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的注释和表达方式
我国古籍的注释方式
我国古籍的注释方式
我国古籍的注释方式有多种,常见的包括传统注释和现代注释。
传统注释是指根据古籍的内容和语境,使用汉字解释、采用批注、夹注或直接在原文旁边注上解释的方式。
传统注释通常注重解释文句
的意义、译解生僻字词,或者对文献中的人物、地名、事件等进行解释。
传统注释在古籍编辑和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能够帮助读者理
解古籍内容,研究古代文化和历史。
现代注释则是指采取现代学术研究方法,结合古籍的研究成果,
通过注释、翻译、引用其他研究成果等方式,对古籍进行解释和说明。
现代注释注重对古籍内容的分析和解读,尤其是对文本中的重要概念、思想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研究。
现代注释常常结合相关的研究成果和
理论,引用前人的观点和研究材料,以加深读者对古籍的理解。
综上所述,我国古籍的注释方式主要包括传统注释和现代注释两种。
传统注释注重对古籍内容的解释和译解,而现代注释则结合学术
研究成果,对古籍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通过注释的方式,读者可以
更好地理解、研究和传承我国宝贵的古代文化遗产。
古书的注释、标点与翻译
毛亨传
郑玄笺
郑玄笺
毛亨传
郑玄笺
义疏 义疏:疏通其义,又称“疏”、“注疏”、 “义注”、“讲疏”等。 既释经文,又兼释注文,通常都是先注后疏, 例如《周礼注疏》汉郑玄作注,唐贾公彦疏; 《尔雅注疏》晋郭璞作注,宋邢昺疏。
《国语》:“人三为众,兽三为群,女三为粲。” 《左传》:“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
两汉—唐。初兴到保守。 今文学派:阐发“微言大义”,讲谶纬之学,注释 往往繁琐冗杂。 古文学派:重文字训诂,考证名物制度,注释循经 立训,简约质朴,不离经空发。古文学派的这种 学风,人称“朴学”、“汉学”。 两汉注家:贾逵、服虔、马融、郑兴、郑众、许慎、 郑玄(郑家)。 三国:王肃(王学) 魏晋南北朝:义疏体形成,集解体出现 隋唐:孔颖达《五经正义》
赵歧《孟子章句· 梁惠王篇》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 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以利吾国乎?’” 赵歧《章句》“曰,辞也。叟,长老之称也,犹父也。 孟子去齐,老而至魏,故王尊礼之。曰:父不远于千里之 路而来至此,亦将有可以为寡人兴利除害者乎?”
东 汉 赵 岐 《 孟 子 章 句 》
·
集解类
集解类:汇集众说并加上编者意见的一种注释,
疏通古代书面语言的矛盾障碍总结前人注疏经验阐明训诂的体制和义例方式和方法原则和应用以便更好地指导训诂以及与此相关的古文教学古籍整理词典编纂等工作以体现其系统性实习性综合性特征的应用科学
古书的注解、标点与翻译
第一节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与训诂、训诂学
对古代书籍进行诠释,以沟通古今的工作,谓 之给古书作注,主要有今注和古注。
古书的注释、标点与翻译
第一节 古书的注解
一、古书注解与训诂、训诂学 古书注解与训诂、
对古代书籍进行诠释,以沟通古今的工作, 对古代书籍进行诠释,以沟通古今的工作,谓 之给古书作注,主要有今注和古注。 之给古书作注,主要有今注和古注。 古注,古代属于小学范畴之一 训诂, 古注,古代属于小学范畴之一——训诂,它同 训诂 音韵、 音韵、文字构成古代文献语言学
言部》 说教也,从言,川声。 《说文解字·言部》:“训,说教也,从言,川声。”段 说文解字 言部 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 注:“说教者,说释而教之,必顺其理,引申之凡顺皆 曰训。 曰训。” 《说文》:“诂,训故言也。从言,古声。”段注: 说文》 训故言也。从言,古声。 段注: 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者,说教也。 “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者,说教也。 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训故者, 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 。训故者, 顺释其故言也” 顺释其故言也”。
三国·魏 何晏 论语集解·雍也 何晏《 雍也》 三国 魏·何晏《论语集解 雍也》: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 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王曰务所以化道民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包曰敬鬼神而不黩 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孔曰先 问仁。 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子曰。知者乐水。 劳苦而后得功此所以为仁子曰。知者乐水。包曰知者 仁者乐山。 乐运其才知以治世如水流而不知己仁者乐山。仁者乐如 知者动。 山之安固自然不动而万物生焉知者动。包曰日进故动仁 者静。 知者乐。 者静。孔曰无欲故静知者乐。郑曰知者自役得其志故 仁者寿。 乐 仁者寿。包曰性静者多寿考
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 郑《六艺论》“注《诗》,宗毛为主,毛义若隐略,则 六艺论》 注 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也。 更表明,如有不同,即下己意,使可识别也。”
古书的注解备注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孙贻让《周 礼正义》,梁玉绳《史记志疑》,邵晋涵 《尔雅正义》,戴震《方言疏证》,王念孙 《广雅疏证》,王先谦《释名疏義證补》,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阮元《十三经校勘 记》等。
注解的方法
1.注:给原著的正文作注。古人对“注”有三 种解释: 第一,表记述、注述,把对古书语句的解释用 文字记述下来。孔颖达《疏》:“注者,即 解书之名”。 第二,表示灌注、注引。段玉裁《注》:“注, 引申为传注,……注之云者,引之有所适也, 故释经以明其义曰注。”贾公彦《疏》: “言‘注’者,注义于经下,若水之注物。” 第三,表示著名。孔颖达《疏》:“注者,著 也,言为之解说,使其义著名也。”
第二,两汉时期,儒家各种经典的注释大量出现。其特点在于:
重视古文经学,注重语言文字和名物方面的考释,注文 简明朴实,形成经学史上著名的汉学学风——”朴学”。
这一时期的集大成者——东汉· 郑玄 比较著名的古注有: 毛亨《毛诗诂训传》,郑玄《毛诗笺》、《周礼注》、 《仪礼注》、《礼记注》,何休《春秋公羊解诂》,赵岐 《孟子章句》,王逸《楚辞章句》,高诱《战国策注》、 《吕氏春秋注》、《淮南子注》等。
2.用音同或音近的词说明被释词的语源。例如: (21)鬼之言归也。《尔雅· 释训》 ※ “鬼”和“归”,上古都是见母微部,音同。古人 认 为,人死以后,灵魂归于幽暗不明的地方,所以用 “归”说明“鬼”的语源。 3.用本字解释假借字。例如: (22)克禋克祀,以弗无子。《诗经· 大雅· 生民》 郑玄《笺》:“弗之言祓也,……以祓除其无子 之疾而得其福也。”
第三,魏晋时期,出现“义疏体”的注释形式, 以及“集解体”的注释书。流传下来的古注 有: 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范甯《春 秋榖梁传集解》,王弼、韩康伯《周易注》, 何晏《论语集解》,皇侃《论语义疏》,裴 松之《三国志注》,王弼《老子注》,郭象 《庄子注》,刘孝标《世说新语注》,郦道 元《水经注》,郭璞《尔雅注》、《方言 注》、《山海经注》等。
古籍批注形式
古籍批注形式
古籍的批注形式有多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三种:
1. 传:传是注释的一种重要形式,先秦已开始使用。
例如,《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等,它们被统称为“春秋三传”。
这些注释形式主要是对历史文献进行解释,其中《左传》注重史实,而《公羊传》和《榖梁传》则偏重义理。
2. 批注:批注是指在古籍的空白处或行间进行文字批阅和注解。
这种注释方式注重对文句的意义、生僻字词的解释,或对文献中的人物、地名、事件等进行解释。
3. 夹注:夹注是指在文中难以理解的部分做出的夹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古籍原著或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古书的注解
注的本义是灌注。
古代经书多难懂,好像水道阻塞,必须灌注才能疏通,所以把对经文的解释也叫做注。
古注就其特点而言,主要可以分为传、笺、章句、集解、疏五类。
1、传——解说经文字词、阐明其大义的注解古人把儒家的重要文献叫做“经”,把解释经书的著作叫做“传”。
如孔子著《春秋》,后人写书解释《春秋》者,有《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
另外依照经书文字逐字逐句进行解释的,也称作传。
如西汉鲁人毛亨的《毛诗传》:《诗·鄘风·相鼠》:“相鼠有皮,人而无仪。
”《毛传》:“相,视也。
无礼仪者,虽居尊位,犹为闇昧之行。
”2、笺——对传文进行补充订正的一种注释笺的本义是小竹片,古人用笺随时记下心得体会,以备参考。
《说文》:“笺,表识书也。
”如《诗经》毛传郑笺。
郑笺就是郑玄以《毛诗》为依据、对《毛传》进行补充和订正的注释。
对《毛传》隐晦简略的地方,郑氏加以阐明,另一方面把不同于《毛传》的意见写出来,以表示有别于已有的注释,标作“笺”,后人称为《郑笺》。
例如:相鼠有皮人而无仪3、章句章句就是“离章辨句”的意思。
其特点是,除了对古书作逐词解释外,还要说明句意和全章大意,分析句法,辨明篇章结构等。
如东汉赵歧《孟子章句·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将以利吾国乎?”父也。
孟子去齐,老而至魏,故王尊礼之。
曰:…父不远千里之路而来至此,亦将有可以为寡人兴利除害者乎?‟”此段话从“孟子去齐”以后串讲整个句义,是章句的体例。
4、集解集解可以分为两类:(1)又称为集注,集说,集释等,这是汇集各家解说,加以选择并加上自己见解的一种注释方法,如魏何晏的《论语集解》。
(2)不是集各家之说,而是通释经传。
如晋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
5、疏疏即义疏,是疏通其义的意思,或称作义注,正义、疏义等,简称疏。
汉魏时期所作的注,到了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到了唐代,由于时间久远,人们感到不易理解,于是出现了“疏”这种新的注解方法。
古书注释的几种形式
古书注释的几种形式
一.简明注释
简明注释是一种简短的古书注释,它包括有关古书的简要的解析,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和欣赏古书的内容和表达形式。
例如,古代著作《左传》中记载“宋公宗恩石慧”时,可以做如下简明注释:“宋公宗恩
石慧:宋公宗孝武帝赐给臣民“恩石慧”,即让石担任慧(大夫)职务,以此来鼓励臣民孝顺父母。
”
二.阐释注释
阐释注释是一种较为详尽的古书注释,它旨在深入分析古书内文,以便熟悉书中的内容、掌握文字的意义。
例如,《史记》中记载“古
有李建成”时,可以补充如下阐释注释:“古有李建成者,清代历史
学家耿湋于《古今诗话》中记载有当时的李建成,他有很高的文学造诣,曾任宰相;他的主张,也有利于推动国家政治的发展。
”
三.语言注释
语言注释是一种关注古书词句的古书注释,它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古书语言的内涵,包括当年书面语的特殊用语、俗语和文言拟声的表达形式等等。
例如,《左传》中记载“祖公受恩”时,可以补充如下
语言注释:“祖公受恩:‘受恩’是古代文言中表达‘受到恩惠’的拟声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受宠’。
- 1 -。
古书注解的基本方式
古书注解的基本方式古书注解是指对古书籍进行解释、说明或补充的一种方法。
对于古书籍,特别是经典性的古书籍来说,注解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些古书籍的含义和价值,而且也能够让这些古书籍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所以,古书注解一直是我们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下面,我们将介绍一下古书注解的基本方式。
第一种方式是直接注解。
这种方式是最直接的注解方法,就是对古书籍中难懂的句子或者生僻的词汇进行解释和补充,为读者提供更为详细的理解和认识。
直接注解的好处在于,它能够将古书籍中的深奥难懂的内容解释清楚,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书籍所表达的思想和意义。
同时,直接注解也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古书籍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古书籍的真正含义。
第二种方式是引用注解。
这种方式的主要作用是在注解中引用其他古书籍的内容或者跟古书籍相关的历史事件,来对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补充和解释。
通过引用注解可以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到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在古书籍的阅读和理解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通过引用注解,读者也能够更好地了解到古书籍所处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加深对古书籍的理解和认识。
第三种方式是批注。
批注是指对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评注和评论,为读者提供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识,并对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行一些解释和补充。
批注的好处在于,它能够让读者对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让读者更好地领悟到古书籍所表达的思想和价值。
第四种方式是图解注解。
图解注解主要是通过图片、照片、插图等形式,对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行解释和补充。
通过图解注解,读者可以以视觉化的方式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古书籍中的某些内容,进一步提高了阅读体验和理解能力。
总的来看,古书注解的基本方式有直接注解、引用注解、批注和图解注解四种。
这些注解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点和适用范围,读书人在对古书注解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注解方式。
古籍注释体例
“杏,果也”;用说明事物性质状貌来释词,如《说文解字》:
“芋,大叶实根骇人故为之芋。”
古籍注释体例
(一)传
传述之意,主要用于解释经书,阐明经义。例如:
《xx传》、《春秋xx》。
(二)注
本意是用水灌注。水道阻塞,用水灌注才能流通。引申为对古籍中难懂的字、句加以解释、疏通。例如:
《水经注》、《礼记注》。
(三)笺
只对前人的解释加以订正、引申、补充或发挥。例如《诗经》有汉代毛亨传,汉代郑玄笺。笺对毛传简略隐晦之处加以阐明,并提出不同意见,供读者识别。
(七)义训
指不通过语音和字形的字的分析而解释词义的释词方法。是训诂的基本方法。具体形式有:
用同义词解释,如《尔雅释言》“逆,迎也”;
用反义词加否定来释词,如《说文解字》曰部:
“旱,不雨也”;用下定义释词,如《说文解字》口部:
“口,人所
“古者曰名,今世曰定”;
(四)疏、正义
唐代出现的一种注释名称。这种注释不仅解释正义,还对前任注释作注释。例如:
《诗经》有唐孔颖达疏。《左传》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史记》有唐长守节正义。
(五)诠
解释词义、字,《康熙字典》说“诠,谓具说事理也“。如杨树达的《词诠》是解释文言文的。
(六)xx疏
古书的注释体制之一,内容为疏通原书和旧注的文艺,阐述原书思想,火光罗材料,对救助进行考核、补充辩证。如南朝梁黄侃的《论语义疏》。
古籍注释体例
古籍注释体例
古籍注释体例是对古籍进行解释和说明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古籍的内涵和意义。
下面是一种常见的古籍注释体例:
1、原文:这里是古籍原文的内容。
2、注释:这里是对原文进行解释的内容。
注释可以采用括号()、脚注或者另起一段文字的方式进行。
3、标点符号:在注释中可以使用标点符号,如逗号、分号、句
号等。
4、引用:在注释中可以引用其他古籍或者学术著作的内容,需
要注明出处。
5、符号:在注释中可以使用符号来表示一些特定的含义。
例如,*表示注者的补充,#表示原文的错误或者异读,^表示原文的省略或者
错漏等。
需要注意的是,在古籍注释中,不得出现任何网址、超链接和电
话等。
这是因为古籍注释的对象是古籍本身,不应该涉及到网络或者
现实联系方式。
同时,古籍注释应该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不得夹带个
人观点或者情感色彩。
古籍里的标注符号
古籍里的标注符号
在古代,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籍内容,人们发明了许多标注符号。
这些符号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而且传达了丰富的文化信息。
以下是对古籍中常见的几种标注符号的介绍:
1. 圈点评注:这是古籍中最常见的标注方式之一。
通过圈圈、点点的形式,古人对文中的关键词语或句子进行强调或注释。
这些符号一般用圆圈或圆点表示,当需要强调某个词或句子时,就在其下或旁边加上一个圆圈或圆点。
这种标注方式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意,也反映了古人对文字的重视和认真态度。
2. 旁批:旁批是指在正文旁边进行的批注,用以解释或补充正文的不足。
这种标注方式在古代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的古籍中尤为常见。
旁批的内容可以是解释某个词的意义,也可以是对某个观点的评论或注解。
旁批的符号也多种多样,常见的有双横线、波浪线、括号等。
旁批的使用可以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古籍的内容,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对学术研究的认真态度。
3. 夹注:夹注是指在正文中夹杂的注释或说明文字。
这种标注方式主要用于解释难懂的词语或句子,有时也会对文中提到的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简要的说明。
夹注的内容通常以小字或斜体字表示,以便与正文相区别。
夹注的使用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籍中的难点和疑点,同时也增加了古籍的可读性和可理解性。
总的来说,古籍中的标注符号是古人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籍内容而发明的工具。
这些符号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而且也反映了古代文化的特性和精神内涵。
通过了解这些标注符号,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籍的内容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深入探究古代文化的精髓和特点。
古籍文献注释规范
古籍文献注释规范(3)古籍:古籍既有传统的刻本、抄本,也有具有现代出版形式的标点本、整理本、影印本,情况比较复杂,可根据古籍形式的不同选择标注方式。
1)抄本或刻本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名)/版本/页码。
其中篇名、部类名为选项。
原刻本标注版本信息,页码有两面,标注时应注明,用a、b或上、下区分。
示例:姚际恒:《古今伪书考》卷三,光绪三年苏州文学山房活字本,第九页a。
2)标点本、整理本、影印本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古籍为现代出版形式,引用时可参照现代著作(包括析出文献)的标注方式,其标注顺序:责任者与责任方式/文献题名(卷次、篇名、部类)(选项)/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卷册、页码。
作为文献题名的一部分,卷次、部类名及篇名应与原著保持一致,卷次用汉字数字标识,部类名及篇名用书名号表示,其中不同层次可用中圆点隔开,原序号仍用汉字数字。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的卷册系根据现代印制需要划分的,与原文献卷次不同,为便于读者查找,也可置于页码之前(选项)。
点校本、整理本、影印本应标注现代出版信息(出版地点、出版者、出版时间),也可在出版时间后注明“标点本”“影印本”等。
页码通常为现在的印刷页码,用阿拉伯数字标识。
示例1:《清史稿》卷四八六《文苑三·吴汝纶传》,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标点本,第44册,第13444页。
示例2:屈大均:《广东新语》卷九《东莞城隍》,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标点本,第215页。
影印本古籍通常采用缩印的方式,为便于读者查找,也可标明上、中、下栏(选项)。
示例杨钟羲:《雪桥诗话续集》卷五,沈阳:辽沈书社,1991年影印本,上册,第461页下栏。
常用基本典籍,官修大型典籍以及书名中含有作者姓名的文集可不标注作者,如《论语》、二十四史、《资治通鉴》《全唐文》《册府元龟》《明实录》《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陶渊明集》等。
示例2《太平御览》卷六九○《服章部七》引《魏台访议》,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第3册,第3080页下栏。
古注的种类
古注的种类古注是指对古籍文献或古代经典作品进行解释和注释的一种学术手法。
古注的种类繁多,每一种注释方式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本文将从古注的种类入手,介绍几种常见的古注方式及其作用。
一、校勘注校勘注是对古籍文献进行校对和校改的一种注释方式。
校勘注主要包括对古籍文献的文字、标点、字义、用字规范等方面进行校勘和注释。
通过对古籍文献进行校勘注,可以确保古籍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籍文献的内容。
二、释文注释文注是对古籍文献的词语、句子、篇章等进行解释和注释的一种方式。
释文注主要包括对古籍文献中的生僻词语、典故、文化背景等进行解释和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古籍文献的含义和内涵。
通过释文注,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籍文献的思想和意义。
三、译注译注是对古籍文献进行翻译和注释的一种方式。
译注主要包括对古籍文献中的外语词语、句子等进行翻译和注释,帮助读者理解古籍文献的内容。
通过译注,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籍文献的文化内涵和外语表达。
四、评注评注是对古籍文献进行评价和评析的一种注释方式。
评注主要包括对古籍文献中的思想、观点、价值等进行评价和评析,帮助读者对古籍文献进行思考和理解。
通过评注,读者可以更好地把握古籍文献的思想和精神。
五、校释校释是对古籍文献进行校勘和释文的综合注释方式。
校释主要包括对古籍文献的文字、标点、字义、句法、篇章等方面进行校勘和释文,既注重校勘的准确性,又注重释文的清晰明了。
通过校释,读者可以全面地了解古籍文献的内容和形式。
六、补注补注是对古籍文献中缺失的内容进行补充的一种注释方式。
补注主要包括对古籍文献中缺失的文字、词句、篇章等进行补充和注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籍文献的完整性和连贯性。
通过补注,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古籍文献的内容和意义。
七、比较注比较注是对古籍文献与其他文献进行比较和对照的一种注释方式。
比较注主要包括对古籍文献与其他文献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比较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籍文献的特点和价值。
古书的注释和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ppt
《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君 子好逑。”毛传:“窈窕,幽闲也。 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 德,是幽闲专贞之善女,宜为君子之 好匹。” 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淑,善 也。女者,未嫁之称。”
根据《毛传》和朱熹注,得知“窈窕”本来的含 义是幽闲、娴静的意思,后来才引伸出美好、漂 亮这一义项。
《礼记· 乐记》:“《诗》云:‘肃雍和鸣, 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 夫敬以和,何事不行。” 《孟子· 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 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谷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水北为阳,山 南为阳。”
17
(2)注释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 微言大义
10
古注并非都正确,其中也存在着错误,所以, 既要重视古注,又不能盲目相信古注。 例如: 《左传· 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惊而恶之。” “寤生”之“寤”实是 “牾”的通假字,本 是逆的意思,杜预释“寤”为“寐寤”显然 是不合情理的。
11
《左传· 桓公四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 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杜预注:‚色美曰艳。‛按照这一解释, ‚美‛与‚艳‛的意思重复。实‚艳‛的 含义是高大魁梧。 《说文》:‚艳,好而长也。从丰,丰, 大也。‛ 又《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子鲍美而 艳。‛公子鲍是男子,这里的‚艳‛显然 不是妖艳的意思。
12
3、旧注教给我们注解古书的方法
形音义、典故、典章制度、时代习俗、人物 背景、章旨等。
1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4、旧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 他学科的理论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 周南· 汝坟》) 唐· 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 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诗》 之此类众矣。”
古书注解基本方法
古书注解基本方法
古书注解是将古代文献或古籍典籍进行解释和解读的过程。
下面是古书注解的基本方法:
1. 词句解释:在注解中解释古书中的生僻词汇、难懂词句的含义,帮助读者理解文本。
2. 时代背景分析:注解可以对古书中所描写的历史时代进行背景分析,解释时代背景对文本含义的影响。
这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书的内涵。
3. 典故和引用解析:古书中经常引用或提到一些典故、史事或其他文献。
注解会解析这些典故和引用,揭示出古书中隐藏的意义和文化内涵。
4. 语言修辞分析:注解可以分析古书中使用的修辞手法、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段,帮助读者理解古书的文学风格和艺术特色。
5. 观点解读和评价:注解可以对古书中的作者观点和态度进行解读和评价,帮助读者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文本的价值。
6. 相关文献引用:注解可以引用其他相关文献或学者的观点,促使读者更深入地研究古书。
同时,古书注解还要考虑读者的需求和背景知识,以及注解的深度和广度。
注解应紧密结合古书本身的特点和题材,以提供更全面和准确的理解和解读。
古书注解的几种类型
古书注解的几种类型
古书注解的几种类型有:
1. 语词注解:对不易理解的语词进行解释和说明,例如解释古代汉语中的不常见词汇、古代人名、地名等。
2. 文化解读:解释古代文化、思想、习俗等方面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古书。
3. 历史背景注释:解释古书内容所处的历史背景,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古书的理解。
4. 人物关系注释:解释古书中人物之间的关系、身世、行动等,有助于读者更好地把握古书情节。
5. 史料考证注释:对古书中历史事件、人物等进行考证和解释,帮助读者了解历史真相。
6. 笔记、注释集注:收集不同的注释和解释,形成一部专门的注释集,便于读者查找和参考。
古人怎样给古书注释
古人怎样给古书注释我们今天阅读古书,除了使用工具书和掌握固定的语言规律外,还需要依靠古书的注释。
古人对古书的注释叫做古书注释,又叫古注或旧注。
我国从汉代开始就有人专门给古书作注释。
如毛亨、孔安国、马融、何休、郑玄等都是汉代著名的注释家。
古书注释涉及问题很多,本文仅就古书常用的体例、方式和术语做一简要介绍。
掌握这些知识,最起码对查阅《辞海》《辞源》以及《康熙字典》《说文解字》等工具书有好处。
一、古书注释的体例(一)注疏古人(尤其是儒家学派)把他们所推崇的典范著作称为“经”,把阐述、注释经的正文的文字称为“传”(zhuàn)或“注”。
由于最先对经所作的传注大都比较简单,因而注释家在注释古书时又对“传”或“注”加以补充或修订,这就是所谓的“笺”。
唐代开始,有人又对古代“经”的正文和原有的传或笺加以新的注释,这种注释就叫作“疏”,又叫做“正义”或“义疏”。
例如:《诗经》原来只叫《诗》,被列为儒家经典后才叫《诗经》。
汉代毛亨为《诗经》做的注释叫“毛传”(又叫“诗传”);汉代郑玄又在注释《诗经》时为“毛传”做了补充、订正。
郑玄的注释叫“郑笺”(又叫“诗笺”);唐代孔颖达又为《诗经》正文和“毛传”、“郑笺”重新作注,这种注叫“孔疏”(又叫“正义”)。
毛传、郑笺、孔疏本来各自成书的,宋人为了使用方便,把三者合编在一起,称之为《毛诗注疏》。
此外,宋人还把其他十二经的注和疏合编在一起,与《毛诗注疏》共称为《十三经注疏》。
(二)集解(集注、集释)一部古籍,往往注释不止一家。
把各家对一部古籍的注释按一定程序汇聚在一起,还加上汇聚者的注释,这就称为集解·、集注或集释。
二·、古书注释的方式(一)注音(略)(二)注义(1)释词:专就古书正文中的生字难词进行解释。
(2)串讲:把一句、几句或全章的意思连起来讲解。
(3)概括大意:在解释词或句的基础上将全句或全章的大意加以概括,更加明确地表示注视者的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旧注教给我们注解古书的方法
形音义、典故、典章制度、时代习俗、人物 背景、章旨等。
4、旧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 他学科的理论
既见君子,不我遐弃。(《诗经· 周南· 汝坟》) 唐· 孔颖达《毛诗正义》:“‘不我遐弃’者, 犹云‘不遐弃我’也。古人之语多倒,《诗》 之此类众矣。”
二、古注的发展概况
郭象:晋时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官至 黄门侍郎、太傅主簿。为人好老、庄,善清 谈。曾参考向秀《庄子注》撰成《庄子注》 一书,三十三卷,阐释老、庄思想。后向本 佚,郭本独传于世,唐时成玄英曾为之作疏。
裴松之:南朝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先仕晋, 任员外散骑侍郎、吴兴故鄣令、尚书侍郎等职,入宋后 累官中散大夫、国子博士、大中大夫等。奉诏注《三国 志》,博采群书一百四十余种,以“补缺、备异、惩妄、 论辨”为宗旨,注文多出正文三倍,开创了注释的新例。
2、旧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 否正确的重要依据
叔武将沐,闻君至,喜。捉发走出,前驱射 而杀之。公知其无罪也,枕之股而哭之。 (《左传· 僖公二十八年》) 《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译文:“把头枕在尸体的大腿上而哭他。” 晋· 杜预《春秋左氏传集解》:“公以叔武尸 枕其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何休:东汉樊(今山东济宁市东北)人,董仲 舒四传弟子。为人质朴口讷,终生精研六经, 尤好《公羊传》,十七年撰成《春秋公羊解 诂》。后拜议郎,再迁为谏议大夫。著作有 《公羊墨守》、《左氏膏肓》、《谷梁废疾》, 宣扬《公羊》,驳斥《左传》、《谷梁》,除 《解诂》传于世外,余皆佚。 赵岐:东汉京兆长陵(今咸阳市东北)人。曾 为并州剌史,后任议郎、太常等职。撰《孟子 章句》一书,传于世。
②重视字词句的解释《公羊传•庄公元年》:“夫人譖zèn公于齐侯。”何
休解诂:“如其事曰诉,加诬曰譖。” 《诗经•伐檀》:“胡取禾三百廛兮。” 毛亨传:“种之曰稼,敛之曰穑。” 《周礼•天官•亨人》:“职内外饔之爨亨 煮。”郑玄注“职,主也。爨,今之灶。”
③注意到了一些虚词现象
《诗•大雅•文王》:“思皇多士,不此王国。”毛传:“思,辞 也。”孔疏:“思,语辞,不为义。” 《诗•邶风•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郑笺:“式,发声 也。” 《楚辞•九歌•云中君》:“蹇将憺兮寿官。”王逸章句:“蹇,词 也。”
魏晋至隋唐时期的重要注释家及 注本
何晏:三国魏时南阳宛邑(今河南南阳市) 人,玄学家,何进之孙。曾随母为曹操收养, 娶魏公主,官散骑侍郎,迁侍中、尚书。其 仪表“美姿仪,面至白”。后因依附曹爽为 司马懿所杀。著作有《道德论》、《周易解》 及各种文赋数十篇,多不传;作《论语集解》 二十卷,流传至今。
《诗经· 周南· 关雎》:“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毛传:“窈窕,幽闲 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 关雎之德,是幽闲专贞之善女,宜 为君子之好匹。” 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淑, 善也。女者,未嫁之称。” 根据《毛传》和朱熹注,得知“窈 窕”本来的含义是幽闲、娴静的意 思,后来才引伸出美好、漂亮这一 义项。
王弼bì (公元226-249):三国魏山阳(今河南焦作市 东南)人,笃好老庄之学。与何晏、夏侯玄同开魏晋玄 学的先声。由何晏荐为尚书郎,著作有《道德论》、 《老子注》、《周易注》、《论语释疑》等。
韦昭(曜):三国吴云阳(今江苏丹阳县)人,任尚书郎、 太史令、中书仆射等职,被孙晧所杀。好学不倦,精通 经史,著《孝经解赞》、《论语注》、《汉书音义》 《国语注》等书。《国语注》传于今,余皆佚。
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诗经· 邶 风· 终风》) 汉· 郑玄《毛诗笺》:‚言,我;愿, 思也。嚏当读为不敢嚏咳之嚏。我 其忧悼而不能寐,汝思我心如是, 我则嚏也。今俗,人嚏云人道我, 此古之遗语也。‛
卫人来。(《左传· 成公八年》) 唐· 孔颖达《左传正义》:‚庄十九年 《公羊传》曰:‘媵yì ng【从女,朕声 】 者何?诸侯娶一国,则二国往媵之,以 侄、娣从。侄者何?兄之子也。娣者何? 女弟也。诸侯一聘九女。’……传曰: ‘同姓媵之,异姓则否。’是夫人与媵 皆同姓之国也,鲁卫同姓,故来媵之。‛
马融:东汉扶风茂陵(今兴平县人),汉安 帝时为校书郎,桓帝时官南郡太守。后回朝 为议郎。博学多才,为汉时通儒,有学生数 千人,郑玄即出其门下。曾注《孝经》、 《论语》、《诗》、《易》、《尚书》、 《三礼》、《列女传》、《老子》、《淮南 子》、《离骚》等书,均失传,清人马国翰 《玉函山房辑佚书》有辑录。
1、汉代的注释家及注本 两汉时期的注释家主要有毛亨、孔安国、马 融、郑玄、何休、赵歧,服虔、高诱、王逸 等。 毛亨:鲁人,或云河间(今河北河间县)人。 汉景帝时为河间献王博士。其学传自子夏, 著作有《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时 人称毛亨为大毛公,称其学生赵人毛苌为小 毛公。
孔安国:西汉曲阜人,字子国,孔子十二世 孙。向申公学习《诗经》,向伏生学习《尚 书》。武帝时因研究《尚书》为博士,官谏 议大夫,临淮太守。著作有《尚书传》《尚 书音》《古文孝经传》等。
郭璞:晋时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县)人。字景纯。为 著作佐郎、尚书郎。后因劝阻王敦起兵作乱而为敦所杀。
其所注文献很多,如《尔雅注》、《三苍注》、《方言 注》、《穆天子传注》、《山海经注》、《楚辞注》、 《子虚赋注》、《上林赋注》等。其中《尔雅注》费时 最久,用功最多,是《尔雅》流传至今最早最好的注本。
服虔:东汉荥阳(今河南荥阳县)人,曾任九 江太守。著有《春秋左氏传解谊》一书。 唐 孔颖达撰《左传正义》时独用杜注,服注遂亡。 高诱:东汉涿郡(今河北涿县)人,少从卢植 学,曾任司空掾、东郡濮阳令之职。著作有 《孟子章句》、《孝经解》(均佚)、《战国 策注》(今残)、《淮南子注》、《吕氏春秋 注》等。
古注并非都正确,其中也存在着错误, 所以,既要重视古注,又不能盲目相信 古注。例如: 《左传· 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 氏。”杜预注:“寐寤而庄公已生,故 惊而恶之。” “寤生”之“寤”实是 “牾”的通假字, 本是逆的意思,杜预释“寤”为“寐寤” 显然是不合情理的。
《左传· 桓公四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 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杜预注:‚色美曰艳。‛按照这一解释, ‚美‛与‚艳‛的意思重复。实‚艳‛的 含义是高大魁梧。 《说文》:‚艳,好而长也。从丰,丰, 大也。‛ 又《左传· 文公十六年》:‚公子鲍美而 艳。‛公子鲍是男子,这里的‚艳‛显然 不是妖艳的意思。
(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 微言大义
《春秋· 文公五年》:“秋,楚人灭六。” 《左传· 文公五年》:“六人叛楚,即东夷。 秋,楚成大心、仲归帅师灭六。” 《春秋· 隐公元年》:“夏五月,郑伯克段于 鄢。” 《公羊传· 隐公元年》:“克之者何?杀之也。 杀之则曷为谓之克?大郑伯之恶也。”
1、注释的萌芽——先秦 2、注释的兴盛——两汉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4、注释的中落——宋、元、明 5、注释的复兴——清
1、注释的萌芽——先秦
(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2)他注多补充事实史料、阐发微言大义
(1)注释多在古籍正文中
《礼记· 乐记》:“《诗》云:‘肃雍和鸣, 先祖是听。’夫肃,肃敬也;雍,雍和也。 夫敬以和,何事不行。” 《孟子· 梁惠王》:“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 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谷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水北为阳,山 南为阳。”
郑玄:东汉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县)人, 字康成。从马融学古文经,回乡后聚徒讲学。 晚年因党锢之祸被囚禁,建安初获释。官任 大司农,世称郑大司农。郑氏治学以古文经 为主,遍注群经,为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其著作有《论语注》、《孟子注》、《尚书 注》、《三礼图》、《毛诗谱》、《六艺 论》、《三礼目录》等,今仅存《三礼注》 和《毛诗笺》。
古书的注释和 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
一、古书旧注的重要性 二、古注的发展概况 三、古注的体例 四、古注的常用术语 五、古书的特殊表达方式
阅读古书的障碍
我们学习古文,尤其是学习先秦的文言文,离不开 注解。古文的注解,可以分为今人注和古人注两类。 从时间上说,清人和清人以前的注释都属于古人注, 简称古注、旧注。
杜预:晋时京兆杜陵(今西安市东南)人,字 元凯。官河南尹、度支尚书,后拜镇南大将军, 镇襄阳,太康元年率兵灭吴,有功,封当阳县 侯。杜预博学多才,长于谋略,时人称为“杜 武库”。酷好《左传》,自称有《左传》癖。 著有《春秋长历》、《春秋释例》、《春秋左 氏传集解》等书,皆传于世,其中《春秋左氏 传集解》是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左传》注 本。
一是语言文字方面的障碍,其中包括古今词义的变 化,古书中特殊的语法现象,古书在流传、抄刻过 程中的讹误,等等; 二是知识性的障碍,由于古书记载的事情离我们已 很遥远,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典章制度、礼仪 习俗等各方面缺乏了解。
古书旧注的重要性
1、旧注是我们读懂古书的重要途径 2、旧注是重新注释古书和检验新注是否正确的重要 依据,是今注之源。 3、旧注能教给我们注解古书的方法 4、旧注中包含着许多语言学和其他学科的理论 5、古人注释,接近实际,较为可靠;且注家大多是 皓首穷经的著名学者、训诂专家,因而他们作注一 般说来切合实际,可信可靠。 6、读古注有时比查字典更能解决问题。牺牲玉帛弗 敢加也,必以信。
王逸:东汉南郡宜城(今湖北省宜城县南) 人。汉顺帝时官至侍中。著《楚辞章句》, 为后世所重,是《楚辞》现存最早的注本。
3、注释的发展——魏晋至隋唐
(1)魏晋至隋唐注释的特点 ①注释范围进一步扩大 ②出现了“经注兼注”的“疏”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2)本期注释古书的重要的学者
④有时还讲解其语法意义,这对我们理解文意神气 很有帮助。例如: 《尚书· 尧典》:“驩兜曰:‘都,共工方鸠僝 功。’”孔传:“都,于(wū),叹美之辞。” 《孟子· 梁惠王上》:“梁惠王曰:‘寡人之于 国,尽心焉耳矣。’”赵注:“焉耳者,恳至之 辞。” 《史记· 张仪列传》:“其妻曰:‘嘻!子毋读 书游说,安得引辱乎?”索隐:“郑玄曰:嘻,悲 恨之声。” 《诗· 大序》:“然则关睢麟趾之化者,王者之 风……”孔疏:“‘然’者,然上事;‘则’者,则 下事,因前起后之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