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设计-第3课盛唐气象新教案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3课盛唐气象》是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唐朝的开放和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感受唐朝的伟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历史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唐朝的繁荣景象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隋唐的建立和发展,对于唐朝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史实,来感受唐朝的繁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唐朝的繁荣景象。
2.教学难点:唐朝的开放和包容,以及如何让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学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2.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唐朝的繁荣景象。
3.探究学习:让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了解唐朝的开放和包容。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盛唐气象相关图片、视频等。
3.学习资料:盛唐气象相关论文、书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盛唐气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唐朝的繁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唐朝为什么能够出现繁荣景象?”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5分钟)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唐朝的历史背景。
3.操练(20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唐朝的繁荣景象。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讨论并展示。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4)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隋朝的建立和灭亡,对于中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唐朝作为一个繁荣的时期,学生对其了解相对较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唐朝的繁荣景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及其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3.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唐朝会出现这样的繁荣局面?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教师通过PPT呈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点,引导学生学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进行互动交流。
4.巩固(10分钟)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课后练习题。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疑问。
5.拓展(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文化成就。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课,主要介绍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时期的历史特点,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已经学习了隋唐时期的历史,对唐朝有一定的了解。
但七年级的学生对于盛唐气象的认识还较为片面,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深化对盛唐时期的历史理解。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能结合已学知识,分析唐朝的繁荣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盛唐气象的历史意义,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分析,盛唐气象的历史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盛唐气象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分析唐朝的繁荣原因。
3.讨论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的历史资料、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了解唐朝的基本情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盛唐气象的繁荣景象,引导学生产生探究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唐朝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等方面的内容。
让学生了解唐朝的历史特点,认识唐朝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3.操练(10分钟)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第3课 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2.理解盛唐时期气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3.学会使用历史资料进行一定的历史探究和分析
二、教学重难点
1.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
2.盛唐时期气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A. 导入
1.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问:你知道盛唐时期的中国是怎样的吗?
2.通过引入《太平广记》中的一个故事来激发学生的兴趣
B. 分类整理学习资料
1.让学生分组,每个组负责一种盛唐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例如:–华丽的宫殿建筑和寺庙
–繁荣的艺术文化和科技发展
–丰富的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
2.每个组查阅相关历史资料,整理出所需信息并分别汇报
C. 盛唐时期气象的影响
1.导入盛唐时期气象的概念,了解盛唐时期的主要气候类型和降水情况
2.引出盛唐时期气象的影响,例如对农业、物资运输等方面的影响
D. 历史探究与分析
1.分组讨论,探究盛唐时期气象对社会经济、文化的影响是如何体现的
2.汇总讨论结果,形成小论文
E. 总结
1.简单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让学生自己总结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以及气象的影响,并联系现实生活加以思考
四、教学评估
1.手册作业:要求学生们编写一篇名为“盛唐时期的发展与灾害”的小论文,讲述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气象灾害的影响分析
2.展示:在下节课上,让各小组的代表进行展示,介绍自己小组整理的盛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状况资料
3.讨论:在展示后进行讨论,加深对盛唐时期的认识。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11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 (1)1.通过本次习作指导,教会学生“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的方法。
2.体会细节描写对于塑造人物的特殊表达效果。
3.培养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积累的习惯,并鼓励学生将观察到的信息有创意地表达出来。
1.教会学生“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2.有创意地表达,通过恰当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反映人物个性。
导入写作文题展示写作指导思路点拨佳作示范1课时大千世界,人海茫茫。
走在大街上,人们步履匆匆,擦肩而过,一张张鲜活的面孔如花瓣一般,在我们的面前闪过。
那么如何将一张张表情各异的面孔定格,化作永恒的一瞬呢?画家可以用颜料去画,摄影师可以用相机去拍,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用手中的笔去描绘。
俗语说:“画龙画虎难画骨。
”意思是说,无论画人还是画虎,要画出虎和人的外形是比较容易的,但要画出虎和人的内在精神却不太容易。
那么,如何才能将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呢?[设计意图] 写出人物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知道观察人物要抓住特征,导入新课。
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篇以记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200字。
一、抓住典型细节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肖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1.肖像细节描写。
照片激趣:你觉得照片上的老人的身份是什么?你为什么认为是这样的?〔明确〕肖像描写的作用不止在于画出这个人的外部面貌,更是为了以形传神,通过人物的外部特征揭示性格特点(表现人物的身份、性格和生活际遇)。
课文范例:(作家笔下人物猜测)(1)外貌描写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的胡须;左手捏着一支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盛唐气象》是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繁荣景象,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展现了唐朝的辉煌历史,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古代社会的繁荣与发展。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我国古代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 previous learning 中,学生可能对唐朝的繁荣程度和具体史实了解不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拓宽历史视野。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繁荣程度,掌握唐朝的一些重要历史史实。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自豪我国古代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朝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繁荣程度。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并能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教师讲解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和歌曲,引导学生进入盛唐气象的学习氛围。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繁荣程度。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史料,归纳总结唐朝的繁荣景象。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进行讲解,深入阐述唐朝的繁荣程度。
5.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6.总结归纳: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唐朝的繁荣景象,强化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
7.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 》教案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第三课盛唐气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情况,了解唐朝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教学难点:民族交往与交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介绍几种陕西西安的传统美食:牛羊肉夹馍、牛羊肉泡馍,biang biang面、菠菜面、锅盔、石子馍。
引出西安五花八门的面食制作工艺,就是源自盛唐时期的农业繁荣,盛唐时代,粮食充盈,人们充分利用这些多的吃不完的粮食,加工制作成各种各样的食品,既满足了他们对主食的要求,又大大丰富了当时的饮食生活。
而这种饮食习惯,也历经1300多年一直延续至今。
导入1300多年前的西安——长安。
(二)讲授新课:1、商业(经济的繁荣)⑴长安城出示长安城整体布局图,提出问题:长安整体布局呈现怎样的特点?(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规划整齐)出示白居易诗节选“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qí)。
”——白居易《登观音台望城》,进一步说明长安城布局整齐。
介绍长安城基本情况: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城市,它东西长9721米,南北长8652米。
是同一时期阿拉伯帝国首都巴格达的6倍、东罗马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的7倍。
纵贯南北11条、横贯东西的14条主要街道宽度在20—120米不等。
作为全城中轴线的朱崔大街更是达到155米,(以沈阳青年大街为例作比较,让学生有真实的感受)当时的各国使臣,沿着如同广场一样宽广的朱崔大街前往朝觐的时候,这番中华民族的威武之气,这番泱泱大国的盛世景象,无不将其心灵深深震撼。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七年级历史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唐朝盛世的气象。
内容包括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认识唐朝在中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对中国古代史有一定的了解,但对唐朝的繁荣和发展还缺乏系统的认识。
学生对历史事件和人物有一定的兴趣,但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历史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认识唐朝的繁荣景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2.难点: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体资源,营造生动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2.课件: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的课件。
3.媒体资源:图片、音频、视频等。
4.学生活动材料:分组讨论的题目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和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对唐朝历史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引导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唐朝繁荣景象的原因和意义。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巩固(5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总结唐朝繁荣的原因和意义。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盛唐气象》教案优秀一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从农业、手工业、商业三个方面归纳唐朝前期经济繁荣的表现;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理解唐代和睦的民族关系;从积极开放和兼收并蓄两个角度了解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知道唐代诗歌和书画的代表人物,理解其艺术特点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
教学难点:从艺术角度、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中国诗词大会》中关于唐诗的视频。
《中国诗词大会》是央视首档全民参与的诗词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而这其中,唐诗作为中国古诗词的代表,被提及最多、引用最广。
唐朝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诗歌内容丰富,风格多样,《将进酒》《望岳》《琵琶行》朗朗上口;诗人才华横溢,风流倜傥,李白、杜甫、白居易如雷贯耳。
正所谓时势造英雄,盛唐造就了诗歌盛世,而迄今为止流传下来的近五万首唐诗,也足以带我们领略那气势恢宏的盛唐气象。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1.史料解读。
2.根据材料中的图片并结合教材,老师引导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
答案提示:(1)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3课 盛唐气象
第3课盛唐气象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极为大诗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恶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与吐蕃交往的史实;光耀千古的诗坛教学难点:艺术性、从历史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下图为拉萨布达拉宫)学生应该很熟悉《爱我中华》这首歌曲。
这首歌唱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心声,表现了各民族爱我中华的强烈凝聚力,表达了人们团结一心、建设国家的雄心壮志。
唐朝时候周边有哪些少数民族呢?繁荣开放的唐代与周边的少数民族关系如何呢?唐朝“和同为一家”的民族关系是怎样出现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经济的繁荣1.(多媒体展示以下历史图片)史料解读2.(多媒体展示问题: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教材,要求分组学生从三个方面概括唐朝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邢窑、唐三彩。
商业: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目标导学二:唐蕃关系1.(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张历史图片)史料解读 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在西藏地区,流传着一首赞美文成公主的诗歌: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粮食三千八百种,给吐蕃粮库打下坚实的基础;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各种手艺的工匠五千五百人,给吐蕃工艺打开了发展的大门;从汉族地区来的文成公主,带来了各种牲畜共有五千五百种,使西藏的乳酪酥油从此年年丰收。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案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
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前期的经济繁荣情况,了解唐代的民族交往、民族交融情况和社会风气,以及多彩的文学艺术,理解文成公主对汉藏团结的历史贡献。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故事,以及对相关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的阅读、鉴赏,了解、感受盛唐气象,分析相关现象出现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盛唐气象,增强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在学习唐代民族交往与交融的历史过程中,感受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团结,了解各族人民共同谱写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光辉篇章。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经济繁荣、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难点: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教学设计思路1.教材分析本课主要学习内容共分四个子目,即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多彩的文学艺术,分别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和文化四个方面展开,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从不同侧面共同展现了唐朝的盛世景象。
2.学情分析(请按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补充。
)3.教学方法阅读讲解法、材料分析法、图示法、讨论归纳法、课堂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教学环教师活学生活设计意设置情景,观察图片,回展示唐人街的图片提出问题导入新问题些地方的名字为什么叫“唐人街”极性.经济的繁培养学生识农业方的能力,培养学展示《雨中耕作图,提出问题从材料中获取有观察图片,回《雨中耕作图》是一幅反映唐朝农业信息的能力你能从图中找问题展的敦煌莫高窟壁画哪些与农业有关的信息帮助学生理了解通《雨中耕作图的观察可知观察图片唐朝农业的发展朝的农具的改进从而进一步朝使用农具有曲辕犁等展示曲辕犁、出筒车等灌溉工具从现实入手车示意让学生了解唐朝观察图片介绍唐展示文字和古坝的图片利工程的修建、的水利工程探究新耕技术、蔬菜新图片展示敦煌莫高《农耕图观察图片,回授新种,培养学生的问题提出问题:唐朝出现什么新的农感态度价值观技术除了出现育秧移植栽培的技术外学生阅读材料答问题唐朝还引进哪些蔬菜新品种展示笋、菠菜图展示文字,提出问题过渡拜见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调动学生的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阅读材料,回极性,培养学生问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你胸取有效历史信息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能力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导入语唐朝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
唐朝前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
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呢?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今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同学习新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列举唐朝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的成就。
2.了解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和唐朝的民族政策。
3.了解唐朝的社会生活,体会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4.知道唐朝的著名诗人和诗歌,简述各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及相关材料,结合曲辕犁和筒车示意图,说明其工作原理。
2.从出土文物考察唐代社会生活中对妇女、对社会下层、对外来文化的态度,体会唐朝开放的社会风气。
3.从经济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生活、文学艺术等方面整体感知盛唐社会气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唐朝社会发展状况,认识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2.认识唐朝是我国古代社会发展的高峰,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繁荣的表现、多彩的文学艺术。
教学难点唐朝诗歌兴盛的原因。
教学过程一经济的繁荣问: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经济繁荣的表现有哪些方面?答:学生看书后归纳要点,回答问题。
1.农业(1)师问:唐朝前期农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答: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重视兴修水利。
(2)师问:曲辕犁和筒车的出现和推广,各有什么优势?生答:点拨:用犁箭与犁评控制入土深浅,犁箭提高则入土浅,反之则入土深。
筒车省去了人力,自流灌溉。
议一议曲辕犁构造筒车示意图2.手工业师问:唐朝在手工业方面有哪些成就?生答:纺织业工艺高超,陶瓷器业水平很高。
以蜀锦和唐三彩为代表。
还有造船业、矿冶业和造纸业等都3.商业师问:唐朝商业十分繁荣的表现是什么?学生回答:水路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1.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如何?生答:很友好。
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导入出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
提问:这首诗描述的是哪
个时期的什么景象?
这种盛世局面是怎样
形成的?社会到底繁荣到
何种景象呢?
我们共同感受盛唐繁
荣开放的社会气象。
学生阅读诗歌,体会诗中描述的内
容,回答问题。
通过杜甫的诗中所描
写的繁荣景象现象让
学生了解到历史上唐
玄宗创造了中国封建
王朝的全盛时代──
开元盛世。
一、开元盛世
出示“唐太宗、武则
天和唐玄宗”的图片
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
13、14页。
了解什么叫“开元盛
世”?
唐玄宗前期为什么会出
现开元盛世的局面?
提示:联系所学知识
和唐玄宗前期采取的措施
回答。
在pad上书写唐玄宗采取
的措施,潜意识中和贞观
之治形成对比。
正是由于唐朝前期统
治者的励精图治,政局相
对稳定,为社会经济的迅
速发展创造了条件,使得
农业、手工业、商业、以
及整个社会生活呈现出前
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并回忆以
前所学,回答问题。
在pad上书写
唐玄宗采取的措施,潜意识中和贞
观之治形成对比。
使学生对“贞观之治”
“贞观遗风”到“开
元盛世”这样一个递
进发展有了初步认
识,盛世局面的出现
决非唐玄宗一个人的
功劳,与他前几任的
统治者的奠定的良好
基础有关。
3.人教部编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 第3课盛唐气象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一学习目标1.通过经济的繁荣,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2.以文成公主入藏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的发展。
3.以开放的社会风气,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4.通过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唐朝文学艺术成就表格,感受盛唐灿烂的文学艺术成就。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难点:民族交往与交融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别君叹》回答问题:这首《别君叹》中嵌入了哪首诗歌?该诗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哪一朝代?诗中提到的“安西”在哪里?生试说。
教师:面对将要远行的元二,王维将对友人的不舍都写进了这首诗里。
我们知道唐朝人喜欢写诗,为朋友践行写诗,为朋友接风也写诗;金榜题名写诗,名落孙山也写诗;皇帝写,百姓也写;一个人孤单寂寞时写,一群人热闹兴奋时也写。
他们写出了山河壮丽与四时美景,也写出了亲友之情和人生理想。
唐朝人写出了我们至今吟咏的佳句,也铸就了我国文化的一座高峰。
宋朝人把唐诗雄壮、浑厚的特征称为“盛唐气象”。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盛唐气象”,历史中的盛唐气象是怎样的呢?今天让我们谈古、论今,开启一次充满诗意的盛唐之旅。
(二)合作探究:一、谈古——盛唐夫如何处处不得了【1】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同学活动:诗词连连看初步了解唐朝农业、手工业与商业。
完成任务一:阅读教材11-13页,完成以下任务:1.唐朝出现的新农具除筒车外还有什么?结合文字说明谈一谈新农具的发明对唐朝农业发展有何影响?工具①——筒车:水能利物,轮乃曲成。
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
——陈廷章工具②——________:操作时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
2.在课本上标出以下问题的答案:唐朝陶瓷业除邢窑白瓷、越窑青瓷外还有何代表?这些器物的色泽、形态如何?唐朝手工业还有哪些部门?这些手工业部门发展程度如何?3.结合课本唐朝长安城平面图及下列材料,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唐都长安。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3课 盛唐气象 教学设计(表格式)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汉藏一家亲的历史画卷 阎立本《步辇图》 ◎丝绸之路上的胡人胡乐 三彩骆驼载乐俑 ◎雕版印刷的杰作 《金刚经》经卷 ◎击球少女的英姿 打马球铜镜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5道选择题的设置,巩固所学知识)1、“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的是( )A B C D2、白居易的《登观音台望城》写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诗句描述的是唐朝( )A .农业生产的发展B .丝织工艺的精湛C .垦田面积的扩大D .长安商业的繁荣3、 吐蕃是我国藏族的祖先。
唐朝时,唐蕃关系友好。
历经了1200多年的唐会盟碑至今依然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以下人物中,为唐蕃和睦作出重要贡献的是( )A .鉴真B .玄奘C .文成公主D .元昊4、 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
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
”这说明( )A. 唐诗影响深远B. 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C. 唐诗取材广泛D. 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5、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
右图目录战线的内容主旨是( )A .争霸与争鸣的春秋战国B .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国家C .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D .明清王朝的盛世余晖6. 一定时期的文学是一定时期社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
唐朝是诗歌的繁荣时代,诗人以其凝练的语言、细腻的情感、完美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气息创作了大量锦绣华章。
一起去搜集唐诗,探寻“唐诗里的盛唐气象”吧!(提示:至少搜集诗歌作者姓名及其创作背景、写作对象)【推荐资源:《唐诗里的中国》系列历史绘本;《唐诗三百首》】7. 教学反思【参考答案】1、B 关键词“缚以竹筒,旋转”,结合图片,可知是灌溉工具筒车。
提示:古代农具的学习应结合其功能和外形,方便理解和记忆。
2、D 关键词“百千家”“十二街”可知描述的是城市,“种菜畦”与长安城棋盘状的格局有吻合之处。
第3课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
第3课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并了解相应的历史事件;2.理解气候与环境对一个地区的影响;3.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点1.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2.盛唐时期的气候和环境状况。
三、教学难点1.理解气候与环境对一个地区的影响;2.解读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
四、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老师先引导学生思考:气候和环境对人类的发展有哪些影响?2.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老师提供几篇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环境对人类的影响;3.引导学生了解盛唐时期的特点:在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下,盛唐时期出现了哪些历史事件?2.讲解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1.展示盛唐时期的地图,让学生快速浏览一下盛唐时期的版图和领土范围;2.讲解盛唐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介绍盛唐时期的繁荣和壮美;3.讲解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如潭州之变、唐肃宗和班于赤、安禄山之乱等。
3.解读盛唐时期的气候和环境状况1.引导学生分析盛唐时期的气候和环境状况,了解它们对盛唐时期的影响;2.对比现代的气候和环境状况,了解它们与盛唐时期的不同之处;3.让学生用笔和纸画出盛唐时期的气候环境图。
4.历史影响1.老师引导学生思考盛唐时期的历史影响,并与现代的社会状况做比较;2.让学生让自己的想法写在纸上,并和同学分享。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历史知识、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是否提高;2.学生对盛唐时期和气候环境的理解是否符合课程目标;3.学生的写作和口试能力是否得到提升。
六、课后作业1.回顾本堂课的教学内容,写一篇学习笔记;2.调查本地的气候环境状况,并撰写一篇调研报告;3.背诵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最好用朗朗上口的方式。
七、教学素材1.盛唐时期的地图;2.盛唐时期的历史事件;3.盛唐时期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状况。
八、教学参考1.《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2.古代中国气候研究。
九、教学实录第3课盛唐气象-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盛唐气象课程教学设计
盛唐气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通过对曲辕犁和筒车的学习,能理解科技推动人类进步的道理。
了解盛唐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对外交流、社会生活方面的具体表现。
体会认识到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
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提问,让学生学会运用客观、辩证的方法分析人物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学习了解了唐朝经济居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
从中体会到祖国的伟大,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及突破:农业生产工具的改造:曲辕犁和筒车的创制;丝织业和陶瓷业的发达;长安商业的繁荣;社会生活的多姿多采。
通过图片和材料分析让学生了解唐朝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水平,体现盛唐时期的社会面貌。
难点及突破:分析出现盛世景象的原因。
通过趣味儿故事让学生感受盛唐时期人们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生产生活水平高,从而反映出盛唐气象。
[教学方式]本课采用讲授——问答教学类型。
主要是启发法和讨论法。
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课时安排]1课时[课前准备]让学生查找资源,了解唐朝一些农业、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及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资料。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通过唐朝大诗人杜甫的一首诗《忆昔》的学习和理解导入本课。
诗中写到“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不正是唐朝盛世的一个缩影吗?设问:杜甫此诗中所描写的是历史上哪个时期情况?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由诗中所描写的内容,请你推断当时社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设计:让学生们小组先自己思考,再小组讨论。
小结:诗中描写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社会风貌,当时人口众多,衣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的繁荣景象。
盛唐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和中期,那时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发展,政治开明,文化发达,民族关系融合,对外交流频繁,盛唐不仅是唐朝的高峰,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鼎盛时期。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 盛唐气象》教学设计
人教版部编历史七年级下册《第3课盛唐气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盛唐气象》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包括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
此外,教材还涉及到唐朝的对外交往、民族关系、科技进步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及其原因和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有关隋唐时期的一些基础知识,如隋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但学生对于唐朝的繁荣景象及其原因和影响可能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和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掌握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法,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自豪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繁荣景象。
2.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获取知识。
2.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问题。
3.案例分析法:通过讲解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
4.图片展示法: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直观地展示唐朝的繁荣景象。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具:准备相关历史资料,如书籍、文章等,以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唐朝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繁荣景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呈现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了解唐朝的繁荣景象。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分析唐朝繁荣的原因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教学设计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史实;掌握唐朝时期,唐朝与西藏的往来历史;掌握唐朝文学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和概括盛唐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通过诗歌了解几位大诗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这种政策产生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朝诗歌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间疾苦,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教育学生做人应当德才兼备。
重点:经济的繁荣;民族交往与交融。
难点: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
【导入新课】
教师引言:“长安百花时,风景宜轻薄。
无人不沽酒,何处不闻乐?”这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诗《百花行》,描写的是长安城人们赏花的盛况。
唐朝时期,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
盛唐时期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是怎样的呢?当时的民族关系如何?唐朝在文学艺术方面又呈现出什么样的辉煌局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内容探究】
一、经济的繁荣
师:在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经济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在农业方面,垦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
唐王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很多水利工程。
师: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
师: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时期的什么景象?
生:开元盛世年间,粮食丰收,国家富足的景象。
师:阅读教材,说说农业经济繁荣的表现是什么。
生:垦田面积逐渐扩大、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曲辕犁和筒车、兴修水利。
师:带领学生阅读教材P11“相关史事”和P12“材料研读”。
思考:使用筒车的好处是什么?
生:讨论回答。
师: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
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蜀锦以色彩艳
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
[多媒体展示纺织业代表作品]
师: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唐三彩,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多媒体展示陶瓷器代表作品]
师:唐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出现了一些繁华的大都市。
长安城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国际性的大都会。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3“相关史事”,提问:你看到的长安城是什么样的?
生:长安城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
[多媒体展示长安城景图]
师:从唐初农业、手工业以及商业的发展状况,归纳唐初经济发展的特点。
生:发展迅速、社会呈现繁荣景象。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师:唐初,突厥控制了漠北和西域的广大地区,经常对唐朝进行骚扰。
贞观年间,唐太宗发兵反击,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4,说说唐朝时期唐太宗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因此他得到什么尊称?他的这一民族政策有哪些表现?
生:开明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因此得到周边民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唐朝时期,汉族和一些北方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
在朝廷中,有很多重要的官职由少数民族人士担任。
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一些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与唐朝关系密切,如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唐朝还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师:唐太宗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逻些,实行了一系列发展生产、完善制度的措施。
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遣使者到唐朝求婚。
[多媒体展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像]
师:唐太宗同意将文成公主嫁给他,并派专使护送文成公主远行。
思考:文成公主入藏,给吐蕃带去了什么?
生: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师:松赞干布为更好地学习中原文化,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还请求唐朝给予蚕种,派遣掌握各种专业技能的工匠。
师:唐蕃和亲有什么意义?
生: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多媒体展示《步辇图》]
师:此画以贞观十五年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王松赞干布这一重要历史事件为题材,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坐步辇接见松赞干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
这段历史佳话,以戏剧、壁画、歌舞等形式在民间广泛传播。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师: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包,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师: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
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
唐诗题材丰富,风格多样,仅《全唐诗》辑录的诗歌有近5万首。
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最为著名的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
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
[多媒体展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图片]
师:李白“诗仙”,盛唐,《早发白帝城》《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既豪迈又奔放,既清新又飘逸,想象丰富,语言轻快。
杜甫“诗圣”,盛唐转衰,“三吏”“三别”等,或气魄雄浑,或沉郁悲怆,语言精练凝重。
白居易,唐朝中期,《赋得古原草送别》《秦中吟》《新乐府》等,讽喻社会,同情人民,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多媒体出示表格:填写唐朝书法和绘画大家的基本概况简表]
艺术家代表作作品特点
颜真卿《颜氏家庙碑》端正劲美,雄浑敦厚
柳公权《玄秘塔碑》方折峻丽,笔力劲健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形态各异,神形兼备
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落笔雄劲,风格奔放
【课堂小结】
隋唐时期,我国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说明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应该发扬中华民族勤劳刻苦和认真钻研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教学至此,请使用学案同步训练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