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五上14 老师和同学(一)-教学设计
第14课 老师和同学(一)-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上册教案
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一)-苏少2011版五年级美术
上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老师和同学的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
2.能够识别出图片中的教师形象;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掌握色彩、线条的运用。
二、教学内容
1.老师和同学的关系;
2.教师形象的绘制、色彩运用和线条表现。
三、教学重点
1.识别和了解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2.掌握教师形象的绘制和色彩运用。
四、教学准备
1.教师形象图片;
2.彩色画笔;
3.白纸。
五、教学过程
1. 教师与同学的关系
1.1 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教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1.2 带领学生讨论教师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的认识。
2. 教授绘制教师形象
2.1 在白纸上,让学生用铅笔画出草图,确定教师的形象; 2.2 用彩色画笔填充色彩,让学生掌握色彩运用; 2.3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表现教师形象的特点。
六、教学作业
1.完成自己所绘制的教师形象的涂鸦或作品,可以是画画、写字、拼图等;
2.提交作品到教室展示,与同学分享。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了教师与同学的关系,并通过讲故事、看图片等方式来加深学生对教师与同学之间关系的了解。
同时,我教学过程中也重点教授了教师形象的绘制和色彩运用,让学生掌握了基本技能,并引导他们用线条表现出教师形象的特点。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的创意能力有所提升,并且也获得了对教师与同学之间关系的全新认识。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及反思-第14课老师和同学|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素描技巧,能够通过线条、形状、明暗等手段表现人物形象。
2. 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课题:《老师和同学》2. 教材来源:《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3. 教学内容:学习素描基本技巧,通过线条、形状、明暗等手段表现人物形象;了解人物的表情、姿态、比例等基本要素;观察身边的人,培养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素描基本技巧,能够表现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通过线条、形状、明暗等手段表现人物形象,掌握人物表情、姿态、比例等基本要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绘画用品(素描纸、铅笔、橡皮、画笔等)。
2. 学具:素描纸、铅笔、橡皮、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2. 基本技巧学习:讲解和示范素描基本技巧,包括线条、形状、明暗等,让学生初步掌握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
3. 实践练习:学生自主进行素描实践,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表现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课题《老师和同学》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学生根据课堂学习的内容,自行选择一位老师和一位同学进行素描创作。
2. 作业要求: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基本技巧,通过线条、形状、明暗等手段表现人物形象,注意人物表情、姿态、比例等基本要素。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了素描基本技巧,能够通过线条、形状、明暗等手段表现人物形象。
在实践练习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创作出了许多优秀的作品。
在作业设计中,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实际创作中,提高了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人物表情、姿态、比例等基本要素的掌握还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 老师和同学|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老师和同学|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画面构图的要素:主体、构图、布局等基本概念。
2.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样例作品,学生可以理解静物绘制与人物绘制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并得出结论,形成感性认识。
3.学习利用中性笔制作图形与线条的表达手法。
4.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画面色彩、造型特征、人物环境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表达能力,加深对老师和同学的情感体验,表现美的感受与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掌握画面构图的要素:主体、构图、布局等基本概念。
2.学生可以理解静物绘制与人物绘制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并得出结论,形成感性认识。
难点1.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样例作品,学生可以理解静物绘制与人物绘制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并得出结论,形成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对画面色彩、造型特征、人物环境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表达能力,表现美的感受与情感。
三、教学准备1.彩色原子笔、中性笔、铅笔、橡皮、修正液等绘画工具。
2.相关绘制成品,如同学和老师的手绘漫画、插画等。
3.课件或画册,包括范本、绘画范例等。
四、教学过程1. 热身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请一位同学上台,让其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向大家介绍其绘画技巧和方法。
2. 画面构图要素介绍(10分钟)老师向学生介绍画面构图要素的基本概念,包括主体、构图、布局等要素,并通过图例和实例进行演示说明,让学生对画面构图的基础知识有所掌握和理解。
3. 同学与老师的构图比较(15分钟)老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学校或自己生活中的老师与同学的形象,理解静物绘制与人物绘制的相似之处与不同之处,并得出结论,形成感性认识。
4. 画面绘制过程演示(15分钟)老师可以通过演示绘制同学与老师的形象,让学生学习利用中性笔制作图形与线条的表达手法,加深对画面色彩、造型特征、人物环境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表达能力。
5. 自主绘制(40分钟)学生进行自主绘制,绘画时要求注意画面的构图、线条、色彩表现等,尽可能地表现出老师和同学的情感关系。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4老师和同学(一)|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4老师和同学(一)|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绘画的方式,抓住老师和同学的特征,创作一幅生动有趣的校园生活场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创作等环节,培养学生对人物特征的观察和描绘能力,提高学生的美术创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内容1. 人物特征的观察与描绘:观察并描绘老师和同学的外貌特征、神态、动作等。
2. 校园生活场景的构思与创作:构思一个有趣的校园生活场景,运用绘画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3. 色彩的使用:学习并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等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观察并描绘人物特征,创作一个生动的校园生活场景。
2. 难点:如何运用色彩的冷暖、明暗对比,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示范作品等。
2. 学具:绘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动的校园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2. 新授:讲解人物特征的观察与描绘方法,示范如何创作一个生动的校园生活场景。
3. 实践: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绘画创作。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
板书设计1.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4老师和同学(一)2. 内容:人物特征的观察与描绘、校园生活场景的构思与创作、色彩的使用。
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根据所学内容,创作一幅以老师和同学为主题的校园生活场景画。
2. 评价标准:人物特征描绘准确,场景构思有趣,色彩运用得当。
课后反思2.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人物特征的观察与描绘方法,是否能够独立创作一个生动的校园生活场景。
重点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详细补充和说明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生动的校园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
展示的校园生活场景应包括不同的人物特征、动作、表情和环境背景。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反思-第14课 老师和同学|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及反思-第14课老师和同学|苏少版
一、课程背景
本课程为五年级上册美术课第14课,内容是关于老师和同学的绘画。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老师和同学的相互关系。
2.学习绘画技巧,尝试描绘老师和同学的形象。
3.提高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老师和同学的肢体语言。
2.学习如何画出老师和同学的形象。
3.培养绘画技巧和想象力。
四、教学内容
1.概述
本课程教学内容为老师和同学,让学生了解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绘画的方式描绘出他们之间的情感。
2.教学过程
(1) 导入
老师分享一张描绘老师和同学之间情感的作品,并引导学生思考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2) 学习基本技巧
老师向学生展示绘画老师和同学所需的技巧和步骤,并提供资料和参考书籍。
(3) 绘画实践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学到的技巧和步骤,绘画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
(4) 分享
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一起欣赏和展示。
(5) 总结
老师总结和点评本节课程,夯实学生学到的技巧和知识点。
3.教学考核
1.学生自评绘画作品并写下感受和反思。
2.老师进行作品点评并给学生评分。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程学生积极参与,采用绘画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表现力。
在老师的激励下,学生获得了更多绘画技巧和知识点,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
但是,有一些学生还是需要更多的练习才能掌握绘画技巧和步骤。
在下节课中,我们将加强更多的练习机会,帮助学生提高技巧和创造力。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4老师和同学(一) |苏少版
老师和同学(一)教案一、教材思路:本课是“造型•表现“课,让学生来观察描绘与自己一起成长,一起玩耍,一起学习的同学及朝夕相处的老师,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相貌特点和行为习惯,学生可以通过回忆、观察,捕捉到老师和同学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
二、教学目标:总目标:本课学习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和巩固写生的技法,充分地调动感受、体验、领悟情意领域的相关内容,并尝试运用各种表现形式大胆的表现人物肖像,以提高美术综合能力。
1.学习观察人物外貌特征的方法。
2.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分析评述各种风格的肖像画作品。
3.在欣赏的同时自主探究各类表现人物肖像的方法。
4.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持久兴趣。
5.通过绘画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学会释放爱心、学会关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学生材料准备:铅笔、油画棒、颜料工具等四、教学准备:教师:性别、年龄各不相同的人物照片若干张。
学生:绘画工具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悬念导入1.组织教学,教师以活动的形式向学生问好,活跃气氛,拉近师生距离。
2.教师提出要完成今天的学习任务,首先需要找到两把钥匙。
3.多媒体展示故事情节,动画片《名侦探柯南探案》片断,某珠宝店于一风雪交加的夜晚失窃,店内摄像机拍下一张模糊影像(剪影)。
名侦探柯南通过调查找到嫌疑人三人,谁是真正的盗窃者呢?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剪影的线索和分析“嫌疑人”的面貌特征,找到“真正的盗窃者”。
当“柯南”公布正确的答案时,教室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孩子们找到了第一把钥匙----抓住特征,充满了成功的喜悦!二、揭示课题《老师和同学》----人物肖像画三、自主学习,情感体验环节一“班级大相册”教师播放老师和同学的一组生活镜头,激起学生对这个题材的兴趣。
师:你对我们中的谁最有兴趣呢?用你们的眼睛做摄像机,仔细的把他拍下来。
学生活动:互相观察,情感交流。
师:“为什么我们班级大相册中的老师和同学会这么可爱?”师:“虽然动画片《樱桃小丸子》中的小丸子和她的同学老师造型很简单,和真人并不是特别相象,但是我们看到她们都非常亲切,这是为什么呢?怎样让画面中人物生动起来呢?”学生找到打开人物肖像画大门的第二把钥匙:表现神态。
五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老师和同学(一)-苏少版
教案名称:五年级上美术教学设计——老师和同学(一)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2. 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对身边人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学习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
2. 观察和描绘身边的老师和同学,培养学生对人物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3. 通过小组合作,创作一幅关于老师和同学的画作,展示学生对人物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观察和描绘身边的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运用美术语言进行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图片、画作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老师和同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讲解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线条、形状、色彩、构图等。
3. 观察与描绘:让学生观察身边的老师和同学,用画笔进行描绘,培养学生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4. 创作实践:学生分组合作,创作一幅关于老师和同学的画作,展示学生对人物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5. 作品欣赏与评价: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价值观。
六、板书设计:1. 美术基本知识与技能2. 观察与描绘3. 创作实践4. 作品欣赏与评价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继续观察身边的人,用画笔进行描绘,提高自己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2. 收集有关老师和同学的照片或画作,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自己的审美情感和价值观。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身边的老师和同学,让学生掌握了美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创作画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创造力。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一)》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小学美术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一)》省级名师优质课教案比赛获奖教案示范课教案公开课教案
【省级名师教案】
1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
1.通过对老师和同学的观察,捕捉人物特征,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2.能用线条写生的方法表现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突出人物相貌特征,提升表现力。
3.培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意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提高性目标:能通过表情、神态等表现出老师或同学的性格及气质。
2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人物造型基础,但还存在概念化、程式化的现象,缺少观察的习惯。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观察熟悉的老师和同学,捕捉人物特征,大胆运用线条写生等方法表现头像、半身像或全身像,提高观察力、表现力,增进同学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感情。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抓住人物特征,以线条写生的形式表现老师或同学。
教学难点:学会细致地观察人物相貌特征,能生动描绘人物的神态。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初步感受,激发兴趣
(课前拍部分老师同学照片)
师:老师拍了一些照片,想不想看看?请同学们瞪大眼睛,快速说出他是谁。
(分别出示照片) 师:都是大家熟悉的老师和同学。
(板书:老师和同学)
2【活动】找一找。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4课 老师和同学|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4课老师和同学|苏少版教学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形象表达来描述人物。
2.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用少量文字来表述一幅画。
3.能够感受和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1.用简单的形象表达来描述人物。
2.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用少量文字来表述一幅画。
教学难点1.感受和描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题:“老师和同学”。
2.让学生们想想一下,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2. 学习(30分钟)1.老师讲授如何用简单的形象表达来描述人物,可以让学生先画一个人物,然后让同学猜测画的是谁。
2.老师讲授如何用少量文字来表述一幅画,可以先让学生看一幅画,然后让学生描述一下这幅画的内容。
3.学生们可以自己动手来实践,画出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场景,并用少量文字描述一下画面。
4.老师在学生完成练习后,可以让一些同学分享一下自己的作品。
3. 巩固(15分钟)1.老师出示一些表情的图片,让学生们看一遍,然后讲述一下这个表情给他们的感受和这个表情所代表的情感。
2.让学生们自由发挥,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感情。
4. 作业(5分钟)让学生们完成一幅画,需要画出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并用少量文字描述一下画面。
教学评估1.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与表现,看能否熟练地用简单的形象表达来描述人物,能否简洁明了地用少量文字来表述一幅画。
2.学生们完成的作品是否能够表达出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关系,是否能够清晰地描述画面的内容。
参考资料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一)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小学美术(苏少版)
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一)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小学美术(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人物速写的概念,掌握人物速写的表现方法,能够运用线条和简单几何形概括地表现人物的动态特征,创作一幅以人物为主题的速写作品。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速写艺术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增强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速写的概念:速写是一种快速捕捉人物动态、表情和姿态的绘画方法,要求用简洁的线条和几何形概括地表现人物特征。
2. 人物速写的表现方法:观察人物的动态特征,运用线条和简单几何形进行概括表现,注意人物的比例和结构关系。
3. 人物速写的创作步骤:观察、构图、描绘、调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人物速写的表现方法,创作一幅以人物为主题的速写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简单几何形概括地表现人物的动态特征,注意人物的比例和结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速写作品图片、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速写作品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速写的概念和特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人物速写的表现方法,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线条和简单几何形概括地表现人物的动态特征。
3.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人物速写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一)2. 内容:速写的概念、人物速写的表现方法、人物速写的创作步骤、作品展示与评价。
七、作业设计1. 作业内容:创作一幅以人物为主题的速写作品,要求运用线条和简单几何形概括地表现人物的动态特征。
2. 作业要求:构图合理,线条流畅,人物比例和结构关系准确,作品富有生活气息。
八、课后反思1. 教学目标是否达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人物速写的表现方法,能否独立创作一幅以人物为主题的速写作品。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一)》 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一)》-苏少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表现人物特征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老师和同学的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和实践,让学生掌握人物画的基本技巧。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态度。
增强学生对周围人物的关爱和尊重。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
人物画的线条和色彩运用。
教学难点人物特征的观察和表现。
线条和色彩的搭配。
教具与学具准备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
现场模特或人物照片。
教学PPT。
教学过程导入利用PPT展示不同人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人物特征。
引导学生关注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
新课内容讲解人物的基本比例和特征。
演示人物画的线条和色彩运用。
引导学生观察模特或人物照片,分析人物特征。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每组选定一个模特,进行人物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作品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板书设计1. 人物基本比例头部到腰部的距离等于腰部到脚部的距离。
手臂长度等于身体高度。
2. 人物特征脸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发型、服装等。
3. 线条和色彩运用线条:流畅、简练。
色彩:鲜明、对比。
作业设计1. 家庭作业画一幅自己喜欢的人物画,注意人物比例和特征。
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形象。
2. 课堂作业根据课堂所学,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品。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人物画的兴趣很高,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仍然存在人物比例不准确、特征表现不明显等问题。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多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提高人物画的表现力。
同时,我也要引导学生在观察人物时,更加关注人物的特征和细节,以便更好地表现人物形象。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内容”中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这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部分,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掌握本课的关键知识和技能。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4老师和同学(一)|苏少版(5)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老师和同学的外形特征和比例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概括、提炼的方法,将老师和同学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
4.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题:《老师和同学》2. 教学内容:以苏少版五年级上册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为例,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实践,掌握老师和同学的外形特征和比例关系,学会运用概括、提炼的方法,将老师和同学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老师和同学的外形特征和比例关系,学会运用概括、提炼的方法,将老师和同学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
2. 教学难点:如何把握老师和同学的形象特征,以及比例关系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课件、画纸、画笔、范作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老师和同学的照片,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授课:(1)观察分析:让学生观察老师和同学的外形特征和比例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
(2)讲解示范:讲解如何运用概括、提炼的方法,将老师和同学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
示范操作,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艺术加工的过程。
(3)学生练习:让学生根据讲解和示范,自行创作一幅老师和同学的画作。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老师和同学》2. 板书内容:(1)外形特征(2)比例关系(3)艺术加工方法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老师和同学的画作。
2. 写一篇关于本节课学习的感悟。
八、课后反思:1. 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外形特征和比例关系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运用概括、提炼方法进行艺术加工的能力。
3. 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是否存在困难,如何解决。
4.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如何改进。
5. 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4老师和同学(一)|苏少版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教师职业的特点,通过观察、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彩墨、水粉等绘画工具,表现教师形象和特点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敬教师的情感,增强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形象特点,如服饰、表情、动作等。
2. 学习运用彩墨、水粉等绘画工具,表现教师的形象和特点。
3. 通过绘画实践,培养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教师的形象特点,运用绘画工具表现教师的形象和特点。
难点:如何抓住教师的特征,运用恰当的绘画技巧进行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彩墨、水粉、画纸、画笔、投影仪、电脑等。
2. 学具:彩墨、水粉、画纸、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教师的形象特点,如服饰、表情、动作等。
2. 讲解:教师讲解绘画工具的使用方法,示范如何表现教师的形象和特点。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 14老师和同学(一)2. 板书内容:a. 观察教师的形象特点b. 运用绘画工具表现教师形象c. 培养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七、作业设计1. 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回家后绘制一幅表现教师形象的作品。
2. 作品要求:能准确表现教师的形象特点,画面生动有趣。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教师的形象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工具表现教师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实践性,让学生在绘画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达到了,但仍有待提高的地方,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和优化。
一、导入环节:二、讲解环节:在讲解环节,教师应详细讲解如何运用彩墨、水粉等绘画工具,以及如何抓住教师的特征进行创作。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4课 老师和同学(一)》教学设计1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一)》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一)》这一课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老师的形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老师的照片和一些描绘老师形象的词语,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细节,并通过绘画的方式表达出来。
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在描绘人物时加入自己的特色。
然而,部分学生可能对描绘人物形象感到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鼓励。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观察和描绘老师的形象,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2.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与老师之间的感情,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会观察和描绘老师的形象。
2.难点:如何抓住老师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绘。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老师的形象,找出老师的特点。
2.示范法:教师示范描绘老师的形象,引导学生模仿。
3.讨论法: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分享描绘老师的经验和方法。
4.创新法: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加入自己的特色,描绘出独特的老师形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描绘老师的图片、画作和相关资料。
2.学生准备:带好绘画工具,如铅笔、橡皮、水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描绘老师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老师的形象特点。
提问:“你们观察到了老师的哪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一些描绘老师形象的词语,如“和蔼可亲”、“严肃认真”等。
提问:“你们认为这些词语如何体现在老师的形象上?”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描绘老师的形象,边画边讲解。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描绘,注意抓住老师的特点。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相互交流描绘的心得。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5.拓展(5分钟)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用自己的创新手法描绘出独特的老师形象。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4老师和同学(一)|苏少版(7)
教学设计:五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14《老师和同学》|苏少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掌握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3. 培养学生与同学、老师的良好情感,增强班级凝聚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包括线条、轮廓、比例、表情等。
2. 通过观察和描绘,培养学生对人物头像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3. 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优秀的美术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培养学生对人物头像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2. 教学难点:人物头像的比例、表情等细节的描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绘画教材、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优秀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头像的绘画技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基本画法讲解:教师讲解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包括线条、轮廓、比例、表情等,让学生初步了解绘画技巧。
3. 观察与描绘:教师组织学生观察自己和同学的头像,引导学生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和同学的头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
4. 作品欣赏与评价:教师展示学生的作品,引导学生互相欣赏、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主题:五年级上册美术《老师和同学》2. 板书内容:人物头像基本画法:线条、轮廓、比例、表情观察与描绘:自己和同学的头像作品欣赏与评价:提高审美能力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自己和同学的头像画,注意比例和表情的表现。
2. 选择一幅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和描绘自己和同学的头像,让学生掌握了人物头像的基本画法,培养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同时,通过作品欣赏与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老师和同学|苏少版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4课老师和同学|苏少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能够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老师和同学的形象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回忆和创作,让学生学会用艺术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老师和同学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激之情,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
教学内容1. 描绘老师和同学的形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描绘老师和同学的外貌特征,如发型、五官、身高等。
2. 表现老师和同学的动作和表情:通过观察和回忆,描绘老师和同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动作和表情,如举手、微笑等。
3. 背景和环境的表现:指导学生将老师和同学的形象放置在具体的背景和环境之中,如教室、操场等。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观察和描绘老师和同学的形象特征,以及动作和表情。
难点: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如何将人物放置在具体的背景和环境之中。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PPT课件、示范画。
2. 学具:铅笔、橡皮、彩色铅笔、画纸。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老师和同学的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的外貌特征。
2. 观察与讨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老师和同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动作和表情。
3. 示范与讲解:教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如何将人物放置在具体的背景和环境之中。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观察和讨论的结果,进行创作。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板书设计1. 老师和同学2. 关键词:线条、色彩、形象特征、动作、表情、背景、环境作业设计1. 作业要求:运用线条和色彩描绘一位老师和一位同学在教学活动中的形象,要求表现出他们的外貌特征、动作和表情,并将他们放置在具体的背景和环境之中。
2. 提交方式:学生将作品交给老师,老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观察和描绘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动作和表情。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4老师和同学(一) |苏少版 (8)
五年级美术下第14课老师和同学(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造型表现”课,让学生来观察描绘与自己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玩耍的同学及朝夕相处的老师,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相貌特点和行为习惯,学生可以通过回忆、观察,捕捉到老师和同学最具有表现力的一面,并用不同材料有针对性地表现出他们有趣的形象。
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还能增加师生之间的情谊。
教学目标:认知:通过对熟悉的同学和老师外貌特征的观察,正确掌握观察人物外貌特征的方法。
操作:通过对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运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不同的表现形式完成一幅老师或学生的肖像画。
情感:通过绘画活动引导学生感受师生之情、同学之情,学会释放爱心、学会关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并掌握人物肖像画的表现方法。
难点:如何通过对人物外貌的描绘表现出人物的性格。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以你的好朋友为例,说一说他显著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出他是谁?2、作文课上写过《我的老师》学生读一读外貌描写,其他同学猜一猜是哪位老师?揭题:老师和同学二、新授课1、你觉得同学和同学的区别在哪里?为什么不一样呢?在绘画时要抓住人物的哪些特征才能画的更准确?生答外貌特征和性格①总结外貌特征包括哪些方面?发型、脸型、五官、身材。
最重要是脸部特征:瓜子脸,苹果脸,鹅蛋脸,菱形脸同学们找一找班级里哪些人的脸型特征是这样的呢?②在画面中怎么表现人物的性格呢?画出人物常常出现的某种神态和表情:爱笑的,爱生气的,调皮的,文静的2、欣赏书中的作品,看看可以用哪些绘画工具,用那些方法表现和你熟悉的老师和同学。
打开书P26-27选择你喜爱的作品,说一说作者用了什么绘画工具盒方法创作表现的呢?3、欣赏学生作品《我的体育老师》和《我的同学》总结出:画头发的线条颜色最重,画鞋子的线条最硬,画皮肤的线条又轻又软……。
三、示范1、老师演示作画步骤,请一位长相有特点的同学做模特。
五年级上册美术教案-14老师和同学(一)|苏少版(7)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老师和同学(一)作者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方式、手段:1.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提供学习范围,让学生自由选择和发挥,去主动探索从而发现结果。
2. 坚持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推进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准备:PPT课件、铅画纸、绘画铅笔等。
学生准备:铅画纸、彩卡纸、绘画铅笔、彩色粉笔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老师和同学的观察,能用线造型写生的方法给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画像,捕捉人物特征,创造视觉符号表现感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绘画实践活动,培养独特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意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能用线造型写生方法描绘自己的老师和同学,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教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能描绘出有自己风格的人物线造型写生画。
教学设计一、游戏激趣1. 师:同学们,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玩个游戏,看谁能在众多的照片中找出自己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看出找的最多?看清楚了,考察你们眼力的时候到了。
你能一眼就认出他们吗?2.学生回答。
二、探究导入1.揭题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画一画我们熟悉的老师和同学。
板书课题:老师和同学2. 师:请你说一说,你觉得应该抓住这些老师和同学的什么来画,才能让大家认出他们?(先分组探究再学生回答)师:原来他们的外貌特征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所以我们只要抓住他们的外貌特征来画就能很容易认出他们。
那么外貌特征都包括什么呢?根据你们刚才的回答,老师归纳一下,外貌包括脸型、发式、五官、服饰等。
三、认知学习1. 师:老师和同学很多,每个人的脸型都一样吗?(学生回答)老师可以用几个汉字来概括常见的脸型,田、由、国、月、申、甲等板书:脸型田、由、国、月、申、甲2.师:找一找同学、老师、自己相对应的脸型。
苏少版美术五年级上册《老师和同学(一)》教案
《老师和同学(一)》教案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对老师和同学的观察,认识并掌握正确的观察法。
2、操作目标:通过写生绘画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独特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表现力以及学生的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意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大胆地对人物外貌进行描绘。
难点:描绘人物时,力争表现人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性别、年龄各不相同的人物照片若干张。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自带的材料情况,稳定学生的情绪。
二、情境导入请同学们看一组课前老师拍的照片。
照片的要求是抓住学生装和老师最有特征的一面,学生边看边讨论同学和老师的外貌特征。
三、欣赏分析我们一起来欣赏课本上同学的作品,分析这些同学的作品是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的,画面的哪些部分最神采奕奕。
1、瞧,那幅画上的老师和同学的表情多么有趣吗?2、你为什么画过肖像吗?瞧,这位同学用简明的线条把自己上学时的情景记录下来,还有哪些作品也同样用线条来表现的呢?3、我们的肖像画除了用铅笔来描绘,还可以用什么材料呢?我们来看看同学这幅作品!四、探究方法怎样才能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可以使用哪些表现手法呢?1、抓住人物的外貌特征:脸形、身材、五官、发型、神态。
2、根据自己的爱好和习惯采取相应的表现方法。
五、启发教学创设情境,出示两张照片。
六、绘画练习1、教师演示作画的步骤,请几个长相有特点的同学到讲台前做模特,教师在黑板上边讲边演示。
2、请几个学处到黑板上演示。
强调表现的方法很多,可以用线描的形式画出对象,再涂上色彩。
3、最后分组练习。
各选一名长的有特点的同学作模特。
教师注意巡回指导。
七、优秀作品展示八、评价小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少版)小学美术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老师和同学(一)作者张艳红徐州市矿山路小学类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内容:“老师和同学”是人物写生画练习经常使用的画题,让学生来观察描绘与自己一起学习、一起成长、一起玩耍的同学及朝夕相处的老师,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根据《美术课标》对中高年级段“造型·表现”的要求,学生要初步学习线条、形状、色彩、肌理和空间等造型元素,以描绘和立体造型的方法,选择合适的工具、媒材,记录与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发展美术构思与创作的能力,表达思想与情感。
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位在运用平面造型的方法,通过观察捕捉老师和同学的特征,能用线造型写生的方法给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画像。
第二课时是在此基础上学习立体造型。
尝试不同的造型表现方法(如写实、夸张、抽象、装饰等),描绘老师和同学,表达思想与情感。
从而发展学生的艺术感知能力和造型表现能力。
学生情况:小学五年级阶段的学生是由记忆画、空间环境想象和色彩理论应用的初步阶段正式转向理性认识的阶段。
虽然,这个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绘画基础和对各种材料综合运用能力,但也有一部分同学由于生理和心理发展的不平衡,在认识方面往往还停留在感性的认识上,不细致、不成熟,表现的人物往往喜欢凭直观的感觉,表现出的形象往往机械缺少生动感,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线描写生画、速写、色彩写生等对于加强儿童色感和造型能力具有推动、提高作用。
教学方式、手段:1. 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提供学习范围,让学生自由选择和发挥,去主动探索从而发现结果。
2. 坚持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推进信息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教师准备:PPT课件、画架、画板、铅画纸、绘画铅笔等。
学生准备:画板、夹子、铅画纸、彩卡纸、绘画铅笔或炭金条、彩色粉笔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对老师和同学的观察,能用线造型写生的方法给自己的老师和同学画像,捕捉人物特征,创造视觉符号表现感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绘画实践活动,培养独特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意和同学之间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能用线造型写生方法描绘自己的老师和同学,提高写生造型的能力。
教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能描绘出有自己风格的人物线造型写生画。
教学设计一、设置悬念引导探究1.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校园中有很多的同学和老师,他们相貌各异,性格也不同,现在,老师这里有几张课前抓拍的同学照片,看清楚了,考察你们眼力的时候到了。
你能一眼就认出他们吗?(学生回答)2. 师:请你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推断出是这些同学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回答)师:原来这些同学天天和我们一起学习,他们的外貌特征已经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
所以,我们很容易就认出了他们。
那么外貌特征都包括什么呢?根据你们刚才的回答,老师归纳一下,外貌包括脸型、发式、五官、服饰等。
3. 师:依据这些特征我们也能很容易地认出我们的老师。
你瞧:老师也来到了我们中间。
今天,同学们就用手中的画笔去记录我们的老师和同学吧。
板书课题:老师和同学设计意图:采用“引导——发现”模式,通过游戏活动,快速、形象理解人物“特征”的重要性,既提高了同学们的兴趣,又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的难点。
二、创设情境自主学习1. 师:老师和同学很多,怎样才能抓住他们的外貌特征表现出来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看看他们都是怎样表现的。
(1)这是用色彩表现的同学,这是老师。
细细看他们,你会发现,由于年龄不同人物面部特征也有变化。
同学的脸圆圆的,老师的脸长长的,当我们注意他们的脸部时,发现同学的眼睛长在脸的1/2上面一点点。
而老师的眼睛长在脸上的1/2更多一些。
(2)这是用线造型方法表现的不同角度的老师和同学。
这是学生,这是老师,小画家运用线的疏密、线的长短、线的轻重,抓住了老师和同学的外貌特征,表现了不同角度的人物外貌,生动、传神。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优秀作品,了解小画家是如何表现人物的外形特征和情感神态,进一步感知如何表现人物的特点。
为学生创作提供借鉴。
在此基础上由学生选择借鉴大胆地探索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
2. 师:看了同学们的作品,相信每位同学都有很大的收获。
下面,我们就尝试用线造型的方法画画同学。
谁愿意上来当模特。
(学生回答,请两位同学上台)让我们一起观察比较他们相貌上有什么不同吧。
观察要注意方法:(1)看脸型——常见人物脸型有以下几种——国字脸型、由字脸型等,这两位同学你们比较一下他们是哪种脸型。
其他的脸型咱班还有吗?找一找。
(学生回答)(2)看五官——人的五官包括哪些?同学们摸一摸,说一说。
原来每个人的五官也有很大的区别,说一说这两位同学的五官特点有啥不一样。
(学生回答)五官还有基本相同的地方,哪就是五官的位置。
(3)除了五官有区别,还有发式。
性别不同,发式也有很大的区别。
一般男同学发式短短的,女同学的发式比男同学长。
如果用线表现,怎样表现?请两位同学上台表现一下。
(两名同学上台演示)(4)点评作业:讲评教学生的现场作品,从外貌特征的表现、线条的运用、画面构图安排的多方面,不失时机地讲解绘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设计意图:对比观察,教学更有针对性,学生易于掌握特点。
学生绘画演示,既形象、生动、有趣,又能发现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教师在此基础上讲解,更加深学生的理解。
3. 师:(第一次作业)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拿起手里的画笔,试着用线描造型的方法,选择前面两位同学中你最感兴趣的相貌练一练。
4. 点评作业:先请小模特自己说一说,谁表现的你你最满意,原因是什么?然后请下面同学说一说。
上面的作品哪一张给你一些启发?设计意图:采用“自学——引导”模式,通过小练笔,帮扶学生克服胆怯心理,大胆在自主探究活动中解决自己在绘画中遇到的困难,层层深入,体现了学生从不会到会,从运用不熟练到掌握方法的一个过程。
三、发展阶段自主探究1. 师:刚才每位同学都初步学会了观察和表现人物的相貌特征的小方法。
其实,除了发现他们有各自的相貌特征外,每个老师和同学体态和性格也各不相同。
如果你们仔细观察。
我们会发现每个人给人的感觉也不一样。
这个同学顽皮,这个同学沉稳,这个老师豪迈,这个老师温和。
这些不同的性格,小画家手中的画笔是怎样捕捉表现出来的?这个老师好像有点严肃。
这个同学你一看她看书的样子,就猜出她是一位性格活泼的同学。
2. 师:除了性格不同以外,每个人体态也不一样。
这两幅画表现出了人物全身,我们称其为“全身像”。
画全身像除了要抓住人物的基本外貌特点外,还要考虑头、身材、手、足等全身的关节活动的变化(颈部、腰部、肩关节、腕关节、跨关节、裸关节),同时,还要考虑全身的大致比例和平衡。
四、实践阶段能力提升下面就让我们试着用整张纸画老师和画你身边的同学,从你最喜欢的地方和最有特点的部位开始吧。
要敢想、敢画,要画出自己独特的想法。
作业:(第二次作业)用绘画线造型的方法给自己的老师或同学画一张像。
可以画头像、半身像或全身像。
注意突出老师或同学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小提示:方法一:可以是大致画出全身后,再画脸和手的部位。
至于衣服的样式,头发可以画简洁些。
方法二:还可以按照从上向下的顺序表现人物。
方法三:从局部开始刻画的绘画方法。
方法四:在绘画的过程中,当你遇到困难时,觉得自己能力有限,你也可以试着从背部开始,可以不受脸部的困扰,保持手、身体就容易多了。
设计意图: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升,关注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鼓励不同能力的学生选择不同的绘画表现方法,让每位参与学生都得到发展和提高。
丰富了学生表现的内容,更突出了主题。
五、评价阶段体验成功1. 师:对照同学的特点,认一认画的是谁,然后听一听他们对你的作品有什么意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介绍自己的作品,愿意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与别人分享自己的绘画感受,并通过学习评价学会尊重别人的艺术成果,愿意接受不同的意见,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2. 师:除了以上这些同学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外,其他的同学也想把自己的作品介绍给老师和同学,现在,请同学们上台,我们照一个班级大合影。
(拍照)设计意图: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目的是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尊、自信。
六、拓展阶段联系生活师:同学们,表现老师和同学的绘画作品还有很多很多,让我们一起欣赏画家和小朋友笔下精彩的画面吧。
(各种形式的作品图片展示)师:推荐一幅特别的画,这个小作者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学,发现了与众不同的乐趣之处,仔细观察,他是从同学前面来观察,后面来观察,然后,他将同学的不同形象都表现在了一张纸上,从而表现这个同学不同的面和多变的情感。
其实,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也是这种方法的追求者,你看有趣吧。
七、归纳总结完美课堂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们都会有很大的收获。
不同的面孔在一起,共同过着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发生了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用你们善于观察的双眼,灵巧的双手,去发现和捕捉那美好的瞬间吧。
作业要求本课作业设计了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试着用线描造型的方法,选择前面两位同学中你最感兴趣的相貌练一练。
(要求选择人物的局部进行初步练习)第二层次:用绘画线造型的方法给自己的老师或同学画一张像。
可以画头像、半身像或全身像。
注意突出老师或同学人物的五官和表情特点。
要求:能力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观察点,能力强的可以表现人物正面或侧面的形象,在形象特征要求方面尽可能表现多方面的特征;对能力较弱的同学可以选择避开五官及比较难表现的角度,可以从背部入手,也可以表现人物的大体特征。
教与学的评价课堂是“教”和“学”互动的课堂,评价是学生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
本课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全程式评价方式,把教学评价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从课堂初始阶段的“眼力大比拼”到近距离观察身边的同学,以及最后学生两次作业的练习整个教学过程,学生的兴趣表现、构想创意、课堂作业都是我关注评价和提升学生能力的平台。
在教学评价理念上,不再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而是采用同自己的原有能力和基础相比的纵向评价方式。
在学生美术“双基”的掌握上,方法采用多元评价方式,除了注重学生美术知识技能掌握的同时,还重视学生美术素养中审美能力的发展,尤其是在人物的观察发现、人物表现等方面,更侧重于创造性与个性、内容是否有情趣方面展开评价,在评价的语言上注重艺术性,用谈话、评语等多种方式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在角色评价方面,教师起“导”的作用,把评价的标尺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多体评价,学生自评、同学互评,有效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帮助他们自我发展、自我成长。