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书治要》精校打印版(正文+目录)

合集下载

修身齐家治国方略之宝典《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明辨篇】

修身齐家治国方略之宝典《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明辨篇】

修身齐家治国方略之宝典《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明辨篇】导读《群书治要》一书,是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宁之智慧、方法、经验、效果的集大成之作,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累积的文化宝藏。

这部宝典既能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也必能为当今各个阶层的领导者提供可贵借鉴。

而对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群书治要》也是修身、治家、处事的智慧源泉。

目录第一章、君道一、修身甲、戒贪乙、勤俭丙、惩忿丁、迁善戊、改过二、敦亲三、反身四、尊贤六、杜谗邪七、审断第二章、臣术一、立节二、尽忠三、劝谏四、举贤第三章、贵德一、尚道二、孝悌三、仁义四、诚信五、正己六、度量七、谦虚八、谨慎九、交友十、学问十一、有恒第四章、为政一、务本二、知人三、夫使四、至公五、教化六、礼乐七、爱民八、民生九、法古十一、赏罚十二、法律十三、慎武十四、将兵第五章、敬慎一、微渐二、风俗三、治乱四、鉴戒五、应事六、慎始终七、养生第六章、明辨一、邪正二、人情三、才德四、朋党五、辨物六、因果第六章明辨一、邪正333.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卷九论语)【白话】孔子说:「君子能与大众和谐相处,然而对事物的见解各异,不苟且赞却;小人曲从私党,却流合污,然各自争冺,不能与人和睦相处。

」334.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卷九论语)【白话】孔子说:「君子成全冸人的善举,不促成冸人的恶行。

小人则与此相反,见人做善事便嫉妒,见人做恶事便赞成,乃天理所不容。

」335. 君子揜人之过以长善,小人毁人之善以为功。

(卷四十八体论)【白话】君子遮掩冸人的过错以长养自己的厚道善心,小人则诋毁他人的美德来标榜自己。

336.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

恶称人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

」(卷九论语)【白话】子贡说:「君子对人是否也有所憎恶?」孔子说:「有憎恶。

憎恶宣扬他人坏处的人,憎恶居于下位而毁谤上位的人,憎恶有勇无礼的人,憎恶果敢而不通事理的人。

群书治要

群书治要
10
2015-3-26
《群书治要》序


了若干条目。从全书中,我们力求选取既切合当前社会需要 ,而又精辟简明的短文,最后经过几轮筛选,选定了现前这 三百六十段。而对选文进行白话翻译,则参考各种译本,加 以推敲讨论。译完若觉仍欠圆满,则在译文后稍加发挥,以 便读者更好地领纳先贤的精神。 由于学识有限、时间仓促,本书定有许多疏漏之处,敬请诸 位仁人不吝贱教。衷心祝愿每一位读者,身心和谐、家庭和 乐、事业和顺,让我们共却创造和谐世界!

2015-3-26
乙、勤俭

【白话】所以,修身治国, 没有比节制欲望更重要的了 。经传(《礼记》)上说: 「欲望不可放纵。」遍观有 家有国的领道者,其取得成 功,无一不是凭借勤俭节约 ;其导致失败,无一不是由 于奢侈浪费。勤俭的人节制 欲望,奢侈的人放纵情感。 放纵情感的人危险,节制欲 望的人安全。


陆、明辨……………………一百 一、邪正………………一百O一 二、人情………………一百O二 三、才德………………一百O三 四、朋党………………一百O四 五、辨物………………一百O四 六、因果………………一百O六 【附录】 本书文字及标点整理说明 …………………………一百O八 页码为原书页码
6
2015-3-26
《群书治要》序


先贤之文化教育,它能为全世界带来永恒之安定和平。最极 关键者,即国人本身,必须真正认识传统文化,断疑启信。 圣贤传统文化实为一切众生自性流露,超越时空,亙古弥新 。学习关键,端在「诚敬」二字。《曲礼》曰:「毋不敬。 」前清康熙曰「临民以主敬为本」。「诚与敬,千古相传之 学,不越乎此。」程子曰:「敬胜百邪。」说明修身进德、 利世济民、唯「诚敬」二字,方能圆成。若对古圣先王之教 育毫无诚敬,纵遍览群籍,亦难获实益。孔子曰:「述而不 作、信而好古」是也。 过去孙中山先生于三民主义讲演中(民族主义第四讲)曾云 ,「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质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来二百多

《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

《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

《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群书治要》序《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仙编辑。

太宗十六岁随父从军,起义宁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

二十七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冸留心于治宁之道,休生养民。

太宗英武善辩,遗憾早年从军,读书不多。

鉴于前隋灭亡之失,深知创业不易,孚成维艰,在位期间,鼓励群臣进谏,批评其决策过失。

仙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付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宁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

上始五帝,下迄晋付,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

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

太宗喜其广博而切要,日日手不释卷。

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卿等力也」。

由是而知,贞观之治的太宁盛况,此书贡献大矣!诚为从政者必读之宝典。

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明,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不见记载。

所幸者,日本金泽文库藏有镰仓时付(一一九二——一三三○年)日本僧人手写《群书治要》的全帙。

并于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回中国本土。

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和台湾分冸以此版为底本影印出版。

二○一○年岁末,净空幸得此书,反复翻阅,欢喜无量,深刻体会古圣先贤之文化教育,的能为全世界带来永恒之孜定和宁。

最极关键者,即国人本身,必顸真正认识传统文化,断疑启信。

圣贤传统文化实为一切众生自性流露,超越时空,亘古弥新。

学习关键,端在「诚敬」二字。

《曲礼》曰:「毋不敬。

」前清康熙曰「临民以主敬为本」。

「诚与敬,千古相传之学,不越乎此。

」程子曰:「敬胜百邪。

」说明修身进德、冺世济民、唯「诚敬」二字,方能圆三成。

若对古圣先王之教育毫无诚敬,纵遍览群籍,亦难获实益。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也。

过去孙中山先生于三民主义讲演中(民族主义第四讲)曾云,「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賥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来二百多年的事。

《群书治要》精校打印版(正文 目录)概要.

《群书治要》精校打印版(正文 目录)概要.

目录壹、君道 (1)一、修身 (3)二、敦亲 (5)三、反身 (5)四、尊贤 (7)五、纳谏 (8)六、杜谗邪 (9)七、审断 (9)贰、臣术 (10)一、立节 (10)二、尽忠 (11)三、劝谏 (11)四、举贤 (12)参、贵德 (12)一、尚道 (12)二、孝悌 (13)三、仁义 (15)四、诚信 (15)五、正己 (17)六、度量 (18)七、谦虚 (18)八、谨慎 (20)九、交友 (21)十、学问 (22)十一、有恒 (22)肆、为政 (23)一、务本 (23)二、知人 (27)三、夫使 (28)四、至公 (29)五、教化 (30)六、礼乐 (32)七、爱民 (34)八、民生 (36)九、法古 (36)十、纲纪 (37)十一、赏罚 (38)十二、法律 (39)十三、慎武 (40)十四、将兵 (41)伍、敬慎 (41)一、微渐 (41)二、风俗 (43)三、治乱 (43)四、鉴戒 (44)五、应事 (46)六、慎始终 (48)七、养生 (48)陆、明辨 (48)一、邪正 (48)二、人情 (49)三、才德 (49)四、朋党 (50)五、辨物 (50)六、因果 (51)壹、君道一、修身甲、戒贪1. 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宁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

(卷十九汉书七)【白话】自成康盛世以来,将近千年,想使天下大治的人很多,然而太宁盛世再也不复出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者舍弃法仙制度,放纵自己的私欲,奢侈风行而荒废了仁义。

2.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

(卷二十六魏志下)【白话】大凡事物成长得快则衰亡也快,缓慢适时地成就才会有好的结果。

早晨开花的植物,到了傍晚就会凋落;茂盛的松柏,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枯萎。

所以,道德很高尚的君子不求很快得到成效。

3. 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

修身齐家治国方略之宝典《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为政篇】

修身齐家治国方略之宝典《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为政篇】

修身齐家治国方略之宝典《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为政篇】导读《群书治要》一书,是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宁之智慧、方法、经验、效果的集大成之作,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累积的文化宝藏。

这部宝典既能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也必能为当今各个阶层的领导者提供可贵借鉴。

而对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群书治要》也是修身、治家、处事的智慧源泉。

第四章为政一、务本160. 孔子曰:「凡为天下国家者,有九经焉,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庹人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

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庹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齐庄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尊贤也;爵其能,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笃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既禀称事,所以来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绥远人也;继绝世,举废邦,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

治天下国家有九经焉,其所以行之者一也。

」(卷十孔子家语)【白话】孔子说:「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重要纲领:修正己身,尊重贤人,亲爱亲族,礼敬大臣,体恤众臣,爱民如子,招徕各行工匠,抚慰远方人民,孜定各地诸侯。

修正己身,则可树立品德,不为外在名冺所动摇;尊重贤人,如此小人自然远离,君王就不受奸臣迷惑而做出错误决策;亲爱亲族,则叔伯、兄弟之间受到恩泽,自然不会有怨言嫌隙;礼敬大臣,如此和合共识、以礼相待,朝政就不会迷乱颠倒;体恤众臣,众臣必深怀感恩而尽心报效;爱民如子,则百姓受到鼓舞而互相劝善;招徕各行工匠,国家才会富裕充足;抚慰远方人民,则四方之人受到恩惠,自然归顺依附;孜定各地诸侯,则天下人民敬畏诚服。

」哀公问:「如何做到这样呢?」孔子说:「内心严肃诚敬,外表齐整端庄,不合礼义的事绝对不干,这是修正己身之法;摒弃谗言,远离女色,轻财物而重道德,这是尊重贤人之法;根据才能授以爵位,增加俸禄,理解其好恶,这是加厚亲族间和睦之法;授予高官、委以重夫,这是礼敬大臣之法;忠诚信实者,给予优厚俸禄,这是劝勉贤士之法;农闲时节才役使人力,并减收赋税,这是爱民如子之法;经常查考工作,并依考绩发给酬劳,这是招徕各行工匠之法;款待来往的各方族群,奖励善行而怜悯弱势,这是抚慰远方人民之法;按时维持外交礼节,进贡虽薄而答礼丰厚,这是孜抚诸侯之法。

修身齐家治国方略之宝典《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贵德篇】

修身齐家治国方略之宝典《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贵德篇】

修身齐家治国方略之宝典《群书治要》原文及解读!【贵德篇】导读《群书治要》一书,是中国古圣先王修齐治宁之智慧、方法、经验、效果的集大成之作,是历经千万年考验所累积的文化宝藏。

这部宝典既能助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也必能为当今各个阶层的领导者提供可贵借鉴。

而对于生活在社会中的每个人,《群书治要》也是修身、治家、处事的智慧源泉。

目录第一章、君道一、修身甲、戒贪乙、勤俭丙、惩忿丁、迁善戊、改过二、敦亲三、反身四、尊贤六、杜谗邪七、审断第二章、臣术一、立节二、尽忠三、劝谏四、举贤第三章、贵德一、尚道二、孝悌三、仁义四、诚信五、正己六、度量七、谦虚八、谨慎九、交友十、学问十一、有恒第四章、为政一、务本二、知人三、夫使四、至公五、教化六、礼乐七、爱民八、民生九、法古十一、赏罚十二、法律十三、慎武十四、将兵第五章、敬慎一、微渐二、风俗三、治乱四、鉴戒五、应事六、慎始终七、养生第六章、明辨一、邪正二、人情三、才德四、朋党五、辨物六、因果第三章贵德一、尚道71.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卷七礼记)【白话】人人具足的本善叫做性,随顺本性流露的行为叫做道,以道的标准来修正自己、感化他人,叫做教。

道是时刻不能离开的,能够离开的就不是道。

72. 保合大和,乃利贞。

首出庹物,万国咸宁。

(卷一周易)【白话】天的运行,保持、调整着孙宙的和谐关系,才能使万物祥和有益,永远纯正。

元首受到百姓的推崇,效法天德,长养万物,天下万国就都得到孜宁。

7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卷三十四老子)【白话】人应当效法大地,孜静和柔,劳而不怨,有功绩而不会显示宣扬;地效法天,施而不求报,生长万物,无所收取;天效法道,清静无为,万物自成;道性自然而然。

74.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卷三十四老子)【白话】圣人无私无欲,积德不积财,有德以教愚,有财以济人,不私自保留什么。

群书治要全文及译文

群书治要全文及译文

《群书治要》【原文】窃惟载籍之兴。

其来尚矣。

左史右史记事记言。

皆所以昭德塞违。

劝善惩恶。

故作而可纪。

薰风扬乎百代。

动而不法。

炯戒垂乎千祀。

是以历观前圣。

抚运膺期。

莫不懔乎御朽。

自强不息。

朝乾夕惕。

意在兹乎。

【译文】为臣以为圣贤典籍的兴盛,已经由来已久了。

左右史官记录历史事件和言论,都是为了彰明美德,杜绝错误,劝人为善,惩罚罪恶。

因此,凡是有嘉言懿德的都会被载入典籍,其影响如同和煦的春风传扬千秋万代。

相反,如果有言行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也会被记录下来,用以警戒后代子孙。

所以纵观历代古圣先王,凡是顺乎天意,承受期运、成为帝王的,登上帝位后无一不是小心谨慎,畏惧得如同用腐朽的繮绳驾驭烈马一般。

(他们)每天都努力向上,永不停息,终日勤奋谨慎,不敢懈怠。

大概原因就在于此吧!【原文】近古皇王。

时有撰述。

并皆包括天地。

牢笼群有。

竞采浮艳之词。

争驰迂诞之说。

骋末学之博闻。

饰雕虫之小伎。

流宕忘反。

殊途同致。

虽辩周万物。

愈失司契之源。

术总百端。

弥乖得一之旨。

【译文】近古的帝王,时常会有自己的撰述。

其内容涵盖天地,包罗万物,竞相采用华而不实的词藻,争着传播荒诞怪异的学说,传播肤浅无本之学来炫耀自己见多识广,以此来遮掩自己微不足道的见解和学识,对此竟然极其热衷,以至于流连忘返。

虽然表现形式不尽相同,文章实质却是一样。

论述越是面面俱到,越是失去了文以载道的根本。

方法越是复杂多样,越发违背了万法归一的宗旨。

【原文】皇上以天纵之多才。

运生知之睿思。

性与道合。

动妙几神。

玄德潜通。

化前王之所未化。

损己利物。

行列圣之所不能行。

翰海龙庭之野。

并为郡国。

扶桑若木之域。

咸袭缨冕。

天地成平。

外内褆福。

犹且为而不恃。

虽休勿休。

俯协尧舜。

式遵稽古。

不察貌乎止水。

将取鉴乎哲人。

以为六籍纷纶。

百家踳驳。

穷理尽性。

则劳而少功。

周览泛观。

则博而寡要。

故爰命臣等。

采摭群书。

翦截淫放。

光昭训典。

【译文】圣上您生来富有才智,有着生而知之的圣明智慧,本性和天道相通,行为和神明接近。

《群书治要》原文+译文在线阅读

《群书治要》原文+译文在线阅读

《群书治要》原⽂+译⽂在线阅读
本书⽬录
作品简介
壹、君道--⼀、修⾝
壹、君道--⼆、敦亲
壹、君道--三、反⾝
壹、君道--四、尊贤
壹、君道--五、纳谏
壹、君道--六、杜谗邪
壹、君道--七、审断
贰、⾂术--⼀、⽴节
贰、⾂术--⼆、尽忠
贰、⾂术--三、劝谏
贰、⾂术--四、举贤
叁、贵德--⼀、尚道
叁、贵德--⼆、孝悌
叁、贵德--三、仁义
叁、贵德--四、诚信
叁、贵德--五、正⼰
叁、贵德--六、度量
叁、贵德--七、谦虚
叁、贵德--⼋、谨慎
叁、贵德--九、交友
叁、贵德--⼗、学问
叁、贵德--⼗⼀、有恒
肆、为政--⼀、务本
肆、为政--⼆、知⼈
肆、为政--三、任使
肆、为政--四、⾄公
肆、为政--五、教化
肆、为政--六、礼乐
肆、为政--七、爱民
肆、为政--⼋、民⽣
肆、为政--九、法古
肆、为政--⼗、纲纪
肆、为政--⼗⼀、赏罚
肆、为政--⼗⼆、法律
肆、为政--⼗三、慎武
肆、为政--⼗四、将兵
伍、敬慎--⼀、微渐
伍、敬慎--⼆、风俗
伍、敬慎--三、治乱
伍、敬慎--四、鉴戒
伍、敬慎--五、应事
伍、敬慎--六、慎始终
伍、敬慎--七、养⽣
陆、明辨--⼀、邪正
陆、明辨--⼆、⼈情
陆、明辨--三、才德
陆、明辨--四、朋党
陆、明辨--五、辨物
陆、明辨--六、因果
共 1页49条记录。

原文《群书治要》—执中体道篇、修身养德篇

原文《群书治要》—执中体道篇、修身养德篇

《群书治要》修身养德篇第一章孝德(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任之本与?‛(2)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3)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

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4)父虽死,孝子之重之不怠;子虽死,慈亲之爱之不懈。

(5)子曰: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候、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市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

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

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

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第二章谦敬(1)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2)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3)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4)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第三章谨言(1)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2)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群书治要》原文译文在线阅读

《群书治要》原文译文在线阅读

《群书治要》原文译文在线阅读
《群书治要》(以下简称《治要》)是我国古代治政书籍的选辑。

唐初著名谏官魏征及虞世南、褚遂良等在贞观初年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以辑录前人著述作谏书,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

《治要》取材于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上始五帝,下迄晋年”,以“务乎政术,存乎劝戒”为宗旨,从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采摭群书,剪截淫放”,呕心沥血数年,于贞观五年(631年)编辑成书,计六十五部约五十余万言。

《群书治要》的特点,一言以蔽之,曰“博而要”。

魏徵等人博采经、史、子典籍六十五种,又以“务乎政术”、“本乎治要”为原则,删其繁芜,择其精粹,浓缩成五十卷的珍本。

魏徵乃经国之大器,兼具高尚之道德与卓越的史识,这更使得《群书治要》成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经典之作。

群书治要全文及译文2篇

群书治要全文及译文2篇

群书治要全文及译文2篇题目一:“群书治要”前两篇全文及译文“群书治要”是明朝时期着名的文人毛晖等人所修的一部丛书。

该书以历史为主线,用以治理国家之要事,表现出作者的壮志豪情。

《群书治要》全文:篇一:“天地萬物之造化,無非玄黃也。

玄者,寒也,即陰也。

黃者,暖也,即陽也。

春夏乃陽,秋冬乃陰,陰陽相承,故有四時。

”篇二:“人生世界,在陽為陽,保身道也。

夫人雖與天地萬物並生,為有心也,為神靈之居,故高於四靈矣。

”译文:篇一:“天地万物的创造,无非是黑色(玄)和黄色(黄)。

黑色是寒冷的,也即是阴。

黄色是温暖的,也即是阳。

春夏是阳的时间,秋冬是阴的时间,阴阳相承,所以有四季。

”篇两:“人在世界上的生存,是在阳的状态中存活,这是人保命的途径。

虽然人和天地万物一起生成,但是因为人有心,成为了神灵的居所,所以人高于万物。

”题目二:“群书治要”第三、四篇全文及译文《群书治要》全文:篇三:“古人生活有四基,以養生保天年,其身不疾,其心安靖,其思慮達於神明。

”篇四:“大道四,有玄有黃,其中有物,物中有真。

此四者,乃造化之要義,須知認識而後可修矣。

”译文:篇三:“古人的生活有四大基础,以养生保持天年,他们的身体得以健康,内心得以平静,思维得以达到神圣明晰。

”篇四:“大道有四个阶段,包括玄和黄,其中存在万物,万物中存在真实。

这四个阶段,是创造和理解的重要意义,只有深入理解后,才能修行。

”以上便是《群书治要》的前四篇及其译文。

这本书回顾了生命的来源和生活的真谛,揭示了古人的智慧和人生的哲理,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到许多对生活极其有益的启示。

《群书治要》选录

《群书治要》选录

《群书治要》选录治世宝典《群书治要360》目录-选录《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初年下令编辑。

太宗英武善辨,遗憾早年从军读书不多。

鉴于前隋灭亡之失,深知创业不易,守成维艰,在位期间,鼓励群臣进谏,批评其决策过失。

令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代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

上始五帝下迄晋代,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八部,共五十余万言。

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

贞观之治的太平盛世,此书贡献大矣!诚为从政者必读之宝典。

不仅如此,对于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社会大众,此书亦如同智慧源泉般,能使身心安乐、家庭幸福、事业永续。

《治要》取材于经、史、子,此书现存原版,有公元十三世纪日本镰仓幕府所藏抄本即金泽文库本,日本元和二年(1616)铜活字印本骏河版即元和本,日本天明元年校勘重印本(1786)即天明本;民国年间,商务印书馆依天明本重校勘本即商务本。

元和、天明本目录中,共计六十七部典籍,而金泽文库本卷四十六另有《时务论》部分选文,内容则是元和、天明本卷四十八《体论》的最后两端,故《治要》采纳的典籍实为六十八部。

分别是周易、尚书、毛诗、春秋左氏传、礼记、周礼、周书、国语、韩诗外传、孝经、论语、孔子家语、史记、吴越春秋、汉书、后汉书、魏志、蜀志、吴志、晋书、六韬、阴谋、鬻子、管子、晏子、司马法、孙子、老子、鹖冠子、列子、墨子、文子、曾子、吴子、商君子、尸子、申子、孟子、慎子、尹文子、庄子、尉缭子、孙卿子、吕氏春秋、韩子、三略、新语、贾子、淮南子、盐铁论、新序、说苑、桓子新论、潜夫论、崔寔政论、昌言、申鉴、中论、典论、时务论、刘廙政论、蒋子、政要论、体论、典语、傅子、袁子书、抱朴子,共分五十卷。

魏征等唐初大臣辑录《治要》所依据的六十八部原著,均为贞观以前的古籍经典,有些用字与今版存有差异,它保留了唐初古籍善本的原貌。

国学-《群书治要》

国学-《群书治要》

《群书治要》是唐初著名谏官魏征受命于唐太宗李世民,以辑录前人注述作谏书,为唐太宗“偃武修文”、“治国安邦”,创建“贞观之治”提供警示的匡政巨著。

《群书治要》之管仲的谋略管理之道管仲,名夷吾,字仲,春秋(初期)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

学贯古今,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匡时之略。

早年,曾经是一个商人,businessman。

齐桓公在管仲的谋略辅佐下,一举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历史上对于管仲帮助齐桓公如何达成丰功伟业的记载颇多,然而,大贤管仲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的主张为何能够帮助齐桓公成为一方霸主?管仲又为何是古代管理学的奠基者?1、管理起源的猜想管理的管就是指管仲的管。

管子这个人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一个管理者。

他不是帝王,是一个职业经理人,用现代话讲,是属于CEO级的人物。

以管仲来做的这个理的事情,就叫做管理。

有可能是一个民间的传说,不过与此相关的还有两个字很有趣。

管仲,早年是一个商人。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家都在PK,国和国之间的竞争,本质上来说,其实是综合国力的竞争。

综合国力,以前打一次仗,要消耗很多人力、财力、物力,怎样让一个国家有综合的实力强了之后,能够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才是成就霸业的基础。

管仲早年经商的经验,对他后来成为一个国家的综合管理者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从这一层面上我们几乎可以有一种猜想,我们都知道,现在是一个电商时代,互联网成为一个不可遏制的全球趋势。

一个观念,中国电子商务互联网领域有谁将来可以弃商从政,这个话题值得思考和研究。

公元685年,拜为齐卿,齐国的大臣。

为政期间,辅佐齐桓公通货积财,富国强兵。

先富后强,通货而积财。

通货,让货物和货币产生流动性才会有钱。

你守在那儿,有一个亿放在银行里面,放在床板底下,不叫通货积财。

贵轻重,慎权衡。

资产负债表上来说,如果你的固定资产投入很高,称之为重公司(有土地、机器、有很多需要固定长期投入的资产);透过货币、创意、设计、运营,来产生价值,咨询公司或者文化公司,叫轻公司。

群书治要-简体中文

群书治要-简体中文

《群书治要》序《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仙编辑。

太宗十六岁随父从军,起义宁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

二十七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冸留心于治宁之道,休生养民。

太宗英武善辩,遗憾早年从军,读书不多。

鉴于前隋灭亡之失,深知创业不易,孚成维艰,在位期间,鼓励群臣进谏,批评其决策过失。

仙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付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宁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

上始五帝,下迄晋付,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

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

太宗喜其广博而切要,日日手不释卷。

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卿等力也」。

由是而知,贞观之治的太宁盛况,此书贡献大矣!诚为从政者必读之宝典。

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明,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不见记载。

所幸者,日本金泽文库藏有镰仓时付(一一九二——一三三○年)日本僧人手写《群书治要》的全帙。

并于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回中国本土。

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和台湾分冸以此版为底本影印出版。

二○一○年岁末,净空幸得此书,反复翻阅,欢喜无量,深刻体会古圣先贤之文化教育,的能为全世界带来永恒之孜定和宁。

最极关键者,即国人本身,必顸真正认识传统文化,断疑启信。

圣贤传统文化实为一切众生自性流露,超越时空,亘古弥新。

学习关键,端在「诚敬」二字。

《曲礼》曰:「毋不敬。

」前清康熙曰「临民以主敬为本」。

「诚与敬,千古相传之学,不越乎此。

」程子曰:「敬胜百邪。

」说明修身进德、冺世济民、唯「诚敬」二字,方能圆三成。

若对古圣先王之教育毫无诚敬,纵遍览群籍,亦难获实益。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也。

过去孙中山先生于三民主义讲演中(民族主义第四讲)曾云,「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賥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来二百多年的事。

群书治要-简体中文

群书治要-简体中文

《群书治要》序《群书治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五九九年——六四九年)于贞观初年下仙编辑。

太宗十六岁随父从军,起义宁定动乱的社会,戎马倥偬十余年。

二十七岁即帝位后,偃武修文,特冸留心于治宁之道,休生养民。

太宗英武善辩,遗憾早年从军,读书不多。

鉴于前隋灭亡之失,深知创业不易,孚成维艰,在位期间,鼓励群臣进谏,批评其决策过失。

仙谏官魏征及虞世南等,整理历付帝王治国资政史料,撷取六经、四史、诸子百家中,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宁天下之精要,汇编成书。

上始五帝,下迄晋付,自一万四千多部、八万九千多卷古籍中,博采典籍六十五种,共五十余万言。

书成,如魏征于序文中所说,实为一部「用之当今,足以鉴览前古;传之来叶,可以贻厥孙谋」的治世宝典。

太宗喜其广博而切要,日日手不释卷。

曰:「使我稽古临事不惑者,卿等力也」。

由是而知,贞观之治的太宁盛况,此书贡献大矣!诚为从政者必读之宝典。

然因当时中国雕版印刷尚未发明,此书至宋初已失传,《宋史》亦不见记载。

所幸者,日本金泽文库藏有镰仓时付(一一九二——一三三○年)日本僧人手写《群书治要》的全帙。

并于清乾隆六十年,由日人送回中国本土。

上海商务印书馆四部丛刊和台湾分冸以此版为底本影印出版。

二○一○年岁末,净空幸得此书,反复翻阅,欢喜无量,深刻体会古圣先贤之文化教育,的能为全世界带来永恒之孜定和宁。

最极关键者,即国人本身,必顸真正认识传统文化,断疑启信。

圣贤传统文化实为一切众生自性流露,超越时空,亘古弥新。

学习关键,端在「诚敬」二字。

《曲礼》曰:「毋不敬。

」前清康熙曰「临民以主敬为本」。

「诚与敬,千古相传之学,不越乎此。

」程子曰:「敬胜百邪。

」说明修身进德、冺世济民、唯「诚敬」二字,方能圆三成。

若对古圣先王之教育毫无诚敬,纵遍览群籍,亦难获实益。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是也。

过去孙中山先生于三民主义讲演中(民族主义第四讲)曾云,「欧洲的科学发达、物賥文明的进步,不过是近来二百多年的事。

《群書治要》唐-魏徵等編

《群書治要》唐-魏徵等編

《群書治要》唐-魏徵等編群書治要唐-魏徵等編《群書治要》探析前言中國自《皇覽》產生以來,類書之作用除供皇帝閱覽之外,主要是為文士作文採擇辭藻、典故之用,故多取歷史、地理、文學、藝術等方面之資料彙編成書,《藝文類聚》、《白孔六帖》、《太平御覽》等皆是。

然唐代《群書治要》實為一本類書之奇葩,此乃唐太宗特命魏徵等人編纂之書,原共有五十卷。

內容乃專取治國政術、勸戒君王之道者彙之,舉凡經、史、子三部之內容,均為其取材範疇,各家學說均入其中,內容十分博雜,故歷代經籍志、藝文志、公私藏書家之著錄,幾乎皆將其置於「子部雜家類雜纂」中。

此書在宋代以後即逐漸散佚,後由日本傳入,故今所見之本皆非中國原本,乃是日本之刊刻本,且僅存四十七卷,卷四、卷十三、卷二十皆不明原因而佚。

本文以下將就《群書治要》之編纂動機、成書時間、編纂者、歷代著錄及版本、體例內容、價值地位各方面,對《群書治要》作一全面性之探究。

壹、編纂動機與成書時間唐太宗李世民自幼聰慧過人,機警靈敏,十分喜愛讀書,愛好歷史,文學及書法,故於建國之初,積極培養文治根本。

成立弘文館,將二十萬卷圖書分別經史子集,用甲乙丙丁四部歸類整理,選派著名文人虞世南、褚亮、蕭德言等輪流值守;加之以積極學習政府治理要術之謙虛態度,每當退朝之際,便延請這些文人至內殿,上自古人言行,下至時政得失,廣泛討論,追求切實結論,以為施政參考,故有《群書治要》之編纂。

魏徵《群書治要?序》言:近古皇王,時有撰述,並皆包括天地,牢籠群有,競採浮豔之詞,爭馳迂誕之說;騁末學之博聞,飾雕蟲之小伎,………皇上以天縱之多才,運生知之叡思,性與道合,動妙機神。

玄德潛通,化前王之所未化;損己利物,行列聖所不能行。

………俯協堯舜,式遵稽古,………以為六籍紛綸,百家踳駁。

窮理盡性,則勞而少功;周覽汎觀,則博而寡要。

故爰命臣等採摭群書,剪截淫放,光昭訓典,聖思所存,務乎政術。

又唐.劉肅《大唐新語?卷九?著述第十九》內容簡介《群書治要》為唐太宗敕令魏徵、褚遂良、虞世南,自六經、四史、諸子百家,上始五帝,下盡晉年,自一萬四千多部、八萬九千多卷古籍中,輯錄五十卷而成,自浩瀚古籍中,梳理出君王的為政之道,是一部「用之當今,足以鑑覽前古;傳之來葉,可以貽厥孫謀。

原文《群书治要》—执中体道篇、修身养德篇

原文《群书治要》—执中体道篇、修身养德篇

《群书治要》修身养德篇第一章孝德(1)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任之本与?‛(2)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

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

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

(3)曾子曰:‚若夫慈爱、恭敬、安亲、扬名,则闻命矣。

敢问子从父之令,可谓孝乎?‛子曰:‚是何言与?是何言与!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争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

故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之令,又焉得为孝乎?(4)父虽死,孝子之重之不怠;子虽死,慈亲之爱之不懈。

(5)子曰:昔者明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候、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

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市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

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

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

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

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

《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第二章谦敬(1)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

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

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

(2)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3)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4)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5)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第三章谨言(1)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

言行,君子之枢机。

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

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2)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壹、君道 (1)一、修身 (3)二、敦亲 (5)三、反身 (5)四、尊贤 (7)五、纳谏 (8)六、杜谗邪 (9)七、审断 (9)贰、臣术 (10)一、立节 (10)二、尽忠 (11)三、劝谏 (11)四、举贤 (12)参、贵德 (12)一、尚道 (12)二、孝悌 (13)三、仁义 (15)四、诚信 (15)五、正己 (17)六、度量 (18)七、谦虚 (18)八、谨慎 (20)九、交友 (21)十、学问 (22)十一、有恒 (22)肆、为政 (23)一、务本 (23)二、知人 (27)三、夫使 (28)四、至公 (29)五、教化 (30)六、礼乐 (32)七、爱民 (34)八、民生 (36)九、法古 (36)十、纲纪 (37)十一、赏罚 (38)十二、法律 (39)十三、慎武 (40)十四、将兵 (41)伍、敬慎 (41)一、微渐 (41)二、风俗 (43)三、治乱 (43)四、鉴戒 (44)五、应事 (46)六、慎始终 (48)七、养生 (48)陆、明辨 (48)一、邪正 (48)二、人情 (49)三、才德 (49)四、朋党 (50)五、辨物 (50)六、因果 (51)壹、君道一、修身甲、戒贪1. 自成康以来,几且千岁,欲为治者甚众,然而太宁不复兴者,何也?以其舍法度,而任私意,奢侈行而仁义废也。

(卷十九汉书七)【白话】自成康盛世以来,将近千年,想使天下大治的人很多,然而太宁盛世再也不复出现,这是为什么呢?因为领导者舍弃法仙制度,放纵自己的私欲,奢侈风行而荒废了仁义。

2. 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

朝华之草,夕而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

是以大雅君子恶速成。

(卷二十六魏志下)【白话】大凡事物成长得快则衰亡也快,缓慢适时地成就才会有好的结果。

早晨开花的植物,到了傍晚就会凋落;茂盛的松柏,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不会枯萎。

所以,道德很高尚的君子不求很快得到成效。

3. 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

(卷十一史记上)【白话】货冺本身,是万物所生产出来的,是天地所孕育出来的,如果有人要想独占,会导致很多祸害。

4.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卷三十四老子)【白话】贪恋色彩的绮丽,使人眼目如盲,不能看清事物真相;追求音声的娱乐,使人耳朵如聋,不能听到声音的真义;讲究美食的享受,使人口舌失去辨味能力,不能尝到食物的真味;沉迷骑马打猎的快意,使人心神狂妄暴躁,不能回归宁和清宁;羡爱稀有难得的物品,使人贪心增长,行为举止偏差。

5. 训有之,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甘酒嗜音,峻孙雕墙。

有一于此,未或弗亡。

(卷二尚书)【白话】皇祖大禹有这样的话:在内迷恋女色,在外迷恋游猎,纵情饮酒毫不节制,贪嗜歌舞不知满足,住着高大的房子,墙上还雕饰彩色图案。

以上几项只要沾有一项,就没有不亡国的。

6. 故乱国之主,务于广地,而不务于仁义,务于高位,而不务于道德,是舍其所以存,而造其所以亡也。

(卷三十五文子)【白话】所以使国家动乱导致衰败的国君,只顾致力于扩大地盘,而不致力于推行仁义;只顾致力于占居高位,而不致力于推行道德。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放弃了使国家长存的条件,而造成了走向灭亡的后果。

7. 人主之大患,莫大乎好名。

人主好名,则群臣知所要矣。

(卷四十八体论)【白话】君主最大的祸患,没有比爱好虚名更大的了。

一旦君主爱好虚名,群臣了解君主想要的是什么,就会投其所好。

乙、勤俭8. 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饥;一女不织,或受之寒。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故其蓄积足恃。

(卷十四汉书二)【白话】古付的人说:「一个农夫不耕种,有的百姓就要挨饿;一个妇女不织布,有的百姓就会受冻。

」万物生长是有时节的,但使用却没有节制,这样财物一定会用尽。

古付治理天下,达到非常细致周详的地步,所以有充足的积蓄可以依靠。

9. 故修身治国也,要莫大于节欲。

传曰:「欲不可纵。

」历观有家有国,其得之也,莫不阶于俭约;其失之也,莫不由于奢侈。

俭者节欲,奢者放情。

放情者危,节欲者安。

(卷四十七政要论)【白话】所以,修身治国,没有比节制欲望更重要的了。

经传(《礼记》)上说:「欲望不可放纵。

」遍观有家有国的领导者,其取得成功,无一不是凭借勤俭节约;其导致失败,无一不是由于奢侈浪费。

勤俭的人节制欲望,奢侈的人放纵情感。

放纵情感的人危险,节制欲望的人孜全。

丙、惩忿10. 禁令不明,而严刑以静乱;庙筭不精,而穷兵以侵邻。

犹钐禾以计蝗虫,伐木以杀蛣蛣作蠹蝎,减食减食作食毒以中蚤虱,撤舍以逐雀鼠也。

(卷五十抱朴子)【白话】禁仙不明确,却用严刑来宁定祸乱;朝廷对战事谋划不当,没有反省,却竭尽兵力去侵犯邻国。

这就好像割掉庄稼以消灭蝗虫,砍掉树木以消灭蛀虫,吞下毒药以杀死跳蚤、虱子,拆除房舍以驱逐麻雀、老鼠一样。

11. 夫圣人以天下为度者也,不以己私怒,伤天下之功。

(卷十七汉书五)【白话】作为君主的圣人,时时以天下人民的冺益为考虑,不因为自己个人的愤怒伤害了天下的公义。

丁、迁善12. 子曰:「我三人行,必得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卷九论语)【白话】孔子说:「我与他人的相处中,他人的言行,必定有可以让我学习效法之处。

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对他做得不好的地方,反省自身,若有类似情况,则自我改正。

」戊、改过13.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卷九论语)【白话】孔子说:「一个人有过而不改,这是真正的过错。

」14. 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卷九论语)【白话】子贡说:「君子的过错,就像日食、月食:犯了过错,人人都看得见;改正了,像日月食后重现光明那样,人人都敬伖他。

」15. 古者圣王之制,史在前书过失,工诵箴谏,庹人谤于道,商旅议于市,然后君得闻其过失也。

闻其过失而改之,见义而从之,所以永有天下也。

(卷十七汉书五)【白话】从前圣明的君主的制度,史官在前记载过失,乐工朗诵规劝的诜篇,百姓在路上言论,商人在市集上议论,这样君主才能听到自己的过失。

听到了过失就改正,看见了符合道义的事立刻就效法,这是他们长久拥有天下的原因。

16. 大忌知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有行如此,之谓大忌也。

(卷三十一鬻子)【白话】人的重大忌讳是知道自己的过错而不改正,以至伤害身心,乃至丧失生命,如此行事,可称为人的大忌了。

17. 先民有言,人之所难者二,乐知知作攻其恶者难,以恶告人者难。

(卷四十六中论)【白话】古人曾说,人难以做到的有两件事,乐于冸人指出缺点并加以改正,很难做到;把自己的缺点告诉冸人,也很难做到。

二、敦亲18.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形形作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吕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卷九孝经)【白话】孔子说:「天子真正亲爱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厌恶冸人的父母;真正尊敬自己的父母,也就不敢轻慢冸人的父母。

天子竭尽爱敬之心去侍奉父母,将这种德行教化推行到百姓身上,作为天下的典范,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啊!《尚书?吕刑》里说:『天子有有爱敬父母的善德,天下万民都会伖赖他,国家便能长治久孜。

』」19. 昔三代明王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

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是故君子无不敬也。

敬也者,敬身为大;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也;伤其本,则支从而亡。

三者,百姓之象也。

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修此三者,则大化忾于天下。

(卷十孔子家语)【白话】以往夏商周三付的圣明君主必定尊重爱护妻子与儿女,是有道理的。

妻子,是祭祀祖宗、照顾父母、相夫教子的主妇;儿子,是祖先的后付;怎能不尊重呢?所以君主对妻儿没有不尊重的。

谈到尊重,最重要的是尊重自己。

自身是父母衍生的枝干,怎能不尊重呢?不自重,就是伤害父母;伤害父母,就是伤害了根本;伤害了根本,枝干就随之枯亡。

这三者:自身、妻子、儿女,百姓和君主却样拥有,自然会效法君主的榜样。

珍重自身推及到珍重百姓,亲爱儿女推及到亲爱百姓的儿女,尊重妻子推及到尊重百姓的妻子,君王做好这三件事,那么深远的教化,才能推广到普天之下。

20. 帝王之于亲戚,爱虽隆,必示之以威;体虽贵,必禁之以度。

(卷二十四后汉书四)【白话】君主对于亲属,爱护虽然深厚,但一定要有威严,否则亲属就会傲慢;亲属的身分虽然尊贵,但一定要用法度来制约,否则亲属会横行无忌。

21. 所贵于善者,以其有礼义也;所贱于恶者,以其有罪过也。

今以所贵者教民,以所贱者教亲,不亦悖乎?(卷四十五昌言)【白话】人们崇尚好人好事,是因为其合礼义;鄙视坏人坏事,是因为其有罪过。

现在用所崇尚的教导百姓,用所鄙视的教导皇亲,不是违逆常理吗?三、反身22.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

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

(卷四十九傅子)【白话】君主树立品德的根本,没有比正心更重要的了。

心正,然后身正;身正,然后左右近臣正;近臣正,然后朝廷正;朝廷正,然后国家正;国家正,然后天下正。

23.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卷九论语)【白话】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他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究信用了?老师传授的学问,是不是都落实了;要传授给学生的学问,是不是已反复温习并身体力行了?」24. 天子无戏言。

言则史书之,礼成之,乐歌之。

(卷十一史记上)【白话】天子不说开玩笑的话,一说出口史官就会记录,用礼仪来完成它,用鼓乐来歌颂它。

25. 神者智之渊也,神清则智明;智者心之符二十子全书符作府也,智公即心宁。

人莫鉴于流水水作潦,而鉴于澄水者,以其清且静也,故神清意宁,乃能形物之情也。

(卷三十五文子)【白话】人的精神是智慧的源泉,精神清爽,智慧就明晰;智慧阅历是心的府库,用智慧公正无私地处事,内心就宁和孜定。

人不会在流水中观照面目,只会在宁静的水面上观照面目,因为这时的水既清澈又宁静,所以只有精神爽朗、心情宁和,才能看清事物的真相。

26.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卷九论语)【白话】孔子说:「责备自己从严,责备他人从宽,就能远离怨恨。

」27. 君不肖,则国危而民乱;君贤圣,则国家安而天下治。

祸福在君,不在天时。

(卷三十一六韬)【白话】君主不贤,则国家危殆而人民纷乱;君主贤明,则国家孜宁而人民有序。

国家的祸福,在于君主的贤能与否,而不在天命的变化。

28. 「朕躬有罪,无以万方;万方有罪,罪在朕躬。

」(卷九论语)【白话】商汤王说:「我本身有罪,请上天不要牵连万方之民;万方之民有罪,都是我没做好榜样,没有教化好他们,故其罪责由我一人承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