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材分析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_27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27 寓言两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寓言两则寓言两则_语文_小学学生课前、课外活动设计学生课前活动设计:1.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寓言故事的相关资料2.布置本课相关的预习要求: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认本课的生字词,能够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学生课外活动设计1.自主阅读《伊索寓言》,提倡亲子阅读,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寓言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2.从本课的两则寓言《揠苗助长》《守株待兔》中选择一则你喜欢的画一画。

画好后粘贴在教室的宣传栏内。

教师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由《揠苗助长》和《守株待兔》两篇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了古代两个可笑的人物形象。

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对意外的收获心存侥幸,不认真做事,结果一事无成。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

二、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三、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四、信息资料课件、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的视频、书法网站、教学FLASH集锦五、教学时数:两课时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导入,交代教学目标。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寓言都是通过有趣的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今天,咱们来学习27课,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同学们预习,现在来检查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词(带音节读—不带音节读—开火车读)(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把这些字词放在课文中应该如何去读呢?请同学们认真听课文情境朗读《揠苗助长》《守株待兔》1.默读课文结合情境思考:本课的两则寓言,讲的是什么故事?接下来我们看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揭题释义:揠:拔,拔禾苗帮助它成长,为什么要拔禾苗呢?(因为禾苗长得慢,从哪看出来?)相机出示第一自然段,重点抓住长得慢、焦急、转来转去这几个词进行朗读指导。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教案含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教案含反思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含反思第12课:寓言二则第一课时亡羊补牢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亡、牢”等6个生字。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寓言蕴含的道理。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行为。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寓言揭示的含义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课题,这是个成语,让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学生齐读)2、这个成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现在你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吗?(学生尝试解释)4、从这个课题,你知道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自由回答、提问)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教师范读课文,注意听准生字的发音。

2、自由读课文,读后把本课的生字带词读一遍。

3、检查自学效果:(1)选择正确的读音窟窿(kūlóng;kūlong)废窿(lóng long)街坊(fāng fang)坊本(fāng fang)圆圈(quān juàn)羊圈(quān juàn)钻研(zuān zàun)钻石(zuān zuàn)重点强调:多音字在意思上的区分你是怎样来区分的?指名汇报通过查字典区分多音字的不同意思。

(2)强调字形,理解字意“窟窿”都是穴字头,所以和洞有关。

注意“窿”字的“生”上面有一横。

“街坊”:你家有街坊吗?街坊就是邻居的意思。

三、通读课文,理解内容1、本课的生字、生词我们都弄清楚了,现在你能读课文吗?(指名读课文)大家思考:这篇寓言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板书:第一次第二次2、羊是怎样丢的呢?默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第一次丢羊是什么原因?第二次丢羊又是什么原因?学生结合问题自由回答:第一次丢羊是因为羊圈有个窟窿。

第二次丢羊是因为他没有及时把羊圈修补上。

小结:那么这部分可以用课题中的哪两个字概括?(亡羊)对,这部分告诉我们,养羊人是怎么会丢了两次羊。

《寓言二则》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寓言二则》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

《寓言二则》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教材分析:这两则寓言故事篇幅短小,但情节完整、叙事生动、语言明白如话,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讲的是宋国有一个农夫,总是担心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

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帮助禾苗长高了,可把自己累坏了。

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已经全都枯死了。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人们常用的一句成语,也作“拔苗助长”,它的出处就是这则寓言故事。

它告诉人们:任何事情都有它们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这些规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人们只能认识它,利用它,不能违背它,改变它。

违反了客观规律,光凭自己的主观意愿去办事情,尽管用心是好的,但结果必然碰壁,把事情办坏。

在这则故事中,“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一句引出了故事的主人公,交代了事情发生的起因。

“苗则槁矣”则交代了故事的结局。

“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寥寥数语便刻画出写了“宋人”疲劳奔忙,自以为是的愚蠢形象。

特别是“芒芒然归”的疲惫不堪与“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的得意洋洋、自以为有功的鲜明对比,以及两次使用的感叹号,都更加突出了宋人的蠢笨,可笑、可气、可叹。

课文没有具体描绘宋人揠苗的具体情境,而“其子趋而往视之”几个字里又包含着几多无奈,几多心疼,几多焦急……都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

《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讲的是楚国有个人乘船渡江,他佩带的剑掉到了江里。

他急忙用刀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里是我的剑落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他从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

船已经航行了,但是剑没有‘航行’,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这个故事后来也演变为人们常用的一句成语,用来讽刺那些办事拘泥固执,不知变通的人。

这则寓言一共三句话,先交代了故事的起因、经过与结果,接着点明找不到宝剑的原因,有针对性地发表了议论——“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此为原因;作者因此大发感慨——“求剑若此,不亦惑乎?”“揠苗助长”、“刻舟求剑”都是古人做的蠢事,但在今天的生活中,违反规律、急于求成、不努力做事却心存侥幸的人和事依然存在。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2 寓言二则》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doc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2 寓言二则》教案含教学反思和作业设计.doc

积累,读过故事后,引导学生分析题目,有助于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寓言。

通过对课题提问,引发学生自主思考,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课题的方法,在学习方法上进行共享。

新课教学()分钟引导学生会认生字并熟读牢记,为后面精读课文扫清障碍。

老师就来给大家讲讲这个故事,希望我们能从中明白一个道理。

谁能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通过这则寓言,(出示课件2)(寓言是一种文章体裁,它一般是借一个虚构的小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寓”寄托包含的意思,寓言就是说话包含着某种意思。

)我们会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引出课题)《亡羊补牢》(板书课题:亡羊补牢)(出示课件3)二、质疑课题,理解题意。

(出示课件4)1. “亡羊补牢”这个词语中,你有不理解的字吗?(亡牢)2. 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预设: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预设:我是通过查字典的方式理解这个字的,我是通过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的..............3. 请你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预设:羊丢失了把羊圈补好。

)三' 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说的真清楚,同学们课前的预习很全面!接下来,请大家听老师朗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下面,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掌握多音字,读通课文。

(开火车读)(出示课件5)羊圈、窟窿、叼走、街坊、后悔、劝告、亡羊补牢X- juan (羊圈)多音字:圈<、quan (圆圈)4•重点指导难写字。

(出示课件6、7)亡:不要丢掉第一笔点。

钻、劝: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

丢:注意与“去”的区别,不要丢点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点。

5.做“气球游戏”,气球升起,让学生认读气球上的字。

四' 精读课文,小组学习。

同学们字词掌握得不错,现在把字词带入故事中,每组选一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亡羊补牢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5名学生读课文)同学们概括的真清楚,讲得也很精彩!下面,以小组学习的方式,互相读课文,依据自学提示的内容,展开小组讨论。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案12寓言二则教材分析: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则寓言组成。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而且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亡羊补牢》勾勒出了一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的人物形象,而《揠苗助长》则描绘了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的人物形象。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寓言故事,再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较浅显,所以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学建议:寓言常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学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有趣的特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分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寓言,从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15个生字,掌握8个生字的书写。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通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同之处。

过程与方法】在朗读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了解寓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学生:预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认识“亡”“牢”等10个生字,掌握“钻”“劝”等6个生字的书写。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课后练第二题第一组句子的不同之处。

3.懂得应该听取他人的劝告,及时改正错误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1.认识“亡”“牢”等10个生字,掌握“钻”“劝”等6个生字的书写。

2.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

难点:理解寓言揭示的道理。

三、引入新课: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

教师问学生读过哪些寓言故事。

2.再出示“二则”二字,学生齐读。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寓言二则”是什么意思。

小学语文_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部编本二年级下册12《寓言二则--亡羊补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学写6个生字。

正确读写“寓言、亡羊补牢、羊圈、叼走、街坊”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了解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4.对阅读寓言故事产生兴趣。

【教学重点】1.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关键词句,理解故事内容。

【教学难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1.看图猜故事,理解“寓言”,学写“寓”字。

(1)师:(出示《刻舟求剑》故事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中讲的是什么故事吗?生:刻舟求剑。

师:《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根据事物的发展变化来解决问题。

像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或者一种教训,这种故事叫做——寓言。

(2)师:(出示“寓”字)请同学们先仔细观察“寓”字,说一说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3)学生观察并发言。

(4)教师指导书写。

(5)学生描红练写。

(6)同桌互相检查纠正。

2.导入课题,认识“则、亡、牢”,学写“亡、牢”。

(1)师生一起将课题12《寓言二则》补充完整。

(2)齐读课题——12《寓言二则》,认识生字“则”。

(3)师:寓言二则的意思是两篇寓言故事,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篇——《亡羊补牢》的故事。

(4)认识并学写生字“亡、牢”。

指名学生上黑板默写“亡羊补牢”四个字,师生共同评议。

(5)齐读课题《亡羊补牢》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相读课文,互相纠正错误读音。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他是怎么做的?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教师提问: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生:两次。

(二)品读第一次丢羊的情景。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次丢羊的情景。

(2)出示长句子:原来羊圈破了个窟窿,夜里狼从窟窿钻进去,把羊叼走了。

小学语文_人教版部编教材12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人教版部编教材12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结合生活实际领悟寓意,懂得做事要遵循事物发展规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这些图片你能猜出它们分别是哪个故事吗?2、这些故事都是寓言。

寓言是借故事来讲道理的文章。

3、今天老师再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长》板书齐读。

4、你知道“揠”是什么意思吗?揠苗助长换个说法,可以叫做?二、初读课文。

1、首先我们来读课文,老师有两个要求,大家一起来读一下。

出示自读要求。

2、小朋友们读得很认真,生字宝宝迫不及待的想和你们打招呼了。

瞧,你们认识它们吗?谁来读?3、读得正确吗?其他小朋友想读吗?齐读生字。

4、现在老师要把生字宝宝的好朋友拼音去掉,你还会吗?谁来试试?5、真厉害都读对了。

6、老师在课文中找了些词,你会读吗?谁来试试?(你真是太棒了,都读对了。

)7、还有小朋友想读吗?有没有小朋友也想试试的?(很厉害,一个词都没错。

)8、好,我们女孩子先读,然后男孩子再读,看看男生读得好,还是女生读得好?9、想不想一起大声的读一次?10、生字词都认识了,我们赶紧去学故事吧。

三、再读课文。

1、谁能说说这个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2、那他为什么会想把禾苗往上拔的?什么原因让他这么做的?【板书:原因巴望】3、你从哪知道的,在课文第几段?他找的对吗?4、谁来把这一段读一读?5、从这一段中,你可以感觉到种田人的心情吗?6、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很焦急?7、“巴望”能换个词吗?是非常的盼望,谁再来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农夫急切的心情。

谁能像他这样读一读,我感到你急切的心情,谁还想读?我看到了你巴望的眼神。

)8、还从哪也可以看出看出他很焦急?禾苗一点也没有长高吗?9、禾苗是长高了,由于长的慢,农夫没有感觉到。

所以文中说他总觉得一点儿也没有长。

农夫的心理呀特别的着急,谁来完整的读读这段话。

小学语文_《寓言二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寓言二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部编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寓言二则》是部编教材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围绕“办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寓言二则》、《画杨桃》、《小马过河》3篇课文,有古代寓言故事,有现代学生生活故事,有童话故事;有人物,也有动物,每个故事都寄寓了深刻的道理,故事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引发学生多角度的思考,使他们获得丰富的启示。

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因此应引导学生通过具体词语理解、揣摩人物角色,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感受人物,进而明晰道理。

【教学目标】1.借助汉语拼音和生活经验,认识“截、焦、钻”等11个生字;了解“圈、钻”两个多音字,会写“亡、牢”两个字。

2. 正确、流利、有节奏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成语的意思。

3.比较句子的不同,能体会词语“赶紧、焦急”在句子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读好对话、理解具体词语的基础上揣摩心理,理解人物角色。

【教学难点】了解“寓言”这种文体;通过理解课文,懂得做错了事一定要及时改正和做事不可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学资源】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课前按照自主学习任务单的相关要求完成预习;课下完成本课的拓展阅读【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游戏激趣,引出课题同学们,在开讲之前咱们先玩个游戏好不好?游戏的名字叫“看图猜故事”,看谁最先猜出它出自哪个故事?(出示:乌鸦喝水、坐井观天、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四张图片)大家知道吗?它们都是寓言故事(板书:寓言)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今天咱们一起走进《寓言二则》。

【教师预设】同学们都想玩游戏,并且《乌鸦喝水》、《坐井观天》、《刻舟求剑》和《守株待兔》学生们都熟悉,有的还学过,并且都是“寓言故事”,由此导入更贴切,且学生的兴趣会很高。

【设计意图】以开心猜游戏展开,吸引同学们的目光,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2 寓言二则》精品说课稿

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12 寓言二则》精品说课稿

12 寓言二则之《亡羊补牢》说课稿一、说教材《寓言二则》是统编语文小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亡羊补牢》选自《寓言二则》中的一则。

这则寓言故事内容浅显易懂,故事情节简明有趣,但寓意深刻。

选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让学生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把握故事内容,结合生活实际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同时,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引导他们喜欢寓言,学习读懂寓言的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1.会认“寓、则”等15个生字,会写“亡、牢”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知道什么是寓言,了解寓言的特点,知道故事的寓意。

三、说教学重难点1.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亡羊补牢”,以及这个成语的意思。

(重点)2.理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的内容,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纠正。

(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依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与学生认知发展现状,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效实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问答法等常用的教学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按方法引领,阅读感悟的方法展开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着重引领学生通过圈词语、悟心情的方法来学习寓言故事。

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展开阅读和感悟。

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1.同学们喜欢听寓言故事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又要学习一则寓言故事。

看老师写课题:亡羊补牢。

3.指名读,齐读。

(二)理解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这个成语中有不理解的字吗?2.指名解疑,并说说是用什么方法理解的。

亡:丢失。

牢:关牲口的圈,在课文中指羊圈。

3.用一句话完整地说说“亡羊补牢”的意思。

4.看了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为什么丢羊?为什么补羊圈?)5.再读课题,从“补牢”这个词你能猜出丢羊的原因吗?(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你的猜想对不对呢?让我们来读课文。

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引导评议。

3.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丢4.小结:可见读书前我们的猜测是完全正确的,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读前要想,读中也要想。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寓言二则〉教学方案》一、教材分析《寓言二则》包括《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篇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讲述了一个养羊人丢了羊后,街坊劝他修补羊圈,他开始不听,后来丢失更多羊后才修补羊圈的故事,告诉我们出了问题只要及时补救,还来得及。

《揠苗助长》则说的是一个农夫为了让禾苗长得快些,把禾苗一棵棵往上拔,结果禾苗都死了的故事,寓意是做事不能违背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这两篇寓言故事短小精悍,语言简洁生动,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非常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对于寓言这种文学体裁还比较陌生。

他们思维活跃,充满好奇心,喜欢听故事,但对于故事背后的寓意理解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多读、多想,通过故事内容理解寓意。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 会认“寓、则、亡”等12个生字,会写“亡、牢、钻”等8个字。

-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能理解“亡羊补牢”“揠苗助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两个故事。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讨论、表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故事的寓意。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懂得做错了事要及时改正,做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 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

- 理解“亡羊补牢”“揠苗助长”的寓意。

2.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寓言故事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并能联系生活实际加以运用。

五、教学方法1. 情景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景,如动画展示、角色扮演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故事内容。

2. 问题引导法通过设置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寓意。

3. 朗读感悟法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感受故事中的人物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四)12《寓言二则》备课素材新人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课文(四)12《寓言二则》备课素材新人教版

二年级语文下册:寓言二则【教材分析】本课是由《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组成。

课文分别勾勒出两个人物形象。

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一个是做错事,不要怕,只要能改正就能有好的结局。

这两则寓言都是家喻户晓的作品,语言简洁明快,内容生动有趣,容易理解。

【作者介绍】1.《揠苗助长》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作者: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字子舆,邹国(现山东省邹城市)人。

有人认为邹国是鲁国的附属国,也有人说孟子是鲁国人。

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散文家,民主思想的先驱。

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是儒家的思想主义流派。

在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在学说上推崇孔子,反对杨朱、墨翟。

孟子相传为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

父名激,母邹氏。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被后世尊称为亚圣。

其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属语录体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完成。

他提倡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希望追随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前后历时二十多年。

但孟子的仁政学说被认为是“迂远而阔于事情”,而没有得到实行的机会。

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2.《亡羊补牢》出自《战国策•楚策》《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又称《国策》。

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的历史。

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游说之士的实战演习手册。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2)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12 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材分析:本课由《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组成。

《揠苗助长》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的人;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筋、疲”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2.相信小朋友们已经把课文读会了,要是课文里的词娃娃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焦急喘气一大截巴望自言自语白费筋疲力尽总算生认读,多种形式读。

3.写写“筋、疲”。

3.请同桌互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能把句子读通顺,课文读准确。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读完课文,小朋友们能给“揠苗助长”换个词语说说吗?(拔苗助长)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吗?2.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指名回答。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里去看。

”(1)“巴望”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说吗?希望、盼望、渴望。

(2)谁来读一读?(3)农夫天天到田里去看,他的心情会怎样?(焦急)(4)农夫这么心急,会对禾苗说些什么呢?3.但禾苗有向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出示“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1)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

(2)比较句子,去掉“好像”可以吗?“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语文二下《12 寓言二则》教材解读

语文二下《12 寓言二则》教材解读

语文二下《12 寓言二则》教材解读教材解读:本课包括《亡羊补牢》和《揠苗助长》两个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两则寓言故事情节简单有趣,都把深刻的道理寄寓在短小的故事中,给人以启发和教育,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两则故事很好地体现了本单元的主题“我有好办法”。

《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在两次丢羊后,分别采用了不同的办法,也呈现了不同的结果。

告诉我们: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

《揠苗助长》中种田人为了禾苗长得快些,采用把禾苗一棵一课往上拔的方法,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

这两则古代寓言故事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浅与深”的结合。

寓言是“穿着外衣的真理”,外衣就是故事的内容,“真理”就是蕴含的道理。

两则寓言故事内容短小浅显,学生一读即懂,但是蕴含的道理却很深刻。

二是“趣与理”的统一。

著名作家严文井说:“寓言是个怪物,当他向你走来的时候,分明是一个故事,生动活泼,而当他转身要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变成一个哲理,严肃认真。

”两则寓言讲述的故事生动有趣,孩子们很喜欢,但读完后想一想,就会发现其中所隐含的哲理,给人以启发和教育。

三是“因与果”的对比。

《亡羊补牢》中的养羊人第一天丟了羊因为不管不问,所以第二天又丟了羊。

第二天在羊丟了后,及时修补羊圈,羊再也没丟过。

两次丟羊因采用不同的方法,结果截然不同。

《揠苗助长》中的种田人,本想让禾苗长得快,因采用把禾苗往上拔的错误方法,反而事与愿违,禾苗都枯死了。

可见,对待问题,采用不同的处理办法,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两则寓言故事内容简单易懂,语言生动有趣。

尤其是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细致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突出。

教学时,一要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认真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通过朗读表现人物的心情。

二要组织学生讨论,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word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第12课《寓言二则》word教案

12寓言二则教材剖析本课由《亡羊补牢》和《揠苗滋长》两则寓言构成。

课文分别勾画出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懂得做错了事要实时纠正;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反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这两则寓言都是人人皆知的作品,语言简短明快,内容生动风趣,并且特别拥有现实意义。

学情剖析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多多少少都读过一些寓言故事,再加上课文选编的两则寓言故事内容较浅易,因此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不会有太大的难度。

教课建议寓言经常是以一个小故事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教课中应抓住课文篇幅短小、内容生动风趣的特色,指引学生联合课文的插图,抓住、理解重点词句,剖析人物的言谈举止和心理活动,读懂课文内容。

同时联合学生的生活实质,指引学生理解和感悟寓言,从中遇到教育和启迪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

2.能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能说出“亡羊补牢”和“揠苗滋长”这两个成语的意思。

3.经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一样。

【过程与方法】在朗诵中感知课文内容,感悟词句,认识寓意。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懂得做错了事必定要实时更正和做事不行急于求成的道理。

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 15 个生字,会写8 个生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理解成语“亡羊补牢”“揠苗滋长”的意思。

3.经过读句子,说出每组句子的不一样。

难点懂得做错了事必定要实时更正和做事不行急于求成的道理。

教课准备教师:生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课文内容的录音或录像。

学生:预习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一、课时目标1.会认“亡”“牢”等10 个生字,会写“钻”“劝”等 6 个生字。

2.经过多种形式的朗诵,理解课文内容,说出课后练习第二题第一组句子的不一样。

3.懂得应当听取他人的劝说,实时更正错误的道理。

二、重点难点重点1.会认“亡”“牢”等10 个生字,会写“钻”“劝”等 6 个生字。

2.理解成语“亡羊补牢”的意思。

难点理解寓言揭露的道理。

三、揭露课题,引入新课1.出示“寓言”二字,学生齐读。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寓言二则——揠苗助长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寓言二则——揠苗助长教材分析:本课由《揠苗助长》和《亡羊补牢》两篇寓言组成。

《揠苗助长》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做事急于求成.违背常理.结果把事情弄得更糟的人;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筋.疲”两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能在读中悟出故事的寓意:做事不可急于求成;对意外的收获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3.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寓意。

课前准备:生字词语卡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2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课文.理解《揠苗助长》的寓意。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一则寓言故事《揠苗助长》.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字音读准确。

2.相信小朋友们已经把课文读会了.要是课文里的词娃娃跑出来了你们还认识吗?课件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焦急喘气一大截巴望自言自语白费筋疲力尽总算生认读.多种形式读。

3.写写“筋.疲”。

3.请同桌互读课文.看看是不是能把句子读通顺.课文读准确。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读完课文.小朋友们能给“揠苗助长”换个词语说说吗?[拔苗助长]那你知道“揠”的意思了吗?2.那个人为什么要帮助禾苗长高呢?指名回答。

出示“古时候有个人.他巴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天天到田里去看。

”[1]“巴望”是什么意思?你能换个词语说吗?希望.盼望.渴望。

[2]谁来读一读?[3]农夫天天到田里去看.他的心情会怎样?[焦急][4]农夫这么心急.会对禾苗说些什么呢?3.但禾苗有向他所想象的长得那么高了吗?出示“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1]禾苗真的一点儿也没长高吗?从哪个词看出来的?禾苗实际是长高了.“好像”一词就说明禾苗是在不断生长.只不过速度不像这个人想象的那么快。

[2]比较句子.去掉“好像”可以吗?“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

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教材分析

二年级下册寓言二则教材分析《寓言二则》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寓言故事已经有所接触了,并且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独立理解能力。

《寓言二则》的故事内容精简短小,学生读起来并不难。

但是学生还不具备条理清晰的表达观点,在引导学生理解语言内容的同时,应当着重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简单的看法。

二年级学生对课文读出感情也有一定的差距,要注意根据具体的情景引导学生进行分角色体验,读出不同觉得说话的语气,尤其是抓住关键词的读法,来体会角色的内心情感。

《寓言二则》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短小的一则故事,引导学生学习中国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精髓,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难点落实到位。

课文感悟阶段,首先,引发学生思考:两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进行前后的对比,更深刻的理解有错不及时改正的后果。

接着,让学生思考:第一次丢羊以后,街坊是怎样劝他的,养羊人又是怎样回答的?结合关键词“赶紧、修一修、堵上”,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

通过交流讨论,从而明白:如果不把羊圈修好,羊还会被叼走。

紧扣养羊人的反问之话,学生体会到养羊人的不以为然,不听劝告,不愿意修羊圈。

第二次丢羊后,抓住关键词“后悔”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深理解。

最后,结合“赶紧”,体会养羊人行动迅速,引导通过“堵上、结结实实”,体会养羊人把羊圈修得很好。

明白养羊人决心改错的实际行动,学生顺其自然的就领悟了寓言中所蕴含的道理。

推荐阅读环节践行了新教育十大行动之一“营造书香校园”,让阅读浸润学生心灵,为学生的书香人生铺垫基石。

《寓言二则》教材分析《寓言二则》是部编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主题为“办法”。

《寓言二则》是古代寓言故事,短小的故事中寄寓的深刻的道理。

现实生活中,“亡羊补牢”的人有很多,“揠苗助长”的现象也不鲜见。

这两则寓言故事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两则寓言条理清楚,语言通俗易懂,通过对人物语言、心理、动作的描写,刻画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小学语文_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2课《寓言二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语文_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12课《寓言二则》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游戏导入总结寓言特点1、游戏导入师:同学们,你们读过寓言吗?都读过什么寓言?老师来考考你——看图猜寓言生答。

师:你知道什么是寓言吗?2、总结寓言特点师:今天我们走进12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寓言《亡羊补牢》,看这则寓言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板书:亡羊补牢】二、初读课文检查字词1、自由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带拼音检查字词,先学生领读。

请大家再看PPT,你们可别看只有两个词,但却比较难读,谁给大家来提个醒?并解释“街坊”3、去拼音检查,识字小火车认字,并出示会认的字,介绍识字方法4、指导多音字“圈”,并通过板画羊圈加深认识5、指导书写“寓”,提醒坐姿,通过点评赵梓宇函的字,强调写字要仔细观察多加练习。

6、识字游戏“送小羊回羊圈”,巩固识字三、研读赏析,体会寓意。

1、分段检查读课文。

并思考:养羊人一共丢了几次羊?为什么会丢羊?2、养羊人共丢了几次羊?(齐声答2次)3、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在课文中哪个自然段?4、指生读第一段,从这一段中听出了什么?生答第一次丢羊的原因是什么?(不听劝告,没有及时补上)5、如果你是养羊人,发现自己的辛辛苦苦养大的小羊丢了,你什么心情?生答着急。

读出这份着急。

6、课文中有一个人也十分替养羊人着急,他是?生答“街坊”。

读出街坊的话,并体会街坊是怎样的人。

7、现在,你就是那位街坊,请你带着……语气劝一劝养羊人吧。

(多名读)(你真是一位……的邻居呀!)8、你还可以带着什么样的语气劝劝他?(指名答)9、不听街坊的劝告,养羊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指名答)这句话什么意思?养羊人是一种什么态度?(指名读)(不在乎,无所谓)10、分角色读街坊和养羊人的话。

如果能加上动作,演出人物的内心想法就更好了。

11、同学们,好心的街坊情真意切,可是养羊人不听劝告,继续不补羊圈,他的羊会怎么样?指名读第四段12、这是他第几次丢羊?从哪里看出来的?生答:第二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寓言两则》教材分析
读罢寓言两则,感悟出几个“好”,几个“真”。

好焦急------ 禾苗长得太慢。

“好”办法------“把禾苗一棵一颗往高里拔”。

“好”辛苦------从中午一直拔到太阳落山,弄得筋疲力尽。

“好”结果-------“力气总算没有白费”,禾苗都枯死了。

好愚蠢------不顾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

真痛苦------种田太无味、干活太劳累。

真幸运------野兔撞树桩,啥力也不费
真敢想------每天捡一只,野兔肥又美
真耐心------日出桩边等,日落茫然归。

真伤心-----野兔美再来,农田尽荒废。

真愚蠢------死守旧经验,丝毫不知变。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都是古人做得蠢事,但这样的事今天仍然存在。

违反规律,急于求成,这在我们的家庭教育中不是普遍存在着吗?不因此本文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我们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不妨结合现实生活进行感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