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如图,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其中//AB CD ,45A ∠=︒,60C ∠=°,90AEB CED ∠=∠=︒,则AEC ∠的度数为( )A .75°B .90°C .105°D .120°【答案】C【解析】【分析】 延长CE 交AB 于点F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得∠AFE =∠C ,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如图,延长CE 交AB 于点F ,∵AB ∥CD ,∴∠AFE =∠C =60°,在△AEF 中,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EC =∠A +∠AFE =45°+60°=105°.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熟记相关性质并作出正确的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2.将一副三角板如下图放置,使点A 落在DE 上,若BC DE P ,则AFC ∠的度数为( )A .90°B .75°C .105°D .120°【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30E BCE ==︒∠∠,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解AFC ∠的度数.【详解】∵//BC DE∴30E BCE ==︒∠∠∴453075AFC B BCE =+=︒+︒=︒∠∠∠故答案为: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有A ,B ,C 三个地点,且AB BC ⊥,从A 地测得B 地在A 地的北偏东43︒的方向上,那么从B 地测得C 地在B 地的( )A .北偏西43︒B .北偏西90︒C .北偏东47︒D .北偏西47︒【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方向角的概念和平行线的性质求解.【详解】如图,过点B 作BF ∥AE ,则∠DBF=∠DAE=43︒,∴∠CBF=∠DBC-∠DBF=90°-43°=47°,∴从B 地测得C 地在B 地的北偏西47°方向上,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方位角,平行线的性质,正确理解角度间的关系求出能表示点位置的方位角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将矩形纸片沿EF折叠,点C在落线段AB上,∠AEC=32°,则∠BFD等于()A.28°B.32°C.34°D.36°【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结合余角的性质推导出结果即可.【详解】解:如图,设CD和BF交于点O,由于矩形折叠,∴∠D=∠B=∠A=∠ECD=90°,∠ACE+∠BCO=90°,∠BCO+∠BOC=90°,∵∠AEC=32°,∴∠ACE=90°-32°=58°,∴∠BCO=90°-∠ACE=32°,∴∠BOC=90°-32°=58°=∠DOF,∴∠BFD=90°-58°=3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折叠的性质和矩形的性质和余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角相等.5.如图,O 是直线AB 上一点,OC 平分∠DOB,∠COD=55°45′,则∠AOD=( )A .68°30′B .69°30′C .68°38′D .69°38′【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平分,求出∠COB ,再利用互补求∠AOD【详解】∵OC 平分∠DOB ,∠COD=55°45′∴∠COB=55°45′,∠DOB=55°45′+55°45′=111°30′∴∠AOD=180-111°30′=68°3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角度的简单推理,计算过程中,设计到了分这个单位,需要注意,分与度的进率是606.如图,已知直线AB 和CD 相交于G 点,CG EG ⊥,GF 平分AGE ∠,34CGF ∠=︒,则BGD ∠大小为( )A .22︒B .34︒C .56︒D .90︒【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出∠EGF 的度数,然后根据GF 平分∠ABE 可得出∠AGF 的度数,再由∠AGC=∠AGF-∠CGF 求出∠AGC 的度数,最后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出∠BGD 的度数.【详解】解:∵CG ⊥EG ,∴∠EGF=90°-∠CGF=90°-34°=56°,又GF 平分∠AGE ,∴∠AGF=∠EGF=56°,∴∠AGC=∠AGF-∠CGF=56°-34°=22°,∴∠BGD=∠AGC=22°.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对顶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掌握基本概念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已知ABC ∆的周长是21,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4OD =,则ABC ∆的面积是( )A .25米B .84米C .42米D .21米【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点O 到AB 、AC 、BC 的距离为4,再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求解即可.【详解】连接OA∵OB ,OC 分别平分ABC ∠和ACB ∠,OD BC ^于D ,且4OD =∴点O 到AB 、AC 、BC 的距离为4∴ABC AOC OBC ABO S S S S =++△△△△()142AB BC AC =⨯⨯++ 14212=⨯⨯ 42=(米)故答案为: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问题,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面积公式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将两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重叠在一起,DOB ∠与DOA ∠的比是2:11,则BOC ∠的度数为( )A .45︒B .60︒C .70︒D .40︒【答案】C【解析】【分析】 设∠DOB=2x ,则∠DOA=11x ,可推导得到∠AOB=9x=90°,从而得到角度大小【详解】∵∠DOB 与∠DOA 的比是2:11∴设∠DOB=2x ,则∠DOA=11x∴∠AOB=9x∵∠AOB=90°∴x=10°∴∠BOD=20°∴∠COB=7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角度的推导,解题关键是引入方程思想,将角度推导转化为计算的过程,以便简化推导9.已知点C 在线段AB 上,则下列条件中,不能确定点C 是线段AB 中点的是( ) A .AC =BC B .AB =2AC C .AC +BC =AB D .12BC AB =【解析】【分析】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结合选项一一分析,排除答案.显然A、B、D都可以确定点C是线段AB中点【详解】解:A、AC=BC,则点C是线段AB中点;B、AB=2AC,则点C是线段AB中点;C、AC+BC=AB,则C可以是线段AB上任意一点;D、BC=12AB,则点C是线段AB中点.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段中点,解决此题时,能根据各选项举出一个反例即可.10.一把直尺和一块三角板ABC(含30°,60°角)的摆放位置如图,直尺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D、点E,另一边与三角板的两直角边分别交于点F、点A,且∠CED =50°,那么∠BAF=()A.10°B.50°C.45°D.40°【答案】A【解析】【分析】先根据∠CED=50°,DE∥AF,即可得到∠CAF=50°,最后根据∠BAC=60°,即可得出∠BAF的大小.【详解】∵DE∥AF,∠CED=50°,∴∠CAF=∠CED=50°,∵∠BAC=60°,∴∠BAF=60°﹣50°=10°,【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几何图形中角的和差关系,掌握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11.将下面平面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可得到如图所示立体图形的是()A.B.C.D.【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面动成体,所得图形是两个圆锥体的复合体确定答案即可.详解:由图可知,只有B选项图形绕直线l旋转一周得到如图所示立体图形.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点、线、面、体,熟悉常见图形的旋转得到立体图形是解题的关键.12.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请问展开前与“我”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A.是B.好C.朋D.友【答案】A【解析】【分析】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详解】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我”与“是”是相对面,“们”与“朋”是相对面,“好”与“友”是相对面.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13.下列图形中,不是正方体平面展开图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详解】解:由四棱柱四个侧面和上下两个底面的特征可知,A,B,C选项可以拼成一个正方体;而D选项,上底面不可能有两个,故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四棱柱的特征及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难度适中.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为( )①过同一平面内5点,最多可以确定9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的距离;=,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③若AB BC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一定有3个交点.A.3个B.2个C.1个D.0个【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直线交点、两点间距离、线段中点定义分别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详解】①过同一平面内5点,最多可以确定10条直线,故错误;②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的距离,故错误;=,则点B不一定是线段AC的中点,故错误;③若AB BC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可以都交于同一点,故错误;【点睛】此题考查直线交点、两点间距离定义、线段中点定义,正确理解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连接两点的线段叫两点的距离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④点B在线段AC上,如果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A.①B.②C.③D.④【答案】B【解析】【分析】依据直线的性质、两点间的距离、线段的性质以及中点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详解】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正确;②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两点间的距离,错误③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正确;④点B在线段AC上,如果AB=BC,则点B是线段AC的中点,正确;故选B.16.若∠AOB =60°,∠AOC =40°,则∠BOC等于()A.100°B.20°C.20°或100°D.40°【答案】C【解析】【分析】画出符合题意的两个图形,根据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 如图1,当∠AOC在∠AOB的外部时,∵∠AOB=60°,∠AOC=40°∴∠BOC=∠AOB+∠AOC=60°+40°=100°如图2,当∠AOC 在∠AOB 的内部时,∵∠AOB=60°,∠AOC=40°∴ ∠BOC=∠AOB-∠AOC=60°-40°=20°即∠BOC 的度数是100°或2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有关计算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形进行计算的能力,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17.如图,某河的同侧有A ,B 两个工厂,它们垂直于河边的小路的长度分别为2AC km =,3BD km =,这两条小路相距5km .现要在河边建立一个抽水站,把水送到A ,B 两个工厂去,若使供水管最短,抽水站应建立的位置为( )A .距C 点1km 处B .距C 点2km 处 C .距C 点3km 处D .CD 的中点处【答案】B【解析】【分析】 作出点A 关于江边的对称点E ,连接EB 交CD 于P ,则PA PB PE PB EB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供水站在点P 处时,供水管路最短.再利用三角形相似即可解决问题.【详解】作出点A 关于江边的对称点E ,连接EB 交CD 于P ,则PA PB PE PB EB +=+=.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当供水站在点P 处时,供水管路最短.根据PCE PDB ∆∆:,设PC x =,则5PD x =-,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得PC CE PD BD =,即253x x =-,解得2x .故供水站应建在距C点2千米处.故选:B.【点睛】本题为最短路径问题,作对称找出点P,利用三角形相似是解题关键.18.小张同学的座右铭是“态度决定一切”,他将这几个字写在一个正方体纸盒的每个面上,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在该正方体中,和“一”相对的字是()A.态B.度C.决D.切【答案】A【解析】【分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据此可得和“一”相对的字.【详解】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所以和“一”相对的字是:态.故选A.【点睛】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19.如图,△ABC的角平分线CD、BE相交于F,∠A=90°,EG∥BC,且CG⊥EG于G,下列结论:①∠CEG=2∠DCB;②∠ADC=∠GCD;③CA平分∠BCG;④∠DFB=12∠CGE.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垂直的性质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依次判断即可得出答案.【详解】①∵EG∥BC,∴∠CEG=∠ACB,又∵CD是△ABC的角平分线,∴∠CEG=∠ACB=2∠DCB,故正确;②∵∠A=90°,∴∠ADC+∠ACD=90°,∵CD平分∠ACB,∴∠ACD=∠BCD,∴∠ADC+∠BCD=90°.∵EG∥BC,且CG⊥EG,∴∠GCB=90°,即∠GCD+∠BCD=90°,∴∠ADC=∠GCD,故正确;③条件不足,无法证明CA平分∠BCG,故错误;④∵∠EBC+∠ACB=∠AEB,∠DCB+∠ABC=∠ADC,∴∠AEB+∠ADC=90°+12(∠ABC+∠ACB)=135°,∴∠DFE=360°-135°-90°=135°,∴∠DFB=45°=12∠CGE,,正确.故选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多边形内角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知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0.木杆AB斜靠在墙壁上,当木杆的上端A沿墙壁NO竖直下滑时,木杆的底端B也随之沿着射线OM方向滑动.下列图中用虚线画出木杆中点P随之下落的路线,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解:如右图,连接OP,由于OP是Rt△AOB斜边上的中线,所以OP=12AB,不管木杆如何滑动,它的长度不变,也就是OP是一个定值,点P就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上,那么中点P下落的路线是一段弧线.故选D.。
初二几何经典难题集锦(含答案)
初二几何经典训练题1、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B∥DC,∠ABC=90°,AB=2DC,对角线AC⊥BD,垂足为F,过点F作EF∥AB,交AD于点E,CF=4cm.⑴求证:四边形ABFE是等腰梯形;⑵求AE的长.2、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E、F分别是OA、OB的中点.(1)求证:△ADE≌△BCF;(2)若AD=4cm,AB=8cm,求CF和OF的长。
3、如图,已知直角梯形ABCD中,AD∥BC,∠B=90°,AB=12cm,BC=8cm,DC=13cm,动点P沿A→D→C线路以2cm/秒的速度向C运动,动点Q沿B→C线路以1cm/秒的速度向C运动.P、Q两点分别从A、B同时出发,当其中一点到达C点时,另一点也随之停止.设运动时间为t秒,△PQB的面积为ycm2.(1)求A D的长及t的取值范围;(2)当1.5≤t≤t0(t0为(1)中t的最大值)时,求y关于t的函数关系式;(3)请具体描述:在动点P、Q的运动过程中,△PQB的面积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
4、如图,AB与CD相交于E,AE=EB,CE=ED,D为线段FB的中点,GF与AB相交于点G,若CF=15cm,求GF 之长。
5、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过点B作BE⊥CD,垂足为E,连接AE,F为AE上的一点,且∠BFE =∠C。
(1)求证:△ABF∽△EAD;(2)若AB=4,∠BAE=30°,求AE的长;(3)在(1)、(2)的条件下,若AD=3,求BF的长(计算结果可含根号)。
6、如图是一个常见铁夹的侧面示意图,OA,OB表示铁夹的两个面,C是轴,CD⊥OA于点D,已知DA =15mm,DO=24mm,DC=10mm,我们知道铁夹的侧面是轴对称图形,请求出A、B两点间的距离。
7、如图,用三个全等的菱形ABGH、BCFG、CDEF拼成平行四边形ADEH,连接AE与BG、CF分别交于P、Q,(1)若AB=6,求线段BP的长;(2)观察图形,是否有三角形与△ACQ全等?并证明你的结论.8、如图已知点E、F在△ABC的边AB所在的直线上,且AE=BF,FH∥FG∥AC,FH、EG分别交边BC所在的直线于点H、G。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30道经典题(含答案和解析)
八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30道经典题(含答案和解析)1.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3,BC=5,AE平分∠BAD交BC于点E,则CE的长为().A.1B.2C.3D.4答案:B.解析:∵平行四边形ABCD,AE平分∠BAD交BC于点E.∴∠BAE=∠EAD,∠EAD=∠AEB.∴∠BAE=∠AEB.∴AB=BE=3.∴EC=2.所以答案为B.考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F,若BF=12,AB=10,则AB的长为().A.13B.14C.15D.16答案:D解析:∵平行四边形ABCD,∠BAD的平分线交BC于点E,∠ABC的平分线交AD于点F.∴四边形ABEF为平行四边形.∴∠FAB+∠ABE=180°,∠FAE=∠EAB,∠ABF=∠FBE. ∴∠BAE+∠ABF=90°,AE⊥BF.∴四边形ABEF为菱形.设AE,BF交点为点O,则点O平分线段AE,BF.在△ABO中,AO2+BO2=AB2,(12AE)2+(12BF)2=AB2.∵BF=12,AB=10.解得AE=16.所以答案为D.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四边形——菱形——菱形的判定.3.如图,已知平行四边形纸片ABCD的周长为20,将纸片沿某条直线折叠,使点D与点B重合,折痕交AD于点E,交BC于点F,连接BE,则△ABE的周长为.答案:10.解析:依题可知,翻折轴对称BE=DE,△ABE的周长=AB+AE+BE=AB+AD=10.考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几何变换——图形的对称——翻折变换(折叠问题).4.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A. AB∥CD,AD∥BCB. AB=CD,AD∥BCC. AB∥CD,AB=CDD. ∠A=∠C,∠B=∠D答案:B.解析:如图:A选项,∵AB∥CD,AD∥BC .∴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正确,故本选项错误.B选项,根据AB=CD和AD∥BC 可以是等腰梯形,错误,故本选项正确.C选项,∵AB∥CD,AB=C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正确,故本选项错误.D选项,∵∠A=∠C,∠B=∠D.∴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正确,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考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5.阅读下面材料: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尺规作图:过直线外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已知:直线l及其外一点A.求作:l的平行线,使它经过点A.小云的作法如下:(1)在直线l上任取一点B,以点B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作弧,交直线l于点C.(2)分别以A,C为圆心,以BC,AB的长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D.(3)作直线AD.所以直线AD即为所求.老师说:“小云的作法正确.”请回答:小云的作图依据是.答案: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解析: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考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尺规作图——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6.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中,∠ABC=60°,点E,F分别在CD和BC的延长线上,AE∥BD,EF⊥BC,CF=√3.(1)求证: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2)求AB的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AB=√3.解析:(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CD.∵AE∥BD.∴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2)由(1)知,AB=DE=CD.即D为CE中点.∵EF⊥BC.∴∠EFC=90°.∵AB∥CD.∴∠DCF=∠ABC=60°.∴∠CEF=30°.∴CE=2CF=2√3.∴AB=CD=√3.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7.如图,在矩形ABCD中,E是BC边的中点,沿直线AE翻折△ABE,使B点落在点F处,连结CF并延长交AD于G点.(1)依题意补全图形.(2)连接BF 交AE 于点O ,判断四边形AECG 的形状并证明.(3)若BC =10,AB =203,求CF 的长.答案:(1)画图见解析. (2)四边形AECG 是平行四边形,证明见解析.(3)CF =6.解析:(1)依题意补全图形,如图:(2)依翻折的性质可知,点O 是BF 中点.∵E 是BC 边的中点. ∴EO ∥CG. ∵AG ∥CE.∴四边形AECG 是平行四边形.(3)在Rt △ABE 中.∵BE =12BC =5,AB =203.∴AE =253.∵S △BAE =12AB×BE =12AE×BO.∴BO =4. ∴BF =2BO =8. ∵BF ⊥AE ,AE ∥CG. ∴∠BFC =90°. ∴CF =6.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几何变换——图形的对称——作图:轴对称变换.8.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周长为40,△BOC的周长比△AOB的周长多10,则AB为().A.20B.15C.10D.5答案:D.解析:∵平行四边形的周长为40.∴AB+BC=20.又∵△BOC的周长比△AOB的周长多10.∴BC-AB=10.解得:AB=5,BC=15.故答案为:D.考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9.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所在直线折叠,点C落在同一平面内,落点记为C′和B C′与AD交于点E,若AB=3,BC=4,则DE的长为.答案:25.8解析:由折叠得,∠CBD=∠EBD.由AD∥BC得,∠CBD=∠EDB.∴∠EDB=∠EBD.∴DE=BE.设DE=BE=x,则AE=4-x.在Rt△ABE中.AE2+AB2=BE2.(4−x)2+32=x2..解得x=258∴DE的长为25.8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四边形——矩形——矩形的性质.几何变换——图形的对称——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0.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DE∥AC交BA的延长线于点E,点F在BC上,BF=BO,且AE=6,AD=8.(1)求BF的长.(2)求四边形OFCD的面积.答案:(1)BF=5..(2)S四边形OFCD=332解析:(1)∵四边形ABCD是矩形.∴∠BAD=90°.∴∠EAD=180°-∠BAD=90°.∵在Rt△EAD中,AE=6,AD=8.∴DE=√AE2+AD2=10.∵DE∥AC,AB∥CD.∴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 ∴AC =DE =6.在Rt △ABC 中,∠ABC =90°. ∵OA =OC. ∴BO =12AC =5.∵BF =BO. ∴BF =5. (2)取BC 中点为O.∴BG =CG.∵四边形ABCD 是矩形.∴OB =OD ,∠BCD =90°,CD ⊥BC . ∴OG 是△BCD 的中位线. ∴OG ∥CD .由(1)知,四边形ACDE 是平行四边形,AE =6. ∴CD =AE =6. ∴OG =12CD =3.∵AD =8. ∴BC =AD =8.∴S △BCD =12BC×CD =24,S △BOF =12BF×OG =152. ∴S 四边形OFCD =S △BCD -S △BOF =332.考点: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矩形——矩形的性质. 四边形基础——四边形面积.11. 如图,在菱形ABCD 中,∠B =60°,AB =1,延长AD 到点E ,使DE =AD ,延长CD 到点F ,使DF =CD ,连接AC 、CE 、EF 、AF .(1)求证:四边形ACEF是矩形.(2)求四边形ACEF的周长.答案:(1)证明见解析.(2)四边形ACEF的周长为:2+2√3.解析:(1)∵DE=AD,DF=CD.∴四边形ACEF是平行四边形.∵四边形ABCD为菱形.∴AD=CD.∴AE=CF.∴四边形ACEF是矩形.(2)∵△ACD是等边三角形.∴AC=1.∴EF=AC=1.过点D作DG⊥AF于点G,则AG=FG=AD×cos30°=√3.2∴AF=CE=2AG=√3.∴四边形ACEF的周长为:AC+CE+EF+AF=1+√3+1+√3=2+2√3.考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判定.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矩形——矩形的判定.菱形——菱形的性质.四边形基础——四边形周长.12.如图,矩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M,N分别是OA,OB,OC,OD的中点,连接EF,FM,MN,NE.(1)依题意,补全图形. (2)求证:四边形EFMN 是矩形.(3)连接DM ,若DM ⊥AC 于点M ,ON =3,求矩形ABCD 的面积.答案:(1)答案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3)36√3.解析:(1)(2)∵点 E ,F 分别为OA ,OB 的中点.∴EF ∥AB ,EF =12AB .同理,NM ∥DC ,NM =12DC .∵四边形ABCD 是矩形. ∴AB ∥DC ,AB =DC ,AC =BD. ∴EF ∥NM ,EF =NM.∴四边形EFMN 是平行四边形.∵点E ,F ,M ,N 分别OA ,OB ,OC ,OD 的中点. ∴OE =12OA ,OM =12OC . 在矩形ABCD 中.OA =OC =12AC ,OB =OD =12BD.∴EM =OE +OM =12AC . 同理可证FN =12BD . ∴EM =FN .∴四边形EFMN 是矩形.(3)∵DM ⊥AC 于点M.由(2)可知,OM =12OC. ∴OD =CD . 在矩形ABCD 中.OA =OC =12AC ,OB =OD =12BD ,AC =BD. ∴OA =OB =OC =OD. ∴△COD 是等边三角形. ∴∠ODC =60°. ∵NM ∥DC.∴∠FNM =∠ODC =60°. 在矩形EFMN 中,∠FMN =90°. ∴∠NFM =90°-∠FNM =30°. ∵ON =3.∴FN =2ON =6,FM =3√3,MN =3. ∵点F ,M 分别OB ,OC 的中点. ∴BC =2FM =6√3.∴矩形ABCD 的面积为BC×CD =36√3.考点:直线、射线、线段——直线、射线、线段的基本概念——线段中点、等分点.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直角三角形——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 四边形——矩形——矩形的性质——矩形的判定.1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若菱形ABCD 的顶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3,0) ,(2,0),点D 在y 轴正半轴上,则点C 的坐标是 .答案:(5,4).解析:由题意及菱形性质,得:AO=3,AD=AB=DC=5.根据勾股定理,得DO=√AD2−AO2=√52−32=4.∴点C的坐标是(5,4).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的应用.四边形——菱形——菱形的性质.14.如图,在矩形ABCD中,边AB的长为3,点E,F分别在AD,BC上,连接BE,DF,EF,BD.若四边形BFDE是菱形,且EF=AE+FC,则边BC的长为().√3A. 2√3B.3√3C. 6√3D.92答案:B.解析:∵四边形ABCD是矩形.∴∠A=90°,AD=BC,AB=DC=3.∵四边形BEDF是菱形.∴EF⊥BD,∠EBO=∠DBF,ED=BE=BF.∴AD-DE=BC-BF,即AE=CF.∵EF=AE+FC,EO=FO.∴AE=EO=CF=FO.∴△ABE≌△OBE.∴AB=BO=3,∠ABE=∠EBO.∴∠ABE=∠EBD=∠DBC=30°.∴在Rt△BCD中,BD=2DC=6.∴BC=√BD2−DC2=3√3.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四边形——矩形——矩形的性质.菱形——菱形的性质.15.如图,在给定的一张平行四边形纸片上作一个菱形.小米的作法是:连接AC,作AC的垂直平分线MN分别交AD,AC,BC于M,O,N,连接AN,CM,则四边形ANCM 是菱形.则小米的依据是.答案: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解析:根据平行四边形定义可知,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根据菱形的定义可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答案为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考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菱形的判定.16.在数学课上,老师提出如下问题:如图1:将锐角三角形纸片ABC(BC>AC)经过两次折叠,得到边AB,BC,CA上的点D,E,F.使得四边形DECF恰好为菱形.小明的折叠方法如下:如图2:(1)AC边向BC边折叠,使AC边落在BC边上,得到折痕交AB于D.(2)c点向AB边折叠,使C点与D点重合,得到折痕交BC边于E,交AC边于F.老师说:“小明的作法正确.”请回答:小明这样折叠得到菱形的依据是.答案:CD和EF是四边形DECF对角线,而CD和EF互相垂直且平分(答案不唯一).解析:如图,连接DF、DE.根据折叠的性质知,CD⊥EF,且OD=OC,OE=OF.则四边形DECF恰为菱形.考点:四边形——菱形——菱形的判定.几何变换——图形的对称——翻折变换(折叠问题).17.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点E,M分别在边AB,CD上,且AE=CM.点F,N分别在边BC,AD上,且DN=BF.(1)求证:△AEN≌△CMF.(2)连接EM,FN,若EM⊥FN,求证:四边形EFMN是菱形.答案:(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解析:(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D=BC,∠A=∠C.∵ND=BF.∴AD-ND=BC-BF.即AN=CF.在△AEN和△CMF中.{AN=CM ∠A=∠C AN=CF.∴△AEN ≌△CMF.(2)由(1)△AEN ≌△CMF.∴EN=FM.同理可证:△EBF ≌△MDB.∴EF=MN.∵EN=FM,EF=MN.∴四边形EFMN是平行四边形.∵EM⊥FN.∴四边形EFMN是菱形.考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菱形的判定.18.如图,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分别过点A,C作AE∥DC和CE∥AB,两线交于点E.(1)求证:四边形AECD是菱形.(2)若∠B=60°,BC=2,求四边形AECD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S菱形AECD=2√3.解析:(1)∵AE∥DC,CE∥AB.∴四边形AECD是平行四边形.∵Rt△ABC中,∠ACB=90°,CD是斜边AB上的中线.∴CD=AD.∴四边形AECD是菱形.(2)连结DE.∵∠ACB=90°,∠B=60°.∴∠BAC=30°.∴AB=4,AC=2√3.∵四边形AECD是菱形.∴EC=AD=DB.又∵CE∥DB.∴四边形ECBD是平行四边形. ∴ED=CB=2.∴S菱形AECD=AC×ED2=2√3×22=2√3.考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菱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四边形基础——四边形面积.19.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2,E,F,P分别是AB,BC,AC上的动点,PE+PF的最小值等于.答案:√2.解析:∵线段AC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F对线段AC的对称点永远落在线段DC上.如图所示,做F对线段AC的对称点于F’,连接EF’,EF’的长就是PE+PF的值.根据两平行线的距离定义,从一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到另外一条直线做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叫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PE+PF的最小值等于垂线段EH的长度.根据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可知EH=AD.∵正方形ABCD的面积是2.∴AD=EH=√2.所以答案为√2.考点:几何变换——图形的对称——轴对称与几何最值.20.如图,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在AB边上,四边形EFGB也为正方形,设△AFC的面积为S,则().A. S=2B. S=2.4C. S=4D. S随BE长度的变化而变化答案:A.解析:法一:∵AC∥BF.∴S△AFC=S△ABC=2.法二:∵S△AFC=S正方形ABCD+S正方形EFGB+S△AEF-S△FGC-S△ADC.∴设正方形EFGB的边长为a.∴S△AFC=2×2+a2+12a(2−a)−12(2+a)a−12×2×2.=4+a2+a−12a2−a−12a2−2.=2.考点: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面积及等积变换.四边形——正方形.21.将正方形A的一个顶点与正方形的对角线交点重合,如图1位置,则阴影部分面积是正方形A面积的18,将正方形A与B按图2放置,则阴影部分面积是正方形B面积的.(几分之几)答案:12.解析:在图1中,∠GBF +∠DBF =∠CBD +∠DBF =90°.∴∠GBF =∠CBD ,∠BGF =∠CDB =45°,BD =BG. ∴ △FBG ≌△CBD.∴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DGB 的面积,且是小正方形的面积的14,是大正方形面积的18.设小正方形的边长为x ,大正方形的边长为y. 则有14X 2=18y 2. ∴y =√2x .同上,在图2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大正方形的面积的14,为14y 2=12x 2.∴阴影部分的面积是正方形B 面积的12.考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四边形——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22. 如图,正方形 的对角线交于O ,OE ⊥AB ,EF ⊥OB ,FG ⊥EB .若△BGF 的面积为1,则正方形ABCD 的面积为 .答案:32.解析:∵两条对角线将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E ⊥AB 于点E ,EF ⊥OB 于点F ,FG ⊥EB 于点G. ∴E 为AB 的中点,F 为BO 的中点,G 为EB 的中点. ∴AB =EB =EO =12AB ,EF =BF =FO ,GF =BG =EG =12EB .∴BGAB =14.∴S△BGFS△BAD =(BGAB)2=116.∴S△BAD=16.∴S正方形ABCD=2S△ABD=32.故答案为32.考点: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四边形——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23.在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小明进行数学探究活动.将边长为2的正方形ABCD与边长为3的正方形AEFG按图1位置放置,AD与AE在同一条直线上,AB与AG在同一条直线上.(1)小明发现DG=BE且DG⊥BE,请你给出证明.(2)如图2,小明将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当点B恰好落在线段DG上时,请你帮他求出此时△ADG的面积.答案:(1)证明见解析.(2)1+12√14.解析:(1)如图1,延长EB交DG于点H.∵四边形ABCD与四边形AEFG是正方形.∴AD=AB,∠DAG=∠BAE=90°,AG=AE.∴△ABC≌△ABE(SAS).∴∠AGD=∠AEB,DG=BE.∵△ADG中,∠AGD+∠ADG=90°.∴∠AEB+∠ADG=90°.∴△DEH中,∠AEB+∠ADG+∠DHE=180°.∴∠DHE=90°.∴DG⊥BE.(2)如图2,过点A作AM⊥DG交DG于点M.∴∠AMD=∠AMG=90°.∵BD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MDA=45°.在Rt△AMD中.∵∠MDA=45°,AD=2.∴AM=DM=√2.在Rt△AMG中.∵AM2+GM2=AG2.∴GM=√7.∵DG=DM+GM=√2+√7.∴S△ADG=12×DG×AM=12×(√2+√7)×√2=1+12√14.考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四边形——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24.如图,DE为△ABC的中位线,点F在DE上,且∠AFB=90°.若AB=5,BC=8,则EF的长为.答案:32.解析:∵DE 为△ABC 的中位线.∴DE =12BC =4,点D 是线段AB 的中点. 又∵∠AFB =90°. ∴DF =12AB =52. ∴EF =DE −DF =32.所以答案为32.考点: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25. 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点E 、F 、G 、H 分别为AB 、BC 、CD 、DA的中点.若AC =8,BD =6,则四边形EFGH 的面积为( ).A. 14B. 12C. 24D.48 答案:B解析:∵点E 、F 、G 、H 分别为AB 、BC 、CD 、DA 的中点.∴EF =HG =12AC =4,FG =EH =12BD =3,EF ∥HG ,FG ∥EH. ∴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AC⊥BD.∴EF⊥FG.∴四边形EFGH是矩形.∴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3×4=12.考点: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四边形——矩形——矩形的判定.四边形基础——四边形面积.26.如图,在Rt△ABC中,∠ACB=90°,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若CD=6cm,则EF=cm .答案:6.解析:由题意,得:EFAB =12.在Rt△ABC中,D是AB的中点.∴CD=EF=12AB.又∵CD=6.∴EF=CD=6cm.考点: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27.如图,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H是AF的中点.那么CH的长是.答案:√5.解析:∵正方形ABCD和正方形CEFG中,点D在CG上,BC=1,CE=3.∴AB=BC=1,CE=EF=3,∠E=90°.延长AD交EF于M,连接AC、CF.则AM=BC+CE=1+3=4,FM=EF-AB=3-1=2.∵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GCEF是正方形.∴∠ACD=∠GCF=45°.∴∠ACF=90°.∵H为AF的中点.AF.∴CH=12在Rt△AMF中,由勾股定理得:AF=√AM2+FM2=√42+22=2√5.∴CH=√5.故答案为:√5.考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勾股定理.四边形——正方形——正方形的性质.28.用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无缝隙不重叠地拼下列图形:①矩形;②菱形;③正方形;④等腰三角形;⑤等边三角形.一定能够拼成的图形是(填序号).答案:①④.解析:由于菱形和正方形中都有四边相等的特点,而直角三角形不一定有两边相等,故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不一定能拼成菱形和正方形.由于等边三角形三个角均为60°,而直角三角形不一定含60°角,故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不一定能拼成等边三角形.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一定能拼成矩形和等腰三角形,如图.考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四边形——矩形——矩形的判定.菱形——菱形的判定——正方形——正方形的判定.29. 边长为a 的菱形是由边长为a 的正方形“形变”得到的,若这个菱形一组对边之间的距离为h ,则称ah 为这个菱形的“形变度”.(1)一个“形变度”为3的菱形与其“形变”前的正方形的面积之比为 . (2)如图,A 、B 、C 为菱形网格(每个小菱形的边长为1,“形变度”为98)中的格点,则△ABC 的面积为 .答案:(1)1:3.(2)12. 解析:(1)如图所示.∵“形变度”为3. ∴ah =3,即h =13a .∴一个“形变度”为3的菱形与其“形变”前的正方形的面积之比为aℎa 2=ℎa =13. (2)在正方形网格中,△ABC 的面积为:6×6−12×3×3-12×3×6−12×3×6=272.由(1)可得,在菱形网格中,△ABC的面积为89×272=12.考点:式——探究规律——定义新运算.三角形——三角形基础——三角形面积及等积变换.四边形——菱形——菱形的性质.30.有这样一个问题: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我们把这种两组邻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筝形.请探究筝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小南根据学习四边形的经验,对筝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进行了探究.下面是小南的探究过程:(1)由筝形的定义可知,筝形的边的性质是:筝形的两组邻边分别相等,关于筝形的角的性质,通过测量,折纸的方法,猜想:筝形有一组对角相等,请将下面证明此猜想的过程补充完整.已知:如图,在筝形ABCD中,AB=AD,CB=CD.求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证明:由以上证明可得,筝形的角的性质是:筝形有一组对角相等.(2)连接筝形的两条对角线,探究发现筝形的另一条性质:筝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结合图形,写出筝形的其他性质(一条即可):.(3)筝形的定义是判定一个四边形为筝形的方法之一.试判断命题“一组对角相等,一条对角线平分另一条对角线的四边形是筝形”是否成立,如果成立,请给出证明:如果不成立,请举出一个反例,画出图形,并加以说明.答案:(1)求证:∠B=∠D.证明见解析.(2)筝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3)不成立.解析:(1)求证:∠B =∠D .已知:如图,筝形ABCD 中,AB =AD ,CB =CD .求证:∠B =∠D . 证明:连接AC ,如图. 在△ABC 和△ADC 中.{AB =AD CB =CD AC =AC.∴△ABC ≌△ADC . ∴∠B =∠D .(2)筝形的其他性质.①筝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 ②筝形的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③筝形是轴对称图形.(3)不成立.反例如图2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B≠AD ,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由平行四边形性质可知此图形满足∠ABC =∠ADC ,AC 平分BD ,但该四边形不是筝形.考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完整版)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
F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 分别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2、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3、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4、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B5、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DCE .求证:PA =PF .6、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7如图,△ABC 中,∠C 为直角,∠A=30°,分别以AB 、AC 为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ABE 与正△ACD ,DE 与AB 交于F 。
求证:EF=FD 。
8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EC 和DF 相交于G ,连接AG ,求证:AG=AD 。
9、已知在三角形ABC 中,AD 是BC 边上的中线,E 是AD 上的一点,且BE=AC,延长BE 交AC 与F,求证AF=EFD FEP CB AFPDE CBA,九年级数学【答案】1.如下图连接AC 并取其中点Q ,连接QN 和QM ,所以可得∠QMF=∠F ,∠QNM=∠DEN 和∠QMN=∠QNM ,从而得出∠DEN =∠F 。
2.过E,C,F 点分别作AB 所在直线的高EG ,CI ,FH 。
可得PQ=2EGFH。
由△EGA ≌△AIC ,可得EG=AI ,由△BFH ≌△CBI ,可得FH=BI 。
(完整版)初二上期几何习题集含答案
初二上期几何习题集含答案1、如图:在△ABC中,∠C=2∠B,AD是△ABC的角平分线,∠1=∠B,试说明AB=AC+CD2、如图,AD是∠BAC的角平分线,DE⊥AB垂足为E,DF⊥AC,垂足为点F,且BD=CD 求证:BE=CF3、如图,点B和点C分别为∠MAN两边上的点,AB=AC。
(1)按下列语句画出图形:①AD⊥BC,垂足为D;②∠BCN的平分线CE与AD的延长线交于点E;③连结BE;(2)在完成(1)后不添加线段和字母的情况下,请你写出除△ABD≌△ACD外的两对全等三角形:____≌____,____≌____;(3)并选择其中的一对全等三角形予以证明。
已知:AB=AC,AD⊥BC,CE平分∠BCN,求证:△ADB≌△ADC;△BDE≌△CDE。
AB D CM NE4、如图,PB、PC分别是△ABC的外角平分线且相交于点P.求证:点P在∠A的平分线上AB C5、如图,△ABC中,p是角平分线AD,BE的交点. 求证:点p在∠C的平分线上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内部B.三角形两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C.三角形两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在第三个角的平分线上D.三角形任意两个角的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7、如图在三角形ABC中BM=MC∠ABM=∠ACM求证AM平分∠BAC8、如图,AP、CP分别是△ABC外角∠MAC与∠NCA的平分线,它们相交于点P,PD⊥BM于点D,PF⊥BN于点F.求证:BP为∠MBN的平分线。
9、如图,在∠AOB的两边OA,OB上分别取OM=ON,OD=OE,DN和EM相交于点C.求证:点C在∠AOB 的平分线上.10、如图,∠B=∠C=90°,M是BC的中点,DM平分∠ADC.(1)若连接AM,则AM是否平分∠BAD?请你证明你的结论;(2)线段DM与AM有怎样的位置关系?请说明理由.11、八(1)班同学上数学活动课,利用角尺平分一个角(如图所示).设计了如下方案:(Ⅰ)∠AOB是一个任意角,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介于射线OA、OB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M、N重合,即PM=PN,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Ⅱ)∠AOB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OB上分别取OM=ON,将角尺的直角顶点P介于射线OA、OB之间,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与M、N重合,即PM=PN,过角尺顶点P的射线OP就是∠AOB的平分线.(1)方案(Ⅰ)、方案(Ⅱ)是否可行?若可行,请证明;若不可行,请说明理由;PM⊥OA,PN⊥OB.此方案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ADEBFC求证:(1)PE=PF;(2)点P在∠BAC的角平分线上。
送你十五道有价值的初中数学几何解答题(含解析)
送你十五道有价值的初中数学几何解答题一.解答题(共15小题)1.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OP是BOC∠的平分线,OE AB⊥,OF CD⊥.(1)若50AOD∠=︒,请求出DOP∠的度数;(2)OP平分EOF∠吗?为什么?2.已知,//AB CD,点E为射线FG上一点.(1)如图1,若30EAF∠=︒,40EDG∠=︒,则AED∠=︒;(2)如图2,当点E在FG延长线上时,此时CD与AE交于点H,则AED∠、EAF∠、EDG∠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请说明你的结论;(3)如图3,DI平分EDC∠,交AE于点K,交AI于点I,且:1:2EAI BAI∠∠=,22AED∠=︒,20I∠=︒,求EKD∠的度数.3.如图,四边形ABCD中,AC、BD是它的对角线,90ABC ADC∠=∠=︒,BCD∠是锐角.(1)若BD BC=,证明:sinBD BCDAC∠=.(2)若4AB BC==,6AD CD+=,求BDAC的值.(3)若BD CD=,6AB=,8BC=,求sin BCD∠的值.(注:本题可根据需要自己画图并解答)4.如图,90BAD CAE ∠=∠=︒,AB AD =,AE AC =,AF CB ⊥,垂足为F . (1)求证:ABC ADE ∆≅∆; (2)求FAE ∠的度数; (3)求证:2CD BF DE =+.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2,连接AC 、BD 交于点O ,CE 平分ACD ∠交BD 于点E , (1)求DE 的长;(2)过点EF 作EF CE ⊥,交AB 于点F ,求BF 的长; (3)过点E 作EG CE ⊥,交CD 于点G ,求DG 的长.6.(1)一个多边形每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外角等于一个内角的23,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2)两个多边形边数之比为3:4,内角和之比为2:3,求这两个多边形的边数.7.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 ∆变换成△11OA B 第二次将△11OA B 变换成△22OA B ,第三次将△22OA B 变换成△33OA B ,已知(1,3)A ,1(2,3)A ,2(4,3)A ,3(8,3)A ,(2,0)B ,1(4,0)B ,2(8,0)B ,3(16,0)B .(1)求OAB ∆的面积;(2)写出△44OA B 的各个顶点的坐标;(3)按此图形变化规律,你能写出△n n OA B 的面积与OAB ∆的面积的大小关系吗? 8.如图,在ABC ∆中,AB AC =,以AB 为直径作圆O ,分别交BC 于点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E ,过点D 作DH AC ⊥于点H ,连接DE 交线段OA 于点F . (1)求证:DH 是圆O 的切线; (2)若32FD EF =,求证;A 为EH 的中点. (3)若1EA EF ==,求圆O 的半径.9.如图,点O 为Rt ABC ∆斜边AB 上的一点,以OA 为半径的O e 与BC 切于点D ,与AC 交于点E ,连接AD . (1)求证:AD 平分BAC ∠;(2)若60BAC ∠=︒,2OA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10.如图,AH 是圆O 的直径,AE 平分FAH ∠,交O e 于点E ,过点E 的直线FG AF ⊥,垂足为F,B为直径OH上一点,点E、F分别在矩形ABCD的边BC和CD上.(1)求证:直线FG是Oe的切线;(2)若8e的直径.EB=,求OAD=,511.如图,AB是圆O的弦,D为半径OA的中点,过D作CD OA⊥交弦AB于点E,交圆=.O于点F,且CE CB(1)求证:BC是Oe的切线;(2)连接AF,BF,求ABF∠的度数;(3)如果3g的值.OA=,求AE AB12.如图,以ABC∆的BC边上一点O为圆心,经过A、C两点且与BC边交于点E,点D 为CE的下半弧的中点,连接AD交线段EO于点F,若AB BF=.(1)求CAD∠的度数;(2)求证:AB是Oe的切线;(3)若8DF=,求线段AB的长.CF=,21013.已知AB是半圆O的直径,M,N是半圆不与A,B重合的两点,且点N在弧BM 上.(1)如图1,6MA =,8MB =,60NOB ∠=︒,求NB 的长;(2)如图2,过点M 作MC AB ⊥于点C ,点P 是MN 的中点,连接MB 、NA 、PC ,试探究MCP ∠、NAB ∠、MBA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14.如图,AB 是圆O 的直径,O 为圆心,AD 、BD 是半圆的弦,且PDA PBD ∠=∠.延长PD 交圆的切线BE 于点E(1)判断直线PD 是否为O e 的切线,并说明理由; (2)如果60BED ∠=︒,3PD =,求PA 的长.(3)将线段PD 以直线AD 为对称轴作对称线段DF ,点F 正好在圆O 上,如图2,求证:四边形DFBE 为菱形.15.如图,AB 是O e 的直径,点C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CD 切O e 于点D ,1CA =,CD 是O e 3 . (1) 求O e 的半径R ;(2) 如图 1 ,弦//DE CB ,动点Q 从A 出发沿直径AB 向B 运动的过程中,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 若发生变化, 请你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 请你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3) 如图 2 ,动点M 从A 出发, 在O e 上按逆时针方向向B 运动 . 连接DM ,过D作DM的垂线,与MB的延长线交于点N,当点M运动到什么位置时,DN取到最大值?求此时动点M所经过的弧长.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解答题(共15小题)1.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OP 是BOC ∠的平分线,OE AB ⊥,OF CD ⊥. (1)若50AOD ∠=︒,请求出DOP ∠的度数; (2)OP 平分EOF ∠吗?为什么?【思路】(1)根据对顶角相等、角平分线的性质求得1252COP BOC ∠=∠=︒;然后由平角的定义推知180COD ∠=︒,则DOP COD COP ∠=∠-∠; (2)根据垂直的定义、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EOP FOP ∠=∠. 【解析】(1)Q 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 50BOC AOD ∴∠=∠=︒, OP Q 是BOC ∠的平分线,11502522COP BOC ∴∠=∠=⨯︒=︒,18025155DOP COD COP ∴∠=∠-∠=︒-︒=︒;(2)OP 平分EOF ∠,理由如下:OE AB ⊥Q ,OF CD ⊥, 90EOB COF ∴∠=∠=︒, OP Q 是BOC ∠的平分线, POC POB ∴∠=∠,EOB POB COF POC ∴∠-∠=∠-∠,即EOP FOP ∠=∠, OP ∴平分EOF ∠.【考点】本题考查了垂直的定义,对顶角、邻补角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时一定要数形结合.2.已知,//AB CD ,点E 为射线FG 上一点.(1)如图1,若30EAF ∠=︒,40EDG ∠=︒,则AED ∠= 70 ︒;(2)如图2,当点E 在FG 延长线上时,此时CD 与AE 交于点H ,则AED ∠、EAF ∠、EDG ∠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请说明你的结论;(3)如图3,DI 平分EDC ∠,交AE 于点K ,交AI 于点I ,且:1:2EAI BAI ∠∠=,22AED ∠=︒,20I ∠=︒,求EKD ∠的度数.【思路】(1)延长DE 交AB 于H ,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40D AHE ∠=∠=︒,再根据AED ∠是AEH ∆的外角,即可得到304070AED A AHE ∠=∠+∠=︒+︒=︒;(2)依据//AB CD ,可得EAF EHC ∠=∠,再根据EHC ∠是DEH ∆的外角,即可得到EHG AED EDG ∠=∠+∠,即EAF AED EDG ∠=∠+∠;(3)设EAI α∠=,则3BAE α∠=,进而得出2EDK α∠=-︒,依据EHC EAF AED EDG ∠=∠=∠+∠,可得32224αα=︒+-︒,求得16EDK ∠=︒,即可得出EKD ∠的度数.【解析】(1)如图,延长DE 交AB 于H , //AB CD Q , 40D AHE ∴∠=∠=︒,AED ∠Q 是AEH ∆的外角,304070AED A AHE ∴∠=∠+∠=︒+︒=︒,故答案为:70;(2)EAF AED EDG ∠=∠+∠. 理由://AB CD Q , EAF EHC ∴∠=∠, EHC ∠Q 是DEH ∆的外角, EHG AED EDG ∴∠=∠+∠, EAF AED EDG ∴∠=∠+∠;(3):1:2EAI BAI ∠∠=Q ,∴设EAI α∠=,则3BAE α∠=,22AED ∠=︒Q ,20I ∠=︒,DKE AKI ∠=∠,又180EDK DKE DEK ∠+∠+∠=︒Q ,180KAI KIA AKI ∠+∠+∠=︒, 2EDK α∴∠=-︒,DI Q 平分EDC ∠,224CDE EDK α∴∠=∠=-︒, //AB CD Q ,EHC EAF AED EDG ∴∠=∠=∠+∠,即32224αα=︒+-︒, 解得18α=︒, 16EDK ∴∠=︒,∴在DKE ∆中,1801622142EKD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外角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作辅助线构造内错角,运用三角形外角性质进行计算求解.解题时注意: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3.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BD 是它的对角线,90ABC ADC ∠=∠=︒,BCD ∠是锐角.(1)若BD BC =,证明:sin BDBCD AC∠=. (2)若4AB BC ==,6AD CD +=,求BDAC的值. (3)若BD CD =,6AB =,8BC =,求sin BCD ∠的值. (注:本题可根据需要自己画图并解答)【思路】(1)如图1中,过点B 作AD 的垂线BE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E ,只要证明BED ABC ∆∆∽,即可解决问题.(2)如图2中,过点B 作BF BD ⊥交DC 的延长线于F .只要证明DAB CBF ∆≅∆,推出6DF AD CD =+=,求出BD 、AC 即可.(3)当BD CD =时,如图3中,过点B 作//MN DC ,过点C 作CN MN ⊥,垂足为NM 延长BA 交MN 于点N ,则四边形DCNM 是矩形,ABM BCN ∆∆∽,所以68AM MB AB BN CN BC ===,设6AM y =,8BN y =,6BM x =,8CN x =,通过BD DC =,列出方程求出x 、y 的关系,求出AB ,即可解决问题.【解析】(1)如图1中,过点B 作AD 的垂线BE 交DA 的延长线于点E ,90ABC ADC ∠=∠=︒Q , 180ADC ABC ∴∠+∠=︒,∴四边形ABCD 四点共圆,BDE ACB ∴∠=∠,EAB BCD ∠=∠, 90BED ABC ∠=∠=︒Q , BED ABC ∴∆∆∽,∴sin sin BD BEEAB BCD AC AB==∠=∠;(2)如图2中,过点B 作BF BD ⊥交DC 的延长线于F .90ABC DBF ∠=∠=︒Q ,360BAD BCD ABC ADC ∠+∠+∠+∠=︒,180ABC ADC ∠+∠=︒, 180BAD BCD BCF ∴∠=︒-∠=∠, BCF BAD ∠=∠Q ,BC BA =, DAB CBF ∴∆≅∆,BD BF ∴=,AD CF =,90DBF ∠=︒Q ,BDF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22BD DF ∴=, 6AD CD +=Q , 6CF CD DF ∴+==,32BD ∴=,2242AC AB BC =+=,∴323442BD AC ==.(3)当BD CD =时,如图3中,过点B 作//MN DC ,过点C 作CN MN ⊥,垂足为N ,延长DA 交MN 于点M ,则四边形DCNM 是矩形,ABM BCN ∆∆∽,∴68AM BM AB BN NC BC ===, 设6AM y =,8BN y =,6BM x =,8CN x =,在Rt BDM ∆中,2210BD BMDM x =+=, BD DC =Q ,1068x x y ∴=+, 2x y ∴=,在Rt ABM ∆中,22(6)(12)65AB y y y =+=, 2sin sin 5565BM BCD MAB AB y ∴∠=∠===. 【考点】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学会利用参数解决问题.4.如图,90BAD CAE ∠=∠=︒,AB AD =,AE AC =,AF CB ⊥,垂足为F . (1)求证:ABC ADE ∆≅∆; (2)求FAE ∠的度数; (3)求证:2CD BF DE =+.【思路】(1)根据题意和题目中的条件可以找出ABC ADE ∆≅∆的条件; (2)根据(1)中的结论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可以得到FAE ∠的度数; (3)根据题意和三角形全等的知识,作出合适的辅助线即可证明结论成立. 【解析】证明:(1)90BAD CAE ∠=∠=︒Q , 90BAC CAD ∴∠+∠=︒,90CAD DAE ∠+∠=︒, BAC DAE ∴∠=∠,在BAC ∆和DAE ∆中, AB AD BAC DAE AC AE =⎧⎪∠=∠⎨⎪=⎩,()BAC DAE SAS ∴∆≅∆;(2)90CAE ∠=︒Q ,AC AE =, 45E ∴∠=︒,由(1)知BAC DAE ∆≅∆, 45BCA E ∴∠=∠=︒, AF BC ⊥Q , 90CFA ∴∠=︒, 45CAF ∴∠=︒,4590135FAE FAC CAE ∴∠=∠+∠=︒+︒=︒;(3)延长BF 到G ,使得FG FB =, AF BG ⊥Q ,90AFG AFB ∴∠=∠=︒,在AFB ∆和AFG ∆中, BF GF AFB AFG AF AF =⎧⎪∠=∠⎨⎪=⎩, ()AFB AFG SAS ∴∆≅∆, AB AG ∴=,ABF G ∠=∠, BAC DAE ∆≅∆Q ,AB AD ∴=,CBA EDA ∠=∠,CB ED =,AG AD ∴=,ABF CDA ∠=∠, G CDA ∴∠=∠, 45GCA DCA ∠=∠=︒Q ,在CGA ∆和CDA ∆中, GCA DCA CGA CDA AG AD ∠=∠⎧⎪∠=∠⎨⎪=⎩, CG CD ∴=,22CG CB BF FG CB BF DE BF =++=+=+Q , 2CD BF DE ∴=+.【考点】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5.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连接AC、BD交于点O,CE平分ACD∠交BD 于点E,(1)求DE的长;(2)过点EF作EF CE⊥,交AB于点F,求BF的长;(3)过点E作EG CE⊥,交CD于点G,求DG的长.【思路】(1)求出BC BE=,根据勾股定理求出BD,即可求出DE;(2)求出FEB ECD=即可;∆≅∆,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F DE(3)延长GE交AB于F,证GDE FBE∽,得出比例式,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解析】(1)Q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 ADC90DBC BCA ACD∠=∠=∠=︒,45∠,CEQ平分DCA122.52ACE DCE ACD ∴∠=∠=∠=︒,4522.567.5BCE BCA ACE ∴∠=∠+∠=︒+︒=︒, 45DBC ∠=︒Q ,18067.54567.5BEC BCE ∴∠=︒-︒-︒=︒=∠, 2BE BC ∴==,在Rt ACD ∆中,由勾股定理得:22(2)(2)2BD =+=, 22DE BD BE ∴=-=-;(2)FE CE ⊥Q ,90CEF ∴∠=︒,9067.522.5FEB CEF CEB DCE ∴∠=∠-∠=︒-︒=︒=∠, 45FBE CDE ∠=∠=︒Q ,BE BC CD ==, FEB ECD ∴∆≅∆, 22BF DE ∴==-;(3)延长GE 交AB 于F ,由(2)知:22DE BF == 由(1)知:2BE BC == Q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B DC∴,DGE BFE∴∆∆∽,∴DG DE BF BE=,∴22 222-=-解得:324DG=.【考点】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题目比较好,难度偏大.6.(1)一个多边形每个内角都相等,且每个外角等于一个内角的23,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2)两个多边形边数之比为3:4,内角和之比为2:3,求这两个多边形的边数.【思路】(1)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其内角23,则内角和是外角和的1.5倍,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即可求得多边形的内角和的度数,依据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即可求解.(2)设多边形的边数为3n,则另一个为4n,分别表示出两个多边形的内角和得到有关n的方程求解即可.【解析】(1)多边形的内角和是:360 1.5540︒⨯=︒.设多边形的边数是n,则(2)180540n-=g,解得:5n=.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5;(2)Q两个多边形的边数之比为3:4,∴设多边形的边数为3n,则另一个为4n,Q内角和度数之比为2:3,(32):(42)2:3n n∴--=,解得:2n=,36n∴=,48n =.故这两个多边形的边数分别为6和8.【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注意多边形的外角和不随边数的变化而变化.(2)中正确的设出边数并表示出其内角和是解决本题的关键.7.如图所示,在直角坐标系中,第一次将OAB ∆变换成△11OA B 第二次将△11OA B 变换成△22OA B ,第三次将△22OA B 变换成△33OA B ,已知(1,3)A ,1(2,3)A ,2(4,3)A ,3(8,3)A ,(2,0)B ,1(4,0)B ,2(8,0)B ,3(16,0)B .(1)求OAB ∆的面积;(2)写出△44OA B 的各个顶点的坐标;(3)按此图形变化规律,你能写出△n n OA B 的面积与OAB ∆的面积的大小关系吗? 【思路】(1)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面积12=⨯底⨯高进行计算即可;(2)对于1A ,2n A A ⋯坐标找规律可将其写成竖列,比较从而发现n A 的横坐标为2n ,而纵坐标都是3,同理1B ,2B ,n B 也一样找规律.(3)根据三角形的底边后一个是前一个三角形的底边的2倍,先求出△n n OA B 的底边n OB 的长度,高都是3不变,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分别计算出两三角形的面积,相除即可得到倍数.【解析】(1)12OAB A S OB y ∆=g12332=⨯⨯=;(2)根据图示知O 的坐标是(0,0);已知(1,3)A ,1(2,3)A ,2(4,3)A ,3(8,3)A ,对于1A ,2n A A ⋯坐标找规律比较从而发现n A 的横坐标为2n ,而纵坐标都是3;同理1B ,2n B B ⋯也一样找规律,规律为n B 的横坐标为12n +,纵坐标为0. 由上规律可知:4A 的坐标是(16,3),4B 的坐标是(32,0); 综上所述,(0,0)O ,4(16,3)A ,4(32,0)B ;(3)根据规律,后一个三角形的底边是前一个三角形底边的2倍,高相等都是4,12n n OB +∴=,11233222n n n OAnBn OAB S S +∆∆=⨯⨯=⨯=即2n OAnBn OAB S S ∆∆=.【考点】本题是观察坐标规律的问题,需要分别从横坐标,纵坐标两方面观察规律,写出答案.8.如图,在ABC ∆中,AB AC =,以AB 为直径作圆O ,分别交BC 于点D ,交CA 的延长线于点E ,过点D 作DH AC ⊥于点H ,连接DE 交线段OA 于点F . (1)求证:DH 是圆O 的切线; (2)若32FD EF =,求证;A 为EH 的中点. (3)若1EA EF ==,求圆O 的半径.【思路】(1)根据同圆的半径相等和等边对等角证明:ODB OBD ACB ∠=∠=∠,则DH OD ⊥,DH 是圆O 的切线;(2)如图2,先证明E B C ∠=∠=∠,得EDC ∆是等腰三角形,证明AEF ODF ∆∆∽,则32FD OD EF AE ==,设3OD x =,2AE x =,可得8EC x =,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4EH CH x ==,从而得结论;(3)如图2,设O e 的半径为r ,即OD OB r ==,证明DF OD r ==,则1DE DF EF r =+=+,1BD CD DE r ===+,证明BFD EFA ∆∆∽,列比例式为:EF BFFA FD=,则列方程可求出r 的值.【解析】证明:(1)连接OD ,如图1, OB OD =Q ,ODB ∴∆是等腰三角形, OBD ODB ∠=∠①,在ABC ∆中,AB AC =Q , ABC ACB ∴∠=∠②,由①②得:ODB OBD ACB ∠=∠=∠, //OD AC ∴, DH AC ⊥Q , DH OD ∴⊥,DH ∴是圆O 的切线;(2)如图1,在O e 中,E B ∠=∠Q ,∴由(1)可知:E B C ∠=∠=∠,EDC ∴∆是等腰三角形, Q32FD EF =, //AE OD Q , AEF ODF ∴∆∆∽,∴32FD OD EF AE ==, 设3OD x =,2AE x =, AO BO =Q ,//OD AC , BD CD ∴=, 26AC OD x ∴==,268EC AE AC x x x ∴=+=+=, ED DC =Q ,DH EC ⊥, 4EH CH x ∴==,422AH EH AE x x x ∴=-=-=,AE AH ∴=, A ∴是EH 的中点;(3)如图1,设O e 的半径为r ,即OD OB r ==,EF EA =Q , EFA EAF ∴∠=∠,//OD EC Q , FOD EAF ∴∠=∠,则FOD EAF EFA OFD ∠=∠=∠=∠, DF OD r ∴==,1DE DF EF r ∴=+=+,1BD CD DE r ∴===+,在O e 中,BDE EAB ∠=∠Q ,BFD EFA EAB BDE ∴∠=∠=∠=∠, BF BD ∴=,BDF ∆是等腰三角形, 1BF BD r ∴==+,22(1)1AF AB BF OB BF r r r ∴=-=-=-+=-,BFD EFA ∠=∠Q ,B E ∠=∠, BFD EFA ∴∆∆∽,∴EF BFFA FD =, ∴111r r r+=-, 解得:115r +=,215r -=(舍),综上所述,O e 的半径为15+.【考点】本题是圆的综合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切线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和判定、圆周角定理,第三问设圆的半径为r ,根据等边对等角表示其它边长,利用比例列方程解决问题.9.如图,点O 为Rt ABC ∆斜边AB 上的一点,以OA 为半径的O e 与BC 切于点D ,与AC 交于点E ,连接AD .(1)求证:AD 平分BAC ∠;(2)若60BAC ∠=︒,2OA =,求阴影部分的面积(结果保留)π.【思路】(1)由Rt ABC ∆中,90C ∠=︒,O e 切BC 于D ,易证得//AC OD ,继而证得AD 平分CAB ∠.(2)如图,连接ED ,根据(1)中//AC OD 和菱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到四边形AEDO是菱形,则AEM DMO ∆≅∆,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扇形EOD 的面积.【解析】(1)证明:O Q e 切BC 于D ,OD BC ∴⊥,AC BC ⊥Q ,//AC OD ∴,CAD ADO ∴∠=∠,OA OD =Q ,OAD ADO ∴∠=∠,OAD CAD ∴∠=∠,即AD 平分CAB ∠;(2)设EO 与AD 交于点M ,连接ED .60BAC ∠=︒Q ,OA OE =,AEO ∴∆是等边三角形,AE OA ∴=,60AOE ∠=︒,AE AO OD ∴==,又由(1)知,//AC OD 即//AE OD ,∴四边形AEDO 是菱形,则AEM DMO ∆≅∆,60EOD ∠=︒,AEM DMO S S ∆∆∴=,260223603EOD S S ππ⋅⨯∴===阴影扇形.【考点】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此题难度适中,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注意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10.如图,AH 是圆O 的直径,AE 平分FAH ∠,交O e 于点E ,过点E 的直线FG AF ⊥,垂足为F ,B 为直径OH 上一点,点E 、F 分别在矩形ABCD 的边BC 和CD 上.(1)求证:直线FG 是O e 的切线;(2)若8AD =,5EB =,求O e 的直径.【思路】(1)连接OE ,证明FG 是O e 的切线,只要证明90OEF ∠=︒即可;(2)先求出CE ,利用角平分线得出5EF BE ==,进而求出CF ,即可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最后用勾股定理即可得出结论.【解析】(1)如图1,连接OE ,OA OE=Q,EAO AEO∴∠=∠,AEQ平分FAH∠,EAO FAE∴∠=∠,FAE AEO∴∠=∠,//AF OE∴,180AFE OEF∴∠+∠=︒,AF GF⊥Q,90AFE OEF∴∠=∠=︒,OE GF∴⊥,Q点E在圆上,OE是半径,GF∴是Oe的切线.(2)设AB x=,Q四边形ABCD是矩形,AB CD x∴==,8BC AD==,3CE BC BE∴=-=,AEQ是BAF∠的角平分线,BE AB⊥,EF AF⊥,5EF BE∴==,在Rt CE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4CF=,4DF CD CF x∴=-=-,在Rt ABE∆和Rt AFE∆中,EF EB AE AE=⎧⎨=⎩,Rt ABE Rt AFE(HL)∴∆≅∆,AF AB x ∴==,在Rt ADF ∆中,22(4)64x x --=,10x ∴=,10AB ∴=,设O e 的半径为r ,10OB r ∴=-,在Rt BOE ∆中,22(10)25r r --=, 254r ∴=, O ∴e 的直径为252.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切线的判定,勾股定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角平分线定理,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证某线是圆的切线,已知此线过圆上某点,连接圆心和这点(即为半径),再证垂直即可11.如图,AB 是圆O 的弦,D 为半径OA 的中点,过D 作CD OA ⊥交弦AB 于点E ,交圆O 于点F ,且CE CB =.(1)求证:BC 是O e 的切线;(2)连接AF ,BF ,求ABF ∠的度数;(3)如果3OA =,求AE AB g 的值.【思路】(1)连接OB .欲证明BC 是切线,只要证明OB BC ⊥即可;(2)连接OF .只要证明AOF ∆是等边三角形,可得1302ABF AOF ∠=∠=︒; (3)只要证明DAE BAH ∆∆∽,可得AD AE AB AH=,即可推出AE AB AD AH =g g ; 【解析】(1)证明:连接OB .CD OA ⊥Q ,90ADE ∴∠=︒,90DAE AED ∴∠+∠=︒,OA OB =Q ,A OBA ∴∠=∠,CE CB =Q ,CBE CEB AED ∴∠=∠=∠,90ABO CBE ∴∠+∠=︒,90OBC ∴∠=︒,OB BC ∴⊥.(2)连接OF .AD OD =Q ,FD OA ⊥,FA FO AO ∴==,AOF ∴∆是等边三角形,60AOF ∴∠=︒,1302ABF AOF ∴∠=∠=︒.(3)延长AO 交O e 于H ,连接BH .AH Q 是直径,90ABH ADE ∴∠=∠=︒,DAE HAB ∠=∠Q ,DAE BAH ∴∆∆∽, ∴AD AEAB AH =,3692AE AB AD AH ∴==⨯=g g . 【考点】本题考查圆综合题、切线的判定、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2.如图,以ABC ∆的BC 边上一点O 为圆心,经过A 、C 两点且与BC 边交于点E ,点D为CE 的下半弧的中点,连接AD 交线段EO 于点F ,若AB BF =.(1)求CAD ∠的度数;(2)求证:AB 是O e 的切线;(3)若8CF =,210DF =,求线段AB 的长.【思路】(1)求出¶CD的度数是90︒,根据圆周角定理得出即可; (2)求出1809090OAD BAD ODF OFD ∠+∠=∠+∠=︒-︒=︒,根据切线的判定得出即可;(3)根据勾股定理求出半径,根据切割线定理得出2AB BE BC =⨯,代入即可求出AB .【解析】(1)CE Q 为O e 直径,D 为¶CE的中点, ∴¶CD的度数是90︒, 190452CAD ∴∠=⨯︒=︒;(2)证明:连接OA ,0OA D =Q ,ODA OAD ∴∠=∠,OD Q 为半径,D 为¶EC 的中点, OD CE ∴⊥,90DOF ∴∠=︒,90ODA OFD ∴∠+∠=︒,BAF AFB ∠=∠Q ,AFB OFD ∠=∠,90OAF BAF ∴∠+∠=︒,即OA AB ⊥,AB ∴是O e 的切线;(3)设OE OC OD R ===,在Rt OFD ∆中,222OF OD DF +=,8CF =Q ,210DF =,222(8)(210)R R ∴-+=,解得:2R =或6,8CF =Q ,2R ∴=舍去,即6OE OD OC ===,12CE =,624EF =-=,BA Q 是O e 的切线,BEC 是O e 的割线,∴由切割线定理得:2AB BE BC =⨯,AB BF =Q ,2(4)(8)AB AB AB ∴=-⨯+,解得:8AB =.【考点】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切割线定理,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综合运用定理进行推理是解此题的关键.13.已知AB 是半圆O 的直径,M ,N 是半圆不与A ,B 重合的两点,且点N 在弧BM 上.(1)如图1,6MA =,8MB =,60NOB ∠=︒,求NB 的长;(2)如图2,过点M 作MC AB ⊥于点C ,点P 是MN 的中点,连接MB 、NA 、PC ,试探究MCP ∠、NAB ∠、MBA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思路】(1)只要证明OBN ∆是等边三角形即可解决问题;(2)结论:90MCP MBA NAB ∠+∠+∠=︒.方法一:如图2中,画O e ,延长MC交O e 于点Q ,连接NQ ,NB .关键是证明//CP QN ;方法二:如图21-中,连接MO ,OP ,NO ,BN .关键是证明MCP NBM ∠=∠;【解析】(1)如图1,AB Q 是半圆O 的直径,90M ∴∠=︒,在Rt AMB ∆中,22AB MA MB =+,10AB ∴=.5OB ∴=,OB ON =Q ,又60NOB ∠=︒Q ,NOB ∴∆是等边三角形,5NB OB ∴==.(2)结论:90MCP MBA NAB ∠+∠+∠=︒.理由:方法一:如图2中,画O e ,延长MC 交O e 于点Q ,连接NQ ,NB .MC AB ⊥Q ,又OM OQ =Q ,MC CQ ∴=,即 C 是MQ 的中点,又P Q 是MQ 的中点,CP ∴是MQN ∆的中位线,//CP QN ∴,MCP MQN ∴∠=∠,12MQN MON ∠=∠Q ,12MBN MON ∠=∠,MQN MBN ∴∠=∠,MCP MBN ∴∠=∠,AB Q 是直径,90ANB ∴∠=︒,∴在ANB ∆中,90NBA NAB ∠+∠=︒,90MBN MBA NAB ∴∠+∠+∠=︒,即90MCP MBA NAB ∠+∠+∠=︒.方法二:如图21-中,连接MO ,OP ,NO ,BN .P Q 是MN 中点,又OM ON =Q ,OP MN ∴⊥, 且12MOP MON ∠=∠, MC AB ⊥Q ,90MCO MPO ∴∠=∠=︒,∴设OM 的中点为Q ,则 QM QO QC QP ===,∴点C ,P 在以OM 为直径的圆上, 在该圆中,12MCP MOP MQP ∠=∠=∠, 又12MOP MON ∠=∠Q , 12MCP MON ∴∠=∠, 在半圆O 中,12NBM MON ∠=∠, MCP NBM ∴∠=∠,AB Q 是直径,90ANB ∴∠=︒,∴在ANB ∆中,90NBA NAB ∠+∠=︒,90NBM MBA NAB ∴∠+∠+∠=︒,即90MCP MBA NAB ∠+∠+∠=︒.【考点】本题考查圆周角定理、垂径定理、平行线的性质、直径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学会用转化的思想思考问题.14.如图,AB是圆O的直径,O为圆心,AD、BD是半圆的弦,且PDA PBD∠=∠.延长PD交圆的切线BE于点E(1)判断直线PD是否为Oe的切线,并说明理由;(2)如果60PD=,求PA的长.∠=︒,3BED(3)将线段PD以直线AD为对称轴作对称线段DF,点F正好在圆O上,如图2,求证:四边形DFBE为菱形.【思路】(1)连接OD,由AB是圆O的直径可得90∠+∠=︒,ADO PDA∠=︒,进而求得90ADB即可得出直线PD为Oe的切线;(2)根据BE是Oe的切线,e的切线,则90∠=︒,再由PD为OEBA∠=︒,即可求得30P得90∠=︒,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求得OD,由勾股定理得OP,即可得出PA;PDO(3)根据题意可证得ADF PDA PBD ABF∠=∠=∠=∠,由AB是圆O的直径,得90∠=︒,ADB 设PBD x∠=∠=︒+︒,2∠=︒,由圆内接四边形的DBF xDAF PAD x∠=︒,则可表示出90性质得出x的值,可得出BDE∆是等边三角形.进而证出四边形DFBE为菱形.【解析】(1)直线PD为Oe的切线证明:如图1,连接OD,ABQ是圆O的直径,90∴∠=︒ADB∴∠+∠=︒,ADO BDO90又DO BO∴∠=∠Q,BDO PBD=∠=∠Q,BDO PDAPDA PBD∴∠=∠⊥∴∠+∠=︒,即PD OD90ADO PDAQ点D在Oe的切线.e上,∴直线PD为O(2)BEQ是Oe的切线,90∴∠=︒EBAP∴∠=︒Q,3060BED∠=︒PD Q 为O e 的切线,90PDO ∴∠=︒在Rt PDO ∆中,30P ∠=︒,3PD ∴tan30OD PD︒=,解得1OD = ∴222PO PD OD =+=211PA PO AO ∴=-=-=(3)(方法一)证明:如图2,依题意得:ADF PDA ∠=∠,PAD DAF ∠=∠PDA PBD ADF ABF ∠=∠∠=∠QADF PDA PBD ABF ∴∠=∠=∠=∠AB Q 是圆O 的直径90ADB ∴∠=︒设PBD x ∠=︒,则90DAF PAD x ∠=∠=︒+︒,2DBF x ∠=︒Q 四边形AFBD 内接于O e ,180DAF DBF ∴∠+∠=︒即902180x x ︒++=︒,解得30x =︒30ADF PDA PBD ABF ∴∠=∠=∠=∠=︒BE Q 、ED 是O e 的切线,DE BE ∴=,90EBA ∠=︒60DBE ∴∠=︒,BDE ∴∆是等边三角形.BD DE BE ∴==又903060260FDB ADB ADF DBF x ∠=∠-∠=︒-︒=︒∠=︒=︒QBDF ∴∆是等边三角形.BD DF BF ∴==DE BE DF BF ∴===,∴四边形DFBE 为菱形(方法二)证明:如图3,依题意得:ADF PDA ∠=∠,APD AFD ∠=∠,PDA PBD ∠=∠Q ,ADF ABF ∠=∠,PAD DAF ∠=∠,ADF AFD BPD ABF ∴∠=∠=∠=∠AD AF ∴=,//BF PDDF PB BE ∴⊥Q 为切线BE PB ∴⊥//DF BE ∴∴四边形DFBE 为平行四边形PE Q 、BE 为切线BE DE ∴=∴四边形DFBE 为菱形【考点】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考查了切线的判定和性质,圆周角定理和菱形的性质,是中档题,难度较大.15.如图,AB 是O e 的直径,点C 是BA 延长线上一点,CD 切O e 于点D ,1CA =,CD 是O e 3 .(1) 求O e 的半径R ;(2) 如图 1 ,弦//DE CB ,动点Q 从A 出发沿直径AB 向B 运动的过程中, 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 若发生变化, 请你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 请你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3) 如图 2 ,动点M 从A 出发, 在O e 上按逆时针方向向B 运动 . 连接DM ,过D 作DM 的垂线, 与MB 的延长线交于点N ,当点M 运动到什么位置时,DN 取到最大值?求此时动点M 所经过的弧长 .【思路】(1) 由题意,CD 是O e 31CA =,在直角CDO ∆中, 根据勾股定理222CD OD CO +=,代入即可求出;(2) 由//DE CB ,可知, 动点Q 从A 出发沿直径AB 向B 运动的过程中,DEQ∆的面积不变,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不变;当点Q 运动到O 点时, 则60DOE ∠=︒,即可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3) 如图, 连接AD 、BD ,当DM 过圆心O 时,DN 取到最大值;易证ADB MDN ∆∆∽,由已知, 可求得,1AD =,3BD =所以,3DN DM =,此时,120AOM ∠=︒,即可求得·AM 的长 . 【解析】 (1)CD Q 切O e 于点D ,∴三角形CDO 是直角三角形,1CA =Q ,CD 是O e 3∴在直角CDO ∆中,222CD OD CO +=, 则,2223)(1)R R R +=+,1R ∴=;(2)//DE CB Q ,∴动点Q 从A 出发沿直径AB 向B 运动的过程中,DEQ ∆的底DE 不变, 底DE上的高不变,DEQ ∴∆的面积不变,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不变;由1OD =,2CO =,30C ∴∠=︒,则60COD ∠=︒,60ODE ∴∠=︒,ODE OED ∠=∠Q ,60OED ∴∠=︒60DOE ∴∠=︒,26013606S R ππ︒∴=⨯=︒阴影; (3) 如图, 连接AD 、BD ,DAB DMN ∴∠=∠,又90ADB MDN ∠=∠=︒,ADB MDN ∴∆∆∽,又1AD =,2AB =,3BD ∴=,∴3DN BD DM AD==, 3DN DM ∴=,∴当DM 为最大值, 即DM 过圆心O 时,DN 取到最大值;60AOD ∠=︒Q ,120AOM ∴∠=︒,∴·120223603AM R ππ︒=⨯=︒.【考点】本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扇形面积的计算、弧长的计算及直角三角形的知识,作辅助线连接圆心和切点,利用垂直构造直角三角形解决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八年级经典几何题
八年级经典几何题一、三角形全等类。
题1:如图,在△ABC中,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求证:△ABD≌△ACD。
解析:1. 在△ABD和△ACD中:- 已知AB = AC(题目所给条件)。
- 因为AD是BC边上的中线,所以BD = CD(中线的定义)。
- AD = AD(公共边)。
2. 根据SSS(边 - 边 - 边)全等判定定理,可得△ABD≌△ACD。
题2:已知:如图,点B、E、C、F在同一直线上,AB = DE,AC = DF,BE = CF。
求证:∠A = ∠D。
解析:1. 因为BE = CF,所以BE+EC = CF + EC,即BC = EF。
2. 在△ABC和△DEF中:- AB = DE(已知)。
- AC = DF(已知)。
- BC = EF(已证)。
3. 根据SSS全等判定定理,△ABC≌△DEF。
4. 所以∠A = ∠D(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二、等腰三角形性质类。
题3: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70°,求它的另外两个角的度数。
解析:1. 当70°角为顶角时:- 因为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设底角为x。
-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则2x+70° = 180°。
- 2x = 180° - 70° = 110°,解得x = 55°。
- 所以另外两个角都是55°。
2. 当70°角为底角时:- 则另一个底角也是70°,顶角为180°-70°×2 = 180° - 140° = 40°。
- 所以另外两个角是70°和40°。
题4: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 = AC,AD⊥BC于D,若∠BAD = 30°,求∠C的度数。
解析:1. 因为AB = AC,AD⊥BC,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AD是∠BAC的平分线。
部编数学八年级下册专题09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的七种考法(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09 一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的七种考法类型一、面积问题例.如图,直线AB 的表达式为364y x =-+,交x 轴,y 轴分别与B ,A 两点,点D 坐标为()4,0-点C 在线段AB 上,CD 交y 轴于点E .(1)求点A ,B 的坐标.(2)若CD CB =,求点C 的坐标.(3)若ACE △与DOE V 的面积相等,在直线AB 上有点P ,满足DOC △与DPC △的面积相等,求点P 坐标.∵CD CB =,∴DF BF =,∵点D 坐标为()4,0-,点B 的坐标为(∴12BD =,8OB =,∴6BF =,∴2OF =,∵DOC △与DPC △的面积相等,∴点O 和点P 到距离相等,此时OP ∥∴直线OP 的解析式为35y x =,联立得:36435y x y xì=-+ïïíï=ïî,解得:x y ì=ïïíï=ïî【变式训练1】如图,直线1:1l y kx =+与x 轴交于点D ,直线2:l y x b =-+与x 轴交于点A ,且经过定点(1,5)B -,直线1l 与2l 交于点(2,)C m .(1)填空:k =________;b =________;m =________;(2)在x 轴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BCE V 的周长最短?若存在,请求出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若动点P 在射线DC 上从点D 开始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运动,连接AP ,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是否存在t 的值,使ACP △和ADP △的面积比为1:2?若存在,直接写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点P 在射线DC 上从点∴(2,0)D -,∵(2,2)C ,∴22(22)225CD =++=,∵点P 的运动时间为t 秒.②点P 在线段DC 的延长线上,∵ACP △和ADP △的面积比为1:∴12CP DP =,∴22545DP =´=,综上:存在t 的值,使ACP △和【变式训练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 为原点,点()4,0A ,()2,0B -,()3,2C -,点D 是y 轴正半轴上的动点,连接CD 交x 轴于点E .(1)如图①,若点D 的坐标为()0,2,求ACD V 的面积;(2)如图②,若12ABD ABC S S =V V ,求点D 的坐标.(3)如图③,若BDE ACE S S =△△,请直接写出点D 的坐标.【变式训练3】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13y x b =-+交y 轴于点()0,1A ,交x 轴于点B .过点()1,0E 且垂直于x 轴的直线DE 交AB 于点D ,P 是直线DE 上一动点,且在点D 的上方,设()1,P n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和点B 的坐标;(2)求ABP V 的面积(用含n 的代数式表示);(3)当ABP V 的面积为2时,以PB 为边在第一象限作等腰直角三角形BPC ,求出点C 的坐标.,则90PEB BP CGB Ð=Ð=Ð=°,PB BC =,∴90PBE BPE Ð+Ð=°,90BPE CPG Ð+Ð=°,∴BPE CPG Ð=Ð,∴()AAS BEP PGC ≌V V ,∴2BE PG ==,2PE CG ==,∴点()3,4C ;②以PB 为底时,如图,过点C 作CG PE ^于点G ,作CH x ^轴于点H ,则90PGC CGE CHB PEB PCB Ð=Ð=Ð=°=Ð=Ð,CP CB =,∴90GCH PCB Ð=°=Ð,∴PCG BCH Ð=Ð,∴∴()AAS BCH PCG ≌V V ,∴BH PG =,CH CG =,∴BE BH PE PG +=-,即22BH BH +=-,∴0BH PG ==,∴点()3,2C ;综上,符合题意的点C 坐标为()5,2或()3,4或()3,2.类型二、最值问题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一次函数()0y kx b k =+¹的图像经过()4,0A 、()0,4B 两点.(1)k =______,b =______.(2)已知()1,0M -、()3,0N ,①在直线AB 上找一点P ,使PM PN =.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作出点P (不写画法,保留作图痕迹);②点P 的坐标为______;③点Q 在y 轴上,那么PQ NQ +的最小值为______.【答案】(1)1-,4;(2)①见解析;②()1,3;③5【详解】(1)解:将()4,0A 、()0,4B 代入()0y kx b k =+¹中,得:044k b b =+ìí=î,解得;14k b =-ìí=î,故答案为:1-,4;(2)①如图,点P 即为所求;【变式训练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l经过1,32Aæöç÷èø和()3,2B-两点,且与x轴,y轴分别相交于C,D两点.(1)求直线l的表达式;V的面积等于2时,求点E的坐标;(2)若点E在直线AB上,当ODE-的值最小,则点P的坐标为______;(3)①在x轴上找一点P,使得PA PB-的值最大,则点Q的坐标为______.②在x轴上找一点Q,使得QA QB【变式训练2】如图,一次函数2y x =+的图象分别与x 轴和y 轴交于C ,A 两点,且与正比例函数y kx=的图象交于点()1,B m -.(1)求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2)点D 是一次函数图象上的一点,且OCD V 的面积是4,求点D 的坐标;(3)点P 是y 轴上一点,当BP CP +的值最小时,若存在,点P 的坐标是______.取点C 关于y 轴的对称点C ¢,则PC PC =CP BP C P BP C B ¢¢\+=+³,即点P 位于C B ¢与x 轴的交点时,BP +∵点(2,0)C - ,【变式训练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3,4A -,()3,2B ,点C 在x 轴上,AD x ^轴,垂足为D ,BE x ⊥轴,垂足为E ,线段AB 交y 轴于点F .若AC BC =,ACD CBE Ð=Ð.(1)求点C 的坐标;(2)如果经过点C 的直线y kx b =+与线段BF 相交,求k 的取值范围;(3)若点P 是y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PA PC -取得最大值时,求BP 的长.类型三、等腰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21y x =--的图像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A 和B .已知点C 的标为()3,0-,若点P 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1)A 的坐标是______,B 的坐标是______;(2)过点P 作y 轴的平行线交AB 于点M ,交BC 于点N ,当点P 恰好是MN 的中点时,求出P 点坐标.(3)若以点B 、P 、C 为顶点的BPC △为等腰三角形时、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P 点坐标.【变式训练1】直线8y k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B C 、两点,且43OC OB =.(1)求OB 的长和k 的值:(2)若点A 是第一象限内直线8y kx =-上的一个动点,当它运动到什么位置时,AOB V 的面积是12?(3)在(2)成立的情况下,y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POA V 是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写过程)由题意得,12OB AD ´´=6OB =Q ,\解得,AD当21294OA OP =+==当397OA OP ==时,3P 当22AP OP =时,作2P H ^22AP OP =Q Q 2P 为线段OA 垂直平分线与【变式训练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MN 交x 轴正半轴于点M ,交y 轴负半轴于点()0,3N -,30Ð=°ONM ,作线段MN 的垂直平分线交x 轴于点A ,交y 轴于点B .(1)如图1,求直线MN 的解析式和A 点坐标;(2)如图2,过点M 作y 轴的平行线l ,P 是l 上一点,若ANP S =△P 坐标;(3)如图3,点Q 是y 轴的一个动点,连接QM 、AQ ,将MAQ V 沿AQ 翻折得到1M AQ △,当1M MN △是等腰三角形时,求点Q 的坐标.过T 作TS AM ^于S ,则AT ∴22333322AS æö=-=ç÷èø,同理2315Q P y x =--:,综上:()3,6P ,(3,P -(3)①如图,当MN MM =由轴对称的性质可得:AM ∵()223323AN =+=,∴()0,1Q .②当1NM NM =时,如图,由23AN NM AM ===,∴ANM V 为等边三角形,此时Q ,N 重合,∴()0,3Q -;③当11M M M N =时,1M 在直线∵30OAB Ð=°,【变式训练3】如图,一次函数()0y kx b k =+¹的图象与x 轴交于点C ,与y 轴交于点()0,5A ,与正比例函数12y x =的图象交于点B ,且点B 的横坐标为2,点P 为y 轴上的一个动点.(1)求B 点的坐标和k 、b 的值;(2)连接CP ,当ACP △与AOB V 的面积相等时,求点P 的坐标;(3)连接BP ,是否存在点P 使得PAB V 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③当PA PB =时,如图2,设(0,P m 22(5)PA m =-,1PH m =-,所以PB 所以222(5)(1)2m m -=-+,解得m类型四、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O 为坐标原点,直线AB :3y 4x b =+与直线AC :9y kx =+交于点(2,)A n ,与x 轴分别交于点0()6,B -和点C .点D 为线段BC 上一动点,将ABD △沿直线AD 翻折得到ADE V ,线段AE 交x 轴于点F .(1)直线AC 的函数表达式.(2)当点D 在线段BO 上,点E 落在y 轴上时,求点E 的坐标.(3)若DEF V 为直角三角形,求点D 的坐标.【变式训练1】综合与探究: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2y x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与直线11433y x =-+交于点C .直线11433y x =-+与x 轴交于点D ,若点P 是线段AD 上的一个动点,点P 从点D 出发沿DA 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匀速运动到点A (到 A 停止运动).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s t .(1)求点A 和点B 的坐标;△的面积为12时,求t的值;(2)当ACP△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t的值;(3)试探究,在点P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t的值,使ACP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变式训练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交于点()30A -,与y 轴交于点()06B ,,点C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它的坐标为()4m ,,经过点C 作直线CD x ∥轴交y 轴于点D .(1)求点C 的坐标;(2)已知点P 是直线CD 上的动点,①若POC △的面积为4,求点P 的坐标;②若POC △为直角三角形,请求出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②Q OCP Ð一定不是直角,当90OPC Ð=°时,点P 恰好在点D ,\()04P ,,当90POC Ð=°时,,由题可得221417OC =+=,2222416OP DP DP =+=+,()221CP DP =+,Q 222CP OC OP =+,\()2211716DP DP +=++,\16DP =,\()164P ,,综上所述,所有满足条件的点P 的坐标为()04,或()164P ,.【变式训练3】如图,已知函数1y x =+的图象与y 轴交于点A ,一次函数y kx b =+的图象经过点()0,1B -,与x 轴以及1y x =+的图象分别交于点C ,D ,且点D 的坐标为()1,n .(1)则k =______,b =______,n =______;(2)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y =x +1,y =kx +b的解为______;(3)求四边形AOCD 的面积;(4)在x 轴上是否存在点P ,使得以点P ,C ,D 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请求出点P 的坐标.①当P D DC ¢^时,22P C P D ¢¢=类型五、等腰直角三角形存在性问题例.模型建立:如图1,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中,90ACB Ð=°,CB CA =,直线ED 经过点C ,过A 作AD ED ^于D ,过B 作BE ED ^于E .(1)求证:BEC CDA V V ≌.(2)模型应用:已知直线14:43l y x =+与y 轴交与A 点,将直线1l 绕着A 点顺时针旋转45°至2l ,如图2,求2l 的函数解析式.(3)如图3,矩形ABCO ,O 为坐标原点,B 的坐标为()8,6,A 、C 分别在坐标轴上,P 是线段BC 上动点,设PC m =,已知点D 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26y x =-上的一点,若APD △是不以A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直接写出点D 的坐标.∵45BAC Ð=°,∴ABC V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由(1)得:CBD BAO V V ≌∴BD AO =,CD OB =,∵直线4:4l y x =+,∴()626122AE x =--=-由(1)得:ADE DPF △△≌∴DF AE =,即1228x x -=-,解得:4x =;∴()4,2D ;∴266212BF x x =--=-;同(1)得,APB PDF △≌△∴8AB PF ==,PB DF ==∴()88BF PF PB x =-=--=∴21216x x -=-,解得:283x =;∴2838,33D æöç÷èø;【变式训练1】综合与探究:如图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次函数334y x =-+的图像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A ,B ,点C 是线段OA 的中点,点D 与点C 关于y 轴对称,作直线BD .(1)求A ,B 两点的坐标;(2)求直线BD 的函数表达式;(3)若点P 是直线BD 上的一个动点.请从A ,B 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我选择______题.A .如图2,连接AP ,CP .直接写出ACP △为直角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B .如图3,连接CP ,过点P 作PQ x ^轴于点Q .直接写出CPQ V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点P 的坐标.【变式训练2】如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3AB y x b =-+交y 轴于点()0,1A ,交x 轴于点B .直线1x =交AB 于点D ,交x 轴于点E ,P 是直线1x =上一动点,且在点D 的上方,设()1,P n .(1)求直线AB 的解析式;(2)当2ABP S =△时,在第一象限内找一点C ,使BCP V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点C 的坐标.∵1x =时,12133y x =-+=,P 在点∴23PD n =-,∴12PAB APD BPD S S S PD AM =+=×+V V V ∵2ABP S =△,3∵90,45CPB EPB Ð=°Ð=°,∴45NPC EPB Ð=Ð=°.又∵90,CNP PEB BP PC Ð=Ð=°=,∴CNP BEP ≌V V ,∴2PN =NC =EB =PE =,∴224NE NP+PE ==+=,∴()3,4C ;若90,PBC BP BC Ð=°=,如图,过点C 作CF x ^轴于点F .∵90,45PBC EBP Ð=°Ð=°,∴45CBF PBE Ð=Ð=°.又∵90,CFB PEB BC BP Ð=Ð=°=,∴CBF PBE ≌V V .∴2BF CF PE EB ====,∴325OF OB BF =+=+=,∴()5,2C ;若90,PCB CP EB Ð=°=,如图,∴45CPB EBP Ð=Ð=°,∵,,CP EB CPB EBP BP BP =Ð=Ð=,∴PCB PEB ≌V V ,∴2PC CB PE EB ====,∴()3,2C ;∴点C 的坐标是()3,4或()5,2或()3,2.【变式训练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AP 交x 轴于点(),0P p ,与y 轴交于点()0,A a ,且a ,p ()230a +=.(1)求直线AP 的解析式;(2)如图1,直线2x =-与x 轴交于点N ,点M 在x 轴上方且在直线2x =-上,若MAP △的面积等于6,请求出点M 的坐标;(3)如图2,已知点()2,4C -,若点B 为射线AP 上一动点,连接BC ,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点Q ,使BCQ △是以BC 为底边,点Q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Q 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MD AP P ,MAP △的面积等于∴DAP V 的面积等于6,∴162A DP y ××=,即12DP ×∴4DP =,∴()3,0D -,y∴,33OE t BE t ==-,∵BCQ △是以BC 为底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Q CQ =,90BQC Ð=∴90BQE NQC Ð=°-Ð=又∵BEQ QNC Ð=Ð,∴()AAS BEQ QNC V V ≌,∴BG t =,33OG t =-,∴BT t =,33OT t =-,同②可证CFQ QTB V V ≌∴QF BT t ==,QT CF =∴OQ OT QT OF =+=+∴52t =,∴513422OQ =+=,类型六、平行四边形存在性问题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直线36y x =+分别与x 、y 轴相交于A 、B 两点,将线段AB 绕点A 顺时针旋转90°得到线段AC .连接BC 交x 轴于点D .(1)求点C 的坐标;(2)P 为x 轴上的动点,连接PB ,PC ,当PB PC -的值最大时,求此时点P 的坐标.(3)点E 在直线AC 上,点F 在x 轴上,若以B 、D 、E 、F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直接写出点F 的坐标;【答案】(1)点C 的坐标为()4,2-(2)()6,0P (3)点F 的坐标为()17,0-或()13,0或()23,0【详解】(1)解:令0y =,则2x =-,()2,0A \-,令0x =,则6y =,()0,6B \,26OA BO \==,,过点C 作CH x ^轴于H ,9090CAD BAO BAO ABO ÐÐÐÐ+=°+=°Q ,,CAD ABO ÐÐ\=,90AHC BOA ÐÐ\==°,由旋转得AB AC =,()AAS ABO CAH \V V ≌,26CH OA AH BO \====,,4OH AH OA \=-=,\点C 的坐标为()4,2-;(2)作点C 关于x 轴的对称点C ¢,连接BC ¢延长交x 轴于点P ,则点P 就是所求的最大值点,\()4,2C ¢设直线BC ¢的解析式为y kx b =+,\642b k b =ìí+=î,解得16k b =-ìí=î,6y x \=-+,()6,0P \;(3)()()()2,04,20,6A C B --Q ,,,设直线AC 的解析式为y mx n =+,则2042m n m n -+=ìí+=-î【变式训练1】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与x 轴交于点(),0A m ,与y 轴交于点()0,B n ,且m n ,满足:()260m n n ++-=.(1)求:AOB S V 的值;(2)D 为OA 延长线上一动点,以BD 为直角边作等腰直角BDE V ,连接EA ,求直线EA 与y 轴交点F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当2AD =时,在坐标平面内是否存在一点P ,使以B E F Р、、、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如果存在,直接写出点Р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ED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90DE DB EDB =Ð=°,∴18090EDG ODB Ð+Ð=°-。
(完整版)八年级几何证明题集锦及解答值得收藏
(完整版)八年级几何证明题集锦及解答值得收藏八年级几何全等证明题归纳1.如图,梯形ABCD中,AD∥BC,∠DCB=45°,BD⊥CD.过点C作CE⊥AB 于E,交对角线BD于F,点G为BC中点,连接EG、AF.求证:CF=AB+AF.证明:在线段CF上截取CH=BA,连接DH,∵BD⊥CD,BE⊥CE,∴∠EBF+∠EFB=90°,∠DFC+∠DCF=90°,∵∠EFB=∠DFC,∴∠EBF=∠DCF,∵DB=CD,BA=CH,∴△ABD≌△HCD,∴AD=DH,∠ADB=∠HDC,∵AD∥BC,∴∠ADB=∠DBC=45°,∴∠HDC=45°,∴∠HDB=∠BDC—∠HDC=45°,∴∠ADB=∠HDB,∵AD=HD,DF=DF,∴△ADF≌△HDF,∴AF=HF,∴CF=CH+HF=AB+AF,∴CF=AB+AF.2.如图,ABCD为正方形,E为BC边上一点,且AE=DE,AE与对角线BD交于点F,连接CF,交ED于点G.判断CF与E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垂直.理由:∵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D=∠CBD,AB=BC,∵BF=BF,∴△ABF≌△CBF,∴∠BAF=∠BCF,∵在RT△ABE和△DCE中,AE=DE,AB=DC,∴RT△ABE≌△DCE,∴∠BAE=∠CDE,∴∠BCF=∠CDE,∵∠CDE+∠DEC=90°,∴∠BCF+∠DEC=90°,∴DE⊥CF.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中,AD∥BC,∠A=90o,AB=AD,DE⊥CD交AB于E,DF平分∠CDE交BC于F,连接EF.证DA明:CF=EF解:EB F C过D作DG⊥BC于G.由已知可得四边形ABGD为正方形,∵DE⊥DC∴∠ADE+∠EDG=90°=∠GDC+∠EDG,∴∠ADE=∠GDC.又∵∠A=∠DGC且AD=GD,∴△ADE≌△GDC,∴DE=DC且AE=GC.在△EDF和△CDF中∠EDF=∠CDF,DE=DC,DF为公共边,∴△EDF ≌△CDF,∴EF=CF4.已知:在⊿ABC中,∠A=900,AB=AC,D是AC的中点,AE⊥BD,AE延长线交BC于F,求证:∠ADB=∠FDC。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压轴几何题(讲义及答案)含答案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压轴几何题(讲义及答案)含答案一、全等三角形旋转模型1.问题背景: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90BAD ∠=︒,90BCD ∠=︒,BA BC =,120ABC ∠=︒,60MBN ∠=︒,MBN ∠绕B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 、DC 于E 、F .探究图中线段AE ,CF ,EF 之间的数量关系.小李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C 到G ,使CG AE =,连接BG ,先证明BCG BAE △≌△,再证明BFC BFE △≌△,可得出结论,他的结论就是_______________;探究延伸1: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90BAD ∠=︒,90BCD ∠=︒,BA BC =,2ABC MBN ∠=∠,MBN ∠绕B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 、DC 于E 、F .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直接写出“成立”或者“不成立”),不要说明理由. 探究延伸2: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BA BC =,180BAD BCD ∠+∠=︒,2ABC MBN ∠=∠,MBN ∠绕B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 、DC 于E 、F .上述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并说明理由.实际应用:如图4,在某次军事演习中,舰艇甲在指挥中心(O 处)北偏西30的A 处舰艇乙在指挥中心南偏东70︒的B 处,并且两舰艇到指挥中心的距离相等接到行动指令后,舰艇甲向正东方向以75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同时舰艇乙沿北偏东50︒的方向以100海里/小时的速度前进,1.2小时后,指挥中心观测到甲、乙两舰艇分别到达E 、F 处,且指挥中心观测两舰艇视线之间的夹角为70︒,试求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答案:E解析:EF=AE+CF .探究延伸1:结论EF=AE+CF 成立.探究延伸2:结论EF=AE+CF 仍然成立.实际应用:210海里.【分析】延长FC 到G ,使CG AE =,连接BG ,先证明BCG BAE △≌△,可得BG=BE ,∠CBG=∠ABE ,再证明BGF BEF ≌,可得GF=EF ,即可解题;探究延伸1:延长FC 到G ,使CG AE =,连接BG ,先证明BCG BAE △≌△,可得BG=BE ,∠CBG=∠ABE ,再证明BGF BEF ≌,可得GF=EF ,即可解题;探究延伸2:延长FC 到G ,使CG AE =,连接BG ,先证明BCG BAE △≌△,可得BG=BE ,∠CBG=∠ABE ,再证明BGF BEF ≌,可得GF=EF ,即可解题;实际应用:连接EF ,延长AE ,BF 相交于点C ,然后与探究延伸2同理可得EF=AE+CF ,将AE 和CF 的长代入即可.【详解】解:EF=AE+CF理由:延长FC 到G ,使CG AE =,连接BG ,在△BCG 和△BAE 中,90BC BA BCG BAE CG AE =⎧⎪∠=∠=︒⎨⎪=⎩,∴BCG BAE △≌△(SAS ),∴BG=BE ,∠CBG=∠ABE ,∵∠ABC=120°,∠MBN=60°,∴∠ABE+∠CBF=60°,∴∠CBG+∠CBF=60°,即∠GBF=60°,在△BGF 和△BEF 中,BG BE GBF EBF BF BF =⎧⎪∠=∠⎨⎪=⎩,∴△BGF ≌△BEF (SAS ),∴GF=EF ,∵GF=CG+CF=AE+CF ,∴EF=AE+CF .探究延伸1:结论EF=AE+CF 成立.理由:延长FC 到G ,使CG AE =,连接BG ,在△BCG 和△BAE 中,90BC BA BCG BAE CG AE =⎧⎪∠=∠=︒⎨⎪=⎩,∴BCG BAE △≌△(SAS ),∴BG=BE ,∠CBG=∠ABE ,∵∠ABC=2∠MBN ,∴∠ABE+∠CBF=12∠ABC , ∴∠CBG+∠CBF=12∠ABC , 即∠GBF=12∠ABC , 在△BGF 和△BEF 中,BG BE GBF EBF BF BF =⎧⎪∠=∠⎨⎪=⎩,∴△BGF ≌△BEF (SAS ),∴GF=EF ,∵GF=CG+CF=AE+CF ,∴EF=AE+CF .探究延伸2:结论EF=AE+CF 仍然成立.理由:延长FC 到G ,使CG AE =,连接BG ,∵180BAD BCD ∠+∠=︒,∠BCG+∠BCD=180°,∴∠BCG=∠BAD在△BCG 和△BAE 中,BC BA BCG BAE CG AE =⎧⎪∠=∠⎨⎪=⎩,∴BCG BAE △≌△(SAS ),∴BG=BE ,∠CBG=∠ABE ,∵∠ABC=2∠MBN ,∴∠ABE+∠CBF=12∠ABC , ∴∠CBG+∠CBF=12∠ABC , 即∠GBF=12∠ABC , 在△BGF 和△BEF 中,BG BE GBF EBF BF BF =⎧⎪∠=∠⎨⎪=⎩,∴△BGF ≌△BEF (SAS ),∴GF=EF ,∵GF=CG+CF=AE+CF ,∴EF=AE+CF .实际应用:连接EF ,延长AE ,BF 相交于点C ,∵∠AOB=30°+90°+(90°-70°)=140°,∠EOF=70°,∴∠EOF=12∠AOB ∵OA=OB ,∠OAC+∠OBC=(90°-30°)+(70°+50°)=180°,∴符合探索延伸中的条件∴结论EF= AE+CF 仍然成立即EF=75×1.2+100×1.2=210(海里)答:此时两舰艇之间的距离为210海里.【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作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解题的关键. 2.一位同学拿了两块45︒三角尺MNK ∆,ACB ∆做了一个探究活动:将MNK ∆的直角顶点M 放在ACB ∆的斜边AB 的中点处,设4AC BC ==.(1)如图1所示,两三角尺的重叠部分为ACM ∆,则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_,周长为______.(2)将如图1所示中的MNK ∆绕顶点M 逆时针旋转45︒,得到如图2所示,此时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_,周长为______.(3)如果将MNK ∆绕M 旋转到不同于如图1所示和如图2所示的图形,如图3所示,请你猜想此时重叠部分的面积为______.(4)在如图3所示情况下,若1AD =,求出重叠部分图形的周长.答案:A解析:(1)4,4+;(2)4,8;(3)4;(4)4+【分析】()1根据4AC BC ==,90ACB ∠=,得出AB 的值,再根据M 是AB 的中点,得出AM MC =,求出重叠部分的面积,再根据AM ,MC ,AC 的值即可求出周长;()2易得重叠部分是正方形,边长为12AC ,面积为214AC ,周长为2.AC ()3过点M 分别作AC 、BC 的垂线MH 、ME ,垂足为H 、.E 求得Rt MHD ≌Rt MEG ,则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CEMH 的面积. ()4先过点M 作ME BC ⊥于点E ,MH AC ⊥于点H ,根据DMH EMH ∠∠=,MH ME =,得出Rt DHM ≌Rt EMG ,从而得出HD GE =,CE AD =,最后根据AD 和DF 的值,算出DM =.【详解】解:()14AC BC ==,90ACB ∠=,AB ∴== M 是AB 的中点,AM ∴=45ACM ∠=,AM MC ∴=,∴重叠部分的面积是42=, ∴周长为:44AM MC AC ++==+故答案为4,4+;()2重叠部分是正方形,∴边长为1422⨯=,面积为14444⨯⨯=, 周长为248⨯=.故答案为4,8.()3过点M 分别作AC 、BC 的垂线MH 、ME ,垂足为H 、E , M 是ABC 斜边AB 的中点,4AC BC ==, 12MH BC ∴=, 12ME AC =, MH ME ∴=,又90NMK HME ∠∠==,90NMH HMK ∠∠∴+=,90EMG HMK ∠∠+=, HMD EMG ∠∠∴=,在MHD 和MEG 中,HMD GME MH MEDHM MEG ∠=∠⎧⎪=⎨⎪∠=∠⎩, MHD ∴≌()MEG ASA ,∴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正方形CEMH 的面积, 正方形CEMH 的面积是1144422ME MH ⋅=⨯⨯⨯=; ∴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故答案为4.()4如图所示, 过点M 作ME BC ⊥于点E ,MH AC ⊥于点H ,∴四边形MECH 是矩形,MH CE ∴=,45A ∠=,45AMH ∠∴=,AH MH ∴=,AH CE ∴=,在Rt DHM 和Rt GEM 中,DMH EMG MH MEDHM GEM ∠=∠⎧⎪=⎨⎪∠=∠⎩, Rt DHM ∴≌.Rt GEMGE DH ∴=,AH DH CE GE ∴-=-,CG AD ∴=,1AD =,1.DH ∴= 145DM ∴=+= .∴四边形DMGC 的周长为:CE CD DM ME +++2AD CD DM =++425=+.【点睛】此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求解.3.如图1,在Rt △ABC 中,∠A =90°,AB =AC ,点D ,E 分别在边AB ,AC 上,AD =AE ,连接DC ,点M ,P ,N 分别为DE ,DC ,BC 的中点.(1)观察猜想:图1中,线段PM 与PN 的数量关系是 ,位置关系是 ;(2)探究证明:把△ADE 绕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连接MN ,BD ,CE ,判断△PMN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3)拓展延伸:把△ADE 绕点A 在平面内自由旋转,若AD =4,AB =10,请直接写出△PMN 面积的最大值.解析:(1)PM =PN ,PM ⊥PN ;(2)△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理由见解析;(3)S △PMN 最大=492. 【分析】(1)由已知易得BD CE =,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12PM CE =,12PN BD =,即可得出数量关系,再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出//PM CE 得出DPM DCA ∠=∠,最后用互余即可得出位置关系;(2)先判断出ABD ACE ∆≅∆,得出BD CE =,同(1)的方法得出12PM BD =,12PN BD =,即可得出PM PN =,同(1)的方法由MPN DCE DCB DBC ACB ABC ∠=∠+∠+∠=∠+∠,即可得出结论;(3)方法1:先判断出MN 最大时,PMN ∆的面积最大,进而求出AN ,AM ,即可得出MN 最大AM AN =+,最后用面积公式即可得出结论.方法2:先判断出BD 最大时,PMN ∆的面积最大,而BD 最大是14AB AD +=,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点P ,N 是BC ,CD 的中点,//PN BD ∴,12PN BD =, 点P ,M 是CD ,DE 的中点, //PM CE ∴,12PM CE =, AB AC =,AD AE =,BD CE ∴=,PM PN ∴=,//PN BD ,DPN ADC ∴∠=∠,//PM CE ,DPM DCA ∴∠=∠,90BAC ∠=︒,90ADC ACD ∴∠+∠=︒,90MPN DPM DPN DCA ADC ∴∠=∠+∠=∠+∠=︒,PM PN ∴⊥,故答案为:PM PN =,PM PN ⊥;(2)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由旋转知,BAD CAE ∠=∠,AB AC =,AD AE =,()ABD ACE SAS ∴∆≅∆,ABD ACE ∴∠=∠,BD CE =, 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得,12PN BD =,12PM CE =, PM PN ∴=,PMN ∴∆是等腰三角形,同(1)的方法得,//PM CE ,DPM DCE ∴∠=∠,同(1)的方法得,//PN BD ,PNC DBC ∴∠=∠,DPN DCB PNC DCB DBC ∠=∠+∠=∠+∠,MPN DPM DPN DCE DCB DBC ∴∠=∠+∠=∠+∠+∠BCE DBC ACB ACE DBC =∠+∠=∠+∠+∠ACB ABD DBC ACB ABC =∠+∠+∠=∠+∠,90BAC ∠=︒,90ACB ABC ∴∠+∠=︒,90MPN ∴∠=︒,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3)方法1:如图2,同(2)的方法得,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N ∴最大时,PMN ∆的面积最大,//DE BC ∴且DE 在顶点A 上面,MN ∴最大AM AN =+,连接AM ,AN ,在ADE ∆中,4AD AE ==,90DAE ∠=︒,22AM ∴=在Rt ABC ∆中,10AB AC ==,52AN =22522MN ∴=最大,222111149(72)22242PMN S PM MN ∆∴==⨯=⨯=最大. 方法2:由(2)知,PM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12PM PN BD ==, PM ∴最大时,PMN ∆面积最大,∴点D 在BA 的延长线上,14BD AB AD ∴=+=,7PM ∴=,2211497222PMN S PM ∆∴==⨯=最大. 【点睛】此题属于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断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的综合运用;解(1)的关键是判断出12PM CE =,12PN BD =,解(2)的关键是判断出ABD ACE ∆≅∆,解(3)的关键是判断出MN 最大时,PMN ∆的面积最大.4.如图,△ABC 中,O 是△ABC 内一点,AO 平分∠BAC ,连OB ,OC .(1)如图1,若∠ACB =2∠ABC ,BO 平分∠ABC ,AC =5,OC =3,则AB = ; (2)如图2,若∠CBO +∠ACO =∠BAC =60°,求证:BO 平分∠ABC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若BC =3B 绕点O 逆时针旋转60°得点D ,直接写出CD 的最小值为 .答案:A解析:(1)8;(2)见解析;(3)33【分析】(1)先补充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如图,△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则:BD DC=AB AC .如图1中,延长CO 交AB 于E ,由OA 平分∠EAC ,推出AE AC =OE OC,推出AE EO =AC OC =53,设AE =5k ,OE =3k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构建方程求出k 即可解决问题. (2)如图2中,过点O 作EF ⊥OA 交AB 于E ,交AC 于F ,作CG ∥EF 交AB 于G ,连接OG .证明△AGO ≌△ACO (SAS ),推出OG =OC ,推出∠OGC =∠OCG ,证明O ,G ,B ,C 四点共圆,可得结论.(3)如图3中,以BC 为边向上作等边△BCH ,连接OH ,作HM ⊥BC 于M .证明△HBO ≌△CBD (SAS ),推出OH =CD ,由(2)可知∠BOC =120°,推出当点O 落在HM 上时,OH 的值最小.【详解】解:(1)先补充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如图,△ABC 中,AD 是角平分线,则:BD DC =AB AC. 理由:过C 作CE ∥DA ,交BA 的延长线于E ,∵CE∥DA,∴∠1=∠E,∠2=∠3,∠1=∠2,∴∠E=∠3,∴AE=AC,∵BDDC =BAAE,∴BDDC =ABAC.如图1中,延长CO交AB于E,∵OA平分∠EAC,∴AEAC=OEOC,∴AEEO =ACOC=53,设AE=5k,OE=3k,∵OB平分∠ABC,∴OC平分∠ACB,∵∠ACB=2∠ABC,∴∠BCE=12∠ACB=∠EBC,∴EB=EC=3k+3,∵∠ACE=∠ABC,∠CAE=∠BAC,∴△ACE∽△ABC,∴ACAB =AEAC,∴5533k k =55k,解得k=58或﹣1(舍弃),∴AB=8k+3=8.故答案为:8.(2)如图2中,过点O作EF⊥OA交AB于E,交AC于F,作CG∥EF交AB于G,连接OG.∵AO平分∠AEF,∴∠OAE=∠OAF,∵AO=AO,∠AOE=∠AOF=90°,∴△AOE≌△AOF(ASA),∴AE=AF,∵∠EAF=60°,∴△AEF是等边三角形,∴∠AEF=∠AFE=60°=∠FOC+∠FCO,∵∠OBC+∠FCO=60°,∴∠FOC=∠OBC,∵EF∥CG,∴∠AGC=∠AEF=60°,∠ACG=∠AFE=60°,∴∠AGC=∠ACG,∴AG=AC,∵∠GAO=∠CAO,AO=AO,∴△AGO≌△ACO(SAS),∴OG=OC,∴∠OGC=∠OCG,∵∠FOC=∠OCG,∴∠OBC=∠OGC,∴O,G,B,C四点共圆,∴∠ABO=∠OCG,∴∠ABO=∠OBC,∴OB平分ABC.(3)如图3中,以BC为边向上作等边△BCH,连接OH,作HM⊥BC于M.∵△OBD,△BCH都是等边三角形,∴∠HBC=∠OBD=60°,BH=BC,BO=BD,∴∠HBO=∠CBD,∴△HBO≌△CBD(SAS),∴OH=CD,由(2)可知∠BOC=120°,∴当点O落在HM上时,OH的值最小,此时OH=HM﹣OM=3﹣3,∴CD的最小值为3﹣3.故答案为:3﹣3.【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三角形相似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等相关知识点,解题关键在于作出辅助线构造相应图形.5.已知:在△ABC中,∠BAC=90°,AB=AC,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作正方形ADEF,连接CF.(1)如图1,当点D在线段BC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BD与CF的数量关系:;(2)如图2,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其它条件不变,若AC=2,CD=1,则CF= ;(3)如图3,当点D在线段BC的反向延长线上时,且点A、F分别在直线BC的两侧,其它条件不变:①请直接写出CF、BC、CD三条线段之间的关系:;②若连接正方形对角线AE、DF,交点为O,连接OC,探究△AO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答案:B解析:(1)BD=CF;(2)221;(3)①CD=CF+BC,②等腰三角形,见解析【分析】(1)△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利用SAS 即可证明△BAD ≌△CAF ;(2)同(1)相同,利用SAS 即可证得△BAD ≌△CAF ,从而证得BD=CF ,即可得到CF=CD+BC ,然后求出答案;(3)中的①与(1)相同,可证明BD=CF ,又点D 、B 、C 共线,故:CD=BC+CF ; ②由(1)猜想并证明BD ⊥CF ,从而可知△FCD 为直角三角形,再由正方形的对角线的性质判定△AOC 三边的特点,再进一步判定其形状. 【详解】解:(1)证明:∵∠BAC=90°,AB=AC , ∴∠ABC=∠ACB=45°, ∵四边形ADEF 是正方形, ∴AD=AF ,∠DAF=90°,∵∠BAC=∠BAD+∠DAC=90°,∠DAF=∠CAF+∠DAC=90°, ∴∠BAD=∠CAF , 在△BAD 和△CAF 中,AB AC BAD CAF AD AF =⎧⎪∠=∠⎨⎪=⎩, ∴△BAD ≌△CAF (SAS ), ∴BD=CF ,(2)与(1)同理,证△BAD ≌△CAF ; ∴BD=CF , ∴CF=BC+CD , ∵AC=AB=2,CD=1,∴BC ==∴CF=1;(3)①BC 、CD 与CF 的关系:CD=BC+CF理由:与(1)同法可证△BAD ≌△CAF ,从而可得: BD=CF , 即:CD=BC+CF②△AOC 是等腰三角形理由:与(1)同法可证△BAD ≌△CAF ,可得:∠DBA=∠FCA , 又∵∠BAC=90°,AB=AC , ∴∠ABC=∠ACB=45°, 则∠ABD=180°-45°=135°, ∴∠ABD=∠FCA=135° ∴∠DCF=135°-45°=90° ∴△FCD 为直角三角形.又∵四边形ADEF是正方形,对角线AE与DF相交于点O,∴OC=12DF,∴OC=OA∴△AOC是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正方形的性质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点,一般情况下,要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就得证明这两条线段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关键是掌握图形特点挖掘题目所隐含的条件.6.综合与探究问题情境在Rt△ABC中,∠BAC=90°,AB=AC,点D是射线BC上一动点,连接AD,将线段A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至AE,连接DE,CE.探究发现(1)如图1,BD=CE,BD⊥CE,请证明;探究猜想;(2)如图2,当BD=2DC时,猜想AD与BC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探究拓广(3)当点D在BC的延长线上时,探究并直接写出线段BD,DC,AD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B解析:(1)证明见解析;(2)10AD BC=,理由见解析;(3)2222BD CD AD+=.【分析】(1)根据题意计算得∠BAD=∠CAE;再根据旋转的性质,通过证明△BAD≌△CAE,从而完成求解;(2)结合(1)的结论,通过△BAD≌△CAE,得CE;通过勾股定理,得2DE=;再通过勾股定理计算,记得得到答案;(3)过点A作AM BC⊥交BC于点M;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得BM CM=,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得12AM BM CM BC===;根据勾股定理的性质,通过计算,即可得到线段BD,DC,AD之间的数量关系.【详解】(1)由题意得,∠BAC =∠DAE =90° ∵∠BAD +∠CAD =∠CAE +∠CAD ∴∠BAD =∠CAE∵线段A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至AE ∴AD=AE 又∵AB=AC , ∴△BAD ≌△CAE ∴BD=CE ,∠B =∠ACE =45° ∴∠ECD =90°,BD ⊥CE . (2)由(1)得:△BAD ≌△CAE ∴BD=CE ,∠B =∠ACE =45° ∵13CD BC =,BD =2DC ,即23BD BC =, ∴23BD CE BC ==, ∵AD=AE ∴222DE AD AE AD =+=∴∠B =∠ACB =45° ∴∠BCE =∠ACB+∠ACE =90°∴CD 2+CE 2=DE 2,即22212()()233BC BC AD +=, ∴106AD BC =; (3)如图,过点A 作AM BC ⊥交BC 于点M∵∠BAC =90°,AB =AC ∴12BM CM BC ==∴12AM BM CM BC ===∴()1122AM BC BD CD ==-,()1122DM CM CD BC CD BD CD =+=+=+ ∵222AM DM AD +=∴()()2221122BD CD BD CD AD ⎡⎤⎡⎤-++=⎢⎥⎢⎥⎣⎦⎣⎦∴2222BD CD AD +=. 【点睛】本题考查了旋转、等腰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旋转、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中线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7.如图1所示,在Rt ABC △中90BAC ∠=︒,AB AC =,2BC =,以BC 所在直线为x 轴,边BC 的垂直平分线为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将ABC 绕P 点0,1顺时针旋转.(1)填空:当点B 旋转到y 轴正半轴时,则旋转后点A 坐标为______;(2)如图2所示,若边AB 与y 轴交点为E ,边AC 与直线1y x =-的交点为F ,求证:AEF 的周长为定值;(3)在(2)的条件下,求AEF 内切圆半径的最大值.解析:(1)2,21;(2)见解析;(3)324【分析】(1)作出图形,'''A B C 是ABC 绕 P 点0,1顺时针旋转,点B 旋转到y 轴正半轴时得到的图形,连接 BP ,CP ,根据2BC =,y 轴垂直平分BC , AB AC =,()0,1P -可证得四边形ABPC 是正方形,则有 '''2BP B PAB A B ,'0'21B B PPO,可得点 A 坐标;(2)作BPQ CPF ∠=∠,交AB 延长线于Q 点,根据四边形ABPC 是正方形,得到90QBP FCP ∠=∠=︒,BP CP =,可证BPQ CPF ASA ≌△△,得BQ CF =,QP FP =,利用ASA 再可证得QPE FPE ≌△△,得QE FE =则AEF 的周长22AB AC =+=(3)设EF m =,AE n =,Rt AEF 的内切圆半径为r ,由(2)可得22AF m n =--则2AE AF EF r +-=222n m n m+---=2m =-,当m 最小时,r 最大.得到22222n m nm 整理得:2224220nm n m,关于n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即22244220m m化简得24280m m +-≥,利用二次函数图像可得422m ≥-或422m ≤--(不合题意,舍去)可得m 的最小值为422-,即r 的最大值为2422324,则有AEF 内切圆半径的最大值为324-.【详解】解:(1)如图示,'''A B C 是ABC 绕 P 点0,1顺时针旋转,点B 旋转到y 轴正半轴时得到的图形,连接 BP ,CP ,∵2BC =,y 轴垂直平分BC ∴1BO CO ==又∵Rt ABC △中,AB AC = ∴1AO =,2AB AC ==∵()0,1P - ∴1PO =∴AO BO CO PO === ∴四边形ABPC 是正方形 ∴'''2BP B P AB A B∴'0'21B B PPO∴点A 坐标为2,21(2)如图2所示,作BPQ CPF ∠=∠,交AB 延长线于Q 点 ∵四边形ABPC 是正方形∴90QBP FCP ∠=∠=︒, BP CP = ∴BPQ CPF ASA ≌△△∴ BQ CF =,QP FP =∵点F 在直线1y x =-∴45FPE ∠=︒∴ 45BPE FPC ∠+∠=︒ ∴45BPE BPQ ∠+∠=︒∴45QPE FPE ∠=∠=︒ ∵EP EP =∴QPE FPE ASA ≌△△∴ QE FE =∴AEF 的周长AE EF AF AE QE AF =++=++ AE BE BQ AF AE BE FC AF =+++=+++22AB AC =+=(3)设EF m =,AE n =,Rt AEF 的内切圆半径为 r , 由(2)可得22AF m n =-则2AE AF EFr +-=22n m n m+---=2m =∴当m 最小时,r 最大.∵在Rt AEF 中,222AE AF EF +=∴22222n m nm 整理得: 2224220nm nm ∵关于n 的一元二次方程有解∴22244220m m∴24280m m +-≥利用二次函数图像可得422m ≥-422m ≤--(不合题意,舍去) ∴m 的最小值为422-r 2422324即AEF 内切圆半径的最大值为324.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一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以及根的判别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旋转、三角形内切圆等知识,能熟练应用相关性质是解题关键. 8.问题解决一节数学课上,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图①,点P 是等边ABC 内的一点,6PA =,8PB = ,10PC =.你能求出APB ∠的度数和等边ABC 的面积吗?小明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形成了如下思路:如图①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BPA △,连接PP ',可得BPP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勾股定理逆定理可得AP P '是直角三角形,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 (1)结合小明的思路完成填空:PP '=_____________,APP '∠=_______________,APB ∠=_____________ ,ABCS= ______________.(2)类比探究Ⅰ如图②,若点P 是正方形ABCD 内一点,1PA = ,2PB =,3PC =,求APB ∠的度数和正方形的面积.Ⅱ如图③,若点P 是正方形ABCD 外一点,3PA = ,1PB =, 11PC =,求APB ∠的度数和正方形的面积.答案:B解析:(1)8,90˚,150˚,25336;(2)Ⅰ135APB ∠=︒, 722ABCD S =+正方形;Ⅱ45APB ∠=︒, 1032ABCD S =-正方形【分析】(1)根据小明的思路,然后利用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性质计算即可;(2)Ⅰ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得到△BP′A ,连接PP′,求出∠APB 的度数;先利用旋转求出∠PBP'=90°,BP'=BP=2,AP'=CP=3,利用勾股定理求出PP',进而判断出△APP'是直角三角形,得出∠APP'=90°,即可得出结论;过B 作BE ⊥AP 于点E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度即可求出正方形面积;Ⅱ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得到△BP′A ,连接PP′,求出∠APB 的度数;先利用旋转求出∠PBP'=90°,BP'=BP=2,AP'=CP=3,利用勾股定理求出PP',进而判断出△APP'是直角三角形,得出∠APP'=90°,即可得出结论;过B 作BF ⊥AP 于点F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B 的长度即可求出正方形面积; 【详解】解:(1)由题易有P BP '∆是等边三角形,AP P '∆是直角三角形 ∴PP '=BP=8,90?APP '=∠,60?P PB '=∠,∴APB ∠=APP '∠+=P PB '∠150˚, 如图1,过B 作BD ⊥AP 于点D∵APB ∠=150°∴30?BPD =∠在Rt △BPD 中,30?BPD =∠,BP=8∴BD=4,PD=43 ∴AD=6+43∴AB 2=AD 2+BD 2=100+483∴ABC S =234AB =25336+ (2)Ⅰ.如图2,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得到△BP′A ,连接PP′,∴△ABP'≌△CBP ,∴∠PBP'=90°,BP'=BP=2,AP'=CP=3,在Rt △PBP'中,BP=BP'=2,∴∠BPP'=45°,根据勾股定理得,PP'=2BP=22,∵AP=1,∴AP 2+PP'2=1+8=9,∵AP'2=32=9,∴AP 2+PP'2=AP'2,∴△APP'是直角三角形,且∠APP'=90°,∴∠APB=∠APP'+∠BPP'=90°+45°=135°;过B 作BE ⊥AP 于点E ,∵∠APB=135°∴∠BPE=45°∴△BP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E=BP=22BP =2 ∴AE=1+2∴AB 2=AE 2+BE 2=7+22 ∴2722ABCD S AB ==+正方形Ⅱ.如图3,将△BPC 绕点B 逆时针旋转90°,得到△BP′A ,连接PP′,∴△ABP'≌△CBP ,∴∠PBP'=90°,BP'=BP=1,AP'=CP=11,在Rt △PBP'中,BP=BP'=1,∴∠BPP'=45°,根据勾股定理得,PP'=2BP=2,∵AP=3,∴AP 2+PP'2=9+2=11,∵AP'2=(11)2=11,∴AP 2+PP'2=AP'2,∴△APP'是直角三角形,且∠APP'=90°,∴∠APB=∠APP'-∠BPP'=90°-45°=45°.过B 作BF ⊥AP 于点F∵∠APB=45°∴△BP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PF=BF=22BP =22 ∴2 ∴AB 2=AF 2+BF 2=1032-∴21032ABCD S AB ==-正方形【点睛】此题是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旋转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勾股定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本题的关键.9.如图1,在△ABC 和△ADE 中,∠DAE=∠BAC ,AD=AE ,AB=AC .(1)求证:△ABD ≌△ACE ;(2)如图2,在△ABC 和△ADE 中,∠DAE=∠BAC ,AD=AE ,AB=AC ,∠ADB=90°,点E 在△ABC 内,延长DE 交BC 于点F ,求证:点F 是BC 中点;(3)△ABC 为等腰三角形,∠BAC=120°,AB=AC ,点P 为△ABC 所在平面内一点,∠APB=120°,AP=2,BP=4,请直接写出 CP 的长.答案:D解析:(1)证明见详解;(2)证明见详解;(3)2713【分析】(1)因为∠DAE=∠BAC ,可以得到∠DAB=∠EAC ,因为AD=AE ,AB=AC ,即可得到△ABD ≌△ACE ;(2)连接CE ,延长EF 至点H ,取CF=CH ,连接CH ,由(1)可得△ABD ≌△ACE ,所以∠AEC=90°和CE=BD ,可以推出∠BDF=∠CEF ,再证明△DBF ≌△ECH ,所以BF=CH ,等量代换即可得到BF=FC ,即可解决;(3)点P 在△ABC 内部,将△ABP 逆时针旋转120°,得到ACP ∆',连接PP '和PC ,可以得到△PP C '是直角三角形,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PC 的值;当点P 在△ABC 外部,将△AP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120︒得到PDC ∆,连接PP '和PC ,过点P 作PD ⊥'CP 于点D ,连接PD 可以得到△PP D ',△PP D '是直角三角形和,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DP 及PC 的值.【详解】解:(1)证明:∵∠DAE=∠BAC∴∠DAB=∠EAC∵AD=AE ,AB=AC∴△ABD ≌△ACE(2)证明:连接CE ,延长EF 至点H ,取CF=CH ,连接CH ,如图所示:∵△ADB≌△AEC∴BD=EC,∠ADB=∠AEC=90°∵AD=AE∴∠ADE=∠AED∵∠ADE+∠EDB=∠AED+∠CEH=90°∴∠EDB=∠CEH∵CF=CH∴∠CFH=∠CHF∴∠DFB=∠H∵CE=BD∴△DBF≌△ECH∴BF=CH∴BF=CF∴点F是BC的中点∆',连接(3)当点P在△ABC内部,如图所示,将△ABP逆时针旋转120°,得到ACPPP'和PC∆'∵将△ABP旋转120°得到ACP∴∠PAP'=120°,AP='AP=2,BP=CP'=4∴PP'3∵∠AP C'=120°,∠AP P'=30°,∴∠PP C'=90°,∴()2223427+=.当点P在△ABC外部,如图所示,将△APB 绕点A 逆时针旋转120︒到△'AP C ,过点P 作PD ⊥'CP 于点D ,连接PD , ∵将△ABP 旋转120°得到ACP ∆'∴∠PAP '=120°,AP='AP =2,BP=CP '=4,∴PP '=23, ∵∠AP C '=120°,∠AP P '=30°,∴∠PP C '=150°,∴∠PP D '=30°,在Rt 'PDP 中,1'32PD PP ==, 22''3DP PP PD ∴=-=,''347DC DP P C ∴=+=+=,()222237213PC PD DC ∴=+=+= . 综上所述,27213PC =或【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以及旋转,合理的作出辅助线以及熟练旋转的性质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0.如图,直线y =﹣x +c 与x 轴交于点B (3,0),与y 轴交于点C ,过点B ,C 的抛物线y =﹣x 2+bx +c 与x 轴的另一个交点为A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和点A 的坐标;(2)P 是直线BC 上方抛物线上一动点,PA 交BC 于 D .设t =PD AD,请求出t 的最大值和此时点P 的坐标;(3)M 是x 轴上一动点,连接MC ,将MC 绕点M 逆时针旋转90°得线段ME ,若点E 恰好落在抛物线上,请直接写出此时点M 的坐标. 答案:A解析:(1)y=﹣x2+2x+3,A(﹣1,0);(2)t的最大值为916,此时P (32,154);(3)M(9332-,0)或(9332+,0).【分析】(1)利用待定系数法解决问题即可;(2)连接AC,PC,PB,过点A作AE⊥BC于E,过等P作PF⊥BC于F.设P(m,﹣m2+2m+3).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构建二次函数解决问题即可;(3)过点E作EH⊥x轴于H.设M(m,0),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点E的坐标(用m表示),再利用待定系数法解决问题即可.【详解】解:(1)∵直线y=﹣x+c与x轴交于点B(3,0),与y轴交于点C,∴0=﹣3+c,解得c=3,∴C(0,3),∵抛物线经过B,C,∴9303b cc-++=⎧⎨=⎩,解得23bc=⎧⎨=⎩,∴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x2+2x+3,令y=0,得到﹣x2+2x+3=0,解得x=﹣1或3,∴A(﹣1,0);(2)如图,连接AC,PC,PB,过点A作AE⊥BC于E,过点P作PF⊥BC于F.设P(m,﹣m2+2m+3).∵AE∥PF,∴△PFD∽△AED,∴PDAD =PFAE,∵S△PBC=12•BC•PF,S△ACB=12•BC•AE,∴PDAD =PBCABCSS∆∆,∵S △ABC =12•AB •OC =12×4×3=6, ∴t =PD AD =6PBC S ∆=211133(23)332226m m m ⨯⨯+⨯⨯-++-⨯⨯=﹣14m 2+34m =﹣14(m ﹣32)2+916, ∵﹣14<0, ∴m =32时,t 有最大值,最大值为916,此时P (32,154); (3)如图,过点E 作EH ⊥x 轴于H ,∵∠COM =∠EHM =∠CME =90°,∴∠EMH +∠CMH =90°,∠EMH +∠MEH =90°,∴∠MEH =∠CMO ,∵MC =ME ,∴△COM ≌△MHE (AAS ),∴OC =MH =3,OM =EH ,设M (m ,0),则E (m ﹣3,﹣m ),把E (m ﹣3,﹣m )代入y =﹣x 2+2x +3,可得﹣(m ﹣3)2+2(m ﹣3)+3=﹣m , 整理得,m 2﹣9m +12=0,解得m 933-933+, ∴M 933-,0933+0).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综合题,涉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在二次函数图象上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利用几何的性质进行点坐标的求解.11.综合与实践实践操作:①如图1,ABC ∆是等边三角形,D 为BC 边上一个动点,将A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60︒得到AEF ∆,连接CE .②如图2,在ABC ∆中,AD BC ⊥于点D ,将AB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得到AEF ∆,延长FE 与BC 交于点G .③如图3,将图2中得到AEF ∆沿AE 再一次折叠得到AME ∆,连接MB .问题解决:(1)小明在探索图1时发现四边形ABCE 是菱形.小明是这样想的:请根据小明的探索直接写出图1中线段CD ,CF ,AC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 (2)猜想图2中四边形ADGF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问题再探:(3)在图3中,若AD=6,BD=2,则MB 的长为 .答案:C解析:(1)CD+CF=AC ;(2)四边形ADGF 为正方形;理由见解析;(3)13【分析】(1)先证明C 、F 、E 在同一直线上,再证明△BAD ≌△CAF (SAS ),则∠ADB=∠AFC ,BD=CF ,可得AC=CF+CD ;(2)先根据∠ADC=∠DAF=∠F=90°,证明得四边形ADGF 是矩形,由邻边相等可得四边形ADGF 是正方形;(3)证明△BAM ≌△EAD (SAS ),根据BM=DE 及勾股定理可得结论.【详解】解:(1)如图:由旋转得:∠DAF=60°=∠BAC,AD=AF,∴∠BAD=∠CAF,∵△ABC是等边三角形,∴AB=AC,∴△BAD≌△CAF(SAS),∴∠ADB=∠AFC,BD=CF,∵∠ADC+∠ADB=∠AFC+∠AFE=180°,∴C、F、E在同一直线上,∴AC=BC=BD+CD=CF+CD,+=;故答案为:CD CF AC(2)四边形ADGF是正方形,理由如下:如图:∵Rt△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EF,∴AF=AD,∠DAF=90°,∵AD⊥BC,∴∠ADC=∠DAF=∠F=90°,∴四边形ADGF是矩形,∵AF=AD,∴四边形ADGF是正方形;(3)如图3,连接DE,∵四边形ADGF是正方形,DG=FG=AD=AF=6,∵△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90°,得到△AEF,∴∠BAD=∠EAF,BD=EF=2,∴EG=FG-EF=6-2=4,∵将△AFE沿AE折叠得到△AME,∴∠MAE=∠FAE,AF=AM,∴∠BAD=∠EAM,∴∠BAD+∠DAM=∠EAM+∠DAM,即∠BAM=∠DAE,∵AF=AD,∴AM=AD,在△BAM和△EAD中,∵AM ADBAM DAEAB AE=⎧⎪∠=∠⎨⎪=⎩,∴△BAM≌△EAD(SAS),∴BM=DE=22EG DG+=2246213+=.故答案为:213.【点睛】本题属于四边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综合应用,解决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依据图形的性质进行计算求解.12.如图,BC⊥CA,BC=CA,DC⊥CE,DC=CE,直线BD与AE交于点F,交AC于点G,连接CF.(1)求证:△ACE≌△BCD;(2)求证:BF⊥AE;(3)请判断∠CFE与∠CA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C解析:(1)见解析;(2)见解析;(3)∠CFE=∠CAB,见解析【分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ACB =∠DCE =90°,由角的和差得到∠BCD =∠ACE ,即可得到结论;(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BD =∠CAE ,根据对顶角的性质得到∠BGC =∠AGE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3)过C 作CH ⊥AE 于H ,CI ⊥BF 于I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 =BD ,S △ACE =S △BCD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到CH =CI ,于是得到CF 平分∠BFH ,推出△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证明:∵BC ⊥CA ,DC ⊥CE ,∴∠ACB =∠DCE =90°,∴∠BCD =∠ACE ,在△BCD 与△ACE 中,BC CA ACD ACE CD CE =⎧⎪∠=∠⎨⎪=⎩,∴△ACE ≌△BCD ;(2)∵△BCD ≌△ACE ,∴∠CBD =∠CAE ,∵∠BGC =∠AGE ,∴∠AFB =∠ACB =90°,∴BF ⊥AE ;(3)∠CFE =∠CAB ,过C 作CH ⊥AE 于H ,CI ⊥BF 于I ,∵△BCD ≌△ACE ,∴ACE BCD AE BD,S S ∆∆==,∴CH =CI ,∴CF 平分∠BFH ,∵BF ⊥AE ,∴∠BFH =90°,∠CFE =45°,∵BC ⊥CA ,BC =CA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AB =45°,∴∠CFE =∠CAB .【点睛】角的和差、对顶角的性质这些知识点在证明全等和垂直过程中经常会遇到,需要掌握。
八下数学几何题
八年级下册数学几何题题目一:已知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 60°,求∠C 的度数。
解析:因为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所以∠C = ∠A = 60°。
题目二: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BD 相交于点O,若AB = 4,BC = 3,求AC 的长。
解析:在矩形中,∠ABC = 90°,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² = AB² + BC² = 4² + 3² = 25,所以AC = 5。
题目三: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分别为 6 和8,求菱形的边长。
解析:设菱形的对角线分别为d1 = 6,d2 = 8。
由于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且平分,所以菱形的边长可以通过勾股定理求得。
边长 a = √[(d1/2)²+(d2/2)²] = √[(6/2)²+(8/2)²] = √(3² + 4²) = 5。
题目四: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5,E 是BC 边上一点,且BE = 2,求AE 的长。
解析:在直角三角形ABE 中,AB = 5,BE = 2,根据勾股定理AE² = AB² + BE² = 5² + 2² = 25 + 4 = 29,所以AE = √29。
题目五:等腰梯形ABCD 中,AB∠DC,AD = BC,∠A = 60°,AB = 9,DC = 5,求腰长。
解析:过点D、C 分别作AB 的垂线,垂足为E、F。
则AE = BF = (AB -DC)/2 = (9 - 5)/2 = 2。
在直角三角形ADE 中,因为∠A = 60°,所以∠ADE = 30°,则AD = 2AE = 4。
题目六:已知三角形ABC 是直角三角形,∠C = 90°,D 是AB 的中点,若AC = 6,BC = 8,求CD 的长。
部编数学八年级下册专题38一次函数的应用之几何问题(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38一次函数的应用之几何问题1.如图,在平面坐标系中,直线:l y kx b =+分别与x 轴,y 轴交于点3,02A æö-ç÷èø,点()0,3B .(1)求直线l 的解析式;(2)若点C 是y 轴上一点,且ABC V 的面积是154,求点C 的坐标;(3)在(2)的条件下,当点C 在y 轴负半轴时,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D ,使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D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如图①,在矩形OACB 中,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正半轴上,点C 在第一象限,8OA =,6OB =.(1)请直接写出点C 的坐标;(2)如图②,点F 在BC 上,连接AF ,把ACF V 沿着AF 折叠,点C 刚好与线段AB 上一点C ¢重合,求线段CF 的长度;(3)如图③,点(,)P x y 为直线26y x =-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上的个动点,点D 在线段AC 上(不与点A 、C 重合),是否存在直角顶点为P 的等腰直角BDP △,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Q BPD D 是等腰三角形,\ BP PD =,90BPD Ð=°,\EF BC ∥,\BEP Ð=90PFD Ð=°,\BPE DPF DPF PDF Ð+Ð=Ð+Ð,\BPE PDF Ð=Ð,\()BPE PDF AAS D D ≌,\6(26)122PF BE a a ==--=-,EP DF =,Q 1228EF EP PF a a =+=+-=,\4a =,\点(4,2)P ,点D 为(8,6)在端点上,点(4,2)P 不符合题意,舍去;②当点P 在BC 的上方时,如图④,过点P 作EF BC ∥,交y 轴于E ,交AC 的延长线于F ,同理可证BPE PDF D D ≌,\266212BE PF a a ==--=-,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OABC的边OA,OC分别在x轴,y轴的正半轴上,直线y =2x-6经过线段OA的中点D,与y轴交于点G,E是线段CG上一点,作点E关于直线DG的对称点F,连接BE,BF,FG.设点E的坐标为(0,m).(1)写出点B的坐标是( , );(2)当43OABCBEGFS S=正方形四边形时,求点E的坐标;(3)在点E的整个运动过程中,①当四边形BEGF为菱形时,求点E的坐标;②若N为平面内一点,当以B,E,F,N为顶点的四边形为矩形时,m的值为 .(请直接写出答案)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过点B(4,0)的直线AB与直线OA相交于点A(3,1),动点M 在线段OA和射线AC上运动.(1)求直线AB的解析式;(2)直线AB交y轴于点C,求△OAC的面积;(3)当△OAC的面积是△OMC面积的3倍时,求出这时点M的坐标.5.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分别交x 轴、y 轴于A(a ,0)、B(0,b)两点,且a ,b 满足(a ﹣b )2+|a ﹣4t|=0,且t >0,t 是常数.直线BD 平分∠OBA ,交x 轴于D 点.(1)若AB 的中点为M ,连接OM 交BD 于N ,求证:ON =OD ;(2)如图2,过点A 作AE ⊥BD ,垂足为E ,猜想AE 与BD 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3)如图3,在x 轴上有一个动点P (在A 点的右侧),连接PB ,并作等腰Rt △BPF ,其中∠BPF =90°,连接FA 并延长交y 轴于G 点,当P 点在运动时,OG 的长是否发生改变?若改变,请求出它的变化范围;若不变,求出它的长度.【答案】(1)见解析;(2)BD =2AE ,证明见解析;(3)OG 的长不变,OG =4t【分析】(1)根据直线解析式求出点A 、B 的坐标,然后得出AOB 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22.5ABD Ð=°,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OM AB ^,然后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与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67.5OND Ð=°,67.5ODB Ð=°,利用等角对等边得到ON OD =;(2)延长AE 交BO 于C ,得ABE CBE D @D ,得到2AC AE =,再证OAC OBD D @D 得到BD AE =,从而得到2BD AE =;()ABE CBE ASA \D @D ,AE CE \=,2AC AE \=,AE BD ^Q ,90OAC ADE \Ð+Ð=°,又90OBD BDO Ð+Ð=°,ADE BDO Ð=Ð(对顶角相等),OAC OBD \Ð=Ð,在OAC D 与OBD D 中,OAC OBD OA OB BOD AOCìÐ=Ðïïïï=íïïïÐ=Ðïî,()OAC OBD ASA \D @D ,BD AC \=,2BD AE \=;(3)OG 的长不变,且4OG t =.过F 作FH OP ^,垂足为H ,90FPH PFH \Ð+Ð=°,90BPF Ð=°Q ,90BPO FPH \Ð+Ð=°,FPH BPO \Ð=Ð,BPF D Q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P FP \=,在OBP D 与HPF D 中,90FPH BPO BOP FHP BP FPìÐ=ÐïïïïÐ=Ð=°íïïï=ïî,()OBP HPF AAS \D @D ,FH OP \=,4PH OB t ==,=,Q,OA OB=+=+AH PH AP OB AP\=+=,AH OA OP OP\=,FH AH\Ð=Ð=°,45GAO FAH\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OG\==.OG OA t4【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一次函数,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以及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等等知识点,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边长为3的正方形ABCD在第一象限内,AB∥x轴,点A的坐标为(5,4)经过点O、点C作直线l,将直线l沿y轴上下平移.(1)当直线l与正方形ABCD只有一个公共点时,求直线l的解析式;(2)当直线l在平移过程中恰好平分正方形ABCD的面积时,直线l分别与x轴、y轴相交于点E、点F,连接BE、BF,求△BEF的面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平移和正方形的性质的综合,掌握待定系数法和求直线和坐标轴的交点坐标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一次函数364y x =-+的图像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点B ,与直线54y x = 相交于点C ,过点B 作x 轴的平行线l .点P 是直线l 上的一个动点.(1)求点A ,点B 的坐标.(2)若AOC BCP S S =△△,求点P 的坐标.(3)若点E 是直线54y x =上的一个动点,当△APE 是以AP 为直角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时,求点E 的坐标.8.如图,将一矩形纸片O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0,0O ,()6,0A ,()0,3C .动点F 从点O 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C 向终点C 运动,运动23秒时,动点E 从点A 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O 向终点O 运动,当点E 、F 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点E 的运动时间为t (秒).(Ⅰ)OE =_____________,OF =_____________;(用含t 的代数式表示)(Ⅱ)当1t =时,将OEF V 沿EF 翻折,点O 恰好落在CB 边上的点D 处.①求点D 的坐标及直线DE 的解析式;②点M 是射线DB 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 作直线DE 的平行线,与x 轴交于N 点,设直线MN 的解析式为y kx b =+,当点M 与点B 不重合时,S 为MBN △的面积,当点M 与点B 重合时,0S =.求S 与b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b 的取值范围.∵OEF V 沿EF 翻折得到DEF V ,∴53FD OF ==.∴1410BM b=-+.9.已知,直线y=2x-2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1)如图①,点A的坐标为_______,点B的坐标为_______;(2)如图②,点C是直线AB上不同于点B的点,且CA=AB.①求点C的坐标;②过动点P(m,0)且垂直与x轴的直线与直线AB交于点E,若点E不在线段BC上,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3)若∠ABN=45º,求直线BN的解析式.令y=0,则2x-2=0,即x=1过点C 作CD⊥x 轴,垂足是D,∵∠BOA=∠ADC=90°,∠BAO=∠CAD,CA=AB,∴△BOA≌△CAD(AAS),∴CD=OB=2,AD=OA=1,∴C(2,2);②由①可知D(2,0),观察图②,可知m的取值范围是:m<0或m>2.故答案是:m<0或m>2;(3)如图③,作AN⊥AB,使得AN=AB,作NH⊥x轴于H,则△ABN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BN=45°.∵∠AOB=∠BAN=∠AHN=90°,∴∠OAB+∠ABO=90°,∠OAB+∠HAN=90°,∴∠ABO=∠HAN,∵AB=AN,∴△ABO≌△NAH(AAS),∴AH=OB=2,NH=OA=1,∴N(3,-1),设直线BN的解析式为y=kx+b,则有:312k bb+=-ìí=-î,解得132kbì=ïíï=-î,∴直线BN的解析式为y=13x-2,当直线BN′⊥直线BN时,直线BN′也满足条件,直线BN′的解析式为:y3x2=--.∴满足条件的直线BN的解析式为y=13x-2或y=-3x-2.【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0.如图,将一矩形纸片OABC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O(0,0),A(6,0),C(0,3),动点F从点O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OC向终点C运动,运动23秒时,动点E从点A出发以相同的速度沿AO向终点O运动,当点E、F其中一点到达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设点E的运动时间为t:(秒)(1)OE= ,OF=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t=1时,将△OEF沿EF翻折,点O恰好落在CB边上的点D处①求点D的坐标及直线DE的解析式;②点M是射线DB上的任意一点,过点M作直线DE的平行线,与x轴交于N点,设直线MN的解析式为y=kx+b,当点M与点B不重合时,S为△MBN的面积,当点M与点B重合时,S=0.求S 与b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自变量b的取值范围.11.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为直线l1,经过A(0,4)和D(4,0)两点;一次函数y=x+1的图象为直线l2,与x轴交于点C;两直线l1,l2相交于点B.(1)求k、b的值;(2)求点B的坐标;(3)求△ABC的面积.12.已知11y kx =+过点(2,-1),与x 轴交于点A,F 点为(1,2).(Ⅰ)求k 的值及A 点的坐标;(Ⅱ)将函数1y 的图象沿y 轴方向向上平移得到函数2y ,其图象与y 轴交于点Q,且OQ=QF,求平移后的函数2y 的解析式;(Ⅲ)若点A 关于2y 的对称点为K,请求出直线FK 与x 轴的交点坐标.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l:142y x=-+分别与x轴、y轴交于点A、点B,且与直线2l:y x=于点C.(Ⅰ)如图①,求出B、C两点的坐标;(Ⅱ)若D是线段OC上的点,且BODV的面积为4,求直线BD的函数解析式.(Ⅲ)如图②,在(Ⅱ)的条件下,设P是射线BD上的点,在平面内是否存在点Q,使以O、B、P、Q为顶点的四边形是菱形?若存在,直接写出点Q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14.如图1,直线AB交x轴于点A(4 ,0),交y轴于点B(0 ,-4),(1)如图,若C的坐标为(-1, ,0),且AH⊥BC于点H,AH交OB于点P,试求点P的坐标;(2)在(1)的条件下,如图2,连接OH ,求证:∠OHP=45°;(3)如图3,若点D 为AB 的中点,点M 为y 轴正半轴上一动点,连结MD ,过点D 作DN ⊥DM 交x 轴于N 点,当M 点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的过程中,式子BDM ADN S S -V V 的值是否发生改变?如发生改变,求出该式子的值的变化范围;若不改变,求该式子的值.【答案】(1)P (0 ,-1);(2)证明见解析;(3)不变;4.【分析】(1)利用坐标的特点,得出△OAP ≌△OB ,得出OP=OC=1,得出结论;(2)过O 分别做OM ⊥CB 于M 点,ON ⊥HA 于N 点,证出△COM ≌△PON ,得出OM=ON ,HO 平分∠CHA ,求得结论;(3)连接OD ,则OD ⊥AB ,证得△ODM ≌△ADN ,利用三角形的面积进一步解决问题.试题解析:(1)由题得,OA=OB=4.【详解】解:∵AH ⊥BC 于H ,∴∠OAP +∠OPA=∠BPH +∠OBC=90°,∴∠OAP=∠OBC在△OAP 和△OBC 中,90COB POA OA OB OAP OBC Ð=Ð=°ìï=íïÐ=Ðî∴△OAP ≌△OBC (ASA ),∴OP=OC=1,则点P (0 ,-1)(2)过点O 分别作OM ⊥CB 于M 点,ON ⊥HA 于N 点,15.如图,直线12y x b=-+与x轴,y轴分别交于点A,点B,与函数y=kx的图象交于点M(1,2).(1)直接写出k,b的值和不等式012x b kx£-+£的解集;(2)在x轴上有一点P,过点P作x轴的垂线,分别交函数y=﹣12x+b和y=kx的图象于点C,点D.若2CD=OB,求点P的坐标.16.无刻度直尺作图:图1 图2(1)直接写出四边形ABCD的形状.(2)在图1中,先过E点画一条直线平分四边形ABCD的面积,再在AB上画点F,使得AF=AE.(3)在图2中,先在AD上画一点G,使得∠DCG=45°;连接AC,再在AC上画点H,使得GH=GA.【答案】(1)四边形ABCD是菱形,理由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分析】(1)只需要证明AB=CD=AD=BC即可得到结论;(2)如图连接AC,BD交于点T,作直线ET交BC于G,连接AG交BD于H,连接CH并延长交AB于F,则直线EG,点F即为所求;(3)如图所示,取格点T,连接CT交AD于G,取格点M、N,连接MN交BC于P,连接GP交AC于H,则点G、H即为所求;(1)求直线AB 的解折式;(2)如图2,已知P 为直线l :152y x =-+上一点,且512ABI ABCO S S =四边形△,求点P 的坐标;(3)若点D 为第一象限内一动点,且45ODC Ð=°,求BD 的最小值.∴∠BDA =90°,∵BC ∥OA ,BC =2,OA =6,∴AD =6−2=4,在Rt △ABD 中,BD =(22213AB AD -=∴PQ=|yQ−yP|=31922m m -++∵xA−xB=6−2=4,∴S△ABP=12PQ•(xA−xB)=12×4×|4−S四边形ABCO=12×(2+6)×6=24,∵∠ODC=45°,∠MOD=90°,18.如图,直线y =x +9与直线y =-2x -3交于点C ,它们与y 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1)求A 、B 、C 三点的坐标;(2)点F 在x 轴上,使10BFC S =△,求点F 的坐标;(3)点P 在x 轴上,使∠PBO +∠PAO =90°,直接写出点P 的坐标.。
八年级数学几何题目
八年级数学几何题目一、三角形相关(1 - 10题)题1:在△ABC中,∠A = 50°,∠B = 60°,求∠C的度数。
解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所以∠C=180° - ∠A - ∠B = 180°- 50° - 60° = 70°。
题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底角为40°,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度数。
解析: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所以另一个底角也是40°。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顶角的度数为180° - 40°×2 = 180° - 80° = 100°。
题3:三角形三边分别为3,4,x。
若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求x的值。
解析:当x为斜边时,根据勾股定理x=√(3^2)+ 4^{2}=√(9 + 16)=√(25) = 5;当4为斜边时,x=√(4^2)-3^{2}=√(16 - 9)=√(7)。
所以x的值为5或√(7)。
题4:在△ABC中,AB = AC,AD是BC边上的中线,若AB = 10,BC = 12,求AD的长。
因为AB = AC,AD是中线,所以AD⊥BC,BD = BC÷2 = 12÷2 = 6。
在直角三角形ABD中,根据勾股定理AD=√(A B^2)-BD^{2}=√(10^2)-6^{2}=√(100 - 36)=√(64) = 8。
题5:一个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恰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这个三角形是()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以上都有可能。
解析:直角三角形的三条高的交点是直角顶点,锐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在三角形外部。
所以答案是B。
题6:如图,在△ABC中,∠ACB = 90°,CD是高,∠A = 30°,AB = 4,求BD的长。
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MN 于E 、F. 求证:∠DEN =∠F.2、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与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3、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求证:CE =CF. 、4、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求证:AE =AF.5、设P 就是正方形ABCD 一边求证:PA =PF.6、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AE =CF.求证:∠DPA =∠DPC.7如图,△ABC 中,∠C 为直角,∠A=30°,分别以AB 、AC 与正△ACD,DE 与AB 交于F 。
求证:EF=FD 。
D8如图,正方形ABCD中,E、F分别为AB、BC的中点,EC与DF相交于G,连接AG,求证:AG=AD。
9、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D就是BC边上的中线,E就是AD上的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 与F,求证AF=EF,九年级数学【答案】1、如下图连接AC并取其中点Q,连接QN与QM,所以可得∠QMF=∠F,∠QNM=∠DEN与∠QMN=∠QNM,从而得出∠DEN=∠F。
2、过E,C,F 点分别作AB 所在直线的高EG,CI,FH 。
可得PQ=2EG FH+。
由△EGA ≌△AIC,可得EG=AI,由△BFH ≌△CBI,可得FH=BI 。
从而可得PQ=2AI BI += 2AB ,从而得证。
3、顺时针旋转△ADE,到△ABG,连接CG 、 由于∠ABG=∠ADE=900+450=1350从而可得B,G,D 在一条直线上,可得△AGB ≌△CGB 。
推出AE=AG=AC=GC,可得△AGC 为等边三角形。
∠AGB=300,既得∠EAC=300,从而可得∠A EC=750。
又∠EFC=∠DFA=450+300=750、可证:CE=CF。
4、连接BD作CH⊥DE,可得四边形CGDH就是正方形。
由AC=CE=2GC=2CH,可得∠CEH=300,所以∠CAE=∠CEA=∠AED=150,又∠FAE=900+450+150=1500,从而可知道∠F=150,从而得出AE=AF。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几何图形初步经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的图形的个数是()1.如图,一副三角尺按不同的位置摆放,摆放位置中αβA.1B.2C.3D.4【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直角三角板可得第一个图形∠β=45°,进而可得∠α=45°;根据余角和补角的性质可得第二个图形、第四个图形中∠α=∠β,第三个图形∠α和∠β互补.【详解】根据角的和差关系可得第一个图形∠α=∠β=45°,根据等角的补角相等可得第二个图形∠α=∠β,第三个图形∠α+∠β=180°,不相等,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第四个图形∠α=∠β,因此∠α=∠β的图形个数共有3个,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关键是掌握余角和补角的性质: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2.∠1与∠2互余,∠1与∠3互补,若∠3=125°,则∠2=()A.35°B.45°C.55°D.65°【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解:根据题意得:∠1+∠3=180°,∠3=125°,则∠1=55°,∵∠1+∠2=90°,则∠2=35°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余角、补角的计算.3.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其中∠C=∠DFE=90°,∠A=45°,∠E=60°,点F在CB的延长线上.若DE∥CF,则∠BDF等于()A .30°B .25°C .18°D .15°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得45ABC ∠=︒和30EDF ∠=︒,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45EDB ABC ==︒∠∠,再根据BDF EDB EDF =-∠∠∠,即可求出BDF ∠的度数.【详解】∵∠C =90°,∠A =45°∴18045ABC A C =︒--=︒∠∠∠∵//DE CF∴45EDB ABC ==︒∠∠∵∠DFE =90°,∠E =60°∴18030EDF E DFE =︒--=︒∠∠∠∴15BDF EDB EDF =-=︒∠∠∠故答案为: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角度问题,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直线a ∥b ,点B 在直线b 上,且AB ⊥BC ,∠1=55°,那么∠2的度数是( )A .20°B .30°C .35°D .50°【答案】C【解析】【分析】由垂线的性质可得∠ABC=90°,所以∠3=180°﹣90°﹣∠1=35°,再由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2的度数.【详解】解:由垂线的性质可得∠ABC=90°,所以∠3=180°﹣90°﹣∠1=35°,又∵a∥b,所以∠2=∠3=35°.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5.下列立体图形中,侧面展开图是扇形的是()A.B.C.D.【答案】B【解析】根据圆锥的特征可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的是圆锥.故选B.6.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点C是y轴上的一个动点,且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当△ABC的周长最小时,点C的坐标是A.(0,0)B.(0,1)C.(0,2)D.(0,3)【答案】D【解析】【详解】解:作B点关于y轴对称点B′点,连接AB′,交y轴于点C′,此时△ABC的周长最小,∵点A、B的坐标分别为(1,4)和(3,0),∴B′点坐标为:(-3,0),则OB′=3过点A作AE垂直x轴,则AE=4,OE=1则B′E=4,即B′E=AE,∴∠EB′A=∠B′AE,∵C′O∥AE,∴∠B′C′O=∠B′AE,∴∠B′C′O=∠EB′A∴B′O=C′O=3,∴点C′的坐标是(0,3),此时△ABC的周长最小.故选D.7.如图为一直棱柱,其底面是三边长为5、12、13的直角三角形.若下列选项中的图形均由三个矩形与两个直角三角形组合而成,且其中一个为如图的直棱柱的展开图,则根据图形中标示的边长与直角记号判断,此展开图为何?()A.B.C.D.【答案】D【解析】分析: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长方形,底面是三角形,据此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选项中,展开图下方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2,不合题意;B选项中,展开图上下两个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不能与其它棱完全重合,不合题意;C选项中,展开图下方的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不能与其它棱完全重合,不合题意;D选项中,展开图能折叠成一个三棱柱,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几何体的展开图,从实物出发,结合具体的问题,辨析几何体的展开图,通过结合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建立空间观念,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8.下列图形中,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A.B.C.D.【答案】C【解析】【分析】利用正方体及其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详解】解:A、B、D经过折叠后,下边没有面,所以不可以围成正方体,C能折成正方体.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时牢记正方体无盖展开图的各种情形.9.如图是由四个正方体组合而成,当从正面看时,则得到的平面视图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叫做主视图,从左面看到的图叫做左视图,从上面看到的图叫做俯视图.根据图中正方体摆放的位置判定则可.【详解】解:从正面看,下面一行是横放3个正方体,上面一行最左边是一个正方体.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视图的识别,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三视图的识别方法.10.下列各图经过折叠后不能围成一个正方体的是()A.B.C.D.【答案】D【解析】【分析】由平面图形的折叠及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解题.只要有“田”“凹”“一线超过四个正方形”字格的展开图都不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详解】解:A、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符合题意;B、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符合题意;C、是正方体的展开图,不符合题意;D、不是正方体的展开图,缺少一个底面,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体的展开图,解题时勿忘记四棱柱的特征及正方体展开图的各种情形.11.如图,DE∥BC,BE平分∠ABC,若∠1=70°,则∠CBE的度数为()A.20°B.35°C.55°D.70°【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得∠1=∠ABC=7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答案.【详解】∵DE∥BC,∴∠1=∠ABC=70°,∵BE平分∠ABC,∴1352CBE ABC∠=∠=︒,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2.木杆AB斜靠在墙壁上,当木杆的上端A沿墙壁NO竖直下滑时,木杆的底端B也随之沿着射线OM方向滑动.下列图中用虚线画出木杆中点P随之下落的路线,其中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解:如右图,连接OP,由于OP是Rt△AOB斜边上的中线,所以OP=12AB,不管木杆如何滑动,它的长度不变,也就是OP是一个定值,点P就在以O 为圆心的圆弧上,那么中点P 下落的路线是一段弧线.故选D .13.如图,点C 是射线OA 上一点,过C 作CD ⊥OB ,垂足为D ,作CE ⊥OA ,垂足为C ,交OB 于点E ,给出下列结论:①∠1是∠DCE 的余角;②∠AOB =∠DCE ;③图中互余的角共有3对;④∠ACD =∠BEC ,其中正确结论有(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答案】B【解析】【分析】 根据垂直定义可得BCA 90∠=o ,ADC BDC ACF 90∠∠∠===o ,然后再根据余角定义和补角定义进行分析即可.【详解】解:CE OA ⊥Q ,OCE 90o ∠∴=,ECD 190∠∠∴+=o ,1∠∴是ECD ∠的余角,故①正确;CD OB ⊥Q ,AOB COCE 90∠∠∴==o ,AOB OEC 90∠∠∴+=o ,DCE OEC 90∠∠+=o ,B BAC 90∠∠∴+=o ,1ACD 90∠∠+=o ,AOB DCE ∠∠∴=,故②正确;1AOB 1DCE DCE CED AOB CED 90∠∠∠∠∠∠∠∠+=+=+=+=o Q , ∴图中互余的角共有4对,故③错误;ACD 90DCE ∠∠=+o Q ,BEC 90AOB ∠∠=+o ,AOB DCE ∠∠=Q ,ACD BEC ∠∠∴=,故④正确.正确的是①②④;故选B .【点睛】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关键是掌握两角之和为90o 时,这两个角互余,两角之和为180o 时,这两个角互补.14.如图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请问展开前与“我”字相对的面上的字是( )A .是B .好C .朋D .友【答案】A【解析】【分析】 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根据这一特点作答.【详解】解: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相对的面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我”与“是”是相对面,“们”与“朋”是相对面,“好”与“友”是相对面.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15.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如图放置,∠COD=28°,则∠AOB 的度数为( )A .152°B .148°C .136°D .144°【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三角板的性质得90AOD BOC ∠=∠=︒,再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62AOC BOD ==︒∠∠,即可求出∠AOB 的度数.【详解】∵这是一副三角板∴90AOD BOC ∠=∠=︒∵28COD =︒∠∴62AOC BOD ==︒∠∠∴62+28+62=152AOB AOC COD BOD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板的度数问题,掌握三角板的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在ABC V 中,90C ∠=︒,30B ∠=︒,如图:(1)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2)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3)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根据以上作图过程,下列结论中错误的是( )A .AD 是BAC ∠的平分线B .60ADC ∠=︒ C .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D .:1:3DAC ABD S S =△△【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作图的过程可以判定AD 是∠BAC 的角平分线;利用角平分线的定义可以推知∠CAD=30°,则由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求∠ADC 的度数;利用等角对等边可以证得△ADB 的等腰三角形,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的性质可以证明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利用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求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比.【详解】解:A 、根据作图方法可得AD 是∠BAC 的平分线,正确;B 、∵∠C=90°,∠B=30°,∴∠CAB=60°,∵AD 是∠BAC 的平分线,∴∠DAC=∠DAB=30°,∴∠ADC=60°,正确;C 、∵∠B=30°,∠DAB=30°,∴AD=DB ,∴点D 在AB 的中垂线上,正确;D 、∵∠CAD=30°,∴CD=12AD , ∵AD=DB ,∴CD=12DB ,∴CD=13 CB,S△ACD=12CD•AC,S△ACB=12CB•AC,∴S△ACD:S△ACB=1:3,∴S△DAC:S△ABD≠1:3,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作图—基本作图.解题时,需要熟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7.一个角的补角比这个角的余角3倍还多10°,则这个角的度数为()A.140° B.130° C.50° D.40°【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即可.【详解】设这个角为α,则它的余角为90°-α,补角为180°-α,根据题意得,180°-α=3(90°-α)+10°,180°-α=270°-3α+10°,解得α=5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互为余角与补角的性质,表示出这个角的余角与补角然后列出方程是解题的关键.18.若∠AOB =60°,∠AOC =40°,则∠BOC等于()A.100°B.20°C.20°或100°D.40°【答案】C【解析】【分析】画出符合题意的两个图形,根据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解: 如图1,当∠AOC在∠AOB的外部时,∵∠AOB=60°,∠AOC=40°∴∠BOC=∠AOB+∠AOC=60°+40°=100°如图2,当∠AOC在∠AOB的内部时,∵∠AOB=60°,∠AOC=40°∴∠BOC=∠AOB-∠AOC=60°-40°=20°即∠BOC的度数是100°或20°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角的有关计算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根据图形进行计算的能力,分类讨论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19.如图,已知点P(0,3) ,等腰直角△ABC中,∠BAC=90°,AB=AC,BC=2,BC边在x轴上滑动时,PA+PB的最小值是()A102B26C.5 D.6【解析】【分析】过点P 作PD ∥x 轴,做点A 关于直线PD 的对称点A´,延长A´ A 交x 轴于点E ,则当A´、P 、B 三点共线时,PA +PB 的值最小,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 B '的长即可.【详解】如图,过点P 作PD ∥x 轴,做点A 关于直线PD 的对称点A´,延长A´A 交x 轴于点E ,则当A´、P 、B 三点共线时,PA +PB 的值最小,∵等腰直角△ABC 中,∠BAC=90°,AB=AC ,BC =2,∴AE=BE=1,∵P (0,3) ,∴A A´=4, ∴A´E=5, ∴22221526A B BE A E ''=+=+=,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作出点A 关于直线PD 的对称点,找出PA +PB 的值最小时三角形ABC 的位置.20.某包装盒如下图所示,则在下列四种款式的纸片中,可以是该包装盒的展开图的是( )A .B .C.D.【答案】A【解析】【分析】将展开图折叠还原成包装盒,即可判断正确选项.【详解】解:A、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相同,故本选项正确;B、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不同,故本选项错误;C、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不同,故本选项错误;D、展开图折叠后如下图,与本题中包装盒不同,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含图案的正方体的展开图,学生要经历一定的实验操作过程,当然学生也可以将操作活动转化为思维活动,在头脑中模拟(想象)折纸、翻转活动,较好地考查了学生空间观念.。
部编数学八年级上册专题25平方差公式与几何图形(解析版)含答案
专题25 平方差公式与几何图形1.如图,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掉边长为b 的正方形(a >b ),把剩下的部分拼成一个矩形,通过计算两处图形的面积,验证了一个等式,此等式是( )A .()()22a b a b a b -=+-B .()2222a b a ab b +=++C .()2222a b a ab b -=-+D .()()222a b a b a ab b +-=+-【答案】A【分析】由图可知,正方形剩下的面积为:22a b -,矩形宽为-a b ;长为a b +;得面积:()()a b a b +-,根据两者面积相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由图得,正方形剩下面积:22a b -∵矩形边长为-a b ,a b+∴矩形面积:()()a b a b +-又∵正方形面积等于矩形面积∴()()22a b a b a b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整式乘法,平方差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几何图形与整式乘法的运用.2.在探索因式分解的公式时,可以借助几何图形来解释某些公式.如图,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过程中,解释的因式分解公式是( )A .22()()a b a b a b +-=-B .22()()a b a b a b -=+-C .2222()a ab b a b ++=+D .222()2a b a ab b -=-+【答案】B【分析】由面积相等列式可得答案.【详解】解: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过程中,由面积相等可得22()()a b a b a b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利用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列式是关键,属于基础题.3.如图,在边长为2a 的正方形中央剪去一个边长为(2)a +的小正方形(2)a >,将剩余部分剪开密铺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 )A .4a +B .224a a +C .2344a a --D .242a a --【答案】C 【分析】根据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详解】解:()()2222a a +-,()22444a a a -+=+,22444a a a =---,2344a a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根据拼接前后的图形的面积相等列式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①,将边长为a 的大正方形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并沿图中的虚线剪开,拼接后得到图②,根据面积相等,甲同学写出一个等式22()(),a b a b a b -=+-乙同学也写出一个等式222()2,a b a ab b -=-+则( )A .甲乙都正确B .甲乙都不正确C .甲正确,乙不正确D .甲不正确,乙正确【答案】C 【分析】分别表示出两个图形的面积,再根据面积相等得出等式即可.【详解】解:图①面积为:22a b -,图②的面积为:()()a b a b +-,∴()()22a b a b a b -=+-,∴甲同学写得正确,乙同学写得不正确,故选:C .【点睛】考查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用面积相等得出等式是常用的方法.5.从图1到图2的变化过程可以发现的结论是( )A .(a +b )(a ﹣b )=a 2﹣b 2B .(a ﹣b )2=a 2﹣2ab +b 2C .(a +b )2=a 2+2ab +b 2D .a 2+2ab +b 2=(a +b )2【答案】A 【分析】根据图1可知图形的面积为(a +b )(a ﹣b ),由图2可知图形的面积为a 2﹣b 2,进而问题可求解.【详解】解:由图1可知图形的面积为(a +b )(a ﹣b ),由图2可知图形的面积为a 2﹣b 2,∴从图1到图2的变化过程可以发现的结论是(a +b )(a ﹣b )=a 2﹣b 2;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方差公式,解题的关键是根据图形得到平方差公式.6.如图,阴影部分是边长为a 的大正方形中剪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后所得到的图形,将阴影部分通过割、拼,形成新的图形,给出下列四种割拼方法,其中能够验证平方差公式的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答案】A 【分析】图①: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1个长方形(长为a b +、宽为-a b )的面积即可得;图②: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1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和即可得;图③: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1个长方形(长为a b +、宽为-a b )的面积即可得;图④: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1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之和即可得.【详解】解:图①:左边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22a b -,右边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a b a b +-,则有22()()a b a b a b -=+-;图②:左边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22a b -,右边图中阴影部分是一边长为a b +,这条边上的高为-a b 的平行四边形,其面积为()()a b a b +-,则有22()()a b a b a b -=+-;图③:左边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22a b -,右边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a b a b +-,则有22()()a b a b a b -=+-;图④:左边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22a b -,右边图中阴影部分是一边长为a b +,这条边上的高为-a b 的平行四边形,其面积为()()a b a b +-,则有22()()a b a b a b -=+-;综上,能够验证平方差公式的有4个,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与图形面积,熟练掌握各图形的面积之间的联系是解题关键.7.如图,从边长为a 的大正方形中剪掉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将阴影部分沿虚线剪开,拼成右边的长方形,分别计算这两个图形的阴影部分的面积,验证了公式_______.【答案】()()22a b a b a b -=+-【分析】分别求出左右两边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求解.【详解】解:左边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2a b -,右边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b a b +-,∴验证了公式()()22a b a b a b -=+-.故答案为:()()22a b a b a 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方差公式与面积恒等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答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大正方形ABCM 的边长为a ,小正方形EBDN 的边长为b ,点E 在AB 上,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的面积差为6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9.如图,阴影部分是边长是a的大正方形剪去一个边长是b的小正方形后所得到的图形,将阴影部分通过割、拼,形成新的图形,给出下列4幅图割拼方法中,其中能够验证平方差公式的有___________(填序号)10.如图,点D、C、H、G分别在长方形ABJI的边上,点E、F在CD上,若正方形ABCD的面积等于15,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总和为6,则正方形EFGH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_.11.数学活动课上,小明同学尝试将正方形纸片剪去一个小正方形,剩余部分沿虚线剪开,拼成新的图形.现给出下列3种不同的剪、拼方案,其中能够验证平方差公式的方案是_______.(请填上正确的序号)图③:第一个图阴影部分面积为:()()224a b a b ab +--=,第二个图阴影部分的面积为:224a b ab ´=;∴综上所述:能够验证平方差公式的方案为①②;故答案为①②.【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方差公式,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2.某中学要举行校庆活动,现计划在教学楼之间的广场上搭建舞台.已知广场中心有一座边长为b 的正方形的花坛.学生会提出两个方案:方案一:如图1,围绕花坛搭建外围为正方形的“回”字形舞台(阴影部分),舞台的面积记为1S ;方案二:如图2,在花坛的三面搭建“凹”字形舞台(阴影部分),舞台的面积记为2S ;具体数据如图所示,则1S ______2S .(填“>”,“<”或“=”)三、解答题13.如图:边长为a 的大正方形中有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1)通过观察①、②两图的阴影部分面积,可以得到的乘法公式为;(用式子表达)(2)运用你所得到的公式,计算:10.29.8´(不用公式计算不得分)【答案】(1)()()22a b a b a b +-=-(2)99.96【分析】(1)用两种方法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即可建立等式求解;(2)运用(1)的公式计算即可.(1)图①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即为:22a b -,图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矩形的面积,由图可知,矩形的长为:()a b +,宽为:()a b -,则矩形的面积为:()()a b a b +-,即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 b a b +-,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不变,有:()()22a b a b a b +-=-,故答案为:()()22a b a b a b +-=-;(2)10.29.8´()()100.2100.2=+-22100.2=-1000.04=-99.96=.【点睛】本题利用组合图形考查平方差公式,计算题较为简单,直接利用公式即可.做题时认真观察图形,用两种方法求出阴影部分的面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4.如图,图1为边长为a 的大正方形中有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图2是由图1中阴影部分拼成的一个长方形.(1)设图1中阴影部分面积为1S ,图2中阴影部分面积为2S ,请用含a 、b 的代数式表示:1S =______,2S =______;(2)以上结果可以验证哪个乘法公式?请写出这个乘法公式______;(3)运用(2)中得到的公式,计算:2202220212023-´.【答案】(1)22a b -,()()a b a b +-(2)()()22a b a b a b+-=-(3)1【分析】(1)结合图形写出此题结果;(2)结合(1)题结果,可得乘法公式22()()a b a b a b +-=-;(3)将2021×2023变形为(2022+1)×(2022-1),再运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1)解:由题意得,221S a b =-,2()()S a b a b =+-,故答案为:22a b -,()()a b a b +-;(2)解:由(1)题结果,可得乘法公式22()()a b a b a b +-=-,故答案为:22()()a b a b a b +-=-;(3)解:2202220212023-´()()220222022120221=--´+22=-+202220221=1.【点睛】此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几何背景问题的解决能力,关键是能准确列式、计算、归纳.15.根据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大正方形的面积S是多少?(2)梯形Ⅱ,Ⅲ的面积S S,,分别是多少.ⅡⅢ16.如图,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纸片的四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b的正方形.(1)余下纸片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b=,你能利用所学的因式分解计算出剩余部分的面积吗?请写出利用因式分(2)已知14.4a=, 2.8解求解的过程.【答案】(1)a2-4b2(2)176【分析】(1)利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4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即可;(2)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后代入计算即可.(1)解:余下纸片的面积是a2-4b2,故答案为:a2-4b2;(2)解:能,∵a=14.4,b=2.8,∴a2-4b2=(a+2b)(a-2b)=(14.4+2×2.8)(14.4-2×2.8)=20×8.8=176.【点睛】此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与几何图形,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正确理解平方差公式及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17.如图,将两个长方形用不同方式拼成图1和图2两个图形.(1)若图1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为22a b -,则图2中的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__(用含字母a ,b 的代数式表示);(2)由(1)你可以得到的等式是_________;(3)根据你所得到的等式解决下面的问题:若2216x y -=,2x y -=,则x y +=_________;②计算:2267.7532.25-.【答案】(1)()()a b a b +-(2)()()22a b a b a b -=+-(3)①8 ;②3550【分析】(1)根据图2,用代数式表示其长、宽,利用面积公式可得答案;(2)由图1、图2的面积相等可得答案;(3)利用(2)的结论,即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4)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计算即可.(1)解:根据题意得∶()()a b a b +-故答案为∶ ()()a b a b +-(2)解:得到的等式是故答案为∶ ()()22a b a b a b -=+-(3)解:①∵2216x y -=,2x y -=,∴()()16x y x y +-=,∴()216x y +=,即8x y +=;故答案为∶8②原式()()67.7532.2567.7532.25=+-10035.53550=´=.【点睛】本题考查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掌握平方差公式的结构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8.如图,从边长为a 的正方形纸片中剪掉一个边长为b 的正方形纸片(如图1),然后将剩余部分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2).(1)探究:上述操作能验证的等式是 .(2)应用:利用(1)中得出的等式,计算:222221111111111234910æöæöæöæöæö-----ç÷ç÷ç÷ç÷ç÷L .19.【观察发现】从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剪掉一个边长为b 的正方形(如图①),然后将剩余部分剪开并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②).(1)【归纳结论】上述操作,能验证的等式是;(直接写结果)(2)【问题解决】利用(1)中的结论,计算:11111 111114916100121æöæöæöæöæö-´-´--´-ç÷ç÷ç÷ç÷ç÷L.20.如图,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 >),把余下的部分剪拼成一个矩形.(1)通过计算两个图形的面积(阴影部分的面积),可以验证的等式是:______.A .()2222a ab b a b -+=-B .()()22a b a b a b -=+-C .()2a ab a a b +=+D .()222a b a b -=-(2)应用你从(1)选出的等式,完成下列各题:①已知:3a b -=,2221a b -=,求a b +的值;②计算:22222111111111123420212022æöæöæöæöæö-´-´-´´-´-ç÷ç÷ç÷ç÷ç÷L .。
八年级数学试卷几何【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试卷几何【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的度数是30°,那么另一个锐角的度数是:A. 30°B. 45°C. 60°D. 90°2. 下列哪个图形是平行四边形?A. 两对边相等的四边形B. 两对角相等的四边形C. 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D. 一组对角相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3. 一个圆的半径增加了10%,其面积增加了:A. 10%B. 20%C. 21%D. 40%4. 下列哪个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A. 矩形B. 菱形C. 正方形D. 圆5. 下列哪个多边形是正多边形?A. 等边三角形B. 等腰梯形C. 等腰三角形D. 矩形二、判断题1. 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
()2. 任何四边形都可以分为两个三角形。
()3. 圆的周长和它的直径成正比。
()4. 所有的正多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5.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三、填空题1.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厘米,那么它的对角线长度是______厘米。
2. 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3厘米和5厘米,那么它们的半径和是______厘米。
3.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厘米和12厘米,那么它的第三边长大于______厘米,小于______厘米。
4. 一个圆的直径是14厘米,那么它的周长是______厘米。
5. 一个梯形的上底是4厘米,下底是6厘米,高是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
四、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 请简要说明圆周率的含义。
3. 请简要说明勾股定理。
4. 请简要说明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5. 请简要说明梯形的面积公式。
五、应用题1.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求它的对角线长度。
2. 两个圆的半径分别是4厘米和6厘米,求它们的半径和。
3. 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8厘米和15厘米,求它的第三边长。
八年级几何证明题集锦及解答值得收藏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八年级几何全等证明题归纳1.如图,梯形ABCD中,AD∥BC,∠DCB=45°,BD⊥CD.过点C作CE⊥AB 于E,交对角线BD于F,点G为BC中点,连接EG、AF.求证:CF=AB+AF.证明:在线段CF上截取CH=BA,连接DH,∵BD⊥CD,BE⊥CE,∴∠EBF+∠EFB=90°,∠DFC+∠DCF=90°,∵∠EFB=∠DFC,∴∠EBF=∠DCF,∵DB=CD,BA=CH,∴△ABD≌△HCD,∴AD=DH,∠ADB=∠HDC,∵AD∥BC,∴∠ADB=∠DBC=45°,∴∠HDC=45°,∴∠HDB=∠BDC—∠HDC=45°,∴∠ADB=∠HDB,∵AD=HD,DF=DF,∴△ADF≌△HDF,∴AF=HF,∴CF=CH+HF=AB+AF,∴CF=AB+AF.2.如图,ABCD为正方形,E为BC边上一点,且AE=DE,AE与对角线BD交于点F,连接CF,交ED于点G.判断CF与ED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解:垂直.理由:∵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BD=∠CBD,AB=BC,∵BF=BF,∴△ABF≌△CBF,∴∠BAF=∠BCF,∵在RT△ABE和△DCE中,AE=DE,AB=DC,∴RT△ABE≌△DCE,∴∠BAE=∠CDE ,∴∠BCF=∠CDE ,∵∠CDE+∠DEC=90°,∴∠BCF+∠DEC=90°,∴DE ⊥CF .3.如图,在直角梯形ABCD 中,AD ∥BC ,∠A =90º,AB =AD ,DE ⊥CD 交AB 于E ,DF 平分∠CDE 交BC 于F ,连接EF .证明:CF =EF解:过D 作DG ⊥BC 于G .由已知可得四边形ABGD 为正方形, ∵DE ⊥DC∴∠ADE+∠EDG=90°=∠GDC+∠EDG ,∴∠ADE=∠GDC .又∵∠A=∠DGC 且AD=GD ,∴△ADE ≌△GDC ,∴DE=DC 且AE=GC .在△EDF 和△CDF 中∠EDF=∠CDF ,DE=DC ,DF 为公共边,∴△EDF≌△CDF ,∴EF=CF4.已知:在⊿ABC 中,∠A=900,A EB F CDAB=AC,D是AC的中点,AE⊥BD,AE延长线交BC于F,求证:∠ADB=∠FDC。
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解析】
F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M 、N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 求证:∠DEN =∠F .2、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和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和正方形CBFG ,点P 是EF 的中点.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B3、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AE =AC ,AE 与CD 相交于F .求证:CE =CF ..4、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 ,且CE =CA ,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5、设P 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求证:PA =PF .E6、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 .求证:∠DPA =∠DPC .7如图,△ABC 中,∠C 为直角,∠A=30°,分别以AB 、AC 为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ABE 与正△ACD ,DE 与AB 交于F 。
求证:EF=FD 。
8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EC 和DF 相交于G ,连接AG ,求证:AG=AD 。
FPDE CBA9、已知在三角形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E是AD上的一点,且BE=AC,延长BE交AC与F,求证AF=EF,九年级数学【答案】1.如下图连接AC 并取其中点Q ,连接QN 和QM ,所以可得∠QMF=∠F ,∠QNM=∠DEN和∠QMN=∠QNM ,从而得出∠DEN =∠F 。
2.过E,C,F 点分别作AB 所在直线的高EG ,CI ,FH 。
可得PQ=2EGFH。
由△EGA ≌△AIC ,可得EG=AI ,由△BFH ≌△CBI ,可得FH=BI 。
从而可得PQ=2AI BI=2AB,从而得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F
八年级数学几何经典题【含答案】
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M 、N 分别就是AB 、CD 的中点,AD 、BC 的延长线交MN
于E 、F.
求证:∠DEN =∠F.
2、如图,分别以△ABC 的AC 与BC 为一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方形ACDE 与正方形CBFG,点P 就是
EF 的中点.
求证:点P 到边AB 的距离等于AB 的一半.
3、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AE =AC,AE 与求证:CE =CF.
、
4、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DE ∥AC,且CE =CA,直线EC 交DA 延长线于F.
求证:AE =AF.
B
E
5、设P 就是正方形ABCD 一边BC 上的任一点,PF ⊥AP ,CF 平分∠
DCE.
求证:PA =PF. 6、平行四边形ABCD 中,设E 、F 分别就是BC 、AB 上的一点,AE 与CF 相交于P ,且 AE =CF.求证:∠DPA =∠DPC.
7如图,△ABC 中,∠C 为直角,∠A=30°,分别以AB 、AC 为边在△ABC 的外侧作正△ABE 与正△ACD,DE 与AB 交于F 。
求证:EF=FD 。
8如图,正方形ABCD 中,E 、F 分别为AB 、BC 的中点,EC 与DF 相交于G,连接AG,求证:AG=AD 。
9、已知在三角形ABC 中,AD 就是BC 边上的中线,E 就是AD 上的一点,且BE=AC,延长BE 交AC 与F,求证AF=EF ,
D
F
E
P C B
A
F
P
D
E C
B
A
九年级数学【答案】
1、如下图连接AC 并取其中点Q,连接QN 与QM,所以可得∠QMF=∠F,∠QNM=∠DEN 与∠QMN=∠QNM,从而得出∠DEN =∠F 。
PQ=。
可得EG,CI,FH 所在直线的高AB 点分别作E,C,F 、过2 由△EGA ≌△AIC,可得EG=AI,由△BFH ≌△CBI,可得FH=BI 。
从而得证。
, =
PQ=从而可得
3、顺时针旋转△ADE,到△ABG,连接CG 、 由于∠ABG=∠ADE=900+450=1350
从而可得B,G,D 在一条直线上,可得△AGB ≌△CGB 。
推出AE=AG=AC=GC,可得△AGC 为等边三角形。
∠AGB=300,既得∠EAC=300,从而可得∠A EC=750。
又∠EFC=∠DFA=450+300=750、 可证:CE=CF 。
4、连接BD 作CH ⊥DE,可得四边形CGDH 就是正方形。
由AC=CE=2GC=2CH,
可得∠CEH=300,所以∠CAE=∠CEA=∠AED=150,
又∠FAE=900+450+150=1500,
从而可知道∠F=150,从而得出AE=AF 。
5证明:(1)在
上取一点
,使,连接
.
.
,
.
就是外角平分线,
,. . (2) 证明:在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使
,连接
. .
.
四边形就是正方形,
. .
.
(ASA).
.
:可得,==由
CF ,⊥AE ,AG ⊥AQ 作D 、过6 。
AE=FC 由,=
可得DQ=DG,可得∠DPA =∠DPC(角平分线逆定理)。
A D
F C G
E
B
M A
D
G
B
图3
A
D
F
C G B
N
7证明:过D作DG//AB交EA的延长线于G,可得∠DAG=30°∵∠BAD=30°+60°=90°
∴∠ADG=90°
∵∠DAG=30°=∠CAB,AD=AC
∴Rt△AGD≌Rt△ABC
∴AG=AB,∴AG=AE
∵DG//AB
∴EF//FD
8证明:作DA、CE的延长线交于H
∵ABCD就是正方形,E就是AB的中点
∴AE=BE,∠AEH=∠BEC
∠BEC=∠EAH=90°
∴△AEH≌△BEC(ASA)
∴AH=BC,AD=AH
又∵F就是BC的中点
∴Rt△DFC≌Rt△CEB
∴∠DFC=∠CEB
∴∠GCF+∠GFC=∠ECB+∠CEB=90°
∴∠CGF=90°
∴∠DGH=∠CGF=90°
∴△DGH就是Rt△
∵AD=AH
∴AG==AD
9证明:如图,连接EC,取EC的中点G,AE的中点H,连接DG,HG 则:GH=DG
所以:角1=∠2,
而∠1=∠4,∠2=∠3=∠5
所以;∠4=∠5
所以:AF=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