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地图设计与制图工艺
简述地图制图的流程及方法

简述地图制图的流程及方法地图制图的流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收集数据:收集与地图制作相关的数据,包括地理坐标、地理特征、地理边界等信息。
数据来源可以是现有的地图、测绘数据、卫星影像、调查数据等。
2. 数据处理: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整理,包括地理坐标的转换、数据筛选、数据清洗、数据格式转换等。
数据处理的目的是使得数据能够适应地图绘制的需求。
3. 选择合适的地图投影:地图投影是将三维的地球球面投影到二维平面上的方法。
根据地图所表达的目的和区域特点,选择合适的地图投影方式,例如墨卡托投影、等面积投影、等角投影等。
4. 设计地图布局:根据地图所要表达的信息和目的,设计地图的布局和风格。
包括选择适当的颜色、字体、符号以及地图元素的排列和配色。
5. 制作底图:使用地图制图软件或者图形软件,根据处理好的数据和设计好的布局,绘制地图的底图。
底图是地图的基本框架,包括地理边界、地理特征、地名等。
6. 添加地图元素:根据地图的需求,添加一些地图元素,如比例尺、方向指示箭头、图例等。
这些元素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地图。
7. 渲染地图:通过调整颜色、透明度、阴影等参数,使得地图更加清晰明了。
渲染地图可以突出地图上的一些特征和信息。
8. 修饰地图:对地图进行一些修饰和美化,使得地图更加美观和易读。
包括调整元素的大小和位置、添加边框和阴影等。
9. 输出地图:通过打印或者导出为图片、PDF等格式,将制作好的地图输出。
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输出方式和格式。
常用的地图制图方法包括:1. 符号化地图:使用符号、颜色、大小等来表示地图中的不同地理对象或属性。
2. 等值线地图:使用等值线来表示地理上连续分布的现象,如地形高度、气温等。
3. 三维地图:以立体的方式展示地理对象,可以更加直观地表达地形、建筑物等。
4. 图标地图:使用图标、点、线、面等图形来表示地理对象或属性,常用于旅游地图或地理信息系统。
5. 分级符号地图:使用不同大小、颜色的符号来表示不同程度的地理现象或属性。
地图设计与编绘

第五章1.地理变量可以分为四类:1)点位数据:以单独的位置存在的事物用点位数据来描述。
2)线性数据:赌徒上表达的只具有一维特性的数据,他们是线性的。
3)面积数据:面积数据研究现象的区域范围,它是二维的,是把宽度和长度作为同等概念看待。
4)体积数据:体积是三位的概念,地图上是在面积数据的基础上加上第三维的值来表达体积数据的。
2.量表系统(按精度排序):1)定名量表:在众多事物中只根据固有特征进行区分时,可采用定名量表,即在区分制图现象时只根据定性关系,而不涉及定量关系。
2)顺序量表:按某种标志把制图物体或现象排序,表现为一种相对的等级,称为顺序量表。
3)间隔量表:如果给顺序量表赋予一定的量的概念,即利用某种单位对顺序增加距离信息,就成了间隔量表。
4)比率量表:这是一种完整的定量化的方法,不但有计量单位,而且有起始点,可以描述客体的绝对量。
3.使用数据进行制图时对数据进行的加工处理:1)把来源不同的数据换算为可比的数据:这项工作通常被称为对制图数据的预处理;2)将地理数据转换为制图数据;3)数据的分级表示:数据分级是对数据的进一步加工。
①分级数量的确定:分级后的数据用符号表达在地图上应使读者能很顺利地辨认出它们的大小。
符号表示时,一种艺术符号或线状符号分3级,几何符号5-7级。
分级统计图用颜色表示时,同一颜色最多5级,两个色版7-8级。
分区统计图表,粗略分为3级,最多不超过7级。
②标定分级界限的方法:设定左闭右开或右闭左开的形式。
③分级系统的种类:根据分级系统的数字特征,分为四个系统:①等间隔分级,②其间隔有系统的向量表的高端变大或变小的分级,③按某种变量系统确定间隔的分级,④按需要自由的分级。
④分级结果的检验:一般用两种标志来衡量分级的优劣:①各级中样本数呈正态分布或均匀分布,②同级区域的连通度。
4.图形设计:基本图形变量构成地图符号设计的理论基础,但地图符号仅仅是构成地图的语言,给地图符号赋予定性或定量的含义并在平面上配置他们,使之相互配合,他们就有了地理意义,这个过程构成地图图形设计的主体。
第八章 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 GB 12342-90
海岸的表示:
加拿大温哥华 1:5万地形图
NTS 92G/6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Canada 1/50 000 Scale
④岸上地带(沿岸地带):
-等高线 -地貌符号
⑤沿海地带:
-岛礁 -海底地貌:等深线
②说明符号:指在植被分布范围内用符号说明其
种类和性质,如稻田、竹林等
③底 色:是指在森林、幼林等植被分布范围
套印绿色底色
④说明注记:在大面积土质和植被范围内加注文字
和 数字注记以说明其质量和数量特征。
土质和植被的表示
图8-18
GB 12342-90
§8.1.5 居民地的表示
居民地是人类居住和进行各种活动的中 心场所。包括居民点的位置、居民点的类 型、居民点人口数量、行政等级。
种类:直照晕渲,斜照晕渲、综合光照晕渲 优点:a.生动直观
b.立体感强
缺点:a.不能量测其坡度
b.不能明显表示地面高程的分布
四、等高线法
概念 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点的连线在
水平面上的投影。用等高线来表现地面起 伏形态的方法叫等高线法。
等高距 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程差。在大、
中比例尺地形图上等高距是固定的,根据 等高线的疏密可以判断地形的变化情况
-等高线高程注记:为迅速判断等高线高程而加 注。
说明注记:
说明物体的比高、宽度、性质等。
地貌名称注记:
包括山峰、山脉注记等。
§8.1.4 土质和植被的表示
土质:泛指地表覆盖层的表面性质。 植被:是地表植物覆盖的简称。
表示土质、植被的方法 ①地类界: 是指不同类别的地面覆盖物的界线,
地图编制

针对一个 区域(若 干图幅) 的编辑计 划,称为 区域编辑 计划;只 针对某个 具体图幅 的编辑计 划,称为 图幅编辑 计划或图 编辑计划 的内容通 常不应重 复上一级 设计文件 的一般原 则,应着 重将一般 原则结合 区域(图 幅)的具 体情况加 以细化。 1)任务说 明----包 括区域位 置,图幅 数量,建 立数学基 础的方 法,应遵 循的规范 、图式及 上一级的 编制文 件,完成 2)制图区 域的概况 说明---说明同地 图内容有 关的区域 类型特征 和典型地 3)制图资 料----区 分基本资 料、补充 资2.2制图 资料收集 与制图区 域分析
1 制图 资科收集
(1)在编 辑设计准 备工作 中,要充 分了解制 图区域的 资料情 况,广泛 收集可用 于编绘地 图均各种 最新资料 。
(2)对收 集到的资 料应全面 地进行分 析、研 究,以确 定基本资 料、补充 资料、参 考资料
(3)基本 资料的选 用应截至 编绘作业 之前。现 势资料一 般截至地 图数据输 出(发 片)之前
2.3地图 设计文件
地图编制 技术设计 文件主要 包括1.项 目设计书 是对项目 进行的综 合性整体 设计;2. 专业技术 设计书是 对专业活 动的技术 要求进行 的设计, 是指导制 图区域各 图幅编绘 作业的专 业技术文 件。两者 的编写应 参照国家 测绘地理 信息局发 布的行业 标准《测 绘按术设 计规定》 (CH/T 10041任务概述 说明制图 任务来源 、制图范 围、行政 隶属、地 图用途、 任务量、 完成期限 、承担单 位等基本 情兄。
(4)客观 反映制图 区域的地 理特征。 ----是编 绘地图的 客观依 据,一切 编绘方面 的运用, 各要素编 绘的指标 确定,对 物体(现 象)重要 性的评价 等,都必 须受到制 图区域地 理特征的 制约
新编地图学教程 电子教案

新编地图学教程电子教案第一章:地图学概述1.1 地图的定义与作用解释地图的概念探讨地图在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1.2 地图的历史与发展介绍地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分析现代电子地图的特点和优势1.3 地图学的基本组成与分类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坐标系统和图例介绍不同类型的地图: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和专题地图1.4 地图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概述地图学的研究领域和方法强调地图学在地理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第二章:地图制图基础2.1 地图投影的基本概念解释地图投影的定义和必要性介绍常见地图投影方式:圆柱投影、圆锥投影和平面投影2.2 地图坐标系统讲解地图坐标系统的原理和分类探讨坐标系统的转换和应用2.3 比例尺的计算与表达解释比例尺的概念和作用介绍比例尺的计算方法和表示形式:图示比例尺和数字比例尺2.4 地图编绘与制图过程阐述地图编绘的步骤和技巧探讨现代电子地图的制图流程和技术第三章:地图符号与表示方法3.1 地图符号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地图符号的定义和作用分析地图符号的分类:点符号、线符号和面符号3.2 地图符号的设计与表达讲解地图符号的设计原则和方法探讨地图符号的视觉表达和认知效果3.3 地图表示方法的应用分析不同地图符号表示方法的适用场景强调地图符号表示方法在地图设计中的重要性3.4 地图色彩与视觉设计讲解地图色彩的原理和作用探讨地图色彩的选择和搭配技巧,以提升地图的视觉效果第四章:专题地图制图4.1 专题地图的基本概念与分类介绍专题地图的定义和特点分析不同类型的专题地图:人口分布图、交通图和地形图等4.2 专题地图数据处理与分析讲解专题地图数据的收集和处理方法探讨专题地图数据的分析技巧和应用4.3 专题地图制图方法与技术阐述专题地图的制图方法和技巧探讨现代电子地图制图技术在专题地图制作中的应用4.4 实例分析:地形图的制图与分析分析地形图的制图原理和技巧通过实例讲解地形图的制作和应用第五章:地图阅读与应用5.1 地图阅读的基本技巧介绍地图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强调地图阅读在地理研究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5.2 地图评价与分析讲解地图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分析地图的评价指标:准确性、清晰性和可读性等5.3 地图的应用领域探讨地图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实例强调地图在地理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5.4 地图制作与传播介绍地图的制作过程和技巧探讨现代电子地图的传播和应用前景第六章: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6.1 遥感的概念与技术解释遥感技术的定义和原理探讨不同遥感平台的应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遥感6.2 遥感数据的获取与处理讲解遥感数据的获取方法和途径探讨遥感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和技巧6.3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组成与功能介绍GIS的定义和组成部分阐述GIS的主要功能:数据管理、空间分析和地图制作等6.4 GIS在地图学中的应用探讨GIS在地图制作和空间分析中的应用实例强调GIS技术在现代地图学中的重要性第七章:地图学史与学派7.1 地图学史的基本概述介绍地图学史的发展脉络分析不期的地图制作特点和影响7.2 西方地图学派的发展与影响阐述西方地图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理论探讨西方地图学派对现代地图学的影响和贡献7.3 中国地图学派的特点与成就介绍中国地图学派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分析中国地图学派在地图制作和理论研究方面的成就7.4 地图学派的交流与融合探讨不同地图学派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强调地图学派的融合与共同发展的重要性第八章:地图设计与创意8.1 地图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解释地图设计的重要性阐述地图设计的基本原则:清晰性、准确性和美观性等8.2 地图创意与创新探讨地图创意的概念和作用分析地图创新在地图设计和制作中的重要性8.3 地图视觉表达与艺术性讲解地图视觉表达的原理和技巧探讨地图艺术性的体现和创作方法8.4 地图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地图设计的成功案例通过实例讲解地图设计的实践应用和创意发挥第九章:地图与地理教育9.1 地图在地理教育中的作用与价值阐述地图在地理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地图在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思维能力方面的作用9.2 地图教学的方法与技巧介绍地图教学的基本方法和途径探讨地图教学的实践应用和教学效果9.3 现代电子地图在地理教育中的应用探讨现代电子地图在地理教育中的优势和应用实例强调电子地图在地理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9.4 地图教育与地图素养的培养讲解地图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探讨地图教育在提升公众地图素养方面的作用和意义第十章:地图学的前沿与发展趋势10.1 地图学前沿领域与发展动态介绍地图学的前沿领域和最新研究动态强调地图学在交叉学科和新兴领域中的重要作用10.2 数字地图学与虚拟现实技术解释数字地图学的概念和特点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地图制作和应用中的前景和挑战10.3 地图学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地图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探讨地图学的发展机遇和应对策略10.4 地图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地图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强调地图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中的持续重要性第十一章:地图的制作与输出11.1 地图制作的技术与工具介绍地图制作的主要技术和工具探讨数字地图制作软件的功能和应用11.2 地图编写的原则与方法解释地图编写的概念和重要性阐述地图编写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1.3 地图审校与质量控制讲解地图审校的过程和重要性探讨地图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巧11.4 地图的输出与传播介绍地图的输出方式和途径强调地图传播在地图学应用中的重要性第十二章:地图学与可持续发展12.1 可持续发展与地图学的关系解释可持续发展概念及其与地图学的关系探讨地图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贡献12.2 环境地图与可持续发展介绍环境地图的概念和内容分析环境地图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实例12.3 社会经济地图与可持续发展阐述社会经济地图的概念和内容探讨社会经济地图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12.4 可持续发展地图的制作与分析讲解可持续发展地图的制作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可持续发展地图的应用和实践第十三章:地图学与全球变化13.1 全球变化与地图学的关系解释全球变化的概念及其与地图学的关系探讨地图学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作用和贡献13.2 气候变化地图的制作与分析讲解气候变化地图的制作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气候变化地图的应用和实践13.3 土地利用变化地图的制作与分析阐述土地利用变化地图的概念和内容探讨土地利用变化地图在地理研究中的应用实例13.4 全球变化地图的制作与分析讲解全球变化地图的制作方法和技巧通过实例分析全球变化地图的应用和实践第十四章:地图学与空间数据分析14.1 空间数据分析的概念与方法解释空间数据分析的概念和内容介绍空间数据分析的主要方法:空间统计、空间模拟和空间优化等14.2 地图学与空间数据分析的结合阐述地图学与空间数据分析的关系和融合探讨地图学在空间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实例14.3 空间数据分析软件与应用介绍空间数据分析的主要软件和工具分析不同软件在空间数据分析中的应用实例14.4 地图学与空间数据分析的未来趋势展望地图学与空间数据分析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地图学在空间数据分析中的持续重要性第十五章:地图学的评价与未来展望15.1 地图学的评价指标与方法讲解地图学的评价标准和指标探讨地图学评价的方法和技巧15.2 地图学的挑战与机遇分析地图学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探讨地图学的发展机遇和应对策略15.3 地图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地图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前景强调地图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中的持续重要性15.4 地图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讲解地图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探讨地图学教育的改革和创新方向,以适应未来发展需求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编地图学教程的电子教案,内容涵盖了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历史、制图基础、符号表示方法、专题地图制图、地图阅读与应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地图设计与创意、地图与地理教育、地图学的前沿发展趋势、地图的制作与输出、地图学与可持续发展、地图学与全球变化、地图学与空间数据分析、地图学的评价与未来展望等十五个章节。
地图制图课程设计

地图制图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地图的制作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地图的种类和作用;(2)掌握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地图制作的历史和发展。
2.技能目标:(1)能够使用地图绘制工具进行地图制作;(2)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简单地图的绘制;(3)能够对地图进行合理的布局和设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对国家地理环境的认识;(2)培养学生对地图制图事业的热爱,提高对地图的利用意识;(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地图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地图的种类和作用等。
具体安排如下:1.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介绍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等基本概念。
2.地图制作的方法和技巧:讲解地图绘制工具的使用、地图编绘、地图设计等方法。
3.地图的种类和作用:介绍自然地图、社会经济地图、专题地图等种类,并分析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地图制作实例讲解:以实际案例为例,讲解地图制作的全过程。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讲解地图制图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地图的种类及作用。
2.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实践,绘制地图,提高操作技能。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地图制作的过程和技巧。
4.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资源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地图制图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地图制图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地图绘制工具、计算机等实验设备,便于学生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评的20%。
地图设计和制图工艺流程讲解共85页文档

15、机会是不守纪律的。——雨果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地图设计和制图工艺流程讲解
11、战争满足了,或曾经满足过人的 好斗的 本能, 但它同 时还满 足了人 对掠夺 ,破坏 以及残 酷的纪 律和专 制力的 欲望。 ——查·埃利奥 特 12、不应把纪律仅仅看成教育的手段 。纪律 是教育 过程的 结果, 首先是 学生集 体表现 在一切 生活领 域—— 生产、 日常生 活、学 校、文 化等领 域中努 力的结 果。— —马卡 连柯(名 言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何进行地图制作与制图设计

如何进行地图制作与制图设计地图,作为一种重要的地理信息展示工具,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无论是在旅游导航中寻找方向,还是在城市规划中确定交通布局,地图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而地图的制作与制图设计也成为一个独立而复杂的学科。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地图的制作过程和制图设计技巧。
地图的制作过程可以分为数据收集、数据处理和图形输出三个阶段。
首先是数据收集阶段。
地图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取决于所使用的数据源。
一般来说,政府部门和专业地理机构提供的数据是最可靠的来源。
这些数据通常包括地形、交通、行政区划、水系等信息。
在数据收集的过程中,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数据的质量和精度。
数据收集后,需要进行数据处理。
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将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筛选和分类,以便于制图。
例如,对于地形数据,可以通过数字高程模型(DEM)获取地形起伏的信息,然后使用等高线生成方法得到可以用于制图的地形数据。
对于交通数据,可以通过道路、铁路、飞机航线等信息获取道路和交通网络的布局。
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要素图层,用于后续的地图绘制。
在数据处理完成后,接下来是图形输出。
地图可以以纸质形式或电子形式呈现。
对于纸质地图,需要考虑比例尺、图例、标注以及版面设计等要素。
比例尺是表示地图缩放比例的重要指标,可以决定地图的详情程度。
图例是用来解释地图要素符号和颜色的说明,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地图的意义。
标注是地图上的文字说明,可以用来标记地名、行政区划、地理要素等重要信息。
版面设计是指地图在页面上的布局和排版,包括图面的大小、位置和摆放顺序等。
而对于电子地图,需要考虑图层可视化、交互性和数据存储等因素。
图层可视化是指根据数据的特点,使用不同的符号样式和颜色表示各个要素,以提高地图的可读性。
交互性是指地图可以通过用户操作实现缩放、平移、查询等功能,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数据存储是指将地图数据保存在电脑硬盘或服务器中,方便随时使用和共享。
第八章 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2

28
定量数据的表示方法——定位图表法
一、概念:用定位于现象分布范围内(整个制图区域或 线状分布)某些地点的相同类型的图表,表示区域 周期性现象的数量特征或变化的方法。
二、图表类型: 无方向概念——气温、降水、流量 有方向概念——风频、风速
三、风向频率图表的制作:按风频比例尺,在各方向上 按风向频率制作。
x MXTN
M
XTN
N T X
M
图08-29 组合结构符号
7
8
(二)线状符号法
用于表示呈现线状分布的现象,如河流、海岸 线、交通线、地质构造线、山脊线等。
(1)表示方法 颜色或不同的结构——质量本质特征(分类
) 粗细——重要程度(分级)
(2)要素的定位,有三种不同的情况:
严格定位: 如河流、道路等 、地质结构线等 (中心 )
颜色、形状—质量特征
大小(尺寸)— 数量差别
④ 符号大小与物体数量关系
符号大小的变化有比率符号和非比率符 号。
比率符号:符号的尺度和它代表的数 量有一定比率关系。
非比率符号:符号的比率和它所代表
的数量不存 在比率关系(可表示模糊的数
6
量)。
⑥符号的组合应用
- 组合的结构符号—反映专题现象的内在结构 - 组合的动感符号—反映现象的发展动态
和颜色的符号,表示物体的位置、性质和数量特征 。由于符号定位于物体的实际分布位置上,故称定 点符号法。
②种类:
3
定点符号
几何符号 文字符号
艺术符号
圆形、正方形、 三角形
4
名称缩写 汉语拼英字母
象形符号 透视符号
特点:
简单、区别明显、 便于定位 便于识别、阅读
第八章地图设计与制图工艺

4、作业方案:根据地图类型、精度和时限的要求、制图资料 和单位人员及设备的条件,确定编绘的工艺方案、实施的方法 和程序。 5、各要素制图综合的指标:这是编辑计划的重点,要结合制 图区域和资料的具体特点,把规范中有关的规定具体化,为本 区域确定具体的概括原则和选取指标。 6、附录:为了说明上述各项内容,需要制作一些有关的略图 和样图附在编辑计划之后,附图包括说明制图区域地理特点的 略图、编绘样图、编绘工艺框图等。
第八章地图设计与制图工艺
第八章地图设计与制图工艺
第八章地图设计与制图工艺
第八章地图设计与制图工艺
三、编图大纲
普通地理图没有统一的规范和图式,制图前 需要制订专门的编辑文件,又称为编图大纲或设 计书。
第八章地图设计与制图工艺
从技术角度考虑,大纲需包括以下内容:
分析研究制图区域地理概况; 分析和评价制图资料; 投影、比例尺、分幅; 地图的主题和内容; 制图综合指标和地图表示方法; 制图工艺方案; 数据预处理; 图面、版式及装帧方案设计。
第八章地图设计与制图工艺
• 地图设计是对新编地图的规划和组织。它的任务 主要包括:确定地图制作的规划与组织(人力、 物力、财力、进度与技术的组织);技术设计, 主要包括地图内容的确定,表示方法的设计,地 图资料的收集、分析与评价,地图的数学基础设 计,图面设计和整饰设计等。
• 地图设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是地图设计书。
第八章地图设计与制图 工艺
2020/12/12
第八章地图设计与制图工艺
第一节 地图设计文件
一、地图设计与编辑 (一)地图设计与编辑的含义 什么是地图设计? • 地图制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地图的策划
、组织、技术设计、编辑制作到印刷、出版、市 场销售,整个过程牵涉到人力、物力、财力以及 信息技术的统筹安排和控制。
地图制图课程设计

地图制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地图的基本要素,包括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和注记。
2. 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地图,例如自然地图和社会经济地图,以及它们的特点和应用。
3. 引导学生理解地图投影的种类及其对地图信息准确性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图符号和颜色绘制简单地图的能力。
2. 让学生学会使用比例尺和指南针进行地图阅读和实地定位。
3. 提高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不同地图,评价地图信息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对地图这一学科工具的尊重和正确使用态度。
2. 通过地图制图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在合作绘制地图的过程中,体会集体智慧的力量。
分析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本课程目标旨在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和认知水平,将地图制图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项目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地图知识,提升地理学科素养。
目标是具体且可衡量的,以便在教学过程和最终评估中,教师与学生能共同见证学习成果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地图基本知识:包括地图的三要素(图名、图例、比例尺)、方向判定、地图注记等,关联教材中地图基础章节。
2. 地图类型介绍:自然地图(如地形图、气候图)、社会经济地图(如交通图、人口分布图),结合教材中各类地图的应用实例进行分析。
3. 地图投影原理:介绍几种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如墨卡托投影、圆锥投影等,并分析它们的特点及对地图信息的影响,参考教材中地图投影的相关内容。
4. 地图绘制技巧:学习使用地图符号、颜色、线条等绘制简单地图,结合教材中地图绘制的实操指导。
5. 实地应用:运用比例尺、指南针进行地图阅读和实地定位,参照教材中户外地理实践章节进行教学。
教学安排和进度:第一课时:地图基本知识学习。
第二课时:地图类型介绍与分析。
第三课时:地图投影原理讲解。
第八章专题地图内容的表示方法

第三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三十二分。
33
第三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三十二分。
定量数据的表示方法——分区统计图表法
概念:在各分区单元内按统计数据描绘成不同形式的统计 图表,置于相应的区划单元内,以反映各区划单元内现 象的总量、构成和变化的方法。
❖1、对象:表示区划单元的总值。
❖2、是一种概略表示方法:分区愈小愈准确,但受范围 大小的限制。
❖ 适于用等值线表达的是像地形起伏、气温、降水、地表径
流等满布于整个制图区域的均匀渐变的自然现象
❖ 等值线是表达专题要素数值的等值点的连线,如等高线、 等温线、等降水线、等气压线、等磁线等。
等值点:
-同样的观测基准 -同样精度
保持数据 的统一性
15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三十二分。
16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三十二分。
在制图区域内按行政区划或自然区划区分出若干制图单元, 根据各单元的统计数据并对他们分级,用不同的色阶或晕 线网纹反映各分区现象的集中程度或发展水平的方法。
分级的指标: -绝对指标:人口数、粮食产量等; -相对指标:人均产值、亩产等。
❖ 1、表示对象:点状分布的(居民点密度);线状分布
(道路、河网密度);布满全区的(地貌切割程度);间 断成片(森林覆盖率);分散分布(人口密度);复杂分 布(收入、教育、产值)
率关系。 非比率符号:符号的比率和它所代表的数量不存
在比率关系(可表示模糊的数量)。 ⑤符号定位:
严格定位,可压盖
6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八点 三十二分。
⑥符号的组合应用
- 组合的结构符号—反映专题现象的内在结构
- 组合的动感符号—反映现象的发展动态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教学大纲.doc

《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707423056 课程名称:地图设计与编绘课程英文名称:Map compile and design 总学时:32学分:2 开课单位:地理信息系统授课对象:地理信息系统前置课程:地图学一、教学目的和要求《地图设计与编绘》是地理信息系统的专业课。
本课程从地图的基本概念开始,研究地图的内容及表示方法;地图的数学基础; 地图设计:包括地图设计的理论基础,图幅设计,内容设计以及表示方法的设计、成图工艺方案设计等;地图编绘:包括编绘地图的技术方法,制图综合基本理论,制图综合的实施等。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图与地图学(一)理解地图的定义、特性(二)了解地图的类型与用途(三)了解地图的历史(四)理解地图学(五)掌握地图的分幅与编号第二章地图符号和地图表示(一)了解地图符号、分类(二)理解视觉基本规律(三)掌握基本图形变量(四)掌握地图符号设计(五)掌握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的表示方法第三章地图的数学基础(一)掌握坐标系与高程系(二)掌握比例尺(三)掌握高斯投影(四)掌握地图定向第四章地图的制作过程(一)了解传统技术编制地图(二)掌握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过程第五章地理变量与图形表达(一)了解地理变量(二)了解地理数据的图形表达(三)理解统计数据(四)掌握图形设计(五)理解地图色彩第六章制图综合(一)理解制图综合的基本定义(二)理解制图综合的方法(二)理解影响制图综合的基本因素(四)掌握制图综合的基本规律(五)掌握海洋要素的制图综合(六)掌握陆地水下的制图综合(七)掌握居民地的制图综合(八)掌握交通网的制图综合(九)掌握地貌的制图综合(十)掌握植被要素的制图综合(十一)掌握境界及其他要素的制图综合第七章地图设计文件(一)了解地图设计与编辑(二)掌握编绘规范、细则、土式(三)掌握编辑大纲(四)掌握编图大纲第八章地图的图面设计(一)掌握地图的分幅设计(二)掌握地图的图面配置(三)掌握地图拼接制图区域和制图资料(四)理解制图区域研究的目的(五)掌握制图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六)掌握制图资料分析和评价的标准(七)掌握制图资料的加工(八)了解遥感资料的应用第十章地图的原图编绘和出版准备(一)了解传统制图方法的原图编绘和出版准备(二)掌握计算机制图的编绘与出版准备一体化第十一章地图集的设计与生产(一)了解地图集的特点(二)掌握地图集的设计(三)理解地图集的编辑特点三、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本课程在学习地图定义的基础上,主要讲述制图综合的方法,以及普通地图与专题地图的编辑和设计方法。
计算机地图制图原理

计算机地图(dìtú)制图原理第1章计算机地图制图是指以计算机硬件设备为基础,在相应软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以数字格式对地图制图要素与现象数据进行采集、处理与管理,按照地图制作的规范进行符号化、图版制作与输出(shūchū),并提供地图自动分析的过程。
地图是按照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星体)表面的空间信息,经概括综合后以可视化、数字化或可触摸的符号形式,缩小表达(biǎodá)在一定载体上的图形模型,用以传输、模拟和认知客观世界的时空信息。
计算机地图制图(zhì tú)系统的数据转换:多源数据---计算机地图制图系统---数字地图。
计算机地图(dìtú)制图一般过程:地面数据获取---地面数据处理---地图输出。
计算机图形学是研究怎样用计算机生成、处理和现实图形的一门学科。
计算机图形系统由图形硬件系统和图形软件系统组成,图形硬件系统是支持图形的设备,图形软件系统是实现图形设备管理和图形功能的程序和数据,计算机图形系统特点是数据量大、数据结构复杂、数据操作计算机量大和处理方法复杂。
计算机图形系统基本功能:1.图形输入输出功能2.图形定义和维护功能3.图形数据存储和管理功能4.图形变换、图形处理和数据计算功能。
地图数据主要包括:1.地理要素空间数据2.地理要素属性数据3.地理要素空间关系数据4.地图符号库5.地图注记数据6.地图元数据。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当前发展特点:1.多元数据采集手段一体化2.数据标准化3.数据库集成化4.地图产品多元化5.地图分析的深入6.地图表达方式多样化7.地图及相关应用商业化。
计算机地图制图的主要研究内容:1.计算机地图制图硬件设备研制与开发2.制图数据采集与预处理3.地图要素表达与数据结构4.地图符号设计5.地形表达6.地图数据存储与组织7.地图操作8.地图空间分析与地图关系9.输入输出10.三维可视化、虚拟现实地图与虚拟地理环境11.地图制图新技术应用12.计算机地图制图软件系统与应用系统开发。
第八章现代地图制图技术-资料

2.数据获取
实现从图形或图像到数字的转化过程称为地图 数字化。地图图形数字化的目的是提供便于计 算机存贮、识别和处理的数据文件。
数据获取的方法常用的有手扶跟踪数字化和扫 描数字化两种。这两种数字化方法获取的数据 的记录结构是不同的。手扶跟踪数字化仪获得 矢量数据,扫描数字化获得栅格数据。把地图 资料转换成数字后,将数据记入存贮介质,建 立数据库,供计算机处理和调用。
三、计算机地图制图的基本过程
与常规地图制图相比,计算机地图制图在数学要素表达、制图要 素编辑处理和地图制印等方面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其基本工作流 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1.编辑准备 根据编图要求,搜集、整理和分析编图资料,选择地图投影,确
定地图的比例尺、地图内容、表示方法等,这一点与常规制图基 本相似。但计算机地图制图本身的特点,对编辑准备工作提出了 一些特殊的要求,如为了数字化,应对原始资料作进一步处理, 确定地图资料的数字化方法,进行数字化前的编辑处理;设计地 图内容要素的数字编码系统,研究程序设计的内容和要求;完成 计算机制图的编图大纲等。
处理对象。
第一节 计算机地图制图概述
传统的地图制图技术经长期发展,已日臻完善和成熟。 但其弱点是:地图编制与生产难度大、生产成本高、 周期长、制印技术复杂、专业性强;手工劳动占重要 成份;地图产品种类单一,更新困难,不能反映空间 地理事物的动态变化,信息难于共享等。因此,从上 世纪50年代开始,计算机技术开始引入地图学领域。 经过理论探讨、应用试验、设备研制和软件开发等发 展阶段,如今,计算机制图已成为地图学的重要分支 学科,即计算机地图制图学。
管理和输入地理信息。易于校正、编辑、改编、更新 和复制地图要素。 用数字地图信息代替了图形模拟信息,提高了地图的 使用精度。数字地图的容量大,因此包含比一般模拟 地图多得多的地理信息。增加了地图的品种,拓宽了 服务的范围。计算机制图不仅减轻了作业人员的劳动 强度,而且减少了制图过程中人的主观随意性,这样 就为地图制图的进一步标准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 加快了成图速度,缩短了成图周期,改进了制图和制 印的工艺流程。地图信息能够进行远程传输。
测绘技术地图制图与制图技术的基本流程与规范

测绘技术地图制图与制图技术的基本流程与规范地图是人类认知空间的重要工具之一,而测绘技术则是地图制作的核心。
测绘技术地图制图以其准确性和可视化的特点,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
本文将围绕测绘技术地图制图的基本流程与规范进行探讨。
一、地图制图的目的与作用地图的制作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地球表面的特征和内部结构,把复杂的地理空间信息简化、加工、展示。
地图在各个领域中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例如军事领域的战略规划、城市规划的地理信息分析、自然灾害的防治等。
二、地图的基本流程地图的制作过程一般包括数据收集、数据预处理、测绘与绘图、质量控制以及输出与发布等环节。
1. 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地图制作的首要步骤。
现代测绘技术借助于卫星遥感、GPS定位、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大大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性。
但需要注意的是,地图数据的来源要可靠,并经过必要的验证和审查。
2. 数据预处理数据预处理是利用专业软件对采集到的地理数据进行加工和处理。
主要包括数据格式转换、数据拼接、数据清洗等步骤。
其中,数据清洗是非常关键的一步,通过清除异常点和噪声,确保制图数据的准确性。
3. 测绘与绘图测绘与绘图是地图制作的核心环节。
根据目的和尺度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绘图规范。
测绘技术包括地面测量、摄影测量、遥感测量等多种形式。
绘图则通过计算机辅助绘图软件进行,绘制出地图的各类要素,包括地形地貌、水系、道路等。
4. 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确保地图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测绘数据和绘制地图过程进行检查和核实,发现并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
质量控制要严格遵守测绘技术规范,确保地图的相对和绝对精度达到规定要求。
5. 输出与发布地图的输出与发布是使地图得以应用于实际工作的关键环节。
输出可以是印刷版地图,也可以是数码版地图,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地图的发布可以通过线上平台,也可以通过实体传播途径。
地图的发布需要注意版权与隐私保护的问题。
三、地图制图的规范地图制图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以确保地图的准确性和可交换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绘规范是编绘地图所依据的立法技术标准, 它的内容应简明扼要,并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编绘规范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总则:包括地图性质、用途和基本要求,地图的数学基 础、分幅与编号等一般性的说明。 2、编辑准备工作:制图资料的收集、分析和选择,制图区 域的研究及编辑设计书店拟定等。
7
3、编绘技术方法:选择编绘原图的制作方法,数学基础的 建立,基本资料的加工处理和转绘,编绘顺序及用色规定, 对编绘质量的要求等。 4、地图内容各要素的编绘:各要素的表示方法、综合原则、 选取指标和注记的规定等。 5、印刷原图的制作:印刷原图制作分版规定、对印刷原图 的质量要求等。 6、附录:包括综合样图、地图整饰样图,或附带地图图式 符号。
2
• 地图设计是对新编地图的规划和组织。它的任务 主要包括:确定地图制作的规划与组织(人力、 物力、财力、进度与技术的组织);技术设计, 主要包括地图内容的确定,表示方法的设计,地 图资料的收集、分析与评价,地图的数学基础设 计,图面设计和整饰设计等。
• 地图设计工作的最终成果是地图设计书。
3
什么是地图编辑?
编辑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项目要求,提出项目的人力、物力、财力、技术、
进度的规划和组织安排; 2、研究制图资料和制图区域特点,选择最优资料; 3、设计合适的编图工艺; 4、完成地图设计; 5、领导地图的编绘和出版准备; 6、领导各阶段的成品检查,协助印刷厂设计制印工艺; 7、收集对地图作品的意见,编写技术总结,提出地图再版
(2)分幅编号及拼接原则
分幅编号设计包括地图的分幅方法、分幅及 编号方案、开本尺寸;拼接方式及拼接原则。
21
(3)数据分层与编码
包括数据分层规则、数据属性、数据内容及 分类代码表。
(4)数据格式
包括原始数据的格式、最终成图数据的格式 以及格式的转换要求。
22
(5)数据精度
包括数据的采集限差;图廓点及公里网点的定 位控制点点位误差,图廓边长与理论边长的较差, 对角线长度与理论值的较差;更新要素的相对精度 等。
时的改进建议。
5
二、编绘规范、编辑计划、图式
(一)编绘规范
由于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覆盖面广大,一般由各省测绘 部门在统一的部署下共同完成。为了保证全国范围内地图的 内容、综合质量及表现形式的统一,需要由国家测绘主管部 门统一规划。
一般采用两级设计方法:一是由国家测绘主管部门拟订 总体大纲,即编绘规范;二是在编绘规范的指导下针对具体 的地区由各省制图机构设计局部编图大纲,即编辑计划。
19
普通地理图设计书的内容
1、任务概述 (1)简述任务。 (2)成图概述。
包括地图名称、性质、类型;比例尺、开本; 成果形式、版本;制图区域的地理范围、图幅数量、 对地图的要求(精度等级、出版要求等)。
20
2、技术指标
(1)数学基础
包括椭球体参数、坐标系;地图投影的种类、 变形性质及变形分布;经纬网密度、标准线的位置; 地图定向等内容。
12
2、各要素的符号:对各要素的符号名称、图形、用色及其 主要尺寸,都附有详细的说明。 3、注记:规定了各要素注记的字体、字号、字色。 4、图廓整饰及样式:规定了地图图廓和图廓间、图廓外的 整饰要求。 5、附录:包括说明注记简注表、地图分幅及编号、样图式 例等。1314 Nhomakorabea15
16
17
三、编图大纲
普通地理图没有统一的规范和图式,制图前 需要制订专门的编辑文件,又称为编图大纲或设 计书。
18
从技术角度考虑,大纲需包括以下内容:
分析研究制图区域地理概况; 分析和评价制图资料; 投影、比例尺、分幅; 地图的主题和内容; 制图综合指标和地图表示方法; 制图工艺方案; 数据预处理; 图面、版式及装帧方案设计。
地图制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特别是大型的地图制作项 目,如地图集的制作,为了使制图工作能够协调、有序地进 行,需要对制图工作进行规划和组织。
地图设计工作更侧重于规划与安排,而地图编辑工作侧 重于规划和组织的实际操作。从事编辑的人员称为地图编辑, 他们是地图制作的组织领导者和技术负责人。
4
(二)编辑工作的具体内容
11
(三)图式
图式
是地图符号样式和描绘规则的规范。图式中规
定了相应比例尺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物、地貌要素的符号、注
记和颜色标准,以及使用这些符号的原则、要求和基本方法。
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技术规定:符号尺寸、符号的定位点和定位线、符号的 方向和配置、符号在图上的正确显示、符号的印刷颜色的一 般规定。
第八章 地图设计与制图工艺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地图设计文件 第二节 地图的图面设计 第三节 制图区域和制图资料 第四节 普通地图制图工艺流程
1
第一节 地图设计文件
一、地图设计与编辑 (一)地图设计与编辑的含义 什么是地图设计? • 地图制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地图的策划
、组织、技术设计、编辑制作到印刷、出版、市 场销售,整个过程牵涉到人力、物力、财力以及 信息技术的统筹安排和控制。
8
(二)编辑计划
编辑计划
是在编绘规范的指导下针对具体的地区由
各省制图机构设计的局部编图大纲。
如国家要编制某个比例尺的地形图,首先由国家测绘局 拟订该比例尺的编绘规范和图式,各省测绘部门接受任务后 要根据编绘规范并结合本省的制图区域特点制定出自己的区 域编辑计划。
9
编辑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1、任务说明:制图区域的位置,图幅数量及位置,建立数学 基础的方法,完成作业的期限,编图应遵循的规范和图式等。 2、制图区域的地理说明:简要说明与地图内容有关的区域类 型特征和典型特点。 3、制图资料说明:指明基本资料、补充资料和参考资料的名 称和内容,对各种资料作出简要评价,说明它们的使用方法和 程度。
10
4、作业方案:根据地图类型、精度和时限的要求、制图资料 和单位人员及设备的条件,确定编绘的工艺方案、实施的方法 和程序。 5、各要素制图综合的指标:这是编辑计划的重点,要结合制 图区域和资料的具体特点,把规范中有关的规定具体化,为本 区域确定具体的概括原则和选取指标。 6、附录:为了说明上述各项内容,需要制作一些有关的略图 和样图附在编辑计划之后,附图包括说明制图区域地理特点的 略图、编绘样图、编绘工艺框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