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与腧穴PPT课件
合集下载
《经络腧穴各论》课件
行。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是十二正经在四肢及躯干前后的分支,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之间联系的作用 。
十五络脉包括手太阴络脉、手少阴络脉、手厥阴络脉、足太阴络脉、足少阴络脉、 足厥阴络脉等。
十五络脉具有沟通内外、调节气血的作用,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影 响。
十二经别
01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 别行部分,具有加强内脏与体表 联系的作用。
腧穴的命名
以部位命名
以功能命名
以脏腑命名
以经脉命名
如“
如“心俞”、“肝俞” 等。
如“手太阴肺经”、“ 足阳明胃经”等。
特定穴
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位于胸 腹部有关经脉上,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五输穴
井、荥、输、经、合,分别对应木、火、 土、金、水五行,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系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03
十二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主要 分布在四肢、躯干和头面部。
05
02
奇经八脉
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 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具有调节人体气血 的作用。
04
十五络脉
是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别出的络脉 ,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的联系 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经络腧穴各论》 ppt课件
目录
• 经络系统概述 • 经络的分类与特点 • 腧穴的分类与特点 • 经脉与腧穴的关系 • 常用经络腧穴应用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三 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分别连接着人体
的各个脏腑器官。
01
十二经别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是十二正经在四肢及躯干前后的分支,具有加强十二经脉之间联系的作用 。
十五络脉包括手太阴络脉、手少阴络脉、手厥阴络脉、足太阴络脉、足少阴络脉、 足厥阴络脉等。
十五络脉具有沟通内外、调节气血的作用,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具有重要的影 响。
十二经别
01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入出合的 别行部分,具有加强内脏与体表 联系的作用。
腧穴的命名
以部位命名
以功能命名
以脏腑命名
以经脉命名
如“
如“心俞”、“肝俞” 等。
如“手太阴肺经”、“ 足阳明胃经”等。
特定穴
募穴
是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穴位,位于胸 腹部有关经脉上,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五输穴
井、荥、输、经、合,分别对应木、火、 土、金、水五行,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 用。
系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03
十二经筋
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主要 分布在四肢、躯干和头面部。
05
02
奇经八脉
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脉、阴跷脉、阳 跷脉、阴维脉、阳维脉,具有调节人体气血 的作用。
04
十五络脉
是从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别出的络脉 ,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的联系 和补充十二经脉的作用。
《经络腧穴各论》 ppt课件
目录
• 经络系统概述 • 经络的分类与特点 • 腧穴的分类与特点 • 经脉与腧穴的关系 • 常用经络腧穴应用
01
经络系统概述
经络系统的组成
十二经脉
是人体经络系统的主体,包括手三阴经、手三 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分别连接着人体
的各个脏腑器官。
01
十二经别
经络腧穴学-课件
奇经八脉
任脉
任脉起于胞中,止于下颌 ,主要与妇科、胸部、腹
部相关。
冲脉
冲脉起于胞中,向上行至 胸中,主要与妇科、腹部
相关。
阴跷脉、阳跷脉
阴跷脉、阳跷脉分别调节 人体下肢两侧的阴气和阳
气。
督脉
督脉起于胞中,止于上唇 ,主要与头部、背部相关
。
带脉
带脉横行腰部,主要与腰 部相关。
阴维脉、阳维脉
阴维脉、阳维脉分别调节 人体不同部位阴气和阳气
络穴
络穴是络脉在体表的特定穴位,具有联络表里两经的作用, 可以调节表里两经的经气,治疗相关疾病。
例如,列缺穴是手太阴肺经的络穴,可以治疗咳嗽、气喘等 肺系疾病。
背俞穴
背俞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特定穴位,位于背腰部足 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具有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背俞穴可以治疗相应脏腑的疾病,如肝俞可以治疗肝病、 胆俞可以治疗胆系疾病。
针灸疗法的操作方法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其中 针刺又分为毫针、皮肤针、耳针等多种方法,艾 灸则分为直接灸、间接灸等多种方式。
针灸疗法的理论基础是经络腧穴学,通过对经络 和穴位的认识和定位,确定针刺和艾灸的刺激点 ,以达到治疗目的。
针灸疗法的疗效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不仅在中 国得到广泛应用,也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可和应 用。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奇经八脉
奇经八脉包括任脉、督脉、冲脉、带 脉、阴跷脉、阳跷脉、阴维脉、阳维 脉,具有统率、联络和调节十二经脉 的作用。
络脉系统
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是十二经脉和任督二脉在四肢及躯干各部的联络,具有加强十二经脉 表里两经之间联系的作用。
孙络、浮络
孙络、浮络是络脉系统中的最细小的络脉,具有渗灌气血、濡养全身的作用。
经络腧穴学 ppt课件
奇经八脉
定义 • “奇”的含义 • 与十二正经的区别(特点 ) • 功能 • 各经名称的含义、循行分布及作用
特点
• 与脏腑无直接的属络关系; • 奇经八脉之间无表里配偶关系; • 除任、督二脉外,均无自己所属的经穴 • 奇经八脉之间无气血流注。
• 功能:
1.统帅,主导作用 2.沟通,联络作用 3.蓄积,渗灌的调节作用
• 阴阳----循行在内,在外;
阴阳气的多寡:阴气最盛为太阴,其次为少阴, 再次为厥阴(“两阴交尽也”);阳气最盛为阳明 (“两阳合明也”),其次为太阳,再次为少阳.
分布规律:左右对称地分布于
头面,躯干,四肢
• 外行部分
• 四肢:
• 手足三阳经分布于四肢外侧:
阳明在前(上),少阳在中,太阳 在后(下)
藏的先天精气的综合功能体现.
经络的根结标本与 气街四海
• 根结:指十二经脉之气 起始和归结的部位.
• 标本:经气集中于四肢 部位为本,扩散于头面 胸腹一定部位为标.
• 气街:
• 四海:
经络的作用
• 沟通内外,网络全身《灵枢·海论》说: “夫十二经脉者,内
属于府藏,外络于支节”。
• 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灵枢·本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
• 手足三阴经分布于四肢内侧:
太阴在前(上),厥阴在中,少阴 在后(下)
• 特殊:足三阴经在内踝高点8寸 以下是:
厥阴在前,太阴在中
头面,躯干:
• 手阳明——肩前、颈、下 齿、鼻旁
• 手少阳——肩上、颈、耳 后、眉梢
• 手太阳——肩胛、颈、耳 前
• 足 阳 明 —— 目 下 、 面 周、颈前、胸腹第二 侧线
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中医学基础经络与腧穴课件
❖ 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是:①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 四肢部交接。②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交接。③ 相互衔接的手足阴经在胸部交接。如此构成一个 “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径路
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三)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 手足三阴三阳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的互相 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手 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为表里,手少阳三 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手阳明大肠经 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 阴肾经为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 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
❖ 2.骨度分寸定位法 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 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 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无论男女、老幼、 高矮、胖瘦,均可按此标准在其自身测量。
人体各部常用骨度分寸表
部位
头 面 部
躯 干 部
四 肢 部
起止点
折量寸 度量法 说明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 眉间至前发际 大椎穴至后发际 两额角之间 耳后两乳突之间
❖ 二、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组成。经脉可分 为正经和奇经两大类,为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 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皮肤、筋肉。
络脉包括别络、浮络、孙络。别络是较大的和主 要的络脉,共有十五条,即十二经脉与督、任脉 各分出一支别络,加上脾之大络,称为“十五别 络”。
二、经络系统
第2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 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 两乳头之间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 肘横纹至腕横纹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髁上缘 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高点 臀横纹至腘横纹 腘横纹至外踝高点
12 直寸 用于量头部的纵向距离 3 直寸 用于量头前部的横向距离 3 直寸 用于量头后部的横向距离 9 横寸 9 横寸
十二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三)十二经脉表里关系
❖ 手足三阴三阳经脉,通过经别和别络的互相 沟通,组合成六对“表里相合”关系。即手 太阳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为表里,手少阳三 焦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为表里,手阳明大肠经 与手太阴肺经为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 阴肾经为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肝经为 表里,足阳明胃经与足太阴脾经为表里。
四、腧穴的定位方法
❖ 2.骨度分寸定位法 是指以体表骨节为主要 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 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无论男女、老幼、 高矮、胖瘦,均可按此标准在其自身测量。
人体各部常用骨度分寸表
部位
头 面 部
躯 干 部
四 肢 部
起止点
折量寸 度量法 说明
前发际正中至后发际 眉间至前发际 大椎穴至后发际 两额角之间 耳后两乳突之间
❖ 二、经络系统
经络系统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组成。经脉可分 为正经和奇经两大类,为经络系统的主要部分, 在内连属于脏腑,在外连属于皮肤、筋肉。
络脉包括别络、浮络、孙络。别络是较大的和主 要的络脉,共有十五条,即十二经脉与督、任脉 各分出一支别络,加上脾之大络,称为“十五别 络”。
二、经络系统
第2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
胸骨上窝至胸剑联合中点 胸剑联合中点至脐中 脐中至耻骨联合上缘 两乳头之间 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
腋前纹头至肘横纹 肘横纹至腕横纹 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髁上缘 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高点 臀横纹至腘横纹 腘横纹至外踝高点
12 直寸 用于量头部的纵向距离 3 直寸 用于量头前部的横向距离 3 直寸 用于量头后部的横向距离 9 横寸 9 横寸
经络与腧穴ppt课件
小海 【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 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主治】 肘臂疼痛。 肩贞 【定位】 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指寸) 【主治】 肩臂痛,上肢不遂。 肩外俞 【定位】 在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主治】 肩背疼痛,颈项强痛。
肩中俞 【定位】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 开2寸 【主治】 咳嗽,气喘,肩背疼痛,颈项强 痛。 颧髎 【定位】 在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主治】 痛,颊肿等局部病。 【操作】 直刺0.3~0.5寸。 听宫 【定位】 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 张口时呈凹陷处 【主治】 耳聋,耳鸣,聤耳,牙关不利, 齿痛等局部病。
头维 【定位】 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 线旁4.5寸 【主治】 头痛,目眩,目痛,流泪。 梁门 【定位】 当脐中上4寸,距前正中线2寸 【主治】 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 泄泻。 天枢 【定位】 脐中旁2寸 【主治】 ①腹痛,腹胀,泄泻,便秘, 痢疾等胃肠病;②月经不调,痛经等妇 科病。
上巨虚 【定位】 当犊鼻下6寸,胫骨前嵴外1 横指(中指) 【主治】 ①腹痛,腹胀,肠鸣,泄泻, 痢疾,便秘,肠痈;②下肢痿痹。 条口 【定位】 犊鼻下8寸,胫骨前嵴外1横 指(中指) 【主治】 ①脘腹疼痛;②下肢痿痹; ③肩痛不举。 丰隆 【定位】 当外踝尖上8寸,条口外, 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 【主治】 ①咳嗽、痰多,癫、狂、痫 证,头痛,眩晕;②下肢痿痹;③便秘、 腹胀。
一、手太阴肺经
经脉循行:
本经有穴通路起自中府, 止于少商,单侧11穴。
主治概要:
主治咳喘、咳血、咽痛、 外感伤风及经脉循行部 位的其他病证。
中府 【定位】 在胸前壁外上方,前正中线 旁开6寸,平第1肋间隙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胸满痛等肺 部病证;②肩背痛。 尺泽 【定位】 仰掌,微屈肘,在肘横纹中, 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 【主治】 ①咳嗽、气喘、咯血、咽喉 肿痛等肺系实热性病证;②肘臂挛痛; ③急性吐泻、中暑等急症。 孔最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 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主治】 ①咳、喘、咳血、咽痛等肺 系病证;②肘臂挛痛。
经络腧穴PPT课件
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 属六脏的经脉称为阴经,六阴经分布于四肢 内侧和胸腹。
上下肢内侧
❖ 属六腑的经脉称为阳经,六阳经分布于四肢 外侧和头面、躯干
上下肢外侧
十二经脉表里络属关系
❖ 一脏配一腑,一阴配一阳 ❖ 互为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密切联系,病变时
相互影响,治疗时相互作用
十二经脉循行走向
❖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胸)。
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 特定的孔隙。 ❖ 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
腧穴的分类
❖ 经穴
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的腧穴,为“十四 经穴”,简称经穴,共361个
有名称和固定位置,有经属和主治规律
腧穴的分类
❖ 经外穴
有固定名称和明确位置,但没有归属于十四正经 的腧穴,有独特疗效,称为“经外奇穴”
主治:肩胛局部病证、气喘
足太阳膀胱经
(左右各67穴)
❖ 起于目内眦睛明穴,循行至头顶并入络脑。 分支至耳上角;主干经脉从头顶向下到枕 部,循行于脊柱两侧,经过背腰臀部,入 内属膀胱络肾,向下贯臀,止腘窝;枕部 分支向下循行于背腰部主干经线外侧,至 腘窝部相合后循行于小腿外侧,经过外踝 之后,前行止于小趾外侧端
❖ 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
病证
❖ 隐白 ❖ 公孙 ❖ 三阴交 ❖ 阴陵泉 ❖ 血海
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
(左右各9穴)
❖ 起于心中,联系心、肺、咽及目系, 属心络小肠;外行主干,从心系上肺, 斜出腋下,沿上臂内侧后缘,过肘中, 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 侧至末端,经气于少冲穴处与手太阳 小肠经相接。支脉从心系向上,挟着 咽喉两旁,连系于目系,即眼球内连 于脑的脉络
《经络腧穴学》课件
经络腧穴学对运动损伤的康复和运动性能的提升有重要作用。
美容养生
经络腧穴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质量,达到美容和养生的效果。
经络腧穴学的研究成果和前景
针灸疗法
科学研究
针灸作为经络腧穴学的重要方法, 其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 的认可和应用。
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将目光投向 经络腧穴学,探索其疗效机制和 临床应用价值。
经络腧穴的作用和功能
1. 促进循环 2. 缓解疼痛 3. 调整内分泌 4. 改善免疫系统
经络腧穴的分类
1 主要经络
2 络脉
包括十二经络和八奇经, 负责传输气血和营养物质。
经络之外的细小支脉,分 布于全身组织,与经络相 辅相成。
3 皮部腧穴
分布在身体表面的穴位, 常用于诊断和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经络腧穴的诊断与治疗《经络腧穴学》PPT课件
经络腧穴学是关于人体经络系统和穴位的研究领域。它探索了经络与腧穴的 关系,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和功能。
经络与腧穴的关系
经络系统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纵横网络,贯穿全身。它们传递 生命能量和信息,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腧穴
腧穴是经络上的特定点位,与脏腑器官和身体组织 相连。通过刺激腧穴,可以调节和治疗一系列疾病。
1
治疗
2
运用针灸、按摩、拔罐等手法刺激腧穴,
调理经络系统,促进疾病康复。
3
诊断
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观察症状 和体征来确定疾病的所在。
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和锻炼, 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经络腧穴学的应用领域
中医药
在中医药领域中,经络腧穴学被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
美容养生
经络腧穴学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皮肤质量,达到美容和养生的效果。
经络腧穴学的研究成果和前景
针灸疗法
科学研究
针灸作为经络腧穴学的重要方法, 其疗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 的认可和应用。
越来越多的科研机构将目光投向 经络腧穴学,探索其疗效机制和 临床应用价值。
经络腧穴的作用和功能
1. 促进循环 2. 缓解疼痛 3. 调整内分泌 4. 改善免疫系统
经络腧穴的分类
1 主要经络
2 络脉
包括十二经络和八奇经, 负责传输气血和营养物质。
经络之外的细小支脉,分 布于全身组织,与经络相 辅相成。
3 皮部腧穴
分布在身体表面的穴位, 常用于诊断和治疗。
Hale Waihona Puke 经络腧穴的诊断与治疗《经络腧穴学》PPT课件
经络腧穴学是关于人体经络系统和穴位的研究领域。它探索了经络与腧穴的 关系,以及它们在人体中的作用和功能。
经络与腧穴的关系
经络系统
经络是人体内部的纵横网络,贯穿全身。它们传递 生命能量和信息,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健康。
腧穴
腧穴是经络上的特定点位,与脏腑器官和身体组织 相连。通过刺激腧穴,可以调节和治疗一系列疾病。
1
治疗
2
运用针灸、按摩、拔罐等手法刺激腧穴,
调理经络系统,促进疾病康复。
3
诊断
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观察症状 和体征来确定疾病的所在。
预防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饮食和锻炼, 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经络腧穴学的应用领域
中医药
在中医药领域中,经络腧穴学被广泛应用于诊断、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
经络与腧穴ppt课件
风池——胆经
肩井——胆经
• [位置]:大椎与肩 峰联线的中点
• [主治]:颈痛、肩 背痛、乳痈、乳汁 不下
足厥阴肝经
• [起点]:足大趾
• [止点]:胁肋部 • [循行部位]:
下肢内侧面的中间、 腹部 • 属于肝 • 络于胆
太冲——肝经
• [位置]:足背1、2跖
骨底前之凹陷中
• [主治]:头顶痛,眩
天枢——胃经
• [位置]:脐旁2寸
• [主治]:腹胀,腹痛,
便秘,腹泻,痛经等
足太阴脾经
• [起点]:大趾 末端 • [止点]:腹部 (舌) • [循行部位]:
下肢内侧面的前缘 • 属于脾 • 络于胃
三阴交——脾经
• [位置]:内踝上三寸, 胫骨后缘。
• [主治]:月经不调, 闭经,带下,阴挺, 不孕,滞产,产后血 晕,遗精,阳痿,遗 尿,尿闭,脚气,失 眠,肠鸣,腹胀,便 秘,泄泻。
经络的循行分布
一、十二经脉
手三阴
手六经
脏
腑
1、名称:
太阴 肺 大
内-阴--前缘--太阴
手 厥阴 包 焦
-中线--厥阴 六 -后缘--少阴 阴 外-阳-前缘--阳明 经
少阴 心 小 太阴 脾 胃
-中线--少阳 -后缘--太阳
足 厥阴 肝 胆
少阴 肾 膀
表里经
足三阴
阴经 阳经
同名经
足六经
手三阳
阳明 少阳 手
足少阳胆经
• [起点]:外眼角 • [止点]:第四趾外侧端
• [循行部位]: 下肢、身体的侧面、头侧
• 属于胆 • 络于肝
风池——胆经
• [位置]:枕骨之下两
侧,正当斜方肌外缘 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 间的凹陷中。
《经络与腧穴》课件
3 腧穴的主要特点
腧穴可以根据位置、功能 和疗效进行分类,如经穴、 合穴和奇穴等。
腧穴分布在身体各个部位, 形成了一个复杂而有序的 网络系统。
每个腧穴都具有特定的位 置、属性和治疗效果,是 中医治疗的重要依据。
腧穴的作用
1 腧穴调节人体生理功 2 腧穴治疗疾病的作用 3 腧穴保健的作用
能的作用
腧穴在中医治疗中被广泛
《经络与腧穴》PPT课件
欢迎来到《经络与腧穴》PPT课件!在这个课程中,我们将深入研究经络和腧 穴的基础知识,了解它们在中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让我们开始吧!
经络基础知识
1 什么是经络?
经络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人 体内贯通全身的系统。
2 经络的分类
根据功能和位置的不同,经络可以分为十二 正经和八脉络。
现代科学技术正不断探索经络与腧穴的机制和疗效,为其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3 经络与腧穴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中医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经络与腧穴将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应用络与腧穴的应用前 3 对学习和应用经络与
景
腧穴的建议
经络与腧穴是中医理论的
核心内容,对于维护人体
经络系统在中医诊断、治疗和预防疾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腧穴基础知识
1 腧穴的定义
腧穴是人体表面上的特殊穴位,是经络的分布点。
2 腧穴的作用
腧穴具有调节气血、疏通经络、治疗疾病等多种作用。
3 腧穴和经络的关系
腧穴与经络密切相关,共同构成了中医理论的主要要素。
腧穴分类与分布
1 腧穴的分类
2 腧穴的分布
3 经络的主要特点
经络具有循环、连接、调节等特点,是人体 阴阳气血运行的通道。
4 经络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经 筋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于筋肉关节体系 ,是十二经脉的连属部分。其规律为:手三阳经筋 起于手指 ,循臑外上行结于角(头部);手三阴 经筋起于手指 ,循臑内上行,结于贲(胸部); 足三阳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外上行,结于(面部) ;足三阴经筋起于足趾,循股内上行,结于阴器 (腹部)。
第三节 经 别
2.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 度作为1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3.横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令患 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 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四)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 便易行的一种取穴方法。例如两耳尖直上取百 会,两手虎口交叉取列缺,垂手中指端取风市 等。
第四章 经络与腧穴
[教学要求]
1 熟悉推拿常用腧穴的位置,取穴方法和主治。 2 了解小儿推拿腧穴的基本知识。 3 掌握小儿躯干、头面及四肢主要腧穴的位置、操 作、主治和临床应用。
第一节 经 脉
十二经脉是手三阳经、足三阳经和手三阴经 、足三阴经的总称,是经络系统的主体。十二经 脉的名称与分布: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根据脏腑、 手足、阴阳而定的,十二经脉隶属于十二脏腑, 结合其在手足循行时内外、前中后位置的不同, 根据阴阳学说予以命名(名称如下)。
行于头颈的深部而联系喉咙、舌、目等器官。
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十二经脉内属于脏腑,脏 与腑有表里相合的关系,阴经和阳经有表里络属的关 系。即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足阳明胃 经与足太阴脾经相表里;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 相表里;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阴肾经相表里;手厥阴 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足少阳胆经与足厥阴 肝经相表里。互为表里的阴经和阳经在体内有属络关 系,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即手太阴肺经属 肺络大肠、足太阴脾经属脾络胃、手阳明大肠经属大 肠络肺、足阳明胃经属胃络脾、手厥阴心包经属心包 络三焦、足厥阴肝经属肝络胆等六组属络关系。互为 表里的经脉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治 疗上相互为用。
十二皮部的分布是以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分布范 围为依据的,因其居于人体最外层,所以是机体的 卫外屏障,病邪入侵时,则由皮部深入络脉、 经 脉、 脏腑。但当内脏有病时,亦通过经 脉、络脉 反映于皮部。
第五节 腧穴与特定穴
一、腧穴
腧通输,具有转输和输注的意思。穴又称穴 位,具有空隙和聚集的意思。凡是有一定的名称和 一定部位,按照十四经排列的腧穴称为经穴;没有 列入十四经,而从临床实践中逐渐发现的经验穴, 称为经外奇穴;无一定名称和位置,是以压痛点而 定的称为阿是穴,又称天应穴。
十二经别是十二正经离、 入、 出、 合的别 行部分,是正经别行深入体腔的支脉。十二经别 的分布特点是:十二经别多从四肢肘膝上下的正 经离别,经过躯干,深入内脏,在头项部浅出体 表后,阴经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脉,阳经经 别合于本经经脉,故有“六合”之称。
第四节 皮 部
十二皮部是皮肤按经络的分部,是十二经脉功 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络脉之气散布之所 在。
,又称推攒竹。 【次数】30~50次。 【作用】发汗解表,镇静安神,醒脑开窍。 【应用】常用于风寒感冒、若惊惕不安,烦
手 十二经脉
足
三阴 三阳 三阴 三阳
太阴肺经 厥阴心包经 少阴心经
阳明大肠经 少阳三焦经 太阳小肠经
太阴脾经 厥阴肝经 少阴肾经
阳明胃经 少阳胆经 太阳膀胱经
十二经脉对称地分布于头面、四肢和躯干, 纵贯全身。四肢部:阴经隶属于五脏,行于四 肢的内侧,太阴在前,少阴在后,厥阴在中; 阳经隶属于六腑,行于四肢的外侧,阳明在前 ,太阳在后,少阳在中。躯干部:足三阳经分 布于躯干的外侧足三阴经分布于胸腹部。手六 经中,手三阳经过肩部上颈部,除手厥阴在侧 胸部有较短的分布外,手太阴、手少阴由胸内 直接出于腋下。头面部:阳经都上行头面部而 联系五官,但分布复杂,规律不明显;阴经多
穴的发现和定位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的。
二、临床常用腧穴定位与取穴方法
(一)骨度分寸 (二)解剖标志 1.固定标志: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 的标志。 2.动作标志:指必须采取相应的动作姿势才能 出现的标志。 (三)手指同身寸 1.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 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 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十二经脉的交接流注: 十二经脉构成“阴 阳相贯,如环无端”的气血循环系统,手三阴 经从胸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交足三阳经;足三阳经从头走足,交足三阴 经;足三阴经从足走腹,交手三阴经。流注规 律:手太阴肺经一手阳明大肠经一足阳明胃经 -足太阴脾经一手少阴心经一手太阳小肠经一 足太阳膀胱经一足少阴肾经一手厥阴心包经一 手少阳三焦经一足少阳胆经一足厥阴肝经。
1. 坎宫
【定位】两眉头至眉梢成两横线。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两眉梢作分推,称
推坎宫,又称推眉弓。 【次数】30~50次。 【作用】疏风解表头痛,多与推攒竹、揉太
阳等合用;若用于治疗目赤痛,多与清肝经、掐
揉小天心、揉肾纹、清天河水等合用。
2. 天门
【定位】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
三、特定穴
特定穴此指小儿推拿特有的穴位,不仅有 “点”状,还有“线”状及“面”状,且以两手居 多,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其中“次数” 一项仅做6个月~1足岁患儿临床应用时参考。上肢 部穴位,一般不分男女,习惯于推拿左手(亦可推 拿右手)。小儿推拿操作顺序,一般是先头面,次 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
奇经八脉是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 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的总称。“奇” 有奇异、特殊的意思,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 直属脏腑,又无表里关系。其作用一是在循行 中将功能相似的经脉联系起来,达到统摄有关 经脉气血、协调阴阳的作用;二是对于十二经 脉的气血有蓄溢调节作用。
奇经八脉中,督脉、脉任各有其腧穴,故 常与十二经脉相提并论,合称为十四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