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相取样要求

金相取样要求
金相取样要求

金相取样及试样制作要点

第二章钢管和棒材金相(高低倍)试样截取和制备

一、试样选择和截取:

试样截取的方向、部位、数量应根据金属制造的方法,检验的目的进行。检验面的选取根据检验目的内容确定检验面。横向截面主要用以检验表面缺陷、检验组织从表面到中心的金相组织变化情况、脱碳、晶粒度显微组织等,而纵向截面主要用以检验非金属夹杂物数量、α-相等。试样尺寸以磨面面积大约为2002mm,高度15~20 mm为宜。详细取样部位和试样检验面详见有关标准规定。

二、非金属夹杂物取样

根据GB/T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测定,用于检测夹杂物的试样面积约为200mm(20mm×10mm) 平行于钢材纵轴,位于钢材外表面到中心的中间位置。当产品的厚度或壁厚较保证检验面面积为200mm,当取样数量达到10个长10mm的试样作为一支试样时,检验面仍不足200mm2是允许的。

直径或边长大于40mm的钢棒或钢坯,检验面为钢材外表面到中心的中间位置的部分径向截面

直径或边长大于25mm、小于或等于40mm的钢棒或钢坯;检验面为通过直径的截面的一半

直径或边长小于25mm的钢棒;检验面为通过直径的整个截面,其长度应保证得到约200mm2的检验面积。

三、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取样示意图

据国家标准GB/T224-2008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的规定,选取试样的检验面应垂直于产品的纵轴。保留钢材的表皮。试样总的检测周长应不小于35mm。对于外径小于或等于25mm的钢管或边长不大于20mm的方钢要检验整个周边。对于直径大于25mm的圆钢或边长大于20mm的方钢,为保证取样的代表性,可截取试样同一截面的几个部分,以保证总检测周长不小于35mm。

三、α-相面积取样示意图

根据GB/T13305-2008不锈钢中α相面积金相测定法;试样的检验面为平行于钢

材,截取纵截面,试样应在冷状态下用机械方法切取,如果采用气割或热切时,

必须将金属的熔化区,塑性变形区和热影响区完全去除。

四、钢管和棒材低倍组织检验取样示意图

根据GB/T226-1991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规定,棒材和管材的横向试样厚度一般为20mm,试样的检验面应垂直棒材(管材)的延伸方向。

五、不锈钢无缝及焊接钢管晶间腐蚀取样示意图

无缝钢管取样焊管舟形试样取样焊管弧形试样取样(大直径)

3、外径<5mm取样

GB/T4334-2008 E法不锈钢管取样规定

金相样品的制备

一、金相试样截取方法:

钢管或钢棒可以用砂轮切割或车床截取,截取金相试样时,不允许试样产生变形。不允许因受热而引起金相组织发生变化。

1、试样镶嵌

若试样过于细薄(如细管材等)需检验边缘组织,或者为了便于在抛光机上研磨,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镶嵌试样。但所选用的镶嵌方法均不得改变原始组织。

机械镶嵌法:用此法时须注意使试样与钢圈或钢荚紧密接触。钢圈或钢夹的硬度应接近于试样的硬度。镶嵌板材时,可用较软的金属片间隔,以防磨损试样边缘。为避免浸蚀剂从试样的空隙中溢出,可将试样浸在熔融的石蜡中使空隙被充满。

浇注镶嵌法:此方法用于不允许加热的试样、软的试样、形状复杂的试样、多孔性试样等。浇注镶嵌可采用的是牙托粉。操作如图所示。

浇注模可用玻璃、铝、钢、聚四氟乙烯塑料、硅橡胶等。模子可以重复使用或者一次性使用。

2、金相制样过程图解

切取试样-夹持-粗磨-磨光-抛光-洗净-吹干-浸蚀-吹干-显微观察测量

粗磨:粗磨的目的是为了得到一个适合金相外形平面,粗磨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检查砂轮机侧面是否平整;在砂轮机侧面磨削时,压力不要过大,否则由于极深的磨痕,增加了精磨的困难。磨削时要不断将试样浸入水中,防止金属的组织不受热而改变组织状态。

如果试样的棱角对测试结果无影响的话,尽量倒角,倒边,以防止在细磨及抛光时将砂纸或抛光布料撕裂,甚至在抛光过程中使试样飞出,伤手指等;测定表层组织深度试样,其磨面需垂直;

细磨:粗磨后试样要充分水洗,避免将砂粒带到砂纸上,将由粗到细不同号数的砂纸分别置于机械磨样机上依次磨制。每换一次砂纸时,试样均须转90。角与磨痕成垂直方向,向一个方向磨至磨痕完全消失,新磨痕均匀一致时为止。

抛光:电解抛光、化学抛光(溶液见附表一)、机械抛光(自动抛光)等。抛光的目的是为了除去金相磨面上由细磨留下的磨痕,使试样面成为光滑无痕的镜面。

1、化学抛光:化学抛光是试样浸入适当的抛光液中,进行表面抛光的方法是。试样经砂纸磨光到粒度320,清洗干净放在抛光液中,'摆动试样,几秒到几分之后,表面的粗糙痕迹去掉,得到无变形的抛光面。清洗干净后即可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2、机械抛光:设备抛光机、抛光磨料(氧化铝、氧化镁、氧化铬、金刚石研磨膏等),抛光根据目的要求,可选用不同粒度,下面是抛光操作要点。

1)添加金刚石研磨膏将少许研磨膏挤在抛光绒布中央,及近盘边缘约1/3半径的圆上。在研磨膏周围的绒布上喷少量清水,然后用手指将研磨膏向周围涂抹均匀,

2)添加抛光液将悬浮抛光液倒在抛光盘中心区。注意,每次添加抛光剂的数量不必过多,因为它不会提高抛光效率,但在抛光盘高速旋转时很容易飞溅出去,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开启电动机,使抛光盘转动。向磨光试样时那样握持试样,并需将磨痕的方向与抛光盘转动方向相垂直,以利抛光及进行抛光质量检查。然后把磨面轻压在抛光盘的外缘,因外缘的旋转线速度比心部高,抛光效率高,容易抛去粗的磨痕。抛光时应注意抛光绒布的适当湿度,手感试样下的抛光绒布转动时平稳滑润,表明绒布湿度正常。在抛光过程中,由于转盘的离心力作用,和磨面与绒布之间摩擦作用,绒布会逐渐干燥,当手感阻力增大,有些粘滞感时,表明绒布太干,继续抛光将引起试面发热,并可能划伤表面。因此,遇到这种情况应立即停止抛光,并向绒布中央缓慢地倒少量清水,或加少量抛光液,再继续抛光。感到盘外缘绒布的抛光效率降低时,则说明该区绒布上的研磨膏(或抛光液)太少了。为此可将试样向盘内部移动稍许继续抛光。

4)抛光约30 s后,观察抛光面,如大部分磨痕已被抛浅,则继续抛光时,可将试样在盘上按圆形轨迹划动抛光。或用手指使试样作自转进行抛光。这样可以避免试样中的碳化物、石墨及脆性夹杂物等第二相产生泄尾等缺陷。

5)抛光至仅有少量浅磨痕时,将试样移到盘中央区抛光,使抛光速度降低,同时减轻压力,作最后的精抛光,此时试样更需作自转抛光。

6)经数分钟抛光后,仔细观察抛光面,至表面完全没有磨痕,成为一个均匀的光亮平整表面时,抛光完毕。

7)用流动清水将抛光面上的残留抛光剂洗干净,然后甩去试面上的积水。

8)用水冲淋试面,然后用电吹风机或压缩空气将抛光面吹干。处理后的试样应进行抛光质量检查。

3、自动抛光

自动抛光需自动抛光设备,优点抛光效果好,适用要求金相试样比较高,比如非金属夹杂物进行定量分析等。

八、试样抛光操作注意事项

1)抛光时施力必须均匀,将整个磨面轻轻平贴在抛光绒布上,使整个磨面受到均匀抛光,才能得到一个完整的平滑抛光面,减少倒角现象。特别是具有锐边、尖角的试样,在抛光时如果试样不平,则很可能将抛光绒布撕破,甚至连带试样飞溅出去,损伤试样或人员。

2)需控制好抛光速度和压力。抛光盘旋转时,距盘心距离愈远处的旋转线速度愈大,抛光速度也愈大。所以在抛光初期,试样应放在抛光盘外缘区,所用压力也重一些,以利将粗磨痕迅速抛成浅磨痕。然后逐渐向盘中央区移动,并减轻压力,以获得均匀良好的抛光面。

3)需控制绒布上的抛光磨料的浓度。浓度过大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使磨料飞溅而造成浪费。磨料浓度太低,则会降低抛光效率。因此浓度应适当才能产生最佳的抛光效率和效果。磨料浓度主要由磨料的添加量和湿润水量来控制。每次添加磨料的量不宜过多,以少量多次效果较好。金刚石研磨膏的切削力很强,抛光效率高,因此用量不多就可达到迅速抛光。只要将整个抛光盘上的研磨膏都充分利用,无需经常添加。

同时添水湿润也应少量多次,切不可倒水太多,使昂贵的研磨膏被冲溅掉,造成浪费。若用抛光液,只能使用悬浮液,不能将下面的粗粉倒入抛光盘,否则会划伤试面。如果连续抛光30 s看不出抛光效果,表明磨料浓度太低,应适当添加少量磨料。

4)保持绒布合适的湿度。如果绒布水分过高,会降低抛光效率,增加抛光时间。如果水分过低,则会产生以下抛光缺陷:

①容易划伤抛光面。

②对硬试样可能因摩擦过热,使试样回火甚至表面氧化,造成试样的损伤。

③对软试样,容易使抛光面上形成紊乱层。

④试样中的脆性相易产生泄尾、剥落、沾污等缺陷。

⑤容易损伤抛光织物。

5)对需要保持完整边缘或表面层的试样,不允许抛光倒角或倒圆。为此操作时应特别注意持样手势正确、用力均匀,使整个磨面完全平贴在抛光绒布上,否则难以达到抛光要求。此外,根据经验,在握持试样时可将需保护的那条棱边与抛光盘转动速度的

方向相一致,即垂直于盘的半径方向,若该棱边(上道磨痕方向)与

抛光盘旋转方向一致,则较容易抛成圆角。

6)对抛光面的要求、检查项目不同,试面抛光质量允许有所区别。对于仅作显微镜观察,不需要显微摄影的抛光面,在不妨碍正常检查的条件下,试面上允许存在个

别的轻微划痕,从而可缩短抛光周期,节省抛光材料。但是对于划痕的多少和粗细、深度的允许程度,主要根据观察检查时所需的放大倍率决定。需放大倍率愈高,对抛光面质量的要求也必须愈高。对需要显微摄影的抛光面,尤其是400倍以上的高倍放大摄影时,一般要求担影视场内不允许有划痕。

7)抛光软性材料(如铜、铝及合金)、不锈钢、铁素体为主要基体的试样,对以上各项抛光条件控制需更严格。因此用力宜轻,抛光时试样压贴在绒布上后,最好不要进行划动,也不要作自转。为防止较硬的第二相发生泄尾,可将试样提离绒布后,转动180度后再固定在某个位置上轻抛一次。

九、金相试样抛光质量的检查

一、宏观检查

将试样的抛光面对着明亮光线,用眼睛或放大镜仔细观察。最好能对着光线,以不同角度晃动试面,更有利手看清试面上的情况。合格的抛光面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①平整、光亮。

②无沽污、斑点、水迹、抛光剂残痕。

③无划痕。

④无桔皮状皱纹——紊乱层。

⑤无麻点。

⑥需保护的棱边没有圆角。

若有①~③项的缺陷,可用重新抛光来纠正。有④~⑥项的缺陷及深划痕时,必须从砂纸磨光开始,重新按顺序磨光、抛光试样。至于需从那一道砂纸开始重磨,由缺陷的严重程度而定,原则是经初道砂纸磨光后,能将制样缺陷完全消除掉。

二、显微镜放大检查

宏观检查合格的试样,还应放在金相金相显微镜上,放大100倍进一步检查抛光质量。合格的抛光质量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①无妨碍金相检验及摄影的划痕。

②无组织泄尾。

③无沾污。-

④无严重凸浮、无剥落。

⑤无金属紊乱层、无抛光麻点。

⑥无不应存在的抛光圈角等缺陷上缺陷,程度较轻,可重新抛光予以纠正。严重缺陷,应从金相砂纸磨光开始,重新返工制样。

十、主要抛光缺陷的特征及识别

1.划痕在显微镜的明视场下,划痕较粗时呈现为深黑色的直线状条纹,数量一般较少。它们大都是抛光前的砂纸磨痕遗留下来的,只有用相应的砂纸重新磨光才能消除。细划痕在明视场下呈深灰色细直线,在暗视场下呈白亮色直线,数量有多、有少,它们基本上是在抛光过程中产生的。可重新抛光加以纠正。有时还可能出现单条

呈弧形或其他形状的划痕痕,它们一般是在抛光后不小心而被其他物体碰划所致。划痕的存在,使某些细微组织的原来面目被掩盖,有碍于正常的金相检查,需要予以纠正。

2.泄尾试样抛光面上存在较硬或较脆的第二相小质点时,容易因抛光而泄尾。常见的有疏松、非金属夹杂物,如氮化物、碳氮化合物、点状氧化物等。铸铁中的球团等形状的石墨泄尾。其产生原因主要是在抛光过程中抛光布太干,抛光后期压力太重;抛光速度太快;钢铁试样未作自转抛光所造成的。由于泄尾的存在,将有碍于非金属夹杂物等相的准确评级,因此需重新抛光予以纠正。

3.沾污非金属夹杂物、石墨、局部金属基体被研磨膏、抛光粉、其他污物或水迹等沾污,从而掩盖了试样中某些相的真实面目,失去原有的外形和颜色。例如正常情况下钢中的氮化钛夹杂是金黄色的、呈四边形、三角形等规则外形,如图2—121左上图所不。沾污后的氮化钛不仅失去了金黄色,呈黑色,而且外形也变得不规则,颗粒也比原来扩大,完全看不出原来的特征,又如灰色的点状氧化物也有类似弊病,使夹杂物的定性和定量检查都受到不良影响。又例如正常的球状石墨在E月视场下为灰色的,外形较圆整。在偏振光下观察,它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效应,呈现出美阴的放射状条纹。但被沾污后,明视场下看不出它固有的灰色,外形会变得不圆整,颗粒被扩大。在偏振光下,它失去了各向异性效应,也看不见放射状条纹,变得面目全非。如果抛光剂以小斑点状沾污在金属基体上,则可能使经验不足的试验者误认为是材料缺陷,所以应该重新抛光予以纠正。

4.严重浮凸组织中的某些高硬度相,如碳化物、钢中的三次渗碳体,以及氮化物

等,由于抛光时间过长,会造成浮凸。严重的浮凸将有不良后果。首先,存在严重浮凸的试样在化学浸蚀显示组织时,浮凸部分可能脱落,成为黑色孔穴;此外,还可能由于边界效应使严重浮凸的台阶处侵蚀不良,使组织形貌出现畸变。这种造成组织假象的缺陷是不允许存在的,可以用砂纸磨光返工纠正。

5.剥落试样中高硬度和脆性的质点(相),如果抛光时间过长,或者绒布太干、压力太大,抛光速度太快,都可造成剥落,在抛光面上留下一个孔穴,妨碍正常的金相检查。例如铸铁中的石墨,尤其是球状石墨,抛光不当很容易剥落成为一个圆坑,失去球墨的形貌特征。对某些非金属夹杂物也可能剥落,可能误判为疏松,从而妨碍组织的正常检查和评级。它只能用砂纸重新磨光、抛光予以纠正。

6.倒圆角抛光不当,很容易造成试样棱边被倒成圆角,使显微观察时倒圆的表层看不清楚。表面存在化学渗层或脱碳层,都需要测定它们的深度,由于存在圆角,将使该层的深度由于看不全而将厚度测薄。倒角严重时,甚至完全看不出有该层的存在,造成错误的试验结果。所以出现这种缺陷时,必须重新磨抛。

7.金属紊乱层及抛光麻点试样若经过反复、长时间抛光,或者对软组织如铜、铝及奥氏体、铁索体组织等抛光时压力太大,或绒布太干燥时,在金属表面产生较深的变形损伤,使抛光面上出

现很多小的、皱折,在显微镜放大后呈桔皮状的花纹,这就是表面紊乱层。在该层内组织已受到挤压变形,改变了原来的组织状态,造成假相。此外还可能在抛光面上出现抛光麻点,它是一些小孔穴,在显微镜下呈近似圆形的黑色小斑点,但其轮廓线模糊不清,也可使初学者误认为夹杂物或其他第二相。所以必须重新磨抛。

8.过热试样抛光时绒布太干、压力太大及抛光速度太快,都可能由于摩擦热使抛光表面升温造成过热。过热严重时导致表面局部出现浅的氧化色,失去原有的白亮金属光泽。有时在抛光态下看不出过热,但试样在浸蚀后,将现出回火色。例如对淬火试样就易出现这种情况,这些都是抛光不当造成的假相,都应从砂纸磨光开始返工,予以纠正。

的组织结构。常见显示组织的方法有化学浸蚀法、电解浸蚀法等。

1)化学浸蚀:化学试剂与试样表面起化学溶解或电化学溶解的过程,以显示金属的显微组织。浸蚀溶液见附表

2)电解浸蚀(电解浸蚀工作电压2-6V,工作电流0.05-0.3A/Cmm2之间)试样作为电路的阳极,浸入合适的电解浸蚀液中,通入较小电流进行浸蚀,以显示金属显微组织。浸蚀条件由电压、电流、温度、时间来确定。

十一、溶液的配置及安全注意事项

a.倒注、配制或浸蚀时应使用防护用具(眼镜、手套、工作服等);

b.注意观察试剂瓶上注明的注意事项,了解化学试剂的毒性及安全预防措施,以正确贮存和处理化学试剂;

c.配制浸蚀剂时如无特殊说明,总是把试剂加入到液剂中。水作溶剂时,最好用蒸馏水,因为自来水纯度变化很大。

金相分析 概述

第一讲金相分析技术之概述 1.1金相分析技术 金相分析技术是指用光学金相显微镜,观察,记录,分析,金属材料的微观组织结构的技术。 铁碳合金根据含碳量的不同分为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白口铸铁等。不同成分的钢,它们的金相组织各不相同。另外成分相同的钢,根据热处理状态不同,它的组织结构也各不相同。组织不同,材料的性能也不相同。所以,成分,热处理状态等,决定了材料的组织,材料的组织结构,又决定着材料的各种性能。可见,研究材料组织结构的重要作用。 金属材料的结构,可分为:原子结构、晶体结构、组织结构和宏观结构。 我们所研究的主要是金属材料。要对这些材料进行合理地,有效地使用,充分发挥它们的潜力,必须要了解和掌握它们的某种或某些性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对材料进行测试。实际上金相分析技术应该是材料测试的一种。往往和其它测试手段共同进行,综合分析。 1.2材料的测试技术 材料的测试,从它的根本意义来说,它是属于信息技术的具体的应用。因为它是通过采用一定的方法,将材料的某种性能有关的内涵信息,进行提取,分离,输出,转换,处理,显示,记录,分析等等。经过这样一些过程,从而得到,我们所要探求的,真实的性能特征。 然后,将这些处理后的信息反馈到生产现场或实验室,对生产或实验进行指导或进行控制。 例如:最简单的是金属的拉伸试验……….。 近年来,由于近代物理,化学,光学,声学,及微电子,材料科学,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学科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很多敏感元件,转换元件,检测器件,显示和记录装置等器材和技术,这样不仅使以前的测试方法和仪器有了很大的改进和更新。同时也开发了一些新的设备解决了以前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如:硬度计。便携式,现场金相分析仪,高温金相分析仪及可以看到原子的扫描遂道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快速金相显微镜,可以看到动态变化的显微镜等等。 现在的检测技术要求:是向着快速,简便,精确,自动化,多功能,低费用的方向发展。 例如:以前化学分析到现在的光谱分析 以前洗相照相到现在的电脑,打印机输出。 1.2.1关于材料测试的重要意义: 我们可以从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例子看出 1、在设计新的设备,或新的构件时就必须选用合适的材料,这就必须提供材料 有关的性能数据,特别需要提供设备或构件实际服役的性能,来作为设计的依据。如航空母舰的钢板。飞机发动机的材料。 2、在合成和制备新材料或制定新工艺时,要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比较,筛选,和 确定最佳方案。如焊接工艺评定。 3、在工业生产中,对投产的原材料的质量,必须进行检查,用来了解它是不是 符合规格,用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如压力容器的生产。 4、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要对各道工序前后的材料半成品,成品的性能进行监控,

金属材料金相热处理检验方法标准汇编

金属材料金相热处理检验方法标准汇编 一、金属材料综合检验方法 GB/T4677.6—1984金属和氧化覆盖层厚度测试方法截面金相法 GB/T6394—2002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 GB/T6462—2005金属和氧化物覆盖层厚度测量显微镜法 GB/T13298—1991金属显微组织检验方法 GB15735—2004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 GB/T15749一1995定量金相手工测定方法 GB/T18876.1—2002应用自动图像分析测定钢和其他金属中金相组织、夹杂物含量和级别的标准试验方法第1部分:钢和其他金属中夹杂物或第二相组织含量的图像分析与体视学测定 二、钢铁材料检验方法 GB/T224一1987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 GB/T225—1988钢的淬透性末端淬火试验方法 GB/T226—1991钢的低倍组织及缺陷酸蚀检验法 GB/T227—1991工具钢淬透性试验方法 GB/T1814—1979钢材断口检验法 GB/T1979—2001结构钢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GB/T4236一1984钢的硫印检验方法 GB/T4335—1984低碳钢冷轧薄板铁素体晶粒度测定法 GB/T4462—1984高速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图 GB/T6401—1986铁素体奥氏体型双相不锈钢中а-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GB/T7216—1987灰铸铁金相 GB/T9441—1988球墨铸铁金相检验 GB/T9451—2005钢件薄表面总硬化层深度或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 GB/T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 GB/T11354—2005钢铁零件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 GB/T13299—1991钢的显微组织评定方法 GB/T13302—1991钢中石墨碳显微评定方法 GB/T13305—1991奥氏体不锈钢中а-相面积含量金相测定法 GB/T13320—1991钢质模锻件金相组织评级图及评定方法 GB/T13925—1992铸造高锰钢金相 GB/T14979—1994钢的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评定法 GB/T15711—1995钢材塔形发纹酸浸检验方法 GB/T16923—1997钢件的正火与退火 GB/T16924—1997钢件的淬火与回火 GB/T18683—2002钢铁件激光表面淬火 YB/T130—1997钢的等温转变曲线图的测定 YB/T153一1999优质碳素结构钢和合金结构钢连铸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YB/T169一2000高碳钢盘条索氏体含量金相检测方法 YB/T4002—1991连铸钢方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YB/T4003—1997连铸钢板坯低倍组织缺陷评级图 YB/T4052—1991高镍铬无限冷硬离心铸铁轧辊金相检验 YB/T5127—1993钢的临界点测定方法(膨胀法) YB/T5128—1993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图的测定方法(膨胀法)

金相实验报告材料

实验五铁碳合金平衡组织的显微观察一.实验目的 1.观察铁碳合金在平衡状态下的显微组织特征。 2.掌握铁碳合金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变化规律。 二、实验器材 1、金相显微镜 2、金相标准试样 四.实验原理 铁碳合金室温下基本相和组织组成物的基本特征 1.铁素体(F)是碳溶入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晶体结构为体心立方晶格,具有良好的塑韧性,但强度硬度低,经4%硝酸酒精浸蚀呈白色多边形晶粒,在不同成分的碳钢中其形态为块状和断续网状。 2.渗碳体(Fe3C)是铁与碳形成的化合物,含碳量为6.69%。 晶格为复杂的八面体结构,硬度高,脆性大,用4%的硝酸酒精浸蚀后呈白色,用碱性苦味酸钠热蚀后呈黑色,用此法可以区分铁碳合金中的渗碳体和铁素体。由铁碳相图知,随着碳的质量分数的不同,渗碳体有不同的形态,一次渗碳体是由液态直接析出的渗碳体,呈白色长条状;二次渗碳体是从奥氏体中析出的渗碳体,呈网状分布,三次渗碳体是从铁素体中析出的渗碳体,沿晶界呈小片状,共晶渗碳体在莱氏体中为连续基体,共析渗碳体是同铁素体交替形成呈交替片状。

3.珠光体(P ) 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在平衡状态下,铁素体和渗碳体是 片层相间的层状组织。在高倍下观察时铁素体和渗碳体都呈白色, 渗碳体周围有圈黑线包围着,在低倍下当物镜的鉴别能力小于渗碳体厚度的时候,渗碳体就成为一条黑线。见图3-1。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 观察以下铁碳合金组织 在铁碳状态图上,根据碳的质量分数的不同,铁碳合金分为工业纯铁,碳钢及白口铸铁。 1.工业纯铁 碳的质量分数小于 0.0218%的铁碳合金称为工业纯铁。室温下的组织为单相的铁素体晶粒。用4%的硝酸酒精浸蚀后,铁素体呈白色。当碳的质量 分数偏高时,在少数铁素体晶界上析出微量的三次渗碳体小薄片,见图 3-2。 2.碳钢 碳的质量分数在0.0218~2.11%范围内的铁碳合金称为碳钢,根据钢中含碳 图 3-2 工业纯铁显微组织 a (15000×) b (400×) 图2-1 不同放大倍数下珠光体的显微组织

金相检测国家标准汇总

金相检测国家标准汇总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检验类别 1、金属平均晶粒度【001】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 GB 6394-2002 【010】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测定…GB 10852-89 【019】珠光体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062】金属的平均晶粒度评级…ASTM E112 【074】黑白相面积及晶粒度评级…BW 2003-01 【149】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304】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面积法) 【305】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切割线法) 【322】铜及铜合金_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YS/T 347-2004 【328】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2 2、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002】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GB 10561-89 【252】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0561-2005/ISO 4967:1998 3、贵金属氧化亚铜金相检验【003】贵金属氧化亚铜金相检验…GB 3490-83 4、脱碳层深度测定【004】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 224-2008 【130】脱、渗碳层深度测定…GB 224-87 5、铁素体晶粒延伸度测定【005】铁素体晶粒延伸度测定…GB 4335-84 6、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006】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GB 4462-84 7、不锈钢相面积含量测定【007】不锈钢相面积含量测定…GB 6401-86 8、灰铸铁金相【008】铸铁共晶团数量测定…GB 7216-87 【056】贝氏体含量测定…GB 7216-87 【058】石墨分布形状…GB 7216-87 【059】石墨长度…GB 7216-87 【065】珠光体片间距…GB 7216_87 【066】珠光体数量…GB 7216_87 【067】灰铸铁过冷石墨含量…SS 2002-01 【185】碳化物分布形状…GB 7216-87 【186】碳化物数量…GB 7216-87 【187】磷共晶类型…GB 7216-87 【188】磷共晶分布形状…GB 7216-87 【189】磷共晶数量…GB 7216-87 【190】基本组织特征…GB 7216-87 【235】石墨长度(自动分析)…GB 7216-87 【251】灰铸铁多图多模块评级:石墨分布&石墨长度&基体组织&共晶团【255】灰铸铁金相_基本组织特征(灰度法) 【256】石墨分布&石墨长度&基体组织&共晶团(灰度法)…GB 7216-87 【316】灰铁金相等级图_石墨类型…SS 2007-6 【317】灰铁金相等级图_石墨尺寸…SS 2007-7 【318】灰铁金相等级图_铁素体的大约百分含量…SS 2007-8 【319】灰铁金相等级图_珠光体的大概间隔…SS 2007-9

金相检测步骤 详细版

金相检测步骤详细版 第一步:试样选取,部位确定及截取方式 选择取样部位及检验面,此过程综合考虑样品的特点及加工工艺,且选取部位需具有代表性。金相试样的选取及尺寸: 取样部位的选取应根据待检材料的特点、加工工艺以及热处理过程而定。生产中的常规检验所用试样的的取样方向、部位和数量在产品标准或相应的技术条件中都有规定。通常试样的尺寸大小以便于握持、易于磨制为准,建议尺寸为直径15mm、高15~20mm的圆柱体或边长为15~25mm的立方体。 a、对于失效分析材料,应在失效部位和未失效部位分别取样,进行比对分析,便于研究其失效原因。 b、对于铸件,应从表面到心部,上部至下部观察其组织差异。 c、对于热处理后的工件,由于其金相组织均匀,可截取任意一截面进行观察,但如果试样表面进行处理(如表面化学处理、镀层等)取样时应垂直于表面,以便观察其组织和测量表面处理层厚度。 d、对于加工(如轧制、型材、锻件等)过的试样,若要分析工件表层有无脱碳、折迭等缺陷和检验晶粒度大小,应横向取样;若要研究夹杂物、组织变形程度等,应纵向取样。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试验测试与计量技术研究中心是中国船级社(CCS)授权的船舶材料验证试验机构,具备集高、精、尖仪器设备和先进的软件分析技术于一体的评价手段,可快速进行金相检测、性能检测,并能全方位的开展失效分析及安全寿命评估、材料及构件工程适应性评价等工作。 第二步:镶嵌。 如果试样的尺寸太小或者形状不规则,则需将其镶嵌或夹持。 第三步:试样粗磨。 粗磨的目的是平整试样,磨成合适的形状。一般的钢铁材料常在砂轮机上粗磨,而较软的材料可用锉刀磨平。 第四步:试样精磨。 精磨的目的是消除粗磨时留下的较深的划痕,为抛光做准备。对于一般的材料磨制方法分为手工磨制和机械磨制两种。 第五步:试样抛光。 抛光的目的是把磨光留下的细微磨痕去除,成为光亮无痕的镜面。一般分为机械抛光、化学抛光、电解抛光三种,而最常用的为机械抛光。

材料课件实验一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

材料课件实验一光学金相 组织观察方法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实验一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 目的 1.了解光学金相组织观察方法及步逐; 2.了解光学金相显微镜的结构,熟悉其使用的基本方法; 3.了解光学金相样品的制备过程,体会制过程对观察组织的影响。光学金相显微镜的结构 为观察材料的显微组织,必须借助显微镜,大家可能用过生物显微镜,知道其大致结构有:物镜、目镜、粗调、微调等,生物样品是透明的,可用自然光。 工程材料,如金属材料,是不透明的,成像利用的是反射光,因此在光学金相显微镜中,结构上明显特点是有一套照明设备,现用显微镜的照明设备包括:电源、变压器、灯泡、透镜组——得到平行光,经过孔径光栏、滤色片、视场光栏,再经过物镜照射到试样上。经过试样的反射光进入物镜经过一次放大,再经过目镜的再次放大,我们看到的是经过二次放大的虚像。因为最后看到的像和各人的视力的影响,不同人观察时对显微镜要进行微调。

显微组织成像原理 如图所示,从透镜内垂直照射 到试样上的平行光,将发生反射和 吸收。如果试样是镜面,光线全部 原路返回,最后成像为亮点;如果 试样有不平的沟槽,部分光线反射后不能进入物镜,这样这些地方成像为暗区。有明有暗就构成了表面的图象,就是我们观察到的组织形貌。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取样:从材料或零件上截取准备观察的样品,要求组织要有代表性,大小要适合制样和观察,尺寸过小的还要进行镶嵌。 打平:让观察面宏观为平面,用砂轮、锉刀或其它方法来实现。 磨光:用不同粒度的金相砂纸,从粗到细依次细磨,让其粗糙度不断减小。细磨的方法有干磨和湿磨,可用手工细磨和机械细磨。

金相分析介绍

有色合金彩色金相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朱锦艳王凤花 (太原重型机械集团公司,太原030024) 摘要:本文应用化学沉积着色法对铜、铝合金及双金属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进行了上千次的着色试验。结果表明:彩色金相能够清晰地显示一般金相方法看不到的组织细节和特殊的相,其色彩鲜艳、分辩率高,给人们提供了很有意义的信息。同时还系统地介绍了化学沉积试剂的应用方法和试验操作技巧。 关键词:金相技术;着色;衬度;组织鉴别 O 引言 光学金相技术对揭示合金内部组织的奥秘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普遍的金相方法限于其反着能力,已满足不了人类对金属材料微观世界的进一步探讨。由于电子金相技术的蓬勃兴起,使材料的研究进入一个新领域.作为基础的光学金相技术依然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人们为了提高光学金相的测试水平,必须从提高组织中各相间衬度入手,由此发展了一种崭新的显示方法——彩色金相。基于人眼对彩色差异的特殊敏感,利用彩色衬度来区分合金组织更为准确可靠,彩色金相已成为光学金相发展的方向。本文应用彩色金相的原理和方法对铝、铜合金等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进行了大量的试验和探讨工作,积累了较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和技术,并研制出一册《有色合金彩色金相图谱》。 1 彩色金相原理及方法 彩色金相主要是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使试样表面形成一层干涉膜,利用光的薄膜干涉效应,使合金的显微组织产生鲜明的彩色衬度,以此来提高光学金相的鉴别能力。彩色金相显示合金组织的方法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改变样品表面状况的彩色侵蚀着色法、化学沉积着色法、热染法和真空蒸镀法等;二是不改变样品表面状况的纯光学方法,有偏光干涉法和分色法等,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和局限性。本试验基于有色合金的特点及实验条件,主要选用化学沉积干涉膜着色法。 化学沉积着色的机理是,根据电化学原理,金属试样浸入到化学沉积试剂中时,必然会发生一系列的电化学过程,试样表面上的各区域按它们各自的稳定电位与试样综合稳定电位之差值,分为不同的阴极区域和阳极区域。如果选用了合适的试剂,则该试剂有能力,使不同区域上沉积不同厚度的干涉膜。不同的合金相其化学常数不同或膜的厚度不同,利用多重反射与薄膜干涉效应,使各相之间或位向与成份不同的晶体之间产生不同的干涉色,从而产生彩色图象,以达到辩认组织的目的。

金相分析计算

计算题(初级) 计量技术知识 1.计算1.1× 2.233×0.3344的结果?(3分) 1.1× 2.233×0.3344 = 1.1×2.23×0.334 = 0.819 ≈ 0.82 2.计算104.29 6.15315.041 4.10 5.2???的结果? 104.29 6.15315.0414.105.2???=104.06.1515.0 4.10 5.2???= 640 154=0.240≈0.24 3.计算3.142+0.0059+25.18+13.2579的结果。(5分) 解:3.142+0.0059+25.18+13.2579 =3.142+0.006+25.18+13.258 =41.586 ≈41.59 金属学基础 1.体心立方晶胞和面心立方晶胞中原子数各是多少?(5分) 解:体心立方晶胞:N =1+8×81 =2 面心立方晶胞:N =6×21 +8×81 =4 答:体心立方晶胞原子数为2个,面心立方晶胞原子数为4个。 2.金相分析在生产、材料科学发展与材料研制中的作用有哪些?7分 答:(1)常规检测。常规的金相检测主要是控制材料和产品质量,包括原材料检验、生产过程中中间产品的抽查或在线检测以及最终产品的检测,以保证产品符合质量标准。 (2)失效分析。通过综合理化分析、找出失效原因,掌握失效机理,达到有效控制和解决非正常失效。 (3)组织与性能关系研究。金相检测对材料科学及新材料研制的重要作用,就是揭示材料内部组织和宏观性能之间的定性联系,揭示一些规律性,克服材料研制中的盲目性。 3.含碳量质量分数为0.40%的亚共析钢,试利用铁碳相图及杠杆原理计算先共析铁素体及珠光体含量。

金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金相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一实验目的: 金属材料的使用通常遵循着“成分—组织—性能”的相互关系。金相即金相学,就是研究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科学。不仅如此,它还研究当外界条件或内在因素改变时,对金属或合金内部结构的影响。所谓内在因素主要指金属或合金的化学成分。所谓外部条件就是指温度、加工变形、铸造情况等。 二试验设备: 1. 金相试样切割机 2. 砂轮机 3. 镶嵌机 4. 预磨机 5. 抛光机 6. 腐蚀液 7. 金相显微镜 8. 摄影系统及电脑 三试验原理: 金相试验是将欲检验之试片表面经言磨抛光(或化学抛光、电化学抛光)至一定的要求光滑后,以特定的腐蚀液于以腐蚀,利用各相或同一相中方向不同对腐蚀程度的不同而能表现出各相之特征,并利用显微镜放大倍率观察判断之。

四试验方法: 1.试片之准备: 为使试片能合乎观察的要求必须以如下之步骤处理之。 (1)取样(SAMPLING): 取样必须考虑其整体或研究的主题的代表性,如材料属方向性者则应依各方面皆取样观察:如品管检查则可随机取样如破坏原因分析可取性质较差的材料以凸显破坏原因以利观察等等。 (2)切割(SECTIONING): 如材料硬度低则可直接用锯子予以切割,如硬度较高则可使用砂轮切割,但必须慎选砂轮,且切割时须冷却以避免因切割过程所产生的热对材料组织的影响。 (3)粗磨(COARSE GRINDING): 用砂轮机去除试片的毛边,并用较粗的砂纸(#80左右)或沙袋机磨平且可除去可能因切割所产生的变态层。 (4)嵌模(MOUNTING): 嵌模之目的为使试片握持方便或保持试片边缘之完整,如不考虑这两种因素,则此步骤可省略 嵌模的方法有两种,即热嵌模(Hot Molding)及冷嵌模(Cold Molding)。热嵌模亦称为加压嵌模(Compression Molding),方法为将试片表面朝下置于金属磨中(一般内径为111/4及11/2等三种)再填以适量之树脂,如酚树脂(如电木粉、Bakelite),预热至60~80℃后即加压至4,200PSI左右之压力,并继续加热至130~140℃,持热

材料科学金相实验

铁碳合金的纤维组织及分析 材科0904 徐飞 40930212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铁碳合金相图(Fe-Fe3C相图)。 2.掌握各相和组织组成以及它们的金相形貌特征(珠光体、铁素体、渗碳体、莱氏体等)。 3.掌握共晶、亚共晶、过共晶白口铸铁的显微组织特征(莱氏体、变态莱氏体,一次渗碳体、共晶渗碳体和二次渗碳体的形成与形貌特点;高温奥氏体转变所得室温产物等)。 4.了解碳含量对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形貌和相对量的影响。 二、实验内容 1.分析并讨论铁碳合金相图的组成及组织组成物形貌。 2.结合理论知识,观察各金相样品的显微组织,绘制组织特征图。 3.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和思考题。 三、实验设备与材料 1.光学显微镜 2.标准实验样品若干 四、实验过程 1.分析并讨论铁碳合金相图的组成及组织组成物形貌 在铁碳合金中,碳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θ-Fe3C相,另一是石墨。θ-Fe3C 实际上是一个亚稳相,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为铁固溶体相α(Fe)或γ(Fe)和石墨,因此铁碳相图通常有Fe-Fe3C和Fe-石墨两种形式,且Fe-石墨体系是更稳定的状态。 在Fe-Fe3C体系相图中,存在有液相、固溶体相δ(Fe)、α(Fe)和γ(Fe)及θ-Fe3C相。根据组织特征则有奥氏体(A)、铁素体(F)、δ铁素体,渗碳体或液析渗碳体(Cm)、二次渗碳体(CmII)、三次渗碳体(CmIII)、珠光体(P),莱氏体(Ld)、变态莱氏体(Ld’)和液体(L)。 铁素体:碳溶入铁晶格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固溶体,称铁素体。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为均匀明亮的多边形晶粒。(BCC)

奥氏体:碳溶入铁晶格的间隙中形成间隙固溶体,称奥氏体。(FCC) 渗碳体:Fe3C和其他相共存时以片、粒块、网状形态出现,它不受硝酸酒精侵蚀,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呈白色发亮。 2.结合理论知识,观察各金相样品的显微组织,绘制组织特征图。 下图a)所示为亚共析钢的退火组织。白亮者为铁素体,黑色的为珠光体。随着含碳量的提高,珠光体的相对量增加。当含碳量达到0.6%以上,铁素体沿着原奥氏体晶粒呈网状分布。 下图b)所示为共析钢的退火组织。全为片状珠光体组织,高倍观察时片层很清楚。 下图c)所示为含碳量为1.2%的过共析钢的退火组织,光体加二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沿原奥氏体晶粒呈网状分布,呈亮白色。用碱性苦味酸溶液染色侵蚀,可使网状渗碳体变成黑色。 a)亚共析钢 b)共析钢 c)含碳量为1.2%的过共析钢 白口铸铁的组织有亚共晶、共晶和过共晶三种。 图a)是亚共晶白口铁,黑色的为原奥氏体枝晶形成的珠光体,枝晶间为莱氏体共晶,白色的渗碳体为基体。 图b)是共晶白口铁,组织是莱氏体共晶,黑色李壮为珠光体,白色基体为渗碳体。 图c)是过共晶白口铁,黑色粗大片状为一次渗碳体,而其余部分则为莱氏体共晶。 a)亚共晶白口铁图b)共晶白口铁图c)过共晶白口铁 课堂所绘组织图见附录,并与标准组织图进行对比观察。

金相分析软件介绍

金相分析软件介绍 检验类别模块名称功能说明 1、金属平均晶粒度【001】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 GB 6394-2002 自动评级【010】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测定…GB 10852-89 【019】珠光体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062】金属的平均晶粒度评级…ASTM E112 【074】黑白相面积及晶粒度评级…BW 2003-01 【149】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辅助评级【304】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面积法)自动评级【305】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切割线法)自动评级【322】铜及铜合金_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YS/T 347-2004 自动评级【328】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2 2、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002】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GB 10561-89 自动评级【252】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0561-2005/ISO 4967:1998 3、贵金属氧化亚铜金相检验【003】贵金属氧化亚铜金相检验…GB 3490-83 自动评级 4、脱碳层深度测定【004】脱碳层深度测定…GB 224-87 辅助评级 5、铁素体晶粒延伸度测定【005】铁素体晶粒延伸度测定…GB 4335-84 自动评级 6、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006】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GB 4462-84 自动评级 7、不锈钢相面积含量测定【007】不锈钢相面积含量测定…GB 6401-86 自动评级 8、灰铸铁金相【008】铸铁共晶团数量测定…GB 7216-87 自动评级【056】贝氏体含量测定…GB 7216-87 【058】石墨分布形状…GB 7216-87 比较评级 【059】石墨长度…GB 7216-87 辅助评级【065】珠光体片间距…GB 7216_87 【066】珠光体数量…GB 7216_87 自动评级【067】灰铸铁过冷石墨含量…SS 2002-01 【185】碳化物分布形状…GB 7216-87 比较评级 【186】碳化物数量…GB 7216-87 自动评级 【187】磷共晶类型…GB 7216-87 比较评级【188】磷共晶分布形状…GB 7216-87 【189】磷共晶数量…GB 7216-87 自动评级

金相实验报告

金相实验报告 三、实验目的 1.掌握铝合金的制备过程和抛光机等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2.掌握金相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3.认识铝合金的金相组织; 4.结合理论,理解铝合金成分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四、实验要求1对实验原理与方法的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相关教材的基本知识,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了解相关材料常规的金相组织,对有关名词、概念有清楚地认识,了解观察显微组织的原理、方法和作用。 22对操作技能与仪器设备的要求: 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了解砂纸的型号和使用,熟悉抛光机和显微镜的使用,会判断试样制备的好坏。仪器设备:砂轮机、砂纸、抛光机、金相显微镜等。 33对实验报告的要求: 1.记录实验过程; 2.根据金相照片分析成分和金相组织的关系; 3.要求用正规实验报告纸,书写清晰。 五、实验所用仪器设备及材料 1.设备:金相显微镜、抛光机、砂轮机。 2.各号金相砂纸、抛光布、脱脂棉、3~5﹪硝酸酒精溶液、试样(成分:xxxxx)。 六、实验步骤(1)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金相试样的制备包括取样、磨制、抛光和浸蚀等步骤。 金相试样的制备过程主要步骤 本实验金相试样制备过程的步骤如下: 磨制抛光浸蚀观察砂纸磨抛光剂抛光机浸蚀剂吹吹风酒精清洗水清洗水清洗吹干显微镜磨制抛光浸蚀镶嵌取样 1.取样试样的选取应根据被检验材料或零件的特点,取其有代表性的部位。例如研究零件的失效原因时,应在失效部位取样,并在完好部位取样,以便对比分析。对于铸造合金,考虑到组织的不均匀性,应从表层到中心各个部位进行选取。对于轧材,研究表层缺陷和夹杂物的分布时应横向取样;研究夹杂物类型、形状、变形程度、带状组织时应纵向取样。对一般热处理后的零件,由于组织均

金相样品制备的一般方法

金相样品制备的一般方法 1 实验目的 1.掌握金相样品制备的一般方法(机械抛光和化学侵蚀)。 2.了解金相样品制备的其他方法。 2 实验设备及材料 1.金相显微镜一台 2.碳钢试样一块 3.金相砂纸一套 4.抛光机及抛光液 5.侵蚀液,酒精,玻璃器皿,镊子,脱脂棉,滤纸等。 3 实验过程 3.1预磨机磨样 取得样品,用食指抵住样品顶端,大拇指和中指夹紧样品。打开预磨机,将水龙头的水量调到合适的大小,将样品放置于砂纸的中间位置附近,轻压下样品,让砂纸充分研磨样品表面。等样品表面上的划痕都朝一个方向时,将样品旋转九十度重新磨样,直到新划痕覆盖上一次的划痕,这样重复3~4次,最后一次划痕都朝一个方向时,磨样完成,关闭水龙头和预磨机,准备抛光。 3.2样品抛光 在样品表面抹上一点抛光膏,打开抛光机,将水龙头水量调到合适大小,为防止抛光膏被抛光布打飞,倾斜将样品慢慢抵至抛光布上,然后轻压样品是其和抛光布充分接触,,期间将样品旋转90°2~3次,使抛光更均匀,抛光至样品表面光亮如镜,看不到细小的划痕即可。关闭抛光机和水龙头,完成抛光。 3.3样品侵蚀 将抛光完成的样品置于水流下冲洗几秒,将抛光过程中的杂质冲洗干净,准备侵蚀。用镊子将蘸满侵蚀液(4%硝酸酒精)的棉团均匀擦拭样品表面,重复擦拭5~8次,直至样品表面变成均匀的浅灰色,然后立即将样品表面用水流冲洗,将侵蚀液清洗干净,防止过度侵蚀。 清洗完成后用蘸满酒精的棉团擦拭样品表面,然后用吹风机将样品表面吹干,至此样品侵蚀完成,准备样品的观察。 3.4样品观察 将样品置于载物台上,打开显微镜光源,切换低倍物镜,将样品调高至与物镜相距2~3毫米,然后观察目镜,同时用粗调旋钮向下调节样品位置,直至在视野中观察到样品组织,然后用细调旋钮调节使视场更加清晰。 视场找到后,将物镜切换至高倍镜,调节细调旋钮,直至能清晰观察到样品组织即可。

实验三-偏光、暗场在金相分析中的应用

实验三偏光、暗场在金相分析中的应用(验证性)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了解偏振光和暗场的基本原理。 2.学会偏振光和暗场的操作方法和分析方法。 3.了解偏振光和暗场在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分析及多相合金的组织鉴别方面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 暗场和偏振光是金相分析方面应掌握的一种基本的分析手段,它们主要应用在一些组织、晶粒的鉴别,晶粒取向,形变织构的研究,特别是在非金属夹杂物的研究分析方面使用较广。 1、暗场 1)暗场与明场的区别 明场:入射光束通过物镜垂直照射到试样表面,反射光进入物镜成像。 暗场:入射光束绕过物镜,以极大的角度斜射到试样表面,散射光(漫射光)进入物镜成像。这样的光束是靠暗场折光反射镜和环形反射镜获得。 2)暗场的操作 使用暗场照明时的步骤: (a)孔径光栏、视场光栏都要开大; (b)将暗场遮光反射镜插入光路。入射光中插入暗场遮光反射镜后,使入射光变成环形光环。 (c)将暗场聚光镜套在物镜外面。入射光环不通过物镜,而经暗场聚光镜反射之后,以极大的倾斜角照射到试样表面,实现倾斜光照明。 (d)要将光路中明场用的平面半反射镜拉出来,它已不起作用。这样,使入射光不能

进入物镜,提高了成像质量。暗场环形反射镜已固定在光路里,将暗场遮光反射镜造成的环形光束反射到置于外面的“暗场聚光镜”表面上,然后以极大的倾斜角反射到试样表面上。 倾斜光照射到试样表面平坦部位反射光会以相同的角度反射回去,这部分反射光不能到达物镜,视场内是暗黑的。而使光线产生漫反射的凹凸处、透明夹杂物处等,因漫反射使部分光线可到达物镜,在视场内观察到是明亮的,因此形成在暗黑的基体上有部分明亮的映像。因此称这种照明方式为暗场照明。 3)暗场照明的特点及应用 (1)暗场照明提高了显微镜的实际分辨能力和衬度 暗场采用倾斜光照明,充分利用了物镜的孔径角,而且暗色基体衬度好,实际的分辨能力提高了。 例如取一含有珠光体的试样,在明场观察时,有许多珠光体领域由于细密使物镜分辨不清的片层。而转换成暗场照明,同一部位的片层状清晰可见,这说明暗场下,物镜的实际分辨能力提高了。 另外,钢中有许多超显微的粒子,明场时无法辨认,有的可见隐约小点。但若用暗场照明,由于消除了跌加在这些微粒散射光成像的亮背景,从而加强了这些粒子衍射象的衬度可看到在暗黑的基体上分布着很多小亮点,有的还呈现出各种色彩,使小质点清晰可辨。就像晚上可看到星星一样,我们虽不能分辨这些粒子的细节,却可察觉到这些微粒子的存在。 (2)鉴别钢中的夹杂物和固有色彩 明场观察时,金属基体反射光很强,夹杂物处的反射光或漫射光或汇合,其固有色彩被掩盖。暗场照明,透明、半透明夹杂物由于内反射的结果,在暗场下是明亮的,同时还可以观察到它的固有色彩。一般情况下,暗场下越明亮,其透明度越好。例Al2O3等氧化物。明场下为暗黑色。暗场为白亮色,说明其透明度很好,色彩也呈现出来了。不透明的夹杂物,

金相制备实验

金相制备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金属显微试样的制备及金相显微组织显示方法。 2.掌握铁碳合金中的相及组织组成物的本质、形态及分布特征。 3.掌握利用显微镜进行显微组织分析、观察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一)金相试样的制备方法: 图1-1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 金相显微试样的制备过程包括有如下工序:取样、镶嵌、磨制、抛光、浸蚀等,下面就各道工序加以简要说明: 1.取样 由于金相组织比较均匀,试样截取可在任一截面进行,确定好部位后就可把试样截下,试样的尺寸通常采用直径为Φ12~15mm,高度(或边长)为12~ 15mm的圆柱体或方形试样,如图1-2所示。 试样的截取方法视材料的性质不同而异,软的金属可用手锯或锯床切割;对硬而脆的材料(如白口铸铁)则可用锤击打下;对极硬的材料(如淬火钢)则可采用砂轮切片机或电脉冲加工等切割。但是,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在切取过程中均不宜使试样的温度过于升高,以免引起金属组织的变化,影响分析结果。 图1-2 金相试样的尺寸 2.镶嵌

对于尺寸过于细小的金属丝、片及管等,用手来磨制,显然很困难,需要使用试样夹或利用样品镶嵌机把试样镶嵌在低熔点合金或塑料(如胶木粉,聚乙烯聚合树脂等)中。 3.磨制 试样的磨制一般分为粗磨与细磨。 (1)粗磨粗磨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一个平整的表面,钢铁材料试样的粗磨通常在砂轮机上进行。但在磨制时应注意:试样对砂轮的压力不宜过大,否则会在试样表面形成很深的磨痕,从而增加了细磨和抛光的困难;要随时用水冷却试样,以免受热的影响而引起组织的变化;试样边缘的棱角如没有保存的必要,可先行磨圆(倒角),以免在细磨及抛光时撕破砂纸或抛光市,甚至造成试样从抛光机上飞出伤人。当试样表面平整后,粗磨就告完成,然后将试样用水冲洗擦干。 (2)细磨经粗磨后的试样表面虽较平整但仍还存在有较深的磨痕。因此,细磨的目的就是消除这些磨痕,以获得一个更为平整而光滑的磨面,并为下一步抛光做准备。 细磨是在一套粗细程度不同的金相砂纸上由粗到细依次顺序进行的。 细磨时可将砂纸放在玻璃板上,手指紧握试样并使磨面朝下,均匀用力向前推行磨制,在更换另一号砂纸时,须将试样的研磨方向调转90°即与上一道磨痕方向垂直,直到把上一道砂纸所产生的磨痕全部消除为止。此外,在更换砂纸时还应将试样、玻璃板清理干净,以防粗砂粒带到下一道细砂纸上产生粗的磨痕。 为了加快磨制速度可采用在转盘上贴有不同型号砂纸的预磨机实现机械磨光。 ①砂纸平铺在玻璃板上,一手按住砂纸,另一手握住试样,使试样磨面朝下并与 砂纸接触,在轻微压力作用下向前推行磨制。 ②磨制以“单程单向”方式重复进行。 ③在调换下一号更细的砂纸时,应将试样上的磨屑和砂粒清除干净,并使试样的磨制方向调转90°。 4.抛光 细磨后的试样还需进行最后一道磨制工序——抛光,其目的是去除细磨时遗留下来的细微磨痕,以获得光亮无疵的镜面。 试样的抛光一般可分为:机械抛光、电解抛光和化学抛光。最常用的为机械抛光。试样的机械抛光是在专用抛光机上进行的,抛光机的主要结构是由电动机和水平抛光盘组成,转速300~500转/分钟。抛光盘上铺以细帆布、呢绒、丝绸等,抛光时在抛光盘上不断滴注抛光液,抛光液通常采用Al2O3,M g O或Cr2O3等细粉末(粒度约为0.3~1μm)在水中的悬浮液(每升水中加入AI2O3 5~10克)或采用由极细钻石粉制成的膏状抛光剂等。 机械抛光就是靠极细的抛光粉末与磨面间产生的相对磨削和滚压作用来消除磨痕的。操作时将试样磨面均匀地压在旋转的抛光盘上(可先轻后重)并沿盘的边缘到中心不断作径向往复移动,抛光时间一般约3~5分钟。最终抛光后,试样表面应看不出任何磨痕而呈光亮的镜面。需要指出的是抛光时间不宜过长,压力也不可过大,否则将会产生紊乱层而导致组织分析得出错误的结论。 抛光结束后用水冲洗试样并用棉花擦干或吹风机吹干,若只需要观察金属中的各种夹杂物或铸铁中的石墨形状时,可将试样直接置于金相显微镜下进行观察。 本实验抛光方法: ①将试样磨面均匀地、平整地压在旋转的抛光盘上,压力不宜过大,并沿盘的边缘到中心不断作径向往复移动。 ②抛光时间不宜过长,磨面上磨痕全部消除而呈光亮的镜面后,即可停止抛光。

金相组织分析

实验三碳钢的非平衡组织及常用金属材料显微组织观察 实验目的概述实验内容实验方法实验报告思考题 一、实验目的 1. 观察碳钢经不同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2. 熟悉碳钢几种典型热处理组织——M、T、S、M回火、T回火、S回火等组织的形态及特征。 3. 熟悉铸铁和几种常用合金钢、有色金属的显微组织。 4. 了解上述材料的组织特征、性能特点及其主要应用。 TOP 二、概述 1. 碳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碳钢经退火、正火可得到平衡或接近平衡组织,经淬火得到的是不平衡组织。因此,研究热处理后的组织时,不仅要参考铁碳相图,而且更主要的是参考钢的等温转变曲线(C曲线)。 为了简便起见,用C曲线来分析共析钢过冷奥氏体在不同温度等温转变的组织及性能(见表3-1)。 在缓慢冷时(相当于炉冷,见图2-3中的V 1)应得到100%的珠光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V 2 。时(相当于空冷), 得到的是较细的珠光体,即索氏体或屈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大到V3时(相当于油冷),得到的为屈氏体和马 氏体;当冷却速度增大至V 4、V 5 ,(相当于水冷),很大的过冷度使奥氏体骤冷到马氏体转变开始点(Ms)后, 瞬时转变成马氏体。其中与C曲线鼻尖相切的冷却速度(V 4 )称为淬火的临界冷却速度。

亚共析钢的C 曲线与共析钢相比,只是在其上部多了一条铁素体先析出线,当奥氏体缓慢冷却时(相当于炉冷,如图2-3中V 1:),转变产物接近平衡组织,即珠光体和铁素体。随着冷却速度的增大,即V 3>V 2>V ,时,奥氏体的过冷度逐渐增大,析出的铁素体越来越少,而珠光体的量逐渐增加,组织变得更细,此时析出的少量铁素体多分布在晶粒的边界上。因此,V 1的组织为铁素体+珠光体;V 2的组织为铁素体+索氏体; V 3,的组织为铁素体+屈氏体。当冷却速度为V 4,时,析出很少量的网状铁素体和屈氏体(有时可见到少量贝氏体),奥氏体则主要转变为马氏体和屈氏体(如图3-3);当冷却速度V 5,超过临界冷却速度时,钢全部 转变为马氏体组织(如图3-6,3-7)。 过共析钢的转变与亚共析钢相似,不同之处是后者先析出的是铁素体,而前者先析出的是渗碳体。 ① 珠光体(P ) 珠光体的组织形态主要有两种:片状珠光体和颗粒状珠光体。片状珠光体由一片片相互交错排列的铁素体和渗碳体所组成形成珠光体的先行条件是事先形成均匀的奥氏体,而后缓慢冷却在A1以下附近温度形成。片状珠光体似手指纹的层状结构,它是一层铁素体和一层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见图3-1)。颗粒状珠光体是在铁素体的基体上分布着细小颗粒状的渗碳体的球化组织(见图3-2)。 图3-1片状珠光体500×4%硝酸酒精 图3-2 颗粒状珠光体500×4%硝酸酒精 ② 索氏体(s) 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其片层比珠光体更细密,在高倍(700倍以上)显微放大时才能分辨(见图3-3)。 ③ 屈氏体(T) 也是铁素体与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片层比索氏体还细密,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也无法分辨,只能看到如墨菊状的黑色形态。当其少量析出时,沿晶界分布,呈黑色网状,包围着马氏体;当析出量较多时,呈大块黑色团状,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分辨其中的片层(见图3-4)。 图3-3 索氏体500×4%硝酸酒精 图3-4 屈氏体+马氏体500×4%硝酸酒精

金相检测国家标准汇总

金相检测国家标准汇总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检验类别 1、金属平均晶粒度【001】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 GB 6394-2002 【010】铸造铝铜合金晶粒度测定…GB 10852-89 【019】珠光体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062】金属的平均晶粒度评级…ASTM E112 【074】黑白相面积及晶粒度评级…BW 2003-01 【149】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GB 6394-2002 【304】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面积法) 【305】钨、钼及其合金的烧结坯条、棒材晶粒度测试方法(切割线法) 【322】铜及铜合金_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YS/T 347-2004 【328】彩色试样图像平均晶粒度测定方法2 2、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002】非金属夹杂物显微评定…GB 10561-89 【252】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GB/T 10561-2005/ISO 4967:1998 3、贵金属氧化亚铜金相检验【003】贵金属氧化亚铜金相检验…GB 3490-83 4、脱碳层深度测定【004】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 224-2008 【130】脱、渗碳层深度测定…GB 224-87

5、铁素体晶粒延伸度测定【005】铁素体晶粒延伸度测定…GB 4335-84 6、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006】工具钢大块碳化物评级…GB 4462-84 7、不锈钢相面积含量测定【007】不锈钢相面积含量测定…GB 6401-86 8、灰铸铁金相【008】铸铁共晶团数量测定…GB 7216-87 【056】贝氏体含量测定…GB 7216-87 【058】石墨分布形状…GB 7216-87 【059】石墨长度…GB 7216-87 【065】珠光体片间距…GB 7216_87 【066】珠光体数量…GB 7216_87 【067】灰铸铁过冷石墨含量…SS 2002-01 【185】碳化物分布形状…GB 7216-87 【186】碳化物数量…GB 7216-87 【187】磷共晶类型…GB 7216-87 【188】磷共晶分布形状…GB 7216-87 【189】磷共晶数量…GB 7216-87 【190】基本组织特征…GB 7216-87 【235】石墨长度(自动分析)…GB 7216-87 【251】灰铸铁多图多模块评级:石墨分布&石墨长度&基体组织&共晶团【255】灰铸铁金相_基本组织特征(灰度法)

断口金相分析

断口金相分析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断口宏观分析的方法,了解断口宏观分析的意义及典型宏观断口的形貌特征。 2、了解扫描电镜在断口分析中的应用,识别几种常见断口的微观形貌。 二、实验设备及试样 1、实验设备:低倍体式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 2、试样:铸铁及低碳钢拉伸断口、氢脆断口、疲劳断口、系列冲击断口,过热过烧断口等等。 四、实验内容 钢材或金属构件断裂后,破坏部分的外观形貌通称断口。断裂是金属材料在不同情况下当局部破断发展到临界裂纹尺寸,剩余截面不能承受外界载荷时发生的完全破断现象。由于金属材料中的裂纹扩展方向总是遵循最小阻力路线,因此断口一般也是材料中性能最弱或零件中应力最大的部位。断口型貌十分真实地记录了裂纹的起因、扩展和断裂的过程,因此它不仅是研究断裂过程微观机制的基础,同时也是分析断裂原因的可靠依据。断口分析中分宏观断口分析与微观断口分析两类,它们各有特点,相互补充,是整个断口分析中互相关联的两个阶段。(一)宏观断口分观 宏观断口分析:用肉眼、放大镜、低倍实体显微镜来观察断口形貌特征,断裂源的位置、裂纹扩展方向以及各种因素对断口形貌特征的影响称断口宏观分析。从断裂机理可知,任何断裂过程总是包括裂纹形成,缓慢扩展、快速扩展至瞬时断裂几个阶段。通过宏观断口分析人们可以看到,由于材质不同,受载情况不同,上述各断裂阶段在断口上留下的痕迹也不相同,因此我们掌握了常见宏观录了裂纹的起因、扩展和断裂的过程,因此它不仅是研究断裂过程微观机制的基断口特征以后,就可在事故分析中根据宏观断口特征来推测断裂过程和断裂原 因,本实验主要观察下列几种断口: a)拉伸试样断口:材料为:低碳钢、铸铁。 断口特征:低碳钢拉伸断口外形呈杯锥状,整个断口可分三个区,中心部位为灰色纤维区,纤维区四周为辐射状裂纹扩展区,边缘是剪切唇区,剪切唇与拉伸应力轴交角为 45°。铸铁拉伸试样断口为结晶状断口,呈光亮的金属光泽,断口平齐。 b)疲劳断口 断口特征:轴类零件多在交变应力下工作,发生疲劳断裂后宏观断口上常可看到光滑区和粗糙区两部分,前者为疲劳裂纹形成和扩展区,有时可见贝纹线,蛤壳状或海滩波纹状花样,这种特征迹线是机器开动和停止时,或应力幅发生突变时疲劳裂纹扩展过程中留下的痕迹,是疲劳宏观断口的重要特征。断口中粗糙区为疲劳裂纹达到临界尺寸后的失稳破断区,它的特征与静载拉伸断口中的放射区及剪切唇相同,对于脆性材料此区为结晶状的脆性断口。 c)氢脆断口 试样:含镍、铬等元素的铸钢断口 断口特征:由于材料中含有过量的氢,沿某些薄弱部位聚集,造成很大压应力从而形成裂纹,断口往往是灰白色基体上显现出白色的亮区,或者呈现以材料内部缺陷为核心的银白色斑点,称为鱼眼型白点。 d)冲击断口 试样:作系列冲击试验后的断口(注意保存于干燥器中) 断口特征:冲击断口上一般也可以观察到三个区,缺口附近为裂纹源,然后是纤维区、放射区、二次纤维区及剪切唇,剪切唇沿缺口的其它三侧分布。温度降低时冲击试样断口上各区的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