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案例分析[1]

合集下载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案例分析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案例分析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案例分析一、项目名称: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二、项目背景:1、地理环境: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中相对独立且主题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园林,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遗址上,北接大雁塔北广场,东临戏曲大观园,具备得天独厚的历史价值、景观特色和宗教意义。

2、历史文化背景:园区占地52.9亩,其前身是曲江春晓园。

经重新进行艺术定位,借鉴传统北方、皇家园林和佛教寺院建筑风格,改造为佛文化主题遗址公园。

作为佛教文化主题园林,园区无所不在地向市民传达了“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氛围,达到明心见性“与天和谐,谓之天乐”的目的。

唐大慈恩寺是公元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即唐高宗)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在皇宫城南晋昌里的“净觉故珈蓝”旧址营建的新寺。

面积342亩,是现存寺院面积的7倍。

整个工程“穷班垂巧艺,尽衡霍良木”,寺院建成后,极为壮丽。

唐太宗赐新寺名为“大慈恩寺”。

当时的大慈恩寺是唐代规模最大的寺院,寺院新落成时,唐代高僧玄装受朝廷圣命,为首任上座主持,寺内的大雁塔是他亲自督造的,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

从建寺至今,大慈恩寺在战乱中屡次被毁,又屡次重建,唯有大雁塔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现存寺院只是当时的西塔院。

1988年日本船桥市与西安结为友好城市,并出资在原唐大慈恩寺遗址上修建了“春晓园”。

2007年为了丰富广大市民的日常休闲娱乐生活,在原春晓园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建,并更名为“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三、功能分区:整个园区可分为观景区及休闲区。

(一)景色分区:春晓园的景点根据有关传说和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句建造,以诗成景,韵味无穷。

包括雕塑区、古亭飞瀑、曲江春晓、白石滩、关石入口、舞马御杯、柳浪亭、鸟鸣涧、竹里馆等景点。

1、雕塑区:(1)高宗建寺雕塑以圆雕的形式表现了高宗建大慈恩寺的故事,在人物表现上,以高宗李治指挥建寺的场景构成。

(2)玄奘建塔雕塑表现了玄奘主持建塔的情景,玄奘亲自设计图样,与官员研究设计方案,右侧的工匠手捧图纸认真地聆听,左侧的小和尚手捧图纸仰望着层层建起的大雁塔,展望着美好的未来,右侧摆放的砖也隐含了玄奘搬砖的故事。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遗址公园,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

作为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唐大慈恩寺在唐代曾是一个极具影响力和规模宏大的寺庙,但在历史的变迁中逐渐荒废。

如今,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已成为了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和旅游景点。

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怎样才能将历史与现代相融合,展示出唐大慈恩寺的魅力与韵味呢?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要充分尊重历史,体现遗址的原貌。

在保护和修复遗址时,应尽量保留原有的建筑与景观,还原历史的原貌。

对于寺庙的建筑,可以采用仿古的建筑材料和工艺来进行修复,使其更加贴近历史的原貌。

在公园的设计中,可以遵循古代的园林规划理念,通过布局、景观、植被等方面的设计,还原当时寺庙的整体氛围和风貌。

这样一来,游客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唐代大慈恩寺的风采和辉煌。

在景观设计中还应注重文化内涵的展示和传承。

唐大慈恩寺是中国佛教的重要寺庙之一,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历史底蕴。

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可以通过雕塑、石碑、标识牌等方式来展示寺庙的历史故事、佛教文化、艺术品等,让游客在欣赏风景的也能了解到更多有关唐大慈恩寺的历史与文化。

可以设置一些文化体验的项目,比如举办一些佛教文化讲座、书法绘画活动等,让游客在感受景观的美丽的也能沉浸在佛教文化的氛围中。

景观设计还要考虑公园的功能和可持续发展。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不仅是一处历史文化遗址,还是一个重要的旅游景点和休闲娱乐场所。

在景观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便民设施,比如露天剧场、休息亭、咖啡厅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游览和休息体验。

景观设计还应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可以采用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合理规划植被、水系等景观要素,构建一个更加宜人的生态环境,以降低公园的能耗和环境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景观设计还应注重景观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包括园林艺术、建筑艺术、雕塑艺术等方面。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首先,设计应注重唐大慈恩寺遗址的保护和重现。

唐大慈恩寺是中国佛教史上的重要
遗址,其建筑、雕塑、壁画等多方面都展现出唐代佛教建筑的高水平和独特风格。

在公园
景观设计中,应提高对遗址保护和修复的意识,将唐大慈恩寺进行恢复、复原和重建,并
且要通过各种形式的陈列和展示,将佛教文化和建筑艺术的精华呈现给游客。

其次,设计应注重游客体验的提升。

公园景观设计不仅要考虑文化遗址的保护,同时
也要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美观、愉悦的体验环境。

设计上,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是
要体现唐代文化的氛围,营造古朴、肃穆、神秘的氛围,使游客能够感受到唐代佛教文化
的独特魅力;二是要设置多样化的景观设施,丰富游客的游玩体验,例如太极园、石籽营
救也、草皮广场、小社园等;三是要增加沙盘等互动设施,让游客了解唐代佛教文化的历
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最后,设计应注重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

公园景观设计应以生态景观、文化景观为主
要手段,提高城市公园的绿化率,促进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

可以在设计中,增加天然优
美景观、花园景观等,达到环保、节能、减排的目的。

此外,还应加强环保意识,保护自
然生态,保障海拔平衡,涵养生态种群的健康发展。

总的来说,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重现、游
客体验的提升以及自然生态环境的维护等多方面的考虑。

在设计中,应该寻找合适的平衡点,致力于保护文化遗址、丰富游客体验、提升自然环境质量,打造一处既具有文化内涵,又舒适美丽的综合公园。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1. 引言1.1 介绍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唐代古建筑遗址。

这座遗址公园保留了唐代大慈恩寺的遗址和部分建筑,包括大雄宝殿、大悲殿、三圣阁等,是中国重要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唐大慈恩寺建于唐贞观年间,是当时的皇家寺庙,也是佛教的中心之一。

它曾经庞大而辉煌,吸引了无数信徒和学者前来朝拜和学习。

在唐朝灭亡后,大慈恩寺逐渐衰落,直至被废弃。

如今,遗址公园的建设和保护工作得到了重视,使得这处古代建筑得以延续并向世人展示其历史文化价值。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不仅是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也是一处重要的文化景观。

通过景观设计的恰当运用,可以更好地展现其历史文化价值,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并为后人留下珍贵的文化遗产。

1.2 景观设计的重要性景观设计在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承载着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展示,更是连接游客与遗址的桥梁,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媒介。

通过精心设计的景观,可以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提升他们的游览体验。

景观设计还可以有效地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中,景观设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将唐大慈恩寺的历史文化传承下去,同时为游客提供一个舒适、优美、具有教育意义的游览环境。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必须审慎规划、细致雕琢,才能充分展现其独特魅力,吸引更多游客,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2. 正文2.1 历史文化的保护与体现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一处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遗址,景观设计在保护和体现其历史文化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景观设计应该尊重和保护慈恩寺的历史遗迹,如遗址、碑文等,不仅要保持其原貌,还要巧妙地融入现代设计元素,使之历史和现代相融合。

通过景观设计展示慈恩寺的历史文化,可以通过雕塑、景观石、园林等方式,将历史故事、传统文化融入景观设计,让游客在参观游览同时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摘要】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其景观设计体现了保护历史遗迹、展示文化特色的理念。

本文从遗址历史概述、景观设计理念、设计要素、设计效果以及公园管理与维护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通过对遗址的历史沿革进行概述,揭示了其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景观设计理念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设计要素包括建筑布局、植被配置等,展现了寺院的原貌和氛围;设计效果则是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历史的魅力;公园管理与维护是保证遗址长久保存和游客体验的保障。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不仅展示了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也为传承历史文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关键词】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历史概述、设计理念、设计要素、设计效果、管理与维护、结论。

1. 引言1.1 引言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遗产,其景观设计充分展现了古代建筑的魅力和历史风貌。

本文将从遗址历史概述、景观设计理念、景观设计要素、景观设计效果以及公园管理与维护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为读者提供一窥这一古代建筑遗址公园之美的机会。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视不断增加,而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正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通过对其历史悠久的起源和发展进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该遗址的价值所在,从而更好地欣赏和保护这一文化遗产。

通过挖掘景观设计背后的理念和要素,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设计师对于遗址保护和展示的用心之处,以及设计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通过观察景观设计的效果和公园管理与维护情况,我们可以更全面地认识到该遗址公园的价值,以及其对当地社会和文化的重要性。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旨在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文化遗产,更好地欣赏和保护古代建筑的魅力,以及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愿我们共同关注和呵护这一宝贵的历史遗产,让其光芒永存于世。

2. 正文2.1 遗址历史概述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地形特点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主要由山、水、林组成,具有自然优美的地形特点。

如何将这些自然元素与人文景观相结合,使其在景观设计中发挥更好的作用,是该公园景观设计的重点之一。

对于山体,可以针对其特点进行善加利用。

比如,在山体修建花园,不仅可以利用地势高差进行景观分层,还能使游览路线更加亲近自然,愉悦心情。

此外,还可以沿着山体设置石阶或登山步道,为游客提供一定的运动与体验。

关于水体,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

可以在游园路线上设置多个水景点,如泉池、流水、小桥流水人家等。

同时,配上文艺气息的亭子、园林建筑,打造出一个水乡园林的世界。

此外,水为旅游资源,应利用好水体潜力,打造出具有百年渔村风情的景点。

最后是林木,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林木面积比较大,这里的林木层次多、林分丰富、品种齐全。

因此,在设计公园时,应充分保护好现有的生态林木,挖掘出这里的文化历史内涵,同时根据游客需求与时代潮流来设计公园的层次、竞争力和特色。

文化历史在公园整体的景观设计中,寺庙文化应该是指导思想。

公园墙围面积相对较小,因此在设计时要充分体现静态空间特征。

可以在园区的中央设置一个空旷的广场,来作为寺庙遗址的核心区域。

然后,以该核心区域为圆心,向四周建设不同的景点,以体现寺庙历史遗址的多元化特征。

游客需求旅游景点的存在意义在于满足游客的需求,因此,设计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时要注重游客的需求。

通过游客特点分析,对游客的需求做出设计,才能使景区的竞争力有所提升。

在游客需求方面,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出一些思考:一是游客休息区的设计。

游客往往在游览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休息时间,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可以在关键景点设计一些休息区,如座椅、茶室等。

在设计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游客群体进行分区设计,保证游客能够得到合适的休息环境。

二是游客活动区的设计。

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不仅仅是“看”,更需要有互动性的体验。

因此,可以在公园中设置一些互动性的项目,如投壶、弹弓等。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处集历史遗址保护、文化传承和自然景观融合于一体的公园。

唐大慈恩寺是唐朝时期建筑规模最大和规格最高的寺庙,现已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而在现代,为了更好地向世人展示这一历史遗址,大慈恩寺遗址公园进行了景观设计,旨在让游客通过更加丰富的景观体验,更好地了解和感受这一古老寺庙的魅力。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景观设计理念和景观设计要点三个方面对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浅析。

一、历史背景唐大慈恩寺创建于唐太宗贞观元年(628年),原名报恩寺,至贞观三年(629年)改为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是唐代国家最高级佛教寺院之一,建筑规模宏大,占地面积广阔,曾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有“三秦第一寺”之称。

寺内设有重轨三重围层、密檐楼阁、精美的壁画、佛殿、舍利塔和倒塌的塔基等。

自宋代以来,大慈恩寺建筑逐渐衰退,寺庙殿宇亦受到战火的摧残,殆尽于明初。

如今,大慈恩寺仅留下了残垣断壁,却仍旧让人感受到它昔日的荣耀。

二、景观设计理念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理念主要包括对历史文化保护和传承、自然环境保护和营造、游客体验和教育意义等方面的考虑。

景观设计师通过保护和修复大慈恩寺遗址的残存建筑和文物,尊重历史,在保护遗址的更好地展示和传承古代建筑文化。

在自然环境方面,景观设计师在保持自然原生态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植被、水体等自然资源,打造一种既符合现代人审美要求,又能和大慈恩寺遗址相互辉映的自然环境。

景观设计还着重考虑了游客的观赏和体验需求,通过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设置合适的休息设施、加强游客教育宣传等手段,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引导他们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大慈恩寺的历史文化价值。

三、景观设计要点1. 保护与修复在保护和修复大慈恩寺遗址的过程中,景观设计要以尊重历史、恢复原貌为原则,对于残存的寺庙建筑、雕塑石刻以及壁画进行保护和修复,首先要确保它们的完整性和稳固性,从而更好地向游客展现大慈恩寺昔日的辉煌。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案例分析[1]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案例分析[1]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案例分析一、项目名称: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二、项目背景:1、地理环境: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中相对独立且主题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园林,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遗址上,北接大雁塔北广场,东临戏曲大观园,具备得天独厚的历史价值、景观特色和宗教意义。

2、历史文化背景:园区占地52.9亩,其前身是曲江春晓园。

经重新进行艺术定位,借鉴传统北方、皇家园林和佛教寺院建筑风格,改造为佛文化主题遗址公园。

作为佛教文化主题园林,园区无所不在地向市民传达了“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氛围,达到明心见性“与天和谐,谓之天乐”的目的。

唐大慈恩寺是公元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即唐高宗)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在皇宫城南晋昌里的“净觉故珈蓝”旧址营建的新寺。

面积342亩,是现存寺院面积的7倍。

整个工程“穷班垂巧艺,尽衡霍良木”,寺院建成后,极为壮丽。

唐太宗赐新寺名为“大慈恩寺”。

当时的大慈恩寺是唐代规模最大的寺院,寺院新落成时,唐代高僧玄装受朝廷圣命,为首任上座主持,寺内的大雁塔是他亲自督造的,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

从建寺至今,大慈恩寺在战乱中屡次被毁,又屡次重建,唯有大雁塔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现存寺院只是当时的西塔院。

1988年日本船桥市与西安结为友好城市,并出资在原唐大慈恩寺遗址上修建了“春晓园”。

2007年为了丰富广大市民的日常休闲娱乐生活,在原春晓园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建,并更名为“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三、功能分区:整个园区可分为观景区及休闲区。

(一)景色分区:春晓园的景点根据有关传说和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句建造,以诗成景,韵味无穷。

包括雕塑区、古亭飞瀑、曲江春晓、白石滩、关石入口、舞马御杯、柳浪亭、鸟鸣涧、竹里馆等景点。

1、雕塑区:(1)高宗建寺雕塑以圆雕的形式表现了高宗建大慈恩寺的故事,在人物表现上,以高宗李治指挥建寺的场景构成。

(2)玄奘建塔雕塑表现了玄奘主持建塔的情景,玄奘亲自设计图样,与官员研究设计方案,右侧的工匠手捧图纸认真地聆听,左侧的小和尚手捧图纸仰望着层层建起的大雁塔,展望着美好的未来,右侧摆放的砖也隐含了玄奘搬砖的故事。

文化传承理念下遗址公园与城市建设发展关系的研究——以西安市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为例

文化传承理念下遗址公园与城市建设发展关系的研究——以西安市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为例

园林与景观设计2021年12月第18卷总第413期文化传承理念下遗址公园与城市建设发展关系的研究——以西安市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为例陈 璐,蔡宇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陕西西安 710055)摘要:遗址公园作为城市建设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是历史遗址留存,还见证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西安市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因其所蕴含的历史底蕴及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成为遗址公园保护与城市建设相结合的典型。

本文基于文化传承理念,从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兴建背景、空间布局和造园艺术的角度出发,发掘遗址公园在城市建设中的功能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文化传承;遗址公园;城市建设发展;唐大慈恩寺;造园艺术[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892/ki.csjz.2021.36.50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Heritage Park and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under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A Case of Tang Dynasty Daci’en Temple Ruins Park in Xi’anChen Lu, Cai Yuwei(Sohool of Art,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Xi’an Shaanxi 710055, China)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urban construction, the ruins park not only carries important historical sites, but also record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witne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city. The Tang Dynasty Daci’en Temple Ruins Park in Xi’an, because of its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its geographical location, has become a typical example of the combination of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ruins park and urban construc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ultural inheritance,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spatial layout and garden art of Tang Daci’en Temple Ruins Park, so as to explore the function of the site park in urban construction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Key words: cultural inheritance; site park; urban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Tang Daci’en Temple; gardening art遗址公园的保护一直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2005年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15届大会通过的《西安宣言》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古建筑、古遗迹和历史区域的重要性和独特性,组织补救古迹遗址的消失或平庸化,采取一系列举措来保护古迹遗址周边环境。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寺庙遗址,也是世界文化遗产。

作为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文化意义的遗址,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就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和意义。

一、历史背景唐大慈恩寺建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年),是中国古代佛教寺庙之一。

寺庙占地宽广,拥有众多的建筑和石刻艺术,以及大量的历史文物。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唐大慈恩寺在历史沧桑中逐渐荡然无存,只有残垣断壁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2005年,西安市政府着手对唐大慈恩寺遗址进行保护和修复工作,并将其打造成为一处集文物保护、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公园。

在保护和修复的过程中,景观设计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

公园景观设计的任务就是要在保护古遗址的打造一个具有时代特色,融合了古代文化和现代生活的休闲游览空间,使人们在游览遗址的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二、景观设计理念1. 强调历史文化的传承在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中,传承历史文化是设计师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设计师们尊重古代寺庙的原貌,并在修复过程中尽量保持原有的样貌和结构,以便让人们在游览时能够感受到古代的神秘和厚重。

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还加入了一些古代的建筑元素和文化符号,使得整个公园呈现出一种古韵悠长的氛围。

2. 融合自然环境除了传承历史文化,景观设计还要充分融合自然环境,使得整个公园成为一处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场所。

设计师们在公园的规划中,充分考虑了植被的配置和环境的保护,使得公园内的植物和自然景观能够与古代建筑和文物相得益彰,相互映衬,使得游客在游览时既能感受到古代的历史文化,又能感受到现代的自然美景。

3.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在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们还利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技术、声光影像技术等,使得游客在游览时能够更加生动地了解古代寺庙的历史,增强了游览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通过这些现代科技手段的应用,不仅使得游客对古代寺庙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使得公园的游览体验更加丰富和多彩。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探索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探索

魂,景观立意与主题的物化表达尤为重要。唐大慈恩寺遗址 公园前身为寺观 园 林,高 僧 玄 奘 曾 在 此 翻 译 佛 经、弘 法 育 人 十几年,大慈恩寺 成 为 唐 代 时 期 长 安 城 的 四 大 译 经 场 之 一, 也是唯识宗的祖庭,在世界佛教史上有很重要的地位。唐大 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立意应具有佛教文化特色的开放性 遗址公园,有别于周围其它公园绿地的喧闹,这里非常安静。 公园中通过佛像 雕 塑、铺 装 雕 刻、具 有 佛 教 象 征 意 义 的 植 物 营造以及公园中处处能够听到的禅味音乐,来体现公园的佛 教文化主题。同时这种禅意空间,将游人从繁华闹市带入到 悠然的自然环境 中,有 别 于 公 园 周 边 的 其 它 遗 址 公 园,该 主 题的运用能让使用者对这个公园的记忆更加深刻。
成果。 【作者简介】刘凡祯( 1987 ~ ) ,女,山西长治人; 西安欧亚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一、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文化历史背景和地理位置 唐大慈恩寺最初为唐高宗为追念其母亲而建的寺院,始 建于公元 648 年,面积约 342 亩。后唐太宗为寺院起名“慈 恩”,以表达对 母 亲 的 感 恩 之 情。寺 内 大 雁 塔 由 高 僧 玄 奘 亲 自督造,大雁塔一直保存到现在,成为西安的标识性建筑,饱 含了深厚的历史 文 化,玄 奘 也 在 此 担 任 寺 院 主 持,和 学 生 一 起翻译经书,并创立了佛教宗派。而慈恩寺在战乱中屡次被 毁,现在所存的寺 院 仅 为 当 时 的 一 小 部 分,面 积 仅 存 七 分 之 一。1988 年,由西安的友好城市———日本船桥市出资,在原 有的遗址上修建了春晓园。2007 年再次进行改建,成为现在 的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位于西安市城南曲江文化区。在 历史名胜唐大慈 恩 寺 以 东,大 唐 不 夜 城 北 口,与 唐 华 宾 馆 一 墙之隔,北临雁塔戏曲苑,西北方位大雁塔北广场,东南方为 大唐芙蓉园,形成了曲江文化区,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新建的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面积约 70 亩,借鉴中国古 典园林中自然山 水 的 布 局 方 式,结 合 佛 教 文 化 主 题,体 现 了 天人合一、禅意 隐 逸 的 文 化 思 想。 园 子 面 积 不 大,但 通 过 欲 扬先抑、因地制宜等造景手法,让设计做到了小中见大、师法 自然。 二、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探析 ( 一) 景观立意与文化提炼。文化主题是遗址公园的灵

西安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开发

西安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开发

试论西安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保护与开发摘要: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一个具有浓郁佛教文化特色的开放式园林。

本文通过对此遗址公园的文化内涵、保护与开发现状的阐述,讨论了其成功和不足之处及其对中国其它城市开展历史文化旅游所提供的有益经验。

关键词: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文化内涵;保护与开发一.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文化内涵和遗址价值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坐落在西安市南郊唐代大慈恩寺遗址上,是西安市政府于2008年投入巨资打造的六大遗址公园之一,西安市政府“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项目。

这座开放式的园林不但重现了唐长安城内最著名、最宏丽的佛寺,而且还实现了历史与现实的和谐共处,被誉为西安的“城市会客厅”,是中国高远幽深的佛教文化的集中体现。

大慈恩寺是国务院确定的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点,迄今已历时1350余年。

该寺创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648年),是唐高宗孝子为太子时,为纪念其亡母文德皇后,报答慈母的养育恩德而建造的愿寺,故名“慈恩寺”。

史载文德皇后“性尤俭约”,虽有皇后之尊,但一生无奢华之心,识大体,重社稷,守本分。

她死时,高宗李治为晋王,年仅九岁,“哀慕感动左右”。

李治被立为皇太子后,下令在大明宫正南临曲江池的风景形胜处为其母建寺,以便每天上朝时都能遥而望之,报昊天之恩。

寺院建成后正式赐名为“大慈恩寺”,并增建“翻经院”,度三百多僧人在此主持宗教活动。

贞观十九年(645年),西行求法的玄奘法师回到长安,奉旨任大慈恩寺上座,玄奘法师在此翻译佛经、弘法育人11年,合弟子窥基创立了佛教的一大宗派法相唯识宗。

使大慈恩寺成为唐代长安的四大译经场之一,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的祖庭。

永徽三年(652)三月,为供养从印度请回的经像、舍利,玄奘法师奏请高宗于大慈恩寺端门之阳造一座高30丈的石塔,因仿印度雁塔样式的修建故名雁塔。

二.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目前的保护与开发现状唐末五代战争频繁。

大慈恩寺在战火中沦为废墟,明成化二年大慈恩寺及大雁塔得到了大规模的重修,1949年后,国家多次对大慈恩寺进行整修。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

唐大慈恩寺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时期亲自创建的一座大型佛教寺庙,规模宏大,气势恢宏。

在历史上,大慈恩寺是极具规模和影响力的佛教寺庙之一,但在千余年的沧桑岁月之后,寺庙已经不复存在,只留下了残垣断壁。

为了保护这些历史遗址,并且为广大游客提供一个了解唐代佛教文化的场所,西安市政府决定建立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而对于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来说,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植物景观、建筑景观和水景设计三个方面对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进行浅析。

一、植物景观设计在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中,应当充分考虑到寺庙遗址所在地的气候、土壤和历史文化背景。

应当选择一些与唐代文化相关的植物进行景观设计,比如梅花、兰花、竹子等。

这些植物在唐代文化中都有着重要的地位,可以通过景观设计将其与大慈恩寺的历史文化进行联想和呼应,起到一种历史传承的作用。

在植物的选择上,应当充分考虑到遗址公园自身的气候条件。

西安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在景观植物的选择上应当考虑到其抗旱、耐寒的特性,以保证景观植物可以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良好,美化环境。

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还应当考虑到对于历史遗址保护的作用。

在遗址内,可以适当种植一些乔木、灌木等植物,起到遮荫、固土、保护遗址的作用。

但是对于遗址周围的植物,应当谨慎选择,避免对于遗址的保护造成不利影响。

综合来说,在植物景观的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历史文化的传承,又要考虑到气候环境和遗址保护的因素,才能设计出符合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植物景观。

建筑景观是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游客休憩、观赏的地方,更是对历史遗址进行保护和展示的场所。

在建筑景观的设计中,应当将保护与展示相结合,通过建筑景观的布局和设计,让游客能够更好地了解大慈恩寺的历史文化。

在建筑的选择上,应当尽量选择一些与唐代寺庙建筑相近的建筑风格,比如仿造唐代寺庙的建筑风格进行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的佛教文化遗址。

作为唐代佛教圣地,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介绍和分析。

一、文化内涵大慈恩寺是唐代著名的佛教寺院,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628-650年),是唐代佛教活动的中心之一,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载体。

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应该充分体现大慈恩寺的历史文化内涵,通过景观设计的手法展示寺院的历史地位、宏伟规模、建筑风格、雕刻艺术等方面的特点,让游客在游览中能够领略到这个历史古迹的魅力。

景观设计可以通过模拟古代的建筑形式、雕刻风格、修建佛像和塔等手法来还原当时的景象,使游客能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二、生态环境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周围自然环境优美,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

景观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合理布局公园内的植被、水系等自然要素,保护自然生态,提升公园的生态品质。

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利用大慈恩寺的历史沿革,结合佛教文化的理念,营造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景观,使游客在游览中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文化的魅力,同时也能够享受到自然生态的美好。

三、游客体验在景观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游客的体验感受。

公园的景观设计要以服务游客的需求为出发点,设计布局合理,便于游客的游览和观赏,为游客提供良好的游览体验。

可以通过合理设置游览路线、规划观赏点、设置休息区和服务设施等手段,提升游客的舒适度和便利性,让游客在游览中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满足。

四、文化教育五、传承发展景观设计还应该考虑到遗址公园的传承发展问题。

公园景观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当前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对于遗址公园的长期发展。

景观设计应该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和发展性,能够为公园未来的发展提供空间和条件。

在设计中可以体现出结合了现代元素的古典环境,比如设置一些用于文化创意产业开发的场所,或者是为公园的后期景观升级和功能扩展留下空间和方案,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的要求。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一处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遗址,传统文化和现代城市的融合成为了公园景观设计的主题。

该公园的景观设计以唐风为主题,依照唐代建筑和园林风格进行设计,体现出唐代文化的魅力和传承。

设计理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文化传承公园景观设计中加入唐代文化元素,体现出唐代文化的历史价值和风貌。

例如,以五彩琉璃瓦装饰的唐式建筑风格,展示了唐代建筑的规模和雄伟,让游客感受到唐代的繁华与盛世。

同时,景观设计以唐代园林为模板,采用疏密有致的景观布局和丰富的绿化植物,营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休闲氛围。

二、生态环境建设公园景观设计坚持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营造出绿色和谐的环境。

设计中采用了大量的绿色植物和花卉,营造出自然舒适的氛围。

此外,注重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设置了多个人工湖泊和喷泉,加强景观的湿润、清新和艺术美感。

同时,在景观设计中还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资源,比如周边的自然地形、风光和建筑遗址等,以达到景观设计的综合效果。

三、公园功能完善公园景观设计充分考虑人们的各种需求和活动,打造了一个集文化、休闲、健身和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设计中采用了多种运动场地和设施,如篮球场、足球场、健身器材等,让人们在运动中享受到生活的乐趣;同时,景区还设置了各种娱乐设施、餐饮等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完善的服务。

总之,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通过兼顾文化传承、生态环境建设和公园功能完善等多方面因素,达到了景区场所的整体效果,也展现出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大气和魅力。

对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扩大城市绿地空间和提升城市品质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大慈恩寺遗址公园解析

大慈恩寺遗址公园解析
树木的疏密于遮挡形成了迂回和明暗的景观变化在收缩于开放之间限定出空间的开合园区西北部的路面铺装机理规整的灰色花岗岩带在铺装时有序列感但又显得的随意自然方形的代表佛教的莲花形地雕随意的散落其上一种无名的韵味蕴含其中让人回味在公园的这些假石给人一种微妙的关系所以在大的开合关系中还有一些竖向上的变化这更为丰富大的空间关系添彩大与小主与次的空间相互结合穿插套拢真正做到了迂回曲折移步换景的效真正的园林强调大的空间氛围的深幽和小情趣方面的玄妙人们身临期间要能感觉到心灵上的安逸和轻松此园的设计者并没有很好的把握好佛教的教理和审美导致了此园现在很多方面的缺失和不足一些概念符号的堆砌无法证明它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景园
大慈恩寺遗址公园解析
组员:潘磊、杨森、王一飞、胡轩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中相对独立 且主题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园林,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遗 址上,且现在与大慈恩寺紧邻,具备得天独厚的历史价 值、景观特色和宗教教意义。

在春晓园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造后的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一改过去纯 自然式的单调呆板的园林风貌,在园区总规划和节点设计上都有很 大的突破,丰富的和富有佛教意趣的景观节点穿插在自然形的路网 之中,园区的最中心是真正的遗址区,在这里有一尊花岗岩材质的 释迦摩尼佛的雕像,其后面就是原大殿遗留下的基础,此基础被刻 意设计,结合它南侧的大型佛像雕塑,这两者组成了大慈恩寺遗址 公园的中心节点。周围的景观节点如石塔、飞瀑亭、白石滩、杏林 茶社等散步在它周围,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共同组成了现在的这个 充满自然韵味和佛教意趣的公园。
树木的疏密于遮挡形成了迂回和明暗的景观变化,在收缩于 开放之间,限定出了空间的开合
• 园区西北部的路面铺装,机理规整的灰色花岗 岩带在铺装时有序列感但又显得的随意自然, 方形的代表佛教的莲花形地雕随意的散落其上, 一种无名的韵味蕴含其中,让人回味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位于中国河北省邯郸市的一个历史遗址公园,是唐代慈恩寺的残存遗址。

该公园的景观设计以展示慈恩寺的历史文化为主题,通过布局、植物选择、装饰等方面的设计,呈现出独特的景观效果。

公园的布局以慈恩寺遗址为核心,将原有的建筑遗址、石刻碑文等文物重现在公园内,利用这些建筑遗址和文物,还原了慈恩寺的原貌。

园内的道路、广场、湖泊等景观元素的布置也与遗址形成具有对比感的关联,强调了历史与现代的对话。

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植物选择也具有独特的设计。

公园内栽植了一些与唐代文化相关的植物,如榆树、柳树、桃树等,这些植物不仅与唐代的园林文化有关,还能够营造出古朴、典雅的景观氛围。

公园内还设置了一些花坛和草坪,增加了活力和亲近自然的氛围。

公园内的装饰设计也独具匠心。

在遗址周围,设置了一些仿古建筑,如唐代风格的亭子、廊道等,这些建筑与遗址相得益彰,形成了有机的整体。

公园内还设置了几座雕塑,如唐代文人、僧侣等形象的雕塑,这些雕塑不仅补充了景观的内容,还起到了点缀和装饰的作用。

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注重了与周边环境的融合。

公园周围是一片开阔的田野和山丘,设计者利用了这些自然元素,将公园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整体效果。

公园还设置了一些观景台和休息点,供游客欣赏周边美景和休息。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建立在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传承基础上,通过布局、植物选择、装饰等方面的设计,将慈恩寺的历史和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景观设计也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形成了一体感。

这样的设计不仅满足了游客的观赏需求,还提供了一个理想的休闲场所,使人们在欣赏美景的也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底蕴。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位于中国陕西省咸阳市,是一处历史悠久的佛教寺庙遗址。

该遗址公园占地面积较大,涵盖了寺庙遗址及其周边环境。

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需要将保护和展示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与现代城市公园的功能和美观相结合,以达到提供游客休闲娱乐、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目的。

在设计中要注重保护和展示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

唐大慈恩寺是中国佛教寺庙的重要遗址之一,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在景观设计中,需要保留原有的遗址结构和建筑风格,还原唐代的寺庙布局和建筑形态。

通过设立展馆、文物陈列和标示牌等手段,向游客介绍寺庙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重要文物,以增加游客的对遗址的认知和理解。

在景观设计中要注重提供学术研究的场所和设施。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作为历史遗址,其研究价值不容忽视。

在设计中可以考虑建设研究中心、图书馆和学术交流场所等,为学者提供学术研究的场所和设施。

也要保护遗址的环境和文物,为学术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

在景观设计中要注重文化传承和教育意义的体现。

唐大慈恩寺是中国佛教历史的重要见证,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和教育意义。

在设计中可以考虑建设文化广场、戏剧表演场地和教育展览馆等,以宣传佛教文化、展示传统艺术和开展教育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的举办,可以增加公众对佛教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促进文化传承和发展。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的景观设计需要兼顾保护和展示遗址的历史文化价值、提供宜人的游憩空间、提供学术研究场所和设施,以及体现文化传承和教育意义。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使公园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和教育意义的旅游目的地,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场所和设施。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

浅析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景观设计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位于中国河南洛阳市伊滨区,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唐代佛教寺院遗址。

公园占地约1000亩,是洛阳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在景观设计方面,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注重与历史文化的融合,通过创新设计手法,弘扬唐代佛教文化和历史瑰宝。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利用现代设计手法,将古代建筑和现代景观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独特而和谐的氛围。

公园内的建筑和园林景观采用了寺庙建筑的比例和元素,并结合了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使得整个公园既有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同时又具有现代化的舒适感和美观性。

公园在景观设计上强调了唐代佛教文化的展示和传承。

公园内部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佛塔,高耸入云,成为整个公园的标志物。

佛塔的设计灵感取自唐代建筑的特点,融入了佛教文化的符号和意象,使得佛塔本身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和文化遗产的代表。

公园内还设置了一些展示唐代佛教文化的景点和展览馆。

这些展览馆展示了寺庙建筑的历史和演变、佛教文化的起源和发展等内容,通过展品、图片和多媒体等方式,向游客介绍了唐代佛教的重要性和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注重了游客的观赏体验和休闲功能。

公园内有大片的草坪、湖泊、花木等景观,提供了一个优美的环境,供人们散步、休闲和放松身心。

公园还设置了一些休息区、咖啡馆和餐厅,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服务和便利。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在景观设计上注重了历史文化的融合、佛教文化的传承和游客观赏体验的提升。

通过创新的设计手法和多样化的景观布局,公园展示了唐代佛教文化的魅力,让人们在欣赏自然风光的了解和体验古代文化的底蕴。

这种景观设计理念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种独特而美好的旅游体验,也为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案例分析
一、项目名称: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二、项目背景:
1、地理环境: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中相对独立且主题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园林,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遗址上,北接大雁塔北广场,东临戏曲大观园,具备得天独厚的历史价值、景观特色和宗教意义。

2、历史文化背景:
园区占地52.9亩,其前身是曲江春晓园。

经重新进行艺术定位,借鉴传统北方、皇家园林和佛教寺院建筑风格,改造为佛文化主题遗址公园。

作为佛教文化主题园林,园区无所不在地向市民传达了“禅悟”这种中国特有的宗教体验的氛围,达到明心见性“与天和谐,谓之天乐”的目的。

唐大慈恩寺是公元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即唐高宗)为了追念他的母亲文德皇后,在皇宫城南晋昌里的“净觉故珈蓝”旧址营建的新寺。

面积342亩,是现存寺院面积的7倍。

整个工程“穷班垂巧艺,尽衡霍良木”,寺院建成后,极为壮丽。

唐太宗赐新寺名为“大慈恩寺”。

当时的大慈恩寺是唐代规模最大的寺院,寺院新落成时,唐代高僧玄装受朝廷圣命,为首任上座主持,寺内的大雁塔是他亲自督造的,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

从建寺至今,大慈恩寺在战乱中屡次被毁,又屡次重建,唯有大雁塔完整的保存了下来。

现存寺院只是当时的西塔院。

1988年日本船桥市与西安结为友好城市,并出资在原唐大慈恩寺遗址上修建了“春晓园”。

2007年为了丰富广大市民的日常休闲娱乐生活,在原春晓园的基础上进行了改建,并更名为“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三、功能分区:整个园区可分为观景区及休闲区。

(一)景色分区:
春晓园的景点根据有关传说和唐代著名山水田园诗句建造,以诗成景,韵味无穷。

包括雕塑区、古亭飞瀑、曲江春晓、白石滩、关石入口、舞马御杯、柳浪亭、鸟鸣涧、竹里馆等景点。

1、雕塑区:
(1)高宗建寺
雕塑以圆雕的形式表现了高宗建大慈恩寺的故事,在人物表现上,以高宗李治指挥建寺的场景构成。

(2)玄奘建塔
雕塑表现了玄奘主持建塔的情景,玄奘亲自设计图样,与官员研究设计方案,右侧的工匠手捧图纸认真地聆听,左侧的小和尚手捧图纸仰望着层层建起的大雁塔,展望着美好的未来,右侧摆放的砖也隐含了玄奘搬砖的故事。

(3)鉴真东渡
在鉴真与空海之间是浪花石雕建起的连接纽带,似中日友好交流的桥梁,表现了中日文化一衣带水、源远流长。

(4)大佛像
该造像是与遗址文化背景相符合,同时也可为香客提供进香的服务,更加能衬托佛教园林的宗教氛围。

(5)唐诗碑刻——中日友好
此碑刻有“友情无限”的字样,是我们西安市与日本船桥市建立友好城市的纽带,这是中日两国友好的历史性见证。

2、水景区:水流模拟自然的溪涧、瀑布、石滩、湖泊,并形成循环水域。

(1)白石滩:浅水处清晰可见水底及水岸边白石。

(2)鸟鸣涧:水流湍急流过,击打石头而发出类似鸟鸣的声音。

(3)柳浪亭:亭建于全园的制高点,其下为水面,在亭中既可俯瞰全园,又可见岸边杨柳低垂。

(4)古亭飞瀑:亭建于水中的高台之上,高台上凿有泉眼,水从泉眼里流出,形成瀑布。

3、关石入口:小路两旁为形状各异的石块,形成先封闭后开敞的空间,让人先觉压迫紧张随后是豁然开朗。

4、休闲区:杏林茶社。

四、总结:
整个园区在追求极致美感的同时,通过、雕塑、植被等各种方式表达设计者对于内心禅意境界的向往,有着精巧典雅的格调,也有着幽深高远的文化气息。

它超然、悠然、隐遁、空灵的意趣最自然不过地表现了隐逸的人格精神中的另一种气度。

隐逸文化与佛教文化结合,使园林由城市的喧嚣走向山野的宁静,更注重将自然美、人文美和精神美提升到对于淡泊生活的追求,更呈现出一种深度的冥想和悠然的心境。

1、设计风格:
园区设计建造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具体体现了四大特色:
构架山水,师法自然。

山水寄情,禅意空间
野趣茶庭,风雅亭台
移天缩地,意趣无限
2、优点:
(1)园区的三个入口中两个与城市干道相连,一个入口与戏曲大观园相接,既扩大了园区的面积,也使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戏曲大观园、大雁塔广场在空间上成为一体。

(2)东入口并未设计成严格的大门形式,而是以亭廊结合的方式,既满足了大门对空间分隔的要求,又使园区内外互相连接,而在东入口内种植的银杏林,形成了非常有意境的景观。

(3)园区是佛教性质的休闲性公园,因而在设计中处处体现着佛教这一主题。

如地面莲花花纹样铺装,石灯上莲花图案的图腾以及佛像雕塑。

3、缺点:
柳浪亭作为全园的制高点,应体现其在高度上的优势,故而对其周围树木应及时修剪。

童年时,家是一声呼唤。

那时的我似乎比今日的孩子拥有更多的自由。

放学后,不会先在父母前露面,而是与左右相邻的小朋友聚在一起,天马行空,玩的天昏地暗,直至街上的人散去,听见焦急的父母在四处:“回家了,吃饭了。

” 这样的声音伴着我的童年,月复一月,迄今仍在我的耳畔回响。

我常常在思考“家”究竟是什么?有人说:家是酝酿爱与幸福的酒坊,是盛满温馨和感动等待品味的酒杯。

是在疲惫时回到家后爱人真情的拥抱,是彼此相守默默注视的目光…… 还有人说:家是风雨中的一间小屋,家是大雪天里的一杯热酒,家是一次次失败后的鼓励……
家是忙碌奔波疲惫时。

最想回去好好休息的温床。

家是在外面受委屈回来后,可以痛痛快快哭一场而没人笑你软弱的地方。

家是日行千里夜走八百后。

离你最远却始终与你记忆最近的画面。

无论你的人生是如何的辉煌或者是落魄。

家。

永远是你最牵挂的地方。

太平时,家是一座博物馆,又是一个加油站。

家里的一本书一封信一帧照片,都可以引出一段属于你们家的故事,流传天南与地北;一把茶壶一顶帽子一把椅子,都储存着家的文化传统和信息,绵延一代又一代。

家,一个多么温馨的港湾,承载了多少人的梦。

烦恼的时候,想到它,豁然开朗;忧郁的时候,想到它,微微一笑;沉闷的时候,想到它,如释重负。

家,简简单单的一个字,却包含了太多,只有亲情才是无法泯灭的永恒。

自古以来,无数诗人咏唱过游子的思家之情。

“渔灯暗,客梦回,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情泪。

”家是游子梦魂萦绕的永远的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