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对外关系》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教案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5课《明朝的对外关系》,包括三个板块“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及“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三部分内容反映出明朝的对外关系既有友好往来又有战争冲突。这表明明朝在努力发展对外友好、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积极组织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呈现出与前朝不同的特点。这一不同特点与明朝时中外历史发展息息相关。明朝时,中国仍然处于世界农耕文明的前列,在对外关系上秉承开放心态,郑和七下西洋,主动外交,开创了明朝对外交往的盛世局面;另外,16、17世纪,欧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开启了近代化进程,给明朝带来很大冲击,随着中期国力减弱,海防松弛,东南沿海受到倭寇的侵扰,为了保家卫国,一场反侵略战争在所难免。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明朝的对外关系有整体的认识,因而有重要的地位。【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正处于童年期向少年期的过渡阶段,大部分学生求知欲较强,对历史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对问题但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语言的表达能力比较低,归纳能力欠缺,而本课涉及的空间概念较多,学生的知识储备不足,加上古今地名的叫法不一致,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不便。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活动,把历史事件与时间、空间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让学生形成准确的时空概念。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1、创设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2、构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体验,在参与中得到发展。

3、设置问题,激发思考,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的史实,分析理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与戚继光抗倭的反侵略斗争性质;知道葡萄牙攫取在澳门居住权的史实。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在地图上指、描或演示郑和下西洋的路线,形成历史的时空概念,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和历史想象能力。

②通过分析材料,归纳郑和成功远航的原因和戚继光抗倭取得胜利的原因,培养论从史出和初步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郑和下西洋所体现出来的大无畏精神和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学习戚继光不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强烈爱国精神。

【教学重点】

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和戚继光抗倭的事迹。

【教学难点】

郑和能成功地实现远航西洋的条件。

【教学方法】

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讲述法、讨论法、阅读指导法、任务驱动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练习法等。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明朝的对外关系的资料,并加以整理;准备好上课用的平板电脑,打开上课软件;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打开早上教育软件。(多媒体和装有“早上教育”软件的平板电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分为两个篇章:

“友好往来篇——郑和下西洋”;“战争冲突篇——戚继光抗倭和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板书设计】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国力衰弱

国力强盛

封建制度走向衰败

【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新教材内容丰富、补充的史料较多,内容上与老教材相比有较大的变化,因而上好七年级的课具有较大的难度;本课内容丰富,所以一节课所讲的内容多,学生练习时间比较少,平板电脑的使用也只主要应用在课堂检测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学习。所以课前需要学生多熟悉课本内容和课后做练习题巩固本课内容。教师应多熟悉平板电脑上课所使用的软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