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的经验规则 1、 d带空穴与催化剂活性 金属 能带模型提供了d带空穴概念,并将它与催化 活性关联起来。d空穴越多,d能带中未占用的d电子或 空轨道越多,磁化率会越大。磁化率与金属催化活性 有一定关系,随金属和合金的结构及负载情况而不同。 从 催化反应的角度看,d带空穴的存在,使之有从外界 接 受电子和吸附物种并与之成键的能力。但也不是d带 空穴越多,其催化活性就越大。过多可能造成吸附太 强 ,不利于催化反应。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2、 d%与催化活性 金属的价键模型提供了d%的概念。d%与金属催化 活性的关系,实验研究得出,各种不同金属催化同位素 (H2和 D2)交换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对应的d%有较好的线 性 关系。但尽管如此,d%主要是一个经验参量。 d%不 仅 以电子因素关系金属催化剂的活性,而且还 可 控制原子间距或格子空间的几何因素去关联。因为金 属 晶格的单键原子半径与d%有直接的关系,电子因素 不 仅影响到原子间距,还会影响到其他性质。一般d% 可用于解释多晶催化剂的活性大小,而不能说明不同晶 面 上的活性差别。
这 5类金属催化剂中,前两类是主要的,后三类在 20世纪 70年代以来有新的发展。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1
n
金属间化合物与合金的主要区别:金属间化合物晶格 中不同原子的排列有规则,而合金晶格中不同原子的 排列没有规则。
n
发 生催化反应时,催化剂与反应物要相互作用。除表 面外,不深入到体内,此即相容性。如过渡金属是很 好的加氢、脱氢催化剂,因为H2很容易在其表面吸附, 反应不进行到表层以下。但只有“贵金属”(Pd、 Pt,也有Ag)可作氧化反应催化剂,因为它们在相 应 温度下能抗拒氧化。故对金属催化剂的深入认识, 要 了解其吸附性能和化学键特性。
E g ≥ 5eV
E g < 3eV
宽 (ΔE≥5eV)。 一 般 电场条件下,难以将满带电子激发 入 空带, 不 能 形成导带。半导体的特征,也是只有满带 和空带,但满带与空带之间的禁带较窄(ΔE<3eV),在
导体
绝缘 体
半导 体
电 场条件下满带的电子激发到空带,形成导带,即可 导 电。电子占用的最高能级称为费米(Fermi)能级。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例 如,Ni催化苯加氢制环己烷,催化活性很高。Ni的d 带空穴为0.6(与磁矩对应的数值,不是与电子对应的 数 值)。若用Ni-Cu合金则催化活性明显下降,因为 Cu的 d带空穴为零,形成合金时d电子从Cu流向Ni,使 Ni的 d空穴减少,造成加氢活性下降。又如Ni催化氢化 苯乙烯制备乙苯,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如用Ni-Fe合金 代替金属Ni,加氢活性下降。但Fe是 d空穴较多的金属, 为 2.2。形成合金时,d电子从Ni流向Fe,增加Ni的d带 空穴。这说明d带空穴不是越多越好。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4
p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n 金属的分散度:金属在载体上微细的程度用分散度D
( Dispersion) 来表示,其定义为:
D = (ns/nt)/g(Cat)
催化 反应都是在位于表面上的原子处进行,故分 散 度好的催化剂,一般其催化效果较好。当D = 1时 ,
D-H同 位素交换反应的 lgk-d%的 关系 金属膜催化乙烯加氢的活性与 晶格原子间距的关系
Ø
几乎所有的金属催化剂都是过渡金属,这与金属的结
构 、表面化学键有关。金属适合作哪种类型的催化 剂,要看其对反应物的相容性。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p
金属的能带模型和“d带空穴”概念 导 体 的能带结构特征是具有导带。绝缘体的能带 特 征是只有满带和空带, 而 且 满带和空带之间的禁带较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5
② 强相互作用 即 金属、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简称为SMSI ( Strong-Metal-Support-Interaction) 效应。当金属 负载于可还原的金属氧化物载体(如在TiO2上)时, 在 高温下还原导致金属对H2的化学吸附和反应能力的 降 低,这是由于可还原的载体与金属间发生了强相互 作用,载体将部分电子传递给金属,从而减小对H2的 化 学吸附能力。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越大,相应的d能带中的电子填充越多,d空穴就越少。 d%和 d空穴是从不同角度反映金属电子结构的参量, 且 是相反的电子结构表征。它们分别与金属催化剂的 化 学吸附和催化活性有某种关联。就广为应用的金属 加氢催化剂来说,d%在40-50%为宜。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6
产 生的原因: 在 负载Pt催化剂上,H2-O2反应的结构非敏感性是 由于氧过剩,致使Pt表面几乎完全为氧吸附单层所覆盖, 将 原来的Pt表面的细微结构掩盖了,造成结构非敏感, 这 种原因称为表面再构(Surface reconstruction); 另 一 种结构非敏感反应与正常情况相悖,活性组 分 晶粒分散度低的部位(扁平的面) 比 高 的部位(顶与棱) 的 更活泼。 造成这种“反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过 强 的吸附、吸附其它物种等)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意味着金属原子全部暴露。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金属 在载体上微细分散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表面 金属原子的状态,影响到这种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 通常晶面上的原子有三种类型:位于晶角上,位于晶 棱 上和位于晶面上。显然位于顶角和棱边上的原子比 位于面上的配位数要低。随着晶粒大小的变化,不同 配位数位(Sites)的比例也会变,相对应的原子数也 跟 着变化。涉及低配位数的吸附和反应,将随晶粒变 小 而增加;而位于面上的活性位比例,将随晶粒的增 大 而增加。
生 分裂,分成t2g轨道(dxy、dxz和dyz ) 和 eg轨道。
n
不对称八面体场Fe(CN)64-络合物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3
n 用这种模型,原则上可以解释金属表面的化学吸附。
因 为这些轨道以不同角度与表面相交,这种差别会影 响 到轨道健合的有效性。还能解释不同晶面之间化学 活性的差别;不同金属间的模式差别和合金效应。如 吸附热随覆盖度增加而下降,最满意的解释是吸附位 的 非均一性,这与定域键合模型的观点一致。Fe催化 剂的不同晶面对NH3合成的活性不同,如以[110]晶面 的活性定义为1,则[100]晶面的活性为21;而[111] 晶面的活性440,这已为实验所证实。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载 体效应 ① 溢 流 现象 固 体 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原有的活性中心) 经 吸附产生出一种离子或自由基活性物种,它们迁移到 别 的活性中心处(次级活性中心)的现象。 很 多载体是溢流现象的次级活性中心。催化加氢 的活性物种不只是H,而应该是H0、H+、H2、H-等的平 衡 组成;催化氧化的活性物种不只是O,而应该是O0、 O-、 O2-和 O2等的平衡组成,这些新发现的物种与载体 ( 次级活性中心)有关。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③ 载体对金属催化剂化学吸附的促进和抑制 例 如 Al2O3载体对烃类的脱氢和加氢反应(主过度 物 种 H原子)有抑制作用;但是对CO、NO和H2的反应 有 促进作用,这主要是CO、NO能与Al2O3作用形成弱 的 另外一种过度态物种。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3)结构敏感与非敏感反应 根据对这三种影响敏感性的不同,催化反应可以区 分为 2大类: 涉 及 H-H、 C-H或O-H键的断裂或生成的反应,它 们对结构的变化、合金的变化或金属性质的变化,敏 感 性不大,称为结构非敏感(Structrure- insensitive) 反应。例如,环丙烷加氢就是一种结构非敏感反应。 用 宏观的单晶Pt作催化剂(无分散D≈0)与用负载于 Al2O3或 SiO2的微晶(1-1.5nm)作催化剂(D≈1), 测得的 转化频率基本相同。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另 一类涉及C-C、N-N或C-O键的断裂或生成的反 应 ,对结构的变化、合金的变化或金属性质的变化, 敏感性较大,称为结构敏感(Structrure-sensitive)反 应 。例如,氨在负载铁催化剂上的合成,是一种结构 敏感反应,因为该反应的转化频率随铁分散度的增加 而 增加。
p
金属簇状物催化剂 化 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聚集体,如果用 分子描述显得太大,用小块固体描述又显得太小,它 是 介于原子-分子级别与宏观固体之间的新层次,是 一 种物质结构的新层次。 金属簇状物性质既不同于单个原子、分子,又不同 于 宏观的晶体、合金等。 金属簇状物的活性随组成原子数n的不同,可以相差 1000倍 ,并显示其它的一些电磁、光学特性。
p
配位场模型(晶体场理论) 中 心离子M的d轨道能级分裂:5个d轨道能级相同, 进入配位场中, d轨道能级将发生分裂; 与 配位体直接遭遇方向上的d轨道,受到较大的排斥 力 ,使的d轨道能级升高;偏离配位体方向上的d轨 道能级较低,使d轨道产生能级分裂
n 引 入面心立方的正八面体对称配位场后,简并能级发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导 体 、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能带结构特征
2
p
价键模型和d特性百分数(d%)的概念 杂 化 轨道中d电子所占百分数称金属d%特性,d%
● 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M处于带负电荷的配位体L形 成的 静电场中,二者完全靠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 ● 晶体场(配位场)对M的 d 电子 产生排斥作用,引起 M的 d轨道发生能级分裂; ● 分裂类型与配合物的空间构型有关;晶体场相同,L 不同 ,分裂能也不同。分裂能是指d 轨道 发生能级分 裂 后 ,最高能级和最低能级间的能量差; ● d电子 从未分裂的d轨道进入分裂后的d轨道,使配合 物 获得晶体场稳定化能。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大 致规律:当温度为0.3Tm( 0.3Tm为 Huttig温度 , Tm为 熔 点 )时,开始发生晶格表面质点的迁移;当温度 为 0.5Tm( 0.5Tm称 为 Tammam温度)时,开始发生 晶格体相内的质点迁移。在高于Tammam温度以 上 焙烧或还原,有些金属能形成固溶体。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4)制备工艺的影响 金属 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阻止金属微晶的烧 结 和晶粒长大。对于负载型催化剂,理想的情况是, 活性组分既与载体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又不至于阻止 金属的还原。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的形成在很大程 度 上取决于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焙烧、还原温度和时 间 。温度对负载型催化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能 使 活性组分挥发、流失、烧结和微晶长大等。
p
金属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催化剂,主要包括:
第三节 金属催化剂及其 催化作用
( 1)块状催化剂,如电解银催化剂、融铁催化剂、铂 网催化剂等; ( 2)分散或者负载型的金属催化剂,如Pt-Re/-Al2O3 重整催化剂,Ni/Al2O3加氢催化剂等; ( 3)金属互化物催化剂,如LaNi5可催化合成气转化 为烃,是70年代开发的一类新型催化剂,也是磁性 材料、储氢材料;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4)合金催化剂,如Cu-Ni合金加氢催化剂; ( 5)金属簇状物催化剂,如烯烃氢醛化制羰基化合物 的多核Fe3(CO)12催化剂,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金属 原子,以满足催化剂活化引发所必需。
金属互化物与合金的区别:
n
金属间化合物 (intemetallic compounds)又称 金 属互化物(metal compounds),是一类在特定条件 下 ,金属相互化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如Al2Zn3、 CuZn、 Cu5Zn8、CuZn3等。但它们与普通化合物 不同,一是组成可以在一定范围变动,如Cu5Zn8中 的 锌含量可在59~67%间变动,二是组成元素的化 合 价很难确定,但有显著的金属结合键。金属间化 合物通常是硬而脆。
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的经验规则 1、 d带空穴与催化剂活性 金属 能带模型提供了d带空穴概念,并将它与催化 活性关联起来。d空穴越多,d能带中未占用的d电子或 空轨道越多,磁化率会越大。磁化率与金属催化活性 有一定关系,随金属和合金的结构及负载情况而不同。 从 催化反应的角度看,d带空穴的存在,使之有从外界 接 受电子和吸附物种并与之成键的能力。但也不是d带 空穴越多,其催化活性就越大。过多可能造成吸附太 强 ,不利于催化反应。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2、 d%与催化活性 金属的价键模型提供了d%的概念。d%与金属催化 活性的关系,实验研究得出,各种不同金属催化同位素 (H2和 D2)交换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对应的d%有较好的线 性 关系。但尽管如此,d%主要是一个经验参量。 d%不 仅 以电子因素关系金属催化剂的活性,而且还 可 控制原子间距或格子空间的几何因素去关联。因为金 属 晶格的单键原子半径与d%有直接的关系,电子因素 不 仅影响到原子间距,还会影响到其他性质。一般d% 可用于解释多晶催化剂的活性大小,而不能说明不同晶 面 上的活性差别。
这 5类金属催化剂中,前两类是主要的,后三类在 20世纪 70年代以来有新的发展。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1
n
金属间化合物与合金的主要区别:金属间化合物晶格 中不同原子的排列有规则,而合金晶格中不同原子的 排列没有规则。
n
发 生催化反应时,催化剂与反应物要相互作用。除表 面外,不深入到体内,此即相容性。如过渡金属是很 好的加氢、脱氢催化剂,因为H2很容易在其表面吸附, 反应不进行到表层以下。但只有“贵金属”(Pd、 Pt,也有Ag)可作氧化反应催化剂,因为它们在相 应 温度下能抗拒氧化。故对金属催化剂的深入认识, 要 了解其吸附性能和化学键特性。
E g ≥ 5eV
E g < 3eV
宽 (ΔE≥5eV)。 一 般 电场条件下,难以将满带电子激发 入 空带, 不 能 形成导带。半导体的特征,也是只有满带 和空带,但满带与空带之间的禁带较窄(ΔE<3eV),在
导体
绝缘 体
半导 体
电 场条件下满带的电子激发到空带,形成导带,即可 导 电。电子占用的最高能级称为费米(Fermi)能级。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例 如,Ni催化苯加氢制环己烷,催化活性很高。Ni的d 带空穴为0.6(与磁矩对应的数值,不是与电子对应的 数 值)。若用Ni-Cu合金则催化活性明显下降,因为 Cu的 d带空穴为零,形成合金时d电子从Cu流向Ni,使 Ni的 d空穴减少,造成加氢活性下降。又如Ni催化氢化 苯乙烯制备乙苯,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如用Ni-Fe合金 代替金属Ni,加氢活性下降。但Fe是 d空穴较多的金属, 为 2.2。形成合金时,d电子从Ni流向Fe,增加Ni的d带 空穴。这说明d带空穴不是越多越好。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4
p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n 金属的分散度:金属在载体上微细的程度用分散度D
( Dispersion) 来表示,其定义为:
D = (ns/nt)/g(Cat)
催化 反应都是在位于表面上的原子处进行,故分 散 度好的催化剂,一般其催化效果较好。当D = 1时 ,
D-H同 位素交换反应的 lgk-d%的 关系 金属膜催化乙烯加氢的活性与 晶格原子间距的关系
Ø
几乎所有的金属催化剂都是过渡金属,这与金属的结
构 、表面化学键有关。金属适合作哪种类型的催化 剂,要看其对反应物的相容性。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p
金属的能带模型和“d带空穴”概念 导 体 的能带结构特征是具有导带。绝缘体的能带 特 征是只有满带和空带, 而 且 满带和空带之间的禁带较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5
② 强相互作用 即 金属、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简称为SMSI ( Strong-Metal-Support-Interaction) 效应。当金属 负载于可还原的金属氧化物载体(如在TiO2上)时, 在 高温下还原导致金属对H2的化学吸附和反应能力的 降 低,这是由于可还原的载体与金属间发生了强相互 作用,载体将部分电子传递给金属,从而减小对H2的 化 学吸附能力。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越大,相应的d能带中的电子填充越多,d空穴就越少。 d%和 d空穴是从不同角度反映金属电子结构的参量, 且 是相反的电子结构表征。它们分别与金属催化剂的 化 学吸附和催化活性有某种关联。就广为应用的金属 加氢催化剂来说,d%在40-50%为宜。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6
产 生的原因: 在 负载Pt催化剂上,H2-O2反应的结构非敏感性是 由于氧过剩,致使Pt表面几乎完全为氧吸附单层所覆盖, 将 原来的Pt表面的细微结构掩盖了,造成结构非敏感, 这 种原因称为表面再构(Surface reconstruction); 另 一 种结构非敏感反应与正常情况相悖,活性组 分 晶粒分散度低的部位(扁平的面) 比 高 的部位(顶与棱) 的 更活泼。 造成这种“反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过 强 的吸附、吸附其它物种等)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意味着金属原子全部暴露。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金属 在载体上微细分散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表面 金属原子的状态,影响到这种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 通常晶面上的原子有三种类型:位于晶角上,位于晶 棱 上和位于晶面上。显然位于顶角和棱边上的原子比 位于面上的配位数要低。随着晶粒大小的变化,不同 配位数位(Sites)的比例也会变,相对应的原子数也 跟 着变化。涉及低配位数的吸附和反应,将随晶粒变 小 而增加;而位于面上的活性位比例,将随晶粒的增 大 而增加。
生 分裂,分成t2g轨道(dxy、dxz和dyz ) 和 eg轨道。
n
不对称八面体场Fe(CN)64-络合物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3
n 用这种模型,原则上可以解释金属表面的化学吸附。
因 为这些轨道以不同角度与表面相交,这种差别会影 响 到轨道健合的有效性。还能解释不同晶面之间化学 活性的差别;不同金属间的模式差别和合金效应。如 吸附热随覆盖度增加而下降,最满意的解释是吸附位 的 非均一性,这与定域键合模型的观点一致。Fe催化 剂的不同晶面对NH3合成的活性不同,如以[110]晶面 的活性定义为1,则[100]晶面的活性为21;而[111] 晶面的活性440,这已为实验所证实。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载 体效应 ① 溢 流 现象 固 体 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原有的活性中心) 经 吸附产生出一种离子或自由基活性物种,它们迁移到 别 的活性中心处(次级活性中心)的现象。 很 多载体是溢流现象的次级活性中心。催化加氢 的活性物种不只是H,而应该是H0、H+、H2、H-等的平 衡 组成;催化氧化的活性物种不只是O,而应该是O0、 O-、 O2-和 O2等的平衡组成,这些新发现的物种与载体 ( 次级活性中心)有关。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③ 载体对金属催化剂化学吸附的促进和抑制 例 如 Al2O3载体对烃类的脱氢和加氢反应(主过度 物 种 H原子)有抑制作用;但是对CO、NO和H2的反应 有 促进作用,这主要是CO、NO能与Al2O3作用形成弱 的 另外一种过度态物种。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3)结构敏感与非敏感反应 根据对这三种影响敏感性的不同,催化反应可以区 分为 2大类: 涉 及 H-H、 C-H或O-H键的断裂或生成的反应,它 们对结构的变化、合金的变化或金属性质的变化,敏 感 性不大,称为结构非敏感(Structrure- insensitive) 反应。例如,环丙烷加氢就是一种结构非敏感反应。 用 宏观的单晶Pt作催化剂(无分散D≈0)与用负载于 Al2O3或 SiO2的微晶(1-1.5nm)作催化剂(D≈1), 测得的 转化频率基本相同。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另 一类涉及C-C、N-N或C-O键的断裂或生成的反 应 ,对结构的变化、合金的变化或金属性质的变化, 敏感性较大,称为结构敏感(Structrure-sensitive)反 应 。例如,氨在负载铁催化剂上的合成,是一种结构 敏感反应,因为该反应的转化频率随铁分散度的增加 而 增加。
p
金属簇状物催化剂 化 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聚集体,如果用 分子描述显得太大,用小块固体描述又显得太小,它 是 介于原子-分子级别与宏观固体之间的新层次,是 一 种物质结构的新层次。 金属簇状物性质既不同于单个原子、分子,又不同 于 宏观的晶体、合金等。 金属簇状物的活性随组成原子数n的不同,可以相差 1000倍 ,并显示其它的一些电磁、光学特性。
p
配位场模型(晶体场理论) 中 心离子M的d轨道能级分裂:5个d轨道能级相同, 进入配位场中, d轨道能级将发生分裂; 与 配位体直接遭遇方向上的d轨道,受到较大的排斥 力 ,使的d轨道能级升高;偏离配位体方向上的d轨 道能级较低,使d轨道产生能级分裂
n 引 入面心立方的正八面体对称配位场后,简并能级发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导 体 、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能带结构特征
2
p
价键模型和d特性百分数(d%)的概念 杂 化 轨道中d电子所占百分数称金属d%特性,d%
● 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M处于带负电荷的配位体L形 成的 静电场中,二者完全靠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 ● 晶体场(配位场)对M的 d 电子 产生排斥作用,引起 M的 d轨道发生能级分裂; ● 分裂类型与配合物的空间构型有关;晶体场相同,L 不同 ,分裂能也不同。分裂能是指d 轨道 发生能级分 裂 后 ,最高能级和最低能级间的能量差; ● d电子 从未分裂的d轨道进入分裂后的d轨道,使配合 物 获得晶体场稳定化能。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大 致规律:当温度为0.3Tm( 0.3Tm为 Huttig温度 , Tm为 熔 点 )时,开始发生晶格表面质点的迁移;当温度 为 0.5Tm( 0.5Tm称 为 Tammam温度)时,开始发生 晶格体相内的质点迁移。在高于Tammam温度以 上 焙烧或还原,有些金属能形成固溶体。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4)制备工艺的影响 金属 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有利于阻止金属微晶的烧 结 和晶粒长大。对于负载型催化剂,理想的情况是, 活性组分既与载体有较强的相互作用,又不至于阻止 金属的还原。金属与载体的相互作用的形成在很大程 度 上取决于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焙烧、还原温度和时 间 。温度对负载型催化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可能 使 活性组分挥发、流失、烧结和微晶长大等。
p
金属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催化剂,主要包括:
第三节 金属催化剂及其 催化作用
( 1)块状催化剂,如电解银催化剂、融铁催化剂、铂 网催化剂等; ( 2)分散或者负载型的金属催化剂,如Pt-Re/-Al2O3 重整催化剂,Ni/Al2O3加氢催化剂等; ( 3)金属互化物催化剂,如LaNi5可催化合成气转化 为烃,是70年代开发的一类新型催化剂,也是磁性 材料、储氢材料;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4)合金催化剂,如Cu-Ni合金加氢催化剂; ( 5)金属簇状物催化剂,如烯烃氢醛化制羰基化合物 的多核Fe3(CO)12催化剂,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金属 原子,以满足催化剂活化引发所必需。
金属互化物与合金的区别:
n
金属间化合物 (intemetallic compounds)又称 金 属互化物(metal compounds),是一类在特定条件 下 ,金属相互化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如Al2Zn3、 CuZn、 Cu5Zn8、CuZn3等。但它们与普通化合物 不同,一是组成可以在一定范围变动,如Cu5Zn8中 的 锌含量可在59~67%间变动,二是组成元素的化 合 价很难确定,但有显著的金属结合键。金属间化 合物通常是硬而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