迁移、人口自然增长和国际移民等。

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包括人口密度增加、环境污染和社会问题。

城市化对经济的影响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消费能力和市场扩大等。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64课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2025届高中地理复习第64课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

第64课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课程标准以某资源枯竭型城市为例,分析该类城市发展的方向。

学习目标1.通过材料、区域图,从区域视角认识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发展状况。

2.理解资源型城市的概念及生命周期、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成因及转型发展。

3.结合材料,掌握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措施,树立人地协调观和因地制宜的城市发展观。

必备知识梳理1.资源枯竭型城市及其转型(1)资源型城市①概念:通常把因大规模开采自然资源而兴起,并以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业为_的城市,称为资源型城市。

②生命周期(2)资源枯竭型城市①概念:城市所依托的资源在现有技术水平下_殆尽,或市场对这种资源的需求大幅度_,城市经济发展趋于_,资源型城市就成为资源枯竭型城市。

2.焦作市以煤炭为基础的产业兴衰3.焦作市的转型之路20世纪末,焦作市利用_资源和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培育新型主导产业,开始了转型发展之路。

具体如下:【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1.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措施2.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典例][全国卷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6分)德国鲁尔区曾是以煤炭、钢铁产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区,经过综合整治,经济由衰落走向繁荣,环境污染严重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善。

目前,该区有500多万人口,50多座城市,老龄人口比重高居德国之首。

该区医疗保健业发达,拥有100多家医院、近万名医生及数以千计的保健站、药店等。

波鸿市人口近40万,是重要的生物制药基地,多所大学的医学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2009年,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落户波鸿市,并新建保健园。

图1示意鲁尔区的城市建成区和波鸿市的位置,图2示意鲁尔大学、生物制药科学园和保健园在波鸿市的位置。

(1)分析鲁尔区医疗保健业发达的原因。

(6分)(2)说明在波鸿市建设鲁尔区医疗保健中心的优势条件。

(6分)(3)指出波鸿市保健园选址的合理性。

(4分)[解题能力培养][答案](1)(2)(3)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我国资源供给和生态安全的重要举措。

高三地理知识城市专项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知识城市专项复习教案

高三地理知识城市专项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城市演变的历史背景与发展趋势。

2.了解城市内部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特征,并能够分析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的因素。

3.熟练掌握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况中应用。

4.熟悉城市环境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掌握城市生态环境的调控措施。

5.能够从城市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多个维度全面了解城市的发展和运作机制,及其对当地和整个国家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城市定义及演变–城市概念–城市演化历程–现代城市的类型和分布规律2.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演变因素–城市发展的标志性建筑与组团3.城市规划与设计–城市规划的基本概念–城市规划的特点与方法–城市设计的意义与内容4.城市环境问题–城市环境问题的提出–城市环境问题的解决方法–城市生态环境的调控措施5.城市发展与城市作用–城市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城市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城市的全球化与城市竞争三、教学策略1.视频教学:通过专业的地理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堂外辅导自己的学习。

2.互动讨论:在课堂上,发起讨论、问答环节,减轻学生压力,增大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

3.组合式教学:将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学生通过城市实地考察,梳理城市内部结构和空间格局及其演变的过程。

4.综合性评价:通过总结性试卷,评估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理论知识与应用能力。

四、教学关键点1.理解城市概念、历史演变和现代发展模式。

2.掌握城市内部结构和空间格局的特点、演变因素、标志性建筑及组团。

3.熟悉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况中应用。

4.熟悉城市环境问题的提出与解决方法,掌握城市生态环境的调控措施。

5.从城市经济、文化、社会、政治等多个维度全面了解城市的发展和运作机制,及其对当地和整个国家的影响。

五、教学难点1.理解城市发展的规律和现状。

2.掌握城市规划与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能在实际情况中应用。

(新教材人教2019版选修2)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填空版+背诵版)

(新教材人教2019版选修2)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填空版+背诵版)

Chapter 3第三章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第一节城市的辐射功能知识点1: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1.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城市通常是区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为周围地区提供【】产品和各种【】;区域则通过提供农产品、劳动力、【】、【】等而成为城市发展的依托。

2.城市功能:城市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有【】、【】、管理、集散、创新等功能。

3.城市的辐射功能(1)概念:指城市各项功能对其所在区域的综合影响力和发展带动力。

(2)影响因素:城市的【】高低、城市的功能。

(3)衡量指标:城市【】范围。

4.城市的发展与腹地特征的关系(1)城市的发展往往受腹地经济特征的影响。

(2)城市的辐射功能因【】条件而异。

5.城市体系(1)概念:从空间组织看,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不同规模等级的城市,构成具有一定【】和【】的城市体系。

(2)作用①城市之间通过人流、物流、【】流和【】流等,将区域内各种活动和联系围绕城市组织起来,形成分工明确、联系紧密的关联网络。

②城市规模越大,交通运输网络越【】,联通效率越【】,联系强度越【】,辐射范围越【】,其在区域城市体系中地位越高。

知识点2:纽约的辐射功能影响地区具体表现1.长三角城市体系分析2.上海市对长三角其他城市的辐射3.上海市对外辐射的影响4.大都市的辐射功能5.影响城市辐射功能的因素6.大都市辐射案例分析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知识点1:地区产业结构1.概念: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不同类型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以工业或者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

2.影响因素:【】禀赋、【】条件以及分工深化等。

3.意义:体现了【】。

知识点2:产业结构的升级1.表现(1)经济发展过程: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第【】产业转移,国民经济重心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产业,进而转向第【】产业。

(2)工业内部:由以轻纺工业为主上升到以【】为主;由以原材料为主上升到以【】为主;由以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上升到以高附加值的【】型产业为主。

高二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

高二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

高二地理高考必背知识点一、全球气候特征地理的气候学研究着世界各地的气候差异和变化规律。

了解全球气候特征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和高考备考至关重要。

1. 地球气候区划地球的气候可以分为寒冷区、温带区和热带区三个大的带状气候区。

寒冷区主要位于北极和南极,温带区分布在寒冷区和热带区之间,热带区则位于赤道两侧。

每个气候区都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主导气候系统。

2. 主导气候系统全球的气候受到主导气候系统的影响。

主导气候系统指的是在气候区域内起主导作用的气候系统。

例如,亚洲大部分地区受到季风气候系统的主导,北美受到温带西风带主导。

了解不同地区的主导气候系统能够帮助我们预测气候变化。

3. 气候因素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纬度、海陆分布、地形地貌、海洋暖池、地球自转和风等。

纬度越高,气候越寒冷,纬度越低,气候越炎热。

海陆分布和地形地貌也影响气候分布,例如山脉会形成雨影和地形气候差异。

海洋暖池是气候变暖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地理环境与发展地理环境对于不同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了解地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对于理解地理学的核心思想和高考地理题目的解答至关重要。

1. 自然资源与经济开发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丰富程度不同,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不同。

例如,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发展石油工业,而农业资源丰富的地区则可以发展农业经济。

了解自然资源在不同地区的分布和利用情况,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各地经济的特点和差异。

2. 地理条件与城市发展地理条件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例如,港口城市通常位于河口或海湾,便于海上交通和贸易发展。

山区城市则以旅游和资源开发为主要支柱。

了解地理条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城市结构和城市功能布局。

3.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地理环境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包括自然灾害、人口迁移和文化传承等方面。

例如,地震、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会对经济和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人口迁移则受到气候、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高中地理关于城市的空间结构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关于城市的空间结构的知识点

高中地理关于城市的空间结构的知识点【导语】方位词在地理的学习中常常会被使用到,下面作者将为大家带来地理的方位词的使用的原则介绍,期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1、城市功能分区——相同的城市用地类型产生集聚(1)商业区:位于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交通便利,通讯发达,人流量大;付租能力强。

★中心商务区(CBD):建筑密集、高楼林立、交通便利——面积有限,但需求量大(2)工业区:一样散布在城市边沿酒囊饭袋,交通便利,大多有河流或铁路、公路经过。

(3)住宅区:是城市最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4)文化区:一样要求环境优美,阔别工业区和商业区。

城市建设要注意保护文物古迹。

2、城市地域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历史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行政因素3、城市规模与地域结构、服务范畴★市:地域结构的分化不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少、级别低,服务范畴小。

★大城市:地域结构的分化明显,提供的服务种类多、级别高,服务范畴大。

二、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一)、自然方面1、地势——平原地区城市密度大2、气候——气候暖和湿润的地区城市密度大3、河流——河流的供水和运输功能决定城市区位。

(二)社会经济方面1、农业基础2、交通条件:沿海、沿江、沿铁路线、沿高速公路可以形成城市轴线。

北方城市大都在大道会合处。

★交通线的变化,会给城市发展带来影响。

(如扬州:运河通航时—兴,运河淤塞后—衰)。

3、政治(如行政中心)、军事防卫、宗教、科技、旅行等也能增进城市的形成和壮大。

三、城市化1、城市化的标志:①城市人口增加、②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③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其中最重要的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终止后城市化特点:①大城市发展速度超过市;②大城市数目不断增多;③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发展快。

——大城市化趋势3、发达国家的城市化①特点:起步早,水平高,速度慢,显现逆城市化现象。

②逆城市化的原因: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以及乡村地区和镇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全]高中地理(城市化、热岛效应、海陆风、城郊风)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城市化、热岛效应、海陆风、城郊风)考点详解

高中地理(城市化、热岛效应、海陆风、城郊风)考点详解(1)城市热岛效应由于城市建设了大量建筑物、道路等,并减少了绿地、河流,造成了城市的高温化。

(2)风向城区气温较高,空气受热上升,并在空中向郊区吹拂,在城市地表形成了相对低压区,郊区的空气便吹向城市,补充该低压区。

风向规律:在高空由城市吹向郊区,在地表由郊区吹向城市。

图1 城市的热岛效应例题图2 例题答案:C、A精讲精析:(1)判断温度变化的原因。

题目中说,该地是平原、城市,因此海拔对温度的影响很低,温度的变化主要是由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而不是全球变暖(全球变暖会该地大部分地区温度都一起上升,而不是斑斑点点的上升)。

(2)判断海拔的影响。

该地气温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热岛效应,次要影响因素是海拔。

一般来说,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因此海拔与地表气温呈现负相关。

(3)判断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因素。

城市热岛效应主要是由于城市水泥沥青路面的增加、生活生产的排放等,造成城市地区的气温高于教区。

而如果增加绿地、河流等大比热容的基础建设,则会降低城区的温度。

(4)判断风向。

在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下,城市气流受热上升,在空中流向郊区,郊区的气流从地表吹向城市。

(5)判断城市的变化。

1982~2004年,该地高温地区增加,且高温地区由集中变为分散,表明这二十多年间,城市不断的在向外扩张、建设,新形成了多个商业中心,城区、郊区间的交通状况都得到了改善,南北部道路密度的差异减小。

总结城市热岛效应,导致了“城郊风”的出现。

与此相似的,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了“海陆风”。

海陆风的近地表风向:白天海洋吹向陆地,晚上陆地吹向海洋。

图3 海陆风示意图。

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化

高中地理知识点:城市化
城市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本节主要研究城市化的概念和城市化的标志,世界城市化和世界城市化过程的差异,应重点了解人口城市化的内容和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比较发达国家城市化的特点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正确理解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能够运用教材上的图表,分析城市化过程各阶段的趋势及产生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

可列表对比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教材中涉及的数字较多,应结合课文中的图表加以理解,不应死记硬背,注意分析数字背后的地理现象和规律。

重点:
1.城市化的含义、城市化的三个标志
城市化含义城市化标志
(1)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
(2)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性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

要处理好城市(点)、区域(面)的各自独特作用及其相互联系。

2.发达国家的城市化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1)城市化水平的高低——重点放在城市化三个主要标志中的“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因为城市化进程最突出的表现是人口增长过程。

(2)当代城市化的动力——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发展的。

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大多数农民是为了摆脱贫困,盲目流入城市的。

两种类型国家的城市化发展趋势有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已进入后期,发展趋缓、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处于中期,仍在发展中。

发达国家大城市中心区萎缩、中小城市发展迅速;发展中国家则相反,大城市膨胀,中小城市发展缓慢。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复习课

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复习课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熟期或衰退阶段的产业,从事产品加工业
思维导图 核心素养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3.不同国家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的特点及关系 工业化和城市化互动并进,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 特征,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对比, 其发展特点方面存在异同,具体如下表所示:
思维导图 核心素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5)后工业化社会:制造业内部结构由资本密集型产业 为主导向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导转换,同时生活方式 现代化,高档耐用消费品在广大群众中推广普及。
思维导图 核心素养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6)现代化社会:第三产业开始分化,智能密集型和知 识密集型产业开始从服务业中分离出来,并占主导地 位;人们消费的欲望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追求个 性。现代化社会是一个用知识和智能来追求个性发展的 社会,其投资领域主要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和现代化的生 产、生活服务业,多样化是其基本特征。
思维导图 核心素养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2)工业化初期阶段:产业结构由以落后农业为主的传 统结构逐步向以现代工业为主的工业化结构转变,工业 中则以食品、烟草、采掘、建材等初级产品的生产为 主。这一时期的产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利 用区域内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提高产业和区域的竞争 能力。
思维导图 核心素养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3)根据资源状况分析区域工业化 资源是一个区域工业发展的基础,一般来说,资源丰富 区工业主要是采掘工业或资源加工业,因此多形成以传 统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思维导图 核心素养
第三章 城市、产业与区域发展
2.区域工业化发展方向分析

高一地理城市知识点

高一地理城市知识点

高一地理城市知识点地理学是研究地球的人文与自然现象的学科,而城市地理学则着重于城市的形成、发展和特征等方面的内容。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我们会接触到一些城市知识点,本文将对其中的一些重要知识进行介绍。

一、城市的定义与特征城市是人类社会在一定历史时期,由于人口规模的增长和生产发展的需要,集中聚居、经济繁荣、社会功能较为复杂的特殊区域。

城市的特征主要包括人口密度较高、土地利用集约、交通发达、经济活动多样化等。

二、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紧密相关的。

城市的产生一般与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交通运输的进步有关。

城市的发展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自然环境、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

三、城市居民与人口迁移城市居民是指在城市中常住的人口。

城市居民的特点包括职业多样化、生活水平较高、文化程度较高等。

城市的人口迁移主要包括农村向城市的农民工迁移、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等。

四、城市空间结构城市空间结构描述的是城市内部各个空间的分布和布局。

一般来说,城市的空间结构包括中心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行政区等不同功能的区域,它们之间相互交错、互相联系。

五、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城市规划是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合理布局和规划的过程,旨在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管理则是指对城市内部各种事务进行组织、调控和监管,保证城市的正常运行和社会稳定。

六、城市与环境保护城市的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而环境保护则是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生态系统的重要措施。

城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密切,我们应当关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在高一地理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和理解以上城市知识点,它们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城市的发展和特征。

同时,我们也应当关注城市问题的解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我们未来社会的建设贡献力量。

总结起来,地理学习中的城市知识点包括城市的定义与特征、城市的产生和发展、城市居民与人口迁移、城市空间结构、城市规划与城市管理以及城市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市的合理规划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市的合理规划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资料:城市地域结构模式、城
市的合理规划
第三节都市地域结构模式
☆知识要点:
1、三种常见模式:
同心圆模式(考虑经济--距市中心远近)
扇形模式(考虑环境因素)
多核心模式(都市规模越来越大,远离市中心的郊区就显现了新的经济进展的核心点)
2、都市地域结构进展历程
封建社会--服从统治权力的需要工业社会后--由资本和市场决定
以后--以人为中心,坚持可连续进展原则
第四节都市的合理规划
☆知识要点:
1、都市规划:
是一定时期内都市进展的打算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是建设都市和治理都市的依据,目的是为了既合理利用都市土地、又爱护都市环境※难点解析:都市规划对我国来说尤为重要:因为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都市化进程中
2、都市的布局形式:
集中紧凑式:利于节约建筑投资、利于行政治理、利于共用基础设施分散疏松式:形成要紧是因为受自然地势、矿产资源或交通干道的分隔
3、功能区的合理布置
一要有便利的交通
※难点解析:工业用地分布在交通便利处,降低成本;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联系要方便
二要减少工业区对生活居住区的污染
※难点解析:劳动密集型行业分布在市区;有污染的企业分布在都市的下风向和下游
三要在工业区与生活居住区之间设置防护带
※难点解析:防护带内人口不能密集、且应种植一些能吸取污染物的树种(水面也可充当防护带)。

高考地理城市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知识点

高考地理城市知识点一、中国的城市分类在中国,城市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行政区划来看,中国的城市主要分为四个层级: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

按照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城市可以分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和四线及以下城市。

此外,中国还有特区城市,如香港、澳门。

二、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地理环境是城市形成的基础。

例如,地处交通要道的地方容易形成商业城市;拥有丰富资源的地方容易形成工业城市。

其次,政治因素也对城市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政府对城市的规划和管理,会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此外,经济发展、人口迁移等也会对城市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三、城市化进程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集中居住的过程。

在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城市流动,城市规模扩大,并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城市化能够带来一系列的变化: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改善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城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城市文化和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等。

四、城市规划与建设城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发展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设计和规划。

城市规划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城市的功能和质量,并满足居民的居住和生活需求。

在城市规划中,需要考虑城市的功能布局、道路交通、公共设施等方面的问题。

城市建设则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过程,包括房屋建设、交通建设、绿化建设等。

五、城市环境保护与改善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环境问题也日益突出。

城市空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

因此,城市环境保护与改善成为当务之急。

城市环境保护包括改善污染物排放标准、加强环境监管、推广清洁能源等措施。

城市的绿化和园林建设也是城市环境改善的一种方式。

六、城市经济与产业结构城市是经济的中心,城市的发展与经济密切相关。

城市经济包括产业经济、商业经济和服务业经济等。

城市的产业结构决定了城市的经济特点和发展方向。

一线城市普遍以服务业和创新产业为主导,二线城市以制造业和商贸业为主导,三线城市以传统产业和农业为主导。

高中地理总复习第8章检测 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

高中地理总复习第8章检测 城市与城市化(含答案)

第八章检测城市与城市化(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21广西南宁二模)地铁的建成对沿线地区城市功能区演变具有重要影响,能够显著带动沿线地区城市化进程。

下图为我国某一线城市地铁4号线二期工程中的8个站点及其周边土地主要用途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3题。

1.枢纽站位置的确定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辐射范围B.周边用地类型C.交通换乘D.距市中心远近2.与一般站相比,中心站周边多为()A.住宅区B.商业区C.工业区D.生态区3.端头站周边城市化速度最快,这主要是由于()①换乘最便利②服务业发展快③地价高④城市化起点低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022江苏南通段考)下图为2010—2016年我国某大城市功能用地的外部扩展与内部更替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4~5题。

4.该时期城市功能用地面积明显增加的是()A.住宅用地B.商业服务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D.公共管理与服务用地5.2010—2016年功能用地的变化表明,该城市()A.空间形态变化不大B.中心城区逐渐萎缩C.公共管理相对滞后D.用地规模不断扩大下图为我国中部地区某城市示意图,该城市新城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

据此完成第6~7题。

6.影响新城区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A.公路B.铁路C.航空D.水运7.新城区建设对老城区的积极影响有()①缓解交通拥堵②优化空间结构③引发人口集聚④“摊大饼”式扩张A.③④B.②③C.①④D.①②下图示意沈阳市浑南新城规划建设的“十字架”结构,其由南北轴和东西轴构成。

据此完成第8~9题。

8.南北轴线上自北向南的功能区规划较为合理的是()A.文化中心、商务中心、行政中心、科技中心B.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商务中心C.科技中心、商务中心、文化中心、行政中心D.商务中心、行政中心、文化中心、科技中心9.浑南新城的建设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为满足人们生活需要,需大量建设的是()A.综合性商厦B.幼儿园C.大型医院D.公安分局下表所列为我国四个城镇主要社会服务功能情况。

高中地理知识点:河流与城市区位

高中地理知识点:河流与城市区位

高中地理知识点:河流与城市区位
河流与城市区位:我国和世界大部分城市是沿河道、沿江、沿湖建设起来的,沿河设城有两大优势——水运便利、水源充足。

河流为城市提供了①水源、②交通运输、③在古代还有军事防卫作用。

(1)沿江湖河道设城
1水运优势:河流水运起点、终点,货物在此集散。

两条河流的汇合处,人流物流集散。

过河点位置,陆上交通线过河处。

河口位置,在河口海岸建沿海城市。

2水源优势:供应城市工业用水、用水。

河流是城市的主要水源:一是城市用水的来源之一是河水,二是某些没有大河的城市面临严重缺水,城市发展受到限制。

生活用水——每人每天的较低用水量时0.05吨,较高用水量时0.5吨。

水量可用来衡量人的生活水平,若按人均150升/天~300升/天计算,100万人口的城市,每年需水量则为0。

5亿吨~1亿吨。

工业用水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工业用水至少需要1。

5亿吨。

郊区农业(菜地)用水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每年至少需要用水3亿吨。

(2)在河流弯曲度较大处、河心岛建城;在河流小岛
上建城。

河流可作为防御的屏障,有利于安全保卫。

例如:瑞士伯尔尼、法国巴黎、美国波士顿。

高中地理精品试题:城市功能分区

高中地理精品试题:城市功能分区

城市功能分区(高考题一)单位土地面积上投放的劳动力和资金多,产出多,则土地利用的集约度高,为集约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约度低,为粗放利用。

图6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区域差异图。

读图回答题。

1.吉林省土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特点是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自西向东逐渐升高B.2000年以来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的地区差异没有变化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约度较2000年总体提升D.长春市土地利用集约水平提高幅度最大2.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约度最高的功能区是A.工业区B.中心商务区C.住宅区D.文化教育区某城市岛国大力建设公共住房(即由政府控制的成本住房),解决了80%以上国民党居住问题。

图示意2008年该国公共住房的空间分布。

读图完成题。

3.该国公共住房A.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布B.相对集中分布在城市中部C.以中心城区为核心向外呈环状分布D.沿快捷、高效的公共交通线分布4.该国公共住房布局主要考虑城市的A.功能分区、基础设施B.人口分布、产业结构C.土地价格、休闲娱乐D.环境质量、历史文化图示意某城市交通、工业区的分布。

读图,完成题。

5.该城市传统工业区空间形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受地形影响B.运输方便C.考虑盛行风向D.接近居住区6.该城市新工业区的区位优势在于接近A.高速公路B.市中心C.运河D.机场7.下图为综合性城市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的功能区为A.商务区、居住区、工业区B.工业区、文教区、风景区C.居住区、商务区、农业区D.风景区、农业区、文教区刚果首都布拉柴维尔在老城区东北方向的滨河湿地规划建设新城。

下图示意新城区的功能分区,其中住宅区规划为三个不同等级。

0,P区的住宅设计为装配式木质建筑,Q区的住宅设计为钢筋混凝土建筑。

据此完成题。

8.新城区内设计“串珠状”湖泊的首要目的是A.改善市民居住环境 B.提升土地商业价值C.提供生产生活用水D.应对城市内涝灾害9.0、P区的住宅设计成装配式木质建筑,主要是为了A.降低成本B.提升品质C.隔热防潮 D.生态环保图表示我国西北地区某城市中心城区交通、金融、医疗和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分布密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