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养殖户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合集下载

残疾人创业成功事迹材料

残疾人创业成功事迹材料

残疾人创业成功事迹材料创业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在世界各国,创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

在这个创业时代里,有很多残疾人创业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

那么下面是店铺分享的残疾人创业成功事迹材料,希望对你能够有所帮助。

残疾人创业成功事迹材料一陈世华:残疾人创业办养殖场年赚60万他的右手在一次创业中致残,只剩下一半手掌、一个指头,然而他并没有因此停止追逐致富梦;在两次创业血本无归后,他挺起脊梁继续创业,利用村组闲置的山地水库开办养殖场,混养鸭、羊、猪和鱼等。

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创办的这个养殖场年可获利60万元,他就是阳新世华养殖场董事长陈世华。

学徒三年练就优秀品质1980年,刚满16岁的陈世华初中毕业,在父亲的要求下,他跟着远房一个表叔,当起了为期三年的木工学徒。

学木工最难的除掌握技术外就是读懂图纸。

勤奋又聪明的陈世华很快掌握了木工技术,但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就是不能独立对照图纸做好木工活,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读不懂英文符号,看不懂图样结构,需要别人解释才能做。

如何才能使自己尽快读懂图纸?陈世华就此多次问师父,得到的总是一个回答:熟能生巧。

于是,白天,陈世华就拿着图纸慢慢做,虚心向师兄弟们请教;晚上,他就拿不同图纸进行对比,找出其中异同点。

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不管什么字母,不管什么图纸,陈世华都能读出来,读得懂。

在师父眼中,陈世华在学徒期间已有很多方面“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他所有徒弟中的“唯一”。

两次创业伤身又蚀财1999年,细心的陈世华发现,农村很多山场被人承包,木材加工将是不错的行业。

于是,2000年,他说服家人,毅然放弃用了20年的斧头,拿出全部积蓄购置了电锯等设备,专门为加工户提供裁锯服务。

随后十年的忙碌生意和丰厚收入,证明了陈世华当初决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就在他计划扩大规模准备大展宏图时,2010年6月的一次工作中,他右手四指被电锯无情夺去,手掌也被削去一半。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过事迹吧,事迹是为了表扬先进、弘扬正气、推动工作,对工作、学习中涌现出来的先进集体、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如实记载和反映的书面材料。

拟事迹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精选6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残疾人创业先进事迹材料1张书平,男,汉族。

1972年6月21日出生,初中文化,家住安徽省宣城市郎溪县涛城镇黄墅村涂湾组,现任黄墅村残疾人协理员。

1990年,初中毕业的张书平为改变家庭生活窘境当上了木工学徒。

他勤奋好学,刻苦钻研,虚心向师父求教,终于换来了一手好木工手艺,从此,开始从事木工行业,起早贪黑,吃苦耐劳,一干就是十几年。

凭着精湛的手艺,他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正当张书平意气风发地梦想干一番事业的时候,命运跟他开了一次不小的玩笑。

2007年的一天,在电刨床上制作木地板时,电刨无情地将他的左手五指全部切断,致使左手残疾。

从此,张书平与木工手艺活断了缘。

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他迷茫过,消极过,可是最终他选择了勇敢面对这一切,重新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在参加了县残联举办的特种水产养殖培训班后,他瞄准了甲鱼养殖产业,2009年元月,张书平与邻村(凤河村大义组)村民赖正兵取得联系,盖起了甲鱼棚,当年建棚投入资金33万元,从事甲鱼养殖。

当时,环境很艰苦,一是缺资金,这笔不小的资金全是从亲朋好友处借来的;二是缺技术,当时张书平在甲鱼养殖领域还是一个“门外汉”,他想尽一切办法克服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凭着虚心求学、大胆创新的精神,在翌年元月初见成效,不但收回了所有投入成本,还略有利润,得到了回报。

尝到甜头的张书平干劲更足了,随着不停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他的养殖技术不断提高,养殖规模也不断扩大,效益越来越显著,仅2011年一年就获取纯利20万元。

张书平靠着自己自强自立和努力拼搏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开拓了一番新的事业。

残疾人养羊自主创业事迹

残疾人养羊自主创业事迹

残疾人养羊自主创业事迹
近日,一群残疾人用养羊自主创业的方式,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这群残疾人来自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他们在当地的山区中开辟出一片养羊场。

这个项目不仅为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这群残疾人从事的养羊业务有机羊和黑山羊两种品种。

他们对养殖业有着深刻的理解,不仅注重羊的生态环境和养羊技巧,也关注着消费者需求,提高了品牌效应。

国内外的许多商家也都愿意与他们合作,将他们的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这个项目不仅仅是一项残疾人的自主创业,也是一个社会的真正建设。

它成功地将残疾人融入到了社会的大家庭中,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价值,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积极的效应。

我们应该向这些勇敢的人们学习,关注他们的努力和贡献,并受到他们的启发,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残疾人创业养殖事迹材料

残疾人创业养殖事迹材料

残疾人创业养殖事迹材料
《强者生存》
残疾人创业养殖事迹
在我们这个社会上,存在着很多残疾人群体,他们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也有一些残疾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成功地融入到社会中,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和生活的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一位残疾人创业养殖的事迹。

王先生是一名因意外事故导致下肢残疾的年轻人。

在医生的建议下,他选择了养殖行业作为自己的创业项目。

王先生开始的时候并不顺利,由于身体的残疾,他无法像别人那样进行重体力劳动,许多人都认为他无法成功。

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学习养殖知识和技术,并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地改进和创新自己的养殖方式。

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努力后,王先生的养殖事业开始有了起色。

他选择了养殖鱼类作为自己的主要项目,通过对鱼类生长环境的控制和饲料的研发,他成功地实现了鱼类的高产和高质。

在市场上,他的鱼类产品备受欢迎,不仅在本地畅销,还被远销到了其他地区。

除了经济上的成功,王先生的养殖事业也给了他很多其他的收获。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和认可,他也因此成为了社会上的典范。

他的事迹不仅激励了很多残疾人,也给了其他人很多启示。

他告诉大家,残疾并不是成功的阻碍,只要有心,就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王先生的故事告诉我们,残疾人也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他们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坚持实现自己的价值。

希望社会上能够给予更多的支持和关爱,让更多的残疾人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才华,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残疾人励志创业故事

残疾人励志创业故事

残疾⼈励志创业故事 创业活动在经济社会中发挥着⽇益重要的作⽤。

因为创业活动不仅促进社会创新,将新的知识与技术转化为商品和服务,还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成为经济发展的原动⼒。

今天店铺为⼤家整理了关于残疾⼈励志创业故事的相关⽂章,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启发。

残疾⼈励志创业故事1:黄贵贤:残疾⼈创业建养殖场,猪和鸭⼦不愁卖 清晨,贵贤养殖场的100多头猪在“嗷嗷”地“呼唤”主⼈来喂⾷,鸭舍⾥的⼏千只鸭也在“嘎嘎”地叫……在西林县阳光助残扶贫基地——那劳镇顶蚌村贵贤养殖场,负责⼈黄贵贤正带着他的3名残疾⼈员⼯,喂鸭⼦、清扫猪圈,忙得不亦乐乎。

“我们⾝体都有残疾,做起⼯来⽐较费⼒,可稍微慢⼀些,这些⼩家伙们就会‘抗议’,所以⼀⼤早就起来忙了。

”黄贵贤⼀边擦额头上的汗珠,⼀边说起了他的创业故事。

1 为挣医疗费开始养猪 因⼗⼏年前的⼀场车祸,黄贵贤落下了四级残疾,之后⼉⼦⼜患智⼒障碍,对这个家庭来说⽆疑是雪上加霜。

2001年,为了挣巨额的医疗费⽤,黄贵贤与妻⼦放下村⾥⼩商店的⽣意,到那劳镇上租下空置的粮所,专门养猪。

因为本钱不多,刚开始只能养30多头,那段时间⾁猪价格连连攀升,让黄贵贤夫妇挣了不少钱。

“我们家的两层半楼房共350平⽅⽶,在2006年是村⾥最⼤的房⼦,都是⽤养猪赚来的钱建的。

”黄贵贤颇为⾃豪地说。

可房⼦建好后,黄贵贤⼿头上就只剩下2万多元,⽽且粮所的房⼦也被征收回去。

不能养猪了,还能做什么呢?黄贵贤陷⼊了深深的苦恼之中。

“我们家不是有⼀⽚地吗?荒着也可惜,你看是不是可以在那⾥⼲点事?”妻⼦看出了丈夫的⼼思,从侧⾯“敲了敲”他的脑袋。

有了妻⼦的点拨,黄贵贤重新树⽴起信⼼,打算⼤⼲⼀场! 2 在爱⼼凝聚中前进 “开始办这个养殖场很困难,主要是资⾦缺乏,我借了贷款。

后来在县残联的⽀持下,慢慢改建、扩建,才慢慢还清了贷款,有了利润。

”说起当年的经历,黄贵贤依然记忆犹新。

要办养殖场,地是不⽤租了,但是建场房,盖猪圈,钱从哪来呢?黄贵贤⼀筹莫展。

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范文(通用10篇)

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范文(通用10篇)

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范文(通用10篇)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事迹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事迹具有概括标明先进事迹的主要内容或材料的用途。

想拟事迹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范文(通用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残疾人创业事迹材料1我叫xx,今年43岁。

幼儿时不幸患了小儿麻痹症,下肢萎缩干瘪,开始只能靠一张小木凳挪步,后来靠双拐行走,从此我每天都在痛苦中挣扎。

长大后,我勉强上完了初中就因为身体原因辍学在家中,为了自食其力生活下去,我不得不四处求事。

有一句话叫做“阳光总在风雨后,事业成功靠奋斗。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我从亲戚那里学会了服装设计和制造的手艺。

正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在学习时,我格外卖力,在满师后凭着扎实的手艺功底,在镇江市区一家服装厂一干就是好多年。

九十年代初,这家服装厂倒闭了,遭受双重打击的我并没有退却,靠着厂里给予的一笔很少的经济补偿,加上向亲戚朋友借的钱买了一辆残疾车,用辛辛苦苦拉客的微薄收入作为启动资金,想自谋出路,开一家服装加工厂。

在筹集资金的过程中,我任劳任怨,历尽艰苦,光是拉客就翻车过好几次,命都差点丢掉。

2008年底,我在丹徒区政府和区残联的大力帮助下,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找到了地皮,办起了自己的服装厂,盖起了新厂房,还购进了三十多台新自动缝纫机,在上党镇附近招收了二十多名有缝纫技术的女工和部分残疾人,一方面完善了服装厂的人员配备,搭起了框架,同时也解决了一批和我一样生活困难的残疾人的就业问题。

经过各方筹备,我的“国方”制衣厂开张了。

可“万事开头难”,创办之初举步维艰,由于对进货渠道的陌生,对顾客需求的不了解,我真是吃够了苦头,甚至一段时间入不敷出,但我并没有气馁,凭着自己精湛的服装设计手艺,在党和政府的大力关心和帮助下,渡过了难关。

我的生意日渐红火,客户也越来越多,甚至一些边远地区和国外加工的客户也慕名而来。

养殖能手的事迹材料(精选10篇)

养殖能手的事迹材料(精选10篇)

养殖能手的事迹材料养殖能手的事迹材料着力培养农村的种、养殖“能手”,深入挖掘农村种植大户和养殖大户等各类致富典型人才,培养造就一批农民致富能手,致富带头人,着力开发农村市场,提高自身素质,更好的发挥自身的技能长处,更好地带领周围的群众一起致富奔小康,为乡村振兴工作筑牢根基,助推乡村振兴。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殖能手的事迹材料(精选10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殖能手的事迹材料1“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不是等出来的;我坚信只要勤劳肯干,日子总会越过越好的。

”太湖县江塘乡五星村贫困户石纯英动情地说。

今年57岁的石纯英,妻子去世的早,自己又身患膀胱癌,治疗费用花光了家里的积蓄,生活十分困难。

2014年精准扶贫政策开始,经评定,石纯英被评为贫困户。

乡村扶贫干部了解其家庭情况后,鼓励其发展产业致富。

石纯英通过了解养殖行业发展情况,查询相关政策,最终决定养殖肉猪,每头生猪净收入200元,一年两批100头就能收入2万元,前景巨大。

说干就干,2016年,石纯英通过小额扶贫贷款5万元在新屋组山场搭起了猪棚,养猪生猪50头。

从养殖场的选址,到买饲料,到购买猪崽再到养猪的防疫等,帮扶干部和村干部们都一起为他牵桥搭线。

2016年当年,石纯英户生猪养殖就赚了2万多元,再加上残疾人补助、产业补助、减免新农合等政策,石纯英户住房、医疗得到了保障,人均纯收入达到8000多元,年底顺利通过了省第三方评估,实现了稳定脱贫。

天有不测风云,正当石纯英户生猪养殖发展的如火如荼之际,2019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造成石纯英户所养的近一百头生猪死亡,经济损失达8万余元。

刚刚过上的好日子顿时又有陷入困难风险,但是在困难面前,石纯英并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与奋斗的目标。

通过乡村两级帮扶干部的帮助和石纯英本人的努力,石纯英利用原有猪棚又干起了家禽养殖业,养殖鸭、豚等肉禽达到3千多只。

每只家禽净收入约5元,年出栏三批,年养殖净收入达到5万余元,一年就将瘟疫造成的损失赚了回来,石纯英又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

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

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10篇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要用到事迹的情况还是蛮多的,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可分为集体事迹和个人事迹。

那么相关的事迹到底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残疾人创业典型事迹1xx镇高炉村肢残人xxx,凭自己的双手,开垦荒山荒坡搞起退耕还林,种下梨树50亩。

而今,他精心治理下的梨园,每年都能带来近3万元的经济收入。

他不仅自己找到了致富路,还就地吸纳剩余劳动力。

乌江边上、大山深处的花山苗族乡万里村,有个名闻遐迩的残疾人胡光银。

他身残志不残,20xx年购进9只卢比山羊、波尔山羊作种羊,经过三年多精心饲养,如今已形成羊群达120多只的小规模饲养,还发展成了全县的优质种羊基地。

20xx年,他又投入2万元,在当地购进16头牛饲养,利用“西门塔尔”、“利木赞”两个优良品种,采用人工受精技术进行品种改良,两年时间获得4万元的纯收入,成了全县的养殖、科技示范户。

致富后的他不忘乡亲,还带领村民修公路、建学校,调整产业结构,种植经济作物,使当地发生了根本变化。

观察一个地方社会是否和谐,残疾人事业发展应是窗口之一。

假如是健康人做出上述业绩,那倒不足为奇。

然而,在xx这个共有各类残疾人13512名、占总人数4.8的山区农业县,近年来,残疾人工作出现了比、学、赶、帮的良好氛围,所有残疾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平等、参与、共享”的阳光普照,这倒是平中见奇的事。

在xx,残疾人事业纳入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纳入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范畴,纳入了乡镇千分制和部分百分制目标治理考核。

针对农村残疾人占比大的实际,县里相继出台了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20xx—20xx残疾人扶贫开发实施计划、残疾人优惠政策实施细则等政策。

自20xx年以来,县人大、政协一年一次深入乡镇、县直工作部门开展《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

20xx年11月,县委政府出台了残疾人就业保障征收额度逐年提高的办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残疾人养殖户创业先进事迹材料
孙XX,男,今年46岁,现有家庭人口4人,是一位残疾人个体养殖大户,在赣县阳埠乡梅村村有一个占地16亩的生猪养殖场。

孙XX35岁时由于外出务工导致肢体残疾,从此失去了一条胳膊和一条腿,突如其来的变故使许延辉受到了沉重的打击,也让这个原本就有些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在人生的低谷许延辉没有自暴自弃,因为他知道他是这个家的主心骨,想着妻子和孩子们以后的日子,他不能放弃。

还好许延辉从小就知道生活的艰辛,在成长的过程中养成了勤奋、刻苦的品格,意外发生后,他找到了当地政府和残联部门,办理了残疾人证,希望能得到帮助,在了解到在残疾人这个群体中也有很多种植、养殖大户时,许延辉看到了希望,他做出决定,自己也要干出一番事业来,他把目光投向了生猪养殖。

要想干事创业,首先要解决行走的问题,许延辉先用土办法做了拐杖,后来残联部门介绍他安装了免费的假肢,这中间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第一次安装假肢的时候因为他不懂得假肢需要磨合期,认为装了假肢还不如不装的时候方便,又用回了拐杖,后经当地政府和残联部门的走访,对其进行了解释,又第二次假肢安装,装好后许延辉已经可以不
用拐杖行走了。

解决了行走的问题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资金、技术的问题等着他。

在资金方面,政府给他办理了贴息贷款,大部分贷款的利息都可以补回来;在技术方面,孙XX一边刻苦钻研生猪养殖技术,一边通过当地政府和残联部门的技术帮扶,积极参加生猪养殖培训班。

刚开始他只养了十几头生猪,经过慢慢的摸索和经验的积累,孙XX的养殖规模也随之扩大。

现已养殖生猪380头,其中母猪60头,肉猪320头,年出栏500多头。

辛苦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孙XX通过生猪养殖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因为有希望,孙XX追求不止、自强不息,他的事迹为残疾人树立了榜样。

孙XX富了,可他没有忘记村里其他生活困难的残疾人。

孙XX深知自己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功,全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全靠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他要报答村里的父老乡亲,他把养殖知识耐心地传授给村里的残疾人和乡亲们,在他的带动下,有10多户投入到了生猪养殖的产业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