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3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第4章3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第4章3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
它们由过渡金属和氧(硫)等原子组成,具有独特的结构和催化性能。
在本文中,我们将重点介绍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的种类、结构和催化作用,以及其在化学合成和能源转化等领域的应用。
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主要有负载型和非负载型两种形式。
负载型催化剂是将过渡金属氧(硫)化物负载在二氧化硅、活性炭等载体上,以增加其表面积和催化活性。
非负载型催化剂则是纯粹由过渡金属氧(硫)化物构成的颗粒或薄膜,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催化活性。
这两种形式的催化剂在不同的反应中具有不同的催化机理和催化性能。
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的结构是其催化性能的关键因素。
大多数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具有复杂的晶体结构,如层状结构、中空球状结构等。
这些结构可以提供丰富的活性位点,并且具有调节反应中间体吸附和反应通道的能力。
此外,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还可以通过改变晶体结构或添加协同剂来调节其催化性能,提高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调节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的结构和成分,可以实现氧化反应、氢化反应、催化裂解等各种化学转化。
特别是在有机合成中,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可以催化氧化还原反应、催化偶联反应、催化环化反应等,为合成高附加值化合物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另外,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还可以催化电化学反应、光化学反应等非常规化学反应,为能源转化和环境保护等领域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总之,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催化剂,在化学合成和能源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调节其结构和成分,可以实现多种化学反应的高效催化。
随着新材料合成和催化机理的深入研究,过渡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有望进一步提高,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工业催化3.3 金属及合金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团簇在化学特征上表现出随团簇的原子或分子个 数n的增大而产生的奇偶振荡性(even-odd oscillation)和幻数(magic number)特征。金属原子 簇在不同n值时反应速率常数的差别可达103 。化学反 应性、平衡常数等也出现了奇偶振荡性特征。
2.金属和载体的相互作用
金属和载体的相互作用有三种类型:
① 金属颗粒和载体的接触位置在界面部位处,分 散的金属可保持阳离子性质。
② 分散的金属原子溶于氧化物载体晶格中或与载 体生成混合氧化物,其中CeO2 、MoO2、WO3或其混 合物对金属分散相的改进效果最佳。
③ 金属颗粒表面被来自载体氧化物涂饰。
一. 金属表面的化学键
研究金属表面化学键的理论有:
能带理论 价键理论 配位场理论
1.能带理论
s 轨道、d 轨道组合成 s 带、d 带。 s 轨道相互作用强, s 带较宽,一般有(6~7)~20 ev ; d 带较窄,约为(3~4)ev. 即s 带能级密度比 d 带能级密度小,具体表现如下:
V(E)
对C-H,H-H,H-O键的断裂反应,只需要较小的能量,因此 可在少数一两个原子组成的活性中心上或在弱吸附中心上进行反应。 它们对催化剂表面的微细结构如晶粒大小,原子在表面上所处的部 位,以及活性中心原子组合等皆不敏感。
对C-C,N-N,C-O键的断裂或生成的反应,需提供较大量的能 量,反应是在强吸附中心上进行的。这些中心或是多个原子组成的 集团,或是表面上的扭曲,折皱处的原子,因而反应对催化剂表面 上的微细结构十分敏感。
3.3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剂是重要的工业催化剂。
金属的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作用---化学吸附
第4章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9学时)-2013.4
4.3.1 能带理论
2. 共有化能带特点
能带的相互位置:
s1
d5s1
d10s1
32
4.3.1 能带理论 3. 能带中电子填充的情况
Pauling原理:每个能级最多容纳2个电子。
由 N 个原子组成的晶体, s 能带有 N 个共有化能级, 最多容纳 2N 个电子; p 能带有 3N 个共有化能级,最多 容纳 6N 个电子, d 能带有 5N 个共有化能级,最多容纳 10N个电子。 在金属晶体能带中,通常电子总是处于较低的能 级。由于元素总的电子数目和能带相对位置不同,在 33 周期表的同一周期中,能带被电子充满的程度不同。
14
4.2.1 金属的电子组态与气体吸附能力间的关系
15
4.2.1 金属的电子组态与气体吸附能力间的关系
(2)气体分子的化学性质 气体化学性质越活泼,化学吸附越容易, 可被多数金属吸附。如O2 (3)吸附条件 低温有利于物理吸附,高温有利于化学吸 附。温度太高引起脱附。压力增加吸附增强。
16
4.2.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
-
-
-
20
4.2.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
-
1 ) Ф>I :电子从反应 物向金属催化剂表面 转移,反应物变为正 离子,形成离子键。 Ф 和 I 相差越大,离子 键越强。 正离子吸附层可 以降低催化剂表面的 Ф值,随着吸附量的 增加,Ф逐渐降低。
21
4.2.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
金属催化剂化学吸附能力的决定因素:金属和气体 分子的化学性质、结构和吸附条件。
(1)金属的结构
对大部分气体具有吸附能力的金属分为A、B、C三类:除Ca、 10 Sr、Ba外,大部分为过渡金属,都具有d空轨道。
第四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剂作用 2
第四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4.1 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及其特性4.1.1 金属催化剂概述及应用金属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催化剂。
主要包括块状催化剂,如电解银催化剂、融铁催化剂、铂网催化剂等;分散或者负载型的金属催化剂,如Pt-Re/-Al2O3重整催化剂,Ni/Al2O3加氢催化剂等;4.1.2 金属催化剂的特性几乎所有的金属催化剂都是过渡金属,这与金属的结构、表面化学键有关。
过渡金属能级中都含有未成对电子,在物理性质中表现出具有强的顺磁性或铁磁性,在化学吸附过程中,这些d电子可与被吸附物中的s电子或p电子配对,发生化学吸附,生成表面中间物种,从而使吸附分子活化。
金属适合于作哪种类型的催化剂,要看其对反应物的相容性。
发生催化反应时,催化剂与反应物要相互作用。
除表面外,不深入到体内,此即相容性。
如过渡金属是很好的加氢、脱氢催化剂,因为H2很容易在其表面吸附,反应不进行到表层以下。
但只有“贵金属”(Pd、Pt,也有Ag)可作氧化反应催化剂,因为它们在相应温度下能抗拒氧化。
故对金属催化剂的深入认识,要了解其吸附性能和化学键特性。
4.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4.2.1 金属的电子组态与气体吸附能力间的关系不同的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能力取决于各种因素,包括金属化学性质、气体化学性质、金属结构、吸附条件等等,见表4-3。
1 具有未结合d电子的金属催化剂容易产生化学吸附2 电子云重叠少,吸附弱;电子云重叠多,吸附强。
3 气体的化学性质越活泼,化学吸附越容易。
4 吸附条件也有一定影响。
低温有利于物理吸附,高温有利于化学吸附(但不能太高,否则TPD怎么做?)。
压力增加对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都有利。
4.2.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金属催化剂催化活化的过程可以看成是化学吸附的过程,化学吸附的状态与金属催化剂的逸出功及反应物气体的电离势有关。
1 电子逸出功:将电子从金属催化剂中移到外界所需的最小功,或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所需的最低能量。
工业催化原理——知识要点
第四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1、金属催化剂的应用及其特性1)金属催化剂的应用金属催化剂:指催化剂的活性组分是纯金属或者合金纯金属催化剂:指活性组分只由一种金属原子组成,这种催化剂可单独使用,也可负载在载体上合金催化剂:指活性组分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原子组成2)金属催化剂的特性常用的金属催化剂的元素是d区元素,即过渡元素(ⅠB、ⅥB、ⅦB、Ⅷ族元素)金属催化剂可提供的各种各样的高密度吸附反应中心2、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1)金属的电子组态与气体吸附能力间的关系(1)金属催化剂化学吸附能力取决于金属和气体分子的化学性质,结构及吸附条件(2)具有未结合d电子的金属催化剂容易产生化学吸附(3)价键理论:不同过渡金属元素的未结合d电子数不同,他们产生化学吸附的能力不同,其催化性能也不同(4)配位场理论:金属表面原子核体相原子不同,裸露的表面原子与周围配位的原子数比体相中少,表面原子处于配位价键不饱和状态,他可以利用配位不饱和的杂化轨道与被吸附分子产生化学吸附。
(5)吸附条件对进水催化剂的吸附的影响:低温有利于物理吸附,高温有利于化学吸附高压有利于物理吸附,也有利于化学吸附2)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1)金属催化剂的电子逸出功(脱出功)定义:将电子从金属催化剂汇中移到外界(通常是真空环境中)所需做的最小功,或者说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所需要的最低能量符号:Φ,在金属能带图中表现为最高空能级与能带中最高填充电子能级的能量差意义:其大小代表金属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或说电子脱离金属表面的难易(2)反应物分子的电离势定义:指反应物分子将电子从反应物中移到外界所需的最小功,用I表示。
意义:其大小代表反应物分子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
电离能:激发时所需的最小能量(3)化学吸附键和吸附状态①当Φ>I时,电子将从反应物分子向金属催化剂表面专业,反应物分子变成吸附在金属催化剂表面上的正离子。
反应物分子与催化剂活性中心吸附形成离子键,它的强弱程度决定于Φ与I的相对值,两者相差越大,离子键越强。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引言催化是一种重要的化学过程,它可以通过降低能量势垒的方式加速化学反应的速率。
金属催化剂作为一类常用的催化剂,广泛应用于有机合成、能源转化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金属催化剂的定义、分类以及其在化学反应中的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剂的定义与分类金属催化剂是指能够在化学反应中加速反应速率,且在反应结束时保持不变的金属物质。
金属催化剂能够通过提供活性位点、调控反应的能垒、吸附反应物等方式实现催化作用。
根据催化剂的组成,金属催化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纯金属催化剂,即单一金属元素或金属合金;另一类是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即将金属颗粒负载于支撑物上。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较高的催化活性,常用的负载物包括二氧化硅、氧化铝等。
金属催化剂还可以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常见的金属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如铂、钯、铑等)、过渡金属催化剂(如铁、铜、镍等)以及稀土金属催化剂(如钕、镧等)。
不同类型的金属催化剂具有不同的催化特性,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
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金属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1.提供活性位点:金属催化剂上的金属离子或金属表面可以提供活性位点,吸附并激活反应物。
活性位点能够有效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2.调控反应的能垒:金属催化剂可以通过调整反应物与催化剂间的作用力,改变反应的活化能。
例如,在氢气化反应中,贵金属催化剂能够吸附氢气并削弱键合,从而降低氢与反应物之间的能垒,促进反应进行。
3.提供电子转移:金属催化剂可以通过提供或接收电子的方式参与反应。
贵金属催化剂常常参与电子转移反应,如氧化还原反应,通过调控电子转移过程来加速反应速率。
4.分子催化:金属催化剂中的金属离子或金属表面可以与反应物发生直接的化学反应,形成中间体,进而促进反应进行。
这种分子催化机制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金属催化剂的应用金属催化剂在化学合成、能源转化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改.第4章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多位理论的几何适应性
由计算可以看出: 乙烯在Ni-Ni间距离为0.35l nm晶面上吸附形成的 键造成分子内的张力较大,是一种弱吸附。 在Ni-Ni间距离为0.2489 nm时乙烯吸附较容易,是 一种强吸附。
实验发现,仅有(110)晶面的Ni,比混合晶 面[(110),(100),(111)各占1/3的Ni的活性 大5倍。(110)晶面上Ni原子间距0.351nm的 数目是最多的。
C=0.154 nm
多位理论的几何适应性
反过来以=109o28’倒算出的a=0.273nm, 也就是说在a=0.273nm的晶格上吸附时, 分子内完全没有张力。 于是预测a在0.24nm-0.28nm之间的Re, Ni,Co,Cu,Pt,V,Pd,Mo,W等均可 吸附乙烯,实验证实了这个预言。 几何对应理论从某一方面反映了吸附的 本质。
第4章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金属
金属催化剂的类型
金属催化剂是一类重要的工业催化剂,主要类型有: 块状金属催化剂:如电解银、熔铁、铂网等催化 剂;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如Ni/Al2O3,Pd/C等催化剂; 合金催化剂:指活性组分是二种或两种以上金属 原子组成,如Ni-Cu合金加氢催化剂、LaNi5加氢 催化剂; 金属簇状物催化剂:如Fe3(CO)12催化剂等。
一个金属原子缺位,原来的金属原 子跑到金属表面上去了。
弗兰克尔点缺陷
由一个金属原子缺位,和一个间隙原子组 成。
点缺陷引起晶格的畸变
内部缺陷的存在引起晶格的畸变(1)空 位;(2)间隙质点;(3)杂质。
见教材p101 图4-20
4.5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工业催化原理第4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工业催化原理第4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金属催化剂是一类广泛应用于化学反应中的重要催化剂。
在工业催化原理中,金属催化剂因其高效、经济和环境友好的特性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金属催化剂的基本原理、催化作用机制以及工业应用等方面,详细介绍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剂是由金属元素或其氧化物、硝酸盐等化合物制备而成。
金属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和选择性,可以有效地促使化学反应的进行。
金属催化剂的活性主要来自于其特殊的电子结构和活性位点,其中活性位点指的是金属表面上的特殊位置,其能够提供活化基团。
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机制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氧化还原、酸碱性和配位作用等。
其中,氧化还原催化是金属催化剂最常见的催化作用机制。
金属催化剂能够在催化过程中与底物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从而改变底物的氧化态并促使反应的进行。
此外,金属催化剂还可以通过提供酸碱性环境来加速反应速率,或者通过配位作用来稳定中间体,从而实现催化作用。
金属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中,其中最典型的应用之一是在石油加工领域。
例如,挥发性金属催化剂可以在石油加氢反应中加速石油成分的裂化和转化,从而提高石油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金属催化剂还可以应用于合成氨、合成甲醇、催化裂化、液相氧化等重要工业反应中,提高反应的效率和产率。
在金属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方面,研究人员通过调控金属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和表面性质,以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合金化、负载和改性等。
合金化可以通过混合两种或多种金属来调整催化剂的性质,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
负载是将金属催化剂负载在载体上,通过调控载体的孔隙结构和表面特性来改善催化剂的性能。
改性可以通过表面修饰或掺杂等方法,调整金属催化剂的表面性质,从而提高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总结起来,金属催化剂是一类应用广泛的重要催化剂。
金属催化剂的催化作用机制多样,包括氧化还原、酸碱性和配位作用等。
金属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提高反应效率和产率的重要手段。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发展高效、绿色的金属催化剂制备技术
总结词
发展高效、绿色的金属催化剂制备技术 ,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VS
详细描述
传统的金属催化剂制备方法往往需要高温 、高压等苛刻条件,且产率较低。因此, 发展高效、绿色的金属催化剂制备技术成 为当前研究的重点。通过探索新的合成方 法和优化现有工艺,可以降低能耗和减少 废弃物排放,同时提高金属催化剂的产率 和性能,为绿色化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金属催化剂如铂、钯和铑等在燃料电池中发挥关键作用,能 够加速燃料和氧化剂之间的反应,提高燃料电池的效率和性 能。
太阳能光解水制氢
金属催化剂如钛、锆和镍等可用于太阳能光解水制氢过程中 ,能够加速水分子分解成氢气和氧气,为可再生能源的生产 提供支持。
05
金属催化剂的发展趋势与挑 战
新材料与新技术的研发
选择性评价
测定反应产物中目标产物的比例,评价金属 催化剂的选择性。
稳定性评价
考察金属催化剂在多次使用或长时间使用过 程中的性能变化。
经济性评价
综合考虑金属催化剂的制备成本、使用成本 等因素,评估其经济价值。
04
金属催化剂在工业生产中的 应用
石油化工领域
石油裂化
烯烃聚合
金属催化剂如镍、铂和钯等广泛应用 于石油裂化过程中,能够将重质油裂 解成轻质油,提高石油的利用效率。
金属催化剂如钛、锆和镍等在烯烃聚 合过程中起关键作用,能够控制聚合 物的分子结构和性能,广泛应用于塑 料、纤维和橡胶等生产。
合成氨
金属催化剂如铁、钴和镍等在合成氨 工业中发挥重要作用,能够加速氮和 氢反应生成氨的过程,提高合成氨的 产量。
环保领域
汽车尾气处理
金属催化剂如铂和钯等用于处理 汽车尾气中的有害物质,能够加 速有害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降
第4章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举
例
立方系 四方系 斜方系 单斜系
a0=b0=c0 a0=b0≠c0 a0≠b0≠c0 a0≠b0≠c0
NaCl,Cu,Pd,Ni,FeO SnO2,TiO2,PtO,MnO2 KNO3,V2O5,CrO3,MoO3 CuO,KClO4,WO2,MoO2
三斜系
六方系
a0≠b0≠c0
a0=b0≠c0
α ≠β ≠γ ≠90°
族 周期
ⅥB ⅦB Fe Mo W Tc Re Ru Os
Ⅷ Co Rh Ir Ni Pd Pt
ⅠB Cu Ag Au
4 5 6
能带理论
金属键可以看作是多原子共价键的极限情况。按分子轨道 理论,金属中N个原子轨道可以形成N个分子轨道。随着金 属原子数增多,能级间距越来越小,当原子数N很大时, 能级实际变成了连续的能带。
配位场理论
在孤立的金属原子中,5个d轨道是能级简并的,引入面心 立方的正八面体对称配位场后,简并的能级发生分裂,分 成t2g轨道和eg轨道两组。前者包括dxy、dzx和dzy;后者 包括dx2-y2和dz2 eg能带高,t2g能带低。
由于它们的空间指向性,所以表面金属原子的成键具有明 显的定域性。 在周期表后部的过渡金属中,eg轨道相当自由,可以参与 σ 键合,t2g轨道由于已有相当程度的充填,使之只能参 与π成键,化学吸附物种的键强取决于轨道构型的不同。
I
3、 φ≈I时,电子难于发 生完全转移,这时形成共 价键。实际上, I和φ不 是绝对相等的。如果反应 物带孤立的电子对,金属 催化剂上有接受电子对的 部位,反应物分子就会将 孤立的电子对给予金属催 化剂而形成配价键结合, 亦就是产生L酸中心→络合 催化。
工业催化原理—作业汇总(含答案)
第一章催化剂与催化作用基本知识1、简述催化剂的三个基本特征。
答:①催化剂存在与否不影响△Gθ的数值,只能加速一个热力学上允许的化学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②催化剂加速化学反应是通过改变化学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得以实现的;③催化剂对加速反应具有选择性。
2、1-丁烯氧化脱氢制丁二烯所用催化剂为MoO3/BiO3混合氧化物,反应由下列各步组成(1)CH3-CH2-CH=CH2+2Mo6++O2—→CH2=CH—CH=CH2+2Mo5++H20(2)2Bi3++2Mo5+→2Bi2++2Mo6+(3)2Bi2++1/202→2Bi3++02—总反应为CH3-CH2-CH=CH2+1/202→CH2=CH-CH=CH2+H20试画出催化循环图。
CH3-CH2—CH=CH2Bi3、合成氨催化剂中含有Fe3O4、Al2O3和K20,解释催化剂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答:Fe3O4:主催化剂,催化剂的主要组成,起催化作用的根本性物质Al2O3:构型助催化剂,减缓微晶增长速度,使催化剂寿命长达数年K20:调变型助催化剂,使铁催化剂逸出功降低,使其活性提高第二章催化剂的表面吸附和孔内扩散1、若混合气体A和B2在表面上发生竞争吸附,其中A为单活性吸附,B2为解离吸附:A+B2+3*→A*+2B *,A和B2的气相分压分别为p A和p B。
吸附平衡常数为k A和k B。
求吸附达到平衡后A的覆盖率θA和B的覆盖率θB.解:对于气体A:吸附速率v aA=k aA P A(1—θA—θB);脱附速率v dA=k dAθA平衡时:v aA=v dA ,即θA=(k aA/k dA)P A(1—θA—θB)=k A·k B(1—θA—θB)对于气体B:吸附速率v aB=k aB P B(1—θA-θB)2;脱附速率v dB=k dBθB2平衡时:v aB=v dB ,即θ2= k B P B(1—θA—θB)2。
工业催化3.3-金属及合金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2. d%与催化活性
价键理论提供了 d% 的概念。但 d% 主要是一个经验参数。 由实验测得金属催化同位素交换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对应的金属的 d% 有较好的线性关系。
d% 不仅以电子因素关联金属催化剂的活性,而且还可以原 子间距和格子的空间几何因素去关联。因为金属晶格的单键原子 半径与 d% 有直接关系。
一般 d%可用于解释多晶催化剂的活性大小,但不能说明晶 面上的活性差别。
3.晶格间距与催化活性
晶格间距表达的是是催化体系所需要的某种几何参数。在实 验中发现对某些反应,如金属膜催化加氢。其催化活性与晶格间 距有一定的关系。
金属晶格间距与乙烯加氢活性的关系
4.表面原子水平的不均匀性和催化活性
金属催化剂的表面是不均匀的,存在着各种不同类型的表面位。 可用原子表面的TSK模型:即台阶(Terrace)、梯阶(Step)、和 拐折(Kink)模型。在表面上存在的拐折、梯阶、空位、附加原子 等表面位,对催化反应而言,都是活性较高的部位。
五.合金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1.合金催化剂的类型
原子半径相近,晶体结构相同的一些金属常常可相互熔合形成合金。而金属 的特性亦随着合金的形成而改变。双金属催化剂可分为以下几类:
① 由 Ⅷ 族与 ⅠB族金属形成。如:Ni-Cu,Pd-Au 都是,主要用于烃类的氢 解,加氢和脱氢
催化剂工程-第四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选择性法
02
03
动力学法
考察金属催化剂对目标产物的选 择性,选择性越高,催化剂活性 越好。
通过分析反应动力学数据,如反 应速率常数、活化能等,来评价 金属催化剂的活性。
失活原因分类
中毒失活
金属催化剂受到毒物作用而 失去活性,如硫、磷等化合 物对金属催化剂的中毒。
烧结失活
金属催化剂在高温下发生烧 结,导致比表面积减小、活 性中心减少而失活。
积碳失活
金属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 积碳,覆盖活性中心或堵 塞孔道而导致失活。
延长使用寿命策略
选用合适载体
选用具有高比表面积、良好热稳 定性和机械强度的载体,提高金 属催化剂的分散度和稳定性。
控制反应条件
合理控制反应条件,如温度、压 力、空速等,避免金属催化剂在 高温、高压等恶劣条件下失活。
优化制备工艺
Part
07
总结与展望
研究成果总结回顾
1 2 3
金属催化剂的多样性
金属催化剂种类繁多,包括贵金属、过渡金属等, 它们在催化反应中表现出不同的活性和选择性。
催化机理的深入研究
通过对金属催化剂催化机理的深入研究,揭示了 金属活性中心与反应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催化 剂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催化剂性能的优化
催化剂工程-第四章金 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 金属催化剂概述 • 金属催化剂结构与性质 • 金属催化剂制备方法 • 金属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 金属催化剂活性评价与失活原因分析 • 金属催化剂再生与回收利用技术 • 总结与展望
目录
Part
01
金属催化剂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金属催化剂是一种能够加速化学反应速率,同时自身不参与反应或仅微量参与 反应,最终能够恢复原有状态的金属物质。
第4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4.2.1 金属电子组态与气体吸附
化学吸附特性用未结合的d电子解释; 具有未结合d电子的金属容易产生化学吸附; 不同过渡金属元素的未结合d电子数不同,产生
化学吸附能力不同,催化性能不同;
第4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4.2.2 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与 催化性能
金属催化剂催化的反应
加氢反应:Ni、 Pt上,烯烃、苯加氢; 氧化反应:Ag、Au、Pt上,甲醇氧化制甲
醛;烯烃环氧化; 重整反应:负载型的Pt、Pt-Re 上,烷基异
构化;环化脱氢;加氢裂化; 氢醛化反应: Fe3(CO)12上,烯烃氢醛化反
应制醇。
第4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4.1.2 金属催化剂的特性
电子共有化:电子能在金属晶体中自由往来的 特征,电子不属于某一个原子,属于整个晶体。
第4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能带的形成
最外层或次外层电子存在显著的共有化特征,
内层电子的状态没有明显区别;
金属晶体中的电子兼有原子运动和共有化运动;
共有化的规律:只能在能量相近的能级上发生
电子
共有化
共有化能级
第4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晶体结构:金属原子在晶体中的空间排列方式。 晶格:原子在晶体中的空间排布,面心立方晶
格、体心立方晶格、六方密堆晶格; 晶格参数:原子间的距离和轴角; 晶面花样:原子在镜面上的几何排列
第4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体心立方的-铁晶体的几个晶面
铁为体心立方晶格,[100]面;[110]面;[111]面。 数字表示晶面分别与三个晶轴截距的倒数之比;
不同晶面上原子的几何排布不相同,原子间距不等
第4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第四章-3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4)合金催化剂,如Cu-Ni合金加氢催化剂; ( 5)金属簇状物催化剂,如烯烃氢醛化制羰基化合物 的多核Fe3(CO)12催化剂,至少要有两个以上的金属 原子,以满足催化剂活化引发所必需。
金属互化物与合金的区别:
n
金属间化合物 (intemetallic compounds)又称 金 属互化物(metal compounds),是一类在特定条件 下 ,金属相互化合而形成的化合物。如Al2Zn3、 CuZn、 Cu5Zn8、CuZn3等。但它们与普通化合物 不同,一是组成可以在一定范围变动,如Cu5Zn8中 的 锌含量可在59~67%间变动,二是组成元素的化 合 价很难确定,但有显著的金属结合键。金属间化 合物通常是硬而脆。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③ 载体对金属催化剂化学吸附的促进和抑制 例 如 Al2O3载体对烃类的脱氢和加氢反应(主过度 物 种 H原子)有抑制作用;但是对CO、NO和H2的反应 有 促进作用,这主要是CO、NO能与Al2O3作用形成弱 的 另外一种过度态物种。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3)结构敏感与非敏感反应 根据对这三种影响敏感性的不同,催化反应可以区 分为 2大类: 涉 及 H-H、 C-H或O-H键的断裂或生成的反应,它 们对结构的变化、合金的变化或金属性质的变化,敏 感 性不大,称为结构非敏感(Structrure- insensitive) 反应。例如,环丙烷加氢就是一种结构非敏感反应。 用 宏观的单晶Pt作催化剂(无分散D≈0)与用负载于 Al2O3或 SiO2的微晶(1-1.5nm)作催化剂(D≈1), 测得的 转化频率基本相同。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第4章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综述
对 于 Pd和 IB族元素(Cu,Ag,Au),d轨道是填满的 (d10),但相邻的 s轨道没有被电子 填满。尽管通常 s轨道 能级稍高于 d轨道能级,但是 s轨道与 d轨道有重叠。因此,d 轨道电子仍可跃迁到 s轨道上,这时 d轨道可造成含有未成对电子 的能级,从而发生化学吸附。过渡金属作为固体催化剂通常是以金 属晶体形式存在的,金属晶体中原子以不同的排列方式密堆积,形 成多种晶体结构,金属晶体表面裸露着的原子可为化学吸附的分子 提供很多吸附中心,被吸附的分子可以同时和 1、2、3或 4个金 属原子形成吸附键,如果包括第 2层原子参与吸附的可能性,那么 金属催化剂可提供的吸附成键格局就更多了。所有这些吸附中心相 互靠近,有利于吸附物种相互作用而进行反应。因此,金属催化剂 可提供的各种各样的高密度吸附反应中心,这是金属催化剂表面的 另一特点[1]。金属催化剂表面吸附活性中心的多样性既是金属 催化剂的优点,同时也是它的缺点。因为吸附中心的多样性,几种 竞争反应可以同时发生,从而降低了金属催化剂的选择性。此外, 过渡金属催化剂在反应中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可将被吸附的双原子 分子(如 H2、N2、O2等)解离为原子,然后将原子提供给另 外的反应物或反应中间物种,进行各种化学反应。
4.2金属催化剂的化学吸附
4.2.1 金属的电子组态与气体吸附能力间的关系 金属催化剂化学吸附能力取决于金属和气体分子的 化学性质、结构及吸附条件。0℃时各种金属表面对 代表性气体的吸附实验结果见表 能吸附,× 表 示 不 能吸附。表中把对大部分气体具 有吸附能力的金属分为 A、B、C三类。这三类中除 Ca、Sr和 Ba以外,大部分属于过渡金属,这些 金属共同的特征是都具有 d空轨道。它们吸附时有的 吸附热 大,有的吸附热小。例如 A类 W、Ta、M o、Fe和 Ir对 H2的吸附热很大,而 C类比 A、 B类的吸附热小些,属于较弱的化学吸附,C类金属 对烃的加氢和其他反应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催化剂催化活性的经验规则 1、 d带空穴与催化剂活性 金属 能带模型提供了d带空穴概念,并将它与催化 活性关联起来。d空穴越多,d能带中未占用的d电子或 空轨道越多,磁化率会越大。磁化率与金属催化活性 有一定关系,随金属和合金的结构及负载情况而不同。 从 催化反应的角度看,d带空穴的存在,使之有从外界 接 受电子和吸附物种并与之成键的能力。但也不是d带 空穴越多,其催化活性就越大。过多可能造成吸附太 强 ,不利于催化反应。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2、 d%与催化活性 金属的价键模型提供了d%的概念。d%与金属催化 活性的关系,实验研究得出,各种不同金属催化同位素 (H2和 D2)交换反应的速率常数,与对应的d%有较好的线 性 关系。但尽管如此,d%主要是一个经验参量。 d%不 仅 以电子因素关系金属催化剂的活性,而且还 可 控制原子间距或格子空间的几何因素去关联。因为金 属 晶格的单键原子半径与d%有直接的关系,电子因素 不 仅影响到原子间距,还会影响到其他性质。一般d% 可用于解释多晶催化剂的活性大小,而不能说明不同晶 面 上的活性差别。
这 5类金属催化剂中,前两类是主要的,后三类在 20世纪 70年代以来有新的发展。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1
n
金属间化合物与合金的主要区别:金属间化合物晶格 中不同原子的排列有规则,而合金晶格中不同原子的 排列没有规则。
n
发 生催化反应时,催化剂与反应物要相互作用。除表 面外,不深入到体内,此即相容性。如过渡金属是很 好的加氢、脱氢催化剂,因为H2很容易在其表面吸附, 反应不进行到表层以下。但只有“贵金属”(Pd、 Pt,也有Ag)可作氧化反应催化剂,因为它们在相 应 温度下能抗拒氧化。故对金属催化剂的深入认识, 要 了解其吸附性能和化学键特性。
E g ≥ 5eV
E g < 3eV
宽 (ΔE≥5eV)。 一 般 电场条件下,难以将满带电子激发 入 空带, 不 能 形成导带。半导体的特征,也是只有满带 和空带,但满带与空带之间的禁带较窄(ΔE<3eV),在
导体
绝缘 体
半导 体
电 场条件下满带的电子激发到空带,形成导带,即可 导 电。电子占用的最高能级称为费米(Fermi)能级。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例 如,Ni催化苯加氢制环己烷,催化活性很高。Ni的d 带空穴为0.6(与磁矩对应的数值,不是与电子对应的 数 值)。若用Ni-Cu合金则催化活性明显下降,因为 Cu的 d带空穴为零,形成合金时d电子从Cu流向Ni,使 Ni的 d空穴减少,造成加氢活性下降。又如Ni催化氢化 苯乙烯制备乙苯,有较好的催化活性。如用Ni-Fe合金 代替金属Ni,加氢活性下降。但Fe是 d空穴较多的金属, 为 2.2。形成合金时,d电子从Ni流向Fe,增加Ni的d带 空穴。这说明d带空穴不是越多越好。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4
p
负载型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
n 金属的分散度:金属在载体上微细的程度用分散度D
( Dispersion) 来表示,其定义为:
D = (ns/nt)/g(Cat)
催化 反应都是在位于表面上的原子处进行,故分 散 度好的催化剂,一般其催化效果较好。当D = 1时 ,
D-H同 位素交换反应的 lgk-d%的 关系 金属膜催化乙烯加氢的活性与 晶格原子间距的关系
Ø
几乎所有的金属催化剂都是过渡金属,这与金属的结
构 、表面化学键有关。金属适合作哪种类型的催化 剂,要看其对反应物的相容性。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p
金属的能带模型和“d带空穴”概念 导 体 的能带结构特征是具有导带。绝缘体的能带 特 征是只有满带和空带, 而 且 满带和空带之间的禁带较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5
② 强相互作用 即 金属、载体间的强相互作用,简称为SMSI ( Strong-Metal-Support-Interaction) 效应。当金属 负载于可还原的金属氧化物载体(如在TiO2上)时, 在 高温下还原导致金属对H2的化学吸附和反应能力的 降 低,这是由于可还原的载体与金属间发生了强相互 作用,载体将部分电子传递给金属,从而减小对H2的 化 学吸附能力。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越大,相应的d能带中的电子填充越多,d空穴就越少。 d%和 d空穴是从不同角度反映金属电子结构的参量, 且 是相反的电子结构表征。它们分别与金属催化剂的 化 学吸附和催化活性有某种关联。就广为应用的金属 加氢催化剂来说,d%在40-50%为宜。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6
产 生的原因: 在 负载Pt催化剂上,H2-O2反应的结构非敏感性是 由于氧过剩,致使Pt表面几乎完全为氧吸附单层所覆盖, 将 原来的Pt表面的细微结构掩盖了,造成结构非敏感, 这 种原因称为表面再构(Surface reconstruction); 另 一 种结构非敏感反应与正常情况相悖,活性组 分 晶粒分散度低的部位(扁平的面) 比 高 的部位(顶与棱) 的 更活泼。 造成这种“反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过 强 的吸附、吸附其它物种等)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意味着金属原子全部暴露。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金属 在载体上微细分散的程度,直接关系到表面 金属原子的状态,影响到这种负载型催化剂的活性。 通常晶面上的原子有三种类型:位于晶角上,位于晶 棱 上和位于晶面上。显然位于顶角和棱边上的原子比 位于面上的配位数要低。随着晶粒大小的变化,不同 配位数位(Sites)的比例也会变,相对应的原子数也 跟 着变化。涉及低配位数的吸附和反应,将随晶粒变 小 而增加;而位于面上的活性位比例,将随晶粒的增 大 而增加。
生 分裂,分成t2g轨道(dxy、dxz和dyz ) 和 eg轨道。
n
不对称八面体场Fe(CN)64-络合物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3
n 用这种模型,原则上可以解释金属表面的化学吸附。
因 为这些轨道以不同角度与表面相交,这种差别会影 响 到轨道健合的有效性。还能解释不同晶面之间化学 活性的差别;不同金属间的模式差别和合金效应。如 吸附热随覆盖度增加而下降,最满意的解释是吸附位 的 非均一性,这与定域键合模型的观点一致。Fe催化 剂的不同晶面对NH3合成的活性不同,如以[110]晶面 的活性定义为1,则[100]晶面的活性为21;而[111] 晶面的活性440,这已为实验所证实。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载 体效应 ① 溢 流 现象 固 体 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原有的活性中心) 经 吸附产生出一种离子或自由基活性物种,它们迁移到 别 的活性中心处(次级活性中心)的现象。 很 多载体是溢流现象的次级活性中心。催化加氢 的活性物种不只是H,而应该是H0、H+、H2、H-等的平 衡 组成;催化氧化的活性物种不只是O,而应该是O0、 O-、 O2-和 O2等的平衡组成,这些新发现的物种与载体 ( 次级活性中心)有关。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③ 载体对金属催化剂化学吸附的促进和抑制 例 如 Al2O3载体对烃类的脱氢和加氢反应(主过度 物 种 H原子)有抑制作用;但是对CO、NO和H2的反应 有 促进作用,这主要是CO、NO能与Al2O3作用形成弱 的 另外一种过度态物种。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3)结构敏感与非敏感反应 根据对这三种影响敏感性的不同,催化反应可以区 分为 2大类: 涉 及 H-H、 C-H或O-H键的断裂或生成的反应,它 们对结构的变化、合金的变化或金属性质的变化,敏 感 性不大,称为结构非敏感(Structrure- insensitive) 反应。例如,环丙烷加氢就是一种结构非敏感反应。 用 宏观的单晶Pt作催化剂(无分散D≈0)与用负载于 Al2O3或 SiO2的微晶(1-1.5nm)作催化剂(D≈1), 测得的 转化频率基本相同。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另 一类涉及C-C、N-N或C-O键的断裂或生成的反 应 ,对结构的变化、合金的变化或金属性质的变化, 敏感性较大,称为结构敏感(Structrure-sensitive)反 应 。例如,氨在负载铁催化剂上的合成,是一种结构 敏感反应,因为该反应的转化频率随铁分散度的增加 而 增加。
p
金属簇状物催化剂 化 学键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聚集体,如果用 分子描述显得太大,用小块固体描述又显得太小,它 是 介于原子-分子级别与宏观固体之间的新层次,是 一 种物质结构的新层次。 金属簇状物性质既不同于单个原子、分子,又不同 于 宏观的晶体、合金等。 金属簇状物的活性随组成原子数n的不同,可以相差 1000倍 ,并显示其它的一些电磁、光学特性。
p
配位场模型(晶体场理论) 中 心离子M的d轨道能级分裂:5个d轨道能级相同, 进入配位场中, d轨道能级将发生分裂; 与 配位体直接遭遇方向上的d轨道,受到较大的排斥 力 ,使的d轨道能级升高;偏离配位体方向上的d轨 道能级较低,使d轨道产生能级分裂
n 引 入面心立方的正八面体对称配位场后,简并能级发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 工业催化 工业催化》 》
导 体 、绝缘体和半导体的能带结构特征
2
p
价键模型和d特性百分数(d%)的概念 杂 化 轨道中d电子所占百分数称金属d%特性,d%
● 在配合物中,中心离子M处于带负电荷的配位体L形 成的 静电场中,二者完全靠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 ● 晶体场(配位场)对M的 d 电子 产生排斥作用,引起 M的 d轨道发生能级分裂; ● 分裂类型与配合物的空间构型有关;晶体场相同,L 不同 ,分裂能也不同。分裂能是指d 轨道 发生能级分 裂 后 ,最高能级和最低能级间的能量差; ● d电子 从未分裂的d轨道进入分裂后的d轨道,使配合 物 获得晶体场稳定化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