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模板)

合集下载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集体备课记录

人教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二章集体备课记录
计算方法,提高运算能力
五、课时安排
2.1整式(3课时)
2.2整式的加减(3课时)
“数学活动”(1课时)
第二章复习(2课时)
六、知识构
七、其它补充
池河中学七年级数学(上)第二章集体备课记录
年级

科目
数学
时间
20115年10月20日(第6周)
标题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
中心发言人
张辉银
成员
吕晓红崔宏博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新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整式的加减运算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以后学习解方程的基础。熟练的进行整式的加减运算是本章的学习重点。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关注学生对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和应用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
1、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
2、做题时容易丢三落四;
3、运算基本功差;
4、书写潦草不注意答题的规范
5、学过的知识很快就忘了等特点,我设计了本节课的。
三、教学目标
(结合课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整式加减的意义;
2.会用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进行整式加减运算;
3.能用整式加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具体情境中用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体会整式加减的必要性,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作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应对措施和思路
教学重点
整式加减的运算步骤。
电子教案和电子课件、媒体应用等
教学难点
应用整式加减解决实际问题。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记录今天咱们来聊聊七年级的数学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嘿,真是一个热闹的场面!一大早,老师们陆陆续续到齐,大家就像一锅热腾腾的饺子,心里都装着满满的期待。

会议室里,桌上摆满了各种教材、教案和一堆数学题,简直就是一场“数学大餐”。

老师们一边喝着热茶,一边讨论着如何让学生们爱上数学,哈哈,想想就有点搞笑。

谁说数学就不能有趣呢?我们可是要让学生们觉得这门课像看动画片一样精彩。

有位老师一上来就说:“咱们得想办法把那些枯燥的公式变得活泼些!”大家纷纷点头,纷纷表示赞同。

心想,没错,光讲那些数字和符号,学生们肯定没兴趣。

于是,有老师提议用游戏来引入新知识,哎,这个主意一出,现场瞬间热闹起来,大家开始争相发言。

有的老师说可以用扑克牌来教概率,有的老师则想用生活中的实例,比如超市打折、购物算账。

哎,这不就是数学在生活中的真实应用嘛,真是个好主意。

我们就聊到课堂管理的问题,有老师说:“哎呀,七年级的学生可真是‘小火山’,一不小心就冒烟了!”大家哈哈大笑,这形容真贴切。

然后,有老师分享了她的一些经验,她说:“我发现,跟他们多聊聊,讲讲数学家的故事,他们会更有兴趣。

”这个方法我觉得挺不错的,故事总是能够吸引人的注意力,尤其是那些关于成功与失败的故事,学生们一定会从中得到启发。

然后,大家开始讨论如何布置作业。

有老师说:“我觉得每次布置作业都要有点创意,不然就像吃了白米饭,没滋没味!”大家都表示同意,有老师提议让学生们做一些小项目,比如设计一个自己的数学游戏,或者制作数学海报。

这一说法立刻引发了一阵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表示可以让学生们分组合作,这样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还能让他们感受到数学的乐趣,真是一举两得。

接下来的时间,大家又聊到了如何帮助那些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

有老师说:“其实他们不是真的笨,很多时候只是缺乏信心。

”这话说得在理,有时候只要给予一点鼓励和支持,学生们就能展现出不一样的自己。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乘法》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法》是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和运算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更复杂数学运算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加减法运算,但对乘法运算的理解和运用还不够熟练。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加深对有理数乘法概念的理解,并能够灵活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三. 教学目标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和运算性质。

2.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和运算性质。

2.灵活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通过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培养学生运用乘法法则进行计算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乘法。

例如,计算-2乘以3等于多少?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

2.呈现(10分钟)呈现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和运算性质,通过示例和解释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有理数乘法的理解和运用。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法的扩展问题,如负数的平方、零的乘法等。

通过讨论和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有理数乘法的基本法则和运算性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有理数乘法的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后巩固所学内容。

8.板书(5分钟)教师在黑板上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公式,方便学生复习和记忆。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4.1几何图形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教案:4.1几何图形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几何图形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于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掌握得还算不错,但在实际应用方面,部分学生还是显得有些吃力。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学生们表现出了较高的兴趣,这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2.教学难点
-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角的分类及其计算;
-平面图形的识别和性质的理解。
举例解释:
-在实际问题中,如何运用线段、射线、直线的性质进行计算和推理,如: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给定两个点,求它们之间的距离;
-在角的计算中,如何区分锐角、直角、钝角,并运用相应的公式进行计算;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几何图形是由点、线、面构成的图形。它们在数学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观察和分析教室中的物体,了解矩形、三角形等几何图形在实际中的应用。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线段、射线、直线和角的概念。对于难点部分,如角的分类和计算,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人教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教案: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模板)

人教版数学 七年级上册教案:集体备课活动记录(模板)
解得。
显然时间不能为负。
说明:速度较大者追速度较小者,定能追上,而速度较小者追速度较大者,肯定不能追上。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谈谈本节你有何收获?
五、作业:
1、全能学案同步
六、板书设计:
七、课后反思:
熊家岩初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学科:数学时间:地点:办公室
课题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
冯仁桥
参加人员
黄昌华
教学设计意图综述
本课时同样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注重算理,创设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条件以及解法中化归思想的渗透,为使学生能观察分析出方程中的某一项在移项前后的变化,画框图、标箭头,辅助学生分析;为使学生对本节中“表示同一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这个基本的相等关系巩固理解,补充课堂练习及课外选做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相互合作,自主探究,增强实践能力。通过这两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程序化的思想,而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学习(其他的方程及不等式、函数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基础内容的分析归纳,并通过设置必要有练习来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是很有必要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学习的信心。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来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具准备
教学案、课件等
一、情境引入
问题1:“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对而行,距离是,甲每小时走,乙每小时走,问他俩几小时可以碰到?”
你能回答出上述问题吗?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主备人:李贵明课题: 1.1 正数和负数(1)备课时间:上课时间:1、教材分析:案例章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上册第一单元课题正数和负数内容分析:本课是有理数的第一课时,引入负数是数的一次重要扩充,学生头脑中关于数的结构要做重大调整,而负数相对于以前的数,对学生来说显得更抽象,因此,这个概念并不是一下就能建立的.为了接受这个新数,就必须对原有的数的结构进行整理,引入中的举例就是这个目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合作探究2、教学思路与设计负数的产生主要是因为原有的数不够用了,书本的例子或图片中出现的负数就是让学生去感受和体验这一点..使学生接受生活生产中确实存在着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所以在教学中可以多举几个这方面的例子,并且所举的例子又应该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维特点.当学生接受了这个事实后,引入负数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3、教学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了解正数和负数的产生;知道什么是正数和负数;理解数0表示的量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体会数学符号与对应的思想,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负数的意义及0的内涵.5..教学过程: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简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思考: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X,身高1.69米,体重74.5千克,今年43岁.我们的班级是七(2)班,有5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7个,占全班总人数的54%…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出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思考,交流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请同学们看书(观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思考讨论,然后进行交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备课组活动记录

一、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5月1日活动地点:XX中学教研室二、参与人员1. 主持人:王老师2. 参与教师:张老师、李老师、刘老师、陈老师、赵老师、孙老师三、活动内容1. 提出活动目标在本次备课组活动中,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共享和讨论如何更好地教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课程,包括课堂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分析、教材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2. 共享教学经验2.1 张老师共享了她在教授《方程的解》这一部分时采用的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通联代数方程式的解题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李老师共享了她在教授《平面图形》这一部分时采用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图片、视瓶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平面图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分析学生学习情况3.1 刘老师共享了她对班级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发现部分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有困难,需要更多的辅导和巩固。

3.2 陈老师共享了她发现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应用能力比较薄弱,提出了开展数学建模活动的建议。

4. 讨论教材使用4.1 赵老师提出了对于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的使用体会和建议,强调了教师在备课时要注意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4.2 孙老师共享了她对教材补充和拓展的看法,认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增加学生的学习乐趣和专注度。

四、活动总结与展望通过本次备课组活动,我们对于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情况、教材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各位老师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我们也将针对本次活动中的问题和建议做出进一步的讨论和安排,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服务。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1. 继续举办备课组活动,共享教学经验,促进教学改进。

2. 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探索提升教学效果的途径和方法。

3. 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和培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以上就是我们本次备课组活动的主要内容和总结,希望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更大的收获,也期待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和进步。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数学计算和问题解决。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整数教学内容:整数的概念、整数的运算(加、减、乘、除)、整数的性质(整数的相反数、倍数、因数)。

2. 第二章:分数教学内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分数的性质(分数的简化、分数的比较)。

3. 第三章:小数教学内容:小数的概念、小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小数的性质(小数的位数、小数的比较)。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资源:1. 教材:《七年级数学(上册)》2. 多媒体教学辅助工具:PPT、教学视频等3. 练习题:根据每章节的重点内容,编写适量的练习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在每个章节结束后,进行单元测试,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安排:1. 第一章:整数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整数的概念、整数的运算(加、减、乘、除)、整数的性质(整数的相反数、倍数、因数)。

2. 第二章:分数课时:3课时教学内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分数的性质(分数的简化、分数的比较)。

3. 第三章:小数课时:2课时教学内容:小数的概念、小数的运算(加、减、乘、除)、小数的性质(小数的位数、小数的比较)。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教案第一章:数的认识1.1 整数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整数的定义,了解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进行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内容:整数的定义,整数的大小比较,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整数的定义,整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整数的定义,演示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1.2 分数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定义,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能够进行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的定义,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分数的定义,演示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二章:代数的初步2.1 代数式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能够正确书写代数式。

教学内容: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重点:代数式的定义,代数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难点:代数式的书写规则。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代数式的定义,演示代数式的书写规则,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2.2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能够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教学准备: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演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第三章:几何的初步3.1 几何图形的认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简单的几何图形。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活动2
例1 求整式3a3+2ab+3b3与2a3-4ab+b3的差。
解:(3a3+2ab+3b3)-(2a3-4ab+b3)
=3a3+2ab+3b3-2a3+4ab-b3
=a3+6ab+2b3
例2 计算3a3+(4ab2-3a2b)-3(ab2+a3)
解:原式=3a3+4ab2-3a2b-3ab2-3a3
=ab2-3a2b
师生讨论每个整式都要 带括号的作用,认识每个整式都要带括号意义。
师生共同完成第⑵题,加深认识:
整式的加减就是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整式之间进行减法运算,体会整式的加减每个整式要带括号的意义。
认识整式加减运算的实质。
活动3
例3邻居李叔叔下岗在家,他准备再就业。现有A、B两家公司向社会招 聘人才,两家公司招聘条件基本相同,只有工资待遇稍有不同:A公司年薪10000元,每年加工龄工资200元;B公司半年的薪水是5000元,每半 年加工龄工资50元。从经济角度考虑的话,请问他选择哪家公司有利?
一、比一比看谁最快、最棒:
1、-0.4ab3的系数是 次数是。
2、多项式3xy2+2xy-3xy-4的最高次项是 ,同类项是 ,常数项是 。
3、去括号3a-(2ab-3b2+4)=
4、与2a-1的和为7a2-4a+1的多项式是
二、应用知识,提高能力,你一定行:
已知小明的年龄是m岁,小红的年龄比小明的2倍少4岁,小华的年龄比小红的年龄的一半多1 岁,求三个人的年龄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我在教学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出发,在教学中尝试了“创造情景,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提出猜测;相互交流,归纳提升”的教学策略,学生在独立探索,合作交流中捕捉到学习的知识。 1、在教学中力求让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再让全班合作交流。

初一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三篇

初一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三篇

初一数学第一次集体备课记录三篇备课日期:20xx年10月15日参加成员:缺勤:并无集体备课内容:1、集体复习分工任务顺利完成情况;电子教案列印印发情况;2、分析电子教案的打印稿进行研讨的情况简单记录。

(1)对部分例题展开开拓。

(2)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布置作业(3)补足一些直观练3、集体备课其它内容的记录。

(1)分析本周讲课中存有的问题,探讨化解的办法。

(2)预测授课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研讨解决的办法。

集体探讨教学设计(教案)附于后。

12.1 轴对称12.1.1 轴对称(一)教学目标科学知识与技能: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及其对称轴,并能作出轴对称图形和成轴对称的图形的对称轴;讲出轴对称图形与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等距的区别与联系;过程与方法:在多样的现实情境中,经历观测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积极探索轴对称现象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观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当和泛运用和它的多样文化价值。

教学重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教学难点能辨识轴对称图形并找到它的对称轴.教学过程ⅰ.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对称的世界中,许多建筑物都设计成对称形,艺术作品的创作往往也从对称角度考虑,自然界的许多动植物也按对称形生长,中国的方块字中些也具有对称性??对称给我们带来多少美的感受!初步掌握对称的奥秒,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一些图形的特征,还可以使我们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和谐.轴对称就是等距中关键的一种,从这文言已经开始,我们去自学第十四章:轴对称.今天我们去研究第一节,重新认识什么就是轴对称图形,什么就是对称轴.ⅱ.导入新课出具课本的图片,观测它们都有些什么共同特征.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这些图形从中间分开后,左右两部分能够完全重合.小结:等距现象无处不在,从自然景观至分子结构,从建筑物至艺术作品,?甚至日常生活用品,人们都可以找出等距的例子.现在同学们就从我们生活周围的事物中来打听一些具备等距特征的例子.我们的黑板、课桌、椅子等.我们的身体,除了飞机、汽车、枫叶等都就是等距的.如课本的图14.1.2,把一张纸对折,剪出一个图案(折痕处不要完全剪断),?再打开这张对折的纸,就剪出了美丽的窗花.观察得到的窗花和图14.1.1中的图形,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窗花可以沿折痕对折,并使折痕两旁的部分全然重合.不仅窗花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并使直线两旁重合,上面图14.1.1中的图形也可以沿一条直线对折,并使直线两旁的部分重合. 结论:如果一个图形沿一直线卷曲,直线两旁的部分能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作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道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等距.了解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的概念后,我们来做一做.挑一张质地较软的纸,将纸对折,用小刀在纸的中央随意雕出一个图案,?将纸关上后铺平,你获得两个成轴对称的图案了吗?与同伴展开交流.结论:位于折痕两侧的图案是对称的,它们可以互相重合.由此可以获得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卷曲后,折痕两侧的图形全然重合.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个有关对称轴的问题.有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只有一条,但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却不止一条,有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甚至有无数条。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内容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内容

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记录一、前言本文档记录了七年级数学集体备课的内容,包括备课目标、备课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

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希望能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学习体验。

二、备课目标本次备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七年级数学中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具体备课目标如下:1.掌握整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知晓小数的定义和运算方法。

3.熟悉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

4.理解代数式和方程式的概念,并能解决相关问题。

5.掌握图形的基本属性和表示方法。

6.培养学生对数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备课内容根据本学期的教学计划和教材要求,我们确定了以下备课内容:1. 整数主要包括整数的概念、正整数和负整数的表示方法、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2. 小数主要包括小数的定义、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小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3. 分数主要包括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分数的性质及应用等。

4. 代数式和方程式主要包括代数式的定义和基本运算、方程式的解法和应用等。

通过代数式和方程式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5. 图形主要包括图形的基本属性、图形的表示方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等。

通过图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6. 数据与统计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常见统计方法(如平均数、中位数等)的计算和应用等。

四、教学方法在备课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1.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2.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案例教学:通过真实生活案例的引入,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4.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表意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内容

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内容

活动主题: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活动活动日期:2024年9月1日活动地点:XX中学数学教研室活动目标:1.形成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氛围,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2.确定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目标;3.研讨教学方法和教材使用情况,分享教学资源。

活动安排:8:00-8:10主持教师介绍活动目的和安排8:10-8:30各位参会教师依次介绍自己的教学情况和教学经验,分享教学心得8:30-9:00回顾七年级上学期数学中的重难点内容,并分组进行讨论小组1:整数小组2:分数小组3:代数式小组4:方程小组5:数据的统计与分析9:00-9:30小组讨论主持教师分享教学资源,如课件、教案、活动设计等9:30-10:00各小组组长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展示讨论成果10:00-10:15主持教师总结并提出问题,引导大家深入讨论10:15-10:30休息10:30-11:00讨论教学方法小组1:如何提高学生对整数的理解小组2:如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分数运算小组3:如何帮助学生理解代数式的含义小组4:如何培养学生解方程的能力小组5:如何激发学生对数据统计与分析的兴趣11:00-11:30小组讨论主持教师分享教学方法和策略11:30-12:00各小组组长向大家汇报讨论结果,展示讨论成果12:00-14:00午餐和休息14:00-14:30分析教材使用情况,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14:30-15:30通过研讨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重点15:30-16:00制定备课计划和活动安排16:00-16:30评价活动效果,提出下一步教研活动的建议活动总结:通过本次数学教师集体备课活动,教师们在交流和讨论中增进了解和信任,共同对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内容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分享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为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同时,通过讨论教材使用情况,教师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

整个活动过程充满了活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集体备课一、备课目的和意义1.1 目的:数学教学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七年级上册数学内容涉及到整数、分数、小数、比例、百分数等知识点,备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1.2 意义:集体备课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习,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二、备课内容和步骤2.1 整数的加减法:(1)教学步骤:首先介绍整数的概念和正整数、负整数的表示方法,然后分别讲解正整数、负整数的加减法规则,最后进行练习和讲解。

(2)教学重点:整数的加减法规则,正整数和负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3)教学难点:正整数和负整数相加相减的规则和方法。

2.2 分数的加减法:(1)教学步骤:先回顾分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然后分别讲解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最后进行练习和讲解。

(2)教学重点:分数的加减法规则,带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3)教学难点:带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和技巧。

2.3 小数和整数的乘除法:(1)教学步骤:首先介绍小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然后分别讲解小数和整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最后进行练习和讲解。

(2)教学重点:小数的乘法和除法规则,小数和整数的乘除法运算。

(3)教学难点:小数和整数的乘除法运算方法和技巧。

2.4 比例和百分数:(1)教学步骤:先介绍比例和百分数的概念和基本用法,然后分别讲解比例和百分数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练习和讲解。

(2)教学重点:比例和百分数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3)教学难点:比例和百分数的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三、备课要点和注意事项3.1 教学方法:结合具体例子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各种数学概念和运算方法。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互动式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3 课堂管理: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安排紧凑但不拥挤的教学内容,避免教学内容过于单一或过于复杂。

初一上数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初一上数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4:00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探讨初一上册数学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四、活动参与人员数学教研组全体成员、学校领导五、活动内容1. 教研组长发言教研组长首先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简要介绍,强调了本次教研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他指出,本次教研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形式,提高初一上册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 集体备课(1)确定备课主题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为“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的教学策略”。

(2)分组讨论教研组将教师分为若干小组,每组负责讨论一个具体的教学内容。

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结合教材、学情,提出了各自的教学策略。

(3)分享交流各小组代表分别就本组讨论的教学策略进行了分享,其他教师进行了补充和讨论。

3. 课堂观摩(1)观摩课例教研组选定了两位教师的课堂进行观摩,分别是张老师执教的《有理数的加法》和刘老师执教的《有理数的减法》。

(2)课后反思观摩课后,两位执教教师分别进行了课后反思,其他教师针对两位教师的课堂表现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4. 教学研讨(1)讨论教学方法针对初一上册数学教学,教研组对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

大家一致认为,在教学中应注重以下几方面:1)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2)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4)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交流教学经验在交流教学经验环节,各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各自的教学心得和体会。

5. 领导总结最后,学校领导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

他肯定了本次教研活动的成果,并对各位教师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他指出,教研活动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希望各位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教研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六、活动总结本次初一上数学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初一数学上教研活动记录

初一数学上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随着新学期的开始,为了更好地提高初一数学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初一数学上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备课、教学经验分享、教学问题研讨等方式,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

二、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下午2:00-5:00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初一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活动流程1. 集体备课2. 教学经验分享3. 教学问题研讨4. 总结与反思六、活动内容(一)集体备课本次集体备课的主题是“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数的认识》”。

首先,由教研组长陈老师介绍了本次备课的主要内容,并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随后,各备课组教师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共同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

1. 教材分析:陈老师对《数的认识》这一章节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数的概念、数的分类、数的表示方法等。

她强调,这一章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2. 教学目标:备课组教师共同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数的概念、数的分类、数的表示方法等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备课组教师提出了以下教学策略:-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通过反复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设计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经验分享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备课组教师分享了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感悟。

1. 张老师:张老师分享了自己在教学《数的认识》时,如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的概念。

她认为,教师要将数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

七上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七上数学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活动主题:七上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讨参与人员:全体七年级数学教师记录人:张华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数学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提高七年级数学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教研活动的引领作用,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1年10月15日开展了七上数学教学策略与方法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思广益,共同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全体七年级数学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活动内容1. 集体备课活动伊始,教研组长张华老师组织全体教师对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进行了集体备课。

首先,张华老师对教材进行了详细解读,分析了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

接着,各位教师就教材内容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各自的教学思路和方法。

2. 经验分享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各位教师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享了以下教学策略和方法:(1)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强化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案例教学、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实施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4)加强课堂互动,提高课堂效率。

教师应注重课堂提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效率。

(5)注重作业设计与评价,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

教师应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作业,并及时对作业进行评价,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3. 教学案例研讨为了进一步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教研组选取了两位教师的教学案例进行研讨。

案例一:教师通过小组合作,引导学生探究函数图像的性质;案例二: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几何图形的变换过程。

在研讨过程中,各位教师积极发言,对案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进意见。

4. 教学资源分享为了丰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教研组鼓励教师积极分享教学资源。

七年级数数学上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七年级数数学上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七年级数数学上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七年级数数学上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第九次集体备课:
时间:15周星期一
参加人员:初一全体数学教师
内容:生活中的数学
一,教学
案例:某校在暑假将带领该校市级“三好学生”去北京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
买全票一张,则其余学生右享受半价优惠。

”;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全票的6折(即按全票价的60%收费)优惠”,若全票价为40元,(1)如果学生为3人和7人时,两个旅行社各收费多少元?(2)当学生数为多少人时,两家旅行社的收费一样?
思路点拔: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怎么比较两个旅行社的收费,通过实践操作从中得出结论。

由此引导学生感受到:我们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字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近几年的一种热点问题。

这里告诉我们:
甲旅行社收费=乙旅行社的收费
甲旅行社收费=1个全全票价+半票价学生数
乙旅行社收费=全全票价60%(学生数+!)
二,进一步反思
:你在数学上还见过哪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的?谈谈你的休会。

三,通过对生活中数学实例引导学生收集有关类型有关资料,体会
数学的重要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精选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精选2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模板(精选2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模板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是人教实验版数学八年级(上)教材第十一章《数据的描述》的第三节。

这一节是在学习了用统计图表描述数据以后的一节活动课,它是对七年级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及本章数据的描述等知识的巩固和深化,是对所学的有关数据处理知识的综合运用。

在这一活动中让学生感受统计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以及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统计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直观描述尽可能多地获取有用的信息,同时增强学生的节水意识及环保意识。

2、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内容、新课程理念和认知水平,特制定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处理数据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灵活选用统计图对具体问题的数据进行清晰、有效地描述,并获取有用信息并作出合理决策。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团结合作、互相交流的学习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学会合理处理信息,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情感与态度:使学生感受统计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使学生乐于接触社会环境中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节水及环保意识。

3、重点和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统计观念。

(2)难点:能根据具体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图描述数据并获取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

二、学情分析我今天所授课的班级,应该说学生的数学素质参差不齐,有部分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参与数学活动,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学习基础较差,会被动参与,因此应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学习的兴趣,使之获得成就感。

三、教法和学法分析枯燥的数据是令人乏味的,首先可采用激趣法:恰当收集选取图片和视频资料,为课题学习营造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吸引学生,巧妙设疑,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

分层安排活动,能力强的学生自主思考,独立完成,能力差的学生分组分工合作完成,然后全班交流。

例外,提供更多的学习扩展资料供学生浏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熊家岩初中集体备课活动记录
学科:数学 时间: 地点:办公室 课题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课时) 主备教师 冯仁桥 参加人员 黄昌华
教学设计意
图综述 本课时同样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注重算理,创设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条件以及解法中化归思想的渗透,为使学生能观察分析出方程中的某一项在移项前后的变化,画框图、标箭头,辅助学生分析;为使学生对本节中“表示同一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这个基本的相等关系巩固理解,补
充课堂练习及课外选做题,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相互合作,自主探究,增强实践能力。

通过这两节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解“ax+b=cx+d ”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会解法中蕴涵
程序化的思想,而一元一次方程是最基本的代数方程,对它的理解和掌握对后续学习(其他的方程及不等式、函数等)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因此教学中应注意基础内容的分析归纳,并通过设置必要有练习来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是很有必要的。

活动
目标及重难
点 知识与技能:1、利用路程、时间、速度之间关系,借助画示意图列一元一次方程解以现实为背景的应
用题;2、运用画图直观分析、探究发现,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知识。

过程与方法:结合实际,创造活跃有趣的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学习的信心。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通过分析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来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教具准备 教学案、课件等
一、情境引入 问题1:“甲、乙两人,同时出发,相对而行,距离是,甲每小时走,乙每小时走,问他俩几小时可以碰到?” 你能回答出上述问题吗? 二、学习新知 ① 组织四人小组活动,观察分析,理解题意,弄清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 ②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全班相互交流。

教师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点评,引导分析,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画出示意图:
引导分析:甲乙相遇时,他们共行的路程为 。

本题有哪些相等关系呢?
从路程角度分析:甲行走的路程+乙行走的路程= 。

从时间角度分析:甲行走的时间=乙行走的时间。

如果设:甲、乙相遇他们的时间为x ,此时相等关系:
甲行走的路程+乙行走的路程= 。

即甲行走的速度×甲行走的 +乙行走的 ×乙行走的时间= 。

则可得方程:5032x x =+
解:设甲乙相遇时行走了x 小时,根据题意得:
3250x x +=,550x =,10x =。

答:他们10小时能相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