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江西美术出版社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江西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课:崇敬的人教学目标: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他们是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
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1、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2、评一评。
(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2)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3、介绍《粉笔生涯》的画面内容。
4、对《父亲》内容作简单介绍。
美好的家乡第2课:长长的路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指导观察校园道路、教学楼(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二.学习透视与练习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
江西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江西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江西版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第一课:崇敬的人(感人的形象)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感人的形象作品,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并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他们是平凡的人,但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
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1.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2.介绍作者及创作背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趣的事件,详细描述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
2.评选最感人的形象,选择一幅感兴趣的图例,并分享对作品的感受。
3.介绍《粉笔生涯》的画面内容。
4.简单介绍《父亲》的内容。
第二课:美好的家乡教学目标:1.通过细致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研究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一、导入主题观察校园道路、教学楼,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引导学生了解透视。
二、研究透视与练1.教师介绍透视术语:视点、视平线、主点、余点。
2.让学生观察立方体和讲桌,理解视点、心点、视平线的概念。
3.强调“近大远小”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探究与表现1.观看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了解不同位置和角度的透视变化。
2.研究平行透视,让学生观察物体正面,了解平行透视的基本知识。
是本节课的主题。
同时,要告诉学生本节课的作业要求和重点难点。
3.引导学生观察: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寻找平视的房舍,观察其主要结构和细节,如门窗、屋顶等。
4.示范画法:在黑板上示范如何用线描的方法画出平视的房舍,注意线条的疏密、繁简组织。
5.练:让学生在校园中进行写生练,注意角度的选择和线条的处理。
江西版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课设计侯静第1课崇拜的人教课目的:1、经过对动人的形象作品的赏识,提升学生的赏识能力,培育学生去察看生活、关怀生活,从而热爱生活。
2、初步认识动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升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课手段:惯例教课手段。
教课方法:示范法、解说法教课过程:一、导入他们是平庸的人,他们由于在平庸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庸的心而光彩照人。
他们对理想的追乞降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拜的人。
二、赏识评论,剖析理解。
1、赏识《请历史记着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三、启示创意,创作表现相互沟通。
1、指引学生回想生活中存心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尽描述。
2、评一评。
(1)你以为如何的形象动人?(2)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谈谈你对作品的感觉。
3、介绍《粉笔生涯》的画面内容。
4、对《父亲》内容作简单介绍。
美好的家乡教课反省;经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美术绘画方法有所认识,能经过老师的解说,理解绘画作者的企图。
第 2 课:长长的路教课目的:1.指引学生经过仔细的察看,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联合校园建筑物 ,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 ,认识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课手段:惯例教课手段。
教课方法:示范法、解说法教课过程:一.导入主题指导察看校园道路、教课楼 (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 ),剖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 ?二.学习透视与练习教师向学生教授知识点、认识透视术语。
1.视点 :察看者眼睛的地点。
2.视平线 :眼光平视前方 ,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在宽阔的野外 ,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 :由视点向正前方延长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订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
4.余点 :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齐集并在视平线上消逝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 ,一站一坐 ,察看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地点的视点、心点、视平线。
五年级上册赣美版江西版小学美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赣美版江西版小学美术教案第一章:欣赏与评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习惯。
引导学生了解江西版画艺术的特点。
1.2 教学内容欣赏赣美版江西版画作品。
分析作品的题材、形式、技巧等方面的特点。
学生互相交流欣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
1.3 教学步骤展示赣美版江西版画作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欣赏心得。
第二章:绘画与创作2.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线条、形状、色彩等元素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观察力。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审美情趣。
2.2 教学内容学习绘画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的运用。
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绘画创作。
欣赏同学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教师示范绘画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绘画方法。
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进行绘画创作。
展示学生作品,组织互相评价、学习。
第三章:手工与制作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手工制作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培养学生合作、分享的精神。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废弃物,培养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学习手工制作技巧,如剪贴、拼接、缠绕等。
利用生活中的废弃物进行创作。
学生互相合作,完成手工制作作品。
3.3 教学步骤教师示范手工制作技巧,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方法。
学生利用废弃物进行创作,合作完成手工制作作品。
展示学生作品,组织互相评价、学习。
第四章:欣赏与创作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自然景观,培养爱家乡的情感。
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培养审美情趣。
欣赏自然景观图片,了解自然景观的特点。
观察家乡的自然景观,进行绘画创作。
欣赏同学的作品,互相评价、学习。
4.3 教学步骤展示自然景观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欣赏心得。
第五章:绘画与创作5.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线条、形状等元素进行绘画创作的能力。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菊花-赣美版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菊花-赣美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菊花的形态和特点;2.了解菊花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3.掌握描绘菊花和花叶的基本技法;4.形成良好的观察和创作习惯,并培养学生细心、耐心、认真的精神;5.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培养学生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二、教学重点1.菊花形态的观察和描绘;2.花叶形态的观察和描绘;3.理解和掌握中国画画法的基本技法。
三、教学难点1.菊花和花叶的细节描绘;2.通过知识及技法的综合应用创作出符合审美要求的作品。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和实物,让学生了解菊花的形态及特点,引导学生感受菊花的美。
2. 观察让学生根据实物观察菊花和花叶的细节,了解菊花的构成要素和生长环境。
3. 技法介绍讲解中国画中常用的绘画技法:用笔墨表现对象的外形、结构、色彩、空间和变化等,以及用水、墨、色表现对象的气质和特征等。
4. 技法实践让学生在课堂上练习基本笔画,熟悉如何使用毛笔、颜料等工具,掌握如何运用韵律、以点带面的技法手法。
5. 创作实践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技法,自由创作一幅菊花画。
6. 作品欣赏及评析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认识不同风格画家的画作,并开展作品评析,指导学生欣赏、理解、评价自己和他人的作品。
五、教学方法1.实物观察法;2.讲解法;3.示范教学法;4.画法介绍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六、教学资源1.菊花、菊叶、毛笔、颜料等绘画工具;2.经典的中国画作品。
七、教学评估及作业1.评估方法:观察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以此判断学生是否掌握了菊花绘画的基本技法;2.评估依据:基本笔画、线条、用墨等方面的表现;3.课后作业:让学生完成一副菊花画作品,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评析。
八、教学时间安排本课时为一节45分钟的美术课,内容安排如下:•导入:5分钟•观察:15分钟•技法介绍:5分钟•技法实践:10分钟•创作实践:10分钟•作品欣赏及评析:10分钟预估总时间为45分钟。
赣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5篇)
赣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5篇)赣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5篇)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它不同于教案,教案只说“怎样教”,说课稿则重点说清“为什么要这样教”,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赣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赣美版五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篇1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能变化的蔬果》,首先我想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一、说教材《能变化的蔬果》是江西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6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
瓜果蔬菜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最常见的食物。
我们可根据蔬菜瓜果的形状,颜色和肌理,利用其特点,稍作加工,就会具有天然有趣的造型,正如教材中所展示的:(1)根据香蕉的外形特征整合,即变成一只可爱的香蕉犬。
(2)用半个菠萝和一只水晶梨经过巧妙的构思,组合在一起,即变成一只威风凛凛的菠萝鸟。
(3)利用土豆和葱跟的外形特征组合成以为纯朴慈祥的土豆爷爷等。
教材中把常见的蔬菜瓜果都变成了诱人的模样,变成了既可爱有具个性的果蔬作品。
使学生感受造型表现的乐趣,并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将奇妙的构思,创新的观念转化为具体的成果,体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受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在这里,美术活动不是知识的灌输,不是技能的克隆,而是作为一种文化生活的学习,它根植于生活,表现于生活,赞美于生活,运用于生活,并给生活以向导和启迪。
鉴于此,我进行了整堂课的设计。
二、教学目标:知识性目标:通过观察,了解蔬果变化多样的形状和鲜艳多彩的色泽。
技能性目标:利用蔬果固有的色彩和造型,学习夸张装饰的方法,运用削、切、挖、连接、拼、插等方法,设计制作出果蔬作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能力,动手能力。
情感性目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体验果蔬造型的乐趣,培养学生养成联想的好习惯,并善于发现并表现生活中的美。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欣赏、感受蔬果造型的美感。
并能用多种制作方法来创作造型新颖,富有趣味性的蔬果立体造型。
赣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最新资料推荐------------------------------------------------------ 赣美版小学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崇敬的人(感人的形象)教学目标: 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 、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他们是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
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
他们是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
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1、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1 / 3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2 、作者其人、创作背景等切入介绍,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1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2 、评一评。
((1 )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2 )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3 、介绍《粉笔生涯》的画面内容。
4 、对《父亲》内容作简单介绍。
美好的家乡第二课:长长的路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 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 结合校园建筑物, 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目录第1课《崇敬的人》 (2)第2课《长长的路》 (4)第3课《高高低低的房子》 (7)第4课《未来的交通工具》 (10)第6课《小小桌椅设计师》 (13)第7课《地球,我们的家园》 (17)第8课《热线你我他》 (21)第9课《小书签》 (25)第10课《扎扎糊糊》 (31)第11课《老矿灯》 (34)第12课《画画美丽的自然景色》 (42)第13课《春华秋实》 (45)第14课《四格幽默漫画》 (48)第15课《重复的美》 (51)第16课《渐变的美》 (56)第17课《感悟彩陶之美》 (60)第18课《多姿多彩的风筝》 (63)第19课《感悟青铜之美》 (68)第1课《崇敬的人》1新设计第一课崇敬的人(感人的形象)2教学目标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3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一些生活经验,对好坏是非有些明辨。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一些平凡的人的闪光事迹,培养崇高的思想感情4重点难点观察作品中所表现的精神,进而领悟生活中处处有美好的事情5教学过程5.11学时5.1.1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崇敬的人一、导入他们是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
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1、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2、作者其人、创作背景等切入介绍,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2、评一评。
(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2) 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江西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江西版)江西版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第一崇敬的人(感人的形象)教学目标:、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他们是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
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2、作者其人、创作背景等切入介绍,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抓住事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2、评一评。
(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2)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3、介绍《粉笔生涯》的画面内容。
4、对《父亲》内容作简单介绍。
美好的家乡第二:长长的路教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一、导入主题指导观察校园道路、教学楼,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二、学习透视与练习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请两名学生,一站一坐,观察立方体和讲桌对自己所处位置的视点、心点、视平线。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
最新2018年赣美版(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2018年赣美版(江西美术出版社)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及教学设计(完整版)江西美术出版社(赣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学生知识能力学习习惯分析:五年级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是很好,学习习惯比较差,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一般。
二、教材简析1.造型与表现:(1)运用形、色、肌理和空间等美术语言。
(2)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适合于自己的工具材料。
(3)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
(4)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
(5)传递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设计与应用: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组合原理,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设计方法和媒材的加工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美化身边的环境。
3.欣赏与评述:欣赏、认识自然美和美术作品的材料、形式与内容等特征,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等方式,了解美术表现的多样性,能用一些简单的美术术语,表达自己对美术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4.综合与探索:结合学校和社区的活动,以美术与科学课程和其他课程的知识、技能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策划、制作、表演与展示,体会美术与环境及传统文化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起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2.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
3.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教学环节和活动方式的布局上注意开放性和立体性。
4.通过启发联想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5.在美术活动中大胆的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四、教学措施1.认真备课、上课。
2.做好课前的各项准备活动。
贯彻启发原则,采用尝试、暗示等多种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大胆地进行艺术表现的创造。
3.加强示范,并且充分利用图片、范画、及投影仪、录音机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直观教学。
4.积极进行教改实验,培养学生的艺术素质。
5.拓展教学思路,做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以求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江西版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江西版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XXX第1课崇敬的人教学目标: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他们是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
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1、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2、评一评。
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2)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3、引见《粉笔生活》的画面内容。
4、对《父亲》内容作简单引见。
美好的家乡第一课《崇敬的人》.ppt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对美术绘画方法有所了解,能通过老师的讲解,理解绘画作者的意图。
1第2课:长长的路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细致的窥察,了解把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研究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手段:常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主题指导观察校园道路、教学楼(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二.研究透视与练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窥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长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亦称“心点”)。
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五年级上册赣美版江西版小学美术教案
五年级上册赣美版江西版小学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江西版小学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和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3.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江西版小学美术的基本概念和特点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江西版小学美术的定义、分类和特点。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江西版小学美术的独特风格。
2. 第二章:绘画技法和材料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绘画技法和材料使用。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运用不同技法创作出富有创意的作品。
3. 第三章:线条、形状和色彩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运用线条、形状和色彩进行创作。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色彩搭配出和谐的作品。
4. 第四章:构图和创意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构图的原则和创意的方法。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意能力。
5. 第五章:欣赏和评价教学重点:让学生学会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江西版小学美术的基本概念、技法和欣赏方法。
2. 采用示范法,展示绘画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 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合作交流,分享创作经验和心得。
4. 采用问答法,激发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积极参与讨论和创作。
2. 学生作品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表现,关注作品质量。
3. 学生综合素质:考察学生的审美观、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教材:五年级上册赣美版江西版小学美术教材。
2. 绘画材料:画纸、画笔、水彩颜料、铅笔等。
3. 教学课件:江西版小学美术相关图片、视频和动画。
4. 参考资料:江西版小学美术作品集、绘画技法书籍等。
六、第六章:传统民间艺术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江西民间艺术的特点和价值,培养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未来的家用电器-赣美版
五年级上美术教案-未来的家用电器-赣美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未来的家用电器与现代家用电器的区别
2.培养学生想象和创作能力
3.能够运用不同的线条、色彩表达未来的家用电器的形态和颜色
二、教学内容
1.未来的家用电器
2.线条、色彩表达
三、教学准备
1.班级画纸、颜料、画笔、各种型号的家用电器图片
2.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通过多媒体投影仪讲解一些未来的家用电器设计,并与现代家用电器进行比较,让学生了解未来家用电器设计的特点。
2.引入今天的主题——未来的家用电器设计,让学生展开想象,尝试设计自己的未来家用电器。
2. 观察、描绘
1.请学生选择一种未来的家用电器进行观察,不断试着用线条、色彩表达描绘出它的形态、颜色及立体感。
2.教师现场示范,加深学生的理解。
3. 诗化体验
1.请学生在自己的创作时,尝试从其他角度来看待这些电器,从而获得不同的灵感以及不一样的美学感受和体验。
2.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从诗化的角度出发,以诗歌的形式来描述所描绘的电器。
4. 展示作品
1.学生完成作品后可以进行自我表述和相互分享,展示创作作品。
2.如有时间,可以在校园网上建个艺术作品展示页面,供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五、教学反思
通过这个授课计划的实施,在课堂中,我们启发了学生想象、设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让他们对未来的设计充满憧憬,更深刻地体验了美的表达方式。
对于学生的创作展示和分享,也增强了同学们的互动和合作意识,活跃了课堂气氛。
江西美术出版社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江西美术出版社五年级美术教案(上册)
前言
本教案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五年级美术教案的上册。
教案从培养学生的美育能力出发,全面讲解了五年级学生的美术研究内容。
目录
教案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 第一章艺术元素
- 第二章造型基础
- 第三章内容表现
- 第四章艺术鉴赏
教学特点
本教案采用了循序渐进、问题导向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研究。
教案同时配有大量图片和案例,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艺术知识。
教学内容
本教案涵盖了五年级美术研究的各个方面,包括:
- 艺术元素:点、线、面、色彩等
- 造型基础:写生、素描、速写等
- 内容表现:事物的形态、结构、纹理等表现
- 艺术鉴赏:对艺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
教学建议
本教案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学生自学。
建议教师在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确保教学效果。
结语
本教案是五年级美术学习的重要参考资料,对学生的美育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希望教师和学生都能够认真学习并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赣美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赣美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主题:赣美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赣美版五年级美术教学内容和要求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
1. 赣美版五年级美术教材内容概述
2. 素描基础知识和技法
3. 色彩基础知识和运用
4. 创意绘画作品的设计与制作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观赏名家作品或者美术品,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素描和色彩的基础知识,讲解相关技法和运用
3. 练习与实践:组织学生进行素描和色彩绘画的练习,引导他们掌握技能
4. 创作作品:指导学生进行创意绘画作品的设计与制作,鼓励他们展现个性和想象力
5. 展示与分享: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交流经验
四、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品的完成情况
2. 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鼓励他们不断进步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五、教学反思
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和问题
2. 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节课的教学做准备
3. 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美术教育服务
以上是赣美版五年级美术教案的基本框架,具体内容和细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祝教学顺利!。
赣美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2016-2017)汇总
第1课:崇敬的人(感人的形象)教学目标:1、通过对感人的形象作品的欣赏,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去观察生活、关心生活,进而热爱生活。
2、初步了解感人的形象的表现方法,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他们是平凡的人,他们因为在平凡的岗位上有着一颗不平凡的心而光彩照人。
他们对理想的追求和对事业的执著精神使他们成为我们最崇敬的人。
二、欣赏评述,分析理解。
1、欣赏《请历史记住他们》、《粉笔生涯》、《钢水·汗水》、《白衣天使》、《父亲》、《歌乐山烈士群雕》、《人民的好儿子》。
2、作者其人、创作背景等切入介绍,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
三、启发创意,创作表现互相交流。
1、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意思的事件,抓住事件中最突出的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2、评一评。
(1)你认为怎样的形象感人?(2)选择一幅你最感兴趣的图例,说说你对作品的感受。
3、介绍《粉笔生涯》的画面内容。
4、对《父亲》内容作简单介绍。
第2课:长长的路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观察,理解掌握透视规律。
2.结合校园建筑物,学习方形物体的透视现象和规律,了解平行透视和成角透视的基本知识。
教学流程一.导入主题指导观察校园道路、教学楼 (有透视错误、无立体感),分析近大远小、近宽远窄、近高远低。
你想知道什么是透视吗?二.学习透视与练习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了解透视术语。
1.视点:观察者眼睛的位置。
2.视平线:目光平视前方,在假想画面上与视点等高的一条水平线。
在开阔的野外,视平线是与地平线重合的。
3.主点:由视点向正前方延伸一条视中线,与视平线相交的一个点4.余点:方形物体的两组水平平行线向左右两边分别聚集并在视平线上消失的两个点。
教师小结:在日常生活活中,我们看同样大小的物体,近处的大,远处的小;同样高的物体,近处的高,远处的低。
这种现象就是透视变化,而“近大远小”就是透视变化中最基本的规律。
三.探究与表现1.观看正方体、长方体线描图,在不同的位置、角度所呈现出的透视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美术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学年第一学期)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识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探索、创造的能力增强,应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形、色、肌理等美术语言,学习使用各种绘画工具,体验不同媒体的效果,通过看看、画画、做做、说说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情,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
,感受生活美和艺术美
二、教材分析:
(一)教材内容
教材在内容的选编上,以《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为依据,重视以美术与自我、社会,美术与自然、环境两个方面组课,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力求使教材的基础性、科学性和开放性、趣味性得到有机的结合。
注重学习内容的知识综合,利用不同类别、不同层面知识综合,使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知识达到交融性和通识性。
(二)教材特点
教材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满足学生发展需要,体现人文关怀,关注学生健康成长。
注意将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结合到具体的学习活动之中,激发学习兴趣,提倡以情导入,以趣启智。
注重学习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以促进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增强。
四、教学重点
1、学习使用各种工具,体验各种媒体的效果,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2、学习有关设计原理,了解制作方法,进行设计和装饰。
五: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
2、激发学生进行美术创作,表演和展示,发表自己的创作意图。
六、教学设想及措施:
1、在教学活动中,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让学生在艺术的氛围中获得审美愉悦,做到以美育人,以美感人。
2、采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的方式,用新颖、活泼的形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根据学科特点,充分将与其他学科整合,让学生感受到美的广阔范畴。
4、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兴趣。
七、教学进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