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引火归原——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三

合集下载

论引火归原 -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转)

论引火归原 -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转)
5.1火不归原发病特点
龙火上燔有两大特点:①交节病作,遇阳则动:李可指出,龙雷之火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转重,夏至阴生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240页)。如“鼻衄奇案”,病发冬至时节,清晨4时突然鼻衄出血(279页)。②来势暴急,顷刻突变:李可说,龙火上燔往往来势暴急跋扈,如迅雷闪电,顷刻突变(241页)。如“白塞氏综合症案”,其口腔,外阴溃疡,每逢冬至当日立刻发病,一两分钟即令人不能忍耐(291页)。
阴盛格阳赵某,女,29岁。因无故头面阵阵发热,服升阳散火汤一剂,变为心悸,气喘,自汗,头面轰热不止,面色嫩红,烦躁欲寐,足膝冰冷,多尿失禁,脉微细而急,120次/分。本属阴盛格阳,误作上焦郁火而投升散之剂,致有此变。幸在壮年,未致亡阳暴脱。予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破阴通阳为治:附子,干姜各30克,葱白 3节,童便,猪胆汁各1杯对入,2剂。次日来告,上药服1剂,心悸喘汗均止,足膝已热,月余之轰热证亦罢。本病病机,为下焦阴寒独盛,格拒真阳不能回归宅窟而浮越于上,故见种种上热假象。以白通汤破阴通阳,因有假热在上,以人尿猪胆汁之苦咸寒为反佐,热因寒用,宣通上下,消除格拒,引浮越之阳归于下焦而病愈(187页)。
按:此戴阳为下元虚极,真阳不能下守,浮游于上,阴盛格阳之危候。又因过用秦艽鳖甲之类,开破肝气,致肝虚不敛。故用参附龙牡救逆汤合来复汤(山萸肉90克,红参 15克,龙牡,白芍各30克,炙草15克),加油桂固摄下焦,温纳浮阳,重用山萸肉敛肝固脱(23页)。
4八脉失养冲脉上攻
李可认为,奇经八脉病有两大特点,一是久治不愈的“频发痼疾”;二是“定时发作”类病证。经方桂枝加桂汤是治疗奔豚症(冲脉病变)的特效疗法(194页)。因奇经八脉病有定时发作和冲脉上攻等特点,与龙火上奔有相近之处,故在此举例证之:

3(火不归原引火汤)

3(火不归原引火汤)

3(火不归原引火汤).txt-//自私,让我们只看见自己却容不下别人。

如果发短信给你喜欢的人,他不回,不要再发。

看着你的相片,我就特冲动的想P成黑白挂墙上!有时,不是世界太虚伪,只是,我们太天真。

火不归原引火汤——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三火不归原引火汤——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三简介:针对引火归原之火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研究引火归原的思路:火不归原证的概念;火不归原证的特点;火不归原分型论治;火不归原类证鉴别;引火归原有狭广二义。

关键字:火不归原证;概念;特点;分型论治;类证鉴别;引火归原法;李可;医案引火归原是用温药治疗龙火上燔的一种方法,属于从治法。

王冰在《内经》“甚者从之”句下注解中指出:“病之大甚者,犹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

不知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以光焰诣天,物穷方止矣。

识其性者,反常其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消,焰光扑灭”。

明清温补医家根据上述理论,将引火归原广泛用于临床。

但由于离原之火理论上的不确定,造成了诸多认识上的混乱,不少医家陷于相互矛盾之中。

如既称阴虚之火,又称阳虚之火;既指有根之火,又指无根之火;既包括格阳,又涵盖戴阳。

李可对引火归原治疗,喜用傅青主之引火汤,原方组成为熟地90g,巴戟、天麦冬各30g,茯苓15g,五味子6g,主治阴虚乳蛾。

现根据其医案40余则,整理出以下内容:1、水浅不养龙龙火离位上奔李可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之火,为水火之脏。

肾中水火,共处一宅。

水火相抱,阴平阳密。

水足则火藏于下,温煦脏腑,统领一身气化,是为健康无病。

若因外感内伤,致水亏于下,则火失其制,古人喻为火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240页)。

下面看一则水浅不养龙案:血管神经性头痛李某,女,38岁。

患者因剧烈右偏头痛7日入院,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经用安络痛、当归注射液穴位封闭不能控制,邀李氏会诊。

自冬至近1个月以来,每到太阳出山便觉有热流上攻头面,面赤如醉,轰热难忍。

一周前拂晓,突觉热流攻冲不止,右下颌角突然如电击、火灼,阵阵剧痛窜至右太阳,约3~5分钟发作1次。

霹雳大医李可

霹雳大医李可

李可老中医的临床经验让我受益匪浅。他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许 多实用的治疗方法和方剂。这些方法和方剂不仅针对各种病症有着良好的治疗效 果,而且简单易行,易于掌握。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治疗 方法,而且对中医临床实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李可老中医的人格魅力让我深受感动。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他 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着想,尽心尽力为患者治疗疾病。他的这种精神 不仅让我深受感动,而且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中医事业的决心。
本书详细阐述了李可老中医的学术特色。李可先生在中医领域有着独树一帜的见解,他将自己的 学术思想归纳为三个主要方面:重视阳气、强调体质和治病以祛邪为主。他认为,阳气是人体生 命活动的原动力,而阴气是阳气的载体。因此,他强调在治疗疾病时要重视扶阳,通过调整阳气 的盛衰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李可先生认为体质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治疗时应 根据不同的体质类型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他主张以祛邪为主的治疗原则,通过祛除病邪来达到 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书还介绍了李可老中医的临床经验。他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诊疗方 法。他强调望诊的重要性,通过观察病人的神态、面色、舌苔等来判断病人的病情。
同时,他还提出了“以方套病”的治疗思路,即根据病人的病情和体质类型,选择合适的方剂进 行治疗。他还总结出了一系列常见病症的治疗方法,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霹雳大医李可》这本书是一本非常值得阅读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 不仅对李可老中医的学术思想、临床经验以及人格魅力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且 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中医事业的决心。我相信这本书不仅会对我今后的学习和 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而且也会对广大中医从业者和爱好者产生深远的影响。
目录分析
《霹雳大医李可》是一本深入探讨火神派著名医家李可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的书籍。这本书的目录结构严谨,内容丰富,不仅展示了李可的医学成就,也为 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了解火神派医学的窗口。

老中医李可先生中医学术思想研讨文集

老中医李可先生中医学术思想研讨文集

老中医李可先生中医学术思想研讨文集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现在由中国的中医来做这份答卷。

西医为什么失败?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认识论。

他们的手段十分先进,是由现代尖端科学武装起来的,对局部疾病的认识,精确到分子水平,可以做器官移植。

但他们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忘记了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

“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正是这八个字,把西方医学引入了死胡同。

2007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承认“中医学是区别于现代医学的,东方的系统的医学体系。

”这是一个重大信号,表明医学的出路,不在西方而在东方!表明我们西方的小弟弟,要向东方老人吸取中华文化的无穷智慧,脱出困境。

我们很乐于助他们一臂之力。

什么是古中医?和西方医学的分水岭何在?答案是认识上的差异。

古中医认识人与宇宙的立足点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宇宙整体观”。

世界是一个大宇宙,人身是一个小宇宙。

人最早的生命是天地大气所生,并与天地大气在千变万化中和谐一致。

这是中华文化第一经典《易经》的观点,《易经》是母典,是论道之书,是后世人诸子百家一切发明创造的源头。

医学领域,先贤以易道论医,产生了《内经》,东汉张仲景集易医之大成,经过多次与大型瘟疫的斗争实践,产生了《伤寒杂病论》。

至此,奠定了古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临床实施要则。

在世界的东方,中华先贤首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理论与临床完整结合的医中经典,较之现代西医早了一千六百年。

由于张仲景的不朽功绩,后世尊他为医圣。

我遵循这条古中医学的路子,实践探索52年。

深深体会:六经辨证的一整套理法方药,可以囊括百病,从重危急症到一切外感急性传染病,内伤杂病,以及现代罕见疾病谱中的奇难大症,都可以从中吸取智慧,找到解决的办法。

因此,她又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由于古中医学的传承在一千八百年间发生多次的断层,因而这份宝贵的遗产,连同古中医传统,濒临灭绝境地。

李可

李可

李可学术思想和临证体悟李可(1930~),男,汉族,山西灵石县人。

16岁从军,毕业与西北艺专文学部,23岁蒙冤,逆境中学习中医,1978年经全省统考获中医大专学历。

50岁后平反昭雪,1983年奉命创办灵石县中医院,任院长近9年,是灵石县中医院终生荣誉院长。

兼任广西中医学院客座教授及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顾问,广东省中医院特聘心血管病变急症首席顾问及经典临床师徒传承导师。

李师崇尚仲景学说,私淑清末伤寒火神派始祖郑钦安、民初古中医学派鼻祖彭承祖,尽得神髓,临证以人为本,顾护脾肾元气为先。

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是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临床家,被誉为“中医的脊梁”。

他自创破格救心汤,抢救肺心病、风心病、冠心病及各型各类心衰濒危病人百余例,全部起死回生。

自创攻毒承气汤,以急症急治,日夜连报之法,治疗2千余例外科急腹症、多种脓毒败血症,均在30小时内化险为夷。

自创攻癌夺命汤对头部、甲状腺、淋巴系统、食道、胃、宫颈等恶性肿瘤有卓效。

自创头风散治愈各类头痛痼疾数千例。

自创培元固本散对多种老年性退化性病变、中风后遗症、心梗后遗症、帕金森氏病有卓效。

出版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等著作。

学术思想李老临证以人为本,顾护脾肾元气为先,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是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临床家,他继承了《黄帝内经》的六经理论体系,《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内涵,创造性的提出了以阳气为主导的理论体系与辨证论治体系。

一、学术思想的核心:在古中医学天人一体的的世界观指导下,李老从当今人类生活习惯和生存环境的变化出发,提出了疾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内因不外乎阳衰和阳虚,而外因多是寒凝、寒湿。

当今之人阳虚者十占八九,阴虚者百不见一。

寒湿为害,十占八九。

总结其病因病机为:人身皮毛筋脉,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但有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引火归元

引火归元

引火归元“引火归元"是中医的独特治法之一运用得当,每能提高疗效。

“引火归元”是治疗肾火上升的一种方法。

肾火上升又称为“肾火上浮”、“肾火妄浮”、“虚阳上浮”、“孤阳上越”、“虚阳不敛”、“浮火”、“浮阳”等等。

表现为上热下寒,面色浮红,头晕耳鸣,口舌糜烂,牙齿痛,腰酸腿软,两足发凉,舌质嫩红,脉虚等等。

其治疗,可于滋肾药(熟地、山药、山萸、女贞子等)中加肉桂、附子之类以引药下行,也可用肉桂、附子、五味子熟地等治疗。

肉桂、附子引浮火下行,使之归于肾中;熟地、五味子补肾而收敛,使肾火不再上行,上热下寒诸证可以消除。

肾火即命门之火。

肾藏元阴元阳。

肾阴需命门之火的温养,命门则需肾阴的滋涵。

有人把命火喻为龙火,如龙伏水中不宜浮越。

说明了命火与肾阴的关系。

若肾阴不足,往往导致龙火浮动(即肾火妄浮),便会出现上述多方面的症状。

“肾火妄浮”由于它既有阴虚的一面,又有阳虚的另一面,治疗上若一派滋润,不顾温阳或大剂温阳,不顾养阴,则妄浮之肾火愈演愈烈。

前贤创引火归原之法,于滋阴方药中加肉桂、附子以引火下行,使阴阳平衡,虚火不升,疗效较好。

正如陈仲龄所说:“肾气虚寒,逼其无根失守之火浮游于上,当于辛热杂于壮水药中,导之下行,所谓导龙入海,引火归原,如八味汤是也。

”引火归原法在临床上应用研极广,可治疗下列疾病:1、神经性头痛(顽固性头痛):阵发性头痛反复发作,头昏胀痛,太阳穴疼痛更甚,性情急躁,面部烘热,口干不欲饮,唇舌溃破,畏寒肢冷,两足不温,舌淡,苔薄白,脉细弦,证属下元空虚,阴不敛阳,阳浮于上,虚火上扰,治宜填精温肾,引火归原。

方药:首乌、枸杞、龟板、龙骨各30克,肉桂冠5克,(后下)细辛4,5克,吴萸6克,川流不息芎、蒿本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尿崩症:口渴难忍,大量饮水,小便频数且量多,面红唇赤,畏寒,舌红无苔,脉虚数,证属下元虚寒,孤阳上浮,治宜温肾补虚,引火归原。

方药:制附片10克(先熬),肉桂花3——6克,山药30克,熟地20克,枸杞15克,乌梅10克,甘草20克,红参10克,水煎服。

引火汤加减治疗上热下寒证1例

引火汤加减治疗上热下寒证1例

引火汤加减治疗上热下寒证1例40?山西中医2011年8月第27卷第8期SHANXIJOFTCMAug.2011V o1.27No.8 引火汤加减治疗上热下寒证1例陈奎妹指导岳妍关键词:上热下寒证;引火汤;验案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0—7156(2011)08—0040—01 2010年,笔者在跟导师临证时遇上热下寒证1例,诊治有效,现介绍如下.李某某,男,53岁,2010年5月25初诊.双下肢及足底发凉1年.患者自述夏天不能吹空调,双下肢感觉尤为敏感,初夏穿上秋裤和毛裤也不觉得热,感觉很苦恼.曾多处求治,但是效果不佳.当时症状:腹胀,左下腹尤甚,自觉有气窜痛,抱腹后稍缓解,口苦,双下肢及足底发凉,双膝关节僵硬,口苦,纳可,大便每13一行,成形,小便正常,舌黯,苔白厚腻,脉沉细.辨证属上热下寒证,治以引火归原.方选引火汤加减,药用:熟地,生黄芪各45g,茯苓,当归各20g,天冬,麦冬,山茱萸,炙甘草各30g,巴戟天,川牛膝,炙川乌(先煎1h),沙苑蒺藜各15g,五味子,肉桂,全蝎各6g,蜈蚣2条.7剂,每日1剂,水煎服.嘱患者在煎药方法上要注意,用150mL蜜水(约含生蜂蜜10g)先煎制川乌1h,再同其它药一起煎,我们知道仲景在历史上运用乌,附剂最早,使用频率最高.仲景方中,乌,附大多生用,用量之大,古今少有.何以保证无害?奥秘全在经方的配伍,炮制与煎服方法上见真谛.以《金匮》乌头汤为例,其煎服法寓有深意.先以蜜2升(汉代I升合今之200mL)煎川乌1枚,煎至1升时去川乌,留蜜待用.蜜煎川乌,有两层意义:一则蜜为百花之精华,善解百毒,尤为川乌毒之克星;二则以稠黏之蜜汁文火煮之,必影响毒性之分解.川乌剽悍燥烈之性,已不能为害.然后全方5昧药,以水3升,煮取1升去渣,与煎妥之川乌蜜混合再煎,进一步中和毒性.再看服法:服7合(140mL,为全剂的2/3).服药后的效果要求:”不知,尽服之.”服后唇舌微觉麻木为”知”.”不知”即无此感觉,则”尽服之”,即把所剩1/3药液全部服下,以”知”为度.二诊:患者诉服药后下肢发凉的感觉明显好转.后继续服用1周,患者上述症状基本消失.按:引火汤”原用于咽喉肿痛属阴蛾者.据陈士铎《辨证奇闻》卷三”咽喉门”载:”咽喉肿痛,日轻夜重,亦成蛾如阳症,但不甚痛,自觉咽喉燥极,水咽少快,人腹又不安,吐涎如水,将涎投水中,即散化为水.人谓喉痛生蛾,用泄火药反重,亦有勺水不能下咽者.盖日轻夜重,阴蛾也,阳蛾则日重夜轻.此火因水亏,火无可藏,上冲咽喉.作者简介:陈奎妹(1985一),女,在读硕士研究生,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073)宜大补肾水,加补火,以引火归藏,上热自愈.用引火汤:熟地三两,巴戟,麦冬一两,北味二钱,茯苓五钱.一剂火归肿消,二剂痊愈.方用熟地为君补水,麦,味为佐滋肺,金水相资,水足制火.加入巴戟之温,又补水药,则水火既济,水下趋,火不得不随,增茯苓前导,则水火同趋,共安肾宫,何必用桂,附引火归元乎?况证因水亏火腾,今补水,倘用大热之药,虽引火,毕竟耗水.余用巴戟,取其引火,又足补水,.肾中无干燥之虞,咽喉有清肃之益,此巴戟所以胜附,桂也.”陈士铎的另一着作《洞天奥旨》卷十”喉闭蛾疮”亦指出:”引火汤治阴证双蛾,单蛾喉痹等证……一剂火下归,二剂痊愈……已破,未破俱可用,不必用针,吹药点治之也.]”李可对引火汤的应用经验《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对该方应用尤多,用于肾水不足,火不归元所致鼻衄,倒经,舌衄,口疮,舌疮,乳衄,血崩,头痛以及卒中前兆,三叉神经痛,红斑狼疮,白塞氏病,干燥综合征等诸多病证.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真火,水火相抱,阴平阳秘.水足则火藏于下,温煦一身;水亏则火失其制,如水浅不养龙,而离位上;或肾水寒极,亦可逼真火浮游于上,成火不归元之证.李可先生总结龙雷之火鉴别要点有五:(1)双膝独冷,上下温度如常,独膝盖部其冷如冰;(2)来势暴急跋扈,如迅雷闪电,顷刻生变;(3)随阴阳盛衰之年节律,日节律演变,天人相应现象最着,如冬至阳生则病,春令阳升转重,夏至阴生渐缓,日出病作,日中病甚,日落病缓,入夜自愈;(4)热势轰轰,或由脚底,或由脐下,上攻头面,误用苦寒直折则危;(5)不渴尿多,渴喜热饮.李可先生又称”龙雷之火上奔无制者,加肉桂粉1.5g(刮去粗皮研粉,蒸烂小米为丸,药前先吞),引无根之火降而归肾,见效尤速.’参考文献:[1]高飞.引火汤临床应用体会[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31(6):483~484.[2]孙其新.论引火归原一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三[J].中医药通报,2007,6(2):9—13.[3]李可.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9.(收稿日期:2011—02—18)本文编辑:原道昱。

“引火归元”辨析

“引火归元”辨析

“引火归元”辨析王勇【摘要】命门相火学说是引火归元的理论基础,广义的火不归元有阴虚和阳虚之别,阳虚火浮有戴阳和格阳、失位之分;狭义的火不归元范围是单指阳虚浮火的证候.本文简要论述了引火归元的理法方药沿革与常用方药析义,还展开自我体会即温阳和滋阴结合配伍、莫忘厚土敛火和肾阳微虚者亦有浮火.【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1(017)010【总页数】3页(P1068-1070)【关键词】引火归元;火不归元;命门相火学说【作者】王勇【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总医院康复理疗科,济南 25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22.15引火归元也称引火归原,又名导龙入海,是治疗元阳浮越、肾火上升的方法。

引火归元的“火”,又称“相火”、“命门之火”、“龙雷之火”、“浮阳”、“浮火”等。

命门相火与心之君火相通,君火为神用,相火为根本,君火是由相火派生的。

刘河间首创命门相火之论“左肾属水,右肾属火,游行于三焦,兴衰之道由此也。

故七节之旁,中有小心,是言命门相火也”。

朱丹溪著《相火论》,提出相火即为肝肾两脏专司,复分属于心包络、膀胱、三焦、胆等诸脏腑的观点,后世大都以朱丹溪之说为其理论基础。

不过朱丹溪既言“人非此火,不能有生”,又说“相火元气之贼”,前者言其常,后者言其变。

相火虽一,常变迥异,朱丹溪均称相火,给人以概念混淆不清之感。

张景岳则发展了朱丹溪相火论,谓“相火当在命门”与“命门居两肾之中,即人身之太极,由太极以生两仪,而水火俱焉,消长系焉,故为受生之初,为性命之根本”。

总之,朱丹溪集相火学说之大成著《相火论》,奠定了后世相火学说的基础,完成了命门相火的理论体系。

相火系于命门,命门居于两肾之中。

肾藏真阴而寓真阳,为水火之脏,阴阳之宅。

若肾的阴阳水火平衡失调,就会出现阴虚阳浮、失约之火上升,或阴寒内盛、无根之火外越的火不归元病理状态。

综上所述,命门相火学说是引火归元的理论基础。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三界方加减治疗慢性肾炎效果良好。 乌蛇荣皮汤治疗银屑病、荨麻疹、顽固性痤疮性 瘢痕、脚气病、顽固性单纯性奇痒、斑秃等病疗效 可靠。 引火汤加乌梅治疗顽固性口腔溃疡、失眠、皮肤 干燥症、糖尿病疗效好。
高山流水治疗感冒后长期高热不退、小便 不利、风疹、加过敏煎治疗慢性鼻炎疗效好。
东方红治疗月经过多疗效好。
第十七页,共63页。
8月24日十四诊 恰逢吕英老师在酒泉义 诊,患者白天间歇性咽痒咳嗽,平卧时咳 多,但入眠后不咳,每至凌晨5点出现咳 嗽,咯痰(ɡē tán)少,咳嗽时右侧胸部 仍有疼痛感,气不短,时有口干喜热饮, 服中药时纳差,停药后纳可,大便不成形, 日2次,舌淡苔薄。
第十八页,共63页。
处方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 应用(yìngyòng)心得
2021/11/8
第一页,共63页。
李可老中医已离我们 而去,但他的学术思想 今天仍被弟子们传承并 广泛应用到临床,拯黎 元于仁寿,济羸劣以获 安。在其学术思想指导 下,通过大量的临床实 践,我们取得了满意 (mǎnyì)的疗效,现就临 床应用心得总结如下:
第十五页,共63页。
3剂 加水5000ml,文 火煮至600ml,分早晚 二次,每次100ml,红 参加(cānjiā)水150ml ,另炖1小时兑入服, 服三天停四天。
每七日一剂 第十六页,共63页。
服上药后因患者病情平稳,在5月6日十 一诊,5月28日十二诊,6月25日十三诊时 ,处方仍以前方为主略施加减,共服8剂, 期间白天间歇性咽痒咳嗽,以平卧时咳多, 但入眠后不咳,每至凌晨5点出现咳嗽,咯 痰少,口干缓解;不欲饮食,但停药后纳可 ;偶有自汗,气不短,手足心热消失,大便 不成形,患者整体状态(zhuàngtài)良好。
第二十二页,共63页。

(吕英3)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系列讲座之阳明课件

(吕英3)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系列讲座之阳明课件

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无所复传”。
• 《伤寒论》第184条:“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
阳明从中化
•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中见太阴。 •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 燥湿相济,和合一气。
阳明降机与生生之源
• 郑钦安:“坎为水,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 • 先天乾坤(阴阳)两卦化合为后天的生生之源、阳根之所, 对应北方——坎卦☵。坎卦中的阳,钦安称为相火、真火, 依据天地一气周流,此火只有降至地下水阴中方能化生为后 天的坎水。
甲午年
• 癸巳暖冬,天地一气封藏之力不足,阳根浅; • 甲午年多见来源于三阴地界的火热燥,阳气偏于升、浮,
但降、沉不足。
• 下焦阴分不足,内生虚热。 • 有春夏,无秋冬。
• 用药需注意先把离位的燥热火之气归位。
阳明病的不同层次
• 问曰:病有太阳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 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太阳、太阴同主开)是也;正 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 中燥烦实,大便难(大柴胡汤)是也。(179) • 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 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脾阳复常)至七八 日,大便硬者,为阳明也(胃家实)。(187)
• 彭子益曰:“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 相火 降至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 • 阳明阖,坎水足。
阳明降机与甲胆
• 太师父:阳明之降乃人身最大之降机。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 真武汤归于理中汤类方,针对一切风木妄动之征象,可补
火生土,壮元阳以消阴翳。真武汤之用白芍,乃降胆(甲 木),再复以敛之,使升发太过的肝气(乙木)回归肾水 之中,成为坎中一阳。只有‘降’的到位,才能生化无穷。 故‘十一脏取决于胆’奥义在此。

李可主要学术思想

李可主要学术思想

李可主要学术思想
李可老中医学本《内经》、仲景,凡病皆以六经辨证论治,尊火神郑钦安之论,重阳轻阴,为仲景之经方重剂之第一传人,起重疾沉疴,实为天下可师可法之大师,以下简述其学术思想。

李可学术思想的核心
疾病的病因有内因、外因之分,李老认为人之所病,内因不外乎阳衰和阳虚,而外因多是寒凝、寒湿,总结其病因病机为:
1.人身皮毛筋脉,五脏六腑,五官九窍,但有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2.阳虚者十占八九,阴虚者百不见一。

3.寒湿为害,十占八九。

李可学术思想的内涵
1.阳气不化——凡一切有形之邪皆阳气不化所致.凡一切阴血之亏皆可以阳化阴。

2.阳虚可助阳,阴虚也可以助阳。

3.阳气可以助人身之一切气化。

4.助阳可以治人身一切病证。

李可学术创新点
1.六经伏寒;
2.三阴同病;
3.统杂病于六经;
4.培源固本;
5.创立新方;
6.破格用药;
7.注重煎服法。

李老学术思想的具体体现
1.理论上:沿袭《易经》、《内经》、《伤寒论》之学术思想,特重阳气、元阳、真气,特重六经气化。

2.诊断辨证上:首辨阴阳,重辨六经,万病总在阴阳之中。

3.论治上:“但扶真阳,内外二邪皆能治”,“阳者阴之根也,阳气充足,则阴气全消,百病不作”,治疗上但求回阳,扶阳,救阳。

4.用药上:承袭仲景六经用药特点。

简方重剂,大辛大热。

多用四逆、理中类,重用附子、干姜、肉桂。

遵六经以治万病,绝不拘于伤寒。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1-13)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1-13)

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作者:孙其新返朴归真研经方—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一李可老中医,是山西中医界独具特色的临床家,著有《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

一般急症都是西医的事,然而在李可任职灵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时,急救却是中医科的事。

这在全国各医院中可谓绝无仅有的,故被著名中医大家邓铁涛称为“中医的脊梁”。

该书收录其急重疑难验案246例,常有一剂知,二剂已的功效,且均为真名实姓,经得起实践检验,这在中医史上勘称一绝。

他还坦诚失手的案例,进行由衷地反思,以警示初学者。

李可不仅才识过人,而且医德高尚。

他常年奔波在贫困山区,救治穷苦百姓。

遇到不识字的病人家属,因不能按医嘱服药,就深夜守候在侧,亲自为病人煎药、灌药,直到脱险方可离去。

其著书、做人不拘一格,真实、动情、感人。

他打破了儒家治医,崇尚空谈的老套,脚踏实地地开创了中医一代新风。

1、经方的返朴归真李可认为,研究经方要返朴归真。

他指出,回顾中医史上,自明代医界流行“古之一两,即今之一钱”之说,数百年来,已成定律。

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但却阉割了仲景学术的一大特色。

近代用法,大违仲景立方本义与用药原貌,无疑严重影响了经方临床效用的发挥,阻碍了仲景学说的发展与创新(404页)。

李可从经方的剂量、煎服法、冲洗法等方面,发掘经方的不传之秘。

1.1 经方的剂量李可认为,汉代一两,合现代克。

经方以此量治重危急症,可收到一剂知,二剂已,攻无不克之奇效(142页)。

现附其验案,以为佐证。

身麻脚肿一老妇,76岁,右半身麻,膝以下冷,脚肿不能穿鞋,渴不思饮,漱水即唾。

睡醒一觉,舌干不能转动,心悸头眩,难再入睡,脉迟细,舌干红无苔。

李可予以大剂人参真武汤:附子30g,白术30g,茯苓45g,白芍45g,生姜45g,红参(另炖)15g。

3剂后肿退,寐安,舌上生出薄白苔,津液满口。

又予大剂补阳还五汤加入附子30g,白芥子10g,全虫3g,蜈蚣2条,6剂后麻木亦愈(61页)。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系列讲座之阳明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系列讲座之阳明
• 结合病史,考虑下焦有寒冰,故方2予厥阴阳明同治方温化 寒冰、恢复厥阴、阳明主阖功能,并加紫油桂加强膀胱之 气化。
方1 黄连汤
• 生半夏30g
红参15g
干姜23g
• 大枣7枚
炙甘草23g
黄连23g
• 桂枝23g
• 2剂
• 用法: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 取200ml,日2次服。
• 《伤寒论》第173条:“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 腹中痛,欲呕吐者,黄连汤主之。 ”
方2 厥阴阳明同治方
• 吴茱萸5g
五味子5g
桂枝15g
• 赤芍45g
石膏15g
山药30g
• 炙甘草30g
生晒参30g
蒸附片10g
• 紫油桂10g后下5分钟
• 7剂
用法: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取 200ml,日2次服。
阳明主阖
• 阳明之和缓有序敛降即阖阳明。 • 遵循主气规律,五之气阖阳明必经四之气太阴湿土。 • 《素问· 太阴阳明论》:“脾者土也,治中央,常
以四时长四藏……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 • 《素问·痿论》:“阳明者,五脏六府之海,主润
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 《伤寒论》第184条:“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
无所复传”。
阳明从中化
• 阳明之上,燥气主之,中见太阴。 • 阳明之燥热永不敌太阴之寒湿。 • 燥湿相济,和合一气。
阳明降机与生生之源
• 郑钦安:“坎为水,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 • 先天乾坤(阴阳)两卦化合为后天的生生之源、阳根之所,
对应北方——坎卦☵。坎卦中的阳,钦安称为相火、真火, 依据天地一气周流,此火只有降至地下水阴中方能化生为后 天的坎水。 • 彭子益曰:“相火无燔灼太过之病,有相火不降之病。 相火 降至水中,水中有火,则生元气”。

引火归元揭秘-三个层次及代表方药

引火归元揭秘-三个层次及代表方药

引火归元揭秘-三个层次及代表方药【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注:语音由机器人阅读,体验不好,要求高的可以不听,在此见谅.“引火归元”是从《黄帝内经》“从阴引阳、从阳引阴”治疗思想延伸而来,主要针对内伤疾病中属元气虚损、无根之火上浮者。

引火归元的基本病理过程在于元气(原气)和君相之火两大方面的消长生克矛盾,其治疗目的在于“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即元气运行不失常度。

1.命门、元气及相火概念命门为下焦元气能始。

元气由先天下焦、后天中焦共同生发,化为宗气、营卫之气等,灌溉营养一身。

相火本为元气之动变,为生发之气。

元气本为真水及相火(动气) 共同的原始,同时元气和相火(贼邪) 在病理方面具有制约关系。

当元气虚损或由于内伤及外感导致相火亢盛,便需要制约相火,此为“引火归元”应用的基础。

引火归元的“元”并不单纯指元气这一概念,而是“君火以明,相火以位”,使一身气机运行有度可循,升降相得。

2.引火归元的第一层次:脾肾虚损,元气不固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命门元气所居,二者先后天相资为用。

它们的虚损能够影响元气及相火的平衡,脾胃更是相火、真水周流的中枢。

若脾胃亏损,首先出现的应是元气不能固摄、阴火乘脾的状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内伤热中证,以易于外感、身体虚弱,甚者肌肉中大热为特征。

脾胃亏损的病理本质是气机升降失常、真水及相火周流不畅,“滞则病,息则死”,而升降失常中尤以清气不升、谷气下流的矛盾为重,故当取法甘温,以充盈元气、升举清阳,利用新生元气制约亢盛的相火,从而引火归元。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薯蓣丸均利用黄芪、白术、山药、甘草等甘温除热。

其中薯蓣丸由于山药的固摄作用,更适合固摄元气,又能够驱邪、逐瘀,故适用范围更广。

肾虚为主的病理变化临床应用案例较多,以六味丸、八味丸及其类方应用为代表。

《医方集解》释曰: “熟地滋阴补肾、生血生精; 山茱温肝逐风、涩精秘气; 牡丹泻君相之伏火,凉血退蒸; 山药清虚热于肺脾,补脾固肾; 茯苓渗脾中湿热,而通肾交心; 泽泻泄膀胱水邪,而聪耳明目。

虚火上炎,李可教你用陈士铎的引火汤

虚火上炎,李可教你用陈士铎的引火汤

虚火上炎,李可教你用陈士铎的引火汤引火汤出自清代名医陈士铎。

主治:肾水不足、虚火上炎。

加天冬可补肺阴之力,加牛膝以引火下行,加油桂以引火归元。

▍全文共1316字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引火汤医案三则作者/李可—1—倒经衄血翟三妞,18岁,粮站家属。

1983年5月8日,经前鼻衄5月,自觉面部轰轰发热,外观如醉。

服凉血、止血药数十剂,非但无效,反增心悸,目赤如鸠,热势如焚,目珠热痛。

自感脚底有冷风阵阵吹入,双膝冷痛,尿多不渴。

脉大寸盛,舌红少苔。

细观之,面部红色鲜艳,知是火不归原,误服凉剂,予引火汤加油桂1.5克,4剂而愈,追访10年未犯。

—2—复发性口腔溃疡离休干部陈xx,68岁,经北京西苑医院专家会诊,确诊为“复发性口腔溃疡”,病程30年,百治不效。

其症,初起舌尖部发出针尖大之红疹,灼痛。

1周内蔓延至两腮、下唇内侧、舌两侧,1周后由红变白,渐成玉米大之凹洞性溃疡,20日后又渐变红色,1月左右渐愈。

或劳累过甚,或饮酒过多,或食辛辣食物,其病即作。

尤以突然气恼,暴怒,几分钟内便满口一齐发病。

轻则一月一发重则一月数发。

最重时溃疡扩展至咽喉部,则只能喝点凉奶或流质食物,痛如火灼,寝食俱废,苦不堪言。

四处求医,除西医对症疗法外,曾服中药导赤散、凉膈散、连理汤、调胃承气、丹栀逍遥,皆无效。

刻诊脉洪大,面赤如醉,双膝独冷,夜多小便。

证属高年肾阴下亏,阴不抱阳,龙雷之火上燔。

予引火汤大滋真阴,油桂小量引火归原:九制熟地90克,盐巴戟肉30克,天麦冬各30克,云苓15克,五味子6克,油桂2克(米丸先吞)。

3剂。

药服1剂,症退十之七八,3剂服完痊愈。

追访半年虽偶尔饮酒或情志变动,亦未发作。

此法治愈本病120余例,多数一诊痊愈,无复发。

—3—白塞氏综合症城关医院司药宝莲,40岁,1981年12月23日初诊。

患口腔溃疡,外阴溃疡6年。

发作多在每年冬季,尤以冬至当日,交节之时刻一到,立刻发病。

经治多年无效。

诊视,见舌红如柿,无苔,口干极而不欲饮。

引火汤与引火归原

引火汤与引火归原

引火汤与引火归原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临床疑难性疾病,病因尚不明确。

临床上常规的止痛剂对于缠绵难愈的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疗效一般,即使有效也产生依赖性,难以撤药,远期疗效不稳定。

患者迫切就诊的主要症状就是难以忍受的剧烈头痛,对于患者来说,当务之急就是止痛。

寻求起效快,远期疗效好的治疗方法是临床急需的。

山西临床大家李可老中医善用重剂治疗急危重症,在他的著作中多次应用引火汤加减治疗各种疾患,其中应用重剂引火汤加减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每起沉疴,并疗效稳固。

受此启迪,本文近三年应用引火汤加减并采用重剂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积累了30例患者,进行了针对性的临床观察,结果显示其疗效卓著稳定。

并就其产生临床疗效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

但愿对临床能有所裨益,以飧于同道。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属临床疑难性的发作性疾病。

尤其是顽固性三叉神经痛其病势不呈发作性的特点,呈持续性,缠绵不愈。

有的患者在痛苦中要煎熬几年时间。

该病病因不明确,现代医学对此病尚无特效疗法。

中医对此病的认识当属头痛、头风、雷头风等范畴。

王肯堂在《证治准绳》曾描述:“发之处则上连头,下至喉內及牙跟,皆如針刺火灼,不可手触,乃至口不得开,言语饮食並废,自觉火光如閃电,寻常涎唾,稠粘如丝不断。

”这是对三叉神经痛的临床表现最贴切的描述。

临床上中医治疗该病针对病证不同,遣方用药亦有独钟,临床疗效各有千秋。

本文应用重剂引火汤加减,治疗肾水亏乏,虚火上扰证的三叉神经痛的患者,结果显示临床疗效卓著。

该汤剂的特点:起效快,常一剂知,二、三剂缓,效如浮鼓;远期疗效稳定,本文治疗30患者中21例痊愈,半年追访未复发。

与李可老中医介绍的临床疗效相当,该疗效的获得自我体会应与以下几个方面密不可分:辩证要准确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依据发病症状临床各家多从风、火、痰、瘀等证交杂论治,或可取效一时,但常反复发作,临床颇为棘手。

寻找切合本病的精准病机实为关键。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以“雷头风”的病名来表述更为贴切。

3(火不归原引火汤)

3(火不归原引火汤)

火不归原引火汤——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三火不归原引火汤——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三简介:针对引火归原之火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研究引火归原的思路:火不归原证的概念;火不归原证的特点;火不归原分型论治;火不归原类证鉴别;引火归原有狭广二义。

关键字:火不归原证;概念;特点;分型论治;类证鉴别;引火归原法;李可;医案引火归原是用温药治疗龙火上燔的一种方法,属于从治法。

王冰在《内经》“甚者从之”句下注解中指出:“病之大甚者,犹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

不知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以光焰诣天,物穷方止矣。

识其性者,反常其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消,焰光扑灭”。

明清温补医家根据上述理论,将引火归原广泛用于临床。

但由于离原之火理论上的不确定,造成了诸多认识上的混乱,不少医家陷于相互矛盾之中。

如既称阴虚之火,又称阳虚之火;既指有根之火,又指无根之火;既包括格阳,又涵盖戴阳。

李可对引火归原治疗,喜用傅青主之引火汤,原方组成为熟地90g,巴戟、天麦冬各30g,茯苓15g,五味子6g,主治阴虚乳蛾。

现根据其医案40余则,整理出以下内容:1、水浅不养龙龙火离位上奔李可认为,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命门之火,为水火之脏。

肾中水火,共处一宅。

水火相抱,阴平阳密。

水足则火藏于下,温煦脏腑,统领一身气化,是为健康无病。

若因外感内伤,致水亏于下,则火失其制,古人喻为火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240页)。

下面看一则水浅不养龙案:血管神经性头痛李某,女,38岁。

患者因剧烈右偏头痛7日入院,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经用安络痛、当归注射液穴位封闭不能控制,邀李氏会诊。

自冬至近1个月以来,每到太阳出山便觉有热流上攻头面,面赤如醉,轰热难忍。

一周前拂晓,突觉热流攻冲不止,右下颌角突然如电击、火灼,阵阵剧痛窜至右太阳,约3~5分钟发作1次。

每日如此反复发作10余次,5时痛起,日中痛剧,下午5时渐松,太阳落山痛止,入夜则如常人。

便燥口干,双膝独冷,夜难成寐。

李老详论火不归元

李老详论火不归元

李老详论火不归元引火归原是用温药医治龙火上燔的一种办法,属于从治法。

王冰在《内经》“甚者从之”句下注解中指出:“病之大甚者,犹龙火也,得湿而焰,遇水而燔。

不知其性,以水湿折之,适足以光焰诣天,物穷方止矣。

识其性者,失常其理,以火逐之,则燔灼自消,焰光扑灭”。

明清温补医家依据上述实际,将引火归原普遍用于临床。

但由于离原之火实际上的不确定,形成了诸多看法上的混乱,不少医家陷于互相矛盾之中。

如既称阴虚之火,又称阳虚之火;既指有根之火,又指无根之火;既包括格阳,又涵盖戴阳。

李可对引火归原医治,喜用傅青主之引火汤,原方组成为熟地90g,巴戟、天麦冬各30g,茯苓15g,五味子6g,主治阴虚乳蛾。

1、水浅不养龙龙火离位上奔李可以为,肾为后天之本,内寄命门之火,为水火之脏。

肾中水火,共处一宅。

水火相抱,阴平阳密。

水足则火藏于下,和煦脏腑,统领一身气化,是为安康无病。

若因外感外伤,致水亏于下,则火失其制,古人喻为水浅不养龙,于是离位上奔。

按龙雷之火,望文生义,是描述它发生于须臾之间、忽然而来。

西医以为,肝肾同源,肾水既亏,肝失滋荣,势必随肾中龙火上燔,而成燎原之势。

证见日出便热流上攻,面赤如醉,日落痛止。

2、水寒不藏龙无根之火上扰李可以为,肾水寒于下,逼真火浮游于上,亦可致成火不归原之证。

3、阴盛格阳浮阳上越所谓格阳证,是指阴寒内盛而格阳于外;戴阳证,是阴寒下盛而格阳于上。

《伤寒论》中的通脉四逆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证,便是格阳、戴阳之明证。

二者均为上热下寒证,与龙雷之火有相近之处,故不少医家把格阳、戴阳之治法称为“引火归原”。

4 、八脉失养冲脉上攻李可以为,奇经八脉病有两大特点,一是久治不愈的“频发痼疾”;二是“定时发作”类病证。

经方桂枝加桂汤是医治奔豚症(冲脉病变)的特效疗法。

因奇经八脉病有定时发作和冲脉上攻等特点,与龙火上奔有相近之处。

5 火不归原证的特点李可以为,龙雷之火是脏腑内生虚火,与六淫外感实火大不相反。

李可:三叉神经痛要在火不归元

李可:三叉神经痛要在火不归元

李可:三叉神经痛要在火不归元中医书友会第2095期每天一期,陪伴中医人成长I导读:三叉神经痛,疼起来常如刀割、电击、火灼,病人万分痛苦。

对医者来讲,本病也颇为棘手,李可老用引火汤加味治疗,疗效不错。

文后兼论火不归元及常见症状,可师可法。

(编辑/魏甲奇)三叉神经痛痼疾一兼论火不归元证与傅山引火汤作者/李可血管神经性头痛铁厂女工李秋兰,38岁,住院病人(住院号002194),患者因剧烈右偏头痛7日,于1984年3月24日入院。

经山医一院神经内科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经用安络痛、当归注射液穴位封闭不能控制,邀余会诊。

见患者面赤如醉,自觉近1个月以来,每到太阳出山便觉有热流上攻头面,轰热难忍。

至3月19日拂晓,突觉热流攻冲不止,右下颌角突然如电击、火灼,阵阵剧痛,约3-5分钟发作1次。

每次发病,皆从下颌角颊车穴下方呈弧形向后经风池穴窜至右太阳、下关复入颊车穴。

如此反复发作10余次,戛然而止,移时又发作如前。

每日5时痛起,日中痛剧,下午5时渐松,太阳落山痛止,入夜则如常人。

每日如此循环不已,已17日。

便燥口干,双膝独冷,夜难成寐。

脉洪大而虚,舌光红无苔。

脉证合参,当属肾阴亏损,阴不抱阳,水浅不养龙,故龙雷之火上奔无制。

阴虚之患,寅末日将出而病,日中阳气大盛,故病重。

日落阳气衰,得天时之助而暂愈。

入夜阴气渐充,故如常人。

法宜大剂滋水,导龙归海,引火归元,佐入酸甘柔肝缓急:引火汤(九地90克,盐巴戟肉、天麦冬各30克,云苓15克,五味子6克),白芍100克,炙草30克,枣仁30克,葛根60克。

4月6日再诊,药进3剂,药后当天热流攻冲之势大缓,次日轰热止而痛亦止。

偶于下午2-3时有短暂发作。

一闪即过。

脉敛,面色转淡,舌上生出薄白苔,带原方3剂出院。

追访3年未复发。

三叉神经痛痼疾组织部长裴义林之妻,55岁。

1984年3月26日初诊,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年,迭用酒精封闭、针灸,服中药百剂皆无效。

近年来发作频繁,外受风寒,大喜大怒,过度劳累,高声讲话,咀嚼食物,洗脸刷牙、打呵欠皆能触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浅不养龙, 故龙雷之火上奔无 制。阴虚之患, 寅末 日将出而病, 日中阳气大盛, 故病重。日落阳气 衰, 得天时之助而暂愈。人夜阴气 渐充, 故如常人。法宜大剂滋水, 导龙归海, 引火归原, 佐人酸甘柔 肝缓急: 熟地99巴戟、 0, 炙草 39葛根 69 0 , 0 0, 0。二诊:
燕 鳄 : :一{一 鑫:一一一一 : 丫一一恻 藻 {一
{ 有 上扰 著
中医药通报 20 年4 0 7 月 第6 卷 第2 期
证( 1 。下面看一则水寒不 4 2 页)
藏龙案。 齿妞 王某, 4 男, 岁。腹泻
上焦郁火而投升散之剂, 致有此 变。幸在壮年, 未致亡阳暴脱。予 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 破阴通阳为
为反佐, 热因寒用, 宣通上下, 消除 (9 页) 27 。 格拒, 引浮越之阳归于下焦。“ 引 按 此案牙龋出血, 红肿如柿 浮越之阳归于下焦” 实际就是“ 引 色, 舌红少苔, 脉细肢凉, 膝冷腰 火归原” 。 困, 证属肾气虚寒, 无根之火上扰。 肺结核合并肺心病 ( 戴阳危 李氏喜用引火汤加 肉桂, 温脏敛 证) 英某, 6 岁。传染科住 女, 8 阳。但本例病人, 脾虚泄泻, 中阳 院病人, 诊断: 肺结核; 肺气肿合并 大伤, 故改为四君补脾, 七味益肾, 急性感染。经抗结核、 抗菌治疗无 骨碎补、 肉桂引火归原。 效, 请中医协治。李氏诊见双颊艳 若桃花, 神采外露, 双目 发热烦躁, 咳喘月余。盗汗, 渴喜热饮, 双膝 3 阴盛格阳 浮阳上越 极冷, 心动神摇, 六脉细数无伦, 心 所谓格阳证, 是指阴寒内盛而 率 1 次/ 舌淡。患者年近古 3 2 分, 格阳于外; 戴阳证, 是阴寒下盛而 稀, 肾元久虚, 复加久病耗伤, 过服 格阳于上。《 伤寒论》 中的通脉四 清热凉剂, 致成上盛下虚戴 阳格 逆汤证、 白通加猪胆汁汤证, 便是 局, 有欲脱之虞。急急固肾敛肝, 格阳、 戴阳之明证。二者均为上热 引火归原, 纳气归根为治: 山英肉 下寒证, 与龙雷之火有相近之处, 99红参( 0, 另炖)5, 19龙牡、 白芍各 故不少医家把格阳、 戴阳之治法称 39炙草 1 , 0, 5 油桂 3( 9 9米丸吞) , 为“ 引火归原” 。李可也有这方面 附 0。 子39 上药连服3 脱险, 剂, 出 院回家调养( 页) 3 2 。 案例, 例如: 阴盛格 阳 赵某, 2 岁。 女, 9 按 此戴阳为下元虚极, 真阳 因无故头面阵阵发热, 服升阳散火 不能下守, 浮游于上, 阴盛格阳之危 汤 1 变为心悸, 剂, 气喘, 自汗, 头 候。又因过用秦芜鳖甲之类, 开破 面轰热不止, 面色嫩红, 烦躁欲寐, 肝气, 致肝虚不敛。故用参附龙牡 足膝冰冷, 多尿失禁, 脉微细而急, 救逆汤合来复汤( 英肉99 山 0, 红参 10 分。本属阴盛格 阳, 2 次/ 误作 1 , 5 龙牡、 9 白芍各 39炙草 19, 0, 5)
加油桂固摄下焦、 温纳浮阳, 重用山 英肉敛肝固脱( 页) 3 2 。
日3 5 月余不愈。近 1 一 次, 周来, 治。附子、 干姜各 39葱白3 0, 节, 上下牙酿出血, 红肿如柿色。舌红 童便、 猪胆汁各 1 杯对人, 2剂。 少苔, 脉细肢凉, 双膝尤冷。腰困 次日 来告, 上药服 1 心悸喘汗 剂, 不耐坐立, 尤感气怯身软。证 均止, 近日 足膝已热, 月余之轰热证亦 由泄泻 日 中阳大伤, 久, 脾失统血 罢。本病病机为下焦阴寒独盛, 格 之能, 且下焦肾气虚寒已露, 火不 拒真阳不能回归宅窟而浮越于上, 归原。拟四君补脾, 三仙炭止血, 故见种种上热假象。以白通汤破 七味益肾, 骨碎补、 肉桂引火归原。 阴通阳, 因有假热在上, 以人尿猪 党参、 焦术、 获荃各 39炙草、 0, 姜 胆汁之苦咸寒为反佐, 热因寒用, 炭、 三仙炭各 19熟地、 0, 砂仁各 宣通上下, 消除格拒, 引浮越之阳
官赤痛鲤: 证见头痛、 头晕、 面赤如
61 火不归原基本型 李可把火 . 不归原分为两个基本证型: 水浅不 养龙, 阴虚于下, 则火失其制而离 位上奔; 水寒不藏龙, 逼真火浮游 于上, 致成火不归原之证。病机既 明, 当用“ 甚者从之” 之法。水亏 者, 以引火汤壮水敛火, 导龙归海; 水寒者, 以引火汤加油桂饭丸先
膝、 炙草) 重用附子 59 油桂 , 0、 0 壮命门之火, 1, 9 加蔑归阿胶益气
养血, 龟鹿胶填充八脉, 龙牡磁石 摄纳上下而定志。煎取浓汁 3 0 毫升, 于每晚7 时病发前 1 小时顿 服。药进 1 发作停止, 剂, 3剂后 痊愈, 予培元固本散 1 料治本( 6 8 3
页) 。 按 本案每晚 8时准时发病,
“ 膝冷” 在辨证中的重要位置。笔 者还注意到“ 膝冷” 有轻重之别 , 轻
51 火不归原发病特点 龙火上 . 播有两大特点: ①交节病作、 遇阳
则动。李可指出, 龙雷之火随阴阳
盛衰之年节律、 日节律演变, 如冬 至阳生则病, 春令阳升转重, 夏至 阴生渐缓; 日出病作, 日中病甚, 日 落病缓, 人夜 自愈(4 20页) 。如 “ 鼻鲤奇案”病发冬至时节, , 清晨 4 时突然鼻哑出 2 页) 血(7 9 。②来 势暴急、 顷刻突变。李可说, 龙火 上蟠往往来势暴急跋息, 如迅雷闪 电, 顷刻突变(4 页) 21 。如“ 白塞 氏综合症案”其口腔、 , 外阴溃疡, 每逢冬至当日 立刻发病, 一两分钟 即令人不能忍耐(9 页) 2 1 。 52 火不归原证候特点 可以这 . 样概括: 头面五官赤痛鲤, 上热下 寒热上攻, 尿多不渴膝独冷, 舌红 无苔脉大洪。分述如下: ①头面五
1 7 。 0 山 山英肉各39五味子、 归于下焦而病愈(8 页) 1 , 药、 9 0, 泽泻各 19骨碎补 1 , 0, 2 肉桂冲服 9 按 李氏在本案中指出, 因有 以人尿猪胆汁之苦咸寒 3。 9 二诊:剂后泻止, 6 牙眼肿敛, 假热在上,
4 八脉失养 冲脉上攻
李可认为, 奇经八脉病有两大 特点, 一是久治不愈 的“ 频发瘤 疾”二是“ ; 定时发作” 类病证。经 方桂枝加桂汤是治疗奔豚症( 冲脉 病变) 的特效疗法( 4 。因奇 9 1 页) 经八脉病有定时发作和冲脉上攻 等特点, 与龙火上奔有相近之处, 故在此举例证之: 奇经频发病疾 赵某, 4 女, 5 岁。1 周前晚 8 忽觉舌根部如 时, 电击样麻辣, 抽搐, 不能言, 口 继而 双腿从躁部以上, 震颤抖动不止,
证, 如头痛、 头晕、 耳痛、 齿浮、 齿
咖、 目赤如鸿、 面赤如醉、 心悸暴 喘, 耳鸣如潮、 舌生疮、 口 咽痛如灼
等( 0 。现根据其医案, 4 2 页) 归纳
以下内容 :
先吞, 取于乌梅丸之法, 专用于下 焦瘤疾, 最宜深究。 . 者为自 觉膝冷, 重则膝扣如冰(8 62 火不归原变通型 对于火不 2 0 用引火汤易增 页)或足膝扣之如冰(8 , 28页) 归原兼脾虚泄泻者, 。 故李氏改用四君子合肾四 ④舌红无苔脉大洪: 全书火不归原 加腹泻, 案, 舌红无苔者 1 人, 2 脉洪、 或大、 味变通。详见下面案例。 复发性口腔溃疡 燕某, 女, 或洪大者 1 人。故此舌脉应为龙 2 2 岁。口舌生疮 6年, 月数发, 9 1 火上蟠的指证。 时愈时作。近 1 月来, 因流产后态 6 火不归原分型论治 食瓜果生冷, 复因暑热, 夜睡不关
双腿震颤, 舌根麻辣, 寒战嘎齿, 不 能自 制。证由5 年前暴崩欲死, 损 及于肾, 八脉失养。故以温氏奔豚 汤壮命门之火, 龟鹿胶填充八脉,
中医药通报 ・ 名医精华
茂归阿胶益气养血,剂而愈。 3
5 火不归原证的特点
李可认为, 龙雷之火是脏腑内 生虚火, 与六淫外感实火大不相 同。龙火上奔, 多见种种上热见
了 T dt I C i出己材已 C j u l O I io a h n a . il I 《 初e ma 方 o
出血亦 止。原方守 服 3剂 善后
寒战嘎齿, 不能自 1 余分钟后 制, 0 渐止。此后, 每晚8 准时发病。 时,
心荡神摇, 恐惧殊甚。脉急而细,
1 次/ 0 2 分。舌红、 口渴喜热饮。
来。中医认为, 肝肾同源, 肾水既 亏, 肝失滋荣, 势必随肾中龙火上 潘, 而成燎原之势。证见日出便热 流上攻, 面赤如醉, 日落痛止。治 以引火汤壮水, 芍药甘草汤缓急柔 肝,剂而解。 3
2水寒不藏龙 无根之火
李可认为, ’水寒于下, 肾 逼真 火浮游于上, 亦可致成火不归原之
乃 d白n C ie己几 于 l 己 u 了 夕 刁 。 a h s 轰成c J ma i I n n o
西医诊为瘴病, 用药 3日不能控 制, 请李可诊治。询知患者 5 年前 暴崩几死, 久病耗伤, 损及于肾, ’ 肾 阳虚不主温煦, 寒由内生。肾之经 脉络舌本, 寒主收引, 故舌根麻而 抽搐; 肾在变动为“ , 栗”在志为恐, 故震颤抖动, 无故恐惧; 肾精不充, 血海空虚, 八脉失养, 故有此变。 予温氏奔豚汤( 附子、 肉桂、 红参、 沉香、 砂仁、 山药、 获荃、 泽泻、 牛
引火归原是用温药治疗龙火 上潘的一种方法, 属于从治法。王 冰在《 内经》 甚者从之” “ 句下注解 中指出:病之大甚者, “ 犹龙火也, 得湿而焰, 遇水而蟠。不知其性, 以水湿折之, 适足以光焰诣天, 物 穷方止矣。识其性者, 反常其理, 以火逐之, 则潘灼 自消, 焰光扑 灭” 。明清温补医家根据上述理 论, 将引火归原广泛用于临床。但 由于“ 离原之火” 理论上的不确定, 造成了诸多认识上的混乱, 不少医 家陷于相互矛盾之中。如既称阴 虚之火, 又称阳虚之火; 既指有根 之火, 又指无根之火; 既包括格阳, 又涵盖戴阳。李可对引火归原治 疗, 喜用傅青主之引火汤, 其原方 寄命门之火, 为水火之脏。肾中水 火, 共处一宅。水火相抱, 阴平阳 密。水足则火藏于下, 温煦脏腑, 统领一身气化, 是为健康无病。若 因外感内伤, 致水亏于下, 则火失 其制, 古人喻为火浅不养龙, 于是 离位上奔(4 页) 2 0 。下面看一则 水浅不养龙案。 血管神经性头痛 李某, 女, 3 岁。患者因剧烈右偏头痛7日 8 人院, 诊为血管神经性头痛, 经用 安络痛、 当归注射液穴位封闭不能 控制, 邀李氏会诊。自 冬至近 1 个 月以来, 每到太阳出山便觉有热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