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俗话的分类及其教学方法探秘
成语教学实践结合研讨(3篇)
第1篇一、引言成语作为汉语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民族智慧。
在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词汇积累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成语教学实践出发,结合研讨,探讨成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二、成语教学实践1. 课堂教学实践(1)导入新课。
在成语教学开始前,教师可以采用图片、故事、视频等多种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解成语。
教师应详细讲解成语的来源、意义、用法等,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内涵。
(3)成语运用。
在讲解成语时,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实际生活等,引导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4)课堂活动。
设计成语接龙、成语猜谜、成语故事会等课堂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
2. 课外实践活动(1)成语收集。
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成语,了解成语的来源和故事,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成语竞赛。
举办成语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检验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3)成语演讲。
要求学生运用成语进行演讲,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三、成语教学研讨1. 成语教学目标研讨(1)知识目标:掌握成语的基本知识,包括成语的来源、意义、用法等。
(2)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词汇积累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成语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2. 成语教学策略研讨(1)情境教学法。
在成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成语的意义。
(2)游戏教学法。
通过成语接龙、成语猜谜等游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成语的印象。
(3)合作学习法。
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成语教学评价研讨(1)形成性评价。
在成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及时给予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2)总结性评价。
在学期末或学年末,通过测试、竞赛等形式,全面评价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四、结论成语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中的成语教学方法
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中的成语教学方法成语,作为汉语中的重要语言符号和文化遗产,是小学四年级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学习成语,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
然而,由于成语的抽象性和语境依赖性,很多学生在学习成语时遇到了困难。
因此,在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中如何科学有效地教授成语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就小学四年级语文学习中的成语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线索引导法线索引导法是一种直观而形象的成语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给出与成语含义相关的线索,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成语的意思。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天”、“眼睛”等关键词,让学生猜测成语“如鱼得水”的意思。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通过线索的启发来逐渐理解成语的含义,提高他们的归纳推理和联想能力。
二、故事讲解法故事讲解法是一种融合情景教学的成语教学方法。
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能够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成语的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与成语相关的故事,或者通过创编小故事来引入成语的含义。
例如,通过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来引导学生理解成语“愚公移山”的意义。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将成语与具体的情境相联系,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成语的用法和意义。
三、游戏互动法游戏互动法是一种有趣而活泼的成语教学方法。
通过在教学中引入游戏元素,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设计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和运用成语。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成语接龙游戏、成语填空游戏等,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习和巩固成语。
通过游戏互动,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提高成语的学习效果。
四、联想造句法联想造句法是一种自主学习的成语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造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运用成语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给出成语“画蛇添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经验,联想和造句。
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运用成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字组织能力。
在实践中探寻成语教学的有效方法
在实践中探寻成语教学的有效方法【关键词】成语教学;幼儿教育;有效途径3~6岁的学前儿童的教育以习惯养成和行为能力发展为主。
在实施教学活动时,教师不应只进行简单的说教,而是要通过创设相应的情境、讲故事等方式导入和实施教学。
顾明远先生在《教育大辞典》中指出:“教学是以课程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和学的共同活动。
”成语故事形象生动,既能让幼儿体验到学习成语的乐趣,又能让幼儿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懂得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还能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量,促进幼儿语言思维的发展。
那么,如何开展成语教学呢?以中班成语教学为例,笔者在实践中发现了以下有效的途径。
一、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幼儿教学应具有科学性和内在逻辑性,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步骤,选择教学方法,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使幼儿得到相应发展。
成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让幼儿学会念成语,而是让幼儿理解成语表达的意思。
有些成语虽然寓意很好,对于幼儿来说却是难以理解的。
这就需要教师创设相应的生动情境让幼儿直观地理解其意思,再深层次地理解其所蕴含的道理。
比如,宋朝郑文宝在《南唐近事》中写道:“王鲁为当涂宰,颇以资产为务,会部民连状诉主簿贪贿于县尹。
鲁乃判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这就是成语“打草惊蛇”的由来,讲的是从前有一个叫王鲁的贪官屡屡受贿、不遵守法规。
有一天,有人递了一张状纸到衙门,控告王鲁的部下违法、接受贿赂。
王鲁一看,状纸上所写的各种罪状,和自己平日的违法行为一模一样。
王鲁越看越害怕,在状纸上写下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蛇惊”,表示自己已经受到警示。
中班幼儿对贪官、罪状完全不了解,那么该如何让他们理解“打草惊蛇”的意思呢?笔者为幼儿创设了这样的游戏情境:教师扮演捉蛇的人,幼儿扮演蛇,躲在草丛中。
“捉蛇的人”拍打草丛,寻找“蛇”的足迹时,“蛇”被吓到了,纷纷逃跑。
在游戏中,幼儿不仅感受到了游戏的乐趣,又产生了一种害怕被教师捉住的心理。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帮助孩子理解常见的成语和俗语
小学三年级语文说课稿帮助孩子理解常见的成语和俗语人们常说:“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
”特别是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语文是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项重要任务。
语文说课是教师授课之前的一种教学活动,通过分析教材内容和讲解教学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传授知识。
而在小学三年级的语文教学中,帮助孩子理解常见的成语和俗语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论述和分析。
一、选取适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成语和俗语成语和俗语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尤其是在词汇和修辞方面的学习,成语和俗语的理解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选择成语和俗语的时候,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
例如,可以选择一些常见且易于理解的成语和俗语,如“一箭双雕”、“卧薪尝胆”、“熟能生巧”、“揠苗助长”等。
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教学内容,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感和修辞能力。
二、设计适合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的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设计方面,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和用法。
例如,可以通过故事、歌曲、游戏等形式来引入成语和俗语的教学。
以故事为例,可以选择一些寓意深刻、生动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通过给故事中的人物加入一些成语和俗语,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过程中能够自主理解其中的意义。
同时,可以设计一些与成语和俗语相关的游戏,如成语接龙、俗语填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成语和俗语的印象和理解。
三、培养小学三年级学生对成语和俗语的运用能力在教学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理解成语和俗语的含义,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成语和俗语的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例句和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体会成语和俗语的妙处。
例如,在写作课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主题,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运用到相关的成语和俗语,这样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能够加深对成语和俗语的记忆和理解。
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论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在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中,帮助孩子理解常见的成语和俗语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积累运用的策略分析 (2)
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积累运用的策略分析近年来,成语教学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成语作为汉语语言学习中的文化瑰宝,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历史渊源,对于促进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增强文化意识等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旨在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积累和运用的策略,结合具体事例进行探讨。
一、成语教学中的积累策略1. 利用故事情境小学生在学习成语时,往往会感到抽象和无趣,这就需要教师利用故事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将成语的含义和用法与具体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成语的意义,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记忆和运用成语。
例如,在教学“哑口无言”的时候,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小偷在被抓住后,由于贼口难开,最终只能哑口无言的故事。
2. 建立联想在成语教学中,学生对成语的记忆往往因为过于抽象而困难。
因此,教师可以协助学生建立联想,以便帮助学生有效的记忆和运用成语。
例如,在教学“口是心非”的时候,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注意与“井底之蛤”的相似之处(都是表面上看不到内里的真实情况),以便学生建立联系,并记住成语的含义。
3. 剖析词根许多成语的字面意义与其实际含义相去甚远,但是它们都有着自己的词根。
因此,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剖析成语中的词根,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成语。
例如,在教学“狼狈为奸”时,教师可以先帮助学生理解“狼狈”和“为奸”这两个独立的词的含义,再通过合理组合,让学生明白成语“狼狈为奸”的含义。
二、成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1. 演绎成语运用不应该只是机械地使用某个固定的成语,而是应该在具体情境下进行操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尝试让学生通过演绎,想象各种生活场景,以便更好地理解成语的含义和运用。
例如,在教学“兔死狗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两只小动物在极端困难的情景下选择了不同的决定。
2. 翻译成语不仅是语言和思想的结晶,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独特的代表,因此,教师应该在教学成语时注重翻译成语的文化内涵,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掌握成语。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的方法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的方法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每个成语都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成语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同时也能够培养他们的语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下面就介绍一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成语中包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对于孩子们来说可能比较抽象,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从实际出发,营造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和认知来理解成语的意义、用法和价值。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讲故事、讲笑话、看视频、做活动等形式,将成语融入其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二、巧妙运用课堂活动,增加学生记忆量如果只是通过背诵和默写的方式教授成语,很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产生兴趣和热情。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巧妙地设计各种形式的课堂活动,帮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掌握成语。
例如,可以通过解迷、填空、连线、成语接龙等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提高他们的兴趣和记忆量。
三、注重成语的应用成语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默写,更重要的是要掌握其用法。
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注重成语的应用,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成语,使其成为表达思想的一种有力工具。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通过阅读文章、写作练习等方式,使学生真正理解成语的内涵和用法,并能够在实际中妥善运用。
四、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成语的学习需要不断的重复和巩固,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也可以提高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口头测试、小测验、作文、成语接龙、口号等形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有不同的评价体验,从而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可以增加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和重视程度。
总之,成语教学不仅是学习汉语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传承传统文化、培养人文情怀的重要途径。
教学者需要充分挖掘成语的内涵和意义,通过方法灵活、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和效果。
成语俗话的分类及其教学方法探秘
例如 :
在小学语 文六年 的基础学 习 中, 十二册 课本 所学 的成语 俗语 有 近千 条 , 词条 的范围涉及 面广 , 以分类 的方 式也有 所 不同 , 可 根 据不 同的依据 , 以将它们分 成若干 种类型 。 可 从 便于教 与学 的角度 讲 , 其实 分类 的方式 最常 用也 最简单 的 就是 按照成语 或俗话 的组成结 构来划 分 。除此 之外 , 还有按 照感 情色 彩 , 照词 性 等来 分类 。无论 怎 么 分 , 必 须有 一定 的科 学 按 都 依据 , 学 生掌握和使 用是教 学方法使 用的关键 一环 。 让
A C B C A C B C A C B C
值得 注意 的是 , 浓缩 只是为 了便 于 记忆 和 掌握 , 运用 它们 在 文质彬彬 忧心忡 忡 怒 气 冲冲 来 遣词造 句时 , 千万 不能使用 其浓缩 形式 , 否则 , 它们 的 意思就 会 A B C C A C B C A B C C 发生改 变 , 而且也 不能将 A ( A B B AB) 型换成 B B A A 型 , 种 这 1 5 其 他 类 型 ; 外 , 的 分 类 按 照 结 构 划 分 的 话 , 有 . 另 词 还 看上 去简单 的位置调换 , 则意 思大大不 同 。 实 AB C型 、 C 型 、 C 型 等 等 , 幅 原 因 , 在 赘述 。 B AB A AB B 篇 不 例如: 我们很 难评 说 人世 间 的是 是非 非 , 难 以理 清 人 与人 也 2 提 炼 公 共 字 眼 。 类 复 习 常 用 成 语 归 之 间的恩 恩怨怨 。 所谓 公共字 眼 , 就是 寻 找成 语 中共 同含 有 的 字 , 这 个 字作 把 如果将 “ 是是非非 ” “ 恩怨 怨” 和 恩 的位置 形 式 AAB B型 换成 为分类 的一个 依据 , 而将 这些词 归结 为一类成 语加 以记忆 和运 从 B AA型 , 就成为 : B 那 用 的分类方法 。 我 们 很 难 评 说 人 世 间 的 非 非 是 是 , 难 以 理 清 人 与 人 之 间 的 也 例如 : 怨怨恩 恩 。 ( ) 有 “ ” 的成 语 1含 一 字 这 样 的 对 换 , 语 感 的 角 度 去 体 会 , 觉 得 调 换 后 的 句 子 读 从 总 穷 二自 一刻 千金 一 成不染 丝 不 苟 起 来 让 人 非 常别 扭 , 以 给 人 以 美 感 , 符 合 人 们 对 语 言 的 审 美 难 太 成 不 变 一 去 不 返 一 念 之 差 技 之 长 情趣 。 () 有 “ ” “ 的 成 语 2含 眼 和 目” 1 2 AB . AC型 : 类 词 语 也 有 两 个 相 同 的 字 , 般 是 第 一 和 这 一 眼见为实 眼高手低 心 明眼亮 耳 闻 目 睹 第三个 字相 同, 外的第二 、 四两个 字 , 另 第 组成 一个 并列或 相反 的 明 目张胆 横眉竖 眼 光彩 夺 目 见 钱 眼 开
熟识成语与俗语的正确使用
熟识成语与俗语的正确使用语文教学中,成语与俗语是重要的一部分。
它们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语言表达的精华。
熟识成语与俗语的正确使用,不仅能够丰富语言表达,还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修养。
本文将从成语与俗语的定义、分类、正确使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成语与俗语的定义与区别成语,是指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意义的固定词组。
它们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如“井井有条”、“不可思议”等。
成语具有形象、简练、准确的特点,能够通过几个字表达出丰富的意义,是汉语的瑰宝。
俗语,是指在民间广泛流传、常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语句。
俗语通常由四个字或更多字组成,如“一石二鸟”、“人山人海”等。
俗语具有浅显易懂、生动形象的特点,常用于生活中的交流和表达。
二、成语与俗语的分类成语与俗语在语义和用法上有一定的区别。
从语义上看,成语多具有比喻、象征、寓意等特点,常用于文学作品和正式场合;而俗语则更加直接、贴近生活,常用于日常交流和口语表达。
从用法上看,成语多用于修辞、比喻、夸张等表达方式,常用于文章、演讲等正式场合;而俗语则更多用于描述、评论、劝导等实际应用场景。
三、熟识成语与俗语的重要性熟识成语与俗语的正确使用对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文化修养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成语与俗语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了解和运用成语与俗语有助于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通过学习成语与俗语,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增强文化自信。
其次,成语与俗语能够丰富语言表达,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成语与俗语富含意象、比喻和象征,能够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学生熟练掌握成语与俗语,能够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更加自如地运用,使语言更具韵味和感染力。
最后,熟识成语与俗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成语与俗语常常需要通过联想、比较、推理等思维方式来理解和运用,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联想能力。
同时,学生在运用成语与俗语时需要注意语境和语义的准确把握,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如何教授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
如何教授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成语和俗语是汉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丰富了语言表达,能够形象地表达特定的概念和情感。
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不仅可以增加语言的韵味,还能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水平。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教授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呢?一、了解成语和俗语的特点在教授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之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成语和俗语的特点。
成语和俗语是汉语言中的固定短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有固定的词序和用法。
它们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民生活,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
因此,学生在学习成语和俗语时,不仅需要了解字面意思,还需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二、培养学生的成语和俗语意识为了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我们可以从培养学生的成语和俗语意识开始。
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实施:1.增加成语和俗语的学习负担:在语文课程中,增加成语和俗语的学习内容,将其作为一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教学。
可以每周选取几个成语和俗语进行讲解和学习。
2.创设成语和俗语学习环境:在教室中张贴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成语和俗语,并鼓励学生在日常交流中积极运用。
可以组织成语和俗语的拼图游戏或演讲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开展成语和俗语的示范教学:以情境教学的方式,根据不同的学习目标,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
例如,通过图片、故事或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成语和俗语的用法和背后的故事。
三、让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需要阅读和写作等多方面的训练。
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帮助学生提高运用成语和俗语的能力:1.阅读成语和俗语的经典故事: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成语和俗语的背景和含义,可以选择一些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进行阅读。
通过阅读经典故事,学生可以了解成语和俗语的来历和用法。
2.写作中的成语和俗语运用: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合适的语境中正确地使用成语和俗语。
可以通过分析范文中的成语和俗语使用,让学生模仿和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3.演讲和对话中的成语和俗语运用:组织学生进行成语和俗语的演讲和对话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在正式场合中运用学到的成语和俗语。
人教版小学语文如何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
人教版小学语文如何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语文教育在小学阶段占据重要地位,其中正确的运用成语和俗语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关键。
本文将详细探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如何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的方法和技巧。
一、了解成语和俗语的基本概念成语和俗语是汉语中的重要文化遗产,是由一组或多组汉字组成的固定词组。
通过使用成语和俗语,我们可以更生动地表达观点,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方式。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先教给学生成语和俗语的基本概念,让他们了解其来源和意义。
二、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成语和俗语的能力正确理解成语和俗语对于学生的语文学习至关重要。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成语和俗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可以通过解释成语和俗语的意义,以及引导学生运用成语和俗语来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三、积极运用成语和俗语进行语言表达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成语和俗语进行语言表达。
可以通过让学生运用成语和俗语来描述人物形象、描绘场景等方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指导学生恰当地运用成语和俗语,以避免语言表达的僵化和死板。
四、合理布置作文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成语和俗语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合理布置作文任务,鼓励学生运用成语和俗语。
可以要求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成语和俗语,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指导学生在作文中合理运用成语和俗语,以免造成语言的生硬和不自然。
五、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语文教育中,我们还应该注重创建良好的语言环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运用成语和俗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六、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成语和俗语的兴趣。
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游戏互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学习成语和俗语的主动性。
总之,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作用。
小学语文教案:了解成语与俗语的含义
小学语文教案:了解成语与俗语的含义一、成语与俗语的定义和特点成语和俗语是汉语中的两个重要语言形式,它们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成语是指在汉语中形成的由四个字组成的固定搭配,富有特定意义的词组。
俗语则是民间所流传的具有简明易懂、寓意深刻的短句或句子。
成语与俗语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成语与俗语是中国文化的珍贵遗产,其内涵包含了汉字的意义、文化传统、历史故事等方面的丰富内容。
因此,了解成语与俗语的含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
2. 形象生动易记:成语与俗语的语言形象生动,常常借助形象的比喻、象征等手法来表达特定的意义。
因此,学生可以通过记忆这些形象生动的词组或短句,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其中的意义。
3. 宽泛适用的场景:成语和俗语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都有广泛的运用。
无论是在口语对话、写作作文还是在阅读文学作品时,了解成语与俗语的含义可以帮助学生更准确、恰当地运用它们,丰富了语言表达的形式和内容。
二、培养学生了解成语与俗语的方法1. 课堂讲解和解读: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给学生介绍常见的成语和俗语,并解读它们的意义和来源。
或许老师可以通过讲解成语和俗语的故事和背景,来增加学生对于其内涵和使用场景的理解。
2. 案例学习与引导:在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成语和俗语的意思。
例如,通过给学生展示用成语或俗语描述的情境,然后让学生猜测它的意思,从而培养学生对成语和俗语的敏感性和运用能力。
3. 课外拓展活动:除了课堂教学,老师还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拓展活动,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成语和俗语的含义。
例如,举办成语接龙比赛、俗语故事演讲比赛等,让学生在游戏和竞赛中学习和掌握更多的成语和俗语。
三、培养学生运用成语与俗语的能力1. 句子翻译与造句练习: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提供一些句子翻译和造句练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和俗语来完成。
幼儿园教育中的成语
幼儿园教育中的成语导言成语作为汉语中的瑰宝,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教育价值,可以在幼儿园教育中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
通过引入成语教学,可以增加幼儿的词汇量,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孩子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教育中常用的成语,并提供一些教学方法和活动建议。
1. 成语的定义和意义成语是由四个字组成的固定搭配的词语,它们具有独特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成语作为汉语的精华之一,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智慧,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语言和情感发展。
通过学习成语,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提高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2. 幼儿园教育中常用的成语(1) 画蛇添足意义:比喻做了多余的事情,弄巧成拙。
教学方法:通过绘画活动引入成语教学,让幼儿画一条蛇,然后再添加足部,引导幼儿理解成语的意思。
(2) 掩耳盗铃意义:比喻自欺欺人,明知道结果不好却不想听别人的劝告。
教学方法:通过听音乐和做手工铃的活动,引出成语的意思,并通过故事、图片等形式加深幼儿对成语的理解。
(3) 守株待兔意义:比喻坐等机会而不主动努力,希望事情能轻易得到成功。
教学方法:通过制作竹子和兔子的手工制品,引导幼儿理解成语的意义,并以游戏的形式加深对成语的记忆。
(4) 一箭双雕意义:比喻一举两得,一次行动解决多个问题。
教学方法:通过射箭活动,将目标设置为两个,引导幼儿理解成语的意义,并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联系起来。
3. 成语教学的方法和活动建议(1) 图片故事法通过展示成语的图片,讲述有关的故事,让幼儿通过图片来理解成语的意思。
例如,可以用图片展示一只画蛇添足的情景,让幼儿自己猜测成语的意义,然后再进行解释。
(2) 角色扮演法选取一些常用的成语,组织幼儿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让幼儿亲身体验成语的含义。
例如,可以让幼儿扮演守株待兔的农夫,感受坐等机会的无奈和不努力的结果。
(3) 手工制作法通过手工制作成语相关的物品,让幼儿亲自动手,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
语文成语与俗语的教学
语文成语与俗语的教学语文是我们学习的核心科目之一,其中包括了对成语与俗语的学习。
成语与俗语是汉语语言的精华之一,能够增加我们的表达能力,提升文章的魅力。
本文将探讨语文成语与俗语的教学方法与重要性。
一、成语与俗语的定义和特点成语是指由固定词序组成的,在表达时固定搭配的词语,通常由四个字组成。
成语来源于古代的文献作品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短时间内准确表达复杂的意思。
俗语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结出的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语言成分,构成了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
成语和俗语的特点是语言简练,意象生动,词义深刻,流传广泛。
它们通过独特的形式让人们易于记忆和理解。
在日常生活和文学作品中,成语和俗语经常被使用,使得文章更富有情趣,也体现了作者的修养和思维深度。
二、成语与俗语教学的重要性1. 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掌握了成语和俗语的意义和用法,我们就能更加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得语言更加充实和精炼。
在写作和口语表达中,适当地运用成语和俗语能够提升文章的档次和魅力,使得表达更加准确、生动。
2. 丰富文化内涵成语和俗语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古代文化和智慧的结晶。
通过学习成语和俗语,我们可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和生活理念,进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3. 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成语和俗语经常出现。
掌握了成语和俗语的意义和用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表达的含义和感情,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三、成语与俗语教学的方法1. 注重教材选择语文教材中通常会有专门的章节来讲解成语和俗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讲解和练习。
此外,还可以通过挑选相关的古代文学作品、历史故事等来引导学生学习成语和俗语。
2. 创设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学生的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理解和运用成语和俗语。
例如,在讲解成语“井底之蛙”时,可以通过图片、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蛙类只见井底的狭小空间,引导学生理解其比喻的含义。
3. 多种形式练习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如填空、配对、造句等,巩固学生对成语和俗语的记忆和理解。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并运用成语和俗语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并运用成语和俗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成语和俗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既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又能够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因此,在教案中合理运用成语和俗语,对学生的语文学习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学习成语和俗语的重要性、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策略的选择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习成语和俗语的重要性成语是汉语中一种以四个字为基本单位并具有较为固定意义的词语,是汉字文化的精华。
学习成语能够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丰富语言表达方式;同时,成语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提高语文素养。
俗语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长期形成的、简洁、富有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
学习俗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同时也能够加深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
以四年级下学期语文教学为例,教学目标可以设定为:1.了解成语和俗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一些常见的成语和俗语,理解其基本含义;3.能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进行交流,提高语言表达能力;4.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策略的选择1.以趣味性为主线:学习成语和俗语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可以通过图片、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以情景模拟为辅助: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亲身感受成语和俗语的真实应用场景,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
3.以实践为基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语文学习和日常交流中积极运用成语和俗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富有趣味和张力的成语和俗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教师以小组合作或集体授课的方式,向学生讲解成语和俗语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并逐个解释其具体意义。
3.练习:教师设计各种练习活动,如填空、选择、造句等,让学生灵活运用成语和俗语。
4.巩固:教师引导学生观看相关视频或解读名人演讲中的成语和俗语,提高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
小学语文教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与俗语
小学语文教案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与俗语一、引言在小学语文课程中,成语与俗语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
正确运用成语与俗语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升文章的语言水平。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小学语文教案来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与俗语,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认识成语与俗语成语与俗语是汉语言中具有独特意义和表达方式的常用词组。
成语多以四个字组成,常常包含丰富的文化内涵。
而俗语则是人们长期积累的有关生活、励志、道德等方面的智慧总结,在生动形象地表达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三、成语与俗语的魅力1. 丰富的意象和文化内涵成语与俗语形象生动,语言精练,能够直观地传递某种特定的意义。
通过学习与运用成语与俗语,学生可以领略到汉语言的深厚文化底蕴,并借此提高自己的语言理解能力。
2. 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成语与俗语有规范的用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模仿成语与俗语的用法,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句式构造和语言表达的流利度,使语言更加准确、地道。
四、设计小学语文教案引导学生正确运用成语与俗语1. 预热环节:启发学生思考成语与俗语的定义和用途通过以小组讨论的形式,鼓励学生描述自己对成语与俗语的理解,提问学生成语和俗语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分享和交流,引导学生逐渐认识到成语与俗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其的学习兴趣。
2. 学习成语与俗语的来源和意义通过教师讲解、图片展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成语与俗语的来源和意义。
可以引用一些经典的成语故事,让学生体会成语的形象与意义之间的联系。
同时,通过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情境中理解成语与俗语的含义,增加记忆和理解的深度。
3. 探究成语与俗语的应用场景选择一些常用的成语与俗语,结合课文、故事、文化背景等资源,让学生分析和推理成语与俗语的应用场景,并举例说明。
通过训练,学生将学会灵活运用成语与俗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4. 创设语言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成语与俗语设计一些情境活动,让学生在不同的场景中运用成语与俗语进行语言交流。
如何教授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如何教授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的教学设计和实施一、引言成语和俗语是中国语言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不仅富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是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精华。
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却是一项挑战。
因此,本文将就如何教授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及其文化内涵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提供一些建议。
二、了解学生背景和需求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背景和需求。
通过学生问卷调查、口头交流或课堂小组讨论,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成语和俗语的认知水平和难点。
了解学生的背景和需求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三、设置全面的学习目标根据学生的背景和需求,教师需要设定全面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可以包括成语和俗语的理解、正确运用以及文化内涵的掌握。
通过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可以使学生更有动力和方向感,并且有利于教师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四、选择适当的教材与资源选择适当的教材与资源对于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
教材可以包括语文课本、成语词典和优秀的文学作品。
教师还可以结合多媒体资源,如录音、视频等,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成语和俗语的意义和用法。
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为了培养学生正确运用成语和俗语的能力,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给学生提供语境和实例,引导学生猜测成语和俗语的意义;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运用成语和俗语来表达角色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多种交互式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六、编写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为了加深学生对成语和俗语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可以编写多样化的教学活动。
例如,设计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复习和运用成语;开展成语故事分享会,让学生自己编写成语故事并分享给同学。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七、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学习成语和俗语不仅仅是为了应对考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名城、名胜古迹等,让学生亲身感受成语和俗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与他国学生交流成语和俗语的用法和文化意义。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运用成语与谚语表达意思
小学语文教案学习运用成语与谚语表达意思成语和谚语是汉语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简洁、生动的形式表达出丰富的意义和哲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学习和运用成语与谚语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探讨如何有效地学习和运用成语与谚语表达意思的方法。
一、认识成语与谚语在学习和运用成语与谚语之前,首先要明确它们的概念和特点。
成语是由一定词序固定下来的短语,它具有独立的词汇意义和固定的搭配关系。
谚语则是经过长期的生活实践所总结出来的具有普遍真理的话语,它简洁明了,富有启示性。
学生可以通过阅读故事、诗词等文本,积累并理解其中的成语与谚语。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挖掘其内涵,理解其中的感情色彩和文化背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二、培养学生学习成语和谚语的兴趣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运用成语与谚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
比如,开展成语接龙游戏,让学生通过接龙的方式逐渐熟悉和掌握成语;组织成语故事创作,让学生将所学成语融入到自己的创作中;制作成语卡片,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学习和运用成语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成语与谚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三、运用成语与谚语进行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写作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灵活运用成语与谚语,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在写叙事文时,学生可以通过使用成语来丰富语言表达。
比如,描述人物形象时可以用到“英勇善战”的成语,描述环境时可以用到“春意盎然”的成语;在写议论文时,学生可以引用有关主题的谚语,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文化内涵。
通过运用成语与谚语进行写作,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学习成语与谚语的拓展运用在学习和运用成语与谚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进行拓展运用。
比如,学生可以尝试将成语与谚语进行联想、改编和创新,创作出更加具有个性和创造力的句子。
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认识成语与俗语的用法
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认识成语与俗语的用法【三年级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认识成语与俗语的用法导言: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三年级小学生认识成语与俗语的用法。
通过对成语和俗语的介绍、分析和运用,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和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他们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如下:第一课:认识成语和俗语1.1 课堂导入在本节课开始前,老师可利用图片展示和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成语和俗语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在本节课中,老师可以给学生讲解什么是成语,并通过具体的例子说明成语的特点,如意义固定、语义深刻等。
1.3 俗语的定义和特点随后,老师可以介绍俗语的概念和特点,帮助学生理解俗语与成语之间的关系,并给出相应的例子进行说明。
第二课:成语与俗语的理解2.1 成语与俗语的引导式讲解本节课中,老师可通过举例的方式讲解成语和俗语的含义和用法,同时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并记忆其中的成语与俗语。
2.2 成语与俗语的练习接着,老师可以设计小组活动、配对练习等形式的任务,在实践中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运用成语与俗语。
第三课:成语与俗语的运用3.1 成语与俗语的句子填空在本节课中,老师可以准备一些句子,其中留有成语或俗语的空缺部分,要求学生填写正确的成语或俗语,通过这种形式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成语与俗语的运用技巧。
3.2 成语与俗语的造句随后,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根据提供的成语或俗语,编写与其相关的句子,让学生从应用的角度深入理解每个成语与俗语的具体用法。
第四课:成语与俗语的综合应用4.1 综合练习此节课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情境练习或篇章填空,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成语与俗语,完整地表达出对应的意思。
4.2 成语与俗语的说故事最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成语与俗语编写自己的小故事或小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创造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帮助三年级的小学生认识成语与俗语的用法,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和练习,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语俗话的分类及其教学方法探秘【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8-0058-02
在小学语文六年的基础学习中,十二册课本所学的成语俗语有近千条,词条的范围涉及面广,可以分类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根据不同的依据,可以将它们分成若干种类型。
从便于教与学的角度讲,其实分类的方式最常用也最简单的就是按照成语或俗话的组成结构来划分。
除此之外,还有按照感情色彩,按照词性等来分类。
无论怎么分,都必须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让学生掌握和使用是教学方法使用的关键一环。
1 把握成语基本结构,立足学生识记功底
从分类上来看,结构分类方式占据了成语分类的主要分量。
最常用的结构形式有以下几种:
1.1 aabb型:这种结构类型,其最大的特点是在成语的四个字中,有两组相同的字,第一二个字相同,第三四个字又相同。
也就是说,形式aabb型可以浓缩为ab型的词,这更加减轻了识记的负担。
例如:
唯唯诺诺(维诺)
a a
b b(ab)
朝朝暮暮(朝暮)
a a
b b(ab)
郁郁葱葱(郁葱)
a a
b b(ab)
轰轰烈烈(轰烈)
a a
b b(ab)
值得注意的是,浓缩只是为了便于记忆和掌握,在运用它们来
遣词造句时,千万不能使用其浓缩形式,否则,它们的意思就会发生改变,而且也不能将a a b b(ab)型换成b b a a 型,这种看上去简单的位置调换,实则意思大大不同。
例如:我们很难评说人世间的是是非非,也难以理清人与人之
间的恩恩怨怨。
如果将“是是非非”和“恩恩怨怨”的位置形式aabb型换成bbaa 型,那就成为:
我们很难评说人世间的非非是是,也难以理清人与人之间的怨
怨恩恩。
这样的对换,从语感的角度去体会,总觉得调换后的句子读起
来让人非常别扭,难以给人以美感,太符合人们对语言的审美情趣。
1.2 abac型:这类词语也有两个相同的字,一般是第一和第三
个字相同,另外的第二、第四两个字,组成一个并列或相反的词组。
例如:
不伦不类(a ba c)不疾不徐(a ba c)如痴如醉(a ba c)
半信半疑(a ba c)百发百中(a ba c)无法无天(a ba c)
有胆有识(a ba c)无依无靠(a ba c)自言自语(a ba c)
从以上这些例子中不难看出,b、c对应的字,要么形成近义词,要么形成反义词,以近义为多。
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总结这种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道理,加深对这类的理解。
1.3 aabc型:这种结构的成语,前面两个重叠的词实际上是用来修饰后面bc部分的,重叠部分有加强语气,强调动作行为的作用,同时用以形容和描述后面那个动作的范围,规定某些动作的质和量之间的关系。
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掌握这种结构远远不够,更主要是教导学生要利用这种成语的内部结构的规律性,去把握该成语所实用的范畴。
例如:
朗朗上口碌碌无为闷闷不乐
a a
b
c a a b c a a b c
循循善诱奄奄一息面面俱到
a a
b
c a a b c a a b c
滔滔不绝依依不舍津津有味
a a
b
c a a b c a a b c
落落大方蒸蒸日上井井有条
a a
b
c a a b c a a b c
以上例子说明,“朗朗”修饰“上口”;“碌碌”修饰“无为”。
又如“闷闷不乐”中,因为“闷闷”,所以说“不乐”。
在“依依不舍”,
“依依”有不舍,割舍不掉的意思,故“依依”用来修饰“不舍”。
由此可见,在学习这类词语时,重点把握修饰与中心词之间的关系,先理解中心词,在来理解修饰成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说明一个中心意思,色彩更加鲜明,程度更加浓烈,意味更加深长。
1.4 abcc型:这种结构与aabc型恰好相反,它的关键词在于ab 部分,后面的重叠词用来修饰前面的中心词。
前面的ab部分,可以是名词,也可以是动词。
无论怎么说,单有前面的中心词,无法说明动作或事物的状态。
只有加上后面cc部分,才能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例如:
衣冠楚楚虎视眈眈神采奕奕
a b c ca b c ca b c c
文质彬彬忧心忡忡怒气冲冲
a b c ca b c ca b c c
1.5 其他类型:另外,词的分类按照结构划分的话,还有abbc 型、abca型、abcb型等等,篇幅原因,不在赘述。
2 提炼公共字眼,归类复习常用成语
所谓公共字眼,就是寻找成语中共同含有的字,把这个字作为分类的一个依据,从而将这些词归结为一类成语加以记忆和运用的分类方法。
例如:
(1)含有“一”字的成语
一穷二白一刻千金一成不染一丝不苟
一成不变一去不返一念之差一技之长
(2)含有“眼”和“目”的成语
眼见为实眼高手低心明眼亮耳闻目睹
明目张胆横眉竖眼光彩夺目见钱眼开
(3)含有“笑”字的成语
笑逐颜开笑容可掬笑里藏刀谈笑自若
欢声笑语付之一笑眉开眼笑不苟言笑
从以上的例子得知,它们之所以含有这些字眼,必然与这个字的含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例2中,所例举词都与“眼”和“目”有关,并且与这个器官的动作和表现有关。
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这些成语共同的这种规律,举一反三,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成语的含义。
3 了解成语出处,从文学作品中把握住成语的本意源头
每个成语的形成都不是空心来风,也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以一定的文学作品、历史片段、或者传说故事为源头,不断形成的。
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通过阅读文学作品,即知道这些作品有哪些成语、词汇,优秀的语句,而反过来,在掌握成语出处的过程中,又反过来复习和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认知和领悟。
3.1 神话故事中的成语。
每个神话故事,就是一段鲜活而生动素材。
掌握一个成语,也就掌握了一个故事,所以,对于从神话转化而来的成语,俗语,不能脱离故事本身这个生动而富有内涵的源头。
先读这些完整的故事,看上去要花很多时间,其实不然,用故
事情节来解读成语,胜过单纯的成语词典。
也胜过枯燥的讲解。
例如,“精卫填海”,出自《山海经》,讲述了一个美丽的传说:炎帝有一个漂亮美丽,且十分受他宠爱的女儿,她的名字叫精卫。
有一天她去东海边玩耍,被东海龙王的太子看上了她,原本只想逗她玩玩,不想却被海浪卷进了大海,精卫死了。
变成了一种鸟,名唤“精卫鸟”。
精卫鸟去西山衔来石子儿和树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东海填平。
终于,她成功了。
后来,人们就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按照既定目标坚毅不拔地奋斗到底。
类似的经典故事还有:女娲补天、八仙过海、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后羿射日、开天辟地、牛郎织女等等。
这些故事大都产生于原始社会时期,当时,生产条件落后,科技水平几乎没有,天气的突然变化,洪水的突然暴发,猛兽的突然出没,这些都是人类难以客服的灾难,所以,在大家无法抗拒和解释这种灾难的情形下,就萌发了各种生动的故事和传说。
3.2 历史故事中的成语。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每一段历史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每一个历史片段,或者推动历史进步,社会向前发展,社会生产不断进步,人们生活不断改善;或者阻碍历史的进步,抑制了历史的上升。
不管怎么样,这些历史总留下了很多文化上的印记——其中成语故事就非常多。
如:闻鸡起舞、望梅止渴、精忠报国、手不释卷等等。
就如了解神话故事一样,在引导学生学习成语时,也可以引导他们对这些历史故事进行阅读,然后从生动的情节之中,去感悟和记住这个成语。
3.3 出自文学作品的成语:中国古代留下了太多经典的著作。
这些作品在传承的过程中,就会将那些经典的部分作为一种典范记录在人民的脑海中,经过不断的阅读和加工,也就成了固定的格式和语言的基本单位——成语、俗语。
例如,我们的四大名著中,就有许多这样的经典例子:三顾茅庐、初出茅庐、宝刀未老、如鱼得水、势如破竹、步步为营、鼎足三分、舌战群雄等出自《三国演义》;而“一本正经、三头六臂、半路出家、呼风唤雨、大显神通、摇身一变、火眼金睛”等词,则是《西游记》的经典。
逼上梁山、调兵遣将、路见不平、龙潭虎穴、保国安民、天诛地灭、人山人海等等,又是来自《水浒传》;丢三落四、秉公办事、横行霸道、花枝招展、百里挑一、目无下尘等等是出自《红楼梦》。
文学作品中的成语,其最大的特点是深深的打上这部作品和情节的烙印。
无论是其中的人物,还是某个章回的故事,或者是某段精辟的对白,也或许是某个精彩的片断,总之,是离不开这个故事本身而单独存在的东西。
联系原著来理解这些成语,会使得对成语的了解更加真实,也更富有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