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和柳宗元被贬后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特点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有何异同?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有何异同?
刘禹锡、柳宗元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穷僻荒远的贬所度过的,所以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便成为他们诗歌创作的主要内容。
但二人风格又有不同:(1)刘禹锡性格倔强刚毅,善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因而诗中常常表现出高扬开朗的精神和豪健雄奇的风格。
擅长近体,大都简捷明快,风调俊爽,哲理与诗情渗透其中;
柳宗元性格激切、执着,面对沉重的人生忧患,很难解脱出来,诗作大都染上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
作品于淡泊中呈现出幽怨冷峭的风格。
(2)刘禹锡最有代表性的是咏史怀古诗,表现了他对历史、人生沉思后的感悟,有一种隽永的历史和人生的沧桑感,不仅有相当的深度和力度,而且耐人涵泳。
柳宗元成就最高的是山水诗,构思精巧,意境清新,情致深婉,处处流露出孤寂凄婉的情绪,显示出其清峻高洁的人格,苏轼概括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
总的说来,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浅析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异同
14神州文学浅析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异同王蕊东北石油大学摘要:中唐时期,政局不稳,党派林立,在此种消颓的格局下,诗坛上却陡然升起了两颗耀眼的明星——刘禹锡、柳宗元。
两位诗人遭遇相同,故而其诗歌内容亦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处世态度的差异,诗歌创作也有其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刘禹锡;柳宗元;诗歌;相同内容;不同风格刘禹锡其人心性豁达,所写诗歌也大多爽朗大气,有“诗豪”之称;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虽以散文著称于世,但其诗歌亦是中唐典范,世人将其与“昌黎先生”韩愈并称为“韩柳”。
两位诗人文采卓绝,却在政坛上屡受挫折,只有将满腔才情付于诗歌,由此成就了中唐诗坛。
一、刘柳诗歌的相同内容刘禹锡、柳宗元诗歌最主要的相同之处在于诗歌内容,这是由于两人有着相同的政治遭遇。
他们都参与了永贞革新,试图以己之力扭转佞臣当道的时局,但并未如愿,革新失败后两人被贬至偏远荒僻之地,一生的时间大多都是在那里度过。
生活的坎坷与仕途的不顺使得二人心中多苦闷,郁闷之情难以排解,他们便将其寄于诗歌之中。
刘柳诗歌的主要是写诗人心中的苦闷、惆怅,以及诗人不屈于现实压迫,仍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顽强与执着。
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因得罪权贵辗转被贬,抑郁愁苦之下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开篇便说“巴山楚水”是荒凉之地,而自己在穷山恶水中一呆便是二十三年,对自身的不幸命运进行慨叹的同时,也以“弃置身”三字也表现了诗人不得重用的不满与无奈。
紧接着他借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进一步悲叹自己被贬之久和世事变迁,淋漓尽致地展现其心中的哀鸣。
然而诗人并非是颓废消极之人,随即就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以及对眼前的逆境不屑一顾,襟怀不可谓不豁达。
永贞革新因不敌宦官集团的猛烈反击,无疾而终,积极推行革新的柳宗元也遭到贬谪。
期间他虽曾被召回却并未得到重用,因而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在他被贬初期柳母病逝,双重的打击让柳宗元愁肠百结,因此诗歌多哀怨愤懑之作。
关于刘禹锡柳宗元贬谪文学影响因素对比
关于刘禹锡与柳宗元贬谪文学的影响因素对比研究摘要:刘禹锡与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因其相似的遭遇及文学上的成就被并称为“刘柳”。
二人在贬谪文学的创作上亦都成就卓越。
虽然二者在贬谪期间,都或多或少的表现为抑郁和彷徨,但是二人的贬谪文学在微观上仍存在着差异。
本文便在此基础上从二人年少时的久居江南的经历对二人贬谪文学的情感基调的影响以及当时的社会政治风貌对二人贬谪文学的影响这两方面入手,对其贬谪文学的影响因素进行阐释与探究。
从而发掘刘禹锡和柳宗元在贬谪文学上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柳宗元刘禹锡贬谪文学刘禹锡和柳宗元是我国中唐时期诗坛的两位重要诗人,同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他们交情甚笃,才华相当,而且政治遭遇非常相近,故后人将他们以“刘柳”并称。
他们同登进士第,又从同一个地方入京供职,并且都参加了有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运动。
他们在保守势力的打压之下,受到“二王八司马”事件的牵连,共同被贬谪到南方地区。
在贬谪远方的生活中,二人的心情无异于是苦闷的。
正是由于二人在遭遇上的相似性,所以才奠定了他们诗歌思想内容的共同基础。
但二人由于在年少经历、处世哲学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他们二人的贬谪作品中便会存在彼此各异的风貌。
一、年少江南久居经历对刘柳二人贬谪文学情感基调的影响刘禹锡的贬谪文学在心态上更多的表现为旷达。
刘禹锡在被贬谪的初期,虽然抑郁之情难以言表,但是他逐渐自我调节,很快便在他的创作上呈现出自得其乐的特点。
在多次的贬谪生活中,可谓是愈挫愈勇,始终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
首先,年少时期久居江南的经历为刘禹锡融入南方贬谪地的文化环境奠定了基础。
从《刘禹锡集》卷39中的《子刘子自传》中:“举族东迁,以为患难。
”“处,上人在吴兴,居何山,与昼公为侣。
”这两句便可以看出,刘禹锡在年少时期就久居江南之地。
而且长期吴越之地的生活也使得刘禹锡对江南生活留下了深厚的情感。
例如,在他后来的诗文中经常会有“越客”、“越郎”、“江南客”这类词语。
刘禹锡 柳宗元 元稹 白居易 诗歌鉴赏
刘禹锡和柳宗元是中唐时期颇具盛名的两位诗人,后世人因这二人的友谊,也因二人相似的遭遇,将两位诗人并称“刘柳”。
二人都曾遭遇过命运不公的对待,但这也成就他们独特的诗歌风格,也让二人情系千年。
刘禹锡和柳宗元都是朴素唯物主义者,虽曾经历过相似的命运,但其各自独特的性格让二人诗歌的风格迥乎不同。
刘禹锡的诗歌受他刚毅性格的影响,多为熊直刚健之风;而柳宗元的诗歌,在他性情的蕴养下,呈现出简淡幽深的风格。
不同的诗风,迥乎的性情,却也成为了知己挚友。
刘禹锡的诗风颇具独特性,他本来就性格刚毅,绕有豪猛之气,这种具有个人魅力的独特性格,为他的诗歌添染了几分豪气,再加上在忧患之年久居,生活为他谱写了一曲曲悲惨的曲子,他虽愤懑,但从未绝望,这也让他的诗歌呈现给我们的永远是豪气万丈的曲谱。
如《酬天乐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这首诗的前篇,我们无需多思,那沉闷苦楚扑面而来,但让我们着重认识的是那句全诗最精彩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千古名句,我们很容易就能沉浸到对刘禹锡所述的情感中,虽然诗人也会对世事变迁和宦海沉浮感到深深的惆怅,但仍然乐观豁达,不屈不挠,所有低沉的情绪,从这一句开始变得昂扬,最后的“暂停杯酒长精神”不由得让我们与他一般振奋精神、奋发向上。
虽然命运多桀,但是刘禹锡始终对人生充满信心和进取精神。
刘禹锡被称为“诗豪”,也并不是说他所有诗歌多是豪放的,而是多说他为诗人中的豪杰、出众者。
除去豪迈,刘禹锡的诗歌大都简洁明快,风情俊爽,例如《秋词二首》: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从宋玉的“悲哉,秋之为气也”,悲秋,就成了秋天的特色,但刘禹另辟蹊径,“我言秋色胜春朝”,一言展尽风情,那是自信,那是激越。
再一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那是一片广阔的天地,秋高气爽,再多的情感,尽在不言中了。
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
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一、刘禹锡字梦得,《刘宾客集》;柳宗元字子厚,《柳河东集》。
二、刘、柳交情甚笃,才华相当,政治遭遇接近,一生大部分时间在贬所度过,奠定其诗思想内容的共同基础—抒写内心的苦闷、哀怨,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着精神。
如刘《酬扬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予同迁见赠》、柳《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清贺裳:“五古自是刘诗胜场,……非徒言动如生,言外感伤时事,使千载后人犹为之欲哭欲泣”,“柳五言诗犹能强自排遣,七言则满纸涕泪。
”(《载酒园诗话又编》)。
三、刘禹锡。
(一)性格刚毅豪猛,虽感到心理苦闷,但始终不曾绝望,写《重游玄都观绝句》及《百舌吟》、《飞鸢操》、《华佗论》等诗文表达愤懑反抗,讽刺抨击政敌。
“我本山东人,平生多感慨”(《谒柱山会禅师》)。
“感慨”增加其诗韵味,丰富其诗深度力度。
(二)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挚情,极富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
如七绝《秋词》、“莫道谗言如浪深,莫言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词九首》其八)“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奏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杨柳枝词九首》其一)透过简练爽利,晓畅易解的表层,可看到傲视忧患独立不移的气慨、迎接苦难超越苦难的情怀、生命活力和乐观精神,坚毅高洁的人格内蕴。
(三)咏史怀古诗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在大跨度时空中,注入悲情,使作品具沉思历史和人生的沧桑隽永。
如《西塞山怀古》、《金陵怀古》等。
(四)长期谪居,受民间俚歌俗调浸染,创作富有民歌情调、介于雅俗之间的诗,清新质朴,真率自然。
如《竹枝词二首》。
四、柳宗元。
(一)与刘诗比较: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
(二)忧乐交替、以忧为主的心态,使柳纪游诗有浓郁的幽清悲凉色彩。
苏轼:“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盖妙绝古今矣。
然老杜云:‘王侯与蝼蚁,同尽随丘墟。
论柳宗元与刘禹锡二度贬谪所作唱和诗
论柳宗元与刘禹锡二度贬谪所作唱和诗摘要:唱和诗在中唐空前盛行,而柳宗元与刘禹锡皆为中唐时期诗人,两人交游甚密,经历相似,曾多次唱和,内容涉及赠别、诉说怀念、谈论书法等。
本文主要讨论柳宗元与刘禹锡二度贬谪时期的唱和诗的内容、创作风格,兼论与同时期其它唱和诗的异同,及对中唐唱和诗风的影响。
关键词:柳宗元刘禹锡中唐唱和诗柳宗元与刘禹锡皆是中唐杰出的诗人,二人于永贞元年(805)因革新失败一同被贬,于元和十年(815)被召回京,同年不久再度被贬为远州刺史,在赴任途中及到达后,二人一共作唱和诗十五首。
其中途中柳宗元三作赠别诗,分别为《衡阳与刘梦得分路赠别》、《重别梦得》、《三赠刘员外》;刘禹锡酬答三首为《再授连州至衡阳酬赠别》、《重答柳柳州》、《答柳子厚》;柳宗元又有《答刘连州邦字》,当是酬和刘禹锡之作,但刘禹锡原唱已佚;到任后,柳宗元作《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殷贤戏批书后寄刘连州并示孟仑二童》、《重赠二首》、《叠前》及《叠后》,刘禹锡答《酬柳柳州家鸡之赠并示孟仑二童》、《答前篇》和《答后篇》,此八首为二人谈论书法之作。
总计七绝十首,七律二首,五绝二首,五律一首。
本文拟从刘柳唱和的内容、创作风格及二人唱和诗在中唐唱和中的作用进行探究,并与他们同时期与他人的唱和诗进行比较。
一、刘、柳唱和诗内容分析在十五首唱和诗中,三次赠别,前两次中二人书写的内容、表达的感情极为类似:二人起初情感激烈,如柳诗中“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与刘禹锡的“去国十年同赴诏,渡湘千里又分歧”,二人于远州谪居十年,于元和十年(815)被召回京,途中,柳宗元写下“疑比庄周梦,情如苏武归,”、“赐环留逸响”,而刘禹锡亦写下“十年楚水枫林下,今朝初闻长乐钟”、“鸾翔阙底谢皇恩”可见二人胸中不平之气一舒,兴致高涨,作此类快意之诗。
然而不久再度远谪,二人的失望与悲苦可想而知。
“不苦在‘岭外行’,正苦在‘到秦京’。
盖‘岭外行’是憔悴又起头,反不足又道;‘到秦京’是憔悴已结局,不固正不然也。
浅析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异同
浅析刘禹锡与柳宗元的诗歌异同作者:王蕊来源:《神州·上旬刊》2017年第10期摘要:中唐时期,政局不稳,党派林立,在此种消颓的格局下,诗坛上却陡然升起了两颗耀眼的明星——刘禹锡、柳宗元。
两位诗人遭遇相同,故而其诗歌内容亦有相同之处,但由于处世态度的差异,诗歌创作也有其各自的特色。
关键词:刘禹锡;柳宗元;诗歌;相同内容;不同风格刘禹锡其人心性豁达,所写诗歌也大多爽朗大气,有“诗豪”之称;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虽以散文著称于世,但其诗歌亦是中唐典范,世人将其与“昌黎先生”韩愈并称为“韩柳”。
两位诗人文采卓绝,却在政坛上屡受挫折,只有将满腔才情付于诗歌,由此成就了中唐诗坛。
一、刘柳诗歌的相同内容刘禹锡、柳宗元诗歌最主要的相同之处在于诗歌内容,这是由于两人有着相同的政治遭遇。
他们都参与了永贞革新,试图以己之力扭转佞臣当道的时局,但并未如愿,革新失败后两人被贬至偏远荒僻之地,一生的时间大多都是在那里度过。
生活的坎坷与仕途的不顺使得二人心中多苦闷,郁闷之情难以排解,他们便将其寄于诗歌之中。
刘柳诗歌的主要是写诗人心中的苦闷、惆怅,以及诗人不屈于现实压迫,仍对生活充满希望的顽强与执着。
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因得罪权贵辗转被贬,抑郁愁苦之下作《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开篇便说“巴山楚水”是荒凉之地,而自己在穷山恶水中一呆便是二十三年,对自身的不幸命运进行慨叹的同时,也以“弃置身”三字也表现了诗人不得重用的不满与无奈。
紧接着他借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进一步悲叹自己被贬之久和世事变迁,淋漓尽致地展现其心中的哀鸣。
然而诗人并非是颓废消极之人,随即就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来表达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期望,以及对眼前的逆境不屑一顾,襟怀不可谓不豁达。
永贞革新因不敌宦官集团的猛烈反击,无疾而终,积极推行革新的柳宗元也遭到贬谪。
期间他虽曾被召回却并未得到重用,因而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在他被贬初期柳母病逝,双重的打击让柳宗元愁肠百结,因此诗歌多哀怨愤懑之作。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诗赏析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诗赏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学习民歌,反映民众生活和风土人情的诗,题材广阔,风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转、朴素优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泼,充满生活情趣。
二十三年弃置身其讽刺诗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击镇压永贞革新的权贵,涉及较广的社会现象。
晚年所作,风格渐趋含蓄,讽刺而不露痕迹。
刘禹锡耳濡目染,加上天资聪颖,敏而好学,从小就才学过人,气度非凡。
他十九岁游学长安,上书朝廷。
二十一岁,与柳宗元同榜考中进士。
同年又考中了博学宏词科。
后来在政治上不得意被贬为朗州司马。
他没有自甘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精神进行创作,积极向民歌学习,创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体诗歌。
后来,几经多次调动,刘禹锡被派往苏州担任刺史。
当时苏州发生水灾,饥鸿遍野。
他上任以后开仓赈饥,免赋减役,很快使人民从灾害中走出,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苏州人民爱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苏州担任过刺史的韦应物、白居易和他合称为’三杰’,建立了三贤堂。
皇帝也对他的政绩予以褒奖,赐给他紫金鱼袋。
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晚年回到洛阳,任太子宾客,与朋友交游赋诗,生活闲适。
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刘禹锡写的《陋室铭》,全文共81字,字字珠玑。
但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这篇名作是刘禹锡一气之下挥毫写成的。
贞元九年,刘禹锡中进士后,官至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可谓官运亨通。
后因他参加王叔文的永贞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宠臣,被德宗皇帝贬至安徽和州当通判。
按当时地方官府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
可是,和州的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多般刁难。
先是安排他住在县城南门,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门,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
半年之间,连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狭小,一次比一次简陋,全家老小根本无法安身。
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并请大书法家柳公权书碑勒石,立于门前,以示“纪念”,一时轰动朝野。
刘禹锡、柳宗元的文学创作对照分析
022 研究争鸣I刘禹锡、柳宗元的文学创作对照分析◎徐菡刘禹锡与柳宗元参加永贞革新失败后,被世人 误解、被朝臣排挤、被君主贬谪。
他们怀着积极地用世之心,屡次上书希望得到重用却久谪不还,只能在险恶的环境中生存挣扎。
相似的人生境遇,使 他们的思想心理状态相似,反映在文学创作中就是 各自创作了很多以贬谪为主题的文学作品。
―、刘禹锡、柳宗元的对照分析相似的人生经历使二人创作出了很多以贬谪 为主题的文学作品,这些文学作品感伤激愤。
他们 在诗文中抒发久居困厄之地,久谪不还,理想抱负 难以施展的处境感伤。
柳宗元的“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刘禹锡的“讽托幽远”等句 都表达了自己矛盾、痛苦、无奈的怨苦之情。
刘禹 锡、柳宗元的文学作品中都抒发了对政敌和执政者 的不满。
他们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政敌比作是 “浮云”、“群乌”,把自己比作“兰惠”、“猿”,说明这 些政敌人格渺小却为数众多,混淆视听,对自己排 挤、镇压。
此外刘禹锡的《昏镜词》和柳宗元《愚溪 对》讽刺执政者主观独断、嫉才妒能、不辨贤愚,这 类作品充满着强烈的憎恶愤激的情绪心态。
刘禹 锡、柳宗元的文学创作都深受屈原的影响,他们与 屈原一样有着过人的才华和远大的理想抱负,但因 为谗言被罢黜贬谪不能得到重用。
刘禹锡的《问大 钓赋》、《何卜赋》都是受屈原作品《天问》、《卜居》的影响和启发,仿写所得。
柳宗元则用屈原的立身 准则要求自己,自称“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创作的《吊屈原文》、《梦归赋》表达了对屈原的敬 仰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二、刘禹锡、柳宗元文学创作的不同刘禹锡、柳宗元的诗文主要是以贬谪为主题 的,作品中充满感伤愤激的情绪,具有“怨诽而怒”的特点。
但刘禹锡、柳宗元二人的气质秉性、性格 又有所不同,刘禹锡和柳宗元多次上书当权者,在 诗文中澄清真相,“检讨错误”希望得到朝廷的重 用。
同样是表达真实的感情,柳宗元不屈坚韧,刘 禹锡则能在不势利的前提下更加灵活。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答: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隋唐文学常识
隋唐文学常识1、隋朝最著名的诗人是薛道衡,代表作《昔昔盐》,他对初唐四杰有直接影响。
隋唐之际独树一帜的诗人当属王绩,人称“斗酒学士”。
2、魏征的代表作《谏太宗十思疏》,他的咏怀诗古朴苍健,如《述怀》。
上官仪的诗绮错婉媚,时谓“上官体”。
沈宋的成就主要是使律诗进一步定型规范化。
3、“文章四友”是指李峤、苏味道、崔融、杜审言。
其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杜审言最擅长五律,《诗薮》称他为初盛唐五律之冠。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诗》、《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杨炯《从军行》,卢照邻《行路难》,骆宾王《从军行》,《在狱咏蝉》,《代李敬业讨武氏檄》。
5、陈子昂在革除六朝余风,确立盛唐之音的过程中,起着比四杰更重要的作用,在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
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地位,首先在于他比四杰更明确地批判了齐梁之风,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
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明确批判了六朝以来“采丽竞繁”,“逶迤颓靡”的不良文风,而且大力提倡汉魏与正始之音,并准确地概括出他们最主要特色:“风骨”与“兴寄”。
陈子昂一开始即指出:“文章道弊,五百年矣”,非常准确地抓住了文学发展史的问题,这就比四杰等人只一味提倡《诗经》,甚至连屈宋、枚马、曹王都一律加以否定要切实得多。
陈子昂的《感遇》三十八首是模仿阮籍《咏怀》八十二首的。
和郭璞的《游仙诗》十四首,鲍照的《拟行路难》十八首,庾信的《拟咏怀》二十七首,以及后来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起,构成一个言志抒情的系列(除鲍照皆五言)。
与陈子昂同时或稍后的有“吴中四士”和张九龄。
“吴中四士”是指贺知章、张旭、包融和张若虚。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孤篇压倒全唐”之称。
6、盛唐诗歌最重要的有两派,一是山水田园诗派,二是边塞诗派。
前者重要的作家有孟浩然、王维、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綦毋潜、丘为等,后者有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崔颢、李欣、王翰等。
刘禹锡和柳宗元同样长期被贬十八线外,结局却大有不同
刘禹锡和柳宗元同样长期被贬十八线外,结局却大有不同被贬在外,生活在十八线城市的“刘柳”与活跃在文坛中心的韩、孟、元、白诸人不同,他们俩都是被贬在外的地方官,长期生活在二三线甚至是十八线小城市。
在创新的风潮如火如荼,大众流行路线与重口小众趣味难分伯仲的中唐诗坛上,他们就像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虽身处逆境而不甘沉沦,坚定而执着地做着自己。
柳宗元心思较重,内敛深沉,常常是强颜欢笑而内心抑郁,因此年仅47岁就死在柳州贬所。
这首《江雪》被誉为唐人五言绝句最佳者,也是他清冷寂寥的心境和孤傲高洁的灵魂的传神写照。
他的精神气质以这样一首诗的形式,浸染了后来的每一个冬天。
当白雪落满千山的时候,你一定会想起他。
而刘禹锡的性格更为豁达,通透睿智。
他熬过了23年的贬谪时期,晚年官至太子宾客(终于是三品大员了),经常与白居易唱和交游,他俩又并称“刘白”。
诗如其人,他的诗歌明快爽朗,昂扬激越。
刘禹锡与白居易他55岁时在扬州与白居易第一次见面,白居易送了他一首诗,出于礼尚往来他回写的这首《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金句频出,胜过了白居易的原作而被传诵至今:他的《浪淘沙词》、《杨柳枝词》系列,充满面向未来的乐观精神,也是励志必读。
以后,在安慰失意人的时候,不妨把“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这句大俗话,换成更为豪迈大气的:同柳宗元一样,刘禹锡也把精神气质,通过一首诗溶入了一个季节——每到秋天,就无法不想起他的《秋词》:链接1:《有一种友情叫做白居易和刘禹锡…》;《唐宋八大家之一,一生颠沛流,最后竟然吃了市场卖的假药而死…》链接2:刘禹锡:永远以壮志豪情直面仕途坎坷,百折不挠的诗豪刘禹锡,字梦得,唐德宗贞元九年(793)进士。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
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有《陋室铭》《竹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做过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革新集团的重要成员。
王叔文革新集团,在藩镇、宦官等势力的反扑下失败以后,刘禹锡被贬为郎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柳宗元和刘禹锡散文的差异化分析
柳宗元和刘禹锡散文的差异化分析柳宗元和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由于两者的诗文以及生平交游不分上下而被世人并称为“刘柳”。
在散文方面上,柳宗元和刘禹锡都有着非常高的造诣,近几年来很多专家学者对他们的散文作品都展开了深入的研究。
本文就二者散文题材、构思立意、创作动机等方面分析二者的差异。
标签:柳宗元刘禹锡散文差异化柳宗元和刘禹锡在唐代不仅是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而且在散文方面上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纵观二人的人生轨迹,不难发现柳宗元和刘禹锡都有着相似的人生经历。
两者都曾参加过永贞革新,并且在仕途上经常受挫被贬、流放。
因此,两人在散文上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由于两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在很多散文作品上还是存在着一些差异。
所以,柳宗元和刘禹锡散文的差异化分析是剖析散文发展、了解二人创作方式所亟需探寻的课题。
一、散文题材的差异化分析纵观当下专家学者关于柳宗元和刘禹锡散文的作品分析,不难发现虽然两者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例如语言风格,由于两者都注重文字的推敲,再加上对事物的细微观察,从而造就了柳宗元与刘禹锡散文作品简洁凝练的语言风格。
但是在题材上依然可以看出一定的区别。
首先,就柳宗元的散文作品而言,影响最大的还是当属山水题材。
这些散文作品一般都是柳宗元观光游览之际而产生的,其使用的词语大都描述的是自然、山水与人融合为一体的景象,极具诗情画意。
这不仅提高了自然的描写技巧,而且还将现实的一景一物写进散文,奠定了自然题材在散文中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柳宗元的散文曾还以老百姓为题材进行创作,例如《童区寄传》、《种树郭橐驼传》等。
这些作品打破了传统的传记写作模式,以普通人为主,用细腻的笔锋从小人物身上发现大人物的精神与品质,从而增加了散文的表现对象范围。
而刘禹锡散文作品中则是充分凸显出了一些科技艺术,展现了一种发展性。
在《机汲记》中,刘禹锡描写了一个技术精湛的工匠,利用铁器、绳索以及毛竹等普通工具制成汲水机,并且利用这个汲水机将城外的河水输送到城内。
刘禹锡与柳宗元散文的异同
刘禹锡与柳宗元散文的异同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导语:刘禹锡和柳宗元作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因生平交游及难分伯仲的诗文成就而被人以“刘柳”并称。
刘禹锡和柳宗元作为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在散文创作领域皆取得了不凡的成就:柳宗元倡导古文,被后人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创作不仅变一时之文风,且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刘禹锡的散文也极具特色,能“于昌黎、柳州之外自为轨辙”(《四库全书总目》)。
然而世上没有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任何一位作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都与前代的文学传统存在着继承关系。
柳刘二人皆博览群书、学识不凡,他们在散文创作方面均十分注重继承和积累,强调学习和借鉴前人的优秀作品。
柳宗元在《与杨京兆凭书》中曾云:“读百家书,上下驰骋,乃少得知文章利病。
”刘禹锡对自己青年时代勤学苦读的经历有过这样的描述,自云:“畋渔于书林,霄语途话,琴酒调谑,一出于文章。
俄被召为记室参军。
会出师淮上,恒磨墨于上,或寝止于群书中。
”探究刘柳散文各自的取法渊源,将有助于更好地分析他们散文的特色。
首先看柳宗元,他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提出作文应该“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而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
不仅如此,还应“参之谷梁氏以历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
他将《书》、《诗》、《礼》、《易》、《春秋》五经作为文章取法之源,视儒家经典为学文的根基,认为这些典籍是作文者首先应该取法的对象,只有通过学习这些经典著作才能掌握文章创作的要领。
同时,他又要求学文者能够旁搜远绍、广泛涉猎,在精研儒典之余,旁及子史,并将《谷梁传》、《孟子》、《荀子》、《庄子》、《老子》、《国语》、《离骚》也列为取法对象,认为研读这些著作能使文章情韵不匮而负有气势,条理清晰而逻辑严密,文辞洁净而幽深妙微。
刘柳比较
刘禹锡诗歌内容
• 二、富有民歌情调的诗作 • 《柳枝词》《竹枝词》《杨柳枝词》融入
民歌特色
民歌情调的诗歌特点:清新质朴,真率自 然,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也有很高的艺 术品位
25
《竹枝词九首》
竹枝词(其一) 白帝城头春草生, 白盐山下蜀江清。 南人上来歌一曲, 北人莫上动乡情。
乡情,境界开阔
26
19
命运就算颠沛流离,命运就算曲折离奇,命运 就算恐吓着你,做官没趣味。 别流泪,伤心,更不应舍弃,有诗一生陪伴你。
20
刘禹锡的性格: 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在忧患相仍 的岁月谪居岁月里,确实感到了沉重的 心理苦闷,吟出了一曲曲孤臣的哀唱。 但是始终不曾绝望,始终跳动着一颗斗 志的灵魂
21
(二)刘禹锡诗歌内容
16
④、从文宗大和元年(827年)到武宗会昌二年 (842年):从他56岁到71岁去世的晚年时期。
刘禹锡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 入朝,任东都尚书省主客郎中,因裴 度推荐,兼集贤殿学士大和三年,改 官礼部郎中,仍兼集贤殿学士。
大和五年(831年),裴度罢知政事, 刘禹锡也被外放,任苏州刺史。
17
31
《西塞山怀古》
白居易:“四人探骊龙,子先获珠,所馀鳞爪何 用耶”。
有一天,刘禹锡,元稹,韦楚客一起到白居易家作客. 四人相约以「金陵怀石」为题,各赋一诗,刘禹锡率 先完成白居易读了, 大为赞赏道:「四人探骊龙,子 先获珠,所余鳞爪,何用 」 赞叹刘禹锡作的十分好,他已经掌握要领,充分发 挥题意的精髓,其余作的有什么意思呢,於是三 人遂罢作
8
③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到敬宗宝历二年 (826年):从他35岁到55岁的贬谪时期; 顺宗时期,与柳宗元一同参与了王叔文改革。 宪宗时期,由于参与了王叔文改革,遂被贬。 两度贬谪。起起伏伏的坎坷经历。
中国古代文学唐代复习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1、初唐作家中提倡“兴寄”与“风骨”的诗人是--------------------。
2、“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所描写的是--------------的景致。
3、“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出自于------------------。
4、“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出自于-------------------。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出自于------------------------------。
6、完成诗句:“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7、“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出自于------------------------。
8、唐代传奇之名来源于作家---------的小说集----------------。
9、“黄粱美梦”一语出自---------------------------。
10、“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自于--------------------------------。
11、“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出自于--------------------------------。
12、五言律诗的定型是由-----------、---------二位诗人最后完成的。
1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于---------------。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于---------------。
15、“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出自于------------------------。
16、《长恨歌传》的作者是----------------------。
17、唐诗中有“孤篇横绝”之誉的杰作是。
18、“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出自于。
19、“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出自于。
20、“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出自于”。
21、“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出自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
刘禹锡,字梦得。
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仕途坎坷。
最后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人称刘宾客。
即便多次遭贬流放,却毫不屈服,依然信心满怀,善于化低回哀婉之音为慷慨激越之韵,且风骨苍劲。
他的咏史诗在他的诗歌中占的分量不大,却是艺术上极精湛而思想深刻的作品:
一、他的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借古喻今。
二、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
三、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
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刘禹锡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是他被贬逐的二十三年间,受民风淳朴的巴山楚水当地民谣俚曲影响而创作的独具特色的作品。
一、这些作品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如《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晴”。
以七绝写民歌体诗,前两句保持了七绝声律谐婉的特点,后两句则吸收了民间传唱的竹枝词曲调凄凉怨慕的特点,又采用谐声双关、重叠回环等艺术手法。
二、这些民歌体诗都写得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刘禹锡的诗被分为讽谕诗、感遇诗、咏史诗和民歌体诗。
他的诗歌创作,善用典实而透脱不滞,词采丰美而笔致流利,造境明丽清远而风神俊爽,又有一种恢宏的气度,骨力豪劲。
一、他的讽谕诗和感遇诗多作于被贬期间。
讽谕诗词旨隐晦而寓意深刻。
感遇诗寄慨遥深而正气凛然。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二、咏史诗多为登临历史遗迹的怀古之作,一般采用五七言律绝的形式。
通过对与前朝史实有关的古迹风景的描写,抒发千古兴亡之感,含有精辟的议论和卓识。
如《西塞山怀古》在寄寓怀古幽思的风景中,融入了现实的忧患意识。
三、他的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注意吸收民间口语,并学习民歌悠扬婉转的情调,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
如《竹枝词二首》。
刘禹锡的诗写得都比较明快,他的近体则写得更含蓄精炼,风格刚健爽朗,对唐诗发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
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仕途坎坷。
一、其诗歌内容主要是抒写谪贬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
二、在贬谪期间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静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消除现实的困扰。
柳宗元再次遭贬后为从悲愤中解脱出来,他幻想象陶渊明一样归隐田园,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
如《江雪》、《渔翁》。
一、这两首诗是作者山水诗代表作,由于孤独寂寞,诗中呈现地老天荒的空旷孤寂境界,意境冷峭清远。
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二、虽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的平淡风格影响,但没有陶诗那么恬静闲适,多了一层冷漠空寂,而且写得精刻孤峭。
刘禹锡和柳宗元被贬后在诗歌创作上的不同特色
一、题材不同
1.刘禹锡在贬谪期间创作了讽喻诗和感遇诗。
讽喻诗采用《诗经》比兴体制,词旨隐晦而寓意深刻。
感遇诗受阮籍咏怀诗影响,寄慨遥深而正气凛然。
他受巴山楚水的民谣俚曲影响,创作出民歌体的竹枝词和杨枝词。
2.柳宗元存诗主要作于贬谪期间,主要抒写被贬谪的抑郁悲伤和思乡之情,忧愤深广。
作者再次遭贬后写了一些山水田园诗,试图以清净幽寂的自然境界净化心灵。
二、艺术特色不同
1.刘禹锡的诗歌总的特色是比较明快,民歌体诗新鲜活泼、格调明快,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近体则写得含蓄精练,风格刚健爽朗,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
2.柳宗元的诗歌风格清冷峭拔,他的山水诗受陶渊明山水田园诗平淡风格影响,但多了一层冷漠空寂,而且写得精刻孤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