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偶像崇拜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一)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大学生追星作为一种热衷于追逐偶像明星的现象,近年来在年轻人中愈发普遍。
本报告旨在探讨大学生追星行为的原因和影响,为了解这一现象提供更多深入的了解。
正文内容:1. 追星的动机1.1 社交认同感:追星是大学生表达归属感和社交认同的一种方式。
1.2 精神寄托:追星提供了情感上的接触和寄托,满足了大学生内心对于精神存在的需求。
1.3 梦想追寻:大学生追星将自己的梦想与偶像联系在一起,从而激励自己为梦想努力奋斗。
2. 追星行为的特点2.1 消费行为:大学生追星涉及到购买明星周边商品、参与演唱会等消费行为。
2.2 虚拟社交网络的利用:大学生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其他粉丝进行交流,分享对偶像的喜爱和支持。
2.3 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大学生在追星过程中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到学业和其他生活方面。
3. 追星的影响3.1 心理健康:大学生可能会因为过度追星而忽略现实生活,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
3.2 社交关系:追星可能引发与其他非追星者之间的社交隔阂,影响人际关系。
3.3 价值观影响:追星行为可能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一定影响,使其过度迷恋虚构的偶像世界。
4. 大学生追星的解读4.1 偶像文化的发展:大学生追星行为是偶像文化在社会发展下的产物。
4.2 青春追求的表现:大学生追星是他们在寻找自我与追求梦想过程中的一种探索。
5. 应对追星的建议5.1 理性追星:大学生应保持合理与理性的追星态度,避免过度投入。
5.2 平衡学业与追星:大学生在追星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学业和其他生活的平衡。
5.3 多元兴趣爱好:大学生应该培养多元的兴趣爱好,不只局限在追星上。
总结:大学生追星作为一种流行现象,既满足了社交认同感和精神寄托的需求,也可能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交关系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在追星过程中,大学生应该保持理性和平衡,通过培养多元的兴趣爱好来丰富自己的生活。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二)2024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二)引言:大学生追星热潮在当今社会越来越盛行,对于大学生而言,偶像明星成为了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一部分。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追星的现象及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大学生追星的各个方面,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现象背后的动因和影响。
概述:本报告基于对大学生进行的调查研究,分析了大学生追星的原因、行为模式、影响因素等方面。
通过这项调查,我们发现大学生追星行为在社交媒体的影响下呈现出多样化和日益增长的趋势。
同时,追星现象也对大学生的学习、职业规划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正文:一、追星行为的原因1.明星形象的吸引力:大学生追星行为往往源于对明星个人魅力和形象的迷恋。
2.情感共鸣的需要:追星可以满足大学生对于情感寄托和认同感的需求。
3.社交媒体的引导:追星行为在社交媒体的宣传和推广下得以加强和扩大。
二、追星行为的模式1.收集和分享明星信息:通过社交媒体和线下聚会等方式,大学生们积极收集和分享与明星相关的信息。
2.参与线上活动:大学生通过参与明星的线上活动,与其他追星者互动交流,增加了彼此之间的社交互动。
3.参与现场活动:大学生参与明星的现场演出和见面会等活动,享受与明星近距离接触的乐趣。
三、追星行为的影响因素1.社交认同压力:大学生在追星行为中受到同伴和社交圈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一定的社交认同压力。
2.学业压力的分散:追星行为对于大学生的学习和学业规划存在一定的分散影响。
3.消费观念的改变:部分大学生在追星过程中会产生较高的消费行为,对个人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四、追星现象对大学生的影响1.情感满足与情绪调节:追星行为能够让大学生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并有效地帮助他们调节情绪。
2.社交关系的建立和拓展:追星行为有助于大学生建立和拓展社交关系,增加与同伴间的互动。
3.个人形象塑造:大学生追星行为可以通过与明星的关联来实现自身形象的建构和展示。
五、总结:大学生追星热潮在当下社会呈现出多样化和日益增长的趋势。
追星意识分析报告精选模板三篇
追星意识分析报告精选模板三篇发展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青少年在探寻自己的内在世界过程中由于在心中尚未建立稳定的自我形象, 常常不知自己将来该做什么、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该往哪方面努力。
为走出自我的迷茫状态, 青少年急需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活生生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作为努力追求的将来该成为的对象的象征。
为此, 公众人物中那些具有自己欣赏特点的人物就成了青少年心中认同的偶像, 满足青少年希望成为偶像那样的人物的一种自我理想, 帮助其实现其自我确认。
我班上午一名梁姓就存在严重的追星现象。
平日里特别喜欢搜集偶像的资料,家里百分之九时以上的DV都是偶像剧的片子。
由于沉醉于“追星”而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她对偶像的各种信息、各项活动如痴如醉地关注, 其偶像崇拜心理和行为在她的生活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对学习、锻炼等活动的兴趣则大打折扣。
平日里她特别喜欢搜集有关自己偶像的资料,这样不仅耗废大量的时间,还要花费许多金钱,为此她还会必须挪用吃早餐、买文具的钱, 有时甚至产生偷窃等不良行为。
当前的青少年偶像崇拜更多的是一种娱乐活动。
青少年主要采取交流、模仿和评价的方式。
有超过六成的青少年渴望与偶像交流。
收集和分享收集是青少年比较流行的崇拜方式。
许多青少年会选择给偶像写信、模仿明星的唱歌、打球、着装、饮食等,收集心中偶像的有关资料,或上网聊天,参加“明星”俱乐部等等。
偶像心理学认为,偶像崇拜是青少年时期的过渡性需求,其核心问题是心理认同和情感依附问题:即个人在其认知、情感和个性发展上欣赏、接受另一个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及外表形象等,并加以崇拜和模仿。
也就是说,孩子在青少年阶段需要一个自我认同的心理表现,他们需要借助偶像这种参照力量,对一些激情、梦想产生一种向往。
说它是认同也好,说它是社会学习也好,这种心理特征是非常突出也是非常重要的。
偶像——榜样教育与传统的榜样教育不同。
关于大学生追星现象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追星现象调查报告—以浙师大华晨宇粉丝为例一、调查时间2014年11月5日—2015年11月22日二、调查方式(一)在网上和图书馆寻找参考文献。
(二)在校园内发放问卷以及在网上发放问卷,进行访谈。
三、调查目的了解大学生追星现象的原因,现状,分析如何引导理智追星。
四、调查背景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追星”现象逐渐在我国产生。
当“追星”现象用“族”这个词来表示的时候,这种现象的规模及其影响力也在不断凸显出来。
偶像作为一种认知和情感的符号,在大学生中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大众媒介上群星闪耀,“追星”热一浪高过一浪,致使某些偏激化事件及其更直观的消极后果常常出现,引起社会舆论的关注和人们的极大忧虑。
如今,要求对“追星”现象给予重视并提供正确引导是社会的一致呼声。
然而,首先对“追星”现象做出科学的认识,是进行一切建设性导向工作的前提。
五、主要内容(一)大学生追星现象现状1.追星现象普遍在面向华晨宇粉丝的调查问卷中,我们发现年龄阶段在18—25岁的人数最多,占总调查人数的66.41%(见图1),而大学生也正好处于这一年龄阶段。
果不其然,在对这一群体深入了解时,我们发现经该粉丝后援会发布的面向粉丝的样本为14025人的问卷调查统计得,粉丝群体中的大学生占40.5%(见图2)。
在面向浙师大学生的调查问卷中,54.6%的同学有偶像,84.05%的同学身边有追星族,说明大学生追星现象并不是偶然发生,而是较为普遍的现象。
图1图22.偶像以歌坛影坛明星为主在对浙师大追星族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在偶像的职业选择上,74.16%的同学选择歌坛影坛(见图3),这说明大学生更容易受娱乐圈的明星的吸引,而这些明星的外貌,性格品质,能力素质也更容易成为吸引大学生成为粉丝的闪光点。
13.48%74.16%3.37%8.99%图33.追星行为理智作为大学生,我们正在受高等教育,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自控能力。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是对大学生追星现象进行实地考察和分析的研究。
以下是一份关于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的示例:一、引言追星现象在当代大学生中颇为常见,引起了广泛关注。
为了了解大学生追星现状、原因及影响,我们进行了一次大学生追星调查。
以下是我们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1.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涵盖了不同专业、年级和性别的学生。
2.调查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访谈等方式进行。
三、调查结果1.追星现状: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都有追星的经历,其中一部分为学生积极参与各种追星活动,如粉丝见面会、演唱会等。
2.追星类型:大学生追星对象涵盖了国内外影视剧演员、歌手、舞者、网络红人等各个领域。
3.追星时间:大部分大学生表示,他们在课余时间追星,少数人会在学习时间进行追星活动。
4.追星目的:大学生追星的主要原因包括放松心情、消磨时间、追求偶像的成就和榜样力量等。
四、调查分析1.大学生追星的原因:追星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提高生活质量。
此外,追求偶像的成就和榜样力量也能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2.大学生追星的影响:追星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提供精神动力,但过度追星也可能导致学业、生活和身体健康受到影响。
3.大学生追星的道德认知水平:追星本身并不违反道德,但过度追星可能导致道德认知水平下降,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五、对策建议1.引导学生合理追星: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追星视为一种正常的娱乐活动,而非生活的全部。
2.提高学生道德认知水平:通过加强德育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使其在追星过程中能够自我约束、理性对待。
3.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关注追星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处理追星与学习、生活的关系。
4.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文艺、学术等多元化竞赛,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充实自己。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
大学生追星情况调查报告一、调查主题:对于大学生追星情况的调查及分析二、调查背景:在当今这个多元化的世界里,"追星族"这个名词,在大学生中,已不是头一次出现。
现在,"巨星"们已成为追星族的目标。
而在当今,巨星像雨后的春笋似的,层出不穷.他们以自己动听的歌声,超凡演技,华丽的外形,使得一个又一个的大学生为之疯狂.在各种新闻媒体,经常听说有些"追星族"为了追自己喜欢的明星而旷课去听演唱会,新闻发布会,见面会等; 为了一张海报而吵起来;为了追星,多少花季少年放弃学业,放弃财富,甚至放弃了宝贵的生命.这些现象引起了不少老师和家长的关注.为此,我们课题组对这个现象进行了一次调查.三、大学生追星情况调查概况(一)调查内容1, 了解大学生追的分别是哪些人2, 了解大学生追星的途径,类型调查3, 了解大学生所追的明星是哪方面的(如歌星,影星等)4, 了解大学生学习情况的影响程度5, 了解大学生追星的时间,目的及原因,并做出分析.(二)调查目的通过这次研究活动,针对自身,更准确地处理追星在学生生活中的位置,并希望以此带动周围的同学,做到适度追星、合理追星、健康追星。
使追星成为紧张学习生活的调味剂和促进剂,避免因为盲目追星而影响荒废学业。
(三)目标群体在校大学生(四)研究步骤及人员分工:步骤1,准备阶段:方案制定,组员分工,调查问卷制定2,实施阶段:(1),问卷调查分发填写(2),上网查找资料.了解有关追星的事例3,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并分析,攥写调查报告.调查人员:高思怡俞春艳胡祎(五)调查方法:采用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
报告数据收集和分析主要采用了通过问卷星网站(/)进行在线问卷调查。
(六)调查时间2013年4月20日-2013年4月27日(七)样本数量共有80位用户参与本次调查,共收到各产品调查有效问卷80份。
四、调查问卷分析根据调查的样本统计,在调查中女生占57.5%,男生占42.5%。
学生追星实践报告(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追星文化在我国青少年群体中日益盛行。
作为一名热爱音乐的学生,我也加入了追星的行列。
以下是我对追星实践的总结和反思。
二、追星实践过程1. 选择偶像我的追星之路始于2018年,当时我通过观看一档选秀节目,被一位年轻歌手的独特嗓音和才华所吸引。
从那以后,我开始关注他的音乐作品、个人生活和粉丝活动,逐渐成为他的忠实粉丝。
2. 了解偶像为了更好地了解偶像,我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参加线上粉丝活动等方式,全面了解了偶像的成长经历、音乐风格、社会活动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对偶像产生了深厚的敬意和喜爱。
3. 支持偶像在追星过程中,我积极参与了以下支持偶像的活动:(1)购买音乐作品:我购买并推荐偶像的音乐作品,支持他的音乐事业。
(2)参加演唱会:我曾在偶像的演唱会现场为他加油助威,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3)参与公益活动:我关注偶像参与的公益活动,并积极参与其中,为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4)宣传偶像:我通过社交媒体、论坛等渠道,宣传偶像的音乐作品和正能量事迹,扩大他的影响力。
三、追星实践收获1. 提高审美能力追星过程中,我接触到了不同类型的音乐和艺术形式,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
2. 培养兴趣爱好追星让我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
3. 学会独立思考在追星过程中,我学会了独立思考,不再盲目崇拜偶像,而是关注偶像的正能量和优秀品质。
4.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参与粉丝活动,我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学会了团队协作。
5. 提升综合素质追星让我在音乐、艺术、社交等方面得到了全面发展,提高了我的综合素质。
四、追星实践反思1. 保持理性追星在追星过程中,我始终保持理性,不盲目崇拜偶像,关注偶像的正能量和优秀品质。
2. 合理安排时间追星不应影响学习和生活,我合理安排时间,确保追星活动不影响学业。
3. 注重个人成长追星是个人兴趣的体现,但我更注重在追星过程中实现个人成长。
大学生偶像崇拜状况调查报告1
偶像崇拜调查报告摘要:偶像,作为一种认知和情感的符号,在大学生中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
把某些特定人物作为偶像来崇拜的现象,即为“偶像崇拜”。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在大众传媒的强势洗礼下,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也日趋强烈化和鲜明化。
本组在校园进行了调查,共分派问卷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有效问卷49份。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崇拜偶像一、调查的主要发现⑴目前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显示,对于崇拜偶像的经历,26.1%的学生回答曾经有过,20.8%的学生回答正在经历,9.9%的学生回答没有经历但想经历,32.7%的学生回答没有经历过也不想经历,9.6%的学生回答曾经经历过以后还想经历,0.3%的学生回答曾经经历过以后不想再经历,0.7%的学生回答不清楚。
显然,有56.8%的学生曾经有过或是正在崇拜某些他们心中的偶像。
艾里克森(E.Erikson)在其心理社会化的发展阶段中提出大学生在这个时期的特质为“认同与角色混淆”,大学生在界定自我身份的过程中,模仿的对象特别重要。
因此,大学生作为介于成人和少儿的中间群体,迫切寻求自我认同并急于摆脱父母的影响,他们需要有喜欢的形象来引导,而偶像(优秀的外形、才艺、品质等等)便向他们提供了参考的模范。
⑵大学生的偶像崇拜呈现群体性偶像崇拜是一种潮流,无论什么时期,无论什么对象,他们都表现在一组或一群人身上,而非个体或少数人的现象。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是一种从众现象,是对多数人的盲从,不随从就会觉得是一种压力,有一种孤独感。
作为离开家庭、要逐渐融入集体生活的大学生而言,周围同伴群体的认同和信任尤其重要。
部分大学生不愿意因为与众不同而被同伴孤立、视为“另类”,希望与群体保持一致。
这种随大流和不甘落后的心理使一些大学生将偶像崇拜看作一种时尚而去崇拜同伴们公认的偶像,进而使自己与周围同伴有共同的语言和话题、融为一体而避免群体的压力。
⑶大学生的偶像呈现多元化在对一些大学生进行访谈调查时发现,大学生的偶像除了一些歌星、影星外,也逐渐从才华、个性、人格魅力和社会贡献等方面来选定自己所崇拜的偶像和学习的榜样。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
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大学生追星调查报告引言大学生追星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追星一词指的是人们对于明星的崇拜和追求,这种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尤为突出。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追星的原因和影响,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
本报告将总结调查结果,探讨大学生追星现象的原因和影响。
调查方法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追星偏好、追星行为和追星影响等方面。
通过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追星偏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追星方面的偏好主要集中在音乐、电影和体育三个领域。
音乐方面,大部分大学生追捧的是流行音乐歌手,尤其是偶像团体;电影方面,大学生对于某些演员或导演有较高的追逐度;体育方面,足球、篮球和游泳等项目的明星备受大学生瞩目。
追星行为在追星行为方面,大学生主要通过观看明星的演出、参与粉丝活动、购买明星相关产品等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追星热情。
其中,观看明星演唱会或音乐节成为大学生追星的首选活动,其次是参与明星粉丝见面会和线上互动。
追星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追星的原因多种多样。
首先,明星的才艺和魅力吸引了大学生的目光,他们通过追星来欣赏明星的表演和作品。
其次,追星也是一种情感寄托和社交方式。
大学生通过追星与其他追星者建立联系,分享彼此的喜好和经历,从而增加社交圈子的拓展。
此外,追星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可以暂时摆脱学业和生活的压力,感受到明星带来的快乐和激励。
追星影响大学生追星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积极方面,追星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梦想和追求,让他们更加努力学习和拼搏。
同时,追星也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娱乐和放松的方式,缓解压力。
然而,追星也可能导致一些负面影响,比如过度追星可能会影响学业和社交生活,甚至引发一些精神健康问题。
结论大学生追星现象在当前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大学生追星的偏好、行为和原因,并分析了追星对大学生的影响。
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
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引言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在当今社会越来越普遍,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偶像崇拜行为。
这种现象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偶像崇拜现象,本报告进行了一次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来自不同学校和学龄段的学生的意见和观点。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将问卷发送给多所学校的学生进行填写。
问卷包括了关于学生喜欢的偶像类型、原因和影响的问题。
共收到了100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分析学生喜欢的偶像类型根据调查结果统计,学生对偶像类型的喜好存在一定的差异。
有68%的学生喜欢音乐偶像,认为他们的音乐才华和外貌魅力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
但也有26%的学生喜欢电影或电视剧明星,因为他们表演出色和角色形象深入人心。
此外,还有6%的学生喜欢体育明星,因为他们的运动才华和竞技精神。
学生崇拜偶像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崇拜偶像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偶像的才华和能力:学生认为偶像的才华和能力是值得他们崇拜的关键因素。
2)偶像的形象和外貌:学生会受到偶像的外貌和形象吸引,认为他们是自己的榜样。
3)偶像的励志故事:偶像的成功经历和励志故事能够激励学生追求自己的梦想。
4)偶像的社交媒体影响:学生经常通过社交媒体了解偶像的动态,与其他粉丝互动。
这种近距离接触让他们感觉更亲近自己的偶像。
学生崇拜偶像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崇拜偶像会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1)情感寄托:许多学生把偶像当作情感的寄托,通过喜欢偶像来排解负面情绪。
2)动力激励:学生认为崇拜偶像可以激发他们追求梦想和努力学习的动力。
3)塑造行为:部分学生会模仿偶像的行为方式,包括穿着、打扮和言行举止。
4)降低自尊心:一些学生对自我价值感较低,通过崇拜偶像来弥补自己对自身价值的认知。
结论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在当今社会广泛存在,不同学生对偶像的喜好和崇拜原因有所不同,并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策略研究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策略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愈发严重,很多大学生对于明星、名人、网红等偶像存在着极高的崇拜和追捧行为。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并且也存在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引导策略,对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分析1. 偏爱娱乐明星大学生对娱乐明星的偶像崇拜现象较为普遍。
这些娱乐明星不仅在影视剧、综艺节目中表现出色,还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与粉丝进行互动,使得粉丝与偶像之间的距离更加贴近。
这种贴近感让大学生产生对偶像的崇拜情绪,并且愿意模仿、追随偶像的行为言谈等各个方面。
2. 网络红人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网络红人逐渐成为了大学生们新的偶像。
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网络上获得了大量的粉丝,成为了一些大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他们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生活态度吸引着大批大学生的追捧,甚至有人因为偶像崇拜而模仿其生活方式。
3. 名人公众人物在社会生活中,一些名人和公众人物也成为了大学生们的偶像。
这些名人和公众人物往往都有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魅力,他们的成功不仅吸引了大学生们的目光,更是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对于成功的向往和追求。
以上种种情况,都说明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已经成为了一种现实。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1. 影响学习大学生对偶像的过度崇拜会使他们对自己的学业忽略不顾,而过分追寻偶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内核,甚至可能影响到日常学习和考试,使得逐渐增长的舆论宣传导致社会评价过度偏离理智和事实。
2. 影响人际关系对偶像的盲目崇拜也会影响大学生的人际关系。
他们很可能在追捧自己的偶像的同时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亲人朋友。
这种行为将其陷入孤立和冷漠的状态,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压力,让自己沉浸在自我崇拜的状态中。
三、引导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策略1. 教育引导学校和家庭等社会机构可以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通过开展一些有益于大学生自身健康成长的活动,扩宽大学生的知识面和思维深度,同时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他们对向上向善的思想觉悟。
校园追星调研报告范文大全
校园追星调研报告范文大全校园追星调研报告范文一、调研目的与背景追星现象在校园中逐渐兴起,各种明星粉丝团也在学校内广泛存在。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学生追星的原因、影响以及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业是否有影响。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1. 调查问卷我们设计并发放了一份调查问卷,内容涵盖了学生对追星的态度、喜欢的明星、参与粉丝团的情况等。
共计发放了200份问卷,并在一周内收集了全部有效问卷。
2. 访谈我们还采访了一些热衷于追星的学生,通过他们的口述,了解更加具体和个性化的情况。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1. 追星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追星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明星的才艺和魅力。
此外,明星的外貌、性格、影视作品也是吸引学生的因素。
此外,学生的同伴和家庭也对其追星行为产生了积极影响。
2. 追星影响追星现象对学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学校生活和心理方面。
在学校生活中,追星使得学生之间有了共同话题和活动,促进了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友谊。
但是也有少部分同学因为过于沉迷追星而忽视了学习,对自己的学业造成影响。
在心理方面,追星可以提高学生的幸福感,并给予他们榜样和动力,但也可能让一些学生因无法接触到自己追星的明星而感到失落和沮丧。
3. 学生认知与能力发展调查数据显示,学生中有近八成的人认为追星有助于自己的认知和能力发展。
其中,学生认为追星可以增加对音乐、艺术等领域的理解;通过学习追星明星的经历和努力,激发学生追求梦想和努力的动力。
4. 信息获取方式在了解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方面,调查显示,网络和社交平台是学生获取追星信息的主要途径。
此外,学生们还会通过传媒、明星粉丝团、演唱会等渠道获取追星信息。
四、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学生追星行为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明星的魅力、同伴和家庭的支持等。
2. 学生追星对于学校生活和心理都有积极影响,但也需注意对学业的影响。
3. 大部分学生认为追星有助于认知和能力发展。
4. 网络和社交平台是学生获取追星信息的主要途径。
《2024年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范文
《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调查报告》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媒体技术的进步,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报告旨在通过调查和分析,深入了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现状、原因及影响,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
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在校青少年,收集其偶像崇拜的相关信息;访谈则针对家长、教师及社会工作者,了解他们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看法;观察则主要针对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对偶像的追崇行为。
三、调查结果1. 偶像类型及来源调查发现,青少年偶像主要来自影视明星、音乐人、网络红人及体育明星等。
其中,影视明星和音乐人仍是最受欢迎的偶像类型。
此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红人和网络文化也成为了青少年崇拜的对象。
2. 偶像崇拜行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行为多种多样,包括购买偶像周边产品、关注偶像动态、模仿偶像言行等。
部分青少年还会为了见偶像一面,参加各种演唱会、见面会等活动。
3. 偶像崇拜的影响(1)积极影响:偶像崇拜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许多青少年通过崇拜偶像,学会了勤奋、坚持、勇敢等优秀品质。
(2)消极影响:过度崇拜偶像可能导致青少年忽视学业,过度消费,甚至产生盲目追星、攀比等现象。
部分青少年因过度追星而影响正常生活,甚至产生心理问题。
四、原因分析1. 社会环境:随着社会的发展,媒体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青少年更容易接触到各种信息和文化。
同时,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使得部分青少年通过追星来寻求心理寄托。
2. 家庭因素: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当,缺乏与孩子的沟通,导致孩子通过寻找偶像来寻求认同感和归属感。
3. 心理需求: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渴望得到认同和关注。
偶像的成功经历和优秀品质,往往成为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五、建议措施1. 加强媒体监管:媒体应加强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的引导,传播正能量,避免过度炒作和负面信息的影响。
2. 家庭教育:家长应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偶像崇拜现象。
《2024年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范文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偶像崇拜现象在大学生群体中愈发普遍。
偶像不仅代表着一种文化现象,更是大学生们追求的榜样和目标。
然而,过度偶像崇拜可能对大学生的价值观、行为模式和心理状态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分析其成因、影响及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待偶像崇拜问题。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成因1. 社会文化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各类明星、网红等偶像文化日益盛行,大学生群体在接触这些信息时容易产生崇拜心理。
2. 心理需求:大学生正处于成长与探索阶段,渴望认同与归属感,偶像的魅力可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3. 榜样力量:偶像在才艺、品德等方面表现出色,成为大学生们学习的榜样。
三、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影响1. 积极影响:偶像崇拜有助于激发大学生的正能量,引导他们追求更好的自己;同时,偶像的榜样作用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良好品质。
2. 消极影响:过度偶像崇拜可能导致大学生盲目追随,忽视现实生活;同时,过度关注偶像可能分散大学生的精力,影响学业。
四、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待偶像崇拜的方法1. 增强媒介素养教育:学校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大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理性看待偶像文化。
2. 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大学生用批判性思维看待偶像,理性分析偶像的优点与不足。
3. 树立正确价值观:家庭、学校、社会应共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4. 开展心理健康辅导:针对因偶像崇拜而产生心理问题的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正确面对偶像崇拜问题。
5.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各类校园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实现价值的平台,降低对偶像的过度依赖。
6. 家长与教师的榜样作用:家长和教师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
五、结论综上所述,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解决。
《2024年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范文
《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及引导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代社会,偶像崇拜现象已然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
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而言,偶像崇拜不仅是一种情感寄托,更是一种社会心理的反映。
本文旨在探讨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成因、表现及其影响,并提出有效的引导策略,以期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态度提供参考。
二、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成因及表现1. 成长需求与心理特点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向成熟期过渡的阶段,面临着学业、就业、情感等多方面的压力。
偶像崇拜能够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为他们提供精神寄托和心灵慰藉。
此外,偶像的积极形象和正能量也能够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情绪,帮助他们建立自信。
2. 社会文化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的交融使得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更加多元化。
偶像作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其影响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 媒体传播的推动互联网、电视、杂志等媒体的普及使得偶像的传播更加迅速和广泛。
大学生通过媒体了解偶像的动态,参与偶像相关的活动,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三、大学生偶像崇拜现象的影响1. 积极影响偶像崇拜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通过偶像的正能量影响,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激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 消极影响过度偶像崇拜可能导致大学生忽视现实生活,过度追求虚拟的完美形象,甚至产生盲目模仿和盲目消费等不良行为。
此外,过度依赖偶像也可能导致大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缺乏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策略1. 家庭教育家庭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心理需求,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偶像,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2. 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综合素质。
3. 社会引导社会应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弘扬正能量,抵制低俗文化的影响。
校园追星调研报告范文
校园追星调研报告范文校园追星调研报告一、引言校园追星是指学生们对偶像明星的狂热追捧和支持,近年来,在校园中校园追星现象日益普遍,为了深入了解校园追星的原因和影响,我们开展了此次调研。
二、目的和方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校园追星的原因、方式以及对学生个人、学校、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200名学生参与。
三、调研结果1. 校园追星的原因调研结果显示,学生们对偶像明星的追星主要出于以下原因:(1)娱乐崇拜:学生们觉得偶像明星有着娱乐作品和精彩的舞台表演,他们愿意花费时间和金钱来追随和感受明星带来的欢乐。
(2)情感共鸣:学生们认为偶像明星的魅力和性格与自己相似,通过追星,他们能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认同。
(3)自我表达:追星是学生们展示自我兴趣和追求的一种方式,通过追星可以向他人传达自身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2. 校园追星的方式调研结果显示,学生们追星主要通过以下方式:(1)线上关注:学生们通过社交平台、视频平台等线上渠道了解偶像明星的最新动态。
(2)线下参与:学生们会参加偶像明星的演出、见面会等活动,亲眼见到自己的偶像。
(3)分享交流:学生们会与同好共同讨论和分享偶像明星相关的信息和资源。
3. 校园追星对学生个人、学校、社会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校园追星对学生个人、学校、社会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个人影响:追星可以激发学生们的激情和热爱,促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学校和社会活动。
同时,追星也会让部分学生沉迷其中,影响学习和生活的平衡。
(2)学校影响:校园追星活动可以增加学生们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促进学校活力和凝聚力的提升。
(3)社会影响:校园追星现象可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相关行业的经济增长。
四、结论和建议校园追星是学生们表达自我追求和价值观的一种方式,既有积极的影响,也存在一些负面问题。
对于学生个人而言,要保持追星的热情和激情,但同时要注重平衡学习和生活,避免沉迷其中。
对于学校而言,可以更好地运用校园追星现象,提升学校的活力和凝聚力。
大学生偶像调研报告
大学生偶像调研报告大学生偶像调研报告引言:偶像文化在当前社会非常流行,在大学生群体中尤其受到大家的关注和喜爱。
本调研报告将会就大学生对偶像的追捧和影响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调研目的和方法为了解大学生对偶像的热情和追捧程度,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500份问卷,并收回了450份有效问卷。
问卷的内容包括了对偶像的了解程度、追星行为以及对偶像的评价等方面的问题。
二、调研结果分析1. 大学生对偶像的了解程度根据调研结果显示,97%的大学生表示会关注偶像的相关信息。
这意味着大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偶像有着较为详细的了解。
其中,30%的大学生表示对自己喜欢的偶像非常熟悉,了解其个人资料、经历等。
2. 大学生的追星行为调研结果显示,80%的大学生会参与偶像的粉丝活动,如购买偶像的周边商品、参加偶像的见面会等。
这一现象表明,大学生对偶像的追捧已经超出了仅仅欣赏和喜爱的范畴,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情感依附。
3. 偶像对大学生的影响大部分大学生认为偶像对他们的生活有一定的影响。
约60%的大学生表示,偶像的努力和成功经历激励着自己奋发向上,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
此外,30%的大学生认为偶像的形象和风格对他们的穿着打扮产生了影响,甚至改变了他们的审美观。
4. 对偶像的评价大部分大学生对自己喜欢的偶像给予了积极的评价。
80%的大学生认为偶像是正能量的代表,能够传递出积极向上的力量。
50%的大学生认为他们的偶像拥有优秀的才艺和专业能力。
然而,也有一小部分大学生对偶像的过度包装和炒作表示不满,认为这种偶像文化是虚假的。
三、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报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对偶像的了解程度较高,对追星行为充满热情。
2. 追星行为不再只是单纯的喜欢和追捧,而是形成了一种情感依附和特殊的关系。
3. 偶像对大学生的生活和价值观有一定的影响,有助于他们塑造积极向上的形象。
4. 大学生对偶像的评价以积极正面为主,但也有一小部分人对偶像文化持有较为负面的看法。
偶像迷恋社会实践报告
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多元化,偶像文化在我国日益盛行。
许多年轻人对偶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崇拜之情,偶像迷恋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突出。
为了深入了解偶像迷恋现象,本社会实践报告以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对偶像迷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二、研究背景1. 偶像文化的兴起近年来,随着我国娱乐产业的蓬勃发展,偶像文化逐渐兴起。
明星、艺人、网红等成为了年轻人追逐的对象。
偶像以其独特的才华、魅力和人格魅力,吸引了大量粉丝。
2. 偶像迷恋现象的普遍性在偶像文化的影响下,许多年轻人对偶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崇拜之情。
他们不仅关注偶像的演艺事业,还关注偶像的日常生活、情感状态等。
这种现象在青少年群体中尤为普遍。
3. 偶像迷恋现象的影响偶像迷恋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积极和消极的影响。
一方面,偶像的正能量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积极进取精神;另一方面,过度迷恋偶像可能导致青少年忽视现实生活,影响身心健康。
三、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本次社会实践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00名青少年进行了调查。
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对偶像的认识、偶像迷恋程度、偶像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等方面。
2. 访谈本次社会实践还采用了访谈法,对10名青少年进行了深入访谈。
访谈内容主要包括:偶像迷恋的原因、偶像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如何正确对待偶像等方面。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1. 对偶像的认识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青少年对偶像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知道偶像的职业是演艺、体育、电竞等,了解偶像的基本信息,如姓名、年龄、籍贯等。
2. 偶像迷恋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青少年对偶像有一定程度的迷恋。
其中,轻度迷恋的占35%,中度迷恋的占45%,重度迷恋的占20%。
3. 偶像对个人成长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偶像对青少年个人成长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积极影响①激发青少年积极进取精神:偶像的成功经历和拼搏精神可以激发青少年追求卓越、勇往直前的精神。
②提高审美素养:偶像的形象、气质、才艺等方面可以提升青少年的审美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大学生崇拜偶像的调查研究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实践时间:当代大学生崇拜偶像的调查研究【摘要】:偶像崇拜一直是当今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如今的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方向也越来越多,包括各个行业,涉及多方面的人物。
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反映了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作为社会中最具活力、最为敏感的群体,大学生把明星等社会上的风云人物作为自己的偶像,有的甚至到了狂热、执着和迷恋的程度,常常导致某些偏激事件和消极后果,引起家长、老师、社会的忧虑。
因此,认真研究当前大学生中的偶像崇拜,了解更多大学生对偶像的看法就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精神世界,为大学生的未来规划出一条发展道路。
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精神寄托偶像崇拜现象特征负面效应引导一、调查的主要发现(1)目前高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偶像崇拜”现象偶像,作为一种认知和情感的符号,在大学生中有着巨大的消费市场。
把某些特定人物作为偶像来崇拜的现象,即为“偶像崇拜”。
根据相关调查调查研究发现,在大学生群体中偶像崇拜现象相当普遍,有偶像的大学生人数明显高于无偶像的人数,且偶像种类呈现多元化特点,但歌星影星是其崇拜的主流。
此外,商界名人也成为了当代大学生偶像崇拜对象的新热点。
一些社会公认的优秀著名人士已被许多大学生作为其崇拜的对象。
同时发现,大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存在性别、年龄、城乡等差异性特征。
很多人认为,当代大学生在偶像崇拜中大都倾向于把歌星影星等作为崇拜对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我国英雄崇拜观历史演变方面的原因,也有当代社会、文化环境,大学生心理特征及教育体制方面的原因。
(2)大学生崇拜偶像的实质及特征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实质是对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肯定, 体现大学生的一种理想、追求和他们的价值取向。
偶像崇拜具有如下五种主要特征:1、阶段性: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是随着自身的认识提高而发展变化的,是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的深刻融合和高度统一, 是在大学生同客观现实的相互作用中产生, 在大学生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发展的。
一般来说, 大学生的偶像崇拜都要经历由儿童时期的依恋父母和老师,最后到青年时期的依恋以社会成功人士为核心的榜样人物这样三个发展阶段。
2、选择性:大学生偶像崇拜不是一种被动的个体行为, 而是大学生主体的一种对崇拜对象、崇拜方式等自觉的社会性选择, 充分反映了大学生的人生观及其价值取向, 体现了青少年不同的个性特征。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取向不同, 他们所选择的崇拜对象及崇拜方式也不同。
3、时代性:由于不同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观念和意识不同, 因而与其相同时期的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心理、对象以及特征体现也明显不同。
4、群体性: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是一种潮流, 无论什么时期, 无论什么对象, 他们都表现在一组或一群人身上, 而非个体或少数人的现象。
这种崇拜现象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群体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并非某个地区、某个学校或某几个人所反映出的个别现象。
5、多样性: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从心理到对象都不是单一的、固定不变的, 社会的多元化、爱好的多样性导致人们选择的多样化。
流行的浪潮不断翻新, 从而促进了偶像人物的千变万化和千姿百态,二、大学生偶像崇拜的消极效应偶像崇拜在心理可塑性最大的青年时期,对人的发展尤其是健康人格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偶像的成功因素能为崇拜偶像的大学生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和目标,偶像可以作为一面“镜子”调整崇拜者的意志和行为,丰富和充实大学生们的精神生活。
但是,过度的偶像崇拜就会带来相当恶劣的消极效应。
(1)盲目性盲目性就是崇拜者在没有本质上弄清崇拜内容和对象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非理性选择。
大学生如果陷入盲目崇拜,崇拜的结果不但会与其本来愿望相反,而且会加剧自身所处的不利状态。
部分大学生确信其偶像是完美的、没有任何缺点的,或者虽然看到偶像有不足之处却情绪化的拒绝接受现实,甚至把偶像的某些缺点和错误也不加分析的认同和效仿。
(2)狂热性狂热性是指将崇拜心理推向极端,导致一种极度的狂热,从而为社会的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的一种负向效应。
而且,狂热性会带来理智的下降,不顾崇拜心理的限度,把本来合理和适度的崇拜内容推向其反面,变成消极的崇拜。
如,当前一些大学生中出现的“上网热”、“考研热”等狂热的崇拜现象,就是表现出来的一种缺乏科学分析和不能冷静地调控情感的狂热崇拜心理。
还有部分学生沉湎于对某些或某个偶像热烈的梦幻和疯狂的追逐之中,在这种自我迷茫状态下,严重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健康成长。
三、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生偶像崇拜的现象(1)大学生偶像崇拜的原因1、内心需求和精神寄托:有些学生将偶像看成一种精神动力,带来成长的快乐,促进自我健康发展。
当然,若把握不当,也会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这样一部分学生对偶像的崇拜到了爱屋及乌的程度。
甚至自己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等都一味地模仿明星们。
喜欢幻想,他们通过模仿明星的各种行为,将自己想象成明星的样子,丰富自己的内心情感世界。
这也是大学生自居作用的结果。
2、从众心理:大学生非常喜欢相互比较,在“追星族”中,同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使他们将偶像崇拜看成一种时尚。
如果哪位同学没有参加这些活动,一方面害怕自己被其他同学视为落伍,观念保守,不够时尚;另一方面也可能被同学所排斥,因为不追星的同学和追星的同学之间的共同语言减少,从心理上缺少了归属感,游离于同学之外的滋味很不好受,于是他们就有意无意地跟随其他同学去追星。
总的来讲,适度的偶像崇拜是有利于个体的发展与成熟,大多数成年人都有类似的追星的经历。
作为老师或家长,试图完全阻止大学生的追星行动是不现实的。
但也不能不闻不问,必须予以正确的引导,进行适度、适时、适当的偶像心理定位。
社会媒体也应该努力为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向上的可崇拜的“偶像”。
(2)尊重大学生的偶像崇拜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在最初阶段,崇拜大自然;人在少年时代,崇拜英雄,这是人由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社会化过程中所必须经历的阶段。
大学生在继续社会化的过程中,对自己该做什么样的人有了丰富的想象,他们需要在现实生活中印证自己的想象,需要找一个活生生的人物作为参照物来仿效,偶像就应需产生了。
因此,我们应承认偶像崇拜是大学生成长中的一种正常表现。
尽管大学生偶像崇拜常常背离一些教育者的良好期望,但我们仍然应该尊重他们的选择。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大学时期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趋向成熟的阶段,在发展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混乱现象。
正如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指出的“心理社会合理延缓期”现象一样,大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阶段需要有时间去梳理、整合所有的混乱与矛盾。
在此期间,出现一些不如人意的现象是他们心理社会适应性的表现。
成人对这些行为过于忧虑、责备和压制都不利于他们“迷途知返”,而要以尊重、理解、宽容的态度,允许他们借助时间来整合自己、发展自我。
同样,对待大学生的偶像崇拜,我们也应持尊重的态度。
(3)培养大学生理性思维,正确选择崇拜的偶像人们所崇拜的偶像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市场行为,如何正确地看待偶像就显得特别的重要。
如果选择正确,这位偶像便对他的一生起着无与伦比的重要作用,成为他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反之,不好的偶像则会伤人神气、误人志向、毁人前程。
随着大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成熟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对涉及自我的认识问题更关心,他们强烈期望能摆脱依赖性和幼稚性,充分地发展自己的独立性,更希望获得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
他们常常把这种迫切性表现在具体的行动中,关注社会对人发展的要求,对社会上流行的各种现象非常敏感。
他们常常自觉参照社会上流行人物或媒介中宣传的名人、伟人、偶像等的品质,力图将他们的品质转化为自己的个性品质,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因此,不论这个偶像是否对其有帮助作用,都有可能被其“照单全收”。
但是由于大学生的生活经历、社会环境与成人不同,他们的处世态度、生活追求、价值观念都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
为了突出这种不同,证明自己的独立,他们常常有意识的做一些长辈或社会所不期望的事情。
因而他们在选择偶像时也愿意选择一些并非父母和教师眼里理想的偶像,但却更能接近于他们心理需要和年龄个性等特点的人物,如青春、活力四射、随心所欲、很快成名的影视歌星及体育明星,而对父辈们大加赞赏的、需要付出艰辛劳动的军人、老师、伟人、名人、英雄、科学家的偶像崇拜就少了。
因此,特别需要帮助大学生培养理性的思维,正确地选择自己崇拜的偶像。
父母与教师应该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偶像评判的角色,用多种声音、从多个角度分析、从不同层面冷静地评价各种偶像,给大学生提供理性思维的广大空间。
尽管偶像崇拜心理对个体的行为和价值观不一定产生直接的影响,但是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定位、价值取向、审美观以及人生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偶像崇拜心理的形成原因很多。
教育界专家指出,传统的单向的传授方式不再适用于当代大学生,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重点在于引导,引导他们实现社会规范与个体需要的统一,因为个人的价值目标只有同社会发展方向和时代要求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
要引导好学生,教育者就要去寻求社会规范与学生个体需要的对话渠道,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者首先要正视并尊重学生的心理世界和内在需要,触及学生思想和心理深处;同时还要讲求教育的科学和艺术,构建一个互动、对话的和谐教育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1、《中国教育报》 2005-3-19 第4版2、《现代崇拜心理学》刘烨西苑出版社 2003-04-273、《当代崇拜心理学》寒心中国纺织出版社4、K12教育论坛-青少年教育-偶像崇拜帖子 200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