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下历史:第2课《“贞观之治”》学案(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学案2 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学案2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5304c21844769eae109ed14.png)
第2课贞观之治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学习目标1.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2.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难点: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二、知识概览图“贞观之治”继续实行唐太宗的政策,发展生产,国力不断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三、新课导引我们都很熟悉《隋唐英雄传》,在这部小说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就是一位,下面就是有关他的历史记载:有一天,唐太宗得到了一只漂亮的鹞鹰,非常喜欢,把鹞鹰架在胳臂上逗弄,恰好这时魏征进宫奏事,太宗怕魏征看见了之后会批评自己贪图享乐,连忙将鹞鹰藏在怀中。
魏征装作没看见,走向前去汇报事情,向太宗大谈古代帝王由于安逸享乐而亡国的故事,故意说了很长时间。
太宗担心鹞鹰被捂死,想让魏征把话说得短一些,于是表现出更加尊敬魏征的姿态。
但魏征依然说个没完。
等魏征离开,太宗拿出鹞鹰一瞧,已经憋死了。
〔思考讨论〕魏征是一位什么样的大臣?唐太宗有哪些作为?唐朝历史上除了唐太宗之外还有哪些著名的皇帝?我们又如何评价他们?四、教材精华知识点1 唐朝的建立1.隋朝和秦朝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知识点2 “贞观之治”2.贞观之治:3.“贞观之治”与“文景之治”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探究一:【动脑筋】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课本第8页)知识点3 女皇武则天4.如何评价武则天?五、课堂检测1.俗话说“忠言逆耳,良药苦口”。
下列能“以人为镜”、采纳魏征忠言的帝王是()A.汉武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武则天2.假如你穿越时空隧道,回到唐朝,作为一名朝廷重要官员,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A.从长安去洛阳乘船,经大运河到江南余杭体察民情B.上朝时,见以魏征向太宗皇帝进谏C.和太宗皇帝一齐讨论合并州县的事宜D.经常诵读苏东坡写的词3.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繁荣的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天则 D.唐玄宗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导学案及答案--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导学案及答案--第一单元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https://img.taocdn.com/s3/m/32b91db983d049649b6658e0.png)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3.理解武则天的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进行正确、全面的评价【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626年,即位。
次年改年号为“”,他就是历史上著名的。
3.(1)政治上进一步完善;制定,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2)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生产。
4.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
5.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6.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7.唐玄宗重用贤能,在贤相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
8.整顿,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9.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二、合作探究想一想,盛世局面的的表现都有哪些?“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三、练习巩固1.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又一次朝代更替,告别了短暂的隋朝,赢来了繁盛的唐朝,这一年是()A.581年B.589年C.618年D.626年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唐宗”指的是()A.唐太宗B.唐高宗C.唐中宗D.唐玄宗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现在失去了一面镜子啊。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贞观之治” 导学案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贞观之治” 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8b82de9482fb4daa48d4ba9.png)
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唐朝建立、唐太宗用人与纳谏、“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等主要内容。
2.通过了解隋末农民起义,唐朝的建立,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认识“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它为唐代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学习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难点:唐太宗的评价。
◆热点聚焦金秋礼泉果香飘,九嵕山上松柏翠。
9月23日,2012年大唐贞观文化朝圣大典暨昭陵祭祖仪式在礼泉县九嵕山唐昭陵北司马门祭祀广场举行。
市委常委、统战部长马俊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曹兴魏,市政协副主席李忠贤等出席。
中华世界李氏宗亲联合会、晋、湘、鄂以及韩国等国内外地区的李氏宗亲代表300余人参加。
唐王朝的文化、军事、艺术等成就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李世民是大唐贞观文化开创者,他提出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民富国强的社会理想,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昭陵是一代圣君李世民的寝陵,也是世界最大的皇家陵园,周围约2万公顷,拥有皇亲国戚、忠良大臣陪葬墓209座,规模堪称陕西关中“唐十八陵”之最。
据了解,近年来,礼泉县依托文物资源优势和优美自然风光,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文物旅游,并使之逐渐成为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支柱产业。
此次大唐贞观文化朝圣活动由敬奏祭乐、祭奠敬香、献爵奠酒、敬献花篮、行跪拜礼、放飞巨龙等环节组成,主要目的是为了弘扬“贞观文化”,促进海内外华人合作与交流,激发全民族凝聚力和爱国热情。
◆新课导入1.唐朝的建立(1)隋朝灭亡:618年_______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建立:618年,________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________即是唐高祖。
2.“贞观之治”(1)原因:________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勤于政事;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要求大臣廉洁奉公。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贞观之治”教案0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贞观之治”教案01](https://img.taocdn.com/s3/m/3af52c36804d2b160a4ec042.png)
第2课“贞观之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老师讲解为主,启发、引导学生思考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重点与难点:1、重点:贞观之治形成的原因。
2、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唐人街最早叫“大唐街”。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
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往往称自己是“唐人”,他们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
美国最大的“唐人街”在旧金山。
旧金山的“唐人街”始于1850年前后。
当年开发美国西海岸的华工初来异国,人生地疏,言语不通,因此他们便集中住在一起,团结互助,休戚与共。
起初,他们开设方便华工的小茶馆、小饭铺,接着是豆腐坊、洗衣店等等,逐渐形成了华工生活区。
后来,越来越多的当地人,也经常光顾这里,他们称这里为“中国镇”,爱上了这里的中国饭菜。
后来,“唐人街”成了繁华街道,街上除了饮食业外,刺绣、中国古玩等也都在当地享有盛名。
同时,唐人街办起了华人子弟学校,从事中文教育。
还有各种同乡会、俱乐部、影剧院等,成了富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特殊街区。
每逢春节,这里均耍龙灯、舞狮子,爆竹声中除旧岁,保留着中国传统的种种风俗。
事实上,唐人街遍及世界许多地方,只是有的地方不这么叫就是了。
(板书)一、隋亡唐兴(一)、隋炀帝的暴政(二)、李渊建唐代隋(618年)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找出答案)李世民是唐高祖李渊的次子,智勇兼备,文武双全,在唐王朝的建立和统一战争中功勋卓著。
为夺取皇位继承权,他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698328e195f312b3169a5d8.png)
第2课《贞观之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
了解唐太宗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的治国方法,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过程与方法〕放映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片断,或阅读与唐朝建立的相关文章。
选读唐太宗、武则天的故事。
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自主获得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
组织班级展开读与唐太宗、武则天有关的历史故事、历史书报的活动,交流读书体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唐太宗、武则天进行正确的评价。
学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新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唐太宗和武则天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以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
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在唐朝“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作用。
了解“贞观之治”及武则天统治时期政治的稳定,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和广大人民的勤劳,当然也离不开唐太宗、武则天的个人政治才干。
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让学生体会,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及其突破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可采用课前搜集有关资料、观看影视片断、合作交流、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完成重点内容的学习。
本课学习的难点是对唐太宗的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让学生先谈印象中唐太宗,然后再通过学习历史事实,了解历史上唐太宗,逐步达到对这一历史人物全面评价的目的。
课前导学观看有关唐太宗、武则天的影视作品,如:《秦王李世民》、《大明宮词》;阅读唐太宗、武则天的历史故事和历史资料。
【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习题(含答案)
![【历史七年级下册】人教部编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习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0c15436bec0975f565e220.png)
况?( )
A.唐玄宗
B.唐太宗
8.分析图表与下列哪个事例无关( )
C.隋文帝
D.武则天
A.隋朝的繁荣 C.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B.贞观之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D.唐玄宗时,进入鼎盛时期
材料二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 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推行科举制,用贤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贞观遗风
D.开元盛世
第 2 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基础知识】 知识点 1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唐朝建立:618 年,__________称帝,建立唐朝,定都________。 2.“贞观之治” (1) 概况:626 年,__________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____”,他就是历史 上著名的________。 (2) 措施 ①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重用谏臣 __________。 ②唐太宗广纳贤才,知人善任,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__________善于谋略, __________敢于决断。 ③ 政 治 上 : 进 一 步 完 善 ______________ ; 制 定 法 律 , 减 省 ________ ; 增 加 ______________,鼓励士人报考,_____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 各级官吏的政绩。 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______________,鼓励发展______________。 (3) 评价: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 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____”。 知识点 2 女皇帝武则天 1.概况: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称 帝,改国号为________。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______皇帝。 2.措施:打击敌对的__________;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制度,不拘 一格选拔人才;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3.评价: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 和开拓。这为后来“____________”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 3“开元盛世” 1.概况: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 2.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__________和________的辅 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________,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含答案)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62a9be51e79b896802263e.png)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培养学生的概括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学习重难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学习过程:预习提纲: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2)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3)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治国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重用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武则天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1.统治思想:(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重用贤能,任用为相。
2.改革措施:(1)整顿______,裁减冗员。
(2)发展经济,改革______。
(3)注重 ,编修经籍。
3.统治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人鼎盛时期,史称“”。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学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d3d1f452ea551811a687cd.png)
第2课贞观之治一、【学习目标】:快速了解本课学习目标。
(1’)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理清唐朝前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2、分析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3、认识历史人物及其开明思想、政策对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难点:怎样正确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三、【课前导学】请看书自学,将下列“知识提炼”中要求的知识点提炼出并填写在空白处。
(8’)唐朝的建立:年,隋炀帝被杀,隋亡。
同年,建立唐朝,定都。
贞观是的年号吸取隋亡教训,不过分Array①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合并②勤于政事,提倡节俭③任用贤才,虚心纳谏,重用、、等大四、【教学过程】(24’)1、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史料:”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请问,这两段材料与什么人有关系?待学生答后,老师引入,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2’)2、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3、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4、教师针对本节重难点知识提出如下问题,并做适当拓展。
(5’)(1)唐朝的开国之君是,定都于,他就是;后来传位于李世民,他就是,年号。
史称他的统治为。
老师用课件展示《唐太宗》画像,出示小组探究问题:你认为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帝王?(2)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人称她的统治,。
老师出示《武则天》画像,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怎样的帝王?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什么?(3)通过上述问题的学习,你有何感想或启发?请小组讨论后交流。
5、师生共同探究(12’)(1)请同学们把本小组内部解决不了的问题写在下面,请其他小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2)师生共同探究下列问题:(10’)①唐太宗有哪些治国思想?其来源是什么?②贞观之治局面是怎样出现的?五、【课堂小结】(2’)先请同学在小组内总结,后老师通过下列板书进行小结:隋亡唐兴,李世民励精图治,开创了局面Array女皇武则天,国号为,人称她的统治为六、【当堂检测】请快速完成下列问题(10’)(一)单选题1、从存在的时间长短上隋朝与下列哪个朝代相同()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2、唐太宗时,犯颜直谏200次,流芳青史的最著名的谏臣是()A、房玄龄B、杜如晦C、魏征D、姚崇3、上题四人中属于唐太宗时任用的善断大事的宰相是()4、以下关于唐太宗与隋文帝的共同之处的叙述,错误的是()A、都是开国之君B、都重视发展生产C、都提倡节俭D、在位时都出现繁荣景象5、郭沫若所说的“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是称赞()A、唐高祖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6、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的目的是()A、为减轻人民负担B、为加强中央集权C、为便于纳谏D、为选拔贤才7、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8、下列措施与唐太宗无关的是()A、吸取隋亡教训,轻徭薄赋,发展生产B、合并州县C、任用贤才,虚心纳谏D、开凿大运河9、促使唐太宗轻徭薄赋、虚心纳谏的主要原因是()A、隋亡之鉴B、有自知之明C、爱民如子D、想名垂千古10、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吸取教训,轻徭薄赋,减轻负担B、唐太宗任用贤才,虚心纳谏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D、人口大幅度增长七、【课后复习巩固】1、读下列材料:“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f1ec634e7e21af45b307a8d4.png)
第2课“贞观之治”内容标准: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的基本史实。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的评价预习指导:通读课本,勾画并记忆以下知识点:(1)隋朝灭亡、唐朝建立的史实(2)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措施,治世局面的形成(3)武则天的统治、措施和影响。
【知识梳理】(15分钟独立完成)一、唐朝的建立1、隋朝的灭亡:①原因:隋炀帝统治后期,无道,终于导致。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陷于。
②灭亡情况:隋帝在被杀死,灭亡。
2、唐朝的建立:年,反隋的贵族,进入,建立。
就是唐。
3、唐太宗即位:为李渊次子,曾被封为,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就是,年号。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贞观之治的原因):①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②政府要,发展;③皇帝要,善听;④大臣要,统治。
唐太宗治国的政策和措施:①经济:重视,减轻,同时注意“”。
②政治:下令,革除“”的弊政,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
③注意和。
治世局面的形成:①政治,②经济,③国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三)女皇武则天1、从皇后到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皇帝。
她本是唐高宗的皇后,逐渐掌握,晚年称,改国号为。
2、武则天的统治: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的、的政策。
3、统治的影响:统治时,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
人称她的统治“,。
”【学习探索】(深入学习,学以致用)一、识图题(1)图一的历史人物是唐朝的皇帝。
(2)他曾经在早年帮助自己的父亲起兵太原,稳定新王朝,他即位后,励精图治,出现了“”的盛世局面。
(3)图二中的人物是,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图一,人称她的统治。
(4)这两位统治者有什么共同特点?(B级)图二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看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贞观政要》材料二:唐太宗曰:“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a02729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05.png)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建立基本史实。
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2.了解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识记唐玄宗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包括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
3.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1)建立: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发展: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国号为“”。
2.“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
(1)治国措施用人上虚心纳谏,重用;广纳贤才,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政治上完善;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2)盛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武则天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之治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1.统治措施(1)重用贤能,任用、宋璟为相。
(2)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统治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你怎么评价唐太宗?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2016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导学案(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4248cd84254b35eefd346d.png)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标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了解唐太宗即位和善于用人、纳谏等内容,培养和提高客观、全面、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培养和提高梳理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对“贞观之治”原因的分析,认识“贞观之治”的实质,逐步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了解唐朝开元时期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包括“开元之治”、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主要史实。
过程与方法探讨“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围绕唐太宗用人和纳谏及实质等问题开展讨论,最终对唐太宗这一重要的历史人物和“贞观之治”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做出自己的评价;通过概括开元时期农业和手工业的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利用实物模型、地图、图片等直观教具辅助教学,培养学生观察、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唐太宗知人善任,从谏如流,调整统治政策与民休息,遂成“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统治比较好的历史时期,它为唐朝的强盛和中华文明辉煌灿烂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使学生认识到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经济生产水平居于当时世界先进地位,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难点:对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的认识评价。
情景导入展示旧金山唐人街图片。
师:唐人街是华人在其他国家城市地区聚居的地区。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
由于唐朝对海外的巨大影响,外国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称之为“唐”。
不仅以“唐”作为“中国”之地的代称,而且称中国人为“唐人”。
海外的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便称为“唐人街”。
大唐盛世的局面如何形成?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统治情况如何?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教案 新人教版 (2)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贞观之治教案 新人教版 (2)](https://img.taocdn.com/s3/m/4aa7acdf84868762cbaed533.png)
(二)【出示目标】1分
1.掌握“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2.正确评价唐太宗。
(三)【自学自测】15分
请同学们认真自读课本,大字部分细读,小字部分快读,6分钟后,完成下列自测题,比谁能快速正确完成:
一、玄武门之变
1.______年,________建立唐朝,定都_________。
③结合课文的引文、课中思考题及课后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分析比较能力和以史论证、史论结合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贞观之治内容的教学和观看图片、录像资料,让学生感知唐太宗的治国思想,认识盛世局面的出现是统治者为稳定社会、巩固统治而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合理调整统治政策的结果。
②搜集有关唐太宗的史料,运用“自学——问题——讨论”法,对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有关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探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三、唐太宗在位期间,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逐渐强盛,史称“______________”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了解全班学情
(四)【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15分钟:讨论5分钟,展示10分钟)
1.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贞观之治”的局面呢?
2.我们如何正确评价唐太宗?
(2)加强中央权力:
A.唐初沿用____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______、尚书省和________;六部隶属于三省中________省。
B.唐太宗为解决“民少吏多”的弊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3.文化方面:完善科举制度
唐朝科举的常设科目是_________和___________。在当时通过科举考试做官,应该考___________科。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贞观之治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贞观之治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50c1c85022aaea998f0ff1.png)
A.唐太宗吸收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B.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C.皇帝要勤于政事,大臣要廉洁奉公
D.人口大幅度增长
8.毛泽东的诗词《沁园春·雪》中有“唐宗宋祖”之句,“唐宗”指的是( )
A.唐太宗B.唐玄宗C.唐高祖D.唐高宗
9.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C.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间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朝政
10.下列内容不属于唐太宗的主张的是( )
A.皇帝要勤于政事B.大臣要廉洁奉公C.君臣须讲究排场D.政府要轻徭薄赋
11.下列统一王朝中,定都长安的是( )
①秦朝②西汉③西晋④东汉⑤隋朝⑥唐朝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③⑤D.②⑤⑥
学后反思
学习重点
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
学习难点
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预习自学(请同学们对照预习题纲预习课本,标划重难点)
唐朝建立1.时间、建立Fra bibliotek、都城贞观之治
2.贞观元年是那一年,唐太宗发动了什么政变后做了皇帝?
3.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有
4.贞观之治措施:
5.贞观之治的表现:
女皇武则天
大王镇中心初中导学案
年级
7
科目
历史
周次
2
执笔人
课时学案序号
2
班级
课题
2.贞观之治
备课组长审核
学校审核
姓名
教师寄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及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下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b35de19ec3d5bbfd0a74db.png)
唐太宗
“贞观之治”
武则天
社会经济 持续发展
唐玄宗
“开元盛世”
【要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统治措施之比较】
皇帝
唐 太 宗
武 则 天 唐 玄 宗
措施 (1)广纳贤才,知人善任(2)完善三 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 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 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断成 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 政绩;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 鼓励发展农 业生产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大力 发展科举制, 创立殿试制度天(3)继续推 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 施,重视发展生产 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 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 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答: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强大,从隋朝速亡中吸取了深刻的教训。 (2)从史料二可以看出,经过唐太宗的治理,唐朝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唐大 宗纳贤才,他重用的有名的大臣有谁? (列举两例即可) 答:“贞观之治”。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 【简历“看”女皇】
简
历
姓名:武媚娘、武则天等 生活年月: 624--705 年 曾任职业:才人、尼姑、昭仪、 皇后、、皇太后、皇帝 尊号:圣神皇帝、则天大圣皇帝 历史贡献: (3)请你依据所学知识,把上面人物简历补充完整。请用一句话简要评价--下简 历中的历史人物。 答:历史贡献: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 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 发展生产;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 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评价: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颇有政治才能,为唐朝社会经济、文 化的继续发展作出了贡献。(言之有理即可) 【诗歌“品”玄宗】 忆昔 杜甫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da4944ff00bed5b9f31d5a.png)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导学案(附答案)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就是唐高祖。
二、唐太宗“贞观之治”1、主要内容措施:①吸取隋亡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
②重视发展生产,开垦荒地、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
③崇尚节俭,节制享受欲望。
④合并州县,整顿吏治。
⑤任用贤才、虚心纳谏:“房谋杜断”—房玄龄和杜如晦;魏征为著名谏臣。
⑥大兴学校,发展科举。
2、效果评价: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成为世界上的强国,我国的封建制度发展到顶峰。
3、秦亡汉兴,隋亡唐兴有什么共同之处?答:秦隋:都完成了统一后很快灭亡;都是因为统治者的残暴无道,整治黑暗;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汉唐:统治者都吸取了前朝的教训,出现了繁荣的局面;都轻徭薄赋,整顿吏治,任用贤良;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项目汉武帝唐太宗政治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经济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军事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思想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三、女皇武则天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2、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本课考点精练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唐太宗的政治主张的有()A、皇帝要勤于政事B、大臣要廉洁奉公C、政府要轻徭薄赋D、君臣要讲气派2、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她临朝处政,开创殿试C、她重用人才,奖励农业生产D、她在“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3、“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cf71a7f7ec4afe04a1dff2.png)
新课标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贞观之治》精品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的主题是唐朝第一个盛世――“贞观之治”。
本课的重点是“贞观之治”。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封建盛世。
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的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在中国封建帝王中是罕见的。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做出恰当的评价。
对于初中学,他们评价一个人物,往往会带有感情色彩,从“好”或“坏”出发,而不能客观地分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能够掌握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即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历史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引导学生回忆隋朝的繁盛,然后思考“为什么如此繁盛的隋朝很快就灭亡了”,使学生理解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一、唐朝的建立(略讲)隋朝太原留守李渊在太原起兵,618年攻占长安,建立唐朝。
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出示《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长安城的位置。
二、贞观之治出示材料:[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又谓曰:“汝(指太子李治)知舟乎?”对曰:“不知。
”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第2课“贞观之治”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历史第2课“贞观之治”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c8237d6529647d262852be.png)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第 2 课“贞观之治”问题导读—评论单班级组别姓名【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唐代成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
理解贞观之治场面形成的原由。
正确评论太宗和武则天。
2.过程与方法:培育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掌握用历史唯心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论。
3.感情态度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二帝的开通思想及其开通政策,促使了唐代的繁华,从中领会到优秀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必定推进作用。
【要点难点】要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
难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评论。
【课前导读】(一)唐代的成立:1.隋朝的消亡①原由:残酷无道,致使隋末农民起义崩溃了隋朝统治。
②时间标记:年,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亡。
2.唐代成立:年,太原起兵反隋贵族(即)进入,成立唐代。
(二)“贞观之治”:3.唐太宗即位:唐太宗即(李渊次子,曾被封秦王),年号为。
4.唐太宗开通的治国思想:认识到人民民众的伟鼎力量,汲取教训,可是分压迫农民;政府要,发展生产;皇帝要,善听正确建议;大臣要。
5.治国举措(政策)①(经济)重视发展生产,减少赋税劳役;“”。
②(政治)归并州县;任用贤才(如委任富于谋略的和蔼断大事的为宰相,人称“”),虚心纳谏(如敢于直言进谏200 多次的有名谏臣)。
6. 治世场面的形成:贞观年间,,,。
史称“贞观之治”。
(三)女皇武则天:7. 地位和国号:我国历史上独一女皇帝。
暮年称帝,国号。
8. 治国举措:持续推行唐太宗、的政策。
9. 统治影响:使唐代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停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自我评论:小组评论:教师评论: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问题导读—评论单答案:1.①隋炀帝。
② 618 隋炀帝。
2. 618 李渊唐高祖长安。
3.李世民贞观。
4.隋亡轻徭薄赋勤于政事清廉奉公。
5.①戒奢从简。
②房玄龄杜如晦房谋杜断魏征。
6.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渐增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贞观之治”
【学习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2.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3.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我们社会和个人的历史启迪。
【学习过程】
武则天地位:史称她的统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一)探究盛世之因
读史使人明智,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唐太宗的话,体会他的深意。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唐太宗(1)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2)这句话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什么他能认识到此问题?
(3)这句话体现了他具有什么治国思想?
(二)感受盛世之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
材料二“(经过唐太宗统治后)天下大稔。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粮,取给于道路。
”
(1)说说两则材料的大概含义。
(2)造成两则材料不同社会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3)通过两则不同材料现象和原因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
三、归纳总结
本课内容可概括为:一个朝代、两个名词、三位皇帝和三位大臣。
一个朝代:唐朝。
两个名词:“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三位皇帝: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
三位大臣:房玄龄和杜如晦(“房谋杜断”)、魏征。
四、巩固检测
1.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作了“太宗继位”“魏征进谏”“以民为本”等系列讲座。
由此推知他所讲的主题是
A.《开皇之治》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
2.温总理说:“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政治家思想一致的是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3.在唐太宗统治时期有一位大臣,前后向唐太宗进谏二百多次,是著名的谏臣。
以至于在他死后,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鉴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我现在失去一面好镜子啊。
”那么这位大臣是
A. 长孙无忌
B. 杜如晦
C. 狄仁杰
D.魏征
4.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中央的一名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①有幸与魏征、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
②唐太宗常常告诫大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
③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因此你提出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唐太宗的赏识。
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登上皇位的一幕。
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5.我们今天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
B.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显示了卓越的政治才能
C.继承唐太宗的政策,重用人才,发展农业,为唐朝盛世的出现打下基础
D. 创造了一个新字“曌”(Zhao)
6.“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指的是谁的统治
A.唐高祖
B. 唐太宗
C. 唐高宗
D.武则天
7.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的相似点有①都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②都实行选拔贤才的政策③都虚心采纳谏言④都注意戒奢从简
A.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略
二、探究感悟
(一)
(1)材料的意思是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像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
……作为君主,怎么能不畏惧。
(2)唐太宗意识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
原因在于他经历过隋末农民起义,吸取了历史的教训。
(3)这句话体现了唐太宗具有重民、爱民的思想。
(二)
(1)材料一的原因:隋末战争的浩劫;隋炀帝的残暴统治,使得民不聊生。
材料二的原因: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和一系列改革措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前进,从而出现了这种治世局面。
(2)我们应该树立“重民”思想,不但减轻人民的负担,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国家要发扬节俭的美德;政府官员要廉洁自律;精简机构;要重视人才的选拔等。
(也可以根据唐太宗的其他措施答)
四、巩固检测
1.B
2.D
3.D
4.A
5.C
6.D
7.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