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选择结构
《C程序设计》课程标准
![《C程序设计》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bb8bf613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b3.png)
《C程序设计》课程标准一、课程说明:1.本课程的性质:C程序设计是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应用的一种现代程序设计语言,它以丰富灵活的控制和数据结构,简洁而高效的语句表达、良好的移植性,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开发中。
2.本课程教学目的及任务:教学目的:通过学习C程序设计课程,使学生掌握 C语言的基本内容及程序设计的算法思想与编程技巧,了解进行科学计算的一般思路,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与基本能力,为以后学习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等后继课程创造必备的条件,并为今后从事软件开发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任务:通过理论学习和编程训练,使学生了解C语言特点,理解C语言的基本概念,掌握C语言的语法规则和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特点、方法及开发工具的使用,激发学生底层编程方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编程能力。
3.本课程教学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后继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及应用》4.教学时数分配:总学时72,理论52,实验20。
教学时数分配表5.建议教材与参考书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主要参考书:谭浩强·《C程序设计》(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谭浩强·《C程序设计题解与上机指导》(第三版)清华大学出版社谭浩强·《C程序设计教程实习指导与模拟试题》6.考核模式:考试二、课程内容:第一章 C语言概述【教学要求】:熟悉TURBO C2.0/VisualC++6.0集成环境的使用了解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掌握C程序的构成和C程序的运行过程。
【本章重点】:C程序的构成和C程序的运行过程【本章难点】: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教学内容】:第一节:C语言出现的历史背景第二节:C语言的特点第三节:简单的C程序介绍第四节:C程序的上机步骤和方法【参考书目】: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章数据类型、运算符与表达式【教学要求】:掌握C语言中的各种数据类型及变量的定义方法。
第三节 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
![第三节 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0f6031aff00bed5b9f31d28.png)
第三节课程类型及其组织结构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课程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受课程类型的制约。
在课程理论与实践中,典型的课程类型包括: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探究每一对课程类型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确立理想的课程结构的基本前提。
一、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一)学科课程所谓“学科课程”(thesubjectcurriculum),是以文化知识(科学、道德、艺术)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从不同的知识领域或学术领域选择一定的内容,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学科课程是最古老、使用范围最广的课程类型。
迄今为止,已出现了三种典型的学科课程:科目本位课程、学术中心课程、综合学科课程。
“科目本位课程”(snbject-basedcurriculum)是由各自具有独立体系、彼此缺乏联系的科目(subjects)所组成的课程。
这是最传统的学科课程。
春秋时期,孔子通过“删诗书、定礼乐”,确立了“礼、乐、射、御、书、数”,这就是中国古代的“六艺”。
在古希腊、古罗马的学校中,主要的教学科目即所谓“七艺”,包括“三艺’’(文法、修辞、逻辑)和“四艺”(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这大概是科目本位课程最早的形态。
若从课程思想的角度看,西方的科目本位课程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思想形态。
第一,“要素(essential)课程”说。
这个学说认为,“一个真正的自由普通教育的内容应当由少数经过仔细选择的学科组成”。
该学说产生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实践中,以“七艺”为典型代表。
自古希腊时期至文艺复兴前,该学说支配了欧洲学校教育课程实践长达1500余年。
第二,“泛智课程”说。
该学说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由夸美纽斯创立。
该学说的理论基础是“泛智论”(Pansophism)。
“泛智论”的理想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因此,“泛智论”就是使人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的百科全书式的知识体系,由此发展出百科全书式的课程体系。
VB 图形图像处理基础解析
![VB 图形图像处理基础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e677b55f46527d3240ce0a9.png)
22
画(椭)圆(弧)
2018/10/19
23
2018/10/19
24
2018/10/19
25
2018/10/19
线宽、线型与填充模式
(1)窗体、图形框或打印机的DrawWidth属性 给出这些对象上所画线的宽度或点的大小。 DrawWidth属性以像素为单位来度量,最小值 为 1。 用DrawWidth属性改变直线宽度。 DrawStyle属性用来指定线型。
26
2018/10/19
Print Top, Left, Height, Width Print ScaleTop, ScaleLeft, ScaleHeight, ScaleWidth
(ScaleTop,ScaleLeft)
例子在Form_Load 事件中定义窗体的坐标系。
14
2018/10/19
15
2018/10/19
当前坐标
CurrentX,CurrentY属性给出窗体或图形框或打印机在绘图 时的当前坐标。例子
这两个属性在设计阶段不能使用,使用CLS方法后, CurrentX、CurrentY属性值为0
影像框IMAGE
使用方法与图片框相同。影像框占用更少的内存,描绘得更 快。影像框内不能存放其他控件。 Stretch属性 例子 False 图像框可自动改变大小以适应其中的图形 True 图形可根据图像框的大小自动调整尺寸 例 本例说明图片框与影像框内图形的加载方法,图片框的 Autosize属性与影像框的Stretch属性对加载的图形的影响。
9
2018/10/19
形状控件
1. 2. 3.
Shape属性 BorderWidth 属性 FillStyle属性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问题设计——以“选择结构”一课为例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问题设计——以“选择结构”一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bceea270a26925c52cc5bf5a.png)
已经完成 的顺序结构程 序 出发 , 引导学生分析 算法 中的破 绽 , 通过
生活 中实例的类比 , 引出用“ 选择结构” 解决 判断类 问题。 关键词 : 问题教 学法 选择结构 教学案例
“ 选择结构” 是教 育科学 出版 社 出版 的高 中信息技术选修教材《 算法 与程 序设计 》 第 二
行输 出面积为 6 ; 但是为什么输人 第二组 边长
时运行 出错 呢? 生 输 入 的第 二 组 三 条 边 长 , 不 能 构 成 三 角形 。
师 对于不 能构 成 三角 形 的三 边长 , 计算 面 积还有意义吗 ?
生 没有 。
选择结构 的执行是依 条件择一 而行 的。在学
师
如果 我们 进行 户外 拓展 活 动 , 那 么在 购
票 时同样 面临两个选择 。你 知道是 哪两 个 吗?
生
师
( 解读 流程 图 2 ) 如果 总人数 达 到 1 O人 ,
那 么总票价打 8 折, 否则不打折 。
I f 人 数> 一 1 0 T h e n票价 一 单价 *人
一
图 1
、
初问—— 承前启后
图 2
由学生 已经 接触 过 的教 学 问题 引 人 , 能 比较容易分析 出原有算法 的缺 陷。因为缺乏 程 序设计 的相 关知 识 , 所 以会 产生 强烈 的解 决 问题 的欲望 , 这种 欲望 会 促使 学 生积 极思 考、 收获较好 的学 习效果 。在顺 序结 构 的 习 题课上 , 学生利用海 伦公式 , 由已知 的三角形
的含义是否一致?
【 问题 2 】在 程 序 设 计 中 如 何 判 断 条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共45张PPT)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共4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97c3808804a1b0717fd5dda3.png)
掐去一根枝条的顶尖,这根枝条还 能继续往上生长吗?为什么?
不能。
因为在枝条的顶尖有分生组织,当掐去 分生组织后,细胞不能分裂增加数量, 枝条就无法继续往上生长了。
4.活学活用
(1)明明打完篮球后回到家里,他取出一 个西红柿,用开水烫过后撕下一层薄薄的 表皮皮,这层表皮属于( 保护)组织, 咬上一口流出了甜甜的汁液,来自( 营养 )组织,吃完之后剩下的果蒂部分连有一 些纤维状的物质属于(输导 )组织。
1.人的生长发育是从什么结构开始的? 2.从微观到宏观描述动物体(人)的结构层次? 3.什么是组织?什么是器官?
受精卵
动物或人体的组成
细胞
动物体或人体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组织 器官
许多形态相似,结构、 功能相同的 细胞联合在 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由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次序联合 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一、选择:
1.吃西瓜时,可以食用的“红色”瓜瓤部
分,实际上是( B)
A.一个上皮组织
B.一种营养组织
C.一个器官
D.一个系统
2.下列结构中不属于组织的是( C )
A.叶的表皮
B.番茄果肉
C.花生种子
D.苹果皮
3.绿色开花植物体的构成是( C ) A.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 B.组织→器官→细胞→植物体 C.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D.器官→组织→细胞→植物体
名称细胞结构特点功能分布分生组织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有很强的分裂增生能力芽的尖端的分生区幼根的尖端茎的形成层等保护组织细胞排列紧密细胞壁厚保护内部柔嫩部分分位于根茎叶等器官的表面营养组织细胞壁薄液泡大储藏营养物质含有叶绿体的营养组织还能进行光合作用植物体内分布最广泛主要在各器官的内部部输导组织细胞上下连接横壁消失或有筛孔孔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根茎叶等处的导管筛管等机械组织细胞壁增厚对植物体主要起支撑和保护作用茎叶柄叶片果皮种皮等处植物体的组成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的细胞群
第三节课程的组织结构
![第三节课程的组织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48e8e829cfc789eb172dc8e9.png)
第三节课程的组织结构课程的组织结构就应该是课程各要素,各成分,各部分之间合乎规律的配合,组织。
这种配合,组织不是单一维度的,而是全面的,包括纵向水平和垂直水平两个维度。
一.课程的纵向组织结构纵向结构具体表现为怎样从最宏观的课程目标具体化为最微观的课程形式。
----就是从由上面倒下面,由宏观到微观的课程形式最一般的纵向组织结构是: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科书这样一种从宏观的设计到微观的教学安排的课程结构。
(一)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它体现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办学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课程计划的基本内容由培养目标,课程设置,考试考查,实施要求4个部分组成,具体可以分为7个方面---------------也就是它的内容和格式(1)培养目标,即预期的课程学习效果-----课程目标(2)课程设置,即某一级或某一类学校应开设那些学科-----应开设的学科(3)学科开始顺序和各学科的主要任务。
--------------先上什么然后上什么(4)课时分配,一节课应该分配多少课时(5)学年和学周安排,---------教学周数(6)考试考查的,要求,方法------考试要考的内容(7)执行计划的若干实施要求。
-------怎样地去执行科学,合理的课程计划的制定需要的问题:(1)指导思想明确,我们的教育应该面向四个现代化(2)目标层次清楚,目标要全面恰当,要求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层次之分。
(3)整体结构合理。
合理安排各类课程(二)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订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方面的指导性文件。
教学大纲实际上是规定教学工作的一个纲领性文件,它是从总的方面来规定国家课程教学过程达到这一素质要求。
-----------就是要从总的方面来规定课程标准规定了国家对国民在某方面或某个领域的基本素质要求。
高中信息学奥赛C++ 第3章 选择结构(C++版)
![高中信息学奥赛C++ 第3章 选择结构(C++版)](https://img.taocdn.com/s3/m/63276e10af45b307e8719785.png)
//maxn 为a,b中的最大值 //maxn 为a,b,c中的最大值
三、目运算符 c++有一个常用来代替if else 语句的操作符,这个操作符 被称为三目运算符(?:),它是c++中唯一一个需要3个操作数的 操作符。该操作符的通用格式如下: b?a:c 如果 b为 true ,则整个表达式的值为 a;否则,整个表达 式的值为c。下面两个语句演示了该操作符是如何工作的: x=5>3?10:12 // 5>3为true,所以 x=10; x=3==9?25:18 // 3==9为false,所以 x=18;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t; cin >> t; if ((t>=25) &&(t<=30)) cout<<"ok!\n"; else cout<<"no!\n"; return 0; }
格式2 : if (条件表达式) { 语句1; 语句2; …… } else { 语句1; 语句2; …… } 若分支语句由多个句子构成,我们必须把这些句子括在一 对花括号{ }内。
条件表达式
false
true 语句1
图3-1
程序设计风格提示:从语法上来讲,整个if语句可以写 在一行。如果条件表达式和语句都非常简单,那么整个语句 可以写在一行;否则,最好在条件表达式后换行,而且语句 部分要相对if缩进两格。
例3.1 读入一个整数a,如果a为偶数在屏幕上输出yes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int a; cin>>a; if (a%2==0) cout<<"yes"; return 0; } 注意:关系运算符==用来表达该符号的左右两边是 否相等,不要写成赋值号=。 试一试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问题设计以“选择结构”一课为例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问题设计以“选择结构”一课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d801f288b8f67c1cfbd6b84e.png)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问题设计以“选择结构”一课为例-教育技术学论文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问题设计以“选择结构”一课为例曹丽丽(江苏省盐城中学,224001)摘要:“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详细讲授基本语句,再举例说明选择结构的应用。
这种教学模式把程序设计变成了语言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算法思想、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基于问题教学法的“选择结构”的学习,由学生已经完成的顺序结构程序出发,引导学生分析算法中的破绽,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类比,引出用“选择结构”解决判断类问题。
关键词:问题教学法选择结构教学案例“选择结构”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我采用问题教学法,由学生已经完成的顺序结构程序出发,引导学生分析算法中的破绽;通过生活实例的类比,引出用“选择结构”解决带条件的问题。
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
根据问题建立合适、正确的“条件”;理解选择结构的执行过程,并用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算法的理解。
(2)过程和方法。
以具体的问题为外驱力,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学习,提高学生设计算法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探究、讨论、交流等多种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和热情,感受编程的乐趣,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信息技术的态度。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用If语句,掌握用选择结构程序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是对算法的理解,能根据实际问题写出程序代码。
我通过设计有价值的、科学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知识、领会知识、运用知识,最终白我构建知识。
让学生摆脱被动地接受教师“灌输”的知识,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独立自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让一切学习活动回归学习的本质。
一、初问——承前启后由学生已经接触过的教学问题引入,能比较容易分析出原有算法的缺陷。
选择结构(C++版)
![选择结构(C++版)](https://img.taocdn.com/s3/m/ab4e1084dd88d0d233d46ab0.png)
false
true 语句1
图3-1
程序设计风格提示:从语法上来讲,整个if语句可以写 在一行。如果条件表达式和语句都非常简单,那么整个语句 可以写在一行;否则,最好在条件表达式后换行,而且语句 部分要相对if缩进两格。
例3.1 读入一个整数a,如果a为偶数在屏幕上输出yes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int a; cin>>a; if (a%2==0) cout<<"yes"; return 0; } 注意:关系运算符==用来表达该符号的左右两边是 否相等,不要写成赋值号=。 试一试
例3.5 输入温度t的值,判断是否适合晨练。(25<=t<=30, 则适合晨练ok,否则不适合no)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t; cin >> t; if ((t>=25) &&(t<=30)) cout<<"ok!\n"; else cout<<"no!\n"; return 0; }
若题目改为“读入一个整数a,如果a为入一个数,若这个数大于1并且小于100,则输出yes
#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 { int a; cin>>a; if ((a>1)&&(a<100)) cout<<"yes"; return 0; } 注意:此程序中的条件表达式为(a>1)&&(a<100),根据要 求 “条件表达式”必须用圆括号括起来,否则编译会出错。
初中生物第三节知识点总结
![初中生物第三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5c4ee42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971f95d.png)
初中生物第三节知识点总结初中生物的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具有重要意义。
在初中生物课程中,第三节的内容通常涉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是生物学的基础概念之一。
以下是对初中生物第三节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一、细胞的基本认识1. 细胞的定义: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
2. 细胞的发现:显微镜的发明使得人类首次观察到了细胞,科学家如罗伯特·虎克等对细胞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3. 细胞的普遍性与差异性:所有生物都由细胞构成,但不同生物的细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存在差异。
二、细胞的结构1. 细胞膜:细胞的外部是由细胞膜构成的,它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控制物质的进出。
2. 细胞核:细胞的核心部分是细胞核,它包含了遗传物质DNA,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3. 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之间的部分称为细胞质,其中包含了许多细胞器。
4. 细胞器:细胞内的小器官,如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各自承担不同的功能。
三、细胞的功能1. 物质交换:细胞通过细胞膜进行物质的摄取和废物的排出。
2. 能量转换: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通过呼吸作用将营养物质转化为细胞所需的能量。
3. 遗传信息的传递:DNA携带遗传信息,通过复制和转录过程确保细胞功能的正常进行。
4. 蛋白质合成:核糖体是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根据RNA传递的信息合成蛋白质。
四、细胞的分裂1. 细胞分裂的意义:细胞分裂是生物体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基本方式。
2. 有丝分裂:细胞核先分裂,随后细胞质分裂,形成两个具有相同遗传信息的新细胞。
3. 无丝分裂:某些特殊细胞通过无丝分裂方式进行繁殖,如细菌和原生生物。
五、细胞与健康1. 细胞的损伤与修复:细胞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长期或严重的损伤可能导致疾病。
2. 细胞与疾病:某些疾病如癌症是由于细胞失控分裂造成的。
3. 健康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细胞的健康和人体的免疫力。
建筑结构_第一章绪论
![建筑结构_第一章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4bd5f63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13.png)
(2)单层厂房:刚架结构 (3)单层大跨度房屋的屋盖:壳体结构、网架结构、悬索结构等。
混合结构
剪力墙结构
框架结构
排架结构
二、建筑结构选型
(一)多层和高层房屋结构
1. 混合结构体系:竖向承重构件采用砌体结构,水平承重构件采 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 (见教材)
2. 框架结构体系: (见附图) 1)分类:横向框架承重、纵向框架承重和纵横向混合承重。 (见
3)拱结构:拱是承受压力为主的结构。该结构会对支座产生较 大的侧推力。(见附图)
2. 其他型式的结构 1)薄壳结构:一种以受压为主的空间受力体系。形式:旋转曲
面、平移曲面、直纹曲面(见附图)
2)网架结构:由平面桁架发展起来的一种空间受力体系。分为 平板网架和曲面网架。
3)悬索结构:主要用于桥梁结构,用于体育馆则适用于大跨度 建筑物,如体育馆、影剧院等。
该住宅地
上33层,高99.9
米,采用钢管混
凝土柱、钢骨混
凝土梁结构,是
钢-混凝土合
结构的一个成功
范例。内部2排
柱用圆管,外部
日本东京中央区高层住宅 (a)标准层平面 (b)梁柱接头
4排柱用方管, 混凝土强度36-
42MPa
• 钢管混凝土柱充分发挥钢管和混凝土的作用。对于混凝土而言,混凝土
在荷载作用下处于三向受压状态,抗压强度和变形能力显著提高。对于薄
框架-筒体结构体系平面 (上海联谊大厦)
• 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大楼于1966年开工,历时7
年,1973年竣工以后,以411米的高度作为110层 的摩天巨人而载入史册。它是由5幢建筑物组成的 综合体。其主楼呈双塔形,塔柱边宽63.5米。大楼 采用钢结构,用钢7万8千吨,楼的外围有密置的 钢柱,墙面由铝板和玻璃窗组成,有“世界之窗
4.3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教学设计
![4.3运用选择结构描述问题求解过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03d129e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15.png)
情感升华:
结合选择结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
(六)课堂小结(预计用时:2分钟)
简要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选择结构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肯定学生的表现,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布置作业:
根据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提醒学生注意作业要求和时间安排,确保作业质量。
3. 测试:在课堂的最后,我会进行一些小测试,以检查学生对选择结构的掌握情况。这些测试可能包括填空题、选择题或简答题,旨在考察学生对选择结构的语法和用法的理解。通过测试,我可以发现学生的弱点和错误,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除了课堂评价,我还对学生的作业进行了认真批改和点评。我会在作业上写下详细的批改意见,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并提供改进的建议。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鼓励,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通过作业评价,我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编程能力。
④ 逻辑运算符与表达式
- 逻辑运算符:与(&&)、或(||)、非(!)。
- 逻辑表达式的值:真(true)和假(false)。
⑤ 条件语句的嵌套
- 在if或else分支中,可以嵌套另一个选择结构。
- 嵌套选择结构可以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⑥ 选择结构在实际编程中的注意事项
- 确保逻辑表达式的正确性。
《软件开发技术》教学大纲
![《软件开发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7b80f34db307e87101f696ac.png)
《软件开发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是中等职业学校各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一门基础课程,属于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是当代职业技术学校计算机专业必须掌握的一种应用技能。
VB语言教学的任务在于:通过该语言的学习,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VB语言本身的程序设计知识,另一方面了解可视化界面设计、事件驱动机制、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结构化程序设计等当今流行的软件设计技术和思想,为学生下一步的学习深造打下基础。
二、课程的主要目的学生通过对VisualBasic的学习,应该掌握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利用VisualBasic软件设计简单的桌面程序以及简单的数据库应用程序,培养学生基本的程序设计思想以及创新思维和动手实践方面的技能,使学生在毕业后能胜任机关事业单位简单程序设计和程序维护的技术工种,为深入学习程序设计打下基础。
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掌握VisualBasic常用控件的使用以及一般程序的编写,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能力和水平。
知识目标了解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掌握VisualBasic的使用,能运用VisualBasic 能进行小型应用程序的开发和数据库应用程序的设计。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备软件设计思维的能力。
其中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的语言表达能力;算法设计能力和编程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程序设计的一般规律及其基本思想方法,是建立如何利用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合理映射。
培养学生从掌握一般程序设计规律开始,通过学习程序设计逐步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程序设计工具去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的内容与具体要求第一章 Visual Basic概述一、教学内容第一节一个简单的VB程序例子讲授VB的启动与关闭,VB的窗体界面设计,保存和运行工程。
第二节 VB语言的特点和结构讲授VB语言的特点,VB的程序结构,VB的语句第三节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概念讲授面向对象的思想,面向对象的技术和特点,对象的事件和方法第四节窗体的基本概念讲授窗体的属性,窗体的事件,多窗体程序的介绍二、教学要求及建议第一节一个简单的VB程序例子(一)VB的启动与关闭教学要求1.从计算机启动VB程序设计界面和从程序设计界面退出。
第3章 选择结构.
![第3章 选择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bfd5c8c1f8c75fbfc77db2fc.png)
if、else、switch、while、do和for等都是C++关键字。 这些关键字是该语言保留的,用于实现C++控制结构的不同 特性。关键字不能作为变量名等一些标识符。注意,将关键 字while的拼写变为“While”是个语法错误,因为C++是区分 大小写的语言。while、if和else等所有C++保留关键字只能 包含小写字母。
格式2 :
if (条件表达式) { 语句1; 语句2; …… } 若条件成立时,要执行的操作由多个句子构成, 我们必须把这些句子括在一对花括号{ }内,我们称 这种形式为语句块或复合语句。 程序设计风格提示:书写语句块(也称为复合 语句)时,左右花括号要对齐,组成语句块的各语 句要相对花括号缩进一层并对齐。
第二节 if选择结构
C++提供三种选择结构,即if选择结构、if-else选择结构 和switch选择结构。 一、if语句(单分支结构) 格式1:
if (条件表达式) 语句1;
功能:如果条件表达式的值为真, 即条件成立,语句1将被执行。否则, 语句1将被忽略(不被执行),程序将 按顺序从整个选择结构之后的下一条 语句继续执行。执行流程如图3-1所示 说明:格式中的“条件表达式”必 须用圆括号括起来。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
![第三节汉字的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6f39da1fb52acfc788ebc91b.png)
(2)三面包围: A上三包围:问 凤 B下三包围:凶 C左三包围:区医 (3)四面包围: 国 围
4 框架组合
(1)一层框架:巫 (2)二层框架:噩 坐 爽
5 品字组合 晶 森 磊
结构复杂的汉字可分析出多层次组合:
耱
(四层)
部首
部首是字书中各部领头的部件或笔画,具 有字形归类作用。因分析字形结构而产生。 大部分部首是汉字的部件;有的是单一部 件中的一个笔画(如“九、久”中的撇); 有的可分成几个部件。
甸(相离、相接、相交) 改 (相离、相接、相交) 冈 (相离、相接、相交) 兮(相离、相接)
(二)部件
什 么 是 部 件
是由笔画组成的具有组配汉字功 能的构字单位。一个合体字由两 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
部件的分类
1 按照现在能否独立成字划分 (1)成字部件 (2)不成字部件 岩界坐盆静 字侍煮恭衫
二、笔顺
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叫笔顺。
笔顺的基本原则 1.先横后竖 2.先撇后捺 3.从上到下 丰 八 立
4.从左到右 5.从外到内
川 寸 田
6 .从外到内后封口 7.先中间后两边 小
特殊规则: 1.先竖后横:王、里(末三笔的竖、横、横) 2.先撇后折:儿 、及 先折后撇:万、皮、乃 3.从内到外:边、凶 4.先上再内后竖折:医、臣 5.先两边后中间:火、爽 6.包在主体内的点和右上角的点要后写 太、犬、瓦
部件和部件的组合方式
汉字数量很多,部件有限,分主形部件 和附形部件。据汉字部件的多少,可分 独体字和合体字。 合体字的部件和部件组合方式有五大类: 1 左右组合:(1)左右结构 张 扶
(2)左中右结构 倒 湘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说课稿(赛课用)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三节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说课稿(赛课用)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d22af5e9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05.png)
3.投影仪和电子白板:将多媒体资源投影到大屏幕上,方便学生观看,同时利用电子白板进行实时标注和讲解。
4.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信息素养。
(三)互动方式
为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合作,我计划设计以下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2.增强学生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尊重和关爱,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如下:
重点:
1.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以及由细胞组成的各种组织。
2.植物体的六大器官及其作用。
3.植物体结构层次的表述: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完成一份关于植物体结构层次的思维导图,要求涵盖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
2.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资料,了解一种植物的繁殖过程,结合植物体结构层次进行分析,撰写一篇小短文。
3.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或观察活动,探究植物体结构层次在实际植物生长中的应用。
。以下是对您问题的回答: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的第三节,主要讲述植物体的结构层次。课程从细胞、组织、器官三个层面,逐步引导学生理解植物体的构成和功能。在课程体系中,本节课是连接细胞与器官的桥梁,为后续学习植物的生理功能和生态适应打下基础。主要知识点包括:
5.评价与反馈:组织学生互评和自评,教师给予及时反馈,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为了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我将采用以下方式导入新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选择结构
一、教材分析
选择结构是VB程序设计的基本结构之一,在解决有条件选择问题上.具有自己的优势。
选择结构在数学分析中应用非常广,根据不同的可能性,设计不同的流程,执行不同的程序。
本节将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实践使学生掌握实现选择结构的基本语句,了解控制选择结构程序执行的判断条件的构成。
本节的两个活动,在设计上具有一种递进关系,对同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采取条件变换的形式,实现由简单到多重选择结构程序语句的教学,然后通过多重选择结构程序与专用的多分支选择语句程序的对比分析和运行,让学生体验不同选择语句的适用情况。
存所有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对选择条件的处理贯穿始终,是学习选择结构的重要线索,能否对其充分理解,将直接关系到选择结构的学习效果。
活动一:用if语句实现简单选择结构。
本活动通过对书城发放购书券活动条件的分析,设计算法流程,根据流程完成程序编写,在设计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if语句,了解选择条件。
这样做旨在使学生通过算法分析与程序的执行情况,探究选择条件是如何控制程序的运行的。
活动二:用if语句的嵌套实现多重选择结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涉及对复杂条件进行判断,本活动的设计就是使学生对活动一中条件进一步复杂化时也能分析设计,用if语句的嵌套实现多重选择结构,旨在让学生体验在程序中如何设计多重条件,学会如何利用多重条件控制选择结构程序的执行。
活动三:使用多重选择语句实现活动二的程序。
尽管用if语句能够实现多重选择结构,但是程序的可读性和效率较差,因此,VB提供了一种专用的多重选择语句,根据选择的条件,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多重选择程序设计,本活动通过学生阅读程序代码,了解该语句的使用过程及其相应的功能。
通过与活动二程序的对比分析,使学生了解每种语句的适用范围。
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编者设计了三个活动,让学生对具体问题进行程序化设计,通过不同的选择语句实现对各种选择流程的控制。
学生能够使用选择语句实现各种选择流程的控制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其中,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设计决定选择程序执行不同流程的控制条件,是本节的难点。
课时安排
本节内容建议用2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1.学生对于常见的选择应用问题具备分析能力。
2.教师要在课前搜集整理一些典型的选择结构的程序或解题报告供学生开阔视野和深入学习。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如果有选择。
(1)回顾第二节的内容,提问:一般来说,银行的汇率都是统一的,所以无论到哪个银行去兑换都会得到相同的金额,随着我国汇率制度的改革,国家允许各银行在标准汇率的基础实行一定的浮动,也就是说不同的银行之间汇率会有略微的差别,面对这样的情况,人们当然会选择最优惠的银行去兑换。
同样地,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面临选择,那么如何在程序中体现这样的选择呢?
(2)分组讨论:要求学生回顾第1章第三节中“学习指引”的“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讨论用哪种结构可以实现选择的功能。
2.学习简单选择结构的算法和程序。
(1)提问:某书城在进行促销活动,凡购书满200元,可以去服务台领取相当于购书金额10%的购书券,供下次购买书使用,购书券最小面值1元。
(2)分组讨论:设计算法解决该问题。
完成活动一的步骤1、2。
(3)介绍“学习指引”中的“控制条件”。
(4)实验:根据算法编制应用程序,调试运行并记录实验数据。
(5)介绍“学习指引”中的“实现选择结构的语句”。
(6)思考:程序中条件表达式和数学中的不等式有什么区别?
这部分的教学重点.要让学生理解选择结构的两个分支之间的关系,教师可以在调试程序的时候有意识地提供分布在不同值域区间的数据和边缘值,让学生通过实验记录结果,然后再思考如何设计选择结构的两个分支。
3.学习多重选择结构的算法和程序。
(1)提问:书城的促销活动方案进行了修改,购书未满200元的,赠送5元购书券;购书满200元但未满500元。
赠送购书券为消费金额的5%:购书满500元但未满1000元,赠送购书券金额为消费金额的10%;购书满1000元,赠送购书券金额为消费金额的15%。
购书券最小面值1元。
(2)分组讨论:设计算法解决问题。
(3)实验:分别用if语句嵌套和用Selectcase语句根据算法编制应用程序,调试运行并记录实验数据。
这部分是本节的难点。
学生常常会在设计选择条件的时候发生错误,这些错误主要是因为学生不能正确地划分选择条件的作用区间,教师可以通过程序改错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常见的错误和改正的方法,并且要求学生在编写程序的时候:果用缩进法,将选择各分支清楚地标示出来。
以便于修改和阅读。
4.思考。
多重选择结构中各分支的控制条件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要点提示
1.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三个活动存在的关系。
2.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控制条件与语句执行的关系,侧重理解控制条件的分析,至于语句,让学生多读程序,多设计程序,自然就掌握了。
3.学生在对比阅读和设计程序时,应该先思考条件是如何控制流程的.再考虑语句的处理。
“学习指引”中的关于语句的介绍应该结合不同的问题要求穿插进行,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可以采取程序填空的形式,事先完成变量定义等部分的编制,仅仅让学生根据算法来完成判断语句的编写,帮助学生尽快掌握选择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