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桥梁工程中在施工混凝土时的常见问题11(01)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桥梁工程中在施工混凝土时的常见问题

摘要:混凝土桥梁己在我国得到广泛的应用,它的施工方法、施工工艺与施工过程中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通过论述分析混凝上技术在桥梁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及成因分析,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与大家共同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桥梁;施工;问题分析

1前言

我国幅员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总体上水平不高,公路桥梁发展还是要着眼于量大、面广的一般大、中桥,这类桥梁仍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为主。在道路、桥梁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种种质量缺陷,比如,桥梁出现裂缝,桥梁钢筋出现锈蚀,桥梁铺面层出现松散脱落等,这就需要施工工人和有关人员吸取经验,采取种种措施避免不良因素,保证公路、桥梁的质量,道路桥梁建设是一项规模宏大的工程,需要各方面因素共同努力,共同建设。

2 不同气候桥梁混凝土施工的要求

2.1 炎热气候的混凝土施工

在浇筑前的混凝土温度不应超过32 ℃。承包人应采取以下措施以保持混凝土温度不超过32 ℃:

集料及其他组成成分的遮阴或围盖和冷却。用致冷法或埋水箱法或在部分拌合水中加碎冰以冷却拌合水,但在拌和完后,冰应全部融化。

与混凝土接触的模板、钢筋、钢法兰盘及其他表面,在浇混凝土前应冷却至32 ℃以下。

桥面板及桥面铺装混凝土浇筑温度应不超过26 ℃。当蒸发率大于每小时0. 5 kg/ m2时,则不应在桥面板、桥面铺装或其他暴露的板式结构上浇筑混凝土。

2.2 冬季的混凝土施工

如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 d 低于5 ℃,混凝土工程施工除材料及施工要求应符合规范规定外,应提交一份关于冬季施工方案,详细说明施工方法和设备,保证温度在浇筑后的前7 天不低于10 ℃。

承包人应备有足够数量的能连续记录的温度计,在前7 天内,约每30 m 2 混凝土,放置一个温度计,专人连续观测记录。

混凝土拌和时,各项材料的温度应满足拌和所需要的温度,为满足拌合温度,材料可分别加热。

当掺用氯化物于加热后的混合料时,混凝土初凝应不早于混凝土浇筑结束,并不得用蒸汽养生。在已硬化的混凝土上继续浇筑混凝土时,结合面的温度至少应有5 ℃,且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仍应维持5 ℃或以上的温度。搅拌混凝土时,搅拌时间应延长50 %.

承包人在冬季寒冷气候条件下,应负责保护混凝土,任何由于保护不善受冻而损坏的混凝土都必须清除后重新浇筑。

3混凝土桥梁常见的问题及成分分析

3.1桥梁裂缝分析

混凝土桥梁裂缝是桥梁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它产生的原因复杂多变,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但每一条裂缝均有其产生的一种或几种主要原因,.就其产生的原因,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几类:

3.1.1荷载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桥梁荷载引起的裂缝主要分为直接应力裂缝和次应力裂缝两种。

直接应力裂缝产生的原因有:(1)设计阶段:计算模型不合理:结构受力假设与实际情况不吻合;结构安全系数不够;结构刚度不足:构造处理不当;荷载少算或漏算;设计断面不足:内

力与配筋计算错误;钢筋设置偏少或布置错误;结构设计没有考虑施工的可能性;设计图纸交

代不清等。(2)施工阶段:不加限制地堆放施工机具、材料,不了解预制构件的结构受力特点,随意翻身、起吊、运输、安装:不按设计图纸施工; 擅自更改结构施工顺序,改变结构受力模型;不对结构做机器振动下的疲劳强度验算等。(3)使用阶段:超出设计载荷的重型车辆过桥:受车辆、船舶的接触和撞击:发生大风、大雪、地展、爆炸等。

次应力裂缝产生的原因有:(1)在设计外荷载作用下,由于结构物的实际工作状态同常规计算有出入或计算考虑不周,从而在某些部位引起次应力导致结构开裂。(2)桥梁结构中经常需要开槽、凿洞、设置牛腿等,在常规计算中难以用准确的图形进行模拟受力计算,通常都根据经验布置受力钢筋,而大量研究表明,受力构件挖孔之后,力流将会产生绕射现象,在孔洞附近密集,产生巨大的应力集中。

3.1.2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众所周知,混凝土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当环境或结构内部温度发生变化时,混凝土会发生变形。引起混凝土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年温差,一年四季温度不断变化,由于变化

相对缓慢,对桥梁结构的影响主要是导致桥梁的纵向位移产生;桥面板、主梁或桥墩侧面受太阳曝晒后,温度会大大高于其他部位,导致温度梯度呈明显的非线形分布,由于受到自身约束力的作用,导致局部的拉应力较大,出现裂缝;有时候突降大雨、冷空气侵袭、日落等可以导致桥梁混凝土结构外表面温度突然下降,而内部的温度变化相对较慢而产生温度梯度,由此造成应力变化而出现裂缝。

3.1.3收缩引起的裂缝

在大量的桥梁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因收缩而引起的裂缝是最普遍的。在混凝土收缩的种类中,塑性收缩和缩水收缩(干缩)是发生混凝土体积变形的主要原因,另外还有自生收缩和炭化收缩两种情形。塑性收缩。混凝土浇筑施工后的 4~5h 左右,此时水泥的水化反应开始剧烈,分子链逐渐形成,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现象,混凝土发生失水收缩,同时骨料因自重下沉,形成收缩。在构件的竖向变截面处如T 梁、箱梁的腹板与顶板、底板的交接处,因硬化前沉实的不均匀多会产生表面的顺腹板方向的裂缝。缩水收缩(干缩)。混凝土结硬以后,随着表层水分的不断蒸发,湿度逐步降低,导致混凝土的体积减小,称为缩水收缩(干缩)。由于混凝土表层的水分损失快,而内部损失慢,因此产生表面收缩大、内部收缩小的不均匀收缩,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致使表面混凝土承受拉力,当表面混凝土承受的拉力超过其抗拉强度时,即会产生收缩裂缝。

此外,引起桥梁出现裂缝的原因还有混凝土钢筋受到锈蚀,施工材料质量较差,施工工艺落后等。

3.2桥梁混凝土表面蜂窝麻面问题及成因分析

混凝土桥梁表面蜂窝状也是桥梁的一大问题。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1)混凝土含气量过大,而且引气剂质量欠佳。由于目前使用的各种引气剂性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混凝土中呈现的状态也不尽相同,有的引气剂在混凝土中会形成较大的气泡,而且表面能较低,很容易形成联通性大气泡,如果再加上振动不合理,大气泡不能完全排出,肯定会给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造成蜂窝麻面。

(2)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混凝土过于黏稠,振捣时气泡很难排出。由于混凝土配合比不当,导致新拌混凝土过于粘稠,使混凝土在搅拌时就会裹入大量气泡,即使振捣合理,气泡在粘稠的混凝土中排出也十分困难,因此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3)由于混凝土和易性较差,产生离析泌水。为了防止混凝土分层,混凝土入模后不敢充分振掩,大量的气泡排不出来,也会导致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出现蜂窝麻面。

(4)不合理使用脱模剂也是造成硬化混凝土结构表面蜂窝麻面的重要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