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力丹《新闻理论十讲》章节题库(第七讲 新闻法)【圣才出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讲新闻法
一、概念题
1.新闻法规[复旦大学2013年研]
答:新闻法规是以立法形式通过的法律条文和行政颁布的规定、规则,是国家实施管理的主要依据。它要处理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从而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体满足公众需要,促进国家发展。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有三种形式:①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②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即判例法,而没有成文的《新闻法》;③有些国家并没有单独成文的《新闻法》,而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他的专用法律条款中。
2.新闻纪律[中国传媒大学2007年研]
答:新闻纪律是新闻媒介的控制者(政党、组织、财团等)为维护所属新闻媒介的性质、工作秩序,实现预期的传播目的而制定的工作制度和行为准则。主要内容包括:履行自己的职责,执行有关的决议和命令,遵守特定的规章制度,保守规定范围内的秘密等。宣传纪律有三个明显的特征:①强制性,对所辖从业人员有着普遍的组织约束力;②阶级性,具体体现新闻媒介所从属的阶级的利益、意志和追求;③随动性,即随着传播目的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增删和调整。
3.新闻法治[人大2009年研]
答:新闻法治是争取民主与自由的产物,同时又是促进民主与自由、实行正当新闻自由的强
制性规范。把新闻活动纳入一定的法理体系,即纳入法的正义与公平,构成新闻法治的理念。新闻活动的法律规范包括两种形式,一是制定专门的新闻法(又称成文法),另一种是在宪法、刑法、民法、保密法、著作权法、判例法等法律中含有适用于新闻出版的法律条款(又称条文法),对媒介行为进行必要的保障和限制。新闻活动的法治,既是新闻自由的重要保障,也是新闻控制的主要手段。
4.隐私权[南开大学2010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9年研;清华大学2007、2005年研;南开大学2006年研]
答: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与私人生活信息依法受到保护,不受他人侵扰、知悉、使用、披露和公开的权利。隐私权的主要含义包括:①隐私权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②隐私的内容包括私人生活安宁和私人生活信息;③侵害隐私权的方式通常包括侵扰自然人的生活安宁,探听自然人的私生活秘密,或在知悉他人隐私后,向他人披露、公开,或者未经许可进行使用。隐私权的主要内容包括:个人生活安宁权,个人生活信息保密权,个人通讯秘密权和个人隐私使用权。
5.表达权[复旦大学2013年研]
答:从一般意义上看,表达权又称表达自由,是指“公民通过口头或书面以及特定行为表达自己意见的自由,包括言论自由、著作自由、出版自由、新闻自由、集会自由、结社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在新闻传播领域,主要是指新闻媒介的表达自由和受众通过新闻媒介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受众而言,则进一步细化为受众在媒介上的表达权。在任何国家,受众作为公民的表达权既有保障也有限制,任何表达自由必须在法定范围内。
6.知情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10年研;南京师大2008、2006年研;西安交大2008年研]
答:知情权又称获知权、知晓权、了解权、知的权利,是指公民拥有获取有关社会公共领域信息以及本人相关信息的权利,尤其是指公民能够通过公开的渠道公平地获取他们需要的信息的权利。对于任何公民而言,与新闻自由关联最密切的是公民的知情权问题。知情权是新闻自由的应有之义。知情权的本质是信息的公开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在现代社会,知情权所以重要,就在于知情权是公民实现其他权利的前提,是现代国家民主宪政的前提,是人民当家做主,对政府、社会实施监督的前提。
7.监督批评权[厦门大学2010年研]
答:监督批评权是公众对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进行监督和批评的一项权利。在现代社会里,大众传播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着重要的影响。许多传播内容都会直接影响到受众的利益。因此,广大受众对传播媒介的活动拥有进行社会监督的正当权利。受众对媒介活动进行社会监督控制的手段可以分为四种:①个人的信息反馈;②结成受众团体,以群体运作方式对媒介活动施加影响;③诉诸法律手段;④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8.侮辱与诽谤
答:侮辱是指通过信息传播,泛泛地詈骂别人的行为(暴力侮辱属于另外的刑事犯罪)。侮辱肯定是采用粗卑、下流的词句或图像加于特定的人,通常没有特定的事实,表现为不讲道理。侮辱的结果主要是贬损他人的人格和人格尊严。诽谤,是指散布虚假事实损害他人名誉的行为。诽谤可能用词“文明”且规范,有的行为上似乎很“理性”。
9.新闻指导性[上海财大2010年研;江西师大2009、2007年研;西南大学2008年研;黑龙江大学2007年研;东北师大2005~2006年研]
答:新闻指导性是指通过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对我国的新闻事业来说,新闻的指导性就是新闻工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用党的方针、政策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帮助受众明白形势,明辨是非,明确利弊,引导人民群众同心同德,共图改革开放大业。
10.新闻事业的群众性[黑龙江大学2004年研]
答:新闻事业的群众性是指新闻工作与群众密切联系的程度。群众性原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一项重要原则,它主要由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中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发展而来。其主要包括三层含义:①在内容上,新闻业应该尽量满足群众的需要;②在工作路线上,新闻工作应该走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③在形式上,新闻、评论的表现形式应该尽量为群众所喜闻乐见。
11.党报体制[清华大学2007年研]
答:党报体制,是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媒体作为党的喉舌与党联系人民群众的工具,执行党的宣传工作、遵循党的组织原则和宣传纪律的新闻体制。这一体制起源于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在抗日战争时期形成。中国的党报体制以马克思、列宁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经典论述为理论指南,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原则的产物。这一体制把共产党领导的一切媒体集中控制在各级党委的权力之下,从主要编辑人员的任命到政治性报道,都由党委作出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