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 卵磷脂的分离与鉴定
实验五 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培养法
实验五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及培养法一目的要求1.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划线分离法、稀释平板分离法和菌落(活菌)计数法。
2.熟练掌握微生物的接种技术,学会微生物的一般培养方法和无菌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
常用的分离方法有: 1) 平板划线分离法;2)稀释平板分离法。
在食品发酵工业中,通过微生物的分离、纯化,选育优良的微生物菌种,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在食品卫生管理方面,需要进行微生物检测,必须将微生物单一分离出来,加以鉴别和研究。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它所含微生物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是极其丰富的。
因此土壤是微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场所,可以从中分离、纯化得到许多有价值的菌株。
微生物的分离和接种是微生物学中重要的技术之一,需要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使得微生物实验毫无意义。
三实验材料1.菌种:葡萄球菌、枯草杆菌、大肠杆菌、酵母菌、毛霉、曲霉、青霉等含菌样品。
2.培养基:肉汤蛋白胨培养基(斜面、平板)、肉汤蛋白胨液体培养基、蔡氏琼脂培养基(斜面、平板)。
3.土壤(自带)或其他物品;无菌水,无菌培养基,无菌吸管,无菌三角瓶等。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一)微生物的分离技术1. 平板划线分离法借助划线使混杂的微生物在平板的表面分散开,以获得单个菌落,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具体方法如下:倒制平板→制备含菌样品稀释液→划线→倒置适温培养→观察记录(1)倒制平板:将固体培养基熔化→冷却至 50-55℃→注入培养皿内 15ml(无菌操作)→旋匀→静置凝固→即成平板→在皿盖边贴标。
(2)含菌样液制备:样品少许(1-10g),加入盛有无菌水的试管内,摇匀,制成菌悬液即可,能直接划线的样品(如体液、黏液、污水等),可省去这操作。
(3)划线:左手持平板,接种环经灼烧灭菌后,以无菌操作取样,迅速将接种环伸入培养皿,轻轻划线(切勿把平板表面划破)。
然后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37℃,培养24-48 小时,观察平板上出现的现象,注意菌落的形状,并做记录。
生物化学实验 实验五 脂质的提取及薄层层析
2. 层析薄板的制备
称取3-4g的200目硅胶G,加 0.02mol/L NaAC 10ml-12ml,磨匀, 铺板,然后令其自然干燥,再放入 烘箱中,在 110℃活化30min,保存 于干燥器中备用。
3. 点样:在烘干活化的硅胶G板上,于距底部2cm
处,用毛细管点上蛋黄提取液,点样直径不要大于 3cm,然后用冷风吹干。
通常使用硅胶G。
流动相:展层剂,通常为有机溶剂。
2. 脂类的薄层层析
将提取的脂类混合液点在薄板上,由于样品 各组分的分子结构不同,吸附剂对其的吸附力不 同,当展层剂流过时,吸附力小的成分移动的快, 吸附力大的成分移动的慢,由此将各组分分开。
吸附力的强弱,受分子本身极性影响。极性 强的分子,容易被吸附,移动慢,Rf小,反之, 亦然。
4. 展层:展层缸中装展层剂约1cm深,将已点样的
硅胶板放入展层缸中,展层,至展层液前沿到达薄层 顶端约2cm处时,即可取出硅胶板,记下展层剂前沿 线,用热风吹干。
5. 显色:把硅胶板立即放入预先装置有数粒碘片的
干净层析缸中,密闭几分钟,已经展层分开的脂质成 分将分别吸附碘蒸汽而显黄色斑点。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
3. 生物组织中脂类物质的提取
生物组织中含有多种脂质成分,包括三酰甘油, 胆固醇,脑磷脂和卵磷脂等,多与蛋白质合成疏松的 复合物,要将这类脂质提取出来并与蛋白质分离,所 用抽提液必须包含亲水性成分和 具有形成氢键的能力。
氯仿-甲醇混合液,就符合生物组织中脂质提取的要求。
生物组织脂质提取液,经过多次水洗,弃去含蛋 白质的水层,留下溶有脂质的氯仿层,所提取的脂类 即可以在铺有硅胶G的玻璃板上进行薄层层析。
1. 计算各斑点Rf值 2. 指出各斑点分别应为何种脂质?
卵磷脂的制备及鉴定
卵磷脂的制备及鉴定(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卵磷脂的制备及鉴定一、实验目的要求1、熟悉鸡蛋黄制备卵磷脂的原理。
2、掌握卵磷脂的制备与减压蒸馏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实验重点和难点从蛋黄中制备卵磷脂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原理将卵黄中加乙醇,卵磷脂溶于乙醇溶液中,分离提取,蛋白质等某些杂质从沉淀物中除去。
但由于乙醇抽提时,其他脂质也一起被抽提,如甘油三酯、甾醇等。
利用卵磷脂不溶于丙酮的性质,用丙酮从粗卵磷脂溶液中沉淀磷脂,能使卵磷脂与其他脂质和胆固醇分离开来。
无机盐和卵磷脂可生成络合物沉淀,因此,可利用金属盐沉淀剂将卵磷脂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由此除去蛋白质、脂肪等杂质,再用适当溶剂萃取出无机盐和其他磷脂杂质。
四、实验仪器、试剂与材料1、仪器:离心机、旋转薄膜蒸发仪、布氏漏斗、抽滤瓶、真空干燥箱、层析缸、紫外分光光度计。
溶液:取氯化锌1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ml,摇2、试液:l0%的ZnCl2匀,即得。
3、试剂与材料:氯化锌、95%乙醇、丙酮、氯仿、碘、甲醇、无水乙醇。
五、操作步骤1、粗提:取鸡蛋卵黄适量,用2倍于卵黄体积的95%乙醇混合搅拌、提取,离心分离(300Or/min,5min),将沉淀物重复提取3次,回收上清液。
然后减压蒸馏(45℃)至近干,用少量石油醚洗下粘壁的黄色油状物。
加入丙酮溶解,抽滤,分离出沉淀,真空干燥(40℃,3Omin),得到淡黄色的粗卵磷脂,称重。
2、精制:取一定量的卵磷脂粗品,加无水乙醇溶解,得到约10%的乙醇粗提液。
加入相当于卵磷脂质量的l0%的ZnCl溶液,室温搅拌0.5h。
分离沉淀2物,加适量冰丙酮(4℃)洗涤,搅拌lh,再用丙酮反复研洗,直到丙酮洗液为近无色止,得到白色蜡状的精制卵磷脂;干燥;称重。
3、鉴定:(1)薄层色谱分析:取卵磷脂样品与对照品分别制成2%氯仿溶液,用GF254硅胶板以氯仿:甲醇:水(65:25:4)为展开剂,展开,取出,干燥,碘蒸气显色。
实验五卵磷脂的分离与鉴定.
方法一、
蛋黄10g放入洁净的带塞三角瓶中,加入 95%乙醇40ml,搅拌15min后,静置15min; 然后加入10ml的乙醚,搅拌15 min后,静 置15min;过滤;滤渣进行二次提取,加入 乙醇与乙醚(体积比为3:1)的混合液30ml, 搅拌、静置一定时间;第二次过滤,合并 二次滤液,加热浓缩至少量,加入一定量 丙酮除杂,卵磷脂即沉淀出来,即得到卵 磷脂粗品。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10%左右)。卵
磷脂和脑磷脂均溶于乙醚而不溶于丙酮,利用此
性质可将其与中性脂肪分离开;卵磷脂能溶于乙
醇而脑磷脂不溶,利用此性质又可将卵磷脂和脑
磷脂分离。
原理二:
卵磷脂为白色,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易被 空气氧化而呈黄褐色。 卵磷脂被碱水解后可分解为脂肪酸盐、甘 油、胆碱和磷酸盐。甘油与硫酸氢钾共热, 可生成具有特殊臭味的丙烯醛;磷酸盐在 酸性条件下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黄色的磷 钼酸沉淀;胆碱在碱的进一步作用下生成 无色且具有氨和鱼腥气味的三甲胺。从而 完成对卵磷脂的鉴定。
卵磷脂的溶解性:取干燥试管,加入少许卵磷脂,再加入5mL 乙 醚,用玻棒搅动使卵磷脂溶解,逐滴加入丙酮3~5mL,观察实 验现象。
4)、卵磷脂的鉴定
4.1 三甲胺的检验
取干燥试管一支,加入少量提取的卵磷脂以及 2~5mL 10%氢氧化钠溶液,放入水浴中加热 15min,在管口放一片红色石蕊试纸,观察颜色 有无变化,并嗅其气味。将加热过的溶液过滤, 滤液供下面检验。 取干净试管一支,加入10滴上述滤液,再加入 1~2滴3%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摇试管,观察 有何现象产生。
2)、卵磷脂的纯化
取一定量的卵磷脂粗品,用无水乙醇溶解,得到 约10% 的乙醇粗提液,加入相当于卵磷脂质量的 10% ZnCl2水溶液,室温搅拌0.5h;分离沉淀物, 加入适量冰丙酮(4℃)洗涤,搅拌1h,再用丙 酮反复研洗,直到丙酮洗液为近无色止,得到白 色腊状的精卵磷脂;干燥;称重。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及还原作用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实验1.1 莫氏实验一、目的掌握莫氏(molisch)实验鉴定糖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糖经浓无机酸(浓硫酸、浓盐酸)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α-萘酚生成紫红色缩合物,在糖液和浓硫酸的液面间形成紫环,因此又称“紫环反应”,其反应如下图: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定糖。
三、实验器材1、棉花或滤纸。
2、吸管1.0ml(*4)、2.0ml(*1)。
3、试管1.5*15cm(*4)。
四、实验试剂1、莫氏试剂:称取α-萘酚5g,溶于95%乙醇并稀释至100ml。
此试剂需新鲜配置,并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2、1%蔗糖溶液:称取蔗糖1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
3、1%葡萄糖溶液:称取葡萄糖1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100ml.4、1%淀粉溶液:讲1g可溶性淀粉与少量冷蒸馏水混合溶液合成薄浆状物,然后缓缓倾入沸蒸馏水中,边加边搅。
最后以沸蒸馏水稀释至100ml。
五、操作于4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淀粉溶液和少许纤维素(棉花或滤纸浸在1ml水中)。
然后各加莫氏试剂2滴1,摇匀,讲试管倾斜,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1.5ml(切勿振摇!)硫酸层沉于试管底部与糖溶液分成两层,观察液面交界处有无紫色环出现。
六、注意事项1、试管中加入各种糖后,应做好标记,浓硫酸加入的方式应保持一致。
2、莫氏反应非常灵敏,所用的试剂应洗净,不可再样品中混入纸屑等杂物。
3、当糖浓度过高时,由于浓硫酸对他的焦化作用,将呈现红色及褐色而不呈现紫色,需稀释后再做。
思考题:1、解释α-苯酚反应的原理。
2、用莫氏试验鉴定糖时需注意哪些?试验1.2 塞氏试验一、目的掌握塞氏(Seliwanoff)实验鉴定酮糖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酮糖在浓酸的作用下,脱水生产5-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呈红色反应,有时亦同时产生棕色沉淀,此沉淀溶于乙醇,呈鲜红色沉淀2,以果糖为例,其反应如下:三、实验器材1、吸管0.5ml(*3)、5.0ml(*1)。
【精品】实验五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及鉴定
【精品】实验五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及鉴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卵磷脂的结构与性质;2.熟练掌握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和鉴定方法;3.通过提取和鉴定,初步了解卵磷脂的含量。
二、实验原理1.卵磷脂介绍卵磷脂是一类含有疏水性脂肪酸、酯等亲脂性成分和疏水性羟基等亲水性成分的复合脂类,具有良好的亲水性和亲油性能。
卵磷脂是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之一,并参与了许多生命过程的调节和控制。
由于分子结构中含有类似细胞膜的磷酸基和羟基,因此卵磷脂可以与水和油相溶液中间的界面上,形成磷双层结构和微乳液,从而可以作为乳化剂、增稠剂、抗氧化剂等在食品、化妆品、医药等领域应用。
2.实验步骤将去壳的新鲜鸡蛋取出蛋黄,用盐水洗净表面的蛋白质,然后压成泥,称取25g,加入160 ml乙醇和70 ml氯仿,振荡提取24h,滤去蛋黄泥,得到提取液。
用氮气吹干提取液,再用5 ml碘化铵溶液的Ninhydrin试剂涂抹于硅胶薄层板上,加热显色,可以看到卵磷脂的蓝色斑点。
通过比对标准卵磷脂反应斑点和实验过程得到的反应斑点,可以初步测定蛋黄中卵磷脂的含量。
三、实验操作3.1 实验仪器和药品仪器:薄层色谱仪、干燥箱、氮气吹口等。
药品:鸡蛋、碘化铵溶液、Ninhydrin试剂。
三、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要避免阳光直射和空气流通;2.对于采用氮气吹干的提取液,需要注意气压和吹干时间,以免造成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的现象;3.在硅胶薄层板上涂斑注意均匀和用量的控制,避免溢出或浓度过高导致显色结果出现异常;4.硅胶薄层板在干燥箱中加热时要控制温度和时间,尽量保证试验中硅胶薄层板上出现的斑点的颜色鲜艳而稳定;5.硅胶薄层板上的斑点大小和颜色的变化需要通过标准试验和实验操作的对比来确定实验结果。
四、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可以初步测定蛋黄中卵磷脂的含量,并通过对标准试剂和实验结果的对比,也可以得到质量较好的卵磷脂含量。
通过初步检测,我们可以确定卵磷脂含量的多少,并初步判断蛋黄的质量。
实验五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及鉴定
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如提取效率不高、鉴定结果不稳定等。通过不断尝试和改 进,我们逐渐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验不足与改进建议
实验不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提取卵磷脂的 效率不够高,且鉴定结果有时不够准确 。此外,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操作不 规范的问题。
02
常用的提取溶剂有氯仿-甲醇混合 溶剂、石油醚等,通过反复提取 可提高卵磷脂的提取率。
卵磷脂的鉴定原理
通过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质谱法等现代分析手段对提取的卵磷脂进行结构 分析,确定其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
通过色谱法(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的卵磷脂进行纯度鉴定, 确定其中所含杂质和溶剂残留量。
讨论
根据分析结果,与前人研究进行比较, 提出可能的改进措施和未来研究方向。
结论总结
总结
对整个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总结,概述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结论。
展望
提出实验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以及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获与体会
实验收获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从蛋黄中提取了卵磷脂,并对其进行了鉴定。实验过程中,我们掌握了卵 磷脂的提取和鉴定方法,加深了对卵磷脂性质和作用的理解。
展望
未来,卵磷脂的研究将继续深入开展,探索 其在生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和作用机制。同时, 随着人们对健康饮食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卵 磷脂在食品、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也将得到 更广泛的发展。我们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 深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卵磷脂将会为人类 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学习卵磷脂的鉴定技术
薄层色谱法
利用薄层色谱法分离和鉴定卵磷脂中 的主要成分,了解其组成和比例。
(整理)生化实验讲义
食品生物化学实验指导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实验一糖的颜色反应及还原性检验A. 莫氏试验①一、目的掌握莫氏(Molisch)试验鉴定糖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糖经浓无机酸(浓硫酸、浓盐酸)脱水产生糠醛或糠醛衍生物,后者在浓无机酸作用下,能与α-萘酚②生成紫红色缩合物。
利用这一性质可以鉴定糖。
三、实验器材棉花或滤纸;吸管1.0ml(×5)、2ml(×1);试管1.5cm×15cm(×5);容量瓶50ml (×5);烧杯50ml(×5);棕色瓶50ml(×5);玻璃棒多根、电炉(配石棉网)多个。
四、实验试剂莫氏试剂:称取α-萘酚2.5g,溶于95%乙醇并稀释至50ml。
此试剂需新鲜配制,并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1%蔗糖溶液:称取蔗糖0.5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50ml。
1%葡萄糖溶液:称取葡萄糖0.5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50ml。
1%果糖溶液:称取果糖0.5g,溶于蒸馏水并定容至50ml。
1%淀粉溶液:将0.5g可溶性淀粉与少量冷蒸馏水混和成薄浆状物,然后缓缓倾入沸蒸馏水中,边加边搅,最后以沸蒸馏水稀释至50ml。
五、操作于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葡萄糖溶液、1%蔗糖溶液、1%果糖溶液与1%淀粉溶液1 mL和少许纤维素(棉花或滤纸少量浸在1ml水中),然后各加莫氏试剂2-3滴①,摇匀,将试管倾斜,沿管壁慢慢加入浓硫酸 1.5ml(切勿振摇!!!),硫酸层沉于试管底部与糖溶液分成两层,观察液面交界处有无紫红色环出现。
注意:①一些非糖物质(如糠醛、糖醛酸等)亦呈阳性反应。
此外,样液中如含高浓度有机化合物,将因浓硫酸的焦化作用,而出现红色,故试样浓度不宜过高。
②亦可用麝香草酚或其他苯酚化合物代替α-萘酚,麝香草酚的优点是溶液比较稳定,且灵敏度与萘酚一样。
B. 塞氏试验一、目的掌握塞氏(Seliwanoff)试验鉴定酮糖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酮糖在浓酸的作用下,脱水生成5-羟甲基糠醛,后者与间苯二酚作用,呈红色反应;有时亦同时产生棕色沉淀,此沉淀溶于乙醇,成鲜红色溶液②。
实验五溶菌酶的分离与活性测定
5.丙酮沉淀
向上述剩余悬液中逐滴加入冷丙酮,使丙酮终浓度 达33%,混匀后离心2min (8000r/min) ,弃沉淀。量 取上清液体积后,缓缓加入冷丙酮,使丙酮终浓度达50 %,混匀后立即离心10min (8000r/min),弃上清液。
向此沉淀中加入5.0mL Tris pH8.8缓冲液,使沉淀 溶解,再离心5min (8000r/min),将上清液倒入试管中, 记录体积、弃去沉淀。上清液即为部分纯化的碱性磷酸 酶液,此为D 液。 吸取D液0.1m1置于编号为DE 的试管中,供测酶活 性用。 吸取D液0.1m1置于编号为Dp的试管中,供测蛋白质 浓度。
其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用磷酸苯二钠法测定, 即以磷酸苯二钠为底物,被碱性磷酸酶水解后产 生游离酚和磷酸盐,酚在碱性溶液中与4-氨基安 替比林作用,经铁氰化钾氧化,可生成红色的醌 衍生物,根据红色的深浅就可测定酚的含量,从 而计算出酶的活性大小。
酶活性单位表示:在37℃下保温15分钟产 生1μg酶者为1个酶活性单位
(二)碱性磷酸酶的比活性测定
[原理] 比活性是指单位重量的蛋白质样品中所含的酶活性 单位。因此,随着酶被逐步纯化,其比活性也随之逐 步升高,所以测定酶的比活性可以鉴定酶的纯化程度。
根据国际酶学委员会的规定,酶的比活性用每毫克 蛋白质具有的酶活性单位来表示。因此测定样品的比 活性必须测定: (1)每毫升样品中的蛋白质毫克数。 (2)每毫升样品中的酶活性单位数。
本实验采用有机溶剂沉淀法从肝匀浆 中分离纯化碱性磷酸酶(简称AKP)。 先用低浓度醋酸钠(低渗破膜作用)制 备肝匀浆。 醋酸镁则有保护和稳定AKP 的作用。 匀浆中加入正丁醇可使部分杂蛋白变 性,释出膜中酶,过滤后,以去除杂 蛋白。
油脂工艺实验
油脂工艺实验目录第一部分油脂工艺实验目的和任务 (1)第二部分油脂工艺实验内容和要求 (2)实验一油脂水化脱胶工艺实验 (2)实验二油脂碱炼脱酸工艺实验 (4)实验三真空吸附脱色工艺实验 (8)实验四油脂脱臭工艺实验 (11)实验五卵磷脂的提取 (14)实验六磷脂色泽的测定 (16)实验七皂脚内中性油含量的测定 (18)实验八皂脚内脂肪酸总量的测定(抽提法) (19)实验九粗脂肪酸的提取 (21)实验十固体脂肪酸和液体脂肪酸的测定 (23)实验十一混合脂肪酸的分离 (25)实验十二谷维素的测定 (26)实验十三芥子甙含量的测定 (27)实验十四植酸钙中磷含量的测定 (29)实验十五植酸含量的测定 (31)实验十六肌醇含量的测定 (33)实验十七浓缩蛋白质的提取 (35)实验十八水溶性蛋白质的测定 (36)实验十九分离蛋白质的提取 (42)《油脂工艺实验》指导书英文名称:Test of Oil and Fat Processing第一部分、油脂工艺实验目的和任务一、油脂工艺实验的目的油脂工艺与油脂综合利用实验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与《油脂制取与加工工艺学》、《粮油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理论相结合,目的在于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油脂加工及其副产品综合利用各工序原理、工艺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小试实验的基本技能。
二、油脂工艺实验的任务油脂工艺实验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和过去所掌握的基本实验技能进行工艺实验方案的制定与实施,包括实验原材料、实验产品以及工艺效果的测定与分析;利用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并结合实验产品的分析结果,对实验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与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初步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三、油脂工艺实验学时的分配油脂工艺实验学时的分配详见“《油脂深加工与制品》教学大纲”。
第二部分、油脂工艺实验内容和要求实验一油脂水化脱胶工艺实验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验证水化脱胶机理,观察油脂水化过程的物理化学反应现象,掌握影响水化的主要因素,分析相互之间关系,掌握工艺操作过程以及用小样试验确定工艺条件以指导实际生产的方法。
卵磷脂的提取与鉴定一试验目的了解用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卵磷脂的
卵磷脂的提取与鉴定一试验目的了解用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卵磷脂的卵磷脂的提取与鉴定一实验目的了解用乙醇作为溶剂提取卵磷脂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卵磷脂在脑神经细胞中含量很高,蛋黄中含有特别高。
根据卵磷脂溶于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进行提取。
新提取的卵磷脂为白色蜡状物,与空气接触后被氧化为黄褐色。
利用卵磷脂的胆碱基在碱性溶液中可以分解为三甲胺(特殊的鱼腥臭味)进行鉴别。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鸡蛋黄、乙醇(95,)、10,NaOH、烧杯、量筒等。
四实验步骤1 提取卵磷脂取2g蛋黄于15mL(95,)乙醇,过滤、蒸气浴蒸干,残留物为卵磷脂。
2 鉴别取少量的卵磷脂于试管中,加10,NaOH溶液2mL,水浴加热是否产生鱼腥臭味。
五注意事项滤液要清。
六作业完成实验报告,写出实验小结。
1粗脂肪的提取和定量测定——索氏提取法一实验目的1 学习和掌握用索氏提取器提取脂肪的原理和方法2 学习和掌握用重量分析法对粗脂肪进行定量测定。
二实验原理利用脂类物质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在索氏提取器中用有机溶剂对样品中的的脂类物质进行提取。
因提取的物质是脂类物质的混合物,故称其为粗脂肪。
三实验器材1索氏提取器 2 分析天平 3 烧杯 4 恒温水浴锅 5 脱脂棉和脱脂滤纸 6 镊子7 干燥器四实验试剂与材料1 样品2 石油醚五实验步骤1称量索氏提取瓶将索氏提取瓶洗净烘干至恒重,记录重量。
2提取样品粗脂肪将石油醚加到提取瓶内约为瓶容积1/2—2/3。
将样品包放入提取管内。
连接索氏提取器各个部分。
用70度,80度恒温水浴加热提取瓶,抽提进行2―3小时,直至提取管内的石油醚用滤纸检验无油迹为止,表示提取完全。
3 计算样品中粗脂肪的含量提取完毕,取出滤纸包,再回馏一次,倒出石油醚。
取下提取瓶,洗净瓶的外壁,烘干至恒重。
记录重量。
2按照下式计算样品中粗脂肪的百分含量。
粗脂肪(,),(提取后提取瓶的重量,提取前提取瓶的重量)/样品重量*100% 六作业计算样品中粗脂肪的含量,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五 细菌鉴定中常见的生理生化反应
实验仪器:32度恒温培养箱、4度冰箱;
微生物材料: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枯草杆菌、产气杆菌、待鉴定的未知菌的平板单菌落;
试剂:甲基红试剂、V.P.试剂、吲哚试剂,KOH溶液;
实验用具:
试管:每个试验3根试验管,1根对照管,8个试验,共32管;
杜氏小管、接种环、接种针、酒精灯、火柴、试管架、记号笔。
红色
/
黄色
/
桔红色
淡黄色
伏-普试验
黄色
红色
红色
淡黄色
吲哚试验
玫瑰红色
/
玫瑰红色
/
无色
淡黄色
硫化氢试验
黄色
/
/
黑色从中间向外蔓延
黄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黄色
明胶液化试验
无液体
/
无液体
/
液体
无液体
柠檬酸盐利用试验
下蓝上黄
/
下黄上蓝
/
下蓝上黄
绿色
淀粉试验
紫色
紫色
紫色
黄色
紫色
紫色
表2. 各项生理生化实验现象及意义
阳性
阴性(对照)
硫化氢试验:变形杆菌、乙型副伤寒杆菌等能分解含硫氨基酸如胱氨酸、甲硫氨酸等,生成硫化氢。
3. 假设某种微生物可以有氧代谢葡萄糖,发酵试验应该出现怎样的结果?
不产酸,产气。有机酸将被转化为非酸性末端产物,培养基呈黄色。葡萄糖发酵实验中,培养基颜色由紫变黄,杜氏小管中气体超过10%。
4. 通过哪些生理生化反应可以区分大肠杆菌和变形杆菌?
图1 葡萄糖发酵(从左到右依次为对照、大肠杆菌、未知菌、变形杆菌)
图2 乳糖发酵(从左到右依次为对照、未知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
《生物化学实验手册》
生物化学实验手册学时:36 学分:1.5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开课单位:华侨大学生物医学学院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生物化学实验课是在学习生物化学理论课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实践性环节,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验证一些结论、结果和现象,及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理论知识设计实验或进行综合性的实验,巩固和加深对生物化学课程中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二、实验目的与基本要求本实验课配合理论教学,通过实验从实践中进一步学习,掌握和运用学过的基本理论;运用生物化学理论分析实验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培养、训练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必须完成的基本要求:预习实验,准备实验;写出预习报告,拟定记录表格;测取实验数据;整理实验数据;写出实验报告。
三、实验项目一览表生物化学实验项目一览表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验类型实验要求适用专业学时1 2 3 4 5 6 7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Bradford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Folin-酚法测定蛋白质的含量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脲酶的动力学研究用正交法测定几种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综合性基础性基础性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32226228 910111213 DNA的提取与测定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还原糖和总糖的测定可溶性糖的硅胶G薄层层析维生素C含量的定量测定卵磷脂的提取、纯化和鉴定综合性综合性基础性基础性基础性设计性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必做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生物医学类333323四、实验考核方式及办法考核方式:考查和实验成绩。
实验考查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70%。
实验成绩评分办法:实验操作占40%,实验态度占20%,实验报告占40%。
实验五 层析实验
分子量适用范围为1,500~30,000。
血红蛋白本身有红色,鱼精蛋白无色,故将黄色的DNP(2,4–二 硝基氟苯)偶联于鱼精蛋白,使其着色,便于观察。
【操作步骤】 1.凝胶的准备 称取l g Sephadex G–50,置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30ml, 沸水浴中放置1小时,冷至室温备用。 2.装柱 取直径0.8~1.2cm,长25~30cm的层析柱一支,垂直安装于铁 架台上。底部填少许玻璃纤维,下部装一“再”形夹以调节流速(见 图4-1)。首先关闭“再”形夹,自顶部缓缓加入上述备用的 Sephadex G–50 悬液,待底部凝胶沉积1~2cm时,打开“再”形夹, 并边缓加Sephadex G–50悬液,边调整适当流速,至凝胶层积集约 18cm高,停止加Sephadex G–50悬液,连通洗脱液,进行平衡(调整 流速)。操作过程中,应防止气泡进入和凝胶分层现象。 3.样品制备 临上样前,将0.3ml血红蛋白溶液和0.5ml DNP–鱼精蛋白溶 液混匀即可。 4.加样与洗脱 切断洗脱液,当层析柱中液面下降与凝胶表层平齐时, 即用滴管将样品液缓缓沿柱壁加入,不使凝胶表层扰动,待样品液面 与凝胶表层平齐时,再加少许蒸馏水,开始洗脱。注意观察层析柱中 红色的血红蛋白与黄色的DNP–鱼精蛋白分离的情况,记录现象。
【操作步骤】
1.填料的预处理:在一只100ml烧杯中,置约10g树脂,加2M HCl 25ml,
搅匀,放置2小时,倾弃上层酸液,蒸馏水洗3次,再加2 M NaOH 25ml, 搅匀,放置2小时,倾弃上层碱液,用蒸馏水洗至中性(pH试纸检查)。 将树脂悬浮于大约50ml pH 2.2的0.1M柠檬酸缓冲液中备用。
影响氨基移换过程的观察,因此在反应体系中添加一碘醋酸(或 一溴醋酸)以抑制谷氨酸和丙酮酸的其他代谢过程。
实验五 微生物的接种、分离与培养技术
合不紧密,用接种针容易挑起
,多数表面较光滑、湿润、较
粘稠,易挑取,质地均匀,色
泽多样。
细菌菌落特征:剖面图
细菌菌落特征:常见的平面正面图
吸管或吸嘴;如果只取少量而且勿需定量也可用接种
环,视实验目的而定
三、实验器材与试剂
菌种: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
菌等营养琼脂斜面
Hale Waihona Puke 培养基:肉汤营养琼脂斜面、肉汤营养液体
培养基
仪器和其它用品:接种环、酒精灯、无
菌玻璃吸管等
图1 接种和分离工具 1.接种针 2.接种环 3.接种钩 4.5.玻璃涂棒 6.接种圈 7.接种锄 8.小解剖刀
实验五
微生物的接种、分离
与培养技术
一、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从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转
接微生物的无菌操作技术 明确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二、基本原理
高温对微生物具有致死效应,因此在微生物的转
接过程中,一般在火焰旁进行,并用火焰直接灼烧接 种环,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但一定要保证其冷却后方 可进行转接,以免烫死微生物。 如果是转接液体培养物,则用预先已灭菌的玻璃
四、操作步骤
火焰旁打开培养物试管帽 火焰旁挑菌落
火焰旁接种
空白组 静置培养
斜面接种时的无菌操作
(1)接种灭菌 (2)开启棉塞 (3)管口灭菌 (4)挑起菌苔 (5)接种 (6)塞好棉塞
斜面接种法及接种后菌落生长示意图
接种后菌落生长示意图菌苔(lawn)
细菌菌落的特征
一般都较小,菌落与培养基结
实验五 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讲义资料
涂片过程:
五、实验结果
光学显微镜观察,线粒体呈蓝绿色,小棒状或 哑铃状。
五、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实验用品 实验原理 实验方法 思考题
六、思考题
1. 线粒体提取分离过程中,为什么要在0~4℃进行 ?
2.绘制玉米黄化苗的线粒体装片的观察结果,根据你 的实验结果,分析所分离的线粒体的纯度如何?
实验五 线粒体的分离与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对分离得到的线粒体进行活性鉴定。 2.掌握用差速离心技术分离制备线粒 体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细胞器是细胞中维持细胞复杂生命活动的功能 性器官,为了研究各种细胞器的功能,首先就 要将这些细胞器从细胞中分离出来。利用各种 物理方法(研磨、超声波振荡、低渗等将组织 制成匀浆,细胞中的个中亚组分即从细胞中释 放出来。
细胞内不同结构的细胞器大小密度存在差异, 因此不同细胞器在介质中的沉降系数各不相同 。根据这一原理,常用不同转速的离心法来分 离不同的细胞器。分级分离的方法有差速离心
分离细胞器最常用的方法是将组织制成匀 浆,在均匀的悬浮介质中用差速离心法进 行分离,其过程包括组织细胞匀浆、分级 分离和分析三步,这种方法已成为研究亚 细胞成分的化学组成、理化特性及其功能 的主要手段。
线粒体干物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在室温和高 温环境下都难以长期保存。低温环境能有效保持蛋白质 的稳定性,包括结构和功能。温度过高,线粒体里的蛋 白可能变性而丧失活性等。温度过低,虽然能有效保存 蛋白质,但是低温导致膜结构脆性增大,提取过程中的 物理机械剪切力可能使线粒体破损。完整得提取线粒体 要注意对线粒体的各个结构的保护。
r为离心机中轴到离心管远端
的距离
n为离心机每分钟的转速(
r/min)
实验五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及鉴定
氯仿
丙酮
油状物
氯仿溶液
卵磷脂
脂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脂肪 卵磷脂
【实验步骤】
1.卵磷脂的提取
〔1〕取1个熟的鸡蛋黄,置于研钵中研细, 加 入15mL 95%乙醇溶液,研磨,搅拌 均匀。减压过滤,收集滤液。将漏斗的 残渣移入研钵内,加15mL 95%乙醇溶液, 研磨,过滤(滤液应完全透明),将两次 滤液合并于蒸发皿内。
〔2〕脂肪酸的检查
取棉花上沉淀少许,加5mL水,搅 拌,有无泡沫生成?过滤,得滤液,以 浓硝酸酸化后参加数滴10%醋酸铅溶液, 观察有何现象?
〔3〕甘油的检查
取小试管一支,参加1滴5%硫酸铜溶液, 2滴10%氢氧化钠溶液,振摇,有氢氧化铜沉 淀生成。参加水解液,沉淀溶解后,得深蓝色 甘油铜溶液。
〔4〕胆碱的检查
取1mL滤液,滴加浓硫酸中和(以蓝色石蕊 试纸检查),加克劳特试剂1滴,有砖红色沉淀 生成。
〔5〕磷酸的检查
取一支干净试管,参加10滴滤液和5 滴95%乙醇溶液,用硝酸酸化,加1mL 钼酸铵试剂,观察有何现象产生?最后 直接用火加热5min~10min,观察有无 黄色磷钼酸铵沉淀生成?
实验五 蛋黄中卵磷脂的提 取及鉴定
【实验目的】
1.掌握从动物中提取有效成分的一般原 理和方法。
2.熟悉从蛋黄中提取卵磷脂的操作。 3.了解卵磷脂水解后的产物,稳固对卵
磷脂组成构造的认识。
【实验原理】
残渣(蛋白质、脑磷
脂) 乙醇提取
蛋黄 过滤
蛋白质 脂肪 卵磷脂 脑磷脂
蒸去乙醇
乙醇溶液
油状物
脂肪
卵磷脂
本卷须知
乙醇、氯仿、丙酮用量一定要控制好
实验五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Hale Waihona Puke 一、实验目的• 了解也绿色提取分离的原理以及它们的光 学特性和在光合作用中的意义 • 二、实验原理 • 叶绿体色素室植物吸收太阳光能进行光合 作用的重要物质,主要由叶绿素a、叶绿素 b、胡萝卜素和叶黄素组成。根据它们在有 机溶剂中的溶解特性,可用丙酮将它们从 叶片中提取出来,并可根据它们在不同有 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以及在吸附剂上的 吸附能力不同将它们彼此分开。
• • • • •
五、结果与讨论 •分析每个实验的结果,注意事项和原因。 •六、作业 •1、记录每个实验的结果。 •2、为什么提取叶绿体色素要加入少许碳 酸钙和石英砂?
• 叶绿素是一种双羧酸的酯,可与碱发生皂化作 用,产生的盐能溶于水,可用此法将叶绿素与 类胡萝卜素分开。叶绿素与胡萝卜素都有光学 活性,表现出一定的吸收光谱,可用分光镜检 查和用分光光度计精确测定。叶绿素在光照下 可产生暗红色的荧光;叶绿素的化学性质很不 稳定,容易受强光破坏,特别是叶绿素与蛋白 分离后光破坏更快;叶绿素中的镁可被H+取代, 称为褐色的去镁叶绿素;加入铜盐后则成为铜 代叶绿素,铜代叶绿素很稳定,在光下不易破 坏,故常用此法制作子午的浸制标本。
• 二、叶绿体色素的理化性质 • 1、叶绿体的荧光现象:取上述色素提取液少许于试管 中,分别观察反射光和透射光,比较观察到的颜色不同 并分析原因。 • 2、光对叶绿素的破坏:取上述色素提取液少许分别加 入两个试管中,一支试管放在暗处,一支试管放在强光 下照射,2 h后观察颜色变化,分析原因。 • 3、铜代反应:取上述色素提取液加入试管,逐滴加入 浓盐酸,直至溶液呈现褐色,此时叶绿素分子已经遭到 破坏,称为去镁叶绿素,然后加入醋酸铜结晶少许,慢 慢加入溶液,直至出现鲜亮的绿色,此时即形成了铜代 叶绿素。 • 4、黄色素与绿色素的分离:取上述色素丙酮提取液10 ml,加入盛有20 ml乙醚的分液漏斗,并沿漏斗边缘加 入30 ml蒸馏水,轻轻摇动分液漏斗,静止片刻,溶液 分为两层。色素已经全部转入上层乙醚总,弃去丙酮和 水,再加入5 ml30%KOH甲醇溶液,用力摇动分液漏斗, 静置10分钟,再加入蒸馏水10 ml,摇动后静置分离, 得到黄色素层和绿色素层,分别保留,分析实验结果和 原因。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合肥学院
《生物技术基础实验-Ⅰ》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31209课程名称:生物技术基础实验-Ⅰ实验学时:80一.实验课的性质、任务与目的地位:生物技术基础实验-Ⅰ所依托的理论课主要有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微生物三门课程。
因此,生物技术基础实验-Ⅰ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在完成化学基础实验后向生物学专业实验过渡的桥梁,是培养“生物”意识的起始,对后续专业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具有重要的影响。
作用:普通生物学是高等院校理工类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基础课程。
实验环节的教学对于学生加深理解并掌握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其实验技能、形象思维和创新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微生物学一门以实验科学为基础的学科,生命学科很多理论上的突破都是基于微生物学实验而取得的。
对生物技术专业来说,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设置,不仅是必需,而且是需要加强的。
微生物实验课程是进行本专业其它学科的学习所必需具备的主要基础知识之一。
任务:生物化学实验的任务是教授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的基础理论及应用,并通过具体的实验教学使学生掌握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理论和方法,并能进行独立的实验操作,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通过微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牢固树立无菌概念,熟练掌握一整套的无菌操作技术,学会常规仪器、设备的正确使用,了解在生物学科研工作中常用的材料、方法和手段,尽量多提供动手机会,使学生具备训练有素的操作能力,并且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释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结果,作出正确的推理和判断,使理论与实验课的学习相辅相成,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作作风,为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基础。
目的:1.使学生了解“生物大分子的分离和纯化方法,糖、蛋白质及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的定性、定量和有关生物化学性质的分析技术。
2.使学生掌握酶活性测定、动力学分析等基本知识、方法和基本技能技巧。
3.训练学生掌握微生物研究基本的操作技能,了解微生物学研究的常规方法和手段,知道微生物研究中常用的仪器设备,牢固树立无菌操作概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卵磷脂的鉴定
4.1 三甲胺的检验
取干燥试管一支,加入少量提取的卵磷脂以及 2~5mL 10%氢氧化钠溶液,放入水浴中加热 15min,在管口放一片红色石蕊试纸,观察颜色 有无变化,并嗅其气味。将加热过的溶液过滤, 滤液供下面检验。 取干净试管一支,加入10滴上述滤液,再加入 1~2滴3%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振摇试管,观察 有何现象产生。
方法一、
蛋黄10g放入洁净的带塞三角瓶中,加入 95%乙醇40ml,搅拌15min后,静置15min; 然后加入10ml的乙醚,搅拌15 min后,静 置15min;过滤;滤渣进行二次提取,加入 乙醇与乙醚(体积比为3:1)的混合液30ml, 搅拌、静置一定时间;第二次过滤,合并 二次滤液,加热浓缩至少量,加入一定量 丙酮除杂,卵磷脂即沉淀出来,即得到卵 磷脂粗品。
实验五、蛋黄中卵磷脂的提取、 纯化与鉴定
一、实验目的
掌握从鲜鸡蛋中提取卵磷脂的方法与原
理。
卵磷脂鉴定的方法与原理。
加深了解磷脂类物质的结构和性质。
二、实验内容
磷脂是一类含有磷酸的脂类,机体中主要含有两大类磷脂, 由甘油构成的磷脂称为甘油磷脂(phosphoglyceride);由 神经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称为鞘磷脂(sphingolipid)。 磷脂依照氨基醇的不同可分:(1)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PC),其主要作用是控制肝脂代谢,防止脂肪肝的形 成;(2)、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E),参与血液 凝结;(3)、磷脂酰丝氨酸(PS);(4)、 磷脂酰肌 醇(PI);(5)、 磷脂酰甘油(PG);(6)、二磷脂 酰甘油(心磷脂)。 蛋黄磷脂属动物胚胎磷脂,含有大量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及许多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卵磷脂是生 命的基础物质,人类生命自始至终都离不开它的滋养和保 护。卵磷脂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更多的是集中在脑及神 经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免疫系统以及肝、心、肾等重要 器官。卵磷脂也被誉为 “第三营养素”。
六、实验步骤
1)、卵磷脂的提取 方法二、称取10g 蛋黄于小烧杯中,加入温 热的95%乙醇30mL,边加边搅拌均匀,冷 却后过滤。如滤液仍然混浊,可再次过滤 至滤液透明。将滤液置于蒸发皿内,于水 浴锅中蒸干(或用加热套蒸干,温度可设 140℃左右),所得干物即为卵磷脂。 (为了减少或尽可能不用乙醚,实验采用 方法二。)
五、实验条件
1、实验材料:1枚鲜鸡蛋/组 2、仪器与器皿:蛋清分离器、恒温水浴锅、 蒸发皿、漏斗、铁架台、磁力搅拌器、天平、 25mL量筒、100mL量筒、干燥试管、玻棒、 小烧杯大小各2个。 3、试剂:95%乙醇、乙醚、丙酮、ZnCl2、无 水乙醇、滤纸、10%氢氧化钠、3% 溴的四氯 化碳溶液、红色石蕊试纸、硫酸氢钾、钼酸 铵溶液
4.2 不饱和性检验
4.3 磷酸的检验
取干净试管一支,加入10滴上述滤液和5~10滴 95%乙醇溶液,然后再加入5~10滴钼酸铵试剂, 观察现象;最后将试管放入热水浴中加热5~ 10min,观察有何变化。 取干净试管一支,加入少许卵磷脂和0.2g 硫酸 氢钾,用试管夹夹住并先在小火上略微加热,使 卵磷脂和硫酸氢钾混熔,然后再集中加热,待有 水蒸气放出时,嗅有何气味产生。
2)、卵磷脂的纯化
取一定量的卵磷脂粗品,用无水乙醇溶解,得到 约10% 的乙醇粗提液,加入相当于卵磷脂质量的 10% ZnCl2水溶液,室温搅拌0.5h;分离沉淀物, 加入适量冰丙酮(4℃)洗涤,搅拌1h,再用丙 酮反复研洗,直到丙酮洗液为近无色止,得到白 色腊状的精卵磷脂;干燥;称重。
3)、卵磷脂的溶解性试验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
原理一:蛋黄中卵磷脂含量较多 (10%左右)。卵
磷脂和脑磷脂均溶于乙醚而不溶于丙酮,利用此
性质可将其与中性脂肪分离开;卵磷脂能溶于乙
醇而脑磷脂不溶,利用此性质又可将卵磷脂和脑
磷脂分离。
原理二:
卵磷脂为白色,其所含不饱和脂肪酸易被 空气氧化而呈黄褐色。 卵磷脂被碱水解后可分解为脂肪酸盐、甘 油、胆碱和磷酸盐。甘油与硫酸氢钾共热, 可生成具有特殊臭味的丙烯醛;磷酸盐在 酸性条件下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黄色的磷 钼酸沉淀;胆碱在碱的进一步作用下生成 无色且具有氨和鱼腥气味的三甲胺。从而 完成对卵磷脂的鉴定。
4.4 甘油的检验 2)医药工业中制备卵磷酯的方法? 3)本实验有哪些步骤可以改进? 4)文字与照片记录实验过程的重要性? 5)通风橱的重要性?(可以不作答)
分离、提取、浓缩、纯化 (去杂)、鉴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