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目标管理策略7.do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目标管理策略7

作者简介:苏海泉(1982-),男,辽宁抚顺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团委助教,主要从事大学生组织行为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周志强(1976-),男,内蒙通辽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团委副书记,讲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管雷(1984-),男,安徽太和人,四川省团校青年干部培训处助教,主要从事青年社会学和人口社会学研究。

辽宁教育研究2007年第12期

教育综论

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目标管理策略

苏海泉1,周志强1,管雷2

(1.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葫芦岛125105;2.四川省团校青年干部培训处,四川成都610100)

摘要: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类别复杂、成员流动性强,加强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管理是青年学生组织行为学的重要内容。在管理过程中,提出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目标管理策略,通过创建利于目标实施的良好环境、从校园和谐的视野确立管理目标、引导积极型组织发挥育人与自育作用、采用激励保健因素促进中间型组织发展和刚柔相济转化消极型非正式组织五个策略来实现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目标管理策略;激励保健;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609(2007)12-0029-03 高校学生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是指处于学校、院系、班级、

党团、学生会等群体之外的,鉴于大学生们共同的爱好、兴趣、志向、特长以及其他共同因素,在感情和友谊的维系下自发形成的小群体。这种群体是大学生们自发形成的,并无严格的组织纪律和规章章程。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是社会发展需要和个人发展需要的多层次、多因素所形成的,以对学生工作的影响可分为积

极型、中间型和消极型学生非正式组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当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和恰当的管

理教育措施正确对待非正式组织,根据非正式群体自身的特点和功能,我们可以应用目标管理策略探讨非正式学生组织的管理机制,来作为高校学生组织行为管理和构建和谐校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目标管理策略可以设置如图

1:

图1:高校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策略

29

一、创建利于实施目标的良好环境

目标管理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包括设立目标和实施目标两部分工作,设立目标是实现目标的基础,实施目标是目标管理的核心。大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目标管理策略,应充分营造有利于管理的良好环境,抓住教育工作者管理学生非正式组织的要害。首先要创建深入认识和接纳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环境。要正视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和必要性,允许和鼓励非正式组织的存在。非正式组织和正式组织的共存是客观事实。在高校里,大到学校、院系,小到学生宿舍,都存在着非正式组织。从霍桑实验开始,人们不断了解和认识非正式组织,有些管理者认为应该促进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有利于正式组织效率的提高。因此,高校教育工作

者应正视学生中非正式组织的存在,为必要的非正式组织的形成提供条件。其次要创建鼓励学生非正式组织发展的环境。要积极了解和参加非正式组织的活动,尽可能让他们在没有思想压力的情况下畅所欲言,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有技巧地向他们宣传正式组织最近的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也参与到正式组织的管理中来。通过这种!非正式∀的沟通,努力使非正式组织的目标与大学培养目标相吻合。同时,还要强化正式组织的功能,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吸引广大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尽可能满足学生各个层次的需要。

二、从校园和谐的视野确立管理目标

学生非正式组织管理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到校园的和谐。管理目标的设置应是发挥学生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抑制消极作用,实现学生自我教育、丰富校园文化、检验正式组织工作的目的。

1.实现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就是在学习的同时以自我为教育对象和教育者,通过自我体验、自我分析评价、自我命令、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等心理活动,以达到改变自我的思想品德结构,提高自我思想境界,改变自我的言行方式等。加强自我教育,正是为了充分发挥人现有的智慧,培养起人特有的创造精神,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更好地建设世界,更好地享受人生。自我教育的过程,是现实!自我∀对对象!自我∀的认识过程,并用对象!自我∀影响现实!自我∀的过程,非正式组织应能够发挥成员间不断学习、内化自我的作用。

2.丰富校园文化

学生非正式组织积极作用的发挥,就是要实现能够利用组织内成员心理相容而产生的不成文规定,约束成员行为,形成组织精神,促进校园文化发展。

3.检验正式组织工作

大学生一般都将在正式组织中的角色作为第一角色,如果他对自己扮演的第一角色比较满意,他就会淡化第二角色意识。人们有互相结合的需要,倘若不能从正式组织或领导措施上获得需要的满足,则非正式的结合就会增多[1]。如果班级中的非正式组织过多,或者是过多的同学参加了非正式组织,那么也说明了学校党政部门、团学工作、班级工作没有满足同学的需要,还有待改进。

三、引导积极型组织发挥育人与自育作用

1.强化自我教育功能,转化部分非正式组织为正式组织

管理积极型学生非正式组织,就是要强化其自我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素质。一方面,让学生在积极型非正式组织中自觉地评价自己。正式组织过多地强调纪律和规则,与正式组织比,积极型非正式组织更能够使学生在各种群体中自觉地认识人与人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寻找自己的坐标。另一方面,让学生在积极型非正式组织成员的差异中实现自我学习。在积极型非正式组织中,在不同专业、不同个性的群体中,每个学生都能下意识地将自己与优秀的他人比较,在多种差异中寻求和选择自己所要发展完善的方面。

随着人数增多、时间推移,原本依靠脆弱的感情来维系彼此间关系的非正式组织变得不稳定,其协调性较差,所以就会分裂。想得到巩固和发展,只有制定一系列的章程来约束大家,这样就慢慢转为正式组织[2]。

2.构建学习型非正式组织

构建学习型非正式组织就是积极型学生非正式组织内部各成员在充分认同学生正式组织所处环境、运作战略及组织文化的基础上,通过对信息及时认知、全面把握和迅速传递,以达成共识,并根据学生正式组织的决策和奋斗方向,及时、正确地调整自身行为以使自身得以提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