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理论

合集下载

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线索

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线索

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线索。

1.西方文论发展的内在逻辑是由文学活动中的问题本身所决定的,即不同时代问题视域的变化和转换带来文学理论的变化与演讲。

2.依据艾布拉姆斯的观点,西方文论始终围绕文学与世界、作家、作品、读者的关系展开。

3.西方古代文论,近代文论,现代文论,后现代文论各自问题视域的特征。

西方文论研究的基本问题视域,即文学与现实的关系。

围绕文学与世界的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分别论述不同时期文论的不同表现形态、总体特征。

净化亚里士多德术语,罗念生译为“陶冶”,又译为“卡塔西斯”。

作宗教术语,意思是“净洗”,指古代宗教祭祀活动所导致的情感作用,即通过热烈的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模仿出来,从而达到灵魂的解脱和内心的净化;作医学术语,意思是“宣泄”或“求平衡”。

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的最高目的就是观众通过演员的模仿引起恐惧和怜悯从而使心灵得到净化。

但是恐惧和怜悯并不能直接引起净化,关键在于观众要对演员的扮演产生共鸣,所以共鸣是净化得以实现的心理基础。

朗吉弩斯《论崇高》崇高有五个源泉:1、庄严伟大的思想2、慷慨激昂的热情3、构想辞格的藻饰4、高雅的措词5、尊严和高雅的结构。

席勒“素朴诗”与“感伤诗”主要论述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一般称为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原则的区别、各自的特点,以及两者结合的可能性。

作者从诗与自然的关系出发,认为“诗人或者是自然,或者寻求自然。

前者使他成为素朴的诗人,后者使他成为感伤的诗人”。

古代的人是自然人,他与自然是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内部还没有分裂和对立,他的思想是从事物的现实产生的,他的全部天性都表现在外在生活中,所以古代诗人必然尽可能完美地模仿现实。

近代人是文化人,他与自然已离异,他的天性的和谐在现实中不存在,所以近代诗人必然把现实提高到理想。

前者是素朴的诗,后者是感伤的诗。

素朴的诗只限于模仿现实,它与自己的对象只有单一的关系,给我们的审美印象的性质也是一致的。

感伤诗人沉思事物在他身上引起的印象,对象是与观念联系在一起的。

西方文学理论 绪论

西方文学理论 绪论

西方文学理论绪论一、西方文论的范围和基本内容主要指发源于古希腊的、以欧洲为主的西方文学理论遗产。

二、西方文论发展的基本历史脉络1、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文论的主流是模仿说:柏拉图、亚里士多德2、神学时期:中世纪文论“经为寓意”说和“诗为寓意”说:阿奎那、但丁3、复苏时期:文艺复兴文论为诗辩护、悲剧理论、小说理论、艺术真实和想象:薄伽丘、卡斯特尔维屈罗、塞万提斯、莎士比亚4、展开时期:17—18世纪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以古希腊罗马文艺为经典和范本,强调服从权威、规范与统一,据此为文艺制定法则。

“三一律”。

启蒙主义文论的代表人物伏尔泰提倡古典主义传统;卢梭认为科学与艺术毁坏德行,主张“回到自然”;狄德罗提出文学的逼真性原则,严肃喜剧取代古典主义喜剧;鲍姆嘉通强调诗的感性构思方式、修辞对诗意的作用;莱辛批评古典主义的“诗画同一”说和“单纯肃穆”的审美趣味,,把人的动作和行动提到首位,倡导市民戏剧;赫尔德提出用民间诗歌的再生来复兴诗歌,发扬民族文学传统;维柯注重原始人的诗性思维。

5、德国古典时期康德提出了艺术是自由的游戏、美的艺术是天才的艺术等观点;歌德认为艺术模仿自然又高于自然,首创“世界文学”的概念;席勒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论述了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探讨)、首次提出悲剧冲突论;黑格尔提出艺术分为象征的、古典的、浪漫的三种类型也是三个历史阶段的艺术史观念,在悲剧冲突说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善两恶的冲突”的悲剧本质说。

6、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时期浪漫主义追求理想的表现,强调想象和情感的巨大作用,鼓吹天才和个性解放,追求心灵自由和精神创造,崇尚自然,宣扬“回到自然”。

现实主义文论方面,巴尔扎克主张文学应像镜子一样,照生活原样表现世界,提出现实主义典型理论;司汤达提出文学就是社会的表现和文学的真实是虚构的真实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别林斯基提出文学的真实性、典型性、完整性三原则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的观点;杜勃罗留波夫将现实主义文论发展为真实性、典型性、形象性三原则;托尔斯泰主张文学要忠实地按照实际生活原样再现生活,文学的典型化原则。

西方文学理论(1)

西方文学理论(1)

西方文学理论导言1、西方文学理论的分期划分的标准:社会历史文化的不同。

(1)古典时期:古希腊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文论、新古典主义文论(2)近代文论:启蒙主义文论、德国古典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实证主义、自然主义(3)现代文论时期:唯美主义、象征主义、意象派诗歌、心理分析文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存在主义、英美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4)当代文论时期(后现代时期):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读者接受文论、女权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论1、古希腊文论是西方文论的源头。

2、古希腊文论大致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在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达到高峰。

代表人物:(1)毕达哥拉斯(2)赫拉克利特、(3)德谟克利特(“艺术是模仿自然的产物。

”)、(4)苏格拉底(时代的分界点。

将模仿论具体化。

“艺术需要再现肉体和精神都美的人”“艺术家不仅应该模仿对象的外形,还要模仿对象的心灵。

”)3、柏拉图代表作《伊安篇》《会饮篇》《理想国》。

4、理念与模仿(柏拉图的模仿论)(1)、理念论是柏拉图整个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原则。

(2)、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了颇具特色的艺术模仿论。

(3)、在柏拉图看来,艺术作为模范的模仿,无法达到真理性的认识。

5、文艺的社会作用(1)、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政治抱负的哲学家,柏拉图从他的政治理想出发,提出文学艺术必须为完善公民的品德服务,进而为建立理想国的目标服务。

(2)、鉴于模仿文艺的巨大危害,柏拉图主张建立严格的文艺审查制度。

6、诗的迷狂7、柏拉图认为,不同于画家和雕刻家,也不同于工匠型诗人,真正的诗人在神灵感发的迷狂状态中,不靠模仿的技艺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8、柏拉图是西方文论史上最早对灵感与迷狂现象做出生动描绘和系统研究的人。

9、著作《诗学》《修辞学》10、模仿论(1)亚里士多德认为,文艺起源于人的模仿天性和天赋的美感能力。

(2)文艺模仿对象是现实人生。

朱立元——西方文学理论

朱立元——西方文学理论

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绪论当代西方哲学思潮——1人本主义:象征主义<瓦莱里>与意象派<庞德>,表现主义<克罗齐>,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直觉主义<柏格森>,现象学,存在主义,西马,阐释学与接受理论2科学主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结构主义,解构主义3两大主潮的交流:70年代以后的后现代主义,女性主义,新历史,后殖民……两次转移:作家——文本<结构主义,新批评>文本——读者<现象学,存在主义,接受理论,结构主义>两次转向:1人本主义的非理性转向<叔本华、尼采非理性主义的唯意志,沿着这条路探索长期被忽视非理性方面——情感、直觉、无意识、意识流……,如克罗齐,弗洛伊德,海德格尔等人>2科学主义的语言学转向<“世界的本质是什么”——认识论“我们如何知晓世界的本质”——语言学“我们如何表述我们所知晓的世界的本质”>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象征主义前期象征主义:19C后期,在法国,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应和论”——在象征的森林中,人心与自然相应和>、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强调藏匿在自然背后的超验的理念世界。

后期象征主义:瓦莱里.叶芝、西荣斯瓦莱里的诗论1认为象征主义是一种群体精神<1关注心灵世界2创造读者,要求趣味高雅的读者3重视个性,构建个体精神史> 2音乐化论:诗歌应当音乐化,语言<言>——意象<象>——感觉<情>之间和谐合拍,“音乐化”指语言要和人的整体情绪合拍,“音乐化”指意象要和人的整体情绪合拍,“音乐化”指语言本身的音韵谐美,节奏合拍3对理性,对抽象思维能力的重视<1诗歌的象征意味和哲理内涵,2构思过程需要,3表现普遍价值需要>叶芝的诗论1认为象征高于隐喻<象征具有整体性,系统性>,象征主义通过形式来唤起与表现情感<形式通过象征唤起情感,情感通过象征得到表现>2象征分为感情的<唤起情感,如莎士比亚——自然>与理性的<唤起观念,如但丁——宗教>,推崇饱含感情的理性象征意象主义<庞德,休姆>庞德的诗论1意象,“瞬间一个理性与感情的复合体<“意”为某种思想或情感>的呈现<“象”为视觉想象上的投射,庞德强调描写物像的精确性,“一个天真的现实主义者”>”2在《回顾》中提出是诗歌创作三原则——A对所写之物,无论主观客观,都直接处理B不使用任何对表达没用的词C按照富有音乐性的词语在内容情感上的先后关联,而不是按照一架节拍机的节拍总结强调意象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之间的和谐一致,尤其可贵的是主要代表人物大都坚持理性的指导.对流行的非理性主义有所抵制。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

西方文论知识点总结一、西方文论的概念与起源1.1 西方文论概念西方文论(Western Literary Theory)是指西方文学研究的理论体系,其研究对象包括文学的产生、形式、内容、风格、流派、主题、意义等方面。

西方文论旨在通过对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解释,揭示文学艺术的内在规律和历史变迁,探寻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

1.2 西方文论的起源西方文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学哲学思想的萌芽。

古希腊的文艺批评家如亚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等人,关于文学的审美规范、创作技巧和审美功能的思考,为西方文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文学批评活动,如维特鲁威、蓬塔诺等人提出了一些与西方文论相关的理论观点,为文论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二、西方文论的发展与演变2.1 古典主义文论古典主义文论是指欧洲17世纪至18世纪初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潮。

古典主义文学批评主张在文学创作中遵循古典艺术的规范和传统,追求规范化、经典化和理性化,通过对古希腊和罗马文学作品的模仿和借鉴,强调文学作品的规则性和完美性。

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柯尼耶、英国的杜费等。

2.2 浪漫主义文论浪漫主义文论兴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

浪漫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创作中的个性化、想象力和情感表达,追求文学作品的奇特、唯美和非理性特质。

浪漫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与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审美感受的融合,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和抒情性。

代表性人物有德国的施莱格尔兄弟、英国的科尔里奇等。

2.3 现实主义文论现实主义文论盛行于19世纪后半期的欧洲。

现实主义文学批评主张文学作品要反映社会生活的客观现实,追求作品的真实、自然和精确,强调作品的社会性和历史性。

现实主义文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客观性和客观表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表现。

代表性人物有法国的米约、英国的伦斯特、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等。

2.4 后现代主义文论后现代主义文论兴起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

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主张超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二元对立,批判现代化的理性主义和真理寻求,追求个体化、异质化和多元化,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文学理论

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文学理论

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西方文学理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离不开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

自20世纪初以来,西方文学理论在中国的引入和传播,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创作和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西方文学理论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影响。

首先,西方文学理论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思维范式。

在传统文学观念的束缚下,中国现代作家面临着创作的困境。

而西方文学理论的引入,为他们打开了新的思维的大门。

例如,俄国形式主义和法国结构主义的理论,使中国作家开始关注文学形式和结构的重要性,从而在创作上尝试各种新的表达方式。

而西方的后现代主义理论,更是让中国作家开始反思现实与虚构的关系,以及文学的真实性和可信度等问题。

这些新的思维范式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创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其次,西方文学理论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

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往往注重对作品的主题、情节和人物等方面的解读,而忽略了文学形式和结构的分析。

而西方文学理论的引入,使中国的文学批评开始注重对作品形式和结构的分析和解读。

例如,法国新批评理论的引入,使中国的文学批评家开始注重对文本内在结构和符号的研究,从而使批评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同时,西方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和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的引入,也使中国的文学批评开始关注性别和种族等议题,从而为中国的文学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

再次,西方文学理论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翻译和传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手段。

中国作家和学者通过翻译和介绍西方文学理论的著作,使中国的文学界能够及时了解到西方文学理论的最新动态。

同时,西方文学理论的引入,也为中国的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例如,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理论方法,使中国的文学研究开始注重对文本内在结构和符号的分析,从而使文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了明显的提升。

最后,西方文学理论的引入也使中国的文学界开始关注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

例如,结构主义和认知科学的结合,使中国的文学研究开始注重对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的研究;而后现代主义和社会学的结合,使中国的文学研究开始注重对文学与社会变迁的关系的研究。

西方文学理论-马工程1.导言

西方文学理论-马工程1.导言

西方文学理论与西方美学史、西方艺术 Nhomakorabea论西方美学史是以西方历史上的美学观与文学艺术作品中 的审美意识为研究对象的。
西方艺术理论的研究对象则不仅包括西方与艺术有关的 艺术理论与批评,还包括艺术品、艺术创造、艺术欣赏、 艺术生产与艺术管理等的研究。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西方文论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而 是产生于广阔的经济、社会与文化背景之上。马克思主 义经典作家正是从西方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深广背 景上研究古希腊神话、莎士比亚戏剧与巴尔扎克小说等 文学现象,提出了有关艺术生产与现实主义理论等一系 列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观念。
根据艾布拉姆斯对19世纪以前的西 方文论发展历程的描述,结合20世 纪以来的文学理论发展的实际,从 古至今的西方文论始终是围绕着文 学与世界、与作家、与作品、与读 者四个要素的关系展开的,只不过 20世纪以来,人们对于这个四要素 含义的理解已经发生了变化。
概括地说,西方古代文论更加强调 文学与现实的关系,近代文论更加 关注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西方现代文 论更加关注文学作品的内在构成规 律;西方后现代文论的研究重心则 转向作品与读者、作品与社会历史 文化的关系了。
在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信息技术的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 后工业经济阶段,大众文化成为新的意识形态的统治手段。但当代 资本主义具有更加隐形的却是更为剧烈的扩张性,无论是经济生产 的扩张还是文化形式的隐形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的形形色色的西方现代和后现代文论,正是 在这一经济社会背景中产生的。它们有的是对这个复杂社会矛盾关 系的曲折反映,有的是从一个特定视角出发的对这个社会的反思, 有的则是对于这个社会一定程度的批判。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其发展的最终动因是经济基础;文 论与文学同属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发展同样也是受经 济、社会状况制约的。

西方文论整合版

西方文论整合版

西方文论整合版西方文论绪论一.西方文论1、定义“文论”主要指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就是文学实践得概括、总结与对文学发展得希望与预言,反过来它又指导与影响着文学实践活动。

“西方文论”就是西方对文艺现象与规律得认识与瞧法。

文学理论涉及作品、宇宙、作家、读者等文学得四要素。

2、西方文论与哲学、美学得联系西方文论得主要来源:哲学家;作家;专门得文学批评家与哲学得联系:西方文艺理论著作大多出自哲学家得理论体系,依托一定得哲学思想。

与美学得联系:就是一般与特殊得关系。

二.西方对文学本质得瞧法模仿说模仿说就是西方文论中占主导地位得学说。

模仿就是指两项事物及其对应关系。

模仿:艺术模仿现实世界表现说文学艺术本质上就是艺术家内心世界得外化,就是她们得感受、思想、情感得共同体现,就是艺术家激情下得创造。

强调艺术家得主观能动性。

“诗只不过就是诗人思想情感得载体”——华兹华斯形式论形式论认为艺术得本质在于它得特殊得存在方式,在于它得审美特性。

康德“美在形式”瓦尔德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三.西方文艺理论得发展概况古代:(分古希腊与古罗马两部分)古希腊: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文艺对话录》《诗学》古罗马:贺拉斯《诗艺》古典主义及“寓教于乐”;朗吉纳斯《论崇高》中世纪:文艺理论也成为神学得附庸。

奥古斯丁《忏悔录》文艺复兴:但丁;达芬奇;锡德尼《为诗一辩》古典主义:又称新古典主义。

布瓦洛《诗得艺术》就是古典主义得法典。

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文论得主要目得就是宣扬资产阶级思想。

功利性。

代表:狄德罗、莱辛、歌德德国古典美学与文艺理论:18世纪末19世纪初。

康德《判断力批判》黑格尔《美学》。

浪漫主义文论:主要就是一些浪漫主义作家诗人得宣言。

华兹华斯《抒情歌谣集》序;雨果《克伦威尔》序;史达尔夫人《论文学》。

现实主义文论:主要以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为主。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序;左拉;托尔斯泰《艺术论》;别林斯基;泰纳(种族、环境、时代) 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形式主义;结构主义;阐释学;后结构主义;心理分析批评;新历史主义。

西方文学理论 高教版 教学大纲

西方文学理论 高教版 教学大纲

西方文学理论高教版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西方文学理论的高等教育版教学大纲。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西方文学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掌握各个学派的理论观点和代表性作品,培养对文学的批评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目标1.了解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概念;2.掌握不同学派的理论观点和代表作品;3.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和分析能力;4.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化底蕴。

三、教学内容与安排第一章:文学理论概述•理论的定义与分类•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第二章: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文学理论•古希腊与古罗马古典主义文学理论•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文学理论•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文学理论第三章: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文学理论•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第四章:对立与融合: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理论•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第五章:存在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存在主义文学理论•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第六章: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后殖民主义文学理论第七章:主流与非主流:文化研究理论•文化研究文学理论•后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四、教学方法与学时安排•授课:60学时•讨论与研讨:20学时•课堂演示与分析:20学时五、教材与参考书目•主教材:《西方文学理论导论》(高教版)•参考书目:–《西方文学理论史》–《文学的符号学》–《结构主义与文学》–《后现代主义与文学研究》六、作业评估与考核方式•平时出勤与课堂参与:10%•期中论文:20%•课堂讨论与案例分析:30%•期末综合考试:40%七、其他注意事项•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分析,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进行扩展阅读,增强自主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期末考试前将进行复习指导和重点回顾。

以上为《西方文学理论高教版教学大纲》的详细内容,希望能够对学生有所帮助,引导学生深入了解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西方文艺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第一章导论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19世纪以前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历程的主要阶段。

1、古希腊文艺理论的创立,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史上的奠基作用。

2、罗马古典主义理论。

3、文艺复兴时期文艺理论的三种类型及涉及的主要问题。

4、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理论和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文艺理论的开拓。

5、19世纪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文艺理发展情况。

20世纪西方文艺理论的主要流派。

1、文艺心理学流派。

克罗奇的直觉主义和象征主义理论;弗洛依德的清神分析理论;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和原型批评。

2、文艺本体论流派。

俄国形式主义理论;英美新批评派理论:法国结构主义理论。

3、文艺接受学流派。

现象学文艺美学观;阐释学文艺理论;接受学文艺理论。

4、文艺社会文化批判流派。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新历史主义诗学。

第二章柏拉图的文艺思想(一)柏拉图的文艺理论1、柏拉图文艺思想的理论基础——理式论。

2、柏拉图的“摹仿说”。

3、柏拉图的“迷狂说”4、柏拉图的文艺社会功用论。

(二)柏拉图文艺思想中的积极因素1、从文艺心理的角度对创作主体的强调。

2、创作中灵感与天才的合理成分。

3、艺术美感的作用。

4、文艺思想中的辩证法因素;对艺术作品结构提出的有机统一的原则;文章布局的两个法则;创作与欣赏辩证关系。

(三)柏拉图文艺思想对后世的影响1、古罗马时期的朗吉努斯。

2、中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

3、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的文学理论。

4、20世纪以来文学理论与柏拉图理论的渊源关系。

第三章亚里士多德和他的《诗学》(一)《诗学》中的一般艺术原理1、《诗学》的基本内容及其方法。

2、亚里士多摹仿说。

3、亚里士多德的艺术功用论。

(二)《诗学》的戏剧观1、悲剧的特性。

2、悲剧主角的过失说。

3、悲剧的卡塔西斯作用。

(三)《诗学》的局局限性1、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偏见。

2、适度、中庸之道的奴隶主阶级的审美理想和生活理想。

3、关于艺术起源于“摹仿的天性”的唯心的形而上学的杂质。

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学理论西方文学理论一词源于拉丁文的“literatura theory”,指的是一系列有关文学创作与研究的原则、概念以及方法,它们被用来研究文学种类、文本的特点、写作的过程和语言的审美价值等等。

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从古至今,先后形成了宗教文学理论、传统文学理论及现代文学理论等几个不同阶段,其中一九四○年代以来结构主义家们开创性地提出的“文本内涵性理论”得到了世界文学界的重视与讨论。

宗教文学理论早在古希腊,加入了传统宗教观点,试图从宗教角度去理解文学作品,强调艺术作品崇高的宗教使命或理想。

宗教文学理论常常被用于裁判艺术品的优劣,关注历史的意义,其发展的最高境界可以追溯到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高尚道德观和基督新教宗教思想。

传统文学理论是西方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的阶段,是指从古希腊到十八世纪的一系列对文学的思想主张,它们在传统文学分析中被收集,总结,系统地探讨了“美妙”、“审美效果”、“结构”等文学特征,传统文学理论在当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种种理论不仅影响了文学的创作,也为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现代文学理论是从十九世纪以后发展起来的,它是建立在现代哲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学科基础上,尤其受到了海德格尔、康德、马克思、福柯及后结构主义理论等哲学思想的影响,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理论中“文本外涵性”的限制,表现出对社会结构状况、作者精神面貌及社会语境的注重,并加入了新兴的社会结构、性别学及文本分析等新元素,使读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作品的意义。

从宗教文学理论到传统文学理论,再到现代文学理论,西方文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历经几千年,拥有着悠久厚重的文化历史。

它们有助于我们深刻理解文学作品,开拓眼界,探索人类文明的进程。

西方文论重点(1)

西方文论重点(1)

西方文学理论一、选择/判断1.柏拉图以理念论为基础,提出艺术模仿论2.《伊安篇》中指出,诗人创作依靠的是灵感,即神灵感发或凭附3.《斐德若篇》指出四种迷狂:预言的迷狂、教仪的迷狂、诗兴的迷狂、爱情的迷狂4.柏拉图:凡高明的诗人,无论诗人在史诗或抒情方面,都不是凭借技艺来做成他们的优美的诗歌,而是因为他们得到了灵感,有神力凭附着5.柏拉图认为,诗人在神灵凭附的迷狂中,可以领会真理并宣示真理,不靠模仿、记忆就能创作出好的作品6.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激情、欲望7.悲剧冲突根源于主角的过失8.中世纪文学:教会文学、英雄史诗、骑士文学、城市文学9.世界美和神性美构成了奥古斯丁美学思想的核心;物质美、世界美低于神性美,即上帝之美,神性美是美的本体10.卡斯特尔维屈罗首次提出三一律11.布瓦洛是新古典主义的立法者和代言人12.布瓦洛以笛卡尔的理性主义为指导,遵循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理论,总结了法国文学,尤其是悲喜剧,系统地制定了鲜明地新古典主义美学——文艺批评理论13.但丁倡导建立意大利民族语言14.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提出三一律15.屈雷顿“英国文学批评之父”16.严肃剧的题材是市民生活17.莱辛著作《拉奥孔》(又名《画与诗的界限》)18.《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政治倾向的戏剧”19.《判断力批判》讨论的是美学问题20.美的理想包括“审美的规格理念”以及“理性理念”21.歌德首次提出“世界文学”22.四个逻辑范畴:量的范畴、质的范畴、关系的范畴、模态(样式)的范畴23.黑格尔被恩格斯誉为“所有时代中最有学问的人物之一”24.黑格尔认为艺术是理念内容和感性显现的统一体,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25.德国浪漫主义的特征:浓厚的基督色彩26.弗雷德里希-施莱格尔、奥古斯特-施莱格尔是耶拿浪漫派精神领袖27.海涅“镜子说”认为艺术应该反映生活28.《抒情歌谣集序言》是英国浪漫主义的宣言与纲领29.华兹华斯“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情感的自然流露”30.雨果提出的美丑对照原则,代表作品《巴黎圣母院》31.巴尔扎克和左拉是法国现实主义的代表人物32.艺术真实是一种内蕴的真实、假定的真实33.左拉完善了文学上的自然主义艺术思潮34.詹姆斯注意到小说叙述的两种模式:戏剧法和图画法35.别林斯基被列宁誉为“俄国社会民主主义的先驱”之一36.别林斯基“艺术对于真理的直感的观察,或者说是用形象思来维”37.别林斯基“在一位具有真正才能的人写来,每一个人物都是典型,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似曾相识的不相识者”38.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了“美是生活”的观点二、名词解释1.悲剧理论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六章中为悲剧下了一个定义:“悲剧是对于一个严肃、完整、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中各个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用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西方文论梳理

西方文论梳理

西方文论梳理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文学理论(一)修辞批评1、希腊遗产特征:理性精神。

内容:首先体现在对理性自足作用的突出;其次体现在希腊宗教的独特特征上;再次体现在希腊的社会风俗上。

2、“理性”与“崇高”是这一时期古典文论的形态表现。

3、智者(学派)“语言本体论”:首先是语法,语言的技艺(亚里士多德五原则p10);其次是正名,措辞的技艺。

4、逻各斯:在古希腊的理智生活中重要而涵义复杂,如尺度、对应关系、公式、言词等。

智者则在两个层面上使用这一概念:一是指使用语言的艺术,二是指论辩的艺术。

具体而言,逻各斯包含三层意思:语言的在语法意义上的规范使用;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

5、智者学派的“文学理论观”:语言的文学运用具有韵律性,给人美感;文学内容的基本特征是虚构性,使观众在心灵上受到“蒙蔽”。

6、缺陷:诡辩;语言实用主义;不顾整体,专注细节;虚无主义;相对主义。

(二)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文学理论1、苏柏的思想就是要和以“迷狂”的方式反映人的永恒价值的“诗”联合起来,反对智者对语言工具性的使用。

苏柏文学认识的最初视域:诗(文学)的本质;诗(文学)的社会地位;诗(文学)的作用。

2、诗与真:模仿论1)理念论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

柏拉图理念论:“共相世界”是本原的世界,表象世界相对于“共相世界”而言是一种次级的存在的世界。

P13柏拉图划分了两个世界:经验世界(无限)和理念世界(有限)。

理念是原型,是正本,经验世界是摹本,它是以理念的范型铸造出来的。

艺术世界又是经验世界的摹本。

2)柏拉图将诗歌定义为一种“模仿”,他还区分了“模仿”和“叙述”:“模仿”是直接模仿一个人的言行,“叙述”则是诗人自己在讲话。

文学是对表象世界的模仿,总是感性的,关注的只是具体的东西,所以文学与真理无缘。

3、灵感说和迷狂说1)“灵感”含有“神启”“天赋”“迷狂”等含义,原词词义就是“神灵附体”的癫狂状态。

“灵感”的表现是“迷狂”。

西方文学理论(马工程教材)

西方文学理论(马工程教材)

西方文学理论(马工程教材)简介西方文学理论是文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探讨了西方文学作品的产生、发展和意义等方面的问题。

本文档将介绍马工程教材中关于西方文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1. 文学理论的概念1.1 文学与文学理论的关系文学是人类通过语言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艺术形式,而文学理论则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和解释的学科。

文学理论不仅关注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还探索文学的目的、功能和意义等问题。

1.2 西方文学理论的历史发展西方文学理论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从古典时代到现代,西方文学理论经历了形式主义、结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个阶段的演变。

每个阶段都提出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观点,丰富了对文学的理解。

2.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2.1 结构主义的基本概念结构主义强调文学作品中的结构和关系,关注文本内部的符号和符号系统。

它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仅来自于作品本身,还受到文化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2.2 结构主义对文学的贡献结构主义对文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

通过分析文本的结构和符号,可以揭示出作品的隐含意义,拓展了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和理解。

3. 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3.1 后现代主义的基本概念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它对传统文学观念进行了颠覆和批判。

后现代主义强调个体、认同、差异和多样性,拒绝固定的真理和规范。

3.2 后现代主义对文学的影响后现代主义对文学的影响是深远的。

它打破了传统文学的规范和框架,鼓励创新和实验性的写作方式。

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常常涉及多重叙事、非线性结构和模糊的语言边界,给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4. 西方文学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4.1 文学批评西方文学理论不仅用于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还用于文学批评的实践。

通过运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可以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出作品的内涵和外在关联。

4.2 文学创作西方文学理论对文学创作也有重要的影响。

作家可以通过借鉴和吸收各种文学理论的观点来提升自己的创作水平和艺术表达能力。

西方文论-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

西方文论-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

. 欢迎同学们西方文论西方文论西方文论序言所谓西方文论,指的是流行于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世界的文学理论,它是对文学创作和欣赏、实践的总结,也是对文学本身及其要素、功能、结构等方面进行思考的结晶。

西方文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在亚里士多德《诗学》于公元前4世纪成书并得以广泛流传以后就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问。

也正因为如此,文学理论(文论)在西方一直被称为“诗学”。

一、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直接源头是古希腊文论,尤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文论。

古希腊形成了以天人相分追求知识的科学型文化和向外求真的科学型美学;整个古希腊在文学本质上就是以模仿说为基调。

中国天人合一的伦理型文化造就了向内求善的伦理型美学;因而中国传统文论主张的是“诗言志”“诗缘情”“文以载道”。

孟子讲:“尽心、知性、知天”“心之官则思……此天之所与我者”《周易》“与天地合德”;董仲舒“天人感应”;[宋]张载、朱熹西方文论发源于古代希腊文论,因而,古希腊的古典主义文论就成了西方文论的重要根基和范式。

古罗马的古典主义是对古希腊古典主义的定型化,因而,一般都把二者称为古代古典主义。

19世纪以前,西方文论以古典主义为主导倾向。

其表现是:一方面,后世的古典主义是在新的时代的变种;另一方面,古希腊的理论在新的时期变换了一下说法。

西方文论的源头西方文论的源头除古希腊外,还应了解的是1、中世纪文论:它受基督教神学的控制和影响,形成了神秘主义文论,追求形而上的思辨,探讨终极关怀问题,把真善美结合起来。

2、康德,他在西方哲学、美学、文论上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西方现代文艺思潮的许多理论主张都打上了康德的印记。

二、西方文论的分界1、古典和现代的分界西方文论的发展,以19世纪为大的分界,19世纪以前为古典主义,19世纪中叶以后为现代主义2、现代和后现代的分界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整个欧洲、美国等西方世界的社会、文化、文学进入到了“后现代”时期。

(文学上的后现代主义)古典主义形成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潮流。

西方文学理论史整理版

西方文学理论史整理版

:西方文学理论史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理论1.希腊遗产特征——理性精神首先,理性精神体现在对理性自足作用的突出;其次,理性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在希腊宗教的独特特征上,阿波罗崇拜,节制,追求平衡;再次还体现在希腊的社会风俗上,戏剧和诗歌创作是这种社会风俗的重要部分。

2.修辞批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高尔吉亚首先,提出的是“虚构问题”,修辞学派为演讲服务,关注演讲的技巧,语言的文化使用问题,在演讲的过程中有叙事的过程,叙事中指其为虚构,文学本身即是虚构的艺术。

其次,探讨的是“语言与真理”的问题,语法研究的奠基人是普罗泰戈拉,他也是第一个区分名词的性的人,他的语法学成就成为了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起点;“正名”也是他提出的一个概念,应该作正确的措辞理解,这一概念旨在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语言能力和认识的水平,从而使人们符合实际地运用语言;另外包括对“逻各斯”的理解,语言在语法意的规范使用,思维方法和思维形式,语言所表述的思想内容。

再次,包括了对韵律与形式美的研究,语言的文文学运用形式具有韵律性,单是形式不足以能给人以美感,使观众产生由心灵到肉体状态的一系列变化。

最后,强调“语言形式与情感”的关系,早期特别强调语言的劝诫性,越到后期,过多地强调语言的劝说作用,削弱了语言在表达真理这方面的作用,产生了“表达真理与传递感觉的悖论”。

缺点是:不顾整体,过于专注对细节的表达。

3.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学派组成部分:诗的本质、诗的社会地位、诗的作用首先是“诗与真理”的问题——柏拉图“洞喻”理论(《理想国》):表述的是一种形而上学真理观,人在认识上的囚徒境地使得人的感觉往往是靠不住的,由感觉产生的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因人、因时、因地、因情而已,往往真伪不分,感觉无法提供真实的知识。

他划分了两个世界,一个是绵延无界的经验感官世界,另一个是有限的真实或理念的世界。

现实经验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摹本,但是艺术世界又是经验世界的摹本。

西方文学理论 术语解释 (二)

西方文学理论 术语解释 (二)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欧洲各国先后出现了一种反对古典主义、崇尚个性解放、追求情感表现、倡导想象自由、鼓吹艺术天才的文学思潮,这种思潮持续近半个世纪,影响深远,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其理论上的表达就是浪漫主义文学理论。

就文学自身传统而言,“浪漫主义”(Romanticism)一词起源于中世纪用方言写作的“浪漫传奇”(Romance),即盛行于中世纪的英雄史诗、骑士传奇与抒情诗,它们往往想像丰富,情节离奇。

到了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思想自由、个性解放,此思想反映到文学理论上,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便是卢棱提出的文学应“回到自然”,抒发真情实感。

而英国的感伤主义文学思想和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也都相当重视个性和情感在文学中的表现。

系统的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

“浪漫主义”最早由席勒和歌德提出,两人对此均展开了自己的理论阐释;后来经过施莱格尔兄弟的大力传播与推广,浪漫主义文学观念逐渐为人们所知;再经斯达尔夫人对南北方诗歌、古典诗歌、浪漫诗歌的剖析,浪漫主义文学观念便传遍全欧洲;最后柯勒律治、华兹华斯、雨果等人也投身其中,站在不同立场和不同角度,对浪漫主义文学展开激烈的讨论。

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因此得以不断深化,走向成熟与繁荣。

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思潮,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浪漫主义文学理论普通采取历史主义的方法研究文学,认为文学的形成与它所处的历史时代密切关联。

其二,浪漫主义文学理论将文学视为作家主观心灵的产物,文学是作家内心感受、情感体验的自由表现,强调情感、想像是成就文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

其三,浪漫主义文学理论极力倡导个性解放,将作家的创作能力归之为某种先天的才能——天才,非常推祟“灵感”这种不为作家所控制的激情洋溢的无意识创状态。

其四,浪漫主义文学理论重视自然,向往人类的自然状态,反对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戏害与扼杀。

“镜子说”:“镜子说”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产物,达芬奇在谈论绘画时曾明确提出过,从文艺复兴时代开始甚是风行并占主流,后来普泛化为所有艺术理论(包括文论)的基本原理,即“再现论”。

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

西方文学理论发展历程.

(二)语义学美学
代表人物:瑞恰兹 美学与文学批评应当以语义学为依据; 只有对作品语词、句子和意义作出科学分 析的基础上,才能讨论与审美判断有关的 问题 语言符号的“双重功用”(陈述事实与表 达、唤起情感)

分析学美学

维特根斯坦
结语:两大主潮的对立
1.两种倾向:理性与非理性 2.两极分化:技术文明与精神危 机
(五).存在主义
哲学应以“人”为中心对象,是研究人的 具体存在的“人学”; 因为只有人才有“存在”,才意识到“自 我’的存在; 人的存在是非理性的人的主观本能意识活 动的表现; 人的存在状态表现为存在先于本质,存在 过程是虚无化的过程; 每个人都是独特具体的,人就是自由

(六).符号学美学

苏珊· 朗格 她把符号形式分为语言符号和艺术符号, 前者是推理的、可分解和翻译的,后者是 情感的、整一的和不可翻译的;人类情感 是一种“有生命的形式”,艺术是“情感 生命”的逻辑图画,或曰“艺术是情感的 符号形式”;艺术符号虽非推理性的,却 仍有自己的意义与逻辑,因而符合理性。

(七).解释学美学
2.文学艺术的社会功用
A.激起情欲、使人卑劣 B.净化
车尔尼雪夫斯基这样评述: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以独立体系阐明美 学概念的人,他的概念雄霸了二千余年”
二.古罗马文学理论
1.贺拉斯《诗艺》“寓教于乐” 2.郎加弩斯《论崇高》
(西方首次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来考察,他 把雄伟文体和作者的崇高心灵、激动读者 人心这三个环节联系起来) 3.中世纪神学 仇视和排斥世俗的文学艺术,文学艺术只 在民间发展。
伽达默尔 对象的“意义”不能归结为创造者或作者 的原意,而要同解释者或理解过程结合起 来。 “合法的偏见”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 7 (2)

西方文学理论 马工程 7 (2)

西方文学理论马工程 7概述西方文学理论是指在西方文化中对文学进行分析、解释和评判的理论体系。

这些理论以不同的研究方法和视角,探讨文学作品的创作、结构、意义以及与社会、历史、个人经验的关系。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典的西方文学理论,包括传统的形式主义和结构主义,以及近年来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和女性主义文学理论。

形式主义与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是一种重视文学作品内在结构和形式的文学理论。

它关注作品的语言、节奏、韵律、句法等元素,认为这些元素是作品的核心,并决定了作品的意义。

形式主义代表人物有俄国学者普洛普詹金和奈叶季洛夫,他们通过对韵律、音韵、形式等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对西方文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构主义是在形式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学理论。

结构主义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整体,其含义是通过作品的各个元素之间的关系来决定的。

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有法国学者巴特和布洛克,他们提出了结构主义的核心概念“模糊”和语言符号的“语言游戏”,并将其应用于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分析。

后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是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一种文化哲学和文学理论。

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现代主义进行了批判,强调了一种对权威性、真实性和统一性的怀疑态度。

后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福柯、德里达和巴特等学者,他们通过对权力、知识、历史、文化等问题的反思,提出了一种对以往认识方式的颠覆和突破。

在文学领域,后现代主义提倡自由表达和多样性,强调个体经验的重要性,启发了一批具有创新思维和实验性质的作品。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是一种关注女性经验、女性权利和性别问题的文学批评方法。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中存在着种族、阶级、性别等多重压迫,并试图解构和批判这些压迫结构。

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沃尔夫、德莱尔和克里斯蒂娜等学者,她们提出了“女性的文化”和“女性写作”的概念,倡导女性在文学中发声,探索女性的独特视角和经验。

总结西方文学理论是对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的重要工具。

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学理论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柏拉图为什么要把诗人驱逐出理想国?1.建立理想国,就要培养理想的人格,培养和教育出忠实勇敢的城邦保卫者。

诗人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这样写神和英雄等于说什也是坏事的因,为青年做坏事提供了自解的依据,对培养城邦保卫者十分不利。

2.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破坏人们心灵的城邦,所以主张把诗人逐出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与柏拉图的摹仿说有何不同?亚里斯多的不仅提出了文艺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和遭遇,而且在“摹仿”一词中见出了一种新的更为深远的意义,就是文艺摹仿的对象是普遍和特殊的统一。

柏拉图认为,文艺摹仿的对象是一种虚幻的食物外形,因为在他看来,现实食物是“理式”的影子,文化摹仿的对象本身就不真实,因而摹仿这一对象的文艺更没有真实性可言。

1.亚里斯多的突破了艺术摹仿自热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和艺术摹仿理念的唯心主义观点,提出以“人”、“现实人生”为摹仿对象,为摹仿说注入现实主义的生命。

2.认为艺术通过个别表现一般,不仅反映事物表象,而且能够揭示内在本质和规律3.提出“创造性的摹仿”,艺术比现实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强烈。

简述亚里斯多德悲剧理论的基本内容(本质、成因、作用)悲剧的本质:对行动的摹仿完美的悲剧,情节结构不应该是简单直接的,而应该是复杂曲折的,悲剧情节的转变应当是由福到祸,结局是悲惨的。

强调发现——逆转——灾难,引起冲突的关键性事件。

错误说(主角过失说)悲剧成因:主角过失说,又称错误说,是指悲剧的成因不在劫数命运,而在人物的过失、错误。

悲剧主角应该是善良的英雄,由于犯了错误、过失,由好运转为厄运,由顺境转为逆境。

悲剧的作用:净化说也称为“卡塔西斯”。

净化说的内涵,是指悲剧通过摹仿人物的动作激起人的怜悯、恐惧,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净化。

对净化说的不同解释:心理学意义上的净化;道德伦理上的净化心理学意义上净化:使过分的情感(负面)得到释放宣泄以达到心理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希腊的文艺理论柏拉图为什么要把诗人驱逐出理想国?1.建立理想国,就要培养理想的人格,培养和教育出忠实勇敢的城邦保卫者。

诗人以虚构的谎言亵渎神明,贬低英雄,这样写神和英雄等于说什也是坏事的因,为青年做坏事提供了自解的依据,对培养城邦保卫者十分不利。

2.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低劣的部分”,助长人的情欲,摧残人的理性,破坏人们心灵的城邦,所以主张把诗人逐出理想国。

亚里斯多德与柏拉图的摹仿说有何不同?亚里斯多的不仅提出了文艺摹仿的对象是“行动中的人”,是人的性格和遭遇,而且在“摹仿”一词中见出了一种新的更为深远的意义,就是文艺摹仿的对象是普遍和特殊的统一。

柏拉图认为,文艺摹仿的对象是一种虚幻的食物外形,因为在他看来,现实食物是“理式”的影子,文化摹仿的对象本身就不真实,因而摹仿这一对象的文艺更没有真实性可言。

1.亚里斯多的突破了艺术摹仿自热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和艺术摹仿理念的唯心主义观点,提出以“人”、“现实人生”为摹仿对象,为摹仿说注入现实主义的生命。

2.认为艺术通过个别表现一般,不仅反映事物表象,而且能够揭示内在本质和规律3.提出“创造性的摹仿”,艺术比现实生活更高、更集中、更强烈。

简述亚里斯多德悲剧理论的基本内容(本质、成因、作用)悲剧的本质:对行动的摹仿完美的悲剧,情节结构不应该是简单直接的,而应该是复杂曲折的,悲剧情节的转变应当是由福到祸,结局是悲惨的。

强调发现——逆转——灾难,引起冲突的关键性事件。

错误说(主角过失说)悲剧成因:主角过失说,又称错误说,是指悲剧的成因不在劫数命运,而在人物的过失、错误。

悲剧主角应该是善良的英雄,由于犯了错误、过失,由好运转为厄运,由顺境转为逆境。

悲剧的作用:净化说也称为“卡塔西斯”。

净化说的内涵,是指悲剧通过摹仿人物的动作激起人的怜悯、恐惧,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净化。

对净化说的不同解释:心理学意义上的净化;道德伦理上的净化心理学意义上净化:使过分的情感(负面)得到释放宣泄以达到心理平衡。

道德伦理上的净化:悲剧目的不是宣泄情感而是启发,引导人向善,帮助人们认识生活去张扬善良公正。

罗马古典主义《诗艺》在文论史上的地位、影响及贡献贺拉斯是罗马古典主义的奠基者。

《诗艺》建立了具有唯物主义和现实主义倾向的理论体系,是古希腊进步文艺思想的总结。

肯定了文艺的真实性,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肯定文艺的认识、美感教育作用奠定了现实的唯物主义的美学思想路线。

《诗艺》具有“法典”的权威,是西方主要美学概念、文艺观点的依据。

《诗艺》中的古典主义史学原则1.借鉴原则:既要把古希腊文学作为典范来学习借鉴。

要沿用古典题材,从希腊史诗、悲喜剧吸取创作题材。

在题材处理上要遵照古人的做法,诗歌格律也应该沿用古希腊诗的格律。

2.合式原则:主要指艺术上的协调一致恰当得体,符合情理,符合观众心理,符合艺术原则。

人物性格自相一致,合乎特点,合乎类型。

艺术的功用——“寓教于乐”原则:艺术的双重目的、效果,通过情感作用实现教育目的。

思想性与艺术性、情感趣味性的有机结合。

朗加纳斯《论崇高》开创了浪漫的诗风,由重视现实摹仿向重激情、想象的转变。

这是文论史上最早的风格论专著。

文艺思想1.崇高的概念及构成条件2.思想情感、想象崇高:简而言之,伟大的不平凡的食物所唤起的高亢热烈的情绪,一种不可抗拒的尊严感、力量感。

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崇高是伟大精神力量的显现。

崇高五要素:掌握伟大思想的能力、强烈深厚的激情(内在要素)、运用辞藻的能力、高雅的措辞、卓越的结构(形成要素)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但丁“诗为寓言说”:一切文学作品所表现的事物形象都是象征的寓意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种神秘的意义。

诗即语言,诗与俗语以清新活泼的意大利日常用语代替官方教会的拉丁语。

新古典主义布瓦洛《诗的艺术》的主要观点及内容1.理性原则:把理性看做是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尺度或原则。

人们凭借理性来判断是非真伪,凭借理性来区分善恶,凭借理性去获得真理,真理是帮助诗人认清事物的关系、秩序和条理。

2.摹仿自然原则:文艺的基本任务是摹仿自然3.古典的原则:古典即自然。

诗人作家要摹仿自然,就必须摹仿古典主义。

形式的规范和技巧的完美,语言要简洁、明晰、典雅、流畅,题材体裁的规定,结构布局要合理,不落俗套,遵循戏剧的“三一律”原则。

何为新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指十七世纪法国君主专制时倡导摹仿古典,他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浓厚宫廷色彩、贵族倾向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它把向古典学习推到极点。

使之系统化、法律化,而且较多的是在政治。

伦理上对古罗马精神的借用,赋予更多的现时代的官方意志。

解释“三一律”和古今之争古今之争:贯穿于整个古典主义时期文艺之争,集中体现在对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上,围绕如何对待古典的问题出现了崇今派和厚古派争论的焦点是:古典是否具有永恒的法典的意义,究竟是古人高明海是今人高明。

厚古派代表的势力以布瓦洛、夏普兰为代表。

强调服从古典、崇今派、革新派代表人物以帕罗、圣.艾弗蒙、奥施耶为代表。

“三一律”:对戏剧布瓦洛明确规定:“对理性要服从他的规范,我们要求艺术地布置剧情的发展;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一地、一天完成一个故事,这就是“三一律”。

启蒙主义文艺思想狄德罗提出的严肃剧和要求?严肃剧是以市民阶级取代贵族阶级,以家庭的日常生活代替宫廷生活。

以严肃的笔调处理主题,具有道德训诫意义。

体裁:介于悲剧、喜剧之间,悲喜混杂。

语言:废弃韵文,用系那是生活中的口语写作性质内容:是市民的、家庭的特点:严肃的、现实的要求:1.真实与逼真(真实论)2.侧重写情境(情境理论)3.贴近生活4.道德教育作用名词解释:《拉奥孔》文论史、美学地位1.否定了古典主义的诗画一致说,打破了文坛以美为尚的绘画式风格,引导的德国文学艺术走上现实主义道路。

2.否定了温克尔曼景观的美学,强调诗的理想在于运动,建立了人本主义的美学理想。

理想的解放,诗画接线说冲破了当时文艺界的停滞现象,体现了新资产阶级的现实主义美学思想。

《汉堡剧评》:世界戏剧理论史上的重要文献,抨击了法国古典主义的戏剧,提出要以德国民族文学对抗舶来品,以现实主义代替古典主义,以市民文学代替贵族文学,其意图是要建立一种德国市民戏剧的理论与范例。

主要内容:戏剧艺术的真实性问题、民族特征;市民剧的建立问题;戏剧的审美教育功能;戏剧的人物性格问题等。

顷刻理论:选择蕴涵最丰富、最高于生发性、最能产生艺术效果的那一顷刻,能够让想象自由活动的一瞬间。

从这一顷刻可以想象前一顷刻或者后一顷刻,从而获得时间上的连续性。

莱辛怎么论述诗与画的界限及二者的辩证关系?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时间上的连续性空间并存性:叙述动作、刻画物体。

手段和媒介不同,摹仿对象与题材不同,作用效果不同。

绘画的理想,目标是美;诗的理想,目标是动作。

(1.摹仿的媒介不用2.摹仿的对象不同3.艺术作品的效果不同)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什么是审美意象?康德指出,“审美意象”是指想象力所形成的某中形象呈现,它能引起人想到许多东西,却又不能由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把它充分地表达出来,因此也没有语言能完全适合它,把它变成可以理解的。

审美意象是指在对客观世界审美感知与体验的基础上,融会主观的思想、感情、愿望、理想,在艺术家头脑中经过艺术创造形成的意象。

这种主客体统一的审美意象,一旦经过媒介或艺术语言等物质手段传达出来,就成为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

审美意象的分类:从表达方式这一角度着眼,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两种,即寓言式意象和符号式意象。

所谓寓言式意象,是指通过一则故事直示一种哲学或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

所谓符号式意象,是指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

什么是审美判断力?审美判断属情感判断,不涉及对象的内容,只涉及对象的形式符合主体的心意功能,从而引起主体情感上的愉快,一种自由愉悦的心意状态。

审美判断力特征从质:美是自由的、无功利的快感从量:美是不涉及概念而具有普遍性从关系(对象与主体):美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先天的合目的性)从方式(样式情状):美具有必然性,无概念的必然性艺术与自然与科学与手工艺有什么不同?艺术与自然的区别:自然是天然成品,艺术是人工作品,自然是一种必然的存在,艺术是一种自由的创造。

艺术与科学的区别:科学知识可以转化为技能,艺术则不能,科学是概念的思维,艺术是形象的思维。

艺术与手工艺的区别:手工艺是一种劳动,由于工资的吸引而被迫从事的,具有外在强制性。

艺术是自由的,不受对象存在的束缚,它本身就是一种愉快,无处在目的性。

康德看来,自由是人的本质,符合了人的自由本质要求的事物,就叫人愉快。

在现实世界中,人的自由要求得不到充分满足,于是依靠想象力创造一个可以自由支配的虚拟世界。

游戏盒艺术都是这样活动,都是体现人的自由本质的令人愉快的活动,因此艺术像游戏。

审美观念(特点:寓无限于有限):是艺术的灵魂,包含无限丰富理性内容的感性形象。

简而言之,就是借助一个表象将无比丰富的理性观念呈现出来。

审美观念是理性的最完美的感性显现。

席勒《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艺术的起源与本质——游戏说艺术创造与欣赏是一种审美游戏,以“审美外观”为快乐的游戏。

即在欣赏创造事物外观中获得喜悦,它是自由的,不涉及实在的一切要求,只涉及美的形式本身。

“人要外化一切内在的东西,要赋予一切外在事物以形式。

”只有当人在充分意义上是人的时候,他提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整的人。

席勒美育理论的基本内容(手段、途径、心理范畴)美育理论提出的根据:人性的分析a感性的人——自然阶段——受自然力量的支配(力量的王国)b审美的人——审美阶段——人与自然脱离,有了自由(审美王国)c理性的人——道德阶段——支配自然,受理性、道德法则支配(法则王国)审美是自然王国到理性王国的中介“道德的人只能从审美的人发展而来,不能由自然状态中产生。

”“要使感性的人成为理性的人,除了首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没有其他途径。

美育是改个社会的方剂,是政治自由的先决条件。

社会的和谐自由,人性的高尚化,人性的自由、高尚化依靠审美教育。

美育可以把感性人变成理性的人。

美育的手段:活的形象、审美、外观。

“活的形象”高于感性和理性、主客观体统一的形象;“审美外观”能唤起愉快情感的事物形象。

审美教育即艺术教育。

艺术形象、审美教育即艺术教育。

“轻视外观就是轻视一切艺术,因为外观是艺术的本质。

美育作用于人的情感领域。

艺术形象是“反思和情感完全交织在一起的”。

审美外观、艺术形象引起的感情是包含着理性内容的高尚的感情。

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有何不同(解释“双诗”理想道路有何不同)席勒最成熟作品,开创先河区别:素朴的诗是自然的、古典的、摹仿现实的诗:感伤的诗是理想的、近代的、表现理想与主观的诗1.表现对象、题材不同:素朴的诗以自然、现实生活为表现对象,侧重对客观现实的摹仿,以具体感性的描绘为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