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三大举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三大举措

高等教育强国是当下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何谓高等教育强国?目前,其内涵界定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原因在于“高等教育强国”是一个语义双关且内含丰富的概念,它既有通过高等教育来强大国家之意,也有一国高等教育比较强大之味,无论是其“意”还是其“味”,均非能够一语道破,因而自然难以界说。本文既无意对其进行系统梳理,也无意对其给予新的阐释,而仅想探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策略问题。所谓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简单地说,是指国家通过采取某些有效措施,加强本国的高等教育建设,使本国高等教育在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等方面具有明显国际声望的活动。从哲学视角看,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活动是一种社会实践活动,作为一项实践活动,理当具备实践活动主体、实践活动赖以维持的物质资源、引领实践活动的指南。我们认为,对于高等教育强国这一实践活动来说,高等教育师资是其主要的实践主体,高等教育投入是其赖以维持的主要物质资源,而高等教育政策则是其重要的引领指南,因而,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须坚持三大举措。

一加强高等教育师资建设

“师资是指可以当教师的人才”,高等教育师资是指可以在高等教育机构当教师的人才,而高等教育师资建设,就是指通过培养、培训以及引进的方式,为高等教育机构造就一支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资力结构、学缘结构、学科结构以及能力结构等均为合理且具有竞争优势与发展后劲的教师队伍。

高等教育师资建设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主体工程。高等教育具有三大职能: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与之相应,高等教育存在三大活动,即教学活动、科研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这三种活动其实都是特殊的生产劳动。由此可见,高等教育其实就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特殊生产劳动。马克思认为,人是生产劳动的主体,主体作用的性质与大小决定着生产劳动的成效。高等教育的三大活动——教学活动、科研活动与社会服务活动的主体都是高等教育师资,显然,高等教育师资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其力量的性质与大小决定着高等教育活动的成效。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一流的大学,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大学之所以为“大学”,并非由于它拥有大楼与大校园,而是由于它拥有蕴藏大学问的大师。同理,高等教育之所以被归为教育的“高等”阶段,主要因为它离不开能够驾驭高深学问的高等教育师资。不言而喻,作为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这一实践活动的主体,高等教育师资的强弱决定着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缺乏高等教育师资这一活动主体,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活动就无法进行。即是说,高等教育师资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中坚力量,决定着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强大的高校师资队伍

无疑能提高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成效。

高等教育师资建设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永恒工程。当下,由于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行政权力过强,学术权力过弱,不仅削弱了高等教育师资的主体地位,而且限制了高等教育师资这一主体的思想。一方面,高等教育师资在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话语地位”十分低下,不仅其学术自由有意无意地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限制,而且其有关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的见解与建议几乎得不到高等教育行政领导的关注与赏识,大大阻碍了高等教育师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在官僚化的高等教育运行模式下,高等教育师资事实上成为高等教育行政人员“管”而非“理”的对象,高等教育师资本该具有的“主人”地位蜕变为“奴婢”地位。更为甚者,在利益面前,行政人员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而普通教师只能无可奈何地瞪着两眼叹息。如此一来,高等教育师资作为高等教育活动主体的自尊心与工作热情备受重创。目前,高学历、高职称的骨干教师争相竞聘行政领导岗位的“怪圈”、优秀教师恋恋不舍地离开“讲台”而兴致勃勃地走进“办公室”的现象比比皆是。试问:家庭建设能够依赖奴婢吗?同理,建设高等教育强国能够依赖“奴婢”式的高等教育师资吗?为此,放飞高等教育师资的学术自由、提升高等教育师资的“话语地位”、凸显高等教育师资的“主人”地位,给予高等教育师资优越的权力,实属当务之急。不过,这些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二增加高等教育经费投入

“经费指(机关、学校等)经常支出的费用,0高等教育经费是指高等教育活动中经常支出的费用,而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则是指投入到高等教育领域以维持高等教育活动顺利进行所必需的经常性支出费用。

高等教育强国的建设有赖于政府增加对高等教育的经费投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必要而充分的经费投入,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必不可少的条件。”H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未来的高等教育强国犹如一个上层建筑,没有充足的高等教育经费投入作为基础,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无异于痴人说梦。“一般来说,高等教育经费来源无外乎有五条途径: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二是社会捐资;三是社会投资;四是学费;五是贷款。”口]就这五条途径来看,首先,学费已经上涨到普通百姓家庭所能承受的上限,依靠学费已不现实;第二,以各级各类高校为代表的高等教育机构在银行的贷款金额已达银行所能承受的贷款数额的临界点,显然,贷款之路行不通;第三,社会捐资机制不健全,暂时无法调动人们捐资的积极性。比如,根据民盟中央的一项调研,我国社会捐赠占高校经费的比例很小。以1999年至2001年为例,分别为2.14%、1.56%和1.40%。2000年我国人均慈善捐助不足1元。中国工商登记的企业超过1000万家,但有过捐赠纪录的不超过10万家,即99%的企业从来没有参与过捐赠。2007年“中国500富豪榜”中500名上榜富豪的身家总数高达43426亿元,中国成为世界亿万富豪人数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美国,但向高等教育机

构捐款的亿万富翁鲜有;第四,由于我国传统上官尊民卑观念的影响,加之国家对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的扶持力度不够,使得民办高等教育发展隐含着深沉的危机。如果不找出一条适合国情的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之路,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机构将会走向没落,然而,探索适合国情的民办高等教育之路何等艰难!不难推断,依靠社会投资兴办民办高等教育的途径暂时也不通畅。为此,当下切实可行的做法是,各级政府牢固确立“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观念,加大财政拨款的力度。当然,目前政府加大高等教育经费投入是可能的。截至2007年,我国财政性教育投入中,高等教育部分仅占GDP的0.6%,这在全世界属于较低水平,许多发展中国家也超过了1%。即使把对科技的财政性投入中进入高等学校部分(约占20%)也算在内,其总额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投入水平。从发达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现实看,我国财政性高等教育投入应提高到占GDP的1.2%。

高等教育经费越充足,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进程也就越快。从历史视角看,“经济强国与高等教育强国是相伴而生的”。“也就是说,哪个国家有相对强大的高等教育作为后盾,哪个国家就会在较短时间内成为世界经济强国,反之,哪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