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经典案例--野生动物伤人案
动物致人损害经典案例
![动物致人损害经典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a7bb666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18.png)
动物致人损害经典案例
1. 2016年辽宁沈阳动物园老虎攻击游客事件
2016年7月23日,辽宁沈阳动物园发生一起致命的动物攻击事件。
一只老虎突然跃出栏杆,袭击了两名游客。
一名游客当场死亡,另一名游客在后来不治身亡。
事后,园方表示,老虎攻击游客是因为游客在饲养员的警告下,跨过了栏杆进入危险区域。
2. 2018年四川自贡野生动物园老虎攻击游客事件
2018年2月23日,四川自贡野生动物园发生一起致命的动物攻击事件。
一名游客在观赏老虎时不慎掉入老虎笼子,导致老虎攻击游客致死。
事后,动物园被停业整顿,相关责任人被追究法律责任。
3. 2012年福建莆田野生动物园黑熊攻击游客事件
2012年9月27日,福建莆田野生动物园发生一起黑熊攻击游客致重伤的事件。
一名游客在观赏黑熊时不慎走入黑熊笼子,导致黑熊攻击游客。
事后,动物园被责令停业,并被处以经济罚款。
4. 2020年湖北武汉动物园斑马攻击游客事件
2020年4月18日,湖北武汉动物园一只斑马突然冲到游客区,把一位游客咬伤。
事后,动物园对所属斑马进行了隔离处理,并将伤者送往医院治疗。
同时,园方也提醒游客们要注意动物的安全性。
5. 2019年广州动物园大熊猫咬伤游客事件
2019年6月21日,广州动物园发生一起大熊猫咬伤游客的事件。
一名游客在观望大熊猫时,不慎将手伸进栅栏内,被大熊猫咬伤。
事后,园方表示,游客们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安全,同时也需要尊重动物的自然行为。
动物伤人责任纠纷案例分析
![动物伤人责任纠纷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eb3def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02.png)
动物伤人责任纠纷案例分析动物伤人责任纠纷案例分析【案例一】时间:2008年5月15日地点:某市动物园事件描述:2008年5月15日上午11点,某市动物园发生了一起动物伤人事件。
当天,该动物园的雄性狮子在一个野生动物表演过程中突然失控,并攻击了表演者和观众。
事发时,观众约有300人,其中20余人被狮子咬伤或抓伤,其中两人重伤(分别为杨某和王某)。
案件进展:1. 2008年6月,杨某和王某分别向某市动物园提起民事诉讼,要求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各项损失。
2. 2009年3月,法院一审判决认定某市动物园应对伤者承担部分赔偿责任,并判决某市动物园赔偿杨某和王某的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共计30万元人民币。
3. 2009年4月,某市动物园不服一审判决,向某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4. 2010年2月,法院二审维持一审判决,并判决某市动物园全额赔偿杨某和王某。
律师点评:此案件是一起由动物园内的狮子对观众发动攻击,导致观众受伤并起诉动物园的案例。
根据《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定,如果动物园未能尽到合理的安全防范措施,造成他人伤害,动物园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在该案中,某市动物园未能妥善保管狮子,并未预见或采取预防措施应对狮子突然失控的情况,因此被判决赔偿伤者杨某和王某的损失。
根据一审和二审判决,某市动物园应对伤者杨某和王某承担全额赔偿责任,包括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
动物园作为经营者,应当对来访观众的安全负有一定的保护责任。
他们必须加强对象具有攻击性的动物的管理和保护,例如加强安全措施、监控及警示标识的设置等,以减少类似事件的发生。
维护公众安全,确保观众不会因为参观而遭受人身伤害是动物园的法定义务。
总结:以上案例中,某市动物园被认定为动物伤人责任的法律责任承担者。
该案也提醒了其他动物园加强管理,确保动物与观众之间的安全。
动物伤人责任纠纷案例逐渐受到重视,通过法律途径明确责任,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当然,每个案件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法院将根据各自案件的细节来判断责任与赔偿数额。
法理学经典案例--野生动物伤人案
![法理学经典案例--野生动物伤人案](https://img.taocdn.com/s3/m/792ff562284ac850ac0242a9.png)
野生动物伤人案.(2000)1案情简介:2000年5月20日早上8时30分左右,一头野生羚牛闯入陕西省洋县四郎乡田岭村村民文宏明(化名)家,将文顶倒在地,其妻吉某亦被困屋中,当地有关部门闻讯展开营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明文规定,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由于野生羚牛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此当地有关部门不敢擅自捕杀,只能逐级请示;当日下午1时20分才从陕西省林业厅传来指示,可以击毙羚牛;下午4时20分,羚牛终于被击毙,而此时文宏明已经死亡,其妻吉某亦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参考:从这起案件本身来看,应当说当地相关部门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的。
他们一面组织营救,一面向上级主管部门请求,这正是野生动物保护法所要求的。
可以说当地相关部门的行动是无可指责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本起案件中所有的具体情形都抽掉的话,那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确是一个古老的法治难题;在法律权威与社会正义二者发生冲突时,人们应当如何选择?这是法治理想中的一个两难命题:严格遵守法律权威(这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和原则)就意味着放弃受害人夫妇的生命安全;要实现社会正义(这是法治价值的终极体现)就意味着放弃法律权威。
人类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社会正义。
然而,事物并不总是遂人所1本案例资料摘自于:西北政法大学法理学精品课程网站。
愿地发展,有时候严格实施法律,却收获的是非正义的恶果。
因此,当信守法律会造成不正义的恶果时,是忍受这种不正义的恶果,而维护法律的尊严,还是以牺牲法律尊严为代价而实现社会正义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上,引出了两大著名的法学流派:自然法学派和实证分析法学派。
自然法学派认为一切法律,都必须符合人的理性,尊重和保障个人自由和人权,任何制定法如果与人的理性以及自由与人权这些基本的价值相抵触,就没有法律的效力,“恶法非法”是自然法理论自然而然的结论。
野生动物伤人案案例分析
![野生动物伤人案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5342b1910ef12d2bf9e724.png)
野生动物伤人案案例分析案例中,若不依照法律规定逐级请示,即可争取救人时间,不至于造成本案两条人命的损失,但却罔顾了法律的存在,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而严格遵照法律规定执行,置两条人命于不顾却与我们的道德标准、人性不相符。
因此,本案体现了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法律权威与公平正义的矛盾以及如何权衡二者关系的难题。
法律具有权威性,是指法律效力的至上性和法律权威的最高性。
其包含以下基本内容:(1)国家机关的一切职权根源于法律,并要依法行使;(2)一切政党、组织和公民个人均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3)当权者的个人意志与法律出现矛盾时,法律高于当权者个人的意志;(4)司法中法律与社会的道德、宗教信念发生冲突时,法律高于其它一切社会规则和观念;(5)国家的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应向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负责,受其监督、制约。
法律的权威性要求我们一切依法办事,而当严格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会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时,我认为应当把公平正义作为执法断案的第一准则。
在这里要谈到自然法学派的观点。
自然法学派认为:1、人性、理性、正义、自由、平等、秩序是法律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价值目标2、法来源于永恒不变的本性、自然性、社会性、理性。
真正的法律应当与之相符合,特别是与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为基础,它永恒不变,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3、法的功能和目的在于实现公意和正义。
4、法律及其观念应当与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类寻求正义之绝对标准的结果。
法律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当法律的实施导致了公平正义的破坏,与我们人类的道德标准相违背时,那么法律实施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也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当人们对于法律实施的结果已不再信服,对法律结果的公正性提出质疑,那么法律的权威性还从何谈起?因此在维护法律权威时,更应当考虑社会的公平正义,即我们人类的道德。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种法治精神,应当贯穿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整个过程,并且始终指导着法律的制定,遵守,执行和适用。
野生动物伤人案案例分析
![野生动物伤人案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45342b1910ef12d2bf9e724.png)
野生动物伤人案案例分析案例中,若不依照法律规定逐级请示,即可争取救人时间,不至于造成本案两条人命的损失,但却罔顾了法律的存在,破坏了法律的权威性;而严格遵照法律规定执行,置两条人命于不顾却与我们的道德标准、人性不相符。
因此,本案体现了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法律权威与公平正义的矛盾以及如何权衡二者关系的难题。
法律具有权威性,是指法律效力的至上性和法律权威的最高性。
其包含以下基本内容:(1)国家机关的一切职权根源于法律,并要依法行使;(2)一切政党、组织和公民个人均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3)当权者的个人意志与法律出现矛盾时,法律高于当权者个人的意志;(4)司法中法律与社会的道德、宗教信念发生冲突时,法律高于其它一切社会规则和观念;(5)国家的行政机关与司法机关应向国家权力机关(立法机关)负责,受其监督、制约。
法律的权威性要求我们一切依法办事,而当严格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权威会破坏了社会公平正义时,我认为应当把公平正义作为执法断案的第一准则。
在这里要谈到自然法学派的观点。
自然法学派认为:1、人性、理性、正义、自由、平等、秩序是法律存在的客观基础和价值目标2、法来源于永恒不变的本性、自然性、社会性、理性。
真正的法律应当与之相符合,特别是与理性相符合,或以理性为基础,它永恒不变,并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3、法的功能和目的在于实现公意和正义。
4、法律及其观念应当与人们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相一致,自然法是人类寻求正义之绝对标准的结果。
法律的存在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当法律的实施导致了公平正义的破坏,与我们人类的道德标准相违背时,那么法律实施就失去了其原有的价值,也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当人们对于法律实施的结果已不再信服,对法律结果的公正性提出质疑,那么法律的权威性还从何谈起?因此在维护法律权威时,更应当考虑社会的公平正义,即我们人类的道德。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种法治精神,应当贯穿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的整个过程,并且始终指导着法律的制定,遵守,执行和适用。
法律小讲堂老虎伤人案例(3篇)
![法律小讲堂老虎伤人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901eb64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d0.png)
第1篇导语:近年来,随着野生动物园的兴起,游客在观赏野生动物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的事件时有发生。
本文将以一起老虎伤人案例为切入点,探讨相关法律法规及法律责任,旨在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增强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
一、案例背景2019年,某动物园发生了一起老虎伤人事件。
当天,一名游客在参观动物园时,擅自越过警戒线,靠近笼舍内的老虎。
在近距离接触老虎的过程中,该游客被老虎咬伤,造成严重伤害。
事件发生后,动物园被责令停业整顿,并对伤者进行了赔偿。
二、案例分析1. 法律适用本案涉及的法律问题主要包括侵权责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1)侵权责任法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宾馆、商场、银行、车站、娱乐场所等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本案中,动物园作为公共场所的管理人,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导致游客受伤,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野生动物保护法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2条规定:“禁止在野生动物栖息地、迁徙通道和自然保护区等区域进行狩猎、捕捞、采集等活动。
”本案中,游客擅自越过警戒线,靠近笼舍内的老虎,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2. 责任承担(1)动物园责任动物园作为公共场所的管理人,应当对游客的人身安全负责。
本案中,动物园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导致游客受伤,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游客责任游客在参观动物园时,应当遵守相关规定,不得擅自越过警戒线,靠近野生动物。
本案中,游客违反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对自身受伤负有责任。
三、法律责任1. 侵权责任根据《侵权责任法》第37条规定,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游客因受伤所遭受的损失。
2. 行政责任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42条规定,违反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定,擅自进入野生动物栖息地、迁徙通道和自然保护区等区域进行狩猎、捕捞、采集等活动的,由林业、渔业、农业等部门责令改正,可以并处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动物攻击人类责任划分案例分析
![动物攻击人类责任划分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ed24d5b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1f.png)
动物攻击人类责任划分案例分析动物攻击人类责任划分案例分析案例一:狗咬人事件事件时间:2008年6月15日细节:在2008年6月15日,小明作为一名快递员,正在送快递时,不慎进入某家住宅的后院。
该住宅主人饲养有一只名为旺财的大型狗。
旺财见到陌生人进入了自家庭院,感到威胁并立即对小明展开攻击,咬伤了小明的手臂和腿部。
小明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治疗,并因此导致工作中断,并且需要长时间的康复。
责任划分:根据我国民事责任法的规定,动物的攻击行为一般属于动物侵权行为。
根据案例中的情况,旺财是在其主人的专有权范围内进行攻击行为的,主人对于旺财的行为负有监管责任。
因此,主人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包括对小明的人身损害的赔偿,并对狗予以适当的处罚。
律师点评:在该案例中,由于是快递员无意间进入了住宅的后院,属于非法侵入行为。
因此,旺财对小明的攻击行为可能是一种正当防卫行为,旺财的主人可以主张减轻或免除相应的赔偿责任。
然而,在此案中,主人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阻止狗对陌生人的攻击行为,也未负有特殊责任告知来访者狗的存在。
因此,主人仍应承担一定的赔偿责任。
案例二:动物园驯兽师被老虎袭击事件事件时间:2005年9月3日细节:2005年9月3日,在某动物园中,一位名为张师傅的驯兽师正在进行虎类表演,他与老虎之间通过长期的密切接触建立了信任。
然而,在表演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可预见的突发事件,老虎突然发怒,猛扑向张师傅,并将其抓伤致死。
责任划分:动物园作为动物的合法监护人,应负有对动物和公众安全的保护责任。
然而,在此案中,需要分析驯兽师是否存在疏忽、不慎或其他不当行为。
如果经调查发现驯兽师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导致了老虎对他的攻击,那么驯兽师自身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
律师点评:在动物园中,由于野生动物的本能和不可预测性,驯养与管理野生动物存在一定的风险。
对于动物园来说,除了提供安全保障之外,还需要确保员工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训练,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
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崔某某非法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案
![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崔某某非法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f83568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44.png)
以案释法典型案例——崔某某非法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案【案情简介】2018年4月5日崔某某与朋友来到西宁市城东区宁湖湿地公园游玩,崔某某看到湟水河中有大量省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绿头鸭,随即拿出随身携带的弹弓,用石子将一只绿头鸭打伤致死。
4月16日,西宁市森林公安局园林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有人在湿地公园内猎杀野生动物绿头鸭,园林派出所民警立即展开调查,于3月15日10时,在西宁市第十四中学将违法嫌疑人崔某某抓获,崔某某如实供述了上述违法事实。
【办理结果】森林公安局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十六之规定,对崔某某给予如下行政处罚:1、没收非法猎捕工具弹弓一支;2、处以猎获物绿头鸭价值4倍的罚款2000元。
【案件评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条第一款的规定,“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和禁猎(渔)区、禁猎(渔)期内,禁止猎捕以及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但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依法取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核发的狩猎证,并且服从猎捕量限额管理”。
在相关自然保护区域、禁猎(渔)区、禁猎(渔)期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未取得狩猎证、未按照狩猎证规定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应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四十六条之规定,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野生动物保护主管部门或者有关保护区域管理机构按照职责分工进行处罚。
本案中,绿头鸭是省级重点保护物种,按法律规定禁止猎捕及其他妨碍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行为。
违法行为人崔某某具备大专学历,有一定的法律常识,但他心存侥幸,认为宁湖湿地公园内人员稀少,无人发现他非法猎捕绿头鸭的行为。
在其未办理狩猎证的情况下,用弹弓将湟水河中的一只绿头鸭打伤致死,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老虎伤人案例分析
![老虎伤人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ccd2e54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12.png)
《民法典》第1248条规定,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
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
责任。
在该野生动物园,自驾游客入园前都要签订《自驾车入园游
览车损协议书》该协议书明确规定,猛兽区必须锁好车门、车窗,
禁止投喂食物、严禁下车,如违反规定发生的车辆损伤和人员伤
害,自驾车主应负相应责任,虎园门口有严禁下车告示牌,园内
还有有广播反复提醒游客安全注意事项,禁止下车。
也就是说,
如果动物园能够证明尽到管理职责的,不承担责任。
如果动物园
能够证明兽舍设施、设备没有瑕疵、有明显的警示牌,并且有广
播进行告知,对以上私自在猛兽区下车行为进行了制止、及时劝
阻,以及安全巡逻等,那么动物园的职责可以说尽到了,动物园
就可不承担侵权责任。
2016年11月,赵婧与其父一起将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告上法
庭,向其索赔母亲周琴的丧葬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害赔偿金,
以及赵婧后续医疗整形费、误工费、精神损失费等在内共计154
万余元,其中死者周琴的索赔金额为124万余元,伤者赵婧的索
赔金额暂定为30万余元。
案件发生前,园区已经做出整改,事件调查报告显示安全警
“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园区共设置安全警示牌135示牌并无异常:
块,指示牌167块。
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安装监控摄像头106个,
其中东北虎园东北门、西北门各有1个监控摄像头,运行良好。
”
2020年11月12日,“八达岭老虎伤人案”终审判决维持原判,即动物园无责,无需赔偿,赵婧自行承担所有责任。
法理学经典案例--野生动物伤人案
![法理学经典案例--野生动物伤人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912c80a26925c52dc5bf29.png)
野生动物伤人案。
(2000)1案情简介:2000年5月20日早上8时30分左右,一头野生羚牛闯入陕西省洋县四郎乡田岭村村民文宏明(化名)家,将文顶倒在地,其妻吉某亦被困屋中,当地有关部门闻讯展开营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明文规定,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由于野生羚牛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此当地有关部门不敢擅自捕杀,只能逐级请示;当日下午1时20分才从陕西省林业厅传来指示,可以击毙羚牛;下午4时20分,羚牛终于被击毙,而此时文宏明已经死亡,其妻吉某亦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参考:从这起案件本身来看,应当说当地相关部门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的。
他们一面组织营救,一面向上级主管部门请求,这正是野生动物保护法所要求的。
可以说当地相关部门的行动是无可指责的.但是,如果我们把本起案件中所有的具体情形都抽掉的话,那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确是一个古老的法治难题;在法律权威与社会正义二者发生冲突时,人们应当如何选择?这是法治理想中的一个两难命题:严格遵守法律权威(这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和原则)就意味着放弃受害人夫妇的生命安全;要实现社会正义(这是法治价值的终极体现)就意味着放弃法律权威.人类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社会正义。
然而,事物并不总是遂人所1本案例资料摘自于:西北政法大学法理学精品课程网站。
愿地发展,有时候严格实施法律,却收获的是非正义的恶果。
因此,当信守法律会造成不正义的恶果时,是忍受这种不正义的恶果,而维护法律的尊严,还是以牺牲法律尊严为代价而实现社会正义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上,引出了两大著名的法学流派:自然法学派和实证分析法学派。
自然法学派认为一切法律,都必须符合人的理性,尊重和保障个人自由和人权,任何制定法如果与人的理性以及自由与人权这些基本的价值相抵触,就没有法律的效力,“恶法非法”是自然法理论自然而然的结论。
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案例(3篇)
![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49249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5318f5b.png)
第1篇一、案情简介2019年5月,某市森林公安部门接到群众举报,称在某市某村附近有人非法猎捕、贩卖野生动物。
经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张某长期从事非法猎捕、贩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的活动,涉案金额巨大。
在侦查过程中,警方成功抓获张某及其同伙,并当场查获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狐狸3只、野兔10只、蛇10条。
二、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禁止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
3.《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违反本法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由林业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1.张某非法猎捕、贩卖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构成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的犯罪行为。
2.张某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应当依法从重处罚。
3.张某的行为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严重影响了生态平衡,对社会造成了恶劣影响。
四、判决结果经审理,法院依法判决如下:1.张某犯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2.张某非法所得的野生动物及其制品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3.张某的作案工具予以没收,上缴国库。
五、案件启示1.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全民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2.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野生动物的行为。
3.加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为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
4.加强国际合作,共同保护全球野生动物资源。
本案例警示我们,保护野生动物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我们要严格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共同维护生态平衡,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好的家园。
伤害动物的法律案例(3篇)
![伤害动物的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7e606df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db.png)
第1篇案情简介:张某,男,35岁,某市郊居民。
2018年3月至5月间,张某为获取非法利益,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非法猎捕、杀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丝猴两只。
张某的行为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
一、案件背景金丝猴,学名为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我国四川、甘肃、陕西等地的山区。
金丝猴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灵长类动物之一,也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金丝猴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威胁,种群数量急剧减少。
二、案件经过2018年3月,张某得知金丝猴皮毛珍贵,市场价格较高,便开始寻找猎捕金丝猴的机会。
张某在山间设下陷阱,并在山林中寻找金丝猴的踪迹。
经过一个月的搜寻,张某成功猎捕到一只金丝猴。
在将金丝猴杀死后,张某将其皮毛剥下,藏匿于家中。
同年4月,张某再次作案,成功猎捕到一只金丝猴。
然而,在剥皮过程中,张某被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发现。
志愿者立即报警,张某被警方抓获。
2018年5月,张某再次作案,猎捕到一只金丝猴。
然而,这次张某在猎捕过程中,被野生动物保护志愿者当场抓获。
三、案件审理张某被依法逮捕后,案件移送到某市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
经审查,某市人民检察院认为张某的行为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之规定,构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在审理过程中,张某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并表示悔过。
张某的辩护律师提出,张某系初犯,认罪态度良好,请求法庭从轻处罚。
四、判决结果某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非法猎捕、杀害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金丝猴,其行为严重破坏了野生动物资源,损害了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依法应予严惩。
但鉴于张某认罪态度良好,有悔罪表现,可酌情从轻处罚。
据此,某市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张某犯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五、案例分析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案件。
动物园伤人法律案例(3篇)
![动物园伤人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da98a4dd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9d70908.png)
第1篇一、案件背景2019年6月,某动物园发生了一起游客被动物咬伤的严重事故。
游客张先生在参观动物园的大熊猫馆时,不慎被一只大熊猫咬伤,导致其手臂严重撕裂,住院治疗期间花费医疗费用数万元。
事后,张先生将动物园及动物园的管理方告上法庭,要求赔偿其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损失。
二、案件经过1. 事故发生:事发当天,张先生与家人一同来到动物园参观。
在参观大熊猫馆时,张先生距离大熊猫较近,试图与熊猫互动。
在互动过程中,一只大熊猫突然向张先生扑来,咬伤了其手臂。
2. 医疗救治:张先生被咬伤后,动物园工作人员立即将其送往附近医院进行救治。
经过治疗,张先生的手臂伤口得到缝合,但留下了较严重的疤痕。
3. 协商赔偿:张先生与动物园及管理方进行了多次协商,但双方在赔偿金额上未能达成一致。
因此,张先生决定将动物园及管理方告上法庭。
三、法律分析1. 动物园及管理方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因林木折断、倾倒、坠落等造成他人损害的,林木的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动物园作为大熊猫的管理人,应当对游客的人身安全承担安全保障义务。
动物园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大熊猫攻击游客,导致张先生受伤,因此动物园及管理方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2. 游客的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受害人对损害的发生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在本案中,张先生试图与熊猫互动,违反了动物园的参观规定,存在一定的过错。
因此,法院在判决时可能会适当减轻动物园及管理方的赔偿责任。
3. 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在本案中,张先生因被大熊猫咬伤,导致其遭受了医疗费、误工费、精神损害等损失。
因此,法院应判决动物园及管理方赔偿张先生的损失。
四、判决结果经过审理,法院认为动物园及管理方在安全保障方面存在过错,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荷兰猪咬伤人法律案例(3篇)
![荷兰猪咬伤人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31cff9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46a2711.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2019年5月,小王(化名)与好友小李(化名)相约到一家宠物店挑选宠物。
在挑选过程中,小李看中了一只荷兰猪,并决定购买。
在挑选过程中,小李被荷兰猪咬伤,导致左手拇指受伤,经诊断为轻度撕裂伤。
小王作为宠物店经营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被小王起诉至法院。
二、案件争议焦点1. 宠物店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2. 荷兰猪咬伤人,责任应如何认定?3. 损害赔偿金额如何确定?三、法院审理过程1. 审理过程法院受理案件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对本案进行了审理。
在审理过程中,双方当事人就案件争议焦点进行了举证、质证和辩论。
2. 争议焦点分析(1)宠物店是否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十八条规定:“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保证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过程中的安全。
”本案中,宠物店作为经营者,在销售荷兰猪的过程中,应当对荷兰猪进行适当的训练和管理,确保其不会对消费者造成伤害。
然而,宠物店在销售过程中,未对荷兰猪进行有效管理,导致小李被咬伤。
因此,宠物店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
(2)荷兰猪咬伤人,责任应如何认定?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九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本案中,荷兰猪咬伤小李,是小李在挑选宠物时的正常行为,不存在故意或者重大过失。
因此,宠物店应承担侵权责任。
(3)损害赔偿金额如何确定?根据《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赔偿损失。
”本案中,小李因荷兰猪咬伤,造成手指轻度撕裂伤,治疗费用为2000元。
此外,小李因受伤耽误了工作,经济损失为3000元。
因此,法院判决宠物店赔偿小李医疗费、误工费等共计5000元。
四、案件评析1. 宠物店应加强安全管理本案中,宠物店因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导致消费者受伤,承担了侵权责任。
这警示宠物店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应加强对宠物的管理,确保消费者的人身安全。
动物咬伤人法律案例(3篇)
![动物咬伤人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8977076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7c64d58.png)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宠物犬等动物的数量不断增加,动物伤人事件也时有发生。
本案例涉及一起因宠物犬咬伤人而引发的纠纷,涉及动物侵权、医疗救治、民事赔偿等多个法律问题。
二、案情简介原告(甲):某市居民,因被被告(乙)饲养的宠物犬咬伤,造成身体多处损伤,住院治疗。
被告(乙):某市居民,饲养有一只宠物犬,事发时犬只处于无人看管状态。
事发经过:2019年5月,原告甲在某公园散步时,被被告乙饲养的宠物犬咬伤,造成身体多处损伤。
事发后,原告甲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住院期间花费医疗费用共计人民币5万元。
原告甲认为,被告乙饲养的宠物犬存在安全隐患,且事发时无人看管,导致其遭受人身伤害,要求被告乙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三、案件审理(一)案件争议焦点1. 被告乙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2. 被告乙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范围;3. 原告甲的医疗费用是否合理。
(二)法院审理过程1. 被告乙饲养的宠物犬是否构成安全隐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第二十二条规定,饲养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饲养的动物进行定期防疫,防止动物传播疾病。
同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禁止饲养烈性犬、大型犬等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的动物。
本案中,被告乙饲养的宠物犬虽然不属于烈性犬或大型犬,但根据事发后原告甲所受伤害的程度,法院认为被告乙饲养的宠物犬存在安全隐患,未能有效防止动物伤人。
2. 被告乙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本案中,被告乙未能证明损害是因原告甲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因此,法院认定被告乙应承担赔偿责任。
3. 被告乙应承担的赔偿责任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侵权行为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承担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费用。
动物相关法律案件(3篇)
![动物相关法律案件(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da3464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9.png)
第1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动物保护的意识逐渐增强,动物相关法律案件在我国逐渐增多。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动物相关法律案件,分析案件背后的法律问题,探讨动物权益保护的法律途径。
一、案例一:宠物狗伤人事件案情简介:某小区居民甲饲养了一只宠物狗,该狗平时性情温顺。
一天,甲带狗外出散步时,狗突然挣脱牵引绳,咬伤了路过的小区居民乙。
乙因此受伤住院,花费医疗费用数千元。
法律分析:1. 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78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甲作为狗的饲养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过错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79条规定,动物造成他人损害,饲养人或者管理人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本案中,甲未尽到管理义务,未能确保狗在牵引绳的约束下,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 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侵权人应当赔偿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损失。
在本案中,甲应赔偿乙的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判决结果:法院判决甲赔偿乙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共计数千元。
二、案例二:动物园动物逃逸伤人事件案情简介:某动物园饲养了一只大熊猫,该熊猫突然逃出动物园,咬伤了路过的游客丙。
丙因此受伤住院,花费医疗费用数万元。
法律分析:1. 侵权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80条规定,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园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在本案中,动物园作为动物的饲养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 过错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81条规定,动物园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动物园未尽到管理义务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本案中,动物园存在管理漏洞,未能确保动物在动物园内,存在过错,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3. 赔偿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22条规定,侵权人应当赔偿受害人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等损失。
在本案中,动物园应赔偿丙的医疗费、误工费等损失。
荷兰猪咬伤人法律案例(3篇)
![荷兰猪咬伤人法律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8a3bb7d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8e.png)
一、案件背景2019年5月,某市居民李某饲养了一只荷兰猪,该荷兰猪在饲养过程中多次咬伤他人。
同年6月,张某在李某家玩耍时,被李某的荷兰猪咬伤,造成轻微伤害。
张某要求李某承担赔偿责任,但李某拒绝。
张某遂将李某诉至法院。
二、案件争议焦点1. 李某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2. 荷兰猪咬伤人是否构成侵权?三、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荷兰猪属于家养动物,李某作为饲养人,有义务对饲养的动物进行管理,防止其侵害他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李某饲养的荷兰猪咬伤张某,李某作为饲养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四、案例分析1. 荷兰猪咬伤人是否构成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荷兰猪作为饲养的动物,在咬伤张某的过程中,已经构成侵权。
2. 李某是否应承担赔偿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十五条规定,李某作为荷兰猪的饲养人,有义务对饲养的动物进行管理,防止其侵害他人。
李某在饲养过程中未能妥善管理荷兰猪,导致张某被咬伤,李某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3. 赔偿责任的承担方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赔偿范围包括:(一)医疗费;(二)因误工减少的收入;(三)造成残疾的,残疾赔偿金;(四)造成死亡的,死亡赔偿金。
本案中,张某被荷兰猪咬伤,法院判决李某赔偿张某的医疗费、误工费等费用。
1. 动物饲养人应妥善管理饲养的动物,防止其侵害他人。
2. 公民在接触他人饲养的动物时,应保持警惕,避免发生意外伤害。
3. 当发生动物咬伤人的事件时,受害人有权要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4.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动物饲养的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综上所述,本案中李某因未能妥善管理饲养的荷兰猪,导致张某被咬伤,李某应承担赔偿责任。
这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动物饲养问题,加强动物饲养管理,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
法律动物虐杀的案例(3篇)
![法律动物虐杀的案例(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df08212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b6.png)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动物保护意识逐渐增强。
然而,仍有一些人漠视动物的生命,对其进行虐待。
本文将通过一个法律动物虐杀案例,分析我国动物保护法律的适用,以及如何提高动物保护意识。
二、案例背景2019年6月,某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动物虐杀事件。
一名20岁男子在网络上发布了一段视频,视频中他手持利刃,残忍地杀害了一只无辜的小狗。
视频一经发布,立即引发了网友的强烈谴责。
经调查,该男子因一时兴起,将小狗视为玩物,并将其虐杀。
三、案件处理1. 案件调查接到举报后,当地警方迅速展开调查。
经过调查,警方确认了该男子的身份,并将其抓获。
同时,警方对该男子进行了刑事拘留。
2. 法律适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故意伤害动物,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鉴于该男子故意杀害小狗,且手段残忍,情节恶劣,符合故意伤害动物罪的构成要件。
3. 审判结果法院审理后,依法判处该男子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
同时,法院还责令该男子承担小狗的死亡赔偿金。
四、案例分析1. 法律适用本案中,法院依法对被告人进行了审判,体现了我国法律对动物保护的重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四十三条,故意伤害动物,情节恶劣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本案中,被告人故意杀害小狗,手段残忍,情节恶劣,符合故意伤害动物罪的构成要件。
法院依法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一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充分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 动物保护意识本案的发生,再次提醒我们,动物保护意识亟待提高。
在现实生活中,类似虐待动物的行为屡见不鲜。
这既有动物保护法律宣传力度不够的原因,也有部分人法律意识淡薄的原因。
因此,提高动物保护意识,加强法律宣传,是解决动物虐杀问题的关键。
3. 社会责任作为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有保护动物的义务。
面对动物虐杀事件,我们要敢于制止,勇于举报。
同时,社会各界也要积极参与动物保护事业,共同营造一个关爱动物、尊重生命的社会氛围。
法学案例分析
![法学案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789225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1f.png)
法学案例分析法学案例分析是对具体法律案件进行细致、全面、客观的分析和评述,以探讨法律问题的成因、过程和结果,为法律的正确适用提供依据和思路。
下面是一个700字的法学案例分析。
某市一家动物园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动物攻击事件。
案件的事实是,一名游客被一只老虎袭击,导致其重伤。
事后,该游客将动物园提起了侵权诉讼,主张动物园应该对该事件负全部责任。
首先,我要明确指出,动物园作为一家经营动物展览的公共场所,对于游客的人身安全负有一定的保护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四条的规定,经营者应当采取措施,确保经营活动不会侵犯他人的人身权益。
因此,在这起事件中,动物园作为经营者应当对游客的安全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其次,需要分析的是动物园是否存在过错。
根据案件事实,老虎实施了攻击,根据常识来看,这是老虎的本能行为,难以预见。
然而,考虑到动物园经营的特殊性,它作为一家专业经营动物的场所,应该对潜在的危险有所预见,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确保游客的安全。
例如,可以增加围栏的高度,加强监控措施,提高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等。
因此,在这起案件中,动物园存在一定的过错。
进一步分析,需要探讨的是游客是否存在过错。
根据案件事实,老虎袭击游客时,游客正在使用手机拍照。
鉴于老虎是一种野生动物,对于外界的刺激很敏感,这种行为可能会引起老虎的攻击本能。
因此,游客使用手机拍照的行为可以视为过错,对造成事故的发生有一定的责任。
最后,需要分析的是,动物园是否可以免除或减轻责任。
根据《侵权责任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如果侵权行为发生时受害人存在过错,并由此造成损害的,可以减轻侵权人的责任。
在这起事故中,虽然动物园存在过错,但游客使用手机拍照的行为也是一种过错,这可能对事故发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
因此,动物园可以主张减轻责任。
综上所述,在这起案件中,动物园作为经营者对游客的安全负有保护责任,存在过错。
然而,游客使用手机拍照的行为也是一种过错,可能对事故发生有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野生动物伤人案.(2000)1
案情简介:2000年5月20日早上8时30分左右,一头野生羚牛闯入陕西省洋县四郎乡田岭村村民文宏明(化名)家,将文顶倒在地,其妻吉某亦被困屋中,当地有关部门闻讯展开营救。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明文规定,禁止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捕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由国务院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由于野生羚牛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因此当地有关部门不敢擅自捕杀,只能逐级请示;当日下午1时20分才从陕西省林业厅传来指示,可以击毙羚牛;下午4时20分,羚牛终于被击毙,而此时文宏明已经死亡,其妻吉某亦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死亡。
分析参考:从这起案件本身来看,应当说当地相关部门是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办事的。
他们一面组织营救,一面向上级主管部门请求,这正是野生动物保护法所要求的。
可以说当地相关部门的行动是无可指责的。
但是,如果我们把本起案件中所有的具体情形都抽掉的话,那么,呈现在人们面前的确是一个古老的法治难题;在法律权威与社会正义二者发生冲突时,人们应当如何选择?这是法治理想中的一个两难命题:严格遵守法律权威(这是法治社会的基础和原则)就意味着放弃受害人夫妇的生命安全;要实现社会正义(这是法治价值的终极体现)就意味着放弃法律权威。
人类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社会正义。
然而,事物并不总是遂人所愿地发展,有时候严格实施法律,却收获的是非正义的恶果。
因此,当信守法律会造成不正义的恶果时,是忍受这种不正义的恶果,而维护法律的尊严,还是以牺牲法律尊严为代价而实现社会正义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上,引出了两大著名的法学流派:自然法学派和实证分析法学派。
自然法学派认为一切法律,都必须符合人的理性,尊重和保障个人自由和人权,任何制定法如果与人的理性以及自由与人权这些基本的价值相抵触,就没有法律的效力,“恶法非法”是自然法理论自然而然的结论。
这就意味着在法治实践中,如果执行法律规定所带来之结果与公平、正义、人权这些基本价值观相抵触,那么,这种法律规定就不应当被遵守和执行。
但自然法理论也有其难以克服的缺陷,(1)它建立在“理性”、“自然权利”这些先验、抽象的命题之上,使其带上了逻辑上难以证明的硬伤;(2)由于“正义”、“理性”、“公平”、“权利”等一套抽象的价值体系对制定法“合法性”的评价见仁见智,很难统一,其极端化的表现就是人人都根据自己的标准来否定制定法的有效性拒绝遵守法律;(3)把某种政治权威的道德作为制定法的评价标准将会导致法律的专横。
正是由于自然法的缺陷,所以实证分析法学应运而生。
实证分析法学认为,法是出自文明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权威的规则;法的意思只能从实在法中引出,而不能从抽象的正义或者道德观念中引出。
因此,要求法学研究应坚守“价值中立”,只承认实在法的存在而不承认“自然法”的存在,进一步不承认法与道德之间有必然联系,但也因此落下了“恶法亦法”的恶名。
但是实证分析法学的法律观因为拒绝对实在法进行道德评价,强调实在法的最高效力,要求人们严格遵守出自一定权威,按照一定程序制定的实在法,这对一个进入正常秩序的社会,实证分析法学的法律观是树立法律权威,维护法律尊
1本案例资料摘自于:西北政法大学法理学精品课程网站。
严,进而确立法治的绝对统治地位方面,就显示了自己的优越性和生命力。
但由于除其坚持“价值中立”而出现“恶法亦法”的难题外,还会导致在法治的名义下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
正是这些方面,才导致二战后实证分析法学的反思和自然法学的复兴。
回到本案,如果对一个信仰自然法理论的人来说,肯定会认为人的生命价值高于维护法律权威的这一社会价值,因此在这起野生羚牛伤人案件中,当地有关部门就应撇开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毫不迟疑地击毙羚牛,以保护受害人夫妇的生命安全。
而如果一个坚持实证分析法学法律观的人,他的做法与先前叙述的当地相关部门的实际做法会大同小异: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规定必须得到严格遵守,以维护法律的权威和尊严,即使会付出受害人夫妇受伤甚至死亡这样惨痛的代价。
这仍然是一个见仁见智的两难选择。
法治的现实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两难,归根到底在于法治不仅仅是一种理想,而且是一个运行过程。
人类制定法律,实现法治,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保障个人权利。
只是因为人们在何为公平与正义这一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因此退而求其次,将法律确定的秩序本身当作公平与正义的化身,遵守法律、尊重法律的权威,就是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但是当现行法律的执行结果与其基本价值冲突时,选择往往是要求人们遵守现行法律,当然,这种遵守也开始被附上越来越多的条件。
随着法治观念地深入人心,只有人们对法治目的的理解、对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内涵越来越趋向共识的时候;只有人们都能够认识到保护人的生命的崇高价值、牺牲法律的权威而不被认为是践踏法治的时候,再面临法律权威与个人生命这样的两难时,选择起来或许才并不困难。
人们会舍弃形式上法的确定性而追求和维护法治所要达到的目标——毫不犹豫地保护个人的生命。
因为人们都理解这种选择正是遵循了法治的真谛。
当然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还要跨越法治的漫漫历史长廊,还要时时面临“法律还是正义”这一法治中的两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