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_语文课程标准共37页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表1课程基本信息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本科)“3+4”分段培养中职段必修的一门文化基础课程,其作用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思想道德修养,为学生顺利进行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语言文化基础。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遵循语文课程固有特点,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础上,结合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专业特点以及培养目标,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等应用能力。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着重对学生进行人文滋养和情感渗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念,最终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终身幸福打好精神的底子。
二、课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具备一定的语言和文字功底,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2)背诵一定量的名言警句和诗词名篇;(3)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了解一定程度的传统文化知识;(4)较好地掌握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一般应用文的写作技能。
2.能力目标(1)提升学生工作和生活所需要的语言能力,如有逻辑地、得体地口头表达自己的观点、意见等,能掌握讲演和辩论的技能要求,能进行简短的即席发言和有准备的口头发言;(2)能基本读懂各类常见文章并分辨文章的优劣,并能准确把握其要旨,在搜集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评论,掌握一定的文学欣赏规律,分析评价文章的思想性、艺术性,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并能做到中心突出、联想丰富、文句通畅、表达清楚、结构完整;(3)能用文字条理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掌握基本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写作方法,熟练掌握常用应用文的写作。
3.素质目标(1)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强烈感情;(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和人格品质,能够胜任并愉快地从事社会各项工作并能适应进一步升学的需要;(3)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一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二普教职教,两端衔接既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共同基础,又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既衔接九年义务教育,又沟通高职教育。
三课程结构,三大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扩展模块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文化传承与参与、审美发现与鉴赏、语言理解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五语文课程,八大目标1.语言认知与积累2.语言表达与交流3.发展思维能力4.提升思维品质5.审美发现与体验6.审美鉴赏与评价7.传承中华优异文化8.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六课程实施,五个要点1教学要求2学业水平评价3教材编写要求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5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七课程的特色与亮点1立足祖国语言特点,突出语用学习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以专题组织课程内容,同时兼顾字词句篇三大模块课程内容,分为十五个专题,同时兼顾字、词、句、段、篇3弘扬“三大”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异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优异文化,以文化人4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劳动精神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课程评价,增设学业质量标准水平1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毕业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2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命题依据6提高信息素养,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7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彰显职教特色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突出语文实践;注重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与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自然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中职语文课程标准是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语文课程的目标、内容、结构和评价方式等。
以下是中职语文课程标准的几个重要方面: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特点。
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培养语文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课程目标:中职语文课程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语言理解与运用: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语言文字和表达方式,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日常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
(2)思维发展与提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语文实践活动,发展思维能力,增强思辨能力,提高思维品质。
(3)审美发现与鉴赏:学生能够发现和鉴赏文学、文化作品中的美,提高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4)文化传承与参与:学生能够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和参与当代文化生活,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参与意识。
3. 课程内容与结构:中职语文课程由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三部分构成。
(1)基础模块:为基础性内容,注重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
(2)职业模块:为限定选修内容,注重与职业相关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包括职场应用写作、商务文书处理等。
(3)拓展模块:为自主选修内容,注重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和语文综合能力,包括文学鉴赏、文化交流等。
4. 课程评价:中职语文课程评价应突出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
评价方式可以采用考试、作业、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
教学建议:中职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职业需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
教材编写建议:中职语文教材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职业教育的特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
最新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
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本课程的任务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和思维发展,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为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以及继续学习奠定基础;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和吸收人类进步文化,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二、教学时数安排三、教学内容与要求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部分本课程中全体学生必修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要求”部分,建议总课时数为128课时,部分学有余力和志愿升学的学生和各专业可根据专业类别和需要,自行安排学习选修的“选学内容和较高要求”部分。
四、课程考核与评价(一)目的和功能语文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更重要的是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反馈信息,有效地改进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发展。
语文教学评价应体现检查、诊断、反馈、激励、导向和发展的功能,尤其要注重发挥诊断、激励和发展的功能。
(二)原则语文教学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1. 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原则。
坚持他人评价、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
2. 评价内容全面性的原则。
语文数控中本课程标准
中本贯通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初稿)根据《上海市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结合中本贯通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秉承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宗旨,为加强中本贯通语文教学调控和管理功能,为中本贯通语文教学学业水平评价提供基本依据和可操作的范式,特制订《中本贯通语文学科课程标准(初稿)》。
一、导言1.课程定位语文是人类活动的重要交际工具,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中职语文课程的主要特征。
语文课程是中职阶段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形成学习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的基础,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起着重要的奠基作用。
2.课程理念(1)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语文课程要关注学生在有计划、有目的的课程活动中的“学得”,也要关注学生在各种语言实践活动中的“习得”,要将语文课程活动和其他课程活动,将课堂学习和课堂以外的语言实践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构建开放的、适应时代发展的课程体系;要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营造主动、自主、生动活泼地学习语文的环境;要引导学生在多渠道的学习活动中,加强人际交流,提高语言感受、运用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
(2)开发语言潜能。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要有利于学生语言潜能的开发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发展可能,关心学生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依据个体的生活状态和学习状况,探索适应于自身发展的学习方法,不断地通过已知认识、探求未知;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积累,让学生在动态的语言实践过程中,掌握语言运用的规范,感受、体验优秀作品的语言魅力;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位学生在有选择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为终身发展打扎实的基础。
(3)增加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语文课程不仅要重视语言知识的学习和语言运用规范的掌握,而且要重视学生情操的陶冶和文化品位的提升。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简介
编辑ppt
15
三、课 程 理 念
● “学得”与“习得 ● 课内与课外 ● 单渠道与多渠道
上述三条,更强调的是后者,强调语文学习更要在课外, 通过多渠道的“历练”来“习得”。
编辑ppt
16
四、框 架 结 构
“10181”课标
(引言)
新课标
一、导言
1. 课程定位 2. 课程理念 3. 设计思路
一、课程目标
①重视学习过程,在过程中纠正学生对语文学习
急于求成、一蹴而就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编辑ppt
23
五、课 程 目 标
② 要求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多看到自己的提高与 进步,在体验成功的快乐中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③ 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探求切实有效的学习方 法。
④ 掌握自学的本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重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引导和培养,并分别提出具体要求。
文化传媒来扩大阅读,学语用文,并能正确辨别和
对待各种社会语言现象”编辑。ppt
22
五、课 程 目 标
2.分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识 较“10181”课标增加⑦ “掌握常用应用 文书和职业岗位专业标听话能力、说话能力归 为口语交际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 语文课程标准简介
(试用稿)
编辑ppt
1
一、编 写 情 况
(一)编写进程 03年12月 04年2月 04年6月 04年9月~05年2月 05年3月
编写组成立 着手编写 完成初稿 编写组讨论修改初稿 提交职成教部讨论
编辑ppt
2
一、 编 写 情 况
05年4月~5月 05年5月下旬 05年6月30日 05年8月 05年9月~06年2月 06年3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
2、分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①巩固3500个常用汉字的识字量,书写正确、规范;②加强词语的积累和运用,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辨析词语的含义;③了解常用句式的特点和作用;④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⑤掌握与教材有关的文学常识;⑥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解释和用法;⑦掌握常用应用文书和职业岗位专业文书的格式和写作要求。
能力①口语交际能力听话能力——养成尊重他人发言的好习惯,能耐心地倾听他人的发言;在听一般语速(每分钟200个字左右)的发言、交谈、广播、报告时,能准确理解、辨析和筛选信息,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概括与评价,符合职业语境的交际要求。
说话能力——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字音清晰、语调得当、意思明白。
能根据具体场合和要求,即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做到态度大方、用语得体、表达清楚、言之有物,切合职业语境的表达需要,达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
②阅读能力——能比较熟练地品读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并能比较熟练地解读应用文;能阅读浅显的文言文。
能根据职业岗位的特点与需求选择阅读内容,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有一定阅读速度;能概括中心,理清思路,复述要点,提取信息,品味语言,获取感受,具有一定的欣赏能力、审美能力和评析水平。
③写作能力——基本掌握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比较熟练地写作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并具有常用应用文书和职业岗位专业文书的写作能力。
所写的文章(含文书),能做到格式正确、语句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中心明确。
书写端正,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具有一定的写作速度。
掌握文章(含文书)修改的方法,养成修改文章(含文书)的习惯。
(2)过程与方法①重视学习过程,懂得语文学习须经历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反复训练的过程。
②了解自身的学习优势和不足,关注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与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
③积极参与师生教学互动、重视课堂内外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增加语言实践,不断总结经验,探求切实有效的学习方法。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版)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一一个根本任务:立德树人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
二普教职教,两端衔接既有高中阶段教育的共同基础,又体现职业教育特点;既衔接九年义务教育,又沟通高职教育。
三课程结构,三大模块基础模块,职业模块,扩展模块四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方面文化传承与参与、审美发现与鉴赏、语言理解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五语文课程,八大目标1.语言认知与积累2.语言表达与交流3.发展思维能力4.提升思维品质5.审美发现与体验6.审美鉴赏与评价7.传承中华优秀文化8.关注、参与当代文化六课程实施,五个要点1教学要求2学业水平评价3教材编写要求4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5对地方与学校实施本课程的要求七课程的特色与亮点1立足祖国语言特点,突出语用学习语文课程是学习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2以专题组织课程内容,同时兼顾字词句篇三大模块课程内容,分为十五个专题,同时兼顾字、词、句、段、篇3弘扬“三大”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文化人4坚持“五育”并举,加强劳动精神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5课程评价,增设学业质量标准水平1学生在完成本课程学习后应该达到的合格要求,是毕业合格性考试的命题依据水平2参加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学生应该达到的要求,是高职院校分类考试的命题依据6提高信息素养,努力实现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优化语文学习环境,不断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下的语文教学新模式7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彰显职教特色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联系,突出语文实践;注重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融通与配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自然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教育、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中职语文课程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与任务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也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文课程是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学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育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对学生专业学习、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阅读与欣赏、表达与交流和语文综合实践等学习活动,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人文素养,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二、课程目标与核心素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生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文阅读能力;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能够重视语言的积累和感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语文核心素养方面获得持续发展。
语言理解与运用是指在读写听说的言语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言语经验,在具体的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通过语文学习,获得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等能力的发展,以及有关思维品质的提升。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运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丰富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分析、比较、归纳和概括基本的语言现象,不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