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鲁迅故里PPT

合集下载

故乡鲁迅课件ppt课件

故乡鲁迅课件ppt课件
注社会现实问题。
后人的评价与解读
高度评价
许多评论家和学者对《故乡》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中国现 代文学的里程碑之作。
深入解读
后人对《故乡》的解读多种多样,包括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语言 风格等方面,深入挖掘其内在意义。
争议与分歧
对于《故乡》的解读也存在03
《故乡》的主题分析
主题概述
主题名称
鲁迅《故乡》中的主题分析
主题简介
《故乡》是鲁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短篇小说,通过对故乡的回忆和描绘,展现了 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和批判。
主题解读
主题解读一:对故乡的眷恋与失落
通过对故乡的描绘,鲁迅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但同时也揭示了故乡在时代 变迁中的失落和破败。这种眷恋与失落的情感交织,反映了作者对传统与现代冲 突的深刻思考。
《故乡》的影响
文学史上的地位
《故乡》是鲁迅的代表作之一,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 位,被广泛认为是现代小说的经
典之作。
推动文学创作
《故乡》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影响,许多作家都从中汲 取灵感,借鉴其写作技巧和主题
思想。
启发思想意识
《故乡》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 启发了读者的思考,引导人们关
主题解读
主题解读二: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批判
通过《故乡》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环境描绘,鲁迅对当时中国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批判,揭示了社会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扭 曲。这种批判体现了作者对社会改革的强烈呼声。
主题解读
主题解读三: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扬弃
在《故乡》中,鲁迅对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的反思,既揭示了传统文化的弊端,也肯定了其中蕴含的 优秀品质。这种反思与扬弃的态度,体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的思考。

鲁迅《故乡》PPT课件(完整版)

鲁迅《故乡》PPT课件(完整版)

01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Chapter鲁迅生平及文学成就生平简介文学成就《故乡》创作背景时代背景个人经历鲁迅在创作《故乡》时,正值他由北京回到故乡绍兴,亲眼目睹了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苦难生活,这些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和灵感。

时代背景:20世纪初中国农村社会变革政治变革20世纪初,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等一系列政治变革,农村社会也受到了波及和影响。

经济变革随着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农村经济逐渐衰落,农民生活日益贫困化。

文化变革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五四运动的爆发,对农村社会产生了深刻的文化影响,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02文本解读与赏析Chapter《故乡》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篇章结构写作特点杨二嫂一个尖酸刻薄、自私自利的小市民形象。

她的性格和行为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关系。

闰土一个朴实、善良、厚道的农民形象。

他的命运代表了当时广大农民的悲惨处境,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农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我”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

通过“我”的视角,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望和追求。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描绘手法和意境营造描绘手法鲁迅运用生动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等手法,刻画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富有感染力的场景,使读者仿佛置身于故事之中。

意境营造通过描绘故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鲁迅营造了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和深沉的文化底蕴。

同时,他以独特的讽刺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思考,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使读者在感受美的同时,也思考了社会问题。

03主题思想探讨与价值体现Chapter乡愁情怀表达对现代人启示批判现实主义精神在当下意义鲁迅在《故乡》中通过揭示社会黑暗面和人性的扭曲,展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精神。

这种精神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它提醒我们关注社会的不公和弊端,勇于揭露和批判现实中的不合理现象。

批判现实主义精神还鼓励我们追求真理和正义,积极参与社会变革,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故乡鲁迅PPT课件

故乡鲁迅PPT课件
分析人物形象
闰土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作者运用对比手法,从不同角度写了他的变化。请细读课文,看看闰土二十多年来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西瓜田里的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少年闰土
中年闰土
外貌
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红活圆实的手——健康、壮实
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头戴破毡帽,身穿极薄的棉衣,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饱经风霜
01
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
02
小说以( )为序,以( )为线索
03
依据这个线索可以分为
04
“ 回故乡 ——在故乡——离故乡三个部分。
05
时间
06
“我”在故乡的见闻感受
01
第一部分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03
第三部分写“我” 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
01
添加标题
写出衰败荒凉的农村景象,衬托“我”悲凉的心情。
02
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义?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先用一个感叹句“阿!”再用一个否定的疑问句。这样写是因为故乡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产生怀疑,但又的确是“我”的故乡。对怀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复杂思绪,沉重的心情,为下文作铺垫。在文章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语 言描写
“终日坐着”人称“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也没有这么薄”“因为伊,这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
凸颧骨,薄嘴唇,50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不认识了么?我还抱过你咧!” “忘了?这真是贵人眼高……”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还说不阔?你现在有三房姨太太;出门便是八抬的大轿,还说不阔?吓,什么都瞒不过我。”

鲁迅《故乡》ppt课件

鲁迅《故乡》ppt课件

文学成就
鲁迅在小说、散文、杂文 等领域都有卓越成就,他 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 矛盾和人性的复杂。
代表作品
《狂人日记》、《呐喊》 、《彷徨》等。
《故乡》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
《故乡》写于1921年,是 鲁迅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 。
创作地点
鲁迅在创作《故乡》时, 身处北京,而小说的背景 则是他的故乡——浙江绍 兴。
鲁迅独特艺术风格在《故乡》中体现
讽刺与批判
通过描绘故乡的落后和人们的麻木,鲁迅对时弊进行了深刻的讽 刺和批判,展现了其独特的思想深度。
象征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法
鲁迅运用丰富的象征手法,如“圆规”等,来暗示人物性格和命运 ,使作品具有深厚的内涵。
白描手法
鲁迅以简练、质朴的语言,通过白描手法刻画人物形象,展现了他 高超的语言艺术。
跨时代影响:鲁迅精神在当代传承
鲁迅精神的内涵
包括强烈的民族责任感、深刻的社会批判意识、独立的人格精神等方面,这些精神特质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 义。
鲁迅精神在当代的传承与弘扬
通过学术研究、文学创作、社会活动等多种方式,鲁迅精神在当代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弘扬,激励着人们为民族的繁 荣富强和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奋斗。
充分体现。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故乡》篇章结构和写作特点
篇章结构
开篇回忆,接着描写现实与回忆 的对比,最后抒发感慨。
写作特点
运用倒叙手法,以回忆的方式展 现故乡的风土人情;通过刻画人 物形象,表现社会现实;语言简 练质朴,富有感染力。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闰土
朴实、善良、忠厚的农民形象, 通过对其外貌、语言、动作的描
创作动机
鲁迅通过《故乡》表达了 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 揭示了当时中国农村的落 后和农民的苦难。

故乡鲁迅(完整版)ppt课件

故乡鲁迅(完整版)ppt课件

文学艺术发展
现代文学艺术蓬勃发展, 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文学家 、艺术家和作品。
鲁迅文学创作概述
小说创作
以《呐喊》、《彷徨》为代表的 小说集,深刻揭示了封建礼教吃 人的本质和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
生活。
散文创作
以《朝花夕拾》、《野草》为代表 的散文集,既有对往事的深情回忆 ,也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批判。
杂文创作
05
语言风格与修辞手法运用
鲁迅独特语言风格表现
简练明快
鲁迅作品语言简练,表达准确,不拖泥带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 象。
讽刺辛辣
鲁迅善于运用讽刺手法,揭露社会黑暗面,对不合理现象进行尖 锐的批判。
富有节奏感
鲁迅作品语言节奏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音乐美。
修辞手法运用举例
比喻
01
鲁迅在作品中大量运用比喻手法,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生动
比。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
1 2 3
鲁迅
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强烈的正义感和批判精神, 善于通过文学作品揭露社会黑暗面,唤醒民众觉 悟。
闰土
忠厚老实,善良纯朴,但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缺乏反抗精神,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公和苦难逆 来顺受。
杨二嫂
性格泼辣,说话尖酸刻薄,善于逢迎拍马,为了 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形象 。
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作品创作于1921年,正值五四 运动落潮期,鲁迅借此文表达了 对时局的失望和对未来的期望,
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主题思想解读
《故乡》通过描绘闰土和杨二嫂等人 物形象的巨大变化,揭示了辛亥革命 后十年间中国农村经济的破产和农民 的苦难生活。
鲁迅在文中对“新生活”的期望,体 现了其对社会变革的深刻思考和积极 探索。

《故乡》ppt课件

《故乡》ppt课件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
“我”二十多年前远离故乡,过着辛苦辗转的生活。回到故乡,看到故乡的衰败萧索,看到故乡人的生活穷困悲苦,看到故乡人纯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对故乡的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我”希望故乡人过上新的生活。“我”对闰土怀有深厚的感情,表现了“我”对劳苦人民的同情与爱,对等级观念的否定。

bó gū
quán
shé
chán
líng dīng
zì suī
huì
chá
huān
jiàng
huái

è
chī

dài
wǎng

jìn
niàn
给下列红字注音:阴晦 胯下 祭祀 五行缺土 鹁鸪 獾猪 惘然 潺潺 恣睢 颧骨 髀 愕然 嗤笑 瑟索 折本 寒噤 黛
变 化
20年前的杨二嫂
20年后的杨二嫂
外貌描写
豆腐西施,擦着白粉,颧骨没有这么高,嘴唇没有这么薄,年轻漂亮。
凸颧骨,薄嘴唇,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动作描写
终日坐着。
圆规一面愤愤地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拿着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顺手牵羊,又偷又抢。
放纵,凶暴。
孤独、没有依靠。
吃惊的样子。愕:惊讶,发愣。
因受凉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形容轻松爽快。
阅读课文,思考: 小说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梳理情节结构。
本文以“我”回到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今昔,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后十年间中国农民的生活遭际与精神疾苦,体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存在隔膜的深沉忧虑以及打破彼此隔膜、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

第三进,是一座二层楼,这里分别有小堂前、书房和寿镜 吾先生卧室。 小堂前是用来接待亲朋好友的地方。额枋上悬挂着“重游 泮水”匾,是寿镜吾侄儿送的贺寿匾。画两侧篆书对联: “骐骥生绝域;鸾凤本高翔”。
寿镜吾先生的卧室。往东就是寿家台门的东厢房,分 南、北两部分。南厢房现为“越东教育简史陈列”。 北边的厢房即“三味书屋”。
香火堂,原先是供奉周家祖上牌位的一个场所,是祭祖 和办丧事的地方。“德祉永馨”这块匾额是替代神像牌位, 是指德行和福气渊源流长。
香火堂的中间挂着一幅 画像,中间的是穿着清 朝官服的周福清,也就 是鲁迅的爷爷。他是给 周家带来最大荣耀的一 位,因为他在同治年间 考上进士,皇帝授予 “翰林院蔗吉士”。
整个台门占地近3000平方 米,是一 座江南典型的官宦人家住宅,主题建 筑分四进,前面第一进,称台门斗。 仪门上方悬挂着鲁迅祖父周福清的 “翰林”匾。周氏家族在绍兴400年 的历史中,属周福清获得的官位最显 赫,因此当时在三个台门的门楣上都 挂 有“翰林”匾,它像三张巨大的名 片,向游客展示了主人尊贵的身份。
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这里鲁 迅先生在他的散文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面所提到 的“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到十七岁 在这里求学。图中左侧最里面的那张桌子就是当年鲁迅的书 桌,那张桌子上有鲁迅因为迟到挨罚而刻的“早”字。
过了一处叫“仁里”的牌坊 就是绍兴黄酒馆,酒馆内展示着 我国古代的酒文化,还有一个室 内销售着各式各样,琳琅满目的 黄酒。
会客室
琴 室


绣 房
沐浴房
七巧板凳
少主房间
少主书房
幼童房间
储藏室
院子里的石墩

绍兴鲁迅故居

绍兴鲁迅故居

故居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内东昌坊口新台门内。

祖居约建于1810~1813年,原为鲁迅家早年的住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经修缮,成立鲁迅纪念馆,1988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居原为两进,前面一进已非原貌,周家的三间平房已被撤除。

后面一进是五间二层楼房,东首楼下小堂前,是吃饭、会客之处,后半间是鲁迅母亲的房间,西首楼下前半间是鲁迅祖母的卧室。

西次间是鲁迅诞生的房间。

楼后隔一天井,是灶间和堆放杂物的三间平房。

鲁迅的童年、少年时期在此度过,直至1899年出外求学。

1910年至1912年,鲁迅回乡任教亦居于此。

1912年至1919年间,鲁迅也曾几次回乡在此住过。

地理位置绍兴,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它东接宁波,西临杭州,距上海仅200公里左右,全市总面积7901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占101平方公里。

绍兴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自古即为旅游胜地,素以水乡、桥乡、酒乡、名士乡而闻名,是一座具有24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

鲁迅故里景区,地处绍兴市区中心地带(鲁迅路与延安路交接口),是市区内现在保存最完好的历史景区。

作为绍兴对外文化宣传的主要窗口,鲁迅故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广阔游客。

到鲁迅故里景区的交通非常便捷。

每天都有数班车自各地直达绍兴。

从杭州、宁波、上海的快客分别是20分钟、40分钟、50分钟一班;在市区内以出租车和人力三轮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另外在景区内还可以乘坐绍兴特有的乌篷船游览各个景点。

三味书屋寿家台门是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家的住屋。

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字镜吾,是一个学问渊博的宿儒。

他品行端正,性格耿直,一生厌恶功名,自考中秀才后便不再应试,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

鲁迅称赞他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寿家台门由寿镜吾的祖父峰岚公于嘉庆年间购置,总建筑面积795平方米,前临小河,架石桥以通,西有竹园,整幢建筑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闻名中外的三味书屋就在寿家台门的东侧厢房。

鲁迅《故乡》优秀ppt课件

鲁迅《故乡》优秀ppt课件

05
CATALOGUE
跨文化对比:东西方“故乡”观 念异同
东西方“故乡”概念界定
东方“故乡”概念
强调血缘、地缘和文化传承,通常 指一个人出生和成长的地方,与家 族、亲情等紧密相连。
西方“故乡”概念
侧重个人身份认同和归属感,可能 并非实际出生地,而是与个人的情 感、记忆和经历相关的地方。
不同文化背景下“故乡”情感表达差异
社会的意义。
对个人成长的启示
小说中“我”的成长历程和心路 历程,启示读者在成长过程中要 勇敢面对现实、保持独立思考和
追求真理的精神。
对人际交往的启示
小说中的人物关系,启示读者在 人际交往中要摒弃自私自利、冷 漠无情的心态,建立真诚、友善、
互助的人际关系。
传承优秀文化传统
01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
东方情感表达
内敛、含蓄,通过景物描写、回忆叙述等方式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眷恋。
西方情感表达
直接、热烈,常用抒情、议论等手法表达对故乡的热爱和怀念。
全球化视野下“故乡”观念变迁
东方观念变迁
随着现代化进程加速,东方人对故乡 的认识逐渐从单一的地缘观念向多元 的文化认同转变。
西方观念变迁
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人对故乡的理解 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体验和记忆,故乡 成为一种精神寄托和文化符号。
线索清晰
以“我”的回乡经历为线索,将故 乡的变迁和人物的命运紧密相连。
结尾升华
文章结尾处对故乡的未来和人物的 命运进行了思考和展望,升华了主 题。
04
CATALOGUE
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探讨
反映当时社会问题
揭示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和阶级矛盾

鲁迅的生平鲁迅的纪念馆鲁迅的书法作品鲁迅的故居PPT文档26页

鲁迅的生平鲁迅的纪念馆鲁迅的书法作品鲁迅的故居PPT文档26页

鲁迅
7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 运动的奠基人。1902年3月离开绍兴去日本留学, 先人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日语。1903年9月入设在 日本本州岛东北部的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医学。 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09 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 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 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于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病逝。
鲁迅
12
鲁迅中年时期像
鲁迅
鲁迅全家福
13
鲁迅纪念馆
上海鲁迅纪念馆建立 于1951年1月7日。 是新中国第一座人物 性纪念馆。纪念馆是 一幢具鲁迅故乡绍兴 民居风格的建筑。
鲁迅
14
其中文物文献资料20余万件,其中一级文物 达160余件,6000余件为珍贵、重要文物。 1000平方米的生平陈列展厅,一改原先的 生平线索陈列为专题展示。以鲁迅手稿、
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
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1926年8 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反动当局所通 辑,南下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1月到当时革 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四一二"事变以 后,愤而辞去中山大学的一切职务。其间,目睹
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
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 杂文》等专集中。
鲁迅
11
鲁迅的一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他领导和支持了"未名社"、"朝花社"等进步 的文学团体;主编了《国民新报副刊》、《莽 原》、《奔流》、《萌芽》、《译文》等文艺期 刊;热忱关怀、积极培养青年作者;大力翻译外 国进步的文学作品和介绍国内外著名的绘画、木 刻;搜集、研究、整理了大量古典文学,批判地 继承了祖国古代文化遗产,编著《中国小说史 略》、《汉文学史纲要》、《唐宋传奇集》、 《小说旧闻钞》等等。

鲁迅故乡ppt课件

鲁迅故乡ppt课件
回忆与现实交织
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回忆,通过回忆与现实的交织,展现了人物内 心的复杂情感和社会的变迁。
情节安排巧妙
故事情节紧凑,转折自然,通过情节的巧妙安排,使得整个故事具 有很强的吸引力。
语言特色
简洁明快的语言
鲁迅的语言简洁明快,质 朴自然,没有过多的修饰 和冗长的句子,使得故事 更加流畅易懂。
生动的细节描写
童年经历
鲁迅的童年生活较为困苦,家族 的衰落让他对封建社会的弊端有
了深刻的认识。
留学经历
鲁迅曾留学日本,接触了西方文明 和进步思想,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 提供了思想基础。
人生观形成
鲁迅在经历了种种人生磨难后,形 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对人性、社会等问题有了独到的见 解。
创作动机
对社会的关注
“我”离开故乡时,对故乡的未来充 满了迷茫和悲哀。
主题分析
01
02
03
04
《故乡》的主题是对中国封建 社会的批判,特别是对等级制 度、贫富差距和思想束缚的揭
露。
鲁迅通过闰土这一形象,揭示 了社会底层人民的苦难和无助

小说表达了对传统观念和制度 的否定,以及对个人自由和尊
严的追求。
《故乡》也反映了鲁迅对故乡 的深厚情感和对中国未来的忧
美好与希望。
事物象征
03
小说中的事物也具有象征意义,如银项圈、红眼睛等,它们在
故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05
《故乡》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影响
文学传承
《故乡》作为鲁迅的代表作之一,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 了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家从中汲取灵感,形成了独特的文 学风格。
思想启示
鲁迅在《故乡》中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激发了 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推动了思想的觉醒和进步 。

鲁迅故里

鲁迅故里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市区鲁迅中路上的鲁迅故里,是一条独具江南风情的历史街区,是您原汁原味解读鲁迅作品,品味鲁迅笔下风物,感受鲁迅当年生活情境的真实场所。

一条窄窄的青石板路两边,一溜粉墙黛瓦,竹丝台门,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故居(周家新台门),百草园,三味书屋,寿家台门,土谷祠,鲁迅笔下风情园,咸亨酒店穿插其间,一条小河从鲁迅故居门前流过,乌篷船在河上晃晃悠悠,此情此景不能不让人想起鲁迅作品中的一些场景。

精心保护和恢复后的鲁迅故里已成为立体解读中国近代大文豪鲁迅的场所,成为浙江绍兴的“镇城之宝”。

鲁迅故居原为周家新台门的一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1881年9月25日,鲁迅诞生在这里。

鲁迅一生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故乡度过,1981 年新台门易主后,大部分房屋被改建,但鲁迅家主要建筑幸得保存。

现室内按原状陈列,不少家什系当年原物。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谷。

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捕鸟雀。

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

百草园连同周家新台门的房产易主之后,园地的南北两端虽已改变了面貌,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上保持原样。

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

鲁迅12岁至17岁在这里求学。

鲁迅的座位,在书房东北角,一张硬木书桌是鲁迅使用过的原物。

有一次鲁迅因故迟到,受到先生批评,就在书桌右上角刻“早”字以自勉。

塾师寿镜吾(晚署镜湖),是一位方正、质朴和博学的人。

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难忘的印象。

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

寿镜吾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从房屋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面貌。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种有两棵桂树和一棵腊梅树。

介绍鲁迅故里PPT

介绍鲁迅故里PPT

鲁迅纪念馆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2003年初,为恢复鲁迅 1973年 2003年初, 年初 故里的传统风貌,与环境尺度不协调的陈列厅被拆除, 故里的传统风貌,与环境尺度不协调的陈列厅被拆除,恢 复为周家新台门。新建的纪念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 复为周家新台门。新建的纪念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它东 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 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南临东昌 坊口,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 坊口,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 鲁迅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都昌坊口,建成于1953 都昌坊口 鲁迅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都昌坊口,建成于1953 由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 年1月,由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生平事迹 陈列厅组成。 鲁迅故居是鲁迅出生地, 陈列厅组成。 鲁迅故居是鲁迅出生地,也是他童年和青 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 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室内陈设按当年原样 摆放,不少家具和用品均是原物。百草园是周家原 周家原已荒芜 摆放,不少家具和用品均是原物。百草园是周家原已荒芜 的菜园,是童年鲁迅休憩和玩耍的乐园,占地2000平方米, 2000平方米 的菜园,是童年鲁迅休憩和玩耍的乐园,占地2000平方米, 现基本保持原样。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 清朝末年绍兴城内颇负盛名 现基本保持原样。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颇负盛名 的一处私塾,鲁迅12 17岁在此读书 12~ 岁在此读书。 的一处私塾,鲁迅12~17岁在此读书。鲁迅生平事迹陈列 厅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手稿、书信、图表等展品, 厅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手稿、书信、图表等展品,生动 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一生的光辉业绩和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 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发展历程。 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发展历程。

绍兴鲁迅故里实习汇报PPT

绍兴鲁迅故里实习汇报PPT

为一项传统旅游相较于其他
2.50% 纪念品 观光 特色饮食 住宿
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鲁迅故里调研分析
由右图游客来源情况可以发现,客源主要以 本省为主,而外籍则为0%,说明绍兴鲁迅故里景 区对外国游客的吸引力不高。客源市场的单一, 侧面说明了景区在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绍兴鲁迅故
2.典故线索组织空间
鲁迅笔下风情园为例
园内划分为四个主题区:“绍俗祝福”、“越俗漫话”、“迎神赛会”、
“男婚女嫁”。“绍俗祝福”展现就是绍兴新年的风俗习惯。“越俗漫话” 以丰子恺的漫画配合周作人的题诗,用木板雕刻的形式表现绍兴民俗。“迎 神赛会”以微缩景观展现赛会时的盛况。“男婚女嫁”用几组不同的彩塑人 物演示了迎亲、婚礼、洞房等情节。通过四组主题场景的展示,帮助游客解 读鲁迅有关作品。百草园、三味书屋、咸亨酒店也可视作以典故线索设置的 景点。
则是按照鲁迅生活的年代进行了复原修建,包括桂花明堂、
鲁迅卧室、鲁瑞卧室、朱安卧室、长弄堂、厨房等多个空 间。 鲁 迅 祖 居
1.时间线索组织空间
鲁迅祖居与故居的对比
鲁 迅 故 居
因此,祖居与故居虽然建筑格局上类似,但是陈列和表现 的内容却存在一个时间差,这样安排向游客展示了周氏家族的 兴衰,也能够对鲁迅及其直系亲属的生活环境有一个具象的认 识。
娱乐类以及购物类等设施,尤其是 住宿类的基础设施,这一设施直接 关系到了游客在当地的滞留时间, 其次其购物类及娱乐类项目是旅游
业中盈利较高的项目,应当加强这
一方面的设施。
鲁迅故里调研分析
在对鲁迅故里景区参与性项目的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
一半以上的游客认为景区参与性项目数目一般,10%的游客认为较少。一 半以上的游客希望重现小说场景和增加人物扮演这一活动,40%的游客希望增 加作品只是趣味问答,这与景区参与性项目参与少的问题契合。 在游览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在鲁迅故里景区游览时,主要是以参观为 主,能让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少之又少。仅是以观看为主的游览,很难深入了 解和领略绍兴独特又底蕴丰富的历史人文,也很难让人产生重游的欲望。而且 现代旅游模式正在逐步由单一的观光度假走向多元化,体验式旅游是其中的主 流模式之一。所以,这种现象是不利于鲁迅故里景区的可持续发展的,因此, 景区内部游客参与体验项目少也是问题之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草园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原来 2000平方米 百草园在鲁迅故居的后面,占地近2000平方米, 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 是新台门周姓十来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菜园,平时种一些瓜 秋后用来晒谷。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 菜,秋后用来晒谷。这是鲁迅童年时代的乐园,常来玩耍 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 嬉戏,品尝紫红的桑椹和酸甜的覆盆子,在矮矮的泥墙根 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 一带捉蟋蟀、拔何首乌,夏天在园内纳凉,冬日在雪地上 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 捕鸟雀。这些童年趣事,在鲁迅的心里留下深刻而又美好 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 的印象,一直到晚年还引起他亲切的怀念。百草园连同周 家新台门的房产易主之后, 家新台门的房产易主之后,园地的南北两端虽已改变了面 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上保持原样。鲁迅说: 貌,而它的主要部分仍基本上保持原样。鲁迅说:“我家 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 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其中似 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 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 碧绿 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 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 现大部分园地保持原貌。 短短的泥墙根” 味。”现大部分园地保持原貌。“短短的泥墙根”则系原 物。
三味书屋
• 鲁迅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 鲁迅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 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 一块扁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 一块扁道: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当时绍兴城内一 所颇负盛名的私塾。 岁开始到这里读书, 所颇负盛名的私塾。鲁迅 12 岁开始到这里读书,前后长 达约五年的时间。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 35平方米 达约五年的时间。三味书屋约有35平方米,正中上方悬挂 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 梁同书所题 着“三味书屋”匾额,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题。鲁 迅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 迅在著名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写道:“出 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 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 三味书屋; 道:三味书屋;……”
鲁迅简介
•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 ),
兴人,原名周树人 周树人, 鲁迅、豫山、豫亭, 兴人,原名周树人,字鲁迅、豫山、豫亭, 后改名为豫才。 后改名为豫才。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 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 长衫,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的胡 须形成了一个隶书 隶书的 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字。毛泽东主 无产阶级的 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 文学家、 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 想家、革命家, 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革命的主将。 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鲁迅纪念馆


Hale Waihona Puke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2003年初,为恢复鲁迅 1973年 2003年初, 年初 故里的传统风貌,与环境尺度不协调的陈列厅被拆除, 故里的传统风貌,与环境尺度不协调的陈列厅被拆除,恢 复为周家新台门。新建的纪念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 复为周家新台门。新建的纪念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它东 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 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南临东昌 坊口,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 坊口,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 鲁迅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都昌坊口,建成于1953 都昌坊口 鲁迅纪念馆位于浙江省绍兴市都昌坊口,建成于1953 由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 年1月,由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鲁迅生平事迹 陈列厅组成。 鲁迅故居是鲁迅出生地, 陈列厅组成。 鲁迅故居是鲁迅出生地,也是他童年和青 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 少年时期成长、生活和学习的场所。室内陈设按当年原样 摆放,不少家具和用品均是原物。百草园是周家原 周家原已荒芜 摆放,不少家具和用品均是原物。百草园是周家原已荒芜 的菜园,是童年鲁迅休憩和玩耍的乐园,占地2000平方米, 2000平方米 的菜园,是童年鲁迅休憩和玩耍的乐园,占地2000平方米, 现基本保持原样。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 清朝末年绍兴城内颇负盛名 现基本保持原样。三味书屋是清朝末年绍兴城内颇负盛名 的一处私塾,鲁迅12 17岁在此读书 12~ 岁在此读书。 的一处私塾,鲁迅12~17岁在此读书。鲁迅生平事迹陈列 厅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手稿、书信、图表等展品, 厅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手稿、书信、图表等展品,生动 形象地再现了鲁迅一生的光辉业绩和由民主主义者转变为 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发展历程。 共产主义者的思想发展历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