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原因
摘要:本文分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经济原因和文化原因。经济上,市场需求小,不能产生急切需求发展科技,提高生产力的动力,文化上科举制度使人们热衷于求功利,少有静下心追求真理,文化传统不重视科学理论研究和工艺创新,人们对孟子劳心者和劳力者的理解犯了错误,导致轻视实践。当代中国要发展科技,就要大力发展经济,学校教育不能重实用功利轻自由追求真理,鼓励创新,鼓励实践教育。关键词:中国科技落后经济文化
近代以来,人们反思中国落后的表现和原因,因为中国落后于西方的表现首先是打仗打不过西方人,所以很多人从军事技术不如西方这个现象开始观察和思考,发现中国的科技远远落后于西方,这个科技落后不仅仅是军事技术的落后,还有其他领域的落后。
欧洲自文艺复兴以来,发生几次的科技革命,一个是十七世纪科技革命,重视实验,重视数理分析,一个是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的科技革命,主要在电磁方面的科学和技术。而中国的科技落后主要表现为没有发生科技革命,中国的科技仍然停留在重视实用、重视经验积累,多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的这样的模式当中。第二是在传统科技范围里,没有新发明,尽是总结性的科技书目,如《农政全书》,《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等等。
什么科技落后?主要是经济原因和文化的原因。
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再加上工商业发展受到很大的限制,使得市场需求难以推动科技的发展。
科技的发展需要社会经济需求,市场经济高度发达,商品交换频繁,分工程度很高,使得人们越来越渴望开发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于是科技就发展起来。恩格斯说过,促使科技进步的经济动力比十所大学的科研动力还大。可是中国的经济不能推动科技进步。
中国自秦以降,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是中国最主要的经济形式,该经济有如下特征:一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小规模的生产。二是分工简单,仅仅是性别分工,男耕女织。三是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主要目的,仅有少量产品投入市场,即自给自足。四是脆弱,容易因为天灾人祸(战争,过重的徭役何炳义、自然灾害)而破产。尽管到清朝的时候,中国的经济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但是中国社会仍然是以农为主的社会,这样市场需求小,生产规模小,分工如此简单,生产组织容易破产,怎么能产生推动科技大发展的动力?
看工商业,尽管中国出现全国性市场,大商帮,可是中国的商业发展受到极大阻力,不能使中国进入工业社会的前夜,即商业资本主义时代。扩大市场非常需要工商业,可是当时中国工商业不能这样,因为明清两代政府对内抑制工商业,对外闭关锁国,使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被压制。所以在明清时期的中国,科技的需求很小,导致中国科技得不到飞跃式发展。
中国的文化不利于科技发展。
一是科举的弊端。有人说,科举考试只考察四书五经,导致读书人只知道这些,而不懂科技。其实科举是选拔官员的制度,不是选科技人才,怎么可能在科举制度中加科技考察内容?科举的弊端是使许多人关心功名利禄,很少人静下心追求真理,去提出那些看起来没有实际利益的“为什么”。统治者们宣扬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鼓励大家参加科举进入仕途,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人们把太多时间精力放在科举,对于那些不适合的人来说就是浪费时间精力,还不如从实际出发,做自己擅长的事。科技发展,需要有人静下心思考问题,许多科技发明都是源于看起来不会有实际利益的“为什么”。总之,科举制度使大量人力物力投入仕途,社会上用于自由思考大自然的资源就很少了。
二是中国文化传统不重视科学理论和科技创新。有人说,古代中国的政府不重视科技,不推
行科技发明奖励。确实如此,因为古人就是不关心科技,怎么可能指望他们从政策上鼓励科技?古代有司天文的官职,有很多知识分子,上懂天文下懂地理。然而他们的科技知识和技能是实用型的,能直接为社会服务,比如用天文历法指导农时,或预测未来,保住江山,或者有利于生产的方便,而对于科学理论则莫不关心。对科技创新不感兴趣,比如《礼记》说,搞奇技淫巧的要杀头,这样就扼杀创新精神,导致科技越来越狭隘,因为太关注使用了。然而科技的发展既需要实用,又要理论思考和创新
三是人们对儒家的错误理解。孟子说的关于劳力者不如劳心者的言论,被理解成轻视体力劳动和亲身实践,重视御统术。而科技研究需要亲身实践。所以中国知识分子有一个轻视亲身体验和实践的陋习,这种风气带到各阶层,就产生了不利于科技进步的社会氛围。
结合上述几点,当代中国要发展科技,就要大力发展经济,学校教育不能重实用功利轻自由追求真理,鼓励创新,鼓励实践教育。
参考文献
[1]《中国文化论争》[M]张岱年程颐山 [2]《礼记孝经》[M]北京2007年中华书局
[3]《中国文化教程》[M]马敏主编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