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准备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准备课》课标要求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知识技能中提出“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情感态度中提出“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前言部分提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

《准备课》课标解读

《准备课》是小学生步入学校大门的第一节数学课,对他们来说神秘的、充满挑战的。在数学课上要学些什么呢?是学生最好奇的一个问题。

《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知识技能中提出“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尝试对别人的想法提出建议,知道应该尊重客观事实”。

《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有关“数”的学习要求可以概括为:对“数数”有初步的感觉。

入学前,学生能从1数到10,大部分学生能一一对应进行点数,但是物体的数量和数的结果没有真正对接起来,因此会出现数不对的现象。

由于学生年龄的缘故,有效注意的时间比较短,教学中要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注意时间,培养学生听、说、思和做的习惯十分重要。

一年级的小学生有很大的好奇心,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关注的事件引进教学,成为教学资源,使学生学习起来有兴趣,感受数学学习有意思的事。

教师首先要注意把握本课的教学要求,其次要了解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第三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建立课堂常规。

一、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了解学生数数水平以及数数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数物体个数的基本方法。

2.在比较物品多少的活动中,了解学生对“同样多”“多”“少”等含义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比较物体多少的基本方法的掌握情况,帮助学生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了解学生语言表达情况、倾听能力以及常规习惯,为教师有效把握教学起点做好准备。

4.使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对学生进行入学教育,并使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二、借助学生熟悉的、有趣的主题图,开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1.观察“美丽的校园”图,经历从整体到局部再到整体观察的完整过程,培养学生有序观察的良好习惯。

2.在观察中思考人和物的数量,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关于数量的表达方式,初步感受数学语言和数学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符号意识”。在小学低段,儿童对数的感悟是从数数辨认各组实物对象的多少开始建立的,这是一个逐渐展开的过程。儿童对多少的感悟离不开具体的情境,这样就需要经历一个察觉实物集合中所包含的物体数量多少的过程,即用自然数表示多少。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初步培养小学生的行为规范。

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准备课》备课资料

三、备课资料——学生学习习惯养成资料

此部分内容是由北京市望京南湖中园小学鲍凤华老师和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孙家芳老师,根据新生入学前进行的6天培训总结的,教师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具体的教学内容酌情使用。

一年级学生,从幼儿园走进学校,最先需要培养学生哪些习惯?怎样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有这样的习惯?结合这几年的工作经验,向大家介绍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新生入学第一天

1.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的生活,知道基本的课堂常规,会排队,会找座位。

(2)知道什么是上课,会坐着上课,脚放平,眼睛看老师。知道要发言先举手,说话声音尽量大,语速适中。

(3)知道听老师和同学的发言,知道回答老师的提问,会跟着老师想问题。

2.教学主要过程

(1)认识老师、学校,在介绍的过程中知道一些简单的课堂常规。

(2)老师依据个人的习惯提出具体要求。

上课、起立、坐下的姿势。(上课起立、师生问好,课堂如何举手,回答问题等。手——放腿的两边;耳——认真听;口——大声说;眼——看老师;脑——积极思考。)保持安静,拿东西要轻拿轻放。(拉椅子、拿铅笔盒、下课、在楼道里行走等。)关于教室卫生的要求。(不乱扔东西,不撒水等。)

安排学生如何放自己的东西。(学习用品、水壶、书报等。)

(3)简单的自我介绍。(我叫什么名字,住在哪,以前在哪里上幼儿园等。)

(4)练习排队,找座位。

注:在这个过程中,注意训练学生的语速、音量。对学生的训练不仅要在知识教学时进行的,还要贯穿在每一件小事当中。

(二)新生入学第二天

1.教学目标

(1)巩固第一天的训练。

(2)知道说话声音要大。

(3)能把自己看到的大声地表达出来。

2.教学主要过程

在具体的训练中应做到一下几点。

(1)常规训练常抓不懈。

要想好后再提要求,不能总是变化。提出要求后就一直严格要求下去,坚持再坚持,直到学生成为习惯。

在这里需要注意的两点:一是课堂常规每次提出的要求不要过多,孩子记不住,也就失去了实效性;二是要做到提出后严要求,不断强化检查。

(2)在看图说话中培养学生倾听交流能力。

把书上的主题图做成演示文稿,让学生说看见了什么。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语速、音量,逐步训练学生说自己的话,说较完整的话,而不是说大人话。

如出示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我从图中看到:……

在这里要注意的是: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看到什么说什么,鼓励学生说和别人不一样的话。在学生有困难时,老师要教学生(我看到图上有……还有……),但不要让学生机械地说教师的话。同时,注意学生的语速——稍快,不拉长音。

(三)新生入学第三天——看图说话训练

1.教学目标

继续第一天的课堂常规训练。在看图说话训练中,使学生能声音洪亮、比较完整地说图意,同时了解学生观察、表达、倾听、交流、辨析的能力。重点是看图说话训练。

2.教学主要过程

(1)继续进行看图说话训练。

在昨天的基础上,能够比较两人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如:两个学生在踢球,有一座教学楼,楼前有一个旗杆,上面有一面国旗。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大声说话,还要引导学生听出有什么不同,并思考“怎么说就更好了”。

(2)游戏:找出两幅图的相同与不同。

(四)新生入学第四天——思维训练

1.教学目标

(1)检查常规训练。

(2)初步学会看图说话,能基本说清看见了什么,能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

(3)能够听出同学发言中简单的同与不同。

2.教学主要过程

(1)规范上课要求: 手——放腿的两边;耳——认真听;口——大声说;眼——看老师;脑(心)——积极思考。

(2)看图说话。

出示两个小孩在向老师问好的一幅图,问学生“你从图中看到什么?他们俩的发言有什么不同?”再抓住学生的话,生成一些问题。

(3)游戏:摸纸条,猜颜色。

首先,教师从信封里摸出一张纸条,让学生猜出是什么颜色,并问学生“你为什么一下猜不出来呢?”

其次,让学生看一下纸条都有什么颜色(四种颜色),再让学生猜,并问“这下就容易了一些,为什么?”

最后,让学生猜两种颜色的纸条,并问“这次你有什么想法”“红色不对,可以怎么猜”。

(五)学生入学第五天——辨析训练

1.教学目标

(1)检查常规训练。

(2)学会看图说话,知道说出看见了什么,能提出一些问题。能说较完整的话,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并概括两幅图的同与不同。

(3)能听出他人说话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教学主要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