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500字读后感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500字左右10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500字左右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415b806d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28.png)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500字左右10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论语读书心得体会500字左右,希望大家喜欢!论语读书心得体会500字左右1读论语,感到收获颇多,让我汲取思想的火花、感悟智慧的光芒。
其一:学,然后知不足。
学,然后知不足,由此,我要进一步端正态度,持之以恒,在通读的基础上再加以精读,并学会结合实际进行研读,提升自我。
其二:思,然后明目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有了知识,没有思想,就是不切实际的罔。
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
透过学习获得知识,不是最终目标。
我们还务必学会思考人生,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一部《论语》,清晰地证明了孔子的教育思想:人,应当成为君子。
君子,作为理想人格,孔子把它界定为内圣外王,如: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能够弗畔矣夫、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等等,强调了作为君子既要有学问学识,还要有气魄修养,学问加修养――所谓内圣才是君子。
用这天的语言来表达,我把它理解为德才兼备。
思,然后明目标,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这天我们重温《论语》,应思考立身和处世的原则。
内圣外王的君子,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目标和准则,也许也是需要用毕生努力不断去接近的一个目标。
论语读书心得体会500字左右2《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就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
《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
大家明白,孔子弟子三千,其中有七十二贤人。
孔夫子正是以这种朴素的、温和的生活态度来影响他的弟子,他的弟子都是一粒种子,把那种生活的态度、生活的智慧广为传播。
在阅读论语的过程中,我更进一步加深了对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理解与感悟。
这句话,我们能够看做是孔子所提倡的学习方法。
一味的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
关于《论语》读后感7篇
![关于《论语》读后感7篇](https://img.taocdn.com/s3/m/1c3fc60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33.png)
关于《论语》读后感7篇俗话说”熟能生巧“,在学习上也是这样。
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复习对学习的重要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论语》读后感,欢迎借鉴参考。
《论语》读后感1《论语》是孔子写的。
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一个大人物,他是鲁国人,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世于公元前479年。
他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论语》分为奉道、尊礼、崇仁、重孝、尚德。
我最喜欢的是这几句话: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意思是说学习了又常常温习和练习,不也是很愉快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令人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还有就是“见贤思齐”这句话,让我明白了看到品德好的人就要和他看齐,要和品德好的人多学习。
读了《论语》的一些文章,使我又多了些知识。
我以后要多读一些关于论语的书籍,更好的提高自己的本事,将来更好的卫祖国做贡献。
《论语》读后感2寒假期间,我没有读莫言的文章,但我用心背诵了老师布置的《论语》。
在背诵过程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孔子(公元前 551 至前 478 年),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思想,他说话的精华,比较集中地见之于《论语》一书。
《论语》里面内容丰富,写有关于父母的内容,比如“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它教育我们作为子女的出门进家要跟父母打招呼,别让父母不知道你去了哪儿,不要让父母担心。
还有写关于人的,比如“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教导我们每个年龄阶段所要做的事情。
我喜欢这本书,因为从书中可以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处世方法等等都很值得我们去学习,令我们得益不浅。
《论语》读后感3这一学期,我们学校老师的共读书目是《论语》,对于论语,可能最现认识及熟的时候,就是上学的时候学习过,论语的一些精华,到目前最会背的几句也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作文论语读后感500字6篇左右
![作文论语读后感500字6篇左右](https://img.taocdn.com/s3/m/1ed61e32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64.png)
作文论语读后感500字6篇左右“半部《论语》平天下!”孔子那睿智闪光的语言光照古今!不必说一代伟人毛泽东,一代枭雄蒋介石,对它情有独钟,就连后世的文人墨客、平常百姓受其深远的影响也不胜枚举!小编在此为大家介绍论语读后感500字,感兴趣的朋友们一起来看看吧!论语读后感500字1《论语》是一本成就于春秋时期伟大作品。
这本书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的言论。
《论语》是一颗灿烂的明珠,在过去的2500多年中,世界人们最熟读恐怕就是《论语》。
今年,暑假我有幸读了这部书,去感受里面无穷的智慧。
“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在自省也。
”它使我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它像一面警钟一样时时刻刻提醒着我见到比自己还有贤能的人,应该要虚心学习,以她为榜样,不应该存有嫉妒之心。
如果是见了没有才德的人,也应该自我反省一下想一想自己有没有和他(她)一样的缺点,以便及时调整自身的修养。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同样的我们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反思当天的所作所为,就像《论语》里面所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做事有没有尽心尽力?跟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诚信的地方?老师所传授的课业,有没有不用心温习?总而言之。
我们每天都要做到这一点,这样才能让我们自己不断进步。
我还觉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也就是说求学不仅是为了明白道理,更要去实践以此为乐,如果我们把学习当成臆见无聊、枯燥的事情,那就很难将课业学好,所以尝试着用快乐的心情去学习,这样必定会学得更好。
我们的许多同学也像我说的这样,把学习当成一件无比痛苦的事情,如果他们读了这句话一定会振聋发聩的。
正如宋朝宰相赵普所说的:“以半部论语治天下。
”有心的同学何不妨去读一读《论语》,相信你会比我的收获更多的。
论语读后感500字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就是《论语》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一句,它不仅教会了我“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含义,还让我学会了做人要懂得谦虚。
这句话的意思是,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
论语读后感500字优秀作文6篇
![论语读后感500字优秀作文6篇](https://img.taocdn.com/s3/m/8a956afd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c6.png)
论语读后感500字优秀作文6篇论语读后感500字优秀作文1其实论语这本书我已经读了整整一个学期了,因为他是文言文的,而且道理都很深奥,内容也很多,所以读起来很慢,但是却很上瘾,因为他确实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正如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这样的语句,这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对学生和真理孜孜不倦追求的品格!,当然也有一些是我不能接受的一些知识,任何一本书都有它的局限性,论语是春秋时期孔子写的一部儒家经典,有一些东西还是不适合现今这个时代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是《论语》六则中给我感触最深的两则。
前一则是说几个人走在一起,那么其中必定有可以当老师的人;后一则告诉我们敏捷而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这两句话虽然出自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至今仍是至理名言,意义至大。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包含着一个广泛的道理:能者为师。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接触的人甚多,而每个人都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我们去学习,亦可成为我们良师益友。
高山,是那样地雄伟,绵延;大海是那样地壮丽无边,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从不排斥每一块小石;海之所以阔,是因为它积极地聚集好一点一滴不起眼的水。
若想具有高山的情怀和大海的渊博,就必须善于从平凡的人身上汲取他们点滴之长——“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一个几岁的小朋友当然不如四十开外的教育家;平民百姓同样没有史学家的见识广博。
但是正是这样的“不耻下问”而造就了许多伟人。
一部《论语》让我感悟良多,里面的很多道理和精神都值得我们后人的借鉴。
尤其是其中的“中庸之道”更是与今天所提倡的和谐社会相契合。
儒学的那种品德和功能,是可以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精神皈依的归宿的。
正如《论语雍也》中所提到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读后感500字优秀作文2在春秋那个年代,能出现一本论语真的是超越时代的,之所以这本书呢能两千年来都能一直受到大家的人口,其魅力可想而知。
《论语》读后感500字(通用10篇)
![《论语》读后感500字(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2a11fc5580216fc710afd25.png)
《论语》读后感500字(通用10篇)《论语》读后感500字(通用10篇)《论语》读后感1“有教无类”——在孔门三千弟子中,有贵族弟子(如南宫敬叔、司马牛、孟懿子),有商人弟子(如子贡),然而大多数出生贫贱,特别是在四科十哲中的,如箪食瓢饮的颜回,卞之野人以藜藿为食的子路等。
可以说就是因为孔子有教无类这样一个教育思想,打破了教育的等级界限,使教育扩及于广大平民,扩大了学校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来源。
这也教育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不能关注其出身背景,要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个孩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培养目标与社会需要相统一,体现了教育的社会价值。
孔子的学说并不是局限于他那个时代,我们在不同角度、不同领域都可以从中汲取到我们需要的知识,现今世上的各类译注,让我有机会读儒家的各类经典,我会努力寻找打开这个知识宝库的钥匙,努力汲取最多的知识。
《论语》读后感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仪容伪善,几乎就不具备仁了。
我想仁德难道不是人一生所具备的品德吗?花言巧语和仪容伪善都是为了取悦他人而做的行为,所以几乎没有仁德可言。
就像一些男生为了夺得女生的青睐而用甜言蜜语、花言巧语去骗取他人的感情,这应该是丧失了他们自身的仁德。
更胜者利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去获得高收入,不费吹灰之力就获得了别人的劳动成果,可能他们只是动了动手指,说了几句好听的话就得到了别人的信任,这就是所谓的网络诈骗。
在我们看来这可能单纯的就是诈骗人为了谋取收入做的一些非法手段,要严惩。
而受害人呢,就是防范意识太差才导致上当。
可是谁也没有想过这难道不也是一种道德的沦丧,人性的扭曲吗……仁德什么时候被人们都都丢到了地上一遍又一遍的无情践踏,从来都没有人想过把他捡起来。
而孔子将他写下来一遍又一边的警醒着人们不要丢失这些曾经人们所重视的高尚品德,我问要将这些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下去,将被人们扔在地上无情践踏的东西捡起来!《论语》读后感3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角色是什么?是一位在文化封冻的河流上用肩膀奋力拉船的纤夫,是一名在“人治”与“专制”之间撑船的摆渡人。
论语读后感500字
![论语读后感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9645989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90.png)
论语读后感500字论语读后感500字范文(通用57篇)《论语》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流连忘返,每一句的理解都让我仿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读论语读后感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论语读后感500字篇1在暑假里,我一口气读了论语这本书,我觉得它里面所包含的道理实在太深厚了,而且不是一读就懂,要你细细得去品味,去理解,去阅读才能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孔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而我却没有做到。
我经常在饭后就拍拍屁股就走了,从来没有考虑过父母要洗碗,要工作;我经常在父母叫我去买东西的时候,推推拉拉,不肯去买,从来没想过父母会伤心;我经常在花钱的时候大手大脚,从来没考虑过父母挣钱很辛苦…….自从读了论语后,我开始理解父母为了我们,去打工挣钱供我们上学,我们是否应该去好好学习,以此来报答我们亲爱的爸爸妈妈呢?我们现在还小,爸爸妈妈不是要我们去养他们,只要我们听话,爸爸妈妈就会觉得很安慰的了。
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母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 论语读后感500字篇2在这个充满欢天喜地的寒假里,我阅读了众多名家名作,在这众多名家名作中里我最流连忘返的肯定非《论语》莫属了。
《论语》中的每一句话都让我意解难分,每一句理解都让我知足了,还有每一句名言警句也都让我精神饱满了。
《论语》中的每一个故事都让我流连忘返,每一句的理解都让我仿佛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
《论语》读后感500字五篇
![《论语》读后感500字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c67a2fd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55.png)
【导语】读书不但可以滋润读者的⼼灵,充实读者的精神世界,还能够潜移默化的影响读者⾯对⽣活的状态,多读⼀些好的书籍吧,它会让你受益终⾝。
相信不久的以后你也会爱上读书!以下“《论语》读后感500字五篇”由⽆忧考整理发布,欢迎阅读参考!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篇⼀】《论语》读后感500字 《论语》是孔⼦弟⼦及后⼈记述孔⼦⾔⾏的语录体著作,写成于战国初期(公元前475年前后)。
《论语》记述了孔⼦的社会政治思想、哲学思想、伦理思想、教育思想等各⽅⾯,甚⾄记载了他的⽣活习惯和细节。
《论语》成书时间⼤约在春秋、战国之际,最后的编定者是孔⼦弟⼦及其再传弟⼦。
汉代以后,被奉为儒家经典,后来成为历代⽂⼈必读的教科书。
全书⼤体是孔⼦弟⼦及其后⼈所记,是研究孔⼦的基本资料。
我在《论语》这部书中认识了⼀个博学多才、诲⼈不倦的孔⼦。
孔⼦⼀个伟⼤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论不⼀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千年的中国⽂化的经书,是有必要⼀读的。
讲孝道是我在读《论语》后感受最深的。
孔⼦讲究孝道,孝成为中华名族的传统美德,今天的⼈们却在褪⾊,对其讲孝是⾮常必要的,让他们明⽩孝是为⼈之本。
⼦⽈:“⽗在,观其志;⽗没,观其⾏;三年⽆改于⽗之道,可谓孝矣。
” “事⽗母能竭其⼒;”等。
即孔⼦说;“当他⽗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亲死后,要考察他的⾏为;若是他对他⽗亲的教诲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这⾥讲了什么是孝,同“事⽗母能竭其⼒”有些不同。
虽然事⽗母能竭其⼒,但在社会上做事,或是贪污或是抢劫,触犯法律,使⽗母担⼼、忧⼼,这也不能算是孝。
⽗母都希望⼦⼥⽐⾃⼰强,具有良好的品德,这是⽗母教育⼦⼥的出发点。
所以为⽗母提供丰厚的物质不是孝的根本,如果能够按照⽗母的意愿、教诲⾏事做⼈,对得起⽗母才是真正的孝。
论语读后感范文500字(通用18篇)
![论语读后感范文500字(通用18篇)](https://img.taocdn.com/s3/m/d0798d24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e6.png)
论语读后感500字论语读后感范文500字(通用18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范文50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读后感500字篇1这几天我读了《论语》,觉得这句话不错,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友,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对品德高尚的人肃然起敬;侍奉父母能尽全力;服侍君主可以不惜生命;与朋友交往,能言而有信。
这样的人即使没读过书,别人也会认为他读过书。
在我们生活中,也要讲文明、讲礼貌,这样的话,别人才会认为你是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论语》要这么说的原因吧。
我们每天走进校园时,都要向在大门口值勤的老师问声好,以表达谢意;老师也微笑着点着头表示赞许。
不管在校园内外见到老师问好时,老师的心理便会有丝丝暖意,就像被春天暖暖阳光照过一样。
我认为同学之间也要讲礼貌,有一次,一个同学撞倒了我,却连一句道歉的话都没有,大家都认为他没教养。
还有一次,在餐厅排队吃饭时,一个同学突然插了队,别的同学让他按秩序排队,他竟然还动手打人;这时,他在大家心中的位置就大打了折扣。
作为一个学生,不光要学习好,还要思想品德好,在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家要孝敬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
在生活中,处处有文明,处处讲礼貌,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吧,争做一个文明人吧。
论语读后感500字篇2《论语》是我国的经典作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著作。
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理念等几乎都包含在语录的字里行间。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可见论语在历代的人民心目中的地位。
在这众多的千古名句中,我最欣赏的一句是:“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意思是告诉人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当这样做时还有余力时,才可以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它以“孝悌”为根本,“谨”“信”“爱”为行为规范,以“仁”为核心,以“仁”为奋斗目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74e190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7.png)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篇《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读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论语读后感(一)《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它是由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
以语录体对话文体记叙了孔子及其教弟子的人生痕迹,以及他们心灵的追求。
《论语》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份宝贵文化遗产,在历史上具有崇高地位,宋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
《论语》不仅影响了中国历史两千多年,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东方的《圣经》。
孔子的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涉及政治、哲学、教育、伦理、文学、艺术和道德修养等各方面,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常言道:百行孝为先。
孔子也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皆能有养。
不敬;何以别乎?”其意思是如今所谓的孝,是说能养活父母就可以了。
然而至于狗和马,都能得到饲养。
如果对父母不恭恭敬敬,那和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是的,孝义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但是,孝顺不仅仅是能养活父母,而是要和颜悦色地对待他们,使他们得以安享晚年,此之为大孝。
对呀,如果只是养活他们,别的就一切都不理,那与对待猪狗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孝顺要真心用孝德去对待自己的父母。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一个没有信用的人,在社会生活是很难立足的。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治理国家也应该讲求诚信。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可见,讲求信用不但是君子有的品德,还能给人们带来福运。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读后感(通用10篇)
![《论语》读后感(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1e8b6b6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84.png)
《论语》读后感(通用10篇)《论语》读后感1五千年来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而悠悠文明长河中,璀璨至今的依然是那颗“星”——儒家的《论语》。
它代代相传、历久弥新、永垂不朽,它就是一部经典,我的成长因它而精彩!说起《论语》,那可是家喻户晓的一部经典作品,不但在我国广为人知,更是举世闻名。
它是儒家的核心著作,是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记录。
古人曾云:“半部论语治天下。
”而且,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多也体现出了《论语》中的礼教思想。
由此可观,《论语》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华夏子孙。
因此,这更加深了我想去阅读它的欲望。
于是,我漫步到《论语》的世界里,尝试着去感受其中的奥秘、熏陶自身的心灵。
读后,其中的很多句语录都深入我心,影响我至今。
小学的时候,我并不是很重视学习。
虽然我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老师的问答互动,会动脑思考,可是却很少做笔记,课本十分的崭新,里边除了印刷文字就如同豆腐一般白花花的。
结果,好记忆不如烂笔头,我也得到了我的“报应”,那就是复习时总是无法回忆起老师上课所讲的知识点,于是成绩总是处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仿佛一株枯苗不见长势。
到了初中后,由于学业竞争的激烈,我终于明白了成绩的重要性。
于是我上课就一直埋头做笔记,不肯放过一毫秒,就好像头顶千斤重,抬个头都不舍得。
可是成绩却还是不怎么理想,而且虽然做过笔记,但都好像是走个形式化,满足自身的视觉需求,却从未自身动过脑筋自身思考。
这时,“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警示了我。
它告诉我只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只思考却不学就会陷于困境中。
这清楚地反映出我当时的状况,让我明白了要把学与思结合在一起,两者缺一不可,这样的话,即使是事半也会功倍的。
对啊!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我立刻调整了自身的学习方式:当老师讲解例题、重点时,我就应该放下笔抬起头仔细听讲、认真思考;当老师停下让我做笔记时,我再拿起笔书写。
果然,经过了几个月的调整,我的成绩逐渐有了起色,直到至今也受益匪浅,在年级里名列前茅!这时,虽然我的成绩有了较大的起色,但在人际交往方面却又出现了问题。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
![《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b1b77a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7e.png)
《论语》读后感500字《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读后感500字(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论语》读后感500字1今年假期,我就有幸拜读了一下。
说它是薄薄的一本小书,实在不假。
虽然字印的斗大,再加上注释,翻译,总共也不过220页。
想想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如此的一本小书。
若是摆在那些厚似馒头,重似砖头,印刷精美似绣花枕头的大部头巨著之中。
实在是不起眼之极了。
何以想象,就是如此的一个薄薄的小书,却统治了中国近二十个世纪,是中国的立世的历史呢?可见《论语》是一本应百读、细读的好书。
其中灵我印象最深的一篇就是第一篇:“学而实习之,不意乐呼,有朋自远方来,不意乐呼,人不知而不蕴,不亦君子呼?”这句话的意思是:意思为学习之后经常去温习,不也是快乐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值得高兴么?别人不理解你,而你不生气这不是君子么?我认为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把学习同样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好好学习。
而当朋友来到你家里,你也应当非常高兴,该热情款待才成。
当别人不理解你的时候,你不能生气,而应该耐心的对别人讲明你的理解,这样你才是个君子。
《论语》这本书非常好,他告诉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你品德高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普通人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
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论语》读后感500字2孔子,春秋战国时期之文人,其作《论语》流芳百世,流传至今,几乎无人不知,无鬼不晓。
《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啊!这本书我已经心仪很久了,还是妈妈特意从书店买来的呢!这本书中字字珠玑,其中我认为最精辟的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和“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范文11篇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范文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80b7e8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61.png)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范文11篇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这里讲的是如何调和“学”和“思”的矛盾。
作为一个理科的学生,我觉得我对这个问题有相对深入的理解。
只学而不思,不易发现别人的错误,也不容易有自己的思想。
就像读《论语》,买一本书回来,刷刷几下读完,即使过目不忘,学到的也是别人的东西。
思而不学,则会进展缓慢,而且容易钻进牛角尖出不来。
这时如果能够参考一下以往人们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则很可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荀子也说过“吾常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所以,孔子告诉他的弟子,在学习中要把握好“学”和“思”这对矛盾。
人们常挂在嘴边的话,我竟然不知出于《论语》。
像“父母在,不远游。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道不同,不相为谋,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朽木不可雕也。
三十而立……”我读《论语》这部书,当然不是想从中觅得修身、齐家的孔门秘传。
我只是在这部书中认识了一个迂阔率性、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一个多才多艺、诲人不倦的孔子,一个食不厌精、懂得生活乐趣的孔子。
学贯中西的学者们常把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相提并论。
苏格拉底是被雅典民主政权处死的,据说是自由精神阻止他逃亡。
但我更喜欢孔子的直言不讳:“道不行,乖桴浮于海”,这同样是一种自由精神。
打开《论语》去读,像是穿越几千年的时光隧道,看到群雄逐鹿,争霸天下的春秋时期,产生了孔子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的言行论述了孝道、治学、治国、为政,为历代君王所推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思想――中庸之道。
他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对于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经书,是有必要一读的。
儒家经典《论语》读后感2高山之所以高,是因为它不嫌弃一粒粒比自己小的石子。
密林之所以密,是因为它不嫌弃一棵棵比自己小的树苗。
——题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著作之一,记录了孔子与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不少言论富含哲理,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e332960da4e9856a561252d380eb6294dd882269.png)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8篇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篇1《论语》让我们明白了做人《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一部文学著作。
《论语》是儒家的精学。
在书中,他用最简洁的话语告诉了我们一些深奥的道理。
“三人行,必有我师”用短短的9个字便告诉了我们一个哲理。
它的主要意思是:在三个人行走的过程中,就肯定会有一个能当我老师的人。
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不同寻常的人。
其中,有擅长的跳舞的舞蹈天才,有喜欢绘画的画画大师,有爱好运动的体育健将,还有能言善辩的口语天才。
在我们的周围肯定有许多能但我们老师的人。
我们要虚心向身边的人学习。
学习他们的长处来弥补自身的缺点,以长补短,才能使自己变得更优秀。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虚心要他人请教,而且对待他人要仁慈,要宽容。
《论语》中有句话说得好: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他的大致意思是:子贡问曰“有没有一句话可以一生受用遵循的呢?”孔子说:“也许就是仁爱待人!自己所不需要的,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
”正如《论语》中所说,这句话使我们一生都可以受用遵循的,对待身边的人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这样,别人才能更好的和你交流。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能强加到别人身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你不能代表他们任何人接受或拒绝你不想要的东西。
他们有说“不”的权利,不能剥夺他人权利。
如果人人都能这样要求自己,社会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论语》的思想言论不一定与我们所处的时代相吻合,但确实影响了几千年的中国文化的瑰宝,我们有必要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华。
国学经典《论语》读后感500字篇2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战火纷飞,当时的文人学者们纷纷思考救民于水火,解决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派建立,后又出现了道家、法家、墨家等思想学派,于是乎,出现先了“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时代。
著名的《论语》就是出现在这个时代。
《论语》是儒家的经典之作,被称为“圣贤之书”,是为人处世的标杆,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间的言语行事。
论语的读后感作文500字(精选6篇)
![论语的读后感作文500字(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2bb76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05.png)
论语的读后感作文500字(精选6篇)论语的读后感作文500字(精选6篇)《论语》这本书非常好,他告诉我们许多人事间的道理,它能让你品德高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
普通人把《论语》作经书看,认为是圣人之言,不以文学论。
但以文学眼光看来,《论语》一书的文学价值很高。
下面是由精心推荐的精彩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论语的读后感作文500字(篇1)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身为中国人,不但要关注当代文化,更应该回顾由我们的祖先从生活中感悟到的心得。
由于我学识尚浅,只能品读一些短小易懂的古文,但也一样受益匪浅。
孔子应该说是中国儒派的创始人了,他的《论语》记录了他的一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言论,大多关于学习,最适合我们小学生阅读。
《论语》中有一句“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并不仅仅是学习一遍,更重要的是要经常温习,巩固知识。
同时,要把学习当作一个充实自己的过程,怀着愉快的心情去对待它。
另一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也在强调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还要求每一次都能有新体会、新发现。
从表面上看,要“温故知新”很困难,但只要你换一个角度去想,总会有新的发现。
而我们也从过程中获取了更丰富的经验。
孔子的这学习方法古今通用,也是现代教育人士提倡的。
通过细读《论语》,仅阅两句话,就收获了这一学习方法,难道那些对古文不屑一顾的人还不刮目相看吗?《论语》中有一段“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讲的是积累的重要性。
只有积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时间长了才能成为一座山,到时风雨自然兴盛了。
只有积累一滴滴的水,才能汇聚成深渊,蛟龙自然来了。
只有积累每一件小小的善事,长期不断,也就养成了品德,心灵也自然升华了。
只有积累一步半步,才能走到千里之外。
只有积累每一股细流,才能形成江海。
不就是用举例的方法告诉我们,脚踏实地地积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识、经验,最后就拥有了相当庞大的实力,成功自然会尾随而来了吗?《论语》只是众多经典古文中较优秀的一部,经常品读古文,不仅可以使我们拥有更丰富的知识,还教会我们学习、做人。
论语读书心得500字作文(精选8篇)
![论语读书心得500字作文(精选8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5cbe7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b2.png)
论语读书心得500字作文(精选8篇)论语读书心得500字作文篇1众所周知,《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着作之一,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它是孔子死后,他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而论语导读则是针对你在论语中不明白的,注意说明背景、说明用意,并对原义作适当的发挥和展开,让我们更清晰的了解论语,并学会运用其。
“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对之极为重视。
那么在孔子眼里何为君子呢?论语导读中有很多话都体现了孔子对君子的看法并作了解释。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认为家世国的基础,治国之前必须先齐家,家齐而后国治。
为什么呢?因为家就是人的调教之所,在家里把人调教好了,知道孝顺父母、尊敬兄长了,到社会上去自然会服从领导,尊君爱上。
知道服从与尊敬,也就自然能与社会和谐,恪尽职守。
孝顺父母、善事兄长,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
所以作为君子首先必须具备的基础就是“孝顺父母、善事兄长”。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说明了仁在孔子眼里是十分重要的。
论语导读中还有更多的知识等着我们去学习,《论语》是君子的一堂必修课。
论语读书心得500字作文篇2我们学校自从有了“校长讲论语”这一活动后,学校里每个同学都受益匪浅,而我也在“校长讲论语”的活动中萌生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论语》是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或点到为止;正是孔子的这些教诲之言,培养出了多少聪慧过人,见多识广的才子。
我对《论语》最深的感受也正是孔子的教诲之言。
在校长给我们讲的每一篇《论语》中,有多数都是孔子对众多弟子的教诲之言。
其中有一篇讲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这段话就告诉我们,君子既出一言就必须做到,就算用几匹健壮的马来追回君子说出的话,恐怕也很难做到。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
![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d505d729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19.png)
论语的读后感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论语的读后感(精选10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的读后感1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论语里的古文,里面有教人们做人的道理。
比如: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着,鲜矣;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意思是:有子说:"他(她)做人孝顺父母,尊重兄弟,而喜欢冒犯长辈的人是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而喜欢作乱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定做人的道理。
孝顺父母,尊重兄弟,它是仁的根本。
"而我却没有做到孝顺父母。
父母们总是叫我去收拾碗,我都拒绝了,他(她)们叫我去买东西,我也拒绝了。
只要是父母们叫我去干的事情,我都没有完成。
有一次,母亲叫我去买面包,我没答应,这次她生气了:"只会吃,不会做,真是一个窝囊废。
"说完,还打了我。
母亲从不打我,从不骂我,从不生我的气,这次她是真的发怒了。
我伤心极了,躲到被子里去哭。
从这学期学了论语后,我下定决心:从现在开始,只要父母吩咐我去做任何事情,我都要全力以赴。
学了论语对人是非常有用的!会让人体会到:父母的辛苦,父母的用意,父母的伟大!虽然父亲有时候让我干的活比较重,但是他们是为了让我体会到劳动的收获!虽然我犯错时被他们批评了,但是我不怨恨他们,因为我知道:他们表面是在批评,但暗中却是在教育着我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就是一种爱,这种爱是别人感受不到的爱!论语的读后感2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详细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敬仰和传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凭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论语的读后感500字(优秀12篇)
![论语的读后感500字(优秀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79671da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1d.png)
论语的读后感500字(优秀12篇)论语的读后感500字篇1前几天,我们学校发了一本书,名叫做——《论语》。
第一篇叫做“学而”,学了“学而”,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孔子说的那句话:“学而实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学了以后经常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和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开心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别人,不也是一个君子吗?这句话给我记忆深刻,是啊,学习过了的知识再复习非常愉快,和你有一样志向从远方来的朋友是很令人开心的。
从中我学到了学习过的知识再复习,是非常愉快的,要多温习学习过的知识,不憎恨,不怨恨别人,也算是一个君子。
让我印象深刻的第二篇,是有子说的“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意思是一个为人是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而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好触犯上层统治者,而喜好造反的人是没有的。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没有了。
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了。
我的感受是要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论语的读后感500字篇2《论语》是一本非常好的书,它是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集而成,是记载着孔子言行的重要儒家经典。
书中既有对社会、人生的美好描绘,又有做人的知识和道德,这些对我们有极大的启发。
书中还有释文和故事,就像在读现代的故事书,内容丰富多彩,绘画美丽动人。
每个故事都有一个适合它内容的主题,只要你看完了这篇内容你就一定能懂得这个主题的意思。
故事中还有一些好用的好词好句,还有许多古代著名的人物,比如:孟子、老子、庄子、周处等许多人物。
在这本书中,我仿佛看见了孔子拜师学习,最后成为一位古代远近闻名的老师的情景。
顿时,之前我怀疑孔子不是一位老师的念头在心里打消了。
读完《论语》这本书,我知道人要善于观察周围事物,去探索它其中的奥秘,不要因为小时候的贪玩而耽误了学习。
《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
![《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https://img.taocdn.com/s3/m/864c8029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c6.png)
《论语》读后感《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论语》是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论语》读后感(精选11篇),欢迎阅读。
《论语》读后感篇1泡一杯香茗,手捧一卷论语,轻坐于窗前。
悄然翻看,仿佛那哲理底蕴随热气在空中袅袅升腾,氤氲了空气,舒适了心灵。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意思是“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于丹也说:“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我们生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不如意的事情很多,但为何总感觉童真和快乐离自己越来越远。
一旦想起过去的种种不愉快和遗憾悔恨便久久不能释怀,深陷在痛苦的泥沼中,总觉得内心压抑着觉得活得很累。
但孔子老先生早在几千年前便看透了人生,留给了后世一条人生的真谛,他告诉了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正确的面对过去的一切,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要尽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一种遗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大意是说“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
”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总是能听到有同学抱怨说“学习好苦啊”,其实这都是把学习当成别人的事,没有从心底真正热爱学习的表现。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人的整个生命大部分时间都在学习中度过。
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充实自己,丰富内涵升华灵魂。
若是把学习当成了一件苦差事,那整个过程实在是艰辛而痛苦的,但是若发现了读书学习的好处,享受这个过程,那便也是件愉悦的事情。
中国经典孔子文学论语读后感500字5篇
![中国经典孔子文学论语读后感500字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a3184c6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55.png)
论语读后感500字1论语读后感所以,我觉得,这话可能有这么两种理解:1、缺少上下文,这句话孔子可能仅是就某一件事的感叹。
2、讲“由”释做“行”,将“知”释作“识”。
这样该句就成了:可使民众行君子之道而不可以让他们仅仅是背得那些大道理。
(参见《孔子渊源》,韩永贤,国际文化出版社P128)。
再看一看曾经作为批判孔子的理由的一段话:孟懿子问孝。
子曰:“无违。
”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
“樊迟曰:“何谓耶?”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如果不看前后文,孤立地看“无违”二字,很容易将孔子对孝的解释误解为盲从。
其实,略微注意一下后文很容易发现,这里的“无违”讲的是“无违礼”。
即“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说到这里,应该把“联系整体,联系生活地把握”这个原则说得比较清楚了。
下面该回到前面没说完的话题上去。
前面讲到《论语》有注意把握矛盾平衡点的特点。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应该再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论语读后感500字2作为一个完全有足够的资本炫耀自己的大学问家,孔子还有必要孜孜不倦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学习探索中去吗?答案是肯定的。
孔子的特点不是探求天地万物的具体性理,而是探求社会与人生的具体性情。
因为世间万物的客观规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人的具体感情是无限的。
作为有限的“人”,探究的是无限的“人”,这也正是让孔子感到学无止境的原因。
人的性情举止,是处于不断的变化过程中的,每探究出新的内容,就打破了原来的旧的规律。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把话已经说得很明白,去了解人性,才是最困难的。
而孔子最精辟的论述,也自然而然体现他对人性的入木三分的见解。
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这一点上,和孔夫子几千年前提出的主张“仁与德”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是伟大的教育家,为什么相隔千年,提出的观点却是惊人的相似?毫无疑问,两人都是把“仁与德”当作自己去不断努力实现的目标,不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修养与品德,这是有必然性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里认为对自己的父母不懂得感恩,就不可能做到博爱。
情感透支造成生命体验的缺失,即使勉强学习也无法体会先人的情感与思想。
君子专心致力于修养孝悌精神,仁与道都以孝悌为根本,孝悌不但是为人子、为人臣的根本,还是追求仁与道的至高境界的基石。
<<论语>>里,孔子与学生讨论对待父母的态度时认为,当时的社会普遍把赡养父母当作孝顺,然而赡养父母是犬马也可以做到的事情,所以仅仅赡养父母还是远远不够的,如果不尊敬他们,那么人子与犬马的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父母最担心的是孩子的健康,孩子出游在外,要保持身体健康,不让父母牵挂担忧;父母在世的时候,孩子经常陪伴在左右服侍,不要远游,如果一定要远游也要有一定的方向,让父母知道自己的行踪。
而意气风发的少年常常向往流浪的生活,早年不顾父母苦苦劝阻挽留背井离乡,无论衣锦还乡或浪子回头往往为时已晚,不免酿成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孩子不可以不记得父母的年龄,一,要为父母高寿庆贺喜悦;二,父母年事渐高,离我们远去的日子也就越来越近,作为子女要时常感到悲伤,才会更珍惜父母在世的时光,尽心尽力侍奉父母。
<<论语>>强调孝的实际行动,孝不仅仅是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生活中任劳任怨服侍周到、心中常常怀念都是不够的,要努力完成父母的理想,继承和发扬他们的优点。
孩子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作为孝子,要让父母的精神也在自己的身上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