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详细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GD/FS-5166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对策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消毒供应室的职业危害因素与防护

对策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消毒供应室是发生交叉感染危险性较多的科室,在操作中,会直接接触病原微生物以及病人血液、体液等感染性物质,另外,还可能遇到污染洗涤的操作中接触到含有污染物质的气溶胶、有害化学气体损害,受到高温损伤、锐器伤等职业危险。因此,管理人员必须了解职业防护的措施,对工作人员进行教育。通过落实消毒隔离和防护措施,加强职业安全的管理。

1 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

1.1 生物性危害因素

1.1.1 频繁接触被病毒和细菌污染的物品供应

室回收全院病房和门诊的污染物品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复杂。如换药碗、静脉切开包、小手术包等布类和器械上存在着大量患者的血液、分泌物。感染途径主要是直接接触传染病患者用过的物品、器械。

1.1.2 锐利器械意外伤害供应室护士在物品回收和清点的过程中,接触各种病原体的几率比普通科室要多。污染的针头、刀片或其他医疗器械刺伤是最常见的职业伤害。护士如果在清点时不遵守操作规程或在工作时注意力分散等,都能发生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血液暴露,有发生HBV、HCV以及HIV感染的危险。

1.2 物理性危害因素

1.2.1 噪音供应室内的噪声主要来源于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超声清洗机等。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在其抽真空时噪声刺激>90 dB,超过了对工业

区噪声标准的极限值55~60 dB。长期受噪声刺激引起疲劳、烦躁、头痛、头晕、听力下降等症状。

1.2.2 辐射紫外线及三氯消毒机是供应室用于空气消毒的主要方法。人的眼睛、皮肤暴露在紫外线灯下可引起灼伤、红斑、紫外线眼炎及皮肤过敏。同时,紫外线灯和三氯消毒机产生的臭氧可使人产生头痛、头晕、胸闷等不适感觉。

1.2.3 高温夏季高温潮湿,再加上压力蒸汽灭菌器蒸馏器等设备,产热多、散热慢。护理人员在高温下作业易出现疲惫、烦躁、中暑等。在灭菌操作过程中和灭菌后取物品时,稍有疏忽常会被蒸汽管和灭菌器烫伤皮肤,甚至会因违反操作规程有可能引发爆炸的危险。

1.3 化学性损伤因素化学因素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是缓慢的,表露的自觉症状不明显,所以往往易被

护士所忽略。

目前医院供应室使用的消毒剂大多是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剂等,人体皮肤接触含氯消毒剂溶液、粉剂、片剂等,会有灼痛感,散发的气味可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1.4 心理疲劳供应室工作量大可造成慢性疲劳,灭菌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消毒剂的刺激性气味产生不良心境。此外,护理专业职称晋升、工作中的人际关系等也会给护士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

2 防护措施

2.1 发挥领导职能,加强供应室的环境建设

2.1.1 明确护士长在职业防护工作中的责任护士长要把职业防护作为管理职责的一部分。根据供应室的危害因素,规范供应室的操作规程,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加强职业性防护的管理,以降低供应室人

员的职业损伤发生率。

2.1.2 对护理人员进行安全工作技术与方法教育增加护士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感染危险性的认识,把职业安全教育作为培训的主要内容,强化护理人员消毒、灭菌和隔离及预防感染的意识,加强预防、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2.1.3 建立健康体检卡供应室人员每年进行身体检查,定期检查乙肝五项、肝功能,及时接受乙肝、甲肝疫苗的预防接种,增加机体的免疫力。

2.2 生物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2.2.1 穿好防护用具回收室是处理患者使用过又必须重复使用的各种穿刺治疗包、布类、橡胶类物品等。因此,进入回收室的工作人员必须戴口罩、帽子,穿隔离衣、更换鞋子,着装后隔离在回收室内,不得随意出入。

2.2.2 遵守操作规程处理患者用过的物品时必须做到先消毒、再清洁、再消毒的原则。刷洗过程中如发现工作衣、工作帽、口罩被污染,应立即更换,并用自来水冲洗污染部位。

2.2.3 严格洗手供应室工作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洗手技术,即按照洗手指征、正确洗手类型、正确的洗手持续时间。另外,工作人员严禁戴首饰、留长指甲,操作前后均用肥皂水、流动的水冲洗。在清洗医疗器械后和接触严重污染时加用消毒剂洗手泡手,有效消除皮肤上的暂居菌。洗手后一人一巾或暖风干燥,改善洗手设备,备专用洗手池,水龙头为脚踏或红外线感应开关。

2.3 加强锐利器损伤的防护和处理

2.3.1 严格操作流程回收用过的注射器、针头及锐利器械时,操作者应戴手套,用持物钳夹取污染

的针头、刀、剪,且工作时注意力要集中,以免刺伤自己或别人。

2.3.2 发生锐器伤后的处理程序皮肤黏膜一旦被利器刺伤,应立即停止工作。用健侧手从近端向远端挤压受伤部位,排除部分血液,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在反复挤压的同时,用流动的净水冲洗伤口,对创面进行严格的清创处理。如被HIV、HBV等传染利器损伤,应与医院联系进行相应的接种及采取其他治疗措施[1,2]。

2.4 物理性危害的防护措施

2.4.1 噪声的防护加强对噪声危害的认识,消毒间应宽敞,最好能安装消毒设备或设施。另外,应重视个人防护,保护听力,消毒员可带专用耳塞,合理休息。

2.4.2 紫外线、臭氧的防护紫外线照射消毒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