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部编版:七下历史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复习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复习课件(共94张PPT)
第九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特点:经济重心南移
)
(一)农业的发展
农业表现:
粮食作物: (1)由越南引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 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2)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 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3) “苏湖熟,天下足”:宋朝时,水稻 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当时,长江流域和 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
元朝的建立与统一
意义:
结束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 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 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课堂训练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 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这里讲述的是( )
A.元朝的历史
B.宋朝的历史
C.唐朝的历史
D.明朝的历史
课堂训练 下列关于成吉思汗历史贡献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结束了春秋战国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
(1)辽(契丹):民族:契丹族 首领:耶律阿保机
(2)西夏:
民族:党项族 首领:元昊
(二)民族关系
(1)北宋与辽: 澶渊之盟 内容: 宋称臣,给辽岁币
(人物:宋真宗、寇准) (2)北宋与西夏: 宋夏和议
内容:西夏称臣、宋给西夏岁
课堂训练
1.为了写论文,刘刚搜集了《契丹的兴 起》《西夏王李元昊》《辽、宋、夏的 和战》等书籍,据此推测他论文的题目 应是
(二)手工业的发展
陶瓷业: (1)宋朝是瓷器史的辉煌时期。 (2)江西景德镇成为著名瓷都。 造船业: (1)广州、泉州、明州,世界领先。 (2)规模宏大,设计科学,配备指南针。
(三)商业 商业表现: (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2)最大的商业城市:开封和杭州,出现 早市和夜市,还有草市。
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总结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单元总结思维导图知识要点一:北宋的政治【知识详解】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与统一: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建立后,按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政策,陆续消灭了五代十国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2.强化中央集权措施:(1)军事: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军队及其调动;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宰相不止一人,副宰相若干,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军政、财政大权。
(3)地方:派文臣担任地方州县的长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分知州权利;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也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高于武将。
武将受到多方面牵制,严重束缚统军的指挥权。
2.宋朝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升进士地位。
科举制的发展,对宋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上文请勿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典例分析】史书记载:“始置诸州通判……故常与知州争权。
”其出现的朝代是( )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知识要点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知识详解】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10世纪初,契丹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有时称契丹,有时称辽),都城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
阿保机就是辽太祖。
2、11世纪前期,党项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史称西夏。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七年级历史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
按照朝延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些现象是哪一政策的体现( ) A.休养生息B.重文轻武 C.文化专制D.闭关锁国
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宋朝实现重文轻武的政策,即宋太祖有意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后继的宋
太宗继续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 ‘阵图’行军布阵,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因此题干描述体现是宋朝重文轻武政策,B项正确;汉 朝初年为了稳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 策,排除A项;文化专制是文化方面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闭关锁国是对外关系上的政策, 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B项。
①太祖:赵匡胤 ②原因:藩镇割据
③解决办法:夺其权,收 精兵,制钱谷。
④启示:合理分配中央与 地方的权力
宋朝《神童诗》云:“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 品,唯有读书高。”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
做针。”
重文轻武政策
链接中考
1.(2022年吉林长春)“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带兵打仗要
七年级下册
单元复习02 (中考复习类型)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
和社会变化
202 2历
认识北宋面临的新形势,了解辽、宋、西夏的并立与北宋强化 中央集权和重文轻武的政策;
史课
通过了解宋金之战、南宋偏安和南方地区的经济繁荣,知道中
程标
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进一步南移;
通过准了解蒙古兴起和元朝统一,设立行省、宣政院等制度,知道西藏在元代正式
市
(2)出现了早市和夜市,在乡镇出现了草市
海外贸 (1)广州、 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商 易
(2)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 加以管理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复习一、知识清单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1.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2.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3.宋朝的治国策略是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它的影响是(1)利于政权巩固、社会安定。
(2)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宋代商业的繁荣(1)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店铺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了早市和夜市。
(3)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市舶司5、宋代的都市生活市民生活丰富,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瓦子,出现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6、南宋时,我国经济重心正式转移到南方。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反映的是经济重心南移。
其原因是:(1)北方人口南迁,带去劳动力和技术(主要原因))(2)南方社会安定(3)南方自然条件优越(4)统治者重视7、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他的历史功绩是统一蒙古。
1271年,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改国号为元,实现了中华各民“再次统一”。
8、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东,南越海表”。
元世祖为了有效地统治全国,建立了行省制度。
制度的影响是: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9、元朝形成的新的民族是回族。
10、“撼山易,撼岳家军难!”讲的是岳飞抗金的故事。
11、(1)元朝设立的宣政院,标志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
(2)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
12、北宋时期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景德镇。
13、(1)“史学两司马”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司马迁的《史记》(2)元朝最优秀的杂剧作家是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窦娥冤》。
14、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宋元时期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15、古代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等对世界文明的主要贡献:印刷术:利于文化传播火药:推动欧洲社会变革指南针;促进世界航海技术的发展二、知识过关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4.辽宋夏金元时期的时代特征:_________________5.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发动_________,改国号为宋,史称北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复习课件(下) (共72张ppt)
制 宜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
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
考试热点六:宋元都市及文化
包括:宋元都市生活;宋词代表人 物;元曲代表人物及作品。
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时期城市发展繁荣,社会生活呈现出 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的开封,南宋的临 安,元朝的大都都是闻名世界的大都市
开封大相国寺
台湾:设澎湖巡检司
台湾、西西藏域:等北自庭都古元帅以府来就是 中国的领西土藏:,宣任政院何分裂祖国 的行为都是不能得逞的!!!
作用: 巩固了对全国的统治,加强了对边疆地区
(尤其是西藏和台湾)的管辖,促进了多民族 统一国家的发展。
中大地派西澎都藏央方出湖及成机—巡中行周为构检书中围元—司省书管地朝管省辖—区的辖全(1正澎1国行个式湖最省行行和高或省政琉行省区球政)机—构中—书管省辖的
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
“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铁铁木木真真在在这混这乱混的年乱代的
出经蒙推吉国期年 了 过 一 1为 成2生 过 古 举 混。思代 一 多 了 大0吉,多草为战6从出支年蒙汗年汗组年原大局思此织征。汗面生军征古,,,结汗1了战,。建束2,队战草尊被一 , 尊0,立了6组,,原称推支统称年蒙草建军一为,织 经 统 。 为举原立古队了成被长, 蒙古国。从此结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 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元史·地理志》
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
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疆域最为辽阔
各民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 3.元朝的民族融合 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波斯人
阿拉伯人 回
汉人
蒙古人
畏兀儿
考试热点五:元朝的制度
包括:行省制度;澎湖巡检司的设 置;宣政院的设立等对边疆地区的 管辖
【历史】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复习教案【教学任务】【教学流程】材料一:七年级历史下新版归类复习一、科举制度1、诞生:a隋文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科举制诞生。
2、完善:a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的科目,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b武则天创立殿试制度和武举。
3、发展:a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的地位。
B明朝:实行八股取士束缚思想,加强皇权。
C清朝:大兴文字狱,加强思想束缚。
4、废除:清朝废除科举制度。
二、国家统一1、隋朝589年统一全国。
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2、1276年元灭南宋,完成统一。
意义: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明清时: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时代特点:a隋唐: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C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文学艺术:1、唐诗:李白(飘逸洒脱,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杜甫(淳朴厚重,抒发悲愤凄婉之情)白居易(平易近人,通俗易懂)2、宋词:a豪放派:苏轼(豪迈飘逸)辛弃疾(豪放诗风,报国情怀)b婉约派:李清照(委婉、细腻、清秀)3、元曲: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4、明清小说: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五、西藏问题1、唐朝:a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
B 唐中宗时,尺带珠丹迎娶金城公主,唐蕃“合同为一家”。
C唐穆宗时,刻唐蕃会盟碑,表明世代友好。
2、元朝:设宣政院掌管西藏军民事务。
3、清朝:a顺治册封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
B康熙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形成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
C1727年设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D1793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西藏行政体制和法规。
六、台湾问题1、三国时,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知识点总结
⼈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单元知识点总结第⼆单元:辽宋夏⾦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政权政权更迭⽰意图⼀、北宋的的建⽴1、960年,,建⽴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和“黄袍加⾝”)(⼀)措施1、军事上: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统调分离;③将领定期换防。
(杯酒释兵权)2、政治上:⑴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⑵在地⽅,①派⽂⾂担任各地州县长官,并实⾏三年⼀换的制度;②设通判分知州权⼒。
3、经济上: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②设置转运使,把地⽅财税收归中央。
(⼆)措施的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加强。
1、⽬的(原因):防⽌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弊端重现。
2、措施:A、采取抑制武将、提升⽂官地位政策,形成⽂⾂统兵的格局。
B、注重发展⽂教事业,改⾰和发展科举制。
3、影响:A、扭转了五代⼗国时期尚武轻⽂的风⽓,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稳固和社会稳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化昌盛、⼈才辈出的⽂治局⾯。
C、(消极作⽤)宋朝重⽂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削弱,政府⾏政效率下降,⼈民负担加重。
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经济上:经济重⼼南移(南宋完成)⼀、两宋时期各族政权⽐较表: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第⼀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时期第⼆个阶段:⾦与南宋的对峙时期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重要事件:统治时,寇准⼒主宋真宗亲征,澶州之战宋军击退辽军。
战后双⽅订⽴盟约,史称为“澶渊之盟”。
内容:辽宋议和,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
意义:此后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
内容:元昊向宋称⾂,宋给西夏岁币。
意义: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1(2宋⾦和议内容:(1)南宋向⾦称⾂,并给⾦岁币;(2)意义:宋⾦对峙局⾯形成。
1、经济重⼼南移的过程:①东汉后期开始,江南社会经济逐步得到开发②从唐朝中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开始南移;③到南宋最后完成南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笔记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北宋的统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称帝。
之后,赵匡胤改国号为宋,以开封为都城。
★★★2、宋太祖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方法:(1)军事上:牢牢控制军队(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频繁调换军事将领,使得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武将没有调兵权。
)★★★★(2)在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3)在地方: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分知州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收地方财赋。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宋太祖有意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2、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
★★★3、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的名额,在全国营造读书风气。
★★★4、重文轻武政策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第7课,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一、契丹族与党项族1、10世纪初,北方的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辽。
都城在上京临潢府★★★2、11世纪,西北的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史称西夏。
★★★二、辽与北宋的和战1、宋太宗即位后,向辽数次发动进攻,企图夺回幽云十六州。
★★2、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澶州(河南濮阳),在宰相寇准的劝说下,宋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辽宋达成“澶渊之盟”(宋给辽岁币,双方约为兄弟之国),此后辽宋之间长期维持…和平。
★★★三、西夏与北宋的关系元昊称帝后,多次进攻北宋。
后来,北宋与西夏和谈,订立宋夏和约,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女真族的崛起1、11世纪,阿骨打统一女真各部,女真族的力量不断增强。
★★2、1115年,阿骨打建立金国,他就是金太祖。
阿骨打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势力迅速强大。
★★★二、金灭辽及北宋1、1125年,辽被金灭亡。
★★★2、1127年,金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靖康之变)★★★三、南宋的偏安1、宋高宗赵构1127年定都临安(杭州),史称南宋。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时代特征:从政权并立到国家统一。
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建立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北宋,定都东京(即开封)。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二、宋太祖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1、加强中央集权军事:①解除禁军高级将领兵权;②调换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地方:派文臣担任州县长官。
2、加强君主专制: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三、宋朝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将专权,巩固统治。
2、表现:①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②宋太宗继续重文轻武,使文臣统兵格局形成;③宋朝注重发展文教,改革发展科举制。
——措施: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
作用: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即营造了读书风气,提高了社会文化素养,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但也削弱了宋朝军队的战斗力。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一、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P29地图)政权建立时间建立民族建立者都城辽 10世纪初契丹族阿保机上京北宋 960年汉族赵匡胤东京西夏 11世纪前期党项族元昊兴庆二、辽、西夏与北宋的关系——战和1、宋辽议和,订立澶渊之盟背景:宰相寇准力劝宋真宗亲临澶州,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内容:辽军撤回,宋给辽岁币。
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保持着和平局面。
2、宋夏议和,订立和约内容: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影响:议和后,宋夏边境贸易兴旺。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一、女真族的崛起(女真族居住在东北黑龙江流域和长白山一带)1、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统一女真;1115年,建立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2、金灭辽,再灭北宋(1127年,金军攻占东京,北宋灭亡)二、南宋的建立(P39地图)北宋灭亡后,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今杭州)。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两宋时期(一)北宋(960年——1127年)1、北宋的建立: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时间:960年过程: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都城:开封(东京、汴梁、汴州)2、北宋的统一方针: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杯酒释兵权;目的是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b.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c.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2)中央:(目的是削弱宰相的权力)a. 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b.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地方:(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b.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c. 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 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e. 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意义: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4、重文轻武政策:1)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2) 措施:a.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b.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3) 科举制的发展与影响:发展: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4) 重文轻武的影响:a. 积极性: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b. 消极性:①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薄弱;②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③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5、北宋的灭亡:时间:1127年过程: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变。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辽宋夏金元时期复习
A.宋夏议和 B澶.宋渊辽之议盟和 C.宋金议和 D.辽金议和
①宋朝最大商业城市:开封、杭州(临安)
商 ②出现早市和夜市,乡镇形成了新的商业区草市。
业 ③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④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朝廷设立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3、结果:
经济重心南移过程(黄河流域—长江流域):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三国两晋南北朝(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
元于朝 促进宋关汉元卿 科技文化《窦、娥艺冤》术的发展与鞭繁挞黑恶势力
北元荣宋朝 ,一赵孟定张覜择(时端fǔ)期的经《济《清红明、衣上罗河政汉图》》治决定一定时风神俗品画
北期宋 的文化宋四。家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元朝
赵孟覜(fǔ)
《兰亭十一跋》
谢谢!
1115年 完颜阿 骨打
党项族
1127年 赵构
1038年 元昊
契丹族
916年 耶律阿 保机
960年 赵匡胤
B 3积.下极面:的带对来话了讨和论的是( )
甲平:,堂促堂进认一民识个族:中间和原平王是朝历,史在发没展有的战主败流的,情战况争下南是与宋支一岳流个飞;少抗数金民
族 是的消政一经 极权种济 :妥耻文 对“ 不协辱宋化论和议?朝交和”和来流与是,;战民不都心仅是所称中向兄原,道农是弟耕民,文族还明关给与系“北发岁方展币游的”牧主,郾文流这城,难大道捷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二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一、两宋时期(一)北宋(960年——1127年)1、北宋的建立: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时间:960年过程: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都城:开封(东京、汴梁、汴州)2、北宋的统一方针:先南后北的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3、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军事上:(杯酒释兵权;目的是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a. 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b.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c. 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2)中央:(目的是削弱宰相的权力)a. 在宰相之下又设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b. 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3)地方:(目的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 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b. 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c. 在各州府设立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 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e. 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4)意义: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4、重文轻武政策:1) 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2) 措施:a. 宋太祖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b. 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3) 科举制的发展与影响:发展:宋初时大幅度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进士不仅授官从优,而且升迁迅速影响: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4) 重文轻武的影响:a. 积极性:①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促进宋朝科技、文化的发展;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定和社会的安定。
b. 消极性:①文臣掌兵,导致军队战斗力薄弱;②官吏冗余,人浮于事导致办事效率下降;③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5、北宋的灭亡:时间:1127年过程: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变。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复习.doc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辽宋夏金元时期)班级姓名小组编号2.各政权间的关系(1)宋辽关系——澧渊之盟1004年,辽宋订立和议,历史上称这次议和为o内容双方撤军,;北宋每年送给辽银、绢等钱物,称为。
影响加重了的负担。
此后,南北贯通,互市不绝,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局面,双方的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2)宋夏和战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北宋每年送给西夏银、绢、茶叶等,重新开放-西夏和北宋的边境贸易,促进了的发展。
(3)金灭北宋——靖康之变金灭―—以后,派兵南下,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o(4)南宋和金的关系①岳飞抗金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他所带的军队被称为。
岳飞等人领导的抗金斗争,有效遏制了金统治者发动的,使相对稳定,符合的利益。
②宋金和议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 —对称臣,割让―向金交送。
至此形成了的局面。
(5)金变革女真习俗金统治者仿照南宋改革,建立起一套。
还将女真人大规模南迁至― ,积极恢复发展―,推动的发展;鼓励女真族和汉族,并在___________ 进一步向汉族靠拢。
(6)蒙古国的建立和元朝的统一①(人物)统一蒙古于年建立蒙古政权实行的国家体制,被尊称为=②1271年,. —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第二年定都― 并于年统一全国。
在元朝统一全国的进程中,南宋(人物)坚持抗元,最后兵败被俘,写了的千古名句,最后慷慨就义。
宋代广泛用于战争的进程。
5.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项目人物代表作品评价、特点史学体裁:年限:评价:文学宋词豪放派婉约派元曲元杂剧散曲6.元朝的政治制度、民族融合、对外关系①忽必烈建立制度,中央设,地方设;政治制度%1在中央设________ 管理吐蕃,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行政区%1统治者实行_____________ 超 ________________ 政策,把各族人分为四等,分而治之。
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民族融合元朝时,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__________ 、_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__ 迁入中国,同维吾尔族、蒙、O文化趋同元朝统治者接受中原先进文化,提倡________中原传统文化为主的文化认同趋向。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 复习提纲 2022-2023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 辽宋夏金元时期: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第6课 北宋的政治一、北宋的的建立北宋的建立:______年______(宋太祖)建立北宋,定都______(东京)。
(相关典故:“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2.北宋的局部统一: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不是全国统一)。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消极影响:军队战斗力减弱;造成冗官、冗费。
三、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积极影响: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消极影响:财政支出大,军队战斗力下降等;导致宋朝积贫积弱。
四、王安石变法▲▲1、时间:1069年 2.在位皇帝:__________ 3.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4.措施:经济上: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限制官僚特权,增加国家赋税收入);____________ (促进农业发展)。
军事上:____________(增强国家军事实力)。
5.结果:失败。
失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启示:①改革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手段。
②改革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等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宋朝的时代特点:政治上: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经济上:经济重心南移一、两宋时期各族政权比较表:多民族政权并存的时代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二、各政权关系特点:“战”与“和”,以“和”为主重要事件:1、北宋与辽:_________统治时,宰相_______力主宋真宗亲征,宋军击退辽军。
战后双方订立盟约,史称“__________”内容:辽退兵,宋给辽________。
2、宋夏和议宋夏议和:元昊向宋_________,宋给西夏_________;此后宋夏贸易兴旺。
3、金和南宋和议抗金名将_______在_______大败金军,收复许多失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2单元《辽宋夏金元时期》复习单元年代尺:
单元思维导图:
单元知识清单:
第6
课北宋的政治
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北宋的建立:
北宋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建立过程960年赵匡胤
(宋太祖)
东京(开封)陈桥兵变
2、统一南北:方针——先南后北。
3、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上:首先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还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隔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陆续取代原来藩镇手下的爪牙。
为防止知州的权力过大难以控制,实施三年一换的制度,频繁调动州县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已分知州的权力。
(3)经济上: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除各州留一部分用作地方的必要支出外,其余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
后来又陆续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作用:通过上述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1、原因(目的):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1)抑制武将,提升文官的地位。
(2)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3、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4、重文轻武的弊端:军队战斗力减弱;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第7课辽、西夏与北宋的并立
二、澶渊之盟:
1、背景:宋真宗时,辽军大举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都城开封,北宋朝廷一片恐慌。
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宋真宗勉强来到澶州,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
之后,辽与宋议和。
2、内容:辽军撤回,宋朝给辽岁币。
3、影响: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第8课金与南宋的对峙
一、女真族的崛起:
建立政权:1115年,阿骨打正式建立女真政权,国号大金,他就是金太祖。
二、金灭辽及北宋:
“靖康之变”:1127年,金军攻破开封,北宋灭亡。
三、南宋的偏安:
1、南宋建立: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2、岳飞抗金:
(1)背景:南宋初年,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南宋军民奋起抵抗。
(2)抗金成果: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许多失地。
岳飞统率的“岳家军”在郾城打败金军主力,并乘胜追击,迫使金军后撤。
(3)岳飞遇害:在有望收复中原之时……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
3、宋金对峙形成: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4、南宋偏安: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第9课宋代经济的发展
一、宋代经济发展的表现:
(一)农业:
1、粮食作物:
(1)引进新品种:南方的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由越南引入的占城稻,成熟早,抗旱力强,北宋时推广到东南地区。
(2)培养新品种:南方农民还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从而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由于宋朝朝廷的大力提倡,南方的水稻在北方也得到较大推广。
(3)“苏湖熟,天下足”:宋朝时,水稻产量跃居粮食作物首位。
当时,长江流域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或“苏常熟,天下足”的谚语。
2、经济作物:
(1)茶树:南方各地普遍种植茶树,产茶的州县也比以往有所增加。
(2)棉花:北宋至南宋初,植棉地区尚限于广东和福建;到南宋后期,棉花种植区已向北推进到江淮和川蜀一带。
(二)手工业:
1、纺织业:
(1)丝织业: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生产发达。
(2)棉织业:南宋后期,棉纺织业兴起,海南岛已有比较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品质种类较多。
2、制瓷业:
(1)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
(2)五大名窑:定窑、汝窑、钧窑、哥窑、官窑。
(3)河北定窑、河南汝窑等地烧制的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4)瓷都: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5)南宋时,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中心。
3、造船业:
(1)广州、泉州、明州的造船业,都有很高的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
(2)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3)南宋沿海地区制造的海船,不仅规模宏大,设计科学,还配备了先进的指南针。
(三)商业:
1、商业都市:
(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2)最大的商业城市:开封和杭州,出现早市和夜市,还有草市。
2、海外贸易:
(1)宋朝的海外贸易也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2)商港: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市舶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南宋的外贸所得,在财政收入中占有重要地位。
3、纸币的出现:
(1)宋代出现纸币的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便于携带。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交子”。
(3)南宋时,纸币发展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
二、宋代经济发展的原因:
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先进技术、生产经验和大量劳动力。
2、自然因素: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3、政治因素: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相对安定。
4、政策倾向:宋代统治者政策的推进。
三、宋代经济发展的结果:
1、经济重心南移:从唐朝中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后完成。
2、“国家根本,仰给东南”:那时中央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第10课蒙古族的兴起与元朝建立
一、两个人、两件事:
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
忽必烈——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二、七个时间:
1206——铁木真完成了蒙古的统一,建立了蒙古政权,他被拥立为大汗,被尊称为成吉思汗。
1227——西夏灭亡。
1234——蒙古灭金。
1260——忽必烈继承了汗位。
1271——忽必烈该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1276——元军攻入南宋都城临安,南宋灭亡。
1279——元军攻灭南宋残部,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三、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元灭南宋,完成了全国的统一,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间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11课元朝的统治
一、元朝疆域:
1、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
2、元朝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超越了汉朝和唐朝。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
3、元朝疆域的特点: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二、行省制度:
二、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地区机构
管辖范围意义特点
东南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这是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
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
政机构
因地制宜
西南宣政院掌管西藏的军民各
项事务从此,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宋元大都
市
开封、临安、大都
原因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
活也丰富起来
1、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
二、宋词:
三、元曲:
1、元曲的特点:元曲包括散曲、杂曲、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2、元代最优秀戏剧家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3、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第13课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三、发达的中外交通:
1、陆上丝绸之路:古代著名的陆上丝绸之路,在宋元时期成为通往西方的交通要道。
2、元朝驿站制度:元朝统治区域辽阔,为加强同各地的联系,修建了覆盖全国的陆路交通网,建立了四通八达的驿站制度。
3、海上丝绸之路:元朝时,海上交通范围有更大的拓展,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4、影响:陆路和海陆交通的畅通,使中外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交流进一步发展起来。
中国的创造发明,如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纸币和驿站
制度等输往西方,天文历法、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传入亚洲各国,对欧亚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部编版:七下历史《网课学习检测卷》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2单元《教材问题解答》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二单元练习题》
部编版:七下历史第2单元《复习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