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文科分类--集合与简易逻辑
新高考数学题型归纳,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第一章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一节集合题型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
常用数集的表示:C —复数集;R —实数集;Q —有理数集;Z —整数集;N —自然数集;N+或N*—正整数集。
1、【多选】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102,∉-B.(){}2|42x y x =∈,C.R ∈πD.Φ∈02、【2022·全国乙卷】设集合{}54321,,,,=U ,集合M 满足{}31,=M C U ,则()A.M ∈2B.M ∈3C.M ∉4D.M∉53、【2018·北京】已知集合(){}241|≤-+≥-=ay x y ax y x y x A ,>,,,则()A .()A R a ∈∈∀12,,B .()AR a ∉∈∀12,,C .当且仅当0<a 时,()A ∉12,D .当且仅当23≤a 时,()A ∉12,4、若集合{}2024||≤∈=x N x x P ,45=a ,则()A.P a ∈B.{}P a ∈C.{}Pa ⊆D.Pa ∉题型2、集合相等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相等,集合中元素完全相同,集合中元素之和相等,集合中元素之积相等。
1、若},,0{},,1{2b a a ab a +=,求20242024b a+的值.【答案:1】2、已知集合,,且B A },,0{B },,,{A ==-=y x y x xy x 求实数x 与y 的值.【答案:x=y=-1】3、设R b a ∈,,集合b}ab {0a}b a {1,,,,=+,则=-a b ()【答案:C 】A.1B.-1C.2D.-24、【2014·福建】若}2,1,0{},,{=c b a ,且下列三个关系:①2≠a ;②2=b ;③0≠c 有且只有一个正确,求c b a ++10100的值.5、集合},2,0{a A =,},1{2a B =.若}16,4,210{,,=B A 则a 的值为()【答案:D 】A .0B .1C .2D .4题型3、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①包含关系,②相等关系,③真子集关系。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指导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分类指导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集合元素具有确定性、无序性和互异性.(1)设p、q为两个非空实数子集,定义子集p+q={a?b|a?p,b?q},若p?{0,2,5},(答:8)q?{1,2,6},则p+q中元素的有________个。
(2)非空集合s?{1,2,3,4,5},且满足用户“若a?s,则6?a?s”,这样的s共计_____个(答:7)22.“极端”情况否忘掉a??:子集a?{x|ax?1?0},b?x|x?3x?2?0,且a?b?b,则实数a=______.(答:a1?0,1,)23.满足用户{1,2}??m?{1,2,3,4,5}子集m存有______个。
(请问:7)4.运算性质:设全集u?{1,2,3,4,5},若a?b?{2},(cua)?b?{4},(cua)?(cub)?{1,5},则a=_____,b=___.(请问:a?{2,3},b?{2,4})x?2},集合n=?y|y?x2,x?m?,则m?n?___(请问:[4??,);(2)设立子集m?{a|a)?(1,?2?)(?3?,4r),,??n?{a|a?(2,3)??(4,5),??r},则m?n?_____(请问:{(?2,?2)})6.补集思想:已知函数f(x)?4x2?2(p?2)x?2p2?p?1在区间[?1,1]上至少存在一3个实数c,并使f(c)?0,谋实数p的值域范围。
(请问:(?3,))25.集合的代表元素:(1)设集合m?{x|y?7.复合命题真假的判断:在下列说法中:⑴“p且q”为真是“p或q”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⑵“p且q”为假是“p或q”为真的充分不必要条件;⑶“p或q”为真是“非p”为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⑷“非p”为真是“p且q”为假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其中正确的是____答:⑴⑶)8.充要条件:(1)得出以下命题:①实数a?0就是直线ax?2y?1与2ax?2y?3平行的充要条件;②若a,b?r,ab?0就是a?b?a?b设立的充要条件;③未知x,y?r,“若xy?0,则x?0或y?0”的逆否命题是“若x?0或y?0则x y?0”;④“若a和b都是偶数,则a?b是偶数”的否命题是假命题。
高中数学——11、集合、简易逻辑
集合、简易逻辑常用数集符号自然数集N (包括0),正整数集N *或N +,整数集Z ,实数集R 集合1、互异性例:集合{a 2,0,1}与集合{b 2,0,-1}相等,根据互异性,a 2=-1、b 2=12、元素、集合间的关系(韦恩图):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 ⊊⊄ (注:集合A ⊆集合B ,集合A 可以是Ø,集合A 、B 可以相等)3、空集:Ø,无任何元素,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注:{Ø}与Ø不同,{Ø}包含1个元素Ø,Ø无元素)(注:空集必须分类讨论)4、交集∩,并集∪,补集(全集U 中不属于集合A 的元素集合,C U A ) 例:A={x |1≤x ≤3},B={x |mx+1=0},A ∩B ≠Ø,求m 的范围 补集思想,令A ∩B =Ø,则B =Ø(m=0)或-m1<1或>3,求出m 的集合M ,C R M 即所求范围5、常见元素类型(1)数集例:{x|x 2+3x-4=0},表示方程x 2+3x-4=0的解(2)点集例:{(x ,y )|y=x 2+3x-4},表示函数y=x 2+3x-4图像上点的坐标6、集合子集的个数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子集个数为2n ,非空集合个数为2n -1简易逻辑1、复合命题:或∨、且∧、非﹁p∨q:一真即真(特称命题∃:“存在……”)p∧q:一假即假(全称命题∀:“对于所有……”)2、原命题(若p,则q)与逆否命题(若﹁q,则﹁p)同真同假3、对于命题“若p,则q”,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否定命题)(1)否命题:若﹁p,则﹁q(2)命题的否定(否定命题):若p,则﹁q(注:命题的否定考的多,否命题考的少)(3)全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例1:否定全称命题“∀实数x,x2>0”先改为“若p,则q”,“若x为实数,则x2>0”→否定即﹁q,“若x为实数,∃实数x,x2≤0”,即“∃实数x,x2≤0”例2:否定特称命题“∃平行四边形,不是矩形”先改为“若p,则q”,“若一个平面图形是平行四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不是矩形”→否定即﹁q,“若一个平面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则它是矩形”,即“∀平行四边形,是矩形”4、充分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p⇔q(1)充分条件:p⇒q(2)必要条件:p⇐q(注:利用集合理解充分必要条件p⇒q,即集合P⊆Q,p⇐q,即集合P⊇Q)。
高考数学《集合与简易逻辑》(考纲要求)
第一章 集合、简易逻辑考试内容: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逻辑联结词.四种命题.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知识结构:基本方法和数学思想1.必须弄清集合的元素是什么,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3.(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非空子集)个数为2n -1;(2);B B A A B A B A =⇔=⇔⊆(3);)(,)(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I I I I I I ==4、一元二次不等式20(0)ax bx c ++><或2(0,40)a b ac ≠∆=->,如果a 与2ax bx c ++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如果a 与2ax bx c ++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121212,()()0()x x x x x x x x x x <>⇔--><或.5.一个语句是否为命题,关键要看能否判断真假,陈述句、反诘问句都是命题,而祁使句、疑问句、感叹句都不是命题;6.判断命题的真假要以真值表为依据。
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逆命题与其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一真俱真,一假俱假,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考虑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7.判断命题充要条件的三种方法:(1)定义法;(2)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判断,若B A ⊆,则A 是B 的充分条件或B 是A 的必要条件;若A=B ,则A 是B 的充要条件;(3)等价法:即利用等价关系"A B B A "⇒⇔⇒判断,对于条件或结论是不等关系(或否定式)的命题,一般运用等价法;高考热点分析集合与简易逻辑是高中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本章知识的高考命题热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集合的运算、集合的有关述语和符号、集合的简单应用、判断命题的真假、四种命题的关系、充要条件的判定等作基础性的考查,题型多以选择、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二是以函数、方程、三角、不等式等知识为载体,以集合的语言和符号为表现形式,结合简易逻辑知识考查学生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和数学能力,题型常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
高考数学复习1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三专题复习------------------集合与简易逻辑一、必备主干知识:(2)四种命题是对“若p,则q”形式的命题而言的.把“若p,则q”作为原命题,则其逆命题是“若q,则p”,否命题是“若非p,则非q”,逆否命题是“若非q,则非p”,其中原命题和逆否命题、逆命题和否命题是等价的,而且命题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3)充要条件: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则p,q互为充要条件.(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x∈M,p(x)”的否定为“∃x0∈M,非p(x0)”;“∃x0∈M,p(x0)”的否定为“∀x∈M,非p(x)”.(4)“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真假相反”二、典例解析: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Ⅰ)已知集合A={x|x2-2x-3≥0},B={x|-2≤x<2},则A∩B =()A.[-2,-1]B.[-1,2)C.[-1,1] D.[1,2)[解析]∵A={x|x≥3或x≤-1},B={x|-2≤x<2},∴A∩B={x|-2≤x≤-1}=[-2,-1],故选A.2.(2014·安徽)“x<0”是“ln(x+1)<0”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分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ln(x+1)<0,∴0<x+1<1,∴-1<x<0.∵x<0是-1<x<0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故选B.3.(2014·陕西)原命题为“若z1,z2互为共轭复数,则|z1|=|z2|”,关于其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A.真,假,真B.假,假,真C.真,真,假D.假,假,假[解析]因为原命题为真,所以它的逆否命题为真;若|z1|=|z2|,当z1=1,z2=-1时,这两个复数不是共轭复数,所以原命题的逆命题是假的,故否命题也是假的.故选B.4.(2014·湖南)已知命题p:若x>y,则-x<-y;命题q:若x>y,则x2>y2.在命题①p ∧q;②p∨q;③p∧(非q);④(非p)∨q中,真命题是()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由不等式的性质可知,命题p是真命题,命题q为假命题,故①p∧q为假命题,②p∨q为真命题,③非q为真命题,则p∧(非q)为真命题,④非p为假命题,则(非p) ∨q壹贰为假命题,故选C.[例1] (1)(2014·山东)设集合A ={x||x -1|<2},B ={y|y =2x ,x ∈[0,2]},则A ∩B =( )A .[0,2]B .(1,3)C .[1,3)D .(1,4)(2)(2014·辽宁)已知全集U =R ,A ={x |x ≤0},B ={x |x ≥1},则集合∁U (A ∪B )=( ) A .{x |x ≥0}B .{x |x ≤1}C .{x |0≤x ≤1}D .{x |0<x <1}(2)(2014·辽宁)已知全集U =R ,A ={x |x ≤0},B ={x |x ≥1},则集合∁U (A ∪B )=( ) A .{x |x ≥0}B .{x |x ≤1}C .{x |0≤x ≤1}D .{x |0<x <1}[例2] (2014·贵阳高三监测)下列命题中的假命题是( ) A .∃α,β∈R ,使sin(α+β)=sin α+sin β B .∀φ∈R ,函数f (x )=sin(2x +φ)都不是偶函数C .∃x 0∈R ,使x 30+ax 20+bx 0+c =0(a ,b ,c ∈R 且为常数)D .∀a >0,函数f (x )=ln 2x +ln x -a 有零点[解析] 取α=0时,sin(α+β)=sin α+sin β,A 正确;取φ=π2时,函数f (x )=sin ⎝⎛⎭⎫2x +π2=cos 2x 是偶函数,B 错误;对于三次函数f (x )=x 3+ax 2+bx +c ,当x →-∞时,y →-∞,当x →+∞时,y →+∞,又f (x )在R 上为连续函数,故∃x 0∈R ,使x 30+ax 20+bx 0+c =0,C正确;当f (x )=0时,ln 2x +ln x -a =0,则有a =ln 2x +ln x =⎝⎛⎭⎫ln x +122-14≥-14,所以∀a >0,函数f (x )=ln 2x +ln x -a 有零点,D 正确.综上可知,B 为假命题.(2014·广州调研)命题“若x 2<1,则-1<x <1”的逆否命题是( ) A .若x 2≥1,则x ≥1或x ≤-1 B .若-1<x <1,则x 2<1 C .若x >1或x <-1,则x 2>1 D .若x ≥1或x ≤-1,则x 2≥1[解析] “若p ,则q ”的逆否命题是“若綈q ,则綈p ”.故选D.[例3] (1)(2014·湖北)设U 为全集,A ,B 是集合,则“存在集合C 使得A ⊆C ,B ⊆∁U C ”是“A ∩B =∅”的( )A .充分而不必要的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2)(2014·北京)设{a n }是公比为q 的等比数列,则“q >1”是“{a n }为递增数列”的( )叁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1)“存在集合C 使得A ⊆C ,B ⊆∁U C ”⇔“A ∩B =∅”.故选C. (2)利用公比与等比数列的单调性的关系进行判断.{a n }为递增数列,则a 1>0时,q >1;a 1<0时,0<q <1.q >1时,若a 1<0,则{a n }为递减数列.故“q >1”是“{a n }为递增数列”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D.(1)(2014·绵阳第二次诊断)已知l ,m ,n 是三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则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A .l ⊂α,m ⊂β,且l ⊥mB .l ⊂α,m ⊂β,n ⊂β,且l ⊥m ,l ⊥nC .m ⊂α,n ⊂β,m ∥n ,且l ⊥mD .l ⊂α,l ∥m ,且m ⊥β[解析] 依题意,A ,B ,C 均不能得出α⊥β.对于D ,由l ∥m ,m ⊥β,得l ⊥β,又l ⊂α,因此有α⊥β.综上所述,故选D.(2)(2014·山西考前质检)已知a ∈R ,p :a 2+3a +2≤0;q :关于x 的方程x 2+2x +log 2a =0有实数根,则p 是q 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解析] 由题意,p :a 2+3a +2≤0⇔(a +1)(a +2)≤0⇔-2≤a ≤-1;q :方程x 2+2x +log 2a =0有实根等价于判别式Δ=22-4log 2a ≥0,即0<a ≤2.因此,p 是q 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故选D.[例1] (2013·天津)函数f (x )=2x |log 0.5x |-1的零点个数为( ) A. 1 B. 2 C. 3 D. 4 [解析] (1)令f (x )=2x |lg 0.5x |-1=0, 可得|log 0.5x |=⎝⎛⎭⎫12x .设g (x )=|log 0.5x |,h (x )=⎝⎛⎭⎫12x ,在同一坐标系下分别画出函数g (x ),h (x )的图象,可以发现两个函数图象一定有2个交点,因此函数f (x )有2个零点.肆(2014·山西名校二模)定义在R 上的奇函数y =f (x )满足f (3)=0,且不等式f (x )>-xf ′(x )在(0,+∞)上恒成立,则函数g (x )=xf (x )+lg|x +1|的零点的个数为( )A .4B .3C .2D .1[解析] f (x )+xf ′(x )>0,即[xf (x )]′>0,说明xf (x )在(0,+∞)上单调递增,又f (x )为奇函数,所以xf (x )为偶函数,有一个零点为3.令g (x )=0,得xf (x )=-lg|x +1|,数形结合,如图,可知g (x )共有3个零点.[例2] (2014·哈师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高三联考)已知函数f (x )=⎩⎪⎨⎪⎧log 2(1-x )+1,-1≤x <k ,x 3-3x +2,k ≤x ≤a ,若存在k 使得函数f (x )的值域是[0,2],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 )A .[3,+∞) B.⎝⎛⎦⎤12, 3 C .(0, 3 ]D .{2}[解析] 先作出函数f (x )=log 2(1-x )+1,-1≤x <k 的图象,再研究f (x )=x 3-3x +2,k ≤x ≤a 的图象,令f ′(x )=3x 2-3=0,得x =1,当x >1时,f ′(x )>0,当-1<x <1时,f ′(x )<0, ∴当x =1时,f (x )在(-1,+∞)上取得最小值f (1)=0,又f (3)=2.若存在k 使f (x )的值域是[0,2],a 只需满足12<a ≤ 3.故选B.已知函数f (x )=4x 与g (x )=x 3+t ,若f (x )与g (x )的交点在直线y =x 的两侧,则实数t 的取值范围是( )A .(-6,0]B .(-6,6)伍C .(4,+∞)D .(-4,4)[解析] 如图:由题知,若f (x )=4x与g (x )=x 3+t 的交点位于y =x 两侧,则有⎩⎪⎨⎪⎧23+t >2,(-2)3+t <-2,解得-6<t <6. [例3]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设点M (x 0,1),若在圆O :x 2+y 2=1上存在点N ,使得∠OMN =45°,则x 0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由题意可知,M 在直线y =1上运动,设直线y =1与圆x 2+y 2=1相切于点P (0,1).如图所示,当x 0=0即点M 与点P 重合时,显然圆上存在点N (±1,0)符合要求;当x 0≠0时,过M 作圆的切线,切点之一为点P ,此时对于圆上任意一点N ,都有∠OMN ≤∠OMP ,故要存在∠OMN =45°,只需∠OMP ≥45°.特别地,当∠OMP =45°时,有x 0=±1.结合图形可知,符合条件的x 0的取值范围为[-1,1].(1)已知双曲线x 2a 2-y 2b 2=1(a >0,b >0)的右焦点为F ,若过点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且只有一个交点,则此双曲线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A .(1,2]B .(1,2)C .[2,+∞)D .(2,+∞)[解析] ∵渐近线y =bax 与过焦点F 的直线l 平行,或渐近线从该位置绕原点按逆时针陆旋转时,与双曲线只有一个交点,直线l 与双曲线的右支有一个交点,∴ba ≥3,即c 2=a 2+b 2≥4a 2,∴e ≥2.(2)(2014·兰州、张掖高三联合诊断)已知x ,y 满足约束条件⎩⎪⎨⎪⎧x ≥0,3x +4y ≥4,y ≥0,则x 2+y 2的最小值是________.[解析] 画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x 2+y 2表示平面区域内的点到坐标原点的距离的平方.由题意知,当以原点为圆心的圆与直线3x +4y -4=0相切时,x 2+y 2取得最小值,即x 2+y 2=|-4|5=45,所以(x 2+y 2)min =1625.。
高考数学知识点复习-集合与简易逻辑
高考数学知识点复习——集合、简易逻辑考试内容:集合。
子集。
补集。
交集。
并集。
逻辑联结词。
四种命题。
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
考试要求:(1)理解集合、子集、补集、交集、并集的概念。
了解空集和全集的意义。
了解属于、包含、相等关系的意义。
掌握有关的术语和符号,并会用它们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
【导读】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维方法解决问题。
学会运用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的思维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集合的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
【试题举例】已知集合S={x∈Rx+1≥2},T={-2,-1,0,1,2},则S∩T=( )A.{2 }B. {1,2 }C. {0,1,2 }D.{-1,0,1,2}【答案】B【解析】(直接法)S={x∈Rx+1≥2}⇒S={x∈Rx≥1},T={-2,-1,0,1,2},故S∩T={1,2}.(排除法)由S={x∈Rx+1≥}2⇒S={x∈Rx≥1ng}可知S∩T中的元素比0要大,而C、D项中有元素0,故排除C、D项,且S∩T中含有元素1,故排除A项。
故答案为B.(2)理解逻辑联结词“或”“且”“非”的含义。
理解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
掌握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及充要条件的意义。
【导读】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构成复合命题的p或q可以是两个不相关的命题,判断命题真假的步骤是:(1)定形式;(2)判简单;(3)判复合,以真值表为依据。
规律是“或命题”一真俱真,要假全假.“且命题”一假俱假,要真全真。
当一个命题的真假不易判断时,可考虑判断其等价命题的真假。
高考在考查其他部分内容时涉及集合的知识。
很少有正面考查逻辑的内容。
逻辑与充要条件的知识往往是和其他知识结合起来并汇考查。
【试题举例】(2008·全国卷二)平面内的一个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的充要条件有多个,如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类似地,写出空间中的一个四棱柱为平行六面体的两个充要条件:充要条件①;充要条件②.(写出你认为正确的两个充要条件)【答案】两组相对侧面分别平行;一组相对侧面平行且全等;对角线交于一点;底面是平行四边形。
高考数学复习:集合与简单逻辑
高考数学复习:集合与简单逻辑集合知识一般以一个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其中以集合知识为载体,集合与不等式、解析几何知识相结合是考查的重点,难度为中、低档;对常用逻辑用语的考查一般以一个选择题或一个填空题的形式出现,以集合、函数、数列、三角函数、不等式及立体几何中的线面关系为载体,考查充要条件或命题的真假判断等,难度一般不大.1.集合的概念、运算和性质(1)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的运算:①交集:A∩B={x|x∈A,且x∈B}.②并集:A∪B={x|x∈A,或x∈B}.③补集:∁U A={x|x∈U,且x∉A}.(3)集合的关系:子集,真子集,集合相等.(4)需要特别注意的运算性质和结论.经验证,对于每组中两个元素α,β,均有M(α,β)=1.所以每组中的两个元素不可能同时是集合B的元素.所以集合B中元素的个数不超过4.又集合{(1,0,0,0),(0,1,0,0),(0,0,1,0),(0,0,0,1)}满足条件,所以集合B中元素个数的最大值为4.(Ⅲ)设S k=(x1,x2,…,x n)|(x1,x2,…,x n)∈A,x k=1,x1=x2=…=x k–1=0)(k=1,2,…,n),S n+1={( x1,x2,…,x n)| x1=x2=…=x n=0},则A=S1∪S1∪…∪S n+1.对于S k(k=1,2,…,n–1)中的不同元素α,β,经验证,M(α,β)≥1.所以S k(k=1,2 ,…,n–1)中的两个元素不可能同时是集合B的元素.所以B中元素的个数不超过n+1.取e k=( x1,x2,…,x n)∈S k且x k+1=…=x n=0(k=1,2,…,n–1).令B=(e1,e2,…,e n–1)∪S n∪S n+1,则集合B的元素个数为n+1,且满足条件.故B是一个满足条件且元素个数最多的集合.10.已知平面α,直线m,n满足mα,nα,则“m∥n”是“m∥α”的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因为,所以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得,由不能得出与内任一直线平行,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11. 设,则“”是“”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重复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A【解析】绝对值不等式,由.据此可知是的充分而不必要条件.本题选择A选项.12. 设a,b均为单位向量,则“”是“a⊥b”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答案】C【解析】,因为a,b均为单位向量,所以a⊥b,即“”是“a⊥b”的充分必要条件.选C.13. 能说明“若f(x)>f(0)对任意的x∈(0,2]都成立,则f(x)在[0,2]上是增函数”为假命题的一个函数是__________.【答案】y=sin x(答案不唯一)【解析】令,则f(x)>f(0)对任意的x∈(0,2]都成立,但f(x)在[0,2]上不是增函数。
成人高考数学考点分析(文科)-副本
第一章 集合和简易逻辑一、考点:交集、并集、补集 概念:1、由所有既属于集合A 又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和集合B 的交集,记作A ∩B ,读作“A 交B ”(求公共元素)A ∩B={x|x ∈A,且x ∈B}2、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和集合B 的并集,记作A ∪B ,读作“A 并B ”(求全部元素)A ∪B={x|x ∈A,或x ∈B}3、如果已知全集为U ,且集合A 包含于U ,则由U 中所有不属于A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集合A 的补集,记作A C u ,读作“A 补”A C u ={ x|x ∈U ,且x A }解析:集合的交集或并集主要以例举法或不等式的形式出现二、考点:简易逻辑概念:在一个数学命题中,往往由条件A 和结论B 两部分构成,写成“如果A 成立,那么B 成立”。
1. 充分条件:如果A 成立,那么B 成立,记作“A →B ”“A 推出B ,B 不能推出A ”。
2. 必要条件:如果B 成立,那么A 成立,记作“A ←B ”“B 推出A ,A 不能推出B ”。
3. 充要条件:如果A →B,又有A ←B ,记作“A ←B ”“A 推出B ,B 推出A ”。
解析:分析A 和B 的关系,是A 推出B 还是B 推出A ,然后进行判 2001年(1) 设全集M={1,2,3,4,5},N={2,4,6},T={4,5,6},则(M T)N 是( )(A) }6,5,4,2{ (B) }6,5,4{ (C) }6,5,4,3,2,1{ (D) }6,4,2{(2) 命题甲:A=B ,命题乙:sinA=sinB . 则( )(A)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C)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D)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2002年(1) 设集合}2,1{=A ,集合}5,3,2{=B ,则B A 等于( )(A ){2} (B ){1,2,3,5} (C ){1,3} (D ){2,5}(2) 设甲:3>x ,乙:5>x ,则( )(A )甲是乙的充分条件但不是必要条件; (B )甲是乙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C )甲是乙的充分必要条件; (D )甲不是乙的充分条件也不是乙的必要条件. 2003年(1)设集合{}22(,)1M x y x y =+≤,集合{}22(,)2N x y x y =+≤,则集合M 与N 的关系是(A )M N=M (B )M N=∅ (C )N M (D )MN(9)设甲:1k =,且 1b =;乙:直线y kx b =+与y x =平行。
高考文科数学重要考点大全
高考文科数学重要考点大全高考文科数学相对比理科数学而言会简单许多,想必很多人都想知道高考文科数学的核心知识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文科数学重要考点大全,希望大家喜欢!高考文科数学重要考点大全一考点一: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部分一般以选择题出现,属容易题。
重点考查集合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
近年的试题加强了对集合计算化简能力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
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并注重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与化简。
简易逻辑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直接考查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充要关系”、命题真伪的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等,二是在解答题中深层次考查常用逻辑用语表达数学解题过程和逻辑推理。
考点二:函数与导数函数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为载体针对性考查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性质、函数与方程、基本初等函数(一次和二次函数、指数、对数、幂函数)的应用等,分值约为10分,解答题与导数交汇在一起考查函数的性质。
导数部分一方面考查导数的运算与导数的几何意义,另一方面考查导数的简单应用,如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极值与最值等,通常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属于容易题和中档题,三是导数的综合应用,主要是和函数、不等式、方程等联系在一起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如一些不等式恒成立问题、参数的取值范围问题、方程根的个数问题、不等式的证明等问题。
考点三:三角函数与平面向量一般是2道小题,1道综合解答题。
小题一道考查平面向量有关概念及运算等,另一道对三角知识点的补充。
大题中如果没有涉及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可能就是一道和解答题相互补充的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或三角恒等变换的题目,也可能是考查平面向量为主的试题,要注意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
向量重点考查平面向量数量积的概念及应用,向量与直线、圆锥曲线、数列、不等式、三角函数等结合,解决角度、垂直、共线等问题是“新热点”题型.考点四:数列与不等式不等式主要考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二次不等式组和简单线性规划问题、基本不等式的应用等,通常会在小题中设置1到2道题。
高考,数学,集合与简单逻辑,知识点
§01. 集合与简易逻辑 知识要点一、知识结构:本章知识主要分为集合、简单不等式的解法(集合化简)、简易逻辑三部分:二、知识回顾: (一)集合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集合的性质:①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记为A A ⊆;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记为A ⊆φ; ③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如果B A ⊆,同时A B ⊆,那么A = B. 如果C A C B B A ⊆⊆⊆,那么,.[注]:①Z = {整数}(√) Z ={全体整数} (×)②已知集合S 中A 的补集是一个有限集,则集合A 也是有限集.(×)(例:S=N ; A=+N ,则C s A= {0}) ③ 空集的补集是全集.④若集合A =集合B ,则C B A = ∅, C A B = ∅ C S (C A B )= D ( 注 :C A B = ∅). 3. ①{(x ,y )|xy =0,x ∈R ,y ∈R }坐标轴上的点集. ②{(x ,y )|xy <0,x ∈R ,y ∈R}二、四象限的点集.③{(x ,y )|xy >0,x ∈R ,y ∈R } 一、三象限的点集. [注]:①对方程组解的集合应是点集. 例: ⎩⎨⎧=-=+1323y x y x 解的集合{(2,1)}.②点集与数集的交集是φ. (例:A ={(x ,y )| y =x +1} B={y |y =x 2+1} 则A ∩B =∅)4. ①n 个元素的子集有2n 个. ②n 个元素的真子集有2n -1个. ③n 个元素的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5. ⑴①一个命题的否命题为真,它的逆命题一定为真. 否命题⇔逆命题. ②一个命题为真,则它的逆否命题一定为真. 原命题⇔逆否命题. 例:①若325≠≠≠+b a b a 或,则应是真命题.解:逆否:a = 2且 b = 3,则a+b = 5,成立,所以此命题为真. ②,且21≠≠y x 3≠+y x . 解:逆否:x + y =3x = 1或y = 2.21≠≠∴y x 且3≠+y x ,故3≠+y x 是21≠≠y x 且的既不是充分,又不是必要条件.⑵小范围推出大范围;大范围推不出小范围. 3. 例:若255 x x x 或,⇒. 4. 集合运算:交、并、补.{|,}{|}{,}A B x x A x B A B x x A x B A x U x A ⇔∈∈⇔∈∈⇔∈∉U 交:且并:或补:且C 5. 主要性质和运算律 (1) 包含关系:,,,,,;,;,.U A A A A U A U A B B C A C A B A A B B A B A A B B ⊆Φ⊆⊆⊆⊆⊆⇒⊆⊆⊆⊇⊇C(2) 等价关系:U A B A B A A B B AB U ⊆⇔=⇔=⇔=C (3) 集合的运算律:交换律:.;A B B A A B B A ==结合律:)()();()(C B A C B A C B A C B A == 分配律:.)()()();()()(C A B A C B A C A B A C B A == 0-1律:,,,A A A UA A UA U Φ=ΦΦ===等幂律:.,A A A A A A ==求补律:A ∩C U A =φ A ∪C U A =U C U U =φ C U φ=U反演律:C U (A ∩B)= (C U A )∪(C U B ) C U (A ∪B)= (C U A )∩(C U B ) 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根轴法(零点分段法)①将不等式化为a 0(x-x 1)(x-x 2)…(x-x m )>0(<0)形式,并将各因式x 的系数化“+”;(为了统一方便) ②求根,并在数轴上表示出来;③由右上方穿线,经过数轴上表示各根的点(为什么?);④若不等式(x 的系数化“+”后)是“>0”,则找“线”在x 轴上方的区间;若不等式是“<0”,则找“线”在x 轴下方的区间.x(自右向左正负相间)则不等式)0)(0(0022110><>++++--a a x a x a x a n n n n 的解可以根据各区间的符号确定.特例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ax>b 解的讨论;2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1)标准化:移项通分化为)()(x g x f >0(或)()(x g x f <0);)()(x g x f ≥0(或)()(x g x f ≤0)的形式, (2)转化为整式不等式(组)⎩⎨⎧≠≥⇔≥>⇔>0)(0)()(0)()(;0)()(0)()(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原命题若p 则q 否命题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逆否互逆否互为逆否互互逆否互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1)公式法: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2)定义法:用“零点分区间法”分类讨论.(3)几何法:根据绝对值的几何意义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解题. 4.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一元二次方程ax 2+bx+c=0(a ≠0) (1)根的“零分布”:根据判别式和韦达定理分析列式解之. (2)根的“非零分布”:作二次函数图象,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列式解之. (三)简易逻辑1、命题的定义: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新高考地区)精选全文完整版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1.元素与集合(1)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是属于或不属于,表示符号分别为∈和∉.(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文字语言符号语言集合间的基本关系相等集合A与集合B中的所有元素都相同A=B 子集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集合B中的元素A⊆B 真子集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均为集合B中的元素,且集合B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BA⊂≠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3.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并集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符号表示A∪B A∩B若全集为U,则集合A的补集为∁U A 图形表示集合表示{x|x∈A,或x∈B}{x|x∈A,且x∈B}{x|x∈U,且x∉A} 4.集合的运算性质(1)A∩A=A,A∩∅=∅,A∩B=B∩A.(2)A∪A=A,A∪∅=A,A∪B=B∪A.(3)A∩(∁U A)=∅,A∪(∁U A)=U,∁U(∁U A)=A.[方法技巧](1).若有限集A中有n个元素,则A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2)子集的传递性:A⊆B,B⊆C⇒A⊆C.(3)A⊆B⇔A∩B=A⇔A∪B=B⇔∁U A⊇∁U B.(4)∁U(A∩B)=(∁U A)∪(∁U B),∁U(A∪B)=(∁U A)∩(∁U B).15q pqq6、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全体,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2)存在量词:短语“有一个”或“有些”或“至少有一个”在陈述中表示所述事物的个体或部分,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7、全称命题和存在性命题(命题p的否定记为⌝p,读作“非p”)[方法技巧]1.区别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B且B⇏A),与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B⇒A且A⇏B)两者的不同.2.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B是⌝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规律是“改量词,否结论”.2二:函数基本知识(1)1、函数三要素32、函数性质43、指数和对数运算4、函数图象变换55、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Δ=067三:函数基本知识(2)1、一次函数2、反比例函数o yxyxo4、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0∞)8点,且在第一象限是减函数.,1)点).“指大图低”).910四:三角函数1、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定义:角可以看成平面内的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2)分类⎩⎪⎨⎪⎧按旋转方向不同分为正角、负角、零角.按终边位置不同分为象限角和轴线角.(3)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S ={β|β=α+k ·360°,k ∈Z }. 2.弧度制的定义和公式(1)定义:把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弧度记作rad. (2)公式角α的弧度数公式 |α|=lr (弧长用l 表示)角度与弧度的换算1°=π180rad ;1 rad =⎝⎛⎭⎫180π° 弧长公式 弧长l =|α|r 扇形面积公式S =12lr =12|α|r 2 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定义: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与单位圆交于点P (x ,y ),那么sin α=y ,cos α=x ,tan α=yx(x ≠0).(2)几何表示:三角函数线可以看作是三角函数的几何表示,正弦线的起点都在x 轴上,余弦线的起点都是原点,正切线的起点都是(1,0).如图中有向线段MP ,OM ,AT 分别叫做角α的正弦线、余弦线和正切线.[提醒](1)若α∈⎝⎛⎭⎫0,π2,则tan α>α>sin α. (2)角度制与弧度制可利用180°=π rad 进行互化,在同一个式子中,采用的度量制度必须一致,不可混用.114.象限角的集合5.轴线角的集合6.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1)平方关系:sin 2α+cos 2α=1. (2)商数关系:sin αcos α=tan α.2k πα+ α− πα− πα+ 2πα− 2πα−2πα+2πα−sinsin αsin α−sin αsin α−sin α−cos αcos αcos α−coscos αcos αcos α−cos α−cos αsin α sin α− sin αtan tan α tan α− tan α− tan α tan α− cot α cot α− cot α−8.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S αβ+: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S αβ−:sin()sin cos cos sin αβαβαβ−=⋅−⋅ C 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C αβ−:cos()cos cos sin sin αβαβαβ−=⋅+⋅ T αβ+: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T αβ−: βαβαβαtan tan 1tan tan )tan(+−=−129.二倍角公式:2S α:sin 22sin cos ααα= 2T α:22tan tan 21tan ααα=− 2C α2222cos 2cos sin 2cos 112sin ααααα=−=−=−10.降幂公式:1sin cos sin 22ααα= 21cos 2sin 2αα−= 21cos 2cos 2αα+=11.半角公式:12.合一变形 22sin cos )a x b x a b x ϕ+=++, 其中 tan b aϕ=1313.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sin y x =cos y x = tan y x =图象定义域R R,2x x k k ππ⎧⎫≠+∈Z ⎨⎬⎩⎭值域 []1,1−[]1,1−R最值 当22x k ππ=+()k ∈Z 时,max 1y =;当22x k ππ=− ()k ∈Z 时,min 1y =−.当()2x k k π=∈Z 时,max 1y =;当2x k ππ=+()k ∈Z 时,min 1y =−.既无最大值也无最小值周期性 2π2ππ奇偶性奇函数 偶函数奇函数单调性在2,2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增函数;在32,2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k πππ−∈Z 上是增函数;在[]2,2k k πππ+()k ∈Z 上是减函数.在,22k k ππππ⎛⎫−+⎪⎝⎭()k ∈Z 上是增函数.对称中心 ()(),0k k π∈Z(),02k k ππ⎛⎫+∈Z⎪⎝⎭ (),02k k π⎛⎫∈Z ⎪⎝⎭对称轴()2x k k ππ=+∈Z()x k k π=∈Z无对称轴函 数性 质四:平面向量“三角形法则”λ(μa)=(λμ)aλ+μ)a=λa+μa14五:解三角形1、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2、解三角形的四种模型153、解三角形的多解分析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应分析解的情况:如已知a,b,A,则当A为锐角时当A为钝角或直角时图示关系式a<b sin A a=b sin A b sin A<a<b a≥b a>b a≤b解的情况无解一解两解一解一解无解16六:数列1、数列基本性质172、求数列通项公式(1).前n项和型(2)递推公式型183、数列求和19七:圆锥曲线1、椭圆a b-a≤x≤a,-b≤y≤b≤x≤b,-a≤y≤对称轴:对称中心:原点F1(-c,0),F2(c,0)(0,-c),F2(0,2、双曲线≤-a或x≥a;y∈∈R;y≤-a或y对称中心:原点203、抛物线x≥0;y∈R x≤0;y∈R x∈R;y≥0x∈R;y≤0对称轴:轴轴214、圆锥曲线的常用性质2223八:直线方程与圆的方程【公式】1.斜率公式(1)若直线l 的倾斜角α≠90°,则斜率k =tan α.(2)P 1(x 1,y 1),P 2(x 2,y 2)在直线l 上,且x 1≠x 2,则l 的斜率k =y 2-y 1x 2-x 1.3.几种距离公式(1)两点P 1(x 1,y 1),P 2(x 2,y 2)之间的距离:|P 1P 2|=(x 2-x 1)2+(y 2-y 1)2.(2)点P 0(x 0,y 0)到直线l :Ax +By +C =0的距离:d =|Ax 0+By 0+C |A 2+B 2.(3)两条平行线Ax +By +C 1=0与Ax +By +C 2=0(其中C 1≠C 2)间的距离:d =|C 1-C 2|A 2+B 2.4.圆的标准方程:(x -a )2+(y -b )2=r 2(r >0),其中(a ,b )为圆心,r 为半径.5.圆的一般方程:x 2+y 2+Dx +Ey +F =0该方程表示圆的充要条件是D 2+E 2-4F >0其中圆心为⎝⎛⎭⎫-D 2,-E 2,半径r =D 2+E 2-4F 2.6.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常用的两种方法(1)几何法:利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d 和圆半径r 的大小关系:d <r ⇔相交;d =r ⇔相切;d >r ⇔相离.(2)代数法:利用判别式Δ=b 2-4ac 进行判断:Δ>0⇔相交;Δ=0⇔相切;Δ<0⇔相离.247.圆与圆的位置关系:设圆O 1:(x -a 1)2+(y -b 1)2=r 21(r 1>0),圆O 2:(x -a 2)2+(y -b 2)2=r 22(r 2>0).则:d >r 1+r 2⇔外离; d =r 1+r 2⇔外切; |r 1-r 2|<d <r 1+r 2⇔相交;d =|r 1-r 2|⇔内切; 0≤d <|r 1-r 2|⇔内含【必备结论】1.斜率与倾斜角的关系:由正切图象可以看出:①当α∈⎣⎡⎭⎫0,π2时,斜率k ∈[0,+∞)且随着α增大而增大; ②当α=π2时,斜率不存在,但直线存在;③当α∈⎝⎛⎭⎫π2,π时,斜率k ∈(-∞,0)且随着α增大而增大.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1)斜截式判断法:①两条直线平行: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 1、l 2:(ⅰ)若其斜率分别为k 1、k 2,则有l 1∥l 2⇔k 1=k 2.(ⅱ)当直线l 1、l 2不重合且斜率都不存在时,l 1∥l 2.②两条直线垂直:(ⅰ)如果两条直线l 1、l 2的斜率存在,设为k 1、k 2,则有l 1⊥l 2⇔k 1·k 2=-1.(ⅱ)当其中一条直线的斜率不存在,而另一条的斜率为0时,l 1⊥l 2.(2)一般式判断法:设两直线A 1x +B 1y +C 1=0与A 2x +B 2y +C 2=0,则有:①l 1∥l 2⇔A 1 B 2=A 2B 1且A 1 C 2≠A 2 C 1; ②l 1⊥l 2⇔A 1A 2+B 1B 2=0.3.直线系方程:(1)平行线系:与直线Ax +By +C =0平行的直线方程可设为:Ax +By +m =0(m ≠C );(2)垂直线系:与直线Ax +By +C =0垂直的直线方程可设为:Bx -Ay +n =0;(3)交点线系:过A 1x +B 1y +C 1=0与A 2x +B 2y +C 2=0的交点的直线可设:A 1x +B 1y +C 1+λ(A 2x +B 2y +C 2)=0.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圆方程(x-a)2+(y-b)2=r2,一般方程x2+y2+Dx+Ey+F=0,点M(x0,y0),则有:(1)点在圆上:(x0-a)2+(y0-b)2=r2,x02+y02+Dx0+E y0+F=0;(2)点在圆外:(x0-a)2+(y0-b)2>r2,x02+y02+Dx0+E y0+F>0;(3)点在圆内:(x0-a)2+(y0-b)2<r2,x02+y02+Dx0+E y0+F<0.5.圆的切线方程常用结论(1)过圆x2+y2=r2上一点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x+y0y=r2.(2)过圆(x-a)2+(y-b)2=r2上一点P(x0,y0)的圆的切线方程为:(x0-a)(x-a)+(y0-b)(y-b)=r2.(3)过圆C:x2+y2+Dx+Ey+F=0外一点M(x0,y0)作圆的两条切线,则两切点所在直线方程的求法:①以M为圆心,切线长为半径求圆M的方程;②用圆M的方程减去圆C的方程即得;6.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用结论(1)两圆的位置与公切线的条数:①内含:0条;②内切:1条;③相交:2条;④外切:3条;⑤外离:4条.(2)公共弦直线:当两圆相交时,两圆方程(x2,y2项系数相同)相减便可得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7.常用口诀:①直线带参,必过定点;②弦长问题,用勾股.【方法】1.直线的对称问题:(1)点关于线对称:方程组法,设对称后点的坐标为(x,y),根据中点坐标及垂直斜率列方程组;(2)线关于线对称:①求交点;②已知直线上取一个特殊点,并求其关于直线的对称点;③两点定线即可.(3)圆关于线对称:圆心对称,半径不变.25262.直线与圆的相关问题:(1)切线问题:一般设直线点斜式(讨论斜率存在),然后依据d =r 列方程求解;(2)弦长问题:用勾股,即圆的半径为r ,弦心距为d ,弦长为l ,则根据勾股得⎝⎛⎭⎫l 22=r 2-d 2;3.轨迹求法:①直译法:直接根据题目提供的动点条件,直接列出方程,化简可得;②几何法:根据动点满足的几何特征,判断其轨迹类型,然后根据轨迹定义直接写出方程.③代入法:找到要求点与已知点的关系,代入已知点满足的关系式等.27九:立体几何与空间向量【公式】1.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1)基本公式:①圆:面积S 圆=πr 2, 周长C 圆=2πr ;②扇形:弧长l 扇形=αR , 面积S 扇形=12lR =12αR 2,周长C 扇形=l +2R .S 圆柱侧=2πrl S 圆锥侧=πrl 圆台侧=π(r 1+(3)柱、锥、台和球的体积公式①柱体(棱柱和圆柱):S 表面积=S 侧+2S 底,V 柱=Sh ;②锥体(棱锥和圆锥) :S 表面积=S 侧+S 底,V 锥=13Sh ;③台体(棱台和圆台) : 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V 台=13(S 上+S 下+S 上S 下)h ;④球:S 球=4πR 2 ,V 球=43πR 3;2.平行关系的判定及性质定理:283.垂直关系的判定及性质定理:图形语言4.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的求解公式:(1)异面直线成角:设a ,b 分别是两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则l 1与l 2所成的角θ满足:cos θ=|a ·b ||a ||b |;(2)线面成角: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a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a 与n 的夹角为β,则直线l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满足:sin θ=|cos β|=|a ·n ||a ||n |.(3)二面角:设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两面的成角θ满足:cos θ=cos 〈n 1,n 2〉=n 1·n 2|n 1|·|n 2|;(4)点到平面的距离:如右图所示,已知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点B 到平面α的距离为:|BO →|=|AB →·n ||n |,即向量在法向量n 的方向上的投影长.29【结论】1.直观图与原图的关系:(1)作图关系:①位置:平行性、相交性不变;②长度:平行x (z )轴的长度不变,平行y 轴的长度减半.(2)面积关系:S 直观图′=24×S 原图;2.几个与球有关的内切、外接常用结论:(1)正方体的棱长为a ,球的半径为R ,则: ①若球为正方体的外接球,则2R =3a ; ②若球为正方体的内切球,则2R =a ; ③球与正方体的各棱相切,则2R =2a .(2)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a ,b ,c ,则外接球直径=长方体对角线,即:2R =a 2+b 2+c 2.(3)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半径之比为:3∶1.3.几种常见角的取值范围:①异面直线成角∈(0,π2]②二面角∈[0,π]③线面角∈[0,π2]④向量夹角∈[0,π] ⑤直线的倾斜角∈[0,π)【方法】1.三视图还原方法:提点连线法,具体步骤:①根据三视图轮廓画长方体或正方体; ②在底面画俯视图;③综合正视图和左视图进行提点连线; ④验证与完善.2.平行构造的常用方法:①三角形中位线法; ②平行四边形线法; ③比例线段法.3.垂直构造的常用方法:①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 ②勾股定理法; ③投影法.4.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平行关系(1)线线平行:设直线l1和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1和v2,则l1∥l2(或l1与l2重合)⇔v1∥v2.(2)线面平行: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v,平面α的法向量为u,则l∥α或l⊂α⇔v⊥u.(3)面面平行: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1,u2,则α∥β⇔u1∥u2.5.用向量证明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线线垂直:设直线l1和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v1和v2,则l1⊥l2⇔v1⊥v2⇔v1·v2=0.(2)线面垂直: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v,平面α的法向量为u,则l⊥α⇔v∥u.(3)面面垂直:设平面α和β的法向量分别为u1和u2,则α⊥β⇔u1⊥u2⇔u1·u2=0.6.点面距常用方法:①作点到面的垂线,点到垂足的距离即为点到平面的距离;②等体积法;③向量法7.外接球常用方法:①将几何体补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则球直径=体对角线;②过两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作圆面垂线,则垂线交点即为外接球球心,找到球心即可求半径.3031十: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有类办法,在第一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二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在第类办法中,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做一件事,完成它需要分成个步骤,做第一个步骤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一个步骤有种不同的方法……做第个步骤有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种不同的方法.3、排列:(1)、排列:从个不同元素中任取个元素,按照一定的顺序排成一列,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一个排列(2)、排列数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所有排列的个数,叫做从个不同元素中取出个元素的排列数,用符号表示:当时,为全排列.的阶乘:排列数公式可写成(规定)n 1m 2m n n m 12n N m m m =+++n 1m 2m n 12n N m m m =⨯⨯⨯n ()m m n ≤n m n ()m m n ≤n m mn A ()()()121mn A n n n n m =−−−+m n =()()12321nn A n n n =−−⨯⨯n ()()12321!nn A n n n n =−−⨯⨯=()!!mn n A n m =−0!1=324、组合 (1)组合: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合成一组,叫做从n 个元素中取出m 个元素的一个组合。
高考数学复习备忘录(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1高考数学备忘录(一)集合与简易逻辑【知识要点】(一).集合的概念、关系及运算(1)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A ⊆B ,B ⊆C ⇒A ⊆C .(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4)含有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真子集有2n -2.个.(5)重要结论:A ∩B =A ⇔A ⊆B .,A ∪B =A ⇔B ⊆A .【易错警示】1.忽略集合元素互异性:在求解与集合有关的参数问题时,一定要注意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否则容易产生增根.2.忽略空集: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在分类讨论时要注意“空集优先”的原则.3.区分代表元素研究集合问题,一定要抓住集合中的代表元素,如:{x y x lg |=}与{x y y lg |=}及{x y y x lg |),(=}三集合并不表示同一集合;【高考热点预测】集合的基本性质以及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与运算,与不等式的解集、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方程的解集等知识结合在一起考查.【过关题】1. 已知集合{}(){}1,2,3,4,5,,,,A B x y x A y A x y A ==∈∈-∈,则B 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 )A 、3B 、6C 、8D 、102. 定义集合A ={x |f (x )=2x -1},B ={y |y =log 2(2x +2)},则A ∩∁R B = ( )A .(1,+∞)B .[0,1]C .[0,1)D .[0,2)(答:D,B )(二)四种命题的相互关系(三)充分必要条件设集合A ={x |x 满足条件p },B ={x |x 满中条件q },则有__A B__.__B A__.注.(1)定义法:正、反方向推,若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或q是p的必要条件);若p⇒q,且q⇒/p,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或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2)集合法:利用集合间的包含关系.例如,若A⊆B,则A是B的充分条件(B是A的必要条件):若A=B,则是B的充要条件.(3)等价法:将命题等价转化为另一个便于判断真假的命题.(四).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p∨q,只要p,q有一真,即为真;命题p∧q,只有p,q均为真,才为真;¬p和p为真假对立的命题.(2)命题p∨q的否定是(¬p)∧(¬q);命题p∧q的否定是(¬p)∨(¬q).(五).全(特)称命题及其否定(1)全称命题p:∀x∈M,p(x).它的否定¬p:∃x0∈M,¬p(x0).(2)特称命题p:∃x0∈M,p(x).它的否定¬p:∀x∈M,¬p(x).【易错警示】(1)互为逆否关系的命题是等价命题,即原命题与逆否命题同真、同假;逆命题与否命题同真同假。
成人高考数学——1.集合与简易逻辑(一)
第1页 /共3页成人高考高起点《数学》第一部分 代数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复习要求一、了解集合的意义及其表示方法。
了解空集、全集、子集、交集,并集、补集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1.知道什么是集合,什么是集合的元素,并能正确地利用集合的几种表示方法表示给定的集合,以及判断给定集合的元素。
2.知道空集是一个集合,并且不含有任何元素,熟悉空集的记号。
3.知道什么是子集,什么是真子集,什么是集合相等,会运用这些概念判断一个集合是否是另一个集合的子集(真子集)和两个集合是否相等,知道空集是任何集合的一个子集。
二、了解符号⊆ 、≠ 、= 、∈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表示集合与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三、理解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分必要条件的概念。
1.知道什么叫作充分条件 、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2.能根据定义和学过的知识判断一个命题中的条件是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还是必要条件,还是充分必要(充要)条件。
典型例题例1 由不大于7的正整数所组成的集合是( )。
(A ) {1,2,3,5,7}(B ) {1,2,3,4,5,6,7}(C ) {2,3,5}(D ) {X|X<=7}答案:(B )分析:若设 {}{}1,2,3,5,7,1,2,3,4,5,6,7,A B =={}2,3,5C = {}=|7D x x ≤显然有, D B A ⊄∉⊄c 若引进差集的定义,设由属于集合M 但不属于集合N 的元素所构成的集合为集合M 与N 的差集,记为M – N 。
则有{}{}{}4,6,;1,4,6,7,;1,7,.B A A B A BC C B C A C C A C -=-=-=-=-=-=例1解题完毕。
例2 由大于-3且小于11的偶数所组成的集合是( )第2页 /共3页(A ){}|311x x >-<(B ){}|311x x -<<(C ){}|311,2,x x x k k N -<<=∈(D ){}|311,2,x x x k k z -<<=∈答案:(D )。
高考数学复习笔记1第一章 第一节 集合
数学一轮总复习 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第一节 集合【考纲要求】【知识网络】【考点梳理】 一.集合的概念:集 合集 合 表 示 法集 合 的 关 系集 合 的 运 算 描 述 法图 示 法列 举 法 相 等 包 含 交 集并 集 补 集子集、真子集1.一般的,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 、b 、c 、…… 2.集合中元素特征(1)确定性: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了. (2)互异性: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没有固定的顺序. 3.集合的分类:根据集合所含元素个属不同,可把集合分为如下几类: (1)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Ф (2)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 (3)含有无穷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 注:应区分Φ,}{Φ,}0{,0等符号的含义 4、常用数集(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 (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包括数0.(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 *或N +,Q 、Z 、R 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 *二.集合的表示法:1.列举法:用来表示有限集或具有显著规律的无限集,如N +={0,1,2,3,…};2.描述法:例如,不等式232>-x x 的解集可以表示为:}23|{2>-∈x x R x 或}23|{2>-x x x , 3.韦恩图: 4.区间法:三.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或∉表示;属于: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A ,记作a ∈A 不属于:如果a 不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A ,记作A a ∉ 要注意“∈”的方向,不能把a ∈A 颠倒过来写.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用⊆,≠⊂,=表示,当A ⊆B 时,称A 是B 的子集;当A ≠⊂B 时,称A 是B 的真子集。
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 集合与简易逻辑
XX年高考数学第一轮复习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知识梳理
1.集合的有关概念
2.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
(1)元素与集合:“∈”或“ ”.
(2)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包含关系、相等关系.
3.集合的运算
(1)交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叫做集合A与B的交集,记为A∩B,即A∩B={x|x∈A且x∈B}. (2)并集: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
叫做集合A与集合B的并集,记为A∪B,即A∪B={x|x∈A或x∈B}. (3)补集:一般地,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A S),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子集A在全集S
中的补集(或余集),记为 S A,即S A={x|x∈S且x A}.
点击双基
1.集合M={x|x2<4},N={x|x2-2x-3<0},那么集合M∩N等于
A.{x|x<-2}
B.{x|x>3}
C.{x|-1<x<2}
D.{x|2<x<3}
解析:M={x|x2<4}={x|-2<x<2},N={x|x2-2x-3<0}={x|-1
<x<3},结合数轴,
∴M∩N={x|-1<x<2}.
答案:C
2.集合A={x∈R|x<5- },B={1,2,3,4},那么( RA)∩B等于
A.{1,2,3,4}
B.{2,3,4}
C.{3,4}
D.{4}
解析:RA={x∈R|x≥5- },而5-∈(3,4),∴( RA)∩B={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数学文科分类------集合与简易逻辑
(安徽)2命题“0||,2
≥+∈∀x x R x ”的否定是( )
A.0||,2<+∈∀x x R x
B. 0||,2≤+∈∀x x R x
C. 0||,2000<+∈∃x x R x
D. 0||,2000≥+∈∃x x R x 北京1.若集合{}0,1,2,4A =,{}1,2,3B =,则A B =I ( )
A.{}0,1,2,3,4
B.{}0,4
C.{}1,2
D.{}3
5.设a 、b 是实数,则“a b >”是“22a b >”的( )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必要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不必要条件 (福建卷)1若集合}42|{<≤=x x P ,}3|{≥=x x Q ,则=Q P I 等于( )
A .}43|{<≤x x
B .}43|{<<x x
C .}32|{<≤x x
D .}32|{≤≤x x
1. 命题“0),,0[3
≥++∞∈∀x x x ”的否定是( )
A .0),0,(3<+-∞∈∀x x x
B .0),0,(3≥+-∞∈∀x x x
C .0),,0[0300<++∞∈∃x x x
D .0),,0[0300≥++∞∈∃x x x (广东卷) {}{}{}{}{}{}1.2,3,4,0,2,3,5,().
.0,2.2,3.3,4.3,5M N M N A B C D ===I 已知集合则
7.,,,,,,sin sin ().
....::,,,sin ,sin ,sin sin .sin sin ABC A B C a b c a b A B A B C D A
a b a b A B a b A B A B
∆≤≤=∴≤⇔≤Q 在中角所对应的边分别为则“”是“”的充分必要条件
充分非必要条件必要非充分条件
非充分非必要条件答案提示由正弦定理知都为正数 (湖北卷)1.已知全集{1,2,3,4,5,6,7}U =,集合{1,3,5,6}A =,则U A =ð
A .{1,3,5,6}
B .{2,3,7}
C .{2,4,7}
D . {2,5,7}
3.命题“x ∀∈R ,2x x ≠”的否定是
A .x ∀∉R ,2x x ≠
B .x ∀∈R ,2x x =
C .x ∃∉R ,2x x ≠
D .x ∃∈R ,2x x =
(湖南卷) 1.设命题2:,10p x R x ∀∈+>,则p ⌝为( )
200.,10A x R x ∃∈+> 200.,10B x R x ∃∈+≤
200.,10C x R x ∃∈+< 200.,10D x R x ∀∈+≤
2. 已知集合{|2},{|13}A x x B x x =>=<<,则A B ⋂=( )
A.{|2}x x >
B.{|1}x x >
C. {|23}x x <<
D. {|13}x x <<
(江西卷)2.设全集为R ,集合2{|90},{|15}A x x B x x =-<=-<≤,则()R A C B =I ( )
.(3,0)A - .(3,1)B -- .(3,1]C -- .(3,3)D -
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若,,a b c R ∈,则2"0"ax bx c ++≥的充分条件是2"40"b ac -≤
.B 若,,a b c R ∈,则22""ab cb >的充要条件是""a c >
.C 命题“对任意x R ∈,有20x ≥”的否定是“存在x R ∈,有20x ≥”
.D l 是一条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若,l l αβ⊥⊥,则//αβ
(辽宁卷)1. 已知全集,{|0},{|1}U R A x x B x x ==≤=≥,则集合()U C A B =U ( )
A .{|0}x x ≥
B .{|1}x x ≤
C .{|01}x x ≤≤
D .{|01}x x <<
5.设,,a b c r r r 是非零向量,已知命题P :学科 网若0a b •=r r ,0b c •=r r ,则0a c •=r r ;命题q :
若//,//a b b c r r r r ,则//a c r r ,则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p q ∨
B .p q ∧
C .()()p q ⌝∧⌝
D .()p q ∨⌝
(山东卷)(2) 设集合2{|20},{|14}A x x x B x x =-<=≤≤,则A B =I
(A) (0,2] (B) (1,2) (C) [1,2)
(D) (1,4) (4) 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 b 为实数,则方程30x ax b ++=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
做的假设是
(A) 方程30x ax b ++=没有实根 (B) 方程30x ax b ++=至多有一个实根 (C) 方程30x ax b ++=至多有两个实根 (D) 方程30x ax b ++=恰好有两个实根
陕西8.原命题为“若12,z z 互为共轭复数,则12z z =”
,关于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真假性的判断依次如下,正确的是( )
(A )真,假,真 (B )假,假,真 (C )真,真,假 (D )假,假,假 上海15. 设R b a ∈,,则“4>+b a ”是“2,2>>b a 且”的( )
(A )充分条件
(B )必要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非充分又非必要条件
(四川)1、已知集合{|(1)(2)0}A x x x =+-≤,集合B 为整数集,则A B =I
( ) A 、{1,0}- B 、{0,1} C 、{2,1,0,1}-- D 、{1,0,1,2}-
15、以A 表示值域为R 的函数组成的集合,B 表示具有如下性质的函数()x ϕ组成的集合:
对于函数()x ϕ,存在一个正数M ,使得函数()x ϕ的值域包含于区间[,]M M -。
例如,
当31()x x ϕ=,2()sin x x ϕ=时,1()x A ϕ∈,2()x B ϕ∈。
现有如下命题:
①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D ,则“()f x A ∈”的充要条件是“b R ∀∈,x R ∃∈,
()f a b =”
; ②若函数()f x B ∈,则()f x 有最大值和最小值;
③若函数()f x ,()g x 的定义域相同,且()f x A ∈,()g x B ∈,则()()f x g x B +∉; ④若函数2()ln(2)1
x f x a x x =+++(2x >-,a R ∈)有最大值,则()f x B ∈。
其中的真命题有____________。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天津3)已知命题为则总有p e x x p x ⌝>+>∀,1)1(,0:( )
A.1)1(,0000≤+≤∃x e
x x 使得 B. 1)1(,0000≤+>∃x e x x 使得 C.1)1(,00
00≤+>∃x e x x 总有 D.1)1(,0000≤+≤∃x e x x 总有 (课标I )(1)已知集合{}{}12|,31|≤≤-=≤≤-=x x B x x M ,则M B =I
( )
B. )1,2(- B. )1,1(-
C. )3,1(
D. )3,2(- (课标Ⅱ)(1)已知集合A=﹛-2,0,2﹜,B=﹛x |2x -x -20=﹜,则A I B=
(A) ∅ (B ){}2 (C ){}0 (D) {}2-
(3)函数()f x 在0x=x 处导数存在,若p :f ‘(x 0)=0;q :x=x 0是()f x 的
极值点,则
(A )p 是q 的充分必要条件
(B )p 是q 的充分条件,但不是q 的必要条件
(C )p 是q 的必要条件,但不是 q 的充分条件
(D) p 既不是q 的充分条件,也不是q 的必要条件 (浙江卷)1、设集合{|2},{|5}S x x T x x =≥=≤,则S T I
=( )
A .(,5]-∞
B .[2,)+∞
C .(2,5)
D .[2,5] (重庆)6.已知命题 :p 对任意x R ∈,总有||0x ≥;:"1"q x =是方程"20"x +=的根 则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 p q ∧⌝ .B p q ⌝∧ .C p q ⌝∧ .D p q ∧
11.已知集合=⋂==B A B A 则},13,8,5,3,1{},8,5,3,2,1{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