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三大举措
建设教育强国的六项总体要求
建设教育强国的六项总体要求一、明确目标定位,推进教育现代化1.1 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性教育现代化是建设教育强国的基础和核心。
随着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教育现代化要求我们通过创新思维、信息技术等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的人才。
1.2 目标定位与路径选择1.2.1 教育目标定位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是建立全面发展、素质优良、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2.2 路径选择在推进教育现代化过程中,我们应采取多元化发展路径,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探索适合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企业、社会组织等外部资源合作,促进产学研紧密结合;•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加强教育评价体系建设,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评价。
二、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公平发展2.1 义务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义务教育是国家基础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每个孩子接受基本教育权利的重要途径。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和促进公平发展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首要任务。
2.2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措施2.2.1 教师队伍建设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培养,提高师资队伍整体素质。
通过改革职称评定机制、加大对优秀教师的激励力度等方式,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
2.2.2 教学资源配置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教学资源投入,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同时,加强校园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2.2.3 教育内容和方法改革针对当前教育内容和方法存在的问题,推进课程改革、教材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3 促进公平发展的措施2.3.1 教育资源均衡配置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教育差距。
2.3.2 完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建立覆盖全国范围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通过互联网等技术手段,让优质教育资源可以跨越时空限制,惠及更多人群。
251-学习《教育规划纲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二)十三个重大研究课题
1、总论 :从宏观层面回答上述四个方面的问题。 2、内涵、特征与本质:回答什么是高等教育强国的
问题。 题。
3、意义与使命:回答为什么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问
4、背景和条件:回答我国现有基础能不能建设高等教
育强育理念创新 6、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二:高等教育的扩大
开放
7、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三:高等教育体制、
机制改革与创新
8、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四:高等教育结构 优化 9、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五:高等教育质量 与水平的提升 10、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六:建设高水平大 学 11、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七:做强地方本科 院校 12、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八:做强高等职业 技术教育 13、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路径之九:做强省一级高 等教育
中国高教学会在结题的通知中强调:研究 成果要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前瞻性与实 用性 ,促进研究成果的应用。 特别强调,作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决策 咨询性研究,研究结论一定要有前瞻性和 政策的参考性,有利于《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 和实施。
三、调动多方积极性 提高高教研究水平
基本普及学前教育、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
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
2012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GDP4%;
纠正对民办学校各类歧视政策以及设立专 项资金资助民办学校。
(三) 《规划纲要》中的高等教育
五个方面的发展任务: 1、全面提高高等教 育质量;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提升 科研水平;4、增强社会服务能力;5、优 化结构办出特色。 高等教育办学的创新亮点。例如:高招制 度可以分类高考、一年多次考试、多元录 取;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逐步取消学校 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正式提出教 授治学的理念;重点扩大应用型人才培养 规模;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引导高校合理 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等等。
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与地方高校的重大任务
规 模 ,并 忠实 的充 分 的履 行培 养 高级 专 门人 才 、发 展 科学 技术 文 化 、促进 社会 主义 现代 化建 设 的社 会 职 能 ,从而 满 足 国家经 济 建设 和社 会 发展 的需 要 ,
高等教 育强国的建设 与地方 高校 的重大任务
王德广 ,苏小 晓
( 三峡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 ,湖北 宜 昌 摘 430 4 0 2)
要 :文章 阐述 了建设 高等教育强 国的 内涵、特征 以及建设 高等教 育强 国的基本 思路 和战略 重点 ,并在此
基础上 。提 出了地 方高校在 建设 高等教 育强国进程 中的 “ 六大”任务。 关键词 :地方 高校 ;建设 ;高等教育 强国;重 大任务 中图分类号 :G 4 6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13 2 1 0 3 3 2( 0 0)O—0 3 一O 2 15 4
才 和各 类优 秀人 才 为根本 任务 ,为实 现全 面建设 小
二 、我 国建设 高等教 育强 国的基 本思路 康社 会 、为 中华 民族 的伟 大复 兴提 供强 有力 的人 才 和 战 略 重 点 支撑 和 知识 贡献 。”一 是要 为 国家 培养 大批 优秀 人
1 .我 国建设 高等教 育 强国 的基本 思路 建设 高等 教育 强 国是一 项 艰 巨 的历史 任务 ,需 要 长期 坚 持不 懈 的努 力 。全 国人 大常委 会 副委 员长
一
三 是 办学 水平 高 。有若 干所 世 界一 流 大学 和一
批 高水 平 大学 作为 国家教 育体 系的 骨干 支撑 ,能够
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路径
进入知识经济 时代 以来 , 等教育 越来 越发挥 着 高 引领社会前进的强大功能作用 。伴随社会主义市 场经 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 面对 国际社会 越来 越 强烈 的竞 争, 如何 提升高等教 育质量 , 坚持 高等教育 特色发 展 , 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强 国建设 目标 , 努力推 进创 新型 国 家建设 战略的实施 , 为我们 当前 和今后 时期 高等 教 成 育改革 和发展所面临 的重大任务 。
一
争力的必然要 求 当今世界 , 国际竞争 日趋激烈 , 人才资 源越来越 成 为经 济全球 化格局 中的关键性资源 。接受高 等教育 的 国民越 多 , 国民素质 就越高 , 国际竞 争力就越 强 。发达 国家 的国际竞 争力之 所 以 比发展 中国家要 强 , 大程 很 度上是得益 于其充满 活力 的高 等教育 , 得益 予其 拥有 大批高素质创新人才 的后备 队伍 。只有建 设高等 教育 强 国, 我们才能积极 落实人才强 国战略 , 分掌握 发展 充 的主动权 , 提高我 国的综合 国力 和国际竞 争力 。 2 建设 高等教 育强 国 , 加 快我 国现代 化 建设 步 . 是
一
、
建 设 高 等 教 育 强 国的 科 学 内 涵
高 等教育强 国不 仅是 指拥 有世界 一 流的大 学 , 拥 有较大 的高等教育规模 , 较高 的高等教育普及 率 , 其各 层次 、 各类型的学校还应具有较高的教育质量 , 成适 形 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的合理结构 。高等教育强 国具 有 以下 内涵 : 1 高等教 育普及程 度很 高 , . 高等教 育毛入 学 率达
伐 的 客 观 需要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 中国特色新型工 业化道 路 , 走 必须对 我国的经济发展 方式 做 出调整 , 使其 转移 到依 靠科技进 步和提高劳 动者素 质 的轨道 上来 , 这就 对高 等教育提 出了更 高的要求 和更 大的挑战。一个 高等教 育弱小 的国家很难 成 为现代 化强 国 , 因此现 阶段 提 出 建设 高等 教育 强 国这个 目标 是非 常 必 要 的。 当今 世 界, 科技发 展 突飞猛进 , 新创造 日新 月异 , 技竞 争 创 科 在综 合 国力竞争 中的地位更加突 出。党 和国家的 事业 发展 , 比以往任何 时 候都更 加迫切地 需 要坚 实 的科学 基础 和有力 的技术 支撑 。我 们要 坚持 教育创 新 , 以创 新求发展 , 建设高 等 教育强 国正是 我 国建 设创 新 型 国 家的必然要求 。 3 建设 高等教 育强 国, 深入 推进 高等教 育发 展 . 是
教育强国 纲要
教育强国纲要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为了全面建设教育强国,我国制定了《教育强国纲要》,旨在推动教育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为国家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一、构建现代教育体系教育强国的基础在于建设现代教育体系。
《教育强国纲要》提出要统筹推进幼儿教育、义务教育、职业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的发展,构建覆盖全民的全面发展教育体系。
要注重提高学前教育的保障能力,推进学前教育公共服务的普及和均等化,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启蒙教育。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师资队伍是教育事业的中流砥柱,关系到教育质量与效益。
《教育强国纲要》提出要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师资队伍。
要建立健全教师职业发展体系,激励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三、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教育公平是教育强国的核心要义。
《教育强国纲要》提出要坚决打破教育发展中的各种不公平现象,缩小城乡、区域、贫富差距,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要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提高教师待遇,保障每个孩子都有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
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强国的重要任务。
《教育强国纲要》提出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文化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基因。
要推动中小学生学习中华经典著作,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传统美德,努力培养一代优秀的中华儿女。
五、推动教育与科技融合发展教育和科技是紧密相连的,教育强国建设也需要科技的支撑。
《教育强国纲要》提出要推动教育与科技融合发展,加强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和教学手段多样化。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努力打造一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人才队伍。
通过贯彻实施《教育强国纲要》,我国教育事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教育水平和质量将不断提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基础。
如何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如何建设 高等教育强育研究所 , 北 武汉 407) 武 湖 3 0 0
摘
要 : 述 高 等教 育 强 国 的 内涵 , 坚持 重 点 建 设 与 带 动 整 体 发 展 的 道路 , 论 即 建立 多元 化
的 高 等教 育质 量保 证 体 系 。 等教 育要 坚持 国际 标 准 , 动 高等 教 育 国 际化 , 高 推 充分 发 挥 高等 学
了明显 的提高 和改善 , 为建 设 高等教 育强 国奠定 了支 撑基 础 。 建设 高 等教 育强 国是每
所 高等学 校 的历史使 命 , 充分 发挥其 应有 的作 用 。 要
一
、
科 学认 识 高 等 教 育 强 国 的基 本 特 征
建设 高等 教育强 国是 一项艰 巨的历史 任务 , 需要 长期 坚持不 懈地 努力 。为 此 , 我 们 一定要 搞清 楚高等 教育 强 国的基本 特征 。
维普资讯
20 0 8年 9月
高 教 发 展 与 评 估
Hi he g r Educ ton De l m en d Ev l aton a i veop tan a u i
Se . 2 08 pt 0
第2 4卷 第 5 期
NO .5,V o1 2 .4
科学 家 和政治 家 、 自然科 学 和社会 科 学 的领 军人 物 , 出了顶 尖级 的科 研 成果 , 有 做 具 有世 界影 响力 , 人类发 展和社 会进步 作 出突 出的贡献 。 同时 , 对 造就 各行各 业 的业 务
骨干 和在生 产第一 线做 出创新性 的成果 。 第三 , 高等 学校拥 有一 批具 有 国际领 先 水平 的学 科 和具 有 国际竞 争 力 的教学 科 研 队伍 , 具有 国 际影 响力 和吸引 力 。拥 有相 当一批 重点学 科达 到世界 一流水 平 , 有 具
高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本”
·2018年第2期高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之“本”韩延明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九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跨入了新时代,提出了决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方略,吹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号角,同时也全面开启了新时代我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新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伟大动员令。
这一思想,深度契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逻辑、现实国情、时代要求和世界大势,是扎实推进我国教育强国建设的方向指引、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教育强国首先是高教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出的“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昭示我们: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强力抓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切实全面提高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系统发展水平。
第一,就其语义而言,“以高等教育做强国家”是高等教育强国的“本真”语义。
从语义上理解,“高等教育强国”既可以解释为“高等教育的强大国家”,又可解读为“强力发展高等教育而使国家强大”。
前者强调的是“强大的高等教育国家”,后者强调的是“国家强大的高等教育”。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十九大报告精神,以及我国全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强劲势头,笔者认为,当下提出的“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指“建设高等教育的强国”,应该理解为“建设中国强大的高等教育”或“建设大而强的中国高等教育”,即强力提升中国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和发展水平,使高等教育具有更大的育才功能、科研功能、社会功能、文化功能和更强的辐射功能、批判功能、前瞻功能和引领功能,“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知识贡献和智力支持。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在新时代下,中国面临着发展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实施这三大战略是推动中国实现科技创新、培养人才、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一、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是指以科学技术与教育为支撑,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战略。
科技创新是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驱动力,只有依靠科技创新才能够实现技术迭代、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核心竞争力。
为了实现科技创新,我国需要加强科研机构建设,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优化科技政策环境,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并且不断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此外,加强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方面。
要注重培养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人才,加强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重视职业教育的培养,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与水平。
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优质教育。
二、人才强国战略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人才强国战略,即以人才为核心,通过优化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政策,培养和吸引一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保障。
在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中,我们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培养人才需要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鼓励学生在校期间进行创新实践和科研活动,提供更多的奖学金和资助机会。
同时,要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
在引进人才方面,要加大留学人才回国工作的引导力度,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和优厚待遇。
同时,要加强与海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吸引国际一流人才来华工作和交流。
此外,还要为优秀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和政策扶持,鼓励创新创业。
三、创新驱动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素。
创新驱动是指注重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和系统创新,促进经济发展和解决社会问题。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关键在于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关键在于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关键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重提高教育质量。
高等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才,培养出高素质、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最终目标。
因此,要注重提高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此外,还要加强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革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需求和发展。
其次,要注重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的基础,只有建立起一批有特色、有优势的学科,才能够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和资源。
因此,要注重学科建设,加大对重点学科的支持力度,提高学科的学术水平和综合实力。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科研创新,加强科研机构和科研团队的建设,提高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和社会影响力。
再次,要注重产学研结合。
高等教育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只有与产业和社会需求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培养人才和推动社会进步。
因此,要加强高校与企业、政府等社会主体的合作,促进产学研结合,建立起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和创新体系。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创业和创新,提供更多的创业支持和资源,培养更多的创新创业人才。
最后,要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不仅是国内的发展需求,也是与世界接轨的必然要求。
因此,要加强与国际高校和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和优秀教师来华交流和合作。
同时,要鼓励学生出国留学,提高他们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为国家的发展和对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综上所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关键在于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科建设和科研创新、注重产学研结合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只有在这些方面取得突破和进步,才能够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走上世界舞台,为国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于提高教育质量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西华大学何建平摘要: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人力资源强国的重要保障,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
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加强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建设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高职强校,为国家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改革高等学校评价工作,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等等。
关键词:高等教育强国建设教育质量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is to Build the Great Power of Higher Education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 strong country is an important guarantee of human resources, power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for China's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and building a strong need to strengthen higher education, first-class universities and high-level university building, the building of a number of high-level, high-quality strong vocational school, training a large number of creative talents for the country to reform higher education evaluation,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quality teachers and so on.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Powers Construction;The quality of education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任务,也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必然要求。
优化资源布局与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李立国 李建龙一、导言高等学校是典型的资源依赖型组织。
高校发展需要人财物、土地等资源投入,同时高校又通过培养出合格和优秀的毕业生以及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回报社会,并将这些产出的资源用于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资源布局与优化关乎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全局,关乎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方向和重点领域,关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结构的优化调整。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
国际上普遍把80%以上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这也是世界教育强国的平均水平)作为高教强国的标准,65%是其基准水平。
202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9.6%,与强国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80%的国家有17个。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和未来高等教育学龄人口减少,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任务虽有压力,但是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0%左右的目标问题不大。
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关键是以资源布局优化促进高等教育结构调整与质量提升,以高等教育之强带动教育强国建设,真正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同时,以高等教育之强促进和引领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支撑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建设,服务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从教育强国建设看,教育经费投入短期内难以大规模增长,学龄人口可能逐年下降,而且在高等教育已经实现普及化的背景下,资源布局优化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与质量提高,适应、促进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上。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
从国内看,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持续实施,对教育资源的布局结构提出了新 摘要: 面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目标,在资源布局与优化方面,我国要扩大高等教育资源总量供给,促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扩容,提高高等教育资源投入效益。
在教育经费投入难以大规模增长、学龄人口可能逐年下降,且高等教育已经实现普及化的背景下,资源布局优化的重点应该放在如何促进高等教育结构优化与质量提高,适应、促进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上。
论述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等战略的举措
论述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等战略的举措
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等战略的举措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经费投入,增加教育资源配置,加强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提高教师待遇,激励教师创新,推动教育质量整体提高。
2. 推进教育改革:加强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建立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评价体系,减轻教育过重的竞争压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 加强科技创新: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建设一批国家重点实
验室和科研基地,加强科技研发,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完善科研评价和奖励机制,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创新环境。
4. 加强人才培养:加强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实践和创新活动,推进产学研结合,加大对高水平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促进人才向国家重点领域聚集,加强对人才的激励和保护。
5. 深化国际合作:加强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科技、人才交流与合作,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提高中国在全球教育、科技和人才领域的影响力。
以上是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等战略的一些举措,通过加大投入、加强改革和创新,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可以有效推动国家的教育、科技和人才发展,实现教育、科技和人才强国的目标。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教育规划纲要亮点解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日期:2010-09-30 作者: 高书国(主任)来源: 《中国教育报》单位: 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战略室第七章高等教育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到2020年,高等教育结构更加合理,特色更加鲜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学水平,高等教育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
(摘自教育规划纲要第二部分发展任务)人力资源强国呼唤教育强国,人才强国呼唤高等教育强国。
高等教育强国是教育强国的重要特征,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本质要求。
教育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基本要求。
”高等教育强国绝非是一个数量规划概念,而是一个高等教育质量概念——以质图强,是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选择。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重要的历史转变。
2002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首次突破15%,进入到大众化阶段。
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高等学校在校生规模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
从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到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一次历史性转变。
教育规划纲要确定高等教育强国思想,提升了高等教育发展的国家目标,成为未来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重要的国家战略。
进入新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纷纷制定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国家战略。
英国高等教育学会制定的《2006—2011年教育战略》提出了六大战略目标,以追求卓越为核心,努力改革英国高等教育体系,提升英国高等教育的卓越水平。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高等教育强国思想,是顺应国际高等教育趋势、应对国际高等教育挑战的重要举措。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是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国家行动。
其内在要求是: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整体水平的全面提升;建成一批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学校,若干所大学达到或接近世界一流水平;高等教育国际化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促进国家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整体提升。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三大举措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三大举措高等教育强国是当下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何谓高等教育强国?目前,其内涵界定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语义双关且内含丰富的概念,它既有通过高等教育来强大国家之意,也有一国高等教育比较强大之味,无论是其“意”还是其“味”,均非能够一语道破,因而自然难以界说。
本文既无意对其进行系统梳理,也无意对其给予新的阐释,而仅想探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策略问题。
所谓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简单地说,是指国家通过采取某些有效措施,加强本国的高等教育建设,使本国高等教育在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具有明显国际声望的活动。
从哲学视角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实践活动,理当具备实践活动主体、实践活动赖以维持的物质资源、引领实践活动的指南。
我们认为,对于高等教育强国这一实践活动来说,高等教育师资是其主要的实践主体,高等教育投入是其赖以维持的主要物质资源,而高等教育政策则是其重要的引领指南,因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三大举措。
一加强高等教育师资建设“师资是指可以当教师的人才”,高等教育师资是指可以在高等教育机构当教师的人才,而高等教育师资建设,就是指通过培养、培训以及引进的方式,为高等教育机构造就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资力结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以及能力结构等均为合理且具有竞争优势与发展后劲的教师队伍。
高等教育师资建设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主体工程。
高等教育具有三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
与之相应,高等教育存在三大活动,即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社会服务活动。
这三种活动其实都是特殊的生产劳动。
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特殊生产劳动。
马克思认为,人是生产劳动的主体,主体作用的性质与大小决定着生产劳动的成效。
高等教育的三大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与社会服务活动的主体都是高等教育师资,显然,高等教育师资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其力量的性质与大小决定着高等教育活动的成效。
高等教育强国的内涵、特征及建设策略
实 现 。本 文首 先概 述 了当前 学界 关 于高等 教育 强 国
的研究 成果 , 出 了这 些 成 果 的积 极 意 义 以及 所 存 指
7 ;0万 人 口接 受 高 等 教 育 的 比例 , 教 强 国须 O/ 1 9 6 高
在 50 0人 以上 , 0 比如美 、 、 等 主要 发 达 国家 _ 。 加 澳 1 ]
第 2 7卷 第 5 期
V 0【27 o. . N 5
徐 州 工 程 学 院 学 报 ( 会 科 学 版 ) 社
J u n l o Xu h u n t u e f o r a f z o I s i t o Te h o o y ( o i l ce c s d to ) t c n lg S ca S in e E i n i
强 国的 。
教 育 的特点 是输 出大 于 输 入 , 称 “ 差 ” 或 顺统 一 的 指标 , 也 隐含 着 一 个 但
共 同点 : 即高等 教育 强 国都是 高等 教育 输 出 国 , 仅 不
表 现在 思想 上 、 制度上 , 表现 在学 者 的 自然 人 流动 还
在 的 不足 。在 此基 础 上 , 者 提 出 了高 等 教 育影 响 笔
力 的 输 出端 与 输 入 端 相 比 较 的 观 点 , 出 强 国 高 等 提
由 UND P的观 点不 难看 出 , 等教 育强 国不 只是 教 高
育 的 指 标 , 更 多 的 是 经 济 指 标 。 一 句 话 , 有 一 个 而 没 很 强 的 经 济 发 展 水 平 做 支 撑 , 无 法 建 设 高 等 教 育 是
上 。 提 出 这 个 研 究 视 角 的 理 论 意 义 在 于 : 破 长 期 突
筒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现实性与策略
表明 ,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 的提升 , 特别是在 知识经济 时 代 ,高等教育对人力 资源开发和经济增 长有着不可替 代的推动作 用。发达 国家 国际竞争力之所以强大 , 主要
原因在于它们拥有 大批高素质 的创新 人才 ,拥有一批 充满活力 的、 高水平 的世界一流大 学。因此 , 要提 高我 国综合 国力 和国际竞争力 , 必须提 高高等教育质量 , 建 设高等教育强国 , 以培养 大批拔尖 的优秀人才 。建设 高 等教育强 国, 同时又是增 强 自主创新 能力 , 建设创新 型 国家 的必然要求 。高校是科技进步 和人才培养 的结 合 点, 是知识创新 的主要基地 。迄今 为止 , 响人类 生活 影 方式 的重大科技成果 中有7 %诞生 于高 校 ;全世界3 0 / 4
协调发展 的比较完 整 的现代高等教 育体系 。高等教 育 结构渐趋合理 , 化的高等教育办 学格局初步形成 , 多样 不 同层次 、 型的高等学校谋求各 自发展定位 , 类 逐步 形 成独特 的办学特色。国家实施 的“ 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 革与 提高 教学质 量工 程” 以及 “ 1 工程 ” “ 8 工程 ” 2l 、 95 、 “ 研究 生教 育创新 工程 ” “ 、示范性 高等 职业教 育工程 ” 等一系列重大举措 , 全面提升 了高等学校 的办学水 平 , 提高 了我 国高等教育 的综合 实力和 国际竞争 力 ,缩 小
发展 而言 , 国民接受 高等 的层 次越 高 、 数越多 , 人 国民 素质就越高 , 国际竞争力就越强 。发达 国家的历史 经验
了与世界 高等 教育强 国的差 距 ,为建设高等教 育强 国 奠定 了坚实 的基础 。但高等教 育大 国并不意 味着 就是 高等教育强 国。 随加速 发展 , 伴 我们高等教育也面临着 许 多问题 , 特别 是生源质 量 、 师资力量 、 学条件等 跟 办 不上教育规模 的快速扩大 , 专业结 构不合理 , 教学质量 难 以保证 ,毕业生创新 能力 和技能缺乏 ,就业 面临 困
教育三大行动工作总结
教育三大行动工作总结教育是国家的根本大计,是民族振兴的重要保障。
为了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制定了教育三大行动工作,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职业教育改革。
这三大行动工作的实施,对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培养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教育三大行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国家,教育资源的分布不均衡一直是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包括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建设乡村学校、改善教育条件等。
通过这些努力,我国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明显提高,教育资源的分配更加公平。
其次,高等教育质量提升也是教育三大行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为了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我国不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加强高校建设,提高教学水平,促进科研创新。
这些举措有效地提升了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最后,职业教育改革也是教育三大行动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对于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培养更多的技能人才,我国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加强与产业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这些举措有效地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能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的来说,教育三大行动工作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未来,我国将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不断推动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而努力奋斗。
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方案
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建设方案一、坚持立德树人,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
当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进程的深入,新时代新要求下,我们面临着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单一、教育方式不够多元、教育环境不够完善等问题。
所以,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加大对基础学校、高等学校、幼儿园等基本教育场所的思想道德教育投入,确保师资队伍、教育资源、教育环境等方面的全面配套。
深化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切实推动素质教育落地生根。
推进道德修养、法律知识以及公民道德体系的普及教育,培养学生具有独立人格、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以及弘扬国家法治精神。
二、加强职业教育,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当前,我国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型和升级的现实需要,而技能人才的匮乏一直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问题。
为了提升技能人才培养水平、保证我国技能人才队伍的健康发展,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制定一系列支持技能教育的政策法规,完善技能人才培养的机制体系,推动技能教育的全面发展。
创新职业教育体制,促进校企合作与技术创新,引导学生树立“以技术为主”的价值观念。
培养教师队伍的行业背景、实践经验等技能,强调师资的实操能力以及教学理念。
三、加强乡村教育均衡发展,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等问题依然突出。
特别是乡村教育资源和师资队伍配置一直处于不足状态,严重制约了乡村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教育公平的实现。
所以,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如:推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着力解决乡村学校师资储备不足、校舍设施不完善、教育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
实施“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计划,引导城市优秀教师和乡村学校教师校际轮岗,提高乡村教育教师队伍的整体师资水平。
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行乡村学校和城镇学校的协作联动机制,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和均衡发展。
关于教育强国重要文件精神
关于教育强国重要文件精神教育强国是我国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建设教育强国的目标和路径。
这些重要文件,旨在推动教育改革创新,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一、教育强国的重要性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教育强国不仅关乎国家的长远发展,更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和每一个人的未来。
只有通过教育,我们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实现国家繁荣富强的目标。
二、教育强国的目标和路径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全面素质教育。
我们要强调德育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要注重智育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要注重体育的发展,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要注重美育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要注重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
三、教育强国的重要举措为了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包括《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若干意见》等。
这些文件明确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投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深化课程改革等重点任务,为建设教育强国指明了方向。
四、教育强国的成果和挑战近年来,我国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
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科研实力逐步增强。
然而,教育强国建设仍面临一些挑战,如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公平问题等。
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制度建设,不断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努力解决这些问题。
五、展望未来建设教育强国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三大举措
高等教育强国是当下教育界热议的话题。
何谓高等教育强国?目前,其内涵界定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语义双关且内含丰富的概念,它既有通过高等教育来强大国家之意,也有一国高等教育比较强大之味,无论是其“意”还是其“味”,均非能够一语道破,因而自然难以界说。
本文既无意对其进行系统梳理,也无意对其给予新的阐释,而仅想探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策略问题。
所谓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简单地说,是指国家通过采取某些有效措施,加强本国的高等教育建设,使本国高等教育在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具有明显国际声望的活动。
从哲学视角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实践活动,理当具备实践活动主体、实践活动赖以维持的物质资源、引领实践活动的指南。
我们认为,对于高等教育强国这一实践活动来说,高等教育师资是其主要的实践主体,高等教育投入是其赖以维持的主要物质资源,而高等教育政策则是其重要的引领指南,因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三大举措。
一加强高等教育师资建设
“师资是指可以当教师的人才”,高等教育师资是指可以在高等教育机构当教师的人才,而高等教育师资建设,就是指通过培养、培训以及引进的方式,为高等教育机构造就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资力结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以及能力结构等均为合理且具有竞争优势与发展后劲的教师队伍。
高等教育师资建设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主体工程。
高等教育具有三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
与之相应,高等教育存在三大活动,即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社会服务活动。
这三种活动其实都是特殊的生产劳动。
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特殊生产劳动。
马克思认为,人是生产劳动的主体,主体作用的性质与大小决定着生产劳动的成效。
高等教育的三大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与社会服务活动的主体都是高等教育师资,显然,高等教育师资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其力量的性质与大小决定着高等教育活动的成效。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
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并非由于它拥有大楼与大校园,而是由于它拥有蕴藏大学问的大师。
同理,高等教育之所以被归为教育的“高等”阶段,主要因为它离不开能够驾驭高深学问的高等教育师资。
不言而喻,作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实践活动的主体,高等教育师资的强弱决定着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缺乏高等教育师资这一活动主体,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活动就无法进行。
即是说,高等教育师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决定着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强大的高校师资队伍
无疑能提高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成效。
高等教育师资建设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永恒工程。
当下,由于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行政权力过强,学术权力过弱,不仅削弱了高等教育师资的主体地位,而且限制了高等教育师资这一主体的思想。
一方面,高等教育师资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话语地位”十分低下,不仅其学术自由有意无意地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而且其有关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的见解与建议几乎得不到高等教育行政领导的关注与赏识,大大阻碍了高等教育师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在官僚化的高等教育运行模式下,高等教育师资事实上成为高等教育行政人员“管”而非“理”的对象,高等教育师资本该具有的“主人”地位蜕变为“奴婢”地位。
更为甚者,在利益面前,行政人员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普通教师只能无可奈何地瞪着两眼叹息。
如此一来,高等教育师资作为高等教育活动主体的自尊心与工作热情备受重创。
目前,高学历、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争相竞聘行政领导岗位的“怪圈”、优秀教师恋恋不舍地离开“讲台”而兴致勃勃地走进“办公室”的现象比比皆是。
试问:家庭建设能够依赖奴婢吗?同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能够依赖“奴婢”式的高等教育师资吗?为此,放飞高等教育师资的学术自由、提升高等教育师资的“话语地位”、凸显高等教育师资的“主人”地位,给予高等教育师资优越的权力,实属当务之急。
不过,这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二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
“经费指(机关、学校等)经常支出的费用,0高等教育经费是指高等教育活动中经常支出的费用,而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则是指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以维持高等教育活动顺利进行所必需的经常性支出费用。
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有赖于政府增加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必要而充分的经费投入,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不可少的条件。
”H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未来的高等教育强国犹如一个上层建筑,没有充足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作为基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无异于痴人说梦。
“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无外乎有五条途径: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二是社会捐资;三是社会投资;四是学费;五是贷款。
”口]就这五条途径来看,首先,学费已经上涨到普通百姓家庭所能承受的上限,依靠学费已不现实;第二,以各级各类高校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机构在银行的贷款金额已达银行所能承受的贷款数额的临界点,显然,贷款之路行不通;第三,社会捐资机制不健全,暂时无法调动人们捐资的积极性。
比如,根据民盟中央的一项调研,我国社会捐赠占高校经费的比例很小。
以1999年至2001年为例,分别为2.14%、1.56%和1.40%。
2000年我国人均慈善捐助不足1元。
中国工商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纪录的不超过10万家,即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
2007年“中国500富豪榜”中500名上榜富豪的身家总数高达43426亿元,中国成为世界亿万富豪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但向高等教育机
构捐款的亿万富翁鲜有;第四,由于我国传统上官尊民卑观念的影响,加之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不够,使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隐含着深沉的危机。
如果不找出一条适合国情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将会走向没落,然而,探索适合国情的民办高等教育之路何等艰难!不难推断,依靠社会投资兴办民办高等教育的途径暂时也不通畅。
为此,当下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各级政府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观念,加大财政拨款的力度。
当然,目前政府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是可能的。
截至2007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中,高等教育部分仅占GDP的0.6%,这在全世界属于较低水平,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1%。
即使把对科技的财政性投入中进入高等学校部分(约占20%)也算在内,其总额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投入水平。
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现实看,我国财政性高等教育投入应提高到占GDP的1.2%。
高等教育经费越充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也就越快。
从历史视角看,“经济强国与高等教育强国是相伴而生的”。
“也就是说,哪个国家有相对强大的高等教育作为后盾,哪个国家就会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反之,哪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