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背后真正的原因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学热”背后真正的原因

(2013.06.16)

今年六月四号我在微信“管普公众平台”上发表过一篇探究“国学热”背后原因的文章,文中说到“国学热”是企业发展和管理需求的结果,而非其他原因。现在想就这个问题进一步做一个说明。

改革开放三十几年来,中国无论在社会、经济还是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短短的三十几年里,中国社会跨越了三个阶段,从一个农业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又从工业朝着知识社会迈进。以往的农业社会缺少组织,而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必须是一个组织型社会。组织型社会也是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的特征。任何组织,如企业、学校、医院,都需要管理,而管理只能在组织内完成。

管理的任务包括:变革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或革新管理,冲突管理,生产管理,组织建设等等、等等。做好这些工作,完成管理者的任务,企业管理者需要新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与科学知识无关,除了生产管理之外。

管理者是组织人才。对组织人才的要求与技术人才不同。组织人才必须是通才,技术人才则是专才。通才教育,源于西方的Liberal Education,也有人译为“自由教育”,是关于如何做人的学问。俗话说“做事先做人”,企业管理必须从做人和管人开始。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管理的核心是人”。

有必要在这里将管理与经营做一个区分。许多人将管理与经营混淆。经营是如何做事,如何做生意、做买卖,如何将企业做大。管理是如何将企业做强。企业大与否看其资产规模,企业强与否则需要看其是否有人才,人才包括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关于如何培养组织人才,前清华校长梅贻琦先生早在1943年就有明确的论述。他在1943年,抗日战争尚未结束,就已经开始考虑战后重建与工业发展的问题。重温一下梅先生的论述也许对我们理解“国学热”有一定的帮助。

梅贻琦校长在《工业化的前途与人才问题》一文中写到:“工业化的问题,真是千头万绪,决非立谈之而可以解决。约而言之,这期间至少也有三四个大问题,一是资源的问题,二是资本的问题,三是人才的问题。而人才问题又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组织人才,一是技术人才。近代西洋从事于工业建设的人告诉我们,只靠技术人才,是不可以成事的,组织人才的重要至少不在技术人才之下。”(见《梅贻琦教育论著选》)梅贻琦校长又说:“真正的工业的组织人才,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至于一切的人文科学、文化背景,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说也奇怪,严格的自然科学的认识倒是比较次要;这和工业理论的关系虽大,核工业组织的关系每并不密切。”(同上)梅贻琦校长早在六十年前就已经看到组织管理属于人文社会学科,组织人才的培养需要的人文知识,真可谓是一位先知。

无独有偶,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是如何看管理和管理人才培养的吧。在《失落的管理艺术:德鲁克论现代管理与人文精神》一书中,作者这样描述德鲁克:“德鲁克在管理领域的高瞻远瞩其实有赖于对人文学科及其目的的深入了解。德鲁克自己就曾经认为管理是一门‘人文学科’。”作者接着又说:德鲁克“他最急切的担忧是组织必须关注人的问题:组织必须给每个个人赋予社会地位、职能、社区感和目的性…..所有组织中对人的管理必须基于对人的本性和文化或共有的价值观及道德的了解。”(见《失落的管理艺术》)

德鲁克在《管理:任务、责任与实践》再版书中将管理划归为人文社会学科。他说:“管理学应该被视为传统所称的‘人文学科’(liberal art):‘liberal’是因为它关注的是最为根本的知识、自我认知、智慧以及领导力;‘art’是因为它是最可资实践和运用的。管理者应该学会充分运用自己所拥有的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方面的所有知识和洞察力,这些学科包括心理学、哲学、经济学、历史学和伦理学,也应该包括运用自然科学。”德鲁克也提到了管理者要掌握心理学、社会学和伦理学,与梅贻琦校长的观点如出一辙。

也许有人会问:人文学与国学有什么关系?国学又与管理有何瓜葛?中国思想“不过是一些格言警句”(黑格尔语),它与现代管理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不分文、史、哲,只是后来人们才将这些知识分门别类,各成体系。以儒家思想为例,儒家思想是一个大的伦理思想,而在这伦理思想背后又有着非常强大的心理学基础。中国的儒家的心理学基础又与西方现代心理学,特

别是积极心理学,或称为“第三势力”心理学(Third force psychology)极为相似。心理学则是管理学的核心,因为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而“管理的核心是人”。

儒家思想到底有没有自己的心理学呢?这个心理学的基础又是什么?它在现代管理中能否用得上?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理解“国学热”背后真正的原因。

儒家思想是有它的心理学基础的。这个问题早在九十年前就已经有人做过大量的研究,而且得出了定论。著名学者、社会活动家,思想家、被西方誉为“最后的儒家”梁漱溟先生在其《人心与人生》一书的【自序一】里写到“我们应该知道,凡是一个伦理学派或一个伦理思想家,都有他的一种心理学为其基础;或说他的伦理学,都是从他对人类心理的一种看法,而建立起来。”“如果我们不能寻得出孔子的这套心理学来,则我们去讲孔子既是讲空话。”“倘你不能寻得出孔子的心理学来,即不必讲什么孔子的伦理学。”那么孔子的心理到底是什么心理学,为什么儒家思想在企业管理中备受重视?

孔子的心理学一言以敝之曰:人道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也有人说是人本主义心理学。人道主义心理学将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人既有物质方面的需求也有精神层面追求。以往的管理思想重视满足人的物质需求,而忽视了精神层面,而这种管理方法已经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需求,必须改变。如何改变?西方的心理学,起码现在流行的心理学无法满足企业管理这方面的要求。诚如梁漱溟先生所说“现在流行的几个心理学派,在他们彼此之间虽然分歧抵牾,各不相上下,却没有一个不是和孔子的心理学见解向反对者。”为了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人们开始在中国文化中找答案。这就是“国学热”的真正原因。

又论,我对现在流行的“国学热”虽然持坚决的支持态度,但是对现在流行的一些培训却忧心忡忡,因为有太多的乌七八糟,貌似国学而非国学精华的内容,特别是“江湖”那一套,权术的政治手腕。管理不是玩政治,政治是为了统治,巩固自己的地位,管理是为了让“人成为人”,给人以自我实现的机会。早在九十年前梁漱溟先生也提出自己的担忧,“睹时人言心理者率从俗学,一世耳目皆为所蔽”,所以提醒各位“国学大师”,以自己的良知为重,千万不要为了自己赚钱而误人家子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