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与课程变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文化与课程变革

学校文化与课程变革作为教育发展进程中最主要的一对矛盾,存在着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纵观诸多学校文化与课程变革之现实,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学校文化与课程变革之关系其实就是“齿轮”关系,学校文化和课程变革像齿轮一样咬合,他们之间的互动像齿轮传动一样,推动自身变化和发展。

文化规约课程,课程强化文化,这是课程与文化的第一层互动关系。一方面,文化是课程建设的价值取向,它决定了课程的终极品质。如果抛开文化,课程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另一方面,课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 它是人们基于一定的社会观、知识观、学生观等做出的价值选择。因此,课程可以强化文化。一个好的办学理念需要一系列支撑系统, 即理念要接地气,因为理念只有找到合适的途径和方法才可能内化为师生的一种自觉, 进而形成学校的文化。对于学校而言,课程就是支撑办学理念最重要的支柱之一,是学校文化发展的载体和重要手段,为学校文化的增值与创新提供了核心机制。可以说,课程是学校文化的生命得以延续的媒介,如果离开了课程,学校文化则会黯然失色直至枯竭殆尽。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一个学校文化的活跃程度, 往往取决于课程的活跃程度和影响力。课程不仅是要适应文化,更要促进文化发展。可以说,课程于学校文化而言,就像一双隐形的翅膀, 使学校文化带着永远保持飞翔的动力与自信的心态向着心中的方向翱翔。

文化助推课程,课程浓郁文化,这是课程与文化的第二层互动关系。具体来说,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文化为课程建设指明方向。学校文化既是学校教育价值理念的体现,同时也在无形中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方式。因此,学校课程建设的参与者是哪些人,参与者将在建设过程中发出怎样的声音,参与者将采取怎样的行动等等都由学校文化决定。课程有了学校文化的指引,才能够真正成为一个体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二是学校文化为课程建设充实内容。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为使课程组织实施过程做到枝繁叶茂、有血有肉,就必须将扎根学校文化的“土壊”,并从中汲取充足“养分。因此,学校课程的整合建设必须以学校文化为依据进行,让学校文化为每一门课程都赋予了特殊内涵,使每一门课程又流淌着学校文化的“血液”,这样学校课程的内容就更加充实丰富。三是学校文化使课程建设独具特色。由于学校有太多历史传承,导致学校课程体系可能过于庞大,学校课程反而会失去方向,没有了学校自身特点。而学校文化的确立却能使得学校课程特色更加突出。可以肯定地说,只有把握学校文化精髓,才能构建独具特色的学校课程。

可以说,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学校课程变革不是独立成篇的,不可能离开特定的文化场域。学校课程变革往往是一项改革倒逼一项改革,一项改革推动一项改革,一环紧扣一环,一步紧跟一步,显现出鲜明的综合特征。找准课程变革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最大限度凝聚文化共识,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有的放矢,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连,就一定能推进学校课程深度

变革。因此,为了更好地开展课程建设,必须注重学校文化对其的

影响,从而实现课程变革与学校文化之间的积极互动和深度共鸣。

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八个实现路径:

一是植入时代精神来丰富课程方案。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落实教育的根本任务和体现国家的意志,就必须让课程根

植于时代精神的沃土。正如“满天星教育”课程,以“在这里,遇

见最闪亮的自己”为课程理念,致力于“致雅尚艺、心朗体魄、能创善合”星娃的培养,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唤醒点亮的课程中,

都能激发内燃力量,绽放独特的光芒,折射温暖,彼此聚光,树煜

人之辉,助漫天星光。这是时代精神的呼唤,也是教育应秉持的目的。可见,课程不仅要根植在时代精神的沃土中,还要成为彰显、

传承、弘扬时代精神的重要载体,为学生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身心健康、实践创新”核心素养的新时代少年奠定厚实的基础。

二是引入哲学思潮来凸显课程价值。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理论, 都是人类认识史的结晶, 它汇集着人类智慧的思想成果。哲学思

潮以其面向现实生活世界,不断向人敞开自身的批判性、反思性

和革命性的思维方式, 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文化和文化坐标。“致良知课程”正是学习圣贤哲思的实践产物和智慧结晶,其“学

思结合知行合一”的思想、“致良知、得秀气、秉精要”的课程

理念已逐渐成为师生努力奋进的内驱力,也为学校课程改革和内涵

发展奠定了文化基础。通过“致良知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

成正确的人生态度和合理的价值取向。可见,在课程改革中引入

哲学思想的最终目的是使课程成为开发学生生命潜能并具有生

命意义的一种力量。它不但能凸现学校的主体性, 激发办学活力, 释放强大的改革动力, 树立富有生机的新形象, 而且能唤醒教

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生命, 让每一个人都真正“活”起来。这正是

引入哲学思潮来凸显课程价值的意义所在。因此,学校应该将哲

学思潮中具有启发性和积极意义的一面应用于学生的培养和教

育的过程中, 从而真正达到激发学生的兴趣, 拓展学生的思维

空间, 增强学生的判断能力, 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的目标。

三是遵循育人目标来导引课程体系。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内

容的主要载体,更是育人目标的重要落实渠道。为实现人的全面

发展,学校不仅应该对育人目标进行科学而准确的定位,还要挖掘并释放其在课程体系建构中的导引力量,以培育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

键能力。正如滨江学校所确立的育人目标,即“培养“温润如水,

从善如流,灵动如泉”的“滨江少年”。这一目标既传承了学校文

化特,又符合当今国家提出的关于“立德树人”、加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责任感”等新要求,也是走向世界必须具备的能力。在

这一育人目标的导引下,“润之韵”课程体系逐渐建构起来,并以

课程的方式来诠释水的智慧,褒扬水的美德,弘扬水的精神,突显

水的特色,营造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让每一位学生在课程建设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