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化学精品系列 氢键 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冰 晶 体 中 的 孔 穴 示 意 图
讨论: 如果水分子间没有氢键, 请合理幻想地球的状况


1.下列物质中不存在氢键的是 ( ) A.冰醋酸中醋酸分子之间 B.一水合氨分子中的氨分子与水分子之间 C.液态氟化氢中氟化氢分子之间 D.可燃冰(CH4· 8H2O)中甲烷分子与水 分子之间
D
笼状化合物
问 题:
请预测的熔沸点高低 (1)HF、HCl、HBr、HI (2)H2O、 H2S 、H2Se、 H2Te
事实是否是这样的呢?
H2O
一 些 氢 化 物 的 沸 点
HF H2Se AsH3 HBr GeH4
H2Te
NH3
H2S HCl PH3 SiH4
SbH3 HI
SnH4
CH4
δ+
H F
δ+
δ-
δδ+
来自百度文库
F
H
H δF
在HF分子中,由于F原子吸引电子的能力很强, H—F键的极性很强,共用电子对强烈地偏向F原子, 亦即H原子的电子云被F原子吸引,使H原子几乎成 为“裸露”的质子。这个半径很小、带部分正电荷 的H核,与另一个HF分子带部分负电荷的F原子相 互吸引。这种静电吸引作用就是氢键。
氢键:
(2)氢键的表示方法:
X—H · · ·Y X、 Y为电负性大, 而原子半径较小的 非金属原子,可相 同也可不同,如F、 O、N等。
氢键
氢键的形成条件探究
思考讨论: 结合H2O、 NH3 、HF形成氢键 的情况讨论形成氢键所需的条 件
3.氢键的形成条件: ⑴必须有一个与电负性很大的原子X形成 强极性键X-H的H ⑵ 必须有带孤电子对、电负性大、原子 半径小的原子Y (X、Y一般是F、O、N)
1、氢键的定义:
当氢原子和电负性大的X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时, 它们之间的共用电子对强烈偏向X , 使H几乎 成了“裸露”的质子,这样相对显正电性的H 与另一分子相对显负电性的、半径较小的Y 中 的孤电子对接近并产生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 用称为氢键。
(Y代表电负性大,而原子半径较小且有孤电子对的非金 属原子,如F、O、N等,X、Y可相同也可不同。)
4、氢键的存在与分类
• 分子间氢键:
• 分子内氢键:
判断下列氢键的种类
(5) 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①对熔点和沸点的影响 分子间形成氢键会导致物质的熔沸点 升高 分子内形成氢键则会导致物质的熔沸点 降低 ②对溶解度的影响
溶质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使溶
解度增大。
氢键的小结:
(1)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
D


2.固体乙醇晶体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C A.极性键 B.非极性键 C.离子键 D.氢键 3.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可以用氢键的知 识来解释的是 BD A.水比硫化氢气体稳定 B.水的熔沸点比硫化氢的高 C.氯化氢气体易溶于水 D.0℃时,水的密度比冰大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分子间作用力是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总称 B.范德华力与氢键可同时存在于分子之间 C.分子间氢键的形成除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 外,对物质的溶解度、硬度等也有影响 D.氢键是一种特殊的化学键,它广泛地存在 于自然界中
氢 键
分子间作用力
分子间存在一种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 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
常见的两种 分子间作用力
范德华力
氢键
范德华力的特点
1.分子间普遍存在的一种作用力 2.作用力弱 3.主要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熔沸点)
由分子构成的
影响: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一般相对分子质量越大, 范德华力越大。克服分子间作用力使物质熔化和气化就需 要更多的能量,熔、沸点越高。
3、氢键的特点; (1)氢键的大小:
F—H … F O—H … O N—H … N
氢键键能 (kJ/mol)
共价键键 能(kJ/mol)
28.1
568
22
462.8
20.9
390.8
氢键——一种比范德华力要强而比化学 键弱的分子间作用力
(2)氢键有饱和性和方向性
饱和性:分子中每一个X-H键中的H 只能与一个Y原子形成氢键 方向性:X-H…Y系统中,X-H…Y 一般在同一直线上,这样才可使X和 Y距离最远,两原子间的斥力最小, 系统更稳定。
(2)作用力比范德华力大,但比化学键小得多 (3)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4)存在范围:分子间或分子内
5.氢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⑴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熔沸点相对较高
⑵氢键的存在使物质的溶解度增大
(3)解释一些反常现象:如水结成冰时,
为什么体积会膨胀。
科学研究 为什么冰的密度比液态水小? • 解释水结冰时体积膨胀、密度减小的 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