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合集下载

关于加强深圳市银行业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深圳市银行业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关于加强深圳市银行业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以下简称《深圳绿金条例》),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专门开展绿色金融业务的法人机构、分支机构、营业部、事业部等(以下统称绿色金融机构),建立健全本市绿色金融组织体系,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指导意见。

第二条本指导意见所称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改善、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等经济活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第三条本指导意见所称绿色金融专营体系,是指经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和深圳银保监局共同认定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我市设立的绿色金融机构。

第四条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会同人民银行深圳市中心支行、深圳银保监局等有关部门,依照本指导意见在各自权限范围内指导我市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建设。

第二章建设要求第五条参与绿色金融专营体系建设的银行总(分)行应当自上而下建立标准化的绿色金融业务流程和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有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以设立专门的绿色金融业务中后台支持部门或者岗位。

具体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一)单列绿色信贷规模。

总(分)行每年应当安排专项绿色信贷规模,优先满足绿色领域企业和项目的融资需求。

在调控信贷规模的情况下,优先保障绿色金融机构的业务需求。

(二)单列绿色信贷审批通道。

总(分)行应当开辟独立的绿色信贷审批通道,设置专门的绿色信贷审批岗位,提高审批效率。

(三)单列绩效考核。

总(分)行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绿色金融绩效考核机制,突出对绿色金融的正向激励;(四)单列资金价格和风险权重。

总(分)行探索对绿色金融机构设置差异化的资金价格和风险管理政策,如:对绿色融资项目提供优惠的资金成本价格,包括贷款利率和手续费等;提高对绿色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风险资产不良容忍度等。

第六条绿色金融机构原则上应当满足以下建设要求:(一)经营规划:制定未来3年绿色金融发展规划。

(二)人力资源:成立专门的绿色金融团队,负责人具有2年以上绿色金融相关业务经验,配有不少于2名具备金融、环境等复合型知识的专职绿色金融客户经理,并根据业务发展及时增配人员。

关于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的意见

关于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的意见

关于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的意见绿色金融是指通过金融工具来促进和支持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金融活动。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成为了当务之急。

以下是我对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的一些建议:一、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政策引导力度,出台一系列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为绿色金融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例如,可以通过提供税收优惠等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投资环保项目,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二、建立绿色金融标准建立绿色金融标准是确保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

应该建立统一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包括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并设立相关评估机构,对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进行认证和监管,确保其符合绿色金融标准。

三、培育绿色金融市场培育绿色金融市场是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任务。

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同时,应当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绿色金融市场,提升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活力。

四、增加绿色融资渠道和途径为了满足绿色产业和项目的融资需求,需要增加绿色融资渠道和途径。

可以通过设立绿色金融基金、发行绿色债券等方式,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和项目。

此外,还可以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绿色信贷业务,并设立专门的绿色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五、加强绿色金融教育和宣传加强绿色金融教育和宣传是提高社会对绿色金融的认知和理解度的重要手段。

政府应当组织开展绿色金融的培训和宣讲活动,提高金融从业人员和公众的绿色金融意识和能力。

同时,可以设立绿色金融奖项,鼓励绿色金融业绩突出的机构和个人。

六、加强国际合作绿色金融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国际合作来解决。

各国应加强合作,加强对绿色金融的监管和评估,推动绿色金融的国际标准化。

同时,应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促进绿色金融在全球范围内的普及和应用。

七、加大对绿色金融的投入力度为了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需要加大国家的对绿色金融的投入力度。

关于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关于构建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一、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凸显,绿色金融理念逐渐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热点话题。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经济总量排名第二的国家,我国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为了促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应出台一揽子的政策措施,指导和规范绿色金融体系的搭建和发展。

二、绿色金融的内涵与意义1. 绿色金融是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发展绿色产业和推动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经济为目标的金融服务和产品体系。

绿色金融的本质是将环境责任和经济效益有机结合,推动金融资源向环保、清洁、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领域倾斜。

2. 国家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意义在于:促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促进资源绿色高效利用,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满足民众对环保金融需求,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

三、我国绿色金融现状分析1. 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绿色债券发行规模增长较快,绿色信贷也逐渐受到关注,但整体仍存在规模小、业务单一、风险高等问题。

2. 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单一,市场需求和刚性约束因素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绿色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绿色金融与传统金融相比发展不充分。

四、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1. 完善法律法规,强化政策引导(1)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强制金融机构加大对环保、节能、清洁和可再生能源的信贷投放,推动绿色金融业务不断扩大。

(2)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激励和约束机制,推动金融机构将绿色金融理念融入日常经营实践,提高绿色金融市场化程度。

2. 加大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1)加强对绿色金融市场的监管,建立健全绿色金融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规范市场秩序,防范市场操纵、内幕交易等违法行为,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2)完善信息披露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充分披露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相关信息,提高透明度,增强市场对绿色金融的认可度。

3. 加强技术创新,拓展绿色金融产品(1)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科技创新和环保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绿色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满足市场需求。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一、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引言概述1.1 近年来,随着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技术的不断发展,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的制备、运输设备的不断更新,传统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逐渐被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板所取代。

使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使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的整体性、抗不均匀沉降的能力和结构的安全性均有了很大提高。

1.2 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目前经济适用住房和商品住宅迅猛发展的今天,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的楼面大多采用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钢筋混凝土结构。

但在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过程中,也伴随产生了不同因素引起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问题。

而且随着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结构的大面积推广,楼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出现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的机率也逐渐增大。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也成了目前施工中较难克服的质量通病之一。

当住宅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出现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后,更成了住户的投诉、索赔,甚至引起纠纷的热点问题之一。

因此,我们必须针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的成因,在设计、施工阶段就应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予以防治,避免在房屋交付后引起不必要的投诉。

二、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案例正文2.1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简介:该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为六层框架结构(异型框架柱,局部设置短肢剪力墙)、筏板基础、地上式车库一层,总建筑面积为6321.41㎡,是一较为典型的住宅建筑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

该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自2005年3月开工,2006年5月竣工并交付使用。

2006年6月~2006年10月间,分别接到202室、407室、603室三家住户的投诉。

中国银行业协会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绿色银行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银协发〔2017〕171号

中国银行业协会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绿色银行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银协发〔2017〕171号

中国银行业协会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绿色银行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正文:----------------------------------------------------------------------------------------------------------------------------------------------------关于印发《中国银行业绿色银行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银协发[2017]171号各开发性金融机构、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等会员单位:为细化落实中国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等文件精神,规范银行机构绿色信贷工作,根据《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落实的分工方案》(银办函[2017]294号)等通知要求,中国银监会指定中国银行业协会承担组织和实施中国银行业绿色银行评价工作。

目前,中国银行业协会在中国银监会政策研究局的全程指导下,已组织编写完成《中国银行业绿色银行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现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参与绿色银行评价工作的银行认真学习,并根据实际业务参照执行。

2017年12月26日附件中国银行业绿色银行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深入贯彻十九大报告中“发展绿色金融”的文件精神,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和《落实的分工方案》等政策,细化实施银监会《绿色信贷指引》等监管要求,规范银行机构绿色信贷工作,开展绿色银行评价,特制定本方案。

第二条绿色银行评价遵循“专业、独立、公正”的原则,全面、审慎、客观评价参评银行的绿色银行工作情况,引导银行业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积极支持绿色、循环、低碳经济,有效防范环境和社会风险,提升银行机构自身环境和社会表现。

第三条绿色银行评价范围先期为开展银监会年度绿色信贷业务自评价工作的开发性金融机构、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邮储银行。

2023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文件

2023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文件

2023绿色金融相关政策文件简介: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环境的背景下,绿色金融成为全球各国极为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2023年,为了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我国制定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文件,以推动金融行业的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

一、《关于绿色信贷政策的指导意见》《关于绿色信贷政策的指导意见》是2023年我国绿色金融政策的核心文件之一。

该文件要求各银行和金融机构在信贷业务中引入绿色金融理念,重点支持绿色产业和环境友好型项目。

具体措施包括:建立绿色信贷业务的分类指引,设立专门的绿色信贷团队,加强绿色项目的审查和监督,推动绿色信贷产品的开发等。

二、《关于发展绿色债券市场的指导意见》《关于发展绿色债券市场的指导意见》旨在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借助债券市场发行绿色债券,筹集资金用于环境友好型项目投资。

该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在自己的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购买绿色债券,以示支持和示范引领。

此外,文件还鼓励金融机构通过绿色债券专项主承销商的方式推动市场发展。

三、《关于推动绿色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绿色保险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保险业行业的绿色发展,提供绿色保险产品,推动绿色金融的全面发展。

文件要求保险机构加强对大气污染、水源短缺、自然灾害等环境风险的认识,加大环境保护相关领域的保险覆盖力度,积极推动绿色保险创新,完善绿色保险制度体系。

四、《关于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进绿色金融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科技和金融业的深度融合。

文件指出,要支持技术创新和绿色科技的发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金融科技公司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并加强对绿色金融创新的监管。

五、《关于推动绿色投资基金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推动绿色投资基金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绿色投资基金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

文件要求深化绿色金融与资本市场的融合,鼓励设立或转型为绿色投资基金,推动基金规模扩大,提高绿色金融的市场化水平。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绿色金融是指将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纳入金融机构的经营范围,通过资金的有效配置和金融工具的创新,促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金融模式。

构建一个绿色金融体系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和解决全球环境问题至关重要。

下面是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一、政策引导1.制定明确的政策法规,鼓励金融机构提供绿色金融服务,加大对可再生能源、清洁生产、节能减排等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

2.政府应加大对绿色金融创新和科研的支持力度,将相关政策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3.及时出台相关税收政策,提高对项目融资、债券发行等绿色金融业务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投入绿色产业。

二、提高金融机构的责任意识1.金融机构要建立绿色金融业务机制,将绿色金融业务纳入考核指标,提高对绿色金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提高对绿色金融项目的风险评估和监测力度,鼓励金融机构合理评估和管理绿色金融项目的风险。

3.支持金融机构建立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鼓励创新绿色金融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三、促进相关标准和认证1.加强对绿色金融标准制定与推广,建立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认证体系,提高投资者和消费者对绿色金融产品的信任度。

2.设立绿色债券市场,建立绿色债券发行和交易机制,为绿色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来源。

3.鼓励金融机构建立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业务体系,促进绿色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四、加大绿色金融宣传和培训1.加大对绿色金融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公众对绿色金融的认识和接受度。

2.加强绿色金融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金融从业人员对绿色金融的了解和操作能力。

3.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金融的宣传力度,组织相关绿色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社会公众对绿色金融的认同感。

五、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1.加强国际间的绿色金融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标准和倡议的制定,促进国际绿色金融机制的建立和发展。

2.主动加强国际经验交流,吸收国外先进的绿色金融理念和实践经验,提高我国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的水平和效率。

我国构建生态金融体系探究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我国构建生态金融体系探究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我国构建生态金融体系探究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内容摘要:生态金融在发达国家发展比较成熟,在我国其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要尽快构建我国的生态金融体系。

本文在详细分析了生态金融体系的构建对我国的发展进步的积极影响之后,从人才培养、金融机构、资本市场、监管机制、评价指标、生态金融产品、法律框架、政府扶持政策八个方面提出了构建生态金融体系的建议。

生态金融金融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生态金融的内涵生态金融,也叫绿色金融,是指金融部门将环境和生态的影响纳入到日常的投融资决策过程中,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更加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把与生态环境相关的潜在风险和回报都融合到日常的业务经营中,通过金融业务的运作来实现对资金的引导,从而实现金融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金融是一种将金融发展和环境保护相结合的经济发展形式。

具体而言,金融和环保的结合方式主要包括金融部门在投融资决策中会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因素,通过金融手段促进企业和人类自觉的保护生态环境,利用金融的方式抵御自然环境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等方式。

相对传统金融活动,生态金融更加强调环境利益,更加关注环保产业和生态,更加注意将资金引导到环保产业、生态产业。

要理解生态金融的内涵,必须将生态金融与金融生态区别开来。

金融生态是指金融机构在良好的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微观制度环境和宏观制度环境的保障下持续健康运行,从而实现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金融体系的良性循环以及金融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金融在国内外的发展(一)生态金融在发达国家的发展早在1974年,联邦德国就成立了第一家生态银行,主要负责为商业银行不愿意接受的环境项目提供融资服务。

1984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启动了全球第一个债务环境交换机制。

1984年,英国的第一个伦理基金友诚看守者基金诞生。

20__年世界银行下属的国际金融公司和荷兰银行提出赤道原则。

20__年3月和20__年11月,世界银行创建了社会发展碳基金和生物基金。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

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及政策建议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日益关注,绿色金融已经成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金融不仅有利于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手段。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现状,包括政策环境、市场规模、产品创新等方面,并深入探讨绿色金融在支持绿色产业、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引导社会资本流向等方面的作用。

本文还将针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挑战,如政策体系不完善、市场认知度不高、产品创新不足等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希望能够为我国绿色金融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和国家对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绿色金融逐渐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

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文件,包括《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等,为绿色金融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支持。

同时,各地也积极制定地方性的绿色金融政策,推动绿色金融的深入发展。

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活跃。

我国金融机构积极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如绿色债券、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等,满足了不同层次的绿色融资需求。

绿色金融标准也逐渐统一,为绿色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再次,绿色金融市场规模逐步扩大。

随着绿色金融产品的不断丰富和市场的逐步成熟,我国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的态势。

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开始关注和参与绿色金融市场,为绿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然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绿色金融市场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提升,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仍需加强。

另一方面,绿色金融的监管和评估体系也需进一步完善,以确保绿色金融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需继续努力。

未来,应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加强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扩大绿色金融市场规模,同时强化绿色金融的监管和评估,以推动我国绿色金融的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

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

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对策分析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依靠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得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但是高投入低产出、高耗能低质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不顾后果的发展方式给我国生态环境以及经济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思考这些影响后,我国充分认识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维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我国经济开始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并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

绿色金融是金融部门将保护和治理环境、节约资源、应对气候变化等目标纳入经济活动中,通过增加对环保项目的投融资,减少对污染环境项目的资金供给,进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强调构建以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绿色产业、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为主要目标的绿色金融体系,并指出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有助于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激发经济增长潜力,大力支持生态文明建设。

发展绿色金融是为了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绿色环保项目中,降低为重污染企业提供贷款的可能性,迫使企业主动参与绿色项目,履行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

分析绿色金融助力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对推动绿色产业发展,促进绿色经济可持续增长,建设美丽中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绿色金融的研究现状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投资者对公司的价值评价不再局限于公司的经济效益,同样重视其社会效益及环境效益,在此背景下,金融助力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绿色金融的产生,为我国实体经济增长创造了新动能。

Salazar(1998)认为绿色金融是以保护环境为目的,有效规避风险的一种金融创新。

我国学者高建良(1998)认为绿色金融是金融部门把环境保护的基本国策落实到金融业务运作中,促进环境与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一种金融战略。

绿色金融注重经济发展过程中对资源的节约与可持续利用,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的定义

绿色金融的定义

绿色金融的定义【摘要】绿色金融在国外被称之为环境金融,根据《美国传统字典》(第四版,2000年)的解释,绿色金融又称为“环境金融”,它主要是指使用多元化的金融工具向环境事业投入资金,专注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

而在中国国内它的内涵更为丰富,它即关注于如何建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性的经济,促进环保,还关注与金融业本身的可持续发展。

前者的含义是将资金引流向节约资源技术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引导企业注重绿色生产,引导消费者形成绿色的消费观念。

后者则是明确金融业保持可持续发展状态,避免注重短期利益而引起的过度投机行为。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它的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可以看出,国外对于绿色金融的定义主要关注于环境保护一块,而国内对于绿色金融的定义则环保和可持续性兼顾。

【关键词】绿色金融绿色金融体系一、目前世界绿色金融发展状况国外的绿色金融的实践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超级基金法案”,这个法案要求企业处理潜在的或已发生的环境损害问题。

银行业、投资基金也因此高度关注环境污染可能带来的潜在风险。

随后以发达国家为首,各国政府、非盈利组织们开始了各种尝试与探索,为后续的绿色金融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1)全球绿色金融融资缺口正加速上涨近年来,发达国家在为环保基金特别是解决气候问题的基金做出了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2013-2014年发达国家每年约为环保事业投入约400亿美金。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部门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指导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部门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指导意见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部门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9.22•【字号】苏政办发〔2021〕80号•【施行日期】2021.09.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金融其他规定正文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等部门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指导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21〕80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江苏银保监局、江苏证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9月22日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指导意见人民银行南京分行省地方金融监管局江苏银保监局江苏证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为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决策部署,深入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4号)精神,按照人民银行等国家有关部委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工作要求,有力有序推动我省绿色金融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把握绿色金融发展总体要求1.发展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系统思维,突出问题导向,积极改革创新,加强风险防范,以推动经济绿色低碳发展和创新转型升级为导向,构建具有江苏特色的绿色金融政策体系、组织体系、产品体系和风控体系,引导和激励更多金融资源支持节能减排和绿色发展,助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快建立,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一文读懂中国绿色金融全体系

一文读懂中国绿色金融全体系

一文读懂中国绿色金融全体系展开全文原创声明丨本文作者为金融监管研究院研究员刘永超,感谢孙海波老师对本文的指导和支持。

欢迎个人转发,谢绝媒体、公众号或网站未经授权转载。

写在前面回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历程,可以说是走了一条“摸着石头过河”的路子,而2016年是绿色金融体系的元年,这一年8月31日,七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

其中,绿色债券作为重要的绿色金融产品,已成为我国绿色金融市场最闪亮的新星,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发行来源。

而在我国绿色债券发展中,绿色金融债券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政策体系不断完备,市场规模也远超其他绿色券种。

而我国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的中坚力量,其促进绿色金融体系构建的真正动力何在?另外,不同监管部门之间绿色产业认定标准能否真正统一?等等疑问,都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本文纲要一、国内绿色金融体系政策综述(一)2016年之前:国务院顶层指导,银监会进行绿色信贷指引A.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意见以及生态文明总体方案B.银监会:从绿色信贷指引到正式纳入绩效考评监管C.发改委与央行:出台绿债指引并公布支持项目目录D.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元年:2016年七部委联合发布,上交所试点绿色公司债券(二)2017年以来:绿色金融配套政策密集落地A.多部委进一步推动、规范绿债,并落实监管、考评与信息披露B.多协会引入相关指引:绿债工具、绿色投资、绿色银行(三)2019年伊始:发改委引领绿色产业认定标准先行(内部能否形成并执行统一的绿色产业标准?)(四)国内金融机构开展绿色金融体系(绿色信贷与绿色债券)构建的动力何在?二、国内绿色债券市场综览(一)总量与结构分析:从与国际绿债定义接轨到占比不断提升、绿债类型及其结构变化(二)发行特点分析:在岸为主、金融机构发行为主、地方融资平台发行逐渐活跃、投资级债权为主、发行人青睐短期绿债、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占据外部核查主导地位、发行利率及票面利率特点(三)绿债发行节奏与承销商:第四季度发行量最大,国君承销占比最重(四)绿债募集资金投向日益广泛(五)中债系列绿色债券指数不断丰富(六)如何在中国发行绿债(七)绿债市场前瞻:市场化、开放型、地方性、新债种一、国内绿色金融体系政策综述(一)2016年之前:国务院顶层指导,银监会进行绿色信贷指引1.国务院:生态文明建设意见以及生态文明总体方案追溯中国绿色金融体系架构构想的政策指导文件,还属2005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决定》中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消费环节,实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和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发展绿色建筑;推动生态省(市、县)、环境保护示范城市、环境友好企业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等创建活动。

绿色金融概论陈诗一选择题

绿色金融概论陈诗一选择题

绿色金融概论陈诗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绿色金融体系“五大支柱”的是()。

A.绿色金融商标体系B.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C.激励约束机制D.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E.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正确答案:BCDE2、下列属于绿色金融体系“三大功能”的是()。

A.环境管理B.资源配置C.风险管理D.市场定价正确答案:BCD3、建立适应国际规则的绿色金融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A.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建立健全透明的信息共享机制B.提高银行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识别和预警能力C.完善地方政府对绿色金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D.引导产业生态化转型,壮大生态产业新领域E.培育生态产业化发展,继续提高重点区域标准要求正确答案:ABC4、建立适应国际规则的绿色金融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A.完善企业环境信息披露体系,建立健全透明的信息共享机制B.提高银行对环境和社会风险的识别和预警能力C.完善地方政府对绿色金融的激励和约束机制D.东北森林带E.培育生态产业化发展,继续提高重点区域标准要求正确答案:ABC5、《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相关金融机构以()为基础开发公募、私募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满足投资者需要。

A.资金实力B.绿色经济C.环境保护D.绿色指数正确答案:D6、下面有关绿色金融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A.绿色信贷要求把环境影响作为信贷审批的重要前提B.绿色债券是指募集资金用于支持发展绿色产业的债券C.绿色证券是指上市公司在上市融资和再融资过程中实行绿色市场准入制度、绿色增发和配股制度以及环境绩效披露制度D.绿色保险主要是指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正确答案:ABCD。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

作者: 无
作者机构: 不详
出版物刊名: 金融会计
页码: 4-4页
年卷期: 2016年 第9期
主题词: 中国人民银行 金融体系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生态文明建设 环境保护
摘要: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建立中国绿色金融体系,经国务院同意,2016年8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环境保护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
价方案》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
•【公布日期】2021.05.27
•【文号】
•【施行日期】2021.07.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
正文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
案》的通知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各分行、营业管理部,各省会(首府)城市中心支行;国家开发银行,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江苏银行:
为提升金融支持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能力,落实《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文)等文件精神,优化绿色金融激励约束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制定了《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要根据《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制定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法人)绿色金融评价实施细则并做好评价工作,积极探索拓展评价结果应用,着力提升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绩效。

本通知自2021年7月1日起施行。

《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的通知》(银发〔2018〕180号)同时废止。

执行过程中如遇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向中国人民银行反馈。

附件:银行业金融机构绿色金融评价方案
中国人民银行
2021年5月27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对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金融的需求不断扩大。

为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精神,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从经济可持续发展全局出发,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支持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经国务院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意义(一)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二)绿色金融体系是指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股票指数和相关产品、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碳金融等金融工具和相关政策支持经济向绿色化转型的制度安排。

(三)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主要目的是动员和激励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绿色产业,同时更有效地抑制污染性投资。

构建绿色金融体系,不仅有助于加快我国经济向绿色化转型,支持生态文明建设,也有利于促进环保、新能源、节能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升经济增长潜力。

(四)建立健全绿色金融体系,需要金融、财政、环保等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的配套支持,通过建立适当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解决项目环境外部性问题。

同时,也需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加大创新力度,通过发展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解决绿色投融资所面临的期限错配、信息不对称、产品和分析工具缺失等问题。

二、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五)构建支持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

完善绿色信贷统计制度,加强绿色信贷实施情况监测评价。

探索通过再贷款和建立专业化担保机制等措施支持绿色信贷发展。

对于绿色信贷支持的项目,可按规定申请财政贴息支持。

探索将绿色信贷纳入宏观审慎评估框架,并将绿色信贷实施情况关键指标评价结果、银行绿色评价结果作为重要参考,纳入相关指标体系,形成支持绿色信贷等绿色业务的激励机制和抑制高污染、高能耗和产能过剩行业贷款的约束机制。

(六)推动银行业自律组织逐步建立银行绿色评价机制。

明确评价指标设计、评价工作的组织流程及评价结果的合理运用,通过银行绿色评价机制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开展绿色金融业务,做好环境风险管理。

对主要银行先行开展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将绿色银行评价范围扩大至中小商业银行。

(七)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

在总结前期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扩大参与机构范围,规范绿色信贷基础资产遴选,探索高效、低成本抵质押权变更登记方式,提升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市场流动性,加强相关信息披露管理等举措,推动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常态化发展。

(八)研究明确贷款人环境法律责任。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借鉴环境法律责任相关国际经验,立足国情探索研究明确贷款人尽职免责要求和环境保护法律责任,适时提出相关立法建议。

(九)支持和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建立符合绿色企业和项目特点的信贷管理制度,优化授信审批流程,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对绿色企业和项目加大支持力度,坚决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绿色信贷成本。

(十)支持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在开展信贷资产质量压力测试时,将环境和社会风险作为重要的影响因素,并在资产配置和内部定价中予以充分考虑。

鼓励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对环境高风险领域的贷款和资产风险敞口进行评估,定量分析风险敞口在未来各种情景下对金融机构可能带来的信用和市场风险。

(十一)将企业环境违法违规信息等企业环境信息纳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建立企业环境信息的共享机制,为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

三、推动证券市场支持绿色投资(十二)完善绿色债券的相关规章制度,统一绿色债券界定标准。

研究完善各类绿色债券发行的相关业务指引、自律性规则,明确发行绿色债券筹集的资金专门(或主要)用于绿色项目。

加强部门间协调,建立和完善我国统一的绿色债券界定标准,明确发行绿色债券的信息披露要求和监管安排等。

支持符合条件的机构发行绿色债券和相关产品,提高核准(备案)效率。

(十三)采取措施降低绿色债券的融资成本。

支持地方和市场机构通过专业化的担保和增信机制支持绿色债券的发行,研究制定有助于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其他措施。

(十四)研究探索绿色债券第三方评估和评级标准。

规范第三方认证机构对绿色债券评估的质量要求。

鼓励机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参考绿色评估报告。

鼓励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过程中专门评估发行人的绿色信用记录、募投项目绿色程度、环境成本对发行人及债项信用等级的影响,并在信用评级报告中进行单独披露。

(十五)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

在符合发行上市相应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绿色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发行上市。

支持已上市绿色企业通过增发等方式进行再融资。

(十六)支持开发绿色债券指数、绿色股票指数以及相关产品。

鼓励相关金融机构以绿色指数为基础开发公募、私募基金等绿色金融产品,满足投资者需要。

(十七)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强制性环境信息披露制度。

对属于环境保护部门公布的重点排污单位的上市公司,研究制定并严格执行对主要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企业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情况以及重大环境事件的具体信息披露要求。

加大对伪造环境信息的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的惩罚力度。

培育第三方专业机构为上市公司和发债企业提供环境信息披露服务的能力。

鼓励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采集、研究和发布企业环境信息与分析报告。

(十八)引导各类机构投资者投资绿色金融产品。

鼓励养老基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开展绿色投资,鼓励投资人发布绿色投资责任报告。

提升机构投资者对所投资资产涉及的环境风险和碳排放的分析能力,就环境和气候因素对机构投资者(尤其是保险公司)的影响开展压力测试。

四、设立绿色发展基金,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动员社会资本(十九)支持设立各类绿色发展基金,实行市场化运作。

中央财政整合现有节能环保等专项资金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投资绿色产业,体现国家对绿色投资的引导和政策信号作用。

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和社会资本共同发起区域性绿色发展基金,支持地方绿色产业发展。

支持社会资本和国际资本设立各类民间绿色投资基金。

政府出资的绿色发展基金要在确保执行国家绿色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前提下,按照市场化方式进行投资管理。

(二十)地方政府可通过放宽市场准入、完善公共服务定价、实施特许经营模式、落实财税和土地政策等措施,完善收益和成本风险共担机制,支持绿色发展基金所投资的项目。

(二十一)支持在绿色产业中引入PPP模式,鼓励将节能减排降碳、环保和其他绿色项目与各种相关高收益项目打捆,建立公共物品性质的绿色服务收费机制。

推动完善绿色项目PPP相关法规规章,鼓励各地在总结现有PPP项目经验的基础上,出台更加具有操作性的实施细则。

鼓励各类绿色发展基金支持以PPP模式操作的相关项目。

五、发展绿色保险(二十二)在环境高风险领域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按程序推动制修订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相关法律或行政法规,由环境保护部门会同保险监管机构发布实施性规章。

选择环境风险较高、环境污染事件较为集中的领域,将相关企业纳入应当投保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范围。

鼓励保险机构发挥在环境风险防范方面的积极作用,对企业开展“环保体检”,并将发现的环境风险隐患通报环境保护部门,为加强环境风险监督提供支持。

完善环境损害鉴定评估程序和技术规范,指导保险公司加快定损和理赔进度,及时救济污染受害者、降低对环境的损害程度。

(二十三)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创新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

建立完善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巨灾保险制度。

鼓励保险机构研发环保技术装备保险、针对低碳环保类消费品的产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船舶污染损害责任保险、森林保险和农牧业灾害保险等产品。

积极推动保险机构参与养殖业环境污染风险管理,建立农业保险理赔与病死牲畜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

(二十四)鼓励和支持保险机构参与环境风险治理体系建设。

鼓励保险机构充分发挥防灾减灾功能,积极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研究建立面向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投保主体的环境风险监控和预警机制,实时开展风险监测,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及时提示风险隐患,高效开展保险理赔。

鼓励保险机构充分发挥风险管理专业优势,开展面向企业和社会公众的环境风险管理知识普及工作。

六、完善环境权益交易市场、丰富融资工具(二十五)发展各类碳金融产品。

促进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和有国际影响力的碳定价中心。

有序发展碳远期、碳掉期、碳期权、碳租赁、碳债券、碳资产证券化和碳基金等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探索研究碳排放权期货交易。

(二十六)推动建立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水权等环境权益交易市场。

在重点流域和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合理推进跨行政区域排污权交易,扩大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

加强排污权交易制度建设和政策创新,制定完善排污权核定和市场化价格形成机制,推动建立区域性及全国性排污权交易市场。

建立和完善节能量(用能权)、水权交易市场。

(二十七)发展基于碳排放权、排污权、节能量(用能权)等各类环境权益的融资工具,拓宽企业绿色融资渠道。

在总结现有试点地区银行开展环境权益抵质押融资经验的基础上,确定抵质押物价值测算方法及抵质押率参考范围,完善市场化的环境权益定价机制,建立高效的抵质押登记及公示系统,探索环境权益回购等模式解决抵质押物处置问题,推动环境权益及其未来收益权切实成为合格抵质押物,进一步降低环境权益抵质押物业务办理的合规风险。

发展环境权益回购、保理、托管等金融产品。

七、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二十八)探索通过再贷款、宏观审慎评估框架、资本市场融资工具等支持地方发展绿色金融。

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专业化绿色担保机制、设立绿色发展基金等手段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投资于绿色产业。

支持地方充分利用绿色债券市场为中长期、有稳定现金流的绿色项目提供融资。

支持地方将环境效益显著的项目纳入绿色项目库,并在全国性的资产交易中心挂牌,为利用多种渠道融资提供条件。

支持国际金融机构和外资机构与地方合作,开展绿色投资。

八、推动开展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二十九)广泛开展绿色金融领域的国际合作。

继续在二十国集团框架下推动全球形成共同发展绿色金融的理念,推广与绿色信贷和绿色投资相关的自愿准则和其他绿色金融领域的最佳经验,促进绿色金融领域的能力建设。

通过“一带一路”战略,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等区域合作机制和南南合作,以及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撬动民间绿色投资的作用,推动区域性绿色金融国际合作,支持相关国家的绿色投资。

(三十)积极稳妥推动绿色证券市场双向开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