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宣传单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单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发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映性疾病。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是一种严峻危害广大牧民的疾病。
一旦发病应及时医治,避免转为慢病,而终身不愈。
二、布病患者有哪些要紧临床表现发烧(不规那么热)、多汗、乏力、骨关节疼痛和肝、脾及睾丸肿大等。
三、如何预防布病一、我国布病防治的方法在技术方法上,畜间采取:“因地制宜、免疫、检疫,病畜淘汰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方法”,人世抓好“三早”,即早发觉、早医治、早处置。
饲养放牧人员增强个人防护。
其他人员减少到家畜活动场所。
二、在疫区内检疫出的布病畜应如何处置疫区内各类家畜均属被检对象,检出的布病畜一概不准外出,原那么上一概屠宰做无害化处置。
3、健康家畜如何办?预防布病利用S2菌苗口服法接种。
饲养户可自行购买接种。
4、布病家畜流产物污染的场地应如何消毒?被布病家畜流产的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20%石灰乳或10-20%漂白粉乳侵透垫草和地面。
如流产发生在室内,流产物很容易污染衣服和其他物品,除上述方式外,被污染的物品也应当用1-3%来苏儿溶液,1-3%漂白粉上清液或%新洁尔灭溶液或二氯异氰脲钠水剂等消毒。
五、为预防布病应如何增强家畜的治理和个人防护?治理好家畜,要做到如下三点:一是饲养家畜要圈养,集体或统一放牧:二是人畜分居,不管是畜仍是幼畜,都不要放入居室内饲养。
在产羔羊季节万万不要把幼畜放在人居室内,小孩不要和羊羔玩耍;三是建产羔室,饲养家畜的单位,其中包括养畜专业户,应成立产羔室,在室内产羔接羔,产羔室内应备有防护服、像胶手套、消毒液、香皂、面盆、毛巾等。
2021年7月预防艾滋病你们了解艾滋病吗?明白艾滋病的危害吗?知识如何预防和操纵它们吗?在这篇简短的健康教育处方中,咱们将向你们传递有关艾滋病预防的相关知识,使你们牢牢把握这些知识和技术,提高自我爱惜能力,你们是预防和操纵艾滋病的主力军,希望你们在尔后的生活中保重自己,增强责任感,成为合格的、健康的建设者。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Brucella)的细菌(简称布氏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自1887年(Bruce)首次从因布病死亡士兵脾中分到布氏菌迄今已百余年。
据80年代末的报告,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已有160多个存在人畜布病,分布于世界各大洲。
我国自1905年首次在重庆报告两例布病以来,现已在全国29个省市区发现有不同程度的流行。
於50~60年代在我国人畜中有较重流行,自70年代布病疫情逐年下降,至90年代初人间感染率仅为0.3%,发病率只有0.02/10万。
这个状况明显好于某些发达国家的布病疫情。
但自1993年布病疫情出现了反弹,1996年我国部分省区疫情明显回升。
1991年我国布病暴发点为零,1996年上升为76个;这个现象与世界上部分地区的布病疫情遥相呼应。
该状态已引起世界和我国有关部门的关注。
一、病原布氏菌属的细菌是一组微小的球杆状的革兰氏阴性菌。
宽0.3~0.6µ,长0.6~1.5µ。
无芽胞、无鞭毛、不形成荚膜。
姬姆萨染色呈紫红色,柯兹罗夫染色呈红色,其他菌为绿色。
布氏菌生长繁殖对营养要求较高,生长缓慢,分裂一次时间约132~227分钟。
尤其初代分离的野生株生长更慢,通常需5~7天,有的甚至需20~30天才可生长出可见的菌落。
生长最适温度为37℃,。
个别种型初代生长需一定浓度CO2经对布氏菌的生理生化等多方面鉴定,将布氏菌属分为6个种19个生物型:羊种菌(3个型)、牛种菌(8个型)、猪种菌(5个型)、犬种菌、绵羊附睾种菌及沙林鼠种菌各一个型。
近年因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有人根据布氏菌属内DNA同源性,提出布氏菌属内只有一个种,其余者为型的分类方案,但未获公认。
近些年,对布氏菌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发展较快。
值得提出的是,对布氏菌的毒力相关基因的研究。
经研究表明,ery、HO2酶基因、SOD、RecA、2groE、HtrA等基因都与布氏菌的毒力有密切关系。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属人畜共患病。
家畜感染后,主要症状是引起母畜流产,公畜出现睾丸炎,导致患病家畜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下降,并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家畜中,牛、羊、猪最易感,其他家畜也可发生。
布鲁氏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家畜产仔季节较多发。
牧区发病率高于农区。
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
家畜感染布病潜伏期短的半月,长的可达半年、一年甚至几年,也可能终生带毒但不发病。
经口感染是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感染动物可长期甚至终身带菌,从乳汁、粪便和尿液中排出病原菌,特别是当动物流产时,会排出大量病原菌,污染草场、畜舍、饮水、饲料等。
易感动物接触到以上污染物,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粘膜而感染。
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可以初步判断为疑似布病,确诊要采集病料送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常采取细菌分离鉴定、血清凝集试验和补体结合试验进行确诊。
人患布鲁氏菌病后,潜伏期一般为 7~60 天,平均两周。
少数患者可长达数月或1年以上。
症状主要有发热、多汗、生殖系统炎症、疼痛(主要是大关节、肌肉最为明显)、乏力等,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
病程在3个月内为急性期;3~6个月为亚急性期;6个月以上为慢性期。
病人在急性期有发热、寒战、虚汗、疲乏、游走性关节疼痛及食欲不振等症状。
但一般多为缓慢发病,病人有肝、脾、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人可有睾丸炎、输卵管炎等生殖系统炎症,发热后常伴有大量出汗、头痛等症状。
在我国的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鲁氏菌病特点起了不少的名字。
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鲁氏菌病病期长,称其为“千日病”;有的地方因患布鲁氏菌病后全身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称其为“懒汉病”、“蔫巴病”等。
在家畜布鲁氏菌病高发区可采取对饲养的家畜进行免疫接种,防止疫病从动物传染给人;接触动物的饲养员、挤奶员、兽医、屠宰人员、毛皮加工员及炊事员等,可进行预防接种;一旦感染布鲁氏菌病,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布鲁氏菌病防治基本知识
布鲁氏菌病防治知识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传染--变态反应性人兽(畜)共患的传染病。
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二.布病的传染源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
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及猪,其次是犬。
他们都能从不同途径(从奶、尿、便、精液、阴道分泌物)向外排出布氏菌,尤为重要的是怀孕母畜在生产时或流产时可排出大量布氏菌。
人接触到这些带菌物质时就可能被感染。
家畜与畜产品与人类接触密切,从而增加了人类感染的机会。
患者也可以从粪、尿、乳向外排菌,但人传人的实例很少见到。
在一般情况下,布病病人不会将布病传染给他人或家畜。
三.布病传播途径在一般情况下,布氏菌可以从呼吸系统(从鼻、咽、气管、肺)进入机体,也能从消化系统(经口、食道、胃肠)进入体内,布氏菌也能从皮肤、粘膜直接侵入机体。
所以,布氏菌可从多种途径传播。
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
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
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
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
四、人群易感性:各类人群(不同年龄、性别、人种、民族、地区等)对布氏菌都易感。
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不同种布鲁氏菌间有交叉免疫,再次感染发者有2~7%,疫区居民可因隐性染病而获免疫。
就是说不同类别人群都可能得布病,不同类别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无何区别。
但是,确实看到,在不同人群中布氏菌感染率,患病率等有很大差别。
如,在兽医、牧工、家畜饲养员、挤奶工、屠宰工、皮毛收购员、毛纺工、制革工等患布病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人群。
这个现象不是人群对布氏菌易感性差别,而是不同职业与牲畜及其产品接触机会不同。
布病宣传手册
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我国法定传染病之一。
2.哪些动物能传染布病?能传染此病的家畜主要是羊、牛、猪,而野生动物如:狐狸、狼、野牛、黄羊、野兔、野鼠等均可感染布病。
3.动物患布病后有何临床表现?主要临床表现是流产、不孕、睾丸肿大等,4.人类对布氏菌的易感性如何?人对布氏菌普遍易感,且无性别、年龄差异。
感染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接触病畜的机会。
一般来说由于青壮年是主要劳动力,接触病畜频繁,因而感染率高于其他年龄组。
布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羊种菌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在2-4月份发病。
人间发病高峰在4-5月。
5.人得了布鲁氏菌病有什么表现?人类受布鲁氏菌侵入后,经过2-3周的潜伏期,表现出典型的临床症状。
布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多汗、关节痛、乏力、食欲不振、失眠、全身酸痛,部分男性患者还会出现睾丸炎等症状。
6.人怎么感染布病?布氏菌主要通过皮肤粘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人体,使人感染发病。
经皮肤粘膜接触感染常发生于下列场合: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检查牲畜;饲养放牧病畜;接触病畜的尿、粪,如清扫羊圈;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剪毛或从事皮毛加工;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采集病畜、病人的血清或病理材料;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从事布氏菌实验室操作等。
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事物或饮水,布氏菌经过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人体。
尤其是喝生奶及奶制品、吃生拌肉或生肝或吃不熟的肉,均可导致感染。
如吸入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则可经呼吸道感染。
7.怎样诊断布病?确诊布病的主要依据:①流行病学接触史。
如病人有与病畜、野生动物、畜产品等密切接触史或生活在疫区;②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应该排除其他疾病;③实验室检查。
常做的实验有病原分离、血清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
凡具备①、②两条并有一项以上实验室检查阳性,即可确诊。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发布日期:2009年8月6日来源:网络作者: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
布病是急性传染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为乙类传染病。
感染布病的家畜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
人由于接触患病的牲畜或污染物而感染发病,能引起全身多个系统的损害,尤其是骨关节系统的损害较为明显,而且容易由急性转为慢性。
人患布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
牲畜患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和睾丸炎等症。
该病名称很多,如波状热、马尔他热及地中海热等,俗称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等等。
布病造成的危害和经济损失布氏菌既侵犯人又伤害畜(牛、羊、猪、鹿、骆驼和犬等),人感染此病主要来自染疫的家畜。
人患此病,病期可长达数日、数年、甚至几十年,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威胁着广大群众的健康。
家畜患布病后出现流产、死胎、不孕、乳腺炎和睾丸炎,牲畜因布病流产高达50——80%,乳肉产量减少各占15—20%,并影响皮、毛质量,严重地影响畜牧业发展。
二、人是怎样患布病的1.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患布病的动物是布病的传染源。
羊、牛和猪,是人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等其它动物居次要地位。
我国大部分地区羊、牛是主要传染源,少数地区猪为主要传染源,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养鹿业比较发达地区,鹿是主要传染源,而人与人发生传染则罕见。
2.布病的传播因子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被污染的土壤、水、饲料等均可含有布氏菌,称这些含有布氏菌可以起到传播作用的媒介物为布病传播因子。
其中布病牲畜的流产物是造成布病流行的主要传播因子。
3.食用布病家畜的乳及其乳制品易患布病因布氏菌常在家畜乳腺中繁殖形成乳腺炎,乳汁中含布氏菌。
布氏菌随病畜乳排出体外,病畜排菌时间有的几个月,甚至可长达2年以上。
这样含有布氏菌的乳汁,可使食用者感染,所以对乳汁进行灭菌处理并保持消毒后乳汁清洁,对预防布病是很重要的。
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
一、什么是布病?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是国家法定的乙类传染病(简称布病)。
布鲁氏菌病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钟, 3%的漂白粉澄清液数分钟就可将其杀灭。
布鲁氏菌在外界环境的生存能力较强,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食品中可生存数周到数月,在水中可生存5日至4个月。
二、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什么?
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马、狗、鼠、家兔、猫等。
目前在我县主要以羊、牛为主要传染源。
三、控制措施
1、管理传染源。
加强病畜管理,发现患畜应隔离于专设牧场中。
流产胎儿应加生石灰深埋。
患病的人应及时隔离,治疗至病状消失。
病人的排泄物、污染物应予消毒。
2、切断传染途径。
病区的乳类、肉类及皮毛等畜产品需严格消毒灭菌后才能外运。
保护水源。
3、保护易感人畜。
凡从事动物饲养、动物产品加工人员均应做好个人防护。
注意个人卫生及行为。
4、患者可用大剂量广谱抗菌素均可治愈,发病初期效果更佳。
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直到症状彻底消失痊愈,一旦耽误最佳治疗时期或变慢性后就成为终生携带病菌者,很难痊愈。
布病知识
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20世纪50-60年代,牧区(如内蒙古等)的一些老百姓不知什么是布病,他们理解为做衣服的布生了病,所以叫布病。
当然,这既是一种误解也是一种风趣的话。
但说明当时人们对布病知道的太少了。
在我国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病特点起了不少的名字。
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病病期长而称布病为“千日病”;有的地方因患布病后全身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人们将布病称为“懒汉病”;因患布病整天无精打采的,所以有的地方又称布病为“蔫巴病”等等。
那么布鲁氏菌病到底是个什么病,又为什么叫布病呢?因布鲁氏菌病是由一类很小的细菌称为布鲁氏菌,它侵入人畜机体后引起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此病就称为布鲁氏菌病,被简称为布病。
哪么,引起这种病毒的菌为什么叫布鲁氏菌病呢?二.发现布鲁氏菌的轶事(趣事)布鲁氏菌实际上是一个外国人的名字,这要回顾一段小故事。
约在140多年前,大英帝国的远征军进驻到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国家及某些岛国,驻扎在马尔他岛上的英国军队突然出现了大批发热的病人。
患病的士兵出现高烧、大汗、肝脾肿大等症状,当时不知道是什么病,就按当地地名命名,称为“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等。
在发病的士兵中还不断出现死亡。
当时既不知病因,也不知如何治疗,更不知怎样预防。
在英国士兵和当地老百姓中形成了恐怖情绪。
大约过了20多年(1886-1887年),一位英国随军医生布鲁氏(Bruce)剖检死于这种不明热的士兵脾脏时,不仅看到脾脏肿大,用显微镜意外地看到有一种微小的细菌,他用培养基从脾脏中培养出很小的细菌。
他将这种细菌命名为马尔他微球菌。
以后又有人做很多试验、观察,并分到了更多的这类细菌,证明这些菌就是引起不明热的病因。
为了纪念第一位看到并分离到这种细菌的布鲁氏,将这菌命名为布鲁氏菌(简称布病)。
又过了约10年(1904-1907年),英国一个专门委员会在马尔他岛讨论布病的流行和预防时,有人意外地发现当地山羊血清与布氏菌发生凝集。
布病的诊断标准
布病的诊断标准
摘要:
1.布病的概念和历史
2.布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3.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4.布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正文:
1.布病的概念和历史
布病,全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该病首次被发现可追溯至19 世纪末,当时英国科学家布鲁斯首次从牛身上分离出布鲁氏菌,并因此得名。
后来,研究发现该菌还可引起羊、猪、犬等动物的感染。
2.布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主要通过病畜的排泄物、分泌物以及乳汁传播。
人感染布鲁氏菌的途径主要有:直接接触病畜,如牛、羊等;食用未经充分煮熟的病畜肉制品;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气溶胶。
3.布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依据
布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症状。
严重病例可能导致肝、脾、淋巴结肿大,甚至影响生育能力。
诊断布病主要依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史以及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清学试验、细菌培养等。
4.布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
治疗布病主要采用抗生素疗法,如四环素、链霉素等。
病程早期治疗可获得较好疗效,但晚期治疗可能效果较差。
布鲁氏菌病核心健康教育知识
布鲁氏菌病核心健康教育知识一、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被俗称为“波状热”、“懒汉病”。
二、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布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患病的家畜,我省羊、牛是主要传染源。
三、人是如何感染布病的?布鲁氏病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机体。
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接触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及污染的土壤、水、饲料、食用未煮熟的病畜肉、奶等均可感染布病。
四、哪些人容易感染布病?饲养、屠宰家畜的人员,畜产品收购、运输及加工人员,兽医和生活在人群,都有可能感染布病。
食用带菌未经煮熟的奶、肉也可感染本病。
五、如何预防布病?对接触羊、牛、猪、犬等牲畜的饲养员、挤奶工、屠宰人员、兽医、皮毛加工员及炊事员等人员,在接触牲畜时应戴工作服、口罩、胶鞋或胶靴、围裙、橡胶或乳胶手套等,不要赤手接触家畜,工作时应在上风向。
不要未经消毒生奶,不吃生肉,加工生肉时,注意卫生。
六、布鲁氏菌病如何治疗?布鲁氏菌病人应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早期、及时、彻底抗菌治疗,预后良好。
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慢性期都应按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抗菌治疗。
急性期病人要卧床休息,多饮水,补充维生素。
大多数病人经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慢性病病人可有后遗症,如关节和脊柱强直等。
.七、接触牲畜后是否需要消毒?工作结束后,用肥皂、高锰酸钾、新洁尔灭、来苏儿、含氯消毒剂等消毒液洗手。
及时洗脸,工作场地要及时清扫、消毒,包括对使用的防护装备进行消毒。
八、布鲁氏菌病有哪些主要症状?1、发热:高热时病人比较清醒,自我感觉还好,但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加重。
2、出汗:病人多有出汗,而且比较严重,特别是晚上出汗多,湿透衣裤,出现虚脱。
3、肌肉和关节酸痛:急性期为游走性剧烈疼痛,慢性期为某一部位持续性酸痛,部分病人还有眼眶内疼痛和眼球胀痛症状。
4、乏力:病人常常感到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一种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传染病,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等。
由于该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且症状与感冒等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布鲁氏菌病的诊断标准,包括流行病学、症状、体症、实验室检查等方面。
一、流行病学布鲁氏菌病在全世界范围内均有发生,特别是在畜牧业发达的地区,如中东、地中海地区等。
该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感染,如接触受感染的动物、动物制品、牛奶等。
此外,食用受感染的食物、吸入空气中悬浮的细菌等也可能导致感染。
人群普遍易感,但感染后的症状轻重及表现形式与感染菌的种类、数量和感染途径等有关。
二、症状布鲁氏菌病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头痛、关节疼痛、乏力等,这些症状与感冒等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容易被忽视。
另外,该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一般为1-3周,个别病例可长达数月以上。
三、体症布鲁氏菌病患者的体症包括发热、头痛、关节肿胀、肝脾肿大等。
其中,肝脾肿大可能与布鲁氏菌的免疫反应有关。
四、实验室检查血液检查:患者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计数均可升高,但无特异性变化。
血沉:患者血沉速度可加快,但与病情严重程度不相关。
免疫学检查:布鲁氏菌病的免疫学检查包括血清学检查和免疫荧光检测等。
其中,血清学检查包括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等,免疫荧光检测可用于检测布鲁氏菌抗原。
细菌培养:血培养或骨髓培养可用于检测布鲁氏菌,但阳性率较低。
影像学检查:患者可出现骨关节损害的X线表现,如关节间隙变窄、骨侵蚀等。
五、诊断标准流行病学史:患者有接触过感染动物或其制品的病史,或生活在布鲁氏菌病高发地区。
症状:出现发热、头痛、关节疼痛等典型症状。
体症:出现发热、头痛、关节肿胀、肝脾肿大等典型体征。
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检查或免疫荧光检测阳性,或血培养或骨髓培养阳性。
排除其他疾病:需排除其他类似疾病的诊断,如风湿性关节炎、病毒性肝炎等。
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其特征是侵害生殖系统和关节,妊娠母畜表现为流产、关节肿大、胎衣不下、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公畜表现为睾丸炎及不育等。
人通过接触患畜及污染物而发病,表现为发热、出汗、疲倦无力、全身疼痛等,因此布氏杆菌病对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危害十分严重。
1.病原布氏杆菌属有6 个种,分别为绵羊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狗布鲁氏菌、马耳他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和林鼠布鲁氏菌。
布氏杆菌不产生芽孢,其形状为细小短杆状或球杆状,兰氏染色后显示阴性。
布氏杆菌对紫外线、热、腐败、发酵以及各种常用消毒剂较为敏感,在70℃环境下10 min 就可死亡,太阳直射下1 h便死亡,常用消毒药如84 消毒液、碘酒、75%的无水乙醇、0.1%次氯酸钙等都能很快杀死其病原菌,但布氏杆菌耐低温和干燥,其在干燥的土壤或者粪水中能够存活数月。
2.流行特点布病的传染源主要是病畜及带菌动物,但是自然病例多发于山羊、绵羊、牛和猪身上,一般与幼畜相比,成年家畜更容易感染此病。
布病的传播途径有交配、食用被污染的饲料或饮用了被污染的水等。
其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其次通过生殖道、皮肤和黏膜等。
此外,当患病的家畜被蚊虫叮咬后,也可将该病传染给其他健康动物或人,但人与人之间基本不会相互传染。
3.诊断与检测根据症状表现进行诊断妊娠母羊流产,常发生在妊娠后的90~110d,食欲减退、精神萎顿,起卧不安,阴道中流出黄色、灰黄色粘液,流产母羊发生子宫内膜炎,排污秽恶露。
也有早产、产死胎、乳房炎、关节炎、跛行、公羊睾丸炎和附睾炎等。
病理学检查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
有的可见关节炎。
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实验室诊断(1)细菌学诊断:①病料采集:无菌操作取病变的肝、脾组织抹片。
(完整版)布病防治知识
布病防治知识1、什么事布鲁氏菌病(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引起的一种传染,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的乙类传染病,多由患布病的家畜传染给人类。
2、布鲁氏菌病的临床症状和对人的危害,得布病后不及时治疗会怎样?布病患者表现主要有: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多种症状;并有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畸形等。
布病患者能造成终身残废,丧失劳动生活能力或死亡,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反复发作,转为慢性。
3、布病的传染源是什么接触牛羊的落胎可能感染布病吗?羊、牛、猪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羊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动物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流产,流产物(落胎)含有大量细菌,人和其他动物接触落胎后极易感染布病。
淘汰宰杀病畜,是消灭布病的关键。
4、人是如何感染布病的?有哪些传播途径?布鲁氏菌经破损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为主,其次是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1)直接接触传播是人间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大部分患者由于接羔,处理流产物(落胎)、饲养、放牧、起羊圈、挤奶、剥皮、屠宰、肉类加工、接触病畜的阴道分泌物、胎儿、胎盘、粪、尸体、污染肉类等而经破损皮肤黏膜感染。
(2)消化道传染:主要是以食用病畜的生奶及奶制品,食用半生或生的病畜肉为主,例如:食用没有烤熟的羊肉串、没有涮熟的羊肉或由于病畜的奶或肉污染食具后又污染食物。
(3)经呼吸道传播:主要吸入来自畜圈。
牧场、屠宰场、皮毛车间、布病实验室等处污染的空气为主。
5、如何预防布病?(1)管理传染源:对牧场、奶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进行布病检疫。
病畜应及时扑杀。
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
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
病畜乳及其制品必需煮沸消毒。
提倡圈养,牲畜的圈舍应远离住房处,严禁在住房内产羔和接羔。
(2)切断传播途径: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品,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
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
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剪羊毛时应戴乳胶手套,清扫畜圈时要戴口罩,并用消毒液洗手,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
布鲁氏菌病
症状就诊患者,予常规治疗1周 无效时,对疑似病例尽早行布鲁 杆菌凝集试验以协助诊断。
预 防 措 施
养殖户要做到科学养殖、规范屠宰。 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牲畜圈舍要 定期消毒处理,清理圈舍要湿式作业, 加强粪、水管理,防止病畜、患者的 排泄物污染水源。做好个人防护,防 止气溶胶传播。接触羊只后要洗手, 不要在圈舍内吃食物,不玩羊羔。做 好养殖场卫生工作,流产胎羔应加生 石灰深埋。
较 之 S AT , 更 适 合 用 于 慢 性 、 有 并 发 症 、 复 发 和 持 续 性 感 染 患 者的检查,但对技术和设备都有要求。
病原学检查 血液、骨髓、关节液、脑脊液、尿液、淋巴组织等培养分离
到布鲁氏菌。急性期血液、骨髓、关节液阳性率较高,慢性期阳 性率较低。
诊断标准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目前使用的是2019年 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269-2019》。本标准规定了人间布鲁氏 菌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 断。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 构及其医务人员对布鲁氏菌病的诊断。
四. 诊断
01
疑似病例:符合1,并同时符 合2。
02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疑似病例 并同时符合3.1中任一项。
03
确诊病例:符合疑似或临床诊 断病例并同时符合3.2中任一项。
04
隐性感染:符合1,并同时符合 3.2中任一项,且不符合2。
鉴别诊断
主要应与风湿热、伤寒、副伤寒、结核病、风湿性关节炎、脊柱炎、脑膜炎、睾丸炎等疾病
3. 肌肉和关节疼痛:是布鲁氏菌病常见的临床表现, 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骶髂、髋、 膝等)。疼痛的性质可如锥刺痒或为顽固性钝痛,疼 痛剧烈,一般镇痛药不能凑效。疼痛出现的时间多 与发热有关,开始发热时疼痛加重,体温下降时疼 痛随之缓解。一些病例还可有脊柱(腰椎为主)骨 关节受累,表现为疼痛、畸形和功能障碍等。肌肉 疼痛多见于两侧大腿和臀部,可见痉挛性疼痛。
布鲁氏菌病基本防治知识
布鲁氏菌病基本防治知识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疾病,它由布鲁氏菌所引起,通常是由家畜传染给人。
家畜患布病后的主要特点是流产;人患布病后的主要表现是发热、出汗、关节疼痛以及肝、脾淋巴结肿大。
2.布病都在哪些地方流行?布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并和家畜的分布基本相一致。
也就是说,凡有畜牧业的国家和地区,都可能有布病流行。
我国以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甘肃和河南等地病情较重。
近年来,随着农牧业蓬勃发展,集市贸易活跃,非牧区布病疫情有进一步加重的趋势。
3.布病是怎样传染的?之所以把布病叫作“人畜共患的疾病”,就是说人和牲畜可以共同罹患这种疾病,主要是由于牲畜患病后传染给人。
当布氏菌侵入动物的机体后,首先在动物体内迅速而大量地繁殖,在繁殖过程中细菌毒力得以恢复或增强,患病动物随即出现症状。
尽管有那么多的动物能够感染或传播布病,但就我国而言,布病的主要传染源还是家畜中的羊、牛、和猪。
患病的家畜,可通过流产物、乳汁、粪、尿、精液等多种途径排出布氏菌,肉、内脏和皮毛等也经常染有布氏菌。
因此,凡是与患病的家畜、畜产品及其原料相接触,而未采取任何必要的防护或消毒隔离措施者,就很有可能感染布病。
4.人患布病后都有哪些主要症状?人患布病后,许多组织和脏器都能发生病变,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症状,所以说布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
最常见的症状有:①发烧:由于细菌和毒素的作用而引起全身中毒症状,首先表现为体温升高——发烧。
布病的发烧也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表现为高烧,体温可高达39——41℃,没有固定的热型。
也有的病人出现波浪状热型,即体温升高后,持续一定时间,然后逐渐降至正常,隔一段时间又上升,如此反复,所以该病也有“波浪热”之称。
②多汗:布病患者发烧时,多伴有大汗淋漓,病人衣裤湿透,全身无力以至于虚脱;有的患者平时虽体温不高,但却容易出汗。
③关节疼痛:特别是慢性期布病患者,常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而且呈对称性发作。
2024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目录CATALOGUE•布鲁氏菌病概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与预防控制•并发症与危害•研究进展与展望01CATALOGUE布鲁氏菌病概述定义与发病机制定义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发病机制布鲁氏菌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侵入机体,引起菌血症和毒血症,进而导致多个器官和系统的损害。
流行病学特点传染源患病的动物和人是布鲁氏菌病的主要传染源,其中羊、牛、猪等家畜是最常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布鲁氏菌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患病动物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等,也可通过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对布鲁氏菌病普遍易感,但从事畜牧业、屠宰业、兽医等职业的人群更容易感染。
临床表现与分型临床表现布鲁氏菌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痛、肝脾肿大等。
此外,还可出现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生殖系统等并发症。
分型根据病程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布鲁氏菌病可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类型。
其中,急性型起病急骤,症状严重;亚急性型症状相对较轻,但病程较长;慢性型病程迁延不愈,可反复发作。
02CATALOGUE诊断与鉴别诊断实验室确证检测试管凝集试验(SAT )滴度为1∶100及以上;或补体结合试验(CFT )滴度1∶10及以上;或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Coomb's )滴度1∶400及以上。
流行病学史发病前与布鲁氏菌病相关的动物或物品有接触史,或生活在布鲁氏菌病疫区,或从事布鲁氏菌培养、检测或布鲁氏菌疫苗生产、使用等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出现持续数日乃至数周发热(包括低热),多汗,肌肉和关节酸痛,乏力,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可疑症状及体征。
实验室初筛检测平板凝集试验、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半定量凝集试验、荧光偏振凝集试验等任一项阳性或可疑。
诊断标准及流程从血液、骨髓、其他体液及排泄物等任一种培养物中分离到布鲁氏菌。
细菌培养免疫学检测分子生物学检测血清学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等。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
布病防治知识宣传要点一、什么是布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懒汉病,是布鲁氏菌所引起的动物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大为特点;布病严重危害人民身心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也是职业病目录规定的生物因素所致的职业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 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二、如何杀灭布鲁氏菌布病的病原体是布鲁氏菌,该菌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10%~20%石灰乳或漂白粉乳敏感,加热60℃或日光下暴晒10~20分钟即可杀死该菌;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能生存2个月;三、布病是如何传播的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禽、家畜和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主要是羊、牛和猪;染菌动物首先在同种动物间传播,造成带菌或发病,随后可通过皮肤黏膜接触、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传染给人类;具体来说,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小伤口或眼结膜受染;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可因食用被病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而受染;病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引发感染;苍蝇携带、蜱虫叮咬也可传播本病;人群对布病普遍易感,牲畜养殖、畜产品生产加工、动物防疫和布病防治工作人员等是其高危人群;四、得了布病有哪些临床表现布病的潜伏期为1~3周,长至数月,平均两周;临床上分为隐性感染、急性感染、亚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隐性感染不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急性和亚急性感染多表现为发热、多汗见于夜间或凌晨、游走性大关节疼痛,体检可发现肝、脾和淋巴结大;慢性感染症状不明显、不典型且表现多样,主要为疲劳、全身不适、精神抑郁等;病例症状出现后1月以内,经正规、足疗程的治疗是可以治愈的;五、如何预防布病1、防止经皮肤和粘膜感染1防止由家畜流产物引起感染接羔助产人员,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时,应做好个人防护,除备有工作服、橡皮围裙、帽子、口罩和胶鞋外,还应戴乳胶手套和线手套,备有接羔袋和消毒液,禁止赤手抓拿流产物;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要深埋或焚烧等无害化处理;要纠正人食用流产胎羔等不卫生习惯,不要用死羔犊喂各种食肉动物或加工它用;流产胎儿落下和被羊水污染的场地如无消毒条件,可将杂草烧毁,被污染的地面泥土集中在一起埋入地下;2皮毛消毒剪毛、收购、保管、搬运和加工皮毛的人员,工作时应做好个人防护,不要赤手接触皮毛,工作后应洗手、洗脸和洗澡,及时处理手上的伤口,工作场所应及时清扫、消毒;3防止经粘膜感染夫妻之间不论男女在布病急性期或亚急性期,都禁止发生性活动;2、防止经消化道感染搞好饮食、饮水卫生,不吃不清洁或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饭前洗手,不喝生水;各种奶及制品必须经过消毒处理,才能食用;消毒方法包括巴氏消毒70℃,30分钟和煮沸消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2、哪些地方容易发生布病?
牧区、半农半牧区、农区有牲畜养殖的村(场)、牲畜交易场所、牲畜屠宰(厂)、畜产品加工较多的区域均容易发生布病。
3、哪些人容易患布病?
人对布氏菌普遍易感,主要取决于接触机会的多少。
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职业人群及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皮毛乳肉加工人员等易患布病。
4、与人类布病有关的传染是什么?
与人类布病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山羊和绵羊)、牛、及猪,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
5、人通过哪些途径感染布病?
主要感染途径有三个:一是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如接产员、兽医、饲养、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挤奶、直接接触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工具,从事布病防治的医生、检验人员等。
二是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体内。
如吃生拌或未经煮熟的乳、肉类,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
三是经呼吸道感染,人吸入了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
如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
6、人患布病后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人感染布氏菌后,一般潜伏期为1~3周,平均为2周,个别病例潜伏期长达1年。
主要表现为高热或长期低热、多汗、乏力、头痛、关节疼痛等症状并反复发作。
7、怎样管理好家畜呢?
饲养家畜要圈养、人畜分居。
放牧过病畜的草场,须经2~3个月后再使用。
建产羔室,在室内产羔接羔,产羔室应备有防护服、消毒液、肥皂、面盆、毛巾等。
应对饲养的牲畜及动物定期到畜牧部门进行检疫、免疫、发现病畜及时扑杀消毒处理。
8、怎样预防人患布病?
不要直接接触病畜流产物;不吃生肉,不喝生奶,从事与畜产品加工有关的工作时,要注意个人防护,洗手消毒,保持环境卫生,并定期进行体检。
9、布病人传人吗?
人接触染疫的动物会感染布病,一般人不传人。
10、布病能治愈吗?
怀疑患了布病后应立即到正规医院诊治,只要治疗及时、正规,多数愈后良好,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转为慢性,反复发作,迁延数年,终身不愈,甚至成为残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