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论文385289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科学文化哲学一方面是以作为文化的整个科学为研究对象,即“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是人们对科学文化进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思;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篇一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纲领【内容提要】科学文化哲学一方面是以作为文化的整个科学为研究对象,即“关于科学文化的哲学”,是人们对科学文化进行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的哲学反思;另一方面是从文化哲学的视角来反思科学,借鉴文化哲学研究的视角、方法等来研究科学。
科学文化哲学的研究纲领主要包括三条原则:倡导科学和技术是人的事业,充分借鉴和吸收各种哲学资源,提倡综合创新的方法。
科学文化哲学将成为整合科学的历史研究、科学的知识社会学研究、科学的哲学研究以及科学的文化研究的一门重要学科。
【关键词】文化哲学/科学哲学/科学文化哲学巴伯在其名著《科学与社会秩序》的导言中指出,“我们需要一种对科学的系统理解,我们需要一种把科学本质的这种多样性与其内在的整合性和统一性联系起来的方法,科学并不是要素与活动的杂乱无章的组合,而是一个具有凝聚性的结构,其各部分在功能上有互相存在的关系。
简言之,我们需要对科学本身有一个更科学的理解。
获得这种对科学的系统理解的一种方式,一种显而易见的但有点被忽视的方式,就是首先从根本上把科学看作是一种社会活动,看作是发生在人类社会中的一系列行为”。
[1]对科学本身或科学本质的认识正在越来越深化。
科学真是一个万花筒,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去透视科学,就会有不同的定义和诠释。
例如:科学作为人类精神的成果,表现为知识体系;科学作为人类创造知识的活动,表现为科学活动;科学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表现为社会建制;科学作为一种实践,在现代表现为第一生产力;科学作为一种方法,表现为科学方法;科学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文化现象,表现为科学文化实践[2]和科学文化;科学作为一种人与自然的对话,表现为科学对话,等等。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doc
通信改变世界科学技术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改变世界的最有效工具,与过去崇拜的未知力量不同,它不但真实,还有着严密的数学逻辑。
然而,正是由于它的强大功能,一些人类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事物也变得不那么坚不可摧,人与自然,人与宇宙等等概念已经将人摆上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这固然是人类的骄傲。
但不幸的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科学技术的强力干预下,人类社会一日千里,却也埋下了深深的危机—足以断绝人类前途的重大危机。
为了使科学技术带来的成果更加稳定而消除它们的负面影响,唯有正面面对,详细讨论并研究对策。
科学技术哲学便应运而生。
它以科学技术为研究对象,在哲学的层面探讨和回答一些基本的问题,为人类社会安全稳定的快速发展拟订航程,指明方向。
下面就让我么载一个特定的时空即信息化时代的全球背景下讨论一种为人类带来了天翻地覆变化的科学技术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思想源于交流,通信改变世界。
当蒸汽机首先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时,没有人认识到这种新发明是发生全面历史性变革的一部分,这个变革现在被称之为“工业革命”。
然而,本世纪中叶以来,以计算机和通讯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所引起的新的变革,人们不仅没有什么怀疑,而且认定它将比蒸汽机对人类的影响更加广泛和深远,这种变革被称之为“信息革命”或“信息技术革命”。
事实上,信息革命对社会的巨大影响在很多方面已经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信息通信技术作为交流、联系、沟通、协调的手段,已经成为加速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发展的技术基础近30年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计算机和网络”。
计算机和网络像一个魔力大师,迅速将世界带入了过去不可想象的、几乎是梦幻的社会。
世界某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几秒钟就可以传遍全球。
在决策和行动上,管理者开始以“秒”来计划,形象地说“以光的速度行事”。
不但规划和行事的时间单位在发生变化,而且同一时间单位里,信息交流总量急剧膨胀,随之带来的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的发展规模也在急剧扩张。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当代对科学的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即捍卫科学的辩护,质疑科学的批判,以及省视科学的审度。
以下是精心的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学的哲学反思:从辩护到审度的转换[摘要]当代对科学的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即捍卫科学的辩护,质疑科学的批判,以及省视科学的审度。
为科学辩护与批判科学的倾向往往在激烈较量中趋向极端,这种畸形的局面终于导致向所谓审度立场的转换。
审度为全面、深入地认识科学提供了一条恰当路径;尤其对那些易于在两极间摇摆、迫切需要真正树立科学精神的国人,这种清醒的科学反思是当下极为合适的选择。
?[] B81 [] A [] 0257-2826(xx)02-0005-08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人们与科学技术之间,已经形成须臾不可离的亲密关系。
然而,究竟怎样看待科学和技术,并无太多的共识。
哲学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充满了误解和斗争,不仅如迦达默尔所说:“直到 __和谢林去世的整整两个世纪中,哲学实际上是在对科学的自卫中被建构起来的”;[1](P5)而且在他们之后的近两个世纪,关于科学的攻防也一刻未曾停息。
怎样看待科学,或者说“关于科学的哲学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
第一种取向是对科学进行辩护。
这是科学哲学对科学反思的一个基本态势,也是传统的主流观点。
何谓辩护?就是试图说明为什么科学是合理的,为什么科学知识有精确性、可预见性等优点。
举例来说,发射神州飞船,事先就能预计到飞船什么时候进入什么轨道,这是只有科学知识才能给与的。
科学之所以具有合理性,正是科学哲学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社会上会有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对待科学和科学主义,对那些批判科学、指责科学、怀疑科学的观点,这种辩护的取向将义无反顾地与之斗争,会挺身而出捍卫科学,对它们进行驳斥。
第二种取向是对科学进行批判。
几百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日益显示其重要和伟大。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科学技术哲学方面的研究是人类对科学技术不断探究的表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科学技术哲学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一、前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逐渐获得了解放与自由。
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放了人类繁重的体力劳动力,而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技术革命促使人类由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的过渡,使之获得了更大的解放,可以说科学技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现代科技使人类的生产方式由传统向现代化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同时对传统的伦理观念发出了挑战,因此激化了人类的自由意志与必然性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多的现代科技伦理问题开始出现,等待着人类去思考解决。
因此,人们要认识到现代科学技术的伦理价值,并对其进行重新审视,对其正、负两面所带来的效应进行合理分析、评价。
二、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科学技术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早在20世纪20年代,西方科学哲学已经在中国有了介绍,具有深远影响“科玄论战”就是在那时候进行展开的,但是自那之后,科学技术哲学的发展便毫无起色,而直到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之后,自然辩证法开始走上发展之路,并且不断取得了成果,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后来自然辩证法正式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其归为国家哲学二级学科,并对其建设与研究投入了极大的支持。
科学技术哲学在之后的发展中经历了几个比较大的阶段,在80年代科学技术哲学在研究重点上侧重于自然观科学中的哲学问题与涉及到科技与社会,领域的科学方法论,当时间推进到90年代,科学技术哲学在原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升华,并吸取了国外的科学技术学与技术哲学知识,以此为基础衍生出了信息哲学、生态哲学、系统哲学、女性哲学等多方面的哲学知识,为我国的科技哲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而在进入21世纪开始,科学技术哲学在原有领域的研究取了较多的优秀成果,也正是科学哲学的巨大包容能力,使其逐渐形成了赋予中国特色的学术风范。
三、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的问题与方向近几年间,我国在科学哲学研究方面,译介了西方研究的成果,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2)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2)科学技术哲学论文篇二再议科学与哲学摘要:科学与哲学之争历来已久,对于二者之关系,牟宗三先生分别从中西方哲学家思想中去找寻。
通过辨析,他将哲学与科学做了较为明确的区分,指出了自近现代以来,人们对哲学概念的错误理解。
同时,也进一步阐释了哲学对科学所产生的引导意义,开启了当代哲学发展的新方向。
关键词:心思哲学科学一、“哲学底科学之误”1.科学的兴盛与哲学的萎靡用“底”这个助词来表示所属,已是一些哲学家的所爱。
“哲学底科学”,即哲学是依附于科学而诞生、发展的。
这种观点对于我们学习哲学的人来说,真乃大谬。
他们真不知哲学。
那么,何为哲学?哲学与科学又有何关系?此间,又回到何为哲学该问题上来。
牟宗三认为:“科学是为人之学,哲学是为己之学。
己以外即为物,我以外之人也是物。
科学在忘己而取物。
”此处,他虽没有很具体、明确的给哲学下定义。
然而,却以比较的方式,将哲学与科学做了细致、明白的划分。
这种区分就表现在“内外的划分与物我的合离”。
然而,从另一角度来看,科学多是与思(意识)有关,哲学则和“心”同在。
依科学而言,对象是思维运行的前提条件,对象不现,思维便无法运行,目的就不可能达到,科学的意义也荡然无存。
但是,从实际生活中来看,思,无不是无时无刻都在运动的。
毕竟,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们交往最密切的仍是无限量的物(外)或对象。
因次,在急需物欲的社会之中,一些人“预言”哲学将会消失。
然而,就事实来看,哲学并不因科学的繁华、压制而退出历史舞台。
2.现当代的“玄学”此处所言之“玄学”并非魏晋时期的玄学,而特指科学之后之对象之学。
言科学之后,是指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推论出在目前已发现的最新之物(对象)之背后必然还“有”(隐藏)着一个“对象”。
只是该“对象”在目前之科学的能力下尚不可破解。
因此,将其悬起而称之为“玄”。
也即是该“对象”还看不见,摸不着。
———“存而不实有,内而不外现。
”比如:在物理学中,已能通过数学方法推出“超旋”的表达公式。
有关科技与哲学的论文-科技哲学论文1500字
有关科技与哲学的论文|科技哲学论文1500字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科技与社会作为科学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致公认的。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有关科技与哲学的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关科技与哲学的论文篇一科技与社会发展的哲学关系研究【摘要】自然辩证法也称科学技术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活动的基本方法、科学技术及其发展中的哲学问题、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等容。
而其中的科技与社会则是最能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特色的部分,是科学观的重要组成。
科技进步推动社会发展,社会发展制约科学技术,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关键词】科技社会发展哲学关系科技与社会作为科学技术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致公认的。
科技与社会之间有很多的相互作用,也是众所周知的。
那么,科技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归根结底是有哲学性质的,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初步研究该问题。
一、二者都是科学观的主要组成关于自然科学观,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知识来源于社会实践,科学的概念、定律、原理是客观规律在人的头脑中的正确反映,科学的认识随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科学发展的动力在于社会实践的需要。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研究自然界的辩证法一定要以立足于客观经验基础之上的自然科学为中介,其核心概念是“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随着后续各种研究的开展,以自然辩证法为宗旨的自然科学观研究成为此领域的一个重要容。
在《自然辩证法百科全书》中“自然科学辩证法”是与“自然界辩证法”、“自然研究的辩证法”、“自然科学各部门的辩证法”、“技术辩证法”相并列的五大主要容。
它主要是关于“自然科学作为社会现象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研究”。
二、二者的相互关系科学技术作为人类的一类社会活动,和其他类型的社会活动,如经济活动、政治活动、军事活动、教育活动、思想活动之间,无不存在着互动关系。
作为社会学概念之一的互动,其含义是各种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的作用和关系。
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
科学技术哲学小论文科学技术哲学属于哲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主要研究自然界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活动的根本方法、科学技术及其开展中的哲学问题。
下面是为大家的关于科学技术哲学的小论文,欢送大家的阅读。
【摘要】科技进步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要和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更好地理解科技进步与社会问题的关系,遵循科技进步的真理和价值原那么,保证科技进步持续为人类造福。
【关键词】科技进步社会问题真理原那么在人类社会开展的过程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并且总是有人将问题归结于科技进步引发的结果。
从哲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科技进步为真理原那么与价值原那么相互作用的结果,受到人类所做出的选择的影响。
因此,想要使科技进步持续为人类造福,还要确保做出有利于社会开展的选择。
哲学视野下的科技进步在人类社会开展的过程中,始终以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为开展进步的动力。
任何科学活动的开展,都包含了人类遵循的真理原那么和价值原那么,任何科技进步的结果都于真理原那么与价值原那么的相互作用。
但是,遵循真理原那么,需要完全按照客观规律进行世界认知和改造,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克服人类内在欲望,坚持服从真理。
遵循价值原那么,那么需要按照人的需求进行世界认知和改造,以满足人的开展需求。
正因为如此,两个原那么会存在一定冲突,前者促使人类更关注事物本身的正确性,后者促使人类更关注事物的有用性。
一方面,人类在开展各种科技活动时,都始终强调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要求研究结果“真实”。
但是与此同时,人们还要求科研结果“有效”。
提出“有效”的要求,实际上就是要求科研以满足人类各种需要为前提,否那么科学研究就缺少了意义。
正因为如此,人类才不是为了科学进步而开展科学活动,而是为了推动社会开展进步而开展科学活动,最终的目的在于使人类更好的生存、开展。
另一方面,任何科技活动的开展,都是动态的开展过程,所以期间必将出现真理原那么为主导或价值原那么为主导的情况。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2)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2)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篇二对技术化科学的哲学思考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一般的科学哲学经历了从逻辑经验主义到后实证主义的转向,并拓展至以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及新技术社会学为代表的建构论的“科学研究”(science studies)和“技术研究”(technology studies)。
但在基础主义(fundamentalism)看来,它们对于科学知识的本质、科学活动的目标以及科学家的行为的解释充斥着对理性的解构和真理的消解,具有明显的相对主义意味,并在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科学大战”中对此做出了强烈的反弹。
实际上,在科学大战前后,科学哲学等领域已经透过对真实的科学实践的关照进行了自我调整。
其主轴是超越“ 理论优位”(theory-dominance)的研究传统,强调回到培根,回归科学作为实验科学和实验室科学的本义,凸显科学与技术在物质性层面的整合。
由此出现了以实验哲学为代表的新经验主义(new empiricism)。
(劳斯,2004,第9-12页)同时,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ANT)的异质性概念——技术化科学(technoscience)的提出,使科学研究与技术研究开始融合为科学与技术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近十多年来,在此基础上相继出现了两次重要的整合性转向:首先是SSK的实验室研究与实验哲学整合,将研究视角从作为知识的科学(science-as-knowledge)转向作为实践的科学(science-as-practice)(皮克林编著,2006年,中文版序言第2页),走向凸显科学的技术与社会文化实践的“后SSK”;其次是基于现象学的技术哲学(如工具实在论)与后SSK等科学与技术研究整合,进一步走出理论偏向(theory-biased),关注物质性(materiality)对于我们在世活动的深刻影响,开启了对“技术化科学”(technoscience)的研究。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哲学从古希腊发源开始,始终没有哪位哲学家能对哲学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这其实反映出了哲学的一个特征,即,哲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科学技术哲学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科学技术哲学论文篇一探析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从古希腊发源开始,始终没有哪位哲学家能对哲学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这其实反映出了哲学的一个特征,即,哲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
因而每个时代都有伟大的哲学家,即使他们是思想能影响整整几个时代,但他们也只能是自己那个时代伟大的哲学家。
科学也一样,没有哪位科学家得出了可以令整个科学界都信服的结论。
现在对哲学和科学关系的研究却又很多,也有很多不同的观点,如:“改造论”,这种观点认为,科学之所以能够取得辉煌成就,应该归功与科学方法的使用,因此,只有用实证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造传统的哲学,使其如同科学一样具有“实证性”,哲学才有可能进步和发展;“并行论”,这种观点认为:哲学与科学作为两种不同的知识类型,有各自独特的问题领域,二者并不相悖。
哲学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科学研究对象世界的内部关系;以及“对话论”,这种观点主张“哲学既不是凌驾于全部科学之上的科学的科学,也不是作为全部知识基础的第一原因,而只是与科学、宗教、艺术等各种文化形式平起平坐的一种文化形式。
”我个人认为在不明了哲学和科学是什么的情况下,似乎更应该从他们历史发展的角度对其关系进行梳理。
一、科学源于哲学哲学起源于古希腊,相信这是人尽皆知的事实。
“早起的古希腊哲学家,同时也是自然科学家。
”他们对于世界本质的哲学追问总是与其关于“终极实在”的科学假设交织在一起,由此,自然哲学成为了哲学与科学的共同载体。
柏拉图也曾经说过,“在古希腊人看来,哲学科学一而二,二而一,初无区别。
”在反思自然哲学的同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开始寻求哲学概念的确定性。
“在苏格拉底以后的文献中,特别是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学派中,哲学一词得到了明确的意义,而这个哲学指的恰恰就是德语中Wissenschafe(即科学,多指自然科学)一词。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当代对科学的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即捍卫科学的辩护,质疑科学的批判,以及省视科学的审度。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科学技术哲学论文范文篇一科学的哲学反思:从辩护到审度的转换[摘要]当代对科学的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即捍卫科学的辩护,质疑科学的批判,以及省视科学的审度。
为科学辩护与批判科学的倾向往往在激烈较量中趋向极端,这种畸形的局面终于导致向所谓审度立场的转换。
审度为全面、深入地认识科学提供了一条恰当路径;尤其对那些易于在两极间摇摆、迫切需要真正树立科学精神的国人,这种清醒的科学反思是当下极为合适的选择。
?[中图分类号] B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7-2826(2010)02-0005-08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人们与科学技术之间,已经形成须臾不可离的亲密关系。
然而,究竟怎样看待科学和技术,并无太多的共识。
哲学界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之间充满了误解和斗争,不仅如迦达默尔所说:“直到黑格尔和谢林去世的整整两个世纪中,哲学实际上是在对科学的自卫中被建构起来的”;[1](P5)而且在他们之后的近两个世纪,关于科学的攻防也一刻未曾停息。
怎样看待科学,或者说“关于科学的哲学反思”,主要有三种取向。
第一种取向是对科学进行辩护。
这是科学哲学对科学反思的一个基本态势,也是传统的主流观点。
何谓辩护?就是试图说明为什么科学是合理的,为什么科学知识有精确性、可预见性等优点。
举例来说,发射神州飞船,事先就能预计到飞船什么时候进入什么轨道,这是只有科学知识才能给与的。
科学之所以具有合理性,正是科学哲学要解决的问题。
当然,社会上会有不同的声音和意见对待科学和科学主义,对那些批判科学、指责科学、怀疑科学的观点,这种辩护的取向将义无反顾地与之斗争,会挺身而出捍卫科学,对它们进行驳斥。
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论文(2)
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论文(2)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论文篇二简述哲学与宗教、科学的关系摘要:我们认为最初的哲学、宗教和科学是一个统一体,随着哲学、科学和宗教的分支,虽然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方向,但是哲学、科学和宗教在发展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关键词:哲学科学宗教中图分类号:N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2-0000-01关于哲学的产生和起源东西方的哲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西方哲学家很早就形成了哲学起源于惊异和惊讶的看法,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认为,哲学最初是产生于人类的一种惊异或好奇心,哲学也是一个不断追思存在的过程,就人的视域而言,对存在的追问涉及“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应当成为什么”等问题,探讨存在本身,世界本源,世界对人的意义等等。
而中国古代哲学家则更多的从忧患的角度来把握和认识世界,《易经》作为中国最早的哲学经典之一,主要被理解为忧患意识的产物,“忧患”相对于“惊异”来说,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对现实、对人生的关切,以“忧患”为哲学之源,主要从人类现实的需要、现实的关切这个角度来探讨哲学的起源,尽管东西方的看法有所不同,但是哲学它不是个别的思辨的产物,它源于人的现实存在的过程,根源于社会的现实的需要,对现实的理解。
可以说哲学是人类源于对自然、科学和人自身的困惑,哲学是关于自然、科学、人自身的思考。
宗教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它伴着人类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在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的极度低下,生活的极端困苦,大自然变化莫测使人类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为了生存,人类把一切力量用来对付自然天灾、疾病、部落之间的争夺,面对各种困境,人类陷入一个又一个难自救的苦恼中,迷惑中,人类未能认识自我的能动作用,而将自己看成了被自然奴役的对象。
因而人在思想上从来没想到运用人为的努力去克服困难。
“既然不尽人力,一旦遇到祸福就自然要把其因推到人类范围以内”。
[1]于是,这种寻索答案的最初形式,便以宗教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在当时的原始社会,人类从无宗教到形成宗教是人类的一个进步,它是人类思维能力向前发展,人类与动物界分离的一个重要标志。
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论文
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论文科学、哲学与宗教概念是随着人类生存的扩展而一同扩展的。
从人类历史的纵向看,三者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历史上科学、哲学、宗教相互作用引起此消彼长......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科学技术哲学的关系论文篇一浅论科学、哲学与宗教的关系论文关键词: 科学哲学宗教共生互动论文摘要:科学、哲学与宗教概念是随着人类生存的扩展而一同扩展的。
从人类历史的纵向看,三者几乎是同时产生的,历史上科学、哲学、宗教相互作用引起此消彼长,现代社会里科学的机端发达使宗教只能成为一种炸主流的意识形态,然而科学的发达使现代人更无法抛开宗教的精神安慰,也更需要哲学的“思”。
科学、哲学与宗教是伴随人类始终的,三者自产生之日起就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在人类文明的森林里放葵共处、彼此互动。
科学、哲学与宗教是人类精神文明中最古老的三大组成部分,在古代,科学、哲学与宗教是混纯一体的,科学被包容在作为知识总汇的哲学之中,哲学也曾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是宗教的蟀女,科学、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也就无从谈起。
到了近代,首先是科学呈现出独立分化的特点,继而宗教也渐失其统治地位,然而在这个时期,人们为独立分化的成就所鼓舞,鲜有人去思考三者之间关系。
在当代,科学、哲学与宗教在分化的基础上又呈现出新的整合趋势,许多问题,包括社会问题和各自领域的专业问题,单纯依靠三者之一是很难解决的。
由此,科学、哲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科学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思考,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
一、什么是科学?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宗教?要对科学、哲学与宗教概念作准确的界说是很困难的。
就哲学和宗教的概念而言,什么是哲学,什么是宗教一直是各自领域争论的热点。
我国传统的教科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对哲学的定义是:人们对整个世界(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根本观点的体系,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科学技术哲学论文题目
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科学技术哲学论文题目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科学与哲学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对两者关系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的相关资料,欢迎阅读!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论文篇一摘要: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认为科学与哲学有着紧密的联系,科学的进步和发展对哲学的不断丰富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哲学的发展也制约和影响着科学的发展,两者具有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科学与哲学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对两者关系的探索也从未停止过。
关键词:科学;哲学;辩证;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与哲学呈现出分离的发展状态:哲学家认为具体的科学家总是被限制在某项具体的技术研究范围内,研究总是限于很小的领域内,而哲学则是统筹整个世界;而具体的科学家则认为哲学家无所事事,一直局限于某种空想的理论当中,对现实社会的发展没有太多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而具体的某一项科学技术则能够直接的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这两种思想对于科学家和哲学家无疑都是有害无益的,他们没有真正的把握科学与哲学的内在关系是密不可分的,这对科学与哲学自身的发展有着不利的影响。
一、哲学与科学分别什么1、哲学是什么“哲学”一词,源自古希腊,“philosophia”,是“爱智慧”的意思,最早使用这一词语的是毕达哥拉斯。
哲学即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西方的哲学最早始于古希腊时期的自然哲学,判断依据是其区别于迷信,并且以理性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
后来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以及亚里士多德等进一步奠定了哲学的基础,他们提出了形而上学、知识论和伦理学问题,一直沿用至今。
“哲”在我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哲”或“哲人”是指善于思辨以及学问精深者。
【完整版毕业论文】科学技术哲学论文-中国自主技术创新问题及出路
2014 年秋季学期研究生课程中间考核(读书报告、研究报告)考核科目: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所在院(系):航天学院学生所在学科:姓名:学号:学生类别:第 1 页(共页)我国自主技术创新问题及出路摘要:自主技术创新是自主创新的一部分,决定着国家的综合国力。
目前我国的自主技术创新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但是我国的自主技术创新仍然存在能力不够足、缺乏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人才培养弊端等亟待解决问题。
要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 就必须要从自主技术创新的制度、人才的培养以及与国际的合作等方面寻找出路。
关键词:自主;技术创新;问题;出路1 我国的自主技术创新问题1.1 对自主技术创新含义理解自主技术创新是指在技术发明方面,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造出世上没有过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或新产品。
自主技术创新是相对于技术引进、模仿,并且不同于科学创新。
在创新的含义方面,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其中原始创新简单地说就是发明创造,创造出从来没有的东西;集成创新是通过某种途径整合国内外或相关领域已有的技术进行有机结合,从而产生新的技术、方法、工艺或产品;引进吸收再创新就是在引进别人技术的基础上,经过消化吸收并创造出新的技术、方式或产品。
1.2 我国在自主技术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论文、专利和科技创新成果是自主技术创新的直接体现。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的科技论文不仅在数量上明显增长,在国际的影响力方面也出现了跃升。
据统计,在国际方面,从1999年至2009年8月,我国科技人员论文共被引用340万次,排在世界第9位。
另外,我国在国际专利的申请和保护方面实现了从无到有,并且在数量上近年来呈大幅度增加的走势。
中国创造能力、发展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得到了迅速地提高。
近些年来,在党的自主创新战略的推动下,我国在技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神舟飞船”、“探月工程”、“天河一号”以及“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出现令世人瞩目,同时,天宫一号、入海“蛟龙”、青藏铁路、中国航母和人类基因组等一个又一个重大技术成就的实现也充分展示了我国在自主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强大实力。
科技哲学史论文
科技哲学史论文哲学就是哲学史吗?很多哲学家对这一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哲学不是科学史,不是科技进步的结果......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科技哲学史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科技哲学史论文篇一哲学就是哲学史吗?【摘要】哲学就是哲学史吗?很多哲学家对这一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哲学不是科学史,不是科技进步的结果;哲学也不是知识史,不是各种知识的堆积;哲学也不是问题史,不是永恒无解的难题。
自古以来,众多哲学家们对与哲学问题思考的思路是纵横交错的。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环境和背景,人们思考问题的方式和思路不同,因此造就了不同的哲学家。
【关键词】哲学;哲学史一、哲学究竟是什么?“‘哲学是什么?’这是一个十分复杂和广阔的问题,不同的哲学家对之有不同的看法。
更有甚者,有些看法似乎是截然相反、相互冲突的。
因此企图给‘哲学是什么’这样的开阔问题一个大家公认的确切答案或明确定义是很不明智的,是很危险的,因为这样的做法几乎是不可能的。
”[1]绝大多数人不知道哲学是什么。
根据海德格尔的理解,哲学孕育了其他种种学科,是人类文明存在的最基本的方式。
而卡西尔也曾说过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这看来是众所公认的。
在各种不同哲学流派之间的一切争论中,这个目标始终未被改变和动摇过,它已被证明是阿基米德点,是一切思潮的牢固而不可动摇的中心。
哲学探讨的首要目标乃是认识自我。
人是思想的存在,人要能够成为真正思想自由的人,他就必须要进行哲学的思考。
亚里士多德指出,哲学为唯一自由的学术探索。
哲学思考的焦点就应该是人本身。
哲学源于生活,生活是哲学的源泉。
在希腊哲学中,哲学就是爱智慧。
其实智慧就是一条道路,所以哲学也是一条道理,是一条既在我们面前无穷地绵延,也在我们身后不尽的伸展的道路。
我们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必定要行进在这条道路上。
因此,希腊词语中哲学是一条我们行进于其上的道路。
学习哲学就是了解哲学史上的哲学家在探索和讨论些什么样的哲学问题。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科学技术哲学论文选题
科学技术哲学论文科学技术哲学论文选题科学技术哲学论文模版篇一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迅速转化,为全球社会化大生产和大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使世界各国为抢占科技、产业和经济的制高点,既进行着全方位的剧烈竞争,又进行着全方位的合作,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国家,纷纷以科学技术为手段,进行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调整,经济制度的大变革和经济增长方式的大转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将取代工业经济而登上全球经济形态的宝座。
政治全球化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必然要求并带来政治全球化,要求政治上的合作和联合,要求建立更公正、更具同情心、更合理的世界新秩序,以确保越来越多的人受益,越来越少的人受害;要求确保和平和可持续发展是全球议程的首要目标和主题。
当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为满足这种要求提供了可能。
现在,东西方冷战结束,南南合作、南北对话、大国间结成战略伙伴关系、政治上的握手、全球论坛的创造等等,就是政治全球化的证明。
文化全球化文化是凝结在人类劳动产品上的物质创造和精神创造的总和,包括哲学信仰、价值取向、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制度礼仪等。
当代科学技术及成果本身就是全人类共同创造的一种高级文化。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以及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普及、虚拟组织的出现等,促进了全球性交往,从而使各国、各民族的文化在全球性交往中碰撞、磨合,取长补短、相互包容,从而形成全球性文化。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的全球化,而全球化的趋势也加快了当代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
全球化下的当代科学技术哲学观全球化下的科技哲学是什么全球化下,科学技术发生了理论自然科学的多次革命、系统科学革命、新技术和高技术革命,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整体化,科学技术社会化、社会科学技术化,科学技术除了提供自然界纵向演化图景,还提供了横向的新的特征图景。
因此,当代科学技术哲学应该是人类为获得人化世界的科学图景和辩证发展而对现代科学技术整体化知识体系进行思维综合以及对现代科学技术的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在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价值论、发展论上作出的理性追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科学技术哲学中的工程技术摘要:本文从哲学、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关系角度出发,结合自身专业以及所在实验室的研究与实践,阐述和分析了科学技术中的工程技术环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举例说明了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转化关系,同时讨论了工程技术人材应该树立正确的工程观念。
关键字:哲学、科学、工程技术、工程观科学和哲学是人类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
科学是以世界的各种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或不同的问题为对象,哲学则以“整个世界”为对象;科学提供关于世界的不同领域或不同方面的“特殊规律”,哲学则提供关于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1] 。
因此,哲学理论思维较之科学理论思维来说在对世界的把握上就具有最高的概括性和最高的解释性。
在此意义上,哲学是科学之帅。
由于人类理论思维形成的过程首先是逻辑思维的形成过程,而古希腊时代的三位伟大哲人——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曾殚精竭虑地思考和追究过思维的逻辑问题,他们对概念和思维规则的探索和认识,使人类理论思维的能力逐步走向成熟。
在此意义上来说,哲学是科学之母。
因此,科技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都必然会受到一定的哲学世界观的指导和哲学思维特性的影响。
当然,科技工作者并非学了哲学才会思维,但学好了哲学,通晓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之后,有助于他更正确地思考、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作为一名飞行器设计专业的工科研究生,深刻理解科学与哲学之间的关系,对于自身拓展逻辑思维,加强综合分析能力来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所在的实验室所做的研究工作基本是以工程技术为主的,然而什么是工程技术?工程、技术、科学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区别和联系?在这里,我将结合自己的专业及实验室所涉及的航空航天相关研究工作进行探讨。
1.科学与技术科学与技术是有区别的,科学是指理论化了的知识体系,旨在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实践之产物,是社会意识形式之一。
技术则是指关于制造某项产品、应用某项工艺或提供某项服务的系统知识。
科学主要表现为知识形态,技术则具有物化形态。
科学提供物化的可能,技术提供物化的现实。
科学上的突破叫发现,技术上的创新叫发明。
科学是创造知识的研究,技术是综合利用知识于需要的研究。
对科学的评价主要视其创造性、真理性,对技术的评价则首先看是否可行,能否带来经济效益。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在现代,一方面表现为密不可分,几乎被看作是同一范畴;另一方面二者的任务、目的和实现过程不同,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又相对独立地发展,二者是辩证统一的整体。
科学的任务是通过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揭示自然的本质和内在规律,目的在于认识自然。
技术的任务是通过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满足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实际需要,目的在于改造自然。
科学是技术发展的理论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手段。
技术发明需要科学理论支撑,科学发现是技术发明的理论基础;科学提出发展的可能,技术变“可能”为“现实”;技术发明推动科学进步,科学的成就推动技术进步。
现代科学与技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转化,其内在的统一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大科学”的一个基本特征。
2.工程技术1948年钱学森发表了“工程与工程科学”的论文,提出了工程科学的概念,论述了工程科学的思想。
工程科学的学科特征具有系统科学的特征、复杂性科学的特征、交叉科学的特征及综合科学的特征。
工程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实践活动就是创造能够满足人类所需要的新存在物,工程活动作为一项具有科学内涵和技术内容的人类活动,不同于一般的人类满足生活需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工程技术是工程活动中所运用的技术或者为工程活动服务的技术,是具体地研究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如何转化为生产力的原则和方法,是工程和技术的统一体。
工程与技术同属于改造世界的实践范畴,二者既相互联系由相互区别。
工程一般强调的是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尤指有较大规模且有复杂的组织系统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而技术虽然也指技术活动,但对技术活动的规模没有要求,而且往往强调的是技术活动中的手段和方法。
任何一项工程都包含了若干数量的技术活动。
技术与工程不可分离,没有不依托于工程的技术,也没有不运用技术的工程。
技术是工程的支撑与基础,工程是技术的载体和应用。
工程的发展大大扩展了技术的使用范围,推动了技术的革新和进步。
可以说,科学活动的核心是科学发现,技术活动的核心是技术发明,而工程活动的核心则是工程建造[2]。
讨论到这里,形成了“哲学—科学—技术—工程—生产力”的一条知识链,哲学指导及影响科学,科学推动技术的发展,技术的实践转化为工程,最终工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反过来生产力的需求推动工程和技术的发展,从而促进科学的进步,科学反作用于哲学,影响人们的哲学观和哲学逻辑思维,于是各个单元有机统一,形成了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良性循环。
其中,“科学、技术、工程”这三者相互联系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从科学理论到工程技术实践的飞跃,体现了科学理论经过技术理论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
3.科学与工程技术的转化从在大学阶段学习基础课程,到研究生阶段进行相关研究工作,这一路走来,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工程技术的概念以及科学与工程技术之间的转化关系。
简单来说,在大学时我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习基础科学,到了大三大四也开始接触一些技术科学,但是这些课程都比较理论化,与生产实践的关系一般较为间接;而到了研究生阶段,我所在的实验室的主要工作就是如何把我们所学的理论化的科学知识工程技术化,如何将其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力。
在这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在大学时我上过《自动控制原理》这门课程,这是一门基础性的、有关控制理论研究的学科。
控制理论从上世纪四十年代对火控系统的研究提出以来,在这几十年里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经典控制理论中,其思想精髓为:对于被控量的控制,采取反馈作用,得到误差信号,以达到期望水平[3]。
例如,自动温控系统,通过被控温度的反馈与指令值的差值,进入系统对被控量进行控制,使误差趋近于零。
为形象说明控制系统,下图给出一个控制系统的最简化模型:指令图 1 控制系统示意图我们实验室的特长就是如何利用控制理论的相关思想,去精确控制导弹的飞行,从而击中目标。
导弹的自动驾驶仪就是这样一种器件,它和上述的温控系统一样,只不过是利用控制思想去控制导弹的过载、速度以及姿态,使得导弹在空中保持稳定,进而准确地击毁目标。
首先,我们要进行理论设计,运用我们所学的相关基础科学知识,建立起一套理论的自动驾驶仪模型;随后要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验证,通过相关软件搭起自动驾驶仪仿真模型,结合弹体、气动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得出我们所期望的仿真结果;接下来进行模型的实物搭建,用电路板和各种电子器件搭建成与之具有相同功能的系统,然后安装到导弹系统中;最后进行导弹打靶试验,检验这套自动驾驶仪系统是否能够正常工作,达到我们之前的预期结果。
这样一来,从整个过程来看,我们就把相关的控制科学转化成为了工程技术实现,成为了生产力。
这充分体现了从科学到工程技术的质的飞跃。
4.树立正确的工程观作为一名将来从事航空航天领域工程技术人员的在读研究生,我所要学习的不光是将大量且相互联系的基础科学转化成为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中的工程技术,最重要的是树立起一种工程思想和工程观念。
首先必须明确工程的辩证观。
工程活动是人造物的活动,它的辩证内容要比自然界的辩证法更丰富,因为它将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的辩证法、人的活动的辩证法、社会辩证法汇总到一起。
工程辩证法的特点是以人的活动的辩证法为主导,探讨人的活动的辩证法与自然界的辩证法、科学技术辩证法、社会辩证法之间的辩证关系的辩证法[4]。
在工程创新与工程活动过程中,人们会遇到各种不同领域的客观规律的相互作用,工程设计中,就存在如何辩证的处理不同规律之间的相互关系的问题,如何辩证处理不同规律之间围绕着一个或者多个工程目的的相互支持、相互限制、相互抵消、相互促进的有机联系,也是工程辩证法研究的重要内容。
此外,要有工程的系统观,就是要用系统的眼光去处理工程上的问题。
钱学森的现代工程科学观本质上是一个工程系统观:宏观谋划过程,总体设计与运筹过程,工程研制过程,工程整体性能扩展过程,研制全过程的质量、风险管理过程,研制成果的转化过程,工程运用与需求的再确定过程。
把工程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和组织管理,是钱学森的重要工程思想,按照这个思想,国家成立了导弹与火箭研制的总体设计部,成就了中国“两弹一星”工程的光辉与荣耀。
钱学森在总结经验时说:“这样复杂的总体协调任务不可能靠几个人来完成,因为它们不可能精通整个系统所涉及的全部专业知识,他们也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数量惊人的协调工作。
这就要求一种组织、一个集体代替先前的单个指挥者,对这种大规模的社会化劳动进行协调指挥。
”所以从系统工程的角度研究工程系统的组成、运行、创新、建构、管理,形成科学的工程系统观,是从事工程创新与工程建设的理论条件[4]。
最后,要有工程创新观。
工程是直接生产力,工程创新是创新活动的主战场。
各种类型的创新成果、知识成果的转化,归根结底都需要在工程活动中实现,并据此检验其有效性与可靠性。
工程创新的目标就是通过工程理念、工程决策、工程设计、施工技术和生产运行、控制管理等方面的创新,努力寻求和实现在一定边界条件下的集成和优化。
多数工程创新并不依赖于基础科学层面的原始创新,而是通过知识、技能的渐进性积累、综合集成、逐步改进和加以完善来实现;这类创新通过积累效应和集成效应同样可以产生重大的经济社会效果和历史性影响。
5.结束语在中国航空航天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作为一名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工作者,在以后的科研工作中,需要做的首先是要树立起正确的工程观念,处理好哲学、科学、工程技术之间的关系,让哲学来开阔自己的思维,扩展自己的视野,并以此为基础,正确、有效地指导自己在工程技术领域的工作,体现出工程技术的科学价值、社会价值以及哲学价值,为祖国的航空航天以及国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1] 王强.哲学与科技创新能力的关系[J].理论前沿,2003,(19).[2] 那日苏.科学技术哲学概论[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3] 宋建梅.自动控制原理[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2007.[4] 汪应洛,王宏波.工程科学与工程哲学[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09).营销部新员工实习报告员工姓名:递交报告日期:实习部门:实习日期:报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