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中国体育营销十大误区
解析中国体育营销十大误区
![解析中国体育营销十大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a3897956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97.png)
解析中国体育营销十大误区一、介绍体育营销作为一种全新的市场营销手段,正在中国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然而,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常见的误区。
本文将解析中国体育营销中存在的十大误区,以帮助企业正确认识并应对这些问题。
二、误区一:过度注重明星运动员许多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时往往过度注重明星运动员的影响力,而忽视了其他营销要素。
明星运动员固然有他们的影响力,但他们并不是体育营销的全部。
企业需要更加全面地考虑市场需求、产品特点等因素,并选取适合的营销策略。
三、误区二:短期行为导向很多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时过于追求短期效益,结果导致忽视了长期品牌建设。
体育营销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见效的,需要长期投入与坚持。
企业应该在进行体育营销时注重品牌的长远价值,而不仅仅关注短期的销售效果。
四、误区三:缺乏前瞻性与创新性在体育营销领域,过于保守的思维方式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很多企业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只是在模仿他人的成功案例。
然而,每个企业都有其独特的市场环境和资源,只有将其与体育营销相结合,并创造出有别于竞争对手的独特价值,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误区四:盲目追求曝光度有些企业将体育营销的效果仅仅看作是曝光度的大小,而忽视了与目标群体的深度沟通。
营销的目的是为了与消费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而不仅仅是追求表面的曝光度。
企业应该注重与目标群体的互动,加强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黏性。
六、误区五:缺乏定量评估很多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时缺乏定量的评估与反馈机制,导致无法准确衡量活动的效果与价值。
只有进行定量评估,才能了解活动的效果,根据反馈数据进行调整和优化。
企业应该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以提高营销效果。
七、误区六:不重视品牌整合体育营销往往需要与企业的品牌整合在一起,而很多企业却忽视了这一点。
在进行体育营销时,企业应该将体育资源与品牌战略进行有机整合,以形成品牌统一的形象,并提高品牌的认知度和影响力。
八、误区七:只注重赛事赞助很多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时,只关注赛事的赞助,忽视了其他形式的体育营销。
中国高尔夫营销的十大误区
![中国高尔夫营销的十大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410957f2f90f76c661371adb.png)
有幸能够深入接触到奢侈品营销,特别是最高端的奢侈品高尔夫的营销,作为营销咨询顾问也不是人人都能遇到的,因为是玩的贴身式营销咨询,与一线的营销人员吃住在一起,同甘共苦六个多月时间,让我们零距离接触到了高尔夫球、接触到了高尔夫人;对高尔夫球、对高尔夫人爱恨交加。
因为我们是局外人,所以我们能看到问题的真实性。
自己家里房间里的灰尘,外人一眼望去就能看见;而自家人则已经麻木了,会习以为常、视而不见,甚至是根本看不见。
因为我们是营销顾问,所以我们能看到问题的实质性,我们带着各行各业的经验,带着营销理论的武器,能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
经过半年多来对高尔夫行业深入的市场调查和研究,我们已从一个高尔夫的门外汉到了一个高尔夫的内行人。
我们在这里研究与阐述的高尔夫营销是一个广义的行业概念,它是指以高尔夫会籍营销为核心,包括高尔夫用品营销、高尔夫房产营销、高尔夫旅游营销、高尔夫酒店营销等在内的运动休闲产业链的大高尔夫行业营销概念,我们总结归纳出了中国高尔夫行业营销中的十大误区。
一、高尔夫战略定位误区:注重单点发力忽视系统制胜现状:高尔夫行业进入中国的时间才二十多年,现阶段高尔夫行业的大部分投资者与经营者都是来自房地产行业,房地产的经营本质决定了投资者与经营者的风格就是以资源为导向进行快速的资金流转的原则的,当他们把这种多年的经营理念带到高尔夫行业时,我们就可以看到:中国高尔夫产业的老板与高层管理者们很少有人从战略高度上对高尔夫产业进行战略研究和战略定位。
基本上都是以资源为导向进行快速资源套现为目标,缺乏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与目标。
普遍只关心近期效益,忽视长远利益;只关心球会自身的利益,忽视社会公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而高尔夫行业经营本质特点就与房地产的本质的区别,要进行长期的可持续的品牌经营,并且必须站在社会公益的高度思考问题,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才能赢得更多的社会名流的关注与加入,只有把社会利益与球会利益紧密结合,才能够获得更大的球会利益。
心得体会体育营销的法律风险
![心得体会体育营销的法律风险](https://img.taocdn.com/s3/m/75b71128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4.png)
心得体会体育营销的法律风险体育营销是一种广告宣传手段,旨在通过运动比赛的推广以增加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销售量。
然而,在进行体育营销的过程中,企业要注意潜在的法律风险。
本文将讨论体育营销中可能面临的法律问题,并提供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体育营销可能涉及到侵权问题。
在使用运动员、球队或体育赛事的形象和品牌时,企业必须确保已经获得了合适的授权或许可。
没有获得授权而擅自使用他人的形象、商标或版权作品可能会构成侵权行为,并面临法律诉讼的风险。
因此,企业在体育营销中应该与相关方进行谈判并签订合同,明确双方的权益,以避免侵权纠纷。
其次,体育营销可能违反虚假广告法。
在进行广告宣传时,企业必须遵循诚实、真实和明确的原则。
不得发布虚假宣传内容,误导消费者。
如果企业在体育营销中作出虚假宣传,可能会面临法律追责和消费者索赔的风险。
因此,企业在体育营销中应当审慎评估宣传内容的真实性,并确保所做的宣传与实际情况一致。
此外,体育营销还可能引发竞争法律纠纷。
在进行体育赛事的赞助或合作时,企业必须严格遵守反垄断和反竞争法规定的公平竞争原则。
禁止通过操纵市场价格、垄断市场份额或限制竞争来获得不当利益。
如果企业在体育营销中存在竞争法律违规行为,可能会面临罚款、法律诉讼等严重后果。
因此,企业在体育营销中应当遵守相应的竞争法规定,并与其他竞争对手保持合法的商业竞争。
此外,体育营销还涉及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风险。
如果企业在体育营销中使用欺骗性或不公平的商业做法,可能会触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面临法律制裁的风险。
因此,企业在体育营销中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尊重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并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综上所述,体育营销在促进品牌发展和产品销售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企业在进行体育营销时必须谨慎操作,以避免潜在的法律风险。
在与相关方进行合作时,务必确保已经获得了合适的授权和许可,并签订明确的合同。
同时,企业还应当遵守诚实、真实和公平竞争的原则,并尊重消费者的权益。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d893bd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a.png)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体育赛事的无效变现问题。
有些企业在投资体育赛事时,期望通过赛事的曝光度和观众数量来获取更多的商业利益。
如果没有正确的市场定位和商业模式,就很难将这种曝光转化为收益。
在投资体育赛事之前,企业需要对市场进行调研和分析,明确目标受众和商业模式,以便更好地实现商业价值。
体育明星的赞助效果有限。
传统上,很多企业会选择与体育明星签订赞助合同,希望通过明星的形象和影响力来推广自己的产品。
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和消费者越来越理性的消费思维,体育明星的赞助效果逐渐变得有限。
企业应寻求其他更多元化的营销方式,例如合作伙伴关系、社交媒体和品牌活动等,以吸引更多的观众和消费者。
体育赛事的场馆营销问题。
场馆是体育赛事的核心环节,如何通过场馆的设施和服务来提升观众的体验和满意度,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场馆营销中,企业可以通过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提供丰富的娱乐项目和活动、打造独特的场馆品牌等方式,来吸引观众并增加观众的黏性。
针对以上问题,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策略。
需要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明确目标受众和商业模式,以确保投资的回报。
需要更多元化的营销方式,例如合作伙伴关系、社交媒体和品牌活动,以提升赞助效果和商业价值。
要重视场馆营销,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丰富的娱乐项目,提升观众体验和黏性。
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关注并支持社会公益事业,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价值。
体育营销中存在的问题涉及市场定位、赞助效果、场馆营销和社会责任等方面。
通过加强市场调研、拓展营销方式、提升场馆服务和关注社会责任,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提升体育营销的效果和商业价值。
寻找迷失的高尔夫营销-高尔夫营销的十大误区
![寻找迷失的高尔夫营销-高尔夫营销的十大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4a166537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f.png)
寻找迷失的高尔夫营销-高尔夫营销的十大误区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营销对于任何行业都至关重要,高尔夫运动也不例外。
然而,高尔夫营销却常常陷入迷失,因为许多人犯了一些常见的误区。
以下是高尔夫营销的十大误区:1. 忽视目标受众:许多高尔夫品牌只专注于吸引具有高财富和高社会地位的消费者,而忽视了其他潜在客户。
事实上,高尔夫运动已经变得越来越受群众欢迎,因此,品牌应该广泛关注各种目标受众。
2. 对产品优势过度夸大:在高尔夫营销中,有些品牌过度强调他们的产品优势,忽略了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和价值观。
与其集中精力推销所谓的“最好的高尔夫球杆”,不如关注提供令人愉悦的高尔夫体验。
3. 忽视数字营销:由于高尔夫营销通常以传统方式进行,许多品牌忽视了数字营销的潜力。
通过有效利用社交媒体、搜索引擎营销和电子邮件营销等数字渠道,品牌可以更好地与目标受众互动。
4. 缺乏故事性:高尔夫品牌往往只注重产品本身,而忽视了故事的力量。
通过讲述有关高尔夫运动的故事,品牌可以建立情感联系,并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5. 忽视口碑营销:高尔夫爱好者是一个紧密相连的社区,他们往往会根据朋友、家人和同事的建议来选择高尔夫产品。
因此,品牌应该加强口碑营销,并激励现有客户推荐品牌给其他人。
6. 忽视女性市场:高尔夫运动已经不再是男性专属领域,女性高尔夫爱好者的数量也在增加。
然而,一些品牌对女性市场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错失了巨大的商机。
7. 缺乏定位策略:某些高尔夫品牌在市场中没有明确的定位,导致他们无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品牌需要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差异化优势,并将其传达给消费者。
8. 忽视体验营销:高尔夫运动是一种丰富的体验,品牌应该努力创造独特、令人难忘的体验来吸引消费者。
这可以通过组织高尔夫比赛、举办研讨会或提供定制的高尔夫度假体验来实现。
9. 忽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许多行业的热门话题,高尔夫运动也不例外。
品牌应该关注环保和社会责任等可持续发展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环境。
论体育赞助营销策略的缺陷及措施
![论体育赞助营销策略的缺陷及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5e69fc95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f8.png)
论体育赞助营销策略的缺陷及措施体育赞助营销策略是企业通过赞助体育赛事、运动队或运动员来推广自身品牌、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方式。
它能帮助企业扩大知名度、提高形象、增加销售量,并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品牌的价值。
然而,无可否认的是,体育赞助营销策略也存在一些缺陷。
本文将探讨体育赞助营销策略的主要缺陷,并提出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些问题。
首先,体育赞助营销策略往往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
体育赛事和运动队等受赞助的项目通常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来说,这往往是不可承受之重。
即使是大型企业,投入巨额资金也可能导致财务压力。
此外,由于一些体育赞助项目相对较长的周期和高额的费用,企业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来获得回报,进一步增加了投入的风险。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可以选择更具针对性的赞助活动,而不是广泛地投资各种项目。
企业可以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目标受众群体对体育项目的喜好和兴趣,并选择那些与自己品牌或产品相关的项目进行赞助。
此外,企业还可以与多家企业合作进行赞助,以减轻单个企业的负担。
例如,一些企业可以组成合作伙伴关系,一起赞助一个体育项目,共同分享投资、风险和回报。
其次,体育赞助营销策略往往难以评估投资回报。
与传统广告不同,体育赞助营销策略往往无法直接量化其效果。
虽然赞助商通常会尽量通过测量品牌曝光度、媒体曝光度、社交媒体互动等方面来评估投资回报,但这些指标的关联性和准确性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企业可以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来评估投资回报。
通过对消费者行为数据、市场调研数据和社交媒体数据等进行大数据分析,企业可以更准确地评估体育赞助营销策略的效果。
同时,企业还可以与赛事组织和媒体合作,共享数据和评估方法,以获得更准确、全面的评估结果。
再次,体育赞助营销策略可能存在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体育赛事和运动员的表现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运气、个人能力、伤病等因素,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中国体育运动品牌的营销困境及对策
![中国体育运动品牌的营销困境及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2341a018a8114431b90dd84a.png)
ManagementI管理研究中国体育运动品牌的营销困境及对策右着2007年女足世界杯、2008年北京奥运会、I巳2010年亚运会等重大体育赛事相继落户中国,促使中国体育经济的迅猛发展。
尤其是体育市场的发展为我国体育营销创造了诸多良机,众多企业都想借助体育营销为企业发展谋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体育营销已经成为众多企业选择和考虑的营销策略。
通过对体育营销理论分析和我国体育营销发展状况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体育营销还存在理论基础薄弱、绩效评估体系不健全;盲目投入,缺乏长期目标;忽略内在关联性,缺乏整合营销观念等多方面的问题。
现在的中国仍然是一个体育用品生产大国,而不是品牌大国,因此熟练运用体育营销组合策略对于提升中国运动企业的品牌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大陆的体育用品市场仍大部分被adidas、nike等国外知名体育品牌占据,能与之勉强抗衡的,国内只有李宁和安踏等少数几家处于成长和模仿阶段的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而国际市场上李宁等体育运动品牌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面对严峻的形势,我国体育用品生产企业如何打破僵局,挺进国际市场,发人深思。
国外体育运动品牌的成功营销策略企业的产品或品牌跟体育运动本身高度关联如果体育品牌精神与体育无关,或关联度较低,就无法在继承发展品牌精神的同时,与体育项目进行很好的结合,也无法通过体育营销提升品牌本身的价值。
体育类的服装和用品肯定是与体育紧密联系,例如NIKE的“JUSTDOIT”和李宁的“没有什么不可能”,并通过提供赞助产品的方式,使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迅速扩张。
可口可乐在功能上清凉解渴,在品牌概念上象征青春活力和激情,这与体育所表达的“尽情尽畅”的思想相吻合。
体育产业与电视互动发展随着体育竞技运动的发展,电视传媒技术的进步,电视媒体与体育营销之间形成了紧密的关系。
并促使了电视体育营销产业的诞生。
电视媒体在体育产业化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NBA的兴起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体育产品的创新性是企业取得良好营销效果的关键品牌若不创新会有生命周期,而品牌的生命则具有极大的弹性,可以通过及时持续的创新而保持永久的生命力。
体育服务营销存在问题
![体育服务营销存在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1180927a77232f60dccca111.png)
体育服务营销存在问题
体育服务营销存在问题然而魅力四射的体育营销并非处处散发迷人的风采。
目前我国企业在体育营销上就存在不少问题和误区,以至于不少企业花费巨资投到体育营销,却因收效甚微而打了水漂。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企业活动通常难以达到长期连续性,很难收到好的效益。
相反的例子就是三星电子通过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整合的过程,不断地在重大体育赛事宣传自身的品牌,从1988年至今从未中断过,这种系统的体育营销使其品牌逐渐深入人心并征服大众。
其二,企业参与此类活动的组织能力不强,往往不能达到与其它组织的协调性。
其三,体育营销作为营销方法的一种,没有与企业其它营销活动和总体营销目标保持一致,这引发了内耗。
企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运用各种营销工具、设计促销活动和传播载体、综合考虑活动方案的可行性、与目标顾客的接触程度以及活动失败的弥补措施等。
其四,企业应将商业营销与人文精神没能很好地结合起来。
此外,企业在体育营销上的投入经常流于盲目,而非量力而行,开展什么层次和规模的体育营销常不能实际考虑企业自身的定位、实力和战略目标。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c447630e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7.png)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体育营销是一种关于体育产品、体育赛事和体育品牌的推广营销活动。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体育营销面临着许多问题,需要寻找有效的应对策略。
本文将探讨体育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体育产品推广困难体育产品推广困难是体育营销中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比其他日常用品,体育产品的市场需求相对较小,参与人群也相对较少,因此推广起来面临一定的困难。
由于体育产品的使用对象通常是运动员或者运动爱好者,他们对产品的性能、体验要求较高,需要通过更专业的渠道进行推广,这也增加了推广难度。
针对体育产品推广困难的问题,体育营销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应对策略:1. 找准目标受众:针对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这一特殊受众群体,可以通过体育赛事、运动培训班等渠道来进行产品推广,以便更精准地触达目标受众。
2. 提高产品质量:体育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对于运动员和运动爱好者来说至关重要,因此需要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和技术含量,确保产品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3. 运用科技手段进行推广:可以借助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科技手段来进行产品推广,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拓展产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二、赛事营销缺乏差异化在体育赛事营销中,很多赛事的宣传和推广方式相似,缺乏差异化,导致体育赛事在市场上难以脱颖而出。
这不仅影响了赛事本身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也影响了赞助商的投入和回报,同时也限制了体育产业的整体发展。
为了解决赛事营销缺乏差异化的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应对策略:1. 打造赛事特色:每个赛事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和亮点,例如可以从比赛规则、赛事场地、赛事文化等方面下功夫,打造独特的赛事特色,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参与。
2. 创新赛事营销方式:可以通过线上直播、社交媒体平台、体育电竞等方式来创新赛事营销方式,吸引更多的年轻受众,扩大赛事的影响力。
3. 强化赛事品牌建设:赛事品牌的建设是赛事营销的核心,需要通过策划精彩的赛事活动,提升赛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
体育营销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
![体育营销常见误区及应对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af9a82563b3567ec102d8adf.png)
容 与形式高度统 一 . 以特定的包 装强化 图书 ,升华主题 . 打造精 替代 ;电视转 播 中体 育节 目日益 增加 ,观众 越来越 多 ,通过体
品 图书 。
பைடு நூலகம்
育 营销 “ 光 ”的机 会 可 以比其 他活 动更 多 。更重要 的是 体 曝
体 二是书名 书 名是图书的眼睛。读者在第一次认识 图书的时 育 营销 可 以针 对特 定范 围的 受众 通过 一定 的 “ 育事 件 “和
题放 到封 面 上 ,就 能 更 好 地 吸 引 读 者 。有 的 图 书还 在 封 面 上配 上
一
体育营销的魅力
与之相 关的图片. 使该图书在众多的图书 中一枝独秀 引入注 目。
3 要 突显 个 性
一
体育 营销 成为 当今 体现 合适 的信 息交流 ” 的重 要方式之 首先在于体 育活 动 自身的优势 , 体育是一 种充满魅力的特殊
激起读者 的好奇心 , 使读 者欲 罢不能 , 急于知道事情的前 因后果
星在奥运会上的成功更是让全球 各地的品牌 , 无论传统的产业 巨
三是; 重要章节 的题 目列于封面上 。 封面是一 本图书的脸面 , 子还是新兴的行业新贵 , 都开始; 品牌管理的思维触角延伸到体 读者首先接触到的就是 图书的封面 。如果图书能将精彩章节的标 育营销的领域 。
图书在包装上要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个性鲜明 ,能让读者 一 媒体 , 具有最理 想的传播功能:传播力强 、 拒性小、 易亲近 抗 最 运动迷 )等。这些独特 的特性 ,令体育营销越来 下子就从 众多的图书中- B 认出来 并在最短时间内认知 . -E 锁定 . 易建立忠诚度 ( 任何时候 都不会被同类图书所掩盖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方面 :
国内企业体育营销误区及对策研究
![国内企业体育营销误区及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4d4aad5bd64783e08122b77.png)
国内企业体育营销误区及对策研究作者:肖本松来源:《中外企业家》 2013年第7期肖本松(西华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摘要:如今成功利用体育营销以实现本企业市场价值提升的主企业要是国外知名企业。
然而,体育营销重要性愈来愈突出,加之我国企业的体育营销观念也在持续变革,我国企业对于体育营销的重视程度也变得越来越高,但其中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分析了国内企业体育营销中存在的主要误区,并提出了加强国内企业体育营销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国内企业;体育营销;误区;对策中图分类号:G80-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8-0107-02所谓体育营销,主要是指企业运用赞助体育活动的形式来扩大自身影响,运用媒体大幅度的宣传报道来提升知名度与美誉度,打造良好的组织形象,并且促进销售的一种手段。
随着现代消费者价值观越来越趋向于多元化,寻找现代人的共同绝对价值,对于某些公司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体育正是这样一种超了越地域、种族以及年龄,因而具备了非常强的沟通能力的载体。
一、国内企业体育营销中存在的主要误区(一)品牌战略意识滞后良好的品牌能提升本企业客户的忠诚度,品牌意味着企业对于自身产品的特性和服务等方面作出的承诺。
品牌不但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重要标识,而且还是消费者与销售者对于自身权益的一种法律保护,具备了细分市场等功能,这样就能为企业带来很好的效益。
可见,品牌战略已经成为企业营销活动中的最高战略。
令人遗憾的是,国内企业在品牌发展上常常会缺乏长远而全面的规划,未能结合本公司品牌战略来实施相应的体育营销,导致消费者难以弄清企业开展体育营销的目的,进而造成体育营销不但没有实现预期效果,而且还加大了本企业的广告投入成本,白白浪费了大量资金。
(二)营销行为较为短视企业实施体育营销的目的在于切实整合本公司的各类资源,运用各种体育营销方式,把体育营销结合到企业的产品之中,以实现企业品牌和企业文化之间的相互融合,引发广大消费者之共鸣,从而在广大消费者们的心中产生一种长期偏好,进而发展为企业自身的独特竞争优势。
中国体育营销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中国体育营销的问题与对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e2da1646bec0975f565e265.png)
中国体育营销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体育营销是一种新兴的营销手段。
主要是指企业通过体育活动作为媒介,与消费者产生共鸣,已达到提高企业形象和扩大销售的目的。
许多中国企业通过对体育营销的运用,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效果。
但是,有些企业在应用体育营销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标签:体育营销问题对策体育营销包括两种形态:一是以体育为主体的营销活动,指发挥体育自身的经济功能和价值功能的过程营销活动,如体育竞赛表演、训练、健身、娱乐、咨询、培训等方面的营销活动。
二是以企业为主体的营销活动,是指企业借助体育活动,与企业目标顾客产生共鸣,从而提高企业形象,提升品牌和产品知名度,扩大产品销售的一种社会和管理过程。
在体育营销的经营方面,我国企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中国体育营销存在的问题1.企业对体育营销缺乏调查,盲目进入现在大多数搭上体育营销快车的企业,缺乏系统的营销环境分析,对自己的产品、消费者市场、自己的资本实力也没有很好的认识,盲目开展体育营销活动,只考虑收益,而忽略风险。
有的企业生产老年消费品而投资于青年人喜爱的体育项目,有的小企业不顾自己的资金有限而花费巨资请体育当红明星作代言。
这些行为都是企业对体育营销缺乏调查而产生的结果。
企业赞助体育活动是把双刃剑,用好了企业可以取得成功,获得利益最大化,用不好,则得不偿失。
目前,无哦大部分企业在赞助时,考虑预期收益比较多,而风险意识缺少。
2.企业市场定位与体育营销没有很好的对接市场定位就是为产品在潜在顾客心目中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从而更好地促使目标客户接受该产品。
我国现在大多数企业的体育营销定位出现混乱的局面。
一些生产低档商品的企业赞助高消费的体育活动,一些企业缺乏系统的规划而盲目请体育明星为自己产品代言,一些企业冠名于与自己的产品毫无关系的体育赛事,这些行为混淆了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
市场定位关系到企业的产品与服务满足哪些顾客群的需求。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a95965b2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29.png)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近年来,体育营销正成为越来越火爆的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看到了体育营销的商机,纷纷开始注入大量资金进入这一领域。
但实际运营过程中,仍然会有一些问题需要应对。
本文将对体育营销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一、“资本力量”支配过重当前,伴随着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体育营销的阵营中来,资本力量的支配也随之变得越来越重。
企业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来获取商业价值,甚至会滋生“投机取巧”的恶劣行为。
这些企业往往只注重赚取利润,而忽略体育文化、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因素。
应对策略:体育营销应注重发展长期战略,以人为本,注重企业文化塑造,树立社会形象和社会责任观念,赢得消费者和社会的信任和认可。
企业应该发挥好企业社会责任的作用,履行对社会贡献的责任。
二、营销方式陈旧随着体育营销市场的日益竞争,企业的营销方式和手段也显得越来越单一、陈旧。
比如,一些企业纷纷采用明星代言、场馆冠名、赛事冠名等方式进行营销,却很少涉及到社交媒体、影视、音乐等新的媒介和内容渠道。
另外,一些企业在体育推广营销上缺少创新和个性化,难以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
应对策略:企业需要关注受众群体的体验和需求,创新体育营销产品和服务,打造全新的体验式服务营销模式。
采用数字化、智能化、平民化等创新的营销模式,积极更新营销手段,细化营销细节,提高营销效果。
三、赞助选择不当企业在选择赞助项目时,往往出现理性分析不足,盲目追求热点和赞助金额高的情况。
比如,一些企业向某些知名赛事或球队投入巨额资金,却并不了解赞助的真正含义和目的。
此外,一些企业在选择赞助内容时,也缺乏理性思考和全面考虑,往往选择与企业自身业务和形象并不匹配的赞助项目。
应对策略:企业需要在选择赞助项目时,充分了解和把握赞助内容、形象影响等因素,确保赞助项目与企业自身业务和形象相匹配。
企业还需对赞助对象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深入了解赞助对象的市场表现、发展前景、品牌价值等因素,以确保赞助产生最大的商业效益。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3c2ac6d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dc.png)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体育营销是一项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它不仅仅涉及到体育赛事的推广和营销,还牵涉到运动品牌的推广、运动明星的代言、体育用品的销售等多个方面。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体育营销中也存在着各种问题。
本文将针对体育营销中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问题一:市场竞争激烈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市场上涌现出越来越多的体育品牌和赛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针对这一问题,体育营销者需要不断优化营销策略,提升品牌竞争力。
其具体应对策略包括:加大投入,提升品牌曝光度;不断创新,推出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和服务;加强合作,与体育赛事、运动明星等资源进行深度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问题二:消费者需求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消费者群体的多样化,消费者对体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在发生变化。
体育营销者需要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及时调整营销策略,满足市场需求。
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消费者需求和喜好;灵活调整产品和服务,提供更具吸引力的体育产品和服务;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精准营销,提升市场响应能力。
问题三:品牌形象和声誉管理体育品牌的形象和声誉在市场营销中至关重要。
由于体育产业的特殊性,体育品牌常常面临形象和声誉管理方面的挑战。
体育营销者需要建立健全的品牌形象和声誉管理机制,以保障品牌形象和声誉。
应对策略包括:建立危机管理预案,及时应对危机事件,避免负面情况扩大;加强对体育明星和代言人的管理,确保其言行符合品牌形象和价值观;加强与媒体和公众的沟通,及时回应负面信息,树立积极的品牌形象。
问题四:数字营销和新媒体挑战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营销和新媒体在体育营销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数字营销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也给体育营销者带来了新的挑战。
体育营销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提升数字营销和新媒体营销能力。
应对策略包括:加强团队建设,培养数字营销和新媒体营销人才;与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度合作,提升品牌曝光度和影响力;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营销,提升市场反应速度。
寻找迷失的高尔夫营销高尔夫营销的十大误区
![寻找迷失的高尔夫营销高尔夫营销的十大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6b27976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1e.png)
寻找迷失的高尔夫营销:高尔夫营销的十大误区引言高尔夫是一项受到广泛欢迎的运动,而高尔夫产业的发展也日益蓬勃。
针对高尔夫产业的市场营销策略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然而,许多营销人员在实施高尔夫营销策略时,常常陷入一些误区。
这些误区不仅会浪费资源,还可能导致营销活动的失败。
本文将介绍高尔夫营销中的十大常见误区,并为您提供解决方案。
误区一:过度关注高尔夫爱好者高尔夫爱好者是高尔夫产业的核心用户群体,但过度关注这一群体可能忽视了其他潜在用户的需求。
高尔夫运动的市场潜力远不止于爱好者,还包括初学者、休闲玩家、商务人士等。
因此,在制定营销策略时,我们应该多角度考虑,确保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误区二:忽视市场调查市场调查是制定高尔夫营销策略的基础,但很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一步骤。
在没有有效的市场调查数据支持的情况下,我们很难准确把握目标用户的需求和市场趋势。
因此,在开始任何营销活动之前,请务必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以便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
误区三:忽视线上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线上渠道已经成为高尔夫营销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仍有很多人将重点放在线下渠道,忽视了线上渠道的潜力。
线上渠道具有成本低、展示效果好、浏览量大等优势,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线上平台,推广高尔夫产品和服务。
误区四:过度依赖价格策略价格策略在高尔夫营销中起着重要作用,但过度依赖低价策略可能会破坏产品或服务的价值。
如果仅仅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顾客,可能会降低盈利能力,并且很难建立品牌忠诚度。
因此,我们应该在决定价格策略时,综合考虑产品的独特价值、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定价情况。
误区五:不注重品牌建设品牌建设是高尔夫营销中的关键步骤,但很多人往往忽视了这一点。
一个强大的品牌不仅可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还能吸引更多的用户关注。
因此,在营销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品牌的塑造和推广,加强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情感连接。
误区六:缺乏创新缺乏创新是高尔夫营销的一个常见问题。
如果我们一直按照传统的方式进行营销活动,很难吸引用户的注意。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0480965b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ca.png)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体育营销是指将体育项目、赛事、明星运动员、体育品牌等相关内容进行宣传、推广、销售、运营等全方位的市场活动。
在中国的体育行业中,体育营销已经成为一项重要的业务。
然而,在实践中,体育营销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一、知名度不高国内的大部分体育品牌还没有达到国际知名度,自然在推广营销中也难以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如今,很多体育品牌和赛事还没有形成鲜明的品牌形象和口碑。
为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品牌建设、赛事营销等方面下大力气。
体育公司可以借助媒体资源、明星代言等方式,打造出更鲜明、更独具特色的品牌形象。
此外,为了提高国内体育品牌的知名度,可以加强品牌与国际知名赛事、代表性运动员的合作,以此提高品牌的曝光率和社会影响力。
二、市场规模不够体育赛事和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发展相对较短,市场规模也不够大。
相比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体育市场,国内的体育市场发展距离还比较遥远。
为解决这一问题,体育公司需要通过提高体育赛事的质量和举办规模,探索更多的品牌差异化营销策略,引导消费者从传统的足球、篮球、体操等比较热门的运动项目中,转向更加亲近、独特的新型体育项目。
三、商业化程度不高商业化程度不高是国内体育营销的另一个问题。
相比欧洲和美国的商业化体育,国内的体育营销相对来说还不够商业化,体育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不够强。
为解决这一问题,体育公司可以将赛事场馆的广告投放更加专业化、广泛化,使得更多的品牌和消费者能够较好地了解体育品牌的价值和意义。
同时,也可以尝试将赛事与地方生活文化、城市形象等共同打造,使得体育营销更加具有文化与商业双重效益性。
四、缺乏市场推广策略缺乏市场推广策略也是国内体育营销的一大问题。
一方面,体育公司在市场推广上缺乏创新思路,无法形成与国际接轨的品牌营销方案;另一方面,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需求也发生了快速的变化,需要及时更新和调整相关的市场营销策略。
为解决这一问题,体育公司需要不断跟进最新的市场趋势和消费者需求,建立起与创新和市场营销方案有关的机制和平台,更好地将品牌推向市场,并及时跟进和调整策略,保持良好的竞争力。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352e6c93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26.png)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市场环境下,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大品牌争相在体育领域进行营销活动,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体育营销中的重要问题。
与此消费者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品牌需要不断创新,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通过对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可以帮助品牌更好地理解市场环境,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提升品牌竞争力。
本文旨在分析体育营销中面临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应对策略,为体育营销工作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目的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探讨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体育营销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应对策略。
通过深入分析市场竞争激烈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这两大问题,探讨如何在体育营销中建立品牌忠诚度、注重数字营销和挖掘赛事营销潜力等策略。
通过本研究,我们旨在提供给体育营销从业者和研究者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以应对当前的挑战并寻求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对体育营销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希望能够为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动体育营销领域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1.3 研究意义体育营销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体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体育营销作为其中的重要一环也变得愈发重要。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对体育营销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当前市场上存在的挑战和难题,有助于企业和机构更好地应对风险和挑战,提升竞争力。
针对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现象展开研究,可以为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增加市场份额和用户粘性。
探讨应对策略,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为科学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市场竞争力,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对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及应对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 正文2.1 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分析体育营销中的问题分析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市场竞争激烈和消费者需求多样化。
体育营销不是谁都能吃的大餐——中国体育营销十大误区
![体育营销不是谁都能吃的大餐——中国体育营销十大误区](https://img.taocdn.com/s3/m/5ffd76de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a9.png)
体育营销不是谁都能吃的大餐——中国体育营销十大误区叶生
【期刊名称】《品牌真言》
【年(卷),期】2004(000)032
【摘要】体育营销最大的特点在于间接性、持续性和公益性,比较其它营销方式来说,它的商业性不能太强,不然就失去了它最大的品牌价值。
【总页数】4页(P36-39)
【作者】叶生
【作者单位】经盛咨询机构首席合伙人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4
【相关文献】
1.中国企业体育营销的误区与对策 [J], 孟德莹;王月辉
2.青海列2011中国十大体育营销城市经典之首 [J],
3.中国当下体育营销的误区及分析 [J], 涂潋滟
4.奥运精神.中国品牌——奥运是谁都能吃的大餐 [J], 无
5.中国联通获“CCTV2010年度十大体育营销经典案例奖”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体育营销启示录之十大误区随着北京申请2008年奥运成功,2010年亚运会在广州举办,2007年女足世界杯在中国四大城市举行,无疑,未来十年内是中国体育产业的黄金时代。
于是,如何搭乘体育营销这辆快车就成为中国众多企业的关注要点。
联想申请TOP计划成功,中石化签订了中国企业有史以来首次赞助F-1赛事的合同,这些都是中国体育营销史上的里程碑,但中国著名企业对于体育营销的热衷否定不仅仅于此,其实早在2002年世界杯开始,中国就掀起了一股关注体育营销的热潮,当时的收视大约是120亿人次,而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则是将近6亿元,是上一届世界杯的6倍,从这个趋势来看,中国企业已经越来越多关注并参与到体育营销中来了。
体育作为营销的一种载体,它延伸的历史实际上很久,可以追索到古罗马的竞技场,但作为现代营销手段,它的运用时间却很短,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至今包括可口可乐和三星这些国际体育营销知名企业也不敢说他们对体育营销有深刻的了解,起码体育营销作为营销手段如何与企业营销战略及品牌战略相结合,至今尚无一种成熟理论体系作支撑,以至于企业在体育营销的理解与操作上存在诸多误区,中国许多企业看到国外一些著名企业在体育营销中取得不俗成绩,就错误地理解为体育营销很容易为企业品牌带来经济效益,其实这只是看到体育营销美好或者说简单化的一面,而体育营销正如所有的营销一样,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
一面是馅饼,一面是陷阱,中国体育营销需要冷静思考,全面归纳总结,在中国体育产业黄金时代来临之际,中国企业借助体育营销这辆快车,在国际化市场上创造出属于中国人的世界品牌。
中国体育营销十大误区人们在体育营销的认识上,往往存在着近视行为,如三星品牌的崛起,几乎所有的人都会归功到体育营销,特别是它赞助汉城奥运会的创举,其实这只看冰山一角,三星早在赞助奥运会之前,已经是一个业务遍布全球的品牌,它的产品就已经进入了全球的前十名,只不过是其品牌美誉度不高而已。
与其说奥运创造了一个世界品牌,还不如说奥运改变了三星国际低廉品牌的形象更加准确,而且三星每年市场费用中只有20%投在体育营销,体育营销并非三星品牌成功的全部。
假如当初三星只是一个在韩国小有名气的品牌,我们没有理由相信仅仅借助一次赞助奥运会,就能塑造出一个国际一流品牌。
但人们往往按照结果推断原因,所以得出来的结论就是:体育营销是塑造一流品牌的法宝。
于是许多企业不管自己的品牌与及营销网络的特性,人云亦云,凭借一股冲动投身体育营销的大潮之中,结局却经常差强人意。
为此,我们归纳总结出一些中国体育营销的误区,以供借鉴。
1、一叶障目,以偏概全体育营销在理论上尚未形成科学的学科体系,因此对体育营销概念的理解至今没有权威的定义,这就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定义及运作的手法。
中国企业在实际运作中基本上借鉴了许多国外的成功案例,在此基础上再结合中国国情创造了许多中国式体育营销的方式出来,其中不乏成功的经验,但更多的是不足与缺陷。
例如把体育赞助等同于体育营销、把体育明星当作体育营销、用事件营销操作体育营销、将体育产业营销理解成体育营销的全部等等。
思路不对,操作就容易出现问题。
一般认为,所谓的“体育营销”即企业通过实物、资金等手段,同体育组织、活动、工程等建立某种联系,获得相应名义、权利,进而运用广告、公关、促销等手段,围绕品牌定位进行整合传播,建立独特的品牌联想,有目的地推进营销策略的实施。
而我对体育营销的定义则是:体育营销,就是借助各种与体育相关内容(产品、人物、事件、服务)为载体,使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建立以体育文化为核心的品牌文化体系。
也就是说,我更加强调的是体育营销作为一种体育文化与品牌之间的关系。
所以,从这个定义来说,所有能够借助体育文化给品牌带来价值的营销方式都可以叫做体育营销,而不仅仅是体育明星、赛事、赞助等,当然它肯定包括了体育产业化,既体育本身的营销以及借助体育进行营销这两大范畴。
2、立竿见影,短期炒作正如可口可乐发言人所说:“如果你今天在路上随便找个芝加哥人问,他对可口可乐与公牛队更关心哪一个?绝大多数人还是会去关心公牛队的战绩如何,即使可口可乐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级品牌。
”从这句话可以知道,绝大多数体育观众在欣赏体育节目时肯定不会关注什么企业赞助或者隐藏在节目后面的广告,因此企业如果希望体育营销能够带来即期效益,那是不明智的,从短期效益分析,体育营销并不能带来企业太多的期望。
但中国现在许多企业都停留在通过体育营销进行促销的阶段,其中最常用的两种策略是广告轰炸和巨额抽奖。
在中国,几百万元的赞助费可以在二三天内就确定下来,尽管公司高层对这个体育工程或体育明星都不知道是何方神圣,所知的仅仅是“大家都知道体育营销挻好的”,纵观世界知名品牌在体育营销的策划,基本都要经过半年时间的论证和各方面的分析。
相信大家都不会以忘记,轰动一时的皇马中国行最后是以怎样的结局收场,在皇马抵达昆明后的第三天,皇马方面宣布取消大部分的商业活动,只留下了纯公益性质的几项活动,这确实是很难让人相信这是一个精心策划的体育营销工程。
3、商业运作,急功近利体育营销最大的特点应于间接性、持续性和公益性,比较其它营销方式来说,它的商业性不能太强,不然就反而会失去它最大的商业化价值,因此体育营销的广告表现方式不应该太直接。
在成熟的体育营销运作中,由于体育文化的公益特点,无论企业如何搅尽脑汁做宣传,一般主办单位都不会说将整个体育载体太商业化运作,不然很容易使该工程失去体育文化的内涵而最终丧失存在的意义。
特别是世界级体育工程,如奥运会、世界杯等体育赛事,组织单位都会有完善的运作流程及程序,以确保在体育文化与商业文化之间取得平衡,所以企业不能奢望通过一次体育营销就能达到提升企业品牌或起到产品销售的作用。
例如农夫山泉在北京申奥工程上,通过策划“一分钱一个心愿,一分钱一份力量”的申奥活动,一方面将产品销售与体育营销直接联系起来,另一方面也调动了消费者的申奥参与热情,使整个体育营销技术方案不至于商业性太强。
4、蜻蜓点水,缺乏体系一些企业在体育营销时,平时基本功没有练好,突然看到某件体育事项有热点,于是仓促上阵,错漏百出,不但没有达到自己的预期目的,反面起到反面效果。
经典案例是2003年8月西班牙皇家马德里队与中国健力宝龙之队的比赛,七匹狼品牌付出了400万元的赞助费成为皇马中国行第一场“龙马之战”的唯一指定服装赞助品牌,七匹狼在各大媒体和自己专卖店及网站上刊登大量广告,但后来却发现,七位巨星身着的竟然是竞争对手阿迪达斯的运动服。
由于阿迪达斯本身的品牌知名度,再加上运动服和足球明星的高关联度,让七匹狼花费了400万元赞助费和昂贵的媒体购买费,却为阿迪达斯在中国做了一次免费广告,成为中国体育营销界的一则笑话。
5、崇拜明星,随意姻缘在品牌运作上,中国企业存在许多浮躁心理,看到有企业请某当红体育明星做代言人,于是自己也胡乱请该体育明星做代言人,至于该体育明星与自己品牌定位和营销战略是否符合,这好像就不是企业考虑的范围了。
最明显的案例是联通花了3000多万请请姚明担任形象代言人,而后续围绕姚明和CDMA后期宣传推广费用将以亿元计。
但有一点消费者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姚明和联通的CDMA有什么关系,难道消费者仅仅因为姚明是知名的篮球明星就会改变对CDMA的看法?联通CDMA在知名度上已经不需通过体育明星来推广,更需要的是在产品的美誉度上加强消费者对CDMA品质的态度,但作为姚明这个体育明星身上并没有相应的气质和内涵可以与CDMA建立任何产品品质方面的联想,或者说,如果一个企业请体育明星做代言人,结果却需要消费者费尽心思去考虑品牌与代言人之间的联系,这起码不是一起成功的体育营销所要达到的效果吧。
相反,可口可乐请伏明霞作雪碧的代言人,则是充分将她自信、坦率、真诚的个性与雪碧的舒畅、清新、晶莹的产品特质以及爽快自在、不矫揉造作的品牌精神高度地融合在一起。
6、多快好省,一夜暴富世界品牌是每一个企业梦想的目标,跨国公司借助体育营销成就世界品牌的经典案例让许多企业为之疯狂,但可口可乐、三星、耐克等知名品牌背后的品牌故事却不是每个企业都能读懂。
有人说体育营销需要大手笔,也就是看谁更有胆量“烧钱”。
从这个角度说,体育营销更像一场赌博:赌赢了,风光无限;赌输了,悲伤也可能无数。
经典案例可能要数2003年“前世界球王”马拉多纳的中国行,他的中国行目标和足球基本无关,只是想挣钱,他背后隐藏着许多人发财的梦想,但结局却演变成为一场闹剧。
失败的关键是马拉多纳个人品牌的价值已经贬值,“毒品、汽枪、绯闻”,可以说除了品牌知名度外,马拉多纳的个人品牌已经没有什么美誉度可言,相信任何理性的投资人都会知道这个道理,但还是有许多企业愿意为此付出巨额代价,一夜暴富的赌徒心态一览无余。
体育营销与赌博联系起来,可能是它让部分人迷恋的原因之一,但一旦体育营销与赌博扯上关系,无疑又很容易让它从万人景仰跌到万丈深渊。
7、以小博大,投机取巧中国许多企业整体实力不强,又想搭乘体育营销的便车,所以经常会采取一些投机取巧的方式,什么埋伏式营销、偷袭式营销也应时而生。
其实体育营销主要是对一个企业品牌的美誉度起关键作用,接着才是知名度,如果企业采取一些不规范做法,可能在短期能够带来一些短期利益,但对于品牌的长期利益而言,并不是一件值得考虑的事情。
国内三大门户网站的新浪、搜狐网站的世界杯之争以及上海通用想借世界杯促销而后被叫停,就是典型的投机取巧案例。
8、表现单一,牵强附会体育营销的文化特征要和品牌价值相结合,一定要进行全方位的传播,广告无疑是最直接和效率高的一种方式。
但由于中国企业在体育营销时往往突击战多,而且花高额费用做一次体育营销心理总是想如何充分利用,至于是否有创意那倒是其次了。
在体育营销广告中较经典的广告宣传片,当数由卡洛斯主演的百事可乐“鞠躬”篇,片中把卡洛斯这位世界杯球星、作为东道主的日本文化与百事可乐的产品结合起来,广告不仅创意幽默而且含义深远。
但在中国,有许多体育营销的广告往往让人不知所云,如广西金嗓子请了著名球星罗纳尔多做广告,片中长着两颗兔牙的罗纳尔多很难上人产生与金嗓子产品的直接联想,不熟悉的人还以为是卖牙膏,如此广告创意不是白白花钱吗?但关键是本来体育营销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起到稀释品牌价值的相反效果。
9、用情不专,布局太广在体育营销上,中国企业由于经验不足,往往容易陷入用情不专的状态,一会赞助足球队,一会又赞助游泳队,接着可能还会请当红体育明星,总之谁热门就请谁,我们先不说这需要多少钱,就效果而言,我们没有理由相信消费者在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品牌形象中能够产生很强的消费欲望。
这其实也是中国企业急于求成的品牌渴望症的表现,象可口可乐,他们积极参与体育营销是有理由的,无论什么体育工程,运动后总是要喝饮料的吧,所以它定位为运动饮料就可以和体育营销高度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