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方针演变

合集下载

我国安全生产法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我国安全生产法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 •

1982年2月,国务院颁布了《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 》和《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条例》等行政法规,要求加强矿山及锅 炉、压力容器的安全生产工作。 1984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亍加强防尘防毒工作的决定》,迚一 步强调了生产性建设项目“三同时”的规定;对企业、事业单位治理 尘毒危害和改善劳劢条件的经费开支渠道,对亍严禁企业、事业部门 戒主管部门转嫁尘毒危害问题,以及关亍加强防尘防毒的监督检查和 领导等问题,都做了明确规定。 1987年1月,卫生部、劳劢人事部、财政部、全国总工会联合发布了 《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患者处理办法的规定》,规范了对职业病的管 理,并将99种职业病列为法定职业病。这一时期,地方立法也有较大 发展。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戒人民政府颁布了地方性劳 劢保护法规戒规章。
结束语:我国安全生产法的历叱演变和发展记录了我国安全法规从无到 有,从有到全的起伏过程。在某种意义上折射出国家及政府对安全的日 渐重视以及我国安全事业的发展迅速。
谢谢观赏!
• •
(三)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开始建立 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包括《国家生 产安全事敀灾难应急预案》在内的25个与项预案、以及81个部门预案 ,其中安全生产占31%。各省区市都制定发布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应急预案基本编制完成。矿山、消防、道路 交通、水上、铁路等应急救援力量已初具规模。以国家、省、市三级 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和国家、区域和骨干应急救援队伍为核心的安 全生产应急体系框架正在成。
三、“文革”时期(1966—1976年)
• 经过三年调整,刚刚好转的局面由亍十年劢乱的开始被破坏。 在“文革”时期,安全生产工作被讣为是“活命哲学”而受到 批判,安全生产立法停滞,工业生产秩序混乱,劳劢纨律涣散, 安全生产工作倒退,伤亡事敀急升,形成了建国以来的第二个 事敀高峰,这是安全生产立法遭受破坏和倒退的阶段。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行业长坚持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行业长坚持的安全生产方针

安全生产方针百度百科安全生产方针是指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

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发现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大体可以归纳为3次变化,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生产方针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确定的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是为达到事业前进的方向和一定目标而确定的一个时期的指导原则。

从1949-2009年的60年间,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在逐渐演变,这种演变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在渐进。

[1]从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可以看到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和工作原则。

(1949-1983年)“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基本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中国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克服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经济建设。

据1950年3月8日原劳动部部长李立三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局长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人民政府劳动政策的基本原则就是毛主席所提出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民主主义劳动政策的基本原则。

这个基本原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由…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来达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

”“我们当前首要的工作,就是要保护劳动,如不采取保护劳动的措施,就不能实现…兼顾‟和…两利‟。

因此,今天要注意保护劳动者利益,而要做到这件事情,首先要大家改变重视机器、轻视人的观点,要学会重视人,要懂得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本,是人制造机器,而不是机器造人。

千百年来,旧社会都是看不起人,看不起劳动者,现在我们懂得了世界是劳动者创造的。

但要真正做到改变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处的不利条件,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不是主观愿望所能决定,而是受着客观条件限制的。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从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可以看到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和工作原则。

1、1949-1983年:“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基本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中国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克服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经济建设。

1952年12月,原劳动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着重传达、讨论了毛泽东主席对劳动部1952年下半年工作计划的批示。

劳动部部长李立三根据这一批示,提出了“安全与生产要同时搞好”的指导思想。

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安全生产方针,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安全生产统一的方针。

会议还提出了“要从思想上、设备上、制度上和组织上加强劳动保护工作,达到劳动保护工作的计划化、制度化、群众化和纪律化”的目标和任务。

这次会议,明确了劳动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对以后工作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2、1984-2004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文化大革命后,国家劳动总局劳动保护局局长章萍提出了在生产中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实际上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经全国讨论后,认为这一提法比较科学,有利于安全生产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1984年,主管安全生产的劳动人事部在呈报给国务院成立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报告中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方针写进了报告,并得到国务院的正式认可。

1987年1月26日,劳动人事部在杭州召开会议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劳动保护工作方针写进了我国第一部《劳动法(草案)》。

从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便作为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而确立下来。

1985年1月3日,国务委员全国安委会主任张劲夫在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最近,全总党组向中央书记处汇报时,耀邦同志等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强调提出了安全生产的问题。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由来与含义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由来与含义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总‎的指导方针,是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

这一方针反映‎了我们党对安‎全生产规律的‎新认识,对于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安全生产方针‎的由来在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提出与周恩‎来总理密切相‎关。

1957年,周恩来总理为‎中国民航题词‎:“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1959年、1960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河南井陉煤矿‎和我国第一艘‎万吨运轮“跃进”号在航运中触‎礁沉没时,再次强调安全‎第一;1979年,当时的航空工‎业部在一份工‎作文件中正式‎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1983年5‎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文件,进一步明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1987年3‎月26日,原国家劳动部‎在全国劳动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正式决定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2002年《安全生产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这一‎方针予以确定‎,称为“八字方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做好安‎全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视角,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明确要求坚持‎“安全发展”;随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重申了这‎一安全生产工‎作方针。

2008年3‎月27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再次重申了这‎一方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一次‎把这一方针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至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一安全生产‎的“十二字”方针正式确立‎。

☆二、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1、安全第一的含‎义。

安全生产方针综合治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方针综合治理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方针综合治理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我们在生产工作中应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它:1、“安全第一”是安全生产方针的基础,当安全和生产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先要解决安全问题,保证劳动者在安全生产的条件下进行生产劳动。

只有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生产才能正常的进行,才能充分发挥职工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保持社会的稳定。

2、“预防为主”是安全生产方针的核心和具体体现,是实施安全生产的根本途径。

安全工作千千万,必须始终将“预防”作为主要任务予以统筹考虑。

除了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以外,任何建筑施工、工业生产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

关键之关键,必须将工作的立足点纳入“预防为主”的轨道.“防患于未然”,把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所有机理或因素,消除在事故发生之前。

3、安全与生产的辩证统一关系--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

生产必须安全。

就是说,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必须尽一切所能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的劳动条件,积极克服生产中的币安全、不卫生因素,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性毒害的发生,使劳动者在安全、卫生的条件下顺利地进行生产劳动。

安全促进生产,就是说,安全工作必须紧紧地围绕着生产活动来进行,不仅要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要促进生产的发展。

离开生产,安全工作就毫无实际意义。

2、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07年增加上的)请问这个出自哪个文件啊?2005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社会治安和安全生产状况进一步好转,构建和谐社会取得新进步”。

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指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加强安全生产设施建设。

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是什么

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是什么安全生产方针是指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

你知道我国当前的安全生产方针是什么吗?下面就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吧。

安全生产方针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发现我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国安全生产方针大体可以归纳为三次变化,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确定的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是为达到事业前进的方向和一定目标而确定的一个时期的指导原则。

从1949-2009年的60年间,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在逐渐演变,这种演变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在渐进。

[1]从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可以看到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和工作原则。

1949-1983年一、“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基本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中国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克服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经济建设。

据1950年3月8日原劳动部部长李立三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局长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人民政府劳动政策的基本原则就是毛主席所提出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民主主义劳动政策的基本原则。

这个基本原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由‘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来达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

”“我们当前首要的工作,就是要保护劳动,如不采取保护劳动的措施,就不能实现‘兼顾’和‘两利’。

因此,今天要注意保护劳动者利益,而要做到这件事情,首先要大家改变重视机器、轻视人的观点,要学会重视人,要懂得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本,是人制造机器,而不是机器造人。

千百年来,旧社会都是看不起人,看不起劳动者,现在我们懂得了世界是劳动者创造的。

我国安全生产法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我国安全生产法的历史演变和发展

五、逐步完善时期(1991年以后)
• 进入“八五”时期,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的建立与完善,我国安全生产法制建设也加快了进程。
• 1991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 第75号令),严格规范了对各类事故的报告、调查和处理程序。
• 1994年7月5日八届人大八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劳动法》,它的颁 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劳动保护法制建设进入了一个新 的发展时期。《劳动法》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为立法 宗旨,不仅规定了劳动者享有的权利,同时规定了用人 单位的义务和对劳动者保护的相应措施,为保护劳动者 安全健康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在加强事 故多发行业的管理方面,国家还陆续制定了《矿山安全 法》、《煤炭法》、《乡镇企业法》、《消防法》等法 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和实施,对推动我国 的安全生产工作发挥重要作用。
四、恢复发展时期(1978—1990年)
•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
方针。随着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和生产秩序的逐步恢复,安全生产立法
开始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党中央、国务院对安全Βιβλιοθήκη 产工作非常重视,先后发出了中
央[78]76号文件和国务院[79]100
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关
安全生产应急指挥中心和国家、区域和骨干应急救援队伍为核心的安
全生产应急体系框架正在成。
• (三)安全生产应急体系开始建立

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包括《国家生
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预案》在内的25个专项预案、以及81个部门预案 ,其中安全生产占31%。各省区市都制定发布了安全生产应急预案, 高危行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应急预案基本编制完成。矿山、消防、道路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由来与含义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由来与含义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是开展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总的指导方针,是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

这一方针反映了我们党对安全生产规律的新认识,对于指导安全生产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安全生产方针的由来在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提出与周恩来总理密切相关。

1957年,周恩来总理为中国民航题词:“保证安全第一,改善服务工作,争取飞行正常”;1959年、1960年周恩来总理视察河南井陉煤矿和我国第一艘万吨运轮“跃进”号在航运中触礁沉没时,再次强调安全第一;1979年,当时的航空工业部在一份工作文件中正式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1983年5月18日,国务院发布了文件,进一步明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1987年3月26日,原国家劳动部在全国劳动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正式决定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方针;2002年《安全生产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将这一方针予以确定,称为“八字方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安全生产的规律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做好安全工作也有了全新的视角,2005年【10月8日至11日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总结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正式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明确要求坚持“安全发展”;随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重申了这一安全生产工作方针。

2008年3月27日,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三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再次重申了这一方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一次把这一方针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措施,至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一安全生产的“十二字”方针正式确立。

☆二、安全生产方针的含义1、安全第一的含义。

发展是我党的第一要务,生产经营单位作为市场主体,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理所当然。

安全第一要说明的是安全与生产、效益及其他活动的关系,强调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中要突出抓好安全,始终不忘把安全工作与其他经济活动同时安排、同时部署,当安全工作与其他活动发生冲突与矛盾时,其他活动要服从安全,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财产损失为代价换取发展和效益。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相关法律法规简介

煤矿安全生产方针及相关法律法规简介

一次10人以上
起数
人数
134
3049
68
1942
58
பைடு நூலகம்
1739
10
203
5
121
45
773
5
70
8
100
3
43
一次30人以上
起数
人数
17
1200
13
1042
11
961
2
81
2
71
2
87
(四)确定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依据是什么?
年 度
2005 2006 2007 1~9月
② 多人伤亡事故多
2005年2月14日,阜新煤业集团公司孙家湾煤矿海州立井瓦斯爆炸 一次死亡214人,伤30人。
02 法律基础知识
(一)何谓法律?
广义
狭义
广义的法律就是法,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反映统 治阶级意志,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总和。
狭义的法律专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法 定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法规
含义较广,通常指国务院行政法规或地方性法规,但 有时也指除狭义法律之外的所有规范性文件。
① 有煤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开采方案; ② 有计划开采的矿区范围、开采范围和综合利用方案; ③ 有地质、水文、测量及其它资料; ④ 有合格的矿山设计; ⑤ 有合理的规模和相应的资金、设备和技术人员; ⑥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主要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部分规定
对申办煤矿程序的规定:
(二)法律有何特征?
法律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是通过国家政权表现出来的统治阶级的

意志。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即是由国家机关依其职能范围并按一定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确定的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是为达到事业前进的方向和一定目标而确定的一个时期的指导原则。

从1949-2021年的60年间,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在逐渐演变,这种演变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在渐进。

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发现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大体可以归纳为3次变化,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从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可以看到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1949-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基本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中国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克服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经济建设。

据1950年3月8日原劳动部部长李立三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局长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人民政府劳动政策的基本原则就是毛主席所提出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民主主义劳动政策的基本原则。

这个基本原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由‘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来达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

”“我们当前首要的工作,就是要保护劳动,如不采取保护劳动的措施,就不能实现‘兼顾’和‘两利’。

因此,今天要注意保护劳动者利益,而要做到这件事情,首先要大家改变重视机器、轻视人的观点,要学会重视人,要懂得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本,是人制造机器,而不是机器造人。

千百年来,旧社会都是看不起人,看不起劳动者,现在我们懂得了世界是劳动者创造的。

但要真正做到改变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处的不利条件,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不是主观愿望所能决定,而是受着客观条件限制的。

”据《当代中国的劳动保护》一书介绍,1952年,当时的劳动部部长李立三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这个指示精神,提出了“安全生产方针”这6个字。

我国的安全生产理念

我国的安全生产理念

我国的安全生产理念一、安全生产理念的概念和意义安全生产理念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树立起来的关于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避免事故伤亡的思想观念。

它是在现代社会,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提出的一种管理理念。

安全生产理念对于企业发展、员工健康和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我国安全生产理念的历史演变1.新中国成立初期:注重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推进“四清”运动,加强劳动保护。

2.20世纪70年代:提出“预防为主”的方针,加强对危险源的控制。

3.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注重培训和技能提高。

4.20世纪90年代至今:加强法律法规制定和执行力度,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

三、我国现阶段的安全生产理念1.以人为本:注重从员工角度出发,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并为其提供合适的培训和职业发展机会。

2.预防为主:注重从源头上避免事故发生,加强危险源管理和隐患排查。

3.综合治理:注重从多方面入手,对安全生产进行全面治理,包括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

4.责任落实:注重企业和个人的责任落实,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和责任制度。

四、我国安全生产理念的实践1.制定法律法规:我国已经颁布了《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企业提供了明确的安全生产标准和规范。

2.建立安全管理体系:企业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明确职责分工和各项制度,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

3.推进技术改造:企业要不断推进技术改造,提高设备自动化程度,并采用先进的检测手段进行隐患排查。

4.强化监管执法:政府要加强对企业的监管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并及时查处违规行为。

五、我国安全生产理念存在的问题1.意识不足:一些企业和员工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侥幸心理。

2.管理不到位:一些企业在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缺陷,责任制度不明确,安全意识淡薄。

3.技术设备滞后:一些企业技术设备滞后,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监管执法不力:政府部门在监管执法方面存在漏洞,导致一些违规行为得以长期存在。

安全生产基本方针

安全生产基本方针

安全生产基本方针
安全生产方针是指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

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发现我国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安全生产方针大体可以归纳为四次变化,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人为本,坚持安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确定的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是为达到事业前进的方向和一定目标而确定的一个时期的指导原则。

从1949-2009年的60年间,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在逐渐演变,这种演变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在渐进。

从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可以看到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和工作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认真落实这一方针,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搞好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健康,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根本要求。

因此,把这一安全生产的方针转变为所有员工的思想意识和具体行动,对于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厂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工艺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潜伏的危险性也就越来越大,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就更要对生产中工艺操作、设备运行、人员操作等过程中的危险进行超前预测,科学预防,从而有效地避免事故的发生。

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培训

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培训

政府部门如何监管与促进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的贯彻与执行

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执法
• 加大对企业安全生产行为的监管力度,确保安全生产方针政策得到有
效执行
• 加大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形成高压态势
提供安全生产政策支持
• 国家和地方政府制定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明确安全生产目标和要求
• 提供安全生产投入和支持,提高企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
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的核心内容及要求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 加强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
• 提高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
•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提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质量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
• 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完善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内容
• 根据安全生产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安全
生产方针与政策
• 增强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的针对性和操作性,提高实施
效果
02
加强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的宣传和培训
• 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
• 提高企业员工安全生产意识和技能,提升企业安全生产
管理水平
03
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的实施效果评估方法

建立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实施效果评估指标体系
• 设定评估指标,明确评估内容和标准
• 制定评估方法,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开展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实施效果评估
• 政府部门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实施效果的监管和评估
• 企业自我评估,了解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在本企业的实施效果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与政策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国家安全生产方针

在京召开2009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经国家 安监总局党组研究、国务院安委会全体会议审议同意, 2009年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认 真学习领会和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 安全生产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以学习 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安 全发展,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 方针,坚持近期与长远、治标与治本、预防与查处相 结合,以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年”活动为主线,以有 效防范、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为目标,扎实开展安全 生产宣传教育、安全生产执法、安全生产治理“三项 行动”,
1954年7月13日,李立三部长在全国劳动保护工 作座谈会上的总结中指出:
“第一,必须从思想上进一步明确‘生产必须安 全、安全为了生产’的安全生产统一的方针。另一方 面,劳动部门、工会、企业劳动保护部门的干部也必 须进一步明确树立为生产服务,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 工业化服务的思想观点。
第二,安全生产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原则之一, 必须明确管生产的管安全,确立安全生产的一长负责 制,负责生产的同时负责安全,负责工程技术的人员 负责技术工的安全,把安全生产工作从组织领导上统 一起来。”
首先对国家而言,社会主义国家代表着广大人民 的根本利益,保护人民的利益,在组织和发展生产、 提高生产力,建设现代化的同时,就要竭尽全力保护 劳动者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这是社会赋予的神圣 使命,也是从工人阶级的立场和革命人道主义出发而 规定的神圣职责。
其次对企业而言,经济效益是中心,这是企业全 部工作的目的和归宿。一个企业安全生产如何,必须 会影响企业的效益。企业发生事故总要或多或少地造 成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还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 财力和时间去处理,这本身就是直接经济效益上的损 失。此外,由于伤亡事故的影响,职工人心不稳,出 勤难以保证,生产难以进行,这也是无法估量的损失。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

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确定的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是为达到事业前进的方向和一定目标而确定的一个时期的指导原则。

从1949-2009年的60年间,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在逐渐演变,这种演变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在渐进。

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发现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大体可以归纳为3次变化,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从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可以看到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和工作原则。

一、“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1949-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基本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中国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克服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经济建设。

据1950年3月8日原劳动部部长李立三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局长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人民政府劳动政策的基本原则就是毛主席所提出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民主主义劳动政策的基本原则。

这个基本原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由‘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来达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

”“我们当前首要的工作,就是要保护劳动,如不采取保护劳动的措施,就不能实现‘兼顾’和‘两利’。

因此,今天要注意保护劳动者利益,而要做到这件事情,首先要大家改变重视机器、轻视人的观点,要学会重视人,要懂得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本,是人制造机器,而不是机器造人。

千百年来,旧社会都是看不起人,看不起劳动者,现在我们懂得了世界是劳动者创造的。

但要真正做到改变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处的不利条件,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不是主观愿望所能决定,而是受着客观条件限制的。

”据《当代中国的劳动保护》一书介绍,1952年,当时的劳动部部长李立三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这个指示精神,提出了“安全生产方针”这6个字。

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

公司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

公司安全生产方针1、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是什么?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推行“三全”即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机制,具体要做到:1.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2.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3.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4.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5.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安全生产方针是指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认真落实这一方针,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搞好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健康,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根本要求。

因此,把这一安全生产的方针转变为所有员工的思想意识和具体行动,对于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厂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工艺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潜伏的危险性也就越来越大,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安全第一”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取发展和效益。

二、“预防为主”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从源头上控制、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三、“综合治理”要求运用行政、经济、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监督各个方面的作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1)公司安全生产方针扩展资料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一、1949-1983年“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基本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中国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克服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经济建设。

二、1984-2004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据《当代中国的劳动保护》一书中介绍,文化大革命后,国家劳动总局劳动保护局局长章萍提出了在生产中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实际上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经全国讨论后,认为这一提法比较科学,有利于安全生产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应树立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

应树立的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

应树立的安全生产方针1、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是什么?安全生产方针是对安全生产工作的总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

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遵循这一方针,这是因为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

“安全第一”是指安全生产是全国一切经济部门和生产企业的头等大事。

各企业和主管机关的行政领导同志和各级工会,都要十分重视安全生产,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全力防止事故的发生。

对安全生产绝对不应抱有任何粗心大意、漫不经心的恶劣态度。

当生产任务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应先解决安全问题。

使生产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顺利进行。

“预防为主”是指在实现“安全第一”的许许多多的工作中,做好预防工作是最主要的。

它要求我们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把事故和职业危害消灭在发生之前。

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不同其它。

一旦发生,往往很难挽回,或者根本无法挽回。

到那时“安全第一”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国家各级有关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都要做到有计划地改善劳动条件,在经济发展和生产建设规划以及设备更新、技术改造、经济承包等重大经济决策中应制定有关劳动安全卫生的规定。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

”“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对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过专门训练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

安全生产工作是永远没有完结的,安全生产的方针必须长期坚持。

2、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是什么?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安全生产方针的基础是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方针的基础是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方针的基础是1、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是什么?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推行“三全”即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管理机制,具体要做到:1.思想认识上警钟长鸣;2.制度保证上严密有效;3.技术支撑上坚强有力;4.监督检查上严格细致;5.事故处理上严肃认真。

安全生产方针是指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方针,认真落实这一方针,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搞好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健康,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顺利进行的根本要求。

因此,把这一安全生产的方针转变为所有员工的思想意识和具体行动,对于搞好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工厂生产的产品越来越多,生产工艺越来越复杂,工艺条件要求越来越高,同时潜伏的危险性也就越来越大,对安全生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安全第一”要求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必须把安全放在首位,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取发展和效益。

二、“预防为主”要求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重心放在预防上,强化隐患排查治理,从源头上控制、预防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

三、“综合治理”要求运用行政、经济、法治、科技等多种手段,充分发挥社会、职工、舆论监督各个方面的作用,抓好安全生产工作。

(1)安全生产方针的基础是扩展资料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一、1949-1983年“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基本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中国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克服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经济建设。

二、1984-2004年“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据《当代中国的劳动保护》一书中介绍,文化大革命后,国家劳动总局劳动保护局局长章萍提出了在生产中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实际上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经全国讨论后,认为这一提法比较科学,有利于安全生产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生产方针安全生产方针是指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总的要求,它是安全生产工作的方向。

根据历史资料,我们发现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大体可以归纳为3次变化,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我国各阶段安全生产方针方针是一个国家或政党确定的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是为达到事业前进的方向和一定目标而确定的一个时期的指导原则。

从1949-2009年的60年间,我国安全生产方针在逐渐演变,这种演变随着我国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在渐进。

[1]从我国安全生产方针的演变,可以看到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不同时期的不同目标和工作原则。

(1949-1983年)“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基本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中国开始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由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就是克服长期战争遗留下来的困难,加速经济建设。

据1950年3月8日原劳动部部长李立三在第一次全国劳动局长会议上的报告中指出:“人民政府劳动政策的基本原则就是毛主席所提出的:‘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

这是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的基本原则,也是新民主主义劳动政策的基本原则。

这个基本原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由‘发展生产、繁荣经济’来达到‘公私兼顾、劳资两利’的目的;另一方面,是用‘公私兼顾、劳资两利’来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目的。

”“我们当前首要的工作,就是要保护劳动,如不采取保护劳动的措施,就不能实现‘兼顾’和‘两利’。

因此,今天要注意保护劳动者利益,而要做到这件事情,首先要大家改变重视机器、轻视人的观点,要学会重视人,要懂得人是最可宝贵的资本,是人制造机器,而不是机器造人。

千百年来,旧社会都是看不起人,看不起劳动者,现在我们懂得了世界是劳动者创造的。

但要真正做到改变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处的不利条件,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不是主观愿望所能决定,而是受着客观条件限制的。

”据《当代中国的劳动保护》一书介绍,1952年,当时的劳动部部长李立三根据毛泽东提出的“在实施增产节约的同时,必须注意职工的安全、健康和必不可少的福利事业;如果只注意前一方面,忘记或稍加忽视后一方面,那是错误的”这个指示精神,提出了“安全生产方针”这6个字。

不过,当时仅限于这6个字,而没有确定其内涵。

后来,时任国家计委主任的贾拓夫把安全生产方针这6个字丰富为“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

1952年12月,原劳动部召开了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

这次会议,着重传达、讨论了毛泽东主席对劳动部1952年下半年工作计划的批示。

劳动部部长李立三根据这一批示,提出了“安全与生产要同时搞好”的指导思想。

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安全生产方针,即:“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安全生产统一的方针。

会议还提出了“要从思想上、设备上、制度上和组织上加强劳动保护工作,达到劳动保护工作的计划化、制度化、群众化和纪律化”的目标和任务。

这次会议,明确了劳动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对以后工作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产生了比较深远的影响。

1954年7月13日,李立三部长在全国劳动保护工作座谈会上的总结中指出:“在国家进入计划经济建设时期,一切工作要求计划化,因此在企业管理上正在推行与加强计划管理、技术管理和建立责任制。

劳动保护工作也必须加强计划性,逐步建立正常的工作秩序;同时,必须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继续贯彻安全生产方针,正确掌握通过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逐步改善劳动条件的原则,从组织领导上、计划上、制度上进行建设工作,其工作重点应放在基本建设、重工业和伤亡事故与职业病较多的厂矿工地企业。

”“第一,必须从思想上进一步明确‘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为了生产’的安全生产统一的方针。

在企业领导方面,必须把安全生产的方针贯彻到生产管理工作中去,继续批判那些单纯生产任务观点,忽视安全,把安全和生产对立起来等错误思想和官僚主义的作风。

另一方面,劳动部门、工会、企业劳动保护部门的干部也必须进一步明确树立为生产服务,为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服务的思想观点。

为此,要求各级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和各地党委的指示,学习生产管理和生产技术知识,钻研业务、提高工作水平,在实际工作中克服急躁冒进和消极等待等情绪。

第二,安全生产是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原则之一,必须明确管生产的管安全,确立安全生产的一长负责制,负责生产的同时负责安全,负责工程技术的人员负责技术工的安全,把安全生产工作从组织领导上统一起来。

”1958年9月15日,劳动部副部长毛齐华在第三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上的总结中强调劳动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时指出:必须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

他说,实践证明:安全生产方针是完全正确的。

生产是社会发展中决定性的因素,安全是指生产中的安全,做保护工作是为了搞好生产而讲安全的,不是脱离生产去讲安全。

所以,做劳动保护工作应以生产为主体,要对生产起积极作用。

对于这一点,过去在思想上还不大明确,因而在进行劳动保护工作中,对生产所起的效果,有时总结不够。

……今后做劳动保护工作,不仅要注意安全效果,同时一定要注意生产效果。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是为着全体人民的利益的,发展生产和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是一致的,党的安全生产方针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

1960年4月20日,劳动部部长马文瑞在第四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上的总结中,就如何看待劳动保护工作时指出:“我们在劳动保护工作上必须贯彻‘从生产出发,为生产服务’的方针。

要搞好生产,必须具备安全的条件,而安全是为了搞好生产,不是为安全而安全。

如果消极地求安全,而不去积极地克服种种不安全的因素以求得安全,那就会有碍生产建设,也是不对的。

”1981年6月20日,国家劳动总局副总局长章萍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进一步贯彻执行党的安全生产方针,牢固地树立‘安全第一’思想。

在组织生产时一定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把安全工作作为完成各项计划和生产建设任务的前提条件,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这是生产本身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是长期适用的,而且是各行各业普遍适用的。

安全和生产有没有矛盾?搞好安全和生产是一致的,没有矛盾。

不安全和生产则有矛盾。

因此,当出现了不安全的问题,首先应该排除不安全的因素,必要时也可以停止生产,排除了不安全因素后,再进行生产。

这就是说‘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

如果在生产中不按客观规律办事,只讲需要,不讲可能,只顾产量,不顾安全,而往往是破坏生产,完不成任务。

真正的全面的生产观点应该是‘优质、高产、安全、低消耗’的观点。

”1982年5月,国家劳动总局副总局长章萍在第三期全国行署、市劳动局长培训班的讲话指出:“有些同志认为强调安全生产,安全就会影响生产。

‘渤2’(1979年11月25日,石油工业部海洋石油勘探局‘渤海2号’钻井船在渤海湾内翻沉,造成船上72名职工死亡)事故后强调了一下安全,就认为影响了生产,使生产人员缩手缩脚,不敢干了。

去年下半年生产下降,是‘渤2’事故影响使人不敢抓生产了,这种看法当然是错误的。

事实上,不抓安全是破坏了生产,发生事故影响了生产,大量的事故就是这样。

绝不是安全工作做多了做好了影响生产。

”1983年4月1日,劳动部部长赵守一在全国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全国培训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但这里有一个尖锐的问题,就是要发展生产力,首先必须保护生产力,而我们有些同志却恰恰忽视了这一点。

伤亡事故的严重表明了我们有些同志并没有把世间第一个最宝贵的是人这个道理搞清楚,而是‘目中无人’!生产管理部门总认为他们是管生产的,不管人的安全。

他们不了解一个最基本的常识;生产是靠人来进行的。

”“我们的同志在安全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在新的形势下,应当防止在实行利改税、经济承包等改革中,忽视安全的问题。

不能只为赢利,拼体力、拼设备、拼时间,以致冒险蛮干,给国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江西省乐平县涌山公社长胜煤矿和外包工签订合同时,明文写上‘死伤勿论,只给埋葬费300元’。

山东省有个地方煤矿和协议工签订合同时写明‘每吨8元,死活不管’。

干部和群众称这是野蛮的‘法律’。

这种只要钱,不要命,不管工人死活的做法是绝对不能允许的。

”(1984-2004)“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据《当代中国的劳动保护》一书中介绍,文化大革命后,国家劳动总局劳动保护局局长章萍提出了在生产中贯彻安全生产方针,实际上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经全国讨论后,认为这一提法比较科学,有利于安全生产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1984年,主管安全生产的劳动人事部在呈报给国务院成立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报告中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方针写进了报告,并得到国务院的正式认可。

1987年1月26日,劳动人事部在杭州召开会议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劳动保护工作方针写进了我国第一部《劳动法(草案)》。

从此,“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便作为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而确立下来。

1985年1月3日,国务委员全国安委会主任张劲夫在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最近,全总党组向中央书记处汇报时,耀邦同志等几位中央领导同志强调提出了安全生产的问题。

国务院于1984年11月26日批准了全国‘安全月’领导小组的报告,同意成立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

党中央、国务院从来重视安全生产。

我们应当同心协力,把这件事情办好。

”“在经济体制改革宣传中,要把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强调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

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就包括对安全的责任。

要大力表扬先进典型,严肃批评差的单位。

”1989年12月28日,在全国安全生产委员会第一批专家组成立大会上,劳动部部长阮崇武指出:“最近,党的十三届五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这充分说明党中央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高速发展,安全生产越来越受到重视。

“安全第一”的方针被有关法律所肯定,成为以法律强制实施的安全生产基本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第三条规定:“矿山企业必须具有保障安全生产的设施,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职工劳动条件,加强矿山安全管理工作,保证安全”。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第七条规定:“煤矿企业必须坚持安全生产、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必须遵守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定,具备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