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37.5《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下)

合集下载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目录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目录

(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目录冀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1.1 几何图形1.2 图形中的点、线、面1.3 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1.4 从不同方向看几何体1.5 用平面截几何体第二章有理数2.1 正数和负数2.2 数轴2.3 绝对值2.4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2.5 有理数的加法2.6 有理数的减法2.7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8 有理数的乘法2.9 有理数的除法2.10 有理数的乘方2.11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第三章估算与近似数3.1 估算3.2 近似数3.3 科学记数法3.4 用计算器进行数的计算3.5 感受大数第四章线段角4.1 点和线4.2 线段长短的比较4.3 角和角的度量4.4 角的比较4.5 角的运算第五章数量和数量之间的关系5.1用字母表示数5.2代数式5.3数量的表示5.4代数式的值5.5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初步认识第六章整式的加减6.1 整式6.2 合并同类项6.3 去括号6.4 整式的加减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一元一次方程7.1 一元一次方程7.2 解一元一次方程7.3 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八章相交线与平行线8.1 相交线8.2 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8.3 平行线的特征第九章二元一次方程组9.1 二元一次方程组9.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9.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第十章整式乘法与因式分解10.1 同底数幂的乘法10.2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0.3 同底数幂的除法10.4 整式的乘法10.5 乘法公式10.6 因式分解10.7 提公因式法10.8 公式法11.1 三角形的再认识11.2 三角形的内角与外角11.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1.4全等图形11.5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条11.6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11.7 用尺规作在三角形第十二章统计的初步认识12.1 数据的收集12.2 数据的整理12.3 统计图形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13.1 不等式13.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3.3 一元一次不等式13.4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第十四章分式14.1 分式14.2 分式的乘除14.3 分式的加减15.1生活中的对称轴15.2简单的轴对称图形15.3 轴对称的性质15.4 利用轴对称设计图案15.5 等腰三角形第十六章勾股定理16.1 勾股定理16.2 由边的数量关系识别直角三角形16.3 勾股定理的应用第十七章实数17.1 平方根17.2 立方根17.3 实数17.4 用计算器开平(立)方17.5 实数的运算第十八章平面直角坐标系18.1 确定平面上物体的位置18.2 平面直角坐标系18.3 图形与坐标18.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和点的坐标第十九章随机事件与概率19.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19.2 可能性大小19.3 频率与概率的关系第二十章平移与旋转20.1 平移20.2 旋转20.3 中心对称与中收对称图形20.4 图案的设计与欣赏第二十一章函数21.1 变量与函数21.2 函数关系的表示法21.3 函数的应用第二十二章四边形22.1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22.2 平行四边形的识别22.3 三角形的中位线22.4 矩形22.5 菱形22.6 正方形22.7 梯形22.8 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22.9 平面图形的镶嵌第二十三章分式方程23.1 分式方程23.2 分式方程的应用第二十四章命题与证明(一)24.1 命题24.2 命题的证明24.3 平行线的判定定理24.4 平行线的性质定理24.5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4.6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24.7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24.8 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其逆定理第二十五章一次函数25.1 一次函数25.2 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25.3 确定一次函数表达式的方法25.4一次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的关系25.5一次函数的应用第二十六章数据的代表值与离散程度26.1 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26.2 中位数和众数26.3 方差和标准差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七章圆(一)27.1 圆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7.2 圆心角和圆周角27.3 过三点的圆27.4 弧长和扇形面积第二十八章一元二次方程28.1 一元二次方程28.2 解一元二次方程28.3 用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28.4 方程的近似解第二十九章相似形29.1 形状相同的图形29.2 比例线段29.3 相似三角形29.4 三角形相似的条件29.5 相似三角形的性质29.6 相似多边形及其性质29.7 位似图形29.8 相似三角形的应用第三十章反比例函数30.1 反比例函数30.2 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0.3 反比例函数的应用第三十一章锐角三角函数31.1 锐角三角函数31.2 锐角三角函数值的求法31.3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第三十二章命题与证明(二)32.1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32.2 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32.3 矩形、菱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32.4 等腰梯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及其证明第三十三章概率的计算和估计33.1 用列举法求概率33.2 概率树形图33.3 概率的估计33.4 几何概率九年级下册第三十四章二次函数34.1 认识二次函数34.2 二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34.3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4.4 二次函数的应用第三十五章圆(二)35.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35.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35.3 探索切线的性质35.4 切线的判定35.5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三十六章抽样调查与估计36.1 抽样调查36.2 数据的整理与表示36.3 由样本推断总体第三十七章投影与视图37.1 平行投影37.2 中心投影37.3 视点、视线、盲区37.4 三视图37.5 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11。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31.4 用列举法求简单事件的概 率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第32章 投影与视图
冀教版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29.4 切线长定理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29.5 正多边形与圆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第30章 二次函数
第29章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29.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29.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29.3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 课件目录
0002页 0034页 0089页 0151页 0214页 0257页 0325页 0384页 0417页 0479页 0517页
第29章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9.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9.4 切线长定理 第30章 二次函数 30.2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0.4 二次函数的应用 第31章 随机事件的概率 31.2 随机事件的概率 31.4 用列举法求简单事件的概率 32.1 投影 32.3 直棱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31.1 确定事件和随机事件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31.2 随机事件的概率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31.3 用频率估计概率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32.2 视图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32.3 直棱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 图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完整课 件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直棱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教案

冀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直棱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教案

32.3 直棱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1.认识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并会进行相关的计算;(重点)2.进一步培养空间观念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一、情境导入从生活中来装修这样一个蒙古包需要多少布料?几何体的展开图在生产时间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通过几何体的展开图可以确定和制作立体模型,也可以计算相关几何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直棱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将直棱柱的侧面沿着一条侧棱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像这样的平面图形称为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如下图所示是一个直四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这个矩形的长是直棱柱的底面周长,宽是直棱柱的侧棱长(高).一个食品包装盒的侧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它的底面是边长为2的正六边形,这个包装盒是什么形状的几何体?试根据已知数据求出它的侧面积.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下图是雕塑与斗笠的形象,它们的形状有什么特点?(ppt8)在几何中,我们把上述这样的立体图形称为圆锥,圆锥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图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连接顶点与底面圆心的线段叫作圆锥的高,圆锥顶点与底面圆上任意一点的连线段都叫作圆锥的母线,母线的长度均相等.思考: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什么图形?问题:1.沿着圆锥的母线,把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与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2.圆锥侧面展开图是扇形,这个扇形的半径与圆锥中的哪一条线段相等?圆锥的侧面积计算公式练一练: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12cm,母线长为20cm,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为,全面积为 .例2 如图所示的扇形中,半径R=10,圆心角θ=144°,用这个扇形围成一个圆锥的侧面.(1)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r= .(2)这个圆锥的高h= .例3 如图,小刚用一张半径为24cm的扇形纸板做一个圆锥形帽子(接缝忽略不计),如果做成的圆锥形帽子的底面半径为10cm,那么这张扇形纸板的面积S是多少?当堂练习(ppt17)课堂小结1.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其面积=直棱柱的底面周长×直棱柱的高.2.圆锥侧面积公式:S侧=πrl(r为底面圆半径,l为母线长)3.圆锥全面积公式:S全=πrl+πr2(r为底面圆半径,l为母线长)。

【冀教版教材适用】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由几何体到三视图》

【冀教版教材适用】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由几何体到三视图》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由几何体到三视图
(1)
(1)在正投影下这个直三棱柱的三条侧棱的投影是什么图形?
(2)画出直三棱柱在水平投影面的正投影
形?它与直三棱柱底面有什么关系?
先由学生分组讨论各个几何体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视图(1)
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2)
(3)学生动手画出上述三棱柱的正确的三种视图.
视图绘制中,看不见的棱要用虚线表示出来,这一点学生不易想到
引导学生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印象
(1)如图中,出示一个四棱柱模型).
(2)先由学生想象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视图(2)
直棱柱三视图的画法。

九年级数学下册《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下册《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学设计

九年级数学下册《简单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是新版浙教版教材变动幅度较大的一个地方,将原教材中的八上的《直棱柱》、九上的《3.6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与九下的《投影与三视图》进行整合,并且改变了呈现的顺序,最后整合成的九下第三章《三视图与表面展开图》.这样的修订,使教材更加紧凑,逻辑性更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便于教师教学.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空间观念(即三视图的相关知识)的前提下,在学生已熟知圆的周长、面积,弧长、扇形的面积;初步积累直棱柱、圆柱的表面展开图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类比、操作、实验、观察、猜想、归纳、证明等数学活动,将简单几何体(圆锥)转化为平面图形,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三维空间概念,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同时,为学习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做好铺垫,也为高中的立体几何学习打好基础.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圆锥是怎样的一种旋转体.(2)了解圆锥的表面展开图,并会画圆锥的表面展开图;理解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全面积公式,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公式及其推导过程.(3)会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会计算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2、技能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来探索圆锥的侧面积公式和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公式,并画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从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归纳概括的能力.(2)通过观察圆锥与侧面展开图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转化的能力,形成三维空间概念,发展空间想象能力.(3)通过运用公式的计算和“用一用”的求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探究、应用数学和创新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1)类比圆柱的学习,经历圆锥形成、相关概念的发生过程.(2)通过观察、猜想、操作、合作等活动,经历自主探究的认识过程,即从观察、比较、分析、归纳中,体会类比、转化、对应的思想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研究圆锥与侧面展开图的关系,类比圆柱研究圆锥并延伸至圆台,体验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发展变化,而事物之间总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对圆锥知识的好奇心及兴趣,逐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3)体现数学学习的快乐,体会知识源于实践,又运用于生活.旨在让学生体会圆锥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享受征服困难后获得成功的喜悦感,提高应用数学的意识.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圆锥的表面展开图,并会画它们的表面展开图.难点:理解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形状,以及它与圆锥母线长l,底面圆半径r之间的关系.教学设备或教辅工具:多媒体、希沃授课助手和手机、圆锥模型、圆规、带刻度的直尺、剪刀、胶带、半径为4cm和6cm的圆形纸片.四、教学流程1.类比联想,引入新课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展开图,对于圆柱,我们已经有了哪些认识?学生说教师板书:1、形成;2、相关概念;3、表面展开.;4、三视图教师:将矩形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它的其余各边所成的面围成的一个几何体是圆柱,如果把矩形改成直角三角形,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绕它的一条直角边(AC)旋转一周,它的其余各边所成的面围成的一个几何体是什么?(1)先让学生自己猜想.(2.教师再用几何画板演示.(3.类比圆柱的相关概念,学生很自然地能说出圆锥的相关概念.(4.类比圆柱的学习,学生很自然地能说出圆锥的研究路径和方法.2.合作探究,发现新知等学生通过类比圆柱的学习,联想到圆锥的研究途径和方法后,教师:现在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想象一下,会是什么图形?学生猜想是扇形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四人小组合作,剪出圆锥模型的展开图,观察剪出图形的特点,再一起合作完成以下问题串:(1.将一个圆锥模型的侧面沿它的一条母线剪开、铺平.观察所得的平面图形是什么图形?(2.圆锥的母线与侧面展开图有什么关系?(3.圆锥的底面周长与侧面展开图有什么关系?(4.圆锥的侧面积与侧面展开图的面积有什么关系?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并把展开图用磁铁挂在黑板上,并进行讲解,教师再用课件动画演示,实物模型演示.通过这些活动后,“圆锥的母线对应扇形的半径;圆锥的底面周长对应扇形的弧长;圆锥的侧面积对应扇形的面积”已经在学生的脑海中自然流淌.教师板书:对应.教师:类比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你觉得圆锥的侧面积和哪些量有关?学生回答后,教师:如果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r和母线l,你能推导出圆锥的侧面积吗?学生自己思考,推导出圆锥的侧面积.全面积公式.教师:我们观察圆锥的侧面积和哪个公式在形式上很相似?学生回答:借助几何画板的演示,学生体悟这些公式之间的联系,加深对侧面积公式的理解.3.多样应用,内化新知3..我来算一算已知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cm,母线长为6cm,则这个圆锥的侧面积为_________,全面积为__________3..我来判一判学生判断这句话不对,并解释了理由.教师提炼:圆锥的高h,底面半径r和母线l的数量关系式..3..我来想一想圆锥形烟囱帽(如图)的母线长为100cm,高为60cm.变“封闭”为“开放”,让学生进行联想,自己编题.教师:做烟囱帽时,往往先在铁皮上画好扇形,然后裁剪下来围成圆锥的形状.这个圆锥形烟囱帽展开图到底是怎么样的一个扇形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完成下面的探究活动.4.合作学习,再探新知4..合作学习请一个小组上台展示,教师板书:当母线l一定时,圆心角越大,则r越大;当圆心角一定时,l越大,则r越大.教师:刚才我们从平面图形到空间图形,直观地感受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如果扇形的圆心角记作θ,那么θ,l,r能用怎样的等式来表示呢?引导学生作简要推理:方法一:利用圆锥底面圆的周长等于展开后扇形的弧长:方法二:利用圆锥的侧面积等于展开后扇形的面积:4..我来画一画圆锥形烟囱帽(如图)的母线长为100cm,高为60cm.以1:50的比例画出这个烟囱帽的展开图.借助希沃授课助手和手机,将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并点评.5.实际应用,深化新知在一个底面半径为1m,母线长为6m的圆锥形屋顶内,一蜘蛛在点A处,点A是底面圆周上一点.(1)如图1,试问:蜘蛛从点A出发沿圆锥的侧面爬行一周后回到点A,最近路线如何爬行?追问:最近路线的长度是多少?(2)如图2,一苍蝇在点D处,D是过母线AB的轴截面上另一母线BC的中点,试问:蜘蛛为捉住B处的苍蝇,最近路线又如何爬行?要求学生先独立思考,再相互交流.通过师生交流,达成共识,将圆锥的侧面展开,将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6.总结盘点,凸显四基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概念?说说你对概念的理解?你有什么学习体验?【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通过上述图示,从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四个维度进行总结,再次体验观察、实验、思考、归纳、猜想、验证(证明)是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7.布置作业,拓展联想将一个直角梯形绕它的一条垂直于底边的腰旋转一周,它的其余各边所成的面围成的一个几何体是什么?你能研究这个立体图形的哪些方面?你打算怎么研究.。

几何体展开图的认识与应用教案

几何体展开图的认识与应用教案

一、教案概述本课程主要介绍几何体的展开图,包括几何体展开图的定义、制作方法、应用场景以及练习题等内容。

通过对几何体展开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几何体的三维结构及其与二维图形的转化方法。

同时,本课程将鼓励学生通过实际练习提高他们的空间想象力和计算能力。

二、教学目标1.理解几何体展开图的定义及其作用;2.学会制作几何体展开图;3.熟练掌握几何体展开图的应用场景;4.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计算能力。

三、教学内容1.几何体展开图的定义及作用几何体的展开图是将几何体展开成二维平面图形时所得到的图形。

通过几何体展开图,可以更方便地理解和计算几何体的三维结构,以及进行几何体的切割、拼接等操作。

2.几何体展开图的制作方法制作几何体展开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手绘法:通过手工制作来绘制几何体展开图。

这种方法适用于较简单的几何体,但对于复杂的几何体则较为困难。

(2)电脑制图法:借助计算机软件来生成几何体展开图。

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生成多种几何体展开图,并且其精度较高,应用广泛。

3.几何体展开图的应用场景几何体展开图在工程、建筑、设计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其主要应用场景包括以下几种:(1)制作模型:利用几何体展开图可以设计出具有特定形状和结构的模型,从而用于建筑、工程等领域。

(2)切割与拼接:通过几何体展开图可以将几何体切割成平面图形,然后将其拼接成任意形状的物体,应用于装饰、制作玩具等领域。

(3)计算体积:通过何体展开图可以更方便地计算几何体的体积,并且可以用于体积测量和计算。

4.练习题练习题将包括以下内容:(1)画出两个几何体的展开图,并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

(2)完成给定几何体的体积计算,通过展开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方法。

(3)尝试设计制作一个模型,并用几何体展开图展示其结构。

四、教学方法1.授课讲解法本课程主要通过授课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将向学生介绍几何体展开图的定义、特点和制作方法等内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体展开图的概念。

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3《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教学设计1

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3《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教学设计1

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3《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是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4.3节的内容。

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材通过实例和练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和运用平面展开图来分析和解决几何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空间想象能力。

但学生在面对复杂的空间几何体时,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直观的演示和实际的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

三. 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能够识别和绘制常见的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能够运用平面展开图来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识别和绘制。

2.难点:运用平面展开图来分析和解决几何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模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

2.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绘制和折叠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平面展开图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基本几何体模型和实物,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

2.准备平面展开图的挂图和图纸,供学生绘制和折叠使用。

3.准备一些相关的几何问题,用于课堂练习和巩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物品,如茶叶筒、易拉罐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物品的几何形状,让学生思考这些形状在空间中的具体形状是什么。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基本几何体的实物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几何体的特征。

然后,教师展示这些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让学生对照实物和模型,理解和掌握平面展开图与几何体之间的关系。

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3《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说课稿1

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3《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说课稿1

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下册24.3《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是北京课改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4章第3节的内容。

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为后续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基本几何体的展开图,从而让学生掌握球、圆柱、圆锥的展开图特征。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对平面图形的变换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些复杂几何体的展开图,学生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引导和帮助。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球、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特征,能够识别和绘制这些几何体的展开图。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球、圆柱、圆锥的平面展开图特征。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绘制和识别复杂几何体的展开图。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几何模型、展开图实物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几何体的展开图是什么样子。

2.探究展开图: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几何体,尝试将其展开,并观察展开后的图形特征。

3.展示交流:各组将自己的展开图展示给全班同学,大家共同分析、讨论,得出球、圆柱、圆锥的展开图特征。

4.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展开图的练习题,检验自己对展开图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5.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到展开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圆柱:一个矩形和两个圆圆锥: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圆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等方面进行。

几何体与展开图 (讲义及答案)

几何体与展开图 (讲义及答案)

几何体与展开图(讲义)➢课前预习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正方体的盒子.请你找到一个正方体盒子,尝试进行下列操作:①将正方体盒子相对的面上画上相同的图案并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一个平面图形.请画出你展开后的图形,并在小正方形上画上相应的图案.②观察展开图中画有相同图案的小正方形,发现画有相同图案的小正方形都_________(填“相邻”或“不相邻”).2.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圆柱或圆锥形的盒子,请你找到一个圆柱或圆锥形的盒子,并把它们进行表面展开,请分别画出你展开后的图形.➢知识点睛1.几何体可分为四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棱柱与圆柱的异同:相同点:都有_____个底面.不同点:①底面不同:棱柱的底面是_______,圆柱的底面是________②侧面不同:棱柱的侧面是_______,圆柱的侧面是_______;③棱不同:棱柱有棱,圆柱无棱;④顶点不同:棱柱有顶点,圆柱无顶点.棱柱与棱锥的区别:①底面不同:棱柱有_____个底面,棱锥有______个底面;②侧面不同:棱柱的侧面都是______,棱锥的侧面都是_____.2.n棱柱有_______个面________条棱_______个顶点.n棱锥有_______个面________条棱_______个顶点.3.图形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面与面相交得到_______,线与线相交得到_______.点动成_______,线动成_______,面动成_______.4.正方体的十一种表面展开图.➢精讲精练1.将下列几何体分类.①正方体②圆柱③长方体④球⑤圆锥⑥三棱锥(1)柱体是_________________;(2)锥体是_________________;(3)只有曲面围成的几何体是__________________.2.在乒乓球、篮球、足球、羽毛球、排球、保龄球、橄榄球、冰球中,是球体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圆锥是由_____个面围成,其中_____个平面,_____个曲面.4.图中的几何体有_____个面,面面相交成_____线.5.六棱柱有______个顶点,______个面;七棱锥有_____个顶点,_____个面.6.______棱锥有20条棱;______棱柱有48条棱;______棱柱有8个面;______棱锥有10个面.7.流星划过天空,形成了一道美丽的弧线,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汽车的雨刷刷过玻璃时,形成了一个扇形,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薄薄的硬币在桌面上转动时,看上去像球,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8.把一块学生用的三角板以一条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是_______________.冰球保龄球橄榄球9.如图,上排的平面图形绕轴旋转一周,可以得到下排的几何体,那么与甲、乙、丙、丁各平面图形顺序对应的几何体的编号应为()甲丁丙乙①②③④A.③④①②B.①②③④C.③②④①D.④③②①10.圆柱的侧面是___________,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__.11.圆锥的侧面是___________,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___.12.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__________.13.指出下列平面图形是什么几何体的表面展开图.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14. 下列图形是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的是( )A .B .C .D .15. 下列各图经过折叠后不能围成正方体的是( )A .B .C .D .16. 从如图的纸板上11个无阴影的正方形中选1个(将其余10个都剪去),与图中5个有阴影的正方形折成一个正方体,不同的选法有( ) A .3种B .4种C .5种D .6种17. 图中表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为6,则x =____________,y =____________.123x y18. 图中表面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相同,则“众”代表的数字是______,“享”代表的数字是______.享众610219.小丽制作了一个如下图所示的正方体礼品盒,其相对面的图案都相同,那么这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可能是()A.B.C.D.20.下面四个图形中,经过折叠能围成如图只有三个面上印有图案的正方体纸盒的是()A.B.C.D.21.将如图所示表面带有图案的正方体沿某些棱展开后,得到的图形是()A.B.C.D.22. 一个小立方块的六个面分别标有字母A ,B ,C ,D ,E ,F ,如图是从三个不同方向看到的情形,请说出A ,B ,E 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D EC EBB AF23. 已知一不透明的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写着1至6六个数字,如图是我们能看到的三种情况,那么1和5的对面数字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_.14612452124. 如果正方体的六个面上分别标有:团、结、就、是、力、量.从三个不同的方向看到的情形如下,那么团、结、力对面的字分别是( ) A .量,就,是 B .就,是,量 C .量,是,就 D .就,量,是力是团力就结结团量【参考答案】➢课前预习1.①略;②不相邻.2.略➢知识点睛1.柱体;锥体;球体;台体.2;①多边形;圆;②平面;曲面.①2;1;②长方形;三角形.2.(n+2);3n;2n.(n+1);2n;(n+1).3.点;线;面;线;点;线;面;体.4.略➢精讲精练1.(1)①②③;(2)⑤⑥;(3)④2.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保龄球3.2;1;14.3;曲5.12;8;8;86.十;十六;六;九7.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8.圆锥9. A10.曲面;长方形11.曲面;扇形12.长方形13.四棱柱;圆锥;圆柱;四棱锥;三棱锥14.B15.D16.B17.5;318.8;719.A20.B21.C22.C;D;F23.3;424.B。

初中数学《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

初中数学《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

初中数学《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37.5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是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而冷冷而谈,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几何很难,而对几何有厌学的状态。

因此,在这节课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将预先准备好的柱体和锥体进行展开和拼合,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围成的,进而让学生通过展开的平面图进行探讨,总结出柱体和锥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

同时通过动画演示,加深了学生的空间想像的印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特别是一道思考题和互问互检自编题,让学生各显神通,发表自己的看法,创设情景,根据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编一些生动有趣的题,这是本节课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知道一个立体图形展开的方式不同,得到的平面图形也不相同,以及计算相关几何体的侧面积与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要多动手进行实物操作,多观察分析,体验由立体图形到展开图和由展开图到立体图形的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及其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常见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及其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媒体:电脑、投影仪、纸片、圆规、量角器。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设想、导入新课1.演示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参看课件圆柱、圆锥)[教学说明]:复习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为平面图形。

2.刚才演示的只是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情况,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了解整个立体图形展开的形状,例如要制作一个常见的粉笔盒(手举粉笔盒),只知道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不够的,因为它还有上下两个底,那么,将粉笔盒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呢?Ⅱ.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感知活动1:某外包装盒的形状是棱柱,它的两底面都是水平的,侧棱都是竖直的(这样的棱柱叫做直棱柱)。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直棱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直棱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32.3 直棱柱和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如图是一个长方体,大家数一下它有几个面,几条棱,上、下面与侧面有什么位置关系,竖着的棱与上、下面有何位置关系?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观察下列图中的立体图形,它们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特点?1.直棱柱的有关概念在几何中,我们把上述这样的立体图形称为直棱柱,其中“棱”是指两个面的公共边.它具有以下特征:(1)有两个面互相平行,称它们为;(2)其余各个面都为矩形,称它们为;(3)侧棱(指两个侧面的公共边)垂直于底面.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我们分别称它们为直三棱柱、直四棱柱、直五棱柱、直六棱柱等.2.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要求同学们把准备好的长方体纸盒的侧面沿一条侧棱剪开,试试看能否展开成一个平面,它是什么图形?结论:将直棱柱的侧面沿着一条侧棱剪开,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称为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这个的长是直棱柱的底面周长,宽是直棱柱的侧棱长.3.圆锥的侧面展开图(1)圆锥的有关概念:如右图是一个圆锥,它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围成的图形,它的底面是一个圆,连接顶点和底面圆心的线段叫做圆锥的,圆锥顶点与底面圆周上上任意一点的连线都叫做圆锥的,的长度都相等.(2)把圆锥的侧面沿它的一条母线展开,它的侧面可以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称为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这个的半径是圆锥的母线长,弧长是圆锥底面圆的周长.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1.如图,一个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半径为1的半圆,则该圆锥的底面半径是()A.1B.34C.12D.132.若一个圆锥的底面积是侧面积的13,则该圆锥侧面展开图的圆心角度数是_______度.3.如果圆锥的母线长为5cm,底面半径为3cm,那么圆锥的全面积为_______.4.如图,已知圆锥的母线AB=6,底面半径r=2,求圆锥的侧面展开图的扇形圆心角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2.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教师点评:(1)直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矩形,其面积=直棱柱的底面周长×直棱柱的高.(2)圆锥侧面积公式:S侧= (r为底面圆半径,l为母线长)(3)圆锥全面积公式:S全= (r为底面圆半径,l为母线长)。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第1课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设计第1课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

32.2 视图第1课时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学习目标】(一)知识技能:1.会从投影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2.会画几何体的三视图.(二)数学思考:通过具体活动,积累观察,想象物体投影的经验.(三)解决问题:会画实际生活中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四)情感态度: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

2.在应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应用数学的热情.【学习重点】1.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概念的理解.2.会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学习难点】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学习过程】【情境引入】活动一如图,直三棱柱的侧棱与水平投影面垂直。

请与同伴一起探讨下面的问题:(1)以水平投影面为投影面,在正投影下,这个直棱柱的三条侧棱的投影是什么图形?(2)画出直三棱柱在水平投影面的正投影,得到的投影是什么图形?它与直三棱柱的底面有什么关系?(3)这个水平投影能完全反映这个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吗?如不能,那么还需哪些投影面?【自主探究】活动二学生观察思考:(1)三个视图位置上的关系。

(2)三个视图除了位置上的关系,在大小尺寸上,彼此之间又存在什么关系?小结:1.三视图位置有规定,主视图要在,俯视图应在,左视图要在。

2.三视图中各视图的大小也有关系。

主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主视图与左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左视图与俯视图表示同一物体的。

因此三视图的大小是互相联系的。

画三视图时,三个视图要放在正确的位置,并且使主视图与俯视图的,主视图与左视图的,左视图与俯视图的。

活动三例1 画出下图2所示的一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题后小结:画这些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时,要注意从个方面观察它们.具体画法为:1.确定视图的位置,画出视图;2.在视图正下方画出视图,注意与主视图“”。

3.在视图正右方画出视图.注意与主视图“”,与俯视图“”.【巩固练习】1.画出图中的几何体的三视图。

题后小结:画三视图时,看得见的轮廓线通常画成_______,看不见的部分通常画成_______。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精品教案全册

2019年春冀教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二十九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29.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1.能从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判断点和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2.学会用已知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3.认识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的概念,会画三角形的外接圆.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看过奥运会的射击比赛吗?射击的靶子是由许多圆组成的,射击的成绩是由击中靶子不同位置所决定的;如图是一位运动员射击6发子弹在靶上留下的痕迹.你知道这个运动员的成绩吗?请同学们算一算.(击中最里面的圆的成绩为10环,依次为9、8、…、1环)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类型一】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cm,AD=4cm.(1)以点A为圆心,4cm为半径作⊙A,则点B,C,D与⊙A的位置关系如何?(2)若以点A为圆心作⊙A,使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解:(1)∵AB=3cm<4cm,∴点B在⊙A内;∵AD=4cm,∴点D在⊙A上;∵AC=32+42=5cm>4cm,∴点C在⊙A外.(2)由题意得,点B一定在圆内,点C一定在圆外.∴3cm<r<5cm.【类型二】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如图,点O处有一灯塔,警示⊙O内部为危险区,一渔船误入危险区点P处,该渔船应该按什么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试说明理由.解:渔船应沿着灯塔O过点P的射线OP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理由如下:设射线OP交⊙O与点A,过点P任意作一条弦CD,连接OD,在△ODP 中,OD-OP<PD,又∵OD=OA,∴OA-OP<PD,∴PA<PD,即渔船沿射线OP方向航行才能尽快离开危险区.探究点二:确定圆的条件【类型一】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作一个圆已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已知点A,B,C(如图),求作:⊙O,使它经过点A,B,C.解析: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相等,作出边AB 、BC 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 ,以O 为圆心,以OA 为半径,作出圆即可.解:(1)连接AB 、BC ;(2)分别作出线段AB 、BC 的垂直平分线DE 、GF ,两垂直平分线相交于点O ,则点O 就是所求作的⊙O 的圆心;(3)以点O 为圆心,OC 长为半径作圆.则⊙O 就是所求作的圆.方法总结: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需熟练掌握.探究点三:三角形的外接圆 【类型一】与圆的内接三角形有关的角的计算如图,△ABC 内接于⊙O ,∠OAB =20°,则∠C 的度数是________.解析:由OA =OB ,知∠OAB =∠OBA =20°,所以∠AOB =140°,根据圆周角定理,得∠C =12∠AOB =70°. 方法总结:在圆中求圆周角的度数,可以根据圆周角定理找相等的角实现互换,也可以寻找同弧所对的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 【类型二】与圆的内接三角形有关线段的计算如图,在△ABC 中,O 是它的外心,BC =24cm ,O 到BC 的距离是5cm ,求△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解:连接OB,过点O作OD⊥BC,则OD=5cm,BD=12BC=12cm.在Rt△OBD中,OB=OD2+BD2=52+122=13cm.即△ABC的外接圆的半径为13cm.方法总结:由外心的定义可知外接圆的半径等于OB,过点O作OD⊥BC,易得BD=12cm.由此可求它的外接圆的半径.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三角形的外接圆的圆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离,它是三角形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在圆中充分利用这一点可解决相关的计算问题.29.2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1.了解直线和圆的不同位置关系.2.了解直线与圆的不同位置关系时的有关概念.3.能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你看过日出吗,如果把海平面看做一条直线,太阳看做一个圆,在日出过程中,二者会出现几种位置关系呢?如图二者是什么关系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类型一】根据点到直线的距离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已知⊙O的半径为5,点P在直线l上,且OP=5,直线l与⊙O的位置关系是( )A.相切 B.相交C.相离 D.相切或相交解析:我们考虑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如果距离大于半径,则直线l与⊙O 的位置关系是相离;若距离等于半径,则直线l与⊙O相切;若距离小于半径,则直线l与⊙O相交.分两种情况讨论:(1)OP⊥直线l,则圆心到直线l的距离为5,此时直线l与⊙O相切.(2)若OP与直线l不垂直,则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小于5,此时直线l与⊙O相交.所以本题选D.方法总结: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主要看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所以要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我们先确定圆心到直线的距离.△ABC中,AB=10cm,AC=8cm,BC=6cm,以点B为圆心、6cm为半径作⊙B,则边AC所在的直线与⊙B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根据圆心到直线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关系来判断.本题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AC,BC是直角边,则圆心B到直线AC的距离是6cm,等于⊙B的半径,所以AC所在的直线与⊙B相切.方法总结: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同时求出圆心到直线的距离是解题的关键.【类型二】坐标系内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与y轴相切于原点O,平行于x轴的直线交⊙A于M、N两点.若点M的坐标是(-4,-2),则点N的坐标为( ) A.(-1,-2) B.(1,2)C.(-1.5,-2) D.(1.5,-2)解析:过点A作AQ⊥MN于Q,连接AN,设半径为r,由垂径定理有MQ=NQ,所以AQ=2,AN=r,NQ=4-r,利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NQ=1.5,所以N点坐标为(-1,-2).故选A.方法总结:在圆中如果有弦要求线段的长度,通常要将经过圆心的半径画出,利用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解决问题.【类型三】由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确定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已知圆的半径等于5,直线l与圆没有交点,则解析:因为直线l与圆没有交点,所以直线l与圆相离,所以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大于圆的半径,即d>5.【类型四】由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确定圆的半径直线l与半径为r的⊙O相交,且点O到直线l的距离为8,则r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因为直线l与半径为r的⊙O相交,所以d<r,即8<r,所以填r>8.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体会直线与圆的几种位置关系,并会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归纳,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29.3 切线的性质和判定1.掌握判定直线与圆相切的方法,并能运用直线与圆相切的方法进行计算与证明(重点);2.掌握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并能运用直线与圆相切的性质进行计算与证明(重点,难点);3.能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一、情境导入约在60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人做出了世界上第一个轮子——圆形的木盘,你能设计一个办法测量这个圆形物体的半径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切线的性质【类型一】切线的性质的运用如图,点O是∠BAC的边AC上的一点,⊙O与边AB相切于点D,与线段AO相交于点E,若点P是⊙O上一点,且∠EPD=35°,则∠BAC的度数为()A.20°B.35°C.55°D.70°解析:连接OD,∵⊙O与边AB相切于点D,∴OD⊥AD,∴∠ADO=90°.∵∠EPD=35°,∴∠EOD=2∠EPD=70°,∴∠BAC=90°-∠EOD=20°.故选A.方法总结:此题考查了切线的性质以及圆周角定理.解题时要注意运用切线的性质,注意掌握辅助线的作法,灵活运用数形结合思想.【类型二】利用切线的性质进行证明和计算如图,P A为⊙O的切线,A为切点.直线PO与⊙O交于B、C两点,∠P=30°,连接AO、AB、AC.(1)求证:△ACB≌△APO;(2)若AP=3,求⊙O的半径.(1)证明:∵P A为⊙O的切线,A为切点,∴∠OAP=90°.又∵∠P=30°,∴∠AOB=60°,又OA=OB,∴△AOB为等边三角形.∴AB=AO,∠ABO=60°.又∵BC为⊙O的直径,∴∠BAC=90°.在△ACB和△APO中,∠BAC=∠OAP,AB=AO,∠ABO=∠AOB,∴△ACB≌△APO;(2)解:在Rt△AOP中,∠P=30°,AP=3,∴AO=1,即⊙O的半径为1.方法总结:运用切线进行证明和计算时,一般连接切点与圆心,根据切线的性质转化已知条件,构造出等量关系求解.【类型三】 探究圆的切线的条件如图,⊙O 是△ABC 的外接圆,AB =AC =10,BC =12,P 是BC ︵上的一个动点,过点P 作BC 的平行线交AB 的延长线于点D .(1)当点P 在什么位置时,DP 是⊙O 的切线?请说明理由;(2)当DP 为⊙O 的切线时,求线段BP 的长.解析:(1)当点P 是BC ︵的中点时,得PBA ︵=PCA ︵,得出P A 是⊙O 的直径,再利用DP ∥BC ,得出DP ⊥P A ,问题得证;(2)利用切线的性质,由勾股定理得出半径长,进而得出AB 的长,在Rt △ABP 中再次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BP 的长.解:(1)当点P 是BC ︵的中点时,DP 是⊙O 的切线.理由如下:∵AB =AC ,∴AB ︵=AC ︵,又∵PB ︵=PC ︵,∴PBA ︵=PCA ︵,∴P A 是⊙O 的直径.∵PB ︵=PC ︵,∴∠1=∠2,又∵AB =AC ,∴P A ⊥BC .又∵DP ∥BC ,∴DP ⊥P A ,∴DP 是⊙O 的切线.(2)连接OB ,设P A 交BC 于点E .由垂径定理,得BE =12BC =6.在Rt △ABE中,由勾股定理,得AE =AB 2-BE 2=8.设⊙O 的半径为r ,则OE =8-r ,在Rt △OBE 中,由勾股定理,得r 2=62+(8-r )2,解得r =254.在Rt △ABP 中,AP=2r =252,AB =10,∴BP =(252)2-102=152.方法总结:判定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时要从切线的性质入手,结合垂径定理与勾股定理,合理转化已知条件,得出结论.探究点二:切线的判定 【类型一】 判定圆的切线如图,点D 在⊙O 的直径AB 的延长线上,点C 在⊙O 上,AC =CD ,∠D =30°,求证:CD 是⊙O 的切线.证明:连接OC ,∵AC =CD ,∠D =30°,∴∠A =∠D =30°.∵OA =OC ,∴∠2=∠A =30°,∴∠1=60°,∴∠OCD =90°,∴OC ⊥CD ,∴CD 是⊙O 的切线.方法总结:切线的判定方法有三种:①利用切线的定义,即与圆只有一个公共点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②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长的直线是圆的切线;③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类型二】 切线的性质与判定的综合应用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F 、C 是⊙O 上的两点,且AF ︵=FC ︵=CB ︵,连接AC 、AF ,过点C 作CD ⊥AF 交AF 的延长线于点D ,垂足为D .(1)求证:CD 是⊙O 的切线;(2)若CD =23,求⊙O 的半径.分析:(1)连接OC ,由弧相等得到相等的圆周角,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推得∠ACD =∠B ,再根据等量代换得到∠ACO +∠ACD =90°,从而证明CD 是⊙O的切线;(2)由AF ︵=FC ︵=CB ︵推得∠DAC =∠BAC =3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求得AB 的长,进而求得⊙O 的半径.(1)证明:连接OC ,BC .∵FC ︵=CB ︵,∴∠DAC =∠BAC .∵CD ⊥AF ,∴∠ADC=90°.∵AB 是直径,∴∠ACB =90°.∴∠ACD =∠B .∵BO =OC ,∴∠OCB =∠OBC ,∵∠ACO +∠OCB =90°,∠OCB =∠OBC ,∠ACD =∠ABC ,∴∠ACO +∠ACD =90°,即OC ⊥CD .又∵OC 是⊙O 的半径,∴CD 是⊙O 的切线;(2)解:∵AF ︵=FC ︵=CB ︵,∴∠DAC =∠BAC =30°.∵CD ⊥AF ,CD =23,∴AC =4 3.在Rt △ABC 中,∠BAC =30°,AC =43,∴BC =4,AB =8,∴⊙O的半径为4.方法总结:若证明切线时有交点,需“连半径,证垂直”然后利用切线的性质构造直角三角形,在解直角三角形时常运用勾股定理求边长.三、板书设计1.切线的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2.切线的判定经过半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教学过程中,经历切线性质的探究,从中可得出判定切线的条件,整个学习过程是一个逐层深入的过程.因此教师应当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使学生能更全面的掌握知识.29.4 切线长定理1.掌握切线长定理,初步学会运用切线长定理进行计算与证明.2.了解有关三角形的内切圆和三角形的内心的概念.3.学会利用方程思想解决几何问题,体验数形结合思想.一、情境导入新农村建设中,张村计划在一个三角形中建一个最大面积的圆形花园,请你设计一个建筑方案.、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切线长定理 【类型一】利用切线长定理求三角形的周长如图,PA 、PB 分别与⊙O 相切于点A 、B ,⊙O 的切线EF 分别交PA 、PB于点E 、F ,切点C 在AB ︵上.若PA 长为2,则△PEF 的周长是________.解析:因为PA 、PB 分别与⊙O 相切于点A 、B ,所以PA =PB ,因为⊙O 的切线EF 分别交PA 、PB 于点E 、F ,切点为C ,所以EA =EC ,CF =BF ,所以△PEF 的周长PE +EF +PF =PE +EC +CF +PF =(PE +EC )+(CF +PF )=PA +PB =2+2=4. 【类型二】利用切线长定理求角的大小如图,PA 、PB 是⊙O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点C 在⊙O 上,如果∠ACB =70°,那么∠OPA 的度数是________度.解析:如图所示,连接OA 、OB .∵PA 、PB 是⊙O 的切线,切点分别为A 、B ,∴OA ⊥PA ,OB ⊥PB ,∴∠OAP =∠OBP =90°.又∵∠AOB =2∠ACB =140°,∴∠APB =360°-∠PAO -∠AOB -∠OBP =360°-90°-140°-90°=40°.又易证△POA ≌△POB ,∴∠OPA =12∠APB =20°.故答案为20. 方法总结:由公共点引出的两条切线,可以运用切线长定理得到等腰三角形.另外根据全等的判定,可得到PO 平分∠APB . 【类型三】切线长定理的实际应用为了测量一个圆形铁环的半径,某同学采用了如下办法:将铁环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用一个锐角为30°的三角板和一把刻度尺,按如图所示的方法得到相关数据,进而可求得铁环的半径.若测得PA =5cm ,则铁环的半径长是多少?说一说你是如何判断的.解:过O 作OQ ⊥AB 于Q ,设铁环的圆心为O ,连接OP 、OA .∵AP 、AQ 为⊙O 的切线,∴AO 为∠PAQ 的平分线,即∠PAO =∠QAO .又∠BAC =60°,∠PAO +∠QAO +∠BAC =180°,∴∠PAO =∠QAO =60°.在Rt △OPA 中,PA =5,∠POA =30°,∴OP =55(cm),即铁环的半径为55cm.探究点二:三角形的内切圆 【类型一】求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如图,⊙O 是边长为2的等边△ABC 的内切圆,则⊙O 的半径为________.解析:如图,连接OD .由等边三角形的内心即为中线,底边高,角平分线的交点.所以∠OCD =30°,OD ⊥BC ,所以CD =12BC ,OC =2OD .又由BC =2,则CD =1.在Rt △OCD 中,根据勾股定理得OD 2+CD 2=OC 2,所以OD 2+12=(2OD )2,所以OD =33.即⊙O 的半径为33. 方法总结:等边三角形的内心为等边三角形中线,底边高,角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 【类型二】求三角形的周长如图,Rt △ABC 的内切圆⊙O 与两直角边AB ,BC 分别相切于点D 、E ,过劣弧DE ︵(不包括端点D 、E )上任一点P 作⊙O 的切线MN 与AB 、BC 分别交于点M 、N .若⊙O 的半径为r ,则Rt △MBN 的周长为( )A.r B.32r C.2r D.52r解析:连接OD,OE,∵⊙O是Rt△ABC的内切圆,∴OD⊥AB,OE⊥BC.又∵MD,MP都是⊙O的切线,且D、P是切点,∴MD=MP,同理可得NP=NE,∴CRt△MBN=MB +BN+NM=MB+BN+NP+PM=MB+MD+BN+NE=BD+BE=2r,故选C.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用切线长定理可解决有关求角度、周长的问题.明确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29.5 正多边形和圆1.了解正多边形与圆的有关概念;2.理解并掌握正多边形半径和边长、边心距、中心角之间的关系,会运用正多边形和圆的有关知识画正多边形.(重点)一、情境导入生日宴会上,佳乐等6位同学一起过生日,他想把如图所示蛋糕平均分成6份,你能帮他做到吗?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相关计算,T2.T1的6个顶点都在圆周上,如图,有一个圆O和两个正六边形TT2的6条边都和圆O相切.(1)设T1,T2的边长分别为a,b,圆O的半径为r,求r∶a及r∶b的值;(2)求正六边形T1,T2的面积比S1∶S2的值.解:(1)连接圆心O和T1的6个顶点可得6个全等的正三角形.所以r∶a=1∶1.连接圆心O和T2相邻的两个顶点,得以圆O的半径为高的正三角形,所以r∶b=3∶2;(2)正六边形T1与T2的边长比是3∶2,所以S1∶S2=3∶4.方法总结: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再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及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求解.探究点二:与正多边形相关的计算【类型一】求正多边形的中心角已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均为108°,则它的中心角为________度.解析:每个内角为108°,则每个外角为72°.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正多边形的边数为5,则其中心角为360°÷5=72°.故填72.方法总结: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对于正多边形,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除以每一个外角的度数求边数更简便.【类型二】求正多边形的边长和面积已知正六边形ABCDEF 的外接圆半径是R ,求正六边形的边长a 和面积S .解:连接OA 、OB ,过O 作OH ⊥AB ,则∠AOH =180°6=30°,∴AH =12R ,∴a =2AH =R .由勾股定理可得OH 2=R 2-(12R )2,∴OH =32R ,∴S =12·a ·OH×6=12·R ·32R ·6=332R 2. 方法总结:本题考查的是正六边形的性质,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正六边形的边长等于半径.三、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强调正多边形与圆的联系,将正多边形放在圆中便于解决、探究更多关于正多边形的问题.第三十章 二次函数30.1 二次函数1.理解、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和一般形式;(重点)2.会利用二次函数的概念解决问题;(重点)3.列二次函数表达式解决实际问题.(难点)一、情境导入已知长方形窗户的周长为6m ,窗户面积为y m 2,窗户宽为x m ,你能写出y 与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吗?它是什么函数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函数的概念【类型一】 二次函数的识别下列函数中是二次函数的有( )①y =x +1x ;②y =3(x -1)2+2;③y =(x +3)2-2x 2;④y =1x 2+x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解析:①y =x +1x ,④y =1x 2+x 的右边不是整式,故①④不是二次函数;②y =3(x -1)2+2,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③y =(x +3)2-2x 2=-x 2+6x +9,符合二次函数的定义.故选C.方法总结:判定一个函数是否是二次函数常有三个标准:①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为整式;②所表示的函数关系式有唯一的自变量;③所含自变量的关系式最高次数为2,且函数关系式中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类型二】 利用二次函数的概念求字母的值当k 为何值时,函数y =(k -1)xk 2+k +1为二次函数?解析:根据二次函数的概念,可得k 2+k =2且同时满足k -1≠0即可解答.解:∵函数y =(k -1)xk 2+k +1为二次函数,∴⎩⎨⎧k 2+k =2,k -1≠0,解得⎩⎨⎧k =1或-2,k ≠1,∴k =-2.方法总结:解答本题要考虑两方面:一是x 的指数等于2;二是二次项系数不等于0.【类型三】二次函数相关量的计算已知二次函数y=-x2+bx+3,当x=2时,y=3.则x=1时,y=________.解析:∵二次函数y=-x2+bx+3,当x=2时,y=3,∴3=-22+2b+3,解得b=2. ∴这个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是y=-x2+2x+3.将x=1代入得y=4.故答案为4.方法总结:解题的关键是先确定解析式,再代入求值.【类型四】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关系已知函数y=(m2-m)x2+(m-1)x+m+1.(1)若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求m的值;(2)若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则m的值应怎样?解析:根据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定义解答.解:(1)根据一次函数的定义,得m2-m=0,解得m=0或m=1.又∵m-1≠0,即m≠1,∴当m=0时,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2)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得m2-m≠0,解得m≠0或m≠1,∴当m≠0或m≠1时,这个函数是二次函数.方法总结:熟记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的定义,另外要注意二次函数的二次项的系数不等于零.探究点二: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解析式【类型一】从几何图形中抽象出二次函数解析式如图,用一段长为30米的篱笆围成一个一边靠墙(墙的长度不限)的矩形菜园ABCD,设AB边长为x米,则菜园的面积y(单位:米2)与x(单位:米)的函数关系式为多少?解析:根据已知由AB边长为x米可以推出BC=12(30-x),然后根据矩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出函数关系式.解:∵AB边长为x米,而菜园ABCD是矩形菜园,∴BC=12(30-x),∴菜园的面积=AB×BC=12(30-x)·x,则菜园的面积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y=-12x2+15x.方法总结:函数与几何知识的综合问题,关键是掌握数与形的转化.有些题目是以几何知识为背景,从几何图形中建立函数关系,关键是运用几何知识建立量与量的等式.【类型二】从生活实际中抽象出二次函数解析式某工厂生产的某种产品按质量分为10个档次,第1档次(最低档次)的产品一天能生产95件,每件利润6元.每提高一个档次,每件利润增加2元,但一天产量减少5件.(1)若生产第x档次的产品一天的总利润为y元(其中x为正整数,且1≤x≤10),求出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2)若生产第x档次的产品一天的总利润为1120元,求该产品的质量档次.解析:(1)每件的利润为6+2(x-1),生产件数为95-5(x-1),则y=[6+2(x -1)][95-5(x-1)];(2)由题意可令y=1120,求出x的实际值即可.解:(1)∵第一档次的产品一天能生产95件,每件利润6元,每提高一个档次,每件利润加2元,但一天产量减少5件,∴第x档次,提高的档次是(x-1)档,利润增加了2(x-1)元.∴y=[6+2(x-1)][95-5(x-1)],即y=-10x2+180x +400(其中x是正整数,且1≤x≤10);(2)由题意可得-10x2+180x+400=1120,整理得x2-18x+72=0,解得x1=6,x2=12(舍去).所以,该产品的质量档次为第6档.方法总结: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要吃透题意,确定变量,建立函数模型.三、板书设计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的概念2.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次函数解析式二次函数是一种常见的函数,应用非常广泛,它是客观地反映现实世界中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模型.许多实际问题往往可以归结为二次函数加以研究.本节课是学习二次函数的第一节课,通过实例引入二次函数的概念,并学习求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在教学中要重视二次函数概念的形成和建构,在概念的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从问题出发到列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过程,体验用函数思想去描述、研究变量之间变化规律的意义.30.2 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第1课时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和性质1.会用描点法画出y=ax2的图像,理解抛物线的概念.2.掌握形如y=ax2的二次函数图像和性质,并会应用.一、情境导入自由落体公式h=12gt2(g为常量),h与t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它是什么函数?它的图像是什么形状呢?二、合作探究探究点一: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类型一】图像的识别已知a≠0,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ax与y=ax2的图像有可能是( )解析:本题进行分类讨论:(1)当a >0时,函数y =ax 2的图像开口向上,函数y =ax 图像经过一、三象限,故排除选项B ;(2)当a <0时,函数y =ax 2的图像开口向下,函数y =ax 图像经过二、四象限,故排除选项D ;又因为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 =ax 与y =ax 2的图像必有除原点(0,0)以外的交点,故选择C.方法总结:分a >0与a <0两种情况加以讨论,并且结合一些特殊点,采取“排除法”. 【类型二】实际问题中图像的识别已知h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h =12gt 2(g 为正常数,t 为时间),则函数图像为( )解析:根据h 关于t 的函数关系式为h =12gt 2,其中g 为正常数,t 为时间,因此函数h =12gt 2图像是受一定实际范围限制的,图像应该在第一象限,是抛物线的一部分,故选A.方法总结:在识别二次函数图像时,应该注意考虑函数的实际意义. 探究点二:二次函数y =ax 2的性质 【类型一】利用图像判断二次函数的增减性作出函数y =-x 2的图像,观察图像,并利用图像回答下列问题:(1)在y 轴左侧图像上任取两点A (x 1,y 1),B (x 2,y 2),使x 2<x 1<0,试比较y 1与y 2的大小;(2)在y 轴右侧图像上任取两点C (x 3,y 3),D (x 4,y 4),使x 3>x 4>0,试比较y 3与y 4的大小;(3)由(1)、(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解析:根据画出的函数图像来确定有关数值的大小,是一种比较常用的方法. 解:(1)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y 1>y 2,(2)由图像可知y 3<y 4;(3)在y轴左侧,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在y 轴右侧,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方法总结:解有关二次函数的性质问题,最好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在草稿纸上画出抛物线的草图进行观察和分析以免解题时产生错误. 【类型二】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的综合题已知函数y =(m +3)xm 2+3m -2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1)求m 的值;(2)当m 为何值时,该函数图像的开口向下?(3)当m 为何值时,该函数有最小值?(4)试说明函数的增减性.解析:(1)由二次函数的定义可得⎩⎨⎧m 2+3m -2=2,m +3≠0,故可求m 的值. (2)图像的开口向下,则m +3<0;(3)函数有最小值,则m +3>0;(4)函数的增减性由函数的开口方向及对称轴来确定.解:(1)根据题意,得⎩⎨⎧m 2+3m -2=2,m +3≠0,解得⎩⎨⎧m 1=-4,m 2=1,m ≠-3.∴当m =-4或m =1时,原函数为二次函数.(2)∵图像开口向下,∴m +3<0,∴m <-3,∴m =-4.∴当m =-4时,该函数图像的开口向下.(3)∵函数有最小值,∴m +3>0,m >-3,∴m =1,∴当m =1时,原函数有最小值.(4)当m =-4时,此函数为y =-x 2,开口向下,对称轴为y 轴,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m =1时,此函数为y =4x 2,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 轴,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方法总结:二次函数的最值是顶点的纵坐标,当a >0时,开口向上,顶点最低,此时纵坐标为最小值;当a <0时,开口向下,顶点最高,此时纵坐标为最大值.考虑二次函数的增减性要考虑开口方向和对称轴两方面的因素,因此最好画图观察.探究点三:确定二次函数y =ax 2的表达式 【类型一】利用图像确定y =ax 2的解析式一个二次函数y =ax 2(a ≠0)的图像经过点A (2,-2)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B ,求其关系式.解析:坐标轴包含x 轴和y 轴,故点A (2,-2)关于坐标轴的对称点不是一个点,而是两个点.点A (2,-2)关于x 轴的对称点B 1(2,2),点A (2,-2)关于y 轴的对称点B 2(-2,-2).解:∵点B 与点A (2,-2)关于坐标轴对称,∴B 1(2,2),B 2(-2,-2).当y =ax 2的图像经过点B 1(2,2)时,2=a ×22,∴a =12,∴y =12x 2;当y =ax 2的图像经过点B 1(-2,-2)时,-2=a ×(-2)2,∴a =-12,∴y =-12x 2.∴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 =12x 2或y =-12x 2. 方法总结:当题目给出的条件不止一个答案时,应运用分类讨论的方法逐一进行讨论,从而求得多个答案. 【类型二】二次函数y =ax 2的图像与几何图形的综合应用已知二次函数y =ax 2(a ≠0)与直线y =2x -3相交于点A (1,b ),求:(1)a ,b 的值;(2)函数y =ax 2的图像的顶点M 的坐标及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B 的坐标.解析:直线与函数y =ax 2的图像交点坐标可利用方程求解.解:(1)∵点A (1,b )是直线与函数y =ax 2图像的交点,∴点A 的坐标满足二次函数和直线的关系式,∴⎩⎨⎧b =a ×12,b =2×1-3,∴⎩⎨⎧a =-1,b =-1.(2)由(1)知二次函数为y =-x 2,顶点M (即坐标原点)的坐标为(0,0),由-x 2=2x -3,解得x 1=1,x 2=-3,∴y 1=-1,y 2=-9,∴直线与抛物线的另一个交点B 的坐标为(-3,-9). 【类型三】二次函数y =ax 2的实际应用如图所示,有一抛物线形状的桥洞.桥洞离水面最大距离OM 为3m ,跨度AB =6m.(1)请你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并求出在此坐标系下的抛物线的关系式;(2)一艘小船上平放着一些长3m ,宽2m 且厚度均匀的矩形木板,要使小船能通过此桥洞,则这些木板最高可堆放多少米?解析:可令O 为坐标原点,平行于AB 的直线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可设此抛物线函数关系式为y =ax 2.由题意可得B 点的坐标为(3,-3),由此可求出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然后利用此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去探究其他问题.解:(1)以O 点为坐标原点,平行于线段AB 的直线为x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设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 =ax 2.由题意可得B 点坐标为(3,-3),∴-3=a ×32,解得a =-13,∴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 =-13x 2.。

几何图形的展开图的教案

几何图形的展开图的教案

几何图形的展开图的教案教案标题:几何图形的展开图教案目标:1. 理解什么是几何图形的展开图。

2. 学会根据给定的几何图形的展开图还原出原始的几何图形。

3. 发展学生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幻灯片或投影仪。

2. 几何图形的展开图练习题。

3. 彩色纸、剪刀和胶棒。

教学步骤:引入(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的展开图,激发学生对几何图形展开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展开图是如何与原始几何图形相对应的。

探究(15分钟):1. 分发给学生几何图形的展开图练习题,并解释如何还原出原始的几何图形。

2. 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练习题,鼓励他们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

3.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引导他们讨论答案,并解释正确的还原方法。

拓展(15分钟):1. 提供更复杂的几何图形的展开图练习题,挑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2. 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几何图形的展开图,并与同学分享。

3. 引导学生思考,展开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例如纸盒的展开图。

巩固(10分钟):1. 分发彩色纸、剪刀和胶棒给学生。

2. 让学生选择一个几何图形,制作它的展开图,并将其还原成原始的几何图形。

3. 学生完成后,鼓励他们互相展示和评价对方的作品。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几何图形的展开图的重要性和应用。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思考几何图形的展开特征。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研究更复杂的几何图形的展开图,如多面体的展开图。

2. 引导学生探索展开图与原始图形之间的关系,例如面积和周长的变化。

3. 提供更多的几何图形展开图练习题,以巩固学生的理解和技能。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

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题和制作的展开图,评估他们的几何图形还原能力。

3. 提供一份简答题或问答题的作业,检验学生对几何图形展开图的理解。

教案撰写说明: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展开图,并通过练习和实践提高他们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24.3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北京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4.3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北京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24.3 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北京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基本几何体的概念,包括立方体、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棱柱等。

2.掌握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绘制方法,能够正确地将立方体、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棱柱等基本几何体展开为平面图。

3.发现不同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之间的异同性质,提高对几何体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立方体、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棱柱等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相应关系。

三、教学过程3.1 导入与引入教师先出示几个基本几何体的实物,并请学生对其进行观察。

3.2 概念说明在学生观察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逐一说明每种基本几何体的概念,告诉学生几何体在空间中的特征和重要性。

3.3 平面展开图解读教师出示各个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简单的解读。

3.4 平面展开图绘制针对各个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教师逐一向学生展示如何正确绘制其平面展开图。

3.5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练习每种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绘制,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亮点1.教师以图示教学,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

2.教师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让学生自主发现几何体的重要性和平面展开图之间的相应关系。

五、教学方法1.图示教学法2.启发式教学法3.组织练习法六、教学效果评估1.考试成绩2.学生讨论和汇报的效果3.学生练习的自我感受七、教学记录教学时间:2021年10月10日教学进展情况今天是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教学,我们首先对基本几何体的概念进行了说明,并对于平面展开图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讲解,接下来,我们就对各种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进行讲解和绘制,并进行了一些练习,巩固了学生们所学知识。

学生表现情况学生们表现较好,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和发言,并正确绘制了各个基本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教学目标基本达成。

教学反思教学内容较多,教学时间有些紧,学生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进行练习和巩固。

初中数学《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

初中数学《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

初中数学《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37.5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想:本节内容是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而冷冷而谈,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几何很难,而对几何有厌学的状态。

因此,在这节课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将预先准备好的柱体和锥体进行展开和拼合,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围成的,进而让学生通过展开的平面图进行探讨,总结出柱体和锥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

同时通过动画演示,加深了学生的空间想像的印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特别是一道思考题和互问互检自编题,让学生各显神通,发表自己的看法,创设情景,根据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编一些生动有趣的题,这是本节课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知道一个立体图形展开的方式不同,得到的平面图形也不相同,以及计算相关几何体的侧面积与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在学习中要多动手进行实物操作,多观察分析,体验由立体图形到展开图和由展开图到立体图形的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及其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常见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及其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媒体:电脑、投影仪、纸片、圆规、量角器。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设想、导入新课1.演示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参看课件圆柱、圆锥)[教学说明]:复习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为平面图形。

2.刚才演示的只是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情况,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了解整个立体图形展开的形状,例如要制作一个常见的粉笔盒(手举粉笔盒),只知道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不够的,因为它还有上下两个底,那么,将粉笔盒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呢?Ⅱ.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感知活动1:某外包装盒的形状是棱柱,它的两底面都是水平的,侧棱都是竖直的(这样的棱柱叫做直棱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学:37.5《几何体的展开图及其应用》教案(冀教版九年级下)教学设计思想:
本节内容是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去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在教学中,如果忽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而冷冷而谈,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几何很难,而对几何有厌学的状态。

因此,在这节课中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将预先准备好的柱体和锥体进行展开和拼合,让学生在动手中体验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围成的,进而让学生通过展开的平面图进行探讨,总结出柱体和锥体的表面展开图的特点。

同时通过动画演示,加深了学生的空间想像的印象,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特别是一道思考题和互问互检自编题,让学生各显神通,发表自己的看法,创设情景,根据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编一些生动有趣的题,这是本节课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知道一个立体图形展开的方式不同,得到的平面图形也不相同,以及计算相关几何体的侧面积与表面积。

2.过程与方法
在学习中要多动手进行实物操作,多观察分析,体验由立体图形到展开图和由展开图到立体图形的变化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加强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常见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及其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常见几何体的展开与折叠及其有关计算。

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媒体:电脑、投影仪、纸片、圆规、量角器。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Ⅰ.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观察、设想、导入新课
1.演示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侧面展开图。

(参看课件圆柱、圆锥)
:复习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图为平面图形。

2.刚才演示的只是立体图形的侧面展开情况,但在实际生活中,常常需要了解整个立体图形展开的形状,例如要制作一个常见的粉笔盒(手举粉笔盒),只知道它的侧面展开图是不够的,因为它还有上下两个底,那么,将粉笔盒展开后是什么图形呢?
Ⅱ.学生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实践活动,加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和感知
活动1:
某外包装盒的形状是棱柱,它的两底面都是水平的,侧棱都是竖直的(这样的棱柱叫做直棱柱)。

沿它的棱剪开、铺平,就得到了它的平面展开图。

教师课前可以准备一个六棱柱的模型,现在给学生演示——由几何体展开得到他的平面图形。

然后教师提出问题:
问题1:这个棱柱有几个侧面?每个侧面是什么形状?
问题2:这个棱柱的上、下底面的形状一样吗?它们各有几条边?
问题3: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图形的边数有什么关系?
问题4:这个棱柱有几条侧棱?它们的长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问题5:侧面展开图的长和宽分别与棱柱地面的周长和侧棱长有什么关系?
教师通过实例展示,学生很容易回答上述问题(教师可以挑选中下等的学生回答)。

:上面所给的五个问题的结论,实际上是直棱柱的性质与特点,建议让学生通过观察模型进行直观感受。

活动2:
1.制作圆锥并计算其相关的量。

(1)在纸上画一个半径为6cm ,圆心角为216°的扇形。

(2)将这个扇形剪下来,按下图所示围成一个圆锥。

(3)指出这个圆锥的母线的长,并求圆锥的高和底面的半径(粘合部分忽略不计)。

第一问与第二问让学生自己亲自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发现问题时引导学生。

第三问再让学生思考,得出结论:圆锥的母线长恰是扇形的半径长,圆锥的底面周长是扇形的弧长。

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
21662180r
ππ⨯⨯=
3.6()r cm =
在Rt △SOD 中,
22
4.8()
SO SA OA cm =-=
2.下图是四个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请用纸分别复制下来,按虚线折叠,围成几何体,并指出围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学生动手,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观察通过折叠,都能围成什么样的几何体。

学生回答:分别是四棱柱、四棱锥、三棱锥、三棱锥。

:目的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Ⅲ.练习
1.下列各图是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请按图中虚线进行折叠,并说出折叠后形成的几何体的形状。

2.下列图形分别是两个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请分别将它们围成几何体,并说出这个几何体的形状。

答案:1.(1)正方体;(2)正方体;(3)三棱柱;(4)五棱柱。

2.圆锥和圆柱。

Ⅳ.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了解棱柱的主要特点,了解棱锥、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掌握各个量的关系。

板书设计:
课题:
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三、练习
二、新授四、总结
活动1:
活动2:
第二课时:
Ⅰ.师: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过实践的方法了解了常见几何体的展开图,现在我们就在此基础上来进一步学习如何应用几何体的展开图。

活动1:
参看下面这个例题:
1.图37-38和图37-39分别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

(单位:mm ) (1)请分别说出它们所对应的几何体的名称。

(2)分别计算这两个几何体的表面积。

(3)小明认为,图37-39所示三视图所对应的几何体的表面积,就是图37-39中的两个主视图、两个左视图和一个俯视图的面积的和。

你认为小明的想法正确吗?为什么?
教师与学生一起探究:
(1)分别为圆柱和底面是等腰三角形的三棱柱。

(2)圆柱的表面积是
22
22900()r rh mm πππ+=。

首先,计算柱体三个侧面的面积。

其中一个侧面面积为 20×40=800(mm2)。

另两个侧面面积是相同的,每个侧面的长为44mm 222
1020105()mm +。

这个侧面的面积为 2
105404005()mm =。

其次,计算两个底面的面积和:
21222020=400()
2S mm =⨯⨯⨯底。

所以,三棱柱的表面积是
28002400540012008005()
S S S mm =+=+⨯=+侧表底
(3)这种想法是不对的。

三视图是一种正投影,受摆放位置的影响,各视图的形状与其所对应的几何体的表面形状可能不一致,因此,不能简单地用视图的面积去计算几何体的表面积。

:目的是体会几何体与其展开图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一个外形为长方形的纸箱的大小如下图所示(单位:cm),一只昆虫要从纸箱的顶点A沿表面爬到另一个顶点B,它沿哪条路线爬行的距离最短?请说明理由,并求出这个最短距离。

观察下面小亮解答问题的过程,想一想他的解法是否正确。

为什么?
小亮是这样回答的:
将纸箱看成长方体,它的平面展开图如图37-41所示。

连结AB,根据两点间线段最短,可知线段AB 就是昆虫爬行距离最短的路线。

在Rt△ACB中,根据勾股定理,有AB=
2230242.42() AC BC cm +=≈
教师分析:从最后结论看,小明的解答是正确的,但他分析问题的过程还不全面。

因为从A处沿纸箱表明到B处有无数条路线可走。

而供选择的最短路线只有3条。


(1)昆虫沿面EDCA和面EDBG从A处到B处,展开图如图37-41所示。

最短距离是小亮所求的值。

(2)昆虫沿左侧面和上面EDBG从点A到点B,展开图1所示。

最短距离为
222000()
AB AB BD cm
=+
(3)昆虫沿面EDCA和面DBFC从点A到点B,展开图2所示。

最短距离为
222600()
=+=
AB AF BF cm
比较上面(1)(2)(3)的距离知,最短路线是沿面EDCA和面EDBG从A到B的折线。

教师给同学们演示蚂蚁在几何体上爬行路线(参看视频:蚂蚁)
活动2:
师:通过上面例题的分析,我们思考这道题如何解答:
一个直六棱柱的上、下底面分别是边长为1cm的正六边形,侧棱长为10cm,请计算它的表面积。

让学生自己思考,通过画图来观察各个量之间的关系,然后计算。

Ⅱ.练习
1.用胶滚子沿从左到右的方向将图案涂到墙上,在下面给出的四个图案中,用图示的胶滚子涂出的图案是哪个?
2.一个棱柱的展开图如图所示,AB=3cm,AC=5cm,
(1)请指出它是几棱柱。

(2)请计算它的侧面积。

Ⅲ.课堂小结
本节课是在上节课所学的基础上,即通过几何体的展开图确定和制作立体模型,再在此基础上计算相关几何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板书设计:
课题(2)
一、活动1:活动2:
1.
二、练习
2.三、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