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_5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第一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组前言关于本大纲的说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从2006级起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作为学校的限选课开设。
由于教育部到目前还没有编写出新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因此本门课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均是按照教育部1998年方案编写的。
由于教学时数大幅减少,教师已无法按照原来大纲和教材的内容讲授,本大纲就是适应这一情况的变化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作了一些删简,目的在于更好地给同学们展现出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主要方面,以利于我们对这个紧张、动荡、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课程简介:本课主要通过介绍当代世界政治、当代世界经济、霸权地位衰落的美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中国的对外战略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等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并能深入分析主要国际力量在政治、经济、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方面的发展变化及原因,全面认清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战略的重大发展。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当今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的对外战略;了解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政策与国际地位和作用,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
最终终使学生确立“站在中国看世界,站在世界看中国”的思想观念,培养和提高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和研究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方法。
学习和研究本门课程要以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为指南。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外交关系发展演变的重大特征、趋势及其基本规律,提高对中国生存、发展国际机遇与挑战的认识。
2、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分析、判断重大国际现象、国际热点的方法、技能。
3、理解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系,增强热爱中国、振兴中国的自豪感与责任感。
三、教学基本要求1、基于教材,但据课程目标适当增补国际时事与重要理论成果内容。
2、讲授为主,但重用问题式、交流式、图示式、讨论式等方法。
3、要求学生勤阅读,勤思考,勤练习,勤作笔记。
四、本课程的先导课程当代世界史,当代国际关系史,政治学原理五、教学方法与手段1、运用电子课件与多媒体课件讲授课程。
2、辅助放映有关录像资料。
3、批阅3次学生作业,组织一次课堂专题讨论。
六、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期末闭卷考试为主,占总成绩的70%,平时自学讨论作业为辅,占总成绩的30%。
七、使用教材及参考书目【使用教材】周敏凯主编,《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版。
【参考书目】1、俞正梁《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肖月朱立群《简明国际关系史》〈1945—2002〉,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3、顾关福《战后国际关系》〈1945—2003〉,时事出版社,2003年版。
4、蔡拓《全球问题与当代国际关系》,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5、〔美〕詹姆斯·多尔蒂等著,阎学通等译,《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第五版,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年版。
6、倪世雄等著,《当代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八、课程结构和学时分配九、教学内容绪论(3学时)【教学目标】了解本课性质特点、地位作用、学习内容及要求,掌握本课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学习意义与学习方法,理解本课及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重点难点】重点是本课的研究范围、研究内容及研究意义,难点是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国际关系三大范畴的内涵及其关联。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五版)课件: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 第三次浪潮是从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 这一时期改革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超过以往。 • 中国——开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探索。 • 苏联——戈尔巴乔夫开始了全方位的改革。 • 苏联的全面改革,为东欧国家深入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外
要论提示
• 战后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对世界政治经 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苏联对社会主义的 探索与实践,它既具有历史合理性,又有局限性。
•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中国为代表的一批社会主义国家 开始了改革进程。苏联东欧国家在改革中迷失了方向, 放弃了社会主义。中国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
• 社会主义只有在不断改革与创新中才能发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关键词
• 社会主义 • 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模式 • 改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5版)
一、战后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壮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突破了苏联一国的范围,向东 欧和东亚扩展。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 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胜利后,主要面临两大任务:建立以 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和对所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
• 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布拉格之春”.捷克斯洛伐克 党制定了行动纲领,系统而深刻地阐明了改革方针,提 出建立一种十分民主的、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新模 式。1968年8月20日,苏联领导华约五国悍然侵入捷克斯 洛伐克,迫使其放弃了改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大纲课程代码:D1112008课程名称:《中国哲学史》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四年制本科哲学教研室制2012年12月《中国哲学史》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D1112008课程名称:《中国哲学史》课程性质:专业限选课适用专业:思政(本科)开课学期:第五学期总学时:51学时(讲授48学时;实践3学时)学分:3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西方哲学史》平行课程:《中国传统文化讲座》、《宗教概论》后续课程:《现代西方哲学评价》、《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简介:《中国哲学史》课程以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演进历程为中心,以对每一学派、每一哲学家所要回答的基本问题为揭示的重点,以每一学派、每一哲学家围绕其基本问题所给出的理论回答为主要内容,讲授先秦至近代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情况。
推荐教材:《中国哲学史》,郭齐勇编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参考书目:1.《中国哲学史新编》,劳思光,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 《中国哲学的历程》刘学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中国哲学史》(四册),任继愈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4.《中国哲学大纲》(上、下册),罗光著,台北:商务印书馆,1967年版。
5.《简明中国哲学史》,杨荣国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
6.《中国哲学史稿》(上、下册),孙叔平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7.《中国哲学史》(新编四册),罗思光著,台北:三民书局,1981年版。
8.《中国哲学史))(上下册),萧萐父、李锦全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9.《中国哲学史新编》(修订本六册),冯友兰著,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0.《中国古代哲学的逻辑发展》,冯契著,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11.《中国哲学发展史》(七册),任继愈主编,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新)
第二节
一、战后初期美国的经济霸权
4、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道奇路线”、 “第 四点计划”等援助计划,扶植西欧、日本, 拉 拢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从而确立了自己在 资本主义阵营中的领导地位。
第二节
一、战后初期美国的经济霸权 (1)马歇尔计划: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 出,援助西欧的计划。使西欧经济摆脱 困境,炜美国过剩的产品找到了出路, 同时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力。
二、授课体系结构与安排
2、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本学期有16个教学周。安排如下:实际教 学15次,期末考试答疑占用一次上课时间。
考试成绩=平时上课考勤 +期末考试 +平时课堂讨论鼓励分
第一章
第一节 世界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第三节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和面临额焦点问题
第一节
二、世界经济格局 1、世界经济格局的概念 世界经济格局指在一定历史时期,世界 各国各地区和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相互 用而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和态势,其 核心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 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资源的权力分配状况。
第一节
二、世界经济格局 2、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 (1)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资本主义经济 (2)十月革命以后 世界经济一分为二:资 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 (3)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 经济全球化
第一节
3、世界经济中的行为主体主要有:
(1)主权国家(nation-state 200左右) (2)跨国公司(6.5万多家) 政府间国际组织
(Inter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IGOs)
(3)国际组织
非政府间国际组织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NGOs)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适用专业:五年制普师专业总学时:36学时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重要的一门政治理论课。
该门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世界经济与政治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二战结束以来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现状,把握其基本规律。
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达到扩大学生知识视野,增强学生的爱国意识和贯彻执行我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开放政策的自觉性的目的。
为祖国经济与社会现代化以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做出应有的贡献。
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在理解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把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全貌,充分认识和把握世界经济与政治的辨证关系及其运动规律,学会在实践中正确认识和分析复杂多变的世界经济与政治形势,使自己成为符合祖国和时代发展需要的创新人才。
二、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一) 当代世界经济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了解世界经济、经济格局的涵义及其演变规律,认清当前世界经济格局中多极力量的对比状况,世界经济的主要活动及其运行机制,认识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2、当今世界经济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二)当代世界政治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了解世界政治格局的涵义及其变化规律,认识两极格局终结的标志及其特点,把握当今世界政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了解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2、当今世界政治发展的趋势和特点(三) 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了解邓小平提出的关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主题的依据和意义及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
了解国际旧秩序的内容和实质,明确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必要性,认识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不同主张和长期性。
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个全球性战略问题3、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四)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教学要求:引导学生了解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原因,经济体制和社会政策的调整,现实困难和深层矛盾;了解其政治体制的内容、政治状况的重大变化和社会问题;认识其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及其特征。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大纲课程代码:D1111008课程名称:《中国哲学专题研究》适用专业:哲学专业四年制本科哲学教研室制2012年12月《中国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D1111008课程名称:《中国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性质:专业任选课适用专业:哲学专业(本科)开课学期:第四学期总学时:51学时(讲授43学时;实践8学时)学分:3先修课程:《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原著选读》平行课程:《西方哲学史》后续课程:《当代哲学前沿问题研究》、《现代新儒学》、《西方哲学专题研究》课程简介:《中国哲学专题研究》课程是在系统的学习过《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原著选读》后,对中国哲学进行专题式的探讨和研究,既通过时间段式的分割来横向掌握中国哲学史的基本框架和形态,又通过问题式的综合来纵向把握中国哲学史的基本问题和线索。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哲学史上的基本问题之一,本课程以此问题为专题,对中国哲学史展开专题式探讨和研究。
推荐教材:冯禹:《“天”与“人”——中国历史上的天人关系》,重庆出版社,1990年版。
参考书目:1.杨慧杰:《天人关系论》,大林出版社,1981年版。
2.王充:《论衡》,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
3.韩愈:《韩昌黎全集》,中国书店,1991年版。
4.刘宝楠:《论语正义》,中华书局,1990年版。
5.焦循:《孟子正义》,中华书局,1987年版。
6.王先谦:《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
7.孙诒让:《墨子闲诂》,中华书局,2001年版。
8.王先慎:《韩非子集解》,中华书局,1998年版。
9.苏舆:《春秋繁露义证》,中华书局,1992年版。
10.扬雄:《扬子法言》,中华书局,1954年版。
11.张载:《张载集》,中华书局,1978年版。
12.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版。
13.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1983年版。
14.陆九渊:《陆九渊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程先修课程:总学时:32学分:2理论学时:30讨论学时:2开课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适用专业:全校各本科专业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大学本科文科各专业的必修课。
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正确认识世界的发展趋势,学会分析国际形势的方法。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本门课程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基本观点、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学习与掌握邓小平理论关于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关于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的正确分析与新的科学判断;正确认识当代世界科技、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和飞速发展,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外交政策和国际战略,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进步繁荣而奋斗的信念。
3、本课程的重点与难点重点:本门课程的重点是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特别是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三类不同国家发展的得失分析。
难点:本门课程的难点是分析国际形势的方法。
二、课堂教学时数及课后作业题型分配三、本文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明确战后在新科技革命等因素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不断地得到调整与改革;世界经济格局不断地趋向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前所未有地发展;全球性经济问题突出,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共同发展任务十分艰巨。
【重点难点】世界经济的行为主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加强。
第一节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一、战后初期到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称霸世界经济领域二、20世纪70年代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三、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化加快发展四、世界经济多极化的当今状态与发展态势第二节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一、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二、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加强三、新科技革命的影响加深,经济信息化加速发展四、各国不断调整经济结构,世界经济朝市场化方向发展五、全球性经济问题突出六、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发展七、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思考题】1、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是怎样演变的?2、怎样认识世界进入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中心的综合国力竞争的时期?3、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4、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将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环境?我们应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由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掌握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出现的新变化。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提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重点名词国家利益(P3-6)综合国力(P6-9)经济全球化(P18-20)新经济(P22)跨国公司(P25)二、重点掌握1."新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P22-24)2.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P27-34)三、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18-26)2.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话趋势的并行发展(20-22)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一、重点名词世界政治格局(P36)传统安全威胁因素(P59)非传统安全威胁因素(P59)二、重点掌握1.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原因、特点和意义。
(P50-55)2.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原因和表现。
(P55-59)三、一般掌握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建立及其演变阶段(P36-44)2.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P44-50)第三章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一、重点名词国际秩序(P76)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P77-78)二、重点掌握1. 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其实质。
(P77-78)2.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
(81-85)三、一般掌握1. 时代主题的转变以及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
(P65-76)2. 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以及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相互关系。
(P72-76)第四章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一、重点名词三权分立制(P95)二、重点掌握1.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发展和演变(P99-112)2.小布什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外政策(P107-112)三、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及其新变化和新特点(P89-94)2.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实质以及美国政治的新变化(P94-99)第五章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一、重点名词欧洲一体化(P115-119)二、重点掌握1.冷战后欧洲政治经济格局重组的内容(P124-130)2.西欧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P130-136)三、一般掌握1.西欧一体化的背景与原因(P114-115)2.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意义(P115-119)第六章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一、重点掌握1.冷战时期日本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演变(P148-152)2.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P153-156)二、一般掌握1.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特别是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动荡与右倾化趋势(P139-144)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创造的经济奇迹及日本经济的转折(P144-148)第七章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与俄罗斯的重建一、重点掌握1.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发展(P171-177)2.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P177-181)二、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与苏联模式的弊端(P159-165)2.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教训(P168-171)第八章艰难奋进中的发展中国家一、重点名词第三世界(P184)不结盟运动(P186-187)二、重点掌握1.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所进行的改革(P191-194)2.冷战后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当前南北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P196-198)三、一般掌握1.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以及第三世界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P186-188)2.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P189)第九章中国对外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一、重点名词和平共处五项原则(P226)二、重点掌握1.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社会主义建设成就(P228-230)2.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P230-232)三、一般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P215-224)2.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P224-226)第十章当代世界中的国际组织一、重点名词国际组织(P235-236)联合国(P243)世界贸易组织(P254-255)二、重点掌握1.国际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历史(P235-242)2.对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作用和地位的评价(P248-252)三、一般掌握1.有关联合过改革的分歧,联合国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P245-248)2.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概况(P255-259)。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本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本门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关于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基本观点、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当今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的教育,使学生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学习与掌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演变以及其发展的基本趋势、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的对外战略;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战略和对外关系。
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进步繁荣而奋斗的信念。
学习本门课程,要坚持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世界和分析当代国际问题。
科学把握世界政治经济基本态势和发展趋向。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国家观、民族观、战争与和平理论、经济与政治相互关系理论。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阐述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对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进行宏观概括和综合分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进行介绍和分析,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变化、对外战略思想以及对外关系进行总的分析。
本课程的教学难点是引导学生学会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辨证唯物论观察世界、认识世界。
正确认识和对待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挫折和低潮,正确认识和对待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困难与机遇。
教学对象:选修本课的学生教学方式:课堂讲授、讨论教学时数:20学时教学的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讲当代国际政治大势(4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东西对峙与“冷战”,“冷战”后的国际政治局势,当今世界政治面临的主要问题。
要求学生能够总体把握世界政治局势。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是了解世界总体政治局势及发展趋向。
难点是正确认识和对待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挫折和低潮。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一、层次与学制本科四年制(含五年制)二、教学时数30学时,第二学期开设;每周2学时。
三、适用专业全校各院、系。
四、课程性质与任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对当代世界经济、世界政治、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进行宏观概括和综合分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进行分类介绍和分析,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发展变化、对外战略思想以及对外关系进行重点分析。
五、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学习体会当代马克思主义者关于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演变发展特点、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其对外战略;了解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政策、国际地位和作用;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
六、教材与教学参考书:教材:《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冯特君主编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5。
参考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疑难解析》,李景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朱以青张立华主编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4。
七、教学主要内容与学时分配(一)当代世界经济1.世界经济及其主要行为主体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特点(二)当代世界政治1.当代世界政治行为主体2.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3.当今世界政治的发展趋势与特点(三)当代世界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1.时代主题的转换2.和平与发展的相互关系3.建立国际新秩序(四)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与对外关系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关系(五)1.第三世界的兴起及其发展道路2.发展中国家的经济3.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和文化4.发展中国家的对外关系(六)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1.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2.社会主义国家的艰难探索3.社会主义向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七)中国的对外战略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1.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2.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3.中国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单位:学时)八、作业设计在学期第七周布置一次作业(小论文),占平时成绩的1/3九、教学策略(一)多媒体教学。
(完整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一)课程代码 B11090021(二)课程名称(含英文名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Contemporary World Economy and Politics(三)修读对象:全校本科生(四)总学时与学分:18学时 1学分(五)考核方式:考试(六)相关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七)内容提要(不超过200字)通过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当前国际局势的主要特点和发展趋势、我国对外关系的发展和外交政策的目标、原则以及对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主张等,使学生了解战后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变化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二、教学目的和教学方法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当今世界经济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发展演变及趋势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它们的对外战略;了解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全面认识我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我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和基本原则,我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在教学中有较多的课堂提问。
适当布置课外阅读和作业,使课堂学习与自学结合起来三、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分配理论教学:18学时四、选用教材和主要教学参考书选用教材:冯特君.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三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主要教学参考书:1.李景治.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程毅等主编.国际经济与政治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3.俞正梁.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4.马宽,苏杭等编著.“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案例式专题教学教师用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五、理论教学内容(分章节编写,包括主要讲授内容、学时分配、教学重点与难点、练习等)(一)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主要讲授内容第—节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一、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二、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转变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第二节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课程中文名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英文名称: Contemporary World Economy and Politics课程号:课程属性:专业选修课开课学期:秋总学时:32学时(课堂授课学时:32学时;实验学时:0学时)学分:2先修课程:无(本科新生第一学期课程)面向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开课院/部(室/所):马克思主义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本科专业的专业选修课程。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1、系统讲授世界经济与政治体系形成、发展、变化的基本进程及其主要规律,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重大理论问题进行分析;2、对影响世界格局走向的重要力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层面的分析与比较研究;3、多角度探讨当代中国外交所处国际关系的领域与层次,全方位分析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理性评价中国外交的历史与现实。
开设本课程,旨在通过理论教学与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世界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指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方法分析和认识复杂的国际问题,全面了解中国迅速上升的国际地位与面临的严峻挑战,深刻领会和理解我国新时期的外交战略选择,为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等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与知识背景。
二、课程教学内容与学习目标(一)理论教学:33学时知识单元1:世界经济与政治体系形成、发展、变化的基本进程及规律参考学时:9学时学习内容:1.冷战时期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
2.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影响。
3.世界政治多级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学习目标:1.了解冷战时期世界经济与政治发展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及其发展的深层动因与主要特点。
2.掌握经济全球化的基本概念、发展进程和主要特征,理性认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矛盾与问题,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世界政治的深刻影响。
2.掌握世界多级化的基本概念、政治政治格局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多极化趋势下的力量对比态势,理解世界多极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正确认识世界多极化发展进程的曲折性。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说明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行政管理(专科)专业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层次学生设计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同时可作为本专业专科层次学生的专业选修课。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一门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现实性、理论性和政策性的课程,涉及到当前世界的很多现实状况。
该课程有目的地、系统地介绍当代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的基本知识,能帮助学生掌握和了解不断发展变化的世界的基本观点和发展规律,同时可以学会分析国际问题的科学方法。
课程的开设具有明显的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和放眼世界的素质的作用。
本课程4学分,课内学时36小时
二、课程的教学基本特点和要求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以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帮助学生全面、综合、深入地了解二战以来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的发展状况、特点和趋势。
本课程一是从世界总体的视角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进行研究,二是从世界各主要国家力量和国际组织的视角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进行研究。
要求我们的学员既要有现实的分析,也要有理性的思考。
既要有原则的坚定性,又要有策略的灵活性。
三、教材使用
本课程以北京大学副教授李淑珍主编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主教材。
文字教材依据教学大纲进行编写,教材共有十章内容,另有导论。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课程学分: 2 学分课程学时: 36学时课程性质:公共必修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历史、外语等专业教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河南省教育厅编,河南人民出版社。
课程主要参考书:1. 《世界政治》,[美]布鲁斯·拉西特、哈维·斯塔尔著,华夏出版社。
2.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李景治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述评》,林甦、罗天虹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国际经济政治概论》,程毅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5. 《全球化的终结》,[英]阿兰·鲁格曼著,三联书店。
6. 《当代世界政治析论》,王逸舟著,上海人民出版社7.《现代世界体系》,[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8.《世界经济与政治》,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主办.9.《世界知识》,杂志,世界知识出版社主办。
10. 《世界经济》,杂志,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主办。
11. 《环球时报》,报纸,人民日报社主办。
一. 课程内容概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内容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经济、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为主线,对当代世界经济、世界政治时代主题与国际秩序进行宏观概括和综合分析,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等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进行分类论述和介绍,粗略回顾了中国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以及对外战略思想的演变历程。
二. 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是教育部规定的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公共理论课。
这门课程主要通过系统地学习和研究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观点,对学生进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基本理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以及当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与外交政策的教育。
三.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二战以来的国际基本状况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当今世界所发生的一系列现象和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分析能力,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全球意识,树立全局观念。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第一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案 By丘钟声《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教育试点项目行政管理专业的选修课,为搞好本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确保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开放教育本科的培养目标,特制订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一)、课程的学科性质、学科特点与任务《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行政管理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
(二)、教学目的通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学习,达到认识和把握当前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发展基本趋势和特点的目的,学会分析国际问题的科学方法。
二.课程主要内容与教学要求(一)教学主要内容本书从世界总体的视角,介绍和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政治演变的进程,当今世界经济、政治发展的特点、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当今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从世界主要力量的视角,介绍和分析了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发展中国家和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对外战略,以及国际组织在世界经济、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是在与世界的互动中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尤其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相互依赖关系加深,一国国内政策的制定越来越同世界问题相联系,本书适应这一需要,为读者了解世界打开了一扇窗口。
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的体系结构,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分为十个章节。
前三章对世界经济、世界政治和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进行了宏观的概括和综合的分析。
后面七章从世界各主要国家力量和国际组织的视角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进行研究。
(二)各章节教学要求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理解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话趋势的并行发展掌握“新经济”产生的深远影响明确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了解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建立及其演变阶段理解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掌握大国关系深刻调整的原因、特点和意义明确冷战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原因和表现第三章时代主题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了解时代主题的转变以及认识和坚持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的重要意义理解维护和平是当今世界的根本问题,促进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以及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的相互关系掌握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极其实质明确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本主张第四章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及其新变化和新特点理解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实质以及美国政治的新变化掌握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的发展和演变明确小布什的全球战略及其对外政策第五章一体化进程中的欧洲了解西欧一体化的背景与原因理解欧洲一体化的发展历程和意义掌握冷战后欧洲政治经济格局重组的内容明确西欧的对外关系和对外政策第六章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了解战后日本政治的发展,特别是冷战后日本政治的动荡与右倾化趋势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创造的经济奇迹及日本经济的转折掌握冷战时期日本对外政策与对外关系的演变明确日本走向政治大国的对外战略第七章苏联、东欧国家的演变与俄罗斯的重建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东欧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与苏联模式的弊端理解苏东剧变的原因、影响和教训掌握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发展明确俄罗斯的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第八章艰难奋进中的发展中国家了解第三世界崛起的三个里程碑以及第三世界是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理解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道路和政治制度掌握发展中国家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及其所进行的改革明确冷战后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及当前南北关系的新变化和新特点第九章中国对外关系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对外关系的调整与发展理解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基本原则掌握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明确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支重要力量第十章当代世界中的国际组织了解国际组织的概念、分类和历史理解有关联合过改革的分歧,联合国改革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掌握对联合国在国际关系中作用和地位的评价明确其他重要国际组织的概况三.媒体资源介绍根据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媒体,采用文字教材、音像资源、网络资源多种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学大纲
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组
前言
关于本大纲的说明:“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从2006级起按照教育部的要求作为学校的限选课开设。
由于教育部到目前还没有编写出新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因此本门课的教学大纲及教材均是按照教育部1998年方案编写的。
由于教学时数大幅减少,教师已无法按照原来大纲和教材的内容讲授,本大纲就是适应这一情况的变化对教科书的内容进行了相应调整,作了一些删简,目的在于更好地给同学们展现出当今世界发展变化的主要方面,以利于我们对这个紧张、动荡、复杂、多变的国际社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
课程简介:本课主要通过介绍当代世界政治、当代世界经济、霸权地位衰落的美国、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中国的对外战略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与作用等内容,使学生全面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演变与发展趋势,并能深入分析主要国际力量在政治、经济、对外战略和对外关系方面的发展变化及原因,全面认清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对外战略的重大发展。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对学生进行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当今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和我国外交政策的教育,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这些理论、观点和方法观察世界,了解和把握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特点和面临的主要问题;了解和认识主要国际力量在世界经济、政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它们的对外战略;了解和认识苏联东欧国家兴衰存亡的经验教训;全面认识中国的外交战略、方针、政策与国际地位和作用,树立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为人类的共同繁荣与进步而奋斗的信念。
最终终使学生确立“站在中国看世界,站在世界看中国”的思想观念,培养和提高分析国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和研究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科学方法。
学习和研究本门课程要以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和以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国际问题的重要论述为指南。
着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时代观、国家观、民族观、战争与和平理论、历史发展的"合力论"、经济与政治相互关系的理论、世界各国相互依赖的思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思想,以及阶级分析的方法。
参考书目: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李景治;
《国际经济与政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程毅等主编;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关系》,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俞正梁著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三版,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出版,冯特君著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
第—节战后世界经济的演变
一、战后初期美国独霸世界经济领域
二、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经济向多极化方向转变
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
第二节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
二、全球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并行发展
三、知识经济的崛起产生深远影响
四、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不断加剧
五、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
第—节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形成、演变和终结
一、雅尔塔体制与战后初期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二、20世纪50年代两大阵营的全面对峙
三、20世纪6D年代的动荡、分化与改组
四、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
多种力量的迅速发展
五、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由美苏缓和到两极格局终结
六、 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第二节新世纪世界格局发展趋势的新持点
一、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二、多极化进程将是曲折复杂和长时期的
三、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面临挑战
第三章争取建立合理的新秩序
一、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观点
二、第三世界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观点
三、美国、日本、西欧等西方国家对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观点
四、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建立国际新秩序的本质区别
第四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第一节美国独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一、美国独霸世界全球战略的演变
二、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特点
三、当前美国的国际地位
第二节走向联合的欧洲
第一节欧洲的联合自强
一、西欧一体化的进程和成就
二、东欧国家的发展演变
三、迈向统一的欧洲
四、当前欧洲面临的新问题
第三节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一、战后日本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及其原因
二、从政治侏儒向政治大国转变的外交战略
三、日本实现政治大国战略目标的前景
第五章艰难奋进的第三世界
第一节战后第三世界崛起与对外关系特征
一、第三世界的形成和发展
二、战后第三世界国家对外关系的特征
三、战后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节冷战后第三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与对外关系
一、冷战后第三世界国家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三、冷战后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六章前苏联的演变与俄罗斯的外交
第一节前苏联的发展、演变与解体
一、战后前苏联政治经济发展与对外战略的演变
二、前苏联的演变与解体
三、前苏联解体的原因、教训和影响
第二节俄罗斯对外关系及其在国际舞台的地位和作用
一、冷战后俄罗斯的对外战略
二、俄罗斯的对外关系
三、俄罗斯在当今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七章中国的对外政策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第一节中同外交政策的形成与调整
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与建国初期的外交关系
二、20世纪60年代经历严峻考验的中国外交
三、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和对外关系的突破
四、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政策的调整
五、冷战后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与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一、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二、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
二、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