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评聘工作实施细则(2009年5月)
博士生导师遴选有关条件的统一说明(精)

博士生导师遴选有关条件的统一说明一、发表论文署名第一作者含本人直接署名第一作者和导师排名第二、所指导的研究生排名第一;通讯作者视为本人直接署名第一作者。
二、论文作者的署名单位应注明华南理工大学。
三、三大索引(SCI 、EI、ISTP)的确认范围:印刷版、光盘版及SCI、ISTP网络版予以确认。
四、中文核心期刊指由北京大学图书馆收录,统计源期刊指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五、获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折算成1篇被SCI收录论文,获1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折算成1篇核心期刊论文。
六、国家级奖励的确认范围及排名:(1)国家自然科学或国家发明一等奖前五名,或二等奖前三名。
(2)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前八名,或一等奖前四名,或二等奖前三名。
(3)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前三名。
七、理工类省部级奖励的确认范围及排名:(1)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前两名,或二等奖第一名。
(2)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八、文科类省部级奖励的确认范围及排名:(1)省部级社科类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前三名。
(2)省部级科研类一等奖前三名,或二等奖前两名,或三等奖第一名。
(3)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一名。
九、凡是学术成果、科研项目、经费数量等条件为“以上”的,均含本级或本数量;如无特殊说明,学术成果(包括论文、著作、获奖、专利等)和科研项目的计算时限为近五年,个人实到科研考核经费计算时限为近三年。
学院(分会):建筑学院适用学科:本分会所辖学科注:(1)国外建筑、规划、建筑技术、社科类专业期刊,以及港澳台地区相关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业由学术委员会鉴别是否属于本学科重要期刊。
(2)申请人在《南方建筑》发表论文,五年内最多只能以一篇计算。
武汉大学2009新增博导遴选工作通知

武汉大学关于做好2009年新增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遴选工作的通知各培养单位、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经研究,决定对我校2009年新增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以下简称博导)资格遴选工作的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2009年新增博导的资格遴选条件见附件1。
各培养单位可根据学科特点,导师队伍建设的实际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完善本单位博导遴选实施细则,遴选条件可高于学校的标准,并报研究生院学位工作处备案。
各培养单位对申请者的申报材料进行核查,并组织专家评审,经学位评定分委会表决通过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
二、申请博导资格者(1952年7月1日以后出生),应填写《武汉大学2009年新增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表》(附件2),并提供相应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证明材料。
对于新引进人才中,目前科研经费未到账或暂无项目经费者,且本学科急需充实导师队伍,学院可单独报告,由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研究决定。
三、为推动学科渗透、促进交叉学科融合、扶持新兴学科发展,学校倡导博导开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鼓励团队联合指导博士研究生,鼓励跨学科担任博导。
申请跨学科门类及一级学科担任博导应符合以下条件:申请者在原担任博导的学科领域和申请跨学科担任博导的学科领域均已形成有特色的研究方向;近五年来在原学科和所跨学科领域均取得了显著的科研成果,发表了高水平的学术论著;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并有充足的科研经费(原则上要有博导资格遴选的基本条件的1.5倍以上的科研经费)。
申请程序:本人提出申请,填写新申报学科的《武汉大学2009年新增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表》(附件2),并提供申报学科相关的成果材料,经所跨学科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提出审核意见,然后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后,方可同时在原学科和跨学科担任博导。
往年已获批跨学科担任博导者要跨新的学科时须再按以上程序申请。
四、外单位在我校的兼职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者)提出申请担任博导的程序为:①本人提出书面申请;②学评分委员会提出报告,证明其与本博士点在学术研究和培养研究生方面的合作情况;③申请人所在单位的推荐意见(包括申请人的职称、学术水平、承担的科研项目等情况);④填写《武汉大学2009年新增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资格审批表》(附件2),提供相应成果材料,其评审办法与我校教师相同。
华中科技大学2008-2011年博士生普通招考复试基本要求

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博士生普通招考复试基本要求发布时间:2011-5-4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
注:1、同等学历考生政治成绩不计入总分,但必须达到60分。
2、少数民族骨干计划分数线另行通知。
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博士生公开招考复试基本要求2008-6-23
【1】医学院非医学类学科纳入理工类、文管类的学校基本要求。
【2】各院(系、所)可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在学校基本要求之上确定本单位复试分数线.
【3】复试安排和复试名单见各院(系、所)公布的《复试细则》和《复试名单》。
二○○八年五月四日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博士生公开招考复试基本要求2009-5-7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博士生入学考试复试基本要求2010.05.07。
关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的注意事项_论文格式_

关于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的注意事项华中科技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由原华中理工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武汉城市建设学院于2019年5月26日合并成立,是首批列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和国家“985工程”建设高校之一。
为了规范博士生论文的写作,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时注意事项。
一、学位申请者要认真学习《研究生手册》中的《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撰写规定》等文件进入HUB系统------研究生学位管理信息系统,查看学位答辩流程图,提交学位申请并录入相关信息。
二、申请答辩资格1.学位申请者已完成研究生培养方案要求的全部课程考试,成绩合格,取得了规定的学分。
2.通过了研究环节,文献阅读、、中期报告)、学术报告成绩交研究生科。
3.通过学校组织的“中国语文水平达标测试”.4.所提交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撰写格式符合我校的有关规定。
5.必须在校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学术论文三篇以上(含三篇),其中至少有一篇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或被接收发表)。
学术论文必须是其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位申请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研成果,以学位申请人为第一作者(与导师共同发表的论文,导师为第一作者时,申请人可为第二作者),且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不同年级博士生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有不同的要求,具体规定,参照学院文件执行。
6.同等学力者须获得省部级奖、获得硕士学位到答辩日期至少5年时间。
7.本学期按时注册。
未注册者,答辩成绩无效。
三、就业指导1.学位申请者到辅导员张天虹老师处领取《毕业研究生登记表》。
非定向生还需本人申请、导师签字、张老师签字后,到研究生院管理处就业指导办公室领取《毕业研究生就业》。
2.学校分春季和暑期两次向教育部上报就业建议计划。
3月底前能取得毕业证书并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报春季就业计划,报春季计划的毕业生需于1月30日之前到研究生科张老师处交协议书或相关证明。
华中科技大学法律硕士就业去向与点评(2009年)

华中科技大学2009届法律硕士就业去向统计与点评发布时间:2011年4月29日 10时38分【李志勇学长特别提示】:此数据来源于网络。
但法硕就业与法学院关系巨大,这是个很简单的道理,而我们说报考价值基本上也都是从就业角度考量的,所以“永平法硕择校3因素论”谈的择校因素实际上是报考价值的关键性因素。
针对华中科大,我们可以用“永平法硕择校3因素论”来反证就业去向:华中科大的3因素具体情况--地理位置是华中地区,非经济政治发达区,本地区法学院有强大的武大与中南政法;法学教育只能算是一般吧,但学校的财税金融法、知识产权和医事法律有一定的优势也设立了单独的方向班;学校属于典型的理工科大学,但确实属于名牌、属于副部级行列的985高校,所以,华中科大的整体报考价值只能算是中等偏下,其就业应该会有如下特点:就业地区会比较分散,在湖北地区也不会集中;就业单位的档次为中等或中下;去基层法院检察院或党政机关会有不少等。
另外我要再次强调的一点是:法律专业的就业4大去向公务员、司法官、律师和企业法务是适用于几乎所有法学院的,不同的院校,差异主要在上述单位的档次和层级,还有就是相对集中的去向会有差异。
所以,我希望任何一位法硕学弟学妹都认真阅读我网站两篇“重量级”文章:(1)永平法硕择校3因素论(最新版)/ns_detail.asp?id=501135&nowmenuid=500003&previd=500245(2)永平法硕就业3因素论(最新版)/ns_detail.asp?id=501175&nowmenuid=500028&previd=500091华中科大2009届法律硕士毕业去向骆石文南宁市青秀区人民法院钟涛湖南省益阳市检察院反贪局黄斌贵溪市人民政府唐红湖南嘉禾县人民法院黄华平中国人民银行武汉分行王雁冰山西兰花煤炭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李勇广东格兰仕集团有限公司法务科刘强山东沂水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张磊江苏省大丰市人民法院章伟苏州吴江市人民法院黄波咸宁市嘉鱼县官桥镇政府田伟广州市人事局朱焕东启东市人民法院刘增强广东法魁律师事务所许真等厦门市康茂佳食品有限公司左胜高北京博锦洪律师事务所张飞浙江天健东方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景洪泽辽宁省抚顺市公安局冯冲中国电信集团公司黑龙江省大庆市电信分公司商昌锐北京市朝阳区人事局收(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日坛北街33号)王一涛山西煤炭集团朱俊勇江西省吉安市区检察院李海峰广州保险公司法务处邵明志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饶广春广西省水利厅高陈湖北选调生魏巍于俊杰远东国际租赁有限公司曾声涛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共人事服务中心蒋维奇广东君信律师事务所田宇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邬海静浙江省金华法院魏斌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省分行杨裕宁南昌市进贤县检察院张锋常州市钟楼区人民法院刘鹏山东省青岛市人事局毕业生就业处曹波上海坤禾律师事务所王瑰琦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王立威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邢举芝天津允信律师事务所杨伟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赵国亮安阳县人民法院李运福上虞市人事局樊玉平河北省魏县司法局何敬佛山市公职律师事务所李程凯解放大道612号武汉市司法局政治部干部处刘镇宾美国读博文明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朱广伟程术杰武汉市新洲区人民法院康北林太原市公安局袁海华广东海迪森律师事务所车路河南省双汇投资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法务部张崇辉宁夏回族自治区高级法院审监庭马双强山东临沂建设中专学校于少峰青岛市金榜文理专修学校邓小飞厦门市翔安区法院刘应强广东省东莞市人力资源局横沥分局宋睿鹤壁市政法委陈家波广东清远市清城区检察院刘保玉荆门市第二人民医院马立山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杨小云随州市烟草专卖局叶火杰管院博士张慧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金戈深圳市宝安区法院李杰江西中医学院张德群安徽省无为县人事局张磊广东省茂名市人事局李小虎中国武装警察部队湖北省消防总队吴福君新疆自治区乌鲁木齐市中级人民法院高旋云南省震序律师事务所苗超安徽省阜阳市人事局张实强广州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侯召星云南省丽江市人民检察院张相俊江西省赣州银行龚子平湖南永州零陵区人民法院黄淳重庆五中院李峰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周夏铭广州市动植物检疫局蔡春武汉山河律师事务所曹杨武汉市国资委崔嵩天津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刘大勇吉林省四平市区检察院刘国勇中国建设银行安徽省分行王盛柯美国柏林西藏长都人民检察院李从付海盐县检察院彭超天门市邮政局葛晓波河南信心律师事务所姜成光济南泓翰书业有限公司(济南市铜元局前街405)刘念扬州市广陵区人民检察院安阳大沧海律师事务所向利民湖北山河律师事务所曹红军安徽建筑工业学院王耀虎江苏省响水县县委党校刘金山河北省张家口教育学院宣化分校孙志军武汉鹏来律师事务所冯拓夫安徽省淮南市田家庵区人民法院林华君福建高速漳州管理分公司聂克湖南省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崔建波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学院郭皇建江西吉安市吉州区检察院戚威浙江省温岭市法院张山岭河南大证律师事务所王楠武汉市中院闫利峰上虞市人事局刘双佳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王娜信阳市羊山新区行政执法局张燕山东国嚯律师事务所佘力焓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雷主爱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程艾莉招商银行宁波分行王帅河南安阳大学生村干部吉林省长春市经开区金川街(吉林省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151号)孙科云南省人民检察院郜洁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镇江分行孙晓中铁十六局集团一公司王玉武汉市市委组织部王玲广东省博物馆人事科位艳玲北京律师事务所杨俊芳北京瀚海智业投资管理集团黄晶晶江苏省如皋市人民法院蒋璐璘美国读博谭玉芳东西湖区人民医院陈雯广东华商律师事务所余晓娟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曹芳南京市沃乐律师事务所刘群武汉大兴针织有限公司陆旭东深圳某企业谭捷衡阳市选调生(待分)胡耀华鹤壁市选调生任倩武汉华中科技大学产业集团有限公司于秀琴安徽兴航律师事务所叶俊超云南省昆明市气象路60号昆明市人才服务中心张悦武汉金运激光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济宁市人事局回原籍郭羽中国农业银行广东省分行营业部韩莹陕西西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刘玲安徽省阜阳市人事局王晓丽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祁梦中国农业银行山东省分行营业部王红欣上海联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车爱平中共百色市委组织部干部科马晓妹湖北省中医学院王春广西诚华工程造价咨询有限公司玉林分公司王迎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行何小华苏州市选聘办莫丽君广西柳州市城中区法院陈文济南二建集团。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

校训:明德厚学求是创新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1)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4)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 (15)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 (16)一、研究生培养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 (2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 (31)华中科技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工作实施细则 (37)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细则 (46)华中科技大学学生注册管理办法 (53)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基本身份信息变更管理办法 (62)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办法 (67)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办法 (73)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管理办法 (84)华中科技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专业实践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99)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硕博连读、临床转博管理办法 (103)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国际合作与交流管理规定 (107)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管理办法 (117)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短期出国研修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122)二、研究生管理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评选办法 (131)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知行优秀奖学金管理办法 (136)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140)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业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 (145)关于《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业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适用解释 (153)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办法(试行) (155)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科技创新基金管理办法 (160)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就业工作管理办法 (165)关于毕业研究生到西部地区、基层和国家重点单位就业表彰奖励的实施细则 (174)华中科技大学学生违纪处分条例 (176)华中科技大学学生申诉处理办法(试行) (187)华中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请假的规定 (192)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生证和校徽管理办法 (193)华中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规定 (195)华中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办理退学手续的规定 (196)华中科技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及学术不端行为处理规定(试行) (198)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学术规范实施细则 (206)三、学位授予华中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212)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定 (221)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抽查评估办法(试行) (230)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评审规定 (233)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检测及处理暂行规定 (245)关于开展博士学位论文重点审核工作的通知 (251)华中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和奖励办法 (253)华中科技大学申请博士学位发表学术论文的暂行规定 (257)华中科技大学关于研究生参与国防科技研究的保密管理规定 (260)华中科技大学参与国防科研项目研究生保密守则 (269)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一九八○年二月十二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促进我国科学专门人才的成长,促进各门学科学术水平的提高和教育、科学事业的发展,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定本条例。
【VIP专享】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暂行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

华中科技大学硕/博士学位论文评审规定(征求意见稿)第一条建立科学公正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制度是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
为保证我校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根据《华中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条例》、《华中科技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及《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校研[2014]2 号),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学位论文答辩前评审全部以“隐去作者、导师姓名和评审专家姓名”的盲审方式进行(以下简称盲审)。
由校保密办认定的保密论文除外。
硕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一般由各院(系)组织进行,盲审时间一般不少于1个月。
博士学位论文双盲评审由研究生院学位办组织进行,盲审时间一般不少于2个月,各院(系)应及时将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名单和博士学位论文按要求提交研究生院学位办。
第三条拟申请学位人员须按要求递交盲审论文。
全日制博士研究生每人聘请3位评审专家,同等学力人员申请博士学位每人聘请5位评审专家。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每人聘请2位评审专家,在职攻读硕士专业学位及同等学力人员申请硕士学位每人聘请3位评审专家。
第四条为避免因学术观点等原因导致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工作中发生不公正现象,研究生及导师可以提出其学位论文评审需要回避的专家,最多可以提出2名。
第五条研究生学位论文评审意见中评审结论的划分A.同意答辩(评阅成绩≥85)B.修改后直接答辩(80≤评阅成绩<85)-1-C.修改后由学院决定答辩与否(70≤评阅成绩<80)D.修改后再次送审(60≤评阅成绩<70)E.不同意答辩(评阅成绩<60)第六条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意见的处理当所有评审人的评审结论均为“A”或“B”,申请人应按评审意见认真修改论文,填写“博士学位论文修订报告书”,经导师签字同意后,直接申请答辩。
当有评审人的评审结论出现“C”时,申请人应按照评审意见认真修改论文,并填写“博士学位论文修订报告书” ,经导师签字同意,报学院审议委员会同意后方可申请答辩。
华中科技大学保研政策公文

校教〔2009〕119号华中科技大学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管理办法(试行稿)第一条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为规范在本科生中推荐优秀应届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推免生")和直接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直博生")工作,加大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力度,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免试,是指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不必经过全国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初试,直接进入复试;本办法所称推荐是指我校按规定对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进行遴选,确认其具有免初试的资格并向招生单位推荐;本办法所称接收,是指招生单位对报考本单位的具有免初试资格的考生进行的复试和录取。
第三条推免生工作应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推荐单位和接收单位均应制订科学、规范、明确的推荐标准,接收标准及公开透明的工作程序。
第四条进行推荐的接收工作,应坚持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选拔。
在对学生平时学习和科研能力综合测评基础上,突出对其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等的考察。
第五条鼓励推免生在不同院(系)及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
第六条学校下达的校内推免生名额不得跨学校使用,向外单位推荐的名额不能转入校内使用。
截止学校规定时间后,被确定的推免生如果无招生单位接收或本人放弃,则该生推免生资格作废,名额不得转让。
第七条各院(系)从具备下列条件的学生中择优遴选推免生:1.全日制普通本科毕业生;2.具有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和集体主义精神,社会主义信念坚定,社会责任感强,遵纪守法,积极向上,身心健康;3.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倾向;4.学风端正,诚实守信,无任何考试作弊和剽窃他人学术成果记录;5.品行表现优良,无任何违法违纪受处分记录;6.各门课程成绩及格且通过国家大学外语四级考试。
第八条选拔辅导员及支西、支教(根据工作需要先工作一年及以上然后再攻读硕士学位)的推免生除具备第七条的基本条件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1.中共党员;2.学习成绩居本专业排名的前40%;3.担任过学校、院(系)、年级学生干部且业绩突出;4.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工作暂行条例

华中科技大学本科生班级导师制工作暂行条例为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关于全员育人的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在专业知识、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进步和提高,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让专业教师、管理干部承担起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职责,学校将选聘部分优秀的业务课教师和党政、后勤管理干部担任本科生班级导师。
为明确对本科生班级导师的职责、管理和考核,特制定本条例。
一、本科生班级导师的任职条件1、有较高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党的基本路线,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2、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工作,为人师表,关心学生,办事公正,廉洁自律,有奉献精神;3、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具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具有科研精神和创新精神,能够不断学习和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提高自身工作能力,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规律;5、有优良的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遵纪守法,品德优良,能吃苦耐劳,自身素质高。
二、本科生班级导师的基本职责1、关心学生的思想进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成才目标,端正专业思想和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2、言传身教,以自己严谨的治学态度、优良的职业道德影响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和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培养;3、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对学生选课、专业发展方向选择、学习方法、职业生涯设计等方面进行指导;4、每学期开学初必须与学生见面,定期保持联系,每月与被指导的学生面谈或集体指导不少于一次,每学期参加学生集体活动或面向学生开设讲座不少于一次;5、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给予生活困难、学业困难、心理存在问题等各类型的学生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三、本科生班级导师的配备1、业务课教师和管理干部担任班主任或学业导师由学院负责选配,原则上各院系的每个学生班安排班级导师1名,利用三年时间,逐步配齐。
2、本科生班级导师的配备和选聘一般在每学年末(6月份)开展,各院系根据院系的具体情况制定选聘细则。
博士生导师选聘实施细则[方案]
![博士生导师选聘实施细则[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e2b1e71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4a.png)
附件1天津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与考核工作实施细则天大校研…2010‟33号第一条为了适应博士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保证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进一步下放博士生指导教师审批权的通知》(学位…1999‟9号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应遵循原则(一)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工作要有利于我校学科建设的发展和学科结构的优化,有利于为国家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培养所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有利于贯彻“按需设岗”的原则。
(二)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应本着“年轻化”的原则,积极改善现有博士生指导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严格执行天津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与退休的规定。
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工作一般每年进行一次。
(三)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一定要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确保质量,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第三条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确定的招收培养博士生的学科、专业和博士生指导教师的岗位数及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条件,选聘博士生指导教师。
第四条博士生指导教师选聘条件(一)申请人须具备以下必要条件:1.申请人应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有关研究生教育的政策法规,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具有高尚的学术道德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认真履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学科建设、研究生政治思想教育、学术组织等公益性工作)职责;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切实履行指导博士生的责任;每年能保证有半年以上的时间在国内指导博士生。
2.申请人应具有教授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
男教师年龄为58周岁以下(含58周岁),女教师年龄为53周岁以下(含53周岁)。
1953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申请人原则上应具有博士学位。
院士不受此条件限制。
3.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其研究方向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或实际应用价值,正在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课题或主持其它有重要价值的项目,有必要的科研经费。
由申请人可支配的科研总经费工科(建筑学科除外)不少于30万元,理科和建筑学科不少于20万元,管理学科不少于10万元,人文社科学科不少于2万元。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国家建立博士后制度,旨在吸引、培养和使用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建立有利于人才流动的灵活机制,促进产学研结合,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一项重要制度。
为了吸引国内外优秀博士来我校从事高水平的教学科研工作,促进学科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学术交流和用人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博士后管理工作,根据《博士后管理工作规定》(国人部发[2006]149号)及相关文件规定,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规定。
第二条博士后管理工作,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注重提高质量。
坚持在使用中培养,在培养中使用,把培养和使用相结合贯穿于博士后工作的始终。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管理工作是指:对在学校设立的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的人员(含与学校签订协议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联合招收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管理及其相关工作。
第四条本规定所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以下简称流动站)是指在高等学校或科研院所的一级学科内,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可以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本规定所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下简称工作站)是指在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和特殊的区域性机构内,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本规定所称湖北省博士后产业基地(以下简称产业基地)是指在湖北省地区的企业、科研生产型事业单位内,经湖北省人事厅批准可以招收和培养博士后研究人员的组织。
在流动站、工作站及产业基地从事教学、科研等工作的人员称为博士后研究人员。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第五条学校成立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
学校分管博士后工作的校领导担任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主任,成员由人事处、研究生院、科技处、国际交流处、财务处、后勤集团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
管理委员会负责制订学校博士后管理工作的相关规定、规划,处理我校博士后工作中的相关问题。
校博士后工作管理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以下简称校博管办),办公室设在校人事处,人事处负责人担任办公室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教师考核实施细则

华中科技大学教师考核实施细则华中科技大学二○○八年六月二十八日根据《华中科技大学实施教师聘任制暂行办法》(校发〔2004〕21号),制订本实施细则。
一、考核工作基本原则和要求(一)对教师的考核以国家和学校关于教师职务、岗位职责要求为依据,以客观、公正、公开、规范为原则,以德、能、勤、绩为基本内容,对受聘教师的政治思想表现、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业绩和履职情况等进行全面考核,重点考核师德、教风和工作业绩。
(二)学校对受聘教师实行聘期考核,考核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自我评价、师生评议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等方法,对受聘教师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并实行考核结果公示制度。
(三)受聘教师的年度考核,由所在院、系(所)组织实施。
受聘教师年度考核的具体标准和办法,由各院、系(所)按照学校的考核原则、基本岗位职责、学术业绩要求以及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
考核结果由院、系(所)决定,并报学校备案。
(四)对已形成的创新团队,其受聘教师的考核标准和办法,可由团队按照学校的考核原则、基本岗位职责、学术业绩要求以及本团队实际情况进行考核。
二、教师基本岗位职责受聘教师应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尊重、爱护学生,履行以下岗位职责。
(一)教授岗位基本职责1.承担院系学科建设任务。
2.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承担研究生教学和指导工作,指导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
3.主持或参与科学研究。
4.指导副教授及以下职务教师、博士后研究人员和高级研修人员等。
5.参与社会服务等公益性活动。
(二)副教授岗位基本职责1.参与院系学科建设。
2.承担本科生教学任务,承担研究生教学和指导工作,指导或参与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
3.主持或参与科学研究。
4.指导讲师及以下职务教师。
5.参与社会服务等公益性活动。
(三)讲师岗位基本职责1.承担教学任务,参与教学法研究、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指导实验、实习、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试行)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实施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博士生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教研办[1998]1号)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博士生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一)博士生培养工作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质量第一,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本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和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
(二)博士生的培养主要通过研究实践来进行,重点是培养创造性地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和优良的学术作风。
(三)因材施教,注重发挥博士生的个人才能和特长,突出博士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第三条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一)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二)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三)身体健康。
第四条全日制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4年。
可提前,但最少不得短于2年半;亦可延迟答辩,但最长不得超过6年。
硕—博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4至5年。
第五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及其博士生导师可招收、培养博士生。
学术水平较高、科研经费充足且其所承担的课题适合于做博士论文的教授或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经资格审查通过后可以在博士生导师的支持下以副导师的身份培养博士生。
在培养期间博士生导师连续出差或出国讲学、进修,所在系、室应及时落实指导教师外出期间的指导力量,凡离校时间达六个月以上者,均应在离开前办好交接手续,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第六条博士生的培养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要充分发挥博士学科点所在院、系、所、室在培养博士生工作中的作用,把集体培养与导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教育与业务培养统一起来,为博士生创造良好的学术和育人环境。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评聘工作实施细则(2009年5月)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评聘工作实施细则(2009年5月)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做好博士生导师的评聘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博士生导师是指导、培养博士生的重要工作岗位。
各单位根据博士生招生计划,在已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领域内评聘博士生导师,按需设岗。
第三条博士生导师评聘工作实行评聘分离的原则。
二、评选工作第四条评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和程序(一)评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1、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和学校有关研究生学位与教育工作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遵守《华中科技大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能教书育人,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能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认真履行导师职责。
2、具有教授职称、有突出业绩的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可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的评选。
申请年龄不超过56岁,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3、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能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及发展趋势;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或其它重要项目,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有重要的科研成果。
具体要求见《华中科技大学新增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学术和科研条件》(附件1)。
4、新评选的博士生导师,一般应已完整培养过一届硕士研究生,或参加过博士生指导小组工作并完整地协助培养过一届博士生,培养质量较好,能承担研究生的教学任务。
(二)无博士学位的教授,除满足评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方可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
1、新增列博士点某一研究方向的第一学科带头人。
2、新增列一级学科博士点,或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某一研究方向的第一学科带头人。
3、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或“973”项目,或“863”专题项目,目标导向类项目及“863”重大、重点项目,或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等国家重大、重点课题的负责人(指学校与国家主管部门签订的合同书中明确的负责人)。
华中科技大学辅导员、班主任津贴发放实施细则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辅导员津贴发放实施细则校研【2009】23号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十六号文件和《华中科技大学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实施方案》(校党[2004]44号)、《华中科技大学加强和改进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校党[2005]75号)、《中共华中科技大学委员会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见》(校党[2005]83号)精神,加强我校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调动研究生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加强考核,量化辅导员的工作实绩,促使学校研究生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辅导员津贴的发放对象辅导员津贴的发放对象是所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中的工作者,包括各院系研究生辅导员、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院系参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研究生工作部的职员。
二、发放的原则1、肯定并鼓励研究生思政工作者的积极性,根据辅导员工作考核情况给予区别对待。
2、日常津贴,根据考核情况直接发放到辅导员银行帐号上。
3、奖励津贴,根据辅导员的工作效果,给予不同等级的奖励。
4、学术研究激励资金,根据辅导员参与学术研究情况和研究成果,给于不同资金支持。
三、津贴的发放标准1、日常津贴:每人每月150元×12月2、优秀辅导员标兵:每人5000元3、优秀思政工作者:每人1500元(获奖人数不超过研究生思政工作人员总数的25%)4、就业工作先进个人:每人1000元(获奖人数不超过研究生就业工作人员总数的25%)相关奖项评选办法另行发文四、学术研究激励资金的发放明细1、辅导员培训费分为国内培训和国外培训,国内培训最高资助资金为3000元/人,国外培训最高资助资金为5000元/人。
辅导员申请培训费资助必须由个人提出申请,院系同意,报研究生工作部审核确认后,才能予以发放。
2、研究项目配套资金分为课题研究资金和研究生工作学术论文奖励金,研究生工作重点项目课题研究资金最高金额为5000元/项,研究生工作一般项目课题研究资金最高金额为2000元/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评聘工作实施细则
(2009年5月)
一、总则
第一条为了进一步做好博士生导师的评聘工作,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和华中科技大学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博士生导师是指导、培养博士生的重要工作岗位。
各单位根据博士生招生计划,在已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领域内评聘博士生导师,按需设岗。
第三条博士生导师评聘工作实行评聘分离的原则。
二、评选工作
第四条评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和程序
(一)评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
1、热爱研究生教育事业,熟悉国家和学校有关研究生学位与教育工作的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遵守《华中科技大学教师职业行为准则》,能教书育人,具有高尚的科学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能严格遵守学术规范,认真履行导师职责。
2、具有教授职称、有突出业绩的副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可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的评选。
申请年龄不超过56岁,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
3、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科研工作经验,能及时掌握本学科的前沿及发展趋势;承担国家或省部级科研项目或其它重要项目,有充足的科研经费,有重要的科研成果。
具体要求见《华中科技大学新增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学术和科研条件》(附件1)。
4、新评选的博士生导师,一般应已完整培养过一届硕士研究
生,或参加过博士生指导小组工作并完整地协助培养过一届博士生,培养质量较好,能承担研究生的教学任务。
(二)无博士学位的教授,除满足评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方可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
1、新增列博士点某一研究方向的第一学科带头人。
2、新增列一级学科博士点,或国家重点学科,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某一研究方向的第一学科带头人。
3、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重点项目,或“973”项目,或“863”专题项目,目标导向类项目及“863”重大、重点项目,或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等国家重大、重点课题的负责人(指学校与国家主管部门签订的合同书中明确的负责人)。
4、作为第一负责人获得过3项及以上国家自然(社会)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三)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除满足评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以外,还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方可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
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在《Science》或《Nature》上发表论文1篇。
2、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发表IF大于10的SCI论文1篇。
3、近五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署名在本学科A类期刊上发表论文3篇。
(四)评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程序
1、个人申请
拟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者,须填写《华中科技大学新增博士生导师资格申报表》,并提供相应的科研成果和科研经费的有关证明材料复印件,科研经费证明材料(包括项目申报表、项目合同或协议、经费本等)提交院(系、所)学位审议委员会审核。
2、院(系、所)学位审议委员会评审
(1)学位审议委员会严格按照学校制定的博士生导师资格的基本条件评审。
(2)审议委员会审核申报材料,听取申请者汇报,进行评议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表决;参加表决的人数不少于委员数的三分之二,表决有效,其中赞成票不少于参加表决人数的三分之二,方可通过。
形成表决决议,并将评审通过的博士生导师名单按得票数顺序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推荐。
申请者的申报材料报送研究生院。
(3)各院(系、所)可以参照学校有关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根据本学科对培养博士生的要求,制定本单位新增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条件,其标准不得低于学校规定。
3、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按相关学科门类组成由9位以上,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校内专家,组成学科评议组,对已通过各学位审议委员会申请人的申报材料逐个审核评议,并进行无记名投票表决。
获得三分之二及以上赞成票者,为通过。
4、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办公室对通过学科评议组的申请人进行公示,公示期为3天,公示期内学位办接受申诉。
5、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召开全体会议,到会委员应超过委员人数的三分之二。
对学科评议组通过的博士生导师名单进行审核,经无记名投票表决,获得三分之二及以上赞成票者为通过。
三、聘任工作
第五条聘任博士生导师上岗的基本条件和程序
(一)聘任博士生导师的基本条件
1、具备博士生导师资格,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能担负起实际指导博士生的职责;
2、有稳定的研究方向,目前承担省部级以上的科研项目或其它重要研究项目,适合于博士生选题,科研经费能够满足培养博士生的需要;
3、治学严谨、工作负责、团结奋斗、教书育人,已培养的研究生质量较好;
4、有协助本人指导、培养博士生的学术队伍;
5、院(系、所)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可从严聘任超龄博士生导师。
超龄受聘者一般应是院士候选人,或特殊研究方向和重大项目的负责人,应有充足的科研课题和经费,用于博士生的选题和培养。
延聘期不得超过3年。
6、各院(系、所)可以参照本细则的规定,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聘任博士生导师的条件,上报研究生院备案。
其标准不得低于学校相关规定。
(二)聘任博士生导师上岗的程序
1、每年根据博士生招生计划,学校在已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点中确定招收培养博士生的指导教师岗位。
2、各院(系、所)根据已确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岗位,在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申请者中聘任博士生导师。
3、申请人向所在院(系、所)提交当年招收博士生的申请,填写《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聘任表》,超龄博士生导师需填写《华中科技大学超龄博士生导师聘任表》,通过学位审议委员会审
核,并将聘任结果按要求报研究生院。
4、经研究生院审核,报主管校长批准后列入年度博士生招生简章。
四、有关规定
第六条为推动学科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应重视在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评聘博士生导师;重视在学术梯队完整,承担有国家重点、重大教学、科研项目或产业开发项目,经费充足的学科方向的教师中评聘博士生导师;重视在交叉学科方向和新兴学科方向的教师中评聘博士生导师;重视在培养研究生质量好的学科方向的研究生导师中评聘博士生导师。
第七条评聘博士生导师要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坚持标准,公正合理。
在新增博士生导师资格的评选过程中,实行回避制度。
第八条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或讲座教授,可以不受本细则评聘条件、程序的限制,可直接被聘任为博士生导师。
第九条已有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新进教师,需提交原单位的聘任文件或聘书的复印件,经院(系、所)审核后送交研究生院备案,并认可其博士生导师资格。
第十条对新引进的具有博士学位的副教授及以上专业职务者,在其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时,可适当放宽教学及科研要求。
满足博士生导师资格条件者,经特批可于进校当年招收博士生。
五、附则
第十一条新增博士生导师评选工作于每年四月至五月进行;博士生导师上岗聘任工作于每年六月至七月进行;遇特殊情况,可以适当提前或延期进行。
第十二条本条例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自批准之日起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