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一轮复习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就 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 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 我们
工业:优先发展重 工业,由农业和轻 工业提供资金
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 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 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 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 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 制形式。
农业:农业集体 化(集体农庄)
第一篇章:社会主义之梦想
1、梦想——1848 年马克思主义诞生
2、成真——1917 年社会主义政权首先 在俄国建立
一、追随理想的实验
马克思的构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 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 社会主义,实行公有 制、计划经济和按劳 分配,取消商品生产 和货币。
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按资分配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 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 发展。 (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弊端
苏联(苏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探索线索图示
苏联
斯大林模式 1928— 1990
新经济政策 1921.3—1928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2
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
武器的强国。——丘吉尔 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 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 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 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 “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苏 联“一五”计划之后,全球最 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 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 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苏俄
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沙俄
1917年3月以前 1917年3月
苏俄
1917年11月 十月革命
苏联
1922年—1991年
二月革命
三种现代化模式探索的比较
西方模式(英 国) 生产资 料所有 私有制 制 工业化 先轻工业后重 工业 道路 农业制 资本主义大农 度 场 经济体 市场经济体制 制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பைடு நூலகம்种独特的发展方式】
人类社会自此有了两种现代化途径,即以英国为代表 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途径和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途径。前者走的是轻工业先行,通过市场调节经济 生活的道路,……后者走的是重工业先行的道路,中央政 府通过强有力的计划手段对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全部社会 生活进行全面干预。
——沈宗武所著《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 》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 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 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 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 大越公就越优越;
——《世界历史》
经济体制:实行单 一的公有制和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
斯大林模式内容(经济) =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 +单一公有制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 所有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公有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集体化农庄 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 苏维埃体制(高 度集权)、一党 制、终身制。
政治制 君主立宪制、 内阁制、两党 度 制。
主义的威胁、国内被推翻的资产阶级不断发生叛乱,帝国
主义干涉者和苏俄的反革命势力相勾结,苏俄进入内战时 期) 目的:初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巩固苏 维埃政权 后期: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特点、实质 特点:“战时”和“共产主义” 领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采用军事 和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的经济体制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公有制 工业 大中小企业国有化
第三篇章:社会主义之思考
(1)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同时注意吸收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成功经验和 教训。) (2)要注意工业、农业协调发展; (3)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
产力的发展。
(4)要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 (5)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 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 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进行经济建设的手段
㈢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
(三)“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政治集权 经济集中 思想集控
是指苏联在斯大林 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 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 治经济体制。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沙俄
资本主 义社会
苏俄
1917年十 月革命
苏联 1922年 社会主 义社会
独联体
1991年12月《阿 拉木图宣言》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17 战时 共产 主义
勃列日 戈尔巴 赫鲁 乔夫 列宁 涅夫 斯大林 晓夫 1921 1925 1953 1964 1985 新经 济政 策 斯大 林体 制 重在 重在 突破体 没有从根本上突 经济 农业 工业 制,但 破斯大林模式 政治 社会主义改革 背离社` 方向
积极作用2: 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 业化模式;
两种工业化道路
西方模式(英国)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工业化道 路 农业 经济体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生产资料公有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集体化农庄 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大农场 市场经济体制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计划经济
普遍义务劳动制 实行实物配给制
分配
按劳分配
4.作用: 积极性:在当时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 正确的,必要的。它最大限度的集中全国的力量 保障了军事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 政权 马克思设想下的社会主义: 局限性:超越当时生产力水平,违背客观经济规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 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在国内战争结束后未及 时取消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践证明, 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
“新”在哪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余粮征集制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农业:粮食税
工业:大中小企 业全部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 贸易和商品买卖 普遍义务劳动制和 实物配给制
部分恢复 私有制
工业:关系国家命脉企业归 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本 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肯定市场和商 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 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品货币关系 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 实行按劳分配;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 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
㈡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
1.勇敢调整的原因 严峻的内外局势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引起农民的不满
1921年新经济政策
福特汽车
嘎斯汽车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 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 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 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4、评价
⑴ 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 (1925年),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⑵ 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 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1、背景与目的: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 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 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 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背景:内忧外患,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帝国
它是苏联在特定的 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 义计划经济模式。
1.形成背景
1922年,苏联建立,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 位确立 苏联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之下,为了维护民族独 立,苏联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 苏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缺乏民主传统,斯大林有 浓厚的专制独裁意识
史料分析: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斯大林模式经济上 的主要特点。(工业、农业、经济体制)
问题思考: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意在发展共产主义, 而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谈谈你的认识?
(1)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 一些有利于工人利益的措施,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稳 定社会秩序。是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发展资本主义。 (2)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导、国家掌握经 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 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建立社 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
人类通往现代化道路的三种模式
西方模式: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英国为代表)
国家干预经济体制(美国为代表)
中国模式:市场与计划相结合(中国为代表)
苏联模式:计划经济体制(苏联为代表)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程标准 1.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 经验教训。
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
1卢布。 ──这就是计划经济
消极作用3: 企业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阻 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消极作用4:体制日益僵化,导致苏联解体
3、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极
(1)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2)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为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奠定物质基础。
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
大的军事工业基地。
积极作用3: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时 间 1928—1929 1930—1932 1933—1937 1938—1940 粮食人均产量(公斤) 肉类人均产量(公斤) 470 35 460 20--25 440 -- 450 15--20 420 -- 430 25
3、特点与实质
领域 农业 工业 贸易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新经济政策
单一公有制→允许私有制存在
国有为主,私有并存
固定粮食税
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利用市场 恢复自由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义务劳动制 实行按劳分配
分配
特点? 实质: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存在,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 (提示:所有制和经济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消极作用1: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不 平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二】
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 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 价93卢布。
消极作用2: 农民利益受到损害,生产积极 性不高,农业长期滞后;
【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三】
在列宁格勒生产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
3、评价
【一个令人惊叹的传奇】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发展表
1913年 世界 工业总产值 机器制造业 电力 煤 钢 1928年 世界 1932年 世界 欧洲 1937年 世界 欧洲
5 4 15 6 5
5 4 10 6 5
3 2 7 4 5
2 1 4 3 4
2 2 3 4 3
1 1 2 3 3
积极作用1: 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经济的快 速发展,实现了工业化;
工业:优先发展重 工业,由农业和轻 工业提供资金
斯大林认为,个体农民不能生 产出更多的粮食,新经济政策 时期产生了富农囤积粮食、投 机倒把的问题,因此,必须实 行农业集体化,改变农村所有 制形式。
农业:农业集体 化(集体农庄)
第一篇章:社会主义之梦想
1、梦想——1848 年马克思主义诞生
2、成真——1917 年社会主义政权首先 在俄国建立
一、追随理想的实验
马克思的构想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 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 社会主义,实行公有 制、计划经济和按劳 分配,取消商品生产 和货币。
社会主义=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 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按资分配
(1)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 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2)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3)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 发展。 (4)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弊端
苏联(苏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探索线索图示
苏联
斯大林模式 1928— 1990
新经济政策 1921.3—1928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8—1921.2
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
武器的强国。——丘吉尔 苏联经济的巨大发展和它所 采取的“计划”方式,引起西 方世界的极大兴趣,西方人士 纷纷前往苏联取经。一时间, “计划”成了最时髦的词。苏 联“一五”计划之后,全球最 大的移民国家——美国,也第 一次出现向外移民的倾向,先 后有10万美国人申请移居苏联。
苏俄
资产阶级 临时政府
沙俄
1917年3月以前 1917年3月
苏俄
1917年11月 十月革命
苏联
1922年—1991年
二月革命
三种现代化模式探索的比较
西方模式(英 国) 生产资 料所有 私有制 制 工业化 先轻工业后重 工业 道路 农业制 资本主义大农 度 场 经济体 市场经济体制 制
斯大林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பைடு நூலகம்种独特的发展方式】
人类社会自此有了两种现代化途径,即以英国为代表 的资本主义现代化途径和以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途径。前者走的是轻工业先行,通过市场调节经济 生活的道路,……后者走的是重工业先行的道路,中央政 府通过强有力的计划手段对包括经济活动在内的全部社会 生活进行全面干预。
——沈宗武所著《斯大林模式的现代省思 》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 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 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 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 大越公就越优越;
——《世界历史》
经济体制:实行单 一的公有制和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 制
斯大林模式内容(经济) = 优先发展重工业 +农业集体化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 +单一公有制
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
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 所有制成分并存。 农、轻、重协调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 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
公有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集体化农庄 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 苏维埃体制(高 度集权)、一党 制、终身制。
政治制 君主立宪制、 内阁制、两党 度 制。
主义的威胁、国内被推翻的资产阶级不断发生叛乱,帝国
主义干涉者和苏俄的反革命势力相勾结,苏俄进入内战时 期) 目的:初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巩固苏 维埃政权 后期: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特点、实质 特点:“战时”和“共产主义” 领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实质:排斥商品货币关系,排斥市场,采用军事 和行政命令管理经济的经济体制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公有制 工业 大中小企业国有化
第三篇章:社会主义之思考
(1)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同时注意吸收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成功经验和 教训。) (2)要注意工业、农业协调发展; (3)制定经济政策时,一定要使生产关系的调整适应生
产力的发展。
(4)要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增加农民收入; (5)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要大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
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 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 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启示:计划和市场都是进行经济建设的手段
㈢回归理想的实验——斯大林模式
(三)“斯大林模式”
斯大林模式
政治集权 经济集中 思想集控
是指苏联在斯大林 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 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 治经济体制。
俄国(苏联)发展线索
沙俄
资本主 义社会
苏俄
1917年十 月革命
苏联 1922年 社会主 义社会
独联体
1991年12月《阿 拉木图宣言》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917 战时 共产 主义
勃列日 戈尔巴 赫鲁 乔夫 列宁 涅夫 斯大林 晓夫 1921 1925 1953 1964 1985 新经 济政 策 斯大 林体 制 重在 重在 突破体 没有从根本上突 经济 农业 工业 制,但 破斯大林模式 政治 社会主义改革 背离社` 方向
积极作用2: 开创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 业化模式;
两种工业化道路
西方模式(英国) 斯大林模式
生产资料 所有制 工业化道 路 农业 经济体制
生产资料私有制 先轻工业后重工业
生产资料公有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集体化农庄 高度集中的计划 经济体制
资本主义大农场 市场经济体制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
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计划经济
普遍义务劳动制 实行实物配给制
分配
按劳分配
4.作用: 积极性:在当时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 正确的,必要的。它最大限度的集中全国的力量 保障了军事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 政权 马克思设想下的社会主义: 局限性:超越当时生产力水平,违背客观经济规 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 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在国内战争结束后未及 时取消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实践证明, 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 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经济、政治危机
2、内容
“新”在哪里?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余粮征集制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
农业:粮食税
工业:大中小企 业全部国有化
商业: 取消自由 贸易和商品买卖 普遍义务劳动制和 实物配给制
部分恢复 私有制
工业:关系国家命脉企业归 国家所有;中小企业允许本 国和外国资本家经营;
肯定市场和商 商业:允许自由贸易,恢 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品货币关系 分配:废除实物配给制; 实行按劳分配;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 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产品生产和分配的做法脱离了实际,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
㈡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
1.勇敢调整的原因 严峻的内外局势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0) 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引起农民的不满
1921年新经济政策
福特汽车
嘎斯汽车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使苏联经济得到了恢复。 列宁对此感到很欣慰,他说:“在战争结束的时 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 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4、评价
⑴ 提高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迅速恢复 (1925年),巩固了工农联盟,有利于稳定政治形势。 ⑵ 是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 途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
1、背景与目的: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 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 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 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 背景:内忧外患,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经济困难。(帝国
它是苏联在特定的 历史条件下的一种社会主 义计划经济模式。
1.形成背景
1922年,苏联建立,1924年列宁逝世后斯大林的领导地 位确立 苏联处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和威胁之下,为了维护民族独 立,苏联必须尽快实现国家工业化 苏联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缺乏民主传统,斯大林有 浓厚的专制独裁意识
史料分析:根据以上材料分析斯大林模式经济上 的主要特点。(工业、农业、经济体制)
问题思考:有人认为,罗斯福新政意在发展共产主义, 而新经济政策恢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谈谈你的认识?
(1)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 一些有利于工人利益的措施,目的是缓和阶级矛盾,稳 定社会秩序。是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措施发展资本主义。 (2)新经济政策是在坚持以公有制为主导、国家掌握经 济命脉的前提下,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限度内恢复和发 展,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建立社 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
人类通往现代化道路的三种模式
西方模式:自由主义经济模式(英国为代表)
国家干预经济体制(美国为代表)
中国模式:市场与计划相结合(中国为代表)
苏联模式:计划经济体制(苏联为代表)
第20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程标准 1. 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 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 2. 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 经验教训。
外莫斯科的价格也是1卢布,而万里之外的海参崴仍然是
1卢布。 ──这就是计划经济
消极作用3: 企业缺乏自主性和积极性,阻 碍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消极作用4:体制日益僵化,导致苏联解体
3、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 积极
(1)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工业化模式, 迅速实现国家工业化; (2)经济实力快速增长,为反法西斯战争胜 利奠定物质基础。
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
大的军事工业基地。
积极作用3:为后来的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奠定了物质基础。
【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
时 间 1928—1929 1930—1932 1933—1937 1938—1940 粮食人均产量(公斤) 肉类人均产量(公斤) 470 35 460 20--25 440 -- 450 15--20 420 -- 430 25
3、特点与实质
领域 农业 工业 贸易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余粮收集制 国有化
新经济政策
单一公有制→允许私有制存在
国有为主,私有并存
固定粮食税
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利用市场 恢复自由贸易 取消自由贸易
义务劳动制 实行按劳分配
分配
特点? 实质:在公有制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存在,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逐步过渡到 (提示:所有制和经济管理体制) 社会主义,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消极作用1: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发展不 平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二】
1936年苏联政府从一个地区收购稞麦,每千克 付给农民13卢布,而政府出售给面粉厂时,则作 价93卢布。
消极作用2: 农民利益受到损害,生产积极 性不高,农业长期滞后;
【三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三】
在列宁格勒生产一粒纽扣售价1卢布,那么700公里
3、评价
【一个令人惊叹的传奇】
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经济发展表
1913年 世界 工业总产值 机器制造业 电力 煤 钢 1928年 世界 1932年 世界 欧洲 1937年 世界 欧洲
5 4 15 6 5
5 4 10 6 5
3 2 7 4 5
2 1 4 3 4
2 2 3 4 3
1 1 2 3 3
积极作用1: 在较短时间里实现了经济的快 速发展,实现了工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